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

2024-07-09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精选13篇)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 篇1

闲来没事儿看了这个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泪如雨下有些夸张,却带给我感动与良多感触。这是印度电影,跟《三傻大闹宝莱坞》有些类似,主人公之一,可爱的代课美术老师也是由三傻主演AamirKhan所饰演。这个是关于小孩子的成长的,只不过这个孩子稍稍有些特殊,不过主旨却可以扩展到所有孩子的成长。

可怜的伊桑,有着阅读障碍,看不懂那些英文字母,看到他们在跳舞,不知道他们所代表的意思,数学也不会算,不能自己穿衣服,不能准确的扔出东西……而父母、老师却不能理解,认为他不够努力,不够认真。他也不想被人嘲笑,他努力做到最好,只是那些特别的字母一律都是反着写的,他的想法不能很好的表达。结果随之而来的是亲人的打骂,老师的惩罚,同学的嘲笑,他怕了,连自己喜欢的画画都不画了。他一个人默默流泪,一个人擦干眼泪,冷漠而麻木的对待这个世界。幸运的他,碰到了一位可爱的老师,他充满爱看待这个世界,看着这些孩子,他不拘一格的看待这个社会,他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他关注孩子的优点,他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不知道他童年是否真的有读写障碍,不过他确实用自己的爱和付出,拯救了这个孩子。当伊桑走上美术比赛的领奖台,冲入老师的怀抱时,我眼睛湿润了。当我看到这位父亲在老师面前不禁哭了出来,我也潸然泪下了,父母不是不爱,而是不会爱。

刚好是在母亲节的晚上看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之恩,如何能报!

自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这样走过来了,或者遗憾,但这些都过去了。着眼未来,研究生两年,自己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爱好天赋,都还来得及,因为我们不是来复制别人的人生,而是要活出精彩的自己!

看完这个电影,好像去支教啊或者去这种帮助特殊孩子的学校,去帮助他们!

晚安!5.12地震6周年,死者安息!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 篇2

一、不同视角的不同定位

(1) 大众视角下伊夏的定位

大众视角下, 伊夏以一个后进生的形象存在, 顽劣、不思进取。上课总是在发呆, 成绩永远的吊车尾, 不守规矩做出夸张、搞怪的动作挑衅老师的权威。经讨论, 老师们建议他在特殊学校就读。

(2) 尼克视角下的伊夏的定位

学习障碍是个体在涉及理解或运用语言 (口头或书面语言) 方面的一种或多种基本心理过程的失常。这种失常可能表现在听、想、说、读、写、拼音或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不足。 (1) 尼克通过对作业本比对, 认为伊夏患有学习障碍, 顽劣是他无能地掩饰, 他更加需要帮助。

二、什么造成了伊夏的“失败”?

1、错误归因

教师将伊夏成绩差定为智力问题, 武断地下结论并没有进行正确的分析解答。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归因, 造成了伊夏学业上的挫败感。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了, 仍不见任何起色, 促使他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 也导致了自我厌倦、自我放弃。

2、错误的引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将 (7—11岁) 定为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一个与同伴交流的需要以及被同伴 (主要是同性同伴) 接受的需要与日俱增的阶段发展的关键是勤奋地学习, 获得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家长、教师以及其他重要他人对儿童的努力的肯定、赞扬是很重要的。 (2)

针对伊夏的问题, 教师采取了批评、责罚的方法。随后事实也证明教师的否定、批评是没有效力的,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使得伊夏产生自我怀疑, 催发了伊夏的自卑情绪。

3、缺乏正确的评判体系

学校教育之下, 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原则。在影片中, 伊夏成绩差, 被归为后进生的行列。事实上, 伊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伊夏具有画画的天赋, 这种天赋在以成绩为标准的学校制度之下完全被掩盖。假使学校教育具有多元化的评判体系, 伊夏的自身价值就会得以体现, 也就不会造成伊夏传统意义上的“失败”。

三、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意义重大。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正确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该何去何从?

伊夏起初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失败品, 但是伊夏的失败是一个人的失败吗?伊夏既是一个特例也是一个范例, 当下的学校教育制度中下存在众多的后进生, 他们是否真的如教师眼中那般无可救药。众多实例显示, 学习并不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很多学习上的后进生在社会中有所成就。这也说明, 学校的评价制度是不全面, 有弊端的。那么, 当下的学校教育如何转变?

