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

2024-05-21

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精选8篇)

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 篇1

一、合作性学习的培养方法

1.科学分组。

在分组学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小组在解决问题上的能力。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做每组的均匀分布,从而保证每组学生之间能够有充分解决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如果过多的将相同水平学生集中,可能部分小组能力发挥到极致,而有的小组则难以进行任务完成。学生能力应该充分考察学生的沟通、合作意识、专业技术、领导等能力的均衡,可以让教师进行人员分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

2.合理分布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上要权衡任务难易程度,同时充分的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可脱离市场的实际情况。任务尽可能标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贴合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状况。同时任务内容可以有一定灵活自主性,有效的让小组成员进行各自想法的有效表现,激发学生的任务完成兴趣,让任务完成充分的彰显小组学生的意识与个性,同时又能达到训练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效果。学生得到任务后可以根据教师要求来进行任务完成的规划,合理的进行做团队内人员的分工,确定自身团队中的角色,甚至可以采用企业化的操作模式,例如部门经理、各细致分工执行等,让团队具有真实的工作氛围感受。让小组组长得到团队协调能力的锻炼,而其他组员能够有效的锻炼工作分工与配合,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质。一般任务下放后要让小组组长做整组人员情况的分析,发表组员对于任务的想法,个人根据自身的能力高低来获取自身擅长的分工内容,同时要有效的统一组员思想和设计精华来有效的保证任务完成方案。组长还要做好组内同学的协调工作,帮助组员完成其中可能遇到的`困境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

3.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教育工作中,虽然提倡学生团队合作学习,但是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合作学习做指导或者引导。当团队合作学习中存在瓶颈问题时,教师应该协助学生进行解决,对小组成员做团队性的指导。小组成员一般经过了自身的沟通后对问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后可以有更深刻的记忆。同时对于小组内分工不合理问题,教师要提前的干预,因此小组成员在分工完成后要将分工和任务完成方案上报给教师,让教师做合理的调控,避免学生在合作中一人独大或者过分的偏袒、压制个别组员的情况。同时在学习的进程中要对不当的言论和态度做出引导,避免团队中不和谐气氛愈演愈烈。同时要让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做记录,相关讨论要制作“会议记录”,充分的让教师对其合作学习情况做了解。同时教师也不可过多的介入到小组学习中,让小组产生依赖感也是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对于小组自行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放手让小组成员去完成,对于小组中有异常困难时可以进行适度的思想和技术支持来让合作顺畅化。

二、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如今的社会, 它不仅仅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经济体制的社会, 还是一个以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为主要经济发展特征的现代化高科技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之下, 各种高科技技术, 比如电脑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都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而且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被普遍和广泛地学习和应用。因此, 为了提高与增强我国高科技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能力, 也为了使掌握和精通这些高科技技术的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发展与繁荣作出最大的贡献, 对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状况展开一个简单而系统的研究分析活动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计算机技术概述

1. 计算机技术产生的背景原因。

计算机技术如同其他很多事物一样, 其产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客观背景原因。概括起来, 计算机技术产生的背景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增强的必然客观产物。第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 社会文化也在大步地创新和发展。这也是一个重要背景原因。第三、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本质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第四、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经济发展特征的出现也是引发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重要原因。

2. 计算机技术的定义和内容。

说到计算机技术的含义, 它其实就是指以电脑计算机为工具媒介, 与之有关的一切计算机系统领域内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和。计算机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强, 表现在它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网络通信以及数学等都紧密结合。另外, 电脑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内容体系包括有这样的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系统技术。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以及系统应用技术。第二、计算机器件技术。第三、计算机部件技术。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运算与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输入输出技术。第四、计算机组装技术等。

二、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 只有具有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够真正成为计算机人才。

众所周知,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积极地学习和提升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文化技能, 就是为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本领, 然后在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活动过程中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 来推动和促进某一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前进。学习计算机技术亦是如此。因此, 如果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活动中并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那么这样的计算机教育就是毫无意义的。

