对社团的一些思考

2024-09-13

对社团的一些思考(通用8篇)

对社团的一些思考 篇1

宁夏大学演讲与辩论社社长秦强

社团宗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社员综合素质,努力服务校园文化。

活动原则:让活动有新意,让社员都参与。

奋斗目标:用一到两年时间将社团建设成为全区有知名影响力优秀学生社团。

社团发展思路:抓管理、带队伍、创品牌。

干部干事选拔原则:注重责任,培养能力,坚持选拔与聘用相结合。

演辩社人的作风:务实上进,不畏阻力,敢想敢干,困难面前不低头,责任面前不推卸。

社团发展的现状:社团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社团活动有序开展,社团影响逐步扩大,社团内涵逐步提升。

宁夏大学演讲与辩论社2011年工作创新点

1.社团招新有声有色,成绩显著。在社团招新时,我们提早准备及时动员,依靠社会赞助在宁大各校区餐厅、楼道、水房、自修室展开覆盖式宣传,提高了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坚持社员会费不增加的前提下,采取设点招新与进班、进宿舍宣传相结合。招新期间发放宣传材料300份,制作了大型宣传展板1个,宣传海报10张。收取的社员会费都严格按照社团财务制度出具一式两份的收据。在全社干部干事的努力下完成了预期制定的招新目标。共招收新社员383人,社员来自全国14个省的9个民族,成为我校2011年招新人数最多的学生社团组织。同比去年增长384.81%,为我社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档案信息建设不断健全,联系机制不断完善。今年,社团建立健全了信息完备的社员档案,秘书联络部在一周之内按学院建立起了社员信息完善的花名册和社员档案。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立了移动飞信群、QQ群、校内社团群组,畅通了信息联系体系,为社员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实现了社团

管理的制度化,极大的保证了社团工作的开展。

3.财务管理透明规范。我们首次实施了“收支分离”的财务管理方式,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推行了“部长报账制”,财务部对于收支的每一笔经费都严格管理,还将社团经费按照类别进行了划分。在给各部门一定的财务自主权后不仅调动了社团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还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定期向社员公开社团财务状况,社团财务实现了公开透明,财务监管实现了公正有力。

4.社团机构设置不断优化。针对当前社团工作的新特点,我们将原有的社团内设机构进行了职能整合,将秘书部、组宣部、实践部、拓展部、财务部、文艺部、外联部整合为:秘书联络部、宣传拓展部、组织策划部、实践交流部、财务部、文艺部。机构总数量减少了1个,社团干部人数减少了4人。实现了机构精简整合,人员优化组合的改革目标,为社团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和人员保障。

5.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本学年的干事招聘中,我们首次实施了“选拔与聘用相结合”的干事选拔制度,本着“注重责任,培养能力”的原则按照1.2%的比例进行选拔。为聘用的干事颁发了聘书,强化了“部长负责制”,使得不同学院之间的社团干事能够在社团的统一管理之下,围绕社团主要工作发挥职能,得到锻炼。同时,我们加强对社团后备核心骨干成员的培养力度,现在社团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已经形成。

6.活动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我们充分调动学院和部门的力量组织活动,我们依托在各学院建立的负责联络机制和社团内设部门的力量举办活动。将一项活动由一个学院和一个部门来策划、组织,学院和部门将活动方案统一报到秘书联络部之后社团理事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活动方案获得通过后再由财务部划拨活动经费实施活动。这样,既保证了每一个学院的社员参与,也加强了社团内部的团结,锻炼了社团干部干事组织活动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8.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强对社团的有效管理。宁夏目前还没有高校学生社团联盟,学生社团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漏洞。我社目前正在探索建立社团团支部,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院,在团支部的隶属问题上有很大的问题,隶属于挂靠单位的话,不便于社团成员的组织和管理,建议应该在社团团支部的隶属问题上在社团联合会设立团总支,各社团团支部隶属于社联团总支。

各学院在对社团的支持上还不够。社团工作与其他学生组织的工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社团是学生自己进行管理,不免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其他学生组织相比,各级主管部门对社团重视不够,支持力度较小,社团开展活动面临的问题比较多。资金困难,设备困难,阵地少,这些基本上要靠社团自己去解决。

对社团的一些思考 篇2

一、挫折教育的现状

首先, 大部分学校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课程中, 试图将挫折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引入学校教学中。但是, 仅仅是这样的方式是过于单一的, 学校并没有充分将挫折教育与课程教学, 社会实践, 校园环境等多方面联系起来。另外,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颇多。虽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还有为数相当多的家长, 教育观念滞后, 孩子身上的很多缺点以及不良心态, 往往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所导致的。有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急功近利, 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却往往重教子而轻自修, 重成绩而轻德育, 致使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 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 并丧失了在各种挫折中成长的机会, 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 家长的教育方式多训斥, 少疏导, 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挫折观。

二、学校应积极有效的实施挫折教育

由于挫折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 所以学校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并努力提高操作的科学性, 减少盲目性。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 挫折教育要适度