(1) 学校的转变

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判体系。成绩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构建适应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下, 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 获得自我认同感。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找出正确的方法,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教师的转变

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 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正确的归因。对于学生的状况, 能做到细致地了解。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 全面的理解, 做出分析研究。研究学生产生这种不足之处的原因所在, 是环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或者是自身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 采取不同的措施, 实现学生的转变。

其次, 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会形成自身的自我认知, 但往往也会产生自我的怀疑, 难以对自身形成正确、客观的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只有批评、处罚两种。批评、处罚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反之这种教育方法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起到反作用。

心理学上人和人互动就会形成社会性, 社会性强化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形式来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3) 赞扬就是一种社会肯定形式的社会化强化, 对于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的学习与管理中, 教师可以首先使用赞扬的方式积极引导, 肯定学生, 实现学生心理上的共鸣。通过影片, 可以发现游戏法、兴趣法也是有效的引导方法。

再次, 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 是值得认同的, 对于学生的个性不能一味地压制, 要学会尊重,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果斯基认为, 学生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 现有的水平与潜在的水平。学生处于着眼于最近发展区, 肯定学生, 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之所以走入误区, 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自我认同感。尊重学生的个性, 以宽容的心态关注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坤从.《地球上的星星》看儿童学习障碍问题[J].大众心理学, 2013年第03期

[2]张向葵, 桑标.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年第35页

《地球上的星星》 篇3

影片是一部感人的剧情片,讲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八岁男孩伊桑从被家人和社会摒弃到才华显露被认可的曲折经历。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然而无数次和学生一起欣赏完影片,又觉得,似乎所表达的不止这么多。

一、五彩斑斓的童真世界

八岁的小男孩伊桑瘦弱、露着两颗可爱的大门牙,有着大大的眼睛,眼睛中闪烁着孩子特有的光芒和神彩。在他的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沉浸在捕鱼、和狗狗追逐嬉戏的乐趣中,把成绩单扔给狗狗当玩具;他津津有味地注视着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他喜欢画画,把颜料浸在水中,用手指绘出五彩斑斓,惊喜于色彩的变化……正如优美动感的背景音乐所唱的那样,“不做时间的奴隶,他们无忧无虑,同蝴蝶相会,同绿树谈天,他们花时间把风聚拢,在细雨中读着优美的故事,在天空的画布上描绘着未来新世界”。

影片一开始便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精彩的童真世界,在那里,儿童仿若“自然之子”,与生俱来地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界中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享受着自然带来的欢乐和趣味。

在受到大孩子欺侮之后,身体上的伤和内心的委屈使得他一口气跑上天台,呜呜地抽泣,然而当看到天台上落下一只风筝时,便破涕为笑,捡起风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回到家里,等待他的是爸爸的怒喝与巴掌,还有威胁着要送他去寄宿制学校。面对爸爸的斥责,倔强的伊桑坚定地认为打架并非自己的错误,“死不悔改”,然而面对爸爸的出差,他误以为是因为自己的淘气爸爸才离开家的,伤心地向爸爸检讨自己的错误,并祈求爸爸不要走。一颗多么善良敏感的童心啊!

即使因为种种原因被恼羞成怒的老师赶出教室,走出校门,小伊桑也能很快进入快乐的世界,外面世界的一切都如此新鲜有趣:阳光照耀着他,墙上的画页充满着乐趣。大街上的棉花糖、泥工、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白灰等等深深吸引着他的眼球,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

二、“问题学生”的遭遇和转变

伊桑成绩不好,和优秀的哥哥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哥哥是每门科目都拿第一的尖子生,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和哥哥相比,伊桑显得十分笨拙,完全不像一对兄弟。

从起床上学的那刻起,伊桑似乎什么也做不对。暖暖的阳光照进来,早晨的风轻轻地吹着,忙碌的一天早早就开始了,伊桑依然沉浸在美妙的睡梦中,就要迟到了,妈妈急忙地替他穿衣服,而他依然沉浸在摆弄魔方的世界中,在妈妈的推搡和拖拉下最后一个上了校车,引来校车司机的一阵数落和不满!

到了学校,“一句老话,整洁最重要……保持学校的干净整洁是我们的职责”,伊桑因为鞋子上的灰尘而被阻拦在教室外面,尽管他不停匆忙地擦着鞋子,然而还是被惩罚了。

课堂上,字母和数字是他讨厌的敌人,伊桑连最基础的拼写都不会,当老师叫他站起来找出形容词的时候,他一个也读不出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伊桑无可奈何地大声地发出一串奇怪的声音,并说“书上的字母在跳舞”,惹来同学们的嘲笑,恼羞成怒的老师气愤地叫他“不要脸”的孩子,把伊桑赶出了教室。伊桑孤单地站在走廊上,路过的高年级同学们嘲讽地说:“怎么又是你呀?”站在走廊上的伊桑最终还是经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奔向了自由的天地,同时也犯下了更大的错误!最终学校容忍不了伊桑,被送往了寄宿制学校,尽管伊桑苦苦哀求父母,但一切都于事无补了。

在新的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伊桑依然是老师们痛恨的“懒惰又愚蠢”的学生,再加上额外的远离亲人的创伤,伊桑很伤心,甚至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兴趣,不再和任何人说话,彻底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当我们都在担心伊桑的命运的时候,剧情发生了转变,新的年轻的美术老师尼库巴出现了。尼库巴一出场就体现了与众不同:未见其人,先闻笛声。他引起了孩子们和观众莫大的好奇,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笑哈哈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大多数孩子活泼开朗、追求自由的天性得以释放!然而伊桑依然不为所动,沉浸在自己孤独的世界中。

聪明的老师很快就发现了伊桑的与众不同,找来了他的作业本,仔细阅读,找出其中错误之处,很快尼库巴老师就判断出伊桑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因此,他不顾路途的遥远,亲自去伊桑家里家访,并发现伊桑有着天才的绘画禀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了,尼库巴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伊桑重拾自信。结局是伊桑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当评委亲吻他并给他颁奖的一刹那,全场的人都站起来了,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伊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老师的怀里!

