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2024-08-02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共8篇)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篇1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

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的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 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 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3、重、难点分析: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课时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体现。难点:元素的“位、构、性”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的,故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主要采用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突出重点。

3、将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有机结合在一起,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1、基本学习环节: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作业中的研究性课题。

2、本节课的基本结论较多,要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发现和探索,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的研究者。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作为高一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为此,在课前将教材中“交流·研讨”栏目前置,作为学生的预习作业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前一课时已完成“元素周期律”教学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

1.概念形成阶段——创设情景、直观导学

(1)创设情景:

1、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如何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2、为解决这一问题,哪位科学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在预习之后,一般都有正确结论,由学生自由交流预习成果,将他们的答案板书为课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2)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分析周期表结构,讨论交流后,将自己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表达出来。

(学生对表结构的基本认识将是正确的,在肯定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板书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族的分类。此时,特别强调短周期的概念,并说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学给同学们预留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导入下一阶段:短、长、不完全周期的周期序数和元素起止、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2.规律发现阶段——设疑诱思、自主探究

(1)提出疑问:对元素周期律在周期表中怎么体现?

问题: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引导:引导学生绘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IA、VIIA、0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已有认知或周期表相关内容,循序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表述的问题基本内容一般是较准确的,此时,要针对问题实质渐进地鼓励学生将表述趋于科学准确后,将其板书为周期表的成表规则。让他们收获成功。)(2)深化认识: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中元素的位、构关系 问题: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如何变?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何变化?

(对于问题3和问题4的第一部分,学生可得出准确完整的结论,应予以板书肯定。对于问题4的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规律,学生会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又不尽相同,这时要诱导学生计算各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差)3.理性认识阶段——学用结合、深化内涵

(1)创设情景:展现第3周期和ⅠA、ⅦA

问题:

5、第3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

6、ⅠA的碱金属元素、ⅦA的卤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什么特点或递变规律?

(这两个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升华,以便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设疑诱思、总结归纳

问题:

7、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为什么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8、金属性最强或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

9、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引导:引导学生对第3周期和ⅠA、ⅦA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和递变规律与元素性质(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探讨,并要求表述结论。

(在学生思考、探究后表述的结论中很可能会出现离题较远的对映关系。鼓励学生大胆面对挑战,在他们达到或接近问题实质时,进行点评归纳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巩固应用阶段——反馈练习、检测效果

目的: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关系。设计:引用2010年高考9题

小结: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和预期目标进行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时,首先提醒学生通过回忆,想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学生参照学习目标自主小结并表述小结内容。)

5.教学延伸阶段——课外拓展、提升能力

目的:在于强化主干内容,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开拓性。设计:

1、教材习题练习:

一、1-7,三、1-3;

2、课外探究题:绘制主族元素周期表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周期

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主族 族

副族 第VIII族

0族

同周期(从左到右):

原子序数

同主族(从上到下): 同周期(从左到右):

电子层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

化合价(可设计成表格)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篇2

【关键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周期性;抽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蓝本,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材料,要把握好教材,落实教学目标,必须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因此我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材重点与难点两个方面展开我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4节第2小节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周期性。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正、余弦函数图像以及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之后,对三角函数的又一重要探讨。周期性,是对函数性质的一个重要补充,又是研究三角函数其它性质的根本,所以本课既是前期知识的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思想方法上讲,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建模、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周期函数的定义和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难点为:对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求函数的周期。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这为学习本课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从学生思维特点来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在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准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会求一个函数的周期。

2.过程与方法

在概念形成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抽象素养,渗透建模、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学生体会获取知识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与启发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真理,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2.学习方法

新课标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鼓励他们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情境1、情境2.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变化周期,使学生对周期有初步的认识。再让学生进入情境3,说一说。

情境1:四季变化的图片。

情景2:月亮圆缺现象,即一个月的月亮图形。

情境3:鼓励学生列举类似的周而复始的现象。 紧接着,说明这种现象是周期性。

设计思路: 皮亚杰曾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对周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数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数学是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与抽象。那么,我们用数学语言如何刻画周期性?

设计思路: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自然过渡到数学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环节2:观察分析,形成概念

问题1:观察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指出它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什么?

