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2024-07-28

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通用8篇)

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篇1

旅游资源

1、丰富的旅游资源。潞城旅游资源品味较高,门类较全,涵盖古今建筑、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山水田园,涉及“绿色、古色、红色”,并有现代工农业和城市旅游。既有合室黄龙洞遗址旧石器时代先人活动的足迹,殷商时期微子文化、春秋战国时潞子国婴儿古墓群的出土文物和卢医扁鹊等名人雅士留下的美丽传说,又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辛安原起寺及其青龙宝塔显示的唐宋古建文化;既有南流涌泉、卢山叠翠等“新老八景”凸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又有神头大战、北村八路军总部遗址等红色景区;既有全国仅存、潞城独有的赛社、乐户、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示的古老文明,又有传统工业新型化、现代企业园林化的典型代表———潞宝集团的现代工业游,展示园林美景的市区城市游和高山流水景区的山水风情游、生态观光游。

发展优势

2、独特的区位优势。我潞城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长治市的“后花园”,古有北方“旱码头”之称。境内有华北最大的泉域———辛安泉域,素有华北“小江南”的美誉。长邯、太焦两条铁路,长邯高速,207、309两条国道,太长、甘林两条省道穿境而过,紧邻长治飞机场,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在全省确定的太行等三条旅游经济带、红色经典等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和太行山大峡谷等17个旅游经济园区中,潞城均处于有利的节点位置。

3、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国家、省、长治市都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培养。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生活观念的更新,大众旅游需求开始全面释放。以欣赏自然风光、享受田园乐趣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正在成为大众旅游的热点。

发展龙头

1、突出红色龙头———北村。联合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遗址等景区,充分挖掘北村作为八路军总部旧址的红色旅游内涵,大力开发以“缅怀前辈功绩,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通过开发建设以八路军总部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以南瓜生态园为依托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形成突出红色,“红色、绿色、古色”相辉映,“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八大旅游板块。同时,加大娱乐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发互动性、参与性娱乐节目。推出“唱抗战老歌、演传统节目、穿八路服装、吃革命饭食”等活动,并采取“住民宅、摘农果、干农活”等多种形式,使游客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在接受爱国熏陶、体验田园风情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审美的愉悦。随着已开机拍摄的电视文献片———《朱德在太行》即将公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打响太行山红色旅游品牌,把北村打造成驰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2、突出绿色龙头———高山流水景区。依托辛安泉域独特的水资源优势,联合红旗渠、太行山大峡谷等景区(点),大力开发以“拥抱青山绿水,走进健康天地”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在继续建设完善景区竹筏漂流、休闲垂钓、山歌对唱、采摘野炊等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娱乐设施,开发互动性娱乐节目。现山水以秀美,赋景观以文化,给传说以内涵。同时,大力开发草编、剪纸、刺锈、雕刻等民间工艺品,做强做大南流的田园乐、乡村游等项目。把辛安泉域打造成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环境优雅、服务一流的精品景区,打响“北方小江南”品牌,使游客充分感受拥抱自然、休闲购物、健身娱乐的乐趣。

(四)打造一条线路。通过整合潞城市旅游资源,面向长治市区及周边短程旅游市场吸引客源,精心打造北村→潞宝→市区卢医山→三仁祠→神头大战遗址→原起寺→高山流水景区这一旅游线路,推出“家庭一日游”、“休闲两日游”项目,填补潞城市旅游业发展史上的空白。

(一)触“灵魂”,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文物景点的灵魂,要始终将深层次挖掘和弘扬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开发重点之一。对以北村、神头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文庙、原起寺为代表的古建文化;以三仁祠为代表的微子文化;以卢医扁鹊为代表的中医文化;以辛安泉域为代表的水文化;具有潞城特色的饮食文化、起居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扎根于婴城大地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人文故事;以及各个景区(点)的个性文化内涵,都要很好地挖掘整理,并通过多种形式予以提炼升华。

(二)抓“根本”,创新发展机制。良好的运营机制是旅游事业发展的根本。应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的新机制。一是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积极实行旅游资源和景区(点)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公司投资旅游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参与的格局。二是通过好的规划,把旅游项目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开发,拍卖、租赁经营。三是对一些重点景区、龙头项目,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商贸洽谈会,广泛推介,招商引资。

