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4-06-14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精选8篇)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1

摘要: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对策作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对策

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参加体育课和身体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使体育选项课或俱乐部日益增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日趋丰富。然而,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则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学校场地、设备缺乏,器械陈旧,难以保障或满足现有教学的需求。另外,由于某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教材教法不得当、课堂纪律松散,加之体育教学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容易造成学生在校期问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很难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因此,围绕伤害事故的赔偿与处理,发生一些法律纠纷。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使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危险系数较大的体育项目,如铁饼、标枪、游泳、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也为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此,如何预防、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健康、合格的高质量人才,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极为关注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2

为尽量减少各种伤害事故在体育课中的发生,我在进一步探寻减少伤害事故发生几率的方法的同时,对体育课中的伤害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1. 准备活动不充分所造成的伤害。

学生由于热身达不到标准,肌肉、韧带、关节等没有得到充分的拉伸和伸展,在参加一些较为激烈的活动时,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身体损伤。“不出汗不叫准备活动”。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机能各不相同,因此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时一要掌握好准备活动的活动量,既要让学生身体各处充分活动开,又不能活动量太大。二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感知身体各处是否通过准备活动都活动开了,做好自身的调节。

2. 运动方式不当、动作不正确造成的伤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技术动作不正确或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不正确,极易导致学生在练习时受伤。如在跳远练习时,学生没有掌握好腾空时的重心,会导致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而受伤;做滚翻动作时,因头部位置不正确,团身不好,也会造成颈椎的挫伤;篮球、排球练习传球时,由于手型不对,或技术动作不规范,则可能会戳伤手指。

教师在这类伤害事故中应该负有主要责任,为什么这么说?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对学生造成伤害事故的一切可能,体育教师只有想在前面,做在后面,多动脑,多想想,才能大大减少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

3. 组织教法不严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如跳高和翻滚动作练习时,缺乏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意识,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学中准备部分追求形式不重实效,没有使学生承担主要练习的身体部位得到有效的活动;对游戏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让学生在操场上随意随意练习、自由玩耍,也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体弱病多的学生照顾不够,或者在投掷课和器械体操课中对近视的学生照顾不周,就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这是现在的体育教师所缺乏的。体育教师的意识要提高,这样才能跟得上新课改的步伐,也能大大降低教学中伤害事故得发生。

4. 教材选择不合理。

教师每一节课选择的教材不够合理和科学,没能符合学生的解剖、生理特点,上课时不注意遵循上、下肢练习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教材内容单一化等,都会导致学生身体伤害。

如夏季时,把快速跑和长跑安排在同一次课中进行,超过学生的身体负荷,就容易造成学生的上下肢负担量过大,从而造成腿部受伤。

冬季安排跳跃练习时,准备动作难以充分,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或弹跳力差而影响成绩。

5. 场地不符合教学要求。

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标准的场地,这样也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如田径场的跑道过硬或过软,不符合标准,一些学校操场甚至只有一块篮球场大小的水泥地,学生练习快速跑时,极容易造成下肢扭伤。此外,沙坑内有其它异物,踏跳板不符合要求,体操垫太过陈旧,跳马、山羊等器械老化等都容易使学生发生意外。

二、伤害事故的预防

1. 大力度抓好安全宣传,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教师应在安全宣传的第一线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体育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2. 开展知识竞赛。

充分利用体育安全防范措施体系,以及自我保护急救全校性知识竞赛,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又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劲头,同时加强纪律观念,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3. 把握课堂纪律———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保证。

课堂组织纪律教育是体育课体育教学任务之一,体育教师应正确区别学生的活泼与违反课堂纪律。违反课堂纪律、组织纪律涣散是导致体育课堂教学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就带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项目,如实心球、跳高、跳远、单双杠等,体育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纪律,让学生安全、有序地进行练习。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严厉制止,讲清利害关系,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倘若忽视纪律要求,放纵学生违纪行为,就会导致体育课课堂组织混乱,甚至失控,如此必然发生伤害事故。因此,体育课课堂纪律教育、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是正常教学和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保证。

