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思维?

2024-06-13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思维?(共16篇)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思维? 篇1

熟悉这个对白的朋友一定都知道他出自冯小刚先生的《天下无贼》。男主角由葛优先生扮演的江湖盗王在对自己的手下语重心长的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对现实中很大的讽刺。前一段时间硕士生争相应聘“猪肉荣”似乎还没有冷却,这两天东莞一家企业又抛出“年薪十年招聘掏粪业务员”的消息。不管说是企业炒作还是真的“求贤若渴”,单是从小偷行业都需要人才来说,好像这些动机也并不算过分。确实如此,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致使很多公司品名通过减薪裁员来应对危机,但猎头公司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行动。对于人才来说,各大企业都是争相抢先,以便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如果说以前的大学生贵如黄金的话,那现在的大学生就是跟“白菜一个价”。开个玩笑,其实严格上来说,也是想让一些过于眼高手低的大学生可以放下身段。不过因为就业难,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已经甘于放下身段,做一些常人不想做的事了。我们易发传真在招聘中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不是业绩做不上,就是总感觉公司的待遇或公司支持少。真的是“一将难求”。

易发电子传真也看过一部分的简历,简历的内容几乎千篇一律。都是一些空套的话语,并没有讲出自己的特性和所应聘工作与自身的优势。比如来面试销售员,结果个人简历却写了“为人内向,稳定,安静”,一个销售员的职位怎么可能会选择内向的员工来担任呢?所以首先应该对所应聘的职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再有就是简历的真实性。

言归正传,与大学生和企业牵线的第一步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初次的面试和简历。面试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有所了解并非常重视。但现在的企业更多的招聘则是通过先看简历再面试,也就是说简历是第一步。但现在的大学生重视简历的人却并不在多数。有些人只是把简历当作一份工具,但却并没有用心去做好它。但他却没有意识到简历对争取面试的重要性。前段时间我们在广州某招聘网登陆了招聘信息,单是业务员一个职位就收到300多份简历,这还只是短短的2个半时间。而人力部的负责人首先就是通过各位应聘者的简历来通知面试的曾经听一个朋友说过这样的遭遇:在招聘了一个网站设计工程师后才发现他连基本的“三剑客”都不知道是什么。而该员工的简历却写的天花乱坠,仿佛跟比尔盖茨年轻时一样。这样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更是在被企业拒绝后打消了寻求工作的激情。即使真的应聘上了,但不懂得工作的详细细节和流程,又怎么能胜任呢?真实性是要重视的第二个原则。还有一项是我要提出的,曾经有一位求职者的简历让我大吃一惊。当我说“您有没有带简历时”,他拿出一本厚厚的钉在一起的书,我大概翻看了一下有10几页之多。其中有个人简历、身份证复印件、荣誉证书、学校证明........说心里话,我对这份员工的感觉并不算太好。什么叫做简历?简历,简单的经历,简单的介绍,因为来面试的人很多,面试官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一个人身上,即使有时间他也不可能去详细的看每一张纸,而且东西越多,就越容易给面试者留下漏洞。比如有英语六级的证书,但在面试官让其做简单的自我介绍都不流利,那真的不如不说自己是六级的英语口语水平好。所以第三个方面就是尽量“简单”,简而求精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思维? 篇2

一、解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作为青春代表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的意愿萌发, 表现出潜在的创业动机, 对其在创业实践活动起着指引推动作用, 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及行为, 是创业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思维推动大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强烈好奇心, 摆脱现有的固有思维定势或思维框架, 产生独立性, 创造性思维, 并积极转化为探索创业的原动力。

二、周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当下,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相规定鼓励大学生创业, 高校也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支撑项目和专项资金, 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高涨。本人目前创业近一年, 通过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交流学习, 针对本校及周边高校调查得出一份数据: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86人, 涉及多个行业领域, 但不难发现, 大学生获得项目立项和专项资金支撑只占数据14%。半年后对之前被调查的86人进行交流调研, 当中不到30 人坚持创业, 大多是由社会经验不足, 竞争压力大, 人脉圈小, 承担较大的成本而放弃创业。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例如:调查数据中有12人开设创意陶瓷工作室, 目前均已打开销路, 极大的鼓舞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的建议

