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普通大学戏剧艺术教育

2024-07-26

略论普通大学戏剧艺术教育(通用4篇)

略论普通大学戏剧艺术教育 篇1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班级:2009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姓名:刘艺学号:200940410111 课程论文题目:略论普通大学戏剧艺术教育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略论普通大学戏剧艺术教育

学生:刘 艺

资源环境学院2009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号200940410111

摘要:戏剧社团做为激发在校学生兴趣的组织,通过社团内部各项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能有效的促进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关键词:校园;戏剧;教育;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一、戏剧的起源

(一)中国戏剧起源

中国戏剧起源于戏曲。“戏曲”一词,首见于元人陶宗仪《辍耕录》,云:“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浑、词说”,明人称戏剧常用“北曲、南曲、传奇、乐府”,一直到王国维直承陶宗仪之说,用“戏曲”一词来泛指中国传统戏剧。

中国戏剧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到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修正使得传奇剧本也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二)西方戏剧起源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蒂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蒂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

西方戏剧起源于祭酒神的颂歌,源头明确;其次,西方戏剧起源于酒神祭典,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神秘的、幻想的、悲剧性的基因多;第三,西方戏剧是从歌舞演变而来,即由歌舞逐渐演变为故事表演。

二、戏剧类社团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同学们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高校共青团育人的有效途径;它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学生的欢迎,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戏剧类社团是艺术类社团的一种形式,它具有更专门、更特殊的特点,目前戏剧类社团主要分作两类类:一是话剧类,话剧社团或自编自导自演,或请老师辅导定期开展活动,间或还和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将各专业的优势与话剧结合在一起,能收到很好效果;二是戏曲类,它们以弘扬民族传统戏曲为己任,定期开展活动绝大部分参与的学生是从头学起,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断夯实戏曲基础。

戏剧艺术作为高校艺术型社团的典型代表,加强学生戏剧社团的建设,强化指导与管理,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渠道,成为学生发展与稳定的积极力量,也必将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突破口,能真正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目前我国高校发展比较前沿的戏剧社团有中国海洋大学的海鸥剧社,湖南农业大学的虹剧社,复旦大学的燕园剧社、麦田剧社,交大的阳光剧社,上海师大的楼兰剧社,上海大学的灵吾剧社、青韵剧团等。

三、戏剧类社团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一)戏剧社团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

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此外,社团成员在其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讲座,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世界,从而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戏剧社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技能是具体操作的工具性要求,而能力则是内在的活力,相较之下,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能力的核心内容在于创造性和适应性。戏剧社团以其相对严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使得整个团体的构建模式无意中摆脱了传统“福特主义”对每一个团体成员的封闭性,而趋向于“硅谷模式”,即“后福特主义”。社团内部存在着一种网络体系,并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特性。同时社团还成为一个成员们空间上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另外,戏剧社团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其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戏剧社团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当代大学生在关注社会,审视他人的同时更加关注发展自我,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他们的要求。为此,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有待于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弥补。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戏剧类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通过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它为同学们提供广泛的交流机会,引导成员在交流中克服交际障碍,促进成员性格的转变,促使其在生活中会妥善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培养其组织活动能力。

(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青年比较集中的群体,他们绝大多数同学性格开朗活泼,没有过多的社会压力,因此在相对轻松的氛围里总是渴望了解别人,同时充分尽

情地展示自我;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努力追求生活情调和文化娱乐,而戏剧社团极大的满足了这种需求,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彰显出了当代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戏剧艺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就戏剧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来看,它已经由社团内部或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投身到两个文明建设的开放式活动中,加速了社团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社团,戏剧艺术自然而然的开始转变活动方式,承载了高校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进社区的功能,组织和带动社团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大量社团已经用实践证明,走出校园,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同时也是社团生命力不断加强的有力手段。

从社团的制度建设来看,社团内外部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

目前,高校的各个社团中全部都有自己独立的章程或者管理条例,大部分社团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对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这些都推动社团建设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其良好的社团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在管理方面的负担。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拓展而加快、加大,各高校戏剧艺术之间的交流必将进一步加强,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网络信息交流等形式,展示现代戏剧社团的风采,树立好戏剧社团成员良好的形象,同时学习借鉴其它社团建设的良好经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戏剧作为高校极少数校园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将会对广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高校具有特色的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关注和对其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校戏剧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绽放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1] 刘平.新时期戏剧启示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7:213~216