(三)育“特色”,转变旅游方式。资源需要挖掘,特色更需培育。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提升旅游创意,开发具有独特性,甚至唯一性的旅游产品,并把发展互动式旅游作为培育特色景区的重点。如在发展北村红色游和民俗风情游时,应充分发挥其较其它地区同类项目在地域空间、村镇建设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注重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多开发互动式项目、参与性节目,打造成太行山区独具特色的经典旅游景区。

突出两个结合1、发展旅游业和建设新农村相结合。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建设和农民的生活改善等,都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以“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旅游备受游客青睐,以“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为内容的农民生活体验游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以乡村生活、民风习俗和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正迅猛发展。潞城市东部辛安泉域有发展山水田园游、生态观光游等独特优势,西部乡村有反映新生活、展示新风貌的新村魅力,这都为城市居民体验绿色、拥抱自然、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提供了广阔的旅游空间。我们一定要抓住2006年作为“中国乡村游”主题年的有利契机,依托潞城市城乡旅游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将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支持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原则,通过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农村新貌游、民俗文化游、庭院经济游、生态观光游、保健养生游等多种形式,以旅游业的大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大进步,以新农村的大进步带动旅游业的大发展。

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篇2

目前社会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 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就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城市旅游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与促进的辩证关系。创新是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某种意义上讲, 旅游业就是无限创新的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多样, 社会开始悄然迈入智慧时代。城市旅游的创新发展就是要紧跟智慧时代前进的脚步, 借助“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发展契机, 发展“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指借助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系统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的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旅游形态, 能够从崭新角度探索城市旅游的未来发展道路。

二、文献综述

(一) 城市旅游研究

20世纪70年代, 美国学者Stansfield在著作《关于美国旅游中城乡不平衡问题的研究》中提出城市旅游是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1], 这是对城市旅游重要性的首次阐述。然而, 城市旅游研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进入90年代之后。Shaw&Williams (1994) 分析了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认为城市能够在地理意义上使各种设施与吸引物聚集并合理分布;且提到由于城市兼具相似性与独特性, 因此城市旅游研究非常有意义[2]。Pearce (2001) 在研究中提出了系统的城市旅游的综合分析框架, 从区域/国家/国际、旅游区、旅游点、城市四个层面对城市旅游进行了系统的探讨[3]。Russo等 (2002) 学者提出应当重视包括政策、内外部可进入性等多方面的城市旅游产品的“软件”要素[4]。90年代中后期, 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国内外研究的共同关注点包括城市旅游形象、空间结构、开发与规划、影响与评价、基础理论及城市事件旅游等方面[5]。同时, 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还进行了城市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方面的研究。彭华 (1999) 的研究以现代旅游供求关系为依据来构建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结构模型, 并试图建立不同类型区的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6];保继刚、龙江智 (2005) 的研究发现城市旅游目的地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驱动机制, 其中的主导驱动机制会因时因地而出现不同的表现[7];徐红罡、田美蓉 (2006) 通过复杂系统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工具对城市旅游的增长模式进行了分析, 其研究表明路径依赖型增长模式能够促进城市旅游的持续增长[8]。

(二) 智慧旅游研究

智慧旅游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角度提出的新概念, 是看待旅游业发展的新角度。常旭 (2011) 指出旅游业的信息化核心是思维范式中的智慧理念[9]。王衍用 (2011) 在研究中提出智慧旅游的正向影响除了为旅游业的繁荣提供新动力, 还要有其它体现, 尤其是对思想性智慧的提升[10]。谢坚 (2012) 在研究中说明要实现智慧旅游这一终极目标, 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即充分应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资源共享交换中心, 将海量、分散的各类旅游信息, 友好规范地呈现出来, 构建服务各类型旅游者的智慧旅游公共支撑体系[11]。邓贤峰等 (2012) 提出了智慧旅游系统“一心、两端、三网”的基本构架, 提到旅游超大数据库, 即旅游云计算中心, 汇聚存储着海量旅游信息, 能够自动完成整合、处理、计算、查询等问题;服务端只需将自己的信息存放在数据中心, 无需再自己购买服务器和维护信息;使用端在需要服务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交换, 根据自己的需求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 也可以按需获取任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体验质量报告与评价以及地理空间布局、社会风俗风貌、经济环境等综合性的免费服务信息[12]。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业与现代信息产业融合的新表现形式, 能够较快地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刘俊梅 (2012) 探讨了智慧旅游发展对新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并在研究中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指出智慧旅游通过为旅游服务创新提供技术平台和支撑、改变旅游企业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改变旅游营销方式和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要素配置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结构升级产生影响[13]。

