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2024-06-23

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共7篇)

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篇1

1.调查对象:大连市建筑行业

2.调查目的:

1)调研全国部分省市建筑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2)掌握各类建筑企业技术现状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了解建筑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就业岗位;

4)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及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5)目前建筑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

3.时间2011年04月30日

4.方式实地考察查阅浏览报纸网络的信息

5.分析

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有:建筑材料、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从上述七个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要求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懂技术、会管理、能编预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熟悉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完成建设工程投标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工程项目。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合同纠纷处理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编制施工方案能力、微机应用能力、预算编制能力、投标策划能力、工程索赔能力、档案管理能力。

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

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微机应用能力。

我国建筑技术人才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已达366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5%,其中在施工工人队伍之中,80%是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未经培训的农民工。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仅占0.3%。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140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1%。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建筑企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尤其是现场管理和监理类人才更为缺乏。

大连市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从产业内部构成来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产业所有制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经营结构。

(一)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产业产权结构。

截止到2009年年末,大连市建筑企业共有1768家,涵盖72个专业。其中等级内的房建企业475家,占26.8%。在房建企业中,特级企业5家,占辽宁省特级企业总数71%。一级房建企业30家,二级企业128家,三级企业312家,劳务企业221家。目前,全市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原来的12家国有和国有大集体企业,已有10家改为股份制企业,占总数83%。剩下2家企业为国有独资企业。在资质等级内的475家房建企业中,国有独资企业1家,占总数0.2%,集体所有制企业4家,占总数0.8%,股份制企业187家,占总数39%,民营独资企业283家,占总数60%。

(二)初步形成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的组织结构。

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4.4%;

二、三级总承包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83%。劳务企业占了建筑企业总数12.6%。

(三)在产业经营结构上,大连市建筑企业在坚持以房建为主的同时,还将产业链向监理、招投标代理、工程咨询、钢结构等领域延伸。有的企业还将经营范围扩展到地产开发、新农村建设、餐饮、旅游、养殖、海岛开发、承包山林等。还

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中小建筑企业。如墙体纠偏、体育场馆地板专业铺装、置业担保等等。

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制结构存在不完善之处。在部分股份制企业中,股权设置,特别是高管层与普通员工持股比例不尽合理,领导层偏重。在民营独资企业中,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形成,家族式管理模式比较沉重。到目前为止,建筑企业中无上市公司。

(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从全市建筑企业的专业分布来看,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53%、18%,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子型,与国际上通行的“塔式”组织结构体系大相径庭。在专业分布方面,我市建筑企业资质主要集中在房建、安装、装饰装修等与房地产开发紧密的相关专业,这三个专业的企业总数达到承包企业总量的58%。而其余的69个专业企业总量仅占42%。

(三)产业经营结构明显不完善。大连市建筑企业主要以房建为主,地方建筑企业均无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资质。据我们对35家一级以上房建企业的调查,企业增项大多是土石方、钢构、装饰装修、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等,地铁、港口、机场、铁路等资质均为空白。有一家特级企业增项了铁路施工,但资质仅为三级,无法参与投标。我市2008年投资的7325亿元建设的城际交通等6大领域重点工程,我市建筑企业由于资质所限,产业经营结构不完善,无力参与投标。有的企业反映,现行的资质标准规定,投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要有专业业绩。可是不干哪来的业绩。要增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要投入资金购置设备,花大价钱买来的设备,干一、二工程标段就完事,岂不造成浪费。

(四)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外向度发展不高。目前,大连市建筑企业年建筑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6家,20亿元的有3家,50亿元左右的有1家,与江浙一带建筑业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建筑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也影响了企业外向度的提高。2009年,大连市建筑企业完成外埠产值80.2亿元,占当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8.3%。而全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产值平均比率是26%。境外产值只占总产值2.8%,且工程小、分包多,总承包、大体量的项目少,市场占有率低,与一些建筑业强市相比,有很大差距。

(五)资金短缺严重,科技创新力量薄弱。现在建筑市场是“卖方市场”,这种局面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垫资、压价、拖欠、不及时决算、偏离工程造价规律的最低价中标,已使许多建筑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全市建筑企业平均利润率不到3%。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由于无物可押,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全市建筑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由于企业资金不足,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不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对国家级、省级工法研究乏力,更缺少企业标准。造成了一些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轻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内在发展动力不足。

(六)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由于我市许多建筑企业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不完善,外地人才流入少,使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建筑业发展的瓶颈。据我们对20家骨干企业统计,只有4家企业有公路、桥梁、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占被统计企业总数20%。而这方面人才共14人,少得极为可怜。20家企业均没有港口、机场、铁路、地铁等基础建设方面的人才。整个行业懂项目、会管理、会外语,了解国际工程项目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按照国家住建部新制定的企业资质标准,大连市等级内的房建企业共需要5890名建造师。目前尚缺2635名,其中,一级建造师缺1120人,二级建造师缺1515人。全市建筑业有技工证书的约2.4万人,其中,高级技工300人,占总数1.25%。中级技工2000人,占总数8.33%。高、中级技工人才的缺乏,已影响到企业发展。目前,全行业建筑专业人才占职工总数7.2%,比北京、上海和江、浙等省市均低50%以上。调研综述

建筑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预测方面

1.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总体以大专学历为主,技术人员总体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以初职为主,而年龄结构中,各年龄段人员分布总体比较合理,只有少数企业集中在 30 岁以下年龄段。

2.人才需求方面,实际调查显示: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中,建筑工程专业明显居多,其次是工程造价、装饰工程、暖通空调专业,其中,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明显较少,多数企业无这个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无学历。反应出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人才短缺。

3.企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必须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层次。原因是高职高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企业技术现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总体说还不普遍,除与企业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国家的政策配套有关。

企业对建筑类各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

1.毕业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各企业界一致认为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知识应当全面,基础扎实,一专多能。在具体知识点上,也有企业提出应当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另外,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生岗位技能证书方面,各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应当具备 1、2 个建筑类岗位证书。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即通常所说的八大员证书。但同时也指出,要保证证书的真实性,提高其含金量。组织管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方面,应当有灵活的头脑,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适应能力强,特别能吃苦,并易于接受新事物。

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篇2

特别近五年来是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快速转型升级发展的“黄金时代”。尽管这个时期正逢国家经济增速放缓, 持续进行房地产调控, 行业发展遇到新的问题, 企业发展受到市场萎缩, 流动资金不畅、用工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集中凸显在2014、2015这两年, 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困难最多, 外部环境最复杂, 增速创30年来最低。严峻的市场形势, 全新的发展契机, 使得建筑装饰行业在遭遇诸多发展障碍的同时, 也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 装饰装修行业正面临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在此背景下, 大连市装饰企业和协会积极应对挑战, 以昂扬的斗志、百倍的勇气和聪明的才智战胜各种困难, 不为成规所囿, 斩关夺隘, 一路向前, 继续发展, 抓住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通过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理念创新、企业文化及信息化建设来破解发展难题, 顶住行业下行压力, 促进行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

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也成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辽宁省装饰协会副会长单位, 被大连市民政局评为5A级社团组织, 并上报国家民政部备案。目前, 协会拥有装饰团体会员700余家, 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会员100余家, 室内设计研究分会会员300余人。

竭诚服务 搭建有效平台

(一) 、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自成立伊始, 一直坚持定期召开会长扩大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等会议, 分析、研讨行业形势和发展趋势, 传达政府、中装协的公告、政策、法规, 通报协会的工作部署、安排, 征求与会者的意见、建议。通过举办联谊会, 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互动、联系、交往、合作。走访企业, 了解经营状况、存在的困难, 聆听企业的想法、意愿, 诉求。对企业反映的事情, 协会力求业内解决, 或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 并请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对话。协会开展行业课题调研, 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呈递行业调研报告。