设计思路:学生们容易想到正、余弦函数就是周期函数的代表。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其图像,得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为本节课的难点做铺垫。

问题2:正弦函数图像有何规律?其本质是什么?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请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学生可以得到该图像是以2π、4π等为单位的周而复始的变化。但对于其本质,部分同学难以表达。

问题3:观察下面的图形和三组点,分析并总结这几组点有什么共同特征?

设计思路:对于正弦函数图像规律的本质,一些同学难以理解。我以2π为周期为例,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周期函数的本质,为概念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观察几组特殊点,分析共同属性,同学们经过交流,抽象得到其本质。

问题4:你能将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推广到一般函数,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么?

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f(x)就叫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设计思路:趁热打铁,启发同学们将它推广到一般函数,在小组中交流后,形成周期函数的概念。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抽象素养,同时,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问题5:一个函数的周期是唯一的么?其周期中最小的正数是多少?

生:不是唯一的,例如正弦函数的周期有2π,4π,6π…,最小正数是2π。

此时,我便给出最小正周期的概念:如果在周期函数f(x)的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如果不加特别说明,周期一般都是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设计意图:直接给出最小正周期的概念,以概念同化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此概念,扩大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问题6:是不是每一个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呢?

生:常函数f(x)=c没有最小正周期。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对已学的函数进行讨论,得到常函数没有最小正周期。

问题7: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正弦函数的周期性,通过类比的方法,你能得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么?

师: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2kπ(k∈Z,k≠0)都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是2π。

生: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2kπ(k∈Z,k≠0)都是它的周期,最小正周期是2π。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知识性的小结,再次理解函数的周期性。

环节3: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探究1:用定义法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设计思路: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我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先给出一个例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本题既是对周期函数定义的考察,又是为探究正余弦型函数周期公式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将对一二题进行分析,首先看第一题,观察f(x)的形式,由正弦函数的周期为2π得到f(x+T)的形式,T既是此函数的周期。再看第二题,需要将2x看成一个整体,同理得到其周期周期。通过对前两题的分析,让同学们对第三题进行整理、分析、交流、展示。

探究2:你能从探究1的解题过程中,猜想出y=Asin(ωx+φ)(x∈R)(其中A,ω,φ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与解析式里的哪些量有关?

设计思路: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后发现:(1)ω=1,T=2π;(2)ω=,T=π ,得到函数的周期仅与ω的值有关,并猜想得到周期公式 。数学是抽象的,为了让学生形象感知,我将在几何画板中,通过改变A、W、Q量,验证此猜想的一般性。同时,数学也是严谨的,学生类比探究1的第(3)题的证明演绎推理得到该函数周期公式。同理,得到余弦型函数周期公式。

环节4:运用新知,巩固提升

练习1:求函数 的周期。

变式:求函数 的周期。

练习2:若钟摆的高度h(mm)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该函数的周期;

(2)求t=10s时钟摆的高度。

设计思路:学生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所以我给出了两道练习题。练习1是基本型的,直接利用公式,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变式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需要先应用诱导公式。练习2是一道实际应用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周期函数的理解,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环节5:温故反思,任务后延

1.温顾反思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思想方法?

设计思路:我以学生为主体归纳本节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深化认知结构。

2.任务后延

必做题:课本P36:练习1、练习2

选做题:你认为求函数y=Asin(ωx+φ)(x∈R)和y=Acos(ωx+φ)(x∈R)(其中A,ω,φ为常数,且A≠0,ω?0)的方法能否推广到一般函数的周期上去?即命题:

“如果函数f(x)的周期是T,那么函数y=f(x)的周期是 ”是否成立?

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差异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使人人都学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七、设计分析

本课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以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型、余弦型函数周期公式作为明线,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其应用价值。在教学当中,我还将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自己的教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何小亚.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49.

