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

2024-09-08

怎样培养孩子(共16篇)

怎样培养孩子 篇1

• 12岁之前在饭桌上跟孩子谈话内容决定孩子未来!• 洞悉孩子说“不”的背后,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觉察力!• 有哪些“词汇”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提? • 如何说话孩子才会听?

二、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 如何引导孩子扩大舒适圈,拥有超强交际能力,自在表现自己!• 如何提高孩子对负面事件的心理适应力?

• 如何从日常小事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孝敬心、感恩心?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 孩子做事拖拉、爱找借口、半途而废怎么办?

• 如何让孩子远离挑剔、抱怨、自私、培养孩子健康阳光心态?• 如何从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克服6大人格障碍?

• 21天如何培养孩子远离恶习,养成好习惯?

四、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

• 您知道有哪五大因素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吗?

• 您知道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吗?认识孩子才能教对孩子!• 如何解决孩子偏科、粗心、不爱阅读等问题,让孩子爱上学习?

五、如何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 父母必须反省十大问题!

• 孩子犯错以后,五条铁律避免您冤枉孩子!

怎样培养孩子 篇2

新课标也规定:“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只有从内容入手, 才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偏重写法、训练的单一性, 全面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 决定一篇作文质量的首先是内容。不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就作文谈作文, 是不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怎样在作文教学时“从内容入手”指导作文教学呢?必须依据教材对各年级训练的要求, 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带领学生参观游览, 教给观察方法。

艺术源于生活, 作文也不例外,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发展特点, 他们大多对身边生活的观察缺乏有意注意, 就是不能主动地、仔细地观察事物。与此相反, 他们大多数对身边的人、事、物都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 这就是无意注意带来的后果。而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建立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有深刻的记忆, 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来。为了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务尽, 结合年级、教材特点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 教给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观察方法, 让学生领略家乡的自然美, 了解家乡的季节变化和各种产物等。例如学习《春天》一课, 为使学生从课本上学到这些词句知识和春天的特点, 就把学生带到田野里、山坡上、小河边, 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 使学生在田野里看到冬小麦返青, 小草发芽, 羊角葱、菠菜、韭菜最早从地里冒出来;在小河边看到河水解冻, 流水淙淙, 鸭鹅在水中戏水。并让学生加以联想和创造,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 指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 并在各种活动和生活实践中认真思考分析, 用心体会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使观察对象在头脑里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例如写《家乡正在大变样》, 除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从整体和局部去抓家乡人和事的特点以外, 还要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人和事、家乡的过去和未来去发现家乡的变化, 从本质上认识家乡的特点, 通过观察、访问、参观等活动, 使学生脑子里装满新鲜事, 就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样, 写出的文章就不再是无病呻吟的表面应付了。这正是人有特点, 事有起因。人有外貌特征, 事有表面现象。人有不同的性格品质, 难以从长相判断等。同时, 人事合一相辅相成, 人不离事, 事不离人。评价一个人的依据是看他做了什么事;评价一个事的标准是看这件事是不是合情合理又合法。好人当楷模, 坏人要指责, 好事要学做, 坏事要批评。只要我们对观察到的这些人或事进行正确地评价和认识, 就能从中受到感悟。如果再将这些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文章自然就会中心明确, 让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受益匪浅。

3. 指导学生从生产劳动实践中提炼素材。

乡村小学生不但从小就有热爱劳动的习惯, 还了解各种家禽、家畜的生活习性, 懂得各种作物的种植、栽培、收获等。拥有这么多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材料是乡村小学生练习作文的优势, 但是有了好的生活素材并不一定能写出像样的好文章。这也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指导学生作文中,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交给他们思维方法, 把从劳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和素材进行提炼、筛选、剪裁, 写成一篇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好文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提高认识能力。写作就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可见, 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只是让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而对观察中获取的信息, 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 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认识, 转化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才是我们最终的诉求。