2014年5月12日, 协会在大连市东港召开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 大连市建委刘爱博副主任和一些相关处室的领导到会聆听企业的诉求与提出的问题, 并一一予以解答, 其中有的问题现场解决, 有的问题解决需要时日, 待有结果予以通告。在协会的邀请下, 2015年9月6日, 大连市人大代表一行十三人在弋忠福、张厚敏等领导的带领下, 来到协会进行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调研。协会领导刘庆茂会长、孙普秘书长和行业代表葛葆春、唐建、宋茂升、姚礼贵、丁兆连向领导们汇报了行业发展情况, 协会围绕行业发展所做的工作, 重点讲述了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领导们充分肯定协会的工作。并表示, 努力为行业企业解决难题, 涉及到大连市的问题, 争取在市人代会解决。涉及到省一级的问题, 反映给市人大当中的省人大代表。为了解决困扰装饰企业多年的人工费滞后问题, 2015年11月10日, 协会召集9家会员单位、11位造价负责人举办《2015年装饰各类人员工资指导价格研讨会》。协会孙秘书长主持会议, 汪润南总监参会。在十几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基础上, 组织专家进行了分析、汇总和测评。对十几家装饰装修企业采取背靠背的数据抽样调查, 对抽样数据再进行集中分析和评估。会上, 逐一工种、逐一条目征询了企业造价负责人意见;而后, 又参阅了大量企业的反馈建议, 确定公布“2015年装饰各类施工人员协会指导价格表 (木、油、瓦、水、电五个工种) ”供各类装饰工程和企业参照。

(二) 、为会员单位及时提供招投标信息及组织工作服务。协会利用自身的社会、公共资源优势, 在企业投标大型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时, 与政府部门或开发商沟通, 进行信息交流活动。利用协会媒体、会议、走访, 向企业及时提供政府招标信息;同时进行投标企业的组织、协调、联盟, 增加其中标几率或承建装饰工程的概率。对于企业在投标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协会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协会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对投标企业进行诚信把关, 对于借用资质, 恶意竞标的企业, 协会配合相关部门查处, 并通过舆论、理事会监督坚决清除扰乱招投标市场的乱象。

(三) 、为会员单位融资提供服务。为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 协会配合市金融办、银行业协会, 组织会员单位参加融资交流大会;与辽宁融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开展合作, 与民生银行西岗支行签订协会会员贷款合作协议。利用举办大型会议的时机, 与银行联手宣传贷款优惠内容, 发放贷款宣传资料。联合大连市联信投资公司, 并以其为中间服务人, 与工商银行大连黄河街支行签署了融资贷款合作协议。为有贷款意向的企业出具文件、证明材料, 协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整合、协调专家和人才资源。协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 按照幕墙、公建、家装、景观设计、施工设计、法律、业内、材料、造价和安全, 成立10个专家组。从全行业中选出了40位各类专家, 分属到10个专家组,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在十二运场馆建设和大连地铁工程建筑装饰项目中, 协会推荐的专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 、协会每年都会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会员单位搭起沟通的桥梁。通过一系列推荐评优评奖活动, 树立优秀的会员单位作为典型, 尤其是重量级的“全国装饰奖"已经成为不少单位在洽谈合作, 工程投标时的有力筹码。协会每年都进行全国、省、市三级各种建筑装饰奖项的推荐、组卷、申报工作。五年来, 共有104家会员企业荣获11种类别中国建筑装饰奖 (其中有的企业五年蝉联, 有的企业四年、三年、两年蝉联) , 21人荣获3种类别中国建筑装饰个人奖;178家企业荣获9种类别辽宁省装饰装修行业奖, 11人荣获辽宁省装饰装修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 (其中有二人两年蝉联) ;475家企业荣获12种类别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奖, 457人荣获5种类别大连市建筑装饰个人奖。

(五)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到全国著名的优秀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参观、考察、学习、交流, 学习这些企业在“信息管理、财务管理、文化建设、企业形象与品牌、物流、安全与质量、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五年来, 协会先后到深圳、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安徽、广东等省、市, 考察了中孚泰、广田、亚厦、银建、金螳螂、蓝天、全筑、长堤等全国优秀装饰企业。为了观摩、考察、学习世界发达国家的建筑与装饰装修技术风格、环保、建材、装饰装修设计理念, 协会分批次组织会员企业赴欧洲、北美参观、考察、学习。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指导会员单位开拓眼界, 到外埠发展, 开辟更加广阔的装饰装修市场, 承建外省市装饰工程, 参与国内装饰市场的竞争, 行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承建的装饰工程项目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等地区30省、市、自治区。协会与当地的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取得联系, 帮助会员单位协调各种关系, 办理入市备案, 进行属地化管理。协会积极为这些企业申报奖项, 并到当地实地考评所承建的装饰工程项目, 参与奖项评选。

(六) 、在“走出去"的同时, 也做好“请进来”。2013年夏季, 协会举办“李福堂从艺五十年国画作品全国巡展大连展”, 市政府相关领导和会员企业设计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参观了画展。2013年10月24日, 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3年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企业管理与发展峰会”。协会邀请中装协领导和全国装饰行业领军企业专家高管共五位嘉宾, 以“转型•创新•愿景”主题进行了演讲, 论述了行业宏观形势以及发展愿景, 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014年7月10日, 协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 主办“大连装饰行业设计高峰论坛”, 容纳700余人的303大厅涌进千余人, 聆听姜峰、杨邦胜、戴昆三位全国知名设计大师的精彩演讲。2015年1月22日, 协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4年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暨行业形势分析论坛”。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 协会领导及会员企业代表共计600余人出席论坛。协会特邀中装协资深专家王本明先生, 百家讲坛主讲人、空军少将乔良将军到会。王本明先生就行业发展形势、企业新资质就位等问题做了全面解读;乔良将军就国际形势、军事与金融的关系做了深刻的分析。

(七) 、组织现场观摩、交流、考评会。为提高大连市建筑装饰设计水平, 施工技术质量、增强安全意识, 了解节能环保材料, 每年, 协会都会组织行业专家评审小组, 邀请会员单位观摩、学习、考察本市和外埠优秀装饰工程项目。现场观摩、考察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连万达希尔顿酒店、大连期货大厦、中国银行大连分行、大连体育中心、十二运场馆、中庚•当代艺术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君悦酒店顶层餐厅等数十个建筑工程装饰项目。配合中装协、省装协现场考评全国、省优秀装饰工程项目。组织大连施工企业代表赴京参加2015年创精品工程经验交流会, 观摩、学习金螳螂公司在北京诺金精品优质工程项目。

(八) 开展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人员认证。协会建立了行业培训、考核、取证体系, 健全行业培训教育长效机制。协会培训学校与高等院校合作, 在进行传统有效的培训教育基础上, 开拓新的培训教育项目。除了继续与市劳动局培训中心合作, 还与省住建厅合作, 培训建筑装饰行业技工。2014年, 协会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配合我市建筑业企业新资质就位, 协会培训学校参加辽宁省建设厅建筑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机构认定评比工作, 被认定为“省建设厅八大员和技术工人培训定点机构”。新增了施工员、材料员、质量员、标准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培训。2015年1月份, 协会培训学校组织10名授课教师赴沈阳, 参加第一期辽宁省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师资培训班, 培训学校教师孙莉为全省200余名教师讲课。2月份, 培训学校参加第二期施工现场人员师资培训班, 培训学校18名教师获得辽宁省建设厅颁发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培训师资资格证书, 其中有的教师参与省厅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考试题库的编撰工作。2015年, 协会培训学校经过充分准备, 通过新闻媒体、启动协会自身的宣传, 及时开展招生、培训、考试等系列工作。与此同时, 针对企业在资质就位、升级中产生的疑问、不解, 协会各个部门通力合作, 组织了六批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指导讲座, 为企业解惑答疑, 共有400余家企业参加了讲座。为了配合企业资质就位升级, 解决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技工不足的问题, 2015年8月份, 协会培训学校在全市范围开展八个岗位的“八大员”培训工作, 共开设八个班次, 8月末, 1300名企业施工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参加了市建委组织的考试;9月份, 第二期“八大员”培训在大连市开发区开班, 756人在大连民族学院参加机考;10月末, 协会培训学校组织先期培训合格人员514人, 在大连理工大学参加辽宁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全省联网统考, 市建委、省建设厅相关领导亲临现场观摩指导, 并给予好评。11月份, 举办油漆工与电工培训, 分别有200名油漆工与250名电工参加理论培训, 参加省厅的统一考试。