众所周知, 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创新思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 面对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极低的窘境, 以下是个人从创业中得出的感悟和建议:

(一) 大学生创业者需加强学习, 培养创新思维

结合本人周边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分析, 我认为, 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思维具有突破性、新颖性、独立性特点, 大学生创业者入世尚浅, 缺乏经验, 所以不能人云亦云, 一旦确定创业方向, 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创业之路是艰辛的, 大学生创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验, 优秀的创业项目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创业者不但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知识, 更要善于灵活应用人际交往的技巧, 结交志同道合的创业者, 提升团体协作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 采取“头脑风暴法”, 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创新理念。

(二) 高校要加强创新思维培养, 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论大学生创业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3

一、解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作为青春代表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的意愿萌发,表现出潜在的创业动机,对其在创业实践活动起着指引推动作用,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及行为,是创业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思维推动大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强烈好奇心,摆脱现有的固有思维定势或思维框架,产生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并积极转化为探索创业的原动力。

二、周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当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相规定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也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支撑项目和专项资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高涨。本人目前创业近一年,通过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交流学习,针对本校及周边高校调查得出一份数据: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86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但不难发现,大学生获得项目立项和专项资金支撑只占数据14%。半年后对之前被调查的86人进行交流调研,当中不到30人坚持创业,大多是由社会经验不足,竞争压力大,人脉圈小,承担较大的成本而放弃创业。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调查数据中有12人开设创意陶瓷工作室,目前均已打开销路,极大的鼓舞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的建议

众所周知,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创新思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面对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极低的窘境,以下是个人从创业中得出的感悟和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者需加强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结合本人周边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分析,我认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思维具有突破性、新颖性、独立性特点,大学生创业者入世尚浅,缺乏经验,所以不能人云亦云,一旦确定创业方向,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创业之路是艰辛的,大学生创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验,优秀的创业项目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创业者不但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知识,更要善于灵活应用人际交往的技巧,结交志同道合的创业者,提升团体协作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采取“头脑风暴法”,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创新理念。

(二)高校要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目前,高校均开设了创业创新指导课程,但由于师资不足,教材缺乏等诸多问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实用指导性不够,要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作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首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专门的创业教材(讲义),介绍政府扶持非公小型企业发展的法律与政策,特别是适宜大学生创业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相关政策。以及各级教育部门,高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的各类项目支撑和通道;其次进行授课方式改革,突破原有的单一性课堂授课模式,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授课形式,从课堂授课拓展到专题讲座,如邀请成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代表、优秀的创业校友现身说法,介绍创业经验,分享创新理念,帮助学生群体解读创业道路中的困惑,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热情。从整体教育细化到个性化辅导,针对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建立跟踪扶持系统,加大扶持力度。

[基金项目:2014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编号:703301-016)]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思维? 篇4

(一)课堂气氛死板,教学方法陈旧

在国家教育政策下,素质教育已被广泛推广,但其实际运用情况却不乐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主体依然是教师,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课堂气氛较为死板。对于教学中的方法,主要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在传授知识点,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很少,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种死板的课堂气氛,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差。

(二)思维定势、偏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会按照已有的思维规律去解决问题,不考虑外界的环境变化,形成呆板、千篇 一律的解题习惯。同时,他们只是根据一定的表象甚至是虚假的信息去解题,造成失误。这种定势思维与偏见思维是束缚创新思维能力的枷锁,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具有从众心理在教学中还有一种现象,当有一人或者几个人说出自己的解答结果,其他人则会对自己的结果产生怀疑,不自觉得与他们保持一致,这就是课堂上“随大流”现象,也就是从众心理。这种心理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最终的结果就是把新思路与新观点扼杀,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促进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兴趣以及自信心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兴趣是其动力,自信心则是其支柱。这三点的培养不仅仅针对数学教学,在其他课程中同样重要。老师可利用外界的新鲜事物与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产生创新意识,进一步对相关课程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学会鼓励学生,使其对学习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二)联系实际,构建知识框架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所学的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被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老师在教学中与实际相联系,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知识点的增多,数学的复杂性会导致学生产生遗忘,所以老师可以分层次、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图或框架图,其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模仿和总结,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坚定实施小学数学课改

