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民间艺术

2024-09-02

中班美术活动民间艺术(精选11篇)

中班美术活动民间艺术 篇1

中班美术教案:鲜花展览会_中班艺术教案

活动设计思路:

1、季节特征:春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因为春季气候怡人,又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尤其是春天的花更是姹紫嫣红在阳光下鲜艳夺目。

2、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利用:我们幼儿园在此时也是更为美丽,各类的鲜花品种繁多,色彩、造型格局特色。在平时的散步等活动中孩子们对花这类美丽的事物分外的注意,喜爱。

3、幼儿的兴趣:我班幼儿对自然植物、自然状态、环境题材的活动最感兴趣。

4、幼儿的发展:

(1)、幼儿现有水平:在前两次的写生活动中幼儿对写生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如;能够观察到物体平常并不注意的细微处并尝试表现物体的局部。通过第二次的写生探索活动幼儿发现了写生的着手有的可以从整体的外轮廓开始,有的可以从局部逐步扩大等。

(2)、发展分析:幼儿前两次的写生物都是线条、结构相对简单的物体。所以今天的事物从物体的本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较复杂的结构、形状通过线条表现。另外,以前的写生都是完全的.事物写生,幼儿的创作空间不够充分,今天在幼儿对写生活动有一定的基础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出了想象的要求。一是向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表现空间,也是暗示幼儿不同的创作方式,更帮助部分对写生的确存在困难的幼儿找到成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花的结构和形态,学习用不同的线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花。

2、借助实物花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新品种。

活动准备:

教具:范例图2份、创作材料:实物花、不同的写生材料(如:油画棒、银笔、铅笔、水彩笔、黑色色两头笔、彩色铅笔、颜料等)、展览会票知识准备:参观认识各种不同的花木、栽种的有关的简单常识及器具。

活动重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事物花的结构、形态,尝试从花的某一处开始用不同的线条表现。

难点:借助实物的形状、色彩、特征进行不同花朵特征、细微局部的组合、创造想象并尝试表现新的鲜花品种。的可能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参加过展览会吗?:那你们参加过鲜花展览会吗?鲜花展览会展示的是什么?怎么样的花叫做鲜花?

(出示:吹喇叭的动物):小朋友们鲜花展览会马上要开始了,欢迎你们带着自己种的鲜花来参加展览。

(二)、启发观察

1、观察范例:有个小朋友送来了他自己种的花来参加展览会了。“我种的是向日葵”你看这盆向日葵能参加展览吗?为什么?(有花、有茎、有叶还有叶脉种在一个盆子里有泥土提供养料。引导幼儿画时仔细观察):观察比较:第二个小朋友也送来花了,我们看一看如果是一样的请他下次再参加。“我种的是向日葵”(花变大了)

观察变化:第三个小朋友来参加展览会了。“我种的是向日葵”(把颜色变了)

2、如果你种,还可以怎样变?

(三)、幼儿创作:指导:

1、选一盆你想种的花,看看画画。

2、先画你认为最美丽的一朵花,也可以先画离自己最近的一朵花或一片叶子。

3、看仔细,才能种出最美丽的花朵。(引导幼儿观察花、叶的局部细微处)

4、那里变一变?(出示幼儿的创造变化,启发其他的幼儿进行不同角度的变化)

(四)评讲交流:(幼儿讲自己种好的花放到喜欢的“展台”上)

师:种好的请去发展览会的票子。“展览会马上要开始了。”

中班美术活动民间艺术 篇2

一、“实物作品”赏一赏———条条思路拓出来

中班幼儿经过小班阶段的练习,认知能力和动作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小班,孩子们欣赏过很多的橡皮泥作品。这学期,我们给孩子们提供的是超轻粘土作品的欣赏。

1. 纯粘土作品,千变万化。

超轻粘土作品种类繁多,动物、植物、建筑物;平面的、立体的……我挑选了孩子最为喜爱的动物作为欣赏的重点。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当我拿出娇小可爱的小兔子、憨态可掬的小熊等一些超轻粘土捏出的小动物时,孩子们更是忍不住伸出小手想要摸一摸。

2. 创意性作品,形态各异。

超轻粘土最大的特点便是具有粘附性,利用这一特点,我将超轻粘土与瓶子、纸盘、贝壳等一些物品结合在一起,这样使得这些原本废弃单调的生活物品变成了多姿多彩的装饰物,通过欣赏超轻粘土与其他物品的结合作品,孩子们对于超轻粘土制作的兴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拓宽了思路,激发了创作欲望。

通过欣赏活动,孩子们发现超轻粘土的颜色更加鲜艳漂亮,具有粘附性,而且时间长了会风干,可以装饰教室。

二、“辅助工具”练一练——滴滴经验垒起来

玩超轻粘土需要一些辅助工具,有的尖尖的,有的圆圆的,有的似一把刀,这些工具的使用,会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1. 揉、搓、捏。

