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2024-05-12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用9篇)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篇1

一、当前教学流程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教导处在听随堂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有内容来不及上,导致拖堂;有的是整堂课的气氛很平淡,缺少层次感;再有就是环节很多,上课像赶时间。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更具体的讲就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

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基础知识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基本技能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的能力,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技能称为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学科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重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重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和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参考语文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学的难点。

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的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的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的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因此,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本人深有体会的一个例子是: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三角形的认识》,其中有个知识点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这个结论,在我自己的班级能够理解的人很少,我用了建襄小学上,这个知识点就不成为难点,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并理解。这也就是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的证明。

三、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正确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认真做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

1、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才能明确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基本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和进度要求,才能正确确定教学重点。特别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显然,为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服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列为教学重点。而且,有的学科的教学大纲,对于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有明确的规定,只需结合教学实际贯彻执行就行了。因此,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2、深入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的重点主要决定于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例如,如果教材中某一内容是诸内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或者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的关键,那么这一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二项重要工作。

3、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难点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除了教师本身要有自知之明以外,还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据以正确地确定教学的难点。显然,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或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不必列为教学难点。因此,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三项重要工作。

4、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和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

要善于总结自己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方面的经验。同时,虚心学习别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不断地用它们去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案。这是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第四项重要工作。

四、突出教学重点就是在教学中要讲清主要问题,讲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突出重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式方法有:

1、保证时间

保证时间,就是在突出重点上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为此,在备课时要合理安排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做到主次分明;上课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最近,听过一篇优雅的请假条,课文的重点部分应该放在理解请假条为什么是优雅的,而教师在课文的一开始,重点帮助学生理清乐师、公爵、海顿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上,在这方面花了较长时间,导致后面的课文重要内容来不及上,这就是时间分配的不合理。)

2、着重讲解

着重讲解就是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力求讲深讲透,使教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为此,在备课时要备好教学方法,特别是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教学重点上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索;上课时要做到有详有略。

3、口头强调

口头强调就是要用准确的语言和加重的语气向学生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可以在每堂课的复习旧课环节,再次口头强调旧课的重点;在每堂课的引入新课环节,在指出本次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的同时,口头强调新课的重点。从而使学生在听课时心中有数,能够主动地去领会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板书提示

板书提示就是采用板书图文这种直观的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可以对重点内容板书必要的插图;可以详细地板书重点内容;可以用彩色粉笔板书重点内容的讲授提纲和要点,或者在其下画下划线。总之,通过板书提示使学生对教学重点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若学生能笔记板书内容,就能将教学重点记录下来,反复复习和领会,从而不断加深对教学重点的印象。(蜗牛的外形和运动一课,如果进行板书设计的话,从课题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是从外形和运动两个方面进行整理与归类,可是在实际中,板书主要呈现的是蜗牛的种类和颜色,那么这样,学生上完课,就很难弄清和理解本堂课的重点在哪里?)

5、实践应用

在这里,实践应用是指利用实践应用这类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例如,针对教学重点布置复习思考题、练习题和作业,上练习课等这类方式方法既有利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训练和掌握基本技能。

6、考查考试

在这里,考查考试是指通过考查考试环节去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它主要是指针对教学重点进行考查考试的命题和考题的分值分配。应用这种方式方法来突出重点,不但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高度重视;并且能够检验突出重点是否成功和有效,以利于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五、突破教学难点,就是对教学难点内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弄懂和会做。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一般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突破教学难点的行之有效的常用方式方法有:

1、保证时间化难

与突出教学重点一样,突破教学难点也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2、慢速化难

慢速化难是指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放慢讲解速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边听、边思考、边记忆、边消化吸收。(不能赶时间)

3、直观教学化难

对于由于学生感到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这种方法去加以突破。直观性教学手段,除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以外,主要是具体的实物、教具、模型、图片、图表、音象教材以及模拟和现场的实验等。当然,在给学生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抽象思维。

4、分解难点化难

对于由于教学内容复杂使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分解难点、各个击破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它要求将一个大型难点分解为若干个小型难点(其中也可能分解出非难点),以大大减小突破大型难点的难度;然后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逐个突破这些小型难点,从而达到突破整个大型难点的目的。对于综合性强的大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课题,采用这种方式方法突破难点,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5、温故知新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使学生难于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它要求教师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温故知新,既是针对本门学科,又是针对相关学科而言的。

六、为了解决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应对以下几点给予足够的重视: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的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教学的难点不一定是重点。然而,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往往具有“同一性”。例如,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另外,就每一堂课或每一课时而言,是否有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或者是否同时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有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同一性”。在以上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中,有的既适用于突出重点,也适用于突破难点。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有灵活性。例如,当原来确定的难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感到难以理解时,教师就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时间和精力,而应立即增加教学内容或布置课堂作业。再如,当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未估计到的疑难问题,又需要在课堂上讲请楚,因而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时,教师应精减一些教学内容,或把部分课堂作业改为课外作业。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置。

3、对于由于教师素质和能力有限而产生的教学难点,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加以解决。为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习和进修

(1)加强本学科或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进修;(2)加强相关学科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进修;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篇2

1 高墩柱施工 (方墩柱)

因滦河特大桥横跨滦河流域, 两端桥台又地处山顶, 造成了滦河特大桥的墩柱高, 施工不方便的状况, 采取了以下施工方法:

1.1 在墩柱工序施工前

首先保证承台的正位浇注, 此环节最重要的是做到承台预埋钢筋的位置准确无误, 不偏位、不扭摆、钢筋连接处的螺丝扣尺寸合格, 有待于墩柱钢筋的连接, 防止螺丝口处连接不饱满, 造成钢筋受力不够, 发生质量不合格情况。

1.2 墩柱绑扎

在钢筋制作方面, 建立钢筋下料确认制度, 由现场技术人员按图纸计算细部尺寸, 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加工成型。成型的钢筋材料由绑扎钢筋的工长确认, 再将钢筋运至预绑扎墩柱的现场进行绑扎。同时, 脚手架人员也要在墩柱施工部位架设脚手架, 保证墩柱绑扎人员安全的在安稳的架子上绑扎钢筋。

1.3 靠模

墩柱钢筋绑扎完毕后, 自检其尺寸、间距、保护层垫块等。监理检查合格后靠模。靠模前需要对模板进行试拼, 试拼合格没有错缝后, 由模板人员进行模板打磨除锈。钢筋垫块调整后靠模。模板安装完成后加固要注意, 由于模板支护不采用拉杆、落地支架的方法, 所以要在墩柱四周打地锚, 将靠好、校正好的模板打上拉线, 确保模板偏位, 风大造成的危险, 同时也使振捣人员安全的进行下道工序。

