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2024-05-17

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精选8篇)

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1

《纲要》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么,我们在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中,应如何给孩子提供适宜游戏,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一、创造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够鼓励孩子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从而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作为游戏活动环境的创设者,主要任务就是创造一个开放互动的游戏环境,来影响孩子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首先呢,要调动亲子游戏在材料准备中的主动性。因为游戏是孩子自己的游戏,在设置游戏环境时,要注重引导孩子参与,共同布置游戏区,这样孩子在游戏中就学会各种交流方法,并体会到交往的乐趣。

其次呢,要注重游戏材料投放的灵活性和层次性。因为游戏活动中材料是孩子活动的对象,教师材料投放的灵活性和层次性直接关系到游戏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根据目标以及孩子的兴趣维持时间来更换。同时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有一定的企图,要把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渗透进去。

还有,要发挥游戏材料投放的动态性和启发性。逼真的游戏成品材料固然有其优点,但却会使孩子的创造行为减少。而富有动态和启发性的材料,会激发孩子积极的想象和创造。这些材料能让孩子大显身手,充分想象,大胆创新。

二、要把握时机进行适度的游戏指导。

首先要学会观察,把握时机。孩子是游戏开展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少参与,多观察。在观察中要针对观察到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并决定自己的引导对象和方法。一般情况下,孩子为了使游戏进行下去,总会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是孩子获得经验的方式。不过有时候遇到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孩子们往往会选择放弃游戏,这时候教师的介入就很有必要。

其次要因人而异,分层指导。孩子都是有潜能的,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发展的状况不尽相同,因此要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并在指导中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的玩伴,多引导、少包办,多支持、少命令。

最后要角色转换,提高质量。游戏前教师要当好主角,科学策划,丰富孩子的经验。游戏开始后教师要变成孩子的玩伴,带着一颗童心参与游戏,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与他们一同快乐。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回到主角,做好游戏活动的反思者。

三、给予分享回应的游戏评价。游戏是孩子自发自主的游戏,而游戏的评价充满着教育的契机,当游戏结束后,有的孩子满足,有的孩子尽兴,有的孩子遗憾,有的孩子意犹未尽。所以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交流一下体会,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给予孩子分享和回应的游戏评价,才能让孩子在激烈的讨论中,在快乐的分享中积累经验。

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2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 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 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 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 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 要尊重幼儿的意愿, 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 这样, 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 编排一个音乐游戏, 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 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 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 圈内幼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 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 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 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 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 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 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 个小圆点, 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 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 胜者先抽牌, 另一名幼儿凑数, 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 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 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 为理解加法互换, 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 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 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 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 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 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 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 加强师生互动。例如, 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 开始时, 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 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 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 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 逐渐地, 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 教师应鼓励孩子, 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 应先给孩子做示范, 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引导学生努力尝试, 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 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 游戏过程中, 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 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效率。例如, 在学习英文时, 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 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 看见商店摆满了各种水果及玩具非常高兴, 主动问好 (good morning) 。售货员则回答 (how do you do) 。顾客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 (banana, pear, orange, watermelon, peach, grape等) , 学生买完东西后用英语致谢 (thank you) , 售货员说不客气 (you are welcome) , 游戏时, 幼儿必须用学过的英语与老师对话, 发音要准确。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有的学生忘记英语表达, 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 帮助学生完成商品的购买。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引入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在游戏中融入竞争, 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例如, 在组织游戏阳光隧道时, 教师让幼儿俯卧着身体穿过隧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 最快穿过隧道的孩子可以得到三颗小红星, 第二穿过隧道的可以得到两个, 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 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 不要强迫配合, 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 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学生不愿意继续完成游戏, 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教师可以让他们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增加游戏难度。在游戏中引入竞赛因素, 可以使原来相对无聊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 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户外游戏;合作意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一些新型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去,这就加速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们了解到,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游戏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确定游戏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注重游戏的协调融合,实现游戏与教育的高度结合。这项规定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适应了当今社会的教育形式。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帮助幼儿开发智力和思维,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课程的游戏化能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激活思维,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呢?