4. 充分适当的准备活动———预防伤害事故的有效前提。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向兴奋状态过渡的一个过程。然而准备活动却有时不能被充分重视,一些教师和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准备活动过于简单和单一化,随意性强,或准备活动部分强度过大,而影响基本部分技术技能的学习。充分适当的准备活动是进入基本部分学习的生理基础,是技术技能学习的铺垫和诱导。据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调查排列显示:准备活动不充分、不适当导致运动损伤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准备活动负荷过小,起不到准备活动作用,特别是低温季节,很容易在运动中拉伤韧带、肌肉或扭伤关节;过大又会过早产生运动疲劳,出现运动偏差,动作变形,产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要给学生讲清准备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利用学生身边因为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出现的运动伤害作为案例,也可以利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分析导致运动伤害的原因。

5. 正确有效利用保护帮助———预防伤害事故的有力保障。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3

关键词:思想教育;自我保护;安全意识

小学生本身就是弱势群体,自我保护能力差。加之我校的班额太大,最多的班级80多人,这样的超级大班,教师是真的“看不过来”。当然,体育教师自身也是很关键的因素。下面我根据我校最近几年发生的校园伤害事故简要分析一下其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宣传力度不够

造成体育课堂上的伤害,很多都是师生的安全意识不够造成的,所以做好小学体育课堂的意外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学校要格外重视,并将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和安全教育相结合,培养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每学期开学初都要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其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

二、教师责任心不强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应当承担伤害事故的主要责任,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强不强直接关心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1.体育教师应加强安全思想意识,增强教学责任心,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防护意识,尽量规避应自身失误导致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2.在课前,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地少安排危险性高的体育项目,并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在进行活动时,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运动状况,做好保护工作。

三、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够和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得不够。体育教师应了解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健康状况,尤其是身体条件不好,有毛病的学生,安排合适的体育活动。另外,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要时时叮嘱,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有时候教师强调安全才几分钟,他就忘掉了所有的“警告”,发生了伤害,为时已晚。所以教师要时时强调,并安排好小组长做好教师的帮手,在学生身边管理督促。

四、课堂组织纪律不够

课堂纪律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以及班级的组织纪律比较涣散是导致小学体育课堂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因素之一,尤其是疯疯闹闹,乱跑乱窜,不能正确使用体育器材。在课堂上,教师要细化学生的分组,每个小组都要有负责安全的小组长,能够及时发现并能协助教师管理。

总之,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重点注重安全问题。因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学校和教师应客观地看待体育活动,并积极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利的保障。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4