(三) 述评

综上, 相关研究梳理了城市旅游的发展进程及研究重点, 然而主要是对理论和现象方面的分析与阐述, 对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研究也说明智慧旅游不仅是技术、服务的概念, 也提供了一种新理念, 其必然会促进旅游业内资源的重新整合与细分以及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并且, 基于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应用体验能够使游客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及信息共享方式, 开辟了旅游的新方式, 促进了旅游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完善, 为城市旅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三、城市智慧旅游发展的技术支撑———HA-DOOP平台

Hadoop是一个能够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开源软件平台, 广泛应用于云计算技术领域。云计算技术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及商业实现。基于Hadoop平台构建的云计算模型, 可以有效完成分布式数据处理任务。Hadoop是开源组织Apache开发的, 最核心的设计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和计算模型MR (Map Reduce) 。

(一) HDFS技术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具备较好的容错特性, 适合运行在通用硬件上, 将海量数据存储到集群式的多台计算机上, 将文件进行分块存储, 为实现容错性能自动进行分块复制。HDFS采用Master/Slave架构 (也即主/从架构) , 由一个Namenode (管理节点, 是中心服务器, 管理文件的元数据) 以及多个Datanode (数据节点, 管理所在节点上的数据存储, 并处理客户端读写请求) 组成。在master上只运行一个Namenode, 每个slave上运行一个Datanode, Namenode、Datanode和Client三者之间能够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从内部结构看, 一个文件会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数据模块 (Block) 存储在一组Datanode上, 为分布式计算存储的实现提供底层支持。HDFS的架构如图1所示[14]。

HDFS的设计基于以下前提和目标[15,16]: (1) 硬件出现错误是常态而非异常, 由此, HDFS核心设计目标需要包括错误检测和快速、自动化恢复; (2) 由于更多地考虑数据批量处理, HDFS的设计需要通过数据流访问形式保证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 (3) HDFS需要支持大文件存储, 有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4) 需要构建一个能够“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简单一致性文件访问模型; (5) HDFS可将计算移动到数据附近的接口, 以降低网络阻塞、提高系统数据的吞吐量; (6) 异构软硬件平台之间的可移植性为HDFS实现大规模数据应用平台的推广提供了方便。

(二) MR技术

Map Reduce是简化的分布式编程模式, Hadoop将它开源实现, 能够令程序自动分布到由多台计算器组成的超大集群上并发执行。MR把运行于大集群上的并行计算分成Map (映射) 和Reduce (规约) 两个过程:Map负责划分任务块, Reduce负责将分割后的多个任务块的处理结果进行归并形成完整的结果。

MR采用了Job Tracker和Task Trackers主从结构进行实现, 提交的计算被称为Job。每个job会被划分为多个tasks。Job Tracker负责整个Map Reduce的控制工作, 进行job和tasks的调度。TaskTrackers负责多个tasks的运行并同时处理Map和Reduce两部分之间的数据移动。而且, 各TaskTrackers节点会对工作完成及状态更新状况进行周期性的报告, 如果一个Task Trackers节点保持沉默的时间超过了预设时间间隔, Job Tracker会将这个节点记录为死亡状态, 并把这个节点的数据处理分配到其它节点 (见表1[17]) 。

基于Map和Reduce编写的分布式并行程序比较简单, 只需实现Map和Reduce两个接口的函数, 就能够完成TB级数据的计算。通常, Map和Reduce与HDFS运行在同一组节点上, 即计算节点与存储节点通常在一起。这种配置方式允许框架在已存储好数据的节点上高效地调度任务, 使得整个集群的网络带宽被高效地利用。

(三) Hadoop对智慧旅游构思的启示

Hadoop适于海量数据处理———先将数据集分割成若干子数据块, 然后将其分别部署在处理器上运行, 每个子数据块均采用并行计算处理并输出结果, 最后将各子数据块的处理结果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理结果。上一步骤数据处理结果的输出作为下一步骤计算数据的输入, 从而形成分布式树状结构;不同处理阶段都会有数据结果输出, 同时数据的处理采用并行和串行处理相结合的计算方式。由此, 整个处理过程达到高效。