一、丰富游戏内容

传统幼儿教育中虽然也存在游戏教学方法,但是游戏活动单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效果较差,影响孩子智力的开发,造成儿童思维单板,缺乏创造性。要想更好地实现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就要丰富游戏内容。

1.开设晨间游戏活动

清晨是幼儿创造性和注意力最强的一个阶段,在清晨,幼儿经过晚上的休息,对新的一天满含热情、充满期待。所以,教师要把握住幼儿最佳的学习时机,开设晨间游戏活动,让孩子快乐地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晨间游戏活动的设计,主要依据孩子的兴趣特点来进行,由于每个幼儿的兴趣、特长有所不同,所以,晨间游戏活动要尽量丰富化、多样化。教师可以将晨间游戏活动分为几个不同的游戏区,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例如,将活动区分为图书阅读区、数学计算区、美术区、创造发明区、舞蹈区等,热爱数学的幼儿可以在清晨通过计算的方式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热爱创造的孩子,可以在清晨开动脑筋,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手工作品;热爱舞蹈的孩子可以在清晨通过活动身体、拉伸筋骨开启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在一天的开始阶段就充满热情、愉悦身心。

2.增加户外游戏活动

知识不只来源于书本,更来源于生活。幼儿园课程不仅仅要重视课上的学习,更应该增加幼儿户外活动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充分地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幼儿的学习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的学习具有随意性,缺乏目的性。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户外的游戏活动成为适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育方式之一。

二、创新游戏活动方式

游戏活动角是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一种游戏活动,包括图书角、音乐角、积木区、自然区、益智区等多种游戏活动。虽然游戏内容丰富,但是由于游戏活动方式都大同小异,所以,不能很好地引发孩子的兴趣,创新游戏活动方式成为必要的手段。

在游戏活动角可以设立角色扮演区,孩子可以根据感兴趣的事物,选择扮演老师和学生、买菜人和卖菜人、超市收银员和顾客、动物管理员和动物等多种关系。这些人物关系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关系,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了解人际关系,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协商意识和合作意识等。

三、加强教师的培训

教师是孩子在幼儿园的第一引导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游戏化理念的倡导和应用离不开老师的帮助。教师的培训和幼儿园结构的调整是幼儿园实施游戏化课程的重要任务。

首先,幼儿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集中教学为小班教学,合理安排师生比例,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这种转变还能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次,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游戏化课程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欠缺,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通常有种手足无措之感,并且很难把握游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度,导致游戏化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在教学中起到反作用。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教师游戏化课程设计的能力,强化教师的游戏化理念,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师资水平等。

总之,游戏化教学要想在幼儿园中得以实施和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我国的游戏化课程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游戏化课程教学设计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秉承游戏化理念,进一步提高游戏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爱.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5(13).

[2]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0-221.

[3]徐从余.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新课程:小学,2015(8):8-9.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 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的。

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有赖于游戏,游戏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此,游戏也应该是幼儿园中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密不可分。

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一个无视幼儿游戏的课程不可能是真正适合幼儿的课程,在幼儿园中,也不存在与课程无关的游戏。任何游戏都有内容,任何游戏也都有形式,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游戏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幼儿的兴趣相关联的,游戏应该与幼儿的行为相关联,游戏应该与幼儿的主动、自发相关联。因此,幼儿的游戏,是幼儿参与课程“设计”的一个途径。

游戏应该是自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引发的,引发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不是强加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引发的游戏不是强迫的游戏。幼儿真正的游戏应是积极投入的,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享受的,快乐的,创造的。

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但游戏首先不是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发生的,游戏更不能仅仅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存在。相反,应鼓励幼儿将教学活动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让教学为游戏服务。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学习则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

一、游戏的特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游戏性,可用来描述和定义活动,这时,游戏性就成为活动的客观特征,活动可以被分为游戏性强或弱的活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游戏化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封闭的。因为前者关注过程,后者更倾向于关注结果;前者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后者常常是预设好的、事先确定的;前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后者对结果的期望常常是确定的。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在游戏化课程中得以改变。游戏的开放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到了正向迁移。比如,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设计者开始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有了更多到实践活动中去操作、去体验的机会,而这种实践活动又是多渠道的、可供幼儿选择的。再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体现了游戏的开放性。

综合,强调的是联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戏相对于传统分科课程来讲,各要素及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更直接、更便捷,因为游戏不需要人为地划分领域;而传统分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的,它追求的是知识和系统。幼儿在游戏中,无论是经验的获取还是能力的表现,都是以“整个”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游戏的这一特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突出地表现为课程设计中整合技术的运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坚持按生活的逻辑(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模拟),用游戏的精神和方式去组织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等多方面人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期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游戏组织策略

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用这种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这些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既是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又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许多幼教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开火车”、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例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种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游戏与教学的结合