一般来说, 学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 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量力而行, 但有的学校却总跟风去教, 结果使学生苦不堪言, 从而使挫折教育的实施缺乏目的性、系统性以及长效性。因此, 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 把握适度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同时, 适时问题在教学中也非常关键, 教育者要明确一个恰当的教育时机, 继而采用有效的挫折教育策略。这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学生战胜挫折后的成功教育。当学生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并战胜挫折后, 教师应该首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的积极评价, 并给学生以对下次成功的期待与信心。二是学生处于受挫时的激励教育。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时, 当他们不能很好地应对挫折的时候, 教师应对学生受到的挫折及时的给予理解, 使其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二) 应教育学生在应对挫折时进行自我监控

青少年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 存在着对挫折的自我监控的问题。有关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认为, 挫折应对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挫折源的意义, 来控制或改变挫折环境, 从而缓解由挫折引起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挫折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挫折应对的进行自我监控能力。对青少年在进行自我监控培训时, 应围绕挫折和挫折应对知识的讲解来展开同时, 并加强训练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策略。

(三) 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 及时帮助学生应对挫折

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挫折教育, 还应该开展心理咨询, 使产生挫折心理的学生能够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转移、补偿、宣泄、幽默等一些方法来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同时, 和学生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克服挫折, 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 最后一定能成功。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也是个体成长的基点, 家庭教育虽然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 但家长能及时掌握子女的状况, 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一独有的特点, 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共同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首先, 家长应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跟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及早的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发展孩子的自尊心。其次, 在生活中不要过度保护孩子。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性, 没有父母的保护, 孩子是很难长大成人的。然而, 过度的保护则没有益处, 只会使孩子变得畏惧困难与挫折。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自私心理的反映, 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有对孩子行动的禁止和干涉。孩子恰恰会在这种连续“禁止”中, 逐渐失去表达自己要求的能力。家长不妨把自己的爱收起来一半, 留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过多的呵护和骄纵养出的孩子必将在未来的社会中吃尽苦头。另外, 勇敢的精神的培养也尤为重要。研究表明, 造成孩子胆小的源头往往在家庭, 在父母, 在对他们不恰当的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些行为导致了性格中的胆小怯懦。家长只有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孩子, 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此外, 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独立从事各种活动, 稍有进步, 就给予肯定鼓励, 使孩子乐于挑战各种困难与挫折。

相信在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基础上, 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影响, 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协调, 形成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参与个人教育合力, 将能够使挫折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

摘要:挫折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然而当代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却不容乐观。在进行挫折教育中, 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使挫折教育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开展, 同时,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应该教育合力, 这样才能使挫折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挫折教育,教师素质,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海洲, 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5-7.

[2]郭晓飞.《心理调节的原理和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261-266.

[3]张旭东, 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60-164.

[4]张旭东, 车文博.《大学生挫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1 (6) :101-104.

对“啃老”现象的一些思考 篇3

【摘要】 “啃老”族群日益庞大,已经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拟从这一新生现象中分析“啃老”现象的弊端、“啃老族”出现的原因以及应对对策。

【关键词】 啃老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一、何谓“啃老族”

眼下,“啃老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对象。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一般在23~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著名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曾就“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做了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495万大学毕业生中,有10.99万的大学生放弃了求职和求学,甘心当起“啃老族”,而且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女生比男生少三分之一。“啃老族”中,还有15%的人毕业于211院校。

二、“啃老”之弊

1.“啃老族”啃掉父母的心,啃掉父母寄予的厚望

中国传统文化素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父母全身心培育子女,期望子女长大成人后能扛起大梁,至少能养活自己,孝敬父母。中国还有句古话叫“三十而立”,意指30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2.“啃老族”啃掉的是自身生存能力

虽然整体社会环境下,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岗位不理想,但这也不是“啃老”的理由。人最基本的技能就是生存,动物也是如此。人的生存条件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可以争取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就是个人才能,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岂能奢望对社会做出贡献。“啃老族”群长期游离于社会就业群体之外,其结果必然会使自己边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生存能力不断弱化,成为社会的弃儿。

3.“啃老族”啃掉的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

站在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就业是成年人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建立个人信用的基础。在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无法独立的人,永远无从谈起作为“人”的社会意义,更不可能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的应尽义务。人总是要长大的,也必须长大,年轻人应该学会“自我断奶”、自我生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就业是每个成年人需履行的义务,是每个人自身的需求。

二、“啃老”原因之分析

在中国,“啃老”现象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导致就业

困难而出现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介绍,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了48%,其中,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108万人扩大到159万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曾谈到,截至2009年8月,我国仍有300多万高校生没有就业,且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来自二类院校、三类院校的,就业难度更大。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啃老”出现的原因之一,但把其归为根本和唯一原因,有失公允。要深究“啃老”现象背后的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1.客观原因

(1)经济根源。眼下,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机制薄弱,一些年轻人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产生惰性,没有职业,没有收入,没有劳动、失业、医疗等保险,两囊空空。

(2)文化根源。中国人“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啃老族”绝大部分是当年的独生子女,从一出生父母长辈对他们倍加溺爱和呵护,使他们自小衣食无忧,未受过任何委屈,习惯了一切由父母包办,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无法从精神上“断奶”、无法从经济上独立,对父母依赖至极;从另一角度讲作为家长,他们把养育后代和维系和睦家庭视为生活的第一,对子女往往采取纵容的态度。