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们要坚定实施课程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变“灌输”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统领课堂,构建一个高效课堂,积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四)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多媒体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帮助老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与难点,把学习过程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学生主体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四)、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篇5

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需要严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思考问题时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盲从,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中,很多定理或是公式的运用都是分情况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看到分不同情况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运算中的严谨。例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不提醒学生注意b2-4ac的值,让学生自己在演算和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这样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严谨性,并且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有批判思维就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敢于想、敢于说才能培养批判思维。同时,在习题处理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独立的看法,不盲从别人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打开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因为定理之间很容易混淆,所以学生不免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在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他们,把实践的过程交给学生完成,这样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

鼓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思维? 篇6

集体活动要求参与者在较少的束缚情况下坦诚相待,在有效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地相互配合。这本身就是一个正常的交往过程,而且在集体活动中,交往中的正反馈起到了相互的社会强化作用,同时由于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增多,产生误解和冲突的可能性就降低。

二、在时间、空间距离上有意识地与他人靠近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水楼台先得月”。美国的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一栋住宅内居民与其邻居的交往和熟悉程度,一般与距离自己家庭较近的邻居交往更亲密一些。接近能使人们发现彼此的相似性,并且诱发相互交往的期待,进而由相互熟悉、经常交往而诱发相互的喜欢。②当然,接近也可能诱发敌意,大多数攻击和谋杀都发生在住得很近的人群中间,但接近性更容易诱发喜欢。同一宿舍的大学生,更有机会频繁交往,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

三、克服与人交往时候的胆怯与紧张

心理学家阿龙森等人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研究发现,大家最喜欢才能出众而且犯了错误的人,其次才是出众完美无缺的人,最不喜欢才能平平而又犯了错误的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足和缺陷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如果自尊心过强或者是过于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紧张地期望着自己能表现更好,但这种压力完全是“作茧自缚”。事实上偶然暴露出自己的某项缺点,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的形象更真实,更容易亲近。

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互助原则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互相互利,可表现为通过对物质、能量、精神、感情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都瘦骨伶仃,一脸饿相。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长柄汤勺,但有肉汤喝不到肚子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天堂里。这里也是一锅肉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里的人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能互相互利,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合作,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五、端正自己的交往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将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包容需求,指人们愿意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友好的关系。在这样期望的驱动下人际交往将倾向于容纳他人,积极与人沟通,参与集体活动,有归属感。但若处理不当,就是排斥、疏远、对立与退缩。第二种是控制需求,指人们希望运用权力和权威来领导、控制、影响和支配他人。如果这种愿望偏离就会抗拒权威,失去个性一味模仿他人,追随他人,并倾向于接受他人的支配。第三种是情感需求。希望与他人建立起比较亲密的关系的人通常待人热情而友好,富有同情心;而那些对人际间的情感互动不重视的人,则一般待人冷淡,在内心和行动上疏远他人。

六、注重自己的仪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倾向于接受和喜欢外表漂亮、仪表端庄的人。戴恩(K.Qion)及同事在实验室向大学生被试者出示三张外表吸引力不同的照片,并请他们对照片上的三个人在27项特质上打分,并预测其未来的幸福程度。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试者对外貌好的人给予较高的评价与预测。人们一般觉得外貌好的人聪明、有趣、独立、会交际、能干等。③外表漂亮的人,常常会给人很强的刻板印象,即“美就是好”。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注重自己的仪表,比如说整洁的衣着,适度的服饰,优雅的谈吐等,才能积极地进行人际互动。

★ 专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 职业技术教师个人简历

★ 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能力培养论文

★ 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成长心得

★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青年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风度美 篇7