2. 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够实现知识文化的价值。

人们经常会这么说到:“知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从经济学角度来讲, 其实, 这就是在描述无形的知识文化技能所具有的价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有形实物的价值是通过它的使用价值以及市场销售价格得以实现和体现, 而无形的知识文化技能的价值则是通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对社会各项发展活动起到的积极性作用来予以衡量和实现的。因此,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活动中如果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就是不能将知识文化通过他们的日后运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进而就无法实现计算机技术的真正内在价值。

3. 只有从实践活动中才能够总结出更加先进新颖的理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描述过这样的一个哲理, 即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又反过来作用于物质。这其实就是指一切思想指导观念都是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归纳出来的, 但是在特定条件下, 思想指导观念又会反过来对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 在进行中职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培训活动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进而才能够从中总结归纳出更加先进创新的思想指导观念为未来的实践活动实施指导作用。

三、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措施

1. 注重机房实操练习的教育环节。

这一方法主要就是指教学者在实施培训教育的过程中, 除了需要认真、细致和准确地将计算机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核心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以外, 更加重要的是一定要注重让学生在机房进行实操练习, 最好将理论教学和机房练习教学的比例设定为40%与60%。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反复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而且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是理论知识技能。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这一措施主要就是指教学者一定要注重通过正确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通俗来说, 就是要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 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积极性、灵活性和能动性。另外, 在学习兴趣和能动性的促动下, 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开拓创新思维, 多问问题, 不断否定自己。只有这样, 才能够以最佳的效果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 注重采用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措施主要就是指教学者在进行培训教育的活动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采用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这个其实就是指教学者可以通过学校的电子板报的制作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授, 这样的话, 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能动性, 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是非常有益的。总归一句话, 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和提高计算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4. 加强采用高科技教学工具设备。

正如前文所述, 当今社会是现代化高科技社会。所以,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 也应该积极采用高科技的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设备。具体来讲, 教学者在展开教育培训活动的过程中, 一定要积极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并且将Flash动画制作和多媒体制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话, 不仅仅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效率水平。而且在采用高科技的教学设备工具的使用过程中, 使学生也能够增加扩展知识面, 对计算机的相关技术的学习兴趣更大。这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 在现代高科技社会, 电脑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一切高科技技术的基础, 也就是说要想很好地学习和应用诸如网络通讯技术、软件技术等这一系列的高科技技术, 就必须要先学习和掌握好精湛的电脑计算机技术。因此, 在未来的中职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培训活动过程中, 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教育培训人员一定要持续多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培养状况和培养效果。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精湛的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灵活自如地学以致用, 进而实现电脑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推动促进社会经济积极良好发展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柏雪.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 2012, (20) .

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习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27-02

计算机专业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学生很难通过在校教师所教的知识长久地适应一个工作岗位。因此,研究一套比较有用的策略,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意义

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是衡量人才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是企业最为关注的一种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紧跟技术的发展,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过程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具备不断学习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跟上新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现状分析

(一)在思想上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淡薄

中职的大多数学生都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以前一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少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职计算机教师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虽然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只是注重将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系统地呈现出来,很少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二)教师缺乏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课堂调控

现阶段,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网络资源利用,教师会提供PPT、视频、教程、代码和案例等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可是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没有加强。教师只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采取按部就班的形式开展,而没有满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的实际需要。另外,教师常常只成为课后的评论员,而没有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生“学”的全过程,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体系不够完整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包括计划、监控、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几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环节通常只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很少涉及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及体验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的表现缺少可操作的量化指标。这样使得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很难有效地进行监控,评价方式没有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够完整。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的教学策略较适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设问题情境、建设学习资源库,营造学习氛围策略

