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2024-05-07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共8篇)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篇1

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业务园长

江苏省幼儿教育特级教师冯鑫

一、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

第二十一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第二十五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存在问题

◆小学化倾向较为明显。重知识传授,轻游戏;重上课,轻活动。

◆自主性的区角游戏活动开展不够。

◆区角游戏活动质量不高。

三、概念阐释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四、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2、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

5、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五、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投放材料见图“快乐涂鸦天地”)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6、角色游戏区:

(1)涵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等。

(2)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角色游戏的指导:

A.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B.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C.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D.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游戏指导

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一次在玩医院的游戏中, 扮演“护士”的幼儿起初只知道做量体温、发药、打针等工作。老师就启发幼儿想一想:“护士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还可以为病人做哪些事呀?”引导“护士”去主动关心病人, 搀扶病人, 叮嘱病人吃药等等。

游戏中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有一次在游戏中,老师发现医院里面的医务人员多出来了,就以一位病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扮演一个不懂怎么挂号的病人,需要导医人员的帮助,引导幼儿添加一名引导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也让空闲的孩子有了自己新的角色扮演。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4)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老师要启发、诱导,帮助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例:超市与加工厂。

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协调,保证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不断地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例:“肯得鸡”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地融入游戏之中,适时地介入游戏,控制游戏节奏,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

8、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9、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

六、区角内容的设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

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2社会性区角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角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区,有的则喜欢美工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

3、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设置自由、开放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巩固掌握相关的知识经验。例: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活动便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来设置。

七、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

在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楼道、走廊、过道、楼梯角落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立体空间,设置公共游戏区,打造富有童趣的、充满教育的、立体的、丰富的园内环境。

同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各班级可创设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多变性、实用性的活动区角环境,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表现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一)区角标志的选材与制作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席子装饰串接而成,经济、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挂历纸和包装盒制作悬挂形成,方法简单,制作简便。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藤筐悬挂制成,经济实用、稚拙可爱。

本区域标志利用硬质包装盒剪制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游戏区标志利用蛋糕盒、旧席子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本游戏区标志利用旧席子、挂历纸棒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旧车圈、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夹放、更换方便,美观醒目。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绿纱制作悬挂而成,经济实用、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月饼盒、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扇子涂色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竹竿、麻绳、蚕蛹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质朴。

本区域标志利用蚕蛹装饰制作系挂到栏杆上,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衣架、小药瓶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该游戏区选择标志板块,巧妙利用旧水彩笔笔身做成小插筒,孩子入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放在接送卡袋中的带有自己头像的小棒插入今天想玩的游戏区笔筒内,该区域插齐后表明该游戏区域人已满。设计巧妙,方便实用。

(二)游戏材料的投放

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1、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资源:花、草、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

(2)废旧资源: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易拉罐等等,例如中二的快乐美食城角色区,家长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有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了海鲜类、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近50个不同的品种,非常丰富。

2、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且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材料应是圆滑的、柔软的、无尖角的。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选择彩纸、丝带、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和艺术加工,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附图片)

3、注重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4、注重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角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5、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材料的层次性: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例:图书区。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篇2

一、明确指导重点,选择观察流程

(1)伞状式流程。教师以某一区域为中心带动周围区域来实施观察,新出现的主题或矛盾较多的区域是教师观察的中心和重点。如我班新出现的游戏主题 “出版社”中,图书出版的页面分工和故事主题、页面内容等,对幼儿的协调合作性要求非常高,而且还涉及制作后的销售问题。“经理”管理起来问题纷杂烦多, 幼儿易各持己见,难以开展活动。因此, 笔者则对这一主题实施定点观察,引导经理带大家通过讨论协商开展工作,逐步解决各个问题。先讨论“画什么故事? 是现编还是用以前听过的?故事里该画些什么情节更吸引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故事分几页画,每页画什么?由谁画哪一页?最后由谁收集装订?”在图书制作成功后,再讨论“由谁销售?可到哪些地方销售?该如何推销才能让客人买?”通过协商讨论,帮助幼儿把复杂的问题一步一步简单化,进而深入解决,在这基础上,对其他的游戏主题进行扫描观察,在“中心”与“四周”的关系中,分清主次,同时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2)钟摆式流程。在各个游戏主题都玩到一定熟悉程度的基础上,教师以几个相关主题为观察重点,来回于既定的两三个区域实施定点或追综观察,而对其他区域也进行远距离扫描。这适用于几个不同的游戏主题,也适用于同一游戏主题的不同方面。如大酒店游戏玩到一定程度时,笔者便以设计师、厨师、服务员为观察重点,引导他们创新设计、烹煮、宣传服务互相配合,如设计师将设计的新菜谱及时送到厨房烹饪, 并及时与服务员商量如何向客人介绍、宣传新菜; 服务员及时将客人的要求反映给厨师、 设计师,以便尽快满足客人的要求,使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大大提高,而对于娱乐室、温泉室、小卖部、收银台等实行扫描式观察。这样教师可以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了解幼儿在这些联系密切的游戏中的互动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作准备。

(3)卷地毯式流程。在活动中教师对每个游戏区域都给予关注,巡回进行扫描或追踪观察。这一流程可以综合了解各区域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测查时常用到。这一流程的特点是面面俱到,但在具体实行的情况下,在面面俱到的同时应有条不紊追踪观察的线索,使观察有所侧重点。如在测查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就应针对幼儿使用的语言,在各个游戏间进行巡回扫描或追踪观察, 有系统、有重点,如厨师与服务员的对话、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顾客与收银员的对话,否则会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使观察结果流于表面。

(4)自由式流程。在游戏开展中,某个游戏玩了一定阶段,常出现游戏的发展、情节停滞的现象,这时,教师可用“自由式”流程观察。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趋势,促进游戏发展。教师可以不受线路的限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 如大酒店游戏玩了一定时间后,生意渐渐冷清,大家都被新的游戏所吸引去了, 大酒店游戏出现了停滞状态,但我却发现厨师们仍热衷于煮菜,只是一盘盘美观漂亮的菜煮好后放在厨房无人问津, 于是笔者引导幼儿回忆参观酒店自助餐的情况,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服务员把这些煮好的菜一盘盘在餐厅的大餐桌上摆成“花”“火车”的形状,开展自助餐活动。 这一新的活动形式马上吸引了不少幼儿,使大酒店的生意恢复了红火,促进游戏发展。