4. 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增长学生的知识。

写作是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 可以说, 写作是最严格、最规范的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形成, 所以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有些学生的作文思路不清、内容混乱、语病连篇, 着实让老师头痛, 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们积极进取的信心。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那就是书读得不够多, 语感不强, 能够解决这种问题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尤其是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 在增长知识和开拓眼界的同时来增强自己的语感。由于乡村小学图书资源不够丰富, 再加上读书不如玩耍、看电视等轻松愉快, 所以很多学生虽然有读书的渴望, 但是缺乏认真读书的条件、激情和耐力,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帮助他们。如组织全班的同学将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来和我们班级从学校分得的图书放在一起, 供同学们阅读, 并规定每日必读一篇文章, 写出一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这样, 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 同学们的作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更令人庆幸的是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也高涨了。

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上述手段, 学生感到生活多彩, 作文内容丰富, 作文兴趣盎然, 不再是一提作文就头痛了。

摘要:要想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就要教给孩子观察方法, 引导孩子多观察生活, 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 多读课外书。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 篇3

家长要做出榜样。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养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孩子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在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给孩子设置点障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孩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并要争取完成好。当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家长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其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给吃,渴了马上给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给买,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种活动中。

合理应对孩子无耐心的坏脾气。有些孩子外表很可爱,但脾气却非常大,毫无耐心,如果有什么事情不顺他的心,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他者阿以闹个天翻地覆,让父母无所适从。造成孩子脾气暴躁、毫无耐心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父母可以别对待。

孩子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顾,使他养成了别人就应该依从我的心理。一旦不依从,他从心理上便无法自控。

父母平时不在孩子身边,短暂的相聚恨不得给孩子所有的补偿,即使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也盲目地满足。因此,当孩子的欲望没能满足时,他常常没耐心地大发脾气。

孩子平时受到过分的宠爱,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当他遇到批评或相反的意见,便无法忍受。

有些孩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大发脾气,大哭大闹后家长就屈服了,从此,他就发现发脾气的妙用,把发脾气作为要胁父母的手段。

由于父母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经常使孩子莫名其妙地受责骂,或父母许诺了的事情又言而无信,孩子无法理解,导致心情压抑或不满并会用发脾气来发泄。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先冷处理,把他暂时搁置一边,因为这时的孩子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等他略微平静下来,你可以搂他在怀里,慢慢地问他:刚才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发脾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能和妈妈说说你的道理吗?一定要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想改变孩子的坏脾气,家长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地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 篇4

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献上无私的爱,这是人类做父母的本能,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须的,但爱的方式或度不对,会使儿童变的自私、冷漠、不关心人,甚至不知何谓“孝敬”,何谓“不孝”。曾经有一位母亲在丈夫去世后,与儿子相依为命,母亲从来都是把最好吃的东西让给儿子,自己则残羹剩饭习以为常,儿子也已心安理得。一次母亲因身体不适,很想调换一下胃口,便在“属于”儿子的“好菜”中多吃了几口,没想到母亲看到的竞是儿子惊奇的眼神,惊奇之中甚至加杂着不满和愤怒。还有一位母亲,因生病没有给她的“宝贝”女儿做饭,当她的“宝贝”女儿放学回到家,看到她生病的母亲还躺在床上时,不但没有去问寒问暖,反而把书包往床上一摔,冷冷的说“还不起来做饭,懒猪”。还有许多家长抱怨说“我们家的孩子手上的东西,谁都要不去,在家里只要他喜欢吃的菜别人谁都不叫动,哪怕吃不了仍了”。这些事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寒,试想做父母的为了孩子鞠躬尽瘁,含辛茹苦的把他们养大,而他们却对你无情无意,真让人寒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自私、冷漠,其实这与父母的溺爱和不当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换句话说,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自私的种子,是他们让孩子滋生了太多的“应该和绝对”,好吃的应该是我的,家务应该是父母的,父母挣钱我化钱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应围着我转,为我服务。想想,有这种思想的孩子,又怎会去孝敬父母呢?反过来想,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能去爱同学、爱老师,长大能爱祖国、爱人民吗?因此,培养孩子从小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习惯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习惯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父母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关心,又如何让孩子去孝敬你、关心你呢?