三、独一无二的伊桑: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单就影片立意来看,《地球上的星星》几乎没有什么新意,之前的教育三部曲(《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已经诠释了经典的教师形象,但影片依然能带给观众诸多的感动和思考。

(一)什么是科学的儿童观?

所谓的儿童观,是指社会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古往今来,关于“儿童是什么”的答案多种多样并与时俱进着。然而,在面对伊桑这样脑子充满着幻想的孩子时,又有多少老师依然会秉持着这些儿童观呢?影片中的大多数老师表现出的是愤怒和不解,认为他种种表现的根源是愚蠢和懒惰。

儿童观是一种观念,但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拿到教育实践中去检验,需要我们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深刻地去反思和体味。例如,我们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在和其相处的过程中,还会有“我是大人,你只是孩子”的感觉吗?

(二)面对问题孩子,怎么办?

伊桑是一个有着阅读障碍的特殊学生,遭到老师的嫌弃和讨厌,影片中的大部分老师对其都是批评和愤怒的态度,向校长告状和抱怨,没有一个老师静下心来去听伊桑的解释,没有人去认真分析伊桑作业本上那些错误的共同之处,更没有人关注到其在美术方面所表现出的天赋。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根据此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受罚。

倘若有老师在面对伊桑时,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相信他会关注到伊桑的美术特长;倘若老师多给伊桑一些关注的话,他可能便会察觉伊桑的问题,也不会任由伊桑自暴自弃,以调皮捣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

当然教育没有倘若和假如,因此,老师在面对特殊儿童的时候,一定要多一点关注,多问一些为什么,唯有如此,伊桑们才能渐渐走出问题的阴影,才能真正像星星般发散出应有的光芒。

(三)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教师,自古以来,被戴上了无数闪亮的光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记得实习期间一个园长曾经对我们说过:“问问自己,你爱孩子吗?如果爱,才算具备当老师的一个前提条件!”工作以后,也无数次地问自己,怎样才算是具备了教师应有的爱心!无法一一道尽,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教师的爱心是建立在对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的,没有理解,没有接纳,谈何师爱?

影片中的大多数老师让观众痛恨,他们不了解伊桑的问题所在,却对其横加指责!电影来源于现实,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呢?还有多少像伊桑一样的孩子不被理解,不被接纳呢?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反思!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4

初二(5)班严梓洋

寒假,我在家里观看了一部音乐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上课时,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因为他总喜欢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树上的小鸟、地上的小水坑他觉得这比上课有意思多了。可是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经常罚他站在门外,不让他听课。而同学们呢,也天天嘲笑他。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才。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伊桑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师——拉姆。拉姆老师用很多有趣的方法帮助伊桑学习读写。他们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拉姆老师还带着伊桑到操场上,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就这样,伊桑慢慢地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一边看,一边想:拉姆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太有趣了!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老师。说实话,有些课,我一上就想睡觉,真希望能早点下课;但也有一些课,老师上得妙趣横生。如果世界上多几位像拉姆一样的好老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天天都开开心心,该多好呀!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教育:

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爸爸、妈妈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和帮助。

二、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

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给我们一片蓝天,带走你们给我们的乌云,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5

在心理学里,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般。

——题记

九岁的伊桑上三年级,长长的牙齿,大大的眼睛,还有那单纯的让人怜惜的面孔。他是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男孩。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伊桑也不例外。

他有先天性的学习障碍——空间定向障碍,在作业上经常犯把单词的字母写反的错误;他缺乏应变能力,对飞过来的球的大小、方位、速度没有太多概念。他的学习障碍体现了集中性和差异性,尽管伊桑十分努力学习功课,但每次他的学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些是他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而伊桑这些的学习障碍导致他的自我概念差,自我评价低等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然而伊桑的老师只看到了他的那些所谓的缺点,他们也经常因为这些“缺点”而责骂伊桑,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埋怨他。不仅老师不理解伊桑,而且父母也十分地讨厌他。他们希望的是伊桑能像他们的大儿子一样学习成绩优异、活泼开朗。他们也错误地认为伊桑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用心。他们认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气的行为。老师的抱怨和父母的无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寄宿学校。

被送往寄宿学校对伊桑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打击。在寄宿学校初期的每天晚上,伊桑都会因为思念父母、思念家而伤心地痛哭流涕。他认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接受惩罚。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他几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几乎所有老师都骂他是低能,懒惰,经常在校长面前报告伊桑的恶劣行径;几乎所有的学生因为他的某些缺陷而挖苦讽刺他;当时的数学数字和英语单词几乎把他逼疯。因此,在周末父母来看他时,他表现地极为冷淡;在学校里,他也出现了厌学轻生的情绪。