在上面这些流程中,较常用的是伞状式、钟摆式、自由式这三种流程,它从新游戏开始—游戏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游戏进一步深入发展等一系列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游戏的观察指导,为促进游戏发展,开发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二、引导游戏主体,巧妙指导游戏

(1)游戏介入法。这也是大家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即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法又可分为“平行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的游戏材料或情节,提供示范作用,常用于游戏能力弱的幼儿。如与能力弱、游戏意识弱的幼儿一起到旅行社当游客,随导游到机场坐飞机,到处游玩,使他们在了解掌握每个游戏的游戏玩法、坐飞机的程序等的基础上,了解集体游戏的游戏规则,感受到集体游戏的乐趣,引导幼儿从每次游戏的无所事事,从破坏型人员逐渐转变为合作型、参与型游戏人员。交叉式介入是指教师主动参与或接受幼儿邀请参与游戏,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来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这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如教师作为顾客到大酒店点菜、到超市买东西,教师作为游客到旅行社游玩,作为观众观看民俗表演团的表演,这些都能让作为工作人员的幼儿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并隐性地指导幼儿游戏,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发挥幼儿创造性、 主动性,促进游戏的发展。

(2)材料提供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如我在大酒店游戏中提供了纸和彩笔,便有孩子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画画,那画些什么呢?在我的鼓励下,幼儿设计起新菜,于是,大酒店游戏中便多了个设计室,使幼儿的合作难度系数又进一步提高,从厨师与服务员的两方面合作到设计师、厨师与服务员三方面协调,为他们的协调合作提出新的更高难度的要求,即设计师新设计的菜谱要与厨师交流,请厨师烹饪;也要与服务员交流,告诉服务员该如何向客人宣传介绍;服务员要将客人的要求及时告诉厨师、设计师,请他们设计、烹饪。这同时也为大酒店游戏注入了新的创造力和活力。通过材料提供法,游戏情节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某些方面的能力, 帮助幼儿进一步完善和迁移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3)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鼓励”“邀请”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例如在开展 “地瓜干加工厂”的游戏活动中,刚开始时,幼儿扮演“地瓜干加工厂”的工人,他们生产了大批量的“地瓜干”,后来却不知道如何处理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参观者的角色,问幼儿这些地瓜干是否要进行包装,然后再拿到商店中卖? 于是,游戏的情节进了一步,一部分小朋友开始包装“地瓜干”,一部分则把包装好的“地瓜干”送到即将开张的“闽西八大干店”中卖,而有些小朋友则当上了售货员和顾客,一系列的活动把游戏推上了高潮。幼儿玩得开心、玩得快乐。由此可见,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语言的有机引导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角色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与幼儿的互动,提高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三、畅述游戏体验,积极游戏讲评

游戏的讲评是组织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它能对游戏起导向作用。教师对游戏的成功讲评可为幼儿下次活动时发展游戏情节,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提高游戏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游戏的讲评中,可把游戏的评价变为“分享快乐”,重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尽量做到注重游戏过程而不注重游戏结果。从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愉悦的程度看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体验;对游戏的想象力、创造性的表现和反映的知识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从与伙伴交往中看幼儿是否具有组织能力。在评价中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实际体验出发, 展开讨论。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篇3

书 名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责编姓名 孙冬梅

编辑证号 200900135266

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

一部关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有多少可供编辑发挥学识的空间吗?有。术业有专攻,世事洞明皆学问,说的都是此类道理。责任编辑在这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里,发现的问题还真涉及到学术问题。责任编辑敏锐地发现,样稿的毛病在于过分学术化,造成了语言的佶屈聱牙。明明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作者却要绕着弯来说,尤其喜欢用一些诸如“**性”之类的大词、学术腔来描述。这是一本实用性专业书稿,定位在一线教师,所以,语言理当通俗易懂,应当以常见词语为主,尽量少用复杂的句子。编辑的意见唤醒了作者。作者明白自己误入了“学术范”,以为凡做书都要有点儿学术,其实,实用性书稿还是要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幼儿教育的专业书籍尤其需要浅显易懂。

读了编辑的记录,我们知道,责任编辑努力帮助作者认清写作对象,理清写作思路,清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文字,作者的写作有了明显提升,大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气概,终于为幼儿教育事业完成了一部十分可爱而纯粹的优秀图书。

如此想来,责任编辑对作者的写作直接提供意见,其实很不容易。在教育出版领域里,这需要责任编辑对于教育专门理论的掌握,还需要他(她)对教育实践的了解。譬如,这部书是面向一线读者的,书中有大量内容跟幼儿园实践密切相关,如果这位责任编辑不曾有过这方面的实践,或者一点也不了解这方面的实践,那么,一方面可能会对书稿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也可能对书稿提出不恰当的意见。

面对一部实用性的专业书稿,我们还是要首先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不要轻易被学术理论所缠绕,以至于最后既不实用,又不专业,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过的经验和教训。

获奖感言:

审读报告是编辑对书稿审读情况的一个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编辑手里都有大量的书稿,每本书稿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在很多编辑看来,完成没多少人会看的审读报告是一种负担,所以很多人也不会特别认真地去写。在我看来,如果你仅把审读报告当作发稿过程中的一项任务去完成的话,那么它确实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写多了也确实挺浪费时间。但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把审读报告当作书评,当作宣传文案,当作对作者的责任的话,那么你会发现,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是浪费。

——孙冬梅

初审意见

一、书稿来源及作者介绍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为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园多媒介多语言教育资源项目”中《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中的一本,为我社根据出版基金的要求向作者组稿而成。

本书主要作者彭俊英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毕业。从2002年至今,彭俊英副教授多次主持省部级重要课题研究工作,多次在《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并多次获得“教学成果奖”等。此外,彭俊英副教授还常年在四川、广西等地的欠发达地区进行幼儿教育专业研究,对欠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实践有深入的了解,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深入的研究。

本书立足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及城市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的需要,以缺乏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以及组织、实施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全部过程,理念科学、先进,内容贴近教学实践,案例丰富,操作具体,符合我社策划稿件的要求。

