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2024-08-18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共11篇)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1

教师:罗颖

游戏,是一切动物的天性。我们常见小猫、小狗嬉戏打闹,动物园里也常见老虎、熊猫扑打逗乐,这就是游戏。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一样,在幼儿时都喜欢游戏。人的身体、智慧,就在游戏中得到增长,因此,幼儿教育大纲中说:“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向导,为基本活动。”

人在幼儿阶段,求知欲旺,模仿力强,身心发展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恰当引进一些流传在民间的有益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民间游戏进入教学课堂,丰富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

在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引进民间游戏有以下好处:

一、民间游戏玩具简单,成本不高,适合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幼儿园采用,农民负担得起。

如:抓石子,每人只备大小一致的,圆润无明显棱角,轻重适度的小石子五至七粒即可:跳板只备一块瓦片,或用废旧纸折成一个正方块即行。跳绳、抱鹅蛋前者只要一根数米长的绳子,后者只要三、五坨鹅蛋大小的石头或者砖头即行。随处可找,不花成本:自己动手就可以制作。

二、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捉迷藏、拉拉羊(又叫老鹰捉小鸡)、瞎子追跛子、丢帕子,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如:“瞎子追跛子”,很多小朋友围成一圈坐着 蹲着,有一个幼儿蒙住双眼做瞎子,另一名幼儿右手绑在左腿上做跛子,都在圈中。跛子口含哨子吹响,瞎子就去捕捉,跛子逃跑。在一追一逃中,做出许多滑稽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颇具娱乐性,幼儿们很爱玩。让幼儿们活泼、开朗,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其组织纪律性。

三、民间游戏有很强的随机性。

民间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随处都可以玩,随时可以玩,人多人少都可以玩。如:抓石子、跳板、踢毽、跳绳、打陀螺、滚铁环等。当然,抓石子适宜在夏天,跳板、跳绳适宜冬天。冬季热量不足,蹦蹦跳跳可以增加血液循环,身体发热抵御寒冷,有利于幼儿身体发育,健康成长。抓石子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注意力集中,技巧性也很强。棋类活动如走“和尚棋”可以锻炼孩子的智慧和观察力,也适合夏天开展。

四、民间游戏花样翻新,形式多变,有很强的趣味性。如:翻花被单,一个绳套两个人对完,靠十个手指头就可以翻出花被单、双双筷、牛股眼、凤簸等多种花样。跳绳可以单人跳,双人跳,许多人一起跳,集体轮流跳等。踢毽子可以单腿踢,也可以双腿踢,盘腿踢,拐腿踢,倒着踢等。初学者可以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拎着踢,熟练后就可以变着花样踢。颇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

幼儿阶段达不到这个要求。假如我们幼儿教师掌握了这些活动技巧,就可以表演给幼儿看,让幼儿模仿,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民间游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随机性好,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学活动中引进民间游戏,可以让传统得到传承,让幼儿的娱乐丰富多彩。有的游戏还配有儿歌,孩子边玩边唱,有的配有问答对白。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可以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生活,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些民间游戏还配有儿歌,生动有趣,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孩子边玩边唱,既享受了快乐,又锻炼了口才,增强体质。如:圆米花,配有儿歌:“圆米花,圆又圆,新嫁的姑娘来拜年,收拾打扮远路来。”众问:“姑娘,吃饭没得?”答:“吃了。”又问:“姑娘洗脸没得?”答:“洗了”大家一哄而散,四处躲避。姑娘随便抓住一个,继续玩。

玩穿花游戏时,孩子手牵手成一排。一头问:“鹦哥、鹦哥,你到哪去?”一头答:“我到朝门去。”问:“朝门有多高?”答:“千尺万丈高?”“朝门有好矮?千尺万丈矮?”“一匹骡子四匹马,接你鹦哥过来耍。”大家高举手,被邀方牵着手从对方孩子的腋下钻过去。

2、有的游戏可以在玩中让孩子认识自然或学习地理知识,体验生活。如:“放花雀。”先让孩子们各要一种树名,放雀子的人说:“我有一只花雀儿,嘴儿尖尖,尾儿翘翘,笃的一声飞走了。大家问:“飞到那里去了?”放着答:“飞到桃树上去了。”得桃树者立即回应:“没得。”大家问:“飞到那里去了?”桃树回答:“飞到松树上了。”„„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有人答错,或反应不过来,被罚唱歌、跳舞,讲故事后又重起。这种游戏还可以改成“坐飞机旅行。”雀子换成飞机,树子换成城市。开飞机者仿报务员说话:“各位旅客请注意,北极的飞机就要起飞了。”大家问:“飞哪里?”答:“飞贵阳。”„„形式一样,增加儿童旅游的兴趣。

3、有些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养成大胆、心细、勇敢、机灵的性格。如:“抱鹅蛋。”用三坨鹅蛋般大小的石头做鹅蛋。一人做母鹅护蛋。蛋放在身下,脚、手触地趴下护着,不能抓在手中。四周小朋友来抢鹅蛋,但要防备脚不被护蛋者蹲着。抢蛋者接近时,护蛋者可以用脚去蹲、踩抢蛋者的脚。若蛋没被抢光而蹲中别人,则要被罚唱一首歌,或跳一个舞。抢得蛋又未被踢中者,被称为英雄,给与一定的奖励。