据统计, 近五年来, 协会共培训行业各种技工10000余人;举办装饰项目经理、工程监理、工程设计、造价、材料管理师、安全管理师培训班共培训400余人, 项目经理继续教育2000余人;受市安监站委托, 培训“三类人员”安全继续教育4000余人;举办三期大中专学历班, 共50人参加了学习;举办了一、二级建造师考前辅导班, 共200余人参加了辅导;受市建委委托, 开展建筑装饰“五大员”中级岗位培训, 培训装饰施工员和材料员1800余人。通过上述学习, 95%的人员考试合格, 获取证书。协会每年对600余家企业进行法人再教育。协会近三年多次举办“大连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网上运行平台电子化招投标”培训讲座, 150余家企业共180余人参加了培训, 为了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职称人才的需求, 协会为企业提供职称评审代报服务, 为上报材料的企业技术人员申办助理职称, 向省人事厅代报中高级职称。

近年来, 受相关部门的委托, 邀请协会参与一些行业教材、标准编写工作, 如参与编撰《行业安全管理培训教材》, 《装饰技工手册》, 为行业培训提供了教材;参与编写《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汇编》, 为企业法人培训、企业资质升级提供了指南、依据;协同编写《住宅产业化标准验收规范》;根据中装协工程奖复查细则, 协会通过多年的行业调研, 组织汇总编写《建筑装饰工程国家奖项工程管理纲目》。

(九) 、推广新技术、新工法、新工艺、装饰新材料, 推行绿色环保装饰装修。

协会在倡导使用新技术、新工法、新工艺、新材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协会邀请外埠和大连本地全国百强装饰企业及本地先进装饰企业的高管和专家, 就如何提升建筑装饰行业的工艺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做专题介绍, 并与大家交流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在施工中的应用经验, 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 为大连市建筑装饰施工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谋发展的平台。组织会员单位学习新工法的基本知识和已实行新工法企业的典型经验, 鼓励大型有实力的企业编制其自身企业的工法。旧有的、传统落后的施工流程正在被淘汰, 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的先进方式正在形成, 技术创新蔚然成风。2014年4月23日, 协会在大连香洲大饭店召开“第一届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应用研讨会”。120余家会员企业高管、专家和项目经理参加了研讨会。2015年10月30日, 协会组织企业代表、设计师观摩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工程管理研发中心装饰工程项目, 交流、学习该项目施工中的新工艺及三项专利技术的应用。

协会每年联手来自本地和全国的材料企业, 举办绿色环保装饰材料推介会, 推广使用无毒、无害、节能环保新装饰材料, 并现场与材料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会联手大连豆王木业举办了“豆胶”系列产品发布会, 与大连小九科技合作, 召开新产品推介会, 联手美荷达举办荷仕达干粉涂料环保推介会。与著名照明企业极成光电联手举办“米兰•灯光照亮中国文化”主题分享会—大连站, 宣传、推介低碳节能环保高科技光源和灯具, 并现场进行光与设计的对话。

标准研发 推进规范化管理

协会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每年例行年检、资质认定等工作时, 将信用状况列为必备条件。协会诚信建设小组联手大连市企业信用研究会、大连市北超信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企业签订诚信保证书, 并开展大连市建筑装饰企业年度AAA诚信认证。近五年来。协会共有184家企业获评或续评AAA诚信单位。每年春季, 协会与大连市诚信机构对新评AAA企业进行诚信建设培训。2014年初开始, 协会为会员企业陆续开展了全国、省AAA信用评价工作, 组织落实各级会员企业参评。推荐红太、澳连、松下亿达参加中装协全国诚信评价。

协会联手诚信机构对家装企业进行诚信教育。在年审时, 对诚信缺失、不讲信誉、坑害业户的企业, 取消其资质, 清除出行业队伍。协会联合消协, 认真受理协调装修的投诉, 做好接待、登记和处理工作;进行调节, 公正处理。对确因装饰企业的原因造成业主损失, 协会责成企业整改或赔偿。

协会与中建认证中心合作, 为会员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体系认证。举办两期行业管理体系标准高级内审员培训班。先后与11家国家一级资质企业、12家二级资质企业、25家三级资质企业进行了宣传和接洽, 先后拜访了10多家企业, 与企业法人沟通认证工作。嘉源装饰、纬图装饰参加了三体系认证, 为已办理认证的三家企业进行复评。

每年1—6月份, 协会对大连市市级资质企业进行审验, 变更、换发新资质证书。五年来, 协会对装饰设计、施工企业进行了4000余家次审验, 对材料企业和经销商共进行了600余家次备案。通过年审, 淘汰了一些名存实亡的企业, 也使一些被边缘化的企业获得新生, 对一些长期不参加协会活动, 不缴纳会费的单位作自动退会处理。

近年来, 协会重点吸纳数十家在大连市从事建筑装饰行业的外埠实力型企业加入协会。其中著名的企业有深圳市南利、合成 (北京) 、沈阳嘉丰、上海中建八局、中建一局、深圳洪涛、苏州金螳螂、深装总、深圳亚泰国际、深圳方大、深圳中孚泰、沈阳沈飞、沈阳远大。这些全国大型装饰企业加盟协会, 极大地加强了我市的装饰装修实力, 带动我市装饰行业工程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2011年夏季, 协会受省、市相关职能部门委托, 将全市具有大连市资质的658家企业过渡到省厅住宅装饰装修乙级资质。2012年4月, 省厅已核准批复258家企业。对余下400家企业, 协会进行了重新组织申报工作, 并分3个班次, 举办大连市装饰装修组织过渡到省住建厅装饰装修乙级资质企业辅导讲座。对要求升入国家级资质的企业, 协会给予必要的帮助, 指导办理的程序, 提供相关的配合与支持。2014年, 协会成立了行业资质服务部, 为有一定实力、有进一步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资质升级服务。行业资质服务部定期为有资质升级需求的企业举办资质讲座, 辅助市级资质企业过渡国家级资质。在材料组织、人员调配、业绩协调等方面发挥协会资源平台优势, 开展针对会员单位的资质代办、升级、资质代管等专业性业务, 减少了企业自身办理的繁琐程序和麻烦, 使之方便、快捷、高效。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资质年检、升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业企业新资质标准, 配合企业资质就位时,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14年11月中旬开始, 定期开展建筑装饰企业资质讲座, 普及相关的企业资质信息、知识;2015年夏季, 举办了6期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指导讲座, 并免费发放相关资料, 为企业答惑解疑。

协会既要服务于会员单位, 也要实现监管职能, 尤其是在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上要体现出协会的价值。协会不断地也在向外地取经学习, 然后研发行业标准, 并将标准一步步推行下去。

整合资源 打造优势品牌

(一) 、加强行业内外横向、纵向联合。协会与中装协、省厅、市建委保持着业务合作与交流。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中, 协会积极参与其中工作。如:在大连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中, 协会参与管理工作;参与大连地铁项目前期设计方案研讨;参与国际会议中心地面石材铺装与防护;参与市体育中心工程质量检查等。2011年夏季, 受中装协委托协会承办中装协七届一次常务理事会;2012年, 协会领导人孙普应邀参加由大连市社团发展联合会主办的“大连社会组织创新发展高层论坛”, 并在论坛上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发展和未来趋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2013年5月, 协会与中装协协调大连协会会员企业装饰名额, 促使有更多的上报企业获奖通过率。2013年, 向北京装协学习、取经, 探讨协会如何取得企业职称评定、家装年检和范围更广的行业教育培训资格。2013年, 协会与浙江省装饰协会研讨酒店装修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工法。协会通过互联网、信函, 保持着横向业界联系, 交换信息情报、互赠会刊、杂志, 进行人员互访, 联袂举办各种行业活动。2014年12月中旬, 协会组织我市行业20余家相关企业, 赴京参加“中装协七届五次理事会暨中国建筑装饰三十年纪念大会”。近年来, 协会与大连市室内装饰协会多次联手举办会议、活动。