二、书稿的政治倾向和学术水平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她们知道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问和问题,尤其对没有经验的新手教师来说,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游戏变成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推动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个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可以为那些对此问题感到困惑的教师们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幼儿游戏的概念、价值、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游戏与非幼儿园游戏的差异,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揭示游戏的本质与内涵,让读者真正了解什么是游戏,游戏具有哪些特征。第二章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材料的选择、配置与投放问题,也介绍了一些自制游戏材料的方法。这一章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等方面的技能。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在幼儿园中该如何具体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以及规则游戏。作者从这几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构成、价值、分类、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设计、游戏内容、环境创设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组织与指导这几类游戏的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这几类游戏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工作的能力。在最后的第七章,作者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班额条件下如何开展游戏活动,如何引导家长认识游戏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等问题。

初审通读书稿后认为,书稿政治倾向正确,无导向问题;其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论述紧密贴近实践,对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书稿语言文字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其他各方面也基本符合学术规范的要求。

三、书稿的主要价值、意义

本书以幼儿园新手教师以及那些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经验不足的教师为读者对象,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特点。

1.作者从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读者厘清了游戏的本质与概念。

nlc202309032033

游戏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汇,游戏活动也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的每一天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说出什么是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并且,很多教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活动属于真正的游戏,哪些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游戏。为此,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解析了这个概念。作者从游戏的特征、游戏状态的辨别、游戏的分类、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等角度,帮助读者多视角地看待游戏,了解游戏的主要特征。

2.作者明确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和标准,倡导游戏材料生活化,鼓励教师自制材料。

游戏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的使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经常对于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产生误解,如认为游戏材料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越像越好,认为购买现成的材料比自制的材料好,现成材料功能更多、投放更方便等。本书作者帮助读者厘清了这些观念,让读者可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和投放材料,作者也明确提出了材料配置与投放的原则。

3.在幼儿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面,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一线教师来说,她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地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主要任务。本书的第四、五、六章针对幼儿园常见的角色游戏、规则游戏、建构游戏以及表演游戏的开展,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可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这种指导性不仅体现在作者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也体现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原则与方法。

4.在农村幼儿园游戏开展方面,作者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农村幼儿园发展迅速。但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又表现出很多特殊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针对农村幼儿园班额较大的问题,作者从游戏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师幼的互动、幼儿的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并通过图片展示和具体案例来帮助读者提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展游戏活动的能力。此外,作者也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关于如何提高家长对游戏价值认识的建议。

四、书稿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概念界定不清以及概念使用错误。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章中关于游戏概念的界定以及第五章关于表演游戏概念的界定上。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游戏”,但是在第一章关于游戏的概述中,作者竟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而只是从外部表现、内在心理状态等侧面来解析这个概念。虽然对游戏这个概念,确实比较难以给出具体的、描述性的定义,但是还是有一些本质特征可以用来概括这个概念的。所以,定义游戏是可能的。另一方面,从全书的架构上来看,如果没有定义清楚这个核心概念,那么本书讨论的范围可以无限大,任何带有游戏性的活动都可以在书中进行讨论,这也就失去了本书的价值。因此,从实际写作上看,也必须对概念进行定义。

另一个问题是对概念理解有误,体现在第五章。第五章是关于表演游戏的,作者虽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定义,但是,从关于概念的论述中以及从所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作者将表演游戏等同于了戏剧表演,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表演游戏虽然带有一定的表演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应该是一种“游戏”,应是幼儿自发、自由探索的活动。而戏剧表演多是由教师发起并按照一定“剧本”来进行的表演活动,其本质是“表演”。所以,作者必须区分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此外,表演游戏与本书第三章所讲的“角色游戏”之间又有某种联系,因为在角色游戏中,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必然也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这两个概念之间应该怎样进行区分,也是需要作者说清楚的。

2.部分章节资料堆积,案例过多。

资料堆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四章。第四章是关于结构游戏的,幼儿园在组织这类游戏时确实需要使用很多结构材料,因而本章作者详细地罗列出了几乎所有幼儿园可能用到的结构材料,并配上了大量的图片,这使得第四章的内容严重多于其他章节。需要作者注意的是,本书并不是一本教学参考书,不需要直接为教师提供教学所需的所有素材。本书是一本写给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学理论书,需要提供给读者的是对具体教育问题的探讨,使用案例只是为了说明理论观点而不是让教师读者直接在课堂上应用,所以不需要把所有幼儿园中的结构材料都罗列在书中。

案例过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章和第六章。第一章中,作者为了说明游戏的概念,一口气直接列出了八个案例。这八个案例多半都属于同类型的游戏(有的还算不上真正的游戏),这八个案例同质化程度较高,对说明游戏概念的核心特征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删减案例数量。在第六章中,作者在说明规则游戏的设计时,也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并且没有进行任何分析,这也没必要。同样需要作者注意,本书不是一本教材,不是教学参考书,案例只是用来说明观点的,而不是让教师在课堂直接使用的。

3.篇幅较长的引用存在版权问题,需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为了让本书更加直观生动,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其中部分是作者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但也有部分来自于报刊杂志。此外,本书的“延伸阅读”内容也基本都是引用别人的文章。根据版权法的规定,篇幅较长的或者全文引用别的作者的文字内容,必须取得授权,否则被视为侵权。

4.学术规范上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引用别人的东西要加注释且注释要规范(参照国家最新标准);标题的层级要清楚;标题的写法、表述方式全书要统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要规范;全书排版要统一(包括各级标题字体字号,正文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等等。

5.照片使用上存在几个问题:(1)选用照片是为了说明想要说明的问题,所以,照片必须表现的是你想说明的问题,不能随便找张照片放上去。(2)应该在需要的地方提供照片,而不是我有什么照片就找个地方放什么照片。(3)照片要全书统一编号、统一标注方法。(4)现在有的章节照片只有一两幅,有的过多,建议照片少的章节在必要的地方适当补充一些照片,照片特别多的章节,将不必要的照片删除。

nlc202309032033

6.全书的语言上存在的问题:(1)部分章节有些段落中,没有意义的话说了很多,而读者真正需要说明的内容没有具体说明(见下面的“具体问题”部分和原稿)。(2)生僻词使用过多。有的词可能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作者是南方人,有些词北方读者无法理解。有的词是作者自己生造的,或者是记忆不清导致一些心理学名词变样,使读者无法理解作者的意思。(3)段落标题上,需要前后呼应、对照,表述方式要一致。并且,标题直接描述观点比较好,让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立刻获知下面这个段落的核心观点。(4)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句子以简单句为好,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的不要用难懂的“大词”,比如动不动说“**性”。

初审记录(节选)

第一章

1.第3页,最后一段大意是说,孩子们之间经常嬉笑打闹,这些行为有可能是攻击性行为,也有可能是玩耍、游戏,判断是否游戏的标准是脸上是否带着笑容。这种说法很不科学,似乎是说,只要是脸上带着笑容的打闹就是游戏,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理了。而实际上,幼儿之间,即便并非攻击性行为而只是玩闹,如果处理不当,也很有可能最后发展成冲突、打架,会有一个孩子被打哭或打伤的可能性存在。并且,打闹不是游戏!游戏本质上是一种探索、学习的行为。所以,这段文字必须删除,不能让读者这样来理解游戏。

2.第4页,第6行,“摆石头”是指“摆积木”吗?后面“他先是从一个角顺着斜对面的角摆白色的石头”,这句话表述不清,到底是怎么摆的?