[2]孙培青.教育名言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67.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3)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三、教学方法。

为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本节教材可分五步进行: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仿照表5—5的形式,取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三项,依次在黑板上列出。然后向学生提问: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已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按上述规律应排入表格的什么位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在小结时指出:如果对质子数大于18的元素继续研究,同样可以发现,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象Na到Cl一样从1个递增到7个,最后到8个电子的现象,从而揭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普遍性。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启发学生根据电学知识,推测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内正负电荷越多,静电引力越大,因而次减小。然后对照教材表5—5,对有关数据进行验证,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到F、Na到Cl的主要化合价。然后组织学生对照教材表5—5,验证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并完成教材表5—8。

4、研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1)借鉴已学碱金属、卤素的知识,介绍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组织学生回忆分析,从哪些实验事实可以说明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推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讨论并指出: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或2),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因而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建议增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镁、铝与盐酸的反应为边讲边做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按钠、镁、铝的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的结论与上面的推论是一致的。教学中,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指出铝虽是金属,但已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归纳教材表5—9。

在研究硅、磷、硫、氯等元素的性质时,教师可和学生一起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及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归纳出表5—10,从而得出从硅到氯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结论。

还应当指出,对其他元素进行研究,如从钾到溴,从铷到碘,也会出现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5、概括元素周期律。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四、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

[实验5—1]可以用镁带跟水反应,不要用表面已氧化的镁粉跟水反应。反应前要用砂纸擦去氧化膜,反应时要加热试管至水沸腾。镁跟冷水的反应相当缓慢,这是由于镁的化学性质不如钾、钠活泼,并且镁跟水反应时在镁的表面会形成一层难溶的氢氧化镁薄膜,阻碍内部金属继续跟水反应。因此必须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看到反应迅速地进行。

镁跟水反应生成的氢气量较少,不易点燃。为清楚看到氢气泡,而不是加热时由于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应该在停止加热,水不沸腾是立即观察。

[实验5—3]制取Al(OH)3沉淀时,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量要恰当。如果NaOH的量不足,试管中残留有AlCl3,当Al(OH)3跟NaOH溶液作用时,将会看到沉淀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如果NaOH过量,试管中有部分Al(OH)3沉淀溶解,生成了NaAlO2Al(OH)3跟H2SO4作用时,也会看到沉淀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上述现象都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因此原则上AlCl3跟NaOH最好能完全作用,即所用3mol/LNaOH溶液和1mol/LAlCl3溶液的体积应相等。

建议学生思考:如果将1mol/LAlCl3溶液逐滴滴加到3mol/LNaOH溶液中,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五、布置作业:

《元素周期表》说课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必修一中金属钠和非金属氯气的学习,给学生学习本章知识提供了感性认识材料,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的学习也后面的选修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元素周期表》这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等。教学中,应以元素的原子结构为基础,通过相邻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区别找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这不仅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本质决定现象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生起到导学作用。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四、教学方法:

根据新程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为此,本节安排了以下教学方法:

a)

温故而知新,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从初中熟悉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原子的表示方法,AZX。

b)

本节的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采用讨论探究法。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对于微观领域(如: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无法观察到的地方用多媒体进行投影,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和总结,利用练习的辅助作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现学知识的理解。d)

后作业,加强对本知识的熟练运用。

《元素》说课稿 篇5

1、教材版本

教材《平面设计基础》是全国商业美术设计平面设计专业考试培训教材,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教材内容

本课选材于教材第九章包装设计第三节包装设计的视觉化表现。

3、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在包装设计形式表现最主要最直接的元素是视觉元素。

把消费者对商品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视觉化、理想化地表现在包装上,使商品成为消费者人格的象征物,促使消费者喜爱并最终促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完成,便成了包装的重要职能。

包装是内在产品的外在反映。产品包装在保护产品、装饰产品的过程中,借助一些影像、图案、文字等给消费者创造一个美的视觉形象,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和宣传产品的特点和功用,帮助消费者认识产品,刺激人们的视觉感观,以便赢得更多的购物者和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很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本节课对学生把前面所学的包装设计知识链接起来成为一个视觉整体起到重要作用。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丰富的文字、图像表现手法可以给消费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能力目标:掌握包装设计视觉要素的编排组合,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参与意识,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包装设计视觉要素的编排组合。

难点:形成包装设计的立体感与整体观。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生情况分析:我们本校的学生艺术欣赏水平差别很大,有的品位稍差,基于这些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应多给学生欣赏国内外获奖或各类优秀产品包装的欣赏,把课本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2、教学设计理念:通过项目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教学方法: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并就项目完成结果进行师生互动交流。 4、学习指导

