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024-07-28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共11篇)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篇1

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振兴音乐教育的使命,我们要努力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让活泼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有高尚的灵魂,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尽责尽力,使学生成为新世纪建设祖国现代化的有

用之材。

我在教学探索实践中逐渐体会到:要提高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就要努力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完善

要是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材,就要有高素质的师资。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材、人材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培育人材的关键在于师资。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自身要有高素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应该很完美,应该是世间万物,无所不晓,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一定能迎刃而解,如果回答不出,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在学生中就会失去份量,对教学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老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身非得要有一桶水的功夫,这就是说,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加强业务进修,吹、拉、弹、唱,样样要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恰到好处,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俯拾便是,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上好新生第一课,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音乐教师形象

学生对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使学生对该课知识学习兴趣高低的关键,老师上第一课的成功与否,在学生中会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起到学生对该课学习成绩好差的导向作用。如我在上学期新生上第一课时,为了消除学生认为音乐课是“杂课”的种种偏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向学生做自我介绍:“我是教音乐的,我很自然地在学生心中成了副课老师。可我不这样看问题,我认为:音乐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而且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学科,特别是教育改革以来,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的功能更加明显。”虽然音乐课主要是唱歌、视唱、乐器和欣赏等为主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训练,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往往是脑、眼、耳、口、舌、手等感觉器官同时并用,这样不断的调动和发展各种器官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活动,左脑是承担语言、数据计算、逻辑分析等心理活动的指挥中心,右脑是承担艺术、娱乐、空间关系和联想、直接的感观和知觉的心理活动中心。一个高智商的人,左右脑就要均衡发展。加强音乐等艺术学科的学习,是促进右脑发展,实现左右脑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思索遇到障碍时,他就走到钢琴旁边,用双手弹奏几个清彻而富有逻辑的和弦连接,一次不行,在弹两次、三次,一次次让音乐帮助自己推开“未知”的大门。可见,音乐在成就爱因斯坦的科研成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难怪清华大学的学生和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总结出一个公式:“8-1>8”即从学生每天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音乐等文体活动,其效果大于单纯的8小时学习。可见,音乐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提高

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对学生要体现爱心,才能沟通师生感情

老师对学生也要体现出关心和爱心,与学生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就能起到沟通感情、深化感情的作用,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的朋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而自控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应考而学的思想,认为:反正不参加艺术专业考试,音乐可学可不学,甚至厌学,除了唱歌,对学乐理毫无兴趣。如果对这一类学生动不动就怒骂挖苦一番,什么:“一看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不是学音乐艺术的材料”、“你不爱上音乐课就别来,回家看电视还更自由,反正我不会用小车来接你听我的课。”……学生听后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和你对着干,反正破罐破摔,以后就更不愿意学你所教的课,这对教学带来更不利的局面。遇到这种情况,我是从沟通师生感情入手,把微笑和爱心溶注于教学过程,用微笑的语气说话:“××同学,我发现你最近进步多了,你今天怎么啦,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干扰,我希望你继续努力,集中精力,用心听讲,赶上先进,如果哪里不懂或老师讲的不清楚,你可以举手提问,我帮你解答,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朋友,我们可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好吗?”我用真挚的爱对待学生,使学生如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之中,学生对老师也产生了亲切感,融洽了师生感情,学生也愿意配合老师

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注意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老师的教学技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学技巧的不同,就有可能相差几倍的教学效果,为此,音乐老师应当如何使课堂生动而有趣,就必须注意教学技巧。只有乐知,才能乐学。音乐教师有好的教学技巧,就能很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上视唱各种调式的五线谱时,学生很难记住各种调号“do”的基本位置。我则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用先提问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再用总结

式的方法安排内容。例:五个升记号的五线谱按唱名

“fadosolrelamisi”在C大调五线谱位置上的排列,第五个升记号的位置应在C大调唱名“la”的位置(即第二间,音名“A”的位置)按各调号的最末位升记号“si”就不难找出主音“do”的位置了。学生们一下子就很活跃的议论起来。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又引起其他五线谱各种升降号中如何找到“do”的位置,学生因为带着问题学,又举例、又类比,学生听的特别有兴趣,学得特别认真,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多节课的知识