第二,父母应给予孩子爱,让孩子获得爱的满足。如经常陪孩子一起做游戏,做家务,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但是爱应是有理智的,不可过度,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爱自己,自己也应爱父母。

第三,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知道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而体谅父母的辛苦。

怎样培养孩子爱学习 篇5

1、首先,要培养孩子爱学习,那么就要让小孩有可信任的人进行耐心指导哟.这个可信任的人大多时候是孩子的父母们.要想得到孩子的信任,就要培养和孩子的感情.感情好了才会听话,也才能听你辅导学习.

2、其次,是要培育孩子的快乐心情.当有了和宝宝们良好的感情还不够,还要培养孩子自己的好心情.和大人一样,心情好才会想做事.否则,做什么都白搭.

3、有了前两步作为基础,那么接下来才好进行学习安排.为宝宝辅导学习也要像我们工作一样有一个长期的计划方案.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要坚持.同时,在设计方案时,要兼顾学习,娱乐,户外活动等相结合,以及学时长短也要认真考虑的,因为小孩耐心有限.不宜长时间学习.平时和周末两大情况要区别开来.

4、计划方案制定好了,我们就要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不能成为一张费纸.作为父母们就要时时想起这件事,不要因为工作或应酬方面的事一再耽搁.那样久了或次数多了会让小孩觉得没有兴趣.坚持每天有学习,娱乐,户外活动等内容.

5、平时计划,主要是询问当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有什么疑问等.然后就耐心仔细的给宝宝们讲点当天没有弄懂的或有疑问的内容.辅导过程中尽量不要批评.多些鼓励.

6、周末每天的任务量可以这样安排:早上按时起床,洗涑完毕后,吃早餐,休息半小时,进行学习任务安排.

7、周末上午安排:上午主要完成大约60-90分钟的课程.即:语文写字2-3篇,以课堂学习的字为标准.完成约30-45分钟.完成后休息5分钟,继续做数学练习:写数字100以内的两篇,做算术10以内加减法和数字分解各10题,约30分钟.然后是检查和纠正辅导约30分钟.任务完成后休息15-20分钟,再看电视,动画片2集.

8、周末下午安排:下午先安排户外活动,亲子活动等约2小时.让小宝宝得到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9、周末晚上安排:晚上主要安排些轻松的课程,例如美术,音乐等.美术就画一幅图就可以了,音乐听儿歌30-45分钟就可以了.

10、父母们辅导语言要注意文明和谐,不能说粗话和野话,说话讲究方法能激发宝宝的求知欲望.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奖惩要分明,错了就批评,对了就表扬.让宝宝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11、睡前可讲一个小故事.引起对语言文学的兴趣,从而衍生成对学习感兴趣.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用心学习

一、控制好孩子的学习时间。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孩子会坐不住,而且容易失去耐心,也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家长在让孩子学习时,应该提前和孩子讲好了,要学习多长时间,到时间了就可以玩了,这样孩子会比较专心的学习。一般小学前的孩子,学习时间不要超过每天20分钟。

二、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对孩子来说,提高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应该注意寓教于乐,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比如让孩子认识英语简单单词,可以在玩水果来了的游戏,家长们分角色扮演水果,孩子想吃哪个水果,哪个家长就念出水果的英语单词。

三、鼓励孩子学习获得成功。

家长在让孩子学习时,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可以分阶段的学习,让孩子尽早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孩子背唐诗时,即使孩子记住第一句了,也应该适当的鼓励一下,这也是成功的,家长可以把绝句分成四次成功点,这样来鼓励孩子学习下去。

四、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

家庭中家长在教孩子学习时,往往都是向孩子提问题,对孩子进行考试,这样孩子被动学习,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的。家长可以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创造问题,比如家长故意把一个知识点弄错了,比如太阳西升东落,以此引导孩子提出疑问。

五、让孩子尝试做老师。

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可以让孩子尝试做老师,通过角色互换,孩子能了解当老师的一些难处,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这样反而会激励孩子去努力学习了。

