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2024-09-12

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精选9篇)

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篇1

专业论文

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的防治及处理

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的防治及处理

摘要:随着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对住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一些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的裂缝情况非常关注。因此,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探索裂缝的防治措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处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ace of city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residents of the housing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high quality, especially the cracks on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Therefor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explore the crack of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rol measures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crack;prevention;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74

近几年,住宅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时有发生,住户们维权意识有所提高, 对此方面的投诉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引起了社会及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凝结收缩特性, 从理论上讲现浇楼板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但通过设计、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减少和控制裂缝是完全可行的。本文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及处理措施。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常见裂缝原因分析

1.1 从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

裂缝一般都发生在施工后期及使用后;裂缝主要发生在以下部位:①现浇楼板跨中,沿进深通长方向;②沿负弯矩筋边缘,进深方向;③模板四角45o 折角处;④沿电线管预埋方向;⑤施工缝处。

1)荷载引起的裂缝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顺主筋方向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 支模时或浇捣混凝土时碰撞钢筋使主筋移位;施工时赶工期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尚未发展到应有的强度就承受过大的集中荷载(如集中堆砖)。二是垂直于主筋方向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过早拆模、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不够、支撑的地基下沉。

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与其他材料一样, 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 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于受内部或外部约束, 当混凝土不能自由热胀冷缩时, 会在混凝土内引起约束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3)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中沉降过大和沉降较小部位之间, 出现相对位移而造成开裂。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 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比较大, 使得裂缝一般都是贯穿性的裂缝。

1.2材料配置与施工过程中的原因

1)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上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2)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3)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办法

3.1 设计方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角部负筋双向配置,单向板也四面均配置负筋。在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施工方面,现浇楼板尝试设置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可取14m 左右或住宅楼一个单元的纵向长度,设在楼板支座处,缝宽10mm,中间加软体材料,混凝土断而筋不断。钢筋绑扎时保证间距均匀,保证负筋位置不变,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登金筋,不踩负筋。采用平板振捣器,两次抹压交活,第二次抹压在终凝前进行。在预埋电线管下加钢丝网,预埋管尽量顺着受力钢筋的方向布置。采用覆盖加浇水的方法养护,覆盖并浇水是强制性规范的要求,目前我们大多只浇水,不覆盖,浇的水干后不能保证及时补充,养护期内不能保证混凝土处于连续湿润状态,达不到应有的养护效果。混凝土达不到1.2MPa 不得上人,不过早拆模,或采用早拆体系,拆模后保持竖向支撑。搅拌站方面,保证按设计的坍落度生产,到现场发现离析现象要进行二次搅拌。保证水泥、砂石质量,保证配合比。

3.2 施工方面

对裂缝小于0.2mm,但考虑到结构耐久性要求,对全部裂缝采用压力灌注结构胶进行封闭处理。对于大于0.2mm 的裂缝除封闭处理外,于裂缝垂直方向粘贴碳纤维,间距100mm,并将两端封死。碳纤维粘贴完毕后,应在碳布表面涂抹浸渍树脂并用水泥砂浆粉刷。同时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

3裂缝的控制

虽然裂缝的处理日趋成熟,毕竟是一种被动的补救措施。控制裂缝应该防患于未然,对裂缝及其引起钢筋混土结构损害的控制,需贯彻“防、放、抗”相结合治理的原则,从设计、材料、配合比及施工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3.1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裂强度。或者在混凝土中加钢纤维,虽然造价会增加,但是效果非常明显。

3.2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在振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充分又避免过度。

3.3 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尤其需要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4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避免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或造成结构的提前破坏。

3.5 预埋管线过多是不可避免的,应控制水电管线间距在40毫米以上,则避免了因管线过多造成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下降。对于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撑设置间距过大的问题,根据施工实践表明,楼面的负弯矩短筋的小马撑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 毫米,特别是对于中φ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撑的间距应控制在600 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 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结论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目前工程中较普遍的一项质量顽症,关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办法,本文已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应该从裂缝产生的成因入手,在建筑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 张敬东.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温度裂缝处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7(21).[3] 刘桂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J].煤炭技术,2007(5).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篇2