4、有些游戏可以让孩子体验生活,学习生活,养成团结、互助、协作的精神。如:“办家家”、“接新娘”等,是孩子们爱玩的游戏。玩时孩子们有分工,有合作。有的搓泥团做粑粑,有的搓泥挑做面条,有的掐嫩叶做菜菜„„,各人发挥想象,做完端来放在一起,各自介绍个人的菜肴,然后大家用树枝做筷,装着吃得很快乐的样子。

总之,民间游戏有助于养成孩子的亲和性格。在游戏中,需要大家参与,互谅互让,有分工,有合作。接触面广,朋友多。可以克服孩子唯我独尊、霸道、撒娇、孤僻、木讷等诸多不良缺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活泼、开朗、亲和的性格,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组织性、纪律性。在游戏中,可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品尝失败的滋味。在老师的鼓励下,可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体验社会竞争,增强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2

一、在游戏中, 教师要重视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

对幼儿来说, 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 其价值不亚于甚至超过创造成果本身。因此,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善于发现和支持鼓励幼儿创造的萌芽, 哪怕他们的创造是极其简单、粗糙的, 他们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甚至是错误的, 都应十分重视。在做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对幼儿的标新立异要持积极的态度, 对其中有益的创新要鼓励和支持。例如, 幼儿对游戏语言的创新、游戏情节的创新、游戏道具和材料的创新等。教师要鼓励幼儿动手实践, 要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他们动手操作, 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进而唤醒幼儿的创造意识, 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 又是创造的起点, 也是创造的核心。幼儿好奇心强, 他们不仅会用想象认识外界环境的特点, 而且还企图用行动来“改造”环境。因此, 对幼儿萌发的这种可贵的想象力, 我们应重视它、扶持它, 积极创设能激发幼儿想象力的环境, 促进创造意识的发展。如我们充分利用室内外的边边角角, 为幼儿创适合适的游戏空间。这里所说的边边角角, 指的是教室、走廊、楼道、阳台等场所中所利用的空间。像大班和中班的走廊里开辟了超市、烧烤店、理发店;阳台上开辟了娃娃家、自然角;在教室里开辟了手工区、图书角、小舞台、饭店、医院等。在每个游戏角尽量为幼儿提供具有想象因素的画面、材料, 并利用其中的想象因素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在游戏过程中, 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

利用幼儿的好奇心, 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幼儿好奇心强, 而好奇心又是创造的种子, 因而利用幼儿好奇心, 就能激发幼儿大胆去构思、设计和再创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游戏的主人, 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记得在上届大班的时候, 我班一位幼儿从家中带来一根跳绳, 小朋友们都想玩这根跳绳。于是我鼓励每位幼儿带来一根跳绳, 带他们来到了操场上。这下, 他们可忙开了, 有的单脚跳, 有的双脚跳, 有的编花跳, 有的边跑边跳, 玩得热闹极了。也许有个小朋友想换个玩法, 在地上摆了一条蛇。于是, 我对幼儿们说:“你们看帅帅小朋友真能干, 在地上摆了一条蛇, 你们有别的玩法吗?”幼儿们听我这么一说, 他们的创造热情高涨起来, 玩法更多了。有的把绳当跳高的“竿”、钻爬的“洞”、骑马的“鞭”或缰绳、练平衡的“钢丝”、跨跳的“河”;有的把绳子举过头顶, 边跑边转动作“直升飞机”飞翔的动作, 有的幼儿联合跳起了“绳舞”等等。幼儿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思维活跃, 在游戏中,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还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 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创编新游戏,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 也希望不断有新的游戏可玩。于是, 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游戏。幼儿可以独立创编, 也可以合作创编, 让大家都来玩, 最后比一比谁设计的游戏最好玩。这游戏趣味性很强, 幼儿不仅参与的机会多, 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增强了, 而且渗透了一些安全常识和交通知识, 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 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3

关键词 游戏 幼儿园教育 快乐成长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于是,我国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游戏已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

一、游戏赋予教师全新的认识

游戏是一种自然的、有兴趣的、活泼的运动,教师在和孩子的接触中逐渐观察到只有在游戏中,孩子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才会开怀大笑,其自主性得以释放。创造性得以发展。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在游戏中孩子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相互分享。发展了同伴之间团结友好的关系。游戏对于孩子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并不知不觉地将各自的全部精神彰显出来。

二、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幼儿游戏

1.变单一性游戏为多元性游戏:杜绝了以往集体游戏多,区域游戏少;结构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等现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感统游戏,科学性游戏,社会性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等等。

2.变成品游戏为创编游戏: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精品游戏的同时,每学期还要求每位教师改编或创编一个游戏,然后分年龄组相互学习,来充实幼儿的游戏内容

3.变室内游戏为室外游戏: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广场音乐游戏,以点带面,开始以各班为单位,在教室游戏,只有幼儿和老师参与,最后发展到全园幼儿在广场随音乐游戏,家长和工作人员都参与到音乐游戏中,大家跳的很开心,仿佛和孩子们一样也回到了童年。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一)给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为他们提供自主观察、体验、表达、操作的机会。确保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我们制定每天下午为幼儿游戏时间,其中每周三下午为角色游戏,每周一,四下午为广场音乐游戏,幼儿园还設有大型角色游戏室和感统游戏室,按时间安排各班轮流组织孩子到游戏室参与游戏。

(二)要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空间,挖掘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为幼儿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场所,考虑各种游戏活动需要。各班将走廊,阳台,楼梯拐角等,都布置成优美适宜的幼儿游戏区域,引导幼儿游戏、研究、探索。