基于Hadoop平台的云计算体系主要以网络技术为核心, 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 S) , 平台即服务 (Paa S) 和软件即服务 (Saa S) 三个典型应用层次, 核心思想是将通过网络聚集的海量信息资源统一开发和利用, 形成一个大的信息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云计算技术重新组织和部署了网络资源, 实现了动态可伸缩的拓展, 降低了个人的信息处理负担, 提高了使用者体验, 其终极目标是将计算、服务和应用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

智慧旅游的核心是充分应用“云计算”等集约型信息化发展技术, 将大量旅游信息资源进行聚合, 构建资源统筹、信息贯通、应用丰富的综合服务平台, 建成一个开放式、覆盖各类用户、涵盖各类旅游业务的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智慧旅游信息系统以在线服务为基础, 依托云平台的海量信息存储和智能运算服务为旅游企业、旅游者及旅游管理部门等各主体提供即时旅游信息服务, 满足服务端和使用端便捷地处理掌控旅游综合信息的需求, 从而有效缩短了沟通的时空距离、降低了信息使用成本, 并通过更加高效的即时信息服务, 实现更加优质旅游服务, 从而切实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促进城市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四、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构建及表现形式

(一) 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区域旅游一体化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 云平台对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使得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相契合。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能够使涉及到旅游各要素的数据重新整合并获得高效利用, 如建设富有特色的区域旅游环线, 开创形成新的城市旅游发展路径, 以此推动创新发展进程, 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提高区域旅游的竞争能力。区域各旅游线路上各景点之间契合度低, 无论从品牌效应、资源整合能力还是行业的管理水平来看, 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是完成这些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 城市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的构建, 需要立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 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1. 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顶层设计

智慧旅游表现为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的智能信息系统, 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科学合理、准确完整的顶层设计是关键, 保证其立足于大格局, 避免陷入信息孤岛的怪圈。

首先, 要着眼于构建大旅游格局。智慧旅游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智能信息系统, 未来发展必将是旅游业与信息产业更深层次的融合、更广泛区域内的系统对接。因此, 城市智慧旅游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本身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水平, 要从构建大旅游格局和旅游信息化整体出发, 提高项目建设的规划标准, 争取与周边城市及一些发达大城市建立联系, 兼顾市区内景区联动与周边城市互动, 统一标准、建立对接, 创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区域型或线型旅游目的地, 切实提升城市旅游的信息化水平。如今, 高铁与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极大减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感, 而智慧旅游的发展也必然进一步使旅游环线内城市互动联合、资源互补, 在完成现阶段自建任务的同时, 也为未来构建旅游环线智慧系统与国家层面智慧旅游体系奠定基础。

其次, 要把握建设目标。立足于大旅游格局为城市智慧旅游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然后需要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邵琪伟在2011年7月的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上说, 争取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信息化, 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 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基于此, 城市智慧旅游建设需要实现三大核心目标: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无缝整合;为企业运营与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为各类游客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与更满意的旅游体验。为此,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在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支撑下, 应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架构;以一体化行业信息管理作保障;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 建立资源统筹、信息贯通、应用丰富的城市智慧旅游综合应用平台。

2. 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基层构建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大融合的背景下, 部分发达城市已开始着手建设智慧旅游项目, 其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注重旅游产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学分阶段建设等问题, 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做支撑, 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为主线, 应用是关键, 服务是核心, 制度、标准、管理、绩效是保障”的建设格局[18], 构建上下连通、左右衔接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 促进旅游业务健康有序开展, 实现旅游业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根据Hadoop平台与云计算理念的构思, 城市智慧旅游基层架构主要设计为感知层、数据层与应用层三部分, 三个层面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三网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流, 相互联接, 如图2。

感知层是基础, 指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向旅游者提供各类信息的服务端, 也即信息汇集端。数据层是核心, 要完成旅游感知数据的接入和传出、处理和控制。建设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共享及交换中心, 形成资源虚拟化的云平台层, 实现旅游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等。应用层是关键, 包含应用体系和服务体系两部分。应用体系是重点, 必须紧密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积极开发和优化服务、商务、管理和政务各类业务系统, 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是驱动发展的基本动力, 要从不同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 梳理服务需求及服务渠道, 建立面向游客、业务人员、管理者的综合服务平台。