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 是工程技术人员要重点加以研究和控制的难题。混凝土从微观而言, 存在尺度为0.05mm级以下的裂缝, 所以混凝土自身存在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且在荷载及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向宏观裂缝发展。为保证结构构件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功能, 必须对裂缝出现的部位及宽度、性质进行控制, 使之满足规范的要求, 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要求。从基本原理上讲, 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基本条件是混凝土受到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或者在拉应力的作用下, 混凝土的变形超过了其极限拉应变, 按照拉应力的来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可分为荷载裂缝及非荷载裂缝。

1 裂缝的分类

(1) 荷载裂缝是结构受到外荷载作用, 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内部产生拉应力导致产生裂缝。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 在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下, 只要严格执行施工及验收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正常的使用范围之内, 不会产生严重的裂缝现象, 带缝工作时, 其裂缝宽度也可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因此, 荷载不是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超过80%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都是由于非荷载因素导致或者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非荷载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非荷载变形, 当变形受到约束时, 视约束程度的大小, 在混凝土内部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应力, 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此外, 混凝土实际是一种非匀质材料, 材料本身的结构组成和施工过程的影响, 决定了混凝土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大量微缺陷, 在约束应力的作用下, 混凝土在最薄弱的部位产生裂缝。

2 工程实例分析和改进措施

2.1 工程实例

以厦门某花园小区一期4栋高层为例, 均为点式楼, 每层3户~6户, 24层, 剪力墙结构。进行楼板数量及位置、类型统计裂缝统计时间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装饰工程施工前及楼地面完成后3个月后。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统计数据看, 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主要分布在板角、板跨中以及楼面的平面凹凸部位。其中, 板的45°裂缝及板负筋位置裂缝普遍存在, 现场观察发现, 裂缝一条或多条, 多数为贯穿性裂缝。楼板跨中裂缝的分布和数量呈现一定的随机性, 但横向、纵向最多, 大跨度开问中部及沿长向板负弯矩钢筋末端出现裂缝的几率较大, 裂缝多为横向, 少数为纵向;纵向裂缝多发生在连续长横墙附近, 局部板面存在表面龟裂。大部分贯穿性裂缝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年左右的时间内, 在各部位的裂缝中, 跨中及板角裂缝在最终都会发展成为贯穿性裂缝, 而龟裂大多是表面裂缝。

经分析后该小区高层住宅小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形成原因如下:

(1) 目前就本工程而言, 房地产住宅类建筑从设计方面来看, 为保证户型的合理, 卧室、客厅等均为大开间设计, 卫生间、厨房等多由于空间组合异型或长宽比例不规则。为保证外立面效果及采光要求, 楼板局部凹进凸出或拐角很多, 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另外, 该房地产通过设计控制平方米含钢量, 以控制造价, 设计方为满足要求, 楼板厚度取规范要求下限厚度偏小, 大量的大开间楼板在结构施工完成后有跳颤感。负筋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强度偏高, 配筋量较小, 设计角部不加放射筋, 存在剪力墙与次梁对板的约束差别过大等问题。

(2) 在施工方面, 本工程因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以保证强度等级和浇筑坍落度为主, 添加多种外加剂, 楼板强度等级按照设计为C30, 但坍落度控制却不很严格, 为了保证可泵性, 一般控制在180~200mm。为满足施工要求, 采用高水灰比、高砂率的配比方案, 所掺粉煤灰等掺合料质量良莠不齐, 水泥采用矿渣系列, 故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收缩值。建设单位为保证尽快完成建设任务进入售房环节, 对工期的要求很紧, 结构施工阶段, 施工进度多为每层6~8d, 模板周转快, 往往是第一天浇筑完混凝土后, 强度刚刚达到上人踩不出脚印或脚印很浅就要开始放线、钢筋焊接和脚手架搭设工作, 造成新浇筑楼板荷载增加过早, 养护跟不上。大量钢管及钢筋在强度较低时集中堆放, 且全部采用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 弹性较大, 在二次受荷后变形造成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进一步大量扩展, 不可恢复。个别楼座施工中缺乏严格管理, 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不搭设马道, 在负筋上随意踩踏等现象。

(3) 在钢筋构造方面, 设计单位以考虑楼板的承载能力计算为主, 忽略角部的抗裂放射钢筋, 尤其在楼板凸出收进形成较多的阴阳角部位考虑较少。大跨度板面负筋因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配筋率偏小, 导致所采用钢筋直径较小, 间距偏大, 抗裂能力差, 再加上施工控制不严, 踩踏变形, 后果更差强人意。