(三)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求游戏区域放入的材料要具有趣味性、选择性、多变性、操作性及幼儿年龄适应性。并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合理地利用废旧材料。

(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发现活动区的内容孩子都掌握了,或是材料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要及时投放新的材料,加强操作的难度,就重新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越是不让接触的东西越好奇,越是渴望得到,如果多次不让参加所喜欢的游戏,一类幼儿会主动退却,从而失去进取心和积极性,而另一类则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不仅会使他们心理受挫,还会使他们失去成长中的特殊学习途径。因此,游戏的过程不是放任自流的过程,也不是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随着游戏的进展情况,成为他们的“玩伴”“支持者”“引导者”,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援助,让他们进行角色上的转变,让水平相当的幼儿重组游戏玩伴,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游戏。让所有的幼儿都能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中成长起来。

四、激发幼儿语言的主动性、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扮演妈妈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妈妈说话是很轻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妈妈”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或改变自己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体贴地照顾孩子,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藻.提高幼儿科学游戏的质量[J].云南教育,2000(2)

论文《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 篇4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健康 成长

摘要: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近年来的幼教改革,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而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因此,它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人心。因此,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一、游戏设计

游戏设计一:3-4岁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但是他们乐于操作、探索,于是我们教师安排了认识“冰”的活动。教师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盘冰,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玩一玩等方法探索冰的特征。孩子们在玩一玩后,都争先恐后地说:“冰是凉凉的”、“硬硬的”、“容易碎”、“滑滑的”。

游戏设计二:春天来了,我们教师带领幼儿到公园踏青,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孩子们在公园中奔跑玩耍,捉迷藏。

教师问:“那你们说春天来了吗?”幼儿说:“春天来了。” 教师问:“谁能说说春天在哪儿?”有的说:“小草变绿了,小树上长出叶子了。”有的说:“迎春花开了。”有的说:“天气不冷了。”有的说:“我看书上说燕子在春天会飞回来。”有的说:“在冬天睡觉的动物会醒来。”有的说:“那叫冬眠。” 教师接着问:“你能说说哪些冬眠的动物在春天醒来吗?”有的说:“有青蛙、有熊、有蛇。”有的说:“还有乌龟。”有的说:“我上动物园时看见很多的小动物从它的房子里出来了。” 教师接着问:“我们出去玩时,衣服上有什么变化呀?”小朋友说:“不用穿棉衣了。”还有的说:“不用戴帽子,不用戴手套了。

反思与体会:在谈话中没想到孩子们把春天说的这么具体,并且情绪高涨,可见家长已经带孩子进行了观察或者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进行此项活动的信心。游戏设计三:玩色玩纸系列游戏,团纸拓印—小树开花了的游戏。开始我只是把它设计成“玩纸系列”之一,可当我发现幼儿对游戏的某个结果—“红花”印在“黄花”上,花的颜色就变了感兴趣时,马上调整了自己的设想,把玩色融入到游戏中去,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游戏中我添加了“变色纸”,“会跳舞、画画的小球”等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培养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感受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二、在游戏中启发、引导幼儿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此时教师的指导意识并没有失去,但已不是作为教师,而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的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的共同游戏。许多教师的经验是: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是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师直接点拨给幼儿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之外,插入的有目的教育指导。强调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入的教育教学,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而更好地开展游戏,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

三、游戏总结与反思

在游戏的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表格作观察记录,便于分析总结,及时调整教育或游戏的目标方案。

让幼儿在故事的摇篮里快乐成长 篇5

【关键词】 语言发展 模仿与表现 想象与创造 道德与美育

【摘 要】 幼儿教育中,教师利用故事教学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对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力(模仿力和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至关重要。只有语言与思维相得益彰,才是成功的幼儿语言教育,才能实现让幼儿在故事的摇篮里快乐成长的教育宗旨。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涉及的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一直以来教育者们大都是把故事作为上课的引子,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故事教学”是对幼儿进行各方面训练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故事教学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1、通过故事教学训练幼儿的发音:给幼儿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发音,给孩子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要注重视听结合,多借助图片、实物、口型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幼儿示范发音,并让幼儿反复辨别和体验。在讲完一个故事时,可将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

2、通过故事教学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讲故事过程中,可借助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浅显的词汇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词意。尝试着让幼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替换一下,老师适时的给以启发,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幼儿就会从中享受到运用语言的乐趣,提高运用语言的自觉性。

3、在故事教学中训练幼儿复述精彩的故事情节:故事教学活动中,幼儿复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词语、句子、段落,老师要精心安排,引领得当,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连贯、完整。

