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治理总结

2024-05-28

小金库治理总结(通用10篇)

小金库治理总结 篇1

制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攀枝花市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攀枝花市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攀治金【2011】1号)要求,区投资促进局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步骤,广泛动员,精心部署,认真组织,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各项工作,自查自纠和落实整改存在的“小金库”问题,着力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面动员部署专项治理工作

(一)迅速动员部署,提高思想认识

区投资促进局召开“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杨海英局长和涂达彬主任别在会上了讲话,传达学习治理“小金库”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了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完成专项治理工作,彻底根除“小金库”的思想根源、制度根源和资金根源,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专项治理工作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二)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工作指导

单位成立了由杨局长任组长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单位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还抽调专人具体落实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形成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和业务指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狠抓工作落实

在专项治理工作进展到自查自纠的关键阶段,局领导再次开会强调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从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度出发,从维护单位政治安全、财务安全、形象安全的高度出发,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主动暴露问题,把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到事关单位全局的工作来抓,不但要抓好、抓实,而且要确确实实抓出成效。

通过宣传发动、责任落实、创新方法等工作措施,确保了单位自查范围涵盖了财务、人资、采购等各个方面,收入、支出、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发票、合同、票据的真实性、合理性等各个领域。

(四)开展重点检查,夯实自查自纠成果

重点检查范围涵盖单位财务、采购等各方面的票据,确保票据的真实合理。同时,也检查了财务、采购、协议、合同的程序,确保程序正确,将问题的风险降到最低。做到了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同时兼顾。通过重点检查,进一步夯实了自查自纠工作成果,为圆满完成“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自查自纠“小金库”,分析成因,摸清“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渠道,查找管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同时取得以下成效:

进一步提高了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坚定了铲除“小金库”的信心和决心。我单位广泛动员,积极行动,“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单位通过加强政策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认识“小金库”的危害性,进一步深化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继续把“小金库”治理工作推向深入。

小金库治理总结 篇2

三年的专项治理过程中, 宏观的治理氛围已经形成, 但“小金库”始终欲断难断, 主客观的影响因素交织, 利益的驱动。“小金库”治理如何突出重围, 收得实效, 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重围”的存在使小金库治理的难度和强度不断加大, 所以, 分析“围”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将推动“小金库”治理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一、“小金库”治理的利益围

纵观“小金库”发案的种种, “小金库”绝大部分都与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普惠式”的腐败, “小金库”通常被一些单位作为谋福利的手段, 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种利益的驱动使小集团内部空前团结一致对外。这是“小金库”治理面临的第一重包围。

俗话说“不患寡、患不均”, 再公平的分配政策也存在矛盾和不满, 所以, 要想攻克, 必先内部瓦解, 而重奖举报无疑是最有效的“离间计”。

为了鼓励举报“小金库”,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09]18号) , 举报人自愿向“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举报“小金库”违法行为, 经核查属实, 由“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举报时效、举报材料的详实程度、举报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程度等, 按照查出并已收缴入库的“小金库”资金、税款、罚款合计金额的3%-5%, 给予举报人奖励, 奖励资金最高额为人民币10万元。中央出重拳, 治理“小金库”, 但在实际中, 很多举报人不敢领奖, 惧于报复, 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应保守举报人的秘密, 信息不外露, 真正保证举报人的安全, 以确保奖励举报的初衷和实效。

二、“小金库”的隐蔽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技术围

经过这么多轮的治理工作, “小金库”所采取的形式不断翻新, 更加具有隐蔽性。2011年5月24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 首次将公款消费、收卡受贿等问题摆到突出的问题。客观来讲, 这个办法的出台是正中要害的, 也是了解实际情况的。通过预付卡的形式洗钱、套现、偷逃税款以及行贿受贿, 这已是较为普遍的规则。但新规的执行是否就能确保预付卡的管理呢?从最近新闻报道也可以看出, 新规出台遭遇“见招出招”, 催生出办卡“黄牛党”, 只要给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就可以代办卡;另外, 专家也建议, 细则应明确购物卡使用环节中也要实行实名制。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 购物卡实名制不可能完全抑制腐败, 但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 不仅购卡环节需要实名制, 用卡环节也同样需要。同时, 还应采取其他配套措施, 如审计、公示等, 以减少制度漏洞, 避免“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另外, 一些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手段不断延伸, 如有的将这部分“账外账”放在本机构下属的酒店和培训中心, 因为酒店和培训中心都属于企业, 审计机关一般不对他们进行审计, 正是这些花样繁多的伪装手段为“小金库”的泛滥提供了保障。所以, 要突破“小金库”治理的技术围, 就必须深入了解情况, 加大检查力度, 广泛发动群众。