这一页的最后一段是“斑马的家”案例,这个案例是说明游戏时儿童往往非常专注。那么对专注于游戏的幼儿,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可以进一步进行一些分析。全书很多案例分析都不够到位。

3.第12页,第一段,对小学化的定义不够准确和规范,特别不能用“转嫁”这个词。

小学化实际上是将小学的办学理念、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运用到了幼儿园中。

4.第24页,论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时,将幼儿的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的说法不合适,对幼儿来说,游戏也是一种学习。此部分要分清楚,什么是幼儿的学习?什么是游戏?教学、学习、游戏的概念要理清。此外,这部分论述太啰嗦,不简洁,结构不清晰。

5.第30—31页,这个案例是别人的,引用太长,需要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如果对方同意,必须书面授权。

第二章

1.第36页,最后一行,“游戏材料的种类也应该增加”,增加哪些材料?应具体说明。

2.第37页,第7、8行,“音乐美术游戏”是什么游戏?是一种游戏还是两种?

3.第56页,最后一行,“挂上麻绳”,麻绳在北方人的理解中是一根很细、很容易断的绳子,所以不能是麻绳,使用麻绳会造成幼儿的安全问题,这是幼儿园教学的大忌。

4.第57页,第4行,“农村幼儿园不需要专门划定跑道、车道”,为什么不需要?是不需要还是无法实现?说农村幼儿园不需要可能会将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对立起来。

5.第60页,“定期检修和清洗游戏材料”,定期说法太笼统,一定要具体说明需要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消毒,多长时间进行曝晒,使教师明确规范。下面还提到紫光灯,使用紫光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要简单说明,因为紫光灯使用不当会对幼儿会造成伤害,所以要特别提醒这一点。

第三章

1.第95—96页,拓展阅读引用的内容太长,需要取得授权。第96页,第14行,“围合家用的围墙”是什么意思?错别字?

2.第98页,表格下第7行,“拼盘的珍珠”是什么意思?

3.第117—118页,案例太长,需要授权。

4.第120页,案例引自哪个杂志?请确认。

5.第126页,思考题中部分题目出得不好,过于简单、笼统,思考题是让读者思考的,不是“说说”的。

第四章

1.第131页,第3—5行,“案例中……建构的是什么吧”这几句话到底是想表达什么?语气与前后都不一致,不像是学术书的语气。

2.第135页,最后一行,“直观思维能力”是什么思维能力?心理学上有这说法吗?最好用规范的说法。

3.第136页,最后一段,说到架空搭建,建议配1—2张图片说明架空搭建的结果。

4.第138—139页,“(一)(二)(三)”这几个部分下面的说明都太简单,建议加一点例子或图片进行说明。

5.第141页,整个第一自然段写得很不好,逻辑混乱,中间很多句子衔接有问题,重写这一段。这一小节的标题也再斟酌。

复审意见

一、书稿的优点与特色

1.该书文字较通俗,大部分内容具体,浅显易懂。

2.该书对幼儿园各类型游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配合大量案例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进行展开说明,直观、具体、目标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方便教师们学习与参考。

3.一些案例的选择很好,既形象生动地把幼儿游戏的场景展现出来,又具有针对性,帮助教师对重要观点进行理解。例如:第一章第一节中,“斑马的家”“玩垫子”都是很好的实例。

4.注重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教师从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入手,去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助于理解什么是幼儿的游戏,以及幼儿游戏的特点。

5.一些内容用配图进行说明,直观具体,便于教师理解。

二、书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述部分对什么是游戏阐述得不是很清楚,在介绍具体实例之后才有所说明。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如果阐述得不清楚,会影响教师对游戏活动的理解。

2.一些重要观点虽然提得很好,但是在列举实例之后提出的,而在前面没有提到过,不够突出,如果放在前面提出则更明确,这样能够让教师更有目的地去阅读和分析案例,学习效果会更好。

nlc202309032033

3.有的案例选择得不太合适,容易导致缺乏经验的教师出现新问题。如在“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内容中的一个例子——“强强玩滑梯”。强强的探索精神可嘉,但在滑梯上做这样的探索在幼儿园是不被鼓励的。第一,这种行为具有危险性(个人安全、公共安全);第二,幼儿年龄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幼儿不能预计行为的后果;第三,这种行为不利于良好游戏秩序的建立;第四,不利于管理,安全代价不好估量。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内容和方式进行。

案例的选择应该仔细斟酌,对于那些没有教育基础和教育经验的教师来说,案例对他们很可能就是个范例,他们会认为这是值得提倡的,而忽略了应该注意避免的问题。

4.在角色游戏部分,有的案例很好,但剖析得不够深入,应让案例的教育作用最大化。如:在角色游戏指导一节,有两幼儿玩开出租车游戏时发生碰撞的案例,作者对教师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但不够深入。幼儿会发生碰撞,原因除了幼儿自己跑得过快,还应该着重分析其他可能因素,包括:班级的空间布局、活动区创设是否合理,是否为幼儿提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方便幼儿的活动,是否建立过相关规则以及是否落实等,通过问题的层层分析,增强对教师工作的指导性,引导教师不仅要看到现象,重要的是要通过孩子的问题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5.在角色游戏部分,对个别案例的分析存在一定问题,如:几个幼儿抱着娃娃到农家乐去做客,出现扔娃娃行为的案例。角色游戏是要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内容及规则,习得良好行为,并将习得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变成自己的良好习惯。幼儿在娃娃家有角色体验,出了娃娃家进入农家乐,游戏在延伸,幼儿并没有停止角色体验,只是换了一个场景而已,因此幼儿的游戏行为依然应是角色的行为。作为教师,应该追踪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娃娃虽然是玩具,没有生命,但它的功用显然不是扔着玩的。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分析并给出适宜的教育指导策略?这对新教师正确看待孩子游戏中的问题很重要,建议重新思考。