[2] 李跃忠.湖南影戏研究述评[J].艺海,2010,(01):37~39

[3] 何军,沈威,余慧菊.校园戏剧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作用和实施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1):42~45

[4] 李峻森.我看校园戏剧[J].中国戏剧,2003,(07):18~19

[5] 陈漪.非专业戏剧教育及其育人价值[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02):44~46

[6] 桂迎.校园艺术与当代大学生[J].戏剧艺术,2002,(01):15~20

略论普通大学戏剧艺术教育 篇2

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作用, 一直都深受人们重视。18世纪德国大诗人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 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 他才是完整的人。”[1]也就是说, 只有审美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才是完整的人。

大学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是一种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文化教育, 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 学生在大学里所学习的是过去几个世纪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成果;所继承的是一种文化传统。艺术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也是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艺术在社会中有一种整合功能。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可以说, 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 人类迈进了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发展不断加速。但是, 理性主义的危机也日益凸显:主体个性丧失, 精神价值荒芜, 审美理想虚无, 文化传统断裂, 等等, 给人类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害。受其影响, 最具活力的社会分子———大学生在审美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 审美能力弱化。

现代社会, 一方面, 商品经济发达, 社会功利意识增强, 部分大学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过于强调“学以致用”。学习上, 计算机和外语是他们普遍的至爱, 文学、戏剧等人文学科与他们绝缘, 主体精神因为失去了养分而日益萎缩, 审美能力也逐渐弱化。另一方面,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造就了媒体异常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在日益趋于大众化和庸俗化的信息网中, 精神的平面化、碎片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宁愿花钱、花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 甚至是观看各种庸俗的影片, 也不愿意花时间在诸如阅读世界名著等具有深刻精神性特征的审美活动上。他们习惯于片面追求外在的美感享受而轻视内在的精神培养;追求外表的时尚装扮而轻视内在素质的提高和美化, 追求娱乐性的感官刺激而轻视精神心理的熏陶怡养, 以致有时美丑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辨。

2. 审美情趣低下。

在偏重智育的教育体制下, 学校、院系、专业壁垒森严, 分工繁琐, 缺乏交流;学生课业负担繁重, 主体个性备受压抑, 再加上大学生文化生活贫乏, 一些学生便钟情于跳舞、卡拉OK, 沉迷于言情小说、网络游戏, 甚至津津乐道于打麻将、玩扑克, 痴迷于粗俗、消遣性文化娱乐, 以心灵麻醉为超脱, 以放逐精神为新生。造成当前大学生出现审美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传统审美教育与时代发展相脱节, 与学生审美需求相矛盾。当代社会, 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信息爆炸式的传播, 新的审美物象层出不穷, 极大地刺激了当代大学生的好奇心, 扩大了他们的审美需求, 使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变得日益旺盛和急迫, 然而, 传统教育封闭式、单调的审美观念灌输, 无论在量还是质上, 都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要。

结合现代大学美育的独特环境来看, 较之其他美育途径, 大学校园戏剧特点鲜明可以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近代, 校园戏剧才扎根中国, 在关切社会疾苦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醒世”传统。当代校园戏剧不仅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还可以辐射全社会。在校园戏剧产生深远社会影响的每一步,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它的优势。

首先, 校园戏剧本来就是一项综合的美育工程, 熔文学、表演、音乐、舞美、舞蹈等多门艺术于一炉;博采众长, 校园戏剧不仅兼有其他艺术的部分美育功能, 而且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其次, 校园戏剧采取现场演出的形式, 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无碍的纵向交流, 其生动的形象, 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 这是现代影视艺术所无法达到的高度。因为“演员直观的‘当众表演’, 以及演员与观众同处‘一个空间’是戏剧艺术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两个结构元素, 同时也是区别和抗衡于影视艺术的关节所在”。[2]