第一,要注意内在美的培养。精神世界的美与丑,是形成风度的内在根据,唯有美好的情操,才有照人的风采。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品质的修养,是形成风度美的重要因素。青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倍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立志高远,努力学习,加强道德文化修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们常说:“根深叶茂。”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唯有内在美,才能生成外在美。而内在美却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进行思想文化和道德情操的修养,才能逐渐地培养起来。潇洒飘逸的李白,雄浑豪放的郭沫若,铮铮铁骨的鲁迅,大度非凡的周恩来,文武双全的陈毅,他们所特有的风度,无不基于他们卓越的思想文化修养。

第二,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和社会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就其一个人的性格来说,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有人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并非易事。但是,只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就可以自觉地进行锻炼、培养,扬长避短,变不好的性格为良好的性格。例如,性格孤傲的人,风度显得傲慢,常处于孤芳自赏、目中无人的状态;性格软弱的人,风度就显得纤细委婉、优柔寡断;性格强悍的人,风度显得粗犷、叱咤风云;性格文静的人,风度显得淡雅恬静、文质彬彬;性格活泼的人,风度显得洒脱豪放、轻捷灵敏;性格刻板的人,风度往往显得沉郁滞重、谨慎过人。我们可以从这些性格特点中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扬长避短。久而久之,就会发扬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培养自己的好性格。一旦形成很好而稳固的性格,风度美往往也就在其中了。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中生活,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由于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风度也就各有差异。每个人的风度应与自己的年龄、身份、职业特点相适应。不顾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个性特点,不顾场合和社会环境,乱使风度,往往会丑态百出,贻笑大方。

第三,要注意语言美、行为美的培养。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言为心声,同样一个意思经不同的人表达出来,其效果往往不一样。如,在食堂就餐,有个同学一不小心,菜汤洒在另一个同学身上。这个同学如果语言美,就会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实在对不起!请原谅,衣服被我弄脏了,由我来洗。”对方听到这些话,虽然心里不高兴,火气也会消了,事情也就算了。这个同学如果语言不美,反问道:“你眼瞎了!为什么偏往我身上碰?”另一个同学当然不让:“你的眼睛才瞎了呢,为什么偏往我身上碰?”两个人就可能为这点小事争吵不休,甚至动手打起架来。可见,语言美,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因此,在平时生活中,要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美。在培养语言美的同时,反过来又会改善自己的风度美。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行为美与不美,可以证明其思想美不美。人们常说:“察其言,观其行。”看一个人心灵美不美,不仅要察其言,重要的是观其行。一个人如果只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而在实际行动上却另搞一套,那么,人们对这种言行不一的人,自然会产生反感,还有什么风度美可言呢?行为美是各种各样的,但从根本上说,一个人的行为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幸福,给社会带来友善安定,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美的。反之,则是丑的。

语言美、行为美是心灵美的表现。心灵美是内在美的核心。内在美又是风度美的关键。要培养美的风度就要在道德、文化修养上下功夫,要在语言行为上表现出来。

第四,要注意服装仪容的修整。青年学生不必在着装打扮上刻意修饰。朴素大方,保持自己的衣服干净整齐就可以了。青春就是青年学生的自然美,过分地修饰打扮,往往会喧宾夺主,把自己的自然美掩盖起来。要根据自己的形体特点和情趣爱好,恰到好处地扬长避短,锦上添花,使本来的自然美与装饰美浑然一体,相映生辉。但是,如果把精力过分地用在着装打扮上,既影响了学习,也会破坏学生特有的风度美。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篇8

关键词:思维能力;化学实验;思维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和反映。思维能力是人们间接的概括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是构成一切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因素。据此理解,化学思维能力就是间接的概括地认识化学事件,理解化学原理,处理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入门之匙和学习之本。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有句名言“我的书架比我的知识丰富,但它不是化学家,而我却是化学家。”这句话的关键就是:若想在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质的飞跃,除了要有知识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化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是人们在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有别于其它学科思维的一些思维方式和

方法。它属于能力范畴,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1、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

在讲授初中化学(2001年人教版,下同)第三章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时,可由观察图3——16,通过比较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归纳出这三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特征。