二、利用故事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模仿力和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 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给孩子设置一些情景,让他们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表述一句话。比如:大灰狼看见了小白兔,大灰狼说:“我要吃掉你!”小白兔说:“救命啊!救命啊!”等等。接着让孩子分辨,学习运用不同的音色,请他们自己比较、分析,情景中的人物形象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来表现。比如:大灰狼和小白兔,大灰狼应该用粗重的声音还是尖细的声音?小白兔该用什么声音表现,引导幼儿自己分析、判断,培养他们使用不同音色表现人物形象的能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三、利用故事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听故事并记忆故事中的词语,除了可以培养幼儿再现性思维以外,有的故事也能在听讲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扩编和续编部分故事内容,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给大班幼儿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后,让幼儿思考:乌鸦在知道自己上当后,还能不能想办法把肉夺回来呢?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说:“乌鸦用它尖尖的嘴巴啄狐狸的眼睛,狐狸痛得哇哇大叫,肉掉在地上,乌鸦叼起肉飞走了。”有的说:“乌鸦大叫起来:哎呀!肉里有毒。”狐狸连忙把肉吐到地上,乌鸦抢回肉,一边飞一边说:“哈哈,肉又回来了!”气得狐狸直跺脚。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幼儿虽然没有很多的知识和经验,但他们的思维却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像。因此,故事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利用故事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故事的作用很多,我们不能忽视故事的教育作用:我们要利用故事的教育意义,来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从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例如:听《孔融让梨》的故事要让幼儿学会谦让;听《鹅大哥出门》的故事让幼儿知道骄傲没有好处;听《花儿与蝴蝶》的故事要教育幼儿懂得关心同伴;听《狼来了》的故事要让幼儿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幼儿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展开而变化着,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并为他们出谋划策。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

常言道:“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利用“故事教学”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幼儿教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至少是为成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育教学当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利用故事教学也应当贯彻幼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让幼儿在故事的浅谈幼儿故事教学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 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联起来才

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个下面„„”每当向孩子们娓娓道来故事情节,望着孩子们专注的听着时,他们不仅为 故事的情节所打动,同时也赞叹着故事有如此的魅力!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其优美的景

色,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幼儿深深为之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

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的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褚于行动

中。幼儿故事就是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出来,并适合幼儿读、听、讲,以叙述事件为主的情节生动的文学体裁。

从内容上分为人物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等。

在运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故事的魅力。下面围绕如何充分发挥故事的妙用谈些 看法。

一、讲故事的注意点

故事教学并不是语言课的特有形式

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语言课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讲述,让幼 儿学习一定词汇和讲述能力,同时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在其他门类教学中故事更是一种添加济,催化着

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音乐、美术、健康等。在音乐活动中,适当的故事讲解,让幼儿易于理解内

容,记忆歌词;在美术活动中,简单的故事讲述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在健康活动中,繁复抽象的内容变的清晰而具体,让幼儿的记忆特别深刻,其他各类活动的教学也离不开故事教育。

2、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是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

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如说些带有小动物以及小星星这类简短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听的看的摸的想的东西多了,太简 单、太简短的东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我们可以向孩子们灌输着复杂和抽象的东西内容长一点 的东西,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知识面、增长了智慧。

对于同一个故事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讲解出来对幼儿的吸引力也是大相径庭的,记得有一次,有 两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我家玩,有一个小朋友看见我家有本故事书便要求我讲故事,于是我照着上面的字一字

字一句的讲起来,绘声绘色的语句,全神贯注的神情,让五岁的孩子听的津津有味,提这个问题提那个问题,而另一个只有三岁,由于理解能力水平有限,却没有多大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我想如果我再继续照搬书 上的内容,对三岁幼儿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后来我也根据小朋友的喜好和实际水平,用幼儿喜欢的语气和

理解方式(幼儿年龄小,可用简短,生活化的语句)讲述,小家伙后来听得可有劲了,还不断提问,其效果就 显而易见了。

3、善于运用故事

由于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就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幼儿理解和接受了,《大

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教小朋友认真吃饭不撒饭,爱惜粮食。《萝卜回来了》教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关 心。《小马过河》教幼儿动脑筋不怕困难„„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也喜欢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讲故

事,小朋友们听得多了,理解能力更强了,思维更开阔了,有时的教育提示,只要故事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就

行了,如:小朋友要像小公鸡一样认真学习,做事情不要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

不仅可以用书上现有的故事教育孩子,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个现象,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编故事,让孩们从 故事中明白事理。

4、创造条件让幼儿听、讲、编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养成幼儿大方、乐观、自信的开朗性格。

故事不能只由老师或家长来讲,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

步,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现在我带的班是学前班,从中班开始,我就利用午餐前10分钟左右的休 息时间,让幼儿自由轮流讲故事。你别说,还真发现了几个故事大王,语言流畅连贯,表情动作语气绘声绘

色,特别一些故事里的形容词,成语用得非常准确,晨间活动和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也喜欢自发的看书,讲故

事,整个班的语言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5、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讲故事

利用卡拉OK方式讲述故事,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孩子在看字幕模仿讲故事 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英语讲故事,一方面能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

让幼儿参与其中。同时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运用幼儿学过的词汇、句子,以便于幼儿在巩固的基础上学习新的

词汇和句子;利用故事识字即将字形形象化,通过图画,结合有关的故事情节。教师边讲故事边有意的教幼儿

识字。讲完故事后,将图形生字恢复原形读一读,复述故事时再认一认,这样不但不影响听故事,还使幼儿在

故事中轻松地完成了识字活动,激发了幼儿的识字兴趣。

二、如何编故事

1、编故事前的准备

在让幼儿编故事前要把那些可能会出现在故事中的字词、句子作一个大概的估计,并明确地告诉幼儿这些

字词和句子在编故事过程中可能要用到。教师要尽量采取多种手段让幼儿熟悉这些字词和句子。

2、故事的编写

编故事运用于幼儿教学中,并不是说可以信手拈来,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编故事必须注意以下几

点:

(一)、故事的题材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最好是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较为熟悉的东西。

(二)、故事的长度和难度要适中。因为幼儿所学的词汇量和句子不够多,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幼儿觉得