(4) 地暖混凝土垫层的裂缝主要是因为房间的拐角门口部位较多, 且混凝土厚度按照做法仅有50mm厚, 其中地暖管直径通常为25~30mm, 导致地暖管上部混凝土厚度仅有20mm左右, 管道上部覆盖的钢丝网直径较小, 网眼尺寸较大, 导致不足以抵消混凝土收缩应力而产生裂缝, 又因局部管道与水管重叠使局部特别是沿管线方向混凝土厚度很小, 地暖地面底部绝热保温层采用聚苯板等弹性材料使混凝土干湿变化不匀, 混凝土地面完成后反复抹压提浆收面扰动造成微裂缝且不能覆盖保湿养护, 加剧裂缝的产生与发展。

除此之外, 非荷载变形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混凝土受到约束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现阶段的抗拉强度或极限应变。根据工程实践经验, 存在许多从地基条件、材料、施工及构造措施均较好的并能严格控制的工程, 但也同样存在楼板产生裂缝问题。本小区一期高层楼板中部的纵横向裂缝, 基本可排除温度应力影响, 主要是由于楼板混凝土收缩受到横向或纵向剪力墙的较强约束影响产生的拉应力向楼板中心集中累加, 在较早加荷的脚手架立管的垂直作用下出现。楼板的平面布置截面几何形状不规则, 阴阳角多, 楼板厚度变化多, 均导致楼板收缩应力集中的可能增大并且复杂化, 产生裂缝的部位多。

2.2 改进及分析

针对该小区项目一期北区3栋22层点式楼座出现的裂缝问题, 建设单位在进行交房分户验收时, 遇到了较大困难, 投诉裂缝问题的占所有问题的76%, 其余多是水电不通, 开关不灵, 塑钢关闭不严, 屋面防水等易修理问题。裂缝问题涉及结构安全, 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住户多为外行, 很容易激化矛盾。在二期建设中, 建设单位将裂缝控制作为一个主要控制内容。因该小区交工为粗装修交付使用, 故地暖地面裂缝成为一期的住户投诉焦点问题, 在二期中加以着重解决。

该小区二期工程施工完成后, 在主体结束即装修工程结束后, 进行裂缝统计工作, 效果显著, 虽然仍然存在大量的混凝土裂缝, 但裂缝的出现数量、宽度及部位、性质比较一期有了质的进步。板角45。斜向裂缝、横向板负筋末端裂缝仍然是主要问题。尽管采取了设计施工方面的多项措施, 仍无法彻底消灭楼板裂缝。在板角及剪力墙边跨等出现裂缝的部位, 密集的配筋并不能提供足够均匀的约束作用以消除混凝土较大非荷载变形产生的变形。加强配筋及施工措施大大减少了这几类裂缝, 但并不能从数量级上改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目前防治商品混凝土楼板发生裂缝的主要手段, 主要体现在:从设计方面配筋的控制采用较高的配筋率, 加强节点部位构造钢筋的设置;从施工方面控制材料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包括水灰比、坍落度、外加剂的种类掺量;从施工过程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及拆除时间, 控制混凝土在施工阶段的养护及荷载管理, 避免混凝土处于承载能力及变形不能满足加荷状态的出现, 控制干湿交替及昼夜温度处于较大变化的气候条件对混凝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与控制 篇3

1合理设计

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缝。在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做到既能满足结构案例,又尽可能地减少结构出现裂缝的可能。

(1)适当扩大配筋率。能对混凝土收缩及裂缝扩展起一定的作用。

(2)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也能起一定作用。

(3)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突变。

(4)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30,钢筋的使用应力应满足抗裂要求。

(5)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板厚被缩减及降低了板的有效抗裂厚度。

(6)重视屋面的隔热设计。

2严格施工

(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优化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加入高效减水剂,适当减小水灰比。

(2)严格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预埋管线、预留洞口,施工时必须有保证板厚、钢筋位置的有效措施。

(3)合理运用各项技术要求,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4)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包括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确定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和撤除时间,温度养护严格按标准执行,要落实专人养护。

(5)模板支撑牢固,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模板一定要刷隔离剂,禁止野蛮拆模。施工时楼面必须禁止集中堆载。(6)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做到严管理、高要求,杜绝管理不严而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3几种常见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地下室底板裂缝。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底板一般较厚,有的厚达2m~3m,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化热高、与环境气温温差大或养护不当,裂缝严重的可导致底板渗漏。若混凝土温度较高时突然浇冷水养护,也会产生无规则的多条微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可采取下列措施: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掺加高效减水剂,以减少用水量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掺加UEA微膨剂,以补偿收缩分层分段浇铸筑混凝土,并加强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外界),使温差少于25%。这方面已有成套成熟的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全可以控制裂缝的发生。