接着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出的不同化学性质。

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分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在学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后,学生发现碱的性质有相似之处,这时可引导学生从碱的结构上找原因。

通过分析碱的结构,发现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它们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阴离子都是OH-。而碱性正是OH-的性质。因此,物质的碱性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决定的。

在学了HCl+AgNO3=AgCl↓+HNO3,NaCl+AgNO3=AgCl↓+HNO3两个反应后,可引导学生从物质结构上分析两个反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

学生会发现HCl和NaCl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CL-。从而得出:反是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Cl-的物质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稀HNO3白色沉淀。

久而久之,就可使学生形成从结构去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思维习惯。

二、“性质决定用途和制法”的思想

O2可助燃,决定了它可用于炼钢,加速冶炼过程。氩气比空气轻。决定了它可用于填充空气球。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决定了它可用作灭炎剂。O2比空气重,不易容于水,决定了可用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收集。H2比空气轻、难溶于水,决定了它可用向下排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事实的分析,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和制法”的思维方式。

三、“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的思想

让学生明确: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很多概念是通过实验引出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则都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而成的;即使由物质结构推测到物质性质,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教材第七章第二节,在演示了物质溶解的实验后,自然地引出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只要学生掌握了实验事实,就容易理解这两个概念。

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实验3——3演示后,学生会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获得以下知识;水电解时,生成了H2和O2;H2体积是O2体积的2倍;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归纳这一全过程去识记掌握,发现实验和化学概念、化学知识的重要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化学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学会通过实验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9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遵循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下述几个方面加强思维训练。

一、运用直观演示,启发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我认为,教师应注重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进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认识”时,我就先出示“两个小朋友在跳橡皮筋”图,然后演示“又跑来一位小朋友”,并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皮筋?”并画上大圆圈。接着,再让学生边手势演示,边口述图意。这样,学生就直观感知了“两个小朋友和一个小朋友”合起来是“三个小朋友”,要用加法计算。此时,学生也就初步明确了 “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应用加法计算”。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2+1=3”的意义,让他们将已得的信息分解辨析,即“3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2,表示原来的两个小朋友;另一部分是1,表示又跑来的一个小朋友。2是3里的一部分,1是3里的另一部分。”这样,学生就不但解决了加法的数量关系,同时还为下一步学习减法打下了基础。

二、通过实际操作,调动学生思维

动手操作是发展小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应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实践,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就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数位筒内摆小棒,先在各位筒內摆9根,手里拿2根.然后提出问题:“从手里拿出几根就可以把9根小棒凑成10根?”学生会想:“1和9凑成10,从手里拿1根小棒放入个位筒。”接着又提问:“个位筒满10根,捆成一捆,应放入数位筒的哪一位?2根小棒,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后还剩几根?应放进数位筒的哪一位?”这样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便初步掌握了如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最后,我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思维的过程,促使新知识内化。这样,通过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训练语言表达,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思考问题并叙述思维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运用直观演示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外,还需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应借用直观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比较多、少”时,我就先通过操作,让学生整齐地摆出6个圆片,然后再在下面一行摆出4个三角形,如图:

接着便提出问题:“谁和谁比?一个对一个,结果怎样?”学生结合实际操作,很容易就能说出思维的过程,即“圆片和三角形比。一个圆片对一个三角形,最后三角形没有了,圆片还有2个,说明圆片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比圆片少2个”。通过这样完整的反复叙述,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多、少”的含义,初步建立“多、少”的概念。

又如,在教学“9+2”时,我首先通过演示让学生弄清算理,然后边指导学生边摆小棒边口述“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最后再离开学具,看着式子的图解:

口述思维过程:“9+2=11,我是这样想的:9添上1凑成10,2可以分成1和1,9加1等于10,10加1等于11。”进而再训练学生看着式子独立口述“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实践证明,经常通过这样条理化的叙述,对于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其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0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的。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所以,进行思维训练时,必须符合这一规律。如《骆驼和羊》,设计者在设计幻灯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幻灯片以活动、抽拉式展现故事内容,骆驼一抬头就吃到树叶,小羊站起来也够不着;而小羊钻进小洞吃草,骆驼怎么也钻不进去。通过这一比较,使学生充分感知了语言材料,受到了逻辑的训练。