孩子们都有过玩橡皮泥的经验,对于基本的操作方法,揉、搓、捏已经掌握得很好。因此在这个学期开学初期,我们将超轻粘土投放在美术区,供幼儿继续练习他们已有的这些经验。

2. 压、刻、挑。

活动《太阳花》给幼儿提供了一次巩固压一压、刻一刻的好机会。孩子们搓圆如鱼得水,不一会儿功夫就完成了,接下来,他们用手掌按压搓好的圆形粘土,将圆球压扁。看着泥工板上扁扁的圆形,孩子们满意地笑了笑,拿起旁边的工具刀,嘴巴边说“横切切,竖切切”边刻了起来,不一会儿,圆形上出现了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方形。突然,张辰逸喊道:“我的粘土断了。”我赶紧走过去问他:“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把它切断的,力气太大了。”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看来“刻”这个本领还得掌握力度呢。他重新做了个圆,这一回,他小心翼翼,不一会儿,太阳花的花蕊做好了。当有的孩子准备做花瓣的时候,周钰杰突然喊了起来“太阳花的花籽还没有呢!”是啊,这一点我也没有考虑到,原本只是想让孩子重点练习刻的本领,但是孩子们好像不满足于现在的花蕊。于是,我问:“那花籽怎么刻出来呢?”孩子们的眼睛总是亮亮的,这个问题一抛出,他们就发现有一个工具刀的一头是尖尖的,可以用来挑出太阳花的花籽。于是,我便乘着这个孩子自己发现的机会,把“挑一挑”的方法和孩子们一起总结了一下:在超轻粘土还没有干的时候,可以用尖尖的一头挑出一些纹路,做出毛茸茸的效果。就这样,在孩子们自己的提问、发现中,大家一起完成了太阳花的花蕊。接着,问题又来了,太阳花半圆形的花瓣怎么做呢?花瓣相对来说小一点,孩子们在压圆的时候发现用手掌压特别不方便,个别孩子就开始用大拇指和食指压,庄子涵说到:“用大拇指和食指很好压的,轻轻一压就好了。”这个时候,我赶紧问道:“那你们觉得什么时候用手掌压方便?什么时候用手指压方便呢?”孩子们若有所思的想了想,李妍汐说:“很多粘土的时候用手掌压,粘土少的时候用手指压。”在大家的共同思考下,终于发现当圆形比较大的时候用手掌压方便,当圆形比较小的时候用手指比较方便。小圆形压好以后,孩子们用工具刀一切,就变成了两个半圆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太阳花做得栩栩如生,在这次练习中,孩子们也很好地掌握了“压、刻、挑”这三个本领。

3. 卷、绕、剪。

对于“卷”,我们主要进行的是《小蜗牛》的练习,蜗牛的身体是长长的条状卷起来的。孩子们都有搓长条的经验,这就为卷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搓好长条之后,从一边慢慢往里卷,孩子们做起来也是游刃有余。有的孩子卷得紧凑些,有的孩子则稍稍松弛些,但是这些都没关系,孩子们在卷蜗牛的同时发现了很多的乐趣,有的说“这个卷出来的螺旋线可以做棒棒糖。”有的说“这个也可以做花蕊”,孩子们的想象与联想总是很丰富的。

在“卷”的基础上,会“绕”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我们重点做蜜蜂的身体来进行“绕”的练习。蜜蜂的身体是条粗粗的粘土做成的,而身上的花纹则采用绕的方式。孩子们搓一条细细的粘土,从粗粗粘土的上面一头开始,慢慢地往下面绕,直到绕到最下面,把多余的粘土去掉就可以了。孩子们在做蜜蜂身体的同时马上就想到了做蝴蝶、蜻蜓等昆虫的时候也能采用这个方法。

超轻粘土在没有干透之前也能用剪刀剪一剪呢。我们重点练习了螃蟹的大夹子。孩子们先用一块超轻粘土搓了一个水滴形状,用剪刀从中间剪开来,螃蟹的大夹子便完成了。有的孩子的大夹子剪得特别大,有的孩子则剪得比较小,都非常的有趣。通过这次练习,孩子们知道了剪刀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呢!

三、“废旧材料”玩一玩———神奇创意秀出来

当孩子们掌握了超轻粘土的基本方法之后,孩子们经常在美术区玩泥塑,他们捏出了很多的作品。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超轻粘土的兴趣,我们又提供了生活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品。一些生活废旧材料:塑料瓶、玻璃瓶、纸盘、光盘等。自然物品材料如枯树枝树桩、贝壳类等等。

1. 生活废品巧利用。

(1)废旧瓶类的创意装饰。

生活中一些矿泉水瓶、透明玻璃酸奶瓶都是极好的创作材料。如在这些瓶身周围一圈用超轻粘土捏出平面的小鱼、海草等等装饰成一个海底世界,这些瓶子摆在美术区的柜子上或者挂在教室里,亦可起到装饰教室的作用。

(2)废旧盘类的创意装饰。

如在《纸盘花》活动中,幼儿塑造了平面的花朵造型,将其贴压在纸盘上,粘土有一定的粘附性,其风干以后便与纸盘合为一体,非常美丽。超轻粘土使得这些原本无用的废旧材料变成了装饰教室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 自然物品妙利用。

(1)植物小创意。

树枝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它也是装饰教室的好东西,或悬挂在墙上,或插于大缸,若是用超轻粘土捏出一些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等粘附在这些树枝上,亦可使这些原本单调的树枝增添丰富的色彩。

(2)贝壳小创意。

贝壳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东西,它也能制作成非常漂亮的手工制品。《笔筒》活动中我们将超轻粘土捏成一个圆柱形的笔筒,选择一些小型的贝壳,将其轻轻嵌入笔筒上,一个漂亮的贝壳笔筒就出来啦!

中班美术活动:花裙子 篇3

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女孩子特别爱漂亮,每天来幼儿园都会小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裙子,有的女孩还在区域活动时饶有兴趣地设计裙子。既然孩子有这方面的需求,再加上他们在小班时已掌握了简单的拓印方法,我设计了“花裙子”印章画活动,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利用身边各种材料进行拓印创作,给孩子们一个创作的空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感受印章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一组圆点的排列造型,感受圆点的不段变化带来的不同美感。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大小圆点,并自由组合装饰出裙子上的不同花纹。

3.能以积极快乐的情绪主动参加活动,体验印章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各种大小圆点的材料(铅笔、饮料瓶盖等),蓝色卡纸设计的不同造型的裙子(人手一份)、白色水粉颜料、盘子、KT版。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印章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一组圆点的造型,感受圆点的变化美

(一)出示课件PPT(蓝色底上一排白色圆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看到了什么?看看小圆点们在干什么?(排成了一条直线)

小圆点们除了能排成直线,还能排成什么样的线条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出示课件PPT,让幼儿欣赏圆点排成的不同造型。

师:孩子们说了那么多,我们来看看小圆点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1.欣赏小圆点排成的线条造型。

总结:看,小圆点们真的变成了你们说的弧线、斜线、波浪线。其实小圆点还会变化呢!