再次, 校园戏剧更具情感性。一方面, 戏剧的灵魂是冲突, 戏剧尖锐的冲突能够激发观众强烈有力的情感反应, 使之产生共鸣。另一方面, “相比绘画、雕刻、文学这些使观赏者或读者是在其自身的空间里单独完成观赏或阅读工作的艺术来说, 对于戏剧观众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得到的却是一种集体经验的收获, 即产生‘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交流”。[3]每个有着自己不同的个性和经历的观众, 聚集在一起会临时产生一种“集体意识”, 这就使他们的感觉、思想和行动与个体孤立状态时的感觉、思想和行动处于截然不同的状态, 强化了情感力量。

简单地说, 譬如在集体中, 我们就可以比独处时更为无拘无束, 可以高声地大笑或拍手叫好。所有这些, 在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净化”作用下, 帮助现代人恢复心灵的弹性。

最后, 校园戏剧的社会实践性特点尤为突出。著名戏剧家夏衍说:“戏剧是人生的缩影, 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正应该是压缩了的精炼的人生。”他把戏剧与人生并提, 透彻地阐明了戏剧的社会实践性特点。校园戏剧最早产生在“五四”运动前后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产生伊始, 就与社会呼吸相通, 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也形成了自身密切联系时代的优良传统。学生在校园戏剧实践活动中, 编排戏剧, 演绎人生, 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素质、增强审美能力, 而且可以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得以感悟时代的脉搏。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而且要进一步学会审美地生活, 提升未来生活的品质。因此, 新时代的大学美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大学教育在完善德育、智育的同时, 更要重视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 要深入发掘当代生活中绚丽多姿的美, 以高效的美育形式及时地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 增强审美能力, 提升审美情趣。大学美育要充分发挥校园戏剧的优势,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美育效果。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有着鲜明的表现力, 以蕴含深广的时代折射即时传达出生活审美的丰富性。“即时”在于写意、洞悉先机, “丰富”源于写实、展现生活。戏剧的这两个特点使得校园戏剧形成了写实性与先锋性并存的风格特征。参与编、导、表演的学生们, 不仅可以涵泳其中, 获得精神的升华, 而且能够运用戏剧强大的表现力, 把生活中丰富的审美物象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具有强烈审美冲动的当代青年, 引导其赏鉴和思考。

1. 校园戏剧是大学生们表现现实、思考生活的重要途径。

有研究者从校园剧社上演剧目的题材统计中发现, 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对周围现实的反思, 还有四分之一传达了对终极理想的追问, 其余一半是经典剧目的再现。

2. 校园戏剧的艺术探索与艺术创新精神, 有利于拓宽当代大学生们的审美视野, 提升审美情趣。

“社会要求戏剧总能准确捕捉到文化走向, 并且及时甚至超前加以呈现, 由此创新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实验、先锋的姿态一直是戏剧人竭力追求的对象, 而校园正以它活跃的气氛、高层次的理论引导和学子们纯洁无功利的心态特点恰而符合了话剧的先锋性这一本质特征”。[4]这种契合为校园戏剧实践所证实。

3. 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审美热情。

这些年来校园戏剧蓬勃发展, 戏剧社团纷纷组建。当代大学生审美需求日益旺盛是校园戏剧社团发展迅速的客观原因, 而大学生的热情是推动校园戏剧社团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专家评价道:校园戏剧的优势不在于导演和表演的精致, 不在于人物关系表达的真实, 不在于场面渲染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而是在于大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对生活、对人生、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之中, 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手段在舞台上宣泄, 甚至呐喊。热情是校园戏剧的一大特色。他们在热情地思考, 热情地创作、排演、发挥、忙活过程中, 演绎人生百态, 弘扬正义, 鞭挞丑恶丰富了对人生的种种体验, 进一步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生, 从而抚平了现实的缺陷, 恢复了“完整无缺的性格”。一位参与校园戏剧活动的大学生说:“戏剧, 让我懂得沟通, 懂得理解, 懂得宽容, 懂得责任, 懂得默契, 懂得倾听, 懂得选择, 懂得放弃。有了戏剧相伴, 我已不再孤独。”由此可见, 戏剧社团的蓬勃发展, 激发了大学生的审美热情, 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帮助他们辨明是非、分清美丑、扬善止恶。“校园戏剧总是以最前卫的姿态走在时代之前, 并影响着校园之外的文化取向。先锋性、实验性是它的核心, 实践性、艺术性是它的血肉, 人文性、教育性则是它的灵魂”。[5]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校园戏剧身处围墙之内, 除了大学美育作用外, 其特异的文化价值取向对社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全面评价校园戏剧, 还有待于我们超出校园的狭小视域, 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和时代的背景上去考察, 才可能深刻理解校园戏剧。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 理性主义弊端日益显露, 美育任重道远。一方面, 校园戏剧是当代大学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生力军, 校园戏剧可以塑造满足社会的健康发展所需的具有主体性格的大学生, 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校园戏剧,美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90.