而高年级,是进行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是训练的重要途径。如《手》一课,课文先总写陈秉正技术高明,要求严格,有一双能干的手,而后具体通过几件事来写他的手,有力——坚硬。总的是说陈秉正的手坚硬有力,与众不同,最后讲陈秉正的手不但坚硬,而且灵巧。这种总—分一总的思维活动,就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综合的思维过程。全文条理清楚,中心明确。那么,学生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维逻辑性,同时也进行了逻辑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很多文章都属于这种结构。

思维能力的训练还可以通过“疑”“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疑”是导疑一设疑一解疑。可先激发学生对内容提出问题,多提问题。因为提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大;然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现有知识探究新问题。

“议”是讨论一辩论一评议。先组织学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互相补充;培养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入云亦云,同时又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最后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

这样,通过“疑”“议”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起来。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教学原则,在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应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多培养人才,实现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论文

★ 浅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关于高中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办法

★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论文

★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点想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1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如何操作,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授课交流.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在的,有的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有的长于记忆,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用心观察学生,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对学生的每一点创造性见解,教师都应持惊喜态度,而不是漠然视之.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有些问题的看法难免有些偏激。比如在讲《政治常识》国家的主权问题时,我举了我驻南大使馆被炸一例,有的学生脱口而出“我们干嘛不炸他们?”在讲台湾问题时,让学生发表见解,有的学生说:“台湾那么小,我们为什么非要和平解决,用武力多痛快。”作为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应妄加指责或否定,而应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使他们的创新趋于合理让他们明白我国的政策指定是有根据的我们主张和平共处。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这样在解决为什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这一切的实现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创造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对教师有亲近赶,信任感,才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民主的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主体是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民主思想,视学生为地位对等的主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管理,民主教育的课堂氛围。政治课往往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使政治课真正收到实效,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克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对学生怀有真心,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把政治课的实效建立在情感渗透的基础上,建立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去实现。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闯先,敢碰硬,敢冒尖。对那些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能‘独出心裁’,会‘耍小聪明’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给以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遵循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智慧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教育,这是符合人的天性的,也是带来创造性精神的源源活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他们不会自动涌现,这需要教师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比较抽象,概括,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空洞说教,势必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不要说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采取发现法,讨论法,情境法,暗示法,点拨法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时事,漫画,音乐等引进课堂,让学生融入其中,有感而发,如讲“乡镇企业”时,我播放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录像,讲“联合国的作用”时,我播放了“和平的纽带联合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作用,感受到了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职责,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理解。同时,在讲金钱不是万能的时,我采取了辩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搜集材料理解金钱的作用和本质,并通过辩论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同时,在课余开展有他新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广泛、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讲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市场上做社会调查,使他们真正体味到市场的无情,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鼓励创新求实,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实精神,造就一代创造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创新教育不是“花架子”,它要求教育者必须脚踏实地,注重实效,首先教会学生学习,教给学生合理的知识。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就是能力,作为政治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既包括从整体上把握政治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还包括政治学科知识和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结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的重新整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有效综合,增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多参照体系的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发散性思维不是单一性思维,而是多元性思维。让学生不受既成目标限制,自由地去探索未知领域,以产生更多更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政治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寻求变异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精心设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的钥匙,问题要问在关键处,问在知识的转折点,要有较高的思考价值,把表演的舞台让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教材,多问一些具有发散性特点的问题。如讲规律的客观性,我提出“实行西部大开发,你认为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通过思考,想到教育、环保、政策、政府职能等等,同时地理、历史知识也连带起来。这样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12