(3)家庭根源。面对 “啃老族”,其父母长辈往往是持万般无奈的态度。认为“目前形势不乐观,孩子个性强,逼他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会引起负面效应”,“别人家的孩子也在家闲着,又不光是自家的孩子”……父母长辈这样的思想,其实是纵容“啃老族”“猛啃”、“久啃”,反而助长了“啃老”的气势。

2.主观原因

这归结为“啃老族”本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北京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民盟北京市委对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调查发现当前北京地区大学生“非就业”状态呈上升趋势。调查称面对就业压力,“啃老族”悄然出现,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导致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依赖心理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加大,一些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对家庭有较大的依赖感,“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如心理上脆弱,适应能力也不强。他们都是城市独生子女,对于如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他们基本上毫无经验。一直以来学校生活又相对封闭,一旦踏入社会遇到困难,他们就会产生退缩和萎缩的情绪。

总之,“啃老”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年轻人自身,年轻人应该敢于面对自己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走入社会成为其中一员是最为重要的。

三、“啃老”之对策

“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媒体调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类人:一是,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约占20﹪;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占10﹪左右;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打工者,占20﹪;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占10﹪;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有专家称,据目前形势来看,“啃老”现象在今后10年之内还将愈演愈烈。因此,社会、政府、学校、家庭都需要未雨绸缪、去寻求良方,解决时弊。

1.社会和政府层面

社会和政府应该站在科学理性的立场,审视“啃老”现象的解决途径。如应该积极想办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成立机构对“啃老族”做心理工作,鼓励他们就业;亦可成立相关机构,帮助父母对“啃老族”进行劝导,鼓励他们主动就业;社会还需要共同帮助“啃老族”认识到自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媒体在其中的重要引导作用。社会企业的人才消费短视行为也是“啃老”现象原因之一,人才市场和人才消费出现了学历越高越难找工作的情况,这就是人才市场的短视表现。实际上,人才战略储备对企业和国家都极为重要,没有高学历人才储备,就没有发展后劲,也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品。

2.学校层面

作为培养孩子成长摇篮的学校,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社会和家庭的)、自力更生能力和受挫折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而不是一味进行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此外,作为培等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更应该思考高校教育改革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怎么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据社科院8月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预测,2010年大学生的失业率将超过12%。今年毕业的560万大学生中,到年底预计有150万人难就业,沦为“啃老族”。人才市场上,招聘单位往往招不到满意的员工而叹息,毕业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哭泣。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根本在于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性。

著名的金融学家郎咸平在谈大学生就业时,表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简单归结为专业不对口,更与中国的产业链有着根本原因。中国并非大家认为的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产业链,就是“6+1”,“1”是指制造业,是硬的生产环节;其余“6”是软的环节,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六个环节,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把“6+1”里面最差的。只有中国的产业政策真正实现“6+1”,才能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进行高校教育的改革,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家庭层面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改善家庭教育模式,增强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啃老”现象的膨胀,毫无疑问与家长的不科学的教育观念息息相关。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家长认为孩子最大的发展就是智力的发展,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是无关紧要的。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家庭只是孩子人生的起点站。如果把家庭营造成一个“温室”,那么孩子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风吹雨打。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孩子才是每个父母应该具有的教育理念。子女可以独立,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如果实现了这一点,“啃老族”的队伍规模将会越来越小。

总之, “啃老族”现象是多重、多方面原因的结果,其解决办法乃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努力协作。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增强年轻人的独立自主能力,乃是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啃老族”何时能独立.诸暨日报.2008-09-04

[2]于宁. “啃老”视角下的青年未就业问题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8(10)

[3]张科.“啃老族”的形成原因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08(9)

[4]张秋玲.我国社会的“啃老”现象评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2)

[5]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尊严.新华网.2009-02-28

[6]“教育部承认1999年高校扩招太急” .中国新闻网.2008-10-09;“人保部:目前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新华网,2009-08018;“郎咸平:析国际6+1产业链,中国非制造大国”,郎咸平中文网,2009-03-18

[7]“啃老族“折射人才消费短视.光明日报.2007-03-02

对大堂经理角色的一些思考 篇4

十年前一个偶然机会,笔者来到某商业银行杭州天水支行。刚踏入营业大厅,一位训练有素的年轻女职员立即迎上来,亲切地询问需要什么帮助,然后端上一杯饮料,耐心地回答了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当时,银行网点鲜有大堂服务人员,有点受宠若惊,以至于多年之后仍然记忆深刻。后来了解到,该行在杭城同业中最早设立专职大堂经理,坚持以服务品质建设为突破,受到了客户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各项业务也获得快速发展,成为系统内外的标杆。

对大堂经理作用的再审视

网点是商业银行的细胞和基础,是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虽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兴渠道蓬勃发展,但传统的物理网点在零售银行产品的各种分销渠道中仍然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国际著名咨询机构Datamonitor的研究显示,对于复杂零售银行产品的销售,分支机构仍然是最重要的渠道,而且分支机构的重要性随产品的复杂性而提高。不过,物理网点成本最高昂、管理最困难,如果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就会成为商业银行巨大的包袱。正因为如此,国内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展“网点转型”,推动网点功能由核算交易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进而改善服务效率,增强销售能力。网点转型的直接成果,体现在硬件环境上便是各行对网点营业大厅进行彻底改造,使客户在其中感到便利和舒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堂致胜”、“赢在大堂”理念,使网点在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方面的功能最大化。