2.欣赏小圆点排成的形状造型。

现在小圆点又要变了,变出了好看的形状,一起看。(出示课件)

(幼儿通过欣赏知道圆点可以变出线条,变出各种形状)

二、欣赏由圆点装饰的图案,感受圆点组合画的美

(一)出示老师设计的花裙子印章画(欣赏作品),PPT课件

1.师:今天不光小圆点来了,还有许多的大圆点也来了,他们组合在一起,给一件东西进行了装饰,让它变得很漂亮了呢!

师:看,他们是怎样排的?(外面的是大圆点,里面的是小圆点)

组成了什么图案?(三角形)

总结:大圆点排在外面,小圆点排在里面,组成了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图案。

我们接着看大圆点小圆点组合起来又将变出什么?(花)

2.师:这回圆点又是怎样排列的?(大圆点做花心,小圆点排列成花瓣)

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小圆点可以组成很多好看的图案。

(二)整体欣赏花裙子的图案

1.师:大小圆点组合了这么好看的图案,是给谁装饰的呢?(揭晓答案)

总结:原来是裙子上的花纹呀。大大小小的圆点把裙子装扮得多么美丽。

2.师:大小圆点除了组成好看的花纹,他们还在裙子的哪里出现了呢?

总结:“原来啊,大小圆点还装饰了衣领、袖口、裙边。”

(老师范样)

3.师:圆点真神奇。如果请你来设计裙子,你会在上面用大小圆点变出什么图案?

(激发幼儿想象力,让其大胆回答)

三、尝试创作花裙子印章画

1.介绍材料。

师: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条裙子,可是今天的装饰方法有点不一样。我们要用印章的方法,请这些材料工具和白颜料来帮忙画小圆点。待会你们先仔细想想,这些铅笔、瓶盖怎么变成大小圆点?再请你选择一个圆点沾上白颜料,印在裙子上,用大小不同的圆点组成一个好看的图案。(老师可简单示范)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圆点在裙边,袖口进行装饰。

四、展示和欣赏作品

把幼儿作品贴出来,进行展示。说说你喜欢哪条裙子,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准备更多的各色颜料和不同颜色的裙子,让幼儿自主玩一玩,用不同的颜色拓印,装饰出更多好看的裙子。

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活动内容,又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经验进行印章画活动。活动一开始,课件上的小圆点就吸引了孩子,孩子们以前学到的美术知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在引导幼儿观察裙子上的花纹时,我先出示裙子上的局部图案让他们欣赏,再让孩子们猜猜这图案花纹是装饰在什么上面的?在亮出整件裙子的一刹那,孩子们惊喜万分,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在欣赏、观察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大小不同的圆点组合来装饰裙子有了明确的了解。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有灵感,教师提供的材料也很丰富,幼儿选择和设计创作空间很大,因此作品各不相同。当我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孩子们都不禁地鼓起掌来。

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充分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整个活动气氛轻松,活动内容层层递进,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乐在其中。

附:幼儿作品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内容:

画树叶

二、活动背景:

深秋来临,一片片树叶往下落,本班幼儿经常捡树叶玩,为了培养幼儿的兴趣,我特意设计了本次活动,加深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感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审美力。

三、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大树妈妈穿衣服”陶治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关爱树木的环保意识。

四、活动准备:

1、树叶实物;

2、课件PPT【美丽的树叶】

3、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4、彩色画笔

五、活动过程

1、歌表演【小树叶】,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表演歌舞,然后教师问:“小朋友们知道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枝、树干)“那大叔的宝宝是谁呀?”(树叶)“那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学画树叶好不好?”

2、观看树叶实物: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银杏叶等;

(2)、让孩子观察并说出树叶的颜色:(红、黄、绿);(3)、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4)、让幼儿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3、学画树叶:

(1)、让幼儿观看教师示范图,然后教师开始亲自带幼儿一步步完成一个树叶。

(2)、幼儿自己在纸上画出树叶形状,教师巡视指导。

4、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PPT【美丽的树叶】,让幼儿欣赏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要来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妈妈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点回到树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们帮帮他们好吗?(3)、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幼儿在上面添花树叶,也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的最美。(4)、作品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优秀作品粘贴在园地上,供大家观察学习。

六、活动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染纸作品鲜艳的色彩及美丽的图案,喜欢染纸活动。2.尝试运用多色蘸染的方法染出彩色的图画。3.知道保持桌面、衣服的整洁。活动准备: 1.染纸作品,2.各种颜色的水彩、水粉笔、正方形长方形的宣纸、报纸等。活动过程:

一、欣赏染纸作品,感受染纸作品的色彩与图案,产生活动愿望。1.看一看纸上的图案,它们像什么? 2.看了这些图案有事么感觉?