1.4 墩柱混凝土的浇注

浇筑时, 要随时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由于墩柱高, 浇注前将串筒出料口包裹一块土工布或彩条布, 减缓混凝土在下放时的阻力, 造成模板蠕动偏位;每浇注一斗混凝土就要由振捣人员进入柱模中振捣, 并要求全面振捣, 掌握好振捣时间不宜过振和漏振, 造成拆模后墩柱外体表面不光泽有气泡和有工作缝的现象。

1.5 盖梁钢筋绑扎及模板支护与浇注

墩柱浇注完强度达到后进行抱箍的安装。承赤项目, 由于墩柱高达27米左右, 又是方柱, 抱箍又有四角和墩柱体连接处与圆柱不同, 为了防止抱箍不脱落, 与墩柱相接处混凝土体外面不被破损, 采取将抱箍安装部位裹一层土工布的方法, 将抱箍牢牢地安装在墩柱上, 待安装完毕后, 架设支撑盖梁底的工字钢和盖梁底模板。同时调整盖梁底模板偏位并校正。盖梁钢筋需要在钢筋场加工完成, 再分布安装。此处需要注意, 盖梁骨架的焊接和几何尺寸要准确无误, 箍套筋大小的无误, 才能确保在高空工作中盖梁成品的合格。同时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穿防滑胶鞋, 保证安全施工, 做到零风险。盖梁钢筋绑扎完毕后靠模板, 现场技术人员按图纸的盖梁标高校测盖梁模板标高, 并调整盖梁的横坡。待上报监理检查合格后浇注混凝土。振捣过程如浇注墩柱一样, 所注意的是盖梁是横向混凝土体, 在浇筑时要分层由一端向另一端方向放灰, 分层不得过厚, 振捣不得漏振和过振。浇筑完毕后收浆抹面。

2 预制T梁施工及梁板预制工厂化施工

滦河大桥预制T梁为30米和40米后张预应力T梁。工程量大, 工点多, 运输困难, 预制工程为本标段的难点, 30米和40米T梁预制场远离桥位分别在不同位置建设, 造成了运输的不便与无处存梁的难题。通过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砼T梁及先简支后预应力砼箱梁的预制施工中的对比及结合承德地区的地理环境, 显示桥梁梁板工厂化预制是加快桥梁施工进度及节约投资的重要举措。

经过对目前高速公路上应用较多的先简支后连续装配式预应力砼T梁、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过凝土箱梁及桥面连续简支空心板结构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可以看出, 在小跨径桥梁中, 桥面连续的空心板桥在经济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可是, 从往年几条高速公路来看, 桥墩普遍高, 墩身又较粗, 小跨径空心板结构与高桥墩 (方墩柱) 配合, 无论从高跨还是从上下部结构尺寸比例来看都不够协调、美观。在25~35米跨径桥梁中, 预制箱梁比较经济, 存梁也简单, 抗扭刚度大, 比较适合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半径小的情况。在30米和40米跨径桥梁中, 预制T梁在造价上就会略占优势, 且吊装重量轻。

桥梁梁板工厂化施工具有专业技术强、便于管理与现场技术指导及质量监控、施工速度快、质量高、总体投资少等特点, 先按施工工序对两种结构形式的施工方法做一阐述, 从而可见各自优点与缺点所在。但根据施工经验, 箱梁与T梁在预制施工中又各有不相同。两种结构形式梁板各有特点, 均适合工厂化施工。在桥梁集中的标段, 可以两个或多个标段使用同一梁场预制, 且运距较近, 还是可以考虑使用的方法。

承德地区多山、地域狭小, 预制场地面积的大小对上部结构的预制进度产生决定影响。如果各标段自行预制, 需要增加的投入有:a.临时占地的费用。b.梁板底座制作和场地建设的费用。c.模版的费用。d.拌合设备及起重设备的费用。e.临时电力架设的费用。f.人工费用。相反, 从工厂化预制梁板经济效益角度来看, 节约投资还是有很明显的可能性的。

从高速公路建设预制T梁或预制箱梁设计角度来看, 在无特殊情况下都采用等梁板长度, 这样就给预制梁板工厂化施工创造了条件, 可以把就近的几个标段的上部结构预制集中在一个预制场内进行。这样, 既解决了预制场地问题, 又减少了模板起重设备的投入, 在批量生产的工程中, 也可使工人操作技术更加娴熟, 能形成流水和平行流水作业模式。采用工厂化集中预制, 使得预制T梁速度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施工工艺来看, 工人操作程序娴熟, 能流水作业;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集中采购, 统一调配, 能保证质量;钢筋也一样进行统一制作, 减少浪费;同时提高了模板使用率和周转次数。但是, 采用这种工厂化预制, 必须要求下部施工协调进行, 避免出现预制梁预制后无处存放或存放时间过长的问题。

参考文献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篇3

一、社会领域立法的内涵和范围

“社会领域立法”与“社会法”、“社会立法”、“社会法立法”是几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厘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做好社会领域立法工作的前提。

20世纪以来,西方法学家提出了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社会法。他们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干预经济,出现了“私法的公法化”或“法的社会化”,在经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形成了公法与私法的相互交融,从而出现了作为中间领域或“第三法域”[1]的社会法,有关社会法的立法也就称之为社会立法。《元照英美法词典》将“社会立法”定义为,“是对具有显著社会意义事项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住房、租金、保健、福利、抚恤养老金及其他社会保障等方面”[2]。《牛津法律大辞典》中对“社会立法”的解释是,“指对具有普遍社会意义方面的事项立法的总称。例如有关教育、居住、租金控制、卫生福利服务、抚恤金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3]。我国法学工具书关于“社会立法”的定义,大多受西方法学理论的影响。如《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中的“社会立法”,就是指“西方法学家对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居住、租金的控制、健康福利设施、抚恤金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4]。可见,社会立法在英美法的语境中一般是指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和大陆法系国家现在流行的社会法比较接近。

在我国,社会立法的使用则相对不固定。学理界对“社会立法”概念的论述不多,没有形成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纷争;而实务界对社会立法则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 “两分法”下的社会立法。即将所有立法的内容划分为两大板:经济立法、社会立法,在这种语境下的“社会立法”是与“经济立法”相对而言的,是指经济立法以外的其他立法。这是一种广义上的社会立法。这种划分方法往往只用于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立法的数量统计。