三、制度缺陷—“小金库”治理的制度围

到目前为止, 有关查处“小金库”的法律文件主要散见于《会计法》《税收征管法》《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之间, 还没有一部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对“小金库”的内涵、执法主体、处罚标准等进行系统而具体的规定, 许多设立“小金库”的行为难以找到处罚依据, 威慑力大大下降。不仅如此, 我国目前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产权制度、行政收费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还不系统、不完善, 所存在的漏洞和真空地带往往成了“小金库”设立的突破口。

有鉴于此, 必须加强“小金库”治理的制度建设, 一方面, 在完善现有与惩治“小金库”有关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 尽快出台一套系统而具体的对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的制度体系, 让清理“小金库”的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 要查找现有的财经管理制度中的漏洞, 加强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银行账户审批和管理方面的制度,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收入分配相关制度, 不断缩小“小金库”的生存空间。

四、处罚不得力—观望与侥幸的心理围

目前不少单位存在这样的错误思想, 认为小金库是为了方便工作, 不是为了谋私利, 不象个人贪污受贿那样是违纪违法, 国家对小金库的态度也有些马虎, 对于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仅仅属于违纪行为, 还不属于违法行为, 对小金库的处理也显得有些简单。小金库问题被查实以后, 往往都是看做一般的违纪违规, 针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充其量只是涉及政纪处分, 而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处理处罚力度, 第一要变革执法手段与方法, 改变过去那种重查处、不重处理;重处理事, 不重处理人;重处理单位, 不重处理个人;重经济处理, 不重人事处理的倾向, 坚持重在处理, 严格处罚。第二, 执法力度差异化, 对性质和情节轻, 且承诺接受惩罚的单位可以给予一定的宽限期, 而对私设“小金库”屡查屡犯的直接相关人员, 尤其是负责人, 除以经济上的处罚外, 还要追究其行政责任, 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第三, 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执法人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 提高自身执法水平, 真正做到“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另外, 还要筑牢检查人员的思想道德防线, 构筑坚定的执法防线。

五、惩治腐败———环境围

“小金库”治理正如治水, 堵是很重要, 但疏更加重要。“小金库”需要疏是因为存在客观需要, 如果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整改, 分配资金、批项目的潜在利益交易的客观需求仍然存在, 不采取“小金库”的手段, 就会迫使一些单位和个人去寻求别的途径。究其根本, 问题的根源在于腐败, 所以这已经不仅仅是治理“小金库”这样一个经济问题, 而同时应该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 是如何治理腐败的问题。

要想整治腐败问题, 必须从干部入手。从其公开的“一举一动”上, 以及其暗中的“一举一动”上, 观察和发现其是否藏有“腐败”的动机?从其妻子、子女及近亲属公开的“一举一动”上, 以及其暗中的“一举一动”上, 了解其暗藏“猫腻”动态?当然, 有时可以从其戴“名表”、抽“名烟”、穿“名衣名鞋”、住“豪宅”、开“豪车”上, 透露其不义之财来之迹象。不过, 发生南京“周久庚”事件后, 类似戴“名表”、抽“名烟”等露富的有权势的人, 已明显见少了。由于前一阶段, 中纪委公布了惩治“裸官”问题, 眼下还在位的官员, 在送其妻子及子女移居国外的情况, 更要显得隐蔽了或是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了 (先将妻子或子女以调整工作或读书环境为由, 迁居其他偏僻地区等, 在不引人注目时, 再悄悄地移居国外等) 。所以必须建立干部的动态管理档案, 对于有上述迹象的干部要引起预警。另外, 加强防腐的制度建设, 形成惩治腐败的威慑力。只有有效制止腐败, 才能断了“小金库”的市场, 才能防止“小金库”不断翻新的形式和手段, “小金库”的治理工作才能真正突围。

摘要:“小金库”的治理已经历了三个年头, 经过不断地宣传和检查, 小金库的基本含义和设置方式、手段已经广为人知, 但“小金库”却依然在有些单位和个人身上存在, 屡禁屡不止, 这也暴露了“小金库”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小金库”治理如何突出重围, 就必须从分析“小金库”的“围”开始, 有的放矢, 真正铲除“小金库”成长的土壤, 收得治理实效。

关键词:长效机制,小金库,腐败

参考文献

[2]马海涛.“小金库”治理难的原因及对策[J].财政监督, 2009 (10) .