要点。

五、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课外实践是指课堂教育以外,根据音乐教学任务的需要,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予以指导。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更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音乐学科开展课外实践,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一些较难以理解为书本知识转化为简明扼要易掌握的知识要点,这就要去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实践中下番功夫,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使一些模糊的概念在头脑中清晰明朗。如:在上视唱课时,老师把知识要点讲清楚了,学生也听懂了,但在实践视唱时,因为要脑、眼、耳、口、舌、手等感觉器官同时并用,实践起来觉得难,特别是音准节奏,光靠课堂45分钟是难以解决的,这就要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多听、多唱、多练。通过课外实践,学生掌握了视唱的原理,进而还

解决了节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达到了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

六、教给学生自学知识的钥匙,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质量

在教学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既依赖于老师的教,也要靠学生本人主动的学,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地。教是手段,学是目的,这就需要老师把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不能满足于把文化宝库里的知识传授个学生,而应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教给学生。”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不是要求老师给“黄金”,而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点金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之掌握自学知识的钥匙,提高分析问题、准确回答问题的能力,使之无师自通。如一次做作业时,有个学生提到:回答问题不知如何入手,要怎样才能把握问题回答的准确完整。我避开就事论事,以启发式的方式,把答题的要领、思路、方法告诉学生,以期达到正确理解,逐类旁通之目的。我在举例时,随手拿起一个学生的文具盒,“假如我没见过文具盒,我想了解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文具盒就是装学习用具的盒子”。)我说:“这样回答就不完整。”(学生问是为什么)我说:“因为这样回答问题,在我头脑中会留下不少疑点。第一,你说是装学习用具的盒子,是装墨水瓶、颜料、圆规、三角板、书本还是什么的?什么可装?什么装不下?我不清楚。第二,文具盒使用木料、塑料、纸片、陶器、金属、竹子还是其他物质做的?我也不清楚。第三,这文具盒有多大、多长、多高,是方、是扁、是圆?我也不清楚。只有把以上三个问题回答清楚了才算完整,我心中也没有疑点了。”过后,学生反应:“老师讲的这个例题很受启发,能帮助我们逐类旁通,是我们受益非浅”。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大大的增强。

七、把音乐的听、想、练在教学中当堂消化,当堂巩固,以利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在有关章节要注明老师上课的主要板书内容,划出重要的字句,要求学生对照书本上听想练的内容要求去完成消化所学知识。俗话说:“练一遍,胜看百遍。”这样,既完成了作业,又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完成和充实其它知识,以

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篇2

一、音乐课堂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师资与设备有限

(1) 师资不够。一方面, 专业人员确实缺乏, 另一方面, 不会利用师资。 (2) 授课场地有限。开几门课, 意味着用几个场地。目前具备这样条件的学校不多, 即使有, 也用到其他学科中去, 或舍不得用到音乐中。设备跟不上, 甚至开音乐鉴赏的基本条件也不具备。例如, 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音乐教室, 音响与电脑、教科书配套资料等不到位, 老师无法按要求上课, 只能另找其他资料应付了事。

2. 追赶时髦现象严重

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受到重视, 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在音乐教学中, 多媒体音乐课件的确为音乐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却出现了过分依赖课件的现象, 甚至认为使用课件教学是一种时髦, 是体现授课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是评选一堂优质课的必要条件, 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如果一节音乐课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就称不上一节好的音乐课。特别是公开课, 总觉得没有课件就对不起观众似的。于是, 课堂上出现了老师点击鼠标, 学生观看大屏幕的情况。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出的问题及标准答案都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 课堂中也没有知识的生成性, 学生更不需要多动脑筋, 教师很轻松的上完这节课, 仿佛是节很完美的课。试问, 这样的多媒体音乐教学对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获得对音乐审美的体验能有多大呢?这种盲目夸大多媒体、依赖多媒体的作用, 不从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 造成了注重教学形式、轻视学习效果的本末倒置的结果。

二、音乐的教学方法

1. 发展音乐情趣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形势, 在音乐教学中, 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 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 久而久之, 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 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逆反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 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 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 变刻板为生动活泼, 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 趣味性, 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 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 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 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 真正体现“乐” (音乐) 即是乐 (快乐) 的至理。任何有趣的事物, 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 这是由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音乐教学中, 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 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有这样一个游戏:小音符找家 (童话故事) 《白雪公主》中的人物, 美丽的小木屋上画有七个小矮人的形象, 帽子上分别写上了7个唱名, 学生分为7组, 各组分别戴着写有唱名的帽子, 音乐开始, 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做律动, 他们认真的听辨能力, 敏捷的反应着音乐的变化, 为取得优胜而高兴。这一教学现象明显地表现了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情趣特征, 它融音乐训练、节奏律动、力度、速度、感知、情绪体验、音乐想象、动作创编等音乐训为一体。在自觉地, 主动地参与情况下, 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2. 培养音乐情感