尽管在此之前,部分银行的分支行就已经尝试设立大堂经理岗位,如中信银行(4.34,0.03,0.70%)。但多数银行仅仅将大堂经理作为一个辅助性的边缘岗位,从事简单的客户引导工作,可有可无,时有时无。而作为一个全新的角色和专门的岗位,正是在网点转型的背景下,大堂经理的作用才得到了重新的审视:

从客户感知角度看,大堂经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服务是银行可以真正体现差别化、个性化的唯一领域。对于一般的客户而言,银行内部如何优秀他们很难看到和了解,其对银行评价基本来自于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服务体验。网点大堂是客户进入网点的第一场所,大堂经理是客户最先接触到的人员,代表银行给客户的第一印象,是最为直接的体验。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大堂经理是实现“大堂致胜”目标的重要角色。转型之前,网点岗位设置以自我为中心,流程繁琐,缺乏协调和整合。配备专职大堂经理,在岗位设计上强化了对服务客户各类资源的管理和安排。如果将网点大堂装修得富丽堂皇,但大堂里却没有专门协调内外、服务全局的综合岗位,网点依然将处于无序和混乱之中,大堂致胜根本无从谈起。

从营销服务角度看,大堂经理有助于充分发挥网点在产品销售中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营销产品、服务客户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来完成的,物理网点作为最有效的销售渠道,承载厚望。大堂经理与客户接触最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营销水平和成果;大堂经理通过识别客户、转介客户,在网点营销服务链条中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大堂经理对客户的引导和分流,也有助于网点提高服务效率。

“眼界决定境界”,在零售网点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大堂经理作用进行再审视,就是要在分行层面进一步统一和深化对“大堂致胜”理念的认识,并作出更恰当的职责定位和制度安排。

对大堂经理角色的三种定位

大堂经理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眼观四路,协调八方,对外是网点的“代言人”,对内是大堂的“大管家”,职责多且繁杂,但归结起来无非是三个方面,即:识别引导、接触营销、关系维护。分支行对大堂经理有着不同的定位,其差异主要体现为对三个方面职责的不同侧重:

“引导员”。配备专职大堂经理之前,网点柜员和客户经理无法分出有效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优质客户的识别和引导,对优质客户的差别服务和对大众客户的引导分流都无法落实。于是,部分分支行挑出一批年纪偏大、操作速度慢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网点大堂专门负责维护秩序、引导客户,提供简单的业务咨询和指导服务。这就是“大堂引导员”,是大堂经理的前身。应该说,识别引导是大堂经理最基础的职责。但大堂引导员素质和技能往往单一,单纯定位为引导客户,满足不了大堂的复杂情况。少数银行有时候还让外部合作公司驻点人员甚至是网点保安“兼任”、“客串”大堂经理。这看似节约了人力成本,实质上完全偏离了网点功能转变和客户需求提升对大堂提出的要求。

“客户经理”。网点转型重在提升营销能力。部分银行采取直接买单等措施,更是激发网点员工营销的积极性。大堂经理作为网点与客户接触最多的岗位,在产品销售上更具有天然优势。大堂经理也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为客户经理,认为众多职责中,营销最重要。为突出大堂经理对网点营销中的推动作用,银行往往也将大堂经理归入个人客户经理序列。如工商银行(4.10,0.04,0.99%),明确规定大堂经理是个人客户经理的重要类别。营销当然重要,定位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的业绩也易于考核。但是,大堂经理如直接销售产品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产品,费时费力,往往会因此弱化对客户的识别引导和关系维护。而且,为了个人业绩的达成,大堂经理与理财经理、个人业务顾问和柜员之间也容易产生利益冲突。

“网点经理”。对照转型要求,大堂经理肩负管理和协调的重担,应成为网点大堂的领导者。为此,部分银行将大堂经理定位为网点经理。如建设银行(4.81,0.05,1.05%),为确保大堂经理作用的充分发挥,明确网点经理是担任大堂经理角色的第一责任人,并要求网点经理50%以上时间用于履行大堂经理职责。以零售银行业务见长的美国银行,在其网点里却没有专职大堂经理,因为他们的网点经理从早到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拿着大堂经理夹巡视大堂、服务客户,是名副其实的全职大堂经理。但在国内,部分网点经理或是承担较多的内部管理事务,或是需要经常外出营销客户,即使要求用一半时间服务大堂也难以保证。因此,有些银行,如农业银行(2.72,0.01,0.37%)部分分支机构,将大堂经理定位为网点副经理,在网点经理领导下,负责统筹与协调高柜柜台之外区域的营销和服务工作。

提升大堂经理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尽管专职大堂经理产生已有多年,但部分银行对大堂经理的认识、管理和服务支持等方面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对大堂经理在网点营销服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忽视该岗位对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较高要求,大堂经理兼职较多,配备不足,支撑不够,等等。这些不足,分支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进一步完善对大堂经理的岗位设计

应该说,大堂经理是网点服务的灵魂,是网点的资源调配者、服务组织者和团队领导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跑堂”。大堂经理应当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并协调网点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对保持良好的大堂秩序、缓解客户排队、提高客户满意度等负主要责任。