浅析“小金库”的审计治理 篇3

摘 要 所谓“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危害性极大,笔者总结以往的审计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 小金库 审计 治理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当前我国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不治理腐败问题无法解决人民的怨气,而近年来“小金库”问题却屡禁不止,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作为经济卫士的审计机关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小金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掌握对其审计技巧,深入挖掘和清理“小金库”,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小金库”的概念

根据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财监字[1995]第29号)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亦即“账外账”,具体包括:(一)各项生产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出租收入、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变价收入、逾期押金收入、销售不动产收入、发售股票申请表售表收入、股票发行费收入等。(二)各项服务和劳务收入。包括加工、维修、运输和代理业务收入、服务业收入、广告收入、出版发行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等。(三)各项价外费用。包括价外收取的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补贴、违约金、手续费、包装费、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形式的价外收费。(四)各种集资、摊派、赞助、捐赠等收入。(五)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六)各种形式的回扣和佣金。(七)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八)各项罚没收入。(九)各类协会、学会的会费收入等。(十)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十一)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议部门账外的。2009年4月,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再次对“小金库”的范围作了上述界定。

二、“小金库”的形成原因

国家财务制度严禁设置“小金库”,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小金库”查处力度,而“小金库”行为却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小金库”为少数人控制,能为少数人随意支配资金提供方便,能为少数人带来现实的利益,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又能逃避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形成;究其根本是行为人法纪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一是行为人法纪观念淡薄,缺乏财经法纪知识和守法意识。部分人员平时不注重学习国家财经法规知识,不按财务制度办事,按个人的喜好和习惯处理财务问题,或者明知不可为但报有侥幸心理,既使相关部门查出后再想办法解决。二是行为人及相对人价值观念扭曲。部分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文明的价值取向,对社会负面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政治建设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理解,经不住诱惑。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责任追究不到位。诱发小金库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干部教育管理,財政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规范、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务员的分类管理等,要统盘考虑各方面存在的制度、机制缺陷,不断完善,整体推进,标本兼治,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从根本上杜绝设立小金库的动机。四是监管和查处不力。一是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由于监督检查机构受经费制约,查出小金库问题以罚代法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只侧重处罚单位,不侧重责任追究,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收钱了事;二是检查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检查方法有待更新。通过多年的常规审计和其它相关部门检查,违纪单位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审计和检查手段很难适应小金库的查处;三是监督体制有待完善。审计机关有审计权,没有直接责任追究权,相关部门有责任追究权,又缺乏大量的专业人员,如何协同配合有待完善。

三、“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1.瞒天过海型。这是常见的一种形式。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利用非正规票据或自制票据将收取的房租、管理费、废品变卖收入等隐瞒不入账。如将食堂承包收入、商店承包租金,出售、出租资产收入不入账,房屋租金、资产处置等资产出售、出租收入,不纳入法定账目之内,在法定账簿之外循环形成“小金库”。

2.虚假协议型。这种形式也较为常见。一些单位通过签订假协议或开具假收据,将一部分收入记入财务帐,一部分收入记入“小金库”。如某单位出租房产,协议约定年租金为45万元,该单位为达到截留收入的目的,又重新与承租方签订假协议,年租金为30万元,将差额15万元转入“小金库”,几年来共截留收入60万元。

3.以收抵支型。这种形式较为隐蔽。某些单位将支出直接与应收款相抵,既逃避了税款,又逃避了监督,在账外形成了“小金库”。如某单位将房产出租给某公司开办酒店,年租金30万元,而该单位账面三年只收到40万元的租金,经查证,余下的50万元为该单位在酒店的招待费,收支相抵,双方既隐瞒了收入和支出,又少缴了税金,出租方还因此减少了招待费支出。某单位将房产出租给超市,不收取租金,但要求超市每逢节日向该单位提供发放给职工的物品、食品。

4.虚列支出型。通过虚列劳务费、房修费、基建费用等平时开支金额比较大的费用项目来套取资金,将款项转移到账外,形成“小金库”。如某单位“虚构”了一个办公楼维修项目,用虚假的工程发票将40万元公款划入“小金库”。

5.长期“往来”型。将应是财政收入的资金不作收入,长期是挂在“暂存”账上,还有将财政资金或者其它公款私自借出,以“暂付”款名义挂账长期不还,该列收列支的跨年度没有正式列收列支、或将支出直接冲减“暂存”或“暂付”的款项。