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柳 倩/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意外伤害总是突然发生, 每每让教职工手足无措。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切实有效地减少在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使幼儿真正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       学前儿童在园意外伤害,是指幼儿在园期间或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如春游、秋游、节假日庆祝活动等) 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一、学前儿童在园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       1.学前儿童自身特点       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尚未发育成熟,若参加超负荷运动,易发生运动伤害;若持续长时间运动,会因身心疲惫、精神恍惚而发生意外伤害。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好动,好奇,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幼儿喜欢攀爬,而阳台、门窗、楼梯往往因缺少保护装置而导致幼儿从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给学前儿童带来乐趣,也潜藏着风险。又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气质类型、情绪和性别也是导致学前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因素。研究发现,意外伤害比较容易发生在粗心、好动的幼儿身上;幼儿在情绪不顺时会做出一些鲁莽、自我伤害的动作, 从而发生意外;另外,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为男孩更好动,其游戏类型以身体接触为主。       2. 保育者人数不足或安全意识缺乏       在保育者人数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保育者缺乏安全意识,或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等,都是一种安全隐患。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机构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       3.客观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室内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的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于细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等等。       4.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目前托幼机构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事实上,托幼机构的安全规章制度不仅应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前的预防制度,还应包括意外伤害发生后的处理制度(急救措施及处理备案,如安排专门人员、建立紧急联络的电话号码簿、安排运送路线、配备急救物品等)。另一方面,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如,幼儿园普遍都有严格的门卫制度,但是在执行时往往比较随意,这是导致近年来几次重大恶性在园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类似问题也存在于接送制度,现在很多幼儿园要求家长凭卡接送孩子,但事实上接送卡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相互认识就没必要用卡。       二、托幼机构意外事故的预防       (一)托幼机构内部       1. 消除客观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园舍的.设计是否合乎安全标准。如每个班级是否有独立的盥洗室,楼梯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是多少,楼梯的数量和宽度是否合适。运动场地的大小、平坦性是否适宜,大型户外活动器材周围是否设有软地或保护软垫,等等。       其次,是否重视活动室内的安全问题。如,活动区域内的人数是否过多;物品的摆放是否合理,儿童是否需要到其他活动区域拿取剪刀等危险物品;地板和地砖表面是否过硬或过滑,等等。       托幼机构还应准备灭火器、沙包、水桶等消防设备,并通过演习使幼儿具备在保教人员的带领下机警镇静地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       此外,托幼机构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可请专职人员负责检查项目,包括防火设备、道路安全、车子的保养与维修、特殊活动场所(图书室、音乐教室、升旗台、操场上所有游戏器材、游泳池、仓库、厨房、厕所等),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修复”。       2.制定、执行安全计划和规则       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计划,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保育者在制定计划时,应思考活动方式是否适合幼儿,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危险, 需要什么特殊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此时,适当参阅过去的意外事故记录、教玩具的安全使用说明,能够帮助保育者更加全面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保育者还可在活动前与幼儿讨论玩法及其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而制订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规则。       在建立规则时,保育者通常应考虑以下因素:幼儿年龄、幼儿总数、器材和设备、场地、监督幼儿的成人人数、活动类型。一般来说,幼儿年龄越小,制定的规则应该越细致;活动越激烈或难度越大,制定的规则应越严格。不过,也要避免因规则过细而约束幼儿对环境的探索。当幼儿渐渐了解危险而建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时,规则就可以减少。       在叙述规则时,保育者应当使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并且简单清楚地正面叙述遵守规则的理由,这样幼儿会更理解也更愿意遵守规则。       在活动过程中,保育者必须严格监督幼儿执行规则的情况。保育者可以用鼓励(而不是威胁) 的方法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当幼儿偶尔不遵从规则时,保育者应该适时提示;如果提示无效,则可使用暂时隔离法,让幼儿了解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而一旦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改善,保育者就应请他回到原来的活动中。       3.加强教师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       对于保教人员而言,加强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培养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安全因素。二是要求教职工了解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随心所欲。三是要求教职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掌握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办法,做到遇事不乱, 应对有方。       4.加强学前儿童安全教育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在于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知识的学习,保护自己, 避免受伤害。因此,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概念,结合具体的安全措施来教育幼儿如何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教授他们一些应对意外的方法。在教育幼儿时信息应清晰明确,如直接告诉幼儿哪些地方是可以去的,哪些地方是有危险的;无论如何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外出不擅自离开成人,等等。       (二)托幼机构外部       要减少学前儿童在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托幼机构的自我完善,更需要社会的通力合作。       1.明确幼儿园在儿童安全问题上的责任范围       不仅幼儿家长,就连许多幼儿园工作人员也认为若幼儿在幼儿园发生伤害事件,幼儿园理应负赔偿责任。正是这种将幼儿园作为无限责任人的观点,使保教人员在工作中如履薄冰, 导致产生种种“过度保护”现象,而这种消极保护的结果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体验,反而提升了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首次明确了“幼儿园不承担监护责任, 只承担保护责任”的观点,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同时,明确了幼儿园法律责任承担的原则是:幼儿园有过错应适当赔偿,没有过错就不予赔偿;如果是幼儿的过错致他人受到损害,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但目前这些法律还需进一步宣传、普及和执行。如,幼儿园可以通过与家长签订协议的方式来宣传、普及和实施。在签约前,幼儿园、家长要深入学习《办法》,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幼儿园、家长的责任感,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2.有关儿童安全问题的舆论有待匡正      近年来媒体对儿童在园事故问题的报道,加剧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甚至将该问题作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与媒体的声音相呼应的是家长的育儿焦虑倾向。某些家长甚至将蚊叮虫咬、小擦伤等小问题也作为幼儿园安全问题提出,从而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在呼吁托幼机构完善自身安全制度的同时,呼吁政府部门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地认识幼儿在园安全问题, 让家长懂得过度保护是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       3. 建立幼儿园责任保险制度,实现理赔市场化       幼儿园作为非营利机构,对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而产生的巨额赔偿往往力不从心。由于缺乏充分有效的救济渠道,受害儿童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同时,办学者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制约了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       借鉴国外经验,可将幼儿园办学活动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使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社会化。建立未成年人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困难之一是资金问题,需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从政府财政、社会捐助等渠道多方筹集投保资金,参加保险,从而将办学的责任和风险适当分散到社会各方面,使受害儿童的权益得到保护,使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