当然,“定位决定地位”,大堂经理如何发挥作用、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如何进行角色定位。不同的银行,或者同一银行的不同分行,基于各自的理解和认识,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可以对大堂经理角色进行不同的定位:如果网点客流量不大,老客户较多,识别引导和关系维护的要求不高,可定位为客户经理,重在发挥直接营销作用;反之,应定位为网点经理或副经理,让其有名有实,充分发挥管理大堂、协调各方的作用。总之,对大堂经理角色定位的选择,要满足分支行产品营销的实际需要,要契合客户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2.推动大堂经理实现“专业化”和“专职化”

通常情况下,大堂经理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于优秀的柜员,二是来自于个人客户经理或个人业务顾问,三是来自于经过培训的新行员。三种来源的人员各有长短。首先,不管来自何方,都应该建立统一准入标准,比如: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和一年以上网点工作经验,性格外向开朗,通过网点经理或个人客户经理的岗位考试。对大堂经理的继续教育也要有明确要求,如每年参加不少于两周的脱产培训,须在一定时间内取得金融理财师(AFP)等资格认证。简言之,大堂经理岗位对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都有较高要求,要坚持专业眼光,慎重选拔。

其次,要实现大堂经理专职化。除极少数特殊网点外,每个网点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的大堂经理,并保持相对稳定。少数分支行的大堂经理由网点各个岗位人员轮流担当,或者对大堂经理人选进行随意调整,这对客户识别和关系维护都是很不利的。当然,在大堂经理离岗、休息时,应明确由个人业务顾问或客户经理接替,保证大堂经理在岗率为100%。

3.丰富大堂经理队伍的构成方式

一是探索双大堂经理制。对客户流量密集或大堂面积较大的网点,在一名大堂经理服务能力溢出的情况下,应及时配备两名专职大堂经理。两名大堂经理既可以并行,也可以明确主次,或者有所侧重。部分网点客户流量具有季节性或者时段性特征,应对大堂经理配置做出弹性安排,在平时维持一名大堂经理在岗;在客户流量较大的季节或者时段,配置双大堂经理。

二是适当配备大堂经理助理。一名大堂经理忙不过来,想配备两名,又受到编制、成本等诸多限制。怎么办?这个时候可以引入大堂经理助理。大堂经理助理既可以由银行自主选聘,也可以采取劳务外包的方式,委托外部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和管理。大堂经理助理的岗位要求和人力成本低于大堂经理,主要是协助做好客户分流、简单业务咨询等事务性工作,使大堂经理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价值的管理和营销上。

三是在建立大堂经理储备队伍。通过竞聘等方式,面向网点员工和新行员选拔一批大堂经理的后备力量,由分支行统一调配和使用。在网点大堂经理离岗的时候可以机动支援,出现缺编的时候可以迅速补给。

4.为大堂经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大堂经理很难有充足时间坐下来,也没有机会从容地使用各种复杂系统。因此,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支撑十分重要。除综合查询系统、移动柜员机之外,部分银行以iPad等平板电脑为载体,为大堂经理开发出专属的手持终端设备。如建设银行的“大堂经理营销易”,可实现客户进门识别、主动营销、金融资讯服务等三大功能。如,客户在叫号机刷卡取号后,通过“营销易”可实时获取该客户的姓名、年龄、职业和金融资产,同时还针对性提示营销话术,大堂经理据此向客户推介产品或转介给理财经理,成功率大大提高。

对电能表“超差”的一些思考 篇5

【摘要】随着电能表产品的技术日趋成熟,在电能表检定工作中首检合格率很高,不合格率很低,但“超差”占不合格总数的61.4 %,远远超过其它不合格项所占百分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正确鉴别每一只被检表是否的确超差。

文中分析造成被检表“超差”的一些外因,以及这些因素造成超差的原理,还有如何寻找以及排除障碍。希望能够通过认真思考,并落实于实际工作中,而不发生误判断。【关键词】超差 相对误差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能表产品的日趋成熟,在我们日常电能表检定工作中首检合格率很高!根据今年1—8月的统计,单相电能表的首检合格率达99.91%,不合率为0.09%,其中超差占不合格总数的61.4 %,而排第二的通电检查不合格占不合格总数的19.8 %,“超差”远远超过其它不合格项所占百分比。

在日常电能表检定工作中,有时会碰到校验点出现负超差,再观察其它校验点多为负,虽未超差但其绝对值偏大。这时,若不仔细分析,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将这超差点多校几遍,若仍超差,就判为“不合格”。其实,有时候,这只表是被误判了!

当某只表的校验点出现负超差时,我们应仔细观察其其它的校验点误差,是否也为负,是超差或虽未超差但其绝对值偏大!如果的确这样,我们就应该检查是否有外部原因,而不能轻易判其为不合格表。

在JJG—596规程中,用标准表法检定电能表,是将标准表与被检表同时测定的电能值相比较,以确定被检表的相对误差。

定时比较法是在特定的一段时间t(s)内,分别记下标准表和被检表累计的电能值,用以下公式计算被检表的相对误差γ(%)。

γ(%)=(W′-W)/W×100+γ0 式(1)式(1)中:γ0——标准表或检定装置的已定系统误差(%),不需更正时γ0=0; W′—— 被检表显示的电能值(J); W —— 标准表显示的电能值(J)。