本来对于迟缓型、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但父母和老师的这些行为使得伊桑的性格更加孤僻,甚至当他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时校长让他上台去领奖,他都表现的十分的怯懦。就像尼库姆布斯老师说的一样,他是个沉默、胆小、无助的小男孩。他这种孤僻的性格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姆布斯的第一堂课上,老师扮小丑、吹笛、唱歌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在那一堂课上,除了他以外的其他所有学生都深深地被这位老师吸引了,他们在课堂上很high地和老师唱歌跳舞。

新来的尼库姆布斯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很特别,他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画的画。同时老师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每一个孩子:对于伊桑第一堂课上空无一物的白纸,老师也没有发火,只是耐心地问他的名字;老师还亲自到伊桑的家中了解情况,跟伊桑的父母说明他们儿子的情况。尼库姆布斯老师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

业,并帮助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在老师的帮助下,伊桑在画画方面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伊桑逐渐有了自理能力的同时,他的读写能力也逐渐地提高了。在尼库姆布斯老师和伊桑的努力下,伊桑终于找到了自信心。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上,尼库姆布斯老师和伊桑分别拿到了第二名、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伊桑在家庭里也得到了应有的关心和爱护。

电影的最后伊桑和自己的哥哥在校园里高兴地玩耍嬉戏,这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最好的结局。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6

几天前看了一部宝莱坞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心情仍激动不已,对印度的大学教育也起了看法,他们把大学填鸭式的教学比喻成谋杀大学生的罪魁祸首。本人对男主阿米尔 汗崇拜不已。很巧的是,最近老师组织观看了另一部也是宝莱坞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再次感叹导演的高超的镜头把握感和剧本的厉害之处。然而在这部电影中值得一提是我们小主人公 —依夏。此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依夏因为具有阅读障碍,成绩总是很差,而哥哥的总是校里最好的。所以依夏总被爸妈和老师批评。无计可施的爸妈决定送依夏去一所寄宿学校,可来到这里依不见起色,他再次成为大家朝笑的对象,开始变得对生活失去热情。当阿米尔 汗扮演的老师出现后,发现他对画画很有天赋,却要放弃画画了。于是他积极帮助依夏拜托困境,为此展开了一次全校的画画比赛,最后依夏不出所望拿到了冠军,同时也找到了对生活的热情,还解决了家庭矛盾。

对于依夏这个孩子是很希望的,他对事物有自己不同的视觉和感情。影片的开端是描述一个快乐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希望。然而不过十分钟,镜头一转,一个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演变成了沉默,暴力的小孩。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是什么改变了他,又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自信。教师又该怎样面对所谓的“差生”?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在一堂英语课中,小依夏上课不是那么的专心,眼睛望向窗外观察小鸟的喂食。很不幸,呗老师点中,叫他读一段文章。小依夏顿时就紧张了,回答的语无伦次。老师当然很不高兴,当众批评了他。我不知道这老师又没有听到依夏的解的释,他说:“它们在跳舞!”。我当时就在思考,如果当时这老师停下来认真问问他,情况会不会就不一样了?显然,老师没有,反而当众朝笑他,引得学生的哄堂大笑。小依夏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我想在我们求学过程中,对于这一幕大家并不陌生,或许你是被朝笑辱骂那个学生,或者是朝笑他人中的一员。面对上课不听话的,淘气的学生,教师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当众批评。要知道不过人处于哪种年龄段,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他们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和关注,这种方式无疑是把这个学生推得更远,没有丝毫正面效果。既不能叫他全心听你课,融入进去,也不能改善他以后的态度。或许他以后再你课上不会喧闹,但无声的抗议不是更严重吗?

毫无疑问,依夏是老师眼中严重的差生,成绩不好,学校态度也一塌糊涂。面对这类学生,老师家长更应该耐心观察,多于孩子沟通,绝不能强制镇压。只有用心沟通才能找到根本问题。或许有人会反驳了,当今一个班就有60,70个学生,老师哪有足够精力去一一过问?是的,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问题所在。我一向不喜大班政策,为了节省所谓的资源,把七八十孩子挤在一个环境下。社会,教育局也应该采取措施,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怎能为了眼前利益而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再来说家长,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溺爱使得你们的孩子任性自私,面对孩子的霸道和无情,家长们难道不该反省自己吗?一味向孩子灌输读书万能的思想,使得学习利益化。在生活上无限宠爱关怀,但面对孩子的学校逆反心理却只是教条主义,只有好与不好,使得孩子丧失学习的乐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在学习上多关心孩子心理而不是只在乎孩子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常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了,淘气了等等之类的事情。我想说的是,他们是一张白纸,被画成什么孩子全守大人和世界的影响。因此,希望教师和家长用心培育,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爱因斯坦或者是李嘉诚,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们!