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以建设学习资源库,营造学习氛围为关键。新课程的改革呼吁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在上课前,我们可用网站、平台或文件目录形式把电子图书、电子教案、课件、实例素材、视频教程、试题、软件等资源建设成为学习资源库,使学生能够自由下载学习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在上课开始时,我们应创设好每一个问题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的高潮,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制作校园板报网页》一节时,可引导学生先确定主题,再到学习资源库里查找所需素材,使学生进入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问题。而且经过几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就逐渐养成了通过查找素材——思考分析——发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采用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嵌入到具体的任务中,将一个班分成若干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每组选出一名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学习时遇到什么困难,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再由教师去指导。在组内学习中,组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起着“小老师”的作用,组内学生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比如,学习VB的“字符串函数”一节时,可用身份证号中有效信息的提取作为总任务,再把总任务分为如下几个小任务:提取身份证号中的省份、城市、区县、出生年月日、性别等代码,让学生自由选择任务,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程序编写,组内的学生有的查询身份证号各位数字表示的含义,有的探讨选用的字符串函数,有的进行程序界面制作,有的探究编写程序,最后程序功能实现了,原来一头雾水的学生,经过一起学习后,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由此可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紧密相联的,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三)提供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加强课堂监控引导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教学中,可按如下三步曲指导学生质疑:首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程序调试课程时,对于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并不急于帮助解决,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励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分析,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大胆向教材、向教师、向权威挑战。通过不断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症结,最后再对症下药。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质疑,在不断思考、提问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知识得到升华,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四)及时展示作品并总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化评价策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探讨、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中要设立展示学生作品环节,和学生一起对每个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让创意好的作品制作者介绍创作经验。每个项目操作一段时间后,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又通过良好的实践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和情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是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给予评价,这个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创新学习、扩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靳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 篇4

摘 要:以中职计算机三堂实践课作为教学案例,谈谈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三种不同形式,并对三种形式的不同特点提出观点及反思。

关键词:小组合作;开放式;半开放式;集中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在中职课堂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所认可。小组合作,通俗地说,就是为了某个目标几个人组成团队一起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中职计算机课堂也普遍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知识技能提供了有益的补充。然而,不得不看到在许多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大于实质,小组成员间合作互助的职能没有体现,小组成员的分工也没有明确,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体现出它应有的效能。

有鉴于此,笔者列举以下三种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以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反思中职计算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一、案例

案例一:开放式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开放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各小组收集相应的素材采用不同的观点对其进行认证或反驳。例如,葛大庆老师的一堂计算机基础课(2课时),教学知识点是PPT入门,采用的教学主题是:校园内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确定小组观点,然后在网络上自由查找图文素材、案例,并将素材和案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幻灯片,最后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PPT,解说并论证小组观点。同时,还强调了评比要求:一是素材、案例要有说服力,能证明小组观点;二是PPT要美观,有技术含量。

课堂开始之后,小组自由组合,围绕小组观点在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最后资料又汇总到一起,由一位学生“操刀”制作PPT。课堂最后阶段,各小组轮流陈述――小组派一名代表演示PPT,一名代表辅以解说;陈述完成后,葛老师适当总结小组观点,同时对PPT技术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小组成员通过回答完成PPT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翻转课堂,达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目的。

整堂课中,葛老师没有刻意去强调PPT的操作技巧,而是采用主题探究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PPT,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小组竞赛的荣誉而赋予的内在学习驱动力,PPT技能的学习很自然地融入主题探究的活动中,在做中学,在体验中习得知识与技能。

葛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建组方式是采用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型,这种建组方式可以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一部分个性表现鲜明的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分配到各组,以便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其他学生,其余的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使各组学生相互之间由于存在信赖感而畅所欲言,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合作氛围。

开放式小组合作的特点是各小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选题领域不受限制,对于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发展比较适合;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展示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但这种小组合作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小组参与性低的学生,这类学生容易被小组忽视,不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案例二:半开放式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半开放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围绕某个目标进行分工合作,各完成任务的某一部分,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任务目标。例如,汤光尧老师的一堂Flash课,主题是街景动画的制作。课堂开始后,汤老师首先展示了街景动画的效果,然后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分工合作,分别完成街景背景的绘制、人物的绘制、车辆的绘制,以及街景前景的绘制,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街景动画。

汤老师课堂的小组合作建组方式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Flash学习情况,优质生与学困生相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既有利于增强小组优胜的信心,又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半开放式小组合作的特点是各小组任务是统一的,小组内分工则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化安排,最后又要基于每位成员的成果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这种小组合作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动起手来,有事可做,利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机制。但是半开放式小组合作必须要注意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和分工任务的明确性,不然容易导致小组内某一个或几个组员单独完成,出现“无合作学习”情况。