同时, 协会还加强与外界纵向联系, 扩大行业影响。站在全国的平台上, 为业界寻找更多商机, 2014年, 协会加入“大连国际商协会联盟”。

协会在自身建设上, 一直在努力实现自身造血功能, 而不是简单依靠收取会费来发展。力争实现让政府购买功能, 进一步加强协会与政府的合作, 为会员单位创造机遇。协会注重发展实体, 协会项目管理公司和行业服务公司, 通过市场化运作, 经营能力有所提高。其中协会项目管理公司为相关施工管理代建, 协会行业服务公司为企业进行营销策划、广告代理服务, 均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二) 、推动装饰设计发展。大连市建筑装饰设计起步较晚, 设计能力相对薄弱。针对这一状况, 协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高我市建筑装饰设计水平。协会完善了行业设计师专家库, 对我行业所有设计师重新登记、注册, 整合设计师资源, 打造设计师品牌。举办设计师大赛, 论坛、艺术沙龙、画展等活动。2012年4月, 协会与大连市住保中心联办公租房设计大赛, 并为优胜者颁奖。近五年来, 协会多次与金堂奖发起人谢海涛合作, 承办“金堂奖” (大连站) 巡回推广活动。2014年初, 在协会的整合下, 由部分副会长单位和相关人员联合发起成立了“大连市装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进行市场化运作。2014年7月10日, 协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主办“大连市装饰行业设计高峰论坛”。国内著名设计大师姜峰、杨邦胜、戴昆出席本次活动, 并做主题演讲;协会孙普秘书长代表协会聘请三位大师为大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设计委员会顾问, 并现场颁发证书;三位大师与我市设计师、高等院校教授以《设计教育与设计师》为话题, 进行了深刻坦诚沟通与交流。2014年10月下旬, 协会联手市室内装饰协会, 积极配合主办方亚太酒店设计协会开展各项工作, 协调组织大连设计师参加2014第四届亚太酒店设计年会。12月上旬, 协会再次联手市室内装饰协会, 在副会长桑林的支持下, 赴广州参加“世界室内设计大会+广州国际设计周+金堂奖颁奖盛典”, 并与杭州签约设计友好城市。

(三) 、加强行业企业和协会宣传。利用协会的资源为会员单位搭建有效平台。协会出版的《大连装饰》杂志, 每年定期出版6期;与本城主流媒体《新商报》合作出版《装饰在线》专版;开通多个微信平台, 打造协会官方网站, 为会员单位搭建多媒体宣传平台。

协会与多家新闻媒体合作, 开展行业企业宣传。协会与新商报合作, 定期推出“装饰在线”专版, 共投入几十个专版, 大力宣传行业施工、设计、材料企业和经销商。利用专版为唐建、桑林和嘉源装饰、泰桑装饰、鑫诚装饰、松下亿达装饰、艾德住宅产业配套、银源亚太、大自然地板等多家施工企业和材料会员企业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

协会与全国行业发行的《中华建筑报》、《建筑》、《中国建筑装饰装修》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撰写、宣传行业企业的精英人物和优秀企业。邀请《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社总编华敬友一行来大连为红太、鑫诚、松下亿达做专访报道, 利用中装协平台, 向全国宣传我市建筑装饰企业。

协会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微信平台和协会官方网站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大连装饰•设计行业联盟”微信群, 为行业设计师、施工单位、材料企业搭建沟通平台。及时利用协会官网“大连建筑装饰网”为行业重大新闻和会员单位动态进行发布、宣传与互动。

《大连装饰》杂志不断创新, 加大宣传企业和设计师力度。改变《大连装饰》杂志版式, 增加手机微信平台和协会官网, 发布与会员企业相关的动态信息, 及时进行宣传, 提高时效性。协会通过会刊《大连装饰》为设计师和会员企业进行了大量宣传。定期发行《大连装饰》杂志, 协会每期以EMS邮寄和定向投递的方式免费向会员企业、建材家居卖场及各大宾馆酒店发行。

升级协会网站, 并与外界相关网站进行合作。协会加强“大连建筑装饰网”建设, 对网站进行升级, 进行网站的更新、维护。与腾讯网•亚太家居大连站建立战略合作, 拓宽了网站的宣传渠道, 也为会员企业开辟了新的宣传途径。

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建筑装饰;市场;当代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经过四万亿资本的大量投入,中国的建筑装饰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将发展目光锁定在了建筑装饰市场,越来越多的资本蜂拥而入,导致建筑装饰市场如过江之鲫,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良莠不齐、质量不一的现象,给建筑装饰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拟就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进行改进做简要探讨,以期对行业的正常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建筑装饰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抗风险能力弱

建筑装饰行业刚刚兴起之时,由于人们对该行业了解较少,所以当时处于暴利状态,但随着从事建筑装饰行业企业的逐渐增多和人们对装饰行业的了解增多,建筑装饰行业也逐渐解开了神秘的面纱,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建筑装饰行业,导致市场上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供需失衡,盲目而上的建筑装饰企业由于资质不够、业务不精等原因并不能找到足够多的业务,很多企业自身生存甚至都存在问题,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企业只得出台多种措施,但饶是如此,仍有很多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很多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只得退出该市场,为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市场鱼目混珠

由于建筑装饰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在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又没有严格的标准可言,建筑装饰材料在质量、价格上参差不齐,差别很大,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识,在从事建筑装饰时,材料用好用坏全靠装饰企业良心所在,比如装饰中经常用到的大理石,一般来演分为天然大理石、人造大理石两种,当然还有伪造的大理石,品种不同,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各不相同,但装饰企业无论是采用的伪造大理石还是人造大理石都统统虚报为天然大理石,即使装饰企业真正用的是天然大理石,但是由于质地不同、产地不同、品牌不同,价格也相差很大,在装饰材料的辨别上,一般消费者难以分辨。

(三)恶性价格竞争

由于很多从事建筑装饰的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人员不精,很多并没有从事该行业所要求达到的专业素质,大部分从事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甚至很多人都是企业从劳务市场拉来的农民工,经过两三天的培训或者根本不培训就直接上岗,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难以形成过硬的质量和知名的品牌。企业缺乏自主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众多企业只能在价格战上做手脚,一般而言,市场上只要有工程项目,众多建筑装饰企业一哄而上纷纷参与竞标,但是拥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却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都是土八路,根本不具备相应资质,为了能够中标,只能通过降低中标价格活其他恶性手段来获取中标,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扰乱了建筑装饰行业的正常发展秩序。

(四)缺乏有效监管

虽然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现代化的建筑装饰兴起时间却并不长,在建筑装饰企业之间,虽然成立了相应的协会组织但是却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再加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建筑装饰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建筑装饰企业在施工中经常采取偷工减料的办法,质量水平低下。

二、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对策

(一)增强自身实力

国内建筑装饰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要想获得快速发展,甚至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做出一番作为,就必须壮大自身实力,按照其他行业发展经验,可以采取企业联合或重组的办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实力。要在发展中大力培育自主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升业务技能水平、研究新技术上下功夫,有意识地培育产业品牌,打造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装饰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获得长久发展。

(二)增强行业自律

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规律决定了该行业更新换代较快,装饰材料所占成本较大,且费用不低,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在工程中选择了有污染的、低成本的装饰材料,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切实规避该种现象,建筑装饰行业之间必须加强自律,在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要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在材料品牌的选择上,必须要保证质量,同时要加强服务措施,在工程完工后,在售后服务上予以跟进,不断增加消费者满意度。

(三)提高技术创新

随着建筑装饰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业发展越来越精细化,逐渐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因为装饰用途、性质不同,逐渐形成了工装市场和家装市场两大分类,两个行业虽然基础相同,但由于侧重点、质量要求等都不相同,所以也有了很大区别,比如,工装市场主要以医院、超市、写字楼、酒店等大型工程为主,家装市场主要以市民买房居家装修为主,随着装饰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装饰市场,新的技术也带了质量的提高,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建筑装饰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客观上提高了装饰行业的发展水平。

(四)完善监管机制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健全经营理念、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文化,建筑装饰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走这条路子。行业之间要加强企业自律,真正发挥企业协会组织的作用,不断提升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要加大企业间相互交流,做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另外,国家立法部门还要加强对建筑装饰行业的立法,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建筑装饰行业法律体系,使建筑装饰企业在开展正常业务活动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同时相关执法部门对违反行业法规的违法企业一定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打击建筑装饰行业违法行为,给不正当参与竞争的建筑装饰企业以严惩。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装饰材料也将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居住理念的增强,必将引发建筑装饰行业产生更多的商机,也将会更好的促进建筑装饰行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田玮.浅析中国当代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发展[J].河南科技, 2014(2):165-165.