情感, 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 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 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 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 音乐审美活动, 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 在审美感知中, 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在《二泉映月》中, 阿炳对二泉的描绘, 首先是对二泉的感知, 情由景生, 这里的情, 是阿炳真挚情感的表露, 反过来又影响感知活动本身, “二泉”提供了感知的直感条件。而作品中的音外之音, 景外之景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只有借助想象和理想, 才能使感知的内容远远超过“二泉”所给予的东西, 这样情景交融, 最生动地说明了情感在音乐审美中所起的动力和中介作用。音乐教学, 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 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

三、增加流行因素丰富课堂

1. 巧用流行音乐丰富课堂

可通过课本歌曲与流行歌曲在风格、内容、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对比, 激发学生对音乐形象的体验。如在教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 为帮助学生体会进行曲风格的歌曲特点, 我让学生欣赏了《咱当兵的人》《运动员进行曲》等歌曲, 学生在步伐节奏乐曲中感受了歌曲的行进风格;在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时候, 我就把歌手周彦宏演唱的通俗版的《茉莉花》以及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民族器乐曲《茉莉花》也让学生进行了学习和欣赏,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异性, 同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 原来古老的民歌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现, 也是非常具有时代感的, 古老的民歌又散发出青春和时尚的气息。对于这样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 老师在音乐课上与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并且引导他们正确地去对待, 无疑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通过分析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特色和风格, 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地欣赏音乐。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获得音乐鉴赏的基本能力。

2. 利用流行音乐提高音乐欣赏力

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 大多数中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 往往望而却步, 敬而远之, 因此, 可将学生喜欢的通俗音乐家如:郭峰、刘欢、韦唯等和流行音乐如:《好汉歌》《让世界充满爱》等引入课堂, 简介、点评音乐家, 推介、教唱流行歌曲, 作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 将流行音乐与书本上的音乐精品联系起来, 并在欣赏中加以比对。

另外, 温馨的教室的环境布置、丰富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座位等均能够起到活跃音乐课堂气氛的效果, 如:黑板上画上一些跳动的音符, 钢琴上放上一束美丽的小花, 墙上悬挂音乐家的肖像或挂上一些常见的乐器, 这些都能给音乐课堂带来活力。教师要善于使用音乐教学语言, 如, 音乐语言、有声语言、体态语言等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增加音乐游戏提高学生兴趣

在律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律动就是随着旋律的节拍有规律的表演优美动作。它可培养学生的美感与乐感。上课铃一响, 学生们在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的音乐中律动进入教室, 兴趣很容易激发起来, 耳目一新。律动采用学生易掌握, 接近于生活的跑跳步、拍手、踏步、点步等, 跟着老师一起做或自编动作, 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接着用音乐问答的形式师生问好。低年级的发声练习曲大致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 本来有趣, 再加上一些律动, 如蜜蜂飞舞状、小狗跳起状, 使学生的兴趣盎然, 他们积极投入, 注意力特别集中。在一唱一动中, 掌握了发声所要求的呼吸与气息, 达到教学目的。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 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能动空间, 并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体验情感、激发互动,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逐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上海音乐出版社

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 考查 激发热情

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现行的音乐教材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环节。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音乐老师在这一观念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美育目标。

一、改变传统的音乐考查

《面向21世纪河北省中学生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精神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即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是无评价的教育,还是无教育的评价,都不可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进步,它如同人体的两足,支撑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构建好一个完美、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方法,可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用素质教育的观点去审视、评价音乐教学、检查音乐教学的目标的实现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片面性,这也同时反应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如:教学观念理解的片面性,忽略音乐教学本来的功能,把音樂教学视为“知识教育”或“技术教育”,把音乐学习变成一种枯燥的技能训练过程,将学生演唱一首歌或演奏乐器的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标准。教学行为操作中重导轻教、重技轻艺、重谱轻乐、重知轻能等。“偏重”少数艺术尖子,“轻视”个别差生。不能保证全体学生受教育的均等化和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化。教学评价的片面性,一歌定音,学生一学期或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进步幅度都由一歌产生。这显然影响着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和实施。因此,有必要对传统音乐考查做重新的审视,克服片面评价,侧重全面性的评价。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查至少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而这些评价标准将促进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音乐的感受性、音乐的表现性、音乐的创造性和音乐的情趣性。