6.资金变脸型。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或将财政性资金作为单位资金存放,不交财政专户储存。要注意执收、执罚单位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是否按规定上交。依法取得的收费(基金)、自办刊物发行收入、罚没收入、暂扣款、保证金、固定资产处置收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等是否严格执行了收(罚)缴分离,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

7.假公济私型。将某些合规或不合规的业务活动与单位正常经济收支划分开来进行单独核算,逃避监管、隐瞒收入。如某些学校把一些不开收据而私自收取的无物价部门规定的各种类型补课费如节假日补课、开办特长班等收入作为部分老师个人行为,将所收款项单独在法定账簿之外进行核算,一方面逃避相关部门监管,另一方面又可获得相当资金用于一些不合理开支。

8.截留款项型。有些单位的收费理应上缴上级主管部门,但是个别单位采取缴大留小的方式,将其中的一部分留下来。如某局城建科,将本应上缴市局的20万元收费截留下来,建立了“小金库”。

9.代收不入型。如中小学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的要求从学生中代收的款项(如:考务费、实验操作、办证、建档费、作业本费等),如果代收没有纳入账内核算而直接上缴,这样也会形成“小金库”。如某校帐外收取学生的新生电子建档费19万元,上缴教育主管部门却只有17万元,且不说不入账不符合规定,其2万元的资金结余也就成了 “小金库”中的资金了。

10.回扣不入型。如学校针对学生的某些大宗公共项目活动如:课外辅导资料、校服费、饮水费、电影费、保险费、防疫费等,资金往往直接从学生中收取,并直接支付有关单位,同时会收到有关单位给予部分提成等。由于这种服务得到的回扣收入具有隐蔽性,无疑也是形成“小金库”资金的渠道之一。

11.上下转移型。由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一般都有上下级关系,还会有一些实体存在,要注意其中的资金的流向的合理与合法性。不正常的资金流向一般就会是“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四、“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小金库”的隐蔽性特点决定了审计“小金库”具有较大的难度。在此,本人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对“小金库”的审计方法作了一下总结,共归纳出九种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

1.审计公示法。通过审计公示,让被审计单位职工知道已经有审计部门来审计,且知道审计的内容、审计人员的工作地点、举报电话等。这样可以发动群众,争取知情者举报“小金库”。然后,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进行详查,从内部攻破“小金库”的堡垒。审计人员切忌到一个单位后“默默”无声地审账,到审计结束也没有让被审计单位其他人知道。

2.突击盘点法。突击盘点的重点应放在库存现金上。因为有些单位的“小金库”账目不是指定专人保管而由单位出纳代管,单位財务现金与“小金库”账上的现金混在一起交错使用。在合理怀疑被审计对象可能存在“小金库”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攻其不备,清查库内所有现金、支票、票据和有价证券等全部资料,让财务人员说明多余现金来源或短少现金去向,迫使其交待出“小金库”账册。

3.银行账户追查法。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情况,并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自查表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在审计自查表以外存在账户,应予以特别关注,进一步追查,就有可能是“小金库”的银行账户。

4.票据审核法。就是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的审查方法。通常检查时,先扎死一定期间内收费单位领用票据的数量,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账面的收入数进行核对,如发现票据金额大于账面金额,该单位就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对于有收费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核查收费票据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

5.数据分析法。就是审计人员运用审计分析性复核方法和专业判断能力,通过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对比,据此分析该单位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可能。如果发现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数据出现异常变动,审计人员应持职业怀疑态度,特别关注"小金库"可能性。然后,结合单位的部门设置和职能,进一步确认可能设置"小金库"的机构,进而找准"小金库"的突破口。

6.大额支出审查法。虚列支出和重复列支费用是形成“小金库”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中,一是对比分析被检查单位近年来费用总额增减变化和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是否合理,发现疑点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二是审查费用时,找出可疑发票,追查确认虚假支出是否进入“小金库”;三是重点检查大额费用发生是否真实,主要把修理费、会议费、购置费等作为检查重点。

7.资产清查追踪法。在审计时,应注意查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己报废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对,对应有残值及变价收入而账面却没有的固定资产,应进一步进行核实,以确认是否存在隐匿收入的问题。尤其是对长期不用或下马项目的资产、即报废资产的处理去向要进行追踪。对于发现账外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货物,若无支出凭证,则应追踪购买资产的资金,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扯出隐藏的“小金库”。同时查看是否存在资产的租金收入、水电费收入体外循环等现象。