一、在启发联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运用启用联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小学生正确分辨、记忆英文字母、单词词义的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一些音形较相似的词,他们觉得更困难。英语教学中多启发联想训练学生,能增强学生分辨、记忆词汇的能力,并使新旧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例如学到字母H(h),我启发学生联想:H是梯子,h是椅子,我们搬来椅子爬梯子;学到单词look(看),让学生想象“oo”是圆圆的眼睛;或利用拼写规则让学生联想其他近义的单词,如here-there-where,book-look-cook, nice-rice-ride-right-write,或利用同类题材联想到其他, 如交通工具类car,bus,bike,boat,taxi,truck,plane等,或在学习新单词时,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学过的单词中,找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其他单词并组词,如shirt,my shirt,my brother’s shirt,your shirt,a new shirt, a blue shirt,a dirty white shirt…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擦出了创新的火花,无形中活跃了气氛,扩大了词汇量,也提高了辨别、记忆词义的能力。

二、在“分散———集中”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句型是从大量句子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是语言结构的模式。小学生往往不知何为句型,只知道当时上课学了就依其而说,甚至不太懂何时该说,怎样说。通常表现在学完了某一句型后,在课文中的所学场景能用,换一场景就难以开口了。鉴于此,每教授一个新的句型、句式,我常采用“分散———集中”的思维方法训练他们,力求提高学生在适当的交际情景中能对句型运用自如。

例如教学“There be…”句型的教学,There is a clock in the classroom. 这是介绍Part B教室图片中的一句,学生结合图片体会There be…”句型的含义,然后尝试请学生用There be…”句型根据他们的课室、各自实际情况造句。如There is a teacher in our class room.There is a flag in our class room.There is a book on my desk.There is an English book on Tom’s desk. There are two blackboards in our classroom.There are twenty girls in our class…通过造句,学生们得出了一个结论:“There be…”句型是描述某地方有某物,描述单数用is、复数用are,能自己找出并总结规律,学生显得兴奋异常,继而想再“滔滔不绝”, 火花也层出不穷。

三、在开放实践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过:“学习外语的方法,实践、实践、再实践,别的方法是没有的。”英语课就是实践课,它必须通过大量的活动和训练,才能掌握和运用。正如学跳芭蕾、打篮球一样,纯熟的技艺都是苦练的结果。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必须在足够的练习中,才能逐步领会所学的知识和规则,并能逐渐自如地运用。小学英语以口语交际为主,学生要能根据情景运用所学英语来表达、交流思想。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英语似乎很好,倘若一到课室外面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为此,教学中我常采用开放式实践语言的方法, 具体表现在每学完某一情景时,总是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让他们设计出新的语言交际情境并创新新的情境进行语言操练和言语交际活动,使他们习惯于应付无法预知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有关“食物”单词教学时,事先我准备好课文中涉及的食物和学生学过的关于食物的单词, 如a kilo of carrots,a piece of cake,a bottle of milk,some apples,pears…加上每样食物的价格牌,然后在课室一角布置一个suppermarket的情境,利用新学句型How much is…?What can I do for you?Let me see以及一些日常用语,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人为售货员,另一人扮演顾客,几分钟过后,一幕幕各有特色的shop- ping上演了。

(Betty去买早点)

B:How do you do?

A:How do you do?What can I do for you?

B:Give me a bottle of milk and a piece of cake.How much is that?

A:OK.Let me see.Three yuan,please.

B:Here you are.

A:Thanks.Bye.

B:Bye.

这样的操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充分消化、充分理解,并在实际基础上、在各自的“设计图纸”上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拓展创造才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思维? 篇13

——读《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全》有感

宜宾县育才中学

何伟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我于两年前买过这样一本数学专著《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全》,并尽可能抽时间阅读了全部内容。本书介绍的解题方法、思维方法、解题窍门,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深受同学们喜爱。这些是作者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积累、总结的,有的还是第一次系统地向全国初中生作介绍。这些方法与初中数学教材有机结合,巧妙而有趣,易学、好用又好记,有这些思维方法窍门,不仅使解题快捷,而且更能激发同学们不习数学的兴趣,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本书囊括了初中数学全部的知识点,例题最为典型,每道例题都代表着一个类型、一个知识点,只要把握好例题的思维方法,就能很好地掌握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体例最新,每道例题,解前都有分析,解题后有点评或误区点拨,且每章后都有配套练习题,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书内容翔实、知识点密集,实用性强,通过深入浅出、一点即通的讲题,既解决了初中学生解题中所遇到的难关,又把读者引到一个新的思维境界。同学们用它辅助数学学习,可开思维之窍,入解题之门,养成遇到问题抓本质的习惯;而且还可沟通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将它引入课堂,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艺术,所以它不仅是初中生开阔眼界、拓宽思维的有益读物,而且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阅读,结合我16年的教学实际,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一定要活学活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现将自己的初步认识作简单介绍。