二、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应以欣赏为主,可是鉴于各校的的不同实际情况,新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差异较大,更有甚于有的同学从未上过音乐课,更谈不上如何来欣赏音乐作品了。所以,我认为,要提高高中的音乐课程教育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只要他有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那么让他一步一步地来学会欣赏作品,就会相对容易一些。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表到里的心理反映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也有些同学在小学、初中阶段,请过音乐家庭教师,或是参加过音乐兴趣小组之类的活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的水平,对于这些同学,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学校的某些同学音乐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应的级别,在了解情况后,便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市的文艺演出,尽量的争取获奖,不仅为学校争得荣誉,同时对学生自己也是一种认可与鼓励!因此,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是一个音乐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注意音乐考查不同于其他考查的艺术个性特征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唱歌型和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审美型发展。如何通过考查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分析,在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部作品或歌曲都有着它特定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情绪。因此,在歌曲考查时,老师要求学生始将美贯穿在歌曲演唱之中。强调美的表现。怎样才能做到这点,这时应着重在歌曲音乐背景上给学生加以介绍,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如歌曲《我们的田野》这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因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后成为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抒情歌曲,流传较广。在考查此歌时,我们要求学生从词和曲的角度反复体会,然后加以诱导: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人胜,仿佛在赞叹不已地倾诉着:啊,祖国多么美,多么美。整个旋律起伏度较大。与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投入了情绪,然后在大家的鼓励下大胆地上台演唱。师生同时评议。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一成不变的东西,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新求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教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与过程,合理运用教学的艺术性,切实抓住艺术学科的特殊功能,就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按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那就是美的。”在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大纲着重落实审美教育的今天,我们离不开美的感情,美的形象,美的氛围和美的意境,让我们为培养新世纪的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吧!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篇4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我国人民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是是许多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导致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终影响到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为提高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师范 音乐课堂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37-01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在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艺术,在教育行业也是出现较早的一门学科。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下,创新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因素,然而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依旧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导致音乐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不仅直接影响着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严重阻碍着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科学发展,为此就必须要针对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

根据现状来看,我国许多幼儿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已经相对较大,以致音乐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严重的良莠不齐现象,各个学生之间的音乐水平差异较大,甚至有一些学生对于音乐专业的学习兴趣相对不高,这些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并未真实明确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导致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工作遇到诸多障碍,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得不到充分利用,很难确保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顺利展开[1]。同时,有些师范院校的教师本身并不具备高水平的音乐素质,甚至有些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过于散乱,在教师的整体素质无法满足于幼儿师范教育的实际需求情况下,导致整个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相对不高。此外,有些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模式过于传统,在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难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情况也无法准确掌握,整个幼儿师范音乐教学不具备科学性和针对性,最终导致学生的音乐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到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持续发展。提高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2.1 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我国人民越来越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艺术培养和素质教育,这就使得我国教育行业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不仅需要音乐人才具备良好的歌唱能力,也要确保音乐人才具备优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以此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应积极结合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突出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确保音乐教学的师范特性得到充分体现,并将心理学、教育学以及音乐教学形成结合运用,以此有效促进音乐教学的创新发展[2]。例如:行为主体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元素,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定义为通过歌唱学习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识谱能力,避免应过于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要充分注重学生是否能在音乐课堂上获得情感体验和真实进步。同时,为确保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科学发展,应充分掌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使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2.2 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

在进行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完善学生掌握的音乐理论结构,也要结合教学进度不断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使学生的歌唱基础能力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在“腹式呼吸”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婴儿呼吸时的腹部起伏,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腹式呼吸的特点,并不断加强学生的呼吸运动训练,使学生用更长的时间去吸气和吐气,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运气能力;例如:在“嘴型”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示范一遍五音练习,明确指出发音时候的口腔空间和嘴型的上下距离,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嘴里含着糖果的方式进行歌唱练习,以此保证学生歌唱的音色更加圆润和清晰。此外,为确保歌唱技巧的适用性,教师应积极加强理论教学和技巧教学的结合运用,使理论教学和技巧教学能够相辅相成,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既会唱、也会教,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出幼儿师范音乐教学的师范特性[3]。

