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探讨

2024-05-10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探讨(共10篇)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探讨 篇1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探讨和研究当前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园林景观式绿化设计策略,可为当前大学校园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向社会开放,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搞好大学校园绿化,对提高校园环境和塑造良好的校园公众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基于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校园生态化、园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现代化、人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新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如果在大学校园的环境规划设计中能够把中国园林的神韵体现出来,讲究布局、营造意境,同时充分考虑景观的实用功能、观赏功能,真正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观点,将会对大学校园的环境营造大有裨益。

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规划:

一、利用植物造景,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

绿色植物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净化空气、减轻污染、调节气温、减少噪音、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等功效。校园绿化应该利用不同冠型、不同色彩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形成错落有序的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景观,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形成优雅宜人的育人环境。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为数不少的范例。比如俞孔坚先生主持的“非农时代”的稻田——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让稻香融入书声,诠释了“白话”景观的理念;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园的绿化植被全部选用无挥发刺激性气味的中草药植物,充分体现中医药大学独具的特色,这些都是大学校园植物绿化的优秀范例。

每种植物都具备自己独有的形态和风韵,如春季梢头吐绿、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果实累累、冬季银装素裹。人们在欣赏自然植物美的同时,“比德畅神”,赋予植物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内涵。栽花植木,以山水花木的品性来比喻人高洁的品格,自古有之。在设计时,应合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历史、文化所赋予它们的拟人化的性格属性,使大学校园绿地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观赏价值。

二、在整体考虑校园环境绿化风格的前提下,不可忽视局部景观园的构建

大学校园一般占地广博,因此,大面积的校园宜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分而治之。校园环境绿化大多是在学校的建筑群中展开的,每幢教学楼与其周围的空间构成一个个绿化

环境的小单元,在环境绿化设计上可以与教学楼风格相呼应,形成一楼一景的风格布局,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使其不失和谐。设计时可以遵循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意蕴,构建具备自然美和深邃意境的校园园林。另一方面,在具有西方风格的教学楼周边,也可以考虑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采用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和几何美的造园手法,如疏可跑马的草坪,色彩绚丽的花境,整洁壮观的植物造型等。如此融贯中西,使中西方的造园艺术得到适当的对话,以不同的美学效果营造校园美景。

首先,在局部景观园的构建中,应该做到“步移景异”。教学楼周边的绿地都应按照小的风景园来设计,尽量不要出现一个树种占据一大片地的情况。这样树因植株过密不易成材,人也不便进入其中,无形中把绿地变成了一个禁区,既不能形成好的景观效果,也对学校空间资源造成了浪费,是不可取的。其次,在绿地中规划建设空间适合的小型广场。这样不仅可供学生举办小型活动使用,还可以增加校园空间的层次感和功能实用性。再次,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是园林构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体型巨大的校园建筑,水体景观可以软化环境、怡情悦目,给人以生动的美妙想象。

三、适当设置雕塑与奇石碑刻,彰显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利用雕塑来充实造园意境是常用的手段。作为标志性的景观,雕塑一般应具备深刻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可以提高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符合校园气氛的建筑作品为佳。校园的中心雕塑可以采取气势宏大,体量感强的设计,对于局部景观园和院系雕塑则宜选择反映主题,构思精巧的小型作品。

奇石也是园林造景的要素,应用得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提出:“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的美学名言。奇石的自然天成之美意味深远,耐人寻味。同时在校园的一些小的风景石上也可有些书法题字以及碑刻,字的内容以修身厚德,增加审美情趣为宜,在点景明志的同时也可以让人领略到园林式校园的奇石美与书法艺术的浑然结合之美。

四、深挖学校内涵,突出本地文化特色

当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态势,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形象品牌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很多知名大学校园景观的精彩之处成为世人熟知的标志,如北京大学的燕园,清华大学的大礼堂及前广场,武汉大学的珞珈山等等,这些积淀了大学人文历史的景观为塑造大学校园的品牌形象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学校园绿化规划应充分利用其独具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历史内涵,并根据学校的性质,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目前,济南大学正处在高速发展中,对于整体校园园林式规划和对外形象塑造方面非常重视,我们可以本着立足济南,深挖本地文化的原则来进行校园的整体规划。济南在历史上是一个文化名城,有着名闻遐迩的“泉城”之称。其“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城市景观,可以说构成了个无比美妙的大园林。千百年来,数不尽的国君权相、文人墨客到济南来,留下大量的赞美诗词和墨迹,给泉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可以把济南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带入到济南大学校园文化中,在景观营造上围绕泉、园、亭等元素,结合现代手法进行设计,塑造独具魅力的校园形象,把济南大学打造成浓缩的“济南名片”。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探讨 篇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 高校对校园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强。然而, 各大高校一味重视大容量、高速度的校园建设, 要求校园的大气壮观的同时, 却忽视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指导, 使得校园精神、文化软实力在基础设施硬实力面前显得“发育不良”, 导致了我国高校软硬实力上的失衡, 阻碍了我国大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步伐。

校园文化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它依托于校园空间, 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 以历史纪念、实用功能、观赏娱乐等类型服务于在校师生的校园活动, 并长期影响着师生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校园文化景观属于城市景观, 同时也是文化景观的特定类型。然而在当下, 高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景观时忽略了对其校园属性和文化属性的重视。究其原因, 一方面, 设计方没有深入挖掘校园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 设计元素东拼西凑, 存在跟风抄袭现象;另一方面, 校方对校园的规划建设缺少前瞻性的指导。因此, 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营建关系, 探索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对于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 增强校园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改变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同质化现象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校园人、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核心内容, 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展现的物质载体, 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而在探讨二者的关系时, 校园人的角色成为理解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关联的重要因素。校园人以学校师生为主体, 同时还包括管理者、建设者、服务者等, 其群体的行为需求、价值观念、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等既促成了特定背景下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产生和发展, 反过来也受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制约和影响。可以说, 在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存在着校园人的转化作用。