5、反馈调控措施:用电脑进行作品交互展示,师生共同感受视觉表现效果,并让设计者讲述设计的理据。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设计一个包装盒视觉表现项目。

(2)收集项目相关的素材资料。

①文字信息(包括牌号、品名、资料、说明文字、广告文字等)

②图形素材(包括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

(3)利用一个自开发的教学辅助软件。

2、新课导入(1分钟)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近段时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款包装。请学生描述觉得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设计元素,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包装设计视觉元素。

3、布置设计项目(3分钟)

为一品牌果汁饮料进行包装盒视觉要素组合设计,要能体现该果汁饮料天然纯正、美味可口的特点。

4、通过一体化教室电子平台发送设计资料与展示软件包(2分钟)。

5、学生动手进行设计(20分钟)

6、设计结束,学生通过一体化教室电子平台提交设计方案(2分钟)

7、老师展示部分同学的典型设计方案,师生就设计方案共同讨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四方面(10分钟):

(1)方案中包含哪些视觉要素

(2)请设计者说说设计的依据。

(3)由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可借助立体展示软件来体会)

(4)整体感如何在货架展示时体现(可借助组合展示软件来体会)

8、知识总结(由项目设计特殊性推广到一般设计的普遍性)(5分钟)

(1)包装设计有四个视觉要素:文字、图形、色彩和编排规则。

(2)包装设计的四个视觉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有机组合,构成一个统一的视觉立体,并在货架陈列中表现出强大的张力。

(3)我们不仅要会设计,而且要会得给客户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包装设计视觉要素的立体感和整体观。

9、作业布置:课本P213以食品、调味品类为主题做一套包装盒设计(2分钟)

四、小结

元素周期表18族元素的名称演变 篇6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18族,惰性气体,稀有气体

中图分类号:N04;O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3-0035-04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presents the discovery of group 18 elements in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se elements, names of group 18 elements have been changed from time to time. Based on this example, we think that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noticed in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scientific terms .

Keywords: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group 18, inert gas, rare gas

18世纪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A.L. Lavoisier)说过:“统一命名是简化科学研究的唯一方法。”[1]只有使用专业词语才能正确地表达科学思想,只有实现术语规范化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元素周期表中第18列元素氦、氖、氩、氪、氙、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边,它是周期表中最晚建立的一个族,却又是曾用名最多的一个族。笔者拟对元素周期表18族元素的名称演变进行梳理,并探讨科技术语的规范与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18族元素的发现及其定名

18族元素名称众多,英文名称有rare gas、noble gas、inert gas、group 0、group 18、groupⅧA、group 8a、helium family,相应地中文名称有稀有气体、贵重气体、贵族气体、贵气体、高贵气体、惰性气体、钝气、0族、18族、ⅧA 族、8a族、氦族等。

氩是第一个被发现的18族元素。1894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 J. W. Rayleigh)和英国化学家拉姆齐(W. Ramsay)通过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从大气中发现了它。1895年1月31日,他们在伦敦皇家学会的会议上公开发布了该元素[2]。瑞利把这个气体命名为argon,因为在测定元素性质的时候,发现此气体是完全惰性的。在希腊文中,“a”表示“不”,“ergon”表示“工作”,argon就是“不工作”“懒惰”的意思,这也就是18族元素非系统命名“惰性气体”的由来。1907年,清朝学部审定公布的《化学语汇》将此元素的中文定名为氩[3],并沿用至今。

氩元素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广泛争论,因为如果该元素是单质分子,则它在当时已经被认可的元素周期表中无处可放。

1968年8月,法国天文学家詹森(P.J.C.Janssen)在印度观测日全食时,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它不存在于地球已发现的元素中。同年,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J.N.Lockyer)也在太阳光谱中观测到同样的谱线,他认为此元素只存在于太阳中,并不存在于地球中,并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helium, 源自于希腊文helios(太阳)。这是第一个在地球以外宇宙中发现的元素。1895年,拉姆齐和他的助手、后来成为英国化学家的特拉弗斯(M. W. Travers)将钇铀矿用酸处理,分离出一种新的气体,经光谱学家克鲁克斯(W. Crookes)鉴定,就是元素氦。这样,氦在地球上被发现了。1907年,清朝学部审定公布的《化学语汇》将此元素的中文定名为氦[3],并沿用至今。