二、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这些美丽的画。1.这些漂亮的图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2.你觉得那些颜色能让画好看呢? 3.染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选择不同鲜艳的颜色进行染纸)

四、欣赏染纸活动,体验染纸带来的成功乐趣。

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扎染

活动目标:

1.常使用“川”字折法,点染与浸染相结合的方法染出漂亮的扎染图案。

2.正确使用毛笔等材料,保持桌面、衣服整洁。3.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扎染的美丽。活动准备: 1.染好图案的宣纸。

2.各种颜色的水彩颜料、长方形宣纸、报纸、毛笔等。3.PPT(各种扎染的图案)。活动过程:

一、欣赏染好图案的宣纸,感受鲜艳的颜色及有规律的图案,产生活动的愿望。

(1)纸上有什么图案?有哪些颜色?他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讨论“川”字折法和点染的方法。

(2)这些有规律的图案是怎么染出来的呢?这些漂亮的小点是怎么染出来的?

三、教师讲解折纸的方法,并且示范。交待如何使用笔和颜料,大胆的在长方形宣纸上进行浸染和点染。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欣赏作品,并且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扎染

活动目标: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准备:

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2.完成的作品。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1.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二、讨论制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中班美术活动《果树》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大自然,对粘贴制作果树感兴趣。2.学习用搓、揉、粘贴等多种方法制作果树。3.能正确地使用材料,爱惜手工工具。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会使用胶棒黏贴物品

2.物质准备:PPT,彩色皱纹纸条每人一篮子、白纸、彩笔、胶棒每人一份。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画面的半立体美,激励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

(二)这幅画看上去怎么样?与其它彩笔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一)先在作业纸上画出果树简单的树形(树冠可以画成大圆形,也可以画成大三角形)。

(二)将皱纹纸用力团成一个个小纸球。

(三)再把团好的纸球蘸上胶水,粘贴在树冠上。

三、交待要求,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一)提醒幼儿画山楂树时,只画出简单的轮廓。

(二)重点指导幼儿用力团紧纸球和粘贴纸球的方法。

(三)能力强的幼儿,粘贴结束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其它景物(蓝天、白云、小鸟等)

四、作品展示,欣赏评价同伴作品 评价作品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本领;就是用纸球贴画。幼儿互相欣赏与评价,教师总结。

五、活动延伸

在美术角为幼儿准备有关材料,让幼儿能自主制作果树。相关领域渗透:

健康:好玩的纸团。科学:各种各样的纸 配套活动资源:

中班美术活动民间艺术 篇7

美是什么呢?对于美的定义已经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为美感对于任何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但对于美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各有各的标准,似乎总是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纵观中外艺术发展史,归纳起来,美有以下三个类型:

“效用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美和效用联系起来看,断言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几千年来,不乏有这种认识的人,如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埃,他们号召从事空间结构的艺术家做一些对人类有用的事情。可见这种鼓吹效用美最终必须走向美术虚无论。

“内容美”。其特点是主张“真即美”和“善即美”。曾经有下面精彩的一段对话。孔子问老子:请问“物之初”是什么样子呢?老子说:它是“至美”、“至乐”之境地也(《庄子□田子方》)。老子认为“至美”者,就是那个充满生机、混沌一团的原始宇宙。在《孔子家语》中也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的说法,这一句话被我国历代美术界当作不可逾越的最高指示奉行了千余年。无独有偶,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也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的善”。

“形式美”。我国古代系统论述形式美的专著尚未发现,中国美术追求形式美,可源于魏晋而会聚于南北朝,如谢赫的“六法”和张彦运的“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等。在欧洲,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院派提出的“黄金分割率”等论述,是一种形式美的表述。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极力主张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线条、颜色或体积等关系,这些因素也都是构成美术家们的“有意味的形式”即形式美。

综上所述,我认为,效用和内容,仅仅是美术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中介,而美术不变的本质是人为的形式来限制和引导人们的视觉情绪,这种限制和引导的成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式美”,艺术家并通过此行为达到审美功能。因此,任何的艺术活动都必须以“美”为准绳、为目的,美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必须服务于视觉上的“舒服”与“完善”的,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也都是“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体。

因此,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美学与其哲学一样是基于理念性论述的,美的理念(存在)是美的具体事物(感性存在)之所以美的惟一和根本原因。美学圣人们都认为不仅艺术,一切合理的完善的和完美的事物,都象音乐旋律一样达到内部和外部各种倾向、力量的和谐。艺术只有通过心灵理念的理性活动才能变为真正真实的“和”的显示,才能具有高尚的自由和无限的形式美感。美学的范围在于升华了的艺术美,而不是不加雕饰的自然美。

二、美与行为艺术

在“美”的范畴里面的”行为艺术”的界定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因为涉及到道德、旨趣、流派、观点的不同而呈现丰富多样性。它在中国的出现,始于80年代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85新潮美术运动”的时期,90年代以来,行为艺术便沿着由观念对象化的行为到生存状态化的行为发展,是艺术家对静态的有限平面语言和物体语言的传达力突破之后,放大了的动态多元化的第一步。那时的艺术家不再是纯粹的艺术家,作品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它突破了审美功能而无法实现作品与大众社会的沟通,有的作品已经变为自虐型的、缺乏文化观念和文化品位的拙作。

众所周知,人类的任何言行都包括外在的行为本身和内在的文化艺术内涵。因此,人的言行就必须遵守作为人的自然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举1上、大方、美感、文明。而美是通过特定的思维方式对内在道德上和外在举止上的善的一种“合和”目的的表述,美是从特定的思维方式出发,最终服务于人的生存,成就人的自身,把人引向自我实现的境界的,形成自身的道德规范。因此,我们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总是不知不觉地运用着感性的存在于心灵中美的理想,依据美的理想作判断标准,依据美的理想进行想象力的创构活动,久而久之,个体就形成了各自的道德标准或模式。