2.1 校园人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人文环境, 是在一定时期由校园人具有的包括精神、思想、理念、行为、制度等的群体意识, 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一方面, 在不同时空背景下, 大学由于校园人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校园文化。如沿海高校和中西部高校, 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和少数民族高校, 成立时间较长、颇具资历的高校和近十多年来新建的高校, 它们展现的校园风貌和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而另一方面, 一所大学虽受不同的校园人经营, 但自身的校园文化却保持着延续性。已形成的校园文化犹如传播的种子, 根植于一批又一批的校园人心中, 优良的传统、正确的意识、向上的心态、健康的习惯等都会得以保留, 并被发扬光大。所以, 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经营者, 同时也受已形成的校园文化影响, 二者之间是共生的关系。

2.2 校园人和校园文化景观

从行为和意识上看, 校园人与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主要有人的主动选择和被动接受两个方面。主动方面上, 校园人的自身需求决定了其要选择什么样的环境, 并通过各种类型活动产生的不同效应来影响甚至改变环境的性质和意义。如在课外生活之余, 师生会选择较为私密和安静的场所进行休息和交流, 久而久之这个场所就会赋予这样的功能。被动方面上, 由于必要性、强迫性或者自发性的行为, 校园人也会受到来自校园文化景观的约束和改变。如在去教学楼的必经之地所建的一组名人雕像, 往往会激励前来学习的师生们。或是其生前的卓越贡献, 或是自身的高尚品德, 或是求学时的刻苦经历, 这些都会在潜意识上激励着校园人。因此, 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 校园人与校园文化景观一直都是相互影响的。

2.3 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人的媒介作用创造并改变着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文化景观也通过满足校园人不同的功能需求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可以说, 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更应该理解为人、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校园文化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背景下, 渗透在环境中, 而环境又恰恰在另一方面反映着文化, 为人认知文化起到阐释的作用。如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大学校园呈现的是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校园环境, 从校园的建筑、植物到人的服饰、言语都显示了异于汉族文化的魅力。因此, 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是相互依存, 相互反映的关系。

3 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原则与要求

3.1 建设原则

3.1.1 生态性

大学校园依托于一定的场地, 校园长期的建设需要正确的认识校园内部空间和外部自然的关系, 不能忽视场地的生态条件而孤立的发展。同样, 校园文化景观也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 校园的山水林木, 花草鱼虫都是校园文化景观动态建设的一部分。过分的注重材质、体量和造型, 而忽视生态这一文化景观建设的土壤, 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将水文气候, 地质地形, 动植物群落等纳入文化景观建设规划的体系之中, 才是校园文化景观发展的长久之路。

3.1.2 保留性

不论是历史悠久的老学校, 还是建立不久的新学校, 都会有代表学校成为典型的文化景观, 这些景观有可能是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 也可能是遗留的名胜古迹, 亦可能是已被校园人认可的建筑、大门、纪念碑、凉亭等。在长久的建设过程中, 应充分认识到这些标志性文化景观对于校园人的重要性, 并使其继续见证学校历史, 使之成为校园场所精神的物质表现。在不影响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保留性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参考的重要原则。

3.1.3 统一性

坚持校园文化景观的统一性, 就是要在规划过程中保持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性, 个体和整体协调统一, 使整个校园的文化景观纳入系统建设之中。形式上, 文化景观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能够很好的融入校园的整体环境中, 具有母题性;内涵上, 文化景观的不同主题要呈现有序性。如此一来, 校园文化景观才能既彰显个性, 又保证共性。

3.1.4 可持续性

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应传承过去, 定位现在, 着眼未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 既要能满足当下师生员工的需求, 也要注重校园生态建设功能建设、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要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 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 适时适度的扩展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给予校园以时代精神, 给予文化以新的活力, 并减少对已有文化资源的透支和自然资源过度索取。

3.2 建设要求

3.2.1 传达价值取向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包含了诸如求真务实、尊师重道、开拓进取、博学笃志等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应该以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目的, 在当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的背景下, 为校园人传播正能量。

3.2.2 满足功能需求

满足校园人功能的需求, 是校园文化景观创建的目的之一。停坐舒适、有良好的遮阴效果、便于寻找、周围环境宜人, 校园中这样一座凉亭自然会受到校园师生的喜爱, 因为它满足了校园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若这座亭子虽建造时间久远但依旧坚固, 曾经是学校前辈们读书的地方, 而现在又是学生晨读的地方, 那么这座亭子的文化性就进一步得到体现。因此, 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要基于其实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了实现育人明理的延伸性作用。

3.2.3 呈现艺术美感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创建应该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艺术内涵。从色彩、线条、构型到理念、精神和主题, 文化景观的建设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美感营造的规律, 把握美感的创新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推动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创造, 使校园文化景观达到艺术美感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 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需要设计师和建设者正确认识校园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在校园人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上, 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经营者, 而校园文化也影响着校园人的认知并依赖校园人传承与发扬。在校园人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关系上, 校园人因为自身需求会主动选校园文化景观并通过行为对之进行改变, 而校园文化景观会因为校园人的行为习惯让校园人被动接受。因此, 校园人是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景观相互作用的媒介, 它促使着二者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转化。

在当代大学校园的建设中, 由于缺少对校园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之间关系的认识, 使得校园原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被破坏, 新建的文化景观又难以体现大学校园的历史文脉和治学精神。对此, 大学校园的建设者们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 摒弃照搬照抄的旧观念, 深入思考在大学校园内人、文化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挖掘每一所大学的优秀因素, 在科学性、合理型、前瞻性的规划指导下, 通过的适宜的、艺术的造型传达一定的精神内涵。因而, 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过程中: (1) 要秉承生态性、保留性、统一性、可持续性的建设原则; (2) 要实现传达价值取向、满足功能需求、呈现艺术美感的建设要求。当代的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扎根于校园文化, 在设计的过程中科学严谨, 富有创意, 才能建造出优秀的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景观。

摘要:阐述了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的含义, 分析了校园人、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三者的关系, 探讨了校园文化景观的生态性、保留性、统一性、可持续性的建设原则和传达价值取向、满足功能需求、呈现艺术美感的建设要求。指出了只有认识到人、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 并秉承科学创新的精神, 才能创建出优秀的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陈帅.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1:2.