[2]周宝建.初探中国当代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

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篇4

一、大连市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大连软件业的发展可以追溯1998年,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夏德仁果断提出“建设大连软件园,发展信息产业”的构想。1998年,刚刚起步的大连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只有可怜的2亿元,软件出口不足1000万美元;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连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增长到了220亿元,软件出口为7.8亿美元。软件企业总数从100家增加到700多家,从业人员从3000人发展到6万人。大连作为东北亚最大的软件外包基地,高新园区、软件园驻有大量软件企业,其中包括东软,华信,海辉,IBM,HP,简伯特,毕博,埃森哲,花旗等国际知名公司。在软件开发业务上,一些国际大公司如英特尔、诺基亚、爱立信、通用电器,NEC、日立、松下通信等都在大连设立了分公司。

众所周知,大连软件业的骨干力量是服务外包行业,其中又以对日外包为重点,据大连软件园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之前我们95%业务来自日企,去年回落到80%,变化很大。之前比重过高,与日本信息业发达、有足够市场,而大连地理位置靠近日本、日语人才多等因素有关。而如今,随着本外包市场被逐步瓜分,大连软件企业不能再仅仅盯着日本市场这块蛋糕,必须放眼国际,拓展欧美市场,大连的欧美外包业务比例从之前的5%上升到去年的20%。此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成本的提高,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力有所下降,但是从产业层级来看,我们现在从低端向中端进行过渡,提高产

业层级,争取在服务外包业务中能够拿到中高端的一些业务,就可以消化劳动力成本提高这个问题。创新是下一步大连软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企业通过一段时间面向国际市场的锤炼,人员、队伍、资金都积累都到了一定程度,现在大连软件行业在嵌入式软件和应用式软件方面出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今后面向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机会。

另据中软国际(大连)分公司主管人才培训的工作人员介绍,大连软件业的发展面临着最大也是唯一的瓶颈是人才,这个问题也困扰很多企业。日企或者对日企业发现日语人才和熟悉日式商务习惯的人才不够,欧美企业或者面向欧美的企业认为熟悉英语文化的人才不够。人才与大学生不是一个概念。此前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不一致,大大束缚了软件业的发展。所以人才的培养也是今后企业政府与学校三方面合作的重点。

二、经济危机对IT产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席卷而来,蓬勃发展的大连软件业也难独善其身,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在对上述几个公司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最直观的冲击是业绩的下降,尤其是外包公司,首先面临着订单下降的困境。在这种困境下业务种类单一,技术力量薄弱的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大。据大连海辉软件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日本,一些一线的企业、Maker(例如,NTT-DATA、野村)等软件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受到很大影响,另外一些小企业更是纷纷倒闭,此时对于直接为这些公司提供外包的一些大连企业来说,势必受到重创,毕竟随着金融业的不景气,相关的制造领域等各领域都会产生需求的减少。还有一些直接与中介机构联系,不知道买家具体是谁的公司,损失更加惨重。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受到的冲击并不是很大,原因在于业务分布比较多元化,各业务之间此消彼长,相互起到平衡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过,对于经济危机,大部分公司都相信“危”与“机”并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应对措施也会相应出炉。于是怎样转“危”为“机”是决定一个公司能否在危机中胜出的重中之重。据大连软件园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透露,就在此次危机中该公司成功低价并购日本AITACA和NIC两家高端信息技术公司,通过对这两家公司的并购,该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大规模对日软件开发的能力,并能够将海外先进信息技术转移至大连,提升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改变了业务的布局,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这对本市其他软件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结构调整和企业并购重组赢得新的发展局面,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10年来,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已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和国际影响力。相信大连今后只要坚定发展软件产业信心,一定会克服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建设成为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

三、大连市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产业规模,但与国际软件业领先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家指出,中国软件业要形成规模化经营,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软件人才的合理配置是首当其冲要打破的瓶颈。

今年预计将有七八万高校毕业生会进入人才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的趋势会进一步扩大,就业难成了近年来的流行语。可是为什么一边人才难求需求量巨大,另一边却又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呢?可能还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大学生不等于人才,很多毕业生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大连的软件行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据调查,企业的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软件开发(80%对日),第二类属于信息服务类。由此产生的对人才需求也是两大类,一类是软件开发人才,第二类是以语言特长为主的综合性人才。其中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缺口最大。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在企业内分为3个层次,最高层次是软件架构师,要求精通日语、英语或日英双语,在IT领域工作8年以上,这部分占从业人才比例的10%左右;中层是项目经理PM和系统工程师SE,要求精通日语或日英双语,IT领域工作3年以上,1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这部分占人才比例的20%左右;基层人才主要是软件工程师PG,要求日语三级,英语四级以上,1年以上IT经验,这部分占人才比例的70%。未来几年,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紧缺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技术开发领域的项目经理、架构设计师和软件设计工程师,管理领域的数据库管理专家、信息安全专家和信息管理专家,其中中高级人才占总需求的30%。

所以,作为还未踏出校门的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在这里,结合访问的几家公司的需求为面临求职的大学生提几点建议。首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精通日语,英语或者日英双语,但是语言知识基本工具,相应的软件知识如java、.Net、Oracle等必须有

一项比较擅长,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样突出的技能。二是综合能力要强,比如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是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另外在问到上述公司在今年的人才招聘计划时,都表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招聘数量将大幅缩水,甚至不招反裁。但同时也提醒还没成功就业的大学生朋友们不要灰心,在这个阶段要放低心态,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并且不要盲目投身于自己不喜欢的行业,要积极寻找耐心等待。对于已经那个投身于软件行业的朋友,也要不断自学,稳扎稳打,因为裁员不会裁人才。

四、企业对“准就业”的态度

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及原扩招学生的陆续毕业、走向工作岗位,2009年我国政府将面临近千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并且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到规模、机制等约束,忽视了在校学生在核心职业技能及技术方面的培养。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就业岗位及企业的需要,这制约了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了更好的调节人才与工作单位之间的需求,政府推出了“准就业”机制。但当问到上述企业是否知道“准就业”一说时,大部分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我们简单介绍了“准就业”后,问到企业是否愿意接受经过“准就业”机制培训出来的大学生时,答案都是肯定的,企业相信经过“准就业”机制培训的大学生一定会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可是在问到是否愿意提供“准就业”见习基地时,有的企业表示该机制不但创造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还有效整合了人才供应、培养、需

求三大平台,成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资源整合中心,非常支持这宗做法。但也有的企业表示上不确定是否会提供基地,有着企业承担的成本过大,或者效果不明显等忧虑。所以,要想真正发挥出“准就业”机制的能量,还需要政府下大力度推行,企业和学校积极配合。

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篇5

--------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的相关知识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的定义

二、民用建筑铝型材的特点

第二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成熟度

一、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二、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三、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特征分析