施工过程坍塌事故发生原因及措施 篇5

一、倒(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1笔者搜集有关典型事故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造成倒(坍)塌事故的直接原因,多数是由于结构先稳所致。进一步分析造成结构失稳的因素存在如下几个共性问题:

1)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2)脚手架、模板支架、起重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3)施工前没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未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交底,特定施工项目未经专家评审论证;

4)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5)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

6)施工队伍素质差,不执行法规、标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冒险性、随意性;

7)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

2另一方面,结构失稳也存在多种个性问题,例如:

1)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多因结构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差;地基不稳定,不均匀沉降;结构支撑连接(焊接)不牢固;超载、外力冲击,或严重偏心荷载给结构造成失稳等。

2)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多因架体结构搭设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稳定性差;超载或严重偏心荷载;遇外力冲击或振动;不按程序拆除架体等因素造成结构失稳。

3)基坑(槽)土方坍塌:多因挖土时土壁不按规定留设安全边坡(甚至负坡度),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土质不良或出现地下水、地表水的渗透;土壁经不起重载侧压力或遇外力振动、冲击等因素造成土壁失稳、滑坡坍塌。

4)起重设备倒塌(尤其性质严重的是塔吊倒塌):多因设备技术安全性能差,结构强度不足;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垂直起重设备与建筑物拉结差:出现超载、碰撞、阻力;塔吊升降顶升过度或违章操作等原因而造成起重设备失稳倒塌。

3通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笔者同时观察意识到:任何事故的形成,都是在主因与诱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而且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即:

1)从无形到有形;

2)从量变到质变;

3)从渐变到突变;

4)从屈服到极限;

5)从失稳到破坏。

也 就是说,当现场某项结构(设备)存在隐患情况严重,破坏力超过安全临界力时,即在事故将要发生前的瞬间,或存在于演变过程的片刻时间内,现场将会出现一些 异常现象,如:结构(设备)局部损伤、变形、扩大性裂缝或实物表面剥落,或者产生异常音响、振动、摇晃、颤抖等现象,这些都是显示事故即将发生的先兆和信 号。用力学原理来分析,在失稳演变过程中,由于结构受力大于结构强度因而受到破坏,或因结构受力产生重心偏移,且无抗拒失衡的约束力时,若由此产生的倾覆 力矩大于结构本身的稳定力矩,结构就会迅速失稳而倒(坍)塌。