有一定的挑战性,以证明他们的想象能力。故事所用语言必须是幼儿都学过的,至少大部分都学过。

3、故事的修改

编故事也和写文章一样,写好了还要修改。但这里的修改并不完全像我们平时写文章那样咬文嚼字的修 改,只是让幼儿自己口头发表意见,修改病句。这样也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精神。

4、故事的讲述

幼儿编写故事,是为了让他们学语言以便于用来交流。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既训练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

力,又让其他同学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同时也训练了其他幼儿的听力。

一般来说编故事到这一步也可以结束了。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选出一篇最好的故事,让幼儿自导自演。也

是一件对教学非常有好处的活动。

因此,恰当地运用“编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迅速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故事的作用

1、故事有利于加强幼儿记忆

每个故事都有其内在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就给幼儿一种悬念使其想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运用“编

故事”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记词语、背句子,本来就是非常枯燥的事。再加上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就更让人 烦恼。老师把这些都穿插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幼儿不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通过听故事、编故事、讲

故事把那些要记要背的词、句子不知不觉就记下了,而且记得非常牢固。

2、故事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在一般的孩子眼里,文字是非常神秘的,但学习起来就觉得困难重重,既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每个孩子都

喜欢故事。故事中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的悬念以及主人翁怎样遇到困难,克服困难,怎样取得胜利等无不紧

紧扣住他们幼小而充满好奇的心。在他们对故事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他们对文字学习同样兴趣盎然、信心百 倍。

3、故事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展语言技能

当老师讲述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时,幼儿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他们的听力在听故事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得到 了训练。当师生一起讲述故事时幼儿在练听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说的能力,特别是思维的能力。

4、故事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任何故事都是由词汇、句子构成。故事的讲述包括了语音、节奏、语调等。由于故事都有明显的情节发、变化。它能有效地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等活动中,教师可以比较自如地设计

活动来突出重点、难点,使教学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讲故事在幼儿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幼儿期,兴趣是他们探

知识的最大动力。在孩子们的眼里,学习﹑生活和游戏都是没有界限的。因此,用生动、活泼、有趣、直 观,好听的讲故事形式教育幼儿会让幼儿凭借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

思维的通道,从而使天性得到培养和开发,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社戏》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7

1. 因地制宜,规划多个建构场地

根据我园的建筑空间结构,我们开辟了多个区域作为幼儿的建构游戏场地,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室内班级建构区。在班级内,根据各班的区域划分,在室内开设建构游戏区域,一般设置在班级内相对固定的场地。开展游戏时,可以用椅子围起来或者是用海绵垫子铺开,但是室内的活动空间有限,只适合做3~5人的游戏,随着幼儿人数的增多,活动内容的增加,势必要求区域的空间增大。

(2)走廊游戏区。因为班级建构区的区域空间相对固定,无法扩大和增加,这为幼儿的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班级走廊中开设小型的建构游戏区。幼儿利用大约10平方米的半圆形走廊空间和长长的过道,开展建构游戏。如主题活动“热闹的马路”,幼儿铺设了长长的车行道,旁边有人行道,地面上有向左向右的标志、斑马线等,十字路口有警察执勤,与娃娃家、超市等其他社会性角色游戏有互动,趣味十足。

(3)室内公共建构区。建搭大型的建构主题,需要较大的场地。我们在公共区域的部分,规划出近150平方米的室内大型建构区,能够满足30~40个幼儿一起建构的要求。在区域周围的柜子上,分门别类地放置不同的材料,并用图片标签贴在醒目的位置,方便幼儿拿取及整理。有了这样的区域场地,幼儿的建构作品就可以保留和展示出来,一个主题的内容如果上午没完成,下午还可以来继续,或者明天再进行,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延续。此外,不论怎样的天气,这个区域都能满足幼儿随时想建构的需求,幼儿最喜欢这个活动区域。

(4)户外建构活动区。在户外的建构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空间是室内的好几倍,相互间的干扰很少,自由活动的空间非常大。由于场地的关系,原本很难进教室的一些材料,在户外却有可能是幼儿很好的帮手。在户外建构区,幼儿除了用各种积木进行活动外,还能用充满乡土气息的真正的砖、泥、沙、瓦等来造房子、砌围墙,甚至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稻草、各类植物玩做饭游戏。户外建构区可以和娃娃家角色区、户外沙水区等区域设置在一起,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可以相互联系,从而对幼儿的游戏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2. 分门别类,收集多种建构材料

建构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变的主题内容。因此,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建构材料是我们开展活动的有效保障。我们将多种材料收集起来,并主要归为以下四个大类:

(1)大型建构类。这是最常见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根据需要,我们每年购买多种不同的大型建构类积木、插塑。海绵类、纸质类的积木轻巧、柔软,适合小班年龄的幼儿;而塑料制品、大型木制品和细小建构材料都适用中大班。幼儿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尝试探索,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多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学习组合配对,获得了初步的立体空间和数理概念。

(2)废旧物品收集类。创设丰富的建构环境,让幼儿自主、自由、自在地巧用废旧材料,明白废旧再利用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先向家长宣传关于我们开展建构游戏与废旧材料相结合的有关内容,再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来收集我们平时生活中用过的一些废旧物品。在与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幼儿每天都拿着装着收集废旧材料的小袋子带到幼儿园。

(3)幼儿与家长自制类。幼儿自制、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产生了很多丰富的材料,如纸盒、牙膏盒、罐子等做成的各种各样的汽车、房子,幼儿用皱纹纸、塑料纸、报纸做成的鲜花,高低不同的立体的树,甚至还有各种造型的屋顶等,这些元素的增加,让幼儿的作品更充实,也更美观。

(4)自然材料类。有了户外的建构区,我们尝试收集各种自然材料,如小红砖、小车轮胎、大大小小的石子、小树枝、小花盆、小盆栽,还有泥土、沙子等,这些材料的加入,增强了真实感,幼儿玩得更带劲了。

3. 层层深入,开展丰富建构主题

幼儿的建构活动虽然是自主的游戏活动,但是如何让这些材料在每个幼儿的手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教师怎样适宜地观察、适时地介入、适时地指导,让幼儿的活动层层深入,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呢?