再来说阿米尔 汗所扮演的老师,一个成功老师的案列。他用耐心和自信打开了依夏的禁闭的心门,找到了关键问题所在。我们可以想象下,孩子由于自尊和匮乏的知识,甚至在长大成人后才发现自己的阅读障碍(一个小学生,不能阅读,失去了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又不跟外界交流,自然也不明白自己的问题)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回到现实生活中,可能

不止这个一个问题。对于缺少自信,甚至是自卑的学生,身为教师第一首要任务就是给孩子建立孩子的机会,经常夸奖鼓励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比对孩子的不足指指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不认为孩子第一任务就是成绩,而是成才!人们常说心总是偏的,博爱不来。老师欣赏优秀能力强听话的学生,正常的。是的,我们不能避免这个想法。但是,喜欢好学生和关心表现不好的学生并不冲突。

我们在观看完电影心里都在感慨,很庆幸小依夏找到了伯乐老师,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才华也没有被埋没。反观我自己,现在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常在思考,我又什么兴趣?有什么长处?画画?下棋?答案是沮丧的。我不知道自己的爱好,自然也不能发展成优点。将 来我也将成一名人民教师,我也将尽力用心关心我的学生,成为他们的伯乐!

很喜欢影片中一段话:每个孩子都是地球的星星,有的星星生来不像其他小伙伴那样明亮璀璨,但你也不能否认他们也有光芒,在某个瞬间,他们所发射出来的光芒会更加耀眼!

余珊珊

11431056

为了遗忘在地球上的星星 篇7

看完影片,我想起了国学大师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忆师友》中所写的一件事:1919年,年仅26岁的钱穆主动担任了一所小学的校长。一天,路过一间教室,看到全班学生都到操场上玩去了,只有一生坐在教室里。他找来班长一问,才知道这孩子叫杨锡麟。因常犯校规,前任校长命令他,下课时间,只有在大小便时才准离开座位。钱校长特批让他去玩。不一会儿,一群学生围拥着杨锡麟来到校长室告状,说杨锡麟在操场旁的水沟里抓到一只青蛙,将它撕成两半。一个孩子还带来了“罪证”——一只血淋淋的青蛙 。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呢?如果是我,要是心情不好,可能会说:“你就这德性,让你出去玩,没想到你又犯事了。我看,你还是适合呆在教室里。再说,青蛙也是有生命的,你竟然也下得了手?”如果心情好些,我也许会这样处理:先让其他学生回去,然后让他坐下,再心平气和地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重心长地告诉他:“青蛙也是一条生命,它为庄稼捉害虫。你这种行为,等于帮助了几百只害虫,你知道错了吗?”当学生知错并表示会改时,再让他回去,事情也许就到此结束了。

钱穆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他对押送的那些学生说:“杨锡麟,因久坐教室,你们所知道的,他可能不知道。今天你与他一起玩,看到这种情况要好言相劝,不要大惊小怪。他犯点小错误,就一起来告发。以后如果再这样,一定要罚你们,今天不罚杨锡麟。”那些兴高采烈的押解员们,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如果钱穆只做到这一步,那也不能称大师。他后来在让学生听句子默写的教学中,发现杨锡麟听觉挺好。一天放学后,他让杨锡麟留下来,他弹琴,杨锡麟随琴声唱和,后来琴声停了,他还能唱。钱穆发现他不但节奏准确,而且温雅有致。钱穆大加赞赏,让他次日在音乐课上露一手。第二天的音乐课上,钱穆问:“谁敢独唱?”别人都不敢举手,只有杨锡麟举手起立,独唱不息,令全班学生大为惊叹,掌声经久不绝。

捕杀青蛙事件后,学生不再告发他,但都不与他一起玩。音乐课上的表现,让轻视他的同学刮目相看。杨锡麟逐渐有了信心,判若两人。

学校要举行文娱活动,钱穆要求音乐老师单独辅导杨锡麟。结果表演时,他扮演一老渔翁登台演唱,琴声、歌声,满场悠扬悦耳,引得掌声雷动。

后来钱老说:“余近年在台北,常晤后宅镇人老友邹景衡。一日,忽语杨锡麟毕业后事。相隔垂六十年,当时后宅小学诸生,独杨锡麟一人尚在其同镇人口中得称道,真出余意料外也。”

以上影片与故事中的学生都是典型的“后进生”。如果不是碰到一位尽职而充满爱心的老师,也许他们的命运会截然不同。面对这样的学生,有的老师会责怪,会埋怨;而有的老师会体谅,会关怀。老师态度、观念的不一样,教育的效果天差地别。影片中尼克曾对伊桑的爸爸说过这样一件事:索罗门群岛的居民想占用森林的一部分来耕地,但他们不把树砍掉,只是聚集在树的附近,对着树大声辱骂,不用几天时间,树就干枯了。这让我想起在网上看过的一则报道: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并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讯息》一书,证明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美好讯息,会让水结晶出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讯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而且,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带有讯息的能量。