(2)地下室外挡土墙裂缝。由于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较高,采用C40、C45、甚至C50、C60,这样水泥用量多达500kg/m~550kg/m。,势必造成混凝土收缩量大,不易养护,地下室外挡土墙又很长,因此往往形成多条较有规律的竖向裂缝,约15cm~25cm一条,上不到顶,下不到底,肉眼可明显地看到收缩裂缝形状。预防措施主要是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加外加剂,力求减水、减少水泥用量来防止裂缝,注意加强养护、及时覆盖、淋水或喷洒养护剂,墙体模板尽可能晚拆一些。

(3)地下室阴角裂缝。在地下室施工完后,通常会发现在外墙截面刚度变化处,平面形状转折处的阴角存在结构竖立向裂缝,由顶部向下开裂,上宽下窄,这是由于收缩应力和沉降、温度应力等共同作用,在角部形成集中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所造成的。为了防止阴角部位混凝土产生裂缝,除从设计方面尽量少用凹凸的平面形式,并且在阴角处采用附加钢筋等构造措施外,在施工方面还必须保证阴角部位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时覆盖、淋水或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控制拆模时间不宜过早。

4交付使用后的防治措施

(1)住宅竣工后,业主或物业公司要及时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加强管理、保养。

(2)住房装修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禁止用户在装修时破坏原有结构,杜绝在楼板上开槽、打洞、钻孔等野蛮施工,严禁集中堆载,防止不合理的装修施工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篇4

摘要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控制楼板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2-0031-0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但是楼板裂缝也随之成为混凝土楼板工程的质量通病。楼板裂缝一旦形成,就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严重时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楼板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楼板裂缝的成因

1)温湿度变化。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这样也会在表面形成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2)混凝土材料质量。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材料质量不好。首先如果是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就会导致混凝土板面出现裂,并且随着混凝土龄期及强度的增长裂缝会随之变宽,这种裂缝危害很大,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其次如果是砂石级配不好、砂太细、石子过大、砂石含泥量太大,则混凝土干缩后也会产生不规则裂缝。

3)混凝土工作性能。施工中为满足强度及耐久性要求,通常采用选取较小的水灰比、降低用水量、掺入高效减水剂以达到要求的坍落度,这种混凝土拌合物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水分蒸发散失较快,从而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值增大,这种正常的坍落度损失是加入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拌合物所特有的现象,减水剂的减水率越大,坍落度损失则越明显;温度越高,坍落度损失越快。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抹面和二次抹压等施工操作会随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在浇筑时就已经留下了裂缝隐患,这种裂缝具有位置不固定性,事后在没有客观真实的施工记录情况下,对此种裂缝产生的原因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

4)施工因素。混凝土板浇筑完成后,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急于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使其产生过度变形导致裂缝产生。现浇板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若拆除模板或支撑,此时楼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允许荷载,使楼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受荷,则会引起因结构受荷的裂缝。

5)养护阶段。由于养护不充分会造成混凝土的早期裂缝。规范中对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做了科学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养护措施不当或执行养护措施不力,而使实际的养护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规范的规定。加上气候炎热干燥,受太阳照射后的昼夜温差大,加速了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得混凝土表面干燥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混凝土的收缩速度,造成表面干缩而产生裂缝。

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形成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治裂缝的产生。

1)设计方面。①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度,高层应控制在不大于45m,多层建筑一般应控制在不大于55m较为合适。如果超过此长度,应采取构造措施,设置伸缩缝;当超长量不大时,可用留设后浇带等措施,以减少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影响。板厚度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20mm。②为克服墙角45度斜裂缝,应在墙角处配置放射筋。上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宜每隔1根设置1根通长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裂缝。除受力筋满足要求外,分布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使楼板受力均匀,以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能力。③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宜大于C30,当特殊情况须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或高强度等级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加强浇水养护,以便于混凝土凝固时水化热的释放。④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少用粉料、多用骨料,以减少裂缝产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坍落度不宜过大,保证每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稳定。