美的核心是善。大凡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道德行为就是善的,善是不伤害任何环境和人的感官,更不伤害与人和谐相处的朋友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也是善的。因此,善一定是美的,而恶必定是丑的。具有道德美的人,他的行为总是能够自觉选择有利于民族和社会,有利于人类文明前进的行为的。具有道德美的人,必定是一个掌握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的内涵,且树立了崇高理想,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干,具有创造精神和坚韧的意志,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和谐幸福贡献自己一切的人。因此,具有道德美的人一言一行都是令人心悦诚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道德美的具体表现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美,先人后己的奉献美,忠心耿耿的气节美,不屈不挠的毅力美,严于律己的品行美,与人为善的气度美,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的和谐美等。

美之美术是指美术家塑造可视美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要求艺术家用美的眼光捕捉审美对象进而发挥审美作用,如果毫无选择的放弃这一作用,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它就不是美术了。因此,我们更应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努力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美,是我们提高修为和修心养性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设我国社会高度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人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中国的美术界不时的出现以血腥、怪诞和过激的行为艺术,令人关注并倍受争议,甚至对某些行为艺术的批判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此,我选取了一些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行为艺术作品与大家共享,希望更多的人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行为艺术,是匪夷所思还是曲高和寡?其一,南方网讯近日报道,一名行为艺术家在深圳用几乎全裸的女子完成了“国内首次新载体绘画”创作,此举引起了非常强烈的争议。其二,在青岛市台东三路步行街日前惊现一具全裸“男尸”,被装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周围还散发着一股臭味!110民警赶到现场,发现“男尸”还有呼吸,便赶紧拨打120将其送往医院。“男尸”在被送到医院急救后,竟撕掉自己身上的塑料袋穿衣悄悄跑了。原来事实真相是一名男子在表演行为艺术。其三,在搜狐网站上,有一个所谓的艺术家张洹竟然用整张牛皮做佛像头,猥亵了佛不说,自个喊什么“残忍美学”却玷污了善良人的心眼,何来之“美”?我看了三则新闻后,既好笑又可气,“气”比“笑”的成分会高出许多!行为艺术既然能称之为艺术,尽管比较前卫,民众不容易接受,但如果把行为艺术极端“表态化”,弄出街头诈尸的响动来,不但吓人,还蒙人、害人,警车、救护车为此出动,扰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这也太不要道德了吧?

由此,艺术家创作作品时不能逾越美的底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行为不能是指向生命体的毁灭;二是人的行为不能忽视人对自然环境的存在,不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伤害生灵、破坏人类赖与生存的环境系统,那样人就无法与自然和谐共处,何来美啊!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无不遵循这一底线,无不具备敬业的美德。她是一种责任心,一种使命感,一种人格和一种良知。美术从业人员要懂得,要成功不是“损人利己”“破坏环境”而随着感觉走,首先应要立德,恪守“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始终牢记千年古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三、行为艺术家的素质

我们知道,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它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也可以称之为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行为艺术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门类,它是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但是,近一二年来,由于有一些在视觉上、审美上、道德上都出现不和谐声音后,在“圈”内,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关注与强烈的争议。

90年代,我国所进行的行为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艺术家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过程,一种是艺术家展现自身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活动。由于受到我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的制约,表现出来的行为艺术比较的理性。只是进入到新的世纪,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混乱不堪,违反了大众的美的标准与道德规范,表现得格外的不堪入目,缺少了“美感”,缺少了“文明与道德”。

行为艺术要健康发展,美术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并且是一个“以能传达的形式来表现感觉、表现心理经验的样式,以规定的形式来表现思想”的文化人,笔者认为的“表现感觉、表现心理经验的样式”应该是视觉上的“和谐”美感,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形式”。那些“操作”的美术,只算是“玄想”式的变异了的“霉术”。我们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都是视觉等各种感觉上和谐的美育具体实施者,美术教育就是审美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视觉上的审美形态教育;其二是从外及里的美感教育;其三是上升到理性上的情操教育。

宇宙任何天体都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才有了日夜轮回,才有了璀璨的星河,才有了花开叶落,季节变化,大自然总是沿着既定的规律和法则运行。任何力量要破坏这些“和谐”的规律,将受到惩罚。我们人类社会的行为也不例外,“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的一种行为都应该符合人类善良的感知觉才叫做“美”。在此,也许会有人间:每个人的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自身和环境。人的美的根基就是人本身的身心和谐,包括自身与其它周边因素的和谐,在悦耳爽目之中,使人身心得到放松、平衡,达到和谐、安适,在育心的同时也促进了身体各个器官的和谐与健康。

美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而不是创造恶心的、低级趣味的作品的创作人,因此自身的修养需要加强。一个人自身的美大体上又可以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多倚重于穿着打扮、容貌身材,这些多半与生惧来,无法选择。内在美则多表现为风度气质、个人修养,这些却全靠后天学习的熏陶。一个文明的人,外在美和内在美不可偏或废。只有在其外在美和内在美高度和谐统一时,才可称之为真美,亦谓大美。俗话说“人不修不善,钟不敲不响”,为了“美”,我们必须“每日三省吾身”和“三思而后行”。“三字经”里也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因此,“真、善、美”对于每个生命个体来说是与生惧来的,只是后天由于某些“尘埃”蒙住了慧眼,行为没有了约束,才发生了与“美”不相称的言行。为此,我们都需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加强修养,以增强我们的好的品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美的视觉环境与美的人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遗憾的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总有许多与美相违背的东西或行为。我们相信,只要人类爱美之心未泯,并努力去创造美,珍惜美,屏弃那些有损视觉上和心理上的“美”的所谓“行为艺术”,和谐的社会与环境必将降临在眼前。

摘要:美是人的心理感应,是一种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完美感觉。本文从人性视觉的审美角度出发,剖析某些行为艺术其行为下的野蛮与丑陋,以抛砖引玉使艺术本质得以回归。

关键词:美,行为,素质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

[2]赫伯特·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延和译.艺术家出版社,2007

[3]刘福森.中国社会科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中班美术活动民间艺术 篇8

1.学习用简单的线条花纹进行构图装饰瓶子。

2.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3.感受亲子创意制作的乐趣,增进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生活中的瓶子ppt图片、装饰瓶范例、各色丙烯颜料、水粉笔、小桶、调色盘、罩衣、涂好底色的饮料瓶,活动区内布置一个展台。

活动过程实录:

1.组织幼儿向爸爸妈妈问好,欢迎他们的到来。

2.欣赏生活中的瓶子ppt组图,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你发现这几张图片上有什么?上面有哪些点点线线?