二、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事故措施

科 学证明:结构受力情况下的安全状况,决定于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三个条件也是防止倒(坍)塌事故物质措施的基本要素,必须设法满足。为此我们 必须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重视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思想提高警惕,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施工前有预见地考虑对事故采取有效预防对策,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加强现场管理,增加投入,变无控为有控,变有控为消除,对事故防患于未然,就可以达到铲除隐患、转危为安的目的。但我们在思想上要克服自满情绪,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存在的隐患要认真彻底整改,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下面简要谈谈预防倒(坍)塌事故的措施意见

综合性预防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2)周密进行工程技术设计、审查和交底工作:

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监控、应急方案,做好特定施工项目专家评审论证及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4)切实贯彻执行相关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5)强化工程质量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监理单位加强检查监督,督促整改,清除隐患。

2单项预防事故措施:

1)防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

①确保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

②按技术图纸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及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对技术复杂与30m及以上的高空作业建筑工程、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和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工程的施工方案,均应经专家评审论证。

③严格掌握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及计量。

④严格工程检验与试验制度,确保工程结构强度及其安全性能。

⑤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绑扎符合质量要求,混凝土养护及时;按设计要求掌握拆模时间:

⑥钢结构:钢结构的材质、型号、规格及加工安装均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一二级焊缝要经金属探伤仪检测。

④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各种临建设施搭成后都应组织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经安全主管人签字后方准使用。

⑧工地临时工棚及围墙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砌筑并抹灰,严禁用泥土砌筑,砖柱间距不大于5m;房盖严禁搭设在围墙上;临建设施墙基附近应设排水沟。

⑨工地搭设灯塔、水塔、水泥罐等临时设施的结构与基础必须牢固安全,高度超过5m的塔体应设斜支撑或揽风绳:

⑩临建设施在1m范围内不得挖掘沟槽或堆置余土及建筑材料与构件,防止造成临建设施失稳倒塌。

11发现临建设施不安全的隐患,应及时排除或采取加固措施。

12对建筑物严格控制施工荷载,楼面、屋面堆置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材料时,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板、尾面板底部采取支撑临时加固,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施工中严防损伤建筑构件。

13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室内不得住人,工地临建设施与施工的建筑物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14防止外力对建筑物产生碰撞、激烈振动和破坏。

15对旧建筑物拆除时,应制定拆除的安全措施方案,指派专业队伍拆除,严禁采取掏空、推倒的拆除方法。

2)防高、大型模板支架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含滑模)坍塌:

① 根据设计与规范要求,编制模板支架搭设与拆除方案,并切实执行;对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计算资料,应组织专家评审。所谓超 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是指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②进行高、大型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主要内容为:

支架的静载与动载承载力计算:

模板底板与力木衬的抗弯、抗剪及挠度计算;

支托梁(大、小横杆)的抗弯、抗剪及挠度计算;

顶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扣件抗滑移力计算;

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③ 按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搭设模板支架,材质、规格、立杆顶撑、支座、扫地杆、纵横水平拉杆的间距、竖向与水平剪刀撑的搭设及扣件数量设置和脱模剂涂刷、支模 工艺等均应符合设计方案与质量安全规范要求,确保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模板支架检查验收合格,才准浇筑混凝土。

④模板支撑宜用钢支撑 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对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架应采用加强型支撑系统,确保其强 度及刚度,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平整夯实,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含大梁起拱)的沉降量。支撑立柱接头应正确,根部应加设垫板。斜支撑和立柱 应牢固拉结,形成整体。

⑤制作滑模的材料、构配件、千斤顶等设备应有合格证,操作平台各部件的焊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液压滑升模板时统一指挥。操作平台应限制施工荷载,严格掌握混凝土出模强度不低于0.2MPa:滑升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⑥模板支架上不得直接承受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附加冲击振动力或塔吊卸料斗的冲击力,对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⑦在模板支架上浇筑混凝士时,应先浇筑柱、梁、楼板(屋面板),后浇筑挑梁及檐板,防止出现偏心荷载而使支架失稳。