在日常电能表检定工作中,有时桩头与台体有触碰,在被检表的外部形成与电能表内部的电流回路并联的回路,这时本应流入电能表的电流,会因外部并联回路的存在而发生分流,这样,被检电能表消耗的功率就小了,用标准表法检定被检电能表时,就容易造成被检表负超差。

z′

z1

图(1)

W′=I′* z′

式中:I′—— 流过被检表的电流值(J);

z′—— 被检表电流线圈的阻抗值(J)

I=I′+ I 1

因为原本应该流过被检表的电流为I,现在却是I′,因为I′< I,所以W′变小了,若z1 足够大,(W′-W)就可能出现较大的负值,代入式(1),就易造成γ(%)负超差。

若检定装置内电流线与桩头底座间螺丝未接紧等原因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如下图:

zz′

z1′

图(2)

I′=U/(z1+ z′+ z1′)W′=I′* z′

因为阻抗值增大,所以流过被检表的电流值变小,因而W′变小,若z1、z1′足够大,(W′-W)就可能出现较大的负值,代入式(1),就易造成γ(%)负超差。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检定电能表时,对出现超差的情况一定要仔细分析,尤其是出现“负超差”的情况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台体是否有异常,桩头等易耗易损件是否需要更换,被检表的接线柱螺丝是否打紧等。有时,虽然桩头不平整,但只要将接线柱的四个螺丝都打紧,减小接触电阻,只要被检表是合格的,检定数据就会由“负超差”状态变为合格。

为了保证电能表检定质量,我们要时时维护我们的检定装置,检查我们使用的工具。经常检查桩子底座里的接线螺丝是否紧固,接线之间距离是否足够,接线与台体距离是否足够;桩头支柱是否开裂,桩头与台体之间是否有异物,桩头是否磨损严重需要更换。电动起子的起子头长时间使用磨损严重,也会造成被检表与桩头接触不良,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导致被检表超差。

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发现、改进,把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篇6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一提到计算,就认为只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练习量,多练,反复练,就一定会见成效。如此,对学生而言,谈不上有任何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容乐观。怎样有效的进行计算教学,我认为应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着手。在计算教学中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模式:

1、在情境中观察比较

2、分析归纳

3、建模

4、运用

一、在情境中观察比较,需要创设情境

1、创设旧知情境

数学新旧知识往往有着紧密联系,新知识更多时候都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运用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用已知去触类旁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索,从而完成所要学的知识的学习任务。如:一年级下学期的二位数加二位数(不进位),在情境中,设计二位数加整十数,二位数加一位的旧知直接报得数练习,并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板书:分拆法,来唤醒学生。

2、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计算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计算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如讲故事、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出示三个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手上抓这三个气球,然后放走一个,手中还有两个,通过这个表演,学生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减法,也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因情境而活跃,下面的教学也就更顺理成章。

3、创设实践情境 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对动作思维绝对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具体的形象,再由形象转换为抽象。

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需要进行探究

当学生的情绪被积极的调动起来,进入一个情景之中,自主探究便成为必然。这时,将探究计算方法的主动权和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尝试理解算理。

1、探究数学计算的多样算法。

如:一年级上册教学“9加几”,教师通过创设有几个苹果的情景,引出算式:9加6。问:9加6等于几?请小朋友们自己想一想,算一算。

师: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扳手指算出来的。生2:我是记住9,再往下数6个数。师: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3:把6分成1和5,9加1等于10,10加5等于15。生4:把9分成4和5,6加4等于10,10加5等于15。……

呈现算法的多样化后,根据学生探索的成果,再引导计算的优化问题。

2、探究新旧知识的发展变化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三位数被一位数除”,可以通过习题帮助学生复习一位数除一位数,一位数除二位数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依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536除以3,并且通过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具体数据的感知,估算结果,为后面判断计算结果的是否正确,确定一个大概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的方法。由于之前复习了旧知,学生可以借用前者的计算方法迁移运用到后者。

三、建模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能出现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存在对错之分,优劣之别。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介绍计算过程,理解计算原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优化方法,建构计算模型。

比较归纳形成计算模型

如:“9加几”,首先通过9加6呈现多种方式,有数数,有凑十,有操作等。教学中,不轻易否定谁的算法,也不对某一种大加称赞,然后通过9加5,以小胖是否聪明,引导统一算法。让学生思考,9加6,可以给9凑1,也可给6凑4。接着通过9加3,9加7,由动手操作到直接圈图,再到直接写出算式的分解过程。实现有形到式的转化。

再次通过9加2直接在头脑中思考。最后通过9+()=1(),将9加几的计算方法模式化。

迁移形成计算模型

如:“一位数被三位数除”,536除以3,生尝试计算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呈现算式多样化。要充分肯定正确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充分利用生成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在交流中,重点让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如: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3为什么要与5对齐,余下的2怎么办?23表示多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算理,优化算法,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在头脑中建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计算模型。

建模后需要一个反思、内化的过程。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检查自己探究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优化,不正确的予以纠正,没有优化的予以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计算方法的反思与内化。

对农村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篇7

(1) 平时不注意观察, 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 积累少, 感到无东西可写。其实只要有心、有意搜集材料, 就会发现每天身边都发生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如:邻里之间的故事, 父母对待别人的态度, 邻村的富与贫, 学校的新变化。更近一点的素材有:学生应该迷恋网吧吗?如何认识早恋问题?老师眼里的尖子生与差生等等, 都是可选择的材料。