8.调查走访法。即向业务单位和管理及服务对象就特定事项询问调查,搜寻蛛丝马迹,对查出“小金库”至关重要。由于不少单位不配合,常使“小金库”问题的确认取证困难重重。在内部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变换审计策略,注重外围突破,主动走访调查业务单位和管理及服务对象,了解被审计单位有无用自制收据收费、收费不开票、开阴阳票据等问题,以获取“小金库”的相关证据。

安全学校治理小金库总结 篇4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区教育局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凉州区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在全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方案》(凉纪发„2009‟55号)、凉州区纪委、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印发的《凉州区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凉纪发„2010‟54号)要求,我单位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学校领导积极将治理“小金库”问题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和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把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作为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我校在成立“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时,从学校抽调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任务分工。各成员全力以赴,协调配合,按照要求,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我校认真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在规定时限内,进一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我校未发现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四、广泛宣传,充分发动

为使“小金库”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形成声势,我校开展了多形式、多角度地宣传区委、区政府关于“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内容和政策规定。召开全体干部座谈会,深入学习“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各种文件和政策要求,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效促进了我校小金库治理工作的开展。

五、注重预防,构建机制

校“小金库”治理领导小组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把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作为今后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我们结合行政事业单位 “小金库”检查,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入手,围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规范预算资金使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积极开展调研,形成了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良好局面。

我校“小金库”治理,经过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加大查处“小金库”力度,进一步加大财务公开力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篇5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延油吴采纪发(2010)5号文件中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我站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现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专项治理工作机制

1、建立“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支部领导班子立即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由同庆任组长,强晓担任副组长,两名副站长和各岗位岗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全站范围内“小金库”治理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治理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站调度室,负责“小金库”治理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支部领导班子讨论实施方案,督查指导专项治理工作。各岗位细化治理工作措施,在全站范围内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2、加强学习,认清“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重要意义。“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明确

目标任务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一致认为“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它的存在使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使群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丧失信心,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清除。基于这样的共识,支部领导班子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思考,从加强个人素质的角度理解,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层面出发,从优化发展环境的高度把握,扎扎实实地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3、召开会议,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安排部署工作。我站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小金库”整治工作,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市“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部署了我站专项治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会上同站长全面安排部署专项治理工作,从深刻认识治理“小金库”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政策和工作重点以及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动员。会议要求各岗位必须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作为建立健全我站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尽早解决,尽快处理,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突出治理范围和重点

厂“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在认真分析近年来纪检监察、财政监督检查、审计监督、预防与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研究制定了《石百万联合站“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办法》,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方法步骤、政策规定和具体要求做出了规定,使专项治理工作有章可循。除了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向职工宣传外有关知识外,我们还办了两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宣传专栏,并采用悬挂条幅,张贴字画、悬挂意见箱等形式,宣传治理“小金库”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加强民主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理环境和氛围。

三、查纠并重,明确治理方法和步骤

我站专项治理共分3个阶段,从2010年4月中旬起至2010年底基本结束,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动员部署和自查自纠阶段(4月份)。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会议传达贯彻集团、油田公司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利用多种广泛动员广大职工,要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认真组织自查,按规定的要求上报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和自查表格,自查面要达到100%。

2、重点检查阶段(7月底至7月15日)。在自查自纠基础上,“小金库”治理领导机构要组织开展重点检查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重点账面检查。

3、整改落实阶段(截至11月底),针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四、自查自纠情况

接到延油吴采纪发(2010)5号文件后,我站组织人员通过采取受理举报、与司机、职工等相关人员座谈,查账等办法,对我站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重点检查虚构业务成本、用虚假发票、虚列支出等手段套取现金的违规行为,经调查我站未发生私自设立“小金库”、开设“小金库”账户等情况。

五、加大力度,扎实有效做好整改落实工作

根据前一阶段我站“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来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个别人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自查自纠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工作进展不平衡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站将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一如既往地抓好每一阶段的每一项具体工作。

石百万联合站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篇6

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县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关于转发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中治金”[2011]7号的通知》县小金库治理办[2011]4号的文件精神,我单位认真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单位专门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由财务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认真学习“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有关文件,明确了工作开展时限,要求正确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思想认识,严肃对待“小金库”问题,不隐瞒,不回避,坚决清查按要求处理,并及时上报。

二、自查自纠“小金库”工作

在此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并未发现我单位存在“小金库”等问题。

三、建立防范“小金库”问题长效机制措施

通过此次工作开展,提高了全单位工作人员对“小金库”存在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了财务人员执行财政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单位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设防范“小金库”问题长效机制措施:

(一)从源头抓起,全面治理

从源头抓起,铲除“小金库”滋生的基础。如对所发生的公用支出等,单位将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符合实际的规定使其没有必要设立“小金库”。规范单位的管理、节约和控制支出,加强对发票管理的检查,防止“白条”收入不入账形成的“小金库”。

(二)加强资产管理

首先,加强资产产权管理,对公务车、办公设备等资产全面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资产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避免通过固定资产采购、处理环节来谋取“小金库”。

(三)加强贵财务人员管理

强化会计职能、消除虚假据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会计的监督和核算职能得到切实加强,从而杜绝“小金库”产生。

(四)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尤其是健全财务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按照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加强对相关职务之间的相互牵制、监督。定期不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上 报。

总之,在此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虽然未发现我单位存在“小金库”等情况,但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治理中职学校“小金库”方法浅析 篇7

一、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从“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来看, 主要来自于中职学校在教材、学生保险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回扣, 除此外还包括学生技能鉴定收费等等。结合我校自身情况确定了以下管理方法。

(一) 完善财务及其他相关制度

我校是事业单位, 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制度, 下属后勤集团因涉及成本核算,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同时, 结合治理“小金库”工作的实际情况, 我校先后制定了《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 学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制度》, 确立完整的制度约束机制。为了更好的发挥制度约束机制的作用, 我校还制定了《经济合同管理办法》以及《采购与招标管理办法》等等辅助制度来促进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各部门创收的收入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支出严格执行年初制定的各处 (室) 、系部预算, 建立各系部以分管校长负责, 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与支配治理机制。

(二) 加强票据管理

票据作为学校收入的载体, 在“小金库”收入治理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校在票据管理中重点强调了在票据领用以及票据核销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确立了票款分离的管理方式, 对涉及到学生住宿收费等非税收入及代收代支的收费项目时, 应使用省非税局统一印制的票据, 严格按照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收费, 同时还应将相关收费项目以及标准进行公示等, 实施对举报乱收费以及违规使用收费票据的奖励制度。

(三) 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

加快建设学校公务卡结算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及整个国库单一账户有机结合的账户体系, 采用公务卡进行结算, 所有的电子转账信息都会被纳入监控范围, 保证了现金支付入财处于监管视野内。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首先就要把好账户准入关。学校事业单位要开设银行账户, 必须得到财政部门审批, 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的单位, 由纪检监察部门对主要领导给予纪律处分, 同时财政部门按规定暂停为该单位办理相关业务。二是把好银行账户的审批关。在银行账户开设审批过程中要对单位性质、账户用途、资金性质、账户开设的合规性进行严格的审查, 对不符合开设条件的, 坚决不予批准。三是把好银行账户管理关。

(四)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本次“小金库”治理活动中, 针对我校存在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 学校组织了旨在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业务培训。财务人员利用每周例会的方式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制度, 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格以及等级考试, 促使财务人员素质整体得到提高。

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管理

我校通过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来遏制“小金库”现象。学校设立单独的内审科, 隶属校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强化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 尤其提高了“小金库”现象的监督力度。内审部门按《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 学校内部审计实施细则》规定,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 通过警示教育, 让学校不同部门意识到私设“小金库”的危害性, 来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2012年5月学校的领导开展了全校范围内的“小金库”清查工作。本次清查范围涉及学校发展的特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各类培训班等容易出现“小金库”的部门, 通过规范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对“小金库”进行治理, 有效地遏制了私设“小金库”现象, 建立长效“小金库”治理机制。

三、建立相关责任人的奖惩机制

在我校的一些管理者中存在着对治理“小金库”现象关注力度轻的问题, 甚至有的管理者认为“小金库”的存在是给下属搞额外收入的方式, 认为“小金库”现象的存在能够促进本部门工作的开展, 能够降低系部在财务方面的负担;在治理过程中对一些涉案人员的处理缺乏合理性, 存在大事化小与小事化了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对“小金库”现象的治理。针对这些问题, 我校在开展“小金库”大清查的基础上, 由管理者层层签订《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 学校杜绝“小金库”相关责任人承诺书》的方式来对这些现象进行治理, 通过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管理方式的应用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加强对涉案人员的处理工作, 如给予一票否决、经济处罚以及党纪政纪处分等惩罚, 对构成犯罪的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小金库”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化工程, 需要中职学校财务、审计以及纪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长期治理工作要求中职学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通过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对治理“小金库”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小金库 成因 治理措施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领域,“小金库” 作为一块绊脚石,凭借自身较强的隐藏性和较大的危害性,直接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对其进行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国务院下大力气果断采取措施开始治理和整顿小金库,进一步扼制“小金库”行为的蔓延和恶化。国务院于2010年3月23日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对于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明确的指示。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查治理“小金库”工作。透过高频率、多层次、多部门、全方位的治理活动,可以充分地展现出“小金库”危害的严重性,同时也显现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1 “小金库”的概述