⑧严格控制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做到均匀分布,并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但当出现因超载、偏心荷载、外力冲击振动等因素而使模板支架失稳、倾斜、下沉等险情时,应紧急撤出作业区全部人员至安全区域,确保人身安全,然后采取妥善排除措施。

3)防脚手架坍塌:

①搭设多层及高层建筑使用的脚手架,均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高度在50m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等还应进行专门构造设计与计算(承载力、强度、稳定性等计算)。

②搭、拆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③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扣件及定型构配件,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使用前应经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准使用。

④脚手架结构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搭设。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与建筑物进行拉结,保持架体的允许垂直度及其整体稳定性;并按规定绑设防护栏杆、立网、兜网等防护设施,架板铺设严密,不准有探头板及空隙板。

⑤脚手架搭设应分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施工期间还应定期与不定期(特别是在大风、雨雪后)组织进行检查,严格建立脚手架使用管理制度。

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完成初验合格后要经专门检测部门检验,发给使用证才准使用。

⑦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有安全可靠的提升设备和防坠落、防外倾及同步预警监控等安全装置,其型钢构造的垂直支承主框架及水平支承框架必须采取焊接或螺栓连 接,不得采用扣件与钢管连接。升降架体时要统一指挥,加强巡视,严防挂撞、阻力、冲击、架体倾斜晃动。如出现险情应立即停机排查。

⑧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宜双排搭设,立杆接头断面错开一个步距,根部置于长垫板上或支座上,按规定绑扫地杆。支撑立杆的地面应平整夯实,防止因地基下沉立杆出现悬空现象。

⑨悬挑式脚手架的底层部位的挑梁应使用型钢,用强度满足要求的埋置卡环将挑梁牢固固定支设于梁面或楼板上,并根据搭设架体高度,按设计要求使用斜拉钢丝绳作部分卸荷装置。

⑩吊篮脚手架应使用定型框架式吊篮架,吊篮构件应选用型钢或其他适合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升降吊篮应使用有控制升降制动装置和防倾覆装置的合格提升设备;操作人员均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11施工使用的悬挑转料平台应经设计计算。平台不得附着于脚手架上使架体受力,必须独立设置:平台两侧的吊挂斜拉钢丝绳应与建筑物拉结受力:平台荷载应严格限量。

12一切起重设备和混凝土输送泵管在使用中与脚手架要采取有效隔离和防振措施,以防脚手架受到振动、冲击而失稳。

13拆除脚手架应制定和交待安全措施,不得先将连墙杆拆除,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拆脚手架场所应设置警戒区。

4)防基坑(槽)土方坍塌:

① 深基础施工挖、填土方,应编制深基坑(槽)安全边坡、土壁支护、高切坡、桩基及地下暗挖工程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所谓深基坑(槽)是指开 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 土壁支护要进行支护计算,并交底执行;挖、填土方要按照施工程序组织施工。

②根据地基挖掘深度与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分别按规定采取留置安全边坡、加设固壁支撑、挡土墙、设置土钉或锚杆支护等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挖掘负坡度土壁的违章作业行为。

③土方开挖前要在确认地下管线、人防结构等地下物及废井、坑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土方开挖时,应对相邻建(构)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派专人密切观测,并做出记录。

④如遇地下水位高于工程基础底面或地表水使土壁渗水情况,应采取降水、排水措施;如遇流沙土质应采取压、堵、挡等特殊安全措施;拆除固壁支撑时应按回填土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并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对相邻建筑物产生破坏。

⑤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土方时,应有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商定施工技术方案与排水方案。在深基坑(槽)和基础桩施工及在基础内进行模板作业时,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监护、指挥。