2. “四分法”下的社会立法。即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理论,整个社会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部分,与此相对应,社会立法是指其中“社会建设”范围内的立法,即包括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这是一种中义上的社会立法。

3. “七分法”下的社会立法。即按照全国人大关于法律体系的划分,我国法律体系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在这七个部门法中,有关经济法的立法称之为“经济立法”,有关社会法的立法称之为“社会立法”。在这种语境下的“社会立法”与我国法律部门划分中“社会法”的立法是同义的。由于这里使用的“社会法”,是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中狭义的概念,是指“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关系的总和”[5],因而它是一种狭义上的社会立法。

“社会领域立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与“社会立法”有所不同,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范围。

从语义上看,“社会领域立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若干领域中的属于社会领域事项的立法。具体来讲,第一,这里的“社会领域”是指狭义的社会领域,是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相并列而不是相包含的。如果“社会领域”是广义的,涵盖了社会的全部,则没有区分“经济领域立法”、“社会领域立法”的必要。第二,“社会领域立法”既有别于西方的“社会立法”,也有别于国内多重含义的“社会立法”。仅就国内的社会立法来讲,“社会领域立法”不同于广义上的社会立法,不包含政治、文化领域的立法;也不同于狭义上的社会立法,即我国法律体系语境下的“社会法立法”;而是前述“‘四分法’下的社会立法”,即中义上的社会立法。第三,“社会领域”立法不受部门法的限制。“社会领域”立法是关于调整特定社会领域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无论是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还是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只要其中含有调整特定社会领域关系方面内容的,都应属于“社会领域立法”的范畴;而“社会法立法”从动态上看是指把社会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而进行的专门性立法活动,从静态上看是指把社会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而通过立法活动形成的各种社会法律、法规渊源。故社会领域立法是包容社会法立法的属概念,社会法立法是包容于社会领域立法的种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社会领域立法具有更为宽广的外延。它除包含社会法立法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以其他部门法形式体现的调整特定社会领域关系的内容。

从范围上看,“社会领域立法”通常比“社会立法”的范围要窄,比“社会法立法”的范围要宽,一般包括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立法。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立法”≥“社会领域立法”≥“社会法立法”。笔者认为,目前在立法机关采用“社会领域立法”这个概念有其合理性和正当性。

二、社会领域立法在当前立法工作中的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经济立法也一直是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这对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相对经济立法而言,社会领域的立法则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立法数量偏少,尤其是对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社会法方面的一些法律还是个空白,如社会组织法、社会保险法等还没有出台,至今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二是立法理念陈旧,现行的社会领域的许多法律法规大多是“管理型立法”[6],强调社会主体的服从性和义务性,而在权利保护方面显得不足,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需要在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和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中进一步贯彻落实;三是立法层次较低,有的规范性文件只是停留在地方政府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或行政法规的层面。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我国社会法制建设的步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实践告诉我们,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需要,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需要,是形成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对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制定立法计划和部署工作措施时都把社会领域立法放在突出的位置。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的关系,对社会领域立法予以准确的定位,各级、各层次的立法机关因立法的现实情况不同、任务不同、认识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1. “着力”观。2007年3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

2. “重点”观。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立法工作,重点是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立法。”由此可见,社会领域立法是政府立法工作的重点。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向省人代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2007年将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重点,抓紧制定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法规,突出抓好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立法。”[7]

3. “并重”观。即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并重。湖北、青海、武汉等许多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工作要点和立法计划有类似的提法[8]。

4. “统筹”观。即统筹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李林等学者认为,我国社会立法与经济立法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这种状况虽有一定改变,但还存在相当差距。应当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尽快改变这种立法状况,“统筹经济立法与社会立法”[9]。

“着力”观,表明立法工作的重心在向社会领域立法“倾斜”,从而使经济领域立法和社会领域立法均衡协调发展。它的意义在于:在不放松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突出强调“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但是,把“社会领域立法”与“经济领域立法”并提起来,要么有可能使政治领域立法和文化领域立法的地位不大明晰,要么有可能使“社会领域立法”等同于广义的“社会立法”。“重点”观,直接把“社会领域立法”作为工作重点,它对于特定的时段或者某个年度而言是明确的、可行的,但对于一个较长的时期而言是不可取的,不然就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重”观,有同等重视、同等使用力量之意,是对过去侧重、偏重经济立法的调整和修补,在短期内重视社会立法,但从长期来讲,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并重”,实际上就没有“侧重”。“统筹”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立法工作部署上的体现,它重在强调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两者统筹兼顾,解决两者不适应、不协调问题,使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一并考虑、部署和落实,而且可以因时制宜地突出某个领域立法的重点,防止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由此可见,在上述几种观点的表述中,“统筹”观是比较科学的。

三、社会领域立法的重点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就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指明了方向。从社会领域立法的内涵和范围来看,当前社会领域立法的重点应当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关于保障公民权利的立法。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法律法规。包括:(1)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反歧视法、劳工权利保护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切实保障人民的劳动权、生存权和发展权;(2)制定和完善公民申诉与控告法或信访法,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加快制定户籍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保障外来人口平等就业权及其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完善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的立法。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必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其立法主要任务和重点是:(1)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民办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保证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2)制定初级卫生保健法、医院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确立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和管理运行机制,从法律制度上促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3)制定和完善促进文化事业的法律法规,保证公益文化服务遍及城乡。

3. 关于健全社会保障的立法。围绕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以下方面立法:(1)制定社会保险法,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社会保险的规范化、法制化;(2)制定社会救助法、救灾法,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重大医疗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3)制定社会优抚法、社会福利法等,规范社会优待、伤残抚恤、死亡抚恤和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行为;(4)制定社会捐赠法、慈善事业促进法,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在此基础上,最终制定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典。

4. 关于规范社会组织的立法。适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多元化、多样化的变化,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1)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促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制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商会和行业协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如非营利性组织法(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业组织、基金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法,使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类具有公益或互益性质的社会组织,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5. 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立法。包括制定社会信用促进法、促进社会安全法、社会争议调处法等,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民间纠纷,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四、社会领域立法的难点

社会领域立法与其他领域立法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如果说一些经济领域的立法,有时可能直接影响的只是一部分人,那么社会领域的立法往往直接影响着更广大人群。二是关系民生。经济领域的立法直接关系到经济持续发展,政治领域的立法直接关系到上层建筑和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活,而社会领域的立法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立法难度大。从实践看,社会领域立法的难度,有时远超出经济领域立法。笔者认为,当前社会领域立法的难点至少有三:

1. 社会领域立法所依赖的基础条件——社会建设实践明显滞后。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和其他改革,社会领域立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仍处在发展变动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法中,要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法律的稳定性与改革的变动性的关系。要把握好这个“度”,关键在于把立法决策同改革发展稳定的决策结合起来。对于现有法律中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现实生活需要的规定要及时做出修改和完善,同时,要注意为深化改革留下空间,以应对发展的需求。

2.社会领域立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在利益主体、利益结构日趋多元化的条件下,社会领域各种社会关系和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与矛盾错综复杂,给社会领域立法带来复杂性、艰巨性。我国“城乡二元结构”[10]的客观现实,表现在立法中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身份差异”和“区别对待”[11],而解决这个问题要有一个过程。那么,在立法的制度设计中如何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也是社会立法的一大难点。因此,当前社会领域立法应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统筹兼顾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着力解决多数民众在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

3. 法律规范中的执法主体和法律责任呈多元化、复合化。这主要表现在规范社会保障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之中:往往一部法律或法规有多个执法主体和多种法律责任。这是社会领域立法中,确定执法主体的职责范围和设定法律责任边界的又一难点。

注释:

[1]参见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2]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7页。

[3]【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译本),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51页。

[4]孙国华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364页。

[5]杨景宇:《我国的立法体制、法律体系和立法原则》,www.npc.gov.cn/zgrdw/common/zw.jsp?label.

[6]指“以政府权力、公民义务为本位”,“注重方便政府管理、约束管理相对人”的立法。参见王亚平:《论地方立法的定位与走向》,2004年“当代中国地方立法:回顾与展望”(武汉)研讨会论文。

[7]参见2007年2月5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丽满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载于2007年2月10日《南方日报》。

[8]参见2006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7年《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杨永良:《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地方立法和法律监督工作》,载于2006年3月4 日《湖北日报》;2007年2月28日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苗圩在武汉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地方立法将由“以经济立法为重点”向“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并重”转变,见2007年3月1日《长江日报》。

[9]李林:《以立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载于2005年8月5日《学习时报》。

[10]1998年,农业部政策研究中心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课题组在《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第四期)上发表了调研报告《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工业化、城市化》,第一次提出二元社会结构的概念。文章把城市社会作为一元,而把农村社会作为另外一元。文章认为:二元社会结构包括户籍、住宅、粮食供给、副食品供给、燃料供应、教育、医疗、就业、保险、劳动保护、婚姻、征兵等10余种制度,同时指出这些制度是判断农民和市民阶层的依据,呼吁走出二元,进而走向现代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随后,课题组成员郭书田、刘纯彬出版了《失衡的中国》一书,该书指出我国基本国情为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社会结构就是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福利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体系,并提出了二元结构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

[11]参见杨军、刘衡:《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缺陷及立法建议》,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篇4

一堂课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教学目的,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是教学要求,至于重点、难点、弱点则是教学精髓,如何处理它们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反映着教师水平的高低。

有些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要求有相关的实际技术和理论知识,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基本都是文字叙述,内容繁多。例如《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就是这样一门课程,《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是论述建设监理工程师进行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开展执业监理业务的措施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精心设计出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一般性内容。笔者根据讲授《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这门课的体验,浅谈如何把握教学中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弱点。

重点

通常,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教学中,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和一般,主干和支节,基本和非基本教学内容的区别。这些内容的确定,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分析、处理。

所谓重点,就是在教材中举足轻重,最主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最精华的部分。所谓关键,是指在重点中对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又是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重中之重”;就教材讲,是围绕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就学生学习讲,抓住这个“节骨眼”,就能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重点,是教师设计课题结构、考虑教学方法的主要线索和依据。学生掌握了它,对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确定教学重点是处理一堂课内容起着决策作用的一环,需统观全局,认真对待。

通常,教材的各个章节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它有重点和一般、主干和支节、基本和非基本的区别,这就要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分析、处理。一般来说,整个教材有重点章,每章有重点节,每节有重点课时,每课时有重点内容。重点具有相对性,它可能不只一个,但也不能太多。都是重点,则无重点。每个课时都有其教学目的,每个课时也必有其教学重点,即使是非重点课时,仍有其相对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既是教师“教”的重点,也是学生“学”的重点,抓住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智力,可费时少而收效大。

重点的确定,要合理、得当,例如,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教学中,在讲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控制”的内容时,应该将“监理工程师对质量控制点的监理程序,控制质量的方法、措施和手段”作为重点内容,把“某一工序或分项,分步工程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作为基本内容,把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点,见证点和停止点的定义,及三者关系作为一般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运用高度概括艺术,将本课堂的重点,基本和一般内容,对学生作一概述,使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学习新知识。

重点确定后,应考虑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教学手段,象众星捧月一样加以突出。这是对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因为只有抓住关键,其它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只有突出重点,是

教学紧凑精炼,才能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好所学内容和实质。为了做到突出重点,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并解决好重点内容与其它内容的关系,分配好它们所需时间。然后,要考虑如何讲情重点,要从正面、反面、侧面去说明,力求讲清楚、讲完整,并在不同地方反复强调,使学生理解透彻。有时重点不突出,不是枝节问题讲得太多,喧宾夺主,就是所讲重点内容太分散、不集中。这些,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以使讲解时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例证适宜、方法得当。为了突出重点,在教学中必须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启发诱导,运用“激疑——生疑——质疑——释疑”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重点的理解。讲授重点内容时,语言要生动,用词要恰当,避免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分散学生注意力;在板书中,重点内容要写在醒目、突出的位置,字迹要清楚、工整。总之,从启发到提问、从举例到练习、从辅导到作业,都要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那种对重点内容要“讲深讲透”的说法看来欠妥,确切地说应是“搞深搞透”。前者立足于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后者意味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共同活动。

重点确定之后,还应对教材内容权衡轻重、分清主次、有增有删、有详有略。重点内容在讲解方法上应浓墨重彩,在时间分配上应比例稍大,在教学手段上应多方配合(如实验、幻灯、图表、模型等),做到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保证重点。重点内容必须突出,不要顾虑突出重点会影响知识的整体性,应压缩的内容一定压缩,切不可秋色平分,面面俱到,否则,其结果必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奈,看似完整周到,实际给学生印象不深刻,所得无多少。《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这门课,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更应运用取舍、引导、点拨、点化、悬念等教学艺术,突出重点,培训和训练监理专业学生的智力,牢牢掌握《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专业理论知识。