氦、氩两个新元素的发现,对元素周期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如果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不能很好地接纳它们,不管此前元素周期表有多么成功的预言,都将面临崩溃。

1894年5月24日,拉姆齐在给瑞利的信中建议在元素周期表中列入一新的元素族,暂时让氦和氩做这一族元素的代表[4]。为验证他的设想,拉姆齐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

1898年5月,拉姆齐和特拉弗斯在液态空气的几乎所有成分都蒸发后留下的残液中发现除氩外,还有一新气体元素,拉姆齐把它叫作krypton,源于希腊文krptos,意思是“隐藏”。1907年,清朝学部审定公布的《化学语汇》将此元素的中文定名为氪[3],并沿用至今。

1898年6月,拉姆齐和特拉弗斯分流液态空气,用光谱法发现了空气中含有的又一新的气体,拉姆齐建议其英文名为neon,源自希腊语neos,即“新”的意思。1933年,国立编译馆公布的《化学名词原则》将此元素的中文定名为氖[5],并沿用至今。

1898年7月,借助于新式空气液化设备,拉姆齐和特拉弗斯获得了大量的氪和氖,经过反复液化、挥发,从其中又分离出一种新的气体,拉姆齐建议其英文名为xenon,源自希腊语xenos,即“奇异”之意。1933年,国立编译馆公布的《化学名词原则》将此元素的中文定名为氙[5],并沿用至今。

1900年,卢瑟福(R.Rutherford)、索第(F.Soddy)、拉姆齐共同合作,发现放射性新元素。1923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公布其正式英文名称为radon,因其是从镭射气衍射而来。1937年,教育部对《化学命名原则》进行修订,确立此元素的中文定名为氡[6],并沿用至今。endprint

1902年,门捷列夫同意把氦、氖、氩、氪、氙、氡单独作为新的一族,放在周期表的最右边,这样每一周期也将增加一个该族的元素[7]。

1904年,拉姆齐成为因发现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一人。

氦、氖、氩、氪、氙、氡的发现,是近代化学发展史的大事,元素周期表成功地接受了它们,元素周期表经历住了严峻考验而劫后余生,这对元素周期表不但没有丝毫损害,反而使之更加可靠。它们充实和丰富了元素周期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元素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交织、无比生动活泼的自然图景。

二18族元素的国际系统命名和非系统命名的演变

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以长式周期表最为通用,关于其族的国际系统命名法,欧洲和美国曾有所不同,因此氦、氖、氩、氪、氙、氡所在的族有0族、ⅧA 族、8a族等多种称谓。1988年,IUPAC在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18族标法的建议,此建议在《纯粹与应用化学》杂志上发表[8],并引入《无机化学命名法》红皮书1990年版附录[9],由此该族按照国际系统命名法应称为18族。

氦、氖、氩、氪、氙、氡元素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它们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体。由于一般的化学反应通常只有价电子参与化学键,而这些元素的价电子层已满,具有八隅体的稳定结构,很难形成化学键,也极难得到或失去电子,造成它们性质不活泼,非常稳定,极少进行化学反应,因而视其化合价为0。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它们被排斥在元素周期表主、副族以外,称为0族。

1894年氦被发现,至1900年氡被发现,乃至之后半个世纪里,科学家们都没有发现或合成出它们的任何一种物质。由此,18族元素的非系统命名一直被称为noble gas,其源自德语的Edelgas(即贵重、稀有之意),是由雨果·埃德曼(H. W. T. Erdmann)于1898年所定名。“noble”与黄金等的“贵金属”类似,表示它们不易发生化学反应[10]。中文定名惰性气体较为普遍,也有高贵气体、贵重气体、贵族气体、贵气体、钝气等叫法。