(评析:生活感悟,拓展经验。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瓶子,观察比较纹样的变化与不同之处;感受生活中用线条或图案装饰的瓶子多种色彩搭配组合的美。)

3.欣赏涂有底色的装饰瓶范例。

教师:今天瓶子宝宝要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小朋友们把瓶子宝宝的新衣服穿好了,瓶子宝宝还是不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大胆猜想。

教师:原来瓶子宝宝想请你们帮忙,为它化化妆,穿上一件五彩的衣服。教师将小朋友带来的瓶子化化妆,瞧!都变样了!

4.欣赏范例一。

教师:有几位瓶子宝宝也要去参加聚会,看他的衣服上设计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位瓶子宝宝的衣服上有波浪线、回形线、小雨点、圆圈、豆子点,还有锯齿线。

5.欣赏范例二。

教师:这位瓶子宝宝的衣服上有些什么?

(评析:幼儿通过对点线装饰、图案装饰瓶子的自主欣赏,观察比较纹样的变化与不同之处,感受到图案的丰富色彩美,提升了经验。)

教师:瓶子宝宝们都想穿漂亮的衣服,他们也想请小朋友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帮帮忙,共同打扮瓶子宝宝。

6.教师示范化妆的方法。

教师:在立体的瓶子上画画可有点难,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帮忙,用手扶住瓶身或者脑袋,小朋友再蘸点水粉颜料亲亲瓶子宝宝,画出喜欢的点点、线线或者喜欢的图案,给瓶子宝宝全身化化妆。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比一比谁为瓶子宝宝穿的衣服更漂亮!

(评析:教师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孩子互动,并正确引导孩子,传递美术教育理念,增强亲子活动的趣味性。)

7.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大胆想象,为瓶子宝宝的衣服设计各种各样的点线、图案,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搭配。

(2)提醒幼儿正确使用水粉笔和丙烯颜料。

(3)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和衣着整洁。

8.瓶子聚会。

(1)教师:聚会开始了,瓶子宝宝们快来参加吧!

(2)幼儿将穿好五彩衣的瓶子宝宝集中摆放在展台上。

9.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引导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自由交流,欣赏同伴的作品。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纸箱、易拉罐、纸筒、毛线等)

(3)合影留念。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进行组合,展示在户外环境墙上。

活动反思:

当孩子的作品与海洋里的贝壳悬挂在外墙上,大家都急切地在瓶子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大作”。“我找到自己装饰的瓶子宝宝了。”“那一个是我和妈妈一起画的”“这一个是爸爸和我比赛画的。”这一幕,令家长为之动容,真切感受到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一位家长发出感叹:“原来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还有这样的用途。”另一位家长说:“我今天体会到我们小时候没有的经历。”更有一位家长抱起自己的孩子赞道:“小宝贝,你真能干!”还有的家长说:“哈哈,今天当了一次幼儿园的大朋友。”从家长绽开的笑脸和简短的交流可以看出,这次亲子活动着实让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多了一些了解和体验。

美术活动中班教案 篇9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幼儿美术中占有重要位置。中班的孩子虽然已认识并能辨别颜色,但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常并不理会颜色,作品的色彩大都单调,换色较少。中班的孩子自我意识还较强,在绘画过程中会表现出特别偏爱的颜色,时常使作品色彩杂乱和不协调,因此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把色彩作为本次美术活动的内容,选择了美术欣赏活动《奇妙的冷暖色》,以幼儿生活中熟悉常见的太阳为切入点,试图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理解认识冷暖色,从而充分激发幼儿的对色彩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冷暖色系的特点,体验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尝试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

3.提高运用色彩的能力,体验色彩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重点:认识冷暖色, 感知色彩的冷暖,体验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四、活动难点:尝试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

五、活动准备:

暖色色卡、冷色色卡若干、课件图片、蜡笔、图画纸若干、冷暖色的家(纸箱两个:上贴太阳和雪花各一)

六、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课件: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大家看看画得是什么?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用动作或词语表达。

师小结:这幅画用红、橙、黄色来表现太阳,看了以后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2 、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冬天的景象):画的是什么时候?图上有什么颜色?看了这幅画后你觉得怎样?

师小结:这幅画用白、蓝、绿色来表现冬天,看了以后让我们觉得比较冷、比较安静。

二)出示图形课件:

1、出示暖色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看了这些颜色后你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这些红色、黄色、橙色如同太阳给我们的感觉一样是温暖的,给我们带来新的温暖、希望,它们属于暖色。

2、出示冷色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看了这些颜色后你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蓝色、绿色、紫色好像冬天给我们的感觉一样比较冷、比较安静,它们都属于冷色。

三)引导幼儿对比图案相同、颜色不同的两幅画(课件):

我们画画时经常用到冷色和暖色,用的颜色不同给人们的感觉也会不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着两幅图:这两幅画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看了后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这幅画以蓝色为主,蓝色属于冷色,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比较冷,另一幅画以橙色为主,橙色属于暖色,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比较温暖。

四)引导幼儿欣赏名画:

1、引导幼儿欣赏暖色调的名画:这些画用了那些颜色?看了后感觉怎样?