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阻力大、难度高的地方。这些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或较隐蔽。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也有二者兼是。难点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两方面因素,一般是由于学生难学导致教师难教,或由于教师难教而造成学生难学,二者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难点亦有相对性,确定难点,要根据学生水平,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攻克难点,需师生相互配合、思维同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对于不同的难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攻破。对抽象问题,要设法通过实物演示或语言描述是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感知相结合,减少学生理解抽象问题的困难;对复杂问题,要设法简单化,进行“拆开”、“组装”,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隐蔽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揭示现象,抓住本质;对于深奥问题,即难点集中的内容,可采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方法。攻破难点还可科学合理地运用“渗透法”,把难点渗透到专门性练习或诱导性练习中,以收到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的效果;或从日常生活、生产中

学生所熟悉、所掌握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由旧到新、由易到难逐一解决;或通过实验、进行实践、搭桥过河、进行类比,以化难为易。此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内容上严密的科学性与讲述上的通俗性相结合,以及形象的语言、通俗的实例、恰当的比喻、透彻的讲析,亦是化难为易的重要手段。

通常解决难点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在同一章节中新概念,新方法出现太多或马上应用时,往往会形成难点,因之,要采用分散的办法,化难为易,以免难点过于集中,让学生生吞活剥,不利于消化吸收。所谓分散,一是难点不集中在一个课时内解决,而是分散到若干课时或若干阶段中去解决;二是把难点分解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子问题,逐一解决。第二,凡与其它课程有联系但叙述角度和方式不大一致的内容,如处理不当亦会形成难点,使学生产生疑问,妨碍理解。这就既要说明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又要讲清本课程内容自身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已掌握的概念基础上理解本课程的新概念。无论怎样出现才难点,都要注意使用通俗的语言的贴切的例证,把问题严密地解释清楚。

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中,采用直方图法,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这一知识点较难,并且也重要。主要体现在抽象、复杂,并带有一定的深奥性等特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方法解决这一难点。

以旧促新,突破难点

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决定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或继续,学生对每一类知识的学习,一般都要以一个或几个旧知识为“支撑点”,“垫脚石”。因此,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直方图法,是运用概率统计基本原理,将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或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不同大小的直方图表示,通过对不同形状的直方图,进行分析、对比、计算,找出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或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可先复习相关的概率统计基本知识,如事件A的概率,必然事件的概率及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

设计渡桥,突破难点

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在教学中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利用旧知同化新知,特别是在新旧知识之间搭桥铺路是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

直方图法分析质量问题,虽然基于概率统计原理,但概率统计是用不同形状的光滑、连续的正态分布曲线,分析事件分布规律的,而直方图大都不对称,形状各异。但教师可以讲授和复习数理统计理论中的频数分布图原理,循序渐进地搭桥引渡到新知识点上。使学生对难点的突破会有一新的飞跃。

启发点拨,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学生心理障碍等多因素,学生思维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如能看准并抓住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设计巧妙的问题或上乘的例证,启发学生思考,指引思维方向,点拨解决方法,旧能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迷茫困惑中豁然开朗、憬然有

悟。

教师通过运用启发点拨教学技巧,使学生领悟到数理统计频数分布图与质量控制中的直方图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相似与相异,使学生会更进一步加深对直方图法的理解。

质疑问难,突破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突破难点,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顾及到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智力各异,又会出现教师事先估计不道的问题。因此,应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有学生提出疑难,再让学生集思广益,然后因势利导,析难剖疑去解决难点,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对于难点比较集中或难度交大的内容,可采取前及早孕伏,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教学中“化整为零”,逐一攻克等策略,即将难度分散,各个击破,整个难度就易突破。

分析对比,突破本质

学生学习新知时常常由于受到与其相似或类同又十分牢固的旧知的干扰而发生障碍。因此,应充分地运用分析、对比或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知识新知,使其本质突出地显示出来,划清“形似质异”或“形异质同”的新旧知识的界限,以利形成深刻而清晰的认识,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学生便能很好地掌握这类内容的结构特征及特点。

共同切磋,讨论争辩

对某些较难理解和较难掌握的教学难点,可先由教师提出与其相关的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必要时,教师给以适当引导。这样,即可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又可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牢固掌握难点。

练习讲评,巩固深化

突破教学难点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外,还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对学生的疑难和易发的错误要有效地施行反馈矫正,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错误,在经过识错、改错,把错误消灭在练习中或萌芽状态,以进一步巩固深化新知,使难点得以彻底地突破。

当然,突破难点还有许多方法,如电教手段的运用及设计题组解决难题等,但无论运用何种手段都要在引“思”、助“思”、促“思”上下功夫。概言之,只要教师在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摸准难点的“脉搏”,善于设计切合实际的克服难点的方法,就能“对症下药”,做到“手到病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弱点

教学内容除了重点、难点之外,还有一类问题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可称之为弱点。所谓弱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易错或易疏忽的问题,通常表现为在作业中常常出现的错误。弱点,实际上也是教材中的一些“缝隙”、一些“细节”。从表面上看,它好象是教材中的缺陷和弊端,其实往往是隐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和把握的知识“闪光点”,是减少

提高教学效率的“支力点”,是备课时容易忽略的“小沙粒”,它一旦粘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便起到意外的不良影响。这类问题通常是教师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有的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所以,高明的教师都能事先指出学生在理解、作业、实践或考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细微末节处,以提高教学效果。究竟怎样指出这些弱点,还应研究方法。有时可采用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方法,直截了当的指出容易发生错误之处;有时要提高音调“重锤敲打”,引起学生注意,牢记错误原因;有时将错就错,使学生“误入歧途”,通过“吃苦头”加深印象,引以为戒等等。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易出、常出的错误,在未发之前予以杜绝,以防患于未然。

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教材内容中,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大的标题中内容,都存在着“弱点”内容,如反映建设工程质量特性的耐久性,可靠性。在工程质量控制中,评价和分析产品质量所采用的控制图法和相关图法的基本原理等概念性知识点,易混淆,易出错,针对本教材中此类“弱点”知识点内容,教师应采取如上所述的教学方法,或更适合此类问题的教学艺术。行之有效地解决《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教材中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弱点”。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篇5