[2]甘阳, 陈来, 苏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3]武淑萍.大学校园文化及其整体形象设计[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0:10~11.

[4]汤溶溶.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09.

[5]张玉奇, 严林青, 姜伟, 等.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构建-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125-126.

[6]Dober Richard P.Campus Architecture:building in the groves of academy[M].New York:Mc Graw Hill, 1996.

探讨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小品设计 篇3

【关键词】高校形象;校园景观;小品景观

景观小品相对于其他的景观而言,其体量较小,而且色彩单纯,在整体景观起到点缀的作用。景观小品在整体的景观中是具备了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精神功能[1]。校园景观设计中,小品的运用是促使校园环境更加生动的关键,也是提高空间环境艺术品质的关键。因为小品的运用也使得校园环境景观形象的层次得以提升,为高校的师生带来美的享受。

1 大学小品景观设计原则

注重文化功能:校园形态特征在周围环境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同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寻求和谐的。在设计景观小品的过程中应该以校园的文化为指导,重视环境和规模以及同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校园中的小品景观应该能够传达特定的文化,确定内容的空间位置。景观素描不仅要体现出其自身的视觉冲击,而且还要能够同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好的体现出文化精神同环境的结合。

注重生态性:宏观上讲,校园景观小品应该结合学校具体的地貌情况,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同多样性植物造景相互集合,发挥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功能配置作用。校园景观小品应该追求自然的生态设计原则,打造春意盎然、夏阴浓郁等美景。从微观上讲,应该营造和谐的周围环境,使得整个校园景观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校园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舒适、良好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有着积极的意义。以人为本不仅仅是设计师设计景观小品的初衷,更是人类对于情感的需求。不论景观小品大小如何,其都是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好的小品不仅仅能够作为一个单独的空间景观和艺术作为欣赏,以其特有的灵活的体态和气质同师生交流,使得师生感受校园环境的宁静和温馨,更能够创造出人景共生的人文意境。

追求情趣:情趣是引起人们愉悦情绪,给人以趣味的因素。有的景观小品因一味的追求“绿化即种树”的思想,使得小品的设计过于简单、乏味,千篇一律,而体会不到情趣[2]。要摆脱这点就要在设计中采用自由活泼、有变化的处理方法,增加小品景观的情趣。

2 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小品运用

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能让学生的思想自由发展,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性格形成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健康也同环境息息相关。高校校园中,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也是重大的,校园景观小品作为校园环境中的一个部分,其良好的运用能够适当的减轻学生的压力以及通过景观来刺激学生的潜能面对学生的思想以及个性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

2.1 人口景观小品设计

高校在雕塑的景观设计中主要是从历史文化、教育理念以及学校的工作人员性质着手,以加强学校景观的文化精神内涵,为学校的整体景观带来活力和内涵。在设计雕塑背景时也应当考虑周围的环境,同周围的环境相互结合,带出其意义和主题。雕塑的背景应当是简单的,能够发挥背景主体的功能。具体的设计还应该完善素描的颜色以及规模,在基于水体结合的基础上,增加大学为主要人口的环空间口味和内容[3]。例如,西藏民族大学的人物雕塑就是根据其少数民族学院的性质设计的,由多个民族的男女合舞的雕塑突出了民族团结的主题,既生动又有情趣。

2.2 校园室外休憩设施设计

室外休憩设施设包括了学校为师生学习和交流等布置的各种活动设施小品。例如,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座椅,有隔场地空间作用的低矮墙体建筑物等等。

设计室外休憩设施小品,为师生营造和谐的室外休憩空间,就应当了解师生在室外景观空间中的行为活动习惯[4]。高校校园休憩设施应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好的细节构筑和独特的形态设计能为师生提供心理调节的作用。室外休憩中的座椅作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其设计直接影响了景观空间的利用率以及效果。座椅的设计不仅要在材质、形式以及色彩上精心推敲,而且还要同周边的景观环境相互适应。原来的传统的形式应破除。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基础上还要尽量地丰富座椅的形式。另外,在设计的形式和类型上应该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休憩设施和其他的构筑物相互结合。

3结论

大学校园景观小品的产生是整体和局部的结合,校园景观的整体美是通过各个细节得以展现的,而充满个性的景观小品也因其充满个性、丰富多样而为校园景观构造了完整和谐的特色。景观小品数量较多其而且形式丰富,小品的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精神,体现生态等内涵,更是校园景观构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应适当的运行景观小品,精心设计,打造同整体环境相互协调的小品景观。

【参考文献】

[1]王秀威. 大学校园休闲绿地生态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2]李丹. 地域文化特色在安阳工学院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装饰(理论),2014,04:60-61.