在开展“恐龙世界”的时候,幼儿的兴趣很浓,不仅带来了许多关于恐龙的图书,而且也带来了不少恐龙的动物玩具。玩具多了,桌上放不下了,幼儿就提议给恐龙造一个展览馆,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支持,“恐龙世界”的建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最初,幼儿在建构区中只是进行了划分,简单地区分出了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幼儿把恐龙放在里面,就表示他们的房间。有些幼儿就提出了问题:恐龙的房间要建得通风些,让恐龙可以出来散散步,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要离得远一些,这样才不会打架……于是,幼儿重新规划了两大区域:食肉恐龙区和食草恐龙区,恐龙的房子用圆柱和长方体的柱子来建构,加盖做了屋顶。幼儿还设计了两层和三层的房屋进行建构,整个区域丰富了很多。

我问了幼儿几个问题:如果有客人去参观,应该在哪个安全区域呢?走怎样的路线可以都走到呢?我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的大讨论:应该设计楼梯,这样可以上二楼;要做一些标志,让客人知道行走的路线;还要设计一个大门,要有停车场;甚至还有细心的幼儿说要建一个厕所……于是,幼儿对“恐龙大世界”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先增加了大门和停车场,然后把区域之间的道路进行了修正,尽量宽一点,直一点,并用树木进行了装饰;幼儿还画了一些简单的提示标志,放置在不同的区域,在恐龙的房间里,还设置了吃草和睡眠的两个地方……聪明可爱的幼儿给恐龙建造了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大世界”。

建构是快乐的,建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希望通过对建构空间的规划,对建构材料的运用和指导,在活动中采取层层跟进,不断调整的方式,促进幼儿建构游戏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摘要:怎样才能让幼儿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和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呢?既要因地制宜,规划多个建构场地,又要分门别类,收集多种建构材料,更要层层深入,开展丰富建构主题。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8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快乐成长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最基本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幼儿学习的最好老师,游戏能带给幼儿最大的快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在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性,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它的自主性。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活动时,就有了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对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尊重。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预先的设想就否定,并强行将幼儿游戏的发展纳入到自己事先预计好的轨道中来。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游戏反映的是其自身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可以理解并感兴趣的内容,不可以统一安排,硬性规定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游戏类型和活动形式单调,无论是结构游戏、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是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还是安静性游戏和运动性游戏,都要让幼儿自主选择,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组织游戏化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短这些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更应贯彻纲要中所提到的“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以适合于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好动欲望为主。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情景游戏,在语言中经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向幼儿阐明创造意图,这种方法可以让所学内容与幼儿生活连接,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如小班泥工活动《各种各样的饼干》引入“小兔饼干店”的情境,小兔开了家饼干店,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饼干;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争着购买,饼干一下子都卖完了,小朋友愿意帮小兔再“进些饼干”吗?这样的设计,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使幼儿自然地融入设置的情境中,主動地参与到“做饼干”的手工活动之中。再如在进行“美丽的风筝”手工活动之前就事先告诉幼儿,在作品完成后将进行一场“比比谁的风筝飞得高”的游戏活动,一下激发了幼儿参与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利用游戏,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

理想的教育应当使人乐于学习,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通过游戏,枯燥的学习会变成快乐的体验。我国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对这种快乐教育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嘻游而惮拒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表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儿童的性情总是喜欢嘻游,而怕拘束与禁锢,儿童学习语言也不例外。

通过游戏学习语言,使语言学习变成快乐的事,能使幼儿对学习语言本身发生好感与兴趣。因此,教师应在随意、自然、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例如:在语言游戏《请你猜猜我是谁》中,幼儿通过对同伴外貌、衣着、形体的语言描述和对方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等方式,充分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同时使幼儿掌握和丰富了许多词和词组,为语言表达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让我们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地参与游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自主发展,并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蔡珂馨 王小英《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于占丽《幼儿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J] 学术期刊 2009年第17期

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篇9

————农村中学生健康教育初探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因此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农村中学生,由于接触社会面狭窄,情况尤为严重。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缺陷的表现。

1、紧张的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情绪,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由于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学习”,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交谈”,“我总加入不

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交往”。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自卑心理。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高中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不能解决早恋问题的困扰。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思想上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原因分析。

1、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师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授业”,“解惑”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与考试、升学有关的知识。教师单以名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

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3、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由于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导致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没有完全建立的中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

4、受网络的影响。当前,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海量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但是一些不健康网站对学生的影响也日渐凸显。

三,我们的对策。

1、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

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3、大力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4、引导学生理性的认识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自我。远离不健康书刊物,远离“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低成长。