众所周知,在2014年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的复习中工作中,《铁路工程专业管理与实务》难点和重点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点,接下来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点,桥梁、隧道、轨道案例是重点,重点要会发现与解决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要掌握大型桥梁、复杂隧道、轨道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轨道工程案例包括营业线施工案例,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是难点,需要查找轨道工程方面的案例、施工组织方案。读者要把复习重点放在质量、安全、工期控制,工程项目分解和工区划分及施工方案确定、资源组织等。第二点,解答综合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如下:审题、理解问题的含义和待考核的内容。对于题目比较长的考题,应考者往往非常紧张,怕花太长的时间审题导致来不及做答案,往往以较快的速度浏览题目,结果导致在做答案时又要花很长的时间反复浏览分析题目,并且不能真正确定命题者的考核要求,不能吃透模拟场景或业务活动背景材料中涵盖内容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法定关系、表达顺序等内容,答题出现漏项、判断失误、答非所问等情况。因此,建议应考者至少仔细审核两遍题目,第一遍审完后,仔细看一下要回答的问题;再在审第二遍时带着要求回答的问题审题,对重要的、关键地方可以用笔画一下作为提示,或给题干适当分段已达到真正理解题意和考核内容。分析背景材料中涵盖内容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法定关系、表达顺序等各种关系和相关性。思考和确定解答该问题的若干重点以及可能运用的相关知识点。充分利用背景材料中的条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层次地解答问题,并应特别注意问题的问法、问什么答什么。解答问题针对性要强、内容要完善、重点要突出、逐层分析、逐步表达、依据充分合理、结论明确,有分析过程的尽量写出分析过程,有计算要求的要写出计算过程,有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内容的可以点缀一下,尤其是要注意与考试用书的内容紧密结合。答案的评分标准一般以准确性、完整性、分析步骤、计算过程、关键问题的判别方法、概念原理的运用等为判别核心,按要点给分,因此“看清问题,答其所问,紧扣要点”非常重要。

“乘方”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篇6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乘方是一种与加、减、乘、除一样的运算,根据乘方的意义得知,乘方是乘法的特例,因此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可以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能迅速、准确地将乘方形式转化为乘法形式,进而得到乘方的结果.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加减乘除一样,也包含符号的确定和绝对值的计算两部分,幂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幂的绝对值就等于其底数绝对值的幂.

唱腔唱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篇7

从目前高校声乐教学来看, 唱腔唱法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但关系到声乐教学的整体效果, 同时也对学生的乐感和演唱技法有着直接影响。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应对唱腔唱法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结合声乐教学实际, 制定具体的声乐教学措施, 同时, 还要认真探讨唱腔唱法的重点和难点, 争取探索出一条新路, 确保高校声乐教学能够取得实效, 满足高校声乐教学需要, 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保证高校声乐教学能够在唱腔和唱法教学中取得积极效果。

二、唱腔唱法教学中, 应重视演唱者的中声区问题

1. 根据演唱者的中声区条件, 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

对于演唱者而言, 每个人的中声区条件都各不相同, 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为了有效提高唱腔唱法的教学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 应根据演唱者的中声区条件, 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 提高教学针对性, 做到因材施教, 达到提高唱腔唱法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 在男高音教学中, 如果学生的中声区在高音部分存在一定难度, 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该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 发挥其声线的优势, 利用训练的方式改变中声区的劣势, 最终达到提高演唱效果的目的。

2. 认真分析中声区问题对演唱者的影响

中声区是演唱者发声的重要部位, 只有确保中声区满足演唱要求, 才能确保唱腔唱法教学得到有效开展。基于这一认识, 唱腔唱法教学过程中, 应认真分析每一个演唱者的中声区特点, 并正确分析中声区造成的影响, 提高唱腔唱法教学的针对性。

比如, 孟庭苇的《往事》是少女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和向往, 行云流水般的诉说让人沉醉。这样的声音决定呼吸时气息量不能过满, 不然就会产生音量过僵、过实, 失去了轻声诉说般的声音效果。如果演唱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主题曲《千万次的问》这类旋律高亢、气势逼人的作品, 气息力度则是要强的, 吸气状态是深的。除此之外, 还要根据乐句的长短、音量的大小来选择气息的控制。

3. 对于中声区存在问题的演唱者, 提出改进方案

在学习声乐的学生中, 有些学生的中声区条件不是十分理想, 对于这一问题, 教师应立足学生现实的中声区条件, 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同时还要对中声区存在问题的学生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使学生能够从唱腔唱法上弥补中声区的不足。

例如, 在美声唱法教学中, 如果演唱者的中声区问题难以通过训练去纠正, 就要在演唱方法训练中进行弥补, 其中主要可以采用具体化的教学方式, 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对存在问题的学员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唱腔唱法教学中, 应重点做好换声区的训练

1. 唱腔唱法教学, 应重视换声区的训练

换声区的训练不但可以强化唱腔唱法教学效果, 同时也能提高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水平, 对提高演唱者的歌唱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 在唱腔唱法教学过程中, 应对换声区的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加强换声区训练。

2. 唱腔唱法教学, 应制定具体的换声区训练计划

为了保证换声区训练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在换声区训练过程中,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和中声区特点, 制定有特色的换声区训练计划, 确保换声区训练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满足换声区训练需要, 提高换声区训练的实际效果。

3. 唱腔唱法教学, 应把握换声区训练原则

在换声区训练中, 为了保证换声区训练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在具体的训练中应把握准确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原则, 使唱腔唱法教学能够在换声区训练中取得实效, 满足唱腔唱法教学需要, 达到提高唱腔唱法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唱腔唱法教学中, 应有效处理歌唱者的喉头问题

从目前唱腔唱法教学中, 歌唱者的喉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唱腔唱法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 在唱腔唱法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对歌唱者的喉头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对歌唱者的喉头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为了保证唱腔唱法教学取得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 应对歌唱者的喉头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根据歌唱者的喉头特点制定具体有效的训练措施, 提高唱腔唱法训练效果。

2. 把握歌唱者喉头特点, 进行针对性训练

由于每个歌唱者的喉头问题都不相同, 在唱腔唱法教学过程中, 应整体把握歌唱者的喉头特点, 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使每个歌唱者都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唱腔唱法训练方式。

3. 对喉头问题较为特殊的, 采用特色化唱腔唱法训练方式

某些歌唱者由于喉头条件较为特殊, 在唱腔唱法训练中就要根据其喉头特点, 选择特色化的唱腔唱法训练方式, 保证唱腔唱法训练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进而满足高校声乐教学需要。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唱腔唱法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但关系到声乐教学的整体效果, 同时也对学生的乐感和演唱技法有着直接影响。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应对唱腔唱法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结合声乐教学实际, 制定具体的声乐教学措施, 同时, 还要认真探讨唱腔唱法的重点和难点, 争取探索出一条新路, 确保高校声乐教学能够取得实效, 满足高校声乐教学需要, 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保证高校声乐教学能够在唱腔和唱法教学中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莉.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S1) .