[2][3]卢.昂.东西方戏剧的比较与融合——从舞台假定性的创造看民族戏剧的构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77.

浅谈普通大学的戏剧教育 篇3

其实。这一怪象倒也不难分析。对口就业难,是因为我国戏剧市场本身就低迷,特别是在北京上海之外的地方。各省市戏剧院团日子好过的没几家,发展艰难,对人才的需求量就不会大。招生火爆更好理解:太多考生、家长把艺考作为高考的捷径,在“高考至上”的宗旨下,拼了命地来挤这“独木桥”。这就决定了考生中有些是出于热爱,但可能更多是投机!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从事高校戏剧教育的人,特别是普通高校戏剧从教者是不是应该思索一些问题:专业戏剧院校毕业生都难对口就业时,普通高校有没有开设戏剧专业的必要?普通大学的戏剧教育应在高等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应该如何开展实施?

一、普通高校有没有开设戏剧专业的必要?

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中国的大学生太缺乏戏剧教育了!目前,国内除了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国戏曲学院外,一般综合性大学都没有戏剧学院。当然也有些高校(比如安徽大学)在艺术学院或者中文系等院系设有戏剧方面的专业,但也不是很多;多数院校仅开设一些戏剧课程,而此类课程的数量也很有限。与美国高校的戏剧教育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有一千多所大学(学院)设有戏剧系。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高校虽然没有戏剧系,但开设有戏剧艺术欣赏与实践方面的课程。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戏剧大国,这与其戏剧教育的普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戏剧教育的落后是因为我们没认识到了戏剧独特的教育功能,是其他的教育形式很难替代的。

戏剧是一种把文学、表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将理智的是非认识与情感的悲喜感受结合在一起,转化为对具体事物、对象的爱憎利害的伦理判断和理性力量,而直接导向于实践的行动。”所以学生在戏剧的排演中会自主地加强对现实的洞察分析与思考力度,辨是非。识美丑,完善人格的同时张扬生命的意义。

这是如今的大学生最欠缺的。不客气地说,大多数的大学生人格是不完善的。中国的教育体制及高考的强大压力决定了游过十几年题海进入大学的大多数学生们生命中除了学习、考试再无其他重要的事,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思考。考进大学后呢?严进宽出的高校特点又默许了辛苦十几年的学子们放松、散漫,以至于目标虚无人生彷徨。太多的毕业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思想。对生命不够尊重,对生活不能体会,对自己无法负责,对别人没有关爱的接班人,我们怎能对他们创造的未来乐观?不能只怪学生的松懈,我们的教育应该反省:用“高考”这一鞭绳抽打了十几年后,还有什么办法能继续让中国的学子前进。并且自主地完善自我?我觉得非戏剧教育莫属!第一,戏剧教育会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在戏剧的精神——探索人性、追求真理、表达时代诉求感召下的年轻人一定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戏剧综合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排演是集体协作的成果,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与人交流、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第二,戏剧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戏剧不仅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且是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正如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恩林所说:“通过种种宣传工具,戏剧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强大的手段之一,其威力远远超过了谷腾堡革命的基础:这个基础无非是印刷文字罢了。正因为这个缘故,对于戏剧的本质具备一定的认识,对于戏剧的根本原则和技巧有一定理解,而且能够从批判的角度思考和讨论戏剧问题,在当今世界上确实已经十分必要。”我们现在强调学校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既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媒体图像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他人面前表演的需要,例如,无论是大学生求职应聘,还是干部选拔任用,都需要进行面试;企业界推广产品也离不开市场营销,其中促销表演则是一种重要手段。凡此种种,均说明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都应具备以前长期被忽视的表演能力和交际能力。而戏剧课程,特别是那些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戏剧课程,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戏剧教育应大力在我国高校中普及。

