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

2024-05-31

2023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共7篇)

2023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 篇1

歙县桂林中心学校:郑效仪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幻灯片。

学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屏幕显示):课本上情景图,提问:你们从这幅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2(屏幕显示)一个圆,再把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圆的面积?(学生回答)

引入: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共同探讨关于圆的面积的问题(随即出示课题——圆的面积)。

(屏幕显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教师提问:请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占平面的大小不同即面积不同)

引入:圆的面积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板书:半径:r)问:你能通过度量,猜想圆面积的大小吗?(不准确,圆是曲线图形)问:你们会计算圆的面积呢?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它们的面积有公式吗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口述,教师引导:我们发现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通过割补、平移、旋转等方法把我们不熟悉的图形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图形,(板书:转化)那么对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呢?

二、新课教学

1.引导思考讨论;(屏幕显示)师述: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把课本127页附页中的两个圆分别剪开后,用这些近似的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操作。(4人一小组)

(1)学生分别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

老师提问: a.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b.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板书: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c.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屏幕显示)把圆等分成4份、8份、16份、32份。。(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d.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c/2=π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学生阅读教材,填写68页括号)

你能根据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S=πr3.小结:我们也可以通过切分把圆拼成我们所熟悉的近似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例如拼成的近似的三角形、梯形(屏幕显示)请同学们课后试一试。

提问:我们有了这个公式,就能够计算圆的面积。那么在求圆的面积时,我们必须都要知道条件?(圆的半径)

提问:如果只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能求出圆的面积吗?(学生回答后板书:d=2r r=d÷2 c=2πr r=c÷2π)4.例题 例

1、已知圆的半径为5m,圆的面积是多少?(指名上台演算)例

2、p课本68页例1 提问:这题与例1有什么区别?(指名上台演算)

3、泉口小学校园内有一棵樟树,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樟树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这道题与前两题又有什么不同?我们该怎样来计算?

三、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

五、总结提问:

2023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 篇2

一、目标中明晰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基本线索: 一条是明线索, 就是清清楚楚地写在书上的数学知识;另一条是暗线索, 就是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 就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把数学思想方法从隐含教材背后中挖掘出来, 以便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每个数学知识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样让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目标中明确, 渗透才有方向. 如, “圆的面积”一课, 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时, 笔者就要考虑转化、极限思想的渗透, 就要明确在引导学生经历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过程自然无痕渗透转化、极限思想方法.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教学的方向, 心有明晰的数学思想的目标, 才能在预设中凸显, 过程中落实.

二、设计中凸显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中明晰了数学思想方法, 进一步就要在教学设计时确立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对接点, 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凸显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如, “圆的面积”预案中, 笔者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凸显数学思想方法: (一) 回忆, 唤醒转化思想. 让学生回忆已学过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唤起学生对探究平面图形方法的回忆与再认识, 启发学生对转化思想的思考与运用. (二) 探究, 体验转化思想.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 经历其转化过程. (三) 演示, 感受极限思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让学生感受极限思想. (四) 反思, 梳理数学思想.在反思环节, 除了回忆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还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 什么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过程中孕育数学思想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了两类目标 :一类是结果性目标, 指向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另一类是过程性目标, 指向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过程性目标,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孕育. 因此, 在引导学生经历圆面积推导的过程中, 就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 如, “圆的面积”中例8的教学是探究圆的面积推导过程, 是孕育转化、极限数学思想的重要环节, 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此, 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 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一 ) 回忆 , 唤醒转化思想

师:同学们, 我们以前研究一个新图形的面积时都用过哪些方法? 比如, 研究平行四边形.

生: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 平移转化成长方形.

师:这里我们利用了什么方法, 把新的知识变成旧的知识进行研究?

生:转化的方法.

师:看来, 转化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师板书:转化) 今天, 我们要研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应该怎么办?

生:也可以应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进行研究.

师:你的想法非常有道理, 就按你的想法来研究.