[3]徐娜娜. 心理元素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篇4

一、校园概况

由**市**路、**五西路、**路与(规划)环岛路围合而成的片区,我们称之为**校园。它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组成,该片区土地总面积为144.33公顷。规划景观绿地面积66.39公顷。

现状景观,主要集中校园东部,园林面积大约32公顷。片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湖、起点广场、第一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第三第四教学楼等区域,线状园林集中在致远北路、海韵东路、椰风东路、椰风中路。校内绿树成荫、水体波光粼粼,具有原生态特征,体现了南方热带滨海环境特色。但是,校园景观中心突出不够,富有校园文化氛围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广场,或者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强化。现有水面尽管面积较大,但都是“死水”,距离“构建生态校园”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景观作出了系统规划。可以简单概况为“二轴、三点、二湖”,“二轴”就是南北中轴线(致远路)、东西中轴线(椰风路);“三点”就是北门景观节点、南门景观节点、南北轴 交叉节点;“二湖”就是东湖、西湖。

针对现状景观,本着“强化、改造、提高”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予以梳理改造。新建片区,予以创新建设。改造区与新建区要和谐统一。

二、校园景观规划目标

将校园打造成为富有热带滨海自然特色,富有教育、文化、热带科技大学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景观,为**师生营造舒适宜学的校园,为未来**高校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白墙、穿廊、小桥流水、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椰韵涌动,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幅画卷,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让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 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1)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有清新宜人的庭院;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静心潜读;有公共的庭院广场供师生们讨论交流。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 灵感顿悟常因适当的感知而迸发, 良好的校园景观氛围能启发人的思想, 激励人的行动。

(2)锻炼与休闲交往的功能。现代大学培养的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个优秀的人才, 要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除了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 还需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健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校园环境组成, 应能作为运动场馆的补充, 能在课余为师生的交流、聚会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

(3)交通功能。校园在校师生数众多,达3万人以上, 同时校园内的交通又有人流集中的特点,因此在校园整体环境中, 大多数园路都要承担分散人流的作用。园路应兼顾师生流量、速度与景观的关系, 尽量减少无效路径, 提高交通效率, 使之既满足交通的需要又有助于整体校园景观的形成。

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3. 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大学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学科特色的植物,彰显海南大学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4.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5.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校园的规划应当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以期望达到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6.最高效率原则

最高效率原则就是指校园规划应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可见,最高效率原则在规划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板块之间移动的一般次序。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板块,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方便学生的目的。

7.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化,有利于强化教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8.整体性原则

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大学校园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所谓特色,就是指大学校园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 特征,它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对大学校园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人文、历史与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大学校园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

9.安全原则

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不能种植有害花木,起阻隔空间作用的植物可以选择不易接近的植物,供观赏的则应选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植物;危险之处应设置扶栏等等。心理安全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避免教室、图书馆、校园中的步行道、宿舍区、校园操场以及其他会令师生感到不安的情况。如昏暗的灯光、狭窄的甬道、刺鼻的气味、巨大的没有声音的空间等。不同形态的空间也会引起师生情绪及心理上的不同体验,人人都希望安全、舒适、隐蔽的环境空间。

四、规划设计内容

1、校园出入口景观

**校园出入口包括,北门、东门、(老)南门、(新)南门。校园大门是人们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出入口景观要与整体校园景观风格一致,是校园整体景观的一个序幕,在风格、布局上应服从于整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出入口景观。

2、校园中心区景观

校园中心区景观是由图书馆、教学楼、院系实验楼等建筑围合而成的较大广场空间序列。是海南大学对外形象宣传的名片,是师生学习交流、熏陶情操的活动中心。

3、开敞空间体系景观

大学校园 是名符其实的“大园”, 其中, 建筑外部的开敞空间又占其大部分。因此, 大面积的校园开敞空间体系宜分园而治, 在开敞空间体系景观中, 应组合成大、中、小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 每个层次的空间都有自己不同的尺度和空间感。

——林荫大道并联路网,与建筑连廊组合,防止烈日暴晒。——热带植物分片区种植,除了观赏,庇荫,更要营造生态,成为鸟群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自由在林区上空穿行。

——海水进校园,突出滨海特色,可以观赏潮涨潮落。——有开阔的草坪看书、交流,地形起伏有致,韵味十足。——以世纪大桥、校园建筑和园林等元素,营造视觉焦点,成为标志性景观之一。

——有专门的励志纪念林,植树造林,观赏性农学试验地。

4、植物景观系统 植物是除了建筑以外最能体现校园景观特色的素材。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多样性带来的丰富景观、植物的季相性带来的季节景观、植物的层次感与疏密度带来的不同空间感受。作为景观中活的因素, 不同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能使校园景观年年有不同、季季有变化、处处有惊喜。

5、其他

适当布局园林建筑小品、雕塑、奇石碑刻等设施,彰显**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当布局座凳、园灯设施,便于师生室外学习和人际沟通交流。

五、技术与成果要求

(一)设计文件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规划设计说明;

2.总体规划平面图(彩色); 3.主要功能分布和景点布置分析图; 4.道路交通分析图;

5.组团内景观的示意彩色照片表达设计 6.主要景点的透视效果图

7.景观组团彩色总平面效果图和鸟瞰效果 8.硬质景观设计示意图 9.景观小品及室外家具布置图 10.水景配置图、绿化配置图、11.总体的竖向设计图 12.相关的技术指标

(设计深度参照《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06SJ805》——设计方案的深度)

(二)设计文件格式

1.纸质文件,A3格式,装订成册,一式10份; 2.纸质文件的电子版刻录光盘1张。

六、设计时间周期:60天。附录:

1、**大学**校区现状图(纸张+电子版)。

2、**大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A3文本(纸张+电子版)。

3、**大学**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电子解说文件(光盘)。

4、新建重要建筑首层平面图。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调查问卷 篇5

1.请问您是哪个年级?()

A大一 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对校园整体景观环境印象如何()

A.清新恬静,城中山林B.闹中取静,适合学究

C.人多车多,宣气杂乱D.氛围很差,不适合学习

3.您觉得嘉院校园景观的优点在于()

A植被多B道路宽敞C公共设施完备D布局合理

4.您喜欢的校园水景形式?()

A瀑布 B环校河 C池塘 D喷泉

5.下列公共设施中,您认为学校任有不足的是()

A垃圾桶太少 B公共座椅分布不好 C活动设施太少 D指示牌太少

6.您喜欢的校园植物类型是?()