5、合理分配时间、善用网络资源。这是健康上网最高层次的要求。在网络上虽然有用之不完的资源,但也要合理分配好上网、学习、生活的时间,不要只顾在网上流连,应当把上网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而不是消磨时间的方法,更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站对自己的侵蚀。同时也要明确上网的目的,正确处理好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做到真正的健康上网。

我们通过不断地努力,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

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为了学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农村中学生健康教育初探

西村乡中心校

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2 篇10

刘国明

我是高安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恒桢的父亲――刘国明,是一名长期从事监狱教育改造及心理咨询工作的狱警。我的妻子是一位下岗在家的家庭主妇。这次闻听女儿被评为“星级”好少年,我很荣幸,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努力带给我的快乐和荣誉。借此机会,我来谈谈我的教育心得,一点拙见,请别见笑。

我们对女儿的培养,遵循的主要理念是: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在对孩子的培养上,父母应该如何决定培养孩子的方向、规划孩子的未来?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我的内心告诉我:希望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上,不只是怎样使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得高分,而是要使孩子能快乐、成功,在生活、学习中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群几方面均衡发展,并且适应未来的时代。如果我们还用老一套僵化的培养方式,非但无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且可能拖子女的后腿,使孩子只知死读书,甚至在起步时就已经落伍。由此,近几年来对女儿刘恒桢的培养,在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上,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1、注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这两个说法,我和妻子是很认同的。所以,从小对女儿的培养,特别注意通过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义、助人为乐,首先家长自己就应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我和她妈妈都是热心肠的人,谁有什么困难总是竭力帮忙;与人交往,总是热情友好,从没有跟人红过脸,有过过节。我们夫妻关系和睦,教育理念一致,家庭氛围良好。孩子生活在这样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心情舒畅,有利于学习。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体会到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情感。另外,我们不断进取,自觉学习与工作有关的最新知识,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争取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成绩,是对孩子最好的精神激励和最佳的行为示范。孩子受父母的熏陶,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所以,我的孩子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具有坚毅自立、有内在自信心而寻求生活独立的个性心理品质。我的女儿课外学了古筝、英语、奥数,课余时间很紧。为了不误学习,我们要求女儿

做每项事都必须计划好时间,形成强烈的“有效率才能赢得时间”的概念。有一次,我们要女儿挑战一天做完15张数学试卷。没想到她居然挑战成功,晚饭时我就煎了两个荷包蛋作为奖赏。现在,她读六年级,学习任务比较重,尽管有的的孩子连学习任务都完不成,但我的孩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且没感到很累。她每天还能自己调配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做到劳逸结合。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呀!

2、注重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品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向的光源,它能保证人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而,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情况是:在身体(身高、体重达标率)和智力发展(发展速度、知识面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任性、自私、孤僻、粗暴、自大等。此外,从调查资料中还发现,这些缺点的产生决非完全因为“独生”,而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态度所造成的。因此,在幼儿时期如何科学地对独生子女进行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和妻子都一致认为,孩子要有学习生活的快乐和身心的健康,首先最基本的也是根本的,就是必须加强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孩子有健康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对女儿思想品德的教养方面,我们特别注重孩子孝心素养的教化。“百善孝为先”,我们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从我们身上学习怎样敬老、怎样尽孝。所以,每到季节变换时,我们为年迈的父母添置衣物时,总是要带上女儿,让女儿一道挑选款式、颜色,让女儿参与孝心活动;每当节日,都会和女儿一同拨通父母的电话,告诉她怎么向爷爷奶奶说祝福的话语。女儿耳濡目染,现在也懂得孝敬我们了:桌上做了好吃的菜,首先夹给我和她妈妈吃;父亲节、母亲节还会送上贺卡或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最让我感到的是,她还帮我俩洗脚呢。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又来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不仅成了孩子孝敬的对象,更成了孩子学习的好榜样。愿每个家长平常都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并帮助孩子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共同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

我告诉孩子爱父母亲人,感恩父母亲人,这还远远不够,还要爱自己的老师、同学以及一切值得爱的陌生人,甚至于团体、集体、社会等。所以,我的孩子从小就有爱心、有同情心。走在路上,看到了小孩摔倒,会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前搀扶;看见了穷人乞讨,会毫不吝啬地捐上身上仅有的零花钱。来到学校,看到同学有不会做的题,主动上前讲解;听说要为某某个人或集体捐款,她一马当先,总是捐得最多最早(我家并没有多少钱,这些钱都是她的压岁钱和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身处社会,她每个双休日,都会主动打扫楼道;每年,她

都会选定一个日子,让我们陪着上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上特教学校为特殊的伙伴讲故事。我真的很庆幸,从小,我孩子纯洁的心灵就种下了“爱心”“感恩”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3、注重孩子良好心智的完善。

家庭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在对女儿的培养中,我深深认识到:孩子健康身心的长期培育和智慧潜能的有效开发,是保证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充分利用自己学习掌握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工作的相关体验,结合对女儿培养实际,着力培养孩子的心智素质,不断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思维能力水准。我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考试的分数和名次,从来没有因为孩子考差了点,就批评。这样,我的孩子总是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参与考试,由于没压力,结果反而非常好。作为家长,我深知道未来社会最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所以我们总是鼓励孩子能够有创见,平时总是极力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且,我很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允许孩子与家长辩论,家长错了就放下架子认错。完全听话的孩子心理一定是不正常的。我们家中的事常常和女儿商量讨论。我们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听故事、学画画、弹古筝、练跳舞,甚至玩游戏,孩子都乐此不疲,这些都有益地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和智能开发。