一、市场规模

二、产业关联度

三、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

四、国内和国际市场

五、主要竞争因素

六、生命周期

第二章 全球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08-2013年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发展综述

一、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主要厂家分析

三、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市场分析

第二节 2007-2013年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7-2012年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3年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全球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分析

一、2011-2013年全球民用建筑铝型材需求分析

二、2011-2013年欧美民用建筑铝型材需求分析

三、2011-2013年中外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对比

第三章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动态

三、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经营业绩分析

四、2011-2013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热点 第二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供需状况

一、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供给能力

二、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供给分析

三、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需求分析

四、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价格分析 第三节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分析

一、2010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分析

二、2011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分析

三、2012-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的走向分析

第四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第二节 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市场销售收入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市场总销售收入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销售收入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销售收入比较

第三节 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成本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五章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进口分析

一、2011-2012年进口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进口结构分析

三、2011-2012年进口区域分析

第二节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出口分析

一、2011-2012年出口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出口结构分析

三、2011-2012年出口区域分析

第三节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进出口预测

一、2011-2012年进口分析

二、2011-2012年出口分析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进口预测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出口预测

第六章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总体市场规模分析

二、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七、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消费群体的年龄特征分析

二、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三、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第三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生产分析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产量分析

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领先技术分析

三、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生产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经营绩效分析

一、行业营运情况分析

二、行业盈利指标分析

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二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

第七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历史竞争格局概况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研发力分析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研发重要性分析

二、中外民用建筑铝型材研发投入和运作方式对比

三、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研发力问题分析 第四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竞争状况

一、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品类竞争现状

二、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三、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并购重组状况

四、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并购整合分析 第五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八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民用建筑铝型材品种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六、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九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重点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A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二节 B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三节 C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四节 D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略......第三部分 行业前景预测

第十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发展趋势分析

二、2008-2012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趋势总结

三、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发展空间 第二节 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政策趋向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技术革新趋势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价格走势分析

四、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十一章 未来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民用建筑铝型材需求与消费预测

一、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消费预测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四部分 投资战略研究

第十二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0-2013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2010-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0-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0-2013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0-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10-2013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二节 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11-2013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十三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8-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2013-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2013-2018年投资趋势及其影响预测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二、2011-2013年国内宏观政策对其影响分析

三、2011-2013年行业产业政策对其影响分析 第三节 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民用建筑铝型材技术现状

二、2011-2012年民用建筑铝型材技术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社会环境发展现状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2011-2013年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十四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08-2012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的投资方向

五、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的建议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五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民用建筑铝型材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民用建筑铝型材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价策略

三、竞争策略

四、并购重组策略

五、营销策略

六、人力资源

七、财务管理

八、国际化策略

第四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战略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战略 图表略…………

--------网 址:

婚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篇6

婚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课外实践—我的实践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全屏

发表时间:2011-12-1 23:34:52浏览:424评论:0

婚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中国的婚庆礼俗、文化源远流长,与婚礼相关的服务门类众多。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新婚人群对婚礼消费的需求从简单的温饱型要求逐步发展为个性化、多样化,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在婚庆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服务和规模经营,婚庆的高层次服务也在增多,整个行业都在为满足当代青年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浪漫服务的需求而努力,婚庆产业巨大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婚庆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婚庆行业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几年我国正进入新的人口婚育高峰,每年大约有近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需要10万名婚礼礼仪师,4万名婚庆策划师,相关的专业人员同样紧俏,人才缺口很大。婚礼庆典中婚庆礼仪师、策划师更是成为职业的新宠。每年,中小城市、县城和部分城镇的婚庆服务市场和人员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现在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在我国创办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系拟新增的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专业论证,期望在对婚庆市场人才需求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系统规划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就业面向,安排教学进程等。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

2009年10月至12月,我院由民政系刘志红、苏学愚两位系领导组织了李永强、晨风、杨飏等7人的调查组,分赴广东、江浙、北京、武汉、济南等地对婚庆行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了解了我国婚庆市场及主要区域婚庆市场的发展。本项目调查小组分赴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对婚庆行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对婚庆公司、相关院校和机构以及筹办婚礼的新人进行了走访,了解了当地婚庆行业资源、服务范围及婚庆市场的发展前景,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以及文献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

三、调研结论

(一)我国婚庆市场概况

资料显示,全国婚庆服务机构达5000余家,从业人员约20-30万人之间。婚庆行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规模越来越大。如北京市场现有注册婚庆公司276家,有执照并且能够提供婚庆服务的机构(包括公司、中心等)大约为600家。“婚庆礼仪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哈尔滨、沈阳、郑州、青岛等大中城市和省会城市。

1、特点

第一,婚庆产业逐渐成为一个充满巨大商机,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

“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高达2500亿元。”全国仅婚礼当日产生的消费对GDP总量的贡献在1.9‰,平均每对新人花费6万元~20万元人民币。特别是建国以来最大的生育高峰期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达到了21%。此段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将于2007至2012年左右进入婚龄。由此可见,婚庆市场商机无限,“钱”景可观。婚庆产业,已成为目前我国一个新兴的、充满巨大商机和前景的朝阳产业。

第二,婚庆消费消费量巨大,婚庆市场空间扩大

“有人把结婚称为人一生中的第二大消费,而婚庆市场不仅给婚宴创造了机遇,更带动了婚庆相关产业的发展,强劲的消费潜力在各行业蕴藏。因此婚庆市场被业内人士称为„甜蜜金矿‟”。巨额消费刺激了当前全国婚庆市场迅猛发展。婚庆经济庞大的产业链条已扩展到婚庆服务、婚纱影楼、摄影摄像器材、婚宴及婚宴用品、婚庆服装服饰、美容美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饭店旅游、新居家装、配套家具、汽车、楼盘在内的6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鉴于此,相关行业纷纷搭乘婚庆经济这班车,共同开发婚庆消费的大市场。越来越多的相关行业加入到婚庆行列,使婚庆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分食队伍正不断膨胀。

第三,我国的婚庆消费集中,婚庆产业时间性强

结婚消费是人一生中最大、最集中的一项消费,选择良辰吉日操办婚礼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婚庆比较集中在五

一、国庆、元旦、春节等一些传统喜庆节日和特殊纪念日,同时人们在婚嫁时还很难抛开传统的“黄道”吉日的观念,婚庆消费时间相对集中婚庆产业存在“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现实状况。

第四,我国的婚庆经济产业主体规模小,数目增长快

婚庆产业资金回流比较快,很少有赊欠账,因此各种项目接单下来一般都有的毛利。每年都吸引大批的公司参与婚庆市场开发。但是,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形成上规模的、能提供全方位婚庆服务的大型专业婚庆公司,婚庆服务依然停留在摄影、摄像、花车、新娘化妆、婚纱出租等初级阶段,由不同中小企业提供。婚庆行业间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战,上下游企业间缺少交流和整合。

2、问题

婚庆服务作为朝阳产业之一,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参与分割蛋糕的队伍越来越大,行业队伍

素质参差不一。相对于迅速上升的婚庆需求,服务内容和质量都有些滞后,问题常有发生。

第一,婚庆服务机构运作模式从根本上说还是作坊式的经营。

从婚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服务质量和行业水平良莠不齐。婚庆服务缺乏严格的衡量标准,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服务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当前婚庆业存在许多不规范服务形态:例如:婚车不守时,婚车来源复杂;婚典现场布置与约定不符;司仪素质差,靠说脏话、讲黄段子、搞恶作剧活跃气氛;摄像、摄影水平低等。

第二,婚庆服务行业各自为战,造成低价竞争,资源浪费、相互诋毁等问题

作为新兴产业,婚庆行业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缺少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的问题,致使婚庆市场较为混乱。婚庆行业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无资质婚庆服务不断损害消费者利益。各婚庆服务行业各自为政,出现从业人员看季节、看客户“漫天要价”现象。同行间相互压价拆台,恶性竞争频频发生。虚假广告,价格圈套在业内流行。诚信问题突出,“红色投诉”的居高不下,将严重影响行业发展。