在孩子当老师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适当的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一些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从角色扮演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亲子之间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来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如果孩子不想学习,没有动力,家长不妨试试竞赛的方法,就是和孩子比赛,比如家长在一旁做饭炒菜,孩子画画,看看是家长炒菜快,还是孩子画画快。这样往往能刺激孩子专心致知学习,还可以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背诗比赛,来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七、利用“报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当孩子学习时,比如做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作业,有些力不从心,懒懒散散的不想学习。这时家长可以使用“报酬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孩子想吃苹果了,那就告诉孩子,做完了这些题目,就可以享受苹果了。通过这种报酬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劲头和效率的。

八、

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孩子是生下来什么都不知道的,什么样的环境就什么样的孩子,且不说要锦衣玉食般的生活,至少得有欢乐融融的家庭吧。父母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九、

对于家长来说,教育也是一门学问。

怎样培养孩子自己吃饭 篇6

婴儿学吃饭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一个不到一岁婴儿,刚会坐的小不点,自己挥舞着小勺,一会儿把食物往嘴里填,一会儿往头上抹,他的周围、身上,汤汤水水、一塌糊涂。

宝宝早学吃饭好

日本人一向推崇让小孩早早学会自己吃饭。在很多专家组织的新妈妈学习班里,老师都要求家长首先摆正观念,不要怕脏和乱,只要孩子会坐或有了自己吃饭的欲望,就要将小勺交到他们手里。大人也应该在一旁与他一起吃,稍微掌握一下分寸,或者带汤水的由大人喂,比较干的由他自己吃就可以了。据说,这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也对今后的性格培养有着积极影响。

怎样指导孩子复习功课 篇7

低年级以识字为主, 所学字“回生”现象很严重, 因此每天不能只前进不回头, 不仅要复习当天所学“生字”, 还要复习以前学过的字。别看每天只是几分钟复习, 日久天长效果就很明显。大约每学30~40个字, 就要“小站停车”一次;每学70~80个字, 就要“中站停车”;期中、期末则是“大站停车”, 停下来, 给孩子消化的时间, 让他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生的机械记忆力是很强的, 如果每天只按课文顺序读字词、默写字词, 效果是较好的。一旦打乱顺序, 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因此复习时, 不能只按一个顺序读、默写字词, 要打乱顺序读、默写字词。

我们强调的反复, 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 要采用多种方式复习。如采用形近字比较、同音字比较、反义词比较等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有时做猜字、拼字、归类的小游戏, 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学过的字组成新词语、新句子, 让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复习时, 要把孩子常犯的错误作为纠正重点。

复习课文时, 首先要让孩子熟读课文, 然后看看课后练习, 根据课后要求复习。凡是要求“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一定要默写。默写课文时, 会遇到“二类字” (只要求认, 不要求写) , 这些字可以用音节代替。

总之, 复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直接关系到学习的质量, 所以一定要重视检查孩子复习的情况, 帮助他们复习好功课。

(来源:教育网)

正确对待磨难教育

●刘成远

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 即通过有意创设艰苦环境, 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 经风雨、见世面, 接受大自然的考验, 磨炼孩子的意志和品质, 使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学会生存。这种做法已在教育界及全社会形成共识。

但是, 却有一些家长对磨难教育的理解有失偏颇。比如, 有的认为组织个“吃苦”夏令营、吃一次忆苦饭就是磨难教育;有些家长在理智上支持磨难教育, 在情感上却又怕孩子受苦;一些学校也把磨难教育作为工作中的“一手鲜”, 不过是组织一两次野营、旅游做做样子, 这只能让学生感到新奇, 根本起不到磨炼的作用。因此, 想进行好磨难教育, 必须首先端正认识。