⑥在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土、堆物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堆放数量不大的建筑材料距土壁应不小于1.5m,挖出的余土应堆放在距土壁1m以外,高度不超过1m.⑦距基坑(槽)3m范围内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或重物、重型设备存放;如附近有建筑物(含围墙等临建设施),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⑧雨季施工,在基坑(槽)周围应采取堵水、排水措施,基坑内泡水,应使用潜水泵抽水排除:冬季挖土、填土,基础表面应进行覆盖保温,解冻期应检查土壁有无因化冻而失去牯聚力的塌方险情。

⑨如附近有使用打桩机或运输车辆通行以及爆破等产生的振动力,应采取土壁加固安全措施。

⑩在施工作业中,应经常对基坑(槽)土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土壁裂缝、剥落、位移、渗漏、土壁支护和临近建(构)筑物有失稳等险情,应及时撤出基坑(槽)内危险地带的作业人员,井采取妥善排除措施,当险情排除后才准继续作业。3 预防倒(坍)塌事故,做好如下几项质量安全监理工作:

①认真参与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提出修改意见,履行审批与监督实施职责。

②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技术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严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③根据政府与建设单位的授权,监督参与工程的有关各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④深入工地做好质量安全监理工作,严格质量安全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⑤发现有可能发生倒(坍)塌事故的险情,要认真分析原因,会同有关人员积极研究提出排除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必要时可由总监下达暂时停工整改令,并同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直至险情排除方可批准复工。

⑥协助与配合施工单位总结推广预防倒(坍)塌事故的经验,认真汲取事故教训,积极督促整改,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不安全的隐患或未遂事故的偶然出现,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必然的事故伤害。这充分说明了“安全无小事,预防是根本”的道理。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6

21、分析台商独资企业发生火灾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深圳市宝安区胜立圣诞饰品有限公司是生产沙滩椅的台商独资企业。该厂将简易仓库改成材料库、成品库和宿舍三位一体,彼此相连。1000米3的宿舍里要住500人,上下铺拥挤不堪,过道需要侧身才能勉强通过。1996年1月1日0时多,到同乡那里过除夕回到宿舍的打工仔刘永明点燃床头的蜡烛照明,上床睡觉时,忘了吹灭蜡烛便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凌晨2点多,蜡烛的火苗点燃了他床铺四周用于遮挡的纸壳和塑料布,进而烧着了棉被。由于床铺密度大,火势迅速蔓延,狭窄的过道使许多人无法逃命,最终导致20人死亡,30人重伤,79人轻伤的特大火灾事故。

请分析该事故的可能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这是一起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所导致的特大火灾事故。

厂房、仓库和宿舍在同一建筑内的“三合一”生产生活形式是国家严令禁止的。在这起事故发生之前,1994年1月至1995年11月,当地消防大队和安委会曾6次对该厂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多次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责令将住在仓库内的人员全部搬出。老板曾按要求搬出人员,但租或建宿舍都要花钱,为了省钱,搬出没多久,又让工人搬回库房居住,从而埋下了事故隐患。几十个工人的生命,在企业老板明知有危险,但赚钱第一的思想下葬送了。

胜立圣诞饰品有限公司“三合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工人居住密集、可燃材料多、宿舍管理混乱、安全疏散通道严重不足、工厂区域没有消防水源等是造成这起火灾事故的原因,该企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7

2012-09-24 T10:25,南方某火电厂 #4机组C级检修现场,一名检修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人孔门端盖击伤,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9 月 23 日,某某发电厂开始 #4 机组 C 级检修。

9月23日10时25分,某某实业公司电气检修人员开出电气一种工作票,工作内容为“#4发电机本体及其附属设备、340开关检修”,发电部运行值班人员于14时55分许可开工。

9月24日10时,#4汽轮机盘车运行,氢侧密封油压0 . 35MPa ,空侧密封油压0.33MPa,压缩空气压力0.12MPa。

9月24日10时19分,在 #4发电机内尚存0.12MPa压缩空气情况下,电气检修人员带领一名劳务派遣人员就开始拆发电机出线箱人孔门(∮610mm),当端盖剩下四颗螺栓时,端盖被压缩空气冲开,将正在拆螺栓的作业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刘某某击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原因分析