A四季常青的乔木B春夏浓郁、秋冬凋零的乔木

C小灌木D草坪

7.您觉得校园的主干道设计的怎么样?()

A设计合理,贯穿整个校园 B设计一般

C设计不好D没有感觉

8.您认为校园景观的规划对您对学习和生活有影响吗?()

A没有影响 B影响不大C有影响D没感觉

9.您认为现在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有()

A道路交通混乱 B功能区分不够合理 C校园植物配置单调D缺乏文化特色

10.您觉得我们学校缺少哪些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景观设施?(可多选)A艺术类雕塑B校史展示区C个性的活动娱乐地点

D好玩的休憩设施E个人制作商品交流买卖区F其他

11..您认为目前我校的校园景观应该增加那些方面的主题()

A丰富校园生活,放松身心B以增长知识为主

C展示学生特长为主 D交友 E其他

主观题: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探讨 篇6

姓名: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

20102493

成绩:

景观设计原理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目录

言.................................................................................................................................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二、场地分析...............................................................................................................................(一)区域位置分析...........................................................................................................(二)区域交通分析...........................................................................................................(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2.5.1自然资源..............................................................................................................2.5.2 人文资源.............................................................................................................2.5.3 人工景观资源。.................................................................................................(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2.6.1 内部交通系统.....................................................................................................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3.1、优势(strength).......................................................................................................3.1.1 资源优势.............................................................................................................3.1.2 区位优势.............................................................................................................3.2劣势(weekness)........................................................................................................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10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103.4挑战(threats).........................................................................................................-10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10

4.1区域内情况..................................................................................................................-114.3 使用者情况.................................................................................................................-11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11

(一)区域一.....................................................................................................................-12

(四)区域四.....................................................................................................................-12

九、小结.....................................................................................................................................参

献...........................................................................................-18景观设计原理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滨水景观作为中介空间的表达形式,对滨水环境进行了多方位的全是,他是水陆交界处内凹、外凸、平直的自然岸线和河水流冲蚀所产生的岛、洲、渚、缓坡等天然地貌短的有机组合。

滨水景观作为户外活动的场所具有强烈的空间渗透性,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不仅体现了滨水区的自然风景,而且表达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姿态,涵盖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两种概念。其景观美丽在于“人工——自然”的双重性。人们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多方面的感受:既能感受到人工设施的便利,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既能体察人工环境的精巧亲切,又能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广博。

此次论文旨在为学校的滨水景观设计做出个人的方案。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校园滨水景观的建设应该更好的将我院校的人文环境通过这个滨水景观来达到一种加深和促进的作用。从而让我校的学生能够在轻松休闲的气氛下学习并逐步经由滨水景观进一步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改善。学校北湖的开发在目前为止仅仅处于一个原始的阶段,依靠种植各种草皮和数目以及石块的堆砌来形成一种仿天然的景观,其中茶山竹海山下临湖地段尚没有经过任何开发,可开发利用价值很大。可以美学的角度进行景观改造来促使这片滨水地带的文化氛围的提升,从而让我校的学生在自然环境于人文环境想融合的滨水湖畔学习、休憩;在休息的同时能够感受人文气息的熏陶,在学习的同时融入自然放松身心。

因此,这次的设计通过分析和个人的理解我打算以滨水的人文景观建设融入于天然景观为主要方向,力争把校园的文化带进这片滨水的美丽景观中,也让这片充满着自然气息的滨水带中折射出我校的人文化氛围。

4567景观设计原理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地段四周均种有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植物,作为南湖的滨水景观能够很好的衬托出其自然的属性。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考虑到过往南湖滨水地段主要人流为学院师生。因此,过多的利用各种植物和地形进行圈湖,大幅度减少了师生对于南湖本身景观的关注以及驻足欣赏。众所周知,人天生富有亲水性,一旦无法近距离接触水景,必然会失去继续观察的兴趣和耐性。应适当从主要人流考虑,着力于拉近师生对于湖的距离感和疏远感。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南湖东侧为山麓地带,海拔逐渐升高。由此向北即为一号教学楼,该教学楼与湖被一块坡地分隔开,阻断了两个地点的人员流动。南湖西侧直至一号教学楼一带,由小幅度高低起伏转变为坡度缓慢趋升。由于坡度递升的缓慢,并不会给师生的通行带来阻碍,并且湖岸的高低起伏的错落让湖的整体更加自然,圆润。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南湖周边的两座教学楼采用的现代化建筑风格,以方正的表现形式为主体。开放式体育场建在南湖西侧的地势平坦区,大体上所有的建筑物在与南湖的搭配上较为合理,各处建筑物均依地势地形建造,并没有因为这些建筑物的出现影响南湖的自然之美。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此处校园滨水地带视线较为开阔,环视湖岸均有景观之,依托东岸山的宏伟于西岸的平坦的地势形成鲜明的对比,环湖滨水区没有任何极其阻挡视线的地方。因此该环湖地带的视线条件较为优越。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3.1、优势(strength):

3.1.1 资源优势:

滨水景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优秀的校园滨水环境的营造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天然景色的优美同时也可以让文化和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其中,平添其色彩。因此校园滨水景观的建设可以说是众心所向,我校南湖滨水带拥有天然的茶山植被覆盖以及环湖支道和卓越的人工绿地的建设,使南湖的存在无疑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休憩和观赏功能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

3.1.2 区位优势:

优越的区位位置可以极大的发挥出滨水地段的全部优势。南湖滨水地段位于我校正门东侧,临校园一岸设有大量通行支道并直接连通主交通道,人员流动十分便捷;东侧临茶山山脚,山水一色,景色十分独特;沿湖的支道建设以及周围的建筑分布,决定了南湖永远是高人流量的地方,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它的区位价值和用处。