(二 ) 探究 , 体验转化思想

1.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 , 依次将圆形纸片平均分成 2 份 、4份、8 份、16 份, 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 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 , 拼成的图形会有怎样的变化?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通过多媒体演示验证学生的想象.

3. 再次引导学生想象 : 如果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图形会有怎样的变化? 使抽象难懂的极限思想生动地外化为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 学生经历多次操作、多次想像、多次验证, 感受了转化和极限思想方法, 印象深刻.

(三 ) 观察 , 寻找两图关系

师:观察圆转化成长方形的示意图, 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师:你真善于观察.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遍?

(四 ) 归纳 , 领会推导过程

1. 教师引导学生说 :把圆沿半径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用字母πr表示,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 用字母r表示.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 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用字母表示S = πr×r =πr2.

2. 学生试说 :结合演示 ,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推导过程.

3. 同桌互说 :针对各自拼成的图形互说推导过程.

4. 默想过程 :闭起眼睛回想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四、练习中内化数学思想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 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过程和应用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在例题的教学中是属于渗透、孕育阶段, 在练习中则进入了明晰的阶段. 这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飞跃. 而这样的飞跃, 则要依靠系统的练习来实现. 因此, 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练习, 彰显数学思想.

(一 ) 专项练习

把圆沿半径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 () , 长方形的长是 () , 用字母 () 表示 , 长方形的宽是 () , 用字母 () 表示.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 () , 用字母表示S = () = πr2.

(二 ) 联想练习

1. 看到这些图形的条件你能联想到圆的什么 ?

2. 看到下列图形的条件你联想到圆的什么 ? 可以求出圆的什么?

比如, 要引导学生说, 看到长方形的长15.7 cm, 我联想到这15.7 cm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即πr = 15.7, 可以求出r =15.7÷3.14 = 5, 进而求出圆的面积 ;或看到长方形的宽5 cm, 想到圆的半径就是5 cm, 可以求圆的直径、周长、面积.

通过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看图形逆向联想圆的什么的多层练习, 有意识地把数学思想渗透在练习中, 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强化了学生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的认识, 又内化了数学思想, 真可谓一箭双雕. 所以, 教师对习题的设计也应该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加以考虑, 尽量多设计一些能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解答的习题.

五、拓展中深化数学思想

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蕴含数学思想的拓展性练习, 进一步体验、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一 ) 选一选

图中圆的半径为r, 长方形的长为πr, 甲、乙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较. () 说一说你选择的理由.

A. 甲的面积大

B. 乙的面积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二 ) 解一解

1. 把一个圆形纸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 长方形的长等于 12.56 cm, 这个圆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把一个圆形纸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6 cm, 这个圆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图中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 已知圆的周长是62.8 cm, 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六、反思中提升数学思想

课尾反思梳理是提升数学思想不可忽视的环节. 数学思想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表现出一定的递进性.在课尾的小结, 适时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和强化, 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如, “圆的面积”课尾反思梳理环节, 除了引导学生回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 及时帮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再一次使学生能清楚地意识到: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同时, 把问题向课后延伸:同学们, 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探究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圆的面积, 其实还可以把圆转化成三角形、梯形,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形图片课后继续研究.

浙美版第十一册《木版年画》教案 篇3

1、让学生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民间木版年画感受中国民间艺术。

2、欣赏民间木版年画的构图、造型、色彩和含义,用漏板的手法制作一幅木版年画。

3、通过欣赏、学习制作,激发起学生对民间文化遗传的热爱,对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了解年画的文化历史,通过欣赏民间木版年画的构图、造型、色彩和含义,用漏板的手法制作一幅木版年画。

教学的难点:用漏板的手法制作一幅构图、造型、色彩和含义独特的民间木版年画。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的作品。

学生:卡纸1—3张、吹塑纸1—2张、美工刀、剪刀、垫板、水粉颜料、盛水的杯子、毛笔、调色盘、抹布1块、旧报纸4张。

教学过程:

(一)变图片(对比欣赏)课前

1、欣赏各种民间艺术图片(5—10分钟)1)你看到了什么? 2)给你什么感受?