所谓“小金库”形象而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单位或部门的“私房钱”,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侵占或截留国家、单位的收入,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没有将其进行列收列支或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同时将这些侵占、截留的资产化大公为小公,最终化为私有。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各种物资比较紧缺,所以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在我国得以普遍推行,在财政范围,通过统收统支的方式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低水平社会保障与福利等进行管理,因此平均色彩比较浓厚,部门成员之间在信仰支撑和道德的约束下,使得“寻租合谋”的行为难以形成。因此,难以产生私设“小金库”的现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利益分化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滋生了权力的市场化,以及腐败现象等。在制度建设方面,由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与框架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漏洞和监管的盲区,同时行政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私设“小金库”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设置“小金库”的企业或单位来说,设置“小金库”的动机为:

1.1 部门小集团利益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对请客送礼、滥发钱物等不符合规章制度的支出进行合理的解决,同时逃避相关部门监督和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开始设置小金库,对于不合规的支出从小金库资金中进行解决。

1.2 地方利益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财政出现好坏不均的现象,由于中央对财政实行集中管理,对于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项目、跑项目的现象,对地方政府或企业等,通过名目繁多的指标进行考核,对达标、升级情况进行确定,这种考核有的与地方经济利益相联系,有的与领导干部的政绩相挂钩,为此,地方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跑项目以及应对考核的过程中,难以处理各种不合规的支出,而小金库则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设置小金库。

1.3 个人利益 在对干部进行选拔、考核过程中,受奖惩制度、监督机制不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不到位,以及没有落实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跑官、要官、买官,以及任人为亲的现象,为了打点个人的前途,部分人员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掌控的小金库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达到了个人目的,另一方面费用支出不需个人负责。

2 形成小金库的原因

对于“小金库”情况,在国家财务制度中都有明确严禁设置的规定,相关部门对存在的“小金库”加大了查处力度,然而“小金库”却屡禁不止,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对于少数人来说,由于自己控制着“小金库”,可以随意支配使用资金,同时为自身带来利益。而控制“小金库”的人一方面能够得到回报,另一方面能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通过进行分析,可知“小金库”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行为人法制观念淡薄,监管体系不完善。

2.1 法律意识淡薄 在国家财经法规知识方面,部分人员平时不注意学习,做事不遵守财务制度,处理财务问题由着个人喜好和习惯,或者抱有侥幸心理。

2.2 价值观念扭曲 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取,对社会存在的负面现象没有准确地认识,在社会主义法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经不住各种诱惑,进而出现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2.3 机制不完善,责任追究不到位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促使小金库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主要涉及干部的教育与管理,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通过对选人用人机制、公务员的分类管理体制等进行不断完善,实行整体推进,标本兼治,进而对小金库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

2.4 监管、查处不力 一是对小金库实施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监督检查机构查出小金库后,自身受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通过以罚代法的形式对小金库现象进行处理,侧重对单位进行处罚,不重视追究责任,通常情况下是收钱了事。二是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对检查方法进行创新。对于小金库现象难以通过传统的审计、检查手段进行查处和监管。三是完善监督制度。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只有审计的权力,而不具备直接追究责任的权力,但是具备追究责任权力的相关部门,由于缺乏专业人员,这些都需要进行协同处理。四是制度建设落后。例如1995年出台政策对小金库进行定性监管,在新时期对小金库的概念、认定、处理等缺乏政策的支持。

3 治理小金库的措施

对“小金库”进行治理,一方面需要治标,另一方面需要治本。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对内控机制和监督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建立健全“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铲除“小金库”。

3.1 开展警示教育 对于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或部门的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财务工作者,在党的方针政策、财政法律法规等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对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组织他们进行定期培训,交流经验,对有关案例进行剖析,确保每个管理者、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

3.2 重新定性“小金库” 将“小金库”重新定性为侵占公共财物、集体贪污的犯罪行为。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小金库”的危害缺乏必要的认识,最初“小金库”被定性为“不正之风”,后来将“小金库”划归到“违规、违纪”行为行列中,而对“小金库”的处罚依然停留在纪律层面。对于“小金库”来说,其开设根本不存在任何“正当性”,私设“小金库”属于贪污公款的犯罪行为。另外,治理“小金库”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其进行治理缺乏健全的法律惩罚体系。为了治理“小金库”,应该在法律体系方面加快建立进度。同时,按照侵占公共财物、集体贪污腐败的犯罪行为对私设“小金库”进行定性。只有这样,治理“小金库”才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通过法律的手段进一步增加责任人的风险代价。