(这些画主要以红色、黄色、橙色为主,这些颜色都属于暖色,我们也说它们属于暖色调的画,所以我们看了这些画觉得很温暖。

2、引导幼儿欣赏冷色调的名画:这些画用了那些颜色?看了后感觉怎样?

(这些画主要以蓝色、绿色、紫色为主,这些颜色都属于冷色,我们也说它们属于冷色调的画,所以我们看了这些画觉得比较冷。

五)游戏《找家》

要求:将颜色分别放到自己的家中。(分冷、暖色)

刚才我们认识了暖色和冷色,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的篮子了有一些卡片,大家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然后帮它们找家,把属于暖色的卡片送到贴了太阳的房子里,把属于冷色的卡片送到贴了雪花的房子里,看看谁送的又快又对。

游戏后集中幼儿,教师小结:我们来看看小朋友送对了吗?这是什么颜色?它属于暖色还是冷色?

六)活动延伸:画太阳

1、今天我们认识了暖色和冷色,也看了很多暖色调的画,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这些暖色画一幅温暖的太阳,小朋友要想一想用什么颜色才能让太阳更温暖。

要求:

1)用暖色来涂颜色

2)太阳可以是变化的,光芒可用直线、曲线、光环火焰等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3.展示幼儿作品: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用了哪些颜色?你画的太阳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七、活动反思:

为了更好的解决幼儿色彩运用上的习惯,我设计了本活动,在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五个环节来引导幼儿感知、欣赏。首先是引导幼儿欣赏两幅作品,让幼儿对两幅画中的主色调有较清楚地认识,接着引导幼儿认识冷暖色。为了解决本活动的重难点,我引导幼儿对图案相同、颜色不同的两幅画进行欣赏,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对比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冷暖色对画面的作用。绘画作品的欣赏分析是很重要的,所以课件中选用了大量凡高、莫奈的画作供幼儿欣赏。在欣赏了大量不同色调的作品后,我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特点,创设了游戏“颜色宝宝找家”,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就能区分颜色所属的色调。最后,我引导幼儿用暖色来画一幅《温暖的太阳》,引导幼儿学以致用。通过层层深入的环节,孩子们对冷暖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作品中,孩子们能用暖色调表现太阳,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提高了色彩运用的技能,学会了在作品中用色彩表达各种不同情感的方法。

中班美术活动《报纸鱼》活动反思 篇10

中班美术活动《报纸鱼》教学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园组织的这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报纸作为素材,报纸是幼儿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在幼儿园中也用报纸开展过许多的游戏活动,如用报纸做过纸球,纸圈、纸棒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在设计此活动时我想到了报纸能搓成条并能卷曲成型这一特性,就想让幼儿用报纸来做鱼,鱼又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动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已学画过金鱼、热带鱼、彩色鱼等,所以在幼儿对鱼和报纸都有一定感知经验的基础上,我设想让幼儿尝试用报纸来做“五彩报纸鱼”。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能自主的利用身边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意活动,以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本活动第一次执教时,示范时就比较简单的给孩子讲解了做鱼时报纸斜角卷起,然后对折再对折,再用力的拧紧,再将报纸条卷曲,两头交错成鱼尾形状,用透明胶将交错部分粘合,讲解了一种鱼的形状,而将重点放在了鱼身上花纹的装饰和鱼眼睛的固定上,所以在幼儿的作品出来时有两种效果比较明显,一报纸条拧的不紧,做的鱼比较比较松散,二是鱼的形状单一,就和老师示范的形状都差不多。像这种上法就比较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后来听取了听课老师的意见后,对此活动又进行了修改,再第二次执教时讲解环节将报纸搓成条时我为幼儿配上了儿歌“折一折,卷一卷,拧一拧”这样孩子们就更感兴趣了,再操作时甚至有的孩子说“用力拧,拧的干呀”、“看我拧的一滴水也没有了呢?”再讲解形状时我先示范一种,然后将它展示出来,再请个别幼儿上来,让他们想出还有什么不同形状的鱼,果然孩子们有了很多的创意,做出了“大尾巴鱼”、“蜗牛鱼”、“热带鱼”等,有了这些想法做基础,再操作时孩子们也大胆创意,想出了更多鱼的造型。

中班美术活动民间艺术 篇11

一、留白示范法

“留白”就是在画面上留取一些空白,通过幼儿示范,让幼儿来发现和补充。“留白”是中国画创作中常用一种构图方法,美术教学也可以仿效“留白”之艺术形式,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在示范活动中的留白处理不但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幼儿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探索和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美术教学活动《脸谱》中,教师用幻灯的方式将各种京剧脸谱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了解了脸谱有红脸、蓝脸、黑脸、白脸之分,并知道了运用各种图形块的装饰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于是教师将一张画了半边脸的脸谱展示给大家。

教师:“我这里也设计了一张脸谱,大家看,我设计好了吗?”

幼儿纷纷举手,兰兰说:“没有,没有,它的一边脸上有三角形,另一边还没有画呢!”

晨晨说:“它嘴角的一边有个圆形,另一边的圆形还没有画好。”

教师:“那谁来帮我一下,把它补充完整,变成一张完整的脸谱呀?”

教师请了涵涵上前进行了示范,涵涵根据教师的半边范例进行相应的添画和示范。

教师出示涵涵添画完整的脸谱范例,提问:“你们觉得涵涵画对了吗?为什么?”

“画对了,画对了,因为这两边脸一样了!”明明举手说。

周易说:“是的,是的,左边和右边一样了!”