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幼儿园教育如何实现教育和游戏的结合,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现实中的这种结合和转化,主要就体现在游戏要教育化和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具体便落实在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具体就落实在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活动方案 篇5

一、自身建设:

(一)教科研资源优势

六合区机关幼儿园创建于1955年,为六合区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属幼儿园,20__年创建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近几年来幼儿园先后获得了“国家十一五课题实验园”、“六合区教科研实验基地”等称号,在区每年进行的省优质幼儿园差别化评估过程中均获得一等奖。

我园自20__年至今有六项规划课题分别在省、市、区立项,其中两项省级课题和一项市级课题已成功结题。

课题《在绘本阅读中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园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荣获省二等奖。每项课题研究都充分体现了游戏精神。

科研兴园,如今幼儿园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每位教师积极都参与到教科研的行列中。

(二)人力资源优势

在近十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目前我园的区学科带头人8人,优秀青年教师5人,在全区幼儿园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近年来,教师撰写的与游戏相关的论文、个人课题结题报告、案例有数十篇在省、市、区优秀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或发表,逐步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

(三)注重内涵发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我园始终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坚持“教师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终身学习中引领自身的专业发展,每学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要求每位老师读一本关于幼儿园游戏开展的理论书籍,写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理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我园把《纲要》、《指南》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感悟其中精神,从学习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从内化到转化,由内而外地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

(四)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为有效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建设,就必须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一种“游戏化课程”的良好环境。我园结合美术、游戏、音乐、绘本、节庆等课题,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环境,例如美工区我们结合“小小毕加索”让幼儿自由地涂鸦创作;语言区结合绘本内容,创设相关情境,供幼儿进行情境表演、亲子活动、童话剧表演等;表演区结合课题,提供乐器、音乐、道具等让幼儿自由地表演;每逢节庆活动提供与节庆相应的材料供幼儿开展各类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与主题相结合的游戏氛围,能进一步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五)主题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目前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会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二、如何帮扶建设园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本园骨干老师到建设园传经送道,提高建设园教师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理念,从根本上理解游戏化建设的含义。

(二)跟踪指导,有效落实

我园成立了共建小组,定期到帮扶园一对一指导,同时也定期邀请帮扶园的教师来我园观摩,交流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大家共同商讨,使课程游戏化建设得以有效落实。

(三)专家指导,提升经验

浅谈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篇6

王泽明

大孟庄镇中心幼儿园

***

摘要:农村幼儿园教师要想通过游戏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就要适合农村幼儿园整体环境。同时,教师要在生活游戏中渗透教学目标,要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美术游戏以及益智累等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同时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游戏化

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省教育厅启动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我们应该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把游戏精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而当前,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以“权威”的面孔出现,指挥幼儿游戏,教师重知识的讲解,轻幼儿的主动探索;重知识的系统性,轻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惟书、惟师,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常见现象。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缺乏“求新、求异、求实”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因此,开展农村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内化课程游戏化认识

要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首先要帮助教师清晰认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两者之间的关系。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更是实施课程的途径。一个无视或者轻视幼儿游戏的课程是不可能真正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要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调整,生成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融入游戏之中。

有的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活动不够重视,在游戏环境创设上,总是觉得费时费力;在游戏课程实施上,总是停留在浅层水平;观察、指导游戏的水平有限,存在畏难情绪,害怕组织游戏活动。于是我们从转变思想理念人手,组织教师进行“游戏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对游戏的认识,转变教师的观念,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理念指导自身实践。

同时,幼儿园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吸取新的理论知识,并将学习的新理念进行二级培训。每周分管领导不定期地进班观摩,每学期定期开展游戏评比活动,促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同时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家园同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走进童心,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了教师驾驭游戏活动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质量。

二、积极探索,促进一日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游戏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教学活动游戏化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自觉地把游戏方式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

(1)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游戏化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学习和发展。如大班音乐《木瓜恰恰恰》活动,可以通过“指水果拍手”游戏来学习新节奏类型,通过“小动物参加水果博览会”来表现乐曲节奏,通过“生活物品代替打击乐”来巩固乐曲节奏。

(2)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

猜谜语、唱儿歌、听故事、做手工等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能融知识学习于情趣之中,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手段,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使游戏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如主题活动《六个好宝贝》,我们可以准备与人体器官有关的谜语,预设体育游戏《走走爬爬抱抱》、音乐游戏《碰一碰》、美工活动《点一点、吹一吹》,幼儿在快乐、松弛、自主的游戏情境下进行着各种感受、积累和体验。