进行磨难教育, 必须具备两点:一是真实性, 也就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艰苦环境、恶劣条件, 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 战胜自我, 磨炼意志。如果环境不真实, 让学生像拍电视剧那样在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下接受“磨炼”, 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在日本的许多孤岛和森林里, 人们经常见到小学生的身影。他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 面对危机四伏的自然界, 安营扎寨, 采撷野果, 寻找水源, 捡柴拾草, 学会生存。二是长期性。磨难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必须长期坚持。如果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在学校连值日也不想参加, 只靠一年一两次的所谓磨难教育去磨炼, 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 作为家长, 不能溺爱孩子, 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不仅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 还要经常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要立足于真正让孩子得到磨炼, 通过体育课、劳动课、品德课等, 设置一些能够锻炼意志和体能的项目。对于野营、夏令营等活动, 应轻形式、重效果。此外, 还可以让孩子到农村、企业、军营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总之,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 在磨难教育上都不能“作秀”。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8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

二、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新闻记者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如何培养阅读习惯

不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3、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家长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篇9

朝阳小学一年级二班孙堉垚

个人事务的自理能力是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成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孩子从3岁开始,出于好奇心,便有了自己做一些简单事情的想法了,这个时候只要是他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要一味的溺爱,不要害怕他做不好,这次做不好还有下次,如果你一次都不让他自己做的话那么它永远都不会。如果家长什么都大包大揽,那么只会造成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依赖性特别强而又自私自利的人,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舍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才开始指挥、吆喝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发现孩子参与家务意愿低落。

那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应该都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 尽量多的提供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尽情体会其中的乐趣,比如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第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在孩子时间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一些小的差错,这时家长不要加以指责,而是要给孩子鼓励,夸奖他,让他认为自己不是很笨,能将这些事情做好,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

第三要积少成多,循序渐进。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这样,孩子就渐渐能独立完成进餐的所有活动 第四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第五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教给孩子做不同的家务,不要急于求成。各年龄的幼儿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应视孩子能力范围,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篇10

一个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一个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才情通达,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毫无疑问,爱好读书是一个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儿子已经要上高中了,和同事聊起儿子,还是意犹未尽的感觉,同事家的女儿写作文一直不好,问我孩子的作文怎么样才能写好,我想应该是多读书的原因吧,我儿子的作文一直被老师称作是一类文,源于小时候经常读书,他说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不要求字数,会收不住笔,这些都源于积累,有些孩子是怕读书,对读书没有兴趣,怎么样让孩子喜欢读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让孩子阅读,从听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不会读书,不认识字,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念,给孩子读书,他们也许听不懂,慢慢的开发孩子的语言和理解能力,等到孩子自己能够看的时候,让孩子给父母读,体会里面的乐趣,形成自己阅读的习惯,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二、以身作则,让孩子爱好读书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无不折射父母的影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好读书,但是如果我们的父母只知道吃穿,打扮,连书都不

沾,遇到孩子有问题时候,总是很不耐烦的说:“去去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指望父母。”长此下去,孩子丧失了对读书的兴趣。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爱看书,爱读书,经常和孩子一起聊聊书中的内容和体会,慢慢的孩子就会开始喜欢读书,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喜欢读书的最好的方法,看过和孩子比比看谁知道的内容多,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三、创造读书的环境,诱导孩子读书兴趣

常言道:“人是环境之子”。父母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体验读书的乐趣,看到那里的环境,体验那里的读书氛围。在众多的人群里,有站着的、座着的,他们或看,或者拿着本在抄写优美的语句,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不受感染呢?看到孩子喜欢的书买回去,和孩子一起分享,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是最光荣的,慢慢的孩子就把看书当做一种习惯,也就离不开读书这个习惯了。

四、恰当引导,让孩子在读书中获益

好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力量,让人终身受益,坏书可以说是毒药。现在书的品种繁多,坏书不仅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使孩子步入歧途。家长要适当的引导孩子看书。给孩子选择健康向上的书,根据孩子年龄段不同,选择不同年龄的书,我记得我儿子小学的时候选择的是一些《中华励志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等;到了中学以后老师介绍读四大名著,还有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鲁迅的《朝花夕

拾》等;老师还鼓励孩子们看完以后写读书心得,熟记里面的优美词句,抄写佳句。这样既积累了知识,还增加了兴趣。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11

