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首发成功感想作文

2024-06-06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感想作文(精选9篇)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感想作文 篇1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试用一个字概括3日成功首飞的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那就是:大。

火箭芯级直径5米,助推器直径3.35米,全箭长56.97米。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算了算:起飞重量869吨,是中国现役两款明星“长征二号F”和“长征三号乙”之和;推进剂重量、储箱焊缝长度,也是这两者之和。

火箭拥有“大心脏”,助推级为8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这是中国单管推力最大的新型动力装置。再加上1台50吨氢氧发动机和1台9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运载能力较现有的提高了两倍多,实现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

放眼全球,“长征五号”是亚洲低温火箭中直径最大、发动机数量最多的火箭,其运载能力与美国现役最大型运载火箭“德尔塔—4”、俄罗斯质子号、欧空局“阿里安—5”等旗鼓相当。

长征五号发射心得感想作文 篇2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具有众多特殊环境的实验平台,开展在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太空环境中新材料、生物制品和新工艺的综合研究。

深空探测的开展能带动一系列先进新兴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

它带动了人类对生命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的研究,使比较行星学兴起与成长,还推进了太阳活动与小行星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对地外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立月球与火星基地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等领域的进展。深空探测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并保护地球。

航空航天活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空航天活动始终不渝地追求和平开发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崇高目标,是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中成就辉煌而又最令人激动鼓舞的领域;航空航天活动展示出人类最新科技成就的综合、集成、交汇与创新的完美融合,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不畏风险、献身科学、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观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有感 篇3

长征五号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按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18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据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00年,我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感想作文 篇4

12月27日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但是此前,在第二次发射任务中,长征五号经历了至暗时刻。归零,攻关,再归零,再攻关。两年多时间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团队累计进行了40余次、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900多个日夜的磨砺、15000余秒关键技术实验,总计超过0余次各种地面实验,这才为全国人民磨砺出一枚更强壮、更健康的“胖五”。

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理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团队为榜样,坚定信念、拼搏奋进、一心为民,即使承受巨大的压力,也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哪怕含着无尽的泪花,也要努力拼搏、向前奔跑,向着党中央既定的奋斗目标和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奋力磨砺出属于自己的“胖五”。

坚定信念,点亮引航“灯塔”。“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人只有树立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自当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持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看待和思考本职工作,把事业看得高一点,把名利放得低一点,遇事不争名、不夺利、不揽功、不推过,不去攀比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待遇的多少,更多地把目光聚集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目标任务上,把党的伟大事业作为从政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拼搏奋进,启动成事“引擎”。“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迎接新挑战,战胜新困难,开拓新局面,必须铆足干劲、开足马力、砥砺奋进。具体讲,就是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一体推进,把本职工作弄清楚、想透彻,不仅对本职工作轻车熟路,对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了然于胸,对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如数家珍。坚持以积极的、扎实的、进取的作风和行动,顺应规律善干、不断创新实干,把握有利机遇、运用正确的方法、体现能力素质,在干事创业中全面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同时,坚持推陈出新,根据完成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需要,建设性、创造性地去落实、去推进,争做新时代不畏挑战的“强手”、难题的“高手”、善作善成的“能手”,更好推动新时代党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感想作文 篇5

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这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而不懈奋斗,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弘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航天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续写新长征路上的传奇。

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争当基层工作的“实干家”。干部,就是要干事,能担责;不干事、不作为就称不起干部,更赢不得群众的满意。作为一名好干部,“想干事”是前提条件,凡事想干了,才有希望;不想,则一事无成。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组织给了岗位、国家和人民给了薪水,就要有对得起党、国家和人民的自觉,为官一任就应该造福一方;要把官帽子看轻一点、把责任看重一些,坚决杜绝那些患得患失、明哲保身、爱惜羽毛的“软骨病”,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出鞘,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争当基层工作的“实干家”。

要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争当基层工作的“先锋官”。为官避事平生耻。占着位子不作为,是一种“权力浪费”,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如果怠政懒政,该办的事拖着不办,那么惠民好事也会变成伤民坏事,进而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敢于冒风险、敢于涉险滩、敢于攻坚克难,不做太平官、庸懒官,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敢于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敢于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在创新中抢抓机遇,在拼搏中闯出新路,争当基层工作的“先锋官”。

要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争当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上面千条线,头顶一根针”则是基层干部的最为真实的写照,在工作任务琐碎而又繁重的基层工作环境中,基层干部要炼就成“多面手”,否则各项基层工作就会举步维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去锻炼磨砺,主动投身到深化改革、脱贫攻坚一线等各种复杂斗争中去,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办公室的钉子户”,在抢险滩、夺隘口的浴血战斗中增强斗争本领、练就一身硬功夫;同时,要坚持统筹兼顾,善于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起捡,做到急事先办、大事精办、要事稳办、特事特办,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运转,盘活中心工作一盘棋,做到抓住工作的关键处,争当基层工作的“多面手”。