6.结构游戏部分条理性不够强,开始部分用了很大篇幅谈的是无关内容,也没有把概念介绍清楚。且书写格式与前面的不同。建议调整。

7.书中对结构游戏技能的意义和作用谈得不够清楚,技能是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建议说明结构游戏的技能与幼儿游戏水平以及多方面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间的关系。然后再具体介绍各相关技能。

复审记录(节选)

第一章

1.第一节的标题“幼儿游戏的识别”有待斟酌,“识别”一词的使用比较含糊。

2.提供的拓展阅读《幼儿园游戏材料配置参考》表格较长,在其他页面的表格也应有表头,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询。

第二章

第二节

“游戏材料的投放方法”部分,对材料标志的作用没有进行具体说明,材料标志不仅仅具有标识玩具材料位置的功能,还有引导幼儿辨别材料外形特征、规范收放方法及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等多方面的作用,都要在拓展阅读内容之前先行介绍,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理解标志的教育价值。

第三节

1.“定期检修和清洗游戏材料”部分,对于玩具的消毒来说,“定期”的提法太过笼统,应直接注明具体的玩具消毒时间、图书暴晒时间,使教师明确相应的工作规范,因为这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另外,提到紫光灯消毒,就应特别注明使用紫光灯消毒的禁忌和要求,提示教师注意紫光灯会对幼儿造成伤害。

2.“在幼儿园结构游戏环境创设”部分,选择的图片不太适宜。

(1)标记太小看不清;

(2)玩具收放的照片不能清晰地反映主题内容;

(3)有标记的玩具柜中积木乱堆放。

第四章

第四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部分,对什么是幼儿的结构游戏能力没有进一步说明。另外,该能力对幼儿的发展有哪些支持作用也未提及。建议进一步说明。文中提及的“基本技能”与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何关系,应概括地介绍一下。

第五章

第三节

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表演游戏的需要投放材料”部分,选用了一个用纸箱做洞的案例,不太适宜。其一,与标题内容不吻合;其二,幼儿运用材料的过程直至活动结束,都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且活动偏离了表演游戏的主题。建议更换一个案例。

第四节

“表演游戏的预成和生成”部分的问题较多。

(1)内容不完整,不清楚。没有对预成和生成进行介绍,在提供了一个表演种子生长的案例之后,也没有结合主题进行案例分析,看不懂预成的是什么?预成和生成的关系是什么?表演游戏中的生成活动应当倡导什么?注意什么?

(2)部分内容偏离了主题。“昆虫怎样过冬”一段与表演游戏的预成和生成有何关系?想说明什么问题?

建议完善内容,重新调整。

第六章

第一节

音乐教学游戏“切西瓜” 案例写得不完整、不清楚。音乐游戏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脱离音乐去讲音乐游戏规则是有问题的。如:没有歌曲的名称,不注明节拍,读者无法知道该怎样让幼儿“合着拍子用两手画小正方形”。又如:“一个人做西瓜,和着节奏拍手,另一人做刀,在西瓜刚张开手时切下去”的规则,要不要和音乐结合?拍手有节奏,切的动作要不要有节奏?如果要有节奏,切的动作落在哪一拍上?

再如:音乐游戏“公鸡头”,是歌曲还是儿歌?名称前后不一致。没有附上歌词,不知道具体内容,何时藏豆?何时猜豆?规则都不清楚。另外,后边的文字表述说该游戏“属于比较典型的数学游戏”,但从案例介绍中丝毫看不出数学游戏的影子。

建议:(1)完善案例的细节,结合音乐活动的特点把规则讲清楚,把相关内容表达准确。(2)附上歌词曲谱等相关资料,便于教师了解其内容。(3)所附资料名称的表达应前后一致。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篇4

艾晓萍

2018.6.29

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的困惑有很多,而《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该书是一本给幼儿教师看的书,阐述了幼儿园三大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技巧,每个区域又包括活动内容与关键经验、游戏的一般流程、评价的一般要点、问题与对策和活动案例列举五部分内容,既有方法的阐述,又有案例的说明。

区域游戏和角色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但在游戏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指导幼儿游戏?提供怎样的材料最为适宜?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在文章中让我找到了一些灵感,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1. 区域活动中环境的教育

在这篇文章中讲到:区域活动中环境的教育,区域活动思想倡导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在游戏中需要教师根据现实中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和制作,理解每一种活动材料的教育意义和关键价值。正如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也是这样做的。如:在小班幼儿游戏阶段,我会尽量提供一些平行的游戏材料,而在中班可以提供多样的游戏材料,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要在中班幼儿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材料。但反思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可能对于材料的提供的价值方面可能思考得比较少,在游戏中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游戏方法方面教师传授的比较多。以后在给幼儿提供材料时我会更加注重区域活动中环境的教育,游戏中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2. 自主性游戏中的几对关系

在《自主性游戏摘要》这篇文章中讲到了自主性游戏的几对关系,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主与指导的关系、愉悦与教育的关系、材料提供与儿童需要满足的关系。其实这些关系在实际的游戏中,我们都在做只是没有将它进行归类整理。如:在实际的游戏中我们都会结合幼儿的特点制定一些游戏常规,在游戏中幼儿能按着规则去游戏,从而体现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游戏中,我们会引导幼儿在游戏前通过插排的形式自主的选择游戏区域,在游戏中我也会以不同的角色进入游戏进行相应的指导,如:在“羊羊餐厅”中我会以客人的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指导,在医院我会以病人的身份进入游戏指导,这些都体现了自主与指导的关系。在游戏中我也会注意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通过这个游戏幼儿是否在游戏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些体现了愉悦与教育的关系、材料提供与儿童需要满足的关系。通过文章的归类,让我在今后的指导幼儿游戏时更加有目标,有针对性。

此外,在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文章中介绍了一些“教师介入的时机”“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也非常的详细具体,其中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鉴。我会选择一些符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尝试。