尼克的话和这则报道,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树和水尚且能感受到讯息的能量,何况我们面对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在当老师时曾说:“我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我成为教室里的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式方法,决定着教室里的氛围。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既能让一个孩子痛苦,也能让他欢乐。我可以是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是激励孩子的手段。我可以羞辱他们,也能迁就他们;我可以伤害他们,也能治愈他们。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我的回应决定了一个危机是升级恶化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更具人性还是泯灭人性。”

而我,作为一位班主任,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一位六岁孩子的爸爸,对照影片与故事,觉得自己像是伊桑的爸爸,看到孩子发脾气、惹祸,就会不分青红皂白高高举起手掌。我还像伊桑以前的老师,我的眼里只有成绩。面对后进生试卷上那刺眼的分数,常气得咬牙切齿。而唯独没有想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感受——他们有什么困难吗?他们感到快乐吗?尼克老师和钱穆高超的育人技术,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急功近利,照出了我的浅薄,照出我该努力的方向。

两位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学校存在,后进生就不可避免。面对这些发展有困难的孩子,不该体罚,不该歧视,不该放弃;而要充满热情地,满怀期待地关爱他们。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对生命的信心。

影片中有首插曲这样唱道:瞧瞧他们,像早晨的初露,依偎在叶子的手掌上,从天堂掉下来的礼物。拧动,展开,悄悄地滑动,好似娇贵的珍珠,不忘微笑地闪烁着。我们不要遗忘这些在地球上的小星星们。

让我们用一颗诚挚、宽容、关爱的心,拥抱这些被遗忘在地球上的小星星们吧,让他们也能找到星星的快乐。

(作者单位:杭州市明德小学 浙江杭州 310015)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8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伊桑,他有着读写障碍症,却被认为弱智,后所幸被一位美术老师发现及时帮助、鼓励,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

伊桑在老师的眼里是淘气包,,无奈之下父母才送他去寄宿学校,因此差点崩溃,从那时候起,伊桑就像变了一个人,脑子里再也没有奇思异想,在新的学校他其实是读写字母非常困难,每个字母在他看来,都会跳舞似的,因此他老被责骂:为什么不明白?为什么老走神?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这样笨?自己为了掩饰自己在读写上的无力感,表现得那么不以为然,又是被逐出教室。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必要经历叛逆,痛苦,麻木或堕落。但是庆幸的是伊桑最后受到美术老师的莫大影响,最后重拾自信,重新找回绘画天赋。

伊桑的父母也深受老师的影响,什么叫关心孩子,那不是说一说的,那是关心的话语,关心的行为,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微笑,

但在现实生活中间,大部分孩子没有伊桑这样幸运,老师会逼着学生达到所谓的教育要求,家长逼着孩子承担他们的希望。把一些功利性目标强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延续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这时候,孩子的梦想被摧毁。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9

影片中,伊夏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小男孩。他在学校里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几乎每门功课都是零分。但是他的哥哥却是几乎门门满分,在这极端的环境下,在一次要交订正过的试卷的时候,他拿出假造的请假单逃学了。

走出校园,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前进着,看着街上,脑子里发挥着想象力,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看着小女孩彩色的冰棍、粉刷匠那手中舞动的刷子划过道道雪白的线,飞扬的刷子溅起几滴白油漆……这一切都那么自由,让伊夏无比向往。

再后来,他被劝退了,他的父母不能忍受他们的孩子是有个有智力问题的人,把他送到了更加严厉的寄宿学校。在那里也是伊夏噩梦的开始,陌生的环境、老师的压迫、同学的嘲笑、家人的不理解让他渐渐迷失自我,麻木了,眼睛里没有任何生气,犹如一摊死水没有任何起伏,在沉寂中死去。就在快沦陷的时候,有一束光出现了,解救了在地狱边缘徘徊的无助而又弱小的他。

尼库巴老师来了。他发现了伊夏眼里流露这绝望而又挣扎的表情,细心的翻阅着伊夏的作业、卷纸,渐渐发现其中的奥秘。“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许多杰出的人物,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其实小时候都曾经患过读写障碍。其实在我们周围,是有许多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改变了社会。”就是这样一节课让伊夏重生了。

重新走出了自闭的环境,开始尝试,开始努力。他被尼库巴老师所吸引,知道了原来尼库巴老师小时候也是这样子,看见的文字都在跳舞但是尼库巴老师克服了,这激励了伊夏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影片最后伊夏以优秀学员在学校毕业。伊夏从本来的与社会脱轨到后来都离不开尼库卡老师的指导,如果没有看到那绝望的神情也许伊夏这一生都会绝望下去吧。这大概就是同种感受吧!