(二) 城市智慧旅游的表现形式

结合旅游业务开展的特点, 城市智慧旅游主要具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种表现形式。

智慧服务是智慧旅游的核心业务, 是推动城市智慧旅游前进的主要驱动力。基于Hadoop平台, 通过云计算技术, 利用综合的旅游信息数据中心以及智能化技术和手段, 更加准确及时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满足其吃、住、行、游、购、娱的需要, 在改善旅游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同时, 更大空间地提升服务价值。

智慧商务主要针对各类旅游服务供应商而言, 包括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服务商积极利用智慧化技术开展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等各类活动, 以提高商务活动的运作效率, 创造更高的商务价值。云技术在旅游商务应用中主要以满足旅游企业的商务业务需求为核心, 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智慧服务, 由此, 旅游智慧商务的发展重点应定位在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系统、智慧旅游产业联盟及交互式智慧旅游营销平台等方面。

智慧管理表现为旅游活动的各项管理业务, 旅游管理牵涉到城市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是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旅游效益的重要因素。旅游的智慧管理需要综合利用新信息技术手段对游客、景点、酒店、交通及旅游线路等旅游资源进行智慧化管理, 全方位地提升管理水平, 创造管理效益。

智慧政务涉及到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在内的政府机构, 是以旅游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政务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是基于智慧化技术的政府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旅游电子政务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推动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云技术实现旅游政务业务的智慧化, 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旅游者和各类旅游服务企业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支撑, 切实提高政府对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总结

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篇3

关键词科技旅游旅游资源 “旅游即城市” 科学文化素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知识层次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观光旅游或者简单的吃喝玩乐型旅游已不能满足要求。科技旅游作为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形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成为各国、各地区争相开发的一个朝阳产业。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与旅游有机结合的一种高层次文化旅游类型。它以“科技”为旅游吸引物,通过科技推动旅游,通过旅游传播科技。科技旅游的主要形式包括科技场馆游、现代科技园区游、教育科研场所游、古建文物遗迹游、自然景观科考游等。我国的科技旅游随着20世纪后期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华西村和广东省农业科普旅游的出现而逐渐兴起。进入21世纪后,国内各地陆续开展了科技旅游的开发与推广。例如,北京以中关村为中心推出包括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电脑网络、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气象地质、环境保护、古代科技在内的多条科技旅游专线。南京钢铁总公司推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旅游。浙江秦山核电公司推出“电科技游”,中科院科学国际旅行社推出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等。目前我国各地科技旅游产品开发正在起步且发展势头良好。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力发展科技旅游,对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促进我国旅游产业转型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1大力发展科技旅游的意义

国家旅游局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目标,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201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苏州、无锡等地方政府也提出要建成国内外著名旅游强市。在当前我国旅游业正从观光型向复合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型时期,各地区在推进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科技旅游资源,开发科技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科技旅游,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城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旅游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有利于推进城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和产品档次,延长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产业群,提高城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旅游综合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有利于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

旅游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科技旅游有利于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使旅游发展与城市科技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融为一体,有利于宣传当地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新科技成果,优化城市旅游环境,打造城市旅游特色,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形象及知名度。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在整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实现城市旅游和旅游城市的完美结合,实现城市科技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科技旅游将旅游与科技有机结合,集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有利于拓展科普教育的领域,在寓教于乐中普及科学知识,获取科技信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事实、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有利于增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有利于市民了解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利于增强旅游者的科技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2促进城市科技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2.1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教旅游场所

加强城市科技旅游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旅游景点和场所,使科技旅游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

例如,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发掘、保护、修缮和开发好无锡地区众多的工业遗址,对于传承工商精神、彰显城市特色、弘扬地方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建议打造无锡民族工业发祥地旅游品牌,利用茂新面粉厂旧址修建“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利用永泰丝厂遗址建立“无锡丝绸博物馆”,整合多家纺织厂遗址建立“中国纺织博物馆”,利用大窑路窑群遗址建立“古窑博物馆”。同时,利用尚德太阳能、无锡小天鹅等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科技含量的企业,大力开发现代工业科技旅游,并将科技旅游纳入具有旅游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将开拓农业生态科技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社会就业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相结合,按照“规划、规模、规范”的要求,整合和发展特色农业生态科技旅游,实现都市农业旅游新突破。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点建设。充分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科技含量,科学利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科技旅游。例如,针对无锡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将鸿山遗址公园建成能与兵马俑、三星堆媲美的世界一流公园,打造吴文化发源地品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国乡镇文化博物馆、中国泥人博物馆、古运河博物馆、阳山地质遗址公园等。