过渡:今天,老师特别的高兴,想在这节课中变魔术,给同学带去快乐,而且老师还会把变出的礼物送给听的认真、坐的最好、表现最棒的学生。课中:

2、对比欣赏(5分钟)

1)问:瞧,老师先变出了什么?(出示很多生活中的图片:有鱼、寿桃、鸡、元宝、老鼠等。)

2)问:又变出了什么?(出示相对应的年画作品)

3)问: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例如:鱼——“余”,年年有余。学生回答:(1)如果说:“画面里出现了两条鱼。”教师接着问:有什么含义吗?

(2)学生回答:有年年有余的意思。4)教师总结:是的,像这样有一定祝福、吉祥、喜庆含义的画,我们都称为——年画。

(1)问:那你知道年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教师简单介绍:年画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从明朝开始,到清朝的时候发展的最好。)

(2)那最早的年画又是怎么制作,你知道吗?(木版水印制作。)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木版年画》。

(二)变魔术(先教师变,再学生变)

过渡:原来古时候是用木版水印制作年画的,那么今天,我们要用另外的变法来变一幅木版年画,怎么样?

1、教师变:(2分钟)

1)教师准备好底稿,并已经剪刻好图形,快速的印刷,出来了一幅漂亮的木版年画。

过渡:我厉害吧!

2)问:那你知道我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出示打乱的步骤图,学生讨论。)3)学生反馈。

2、学生变:(8分钟)

1)问:谁来说说正确的步骤,并来变给大家瞧瞧。

(1)画图:学生快速画一个图案,问:画的是什么?大家觉得好吗?

教师出示其它各种图案,有的图案负形是相连接的,有的是断开的。(2)剪刻:学生剪刻局部,出现了镂空,或者断了。

问:怎么会断了,这个是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说明图案的负形要相连接。

(3)印刷:教师沾上又干有厚的颜料让学生印刷,问:为什么?(水分太干)

教师又沾上很湿很薄的颜料让学生印刷,问:有出现什么情况?(水分太湿太薄)

问:那在印刷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掌握好水分。)

2、教师总结:我们可太厉害了,知道了木版年画的正确步骤,变出了一幅漂亮的木版年画。

(三)边表格(欣赏不同地域的年画,通过表格填写特点)(5分钟)

过渡:我们是变出来了,来看看古时的人们是怎么变的吧!老师变出了一张表格,想请同学们自己欣赏阅读资料,并填写表格。

1、欣赏各种地域的木版年画。1)学生填写表格。

2)从四方面总结: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色彩:绚丽鲜艳;含义:喜庆吉祥。

2、教师总结:同学们都概括的很好。这就是木版年画的特点。

(四)变作品(欣赏学生作品,学生用漏板版画制作)(12分钟)

过渡:多么美丽又有含义的木版年画啊!古时候的人们会变,我们现在的人们也会变,来看看和我们一样大同学们变出的木版年画。

1、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1)问:你喜欢哪一幅?是什么图案?有什么含义吗?

2)教师总结:他们把版画变的那么美丽又有含义。让我们也来变一变。

2、学生用漏板版画制作木版年画。

1)作业要求:用漏板版画的方法,可以自己也可以小组之间合作完成一幅木版年画。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变用品(用画册的形式展示木版年画作品,以及生活中的书签和贺卡)(5分钟)

过渡:同学们都已经变出了一幅幅木版年画。让我们贴到黑板上,再变一变。

1、展示作品。

1)制作完成的学生把作品贴到老师准备的画册上。

问:老师把你们的木版年画,变出了一本什么?(画册)2)问: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学生评)

你的这幅有什么含义吗?能给你的年画取个好听的名称吗?(学生自评)教师评。

2、与生活结合

1)老师把年画贴到卡纸上,前面加一根丝带,变出了一张书签。2)老师把年画贴到对折的卡纸上,变成了一张漂亮的贺卡。

3、教师总结:聪明的同学一定会在可爱变出更多与生活有联系的年画作品。

(六)变图片(拓展欣赏其它年画)(3分钟)

过渡:最后,让我们再欣赏一下现代的年画作品吧!