[2]何静.怎样提高歌唱中的声情并茂[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4 (10) .

[3]程虹.学习声乐演唱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4 (07) .

[4]赵大海.高教师范专业声乐教法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6) .

[5]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5) .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篇8

【关键词】《还原糖分的测定》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甘蔗制糖化学分析》的教学中,其中《还原糖分的测定》这一章内客丰富,理论较深,操作难度较大。本人认为这一章是本门课的难点之一,因此确定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对进行本章的教學效果,起着重大的意义。为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好的职业技能人才,而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下面试谈自己的体会。

一、《还原糖分的测定》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应是基本概念、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重点也是书写教案的必备要素之一。《还原糖分的测定》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大重点需要把握。

(一)测定操作是教学重点。对于技工学校学生来说,掌握操作技能相当重要,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企业的第一线操作工人,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正确地操作,准确地操作,熟练地操作,主要依靠在学校的化验室里通过实验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达到熟练操作步骤、掌握滴定操作技巧、读数技巧、严格控制沸腾时间等目的。当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安排到工厂进行实际生产实习,进一步熟练操作,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还原糖测定的基本原理是教学重点。只有懂得测定的基本原理,才能懂得测定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这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在测定过程在哪些地方容易造成误差,采用哪些手段可以消除或减少这些误差,只有弄通了基本原理,学生在操位时就会胸有成竹,把握要紧、关键的地方,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度。

二、《还原糖分的测定》教学的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还原糖分的测定》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两个难点需要把握。

(一)还原糖分的测定操作是难点。整个测定过程要在加热沸腾的条件下进行滴定,操作者要带手套,避免热气伤手,用锥瓶钳钳住锥形瓶,操作比较费劲,并且滴定的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在1分钟内要滴入10至20多毫升的糖液,又必须要准确控制终点,对于初学者是相当难的事。

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主要抓住三点:1.教会学生打破常规的滴定速度,做到先快速滴定,接近终点时再慢速。2.改变预加糖液量,尽可能减少滴定的毫升数,就能够减少滴定的时间,再快接近终点时就能够做到慢慢地滴定,相当准确地判断终点而又不超过规定的滴定时间。3.多次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二)还原糖分的计算是难点。还原糖分的计算很复杂,分四个步骤,四个公式,计算过程中要查两次表,不同的样品类型又要查不同的表。初次计算,学生平均需要时间约35分钟。学生感觉困惑。

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是:1.推导公式,解释公式。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还原糖分的公式是如何得来,为了消除新生成的还原糖造成的误差,是靠哪几个公式提供数据去查表,从而得到修正值。还要让学生了解如果样品中没有蔗糖,那么公式将变得如此简单。从而消除学生的困或感。2.多作练习,能使学生熟适公式,熟适查表,熟适整个计算过程。

三、《还原糖分的测定》教学的关键

《还原糖分的测定》这一章教学的关键是理解在测定过程中有新的还原糖生成。我们是测定样品中含有多少还原糖的,但是在测定过程中反而有新生成的还原糖加进来,从而干扰测定的结果。这就是造成测定理论那么复杂的根源,造成为什么操作要准确控制沸腾时间、滴定时间的根源,造成为什么计算公式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样品要查不同的表、计算步骤如此复杂的根源。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在测定过程中有新的还原糖生成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下很大的气力,用最佳的教学方案和方法,举出最准确、最易理解的例子,最精炼而深动的语言,最佳的表情和状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新生成的还原糖的生成过程、温度、糖液中蔗糖的浓度、加热的时间对还原糖生成的影响,有什么规律;在测定的过程中在那些步骤涉及到还原糖的生成,那些因素涉及到还原糖的生成。解决了这个关键,学生就容易理解测定的基本理论的内容,容易理解为什么由常温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和沸腾的时间都要严格地控制;容易理解为什么还原糖的计算有这么多条公式,而那几条都是用来消除新生成的还原糖的干扰的;容易理解为什么要查表,原来需要查的表都是人们对新生成的还原糖造成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经验总结;消除困或感。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去控制加热时间、沸腾时间、滴定速度及时间、蔗糖浓度的配制等条件,创造最佳的测定条件,掌握最合理的操作步骤、方法、技巧。在计算时就会理解各个步骤的目的,就很容易理解在不同类型的样品应该查那一个表,录用的有效数字更准确,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公式来进行计算。

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陀雄信,干宁军,易唐玲.旋光法测定白砂糖中蔗糖分的不确定度分析[J]标准计量与质量,2003, (11) .

[2] 李利军,孔红星,伍时华,邹福声,陈林.蔗糖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新方法研究及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2003, (04) .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篇9

在本项目的设计重点问题的决策上,充分听取甲方意见,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尽量满足甲方要求,做到:分析问题不主观、解决问题不拖延、修改方案不厌烦、承担责任不推诿。公司成立了专门针对本次项目的项目小组,在设计的重点问题中集合各个专业,会同甲方,施工方等进行磋商力求设计出高质高量的工程项目设计。

针对本项目的难点技术:

1)与甲方、施工方紧密配合,因地制宜分析、修改、补充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施工预先控制,现场人员将及时协助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制定、审查施工方案,尤其在土方造型,苗木种植等难点和部位一定到场协助。而且,从保证质量的前提出发,尽量提供在类似工程中的有效经验,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技术服务。

2)施工期间与监理和施工单位搞好团结协作,在不违反国家规范,不降低工程标准,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努力降低工程造价,配合各方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

3)不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反馈,若遇影响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向甲方提交备忘录。

4)施工交底前,作好全部设计工作的完善和修改工作,并派出项目负责人、项目主管经理及各专业负责人参加交底。设计施工交底包括对施工图设计交底、加工及安装技术交底,负责将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设计中技术要点向甲方和施工方作详尽介绍,并认真听取甲方及施工方对设计提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并做出合理准确答复,形成纪要。

5)变更设计

(a).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设计及设计原则、工程规模、设计标准等较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甲方、工程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四主方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做出决议,进行变更设计。上述情况的变更若属设计方或甲方原因,我院将免费对图纸进行修改。我院所发出的变更通知单均加盖出图专用章。

(b).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设计,涉及到因设备或选材等变更及因局部问题需对施工图进行少量变更和修改时,由设计、监理、施工、甲方四方用施工洽商的方式解决。