3.2劣势(weekness):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作为一处拥有较大面积水环境的沿湖滨水段,却没有设立任何一个让人与水近距离接触的平台,由于这个原因让大部分师生在经过南湖时只是令它起到了作为湖的作用,而并没有充分开发其拥有容纳师生欣赏与休憩的功能,导致大部分滨水景观资源的浪费。因此,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南湖周围因为道路便捷人流频繁却很少有人驻足留意南湖景观的现象出现。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南湖沿岸随处可见大量人工植被覆盖的使用,并且在道路于湖间拥有缓坡的地段也是

景观设计原理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走向“宅”化的生活,不愿意更多的接触外界;而另一部分因为作业等压力的问题,生活节奏十分紧凑,很少有机会在行路中观赏沿边风景。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南湖滨水绿地的发展将迎来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挑战------使用率以及滨水绿地的人员流量。

四、主题确定:

4.1区域内情况:

此滨水场地南侧正在进行教师宿舍的施工,西邻校体育场和篮球场,背面为练车坪和通往一教的支道,而东边偏北则是一号教学楼,偏南一侧为绵延的茶山山脚一部分。

4.2场地内情况:

南湖区域拥有便捷的交通道路,葱郁的人工以及天然植被覆盖,四周的校园建筑的存在不仅没有令其失去自然的风采,反而更加凸显了它存在的价值和优异的景色。

4.3 使用者情况:

南湖滨水绿地的使用者是我校的全体师生以及职工及其家属。其中使用最多的应为经常出入体育场上课或散步的学生和老师。

五、功能确定:

南湖滨水的功能分为:

1、承载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文化氛围营造的一个表现点;

2、丰富学校环水自然景观,给同学休闲之时予安静的休息场所;

3、使同学更多的真正接触到水景观。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如图6.0所示为此次设计的校园滨水绿地,最多的是增添了亲水平台这一主要项目。并且在一教的位置上修建一条小径,一是为了更好的让同学能够接触南湖的景色,也是作为连接了南湖两侧的木桥的通道。

112景观设计原理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作为滨水绿地的亲水平台同样起到了完善、美化滨水绿地的效果,令景观的表现进一步深入。在亲水平台附近适用种类不同的低矮植物交错种植,看似随意的摆设却可以更融入自然。

亲水平台引用图。

景观设计原理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各种小品元素的应用,无形中会给南湖滨水带的景观增添色彩。校园滨水绿地的草皮需要引用人工种植草坪来完成。

在草坪的边沿以及沿岸摆设部分灯具,增添滨水绿地夜景效果。景观设计原理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灯具的使用应该尽量契合草坪,放置位置应主要在道路与草坪交界处以及临近灌木带的地方,即不会让草坪因为灯具显得狭小也不会失去灯具的作用。

6景观设计原理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景观绿地设计

参 考 文 献

[1]刘雷.大学校园滨水景观探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0期

[2]王然.滨水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天津市海河沿岸景观节点分析.河北工业大学 2008年11月

[3]马会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探析.北京林业大学

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篇7

1 生态型高校校园的相关概念

生态型的园林是在发展和继承了我国传统园林的经验的基础之上, 依照生态学的原理, 逐次营造出一种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的植物景观的群落, 建立人与自然, 动植物相互和谐共处的新秩序, 追求艺术美、生态美、科学美相互统一, 让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并联发展, 从而实现了生态史上的一种良性循环。顾名思义, 生态型校园就是通过利用生态学中的原理和方法, 设计、规划、管理、建设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 尽其所能让所有的物种之间的布局结构趋于合理, 并对环境景观的研究、学习、休闲、活动功能于一身的人为生态系统。

2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总体规划

目前很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校园的景观形象, 管理者和设计师们都在积极营造和设计自己独特的校园景观, 期望通过优美的景观环境来吸引师资和生源。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但能给师生们视觉的美感, 而且还能缓解人体与精神上的疲劳,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造就多样的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营造这种优雅的氛围, 我们必须以丰富的植物景观和科学的设计作为依据。但是, 高校在规划校园的景观中还是有一些细节经常被忽视, 设计中缺少生态型的理念, 在造景中很少关注和研究具体植物习性和形态, 以及一些植物群落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地把植物景观看做校园建筑中的附属品。

2.2 忽视生态位的存在

广义地讲生态位就是一个物种在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功能和时空中的位置, 生态位反映的是物种与环境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链。很多植物都是群生共处的, 它们之间是双方获利, 彼此相互依存共生的。比如地衣就属于菌与藻的共同结合体, 兰科、豆科、杜鹃花科以及龙胆科中的很多植物, 都是和真菌彼此相互依存共生。有的植物种所分泌出来的物质会是另植物的发育和成长的饲料和化肥, 例如豆科类植物的根瘤菌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氮, 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土壤中的氮的含量, 再比如黑接骨木也对云杉根的大量繁殖和分布是有利, 七里香与白蜡生长在一起时, 互相之间都会有显著的促进和催生作用。相反, 也有一些植物之间是相互抑制生长的。有些植物在分泌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危害和不利。比如云杉与松树、松树与白桦等, 这种植物就不能连片种植, 因为它们之间总是相互抢夺营养, 从而导致了一些物种的不良生长。生物界中的还存在一种寄生和绞杀关系, 在园林植物中经常出现的杨树锈病、苹桧锈病、松栎锈病等, 就是因为设计者忽视了植物种群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而造成了景观设计的失误。

2.3 无视人的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师为了得到较好的景观设计效果, 通常会采用唯美的景观设计方法, 从而忽略了师生、职工对校园环境的感受。可以说, 大学校园绿化设计对人的精神和心理行为的影响是随处可见的, 只有认真的通过研究和分析师生的心理特征和师生们对景观环境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解决景观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完全符合师生精神和心理行为习惯的校园环境景观。