第三,行业尚未形成品牌效应,缺少资源的有机整合打造婚庆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婚庆经济做大做强。目前,婚庆行业品牌意识淡漠,缺乏知名婚庆公司,缺乏拔尖专业人才。只有着力打造婚庆服务品牌,突出婚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将婚庆服务产业以“文化产业”为起点打造成一个产业链,同时又深入挖掘婚庆文化内涵和外延,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婚庆经济走上理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四,无行业协会,婚庆行业群龙无首

缺乏行业协会也是影响婚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行业协会不仅能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婚庆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还可通过研讨婚礼流行趋势,及时反馈供求信息,起到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婚庆服务产业多元化健康发展的作用。

(二)目前国外本职业的有关情况

日本:世界唯一婚庆上市公司——日本大型婚庆公司“华德培婚礼服务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开始了中国首项综合性婚礼服务,它包括交换戒指和宣誓仪式在内,喜筵上的各种情景均采用日本“结婚式”的做法,可谓日式婚礼的一次全进口。该集团旗下的高级品牌——日本顶级婚礼品牌“薇莳”在上海开出其全球第88家分店。

美国:在美国每年结婚方面的消费额已超过120亿美元,已形成巨大的婚庆产业链,这其中包括:从婚礼的策划到举办各种活动都由专人完成,如:拍结婚照、选结婚戒指、挑选结婚鲜花、确定蜜月地点等。这表明美国婚庆服务越来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势必造成婚庆服务队伍扩大,婚庆礼仪师增加。

(三)婚庆职业工作分析及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

婚庆司仪的概念出现在90年代,当时的婚庆司仪经常由一些名人或电视台、电台的主持人客串,后来越来越多口才比较好的普通人开始加入这个行列。从2009年12月1日起,我国首部《婚姻庆典服务》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随该国标还出台了《婚庆服务合同》的示范性文本,其中首次对“不可抗力”进行了约定。该文本对婚庆服务的服务内容、婚礼仪式开始时间和举行地点、服务项目、服务费用、双方主要权利义务、双方违约责任等十多项条款进行约定,这标志着我国婚庆业的管理正在逐步规范化,对从业人员要求专业化。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正进入新的婚育高峰期,平均每年的结婚人数约为1000万对。由婚庆消费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目前已达40多个,能够提供三十万个就业机会。

现在全国仅有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分别于2009、2010年在民政管理专业内开设了婚庆方向,湖南省高校还没有先例。婚庆从业人员主要依靠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和各地的婚庆协会进行培训。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设置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婚庆行业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认为,我们将要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具备下列素质:

(1)向服务对象宣传国家和地方婚姻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2)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婚礼庆典咨询服务。(3)进行婚礼前期策划,提供传统或者时尚、个性化婚庆策划方案。(4)策划婚宴时间表的与婚礼行程安排。(5)参与婚礼现场指导、协调和监督。(6)临场统筹于开席前扮演统筹角色,视察场地、音响布置、座次安排、处理有关临场变故及最后决定。(7)婚礼现场控制,婚礼行进气氛调节,婚庆氛围营造。(8)美容、摄影、婚纱服务项目的定制与协调。(9)花车服务项目的定制与协调。(10)新婚餐饮服务项目的定制与协调。(11)新婚旅游服务项目的定制与协调。

(四)我院在民政系开设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高职院校,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享有较高声誉,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首批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院校之一。

民政系创建于1999年,是我院创建最早的系部之一,现共有5个专业。其中民政管理专业是我院建校初始就开办的专业,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重点改革试点专业,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民政类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首批高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民政工作原理》、《社会调查》、《现代家政》、《社会救助》陆续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成为拥有国家精品课程最多的教学系部。民政管理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荣获“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民政系坚持推行“重专业价值、强实务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按照2009年学院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拟依托民政系现有资源,在2010年开办民政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2011年开办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我们已经具备如下基础条件:

(1)各地的婚庆行业发展蓬勃,而婚庆行业协会都是由各级民政行政机关予以监督管理,这能为我们深入了解婚庆行业现状、开展实训实习、建立就业基地等方面带来诸多便利。(2)原有的民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如婚姻登记、现代家政、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等内容可以借鉴

到新专业。(3)有一支能较快的适应新专业的师资队伍。负责该专业的九位教师中,有两位教授,四位副教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具备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如婚姻习俗研究成果丰硕的金双秋教授,婚姻家庭咨询的刘志红教授,对现代家庭婚姻服务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晨风副教授,具有主持人考评资格的李翠英副教授,还有主讲女性社会学的年轻老师杨飏。(4)我们已经与长沙市婚庆行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该协会在成立四年来,已经开展了多期婚庆策划师、婚礼主持人等职业技能培训班。我们双方在师资培训、课程开设、教材开发、实训实习方面已签订了共建协议。(5)我们正在开办民政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已经有两位老师在2010年7月参加了长沙市婚庆行业协会组织的婚庆策划培训班和婚庆主持培训班,学院提供了400平米的教室作为该专业的实训室,正在筹建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婚庆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培养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人才是必然趋势。我们创办该专业无论是师资队伍结构、实训实习条件还是职业教育经验方面,均具备先天优势,完全具有现实可行性。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世界大学城标签:婚庆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还能输入 2000 个html字符游客不允许评论,您尚未登录或者已经安全退出关于作者

居民 详细资料 我的相册 发送私信 打个招呼 加为好友

文章共0篇

正在获取文章列表

视频共0个

正在获取视频列表 关于我们|成长大事记|工作机会|合作通道|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世界大学城

大连市建筑行业人才市场调研报告 篇7

2015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债券市场打破刚兑,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调,A股市场跌宕起伏,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稳定较快发展,并呈现出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保持稳定、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为客户带来丰厚回报及理财业务风险总体可控等突出特点。

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1,理财产品数60879只,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8.48万亿元,增幅为56.46%。2015年,理财资金日均余额19.54万亿元,较去年增长5.79万亿元。

(二)不同运作模式产品余额情况

从运作模式看,截至2015年底,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4882只,资金余额10.32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为43.91%,占比提高了9个百分点,较2014年底增长5.08万亿元,增幅为96.95%。在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中,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8.95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4.27万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1.37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0.81万亿元,增长幅度为144.64%。

(三)不同机构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续余额9.91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74.78%,市场占比42.17%,较2014年底增长4.43个百分点。自2015年3月份开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超过国有大型银行,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为国有大型银行,存续余额8.67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34.00%,市场占比36.89%,较2014年底下降6.17个百分点(见表1)。

(四)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5年底,一般个人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1.64万亿元,占比49.53%,较2014年底下降10.05个百分点;机构专属类产品存续余额为7.20万亿元,占比30.64%,较2014年底上升1.07个百分点;私人银行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66万亿元,占比7.06%,较2014年底下降0.54个百分点;银行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3.00万亿元,占比12.77%,较2014年底上升9.52个百分点(见表2)。

(五)不同收益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2015年,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规模上升,保本型产品规模下降。截至2015年底,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17.43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74.17%,较2014年底上升7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3.64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5.49%,较2014年底下降6.2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2.43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0.34%,较2014年底下降0.8个百分点。

(六)不同期限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从封闭式理财产品2来看,截至2015年底,3个月(含)以内的短期限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63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27.54%;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余额为9.55万亿元,占比72.46%,较2014年底上升8.33个百分点。在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中,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10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31.11%;6至12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31万亿元,占比32.70%;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14万亿元,占比8.65%。存续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从2014年底的212天上升为218天。

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5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有4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理财产品,共发行186792只,平均每月新发行产品15566只,累计募集资金158.41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5年所有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下同),平均每月募集资金13.20万亿元,发行产品数和募集资金额分别比2014年提高3.48%和38.99%。从开放式理财产品来看,全年共新发行产品4162只,比2014年减少21.28%,累计募集资金115.55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59.03%;从封闭式产品来看,累计募集资金42.86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3.75%。