2.3 创新教学方法

通常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进行理论传授,之后就是学生的长期训练,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和烦闷,以致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甚至对音乐教师岗位的兴趣也会逐渐下降,为此就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音乐教育过程的乐趣,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茉莉花》的歌唱教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技术展开音乐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好一朵茉莉花》等相关音乐、舞蹈视频,使茉莉花的美从舞姿中呈现,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爱花情结,通过具有直观化和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渐融入到角色中,以此有效强化学生对音乐歌曲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掌握各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特长,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舞台,使学生的特长能力得到施展和发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音乐发展。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幼儿师范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应积极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创新教学方法,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音乐理论能力,也要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充分保障,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发展,?τ谖夜?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创新发展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篇5

浅谈“兴趣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作者:孙景章

单位:郑州市二七区罗沟小学 时间:2012年5月18日

浅谈“兴趣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是丰富多姿的,生命是多彩斑斓的,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生命、尊重差异,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天地,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中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情景,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而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音、图画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乐书上,而就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孩子们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通的是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如《到小熊家里去》一课,那些猫呀、狗呀、鸡呀、小熊呀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高兴非常,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再如,在低年级学生欣赏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时,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并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随乐曲做动作。于是,将学生们的表演加以归纳,编成一个小剧。请学生分别扮演各种角色。有的扮演养鸭的老爷爷,有的扮演小鸭子、大鸭子,还有的演池塘和水波,这样就将情、景、音乐交融在一起了。学生们在感受民间打击乐器力度、速度的变化中对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情绪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在自由探索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

五、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由于学生对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律动体现情景 欣赏音乐的兴趣

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因此,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并即兴编一写同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动作,带领他们表演。学生情绪高昂,开始了音乐的学习,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例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采用先出示画好的大钟、小钟、动物等图片,指导学生去观察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向,引导学生用身体去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有的用头、用眼、用脚、用手等部位来表现钟表的摆动。孩子的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这时再导入课题:“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钟表店里听听这些钟表的声音吧。”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下,学生们全神贯注的聆听,脸上流露出投入和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像这样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的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路径论文 篇6

一、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这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能够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不断优化。老师应该摒弃传统音乐课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将实际情境、动感画面和音乐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特定的意境来进行教学,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巨大魅力,使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一幅幅美好画面的展示。

二、合理选择教学乐器

乐器是一种表现音乐的工具,不仅能够将音乐的表现力很好地扩展,还能够使一部分音乐的教学面貌有所改变。在课堂中加入音乐教学,既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创造教学和乐器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又能够满足很多学生因为先天性的声带狭小而难以演唱,却能够通过演奏乐器而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欲望,教师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创造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潜力。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每个年龄段对于乐器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三、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国内外的一种教育新趋势,已经逐渐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像、声、图融会贯通,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教材的整合,不断将信息量扩大,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从而使美育和德育得到不断深化。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更能够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贴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建立小学音乐教学的考核体系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篇7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原则

(一) 遵循音乐的抽象性原则

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 所以每个人对音乐的鉴赏和评价也会不同。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转型期, 对于音乐这样一门极具魅力的学科, 只要有兴趣, 就会花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探索并学习。因此, 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 首先要充分尊重音乐的多元化和抽象化原则, 并迎合学生的需求,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 聆听为主

音乐既然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 那就要加强聆听, 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聆听, 才会从初步的旋律把握转变为被其所传达出的情感而吸引, 才会起到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人的心灵的作用。因此,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 我们不能给学生传授过多的理论知识, 这样只会使艺术变得枯燥, 不利于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 反而, 通过聆听一首美的歌曲, 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关注音乐本身所蕴含的美感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如在学习《黄水谣》时, 有些教师会担心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拿捏不准, 便每听一遍, 就给学生一点提示, 最后学生是似懂非懂地知道了作品的主题, 时间久了, 便会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性, 这根本不利于个人审美能力的形成。因此, 教师可以课前布置预习预听, 让学生提前了解歌曲历史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 穿插相关历史视频资料, 通过反复聆听, 比较聆听、片段聆听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聆听感受。