1、欣赏图片。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的变出了那么多有祝福、吉祥、喜庆的木版年画作品,而且把它变成了一本班级画册,送给了老师。课外,你们可以去欣赏更多的木版年画,用漏板版画的方法去制作更多的木版年画,送给你想送的人。

2023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 篇4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目录 小学语文北京版第十一册(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 开国大典 2 枣核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 钱学森归国 第二单元 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6 城市的标志 7 黄河之水天上来 8 地球万岁 第三单元 9 顶碗少年 “钢琴之王”的微笑 11 金色花 12 百合花开 第四单元 13 林海 14 鼎湖山听泉 15 松坊溪的冬天 16 迷人的张家界 第五单元 17 珍珠鸟 18 小狗儿与大画家 19 卖火柴的小女孩 20 猎鹰 第六单元 古诗四首 《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凉州词》《泊船瓜洲》 22 螳螂捕蝉 23 迎来春色换人间 24 用奇谋孔明借箭 第七单元 25 狼牙山五壮士 26 金色的鱼钩 27 赣南游击词 28 南沙卫士 第八单元 29 将相和 30 一个这样的老师 31 艾尔比的水彩笔 32 父亲的麦芽糖

2023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 篇5

教学要求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中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

课时划分

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影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

2.让我打开语文书,从中你有没有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呢?

二、交流感悟

1.交流从课本中发现的隐藏的故事。教师将学生的交流话题随机写在黑板上。

2.怎样才能把这藏着的故事写好呢?

(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的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3.小组内进行讨论,理清写作思路。

三、完成初稿,交流完善

1.在练说的基础上,自拟文题目写作。

2.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将自己的习作朗读给同学听,同学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2)认真修改习作,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

3.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2023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 篇6

(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1.读题,弄清要求。

2.读词语,读准字音。

3.默读,想象画面。

4.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

5.选词,说句子。

6.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演,教师巡视辅导。

2.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第三、四课时习作:走,秋游去 教学目标: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2023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圆的面积》 篇7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26人,男女各13人。学生住地分散,有两岭、巩家湾、水沟河等6个村庄,其中校内住宿生11人(男人,女人)。

本班学生纪律性较强,学习积极,学习习惯较好,但学习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还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书写混乱,导致学习成绩不高。

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分数乘、除法,圆,百分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措施

教学时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确定学期奋度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的介绍,是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结合自己上学期数学成绩,确定本期数学奋度目标。

2.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连贯性较强,教学时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要在学生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得目的在于应用,教学是尽可能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式教学活动更紧密的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位置”时,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学习新知识,并及时对已有经验进行提升,迅速将具体的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呈现丰富的生活情境和现实素材,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内容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锻炼空间想像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本册的教学要认识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教学时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注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4.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同样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5.全面实施育优促中转差方案。

开学一个月内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情况,制定育优促中转差方案,“好帮差”、“一帮一”,加强差生的转化,促进中等生的提高,培养优等生人数,实现数学成绩的提升。

6.加强教学研究,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讲课,作业力争面批面改,落实“四清”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9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位置(4课时)第一周二、分数乘法(16课时)第二周——第四周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单元测试(4课时)

三、分数除法(18课时)第五周——第九周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单元测试(4课时)

四、圆(12课时)第九周——第十二周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单元测试(4课时)

五、百分数(20课时)第十三周——第十六周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0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单元测试(4课时)

六、统计(4课时)第十七周合理存款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第十八周单元测试(2课时)

八、总复习(10课时)第十九周——第二十周九、期末考试第二十一周李安强

上一篇: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下一篇:团结互助班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