让我不禁产生了做庸人自扰起来,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和自我探索,这种探索也许会走很多弯弯路,但正是弯弯路上的点滴感受,流连忘返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细节和美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0

“他的自信心全被击垮了,他以不服从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他这是在与世界斗争。与其承认‘我不能’,不如说‘我不想。’”

——《地球上的星星》台词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偶尔也会出现像电影中小男孩伊桑一样的“问题学生”。实际上,这些孩子也很聪明,善良,感性,可爱,但是他们不适应传统的体制内教育,不接受传统的评价,因而产生厌学,逆反,冷漠,逃避的情绪。归根结底,这些孩子之所以“有问题”,并不完全是品德原因,而是身体或者心理有问题,把生理有缺陷当做品德问题来教育,这样的结果只能把这些孩子一步步推入“问题学生”的行列。如今社会,“自闭症”、“多动症”等学生案例愈来愈多,对待这些孩子,我们要用专业的方法,来理解和关爱他们,不仅仅是从心理学角度,更是要从生理学甚至是医学方面,对他们进行治疗,引导以及纠正。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1

8岁的伊桑,上课精力不集中,做不好作业,考试成绩极差,还逃学。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们怎么处理的呢?惩罚,得到的结果是对抗,同时,对抗又在升级,逃学,反过来老师们更恼怒,满腹牢骚,避之不及,在这个反向对等过程前,很难判断最初老师们到底有没有意愿解决问题,影片没说此事,或许,有的人想过,但不知道怎么办,最后,也随大流,听之任之,又或许受时间精力所限,全班几十人,照顾不到每个学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正常的,再说,他们也面临考核,要为上级给的指标努力,比如成绩,升学率等,这样看来就不能指望老师了,那家长呢?家长肯定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因为,此处家长与孩子具有一致性,家长有到学校去和校方谈话,找关系努力争取转学,这就证明家长有解决问题的意愿,但行动的结果不合人意,因为受能力所限,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而是简单认为原因在于孩子的态度,转学行动的结果注定也是失败。为何代课老师尼克将这个问题少年带上了学习成长的正轨呢?因为尼克不仅有帮助伊桑的意愿,而且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愿意,那是在看到受惩罚的伊桑已经放弃保护自己,拒绝与人交流后,才做出的决定,要帮助伊桑,有能力,面对问题,尼克没有做主观判断,而是收集信息,先问拉扬,然后,查看伊桑的作业本,最后,家访,从过去的事实中去找导致问题的因。问题明确了,在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按部就班采取行动,先说服校长不要给伊桑学习压力,然后,通过课上讲故事的方式鼓励伊桑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最后,耐心的从基础开始教读写、算术等。最后,问题得到解决,由此来看,解决问题仅有意愿还不行,还要加上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片带给我们的启发,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否能用上呢?答案是肯定的,生活中,许多问

题都要我们去解决,仅靠意愿,喊口号是不行的,还得要有能力,尤其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要解决问题,就更需要能力做基础,要象尼克那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有输出信息的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等。当然,有能力,没有意愿,或意愿不足,也不能做好事情的,比如,出工不出力就是例证,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问题又来了,面对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又该怎么办呢?此时,我们就应如尼克那样,通过人、物事实收集问题相关的信息,来推导出结论,找到导致产生问题的因,并反过来与其它事实比对,确保判断准确无误,而不是做主观判断,认为当事人有异议,或奖惩不明等。

不仅解决问题,行事也是如此,有意愿,还得需能力。

能力这个词汇经察挂在我们的嘴上,能力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又怎么才能具备呢?已经说过了能力可细分为知识、技能、经验,要想拥有能力,就要获得相对应的知识,知识可来源于书本,他人的经验,也可来至自己的经验,技能得在运用知识的实践中获得,经验需积累,能力就是这三者的综合。可是,提高能力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我们的行为由大脑指挥,大脑却又不喜欢变化。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2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甜甜乐幼儿园 许岚

电影结束了,但是感动的泪水还在眼角边流淌,不得不说《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真的很精彩而且意味深长。让我感动并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尼克老师对于伊夏执着的关爱以及伊夏父母对儿子的转变。

先说说尼克老师吧,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优秀老师,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立足于孩子,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的,为了让孩子自由敞开思维作画他情愿扮演小丑出场缓解紧张的教学气氛;为了让伊夏回到普通孩子中,他亲自家访,尽管受到了伊夏父亲的冷待,但是也不气馁;除此之外他还亲自花大量的时间来改善伊夏的语言问题,最后收获了成功,而原本一个在常人眼中的“另类”也重新获得了自信,明白了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自己应该鼓起勇气,努力奋斗。伊夏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尼克这位伯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行为,性格等古怪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向尼克老师学习做一位伯乐,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

其次我想说说伊夏的父母,从他们的种种行为中让我看到了我们许多当今家长的影子,在过分追求成绩的同时是否真正问过孩子你需要什么,是否真正用心去陪伴过孩子,有一个画面我印象深刻就是伊夏的父亲缓缓走下学校的楼梯,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能够较流利的读海报上的内容,然后顿时泪流满面,相信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了自己曾经只是一味的看到了自己儿子行为等的表面现象,所以尽管自己用尽了许多的方法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儿子,而尼克老师却走进了孩子的内心,真正了解了孩子需要什么,在立足于此,改变了孩子。回到现实生活中,作为同是家长的我们,其实相比别人我们有更多的优势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什么有时会发生孩子不愿意听我们的话或不愿意和我们交流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不要一味的追究孩子的错,反过来想想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法来拉近我们的距离,更好的帮助孩子呢。也许那时我们才可以真正做到成为尼克一样的伯乐。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3