1.工作票的使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措施与检修工作内容不完全对应,在发电机仍在盘车过程中,发电机内存在0.12MPa的压缩空气的情况下,运行人员为检修人员提交的系统检修工作票办理了许可开工手续。在不具备发电机本体检修开工条件的情况下,工作许可人就许可开工,把关不严。

2.检修人员没有认真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未能认真分析出作业的安全风险,对危险点分析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在发电机尚存在压缩空气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检修作业。

3.检修作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能满足现场工作要求,对发电机本体检修的条件和拆卸人孔门螺栓的工艺不熟悉,方法不当。

4.某某发电厂对承包检修作业的某某飞宏实业公司安全监督管理不严格,对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

5.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抓得不扎实,走过场,应付了事。没有进行正规的安全培训,考试题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也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三、防范措施

1.继续深入开展“四查一改”活动,加大反“三违”活动的力度,严格加强检修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2.严格“两票”制度的执行、监督管理。检修作业,只有在全部安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系统检修工作票。

3.严肃、认真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公司领导必须分片包干,指导和监督管理班组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安全工作规程的培训和学习。

4.严格检修队伍的资质审查、检修作业人员的能力审核,切实提高检修作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5.严格控制劳务派遣人员的使用,严格执行招聘合同,签订安全协议,加强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外包施工单位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允许进入检修现场作业。

摘要:介绍一起机械伤害死亡事故。某火电厂#4机组C级检修现场,检修单位一名劳务派遣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人孔门端盖击伤,经抢救无效死亡,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8

关键词 运动损伤 运动负荷 准备活动 预防措施

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就有可能发生各种运动损伤;如:皮肤擦伤、刺伤、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关节脱臼等。本文从中学体育教学易发生的伤害事故的原因和规律等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伤害事故的措施。

一、体育教学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思想上不够重视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中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别是青年教师,发生运动损伤后,也不认真分析原因,汲取教训,这都是造成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以上这些情况都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3.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而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技术动作的错误,是学生学习新动作时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运动量)过大

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生理负担量过大,特别是局部,从而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一节课中几项内容搭配不合理。它们都对人体某一部位有较大的负担量,都会引起局部负担量过大而造成损伤。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学生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或疲劳时,这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这时参加运动也易发生伤害事故。

6.组织方法不当

在体育教学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性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如果学生多,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指导、缺乏保护与自我保护、组织纪律性较差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7.场地设备的缺点

场地不平有杂物;跑道太硬太滑;沙坑未掘松或有小石子;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齐平;器械老化;器械安放使用不当;器械大小或者重量不符合锻炼者年龄、性别等特点;学生服装不符合要求等都会造成伤害事故。

8.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体育教学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或足球比赛和游戏活动中常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一)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纠正那种“运动创伤难免”的错误思想,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二)合理安排体育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基本技术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特点、气候条件和教学内容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低、锻炼基础差或训练水平较低、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时间稍长一些。反之,则强度小一些,时间短一些。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的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一种积极手段,如:为了预防髌骨劳损,可采取“站桩”的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

(五)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可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教师也要教授给学生保护与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如:从高处跳下时,应屈膝半蹲进行自我保护,学生进行双杠支撑摆动时,下面应放体操垫来进行保护。

(六)加强场地、器材、着装的检查

教师课前要认真的对场地、器材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和管理。检查学生着装是否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等。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和常规的管理,加强学生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根据教学大纲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双方都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各种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参考文献:

[1]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第二版).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52-260.

[2] 王步标,华明,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49-559.

[3] 傅兰英.中小学体育课的保健卫生要求[M].中国学校体育.2000.2:52.

上一篇:校园建议书借鉴下一篇:服务老人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