1962年,加拿大化学家巴特莱特(N. Bartlett)将氙和六氟化铂在室温下直接反应,生成了第一个真正的含有化学键的18族元素的化合物FXe+[Pt2Fu]-。 [11]随后不久在同年内相继发现了氙的一系列氟化物和氟氧化物。至目前为止,不仅又发现了氪与氡的化合物,而且还发现氙竟然具有+2、+4、+6、+8多种氧化态。这样,0族的帽子不摘自掉。

18族元素的化合物的诞生,打破了人们认为它们“惰性”的看法,从此结束了持续70年之久的“惰性气体”不能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化合物的结论。“惰而不惰”,这是客观自然事物的必然辩证发展,惰性气体的称谓显然已不再符合这些元素的内涵。

氦、氖、氩、氪、氙、氡元素在地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10-8g·kg-1, 0.005mg·kg-1, 3.5mg·kg-1,0.1μg·kg-1, 约30ng·kg-1, 4×10-16g·kg-1。[12]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在地球上的含量很少,因此18族元素的非系统命名法由noble gas改为rare gas。1991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化学名词》将rare gas确定为稀有气体[13]。

但到目前为止,18族元素的中文名称还是没有完全统一。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的《化学》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第18族元素仍被称为0族,不知这是由于教材改动涉及中、高考的学生人数数量巨大,困难重重,还是为了突出讲述18族元素的化合价为0,抑或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但0族的叫法,正如以上所述,已不能正确地反映18族元素的性质,不应再被使用。

不仅如此,在专业的科技文献查询网站如中国知网,惰性气体比稀有气体的使用比例要大得多,查询结果见表1。这表明,不仅在教育界,在学术界内也仍然在广泛使用惰性气体这一术语。

三从18族元素的名称演变看术语的规范与推广

科技术语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人们已经习惯的术语;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术语在不断创新。第一种倾向表现在,一些存活几十年或更长时间的术语,尽管它们反映出的认知水平已经大大落后于现代科学的观念,但仍然被广泛地使用,人们并不想或还不知道或不习惯于用新的术语去代替它们。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其他学科,尤其是应用学科的复合术语中也在使用惰性气体这一术语:如“惰性气体防灭火”“钨极惰性气体保护弧焊机”“惰性气体发生装置”等,究其原因,一是惰性气体确实反映了18族元素的特性,即便是现在已经发现了它们的“惰而不惰”,毕竟相对其他元素它们的自身结构也是具有相对惰性的特性,因此其他学科的专家还是习惯沿用惰性气体这一术语。

18族元素的名称,从发现到之后长达一百多年人们对它们不断地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改变。从中可看出: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的语言投射。“惰性气体”这一术语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原始术语,而是以一个准术语出现,它是随着科学发展而产生的概念的名称,还在化学专业词语中站住了脚, 并进入化学术语体系之中,而且被普遍接受,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其稳定性也在实际运用中阻碍了新的、更准确的术语“稀有气体”的使用。

对于像化学一类的成熟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其术语也会有一些改变,包括因内涵的改变而术语名称发生变化,或术语名称不变但其内涵发生了改变。如何及时使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乃至大众了解、使用规范名词,如何让人们了解并接受修改后的概念,以进一步促进科技的发展,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当前,科学技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与传播, 科技术语的形成周期越来越短, 科技术语的数量呈爆炸式增加,不少新术语都是临时或者快速产生的, 它们可能会成为永久的术语固定下来, 也可能很快消失。如不对其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信息激增的今天很容易陷入无序泛滥状态。因此,建立怎样的机制即制定怎样的术语政策,从而关注专业术语的发生、发展,进而正确地使用,也是一重要的课题。endprint

惰性气体与稀有气体这两个术语的争夺之战,从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在进行术语规范时也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术语的稳定性与标准化的可行性还取决于使用者的人数和范围的大小,使用者的范围越广,术语的历史越久,克服使用惯性的难度就越大。因此在进行学科术语的修订过程中,除非因科学性错误而使定名必须更改(如上文所述的“惰性气体”改为“稀有气体”),对于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术语,建议尽量不要重新定名,以免带来更多的混乱。

2.任何科技术语都会带有它诞生年代认识水平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有些术语亘古久远,有些术语则与时俱逝,走向消亡。对于在新术语产生期出现的一义多词,可酌情不予保留记录,但对于曾经被使用,并具有一段生命周期的术语,应当采取措施,将其保留,否则,在后人研读前人书卷的时候,可能因不知其所以然而遇到较大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闫沐新,郭玉梅.法国的现代术语学研究[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10(4):4-5.