二、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教学课程繁多, 时间紧凑, 增强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 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能力, 对学生而言, 更是一种放松式的学习, 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 加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笔者通过个人经验, 并结合当下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现状, 提出了以下几种有效策略。

(一)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课程内容的重点, 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鉴赏课程的审美高度, 更表现出了这门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很容易陷入盲目、片面的误区中。因此, 教师首先要融合哲学、美学以及历史等艺术理论, 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并将目标分解到每堂课中, 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音乐带来的魅力, 与此同时, 教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的计划, 从而促进目标更好地完成。

(二) 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便是学生的学习内容, 直接影响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 教师在以音乐教材为依据的基础上, 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 分清主次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 对重点内容循序渐进地讲解, 优美音乐要反复聆听、学唱, 对学生易懂的则一带而过, 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授更多的音乐知识。如在学习《小河淌水》时, 教师要抓住歌曲中的山歌特点、情感色彩和生动的歌词, 将学生带入到宁静优美的西南边陲, 并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艺术歌曲的特点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此外, 教师课外推荐的音乐要具有可听性, 积极性和典型代表性, 能够提高学生对乐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 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间不同的差异, 来选择不同的方法, 对学生因材施教, 进而逐步培养学生高雅的音乐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 但教师的领导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其主要教学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作为音乐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 能够有效地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音像技术结合起来, 利用人的视觉和听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伏尔加河船夫曲》时, 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 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风情的图片或者伏尔加河上纤夫拉纤的过程,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 对比教学法

对比法具体到音乐中, 主要是指将彼此有联系但又不相同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旋律、音色、节奏以及体裁的对比, 理解音乐情感。例如, 在欣赏歌曲《小白菜》和《怒吼吧黄河》时, 通过对比, 可以发现《小白菜》的旋律是从高到低的, 旋律走向下行, 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感, 而《怒吼吧黄河》的旋律走向是上行, 给人一种悲壮之感。让学生通过对比来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的影响和作用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三) 预发式方法

在学习之前,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作品的主要旋律, 并通过个人的演唱让学生先感受一下, 然后再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作简单介绍, 初步了解后再让学生聆听, 并进行提问。如在学习《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时, 可先让学生跟随着教师试着哼唱一下其主旋律, 并说出个人的初步感受, 然后再通过音频播放, 让个别同学说说《梁祝》的主要故事情节, 之后带着感情进一步地去听, 从音乐声中去感受旋律阐述梁山伯与祝英台感人的爱情故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 建立评价体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该如何进行一篇音乐作品的评价,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评价内容不仅包括教材里的音乐作品, 也包括现代通俗音乐作品。现代通俗音乐因歌词简单、旋律明快而广受高中生的喜爱。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共同探讨通俗音乐的文化发展以及魅力所在。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允许差异存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教学目标, 从而形成个人独特的音乐鉴赏观。

三、结语

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 是其他文化传播的载体。对音乐的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 更是一种能力, 是现代21世纪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更是我国综合人文素养的体现。因此, 教师应加强对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 从而培养出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针对我国高中现阶段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 笔者提出了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信实施这些策略,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更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娜.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 2009 (28) :601-635.

[2]李晓晖.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J].艺术百家, 2012 (69) :452-455.

[3]吴仁培.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J].歌海 (上旬刊) , 2011 (27) :111-113.

[4]周瑞民.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之教学策略[J].神州 (下旬刊) , 2012 (3) :55.

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提高 音乐课 教学质量 结构关系

课堂教学是艺术,可以精雕细琢;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如何雕琢、如何认识其内部规律,使之理性化和具有概括性,从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呢?

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老师的希望。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结构是贯穿性的、哪些结构是从属的、各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地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音乐课上有五种结构需要研究,现分述于后:

一、审美结构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为了贯穿性的重要结构。 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应运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知识结构

知识、认识结构是以“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的讲授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会形成新的难点。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轨迹,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并不重合。

三、教法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着练习结构,而练习结构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 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如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和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会将知识变成能力。

四、能力结构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

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五、时间结构

以上几种结构的运用,都是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的,因此,时间是所有结构里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授新课时间应不少于一节课的50%。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六、音乐课上几个结构的关系

音乐学科是进行美学教育不可替代的学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审美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成不同的练习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为学生组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能力结构。