2010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发出一条宣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对幼儿的未来是多么的重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也把这句话记在心中,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关于区角活动与幼儿学会学习的思考》这篇文章,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通过文章的学习,让我对区角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学会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文章介绍了区角活动中影响幼儿学习的主要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指导方法,并用例子的形式分析了每种因素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效果。其中文章中说道:“教师的教育指导方法对幼儿学习影响最大,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应充分放开幼儿,让其放任自由,也不应过多地干涉幼儿,或要求他们应该怎么做,规定得很死。活动中教师应把握自身指导和幼儿主体间的关系,仔细观察分析并适时介入给于个别幼儿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又给予他们一片自己的思想空间,让其探索,让其学习。”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的好,说出了教师在指导幼儿区角游戏中的关键指导思想,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是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去思考问题。

其次,文章中介绍了在区角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如:通过活动,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区角活动,让幼儿手脑并用,促进全脑开发,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了幼儿在游戏中只有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积极地与材料交互作用,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游戏的快乐,他们才能更加有自信、积极的参与活动。

其三,文章还介绍了几种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如:教师充分运用幼儿各种感官,提供各类材料,把玩转化为学习经验,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这些策略比较好,在以后的游戏指导中也可以尝试去运用。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 篇5

一、基本概念

结构游戏: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创造性游戏之一。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建筑工程物体的形象。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性;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坚持到底的品质。结构游戏,被称为是“塑造工程师的游戏”。

二、结构游戏的教育功能:

1、促进幼儿感知和动作发展,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2、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结构材料的大小、颜色、性质、形状和重量等方面的知识,并获得一些空间概念(上下、前后、左右)和数量概念,发展幼儿的认识。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有助于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

5、有助于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6、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

结构游戏是一种艺术造型活动,幼儿在再现周围事物时,在颜色,形状,各部分比例中均要体现对称,协调和美观的要求。

三、结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1、平等、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

老师应以一颗童心来接纳每一个孩子,以与孩子平等的心态和孩子沟通,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孩子们能做的、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去想;孩子们能探索,发现;孩子们能计划、安排的,让他们自己去计划安排;孩子们能选择判断的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判断;孩子们能获取的,让他们自己去获取,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顾忌少,可以充分地想象、交流,表现,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自主性的培养。

2、开放的丰富的物质环境(1)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室内、(活动室、寝室)室外,走廊都可以成为幼儿游戏的空间。

(2)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3)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结构材料

小班:色彩鲜艳、大小适中、并便于操作的材料,中班:种类各异的有一定难度需一定力度操作的材料

大班:精细的有难度的,创作余地更大的结合结构的材料

(4)广泛搜集废旧物品作为辅助材料

自然物和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是一种未定型的建构材料,能够一物多用,它与定型的材料相比,不仅经济实惠,价廉物美,而且还更有利于幼儿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纸箱,纸盒,挂历纸,冰糕盒,贝壳,鹅卵石、可乐瓶,吸管等等。

(5)及时更换,补充结构材料

随着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多次摆弄同样的材料,幼儿也会玩腻,如果很少有幼儿去玩或很少幼儿专注地去玩这些结构材料,老师就要及时地更换这些材料,但是更换的频率也不能太快,以免幼儿的注意力过多地被材料的色彩和外形所吸引。

(四)结构游戏的指导:

1、明确以幼儿发展为本,突出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目标。

2、丰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印象,关注并注意收集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走出幼儿园,观察。家长注意丰富幼儿的经验。

3、帮助幼儿认识结构材料,学习操作的技能。

结构游戏复杂,对智力和动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指导,可能会导致幼儿因缺乏操作技巧丧失信心,放弃构造活动或长时间停留在敲敲打打,推来扔去的低水平游戏状态。

识别材料(大小、形状、凹凸、颜色等特征)

结构操作技能(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连接、穿套、编织,粘合造型等方式)

结构分析技能(学会看平面图形,分析结构范例)

4、有顺序地提供结构游戏材料

(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

摆弄实物及材料→拼排有形物的分割材料

(如拼图、镶嵌板等)→几何形板块的任意组合

(如积木,七巧板等→操作无形象意义的结构元件(低结构材料)。

提供低结构材料的同时,指导结构操作技能。

5、引导幼儿自主地游戏,注意培养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6、儿童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

①模拟结构是指模仿结构实例的构造活动

A、结构物的模拟(模仿范例)

B、图纸中结构物的模拟

C、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

D、绘画等平面形象图的模拟

摸拟构造时要指导儿童用结构分析法去观察。其基本步骤一般为:

分析范例;

演示结构中新技能和结构难点;

指导儿童分步建构各结构部件,再将结构部件组合成整体。

②命题构造:主要是指定主题的造型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结构的目的性,发展儿童构思的能力。

例如建构鸭子、公园

③自由构造:是指儿童按意愿进行的创造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发挥儿童的独立性,自由想象与创造。

五、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地位与作用

1、尊重幼儿的游戏

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选择游戏内容,主题,材料,玩伴的权利,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尊重幼儿游戏中创造性的表现。尊重幼儿的作品。

2、支持幼儿的游戏

首先,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以支持。

其次,教师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三,教师要满足幼儿游戏的进程。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考游戏的进程,了解幼儿什么时候可能需要教师什么帮助,及时给幼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刺激幼儿结构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3、参与幼儿的游戏,以玩伴的身份积极地参与幼儿游戏,老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需要,特点和问题,教师可以游戏的口吻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幼儿更好地游戏。

4、引导幼儿的游戏。老师可以利用创设的环境,日常生活及教育活动的内容引发幼儿的游戏,及时向幼儿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幼儿的游戏。

六、泥沙游戏及其指导

泥沙是一种自然的建筑材料,配合辅助工具,儿童,可以开展变化无穷的结构游戏。不同年龄的儿童都喜爱玩泥沙游戏。从装沙堆山到借助工具造型,无不折射出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泥沙游戏在家中常受到限制,所以在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条件。

玩沙活动的价值:①满足情绪的需要(无拘无束随意活动、宣泄情绪,心情愉快)能控制自己身边事物的愉快感觉,悠然自得,松驰平和)

②练习大小机肉的动作

③发展智能(特别的感官刺激,发展幼儿感知能力,量、形、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④发展社交技能