2)材料方面。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中所用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控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若水泥在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即体积安定性不良,就会使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质量。国家标准规定,采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体积安定性不良水泥应作废品处理,不能用于工程中。因此每批进场的水泥在使用前都应首先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切不可为抢工期盲目施工。②粗、细骨料必须清洁不含杂质:当粗骨料中夹杂着活性氧化硅时,如果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又含有较多的碱,就可能发生碱骨料破坏。这是因为水泥中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形成了复杂的碱―硅酸凝胶,生成的凝胶是无限膨胀性的,因为凝胶为水泥石所包围,故当凝胶吸水不断肿胀时,就会把水泥石胀裂。一般当水泥含碱量大于0.6%时就需检查骨料中活性氧化硅的有害作用。在砂中也常含一些有害杂质,如淤泥、粘土、粉砂等,粘附在砂的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粘结,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还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缩,造成混凝土开裂。③拌合混凝土用水: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

3)施工方面。①严格对原材料进行检验试验。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必须按照规定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②现浇板上不要过早上人、堆料或施加荷载,因为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③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而造成开裂。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保证早龄期混凝土不损坏或不开裂。但也不能太晚,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④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当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⑤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应根据当时室外气温,具体确定养护方案。冬、夏季节,应采取混土表面加盖塑料薄膜、草包等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完后12h内,必须进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裂缝处理方法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进行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时,应在清洗板缝后用l∶l或l∶2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再用l∶2的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进行嵌补。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建筑工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质量通病,它的出现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但只要我们从设计施工方面加强预防控制,严把材料关,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楼板裂缝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篇5

1.1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和暗示设计单位降低设计标准。

1.2在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的基础上,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主要内容须包括: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 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 模板周转套数; 钢筋位臵、保护层厚度控制; 6 电气线管位臵、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 板厚控制; 8 混凝土浇捣控制; 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 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 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 拆模时间控制; 14 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1.3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

1.4 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2.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市建委《关于印发〈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控制技术导则》中的相关规定。

2.2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2.3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 4 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 5 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

3.1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

3.1.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和外加剂。

3.2 模板体系施工

3.2.1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工况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3.2.2 模板支撑体系的支设应符合有关规定。3.2.3 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臵垫板。3.2.4 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宜少于4套。

3.2.5 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

3.3 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3.3.1 负弯矩钢筋宜设臵通长马凳,其间距不宜超过800mm。3.3.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0.8m不少于1个。

3.3.3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

21管线敷设宜与钢筋成斜交布臵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线管交叉处增设钢筋加强网或预埋线盒等措施; 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3.4 混凝土浇捣与养护

3.4.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臵施工缝。

3.4.2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3.4.3 混凝土楼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确保振捣质量。3.4.4 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

3.5.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

3.5.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臵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3.5.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5、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管理

5.1施工过程中发现现浇楼板出现裂缝,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查清楼板裂缝的分布、宽度; 综合分析裂缝的性质、产生的原因; 形成书面楼板裂缝处理意见;设计单位出具楼板裂缝设计处理措施;

4裂缝处理意见及设计处理措施应经工程质量监督员审查、留存; 5 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楼板裂缝进行处理,监理单位进行旁站监理;

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篇6

现浇楼板裂缝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难题,也是居民住宅质量投诉常见问题,虽然理论认为,现浇楼板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本文分析现浇楼屋面板裂缝的形成原因,并依据施工实践提出防治措施。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2.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混凝土现浇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4.后浇带处理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可按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但有些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有可能造成板面裂缝。

5.钢筋工程施工的影响

现代住宅因其智能化及消费者要求的提高,管线的暗埋较常见。但由于管线过多,使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度降低,从而造成现浇楼板在混凝土成型后应力不均,呈现一些细小的不规则裂缝。

6.模板工程施工的影响

有的施工单位片面追求高利润降低成本,配备模板套数不足而造成过早拆模,导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或因模板支撑系统不牢,楼面荷载影响造成楼面超值挠曲,也可能造成板中通长裂缝。

7.养护工程不到位

在养护期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尤其是重物冲撞,容易使板面出现不规则裂缝,

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

2.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4.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

5.预埋管线过多的话,可在管线上下各覆盖一层合适的钢筋网片,控制水电管线间距在40毫米以上,则避免了因管线过多造成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下降。对于工种交叉作业问题,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2)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3)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对重点部位及时整修;4)在裂缝的易发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5)住宅工程应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混凝土应达到拆模强度要求才允许拆底模;6)混凝土浇捣后,在其终凝前采用木抹子进行三次压抹处理,能消除混凝土在塑性收缩阶段由于收缩变形引起的表面裂缝。木抹子压抹阶段项目部派专人监督实施。