首先,要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我想,这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是有很大帮助的,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生逆向思维。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求得富有独特性的答案。

其次,设计发散思维的作业练习,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根据发散思维的特征,可以设 计多向思维的一套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学会克服思维定势。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备课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常常会让我们意料之外,激动不已。当然也更使我们懂得我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第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广阔性思维。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通向创新的翅膀。”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教师应创造条件,正确诱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老师传递出的思维信号,使学生的想象有如天马行空,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引导上,做出合情合理而又丰富多彩的回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教学中,我自始至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狭隘的思路,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诱导他们转换角度,多方思考、探询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创新,它已成为时代的浪潮。因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任重而道远。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 篇14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5

一、采用“抽象概括”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性

所谓抽象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或一般属性抽取加以考察;所谓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多种事物的本质或一般属性联合起来加以考察.这样能训练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认识事物,发展学生抽象和概括能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

例如:在讲函数时,先讲日常生活中的事例:1.一辆汽车以60km/h的时速匀速行驶,行驶的距离S(km)与行驶的时间t(h)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得出:S=60t;2.商场出售自行车,每辆420元,总价W(元)与数量n(辆)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学生得出W=420n.由此归纳出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例如,设计练习,研究下列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请你找出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n(n+2)+1=(n+1)2.

通过具体例子,诱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把感性材料中具体的数逐步抽象、逐步提高,诱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循序渐进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掌握规律.

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和形象性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函数与图像、直线、曲线与方程,平面图形等许多内容,都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方法,由图像分析代数性质,需要的是形象思维,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方法.而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借助于几何问题再来解决代数问题,则往往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而且还需要创造思维,深刻地体现了“数形结合”方法.例如:画抛物线y=x2-2x-3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1. 方程x2-2x-3=0的解是什么?

2.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大于0?

3. x取什么值时,函值值y小于0?

本题先画图,结合图形,求方程x2-2x-3=0的解是x1=-1,x2=3.不等式x2-2x-3>0的解是x<-1或x>3,不等式x2-2x-3>0的解是-1<x<3.

通过图形,直观简捷求解,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且加深了对数学问题实质的认识,起到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多重收效.

三、采用“归纳猜想”的方法教学,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通过一题多解进行归纳,沟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已学知识形成系统,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掌握变化规律,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进行类比、联想、归纳猜想,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应变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ABC中,∠A=90°,∠C=45°,BD平分∠ABC交于AC于D,证明BC=AB+AD.

证明两线段和(差)的方法:

截长补短,利用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构造全等.

变形1、上题中若∠A=2∠C,∠A≠90°,其他条件不变,BC=AB+AD这一结论成立吗?

变形2、变形1中若BD平分∠ABC,BC=AB+AD,此时能推出∠A=2∠C吗?

通过一题多变,归纳猜想,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四、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学,鼓励学生多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灵活性思维方法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转换角度”或“转换命题”等方法,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M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M相交于点M,过M作ME∥BC分别交边AB、AC于点E、F,求证BE-CF=EF.

首先让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BE与哪一条线段相等?为什么?

2. CF等于哪一条线段?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得出BE-CF=EF,实际上是证ME-MF=EF.这样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教学思想的精髓,是联系数学各类知识的纽带,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这些思想方法,并进行思维发展创新,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开发潜力,不断发展创新,让学生更好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目的根本任务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努力创造思维环境,运用抽象概括、数形结合、归纳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特性;培养学生思想的敏捷性、准确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6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学做“懒教师”

上一篇:乐曲概述下一篇: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