(一)准备工作

沙箱:冬季不凉,有的可移动

1、在向阳处设沙地:面积大,幼儿活动余地更大。

2、为使沙子湿润需要洒水(干沙和湿沙)

3、天气很热时,可以幼儿设太阳伞遮荫。

4、添加玩沙、泥的辅助工具和材料,如小桶,小铲、模具、树枝、小棍等

徒手玩沙

(二)过程指导:

用各类用具和玩具玩沙

1、游戏前对幼儿提出要求,如注意安全,不扬沙,不挥舞铲子不把沙土弄到池外,箱外等。

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游戏

3、注意培养中大班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及相互间合作

(三)整理场地

1、提前几分钟提醒幼儿要结束游戏了。

2、提醒幼儿把游戏材料工具收拾在特定地方。

3、把不小心弄到外面的泥沙扫起来倒入池内。

4、提醒幼儿相互把衣服拍打干净,抖掉裤脚,外套上的泥沙,回去洗手。

思考:幼儿园有哪些玩沙设备和用具?怎样存放在这些物品和安排玩沙活动的场地?在玩沙活动时,如果幼儿不用你提供的用具或使用方法与你设想不同,你会怎么样?

七、玩水游戏及其指导

虽然玩水游戏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结构游戏,但是游戏过程有着结构游戏,纳入结构游戏的范畴。

玩水是儿童最自由美好的游戏之一。有些老师会担心这种游戏,怕孩子弄得太湿或过于兴奋。

(一)意义:

1、玩水游戏是使人专注和感到舒适的游戏,玩后会使儿童感到清新和愉快,尤其在夏天。

2、玩水游戏可以使儿童从压抑和紧张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激发社会性游戏,幼儿常常和同伴有较多合作和交流。

3、倒水与量水的游戏可以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在玩水中可以丰富幼儿关于水的经验及估计容量(这一大杯能倒几小杯?)及守恒概念。

(二)准备:

1、根据计划决定将玩什么样的玩水游戏,用什么样的水(肥皂的、有颜色的、清洁的、热的或冷的)。

2、配置游戏设备和辅助材料

3、准备游戏穿戴的不透水的围裙、袖套、毛巾等物品

(三)过程指导

1、游戏前引导幼儿讨论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2、幼儿乐于帮忙往盆里倒水,并安置好设备。教师可利用这一机会,导入游戏。

3、中大班幼儿可适当强调游戏的教育目的(倒玩水与有关水的科学实验)

4、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外面,弄湿衣服

5、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倾听,随机引导

(三)整理场地

1、游戏结束时,幼儿可帮忙舀出盆里的水,浇花草

2、用抹布擦干水桶和玩具

3、把设备和材料放回指定位置

4、换掉湿衣服

八、幼儿结构游戏的评价

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篇6

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幼儿园

李彩红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等等是不同的角色游戏,但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想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那么如何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角色游戏地指导呢?可以总结为几下几点:

(一)为开展游戏做好准备工作。确定角色游戏在整个教育日程中的位置,分配一定的时间,角色游戏需要时间比较长,一般安排在上午课后,早晨和下午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二)丰富幼儿知识和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教师要善于利用上课、观察、参观、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多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的关系的印象。同时帮助家长安排好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经验,为开展角色游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准备游戏材料。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意愿,如发现幼儿有想玩理发店游戏的想法应予以支持;事先可启发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可对玩“幼儿园”游戏中的“老师”说:“小朋友头发这么长,怎么办?”或把准备好的自制的推剪及梳子、镜等,事先放在玩具架上,总之,要吸引幼儿自己提出玩理发店的游戏,然后教师就积极地支持他们开展游戏。如幼儿还不会开展游戏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对哪些主题比较熟悉或有兴趣,如喜欢玩“汽车”游戏,就可通过讲故事,木偶表演或者带领幼儿参观其它班幼儿玩“汽车”游戏,以启发幼儿开展游戏。开始时,教师还可以担任角色,带领幼儿游戏。组织游戏是指导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心幼儿的游戏,保证游戏是安全的、有教育意义的,必要时对游戏加以影响。如“乘客”抢着上“汽车”,教师可以以角色的口吻说:“我也来乘车,我排在谁的后面?”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排队上车。当游戏内容贫乏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新材料,建议加某一项活动,如为“娃娃家”添置小盆,增加洗衣服。当游戏停顿时,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如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使“小医院”的游戏停顿,可建议医生给病人先检查身体,如由于材料不足,教师可和幼儿一道制作。同时 教师的帮助不要过早,也要使幼儿在游戏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

(四)使幼儿愉快地结束角色游戏。一个好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做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掌握时机,在幼儿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方式结束游戏,使幼儿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结束时,应鼓励和督促幼儿收拾玩具、整理场地。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和教育要求,有时可在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评价游戏。组织幼儿评价游戏,这也是教师间接指导方法之一。中、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也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使幼儿明确怎样才能玩得好。初步培养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还可以引导幼儿评价和讨论在游戏中谁会动脑筋,谁能克服困难,不仅学会评价自己,还能再去评价别人,并且知道以后怎样玩,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等等,以指导幼儿提高游戏的质量,并且激发孩子们想再做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篇7

一、观察了解—指导游戏的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来对幼儿游戏行为加以分析:给幼儿提供游戏时间、空间是否合适, 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 幼儿近来的兴趣是什么, 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 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通过观察分析教师再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 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 哪些幼儿需要帮助, 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等等。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 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可以有即刻观察的分析调整, 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调整。观察可以通过站在旁边看、听或与幼儿交谈来进行, 也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通过观察, 教师可以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 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二、教师自身—指导游戏的媒介

1. 游戏者

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 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 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 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 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 如:涵予在建构区用积木搭“大高楼”, 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 大块积木放在上面, 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 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 我坐到他身边, 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 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 小积木放在上面, 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得很高, 很高。”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 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 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 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

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 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 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 能了解幼儿想法, 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 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 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如教师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热, 并劝“爸爸妈妈”带娃娃去看病;教师扮“顾客”到“商店”买商店里没有的东西, 由此可以引发幼儿自己寻求代替物, 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旁观者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能更明确直接地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 而且也便于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如:孩子们偏爱哪一类游戏;哪些孩子是有领导游戏的能力;哪些玩具能引起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 还存在什么问题等。但教师须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 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儿意志。如, 当教师看见扮演妈妈的幼儿烧饭不像样时, 主观地让其看老师的示范, 再让该幼儿照着做一遍, 这是教师对游戏进程进行的不恰当干扰, 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权利。