【分类号】G611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既然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引导,反复练习

良好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养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父母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适时地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如:在人来送往中,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孩子就能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就能养成勤快的好习惯;在公共场所中,教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孩子就能养成有公德心的好习惯等等。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环境是家庭,家庭教育的好环直接影响孩子习惯的形成。幼儿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中国有句古语叫“上行下效”,如果父母有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是不可能的。例如有个小朋友,他爷爷来接他,他对老师说“老师,老头子来接我了。”事后经了解才知道,他妈妈背后就是这样喊他爷爷的。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做家长的要有健康向上的人格,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张口要说粗话时,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座时……请记住有双小眼睛在看着你。你遇到困难时的态度无意中被孩子效仿,你与人交往的原则被孩子借鉴,¨¨¨

马卡连柯说得好:“你们(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

三、顺应天性,科学施教

教育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家长或老师很想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怎么还谈得上孝敬老人呢?再如,对于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一味地指责、批评,结果不但没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还使此习惯得到消极强化。其实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就是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有自觉地行为,这就要求父母细致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育中,家长不妨选用下面几种方法。

(一)游戏法。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萌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寓教于乐,幼儿容易接受。比如在培养两三岁的孩子玩完玩具后把玩具放回原处的习惯,开始训练时,家长可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瑞瑞玩累了,玩具也想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吧!”这样孩子收拾起玩具来就会乐此不疲,如果这时家长再给予正确强化,说:“宝宝真能干。”孩子受到了鼓励,下次定会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二)故事法。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孩子不太讲卫生,不喜欢洗澡,家长可给孩子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让他知道小猪改掉了不讲卫生的坏毛病以后,大家都喜欢和它一起做游戏,从而让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如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以拿《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引导他等等。

(三)儿歌法。在培养孩子生活技能的习惯方面,可以把生活技能的有关内容编成儿歌,一边说儿歌一边让孩子操作。如:教孩子叠衣服时可边示范边说儿歌:“衣服摆整齐,左右伸伸臂,胸前抱一抱,向下弯弯腰,衣服叠好了”。穿裤子时可边说儿歌:“两座山洞两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边穿裤子,孩子就会很乐意动手去做。

在运用上述几种方法时,家长可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习惯的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估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主张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应多鼓励,他说“一切的一切,都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时候反而更容易引起他的反感。”

四、严格要求,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像滴水穿石一样,都是一点一滴,积年累月培养起来的,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比如孩子玩过的玩具丢了一地,开始可以帮助他一起收拾,以后就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他,要他自己动手,直到放整齐为止,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

五、多方配合,正面强化

多方配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家园共同配合。有不少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按时睡午觉,自己整理书包,可回到家里却什么也不干,摆出一副小皇帝的架式。这主要是家园教育的不一致造成的,所以家长要主动同幼儿园配合,经常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及需要配合教育的内容,同时也要把孩子在园的表现,主动向老师汇报,使双方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好习惯。二是家庭内部的成员要统一思想,相互配合,一致教育孩子。如乐乐生活在奶奶家,妈妈要求乐乐玩完玩具要放回原处,看完书,画完画要收拾好。一天,乐乐正在画画,隔壁的悠悠喊他去骑车玩,乐乐对奶奶说:“我和悠悠在院子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乐乐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可见乐乐的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这样是不会形成好习惯的。所以家庭内部成员即使在某些方面有分歧,也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尽量求同存异。

怎样让自己的孩子用功 篇12

如果您的孩子因为某门功课导致学习情绪低落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举例来说,让他尽量学习拿手的科目。不管任何人,对自己所喜爱的或拿手的事,就算他人不要求,自己也会兴致勃勃地去做,这个方法就是为了让孩子产生想用功读书的“念头”。当孩子已逐渐产生兴趣后,再让孩子接触原本造成他情绪低落的科目,孩子由拿手科目所产生的原动力,就会发生推动作用。如此一来,原本不想读的科目,会由于此种推动力,而顺利进行。