案例三:集中式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集中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围绕某个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各自完成该目标,并帮助组内成员完成该目标。例如,笔者的Photoshop课堂:课堂开始后,往往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出课堂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提供的学案或教程开展探究式学习,完成课堂任务。任务完成后进行集中点评,鼓励学生开展互评,小组发言与小组任务完成情况都在小组竞赛中予以体现。于是,学生在为了达到全员达标,争创优胜小组的驱动力下,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助学习。

这一课堂的小组合作建组方式也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优先挑选PHOTOSHOP基础较好、性格又偏于外向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再挑选学习条件互补型的学生作为组员。

集中式小组合作的特点是小组各成员目标是统一的,实现目标的过程则是需要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助的方式实现的。这一方式要注意的是,课堂任务难度的设置必须合理:太难,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太易,则不需要通过小组互助便可完成,无法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反思

以上三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都各具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课堂,但总结起来也有一些共通点:

1.设计的策略

教师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传统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对学生1∶40甚至更多的窘境为教师对小组的1∶8(或者稍多)。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在做中学,带着问题听老师解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评价的机制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特征可概括为: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是被证明有效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其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更多的视角放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为学生年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其积极地学习。

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致辞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贵客到 z。在这个橙红橘黄,清风送爽的日子里,z 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z 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 年中西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 z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企业界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z,地处祖国的中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现辖 z 县、z 县、z 市、z 区、z 区和 z 新区、z 管理区、z 高新区,面积 1.24 万平方公里,人口 300 万。这里历史厚重,人文荟萃,风情浓郁,有奇山秀水,油菜花海,湿地公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荆山楚水,孕育盎然生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美好,让您感受到 z 也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希望之城。

z 教育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品牌不断凸显。在优质职教资源建设上,通过整合发展,组建了 z 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重点发展,支持 z 信息工程学校成功创建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走出了一条具有 z 职教特色的发展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引擎。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是社会、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对此,企业和学校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以正确的态度,满腔的热忱、有效的行动,在校企合作中承担应尽的责任。今天,我们以“交流合作 发展 共赢”为主题,召开中西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就是搭建校企合作这样一个平台,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认识,推进职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增强本地区职业教育的辐射能力。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速转型、缩差领跑”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形成高技能人才集聚优势。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校企合作交流会,将助推我市校企合作与发展,我们将以这次校企合作交流会为平台,大胆探索,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拓宽校企合作空间,扩大校企合作成果,把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职教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 2014 年中西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和来宾朋友在荆期间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 篇6

1 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建设

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办好中职护理教育的关键, 是提高护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根本保证。为强化护生技能训练, 达到中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及要求, 我校高度重视护理实训场所的建设, 先后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 改善硬件平台环境。

1.1 养老机构———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

创建于2003年, 占地29亩, 有床位500张, 固定资产700万元, 由广西民政厅建设、我校经营管理, 采取“公办民营”管理模式运营。目前, 入住老人已近500人, 成为了广西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环境最好、服务最佳的示范性养老机构, 高素质的养老护理专业服务队伍为生活不能自理和衰老的老人提供了全程护理和临终关怀。2006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自律与诚信先进单位”和中国老龄化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爱心护理示范单位”, 成为广西惟一的一个全国爱心护理工作试点单位。真正做到“帮天下儿女尽孝, 给社会家庭解难, 为党和政府分忧”。

1.2 保健机构———康体保健中心

1999年11月我校创办了以“保持和发扬中医传统特色, 为民造福”为宗旨的大型保健护理机构———康体保健中心。中心有全身保健按摩、皮肤护理、美容、经络舒缓、推油等项目, 可同时容纳250人进行各项保健护理服务。保健护理的过程, 让人感觉机体的轻松、心情舒畅, 更益于身心健康, 使人的亚健康得到有效治疗和预防, 降低疾病发生率, 为保护人类的健康、提高生存质量提供有效的保健手段。2006年中心还被国家劳动部门批准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 进行美容师、按摩师、养老护理员、足部按摩师的初级、中级的职业技能鉴定。

1.3 学校与医院的产学研联合体

目前, 我校拥有稳定的临床护理教学实习基地32个, 其中, 三级甲等教学实习医院21个, 二级甲等教学实习医院11个。具有一套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形成院校合作, 统一管理, 无缝对接的新培养模式。各基地均设有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实训室等, 并均有2~3名专职护理教师进行管理, 建立了标准化的护理教学病房和一支高水平的临床带教队伍。