二、同样是戏剧教育,普通大学的戏剧教育应与戏剧学院的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一个我们目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又必须探讨的问题。以安徽大学为例,戏剧系在教学中就意识到自己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了培养职业戏剧人,还是完善学生人格兼具培养学生鉴赏戏剧和可能创作戏剧的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我们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可老实说,这个答案在我们系至今无解。如果是前者,那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硬件与软件设施都远远不够;如果是后者,那教学就不应该只面对戏剧系这二三百人,应该惠及全校啊,可如果作为全校公选课,我们又无法应付庞大的求学人数。所以这个问题就只能尴尬着。我觉得,理论上。两者戏剧教育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戏剧学院就是培养职业戏剧人的,教学中应加大艺术实践量,在实践中贯彻理论提高技艺;普通高校就应发挥戏剧能与人文科学结合的所长。另辟新天地。

三、普通大学的戏剧教育如何开展实施?

第一,我觉得每一个高校都应开设戏剧艺术公选课,有条件地开设专业。公选课应该包括这种艺术形式的诸多方面:如中外名剧赏析、戏剧美学、戏剧理论批评、戏剧表导演和剧本写作的基础知识等。其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实践的环节也不可忽视。因为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学生的创作和表演,并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有更多更好条件(有足够的排练厅、剧场等硬件设施,有较完善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梯队)的高校可开办戏剧专业。它不仅要承担全校的戏剧艺术公选课的教学,更要作为戏剧学院的有益补充,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戏剧研究及创作能力的人才。

第二,可与其他专业结合。我觉得有两种办法:一是设置双学位。当然前提是在有戏剧专业的院校实施。除戏剧之外的专业不受任何限制,因为现今任何行业都需要有既懂专业又有戏剧才能的人,而且会供不应求。二是结合不同专业特点,设置情景剧场。比如,在法律专业的戏剧课堂上,就可以以一案例为素材情景再现或者模拟审判现场;医学专业的戏剧课堂上,就可以就医患矛盾、医疗事故的解决等实行情景再现;师范专业的戏剧课堂上上演优秀教师的动人故事;物理专业的戏剧课堂上演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欣喜……总之,戏剧艺术的公选课一定不能是空洞乏味的,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生动的开展。

戏剧教育在我国确实起步晚起点低,但正因如此,我们的发展空间才越显广阔。近几年国家也开始意识到了戏剧教育的重要性,有些作为试点也开始进入课堂。在整个教育体制中高校的戏剧教育普及最应首当其冲也最容易实施,特别是普通高校的戏剧教育,它承担着完善学生人格兼具培养学生鉴赏戏剧和可能创作戏剧能力的任务,并同时培养了最广大的戏剧观众群体,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2009年4月我带领导演专业和音乐系的部分学生排演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连续三个晚上演出每场四百多人的剧场都要挤进近七百人!火爆的程度正反映了高校学生们对于戏剧的喜爱甚至是饥渴!观众中不仅有本校的学生,也有外校风闻而来的,毕了业已经工作的……这就是戏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观众就是市场,有需求的市场就会促进戏剧行业的复苏繁荣,行业的繁荣吸引更多的人才,人才的需求刺激了教育,戏剧教育又培养了更多的观众——如此周而复始,良性循环,戏剧的明天就很乐观。大学戏剧教育的普及带来的绝不仅是戏剧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民族的精英们完善了人格,祖国的未来才能乐观!

参考文献:

【1】李泽厚《戏剧美学论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略论普通大学戏剧艺术教育 篇4

一、日程安排

1.网络报名:2012年12月30日前

2.初赛:2013年4月8日至11日。成龙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3.复赛:

抽签时间:2013年4月15日(周一)下午16:00

抽签地点:生命科学学院两委办公室(成龙校区学生活动中心5楼)

复赛时间:2013年4月16日(周二)下午14:00

复赛地点:狮山校区桃李园3楼学生活动中心

4、决赛

抽签时间:2013年4月21日(周日)下午16:00

抽签地点:狮山校区学生活动中心桃李园3楼

决赛彩排时间:2013年4月22日(周一)13:00

决赛时间:2013年4月22日(周一)下午18:30

决赛地点:狮山校区桃李园3楼学生活动中心

二、比赛设置及要求

戏剧小品比赛分为:短剧、歌舞剧、小品等,均不超过8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三、评分细则 1.作品评分(总分10分)