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科技旅游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旅游活动;利用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开辟科学实验室、发明创造工作室和科技作品陈列室;加强各区、街道科技特色场馆建设,避免科技场馆内容雷同。

2.2加强科技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教旅游服务水平

从事科技旅游的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接待质量,而接待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旅游产品的寿命。科技旅游要求导游或讲解员具有丰厚的专业科技知识,能准确传递科技信息,回答游客的各种提问,让游客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又要求他们具有高超的讲解技巧,能将复杂玄妙的科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此外,还要善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讲解气氛,并能示范或指导游客进行一些动手型的操作实验。

鉴于科技旅游中科技知识的专业性。专职导游需经科技专业知识系统培训后上岗,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技能,促进科技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同时,建议聘请知名专家教授、老科技工作者担任旅游项目的科技指导,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游。聘请相关专业大学生担任志愿者。这样更有利于准确传递科技信息,准确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类与科技有关的问题。

2.3开展科教旅游资源与产品的系列化开发与营销

大力推进与科技旅游相关的科普创作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对所在地科技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编写和开发相关科普类说明书、手册、书籍、光盘、旅游指南、旅游纪念品等,向游客免费发放或供游客选购,形成有利于科普宣传的“后旅游效应”。将科技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有机结合,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体系,形成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科技旅游活动的经济、社会效益。

创作一部介绍城市地方历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目或宣传片,将观看宣传片和剧目演出纳入旅游活动项目,将城市历史和文化以生动的形式介绍给国内外游客。例如,无锡市可充分整合该地区独有的锡剧、吴歌、道教音乐、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陶艺、手工刻纸艺术、无锡纸马、无锡竹刻、宜兴梁祝传说、民间传统舞蹈男欢女喜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剧目或宣传片,每晚向来锡游客免费演出和播放等。通过这一活动,让游客对旅游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在面向其他地区争取客源的同时,要加强本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配合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和组织市民参与科技旅游。将科技旅游与学生春游、秋游相结合,提高春游、秋游的层次、意义和科技含量,形成当地较为稳定的科技旅游市场。开展网络旅游宣传与推介。建立旅游景点与游客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拓展游客反馈意见的渠道;开设旅游项目的网上预定等服务。

2.4注重科技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增强科教旅游项目的吸引力

蓬勃发展的旅游城市 篇4

张家界市,地处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国家批准建立了地级大庸市;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全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总人口150多万,总面积9563平方公里。市府设永定区,距省会长沙390公里,距长江三峡300公里。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旅游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与一脉相连的索溪峪、天子山两大自然保护区组成武陵源,是张家界市的核心景区。

武陵源地处武陵大脉中段;武陵山脉则横亘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几省。武陵源地处武陵大脉中段;武陵山脉则横亘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几省。境内岩溶地貌发达,石英砂岩峰林峡彀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1988年10月,国务院公布武陵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贵产名录》。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武陵源是“大自然的迷宫”和不可思议的“地球纪念物”。《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聪明技术评价报告》中指出:“武陵源在风景上可以和美国醅的几个国家森林公园及纪念物相比。武陵源具有不可否定的自然美。因为它拥有壮丽而参差不齐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唐诗人王维曾有诗云:“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以物外起田园。”

除武陵源核心景区外,张家界市还有桑植县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贺龙元帅故乡洪家关;慈利县的道教圣地五道山、万福温泉;以及市府所在地永定区的天门山森林公园、已开发河流旅游项目的茅岩河、“江南名刹”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等自然、人文风景点300余处。张家界市还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71.3%。各种民俗风情,常令国内外游客兴趣盎然,遐思无限。环红张家界市,还有桃花源、猛洞河等风景名胜,去三峡、桂林也很方便。