2 中职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发展中职护理教育, 能更有效地培养满足医院、社区护理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并能更进一步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益的提高。

2.1 理论教学方面

我校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建设与改革, 确保护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首先, 在课程体系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系统, 对有关课程进行合并与调整, 公共基础课程约占15%;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约占15%~20%;专业基础课程约占20%;护理专业课程约占45%~50%;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其次, 在课程内容上, 把握护理临床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将护理学学术研究的成果和临床护理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中, 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进一步融合和利用医院临床教学资源。另外,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 采用: (1) 现代护理教学媒体:护理操作录像、操作流程和全套多媒体课件, 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 护生可形象直观地了解护理有关知识; (2) 角色扮演:通过对患者与护士角色的不同体验, 有助于护生理解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 热爱护理专业; (3) 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真实病例, 使护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4) 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 :是以教师为主导、护生为主体,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方法。护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 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倡导并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采用适合中职护理教育课程教学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从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变, 从传授型向参与型转变, 从课堂型向现场型转变。充分体现了教育方法改革注重护生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1]。

2.2 理实践教学方面

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为依托, 加大护理专业实验课比例, 理论与实验课时由原来的1∶0.8调整为1∶1;组织编写实验 (实习) 指导书;组织论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规范, 制订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以保证护理实践教学在整个学程中“不断线”, 并自始至终坚持以实践教学培养技术应用能力这一主线, 采用“案例讨论式”、“护患角色扮演”、“病例分析式”、“情景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示教方法, 将各项技能与临床情景相融合, 综合应用直观教学 (参观、示范、练习) 、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培养护生的创造性思维、评判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达到综合提高护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保证了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技能考核方面

实施教学过程部分护理技能强化教学, 达标考核与3阶段实践考核相结合, 整体提高了护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 成为我校护理专业建设特色。护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实习医院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3阶段实践考核为:第一阶段的课程过程评价: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护理技能讲授、演示, 护生反复练习, 5项技能 (铺麻醉床, 无菌技术操作, 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温单绘制,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女病人导尿术) 进行达标考核, 其他技能在学期中段和学期末抽签考试达到合格以上;第二阶段的验收监控:护生在进入临床教学阶段前进行强化训练, 再由教学基地教师对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不合格者不予进入临床教学实习阶段;第三阶段的质量监控:护生毕业前进行技能考试, 由校内教师与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共同组织, 不合格者不予以毕业, 促进了医院、学校与护生对各项技能规范操作的重视, 也提高了护生的专业技能。另外, 针对目前学校考核偏重于动作规范、方法和熟练度, 忽略了操作对象和所处环境存在的差异, 不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的问题, 在操作技能考核中, 采用病例展示考核法, 既培养了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 又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 效果

3.1 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成为护理专业重要的实训场所

重阳城老年公寓、康体保健中心是我校老年护理、护理技术、社区护理、中医护理、临床护理等课程的课间见习、临床集中见习的重要实训场所, 每年可接受2 000~3 000人次的护生进行临床实践, 为护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服务对象, 使护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得到真正的实践, 满足了技术操作的掌握和人文关怀全面具备的整体护理的实训需要。在这护理实践环境中, 教师和护生广泛参与教学、科研和护理活动, 其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 教与学的效果也有了质的飞跃, 实现课堂学习与直接上岗、掌握知识与解决问题的零距离。老年公寓和保健中心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3%的护生认为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实践中使他们体会到自己对社会的作用;91%的护生认为增强了他们对专业的情感;85%的护生认为他们的专业信心得到了提高。

3.2 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成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大量护生作为青年志愿者进行敬老、爱老服务活动, 每周末、节假日均有30~50名护生进入老年公寓为老人服务, 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 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为老人做各种生活护理、保健按摩等。学校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老年公寓进行社会实践。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护生不怕苦、不怕脏和累的精神, 也培养了护生广博的爱心, 养成爱老、敬老的良好品德以及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为以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3 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成为护理专业重要的科研场所