(3)游戏化的教学延续

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并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延续课上的游戏活动,以拓其思、延其趣。如数学活动《十以内的相邻数》结束后,孩子们对百宝箱里的数字宝宝很感兴趣,有的摸出数字宝宝后把它贴在自己的额头,大一个数和小一个数的小朋友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语言活动《河马村长》结束后,孩子们对语言区的动物头饰很感兴趣,自发分配角色,参与表演。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发展。

2.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幼儿在游戏化的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的锻炼是幼儿区域活动游戏化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1)活动区设置儿童化

我们可以带幼儿一起参加区域环境的布置,组织幼儿讨论班级设置哪些活动区域,确定各个区域的命名。如美工区命名为“小巧手”,表演区命名为“宝宝时装秀”等儿童化名称,并用相应的卡通图片在区域的醒目位置告知。在布置活动区环境时,努力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氛围来感染幼儿。

(2)活动区材料多元化

以前,我园的游戏材料大多来自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固然节约了经费,调动了幼儿的参与,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玩法单一,不够结实耐用,玩具一般都是小型化的,不适应课程游戏化的需求。因此,园部每学期安排一定比例经费用于游戏材料的选购,各班老师根据幼儿需要选择购买不一样的游戏材料,定期交换互玩,力求活动材料来源多元化,确保数量的合理增长和不断更新。

(3)活动区常规游戏化

良好的常规培养非常重要,是区域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我们尝试将入区规则用简单的自编儿歌、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各活动区门口,方便幼儿了解自己必须遵守的活动规则,更加便利地开展游戏。

3.生活活动游戏化

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着力推进幼儿生活活动游戏化,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1)图文并茂,培养生活习惯

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动,用图片呈现活动要求,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能更有效地培养习惯。例如,幼儿每次洗手都很积极,却也很马虎,为此,我们让幼儿边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还把洗手儿歌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粘贴在水龙头旁边,这样幼儿查看起来更加直观方便。

(2)儿歌引导,提高自理能力

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儿歌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生活活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用形象的儿歌来帮助幼儿学习穿衣系鞋带的步骤。《穿衣》儿歌:捉领子,盖顶子,小老鼠,找洞子,东钻钻,西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系鞋带》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

(3)巧妙过渡,减少时间的隐形浪费

反思我们的一日活动,可能在很多过渡环节都存在“放羊”的现象,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各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过渡环节的游戏活动,如在午餐过后、离园前的时间,可以带领孩子进行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进行趣味性较强的语言游戏、益智游戏等,让幼儿在宽松自在的游戏环境中稳定情绪,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4.户外活动游戏化

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恰当地安排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积极尝试变换游戏玩法,使一物能多玩,让老游戏有新的玩法。如在《纸箱变变变》活动中,我们将纸箱变成“小汽车”、搭成“迷宫”、铺成“小路”、做成“球门”,孩子们和纸箱频频互动,玩得不亦乐乎。

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研究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游戏活动,课程游戏化,有机整合

数学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都很强,直接讲授难以唤起幼儿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也极易感觉到枯燥乏味。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中心”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指出教师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手段。数学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把抽象变得具体,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

一、数学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把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蕴藏在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小班数学“找纽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节课设计为一节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一步一步找到匹配的纽扣。活动最后一个环节运用了一个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大家来找茬,以小组比赛的形式,通过两图的对比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看哪组找得最快、最准确。这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而且能让幼儿帮助故事里的动物找到自己丢失的纽扣,说出纽扣的不同之处。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而展开的数学游戏活动,能使数学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幼儿通过这节数学游戏课,很轻松地知道了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找,然后进行配对,并且都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二、数学游戏活动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幼儿的发展应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特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将游戏设计出不同的梯度,使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巩固数学游戏课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1. 桌面游戏

玩具是幼儿的玩伴,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可提一些新要求,如玩沙子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杯子,让幼儿感知量的守恒;玩串珠时,教师让幼儿按照珠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排序;穿线时,教师让幼儿穿出不同的几何图形等。这样,幼儿们既感兴趣,又在逻辑思维上得到了锻炼。

2. 音乐游戏

音乐是打开幼儿智力最好的钥匙,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刚接触数字时,对数字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歌曲,如《数字歌》《手指歌》《数鸭子》等,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

3.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简单有趣,十分符合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恰当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体育游戏“小兔回家”时,小兔子能回家的唯一要求就是幼儿在错乱的数字中,按照数字1~10的顺序走,就能正确找到自己的家了。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增加了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4. 情景游戏