课堂授课,从感受美开始。我们在启发学生感受作品美的同时,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美的同时,可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同样,在要求学生以某种情绪,运用技巧去表现作品美的同时,可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总之,随着大家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提高,教学结构的内涵也会不断丰富。要主动地运用和控制教学结构并非易事,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掌握教改信息、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 篇9

--------研修之想

一、改变教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按经验教学,认为传授完知识,就完成了任务,而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会不会学”,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深中肯肇地倡导改“讲学”为“导学”,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小组成员分享,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

二、教师要严谨地组织教学

所谓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应贯彻教学的始终。其严谨性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谨的态度。即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正确性。系统了解教材,明确每册教材最终要实现学生在音乐中的态度与情感、知识与技能,每一课在每一册中的地位与作用。音乐是人类最具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情感性也是音乐的一个基本品质,明确新课程标准下,备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 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全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思考、张弛有致、紧凑有序。音乐课的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实践对音乐的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多在课堂中进行,音乐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课堂中进行,所以音乐课的练习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若要求提得高、难,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将导致教学失败,若要求太笼统,又会使学生顾此失彼。第三,教师对教育对象要严格管理。从上课起立的站姿,课堂上的坐姿和眼神、回答问题、操作练习等,都要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把问题推给班主任,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教师要合理发挥媒体的辅助功能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只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得缺乏生命力,发挥动态的、开放的多媒体功能,使得我们的课堂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己在这上面尝到了甜头并乐此不疲。

在音乐教学中,歌唱与节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歌唱曲目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唱曲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既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演唱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既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为获得某种事物的稳定因素,也是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的高效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音乐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给学生美的示范,音乐的美比其他艺术形式的美与人的情绪反应联系更为紧密、直接,它更能激起情绪的共鸣,哪怕是一首短小的儿歌也要做好示范。其次,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征,把抽象的音符、枯燥的节奏练习变为有趣的手游戏。再次,老师要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巩固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师要做系统的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经常静心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如果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它提倡注重质性取向,有利于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不仅注意结果而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注意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重视相对性评价。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目的的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的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 情境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 学习兴趣

音乐鉴赏就是指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它是人类聆听和感悟音乐艺术的一种实践性活动。音乐鉴赏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丰富学生音乐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等都有着重要作用。音乐鉴赏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具有文化理论课程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是对高校课程体系的良好补充和完善。笔者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优化和完善教学设计

(一)收集和整理课堂基本情况

如何对音乐鉴赏课的课堂情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是一个被很多教师所忽略的重要环节。实质上,这个环节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至关重要。作为一门极具艺术性的音乐类课程,音乐鉴赏课的开展并不能单纯像文化理论课那样进行讲解。教师必须深入到课堂当中,采取多种互动手段和学生“打成一片”,收集和整理课堂基本情况,为日后教学工作和涉及的优化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得音乐鉴赏教学向着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向发展。

(二) 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是要注重课堂引题对音乐鉴赏课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音乐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音乐鉴赏除了必须具备响应的理论知识之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渴望性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所整理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特点,尽量以学生感兴趣和易于接受的内容作为课堂开端,从一开始就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丰富音乐鉴赏课教学手段的最好方式。心理学认为动态刺激在人类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要由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对于强调音乐性的音乐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综合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将音乐鉴赏教学很好地同这些动态的、实质性的艺术载体进行结合,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大脑,进而加深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促进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 改进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在坚持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进行一定的改进、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符合音乐鉴赏本质要求、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笔者建议应该着重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两种方式。情境教学法在音乐鉴赏课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艺术的领悟。例如教学生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除了常规方式中让学生倾听和试唱歌曲外,还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黄河的视频,让学生在倾听激昂壮烈歌曲的同时,从视觉上也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这就使得学生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更好地领会和把握《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所包含的艺术内涵。所谓参与式教学法,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多地以引导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音乐鉴赏心得的分享。参与式教学法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以主人公意识参与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即可。