要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争当基层工作的“掌舵人”。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关键在于真抓实干;认准了的事就要干到底,克服光说不干、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不良倾向,坚持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人在其位,必谋其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把目标落到干成事上,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和境界,把目标定在服务群众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了解群众所需,敢于深入群众、直面矛盾、正视问题,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地方去,关心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将收集的问题症结统一逐个击破,以实干诠释使命、以实干创造实绩,书写出一份让人民和组织满意的优异成绩单,争当基层工作的“掌舵人”。

嫦娥五号登月成功感想心得 篇6

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发射探测器着陆月球,然后采集大约2千克月球土壤最后通过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地球。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4器组成包含15个分系统,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球表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

发射成功后,探测器将经过11个阶段20余天的工作采集月球样品后返回地球。据了解此次任务将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等多项关键技术,并且实现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跨越,同时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此外,还将对采集的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大学生心得感想 篇7

第1个技术就是设计了一个非常灵巧的技巧来躲避可能会出现的障碍,因为嫦娥5号到落球上面落地的话只有一次机会,而且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必须成功,否则所有的行动都会归零,所以这次对于探测器在月球上面的着陆点,它的位置要求的精度和平整度要求是非常高的,在降落的区域地表不能有太高的突起,也不能有一些太深的坑。否则的话都会影响探测器的着陆,而且降落的地点的坡度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为了实现这种高难度的要求,嫦娥5号探测器上面使用了粗精接力这种降落在地球上面的方式,这种方式之前已经在嫦娥3号和4号上成功的应用过了。

第2个技巧就是着陆缓冲机构,这个组件对于探测器降落在月球上面是有一个关键的作用,探测器在降落到地球月球表面的时候,由于探测器本身的重量比较重,它会带有一定的惯性,会给月球的表面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需要设计一样东西来保证探测器在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冲击,这个时候就用到了着落缓冲机构这个东西,这个组件是我们中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

第3个技术就是设计了一个保护罩,可以防止探测器在着陆的时候被溅起的灰尘所影响和污染,探测器在降落的时候有可能会把月球表面的一些灰尘扬起来,所以科研人员就在探测器的上面设计了一个盖子,在距离月球表面一定的距离的时候,这个盖子就会自动的打开,然后保护探测器。等到探测器降落在月球的表面,周围的灰尘已经散去的时候,才会自动的打开,从遥远的地方看的话,就像我们人类的眼睛,一睁眼一闭眼一样。

长征五号发射观后感 篇8

长征五号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发射塔架共12层,高91.7米。

据报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塔架高91.7米,一共12层,距离海边850米,和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塔架相隔630米。整个塔架采用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强度足以抵挡台风和地震。塔架四周是四座高120米的避雷塔,可防雷电影响。

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介绍:“我们也采取了其它一些措施,就包括用盲板把它封堵,不让空气进入这些管壁的内部从内部进行腐蚀,还有我们这个连接的部位采用这个原子灰进行密封。”

液氢用量是其他发射场十几倍。

据了解,此次发射任务是我国首次大规模应用液氢作为火箭推进剂,对液氢的应用规模是我国现有其它航天发射场的十几倍。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液氢副主任设计师高旭表示:“为此我们从液氢的存储、输送、精确加注以及整个液氢系统的安全防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实现远程的控制,来确保加注过程的安全以及塔架上的人员设备的安全。”

发射塔架内部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楼梯,便于工作人员到达任何一层平台。发射时塔架的三联回转平台将依次打开,而驱动回转平台这个庞然大物,依靠的是位于塔架顶部的液压油泵,它控制着回转平台的展开或合拢。

中国最大火箭长征五号资料简介 篇9

“胖五”长征五号发射在即 长征5号运载火箭资料介绍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日前,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长征家族历史成绩优秀 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作为“五哥” 为啥它比“弟弟们”面世要晚?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哪怕不算前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兄弟们”更晚“成家立业”,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胖五”有哪些创新成果?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

”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冲高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曾被外国专家认为“(中国)能设计出来,也不可能制造出来”,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各个不同构型火箭共用的基础动力装置,在之前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中,都有过出色表现。再比如,“胖五”先进的“新三垂”测发模式和全三维数字化设计也都率先在长征七号上进行了成功应用。

不仅如此,长征五号还推动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击进入下一页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塔

“长征五号的研制不仅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的升级换代,而且带动了整个研制平台和产业链的更新,对构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型谱发挥牵引和辐射作用,使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说。

更为宝贵的是,通过新一代运载火箭这样重大工程的历练,以年轻的长五研制团队为代表的新一代航天人才也成长起来。这是中国航天最大的财富。

“胖五”是中国一大批未来航天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翻开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十几年的规划表,节奏更加紧张——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

20前后,嫦娥五号实现绕月返回飞行;

预计,嫦娥四号将实现在月球背面落月探测,如果成功,中国将成为到达月球背面的第一个国家;

20前后,发射空间站试验性核心舱;

,启动火星探测;

到年左右,中国将建成自己的独立空间站;

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完成长征八号的研制并实现其首飞,突破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关键技术;

到2020年前后,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2025年左右,我国成为航天强国;

预计2027-2030年前后,重型火箭实现首飞……

上一篇:名人经历磨难后取得成功的事例下一篇:化工设计概论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