情景游戏是以游戏化的情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开始以神奇的“魔术”引题,出示自制魔方,让幼儿观察10个魔方里红黄色的组合,初步感受10的分成。教师再出示记录表格,引导幼儿随意翻动观察魔方,并记录红黄个数。

三、激发幼儿对数学游戏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数学游戏活动创造性的开始,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越重的幼儿,创造性思维就越灵敏。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多。幼儿的创造性是无限大的,游戏材料充足,加上教师巧妙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小W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5岁男孩,对周围的一些事物感到很好奇,相对于其他孩子,他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一次“七巧板”数学游戏活动时,最后一个游戏环节是“创想世界”,他的操作与其他孩子截然不同,他主动要求借助其他辅助材料如橡皮泥、积木、吸管等来完成游戏,最终拼出的动物活灵活现,让小朋友和教师们赞叹不已。

四、结束语

幼教工作者就是要在游戏中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到游戏当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将数学融入到游戏中,更容易使幼儿获得认知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教师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把游戏还给幼儿,才能让幼儿置身于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厉历.将游戏化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着力点[J].教师,2015(27).

幼儿游戏化课程心得体会 篇8

一、创设情境,让课程更生动

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说用简单的游戏来代替幼儿的各种活动,而是将生活技能、身体锻炼通过游戏的形式融入到课程实践之中,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变得更加适合幼儿。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如果能够将音乐教学和情境结合在一起,必然能够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

例如,在学习《龟兔赛跑》等具有一定情节的音乐时,笔者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让他们对音乐的内容有所了解,然后再让学生尝试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学生投入到音乐游戏中,扮演兔子或者乌龟,按照音乐的旋律使用乐器伴奏。由于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积极投入,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除了音乐类课程外,在设置体能锻炼有关的课程时,也可以让学生先进入一定的情境,如可以将“营救小公主”的情境和走、跑、爬、跳、平衡等健康锻炼融合起来,让学生一边锻炼一边完成游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锻炼之中。

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够让教学活动游戏化,让生动的课程贯穿学生一整天的生活,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之中,通过游戏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重视差异,让课程有个性

日本幼教专家高杉自子曾经说过:“幼儿园的教育要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来进行相应的指导。”笔者在进行课程游戏化设置时,也相当注意将差异教学引入到课程实践之中,让课程游戏更有个性,能够适合幼儿不同的需求。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待事物都有着不同的想法,所以在设置游戏活动时,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游戏项目。

为了锻炼学生的言语能力,笔者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设置了“动物王国”的小游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扮演,同时还要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并且模仿该动物的独有动作。如有的同学选择了长颈鹿,因为他觉得自己和长颈鹿一样长得很高;有的喜欢熊猫,因为他觉得熊猫很可爱;有的选择鸭子,因为他喜欢《米老鼠和唐老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支配游戏角色,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口语能力,说出喜欢的原因,同时还安排学生模仿该动物的动作跳舞,一起合作举行森林动物舞会,学生们都投入了进去,这使得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每一个学生。

课程游戏化必须以幼儿自发游戏作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各种游戏课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给予他们综合性指导,以确保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游戏化课程中去,促进身心发展。

三、良好互动,用课程促合作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合作互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合作游戏中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未来也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有关于“市场和购买”类的游戏化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能够让幼儿在模拟的市场中进行观察,得知市场分成哪些不同的类型,学会如何使用硬币、纸币等不同类型的钱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掌握吆喝、买卖、讨价还价等买方和卖方的不同活动,认识到店员、老板、顾客等市场中的固定人群,这对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有一定的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的身份,如顾客、店员等,然后给扮演顾客的学生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尝试在市场中寻找自己想要的商品,并且和扮演店员形成互动,完成一系列商品买卖相关的任务。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买卖商品时候的习惯用语有所了解,并且亲身尝试,而互助活动也使得学生相互之间能够达成一种默契,让全体幼儿都行动起来,参与其中,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学会各种生活技能,注重学生互动和课堂形成,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和社会的接触也较少,而课程游戏化正是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学会各种生活技能,这对于幼儿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十分有益的。

儿童应该享有玩耍和娱乐的时间,这种活动的目的和教学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让课程和游戏结合起来,促进课程游戏化能够让幼儿拥有更加充足的游戏时间,从而促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玩”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幼儿园)

上一篇:灰椋鸟教学反思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