以老年护理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依托老年公寓开展护理科研活动。通过建立定期交流的双向互动机制, 有力推动院校的合作, 为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机制。在老年病护理、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人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研究, 取得了可喜成绩。 (1) 我校与泰国孔敬大学护理学院共同合作开展“中泰两国老年护理现状比较”课题已获泰国政府批准立项。 (2) 取得老年护理相关科研立项9项。其中省级4项, 校级5项。

4 讨论

4.1 校产共建实训基地, 实现订单式培养模式

要为职业学校的护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技能课程, 就需要加强与产业实践的联系, 根据产业实践的变化不断更新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 同时应处理好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培训的关系。中职学校与产业共建实训基地, 实现订单式培养模式, 能够实现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得产、学、研相辅相成, 与学校的总体教学改革相适应, 办出中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色。

4.2 把培养护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人才培养环境上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条件。护生在校园内学习只是从教室到实验室及实训室, 而护生进入到医院、社区、老年公寓和保健中心等, 走向社会学习, 提前了解、熟悉和适应社会环境, 对护生未来的择业和社会用人都很重要, 而且通过岗位实践, 培养护生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工作的适应能力, 这对护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4.3 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不同, 它是以就业为导向, 具有鲜明的职业特性, 它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其办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脱离普通教育的模式, 其结果导致中职毕业生与社会的用人需求脱节, 就业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要想摆脱这种局面, 必须要更新观念, 重新调整办学思路。一是在教育教学观念上, 要从重学校课堂理论教育、轻社会实践环节教育的学校教育观向教学与科研并重,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社会教育观转变;二是在实践教学观念上, 应从重校内实训、轻校外实践的学校观向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并重、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教育观转变。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 教师和管理者始终保持观念的更新是护理教育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3]。紧密结合企业多层次创新需求, 确定和优化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全面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资源配置, 健全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合作和竞争能力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系。

综上所述, 中职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不仅有效发挥了学校与企业各自的教育优势, 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落实了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 而且为毕业生就业架起了桥梁, 使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专业人才使用的连接成为可能, 保证学校专业建设、课程计划和人才培养始终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参考文献

[1]周郁秋, 邹继华, 杨丽艳, 等.护理专业教学中改革素质教育内容方法的讨论[J].护理研究, 2004, 18 (6A) :1010~1011.

[2]李宛, 蔡志翔, 李恩慈.护生操作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04, 3 (4) :278~279.

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 篇7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实现学生学习的知识学有所用;人人都学会基本的操作;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 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 常规的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灌输知识内容, 学生依样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因此, 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 勤于实践, 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的目标, 基于几项任务, 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这种教学法,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利用多媒体资源, 加强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引领者,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 化抽象为直观, 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 变得生动活泼,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教学效果。

1.3 通过教学实践,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实践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 让学生在课堂中亲手操作计算机, 通过不断地实践, 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同学校计算机资源的配置是不一样的, 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首先是教学中的边讲边练。这种模式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进行, 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 制作一些适合于课程的演示教学课件, 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课, 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 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教师应该具有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 否则, 就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的作用。其次是一堂讲解, 一堂上机练习。目前, 不少学校为计算机教学配的是单机房或者是无盘工作站的网络机房, 还有一个或几个为各科教学而设的配有大屏幕实物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在这种配置情况下, 整个教学过程若在机房进行, 边讲边练, 会产生以下的问题: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能统一管理, 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就自顾自的操作, 课堂纪律较差, 教师的讲授效果甚微。对于这种配置则推荐一堂讲解、一堂练习的模式, 根据实际需要, 有时在教室上课, 有时在机房练习。教师在第一次课可先在有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讲解并演示, 再叫一个或几个同学演示操作, 第二次课就给学生一些任务, 让他们上机完成。这样一来, 在第一次课上, 学生通过听、看基本掌握操作技能, 第二次课通过自己实践, 进行巩固学习。这样, 教学过程既集中又个别, 在练习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 在完成任务后, 可深入学习其它知识, 而教师也可花较多的时间用以辅导后进同学, 既保证了课堂容量,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个缺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实时操作, 不易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尤其目前计算机课时量很少, 两次课的间隔时间较长, 学生易忘, 会造成教学过程的重复。