为了掩饰自己在读写上的无力感,开始变得叛逆,痛苦,麻木。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开始不和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可是在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有一个人能理解,包容,帮组。直到有一天们学校来了一位美术老师,尼克老师以一种特殊的姿态出现在们面前把们每个孩子都镇住了,他穿着小丑的衣服翻着跟斗出现在们教室里。从那一刻开始知道这位老师和其他的老师不一样,他用自己的真心和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和们交流着。突然有一天在课堂他给们讲述了爱因斯坦,爱迪生他们在读写上也有障碍但任然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老师还悄悄的告诉自己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症,可老师能够理解你的心情,能帮助你走出困境。尼克老师通过手工制作让重塑自信。心灵手巧的做出了能在池塘里自行移动的螺旋浆小船,赢得了同学们的惊呼和掌声。尼克老师还发现在美术上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重拾画笔,终于战胜内心的冲突,出现在赛场上。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是尼克老师全身心的引导让这个曾经让老师和父母失望的伊桑,终于找回了自信。拥有了与同龄孩子一样灿烂的笑容,这个看似简单的笑容在的身上却来之不易。从此慢慢的爱上了学习,生命中也慢慢的出现了阳光。如果老师们都能像尼克老师那样关注们的内心,深入挖掘们的潜力,拯救的不将是一颗冰冷的心,更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也恳求这个社会对孩子的要求不要那么功利化,因为们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一颗小星星,他们没有成为社会期望的样子,只是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也许和我们眼中惯常的世界并不相同。他们看向窗外,也许因为他能听懂鸟儿的交谈;他们放肆地奔跑,也许在感受风的速度和温度;他们在美术课上乱涂一气,也许因为那样的线条和色块让他们觉得更自由。这样单纯的快乐,是孩子独有的快乐,是不能用“世俗”的心境去懂得的快乐。

我们身边有很多特殊的人,在改变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的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世人都将叹为观止!我们是否也能这样,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闪亮的星星,去读懂星星们的心。

影片中,尼克老师装扮成一个顽皮的小丑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视线里,孩子们笑了,尼克老师变成了他们的朋友。在音乐的教学中,我们总是以一种惯常的方式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却不曾发现,我们也应该改变着自己的观念去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老师,渴望的是怎样的音乐课。在生活中,大人们又何曾明白孩子们的难题呢?就像视频三里,尼克老师用一些家长常用的教育方式让伊桑父亲读出那段包装盒上的文字,瞬间让父亲有所觉悟。孩子们的心是单纯的,他们眼里的世界也是单纯的,为什么我们不能用简简单单的心境去和他们相处呢?

“在我们之中出现了天才,他们改变了世界的规则,因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他们被反对,但他们之中出现了赢家,惊艳了全世界。”尼克的话无疑像是一束强光,照进了不断被打击而自卑茫然,逐渐麻木空洞的小小的封闭世界里。阴霾消散了,心灵的窗户重新被开启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也从心底希望每一个伊桑都会拥有这样的一束阳光温暖心灵。

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阳光,有了这些才能有能力去赢得残酷的竞争和挑战。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精神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孩子们都是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也许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发出光芒,只要我们懂得怎样去发现、关注、呵护你会发现他们都会展示出不一样的光芒。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多对他们说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孩子们的心被受温暖,勇敢的抬头眺望远方的云彩。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这样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都能体现出对他的关怀。而这些简单的关怀却能改让孩子无限的发展。像在我的音乐课中、孩子们都想去展示自己、举起弱弱的小手、却又怕老师批评或者看不到、这时我鼓励他们大胆的起来发言;课后,我坚持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然后抓住一切时机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尽情散发自己的光彩。不论在学校内,还是在成华区的艺术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自信的微笑。当我看到舞台上的他们是那样的出色,我明白了,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陪伴他们成长,不断鼓励他们的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我们老师应该用一双善于发掘的眼睛去发现他们、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还要把握好批评的场合和时机,对于上课走神不认真的孩子可以下课时陪他们一起玩、或者说说心里话、给他讲故事、让他放下心里的包袱、和你做真正的好朋友、尊重孩子的思想,听听他们内心的呼喊、带着他们一起大声的唱歌释放出内心的恐惧、唤起他改正缺点的强烈愿望。

通过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我在课堂中和学生的接触。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休止符问孩子们这是什么?有一个孩子天真的回答我、老师、那是一个零、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恩、你说的很对、它就是一个零、但是在我们音乐课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着休止符。孩子听了欣然的点点头、天真的望着我笑了、从他的笑容中我明白了也许孩子就需要这样一个尊重他、理解他的老师。我们老师也要时常观察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内心的深处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做为老师不仅在学习上要给他们鼓励,在生活中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放学时我牵着他们的小手一起欢乐的走出校园、看到他们愉快的与我挥手告别,我心里又多了一份感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愿意和他们做朋友、能融入他们世界的老师。

上一篇:《她》--写人的作文下一篇:涵养美感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