(2) 基础知识薄弱, 文不通, 句不顺, 结构混乱等。基础知识的夯实需要我们教师共同努力, 分阶段完成字、句、段、篇及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教学任务。同时中学作文教学呼唤改革, 需要系统的作文知识训练, 改变学生作文结构混乱的局面。

(3) 要么唱高歌、说假话, 要么套话连篇、东拼西凑。言为心声, 文贵情真。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性日益彰显,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情感, 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使作文不再千篇一律, 缺乏鲜活个性。

针对这些问题, 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细心观察生活

农村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白云蓝天、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乡间小路、花草野果、钓龙虾, 抓黄鳝、赶鸡鸭……这一切无不在他们的头脑里烙下印记, 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 留下美好的回忆。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生活中发现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等千古佳句, 就是从生活中得到的写作素材。所以, 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到野外踏青, 到田间采访, 到菜场、乡下观察, 然后组织笔会, 互相交流习作。这些活动, 都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帮助学生写出佳作。

2. 从最基础的东西写起

学生在写作中要坚持一个原则:我以我手写我心。非熟悉的东西不写, 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直接接触过的人, 亲自去过的地方, 只有这样, 作文才容易写得具体生动。

3. 坚持作文时的“不”字原则

即不观察、不体会, 不作文;对不熟悉的人和事, 不作文;语言不精练流畅, 不成文。如写天气的时候, 冬天不能用“冷”字, 夏天不能用“热”字;写英雄模范时, 不能用“好”字;写反面人物时, 不能用“坏”字。这样要求学生, 学生就会动脑筋、想办法。如在一则描写“冷”的片段作文时, 就有学生这样写道:“昨晚, 西北风刮得久久的, 第二天早晨, 房子白了, 树上白了, 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孩子放下帽耳朵, 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 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 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的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棉大衣, 头戴大皮帽, 但脖子还是往下缩。”像这样的作文, 感染力就大了。

4. 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 歌诗合为事而著。”因此, 要带着真实的情感去写文章, 有感而发, 有的放矢, 不能只在形式上玩花样, 讲雕琢, 否则, 写出的文章, 终究是华而不实的, 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更不会形象感人。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 离开了想象, 就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我认为:首先可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将教材内容变成图像, 变成立体可感的空间, 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方法。如, 讲《饮酒》时, 让学生自己想象归隐田园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恬静淡定的田园生活画面;学习《观沧海》时, 请学生想象作者面前波涛汹涌, 秋风萧瑟, 气势磅礴的壮丽图画, 把自己置身于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2. 改变作文命题方式

传统的作文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经常让学生抓耳挠腮, 不知所措。材料作文出现后, 给了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随着作文命题的不断创新, 话题作文又应运而生。话题作文具有创新的导向性, 命题的开放性, 思维的发散性, 内容的相关性, 文体的多样性和表达的技巧性等六大特征。它已经成为考试的重点, 同时它也更适合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学生。它减少了审题障碍, 淡化了文体的要求,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认识生活,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更宽松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 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少受到禁锢, 使学生能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

3. 多样化的作文批改方式

(1) 学生互相批改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一读, 改一改, 让他们甘苦自知, 得失自明, 进而互改互评, 互挑毛病, 互找优点, 取长补短, 如能坚持下去, 养成习惯, 就会如叶圣陶所说, 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学生的批改还需教师的引导, 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批改要求交给学生, 让学生按要求批改。

(2) 教师点评

教师的点评, 语言要具体, 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 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问题上进行具体细致的点拨, 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是非, 吸取教训, 取得进步。

4.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老师要及时地把赞美恰当地送给每个学生,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作文中的进步之处, 突出之点。这样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他们把写作当作一种心理需要, 从而达到欲罢而不能的程度。

对学校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篇8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为什么得不到长足发展——有思想的校长比较少

缺乏思想的校长限制了学校的健康、有序、和谐、持续发展。一些学校管理靠惯性运作,“打铃,上课”“打铃,下课”“打铃,放学”的学校比较多见。部分校长学习意识淡薄,对新时期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特别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重视不够,教育理论层次较低,学校管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依赖个人习惯或经验,没有明确的办学思路,没有或缺少中短期发展目标和动态的计划安排。学校管理者思考少,谋划少,创新少,活动少,导致的结果是学校死气沉沉,缺少生机,缺乏动力,学生容易厌学,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领导班子的作用为什么得不到发挥——校长的个人意志过于强烈

有的校长刚愎自用,霸气十足,独断专行,大搞一言堂,一竿子插到底,个人意志强加于集体之上。与班子成员交流和沟通少,也听不得不同意见和建议,不讲决策民主,不顾议事程序,怎么想就怎么做。长此以往必将闲置了他的左膀右臂,使副职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副职的作用不能发挥,慢慢地副职也就淡漠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创造性。从根本上讲,这种做法是在削弱集体领导的力量。有的校长则不放心别人,对学校的任何事都要亲自过问,凡事没有不经过他点头的,可以说是个很负责的校长或者说是不会工作的校长。这样一来,累了身子,忙了自己,闲了助手,乐了教师,误了发展,工作效率还不高。