1.4 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教师应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 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 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在网络环境中, 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友好的交互界面, 生动活泼的论坛, 实时互动的QQ和MSN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 采用任务驱动, 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靠教师的直接讲授, 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计算机网络, 与他人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方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 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潜力的开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

2 教学中的职业技能培养

要根据计算机的发展适当修改教学内容, 按照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补充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CPU性能的更新换代速度为两年提高三倍, 其他的主板内存等硬件也要相应的升级, 但某些教材还停留在奔腾二奔腾三甚至更低版本的水平。当然, 计算机基础原理是不变的, 但是由于硬件更新所导致的软件更新却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几年前的应用软件到现在可能跟某些硬件或者操作系统不兼容, 所以教材方面必须要与时俱进, 另外, 学生就业的技能要求也跟教材有密切联系, 学生从入学到就业这段时间有两到三年, 计算机在这段时间内是飞速发展的, 所以在教材的选购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此外,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接受新知识的平台, 教师可以使用网络作为第二教材, 即通过网络对书本教材作出必要的补充与拓展。另外, 教师还要具备一种超前的意识, 也就是要为学生将来毕业以后的计算机发展作一个评估, 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提供参考。例如对网络技术的就业展望, 现在主要上网都是通过有线的方式来连接的,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 无线网络也许两年后变成上网的主流方式, 而这些对网络的布线以及拓扑结构都会产生影响;还有操作系统, 当前主流是windows XP, 但是两三年以后, 操作系统也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课程上学过的知识在新的操作系统环境下也许会发生改变, 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程上作出探讨, 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指出方向, 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要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连。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要面向就业, 要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指导方向, 最好是在入学或者第一次上课时摸清楚学生的兴趣, 因材施教, 对于主修的同学, 多对他们讲讲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如对图像设计或者动漫设计的同学, 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 如动漫节之类的, 促进同学间的学习交流以及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关硬件维护专业的学生, 要放开手把样品计算机给他们拆解, 并具体讲解各部件的原理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往往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欠缺考虑, 只会按照书本向学生灌输生硬的知识, 没有了实验作为想象思维的培养, 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最终的就业竞争能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另外,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适当把企业一些较为简单的项目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可以独立的完成。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 这样就能牢牢抓住社会的就业需求, 以此为切入点去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鲍丽薇, 冯建华, 胡事民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 2007.

中职计算机教育合作性培养意义分析论文 篇8

一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担负着幼儿教育的重担, 加强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 或是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处理运动创伤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会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 通过参与体育教学并组织幼儿参加各种体育游戏等, 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另外, 体育还可以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 很多时候面对生活或学习方面的压力, 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就能放松心情, 既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还能够帮助学前专业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对中职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完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是实现学前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是为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的关键。

二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内容和途径

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内容

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 也是中职人才培养的一种需要。通常情况下对学前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组织能力、体育口令 (包括:立正、稍息、左右看齐、报数、原地转法、齐步走以及原地踏步等) ;理论方面的知识有:及时发现幼儿在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并根据幼儿之间的差异进行科学的指导。

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第一, 运用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体育课堂教学是学前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是学习课堂常规以及如何组织一堂体育课, 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有所侧重, 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教师更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常规方面, 要让学生明确一节体育教学基本的流程。在学习体育基本口令时, 如立正、左右转时, 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每一个口令下学生要做到的正确动作是怎样的。教师在发号“立正”时, 学生应两腿挺直、收腹提臀、两臂自然放松靠近身体两端, 中指贴在裤缝中线位置、头要正颈要直, 两眼平视前方。学前专业学生可能今后从事幼儿教师后并不会这么严格要求学生, 但作为一名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 必须要了解正确的动作。

第二,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教师在体育课之余举行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 还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有用武之地, 充分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特性, 开展一些具有实际效用的课外活动, 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模拟活动, 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其他学生作为“幼儿”共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活动主要是“小幼师”根据教学资源的需要自行决定教学内容, 设计、组织一堂体育教学活动, 可采取学生共同评价, 教师给予点评的方式, 通过模拟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运用课外活动培养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但是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幼儿的相关知识, 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性, 只有这样学生在今后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才能够更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能力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因此中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 通过体育课以及课外教学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 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人力资源基本分析下一篇:高尚的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