评选以表演剧目的剧本构思、演员表演水平、语言能力、舞台效果、化妆、时间人数限定6个要素为准则。

剧本构思方面:(分为三等,所占总分比重为40%)

一等:主题十分鲜明,剧情流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深度,能贴近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反映大学生的青春和活力,能引起观众共鸣。

二等:主题较突出,剧情流畅,能很好的表现主题。有一定深度,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等:主题平淡,不明显,剧情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影响主题的表现。剧本没有深度,且偏离现实生活。

以上等级分值分别为:一等3.0~4.0分;二等2.0~3.0分;三等1~2.0分。

演员表演水平方面:(分为四等,所占总分比重为40%)

一等:演技精湛,令剧中人物活灵活现,表情丰富,语言生动,语气多变,眼神动作到位,演出十分投入。演员对白动作丝毫没有出现遗忘的迹象,表达自然流畅。各演员相互之间配合默契。

二等:演技细腻,能生动地表现剧中人物性格,表情丰富,动作到位,演出专注。对白动作熟练,表达比较流畅。各演员相互配合一般。

三等:演技一般,能基本表现剧中人物特点,动作对白基本能完成,但能看出不够熟练,且语气表情不够丰富。

四等:演技尚缺锻炼,影响人物剧情的表现,出现明显的遗忘对白或动作的情况,且对白动作生硬。

以上等级分值分别为:一等3.0~4.0分;二等2.0~3.0分;三等1~2.0分。

语言能力(所占总分比重为10%,达到以下标准为1分,其它酌情给分)

语言清新幽默,符合角色身份,并能很好的表达人物思想及主题思想。普通话、方言均可(根据作品需要),但需语言流利,吐字清晰,发音标准,用语得当。

舞台效果(所占总分比重为5%,达到以下标准为0.5分,其它酌情给分)

舞台效果感觉好,能适合剧情气氛,服装道具齐全合适,且替换合时。

化妆(所占总分比重为3%,达到以下标准为0.3分,其它酌情给分)

贴近人物造型,妆面整洁。

时间人数限定(所占总分比重为2%,达到以下标准为0.2分,其它酌情给分)

作品参赛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6人,群众演员不限,作品时间以正式表演开始计算,不超过 12 分钟。

2.知识问答评分,回答正确得0.2分,回答错误不得分、不扣分。

3.如果作品是原创作品,根据作品品质可以有0.2—0.5的加分。

四、奖项设置

大赛项目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组委会根据各学院参与情况,评选出 “最佳编剧奖”、“最佳表演奖”若干,并给予奖励。奖项设置数最终由艺术节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

五、比赛事宜

1.比赛采取复、决赛两次。

2.以院系为基本参赛单位。

3.要求各院系从本院系优秀剧目中选出1个作品参加复赛。;

4.剧目要求:“七彩生活”戏剧小品比赛:含短剧、小品、曲艺、歌舞剧、音乐剧,人数均不能超过10人,时间不超过12分钟,作品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5.服装、道具、舞台布置均自备。

6.网上报名时后,请交参赛剧本于组委会处(剧本要注明节目名

称、简介内容、创作者、表演者姓名及单位、舞台说明及是否原创作品,一旦上报不予改动,上交时间和地点组委会另行通知)。

7.如果抽签时未到视为自动弃权。

六、比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主任:廖才祥(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王一丁(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副主任:李斌(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维(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雍彬(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执行副主任:田伟(生命科学学院分团委书记)

王小燕(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辅导员)

罗晓燕(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辅导员)

钱秋伶(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辅导员)

成员:朱治锋(生命科学学院分团委副书记)

祝宁苑(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

王丹(生命科学学院秘书处秘书长)

吴淑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熊洋(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徐远翠(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侯艾君(生命科学学院社联分会主席)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主任,主任由田伟担任,副主任由王小燕、罗晓燕、钱秋伶担任。

评委会成员:由艺术节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安排。

未尽事宜,以艺术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为准。

本细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四川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大学生艺术组委会

生命科学学院艺术节戏剧小品组委会

上一篇:防空演练总结图文下一篇:一封矿工妻子的安全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