[2] Rayleigh L, Ramsay W .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R].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4-1895, 57 (1): 265-287.

[3] 学部审定科. 化学语汇[M].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8:1-28.

[4] 凌永乐.化学元素的发现[M]. 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81.

[5] 国立编译馆. 化学命名原则[M].南京: 国立编译馆, 1933:2-6.

[6] 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会议大事记[J].化学通讯, 1937,19-24.

[7] Scerri E R.什么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故事,意义,哲理[M].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基础化学教学基地,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178.

[8] Fluck E , New Notations in the Periode Table[J]. Pure & Appl.Chem, 1988, 60:431.

[9] Leigh G J.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Recommendations 1990[R]. Blackwell Science, 1990.

[10] Edward R. Noble gases[J]. Science, 1901, 13: 268-270.

[11] Bartlett N. Xenon hexafluoroplatinate (V) Xe+[PtF6]–[J]. Proceedings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London: Chemical Society),1962 (6): 218.

[12] 周公度,叶曾宪,吴念祖.化学元素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279.

化学元素苯的说课稿 篇7

说课人:高翠

一、教材分析

?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苯是一种重要和化工原料,又是芳香烃中最简单,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质所以它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是学习简单有机物烷烃、烯烃的延伸,为以后选修教材中苯系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烃的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资料阅读、观察实验、分析事实、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学习甲烷和乙烯的内容,基本能够掌握饱和烃和不饱和烃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及各自的特征反应,并可以运用各自的特征反应鉴别两种物质。

1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有能力推测苯的结构及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简单实验并操作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 【教法分析】

在学习苯结构采用直观式教学,在苯结构确定和性质学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同时采用学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 【学法分析】

通过复习烷烃和烯烃性质,在熟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苯的发现史,并采用实验探究了解苯的结构和性质,同时采用学案引导学习苯结构和性质的的特殊性。 四、教学过程

2

五、板书设计

来自石油和煤的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苯的发现 二、苯的结构

三、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3)加成反应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教案 篇8

2009年12月27日

保藏2009-12-27 18:03:43阅览34品题0字号:大中小定阅讲授方针

知识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周期、族等概念。

能力培养:经由过程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思维能力;经由过程对于元素原子布局、位置间的瓜葛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科学思惟:经由过程对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瓜葛的熟悉,渗入运用辩证唯物论不雅点分析征象和素质的瓜葛。

科学品位:经由过程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密谨慎和创新的优良品位;提高学生的进修乐趣

科学方法:经由过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显露原形式的讲授,举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重点同周期、同主族性子的递变纪律;元素原子的布局、性子、位置之间的瓜葛。

不容易处理完成之处同周期、同主族性子的递变纪律;元素原子的布局、性子、位置之间的瓜葛。

讲授历程预设西席勾当学生勾当预设意图【提问】前次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叙述的吗?

【过渡】对于!如许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咱们懂得元素周期律是天然界事物的布局和性子变化的纪律。既是是纪律,咱们只能去发明它,应用它,而不能违背它。可是,咱们可否找到一种表显露原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颠末多年的摸索,许多人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类好的表显露原形什么减肥药最好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显露原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彼此接洽的纪律。它是许多人的预设,以是可以如许预设,也能够那样预设。汗青上原来有“表”的雏形,颠末漫长的历程,现在有了比力成熟,获得各人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差别的用途可以预设差别的周期表,差别的周期表有差别的编排原则,各人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回应元素周期律的内部实质意义即:元素的性子跟着元素原子序的递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认真听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之间存在的瓜葛,领会周期表只是元素周期律的一种外在的表显露原形式。

谛听周期表根据差别的编排原则可以有差别的表现行式,也就存在各类各样形式的周期表,咱们所学的元素周期表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①引入研究内部实质意义;