教师小结说:“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叫做对称,京剧脸谱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左边和右边的脸要对称,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个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张和别人不一样的京剧脸谱吧。”

教师首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图片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幼儿能较有效地感知脸谱的特点,并体验和感受脸谱的美,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幼儿后面的创作活动奠定了经验基础。脸谱的教学目标的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这里教师出示半成品脸谱,通过“留白”方式,能直观形象的让幼儿自己去分析、观察、发现和总结;通过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初步了解“对称”, 同时“留白”的方法降低了示范难度,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添画和示范,这样既可以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又能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进行调整;《纲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因此,最后教师的小结,起到了知识点提升的作用,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到运用对称来设计脸谱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和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知识的自补、迁移、完形,不仅形成了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培养了探究能力。

二、纠错示范法

纠错示范法就是教师有意图地故意地将事物的某些部分画错,让幼儿发现和探索,通过幼儿示范来纠正教师的错误,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也初步培养了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诊断性示范,不仅便于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同时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挑战,激励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案例:在美术教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房子》中,首先通过幻灯让幼儿欣赏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房子,让幼儿了解了房子屋顶、窗户的造型不同就会产生不同房子,同时让幼儿也初步了解了前后房子之间的遮挡关系。然后教师同时出示了两幅有不同错误的范例,一幅前后的遮挡关系搞错了,一幅前面的房子画得小,后面的房子画得大。

教师:“这里有两幅画,画上有很多的房子,可是有地方画错,现在就要考考小朋友,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把它错的地方找出来,并把它画下来。”

幼儿经过观察后,有的说:“房子画得太小了!”有的说:“不是的!后面的房子画的太大了,前面的房子画得太小了!”“前面的房子应该把后面的房子挡住的,这里怎么没有挡住呀!”

很多小朋友都纷纷讨论并举手要求上前示范。

教师请了皓皓小朋友上去示范。

示范完了后,教师就问:“你为什么这样画呀?这幅画错在什么地方呀?”

皓皓说:“前面的房子会把后面的房子一部分挡住的,可是这幅画里没有画出了,我现在把它画出来了。”

教师:“小朋友说,他找对了吗?”

“对了,对了!”

教师通过幻灯拓展幼儿的感性经验,然后出示两张有错误的范例,让幼儿亲自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动机水平,当幼儿处于这种情境中,他们就会在充分显示自己本领的需要和愿望推动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聚精会神,绞尽脑汁。通过教师的提问“你为什么这样画呀?这幅画错在什么地方呢?”来进行了构图上的探索,分析与发现,有浅入深,总结了一些构图的方法。而幼儿由于自己的主动发现把知识系统化了,所以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所学的内容,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尤其在有所发现时,油然而生一种兴奋感和自信心会激起他们更大的求知欲。

三、平行示范法

《纲要》中指出:“要提高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平行示范法就是请几个小朋友同时上前进行平行示范,让幼儿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来示范,通过对比、分析和发现,了解幼儿的想法和创造,通过相互刺激,相互补充,相互交织产生新的想法,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在美术教学活动《奇妙的脸》中,首先教师让幼儿回忆诗歌的内容,并提问:“诗歌中小朋友画的奇怪的脸是用什么做眼睛,嘴巴和鼻子的呀?”

幼儿纷纷举手回答。

教师又提问:“如果你来画一张奇妙的脸,你会用什么做眼睛,什么做鼻子,什么做嘴巴……?”

教师出示画有四张不同形状的脸型的黑板和各种各样的图片(有蜘蛛、鱼、花、树、太阳等)。并请四位小朋友上前去设计自己心目中奇妙的脸,并添画相应的头发。

幼儿拼搭添画出了四张不同的奇妙的脸,有的用鱼做眼睛,有的用花做眼睛等。

教师问:“你们看,他们设计的奇妙的脸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根据幼儿的示范情况,幼儿们纷纷说出了许多不同,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了小结:原来用不同的物品做不同的东西,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首先通过回忆诗歌让幼儿再次感受诗歌的奇妙,同时用好奇的语气引导幼儿大胆的想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平行示范给更多的孩子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平行示范的过程中幼儿间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互相的补充和刺激,在幼儿相互交流和欣赏中,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共同的提高。

四、合作示范法

合作示范法就是请几位小朋友同时上前合作画出或做出一样事物,通过生生合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生生合作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性,又节约了示范时间,也能更好的综合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使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案例:美术教学活动《我设计的奖杯》中,教师在桌面上展示了许多幼儿在上一节泥工课中设计出了的奖杯,给幼儿参观和欣赏。

“刚才小朋友都看到的奖杯,杯冠有一些什么形状呀?”“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杯冠呢?”“杯身又有什么形状的呢?”“杯座还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的呢?”教师说。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我要设计金鱼形状的杯冠。”“我要设计太阳形状的杯冠。”……

“我要设计上面小、下面大的杯身。”“我要设计一个花一样的杯座。”“我要设计椭圆形的杯座。”……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请了三位幼儿上来一起共同讨论设计一个完整的奖杯,孩子们分工合作,一个设计了金鱼状的杯冠,一个设计树叶形杯身,一个设计了圆形杯座,这样,由三位幼儿合作示范的奖杯就展示在幼儿的眼前。

在合作示范中,每个人的想法都平等、自由的展示,可以集思广益,产生与众不同的作品,从中幼儿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获得知识经验,使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也为幼儿的接下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收获

1、提高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幼儿的自主示范,给幼儿更多的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让幼儿在发现和探索中学习,即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持续和兴趣的保持。

2、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想法,每个想法都不尽相同,通过幼儿示范,每个人的想法都平等、自由的展示,可以集思广益,产生与众不同的作品,从中幼儿获得知识经验,也使得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在幼儿示范在前,教师推动在后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得以转变,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从师幼之间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转变为教师和幼儿间互动、民主、平等的新型师幼关系,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上一篇:寒冷的记忆作文下一篇:团员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