3.团队凝聚力为什么不够强——不甚重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但是一些学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谈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干脆不要。校领导片面地认为抓教育教学质量是“实的”,成绩立竿见影,思想政治工作是“空的”,看不出有什么显著的成绩,因此没有摆正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位置。有的学校抓业务,抓质量,抓安全,就是不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长此以往,导致学校人心涣散,职工思想松懈,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许多教训可以证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不讲政治是万万不能的;政治不能代替管理,但脱离政治的学校管理是低效的,脱离了政治的学校是不可能发展的。

4.教职工为什么消极怠工——管理中存在非公平现象

我们大力提倡教育公平,但在实际管理中,非公平现象在一些学校依然如故。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工作量平衡上存在非公平现象。有的教师满工作量,高负荷,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而有的教师则闲游闲转。这正是“转的转,干的干”,说不定“转的还给干的提意见”。二是各类考评及奖金的发放上存在非公平现象。有的学校里,一线上课扛重活的教师远不及二线管理层面的人员,学校管理人员考评考核是“优秀”,有的管理人员的奖金甚至比教学成绩优秀教师的都多。三是年度考核、评优树模、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存在非公平现象。人情味淹灭工作,暗箱操作挤掉民主。在有的学校里,钻挤鬼大、拍马溜须者处处得利,决定饭碗稀稠的职称比老老实实干工作者跑得快。这些非公平现象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致使校园怨气淤积,人际关系恶化,职工消极怠工。

5.安全事故为什么频频发生——安全事故困扰学校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管理不力或管理不善,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安全事故。许多学校被安全问题、安全事故困扰着。因为,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比较多,如以学生和学校为侵害目标的社会犯罪现象日益突出,以网吧为场所的“网络陷阱”对青少年的危害有增无减,以学生意外伤害而引发的“校园官司”日益增多,以“独生子女”“留守子女”为对象的学生群体使学校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以学校危房、消防、饮食卫生等问题为重点的安全隐患仍然突出等。学校的安全问题压力巨大,成为困扰校长的头等大事。

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1.校长要加强学习

时代在飞速发展,面对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校长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的家长式治校,粗放式管理上,而要深入思考新形势下如何使校长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要想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一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校长,就必须善于学习,精通管理。具体说,一要有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思想做起事来,就会没有方向。作为校长,首先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在学习中获取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管理知识,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用思想来管理学校,培养学校,发展学校。二要有点子。点子也就是措施,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一种表现手段。思想只有转化为行动才能发挥效益。否则,思想也只是空想。三要见成效。任何事情都是注重结果的。那就要让学校走内涵式发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抓出成绩来。

2.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

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环节。学校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各级领导的管理作用。一是各级领导既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行其是,又要团结协作,各项工作才能正常运行。领导机构的设置运转犹如天体运行,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和速度,让他们在各自的台阶上、层面上、范围内行使各自的职权,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规范、科学、高效运作,班子才能活力四射,焕发出勃勃生机。二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是为了更好地集中有限的行政执行资源和手段,减少不利因素干扰,集中体现学校师生共同意愿于校长一身,并通过校长坚定实施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绝非校长就是学校家长,任意为之。校长是全校师生的校长,校长只是全体师生的代言人和领跑者、服务者。校长要做到大事定好调,小事须放手,而绝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3.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抓紧抓好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且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教育人、引导人,是在教育人们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帮助人们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学校只有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教育教师,引导教师,培养教师,提高教师,团结教师,发展教师,才能达到发展学校的目的。学校要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指导、人生启迪等等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途径,教育启发广大师生的思想觉悟,提高认识能力,提高处事水平,进一步来促进团结,促进和谐,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能消除隔阂,化解心结;能促进团结,提高工作效率。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认真来抓思想政治工作。

4.要落实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管理者要树立公平意识,落实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创造公平公正的教学工作环境,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佳方法。没有公平公正,鼓励就是错误的鼓励,肯定必定是错误的肯定,表扬也必定是错误的表扬。学校在工作安排上要考虑工作量的平衡,考评考核、奖金、津贴的发放要向一线教师倾斜,根据工作业绩,做到合情、合理,情通理顺,年度考核、评优树模、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校领导要一碗水端平,要实事求是,要阳光透明,事情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不能因为关系好、关系不好而坏了制度,乱了程序,要把公平、公正、公开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

5.要通过发展来促进学校的安全稳定

学校的安全稳定看上去源自安全意识、管理措施、落实力度、事业心、责任心等因素。深层次的原因是发展。校园的安全稳定的确事关全校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大计。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除了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齐抓共管外,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稳定的保障。没有发展就没有稳定,要安全稳定,就要加快发展。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有个知名的论断:“速度会让石头在水上飘起来。”那这个速度就是发展的速度。我们不能只盯着“质量”,光喊着“安全”,而要发展学校,要改变学校的面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群众满意度等办学实力及“软实力”。这样一来,学校的自身魅力就会增强,学生乐学、恋校,不去肆意违反校纪校规;教师爱校、护校,责任心、使命感、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工作敬业,认真负责,积极履行岗位职责;社会各界支持学校,维护学校的利益,学校的安全事故会在学校发展中逐渐减少甚至不再发生。

上一篇:我学骑车三年级作文下一篇: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