②使学生大白周期律和周期表之间的瓜葛。

引出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一种表显露原形式,是将周期律具体化。

扩展学生的视阈,使其大白根据差别的编排原则可以排办差别形式的元素周期表。黑板字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递加挨次从左到右摆列;

2.将电子层数不异的元素摆列成一个行动蛮横;

3.把最外层电子数不异的元素摆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加挨次)。

【评价】请同学评价两种编排形式哪种更合理。

【反馈】两种摆列方法都符合以上编排原则,但哪种形式更合理呢?熬头种什么减肥药最好形式中he和ne、ar排在一列,并且各人懂得她们的性子是很是相是的。而第二种形式he排在第二列,很显然he和第二列的其他元素的性子迥然差别。因此熬头种形式更合理。不雅看、思考、编排元素周期表。

编排成果

形式1 1h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形式2 1h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对于这两种编排形式举行评价。

谛听评价优劣的理由。①自己亲自领会怎样编排元素周期表;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需要解答的题目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引出将次进修的元素周期表,学会评价事物的优劣,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过渡】如果按上面所说的原则将现在所懂得的元素都编排在统一个表中,就是咱们现在所谓元素周期表,各人把书击倒最后一页的`元素周期表,咱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布局。看著作后面元素周期表。先对于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熟悉和相识。【指导阅览】各人对于照元素周期表阅览讲义第133~134页后,回应下面所开列需要解答的题目。

1.周期的概念是啥子?

2.周期是怎样分类的?每周期中包罗有多少元素。

3.每周期有啥子特点?

4.族的概念是啥子?

5.族是怎样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啥子,包孕哪一些列,怎样暗示?

6.各族有何特点?

【归纳、小结】

【黑板字】1、元素周期表的布局

1.行动蛮横,周期

①概念讲义第133页。

②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包罗元素的个数(见附2)。

③特点

a.周期序数和电子层数不异;

b.统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1~8重复着周期性的变化,熬头周期不计算在内;

c.每周期从左到右依次是:碱金属_,过渡元素_,罕见气体_。

2.纵列,族

①概念见讲义第134页;

②主族和副族相比较;(见附3)

③特点:

a.主族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b.另有一个第0族和一个ㄗ濉8据阅览纲要阅览讲义第133~134页,并回应需要解答的题目。

小结适才阅览内部实质意义,掌握这些个基本概念。①自己熟悉周期表的布局;

②培养学生的自学和阅览能力。

①落到实处要掌握的内部实质意义;

②对于元素周期表的布局有深刻的熟悉,掌握周期和族的概念、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反馈】经由过程上面所说的的进修若给各人一个原子序,应该快速而精确的判断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反过来若懂得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判谛听和思考怎样

布局之间的瓜葛。使学生大白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应到达啥子样的要求,到达啥子样的水平和方针。断出它的原子序和写出它的原子布局简图。这需要各人最佳能记住罕见气体元素的原子序,经由过程增加或者削减来判断之。【随堂操练】1.推算原子序为六、1三、3四、5三、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下面所开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门(表中数码为原子序),其中不错的是()。

3.下面所开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暗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a)142434(b)263135

(c)51520(d)111718①考查位置和原子序之间的换算;

②假座此题考查思维规律思维能力。

①考查周期表的特点;

②经由过程对于局部周期表的判断,考查思维规律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①考查原子序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瓜葛。

②考查学生的思维规律思维和推理能力。图表1图表2主族副族界说长短周期配合构成仅由长周期构成暗示ia iia…ib iib…个数7个7个图表3原子序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到达不变布局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 11~2 23~10 21~8 811~18 31~8 8图表4

原子序12元素符号hhe首要化合价1 o实例h2o he原子序3 45 67 89 10元素符号li be bc no fne首要化合价1 23四、-4五、-3-2-1 0实例li2o becl2bf3 co二、ch4 hno3 nh3 h2o hf ne原子序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s cl ar首要化合价1 23四、-4五、-3六、-2 7、-1 0实例nacl mgcl2 alcl3 sio2 sih4 h3po四、ph3 h2so四、h2s hclo四、hcl ar论断:

跟着原子序的递加,元素化合价出现周其性变化。

历史上的今天:

上一篇:中级焊工教学大纲下一篇:衍纸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