三、游戏材料—指导游戏的助力

1. 多提供有转换性的游戏材料。

开放性的、能转换的游戏材料隐含着多种玩法, 幼儿通过试验物体的运动或观察物体的变化, 可以了解物体和自我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获得直接经验。同时, 游戏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 能诱发幼儿主动地去使用、去接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同一材料用于不同的游戏中, 提高其使用价值。这就需要材料具有多变性和多功能性, 用于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材料箱, 里面有教师、幼儿及家长带来的各种废旧材料,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比如牙膏盒, 在建构区可以把它作为围墙, 广告纸可以用来包馄饨……每种材料在每个幼儿手里都有它不同的用途, 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 新旧玩具和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

有了大量的游戏玩具和材料, 接着就有一个如何呈现、如何提供的问题。保持适度的新奇能引起认知的不平衡, 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动机;相反, 若一阶段或一次活动中所呈现给幼儿玩具和材料全是新的, 或全是旧的, 均不能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知识兴趣和操作动机。因此, 要经常注意保持新旧玩具和材料的适当的动态性的比例。一方面, 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 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过的玩具和材料, 持续地发现、探索、游戏。另一方面, 也可将旧的玩具和材料移至新的位置, 以激发幼儿想出新的玩法。

四、交流体验—指导游戏的契机

1. 启发交流, 共同分享游戏中的体验。

游戏中幼儿有成功、满足的快乐或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增添了游戏的兴趣, 而且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 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通常的指导语可以是“把你在游戏中最快乐、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一听, 好吗?”“你有什么好的经验要向大家介绍?”, 等等。

2. 自发交流, 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 有的解决了, 有的没解决。引导幼儿评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是一个语言发展、情感表现、思维创造、社会交往与人格实现。通常可以采用“游戏中有什么困难问题需讨论吗?”、“谁能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 还需要做什么?”等导语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 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总之, 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 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应做一个会指导游戏的老师, 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 幼儿积极的活动则离不开教师及时、恰到好处的指导, 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更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本文就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的指导策略进行了一些探析。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篇8

关键词:活动区;游戏;观察;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2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64

活动区游戏是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设置出一定的空间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可在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与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

一、理解幼儿的需要及兴趣,提供丰富、多层次的材料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活动区游戏的功能、作用是靠操作材料来实现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如幼儿在表演区中玩“狼和小羊”游戏,他们在各种包装盒里放入背景图片,手持故事里的图片小动物,边讲述故事边在盒子“舞台”上扮演各个角色,或者几个幼儿坐在一起,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这就是孩子们自己的“盒子里的故事”。有的选择戴着头饰表演,他们开始讨论要建个小羊的家,于是分头行动:到“聚宝屋”找来泡沫块,拱形门围成房子,旁边布置花草树木,还用根据故事情节从娃娃家找来灶台等进行游戏。

二、观察幼儿与材料的积极互动,适时支持,促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耐心地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环境或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如活动区游戏“会变魔术的镜子——单面镜”。

实况记录:玲用一张kt猫(半身画)纸张靠在镜面,尝试从不同角度照。“哇!看到完整的小猫了。”在面前摆弄一会儿,玲对老师说:“这个要很多手来帮忙,我只有一只手怎么办?”师:“你到材料盒看看,想想办法!”玲拿来胶布,撕了一段胶布贴在纸张上方,还是不能让一半的纸片立在镜子上,连续撕了三段贴上去,终于站起来了,她用一张对折的白纸,一动笔,画到边缘,打开后,“糟糕,画坏了”,翻过来使用纸张的另一面。她眼睛边看镜子里的图案边画,抬起头,看了看镜子里的kt猫,又看了看自己的画,停了下来。若有所思,又拿了一张纸,这次她把kt猫头画在一张纸的中间折痕处,画出了整体。然后,在kt猫的头上加了蝴蝶结,折了起来,放下纸张。“成功了”,她欢呼,之后走到材料柜拿了一把剪刀,把刚才贴到镜子上的kt猫原件剪了下来。“这是我自己制作的小猫”,在镜子上照了照,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拿起来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在此次探究活动中可以看出玲对操作材料的兴趣,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构建了自己的经验。只要教师细心观察指导,适时介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就能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观察幼儿个体学习和合作表现的特点,提供多元支持,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所积累的经验,会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如夹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颜色鲜艳,种类多,是幼儿喜欢的操作物品之一,孩子们用夹子夹出各种造型,有的还把夹子夹在衣服上、耳朵上,可谓百玩不厌。基于孩子的兴趣,教师要在活动区游戏“好玩的夹子”中投放大量的夹子,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引导幼儿对这些内容进行探究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自选多种颜色的夹子若干、骰子、记录笔、记录纸等,并自创了玩法:转动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夹子,夹在自己身上。

情景实录:

镜头一:和在操作时边夹边大声数数,旁边的琦有意见:“你太吵了。”和:“我自己夹很慢,会忘记我在夹第几个夹子。”琪琪:“你转好骰子,看看多少,可以先把多少夹子一起拿出来放在托盘上,再慢慢夹,就不会忘了。”镜头二:静仪和新岚也在玩,她们每转一次骰子,就会拿出记录纸,边点数边比一比,“你的多还是我的多”“下次我转的点可能会比你多”。

反思与推进:

幼儿的兴趣点已不是简单的造型,他们在操作表现出对数学探究的兴趣。镜头一中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经常会出现漏数现象,还停留在个人游戏中,而同样的玩法,有些孩子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儿童能与同伴、老师或其他人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会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对数的理解,使数学的思维具体化。从镜头二不难看出,在孩子的交流中,她们已经有了合作游戏的意识,萌发了新点子,加入了“比一比每次谁转的点子多”“比一比谁身上的夹子多”等游戏。

在游戏分享交流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并着重表扬了孩子互助,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以及自发“比一比”游戏的创新表现,提出了问题:“两个人一起玩夹子,还有更好玩的游戏吗,怎么玩?”

四、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以《指南》为依据,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对应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价值,不断调整教育目标、策略,做到观察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导在后,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张宗芬.浅谈幼儿活动区游戏的观察和指导[J].读写算:教研版, 2015(23).

上一篇:大学专业课程描述下一篇:化学用语专题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