在气温较高(超过30℃)时,浇水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工地应根据现场实际设置竖向水管,并配有足够扬程的水泵,在砼浇捣12小时内对混凝土覆盖塑料薄膜养护。薄膜养护应采用一次性材料,保证覆盖全部楼板,始终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后续工序应尽量避免对塑料薄膜的破坏。

此外,混凝土养护期间,对于跨度较大的楼板,应避免吊装堆放重物,以免外力冲击楼板。砼强度未达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他一般裂缝处理,可在清洗板缝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篇7

1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合理设置伸缩缝。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如果超出规范要求长度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止开裂措施。1)避免应力集中。避免结构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当不能避免断面突变时,应做局部处理,做成逐渐变化的过渡形式。2)合理选择增配构造钢筋提高抗裂性能。配钢筋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断面的配筋率不小于0.3%。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2施工方面注意的问题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砂含泥量不大于3%,石子含泥量小于1%,砂石要连续级配,颗粒曲线应为顺滑的曲线。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板厚的1/2,砂率控制在30%~35%,水泥宜为质量稳定复检合格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根据当地砂石材料具体情况设计配合比,选用减水剂,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水用量,降低水灰比,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净值。

合理设置后浇带: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后浇带设置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将施工段划分与后浇带相结合,后浇带留置宜设在现浇板点弯矩筋之处的剪力较小处。后浇带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膨胀率控制在0.03%~0.05%,其强度应大于现浇板一个等级。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应在板缝宽度最大时进行,以防板缝受温度变化影响产生裂缝。一般在当日气温最高时板缝宽度最大,也是浇灌后浇带最佳时机。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夏季气温较高,混凝土入模温度应小于30 ℃,宜在夜间浇筑混凝土,使用地下井水拌制混凝土,并提前用井水冲洗石子、砂子及模板,降低钢筋和模板温度,浇筑完后应立即用草帘覆盖,洒水养护,降低温度,防止裂缝。

控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30~50),做好浇筑振捣工作,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入模时坍落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捣。并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重点部位还要做好二次振捣、二次压光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工作。

控制现浇板顶施工荷载:模板及支承立柱,必须有满足施工要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施工上层墙体时,砌块等材料堆放应不超高、不超载,立柱、脚手架底部必须按规程要求设垫板、垫木,避免荷载应力集中造成下层现浇混凝土板裂缝。

保证钢筋在混凝土中位置正确:使用有足够强度、材料符合规范要求的保护层垫块,保证钢筋在混凝土中几何尺寸和位置正确。浇筑宜采用泵送运送混凝土,或采用塔式起重机运送混凝土,使用龙门架做垂直运输混凝土时,必须有有效的防止钢筋位移措施,重点防止负弯矩钢筋和构造筋踩踏变形。

总之,预防和控制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不可生搬硬套,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根据当时、当地施工条件,施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工程具体设计情况,因时、因地的采取相应的预控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措施,使裂缝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要有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思想,要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把建设工程的质量通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减少用户投诉,提高企业信誉。

摘要:从设计、材料、施工方面对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裂缝出现的措施及控制方法,指出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经过设计、施工及使用方法等多方面的配合,以减少或杜绝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控制,设计,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文辉.防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温度收缩裂缝的原因和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6):144.

[2]范志毅,潘颖,刘小妹.建筑结构裂缝产生原因与加固方法[J].山西建筑,2008,34(3):115-116.

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 篇8

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建筑材料,由砂石骨料、水泥及其它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其抗压性能良好而抗拉性能很差,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8-1/20,并且不与抗压强度成比例地增加,其极限拉伸变形很小,因而极易产生裂缝,轻者使混凝土构件内部的钢筋被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等,严重的将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通过近代仪器己经发现混凝土承受荷载以前,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的存在。水泥石和集料间的粘结强度为水泥石抗拉强度40%-70%,因此,水泥石和集料间的粘结面是混凝土的薄弱环节。出于混凝土成型后的泌水作用而在相骨料下缘形成水隙,在混凝土硬化后成为细微裂缝。这些微裂缝(凝结裂缝),在荷载或其它物理化学作用下,在集料和水泥石的接触面上传播和发展。另外,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减缩而引起水泥石体积变化,使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上产生了分布均匀的拉应力,导致界面上形成许多微细的裂缝,其分布有随机性,而这些裂缝在外界荷载作用下或环境变化时会发展而形成可见宏观裂缝,目前规范或规程按计算控制的主要是宏观裂缝。