(二)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5年,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101.4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为64.07%,比2014年下降6.44个百分点;机构专属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36.41万亿元,占比22.98%,比2014年上升1.48个百分点;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11.51万亿元,占比7.27%,比2014年上升4.82个百分点。

(三)不同期限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5年,封闭式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42.86万亿元,加权平均期限为113天(以产品募集资金量对期限进行加权),比2014年增加约17天。其中,期限在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25.99万亿元,占比60.64%,比2014年下降9.03个百分点;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6.87万亿元,占比39.36%(见表3)。

(四)不同风险等级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2015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136.79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的86.35%,比2014年提高2.36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为0.87万亿元,占比为0.55%,比2014年小幅下降(见表4)。

银行业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情况

nlc202309032355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各类资产余额323.67万亿元,涉及11大类72小类资产。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前三大类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89.10%,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29.49%(见图1)。

(二)理财资金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情况

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截至2015年底,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资金量占投资总额的50.99%,在理财资金投资的11大类资产中占比最高。其中,利率债(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4.07%,信用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25.42%。

进一步来看,理财产品直接投资的信用债,以高信用评级债券为主,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截至2015年底,在理财资金直接投资的信用债4中,53.49%为AAA债券,26.43%为AA+债券(见图2)。

(三)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情况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资产之一,截至2015年底,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15.73%。其中,收/受益权5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标资产29.35%(见表5)。

从理财产品所投资的非标资产的风险来看,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截至2015年底,理财资金投资的非标债权资产中,15.10%的资产评级6为AAA,16.13%的资产为AA+,25.75%的资产为AA,A-级以下的资产仅占6.33%(见图3)。

(四)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情况

1.总体情况

理财产品在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有15.88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7.09%,比2014年增加5.17万亿元,增幅为48.27%。

2.理财资金投向行业分布情况

截至2015年底,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涉及国民经济90多个二级行业分类7,其中规模最大的五类行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道路运输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8,前五类行业总体占比为46.42%(见图4)。

3.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

截至2015年底,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2014年底的2125.4亿元降到2015年底的1863.0亿元,下降262.4亿元,降幅12.35%。具体来看,涉及“两高一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非标资产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分别较2014年末下降46.95%和22.84%(见表6)。

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一)理财产品客户收益兑付情况

1.总体情况

2015年,银行理财市场共181646只产品发生兑付(其中有175643只产品终止到期),累计兑付客户收益8651.0亿元,比2014年增长1529.7 亿元,增幅21.48%。

2015年,封闭式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69%。其中,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68%,比2014年下降38个基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97%,比2014年下降10个基点。另外,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3.72%,比2014年下降17个基点(见表7)。

2015年,终止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44只产品出现了亏损,主要为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占全部终止到期产品的0.03%,亏损理财产品本金的平均偿还率是89.24%。

2015年,封闭式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下半年,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从上半年的平均4.8%左右下降至平均4.1%左右,这一趋势与金融市场整体收益率的下行趋势一致(见图5)。

2.不同投资者类型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分投资者类型来看,2015年,一般个人类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696.9亿元,占全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54.29%;机构专属类产品兑付客户收益2379.5亿元,占比为27.51%;私人银行类产品兑付客户收益816.8亿元,占比为9.44%;银行同业类产品兑付客户收益757.8亿元,占比为8.76%。

不同投资者类型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也有所区别。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类产品因为承担较高的风险,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5.53%;其次为一般个人类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5.04%;而机构专属类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低,为4.11%。在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类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4.73%;银行同业类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低,为3.23%(见表7)。

3.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差别明显。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按照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64%,兑付客户收益732.6亿元;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低,为4.49%,兑付客户收益为1786.5亿元(见表8)。

4.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2015年,国有大型银行兑付客户收益3655.6亿元,占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42.26%;其次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兑付客户收益3380.1亿元,占比39.07%;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兑付客户收益分别占12.32%、3.38%和1.82%(见表9)。

nlc202309032355

从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情况来看,2015年,城市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5.06%;其次为农村金融机构,为4.99%;国有大型银行为4.71%;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4.61%;外资银行最低,为3.51%(见表10)。

(二)银行通过理财业务实现收益情况

2015年,在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中,银行实现收益9约1169.9亿元。

1.银行通过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实现收益情况

2015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收益645.2亿元,占全部银行实现收益的55.15%;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收益408.2亿元,占比34.89%;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收益91.6亿元,占比7.83%;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收益24.9亿元,占比2.13%。

2.银行通过不同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情况

2015年,一般个人类产品实现银行收益611.1亿元,占全部银行实现收益的52.24%;机构专属类产品实现收益261.3亿元,占比22.34%;私人银行类产品实现收益157.6亿元,占比13.47%;银行同业类产品实现收益139.8亿元,占比11.95%。

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59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其中2015年新增66家。在银监会的指导下,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制度更加完善,系统功能更加优化,信息登记更加准确,理财业务的透明度更高。主要情况如下:

一是大力提升理财登记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持续细化、完善《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数据元规范》并及时出台各类登记指导意见,发布《关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信息修改事项的通知》,对加快推进银行理财业务标准化进程、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理解登记内容、提高理财登记质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不断优化理财登记系统。理财登记系统分别于2015年1月、8月完成了两次升级上线:丰富了各类登记要素,增加了资管计划底层资产按周、按月穿透登记的要求,实现了客户端自主修改、查询条件多选、批量删除等一系列优化功能。升级后的系统更好地适应了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创新变化较多以及监管部门监测分析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

三是全面改善理财登记系统数据质量。通过综合采取相关措施,如不定期抽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发放提示函与监测报告相结合、电话了解与现场调研相结合、个案分析与通知办法相结合等,提高理财登记质量。全年共进行12次定期抽查和3次大范围专题抽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理财登记质量大幅提高,理财产品端登记质量的抽查合格率已接近99%,交易和资产端登记(不含底层持仓登记)的抽查合格率在95%以上。

四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2015年针对各银行共开办5期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培训班,共有来自365家银行的73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包括94家新机构的277名学员。这些培训增强了相关银行业从业人员对理财登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了相关人员对理财登记数据要素的理解,有效提高了理财登记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是优化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功能。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集中披露的门户网站,2015年中国理财网不断优化网站栏目设计和网站结构功能,全年进行了约10次功能性升级;为理财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广大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查询在售、存续的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信息。每天浏览量约为3000~5500人次,最高日浏览量超1.5万人次;每天页面点击量平均18~21万人次,最高日点击量超30万人次。

六是进行日常监测。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大数据为理财市场的日常监测提供了支持,通过提供理财投资系列专题报告、研发理财产品相关统计指标、研究分析理财热点问题、完成理财风险监测报表设计,为监管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注:1.本报告所称的理财产品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设计开发、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以下简称理财登记系统)中登记,并有统一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理财登记系统是在银监会指导下,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依托于自身的业务与技术平台,自主设计、开发建设和营运管理,供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理财产品报告、登记及相关业务操作的电子化系统。

2.由于开放式理财产品无确定的期限,不进行具体分析。

3.资产余额是指理财资金配置的各类资产在2015年底按市值法或成本法计算的资产总值。

4.仅统计未通过各类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且存在债项评级的债券。

5.收/受益权是指交易双方通过订立合同,享受基础资产经过管理或者处理后的收/受益权利。

6.资产评级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参照公开的外部评级机构评级标准对非标资产项目本身的评级结果。

7.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进行划分。

8.部分理财资金所投资资产的融资人涉及多个行业,或无法将理财资金投向明确归为某一行业,这部分理财资金不纳入统计。

9.银行实现收益是指理财产品从开始发行销售到产品终止兑付为止银行实现的累计净收入,包括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托管产品而收取的托管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投资管理而收取的理财产品管理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销售产品而收取的销售手续费等。

执笔人:管圣义 舒辰 郑泽 陈旭峰 果世恒

责任编辑:罗邦敏 鹿宁宁

上一篇:地生复习心得下一篇:全市高速公路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