(c).施工洽商:若属局部问题的洽商,由我公司现场设计代表参加甲方、设计、监理、施工四方洽商,并做出决议,按此决议施工。若属重大问题的洽商,我公司则派出项目总负责人或公司总工程师参加洽商,并按洽商决议执行。

6)对本工程项目采取全过程参与的工程验收,包括中间施工过程验收、竣工验收。对中间施工过程验收,我公司将派出具有相当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参加验收。对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坚决退货。对竣工验收,我公司将派出各专业负责人赴现场参加由甲方召集的竣工验收会,指出工程施工需要整改的内容、完成时间,并对工程质量配合甲方做出等级评价。

7)设计质量跟踪与信息反馈

我设计公司代表在施工全过程对每一项工程进行设计质量跟踪,填写《设计项目技术服务单》和《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和处理记录》,将典型问题、容易再犯的错误、较大事故等报告公技术质量部。

针对比较关键的技术设计问题,必须严格控制,并安排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的人员,负责该工程项目整个施工期间的设计现场处理。由总工程师亲自负责,由经验丰富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严格校审制度,严把图纸质量,保证图纸可以指导工程施工。

三、确保施工图设计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我公司自贯彻执行ISO9000系列标准以来,我公司在设计全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强化质量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和客户利益的有效统一,为甲方提供满意服务。

1.合理配制人力资源

本项目将由总工程师亲自负责,由经验丰富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严格校审制度,严把图纸质量,保证图纸可以指导工程施工。我公司以“设计精湛、构筑经典、超越期望、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通过以最高管理者负责组织建立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实施体系的运行,以管理者代表为核心的技术质安部保障渠道,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沟通渠道,以生产经营部为核心的投诉渠道,要求设计人员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以达到顾客满意,争取超越顾客期望为工作准则。

为保证按时、保质完成本工程设计,争创优秀设计,我公司郑重承诺:

本公司为本工程项目组成工程组,并严格校审制度,严把图纸质量,保证图纸可以指导工程施工,具体措施如下:

(1)会同方案设计方、我院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的工程师进行方案设计的定案工作,为进入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2)在项目实施的各个设计阶段,明确各阶段的设计质量和设计周期,控制各阶段的设计造价,阐述项目概况、建设要求,明确设计依据,提供各专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控制进度,报总工程师审批。

(3)根据所编制的设计进度,明确质量策划的内容,若有特殊的质量要求,制定专项质量控制计划。

(4)依据所批准的设计进度开展具体的设计作业,在设计作业中,重视设计过程工序管理和设计接口控制,作好各专业之间的设计组织协调工作,严格控制互提资料质量,做到成品校审会签齐全,切实避免专业间的“错、漏、碰、缺“。

(5)各级设计岗位人员具备资质和技能,明确各自的职责,采用各专业间相互会签制度,保证设计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6)通过设计校核和验证,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设计文件提交后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修改或返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对各项措施进行实施效果验证。

(7)各专业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最佳设备,总结以往同类工程中成熟的经验,做到精心设计,质量第一。

(8)尊重甲方,充分与甲方交换意见,根据甲方要求和项目建设具体条件提出多方案比较供甲方选择和决策。

四、设计的进度安排及保证设计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

1.高水平的项目设计队伍,项目总设计师、各专业设计负责人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同时,确保甲方要求的项目设计工期。

2.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绘图手段是工程设计工期保证的基本要素。我公司广泛应用CAD计算机绘图,建立了公司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各专业均使用了大量的专业基础图库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中,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为确保设计工期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提供图纸日期的要求,制定各个设计专业的进度计划,编制项目网络进度图。

4.项目对各专业设计的进度安排,由项目负责人监控相关专业设计组严格执行,并按时互相提供经审核后的有关资料。负责人定期为设计进度监控,分析产生的偏差原因,提出进度修订计划,使进度始终在计划的控制之内。

5.向甲方和有关方面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以便甲方了解情况,并提出意见。

6.设计质量保证:

经几十年的工程设计实践,我公司在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设计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力量雄厚,可以保证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7.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就本工程,我公司的设计质量保证措施是:

(1)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本工程配备具有同类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组成项目设计组。项目负责人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

(2)设计全过程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序,强化质量控制。在项目实施各阶段,编制设计大纲,阐述项目概况及业主要求,明确设计依据,提出各专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控制进度,报审定人审批。设计作业根据批准的设计大纲开展,在设计作业中实行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设计接口、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和设计变更等方面均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

(3)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设计标准、规范、规程,特别是国家强制性规范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程序。设计方案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部门颁发的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并符合城市建筑规划部门提出的要求、指标及本招标文件的要求。

(4)景观设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合理,计算准确,工程造价经济合理。

(5)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设计中结合本工程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使工程建设成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的工程。

(6)参加本工程设计的所有技术人员均为本公司正式职工,对工程设计的质量全面负责。

(7)视设计后期服务,施工期间做好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五、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

1.强化意识,增强观念,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我公司设计人员树立经济核算的意识和观念,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倾向;把技术与经济、设计与概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应密切配合,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充分了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了解水文、地质情况,了解新型建筑材料及性能,确保工程进度,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2.从提高价值目标,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出发,对建设项目进行功能和成本分析,将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紧密结合,满足必要功能的成本,消除不必要功能的成本,使设计方案最优化。

3.优化设计,避免浪费

在设计全过程中,优化设计方案,简化工艺流程,做到在总体方案设计中对投资进行控制。在各专业设计中,选择先进、可靠、成熟、经济的设备及原器件;在土建设计中配合甲方作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精心计算,选择最优方案,以降低土建投资。

4.协助甲方作好设备、施工、安装招投标工作

控制设备采购、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费用的支出是控制项目投资的必要手段和措施,我公司将全力协助甲方作好招投标工作,控制成本。

5.提供技术支持

从施工组织、重大施工方案的审查以及现场技术问题的处理等方面,为甲方提供技术支持,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返工,为项目提供完善、快捷的服务。

六、后期服务措施及承诺

1.认真及时将甲方提出的各项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经验用于设计和施工建设中。

2.成立由各专业项目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后期服务组,根据工程项目进展的需要,及时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处理有关技术问题。

3.协助甲方编制设备采购、土建、安装招标文件,配合甲方作好招投标工作。

4.在施工过程中提供保姆式服务,切实做好施工交底,密切配合工程施工,充分采纳合理化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设计变更工作,参与工程各项主要验收工作,进一步完善建设质量。

上一篇: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及评议下一篇:冬季幼儿合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