3.3 完善财务管理 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监督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通过对手续、核算程序等进行健全化、规范化处理,通过进一步完善经手、会签、审核等制度,将财务收支等有关情况定期向职代会通报,进而堵塞各种漏洞,彻底打消欲设“小金库”者的念头。

3.4 加大会计核算制和“收支两条线”工作力度 通过采用会计委派,定期岗位轮换、交流和随时调整的方式,对不具备集中核算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管理。通过核算制对具备条件的组织或党委进行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对于一个部门多头账户、多个结算单位的行为要坚决取缔。

3.5 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开展专项检查、随时抽查,以及异地互查活动。通过审计检查有关部门招待费、应酬费、修理费等各项费用支出,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寻找“小金库”。通过组织、媒体、公开举报等方式进行监督,对“小金库”进行监督,使经营管理者的活动处在广大群众视野之内。

3.6 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及有关规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设立“小金库”的单位主要领导以及直接责任人,按组织程序先免职,再按照党纪政纪条规严肃追究责任,对于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查处一点、规范一片,使妄为者望而却步,欲设而不敢。

参考文献:

[1]王一建.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11).

[2]刘平生,梁玉琴.对治理“小金库”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03).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篇9

一、组织学习《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透过学习明确“小金库”是不能够设立的,使领导与全所有职工都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高了防范意识,防止经济违纪的行为发生;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对专项治理工作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参加,有关业务部门参与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由分管领导负责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机构。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落实工作职责,确立了专项治理工作的“五机制”,即领导负责制、承诺制、公示制、举报制和问责制。办公室还抽调专人具体落实专项治理日常工作,构成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和业务指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上,要求各单位注重“四结合”,即要与日常监察举报掌握的问题、与内部审计揭示的问题、与年度决算发现的问题、与内控评审反映的问题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我局此次专项治理的重点是以来单位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贴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内含价证券)及其构成的资产。我们分别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了“小金库”自查工作,即是否存在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是否存在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是否存在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是否存在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是否存在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是否存在以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据查我局及下属单位(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没有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幼儿园治理小金库情况总结 篇10

理及财经法规政策的认识,促进收支管理的进一步规范,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幼儿园现有17个班级。其中,小班4个,中班3个,大班10个。在园幼儿总数为660人,全园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

二、收费项目

收费项目中的幼儿管理费由150元/人?月提升为220元/人?月,其他项目不变。收费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的收费许可证项目的要求,我园向幼儿家长收取了以下费用主要有幼儿管理费220元/人?月;幼儿冬季取暖费15元/人?月;

2、按照市财政局审核的收费项目,我园收取了勤工俭学收入;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等。

三、收费情况

略:

四、账户管理情况

我园共有工商银行账户4个,其中有经费账户;工会账户;食堂账户;财政局代管户账户等

五、治理小金库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我园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将专项治理“小金库”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把深入开展“小金库”自查工作作为源头。按照文件要求,我们首先对自身财务进行自查,从自查情况看,未设“小金库“,所有收支按规定进行,账目清楚,公示到位。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在开展自查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再进一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将自查工作全面覆盖、彻底清查、不留死角。按照市财政局集中支付要求,现金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严禁设“小金库”。财务报销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杜绝坐支行为。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实行收支两条线,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未单独设立帐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六、建立预防“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客观原因,探索建立健全预防“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以“小金库”专项治理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我单位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幼儿园财务管理机制。开学初,市教育局联合市监察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局四部门组成检查组,于3月9日至3月15日,对我园收费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通过这次检查使我园的收费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我园的教育收费已朝着“领导重视、政策严谨、收费透明、管理规范、家长自觉”的良好方向发展。

七、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一)幼儿园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成立了财经领导小组,按照逐级审核的原则,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我园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二)我园按编制预算,按学期进行财务公开,并在教代会上向全体教职工汇报学校财务收支、设备采购等情况。

(三)各项支出均能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无虚列虚报,无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对于各项款支出,均实行逐级审核签名的操作程序,对于涉及大额资金的支出,都必须通过园委会开会研究决定。

上一篇:还要我怎样伤感散文下一篇:施工安全资料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