2.4 经济成本过高

在高校的园林规划中, 管理者和园林师, 为了达到快速绿化效果, 在极端的时间内形成景观, 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经常会出现大规格苗木移植, 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全冠的种植,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树移植。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会为了达到设计的要求, 从遥远的城市或林区将大型苗木进行一次次的调运。这一过程总会导致苗木的大量失水, 枝干和根系严重受到伤害, 加上后期的管理不够完善, 从而导致了苗木成活率的逐渐下降。更为重要的是, 原来生长区的苗木所形成的这种小气候也被打乱, 这就无形中让原本很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

3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景观以城市生态学为依据, 以植物造景为基础, 其生态效应包括降低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改善小气候、游憩与文化娱乐等功能。植物景观涉及的生态学原理, 在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中已有体现。如陈溟子的《花境》“草木之宜寒宜暖, 宜高宜下者, 天地虽然生之, 不能使之各行其所, 赖种植位置有方耳”;计成的《园冶》“围墙隐约于萝间, 架屋蜿蜒于木末, 梧荫匝地, 槐荫当庭”;“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这些古代造园理论,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自然离不开植物材料的科学应用, 校园内适宜的植物群落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 要依靠生态学的合理运用。

4 结论

在流行构建生态城市、生态园林的今天, 决不能忽视构建生态校园。对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校园绿化是校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铺装广场、硬质路面、建筑等都是在自然土壤上对环境的破坏, 而植物的种植使土壤重新获得活性, 同时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对周围环境又是积极的。此文所列出的植物景观营造原则, 对建设生态型校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 如何在校园这样一个小环境下建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型校园, 远不止文中提到的植物景观的营造, 还需要多学科的融入、配合。

参考文献

[1]赵世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J].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篇8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现如今,高校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了,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以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让绿地景观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为学生文化教育、兴趣培养以及身心调试凸显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景观设计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合理规划校园绿地,让校园更加美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及意义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景观设计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确保一个美好、丰富、充实的环境的同时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依照特定的学校历史文化、思想内涵、审美倾向、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与园林、生态、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相结合,展现每一所大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增添校园文化氛围,青春气息。当然,校园景观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生态功能,在体现校园文化主题的同时彰显所属地域的文化特色,既要突出校园特色,又要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巨构等手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1、培养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环境除了有赏心悦目、开阔视野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可以在亭台楼阁、绿地树荫之间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公共的空间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况且,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于绿地的设计,还是对校园环境,景观空间的再塑造,让学生能够在除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停留学习。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有利于校园景色的美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并不是一个学校的景色多就代表学校有多美丽的环境,只有对高校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才能使整个校园环境十分和谐,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人工湖旁边是设计一片草坪,还是设计有特色的凉亭或假山,这要综合考虑整个校园的风格和特点,让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起到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美化校园的目的。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现状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修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等问题,创造出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大学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景观规划仍存在一些问题,整体规划不合理、绿地景观植被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

(一)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不合理。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是一个能够烘托学习氛围,展现校园风采的景观设置,但是现在有一些大学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不合理。首先,对生态问题的忽视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明显,在高校环境的施工设计中对自然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其次,缺乏人性化设计,学生在除了学习、运动、休息之外还要进行交流,所以要创造一定的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最后,欠缺文化元素,高效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景观中校园文化元素不能得到适当的体现。

(二)绿地景观的植被较单一。通过实地观察不难发现,一些高校校园的绿地景观种植的大都是杨树、柳树、松树这几种高大乔木,造成校园景观植被单一,学生对校园景观没有新鲜感。除此之外,很多大学景观设计缺乏艺术性,没有创新精神,很难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

三、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措施

(一)设计原则。在大学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设计出优美的景观,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分为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在内的很多功能区,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遵循功能原则,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本能,还要满足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流量较多的绿地附近要多设捷径,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另外要坚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的原则,运用雕塑、标牌、浮雕结合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来彰显校园文化;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打造多层次组团绿化,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措施。1、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绿地景观建设。为了更好地建设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可以在大学校园进行因地制宜的绿地景观规划。比如在教学楼附近可以种植丁香、玫瑰等植物,在营造轻松幽静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消除学生学习带来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宿舍楼区可以選择种植一些常春藤、爬山虎等植物,释放健康因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休息质量;在走廊、凉亭周围可以种植杨树、柳树等植物,在吸尘杀菌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绿地景观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良好的校园环境。2、从绿地景观拓展到水生植物种植。几乎所有大学校园都有湖的存在,为了更加美化校园环境,非常有必要种植水生植物来丰富校园色彩,净化水质。比如睡莲、荷花的种植,不仅为人工湖增加了可观赏性,还为湖水中的鱼等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美,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之美也是校园建设的高层次需要。针对各高校的绿地景观现状,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到提升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设计之路,努力为师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作、学习、生活的环境空间,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梁鑫.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李子潇,黄磊昌.现代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6.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论文 篇9

3.1.1生态性大学校园依托于一定的场地,校园长期的建设需要正确的认识校园内部空间和外部自然的关系,不能忽视场地的生态条件而孤立的发展。同样,校园文化景观也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校园的山水林木,花草鱼虫都是校园文化景观动态建设的一部分。过分的注重材质、体量和造型,而忽视生态这一文化景观建设的土壤,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将水文气候,地质地形,动植物群落等纳入文化景观建设规划的体系之中,才是校园文化景观发展的长久之路。

3.1.2保留性不论是历史悠久的老学校,还是建立不久的新学校,都会有代表学校成为典型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有可能是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也可能是遗留的名胜古迹,亦可能是已被校园人认可的建筑、大门、纪念碑、凉亭等。在长久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些标志性文化景观对于校园人的重要性,并使其继续见证学校历史,使之成为校园场所精神的物质表现。在不影响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保留性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参考的重要原则。