二、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巩固教学成果有着特殊作用,特别是对于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课程來说更是这样。教师要积极在音乐鉴赏课中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自我的机会。音乐鉴赏课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再现音乐作品的情节,通过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以歌剧《白毛女》的鉴赏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三人一组进行结合,分别扮演喜儿、黄世仁和杨白芳三个角色。让学生自己去演绎和体会歌剧的故事情节,在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到喜儿的忧愁哀怨、杨白劳的悲愤和黄世仁的阴险,进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白毛女》这一歌剧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鉴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和音乐作品相关的舞蹈、美术和话剧等实践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在不断实践中健全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教师应该分析已经收集到的学生课堂基本情况,同时结合自身经验和学生具体特点,找到学生对于音乐鉴赏课的兴趣点所在,进而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例如不少学生对流行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就可以以流行音乐的鉴赏为突破口,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加之后,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荀洪梅.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初探[J].才智,2011,(04).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篇11

一、利用动态刺激,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音乐就是无数个音符有节奏的跳动,正是这一动态特征吸引了广大听众的注意力。因此,利用动态刺激,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将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妈妈之歌》这一首歌曲,歌词和旋律都很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唯一不足的是歌声中缺乏一种情感的表达,然而教师通过向学生口头表达妈妈的慈爱与辛劳, 仍旧不能刺激到学生的内心,学生依然无法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此时,教师倘若播放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视频,配上《妈妈之歌》,学生便能很快进入情境,感受音乐之美,歌声自然也会唯美动听。

二、创设审美情境,让音乐课堂活跃起来

情境教学在其他很多学科领域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优化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多媒体技术正是情境创设的有力武器。一方面,可以刺激学生的乐感,激发潜在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延伸。例如:《摇船调》是一曲柔和的音乐,给人以安逸、宁静的感受。通过短片向学生展示, 不同的船只在平静的水面,缓缓向前行驶,表达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感。学生已经被小船儿的怡然自得深深吸引,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小船。教师趁此机会通过多媒体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即采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折叠小纸船的教程,让学生按自己的审美与要求,挑选任意一种,自己动手制作。在歌声的陪伴里,尽情享受现在,憧憬未来。这样的课堂,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情感。

三、开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改要求开设一些开放式的课堂活动,改变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创作的有利环境。音乐没有界限可言,它能够渗透到宇宙的各个角落,也就是说,音乐涉及的范围很广,不论是音乐的高度和广度,还是对于音乐的定义,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任由创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将音乐教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联系,让学生与音乐形成亲密的关系,为学生的音乐创作提供素材,为学生创设更开阔的音乐圣地。例如:在《小宝宝睡着了》 的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即每一个小朋友都玩过“扮家家酒”的游戏,他们对大人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体验做父母的感受。教师提前为这一课准备许多布娃娃,让学生以“扮家家酒”的形式,模拟做父母的一天,真切感受爸爸妈妈的辛苦,进而理解父母的严厉的爱,尊重父母的教导。此次教学活动,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音乐和表演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两大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融合这两点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围绕学科特征,促成师生有效互动

音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它反映了灿烂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和当地的民族特色。由于外来文化的渗入,人们的审美标准向着更高更广的层次发展。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是大力弘扬本民族音乐,有选择的吸收外来音乐,即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只要是好的音乐,就值得广为流传。例如:《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首先,查阅学生的资料卡,为生日是当天的学生过生日;其次,准备准备一个小蛋糕;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庆生视频和生日快乐歌,教师自己带头演唱;最后,在这样一个浓烈的氛围里,教学生唱歌。在学习了这首歌之后,教师向学生补充说明这首歌的历史背景,即它是由外国人在多年前创作的,学生不禁会感叹一首普通的歌曲竟能穿越大江南北、流传至今,很自然地也会去思考这首歌的真正价值所在。

五、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小学音乐教材所原定的曲目,以简短、轻快和动感为主要特色,且他们本身的审美水平还处于中低层次,这样的共同特征更不利于他们的审美水平的提高。可以从教学出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给予高层次的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捉迷藏》这一首歌曲的教学中,让边玩边学,一边享受快乐的游戏,一边增强对乐曲的感知力。“在一段游戏的热身活动后, 学生的情绪高涨,也更深刻的体会了捉迷藏的乐趣,这时,教师再引入今天的主题,教大家演唱这首歌,课堂效率会更高。此外,最后游戏受罚的同学则会将这看成是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其他同学也会争相。这样一种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总之,中小学音乐课堂通过结合音乐的特征,展开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构建了友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了教学成果的实现;另一方面,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

摘要:音乐这门学科是义务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成师生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五个方面阐述音乐学科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升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下一篇:有没有点赞中国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