1995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张家界时,提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现在,全市正在按国务院和湖南省确定的建市目标,努力在本世纪末把张家界市建成布局例题、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整洁、安全卫生、管理有序、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

以旅游业为基础,带动全市其他行业的发展,几年来,张家界市已获得了长足的经济进步。

至200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59.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3.07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8%、2.3%和1.4%。入境旅游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接待境外游客35.7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193万美元,分别增长15.4%和22.6%。景点开发步伐加快。相继推出了江垭温泉、紫霞观等新的旅游项目,加快了天门山、鹞子寨、五雷山、普光禅寺等景点的建设和包装,整合了西线旅游黄金线路,租赁了索水漂流、龙王洞等景点,黄龙洞公司收购石门夹山寺、新宁峎山的经营权,万众国旅收购贵州镇远的经营权,土家风情园、宝峰湖、江垭温泉通过4A、秀华山馆通过3A、紫霞观通过2A级景点评定。旅游接待水平不断提高。张家界国际酒店加入“中国名酒店”组织,并与湘电山庄先

后加入了“国际金钥匙酒店联盟”,有6人获得饭店“金钥匙”称号;全市拥有星级宾馆52家,其中三星以上17家;拥有旅行社58家,其中国际社8家;拥有导游人员2600名;拥有旅游运输公司4家、旅游车辆624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通过举办或承办湖南旅游节张家界活动、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博览会、“五城会”激流回旋比赛、森保节、全国百城自行车总决赛、导游万里行以及新马泰、港澳台、深圳、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地旅游产品说明会,组团参加了湖南(深圳)招商洽谈会、北方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海峡两岸联谊会、亚洲博鳌论坛,开展了一系列以“生态、健康、协作、发展”为主题的旅游促销活动,发行了张家界风光金银纪念币、《相约张家界》多媒体光盘、《张家界画册》等宣传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假日旅游高潮迭起。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分别接待游客11.04万和44.14万人次,均创下同期接待新高;八、九、十月单月接待量均超过百万人次,十月份创下单日、单周、单月旅游接待量新纪录。

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取得新成效。全市新批三资企业11家,年末达41家;全市合同利用外资41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1%;实际利用外资1544万美元,增长1.36倍。协议利用国内市外资金38.06亿元,实际到位9.43亿元,分别增长4倍和71.7%。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02万美元,下降62.5%,其中出口226万美元,增长7.69倍。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年张家界市生产总值8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15.4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20.59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45.86亿元,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达5213元,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由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9位。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投资力度的加大,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21:22.7:56.3调整18.9:25.1:56。

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障碍仍然存在,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仍处在较低水平,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发展面临的区域性竞争压力加大。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9亿元,增长14.4%;基金收入0.34亿元,增长99.9%;上划中央两税0.85亿元,增长9.9%;上划所得税0.65亿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0.74亿元,增长14.4%。

金融存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36亿元,比年初增长20.3%,其中企业存款13.43亿元、储蓄存款43.03亿元,分别增长15.5%和18.6%。各项贷款余额67.29亿元,增长22%,其中短期贷款31.41亿元,增长14.8%;中期流动资金贷款7.1亿元,增长13.2%;中长期贷款28.46亿元,增长33.1%。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220.84亿元,现金支出220.8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和17%。

保险业务平稳增长。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1.92亿元,比上年增长

8.3%,其中财产保险0.41亿元、人身保险1.50亿元,分别增长4.4%和9.4%。全市保险业务支出0.64亿元,增长0.6%,其中财产保险0.31亿元,增长48.4%;人身保险0.32亿元,下降23.3%。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31.26亿元,增长53%;集体投资1.31亿元,下降10.1%;个体投资5.18亿元,下降32.8%。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1.1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8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3亿元、其他投资2.02亿元,分别增长57.9%、18.1%、76%、42.5%。全年投资完成率为85.7%,新增固定资产19.87亿元(不含常张高速)。投资重点为交通通讯、水利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工业技改和房地产开发等。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张罗公路、桑龙公路、市城区防洪堤、五金建材大市场、人民广场、武陵源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基地等项目已竣工或基本建成,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茶淋河电站等工程已开工建设;天门山开发、锣鼓塔和军地坪污水处理厂、回龙路延伸、市急救中心、市民中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常张高速公路本年完成投资10.2亿元。