3.1.3统一性坚持校园文化景观的统一性,就是要在规划过程中保持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性,个体和整体协调统一,使整个校园的文化景观纳入系统建设之中。形式上,文化景观的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能够很好的融入校园的整体环境中,具有母题性;内涵上,文化景观的不同主题要呈现有序性。如此一来,校园文化景观才能既彰显个性,又保证共性。

3.1.4可持续性大学校园的文化景观应传承过去,定位现在,着眼未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既要能满足当下师生员工的需求,也要注重校园生态建设功能建设、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要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中,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适时适度的扩展校园文化的深度和广度,给予校园以时代精神,给予文化以新的.活力,并减少对已有文化资源的透支和自然资源过度索取。

3.2建设要求

3.2.1传达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包含了诸如求真务实、尊师重道、开拓进取、博学笃志等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应该以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目的,在当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的背景下,为校园人传播正能量。

3.2.2满足功能需求满足校园人功能的需求,是校园文化景观创建的目的之一。停坐舒适、有良好的遮阴效果、便于寻找、周围环境宜人,校园中这样一座凉亭自然会受到校园师生的喜爱,因为它满足了校园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若这座亭子虽建造时间久远但依旧坚固,曾经是学校前辈们读书的地方,而现在又是学生晨读的地方,那么这座亭子的文化性就进一步得到体现。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景观要基于其实用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了实现育人明理的延伸性作用。

3.2.3呈现艺术美感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创建应该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艺术内涵。从色彩、线条、构型到理念、精神和主题,文化景观的建设应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美感营造的规律,把握美感的创新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推动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创造,使校园文化景观达到艺术美感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符号观论文 篇10

1 符号学理论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的体现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俄罗斯语言学家雅各布森、美国哲学家皮尔斯以及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莫里斯等人对符号学理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根据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句段与联想,雅各布森的隐喻与转喻、语言的功能模式,皮尔斯的符号三角等观点对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符号学特性进行分析。

1.1能指与所指

“能指”就是用于指称或代表某一事物的媒介物,“所指”是被指称或涉及的事物,二者用于解释符号的表达和内涵2个层面。例如,校园具有纪念意义且能代表学校历史的一株玉兰,成为了学校毕业生常与之拍照留念的景观元素。其本身的表达层面包括树的枝干形状、花叶颜色等,这些构成了文化景观符号的能指方面,而学生对其习惯性的印象、树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意义等构成了符号的所指方面。在栽种之初,这株玉兰并不一定具有所指的功能及作用,而是在长期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中逐渐形成,具有偶然性与任意性。但是,一旦形成,这种联系会一直延续下去,成为传承校园文化的一种元素,学生会约定俗成的在毕业拍照时联想到这株玉兰树,这种任意性就会变成强制性。当然每所学校具有纪念意义的景观各不相同,或是一组雕塑,亦或是一栋古老的校舍,这也体现文化景观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变动性。

1.2句段与联想

在语言学中,句段关系是存在于现场的、真实存在的要素的组合,而联想关系却是不在现场,是以人的联想和记忆为基础的潜在性存在。二者关系在语言符号系统中交叉并产生价值,在校园文化景观中也是如此。例如,校园里遗留的一座古老的欧式建筑,其结构组成的柱子、回廊、檐口、装饰线脚及浮雕等,形成了景观符号的句段关系。它们真实地存在于现场并相互依存,共同形成了这栋欧式建筑的整体符号形象。而对于建筑的欧式风格,师生依靠自身的经验与记忆,会联想起多立克、艾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会联想到古希腊、古罗马、巴洛克等欧式建筑特征,也会延伸想到欧洲的文化。这些联想到的画面并没有在校园的空间内存在,仅仅是一种心理效应。从符号上来看,这栋欧式建筑的句段与联想要相互联系在一起,建筑符号的句段关系帮助欣赏着联想关系的建立,而联想关系又能对这栋建筑形式与内涵进行分析和注解,句段与联想在建筑符号中关联并交叉,实现了符号的价值特性。

1.3隐喻与转喻

隐喻与转喻是雅各布森试图揭示语言对诗歌作用的一对等值性概念,其中隐喻以类比为基础。例如,在校园文化景观中,一座现代感强烈的雕塑,让人联系到姿态优美的舞者,二者在空间上并没有相互临近才让人联想,而是雕塑的动态感在时间的维度上与翩翩起舞的舞者相似,产生一种共时性的存在,在这一刻二者具有等值性。转喻与隐喻不同,它要以空间的相邻性为基础,例如,校园中的人工湖景色优美,周边生长的树木成双成对,颇为奇异,因此也成为情侣常去的地方,同时也传出“情人湖见证爱情”的佳话。这里“情人湖”指代了人工湖周边的自然环境和静谧的气氛,形成了一种历时性的存在,在这个空间内二者具有等值性。

1.4语言的功能模式

语言功能模式是雅各布森提出的关于语言交流中的作用模式,包含的6个要素:说话者、受话者、语境、信息、接触和代码。对于校园文化景观符号来讲,说话者、受话者、语境、信息、接触和代码分别对应着设计者、观赏者、景观符号存在自然与文化环境、景观符号所传达的设计思想与理念、景观与人的互动方式以及景观符号的构成形式。侧重点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景观形式。例如,校园中心广场作为景观符号,在传达主题时是需要考虑这6个因素。倾向于设计者,广场会以设计者积累的经验和产生的灵感为主导,表现个性将成为设计者寄托理念的载体。倾向于观赏者,广场则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汇集人群,以满足不同景观受众的需求;倾向于存在的环境,则要将广场的建立很好适应地形、光照、气候等自然要素以及校园的校风校训等文化环境;倾向于设计理念,要把握当下流行的设计思潮,突出设计创新;倾向于景观与人的互动则要充分体现景观构建场所的与人的精神交流;倾向于景观自身结构,则要注重型体、色彩、材质等要素。

1.5符号三角

上一篇:向国旗敬礼活动方案下一篇:开展健康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