4、注重知行合一,提高孩子的技能。

对孩子培养的教育方法上,除上面体会到的以外,我还注意让孩子在学习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紧密地与生活结合起来,知行合一,联系实际。让孩子生活在快乐、成功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成功的目的是为什么?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为实现理想。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能力,是在人生的旅途留下脚印。是在每一天都有收获,是在每一刻都在寻找快乐。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孩子的天分在哪里?孩子能否具有终生学习的态度?只有在快乐、成功中去寻找!学习中求“知”,更要注重践“行”。所以,我非常注重对女儿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当然更多的企望是想让孩子在践“行”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得到快乐,在成功、快乐中健康成长。譬如,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我就让她在学画画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如,发现女儿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天分素养,我就鼓励她参加演讲、写作比赛。多年来,女儿参加省、市比赛获得许多奖项。成功的快乐,使她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显然,是强调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了。近一年多来,我根椐女儿兴

趣发展实际,也引导她做了一些课外物理实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她的动手能力。

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11

关键词:游戏; 幼儿; 快乐;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104-001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儿童世界的支柱,儿童通过游戏相互联系。通过有益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和良好途径。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发展动作和能力。因此,游戏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也有着重要作用。

一、游戏影响儿童心理发展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但有时也会受胆怯、倦怠、自卑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此可见,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个性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游戏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爱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游戏,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大脑细胞的发育需要。所以,孩子才专注地从事着在成人看来极其枯燥无味的游戏。孩子喜欢游戏,尤其喜欢复杂的游戏。因为游戏越是复杂,对孩子的刺激越大,孩子就越兴奋。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等社会性行为,增强体质。所以说孩子天生就是勤奋的,他们生来就有一种求得胜任的内在欲望,生来就有去做、去学如何做的冲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

二、游戏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活动性游戏是孩子们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孩子在游戏中始终进行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它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活动性游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它对培养和发展形象思维具有特有的作用。当儿童们学习游戏时,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形象而模仿做的。另外,孩子根据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设计的游戏都是在形象思维的活动下进行的,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老鹰捉小鸡”等。一些活动性游戏的进行是具体形象的,孩子就是根据孩子间的活动情况而积极考虑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有利的,该往哪边跑,该向前还是向后,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迅速判断其活动的目的,然后采取自己的行动。因此游戏中不仅需要动脑子,还要有勇气。游戏使孩子的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如为了让孩子的区域活动充满阳光与乐趣,老师们在区域中设计了各种棋谱,孩子们可以自由的下棋,整个游戏过程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孩子们的良性竞争、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添设了迷宫、沙包、跳绳、滚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动时间,一簇一簇的孩子在尽情地玩着各式各样的益智游戏,使幼儿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三、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行为习惯、道德意识、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的幼儿容易接受美好的、正确的、规范的影响,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懂得谦让、合作、分享;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可否在游戏中完成这一目标呢?经过观察,答案是肯定的,如一次在银行游戏中,许多幼儿都排着很长的队伍在等待,我以顾客介入,对一名“工作人员”说:“人这么多,让我插个队,先办理吧,我们是朋友嘛。”他犹豫了一会,想了想答应了。事后,我就让孩子参与讨论,这样做对不对,许多孩子都各抒己见,有的说:“不可以的,必须排队,要讲秩序。”经过这次的讨论,孩子们在游戏中很讲文明,我再次来到银行要求优先时,“工作人员”说什么也不肯,对我说:“请您排队。”还有一次,组织小朋友开展“辩论赛”,选了一些他们身边的事情来参与讨论,孩子们都积极备战,有的还搜集了资料,在游戏中讨论发生在周围的事,让孩子通过讨论知道一些道理,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大好处。同时在游戏中我看到了孩子慢慢形成的责任感和纪律性。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是培养责任心的有效手段。在游戏前,教师要与幼儿讨论并制订出游戏规则,使幼儿意识到行为的责任与后果。如选好角色不能随意更换,不能大声喧哗等。幼儿在游戏中喜欢承担一定的角色,“妈妈”“医生”“服务员”等等,而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相对应的角色行为和责任。一次,“娃娃家”的宝宝生病了,“妈妈”和“爸爸”都保护着“宝宝”,照顾他,带他去看病,还给他喂药,游戏点评时,我给予了肯定,他们非常高兴。

四、游戏促进幼儿情绪的发展

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因此游戏好像是儿童情绪的晴雨表,教师可以从游戏中观察了解到儿童的喜怒哀乐。如“妈妈”抱着“宝宝”,温暖地爱抚、说悄悄话,也充分表现了孩子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游戏是儿童克服紧张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孩子选择了一件代表他恐惧和不喜欢的玩具,在游戏中操作它,能使儿童消除害怕或者厌恶的情绪,获得自信,解决问题。如儿童乐意玩医院游戏,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医生或护士,津津有味地玩着打针的游戏。有的孩子在娃娃家中哼着歌哄娃娃睡觉等。游戏可以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现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给孩子时间玩吧!“游戏”并不是浪费时间,“游戏”是让孩子均衡发展的最佳方法。给孩子一些时间与空间,让他去思考,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有机会“游戏”,这绝对也是一种学习。

参考文献:

[1]华爱华.游戏是灾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教育,2008(12):11

上一篇:水电费通告下一篇:品味慢生活的优美散文:走进青板的慢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