温度引起的裂缝一种情况是大体积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过大所引起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时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混凝土因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膨胀或收缩变形,其中收缩变形又受到外界的约束或内部钢筋的阻碍而产生裂缝。其它还包括混凝土硬化前产生的表而裂缝、混凝土收缩变形时受到约束产生的裂缝、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等。

对于目前住宅现浇楼板存在的裂缝问题同样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处理意见,而更多的是从设计上采取一定构造措施、施工中加强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养护等几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从实际效果来看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楼板裂缝的形成原因确实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无法以一般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非荷载原因来解释分析,对于砖混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也有其截然不同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征。

2.裂缝产生原因

2.1温度裂缝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縫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15mm以下。裂缝宽度沿全长没有太大的变化。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沿断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情况,遇上下边缘区配筋较多的结构,在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2.2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的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2.3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的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一般认为是在施工阶段,多为规则的条状,很少交叉。常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往往与受力钢筋平行,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梁、板、柱等小块体构件、预应力构件极少产生收缩裂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

2.4构造裂缝

由于结构构件的构造不合理,设计和施工处理不当造成的一种裂缝形态。构造裂缝的常见类型有:①楼板四周负弯筋部位,由于配筋不合理、施工不到位或施工过程的踩踏破坏,而形成楼板构造裂缝。②楼板预埋PVC管线处,由于混凝土厚度变薄,而出现构造裂缝。③后浇带部位施工处理不当形成的明显开裂等。

2.5施工原因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

2.6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现浇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篇9

随着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许多住户陆续搬进新居,他们对住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一些现浇楼板出现的裂缝情况非常关注,担心这些裂缝最终会引发不安全事故,而纷纷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投诉。

如某市一开发商共建6层楼住宅16幢,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砖混结构,初装修,一梯二户用砖墙分隔,每层设有圈梁同楼板整浇,板厚100mm,混凝土标号为C20,房屋长约80-90m之间,不设伸缩缝,底层为2.2m车库层,基础采用C20钢筋笼灌注桩。该小区于10月完工,竣工验收时,未发现明显裂缝,在住户装修时,发现楼板有裂缝出现,故联名向质量监督部门投诉,经实地踏看,16幢房屋均存在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宽度在0.2mm-0.4mm之间,裂缝位置绝大多数处在板四角,朝阳处更为明显。于是,质监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首先对房屋沉降量和倾斜度进行复查,结果都在允许范围内,再查看施工图纸也符合有关规范要求。鉴于上述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确认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

1、引起现浇板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因为混凝土在自然硬化过程中,由于水份不断蒸发,而体积渐渐收缩,但板四周受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缩,所以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现浇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引发现浇板开裂。而且裂缝部位多发生在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板角处,却与墙阴角线相垂直。

2、现浇板上过早施工,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开发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和终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大家知道,水泥在常温下具有凝结硬化快,水化热大等特点,尤其在夏天,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释放量大,混凝土在高温下,得不到及时浇水养护,而失水收缩,使混凝土发生干裂,最终导致开裂。调查中发现,居多板角裂缝都处在遭受太阳直接曝晒的.朝阳面。

4、房屋过长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开发商为了节省土地,往往不顾及房屋长度,使房屋整体过长,也不设置伸缩缝,由于缺少必要的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度达到或超过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也会出现裂缝。

5、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野蛮操作,任意踩踏钢筋,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减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板裂缝的产生。

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1、认真做好现浇板养护工作,是保证混凝土强度、防治裂缝产生的重要环节之一。规范规定,常温下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必须覆盖保温养护,普通水泥不少于7天,如果忽视对混凝土的浇水养护,一方面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另一方面会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来不及补充水分,因而大量缺水而产生裂缝。所以做好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2、现浇板上不要过早上人、堆料、施荷加载,因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如果在混凝土尚未有一定强度的情况下,在其上面集中堆放建筑材料或支模立撑,这样带给现浇板的不是强度,而是更多的裂缝。因此,必须做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才允许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Φ10-Φ14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4、严格控制好砂、石粒径及含泥量。现浇

上一篇:《照镜见白发》张九龄下一篇:调度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