让孩子抽签决定先做哪一件事。相信您应该也知道一种经验:“一件工作一旦开始进行,就会兴致勃勃的继续做下去,而问题往往在开始之时没有行动,不能让自己进入状态。”很多母亲埋怨:“我的孩子根本不喜欢读书!”我想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开始。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抽签是一个促使孩子迅速开始并进入状态的方法。通过抽签的方式,可以消除孩子不知如何开始着手的犹豫,把签中的指示,当做是预先既定事实去实行。抽签并不只是单纯的做决定,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参与意识,换句话说,在进入好好用功读书的主题之前,若能让孩子产生这种“参与”意识,对由抽签而决定的科目,就不会有抗拒感。同时,对于自己决定要学好的科目,也不敢马马虎虎地应付过去。只要孩子开始主动读书,就算成功一半了。

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习 篇13

xx班学生xxx家长xxx

我们xxx,爱玩爱看电视,有时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我妈妈就说:“你一定要让李豫新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他才能学习好。”以后我从一件小事上,我才知道怎样培养他了。

xxx上小学的时候爱锻炼身体,每天一放学就去广场上蹬大轮,抓单杠,回到家天就黑了,作业没写完。我妈就让他每天写完作业在去锻炼身体,就这样整整坚持了半年,从那以后xxx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学习,所以我在以后的几年里对xxx的培养总结了十个字。认真、自觉、细心、坚持、放松。一认真,要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堂课,要认真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复习每一天老师讲过的课本知识。

二自觉,每天回到家要有自觉学习的能力,不要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

三细心,考试的时候一定要信心,多看题多检查,不要能做对题做错。

四坚持,对学习上的事一定要坚持不要遇到困难就放弃。五放松,学习过后一定要放松,看看电视,看看书,做做游戏,锻炼锻炼身体,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

怎样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篇14

首先, 家长应当给孩子学习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孩子的屋内应尽量少布置一些图画或照片, 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 因为这样孩子很容易为无关的刺激所吸引。在孩子做作业时, 家长应关上屋子的窗帘, 不可开电视或收音机, 以免打扰孩子。在孩子学习时, 家长之间不要说话, 因为他们对大人的话会都记在心里, 而对面前的作业则一点也记不住。

其次, 如果有条件, 家长可给这样的孩子买一些内容活泼, 字迹大一些的复习书。他们会被书中的大字或活泼的内容所吸引, 读书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第三, 家长可从小培养孩子的读文字书的能力。这种孩子一般都伴有不爱阅读、爱看带画儿的书的习惯。许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已经上高中了, 还手拿一本卡通书滋滋有味地看着。家长尤其要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习惯, 对于不会的字让孩子借助上下文猜测字意。

家长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来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尤其是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让孩子跳蹦蹦床、走平衡木等, 以增加孩子的大脑兴奋性, 因为这类孩子的多动与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的缘故。

家长尤其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多鼓励孩子, 而不是动不动就呵斥。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正是家长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有一次我班刘星语文得了100分, 他紧紧地抱住了我, 半天说不出话来。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身上这种上进心和自尊心, 我们就能掌握教育他们的金钥匙。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 也可去有关的心理教育咨询中心, 请有关的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发现弱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训练。这样经过大约六个月的训练, 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有极大提高, 大部分作业都能在自习课上完成了, 写作业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老师也会觉得孩子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真是比过去长大了。其实这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坚毅品格 篇15

住掉眼泪。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坚强起来呢?

答:儿童坚毅的性格品质不足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其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其影响最大。有研究表明,孩子意志坚强与家长的信任相关系数最高,而家长的照管过甚、支配、溺爱则容易使孩子形成无主动性、消极、依赖、胆怯、神经质等性格特征。因此,要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品质,首先,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真正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事,防止包办;其次,要鼓励孩子大胆做事,失败了要分析原因,不要责备,然后帮助孩子调整行动方案,直到成功;再次,要加强延迟满足训练,孩子有什么要求,不要立刻满足,可以适当延迟孩子的某些需要,以提高其内控力和坚韧力;最后,不要使用“冷暴力”,包括“语言、情绪、情感的软暴力”。对于孩子应该做的事,家长要严格督促,不要发现结果不好,就予以过多的责备、数落,对孩子施加过多负面情感的压力。

六年级的孩子在“受委屈、学习压力大、作业遇到难题时,会忍不住掉眼泪”,这是一种“担心家长不满意而内心担忧和恐惧”的外部表现。孩子“掉眼泪”,其实也是孩子面对困难时“想退缩”或“寻求帮助”的信号,因此,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切忌责备、冷落、挖苦,要充分给予孩子信任感、鼓励和支持,让孩子逐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能力,进而帮助孩子逐渐坚强起来。

责任编辑/苗 培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篇16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赵淑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

摘 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能力;个性;探究欲

创新能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精神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说明了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或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最终将会落入被动挨打。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孩子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国家和民族就有了希望,自然国家的创新能力也就上去了,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就会增强!那怎样从小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的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那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轻易地抓住他们的眼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有趣情境,引发其探索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实际问题来启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如,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情境。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先往一个纸杯里注入20克水。用细铁丝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接着,让水漏进盒内,并开始计时。先用电子秤称出一个纸杯的重量约为2克,再向杯子里加水,直到电子秤上显示出22克时,说明杯子里有20克水。这时,我安排一个学生打开秒表,大声喊:“准备,开始!”一声令下,我按下秒表,一名学生抽掉细铁丝。杯子里的水“嗒嗒嗒”地往下滴,秒表上的数字飞快地变化着。水滴得越来越慢,这时,我告诉学生这是因为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小的缘故。我挤了挤杯子,让水保持同样的压力。水漏完了,我按下了秒表,一看2分钟!漏完20克水竟然只需要2分钟!如果水龙头和纸杯漏水的速度相同,那么1小时就会漏掉600克,8小时就会漏掉4800克,一天就是14400克!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每瓶大约是500克,你算算如果这样的话,一天要浪费多少瓶水?”用14400除以500,真是不算不知道,26瓶还要多400克呢!学生都说:“我们一定要节约每一滴水!”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说教,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长期下来,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挫伤了孩子的创造性。使不同的孩子趋于一致,没有个性差异,特点消失,棱角磨平,变成了只会言听计从的小绵羊。事实上,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不同的孩子在智力、性格、兴趣、特长上是有所差别的。我们要针对他们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策略,为每一个孩子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为弄清它们的原因,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寻求答案。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迸溅出智慧的火花,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创造出许多让教师都惊叹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多让他们动手。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怕麻烦,必须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逐步提高动手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原有的一些教学器具渐渐变得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获取更直观、更准确的数学信息,教师必须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结合教材引领学生自制教具,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遇到这样一道应用题:钢铁厂有一根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6分米的圆柱形钢坯,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1.2米的圆锥形,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为了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钢铁在熔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并没有变化”的原理,我教学生自制简单有效的教具,取出准备好的橡皮泥,捏出一个圆柱体,把它想象成需要熔铸的钢坯。然后再把它捏成一个熔铸后的圆锥钢块。同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橡皮泥由圆柱体变成了圆锥体,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去掉它的任何材料。因此,钢铁在熔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并没有变化。紧接着,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再捏一捏,看看圆柱体钢坯还能捏成什么形状,在变化形状的过程中,它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最终,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定论:钢铁熔铸过程中,无论形状怎样发生变化,体积都不改变。

五、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满足已有的成果,敢于别出心裁,甚至可以异想天开,从反方向去思考遇到的问题。不要被教材和教师的思想所束缚,要敢于质疑,敢于多问为什么。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发现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孩子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他们的一些想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但这些新奇独特的想法其实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此,我们不但不能阻止,反而要给予鼓励,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会不断被激发出来,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引导孩子动手操作,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不断开发新的渠道和方法,坚持不懈,逐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上一篇:乡镇202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及工作思路下一篇:公司相声剧本搞笑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