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全市有37家企业投入房地产开发,涉及到住房、旧城改造、市场、商铺、写字楼、酒店等多个开发领域,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7.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9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9.4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

2.33亿元,分别增长68.1%、0.8%、6.5%、44.2%;空置面积0.31万平方米,下降80.6%。•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为28.25%。城市规划区总户数12.7万户,人口31.25万人 ;城市总面积194.0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34.3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220.15公里(254.5万平方 米),桥梁52座,路灯7519盏,排水管道136.38公里,防洪堤24.62公里;绿化覆盖面积 1152.9公顷,园林绿地面积933.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95.63公顷,公园5个(44.19公顷),建成 区绿化覆盖率12.7%;供水管道长度392.5公里,供水能力22.10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 85.5%;储气能力583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45.8%;公共汽车335辆,出租汽车1073辆。全年支出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1.73亿元,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各区县均建立了空气自动采样站,各城区及景区周边的石灰窑拆除已基本完 成,市城区强制拆除了11台燃煤锅炉,武陵源区启动了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工作,桑植县实施了 垃圾入河入库防治措施,慈利楚霸水泥厂完成了烟尘排放限期治理任务,锣鼓塔、军地坪污水处 理厂和城区排污管网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查处各类环保违法案件300多件,其中永定的柳庸轧钢 厂和鹭鸶湾轧钢厂、桑植的电力集团冶炼厂和芭茅溪纸厂等重点排污企业相继关闭或停产。与上 年对比,全市酸雨频率由34.8%下降为8.1%,区域环境噪声由57.1dB下降为55.3 dB,交通干线噪 声由70.1dB下降为68.7dB,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由310天下降为298天,城市集中饮用水源 水质合格率由100%下降为96%。澧水干流、索溪大部分时间能保持三类水质,枯水期桑植八斗溪、永定新码头、老磨湾、武陵源民中四个断面枯水期出现四类水质;娄水保持二类水质。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市政府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启动了地震监测台建设的前期工作;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4.9%;全年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个,西部万农生物公司的“甘薯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贸源化工公司成功收购了五峰珊珊化工总厂,清华药业公司的小剂量片剂、针剂和葛根素等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全年共申请专利120件,其中旅游产品专利占30%以上。在全省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上,我市共达成意向合同5个,金额0.8亿元,桑植的新型燃烧炉成为抢手货。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两所高等院校有教职工789人、在校生9751人,招生4151人,毕业1886人;1所电大有教职工16人、在校生1938人,招生558

人,毕业562人;116所普通中学有教职工6003人、在校生100509人,招生36967人,毕业24390人;11所职业中学有教职工577人、在校生9029人,招生4078人,毕业1533人;724所小学有教职工6298人、在校生111186人,招生16363人、毕业28676人;1所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工31人、在校生798人,招生115人,毕业78人;52所幼儿园有教职工416人、在校生19168人。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全市向各类大专院校输送新生3648人,录取率为78.4%,其中重点院校录取457人,清华、北大共录取7人,军事院校录取29人;成人高考上线2846人,上线率89.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单科合格证5701张,合格率20.3%,181人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有17人获得英语一至三级合格证书、370人获得英语二级口试单项合格证书;有2人被录取为飞行学员。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430元,比上年增长

6.8%。从收入构成看,工薪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8%、11.3%、24.7%,经营净收入下降34%、。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4703元,增长6.2%,其中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分别增长22.4%、4.4%、3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居住和杂项消费分别下降1%、3.3%、10.5%、15.2%和10.5%。恩格尔系数为32.9%。•每百户家庭拥有成套家具108套、彩电124台、影碟机54台、家用电脑8台、组合音响26套、电冰箱(含冰柜)90台、空调器14台、洗衣机100台、热水器56台、微波炉10台、饮水机34台、消毒柜6台、摄像机4架、照相机36架、普通电话90部、移动电话104部、健身器材4套、摩托车20辆、家用汽车8辆。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农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纯收入1863元,增长1.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31.1%和14.9%,而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下降2.4%和50%。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93元,增长8.9%,除食品消费下降1.7%外,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消费分别增长65.3%、17.2%、26.9%、30.9%、47.1%、14.4%;恩格尔系数为53.3%。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41台、电冰箱2台、洗衣机2台、电话机24部、移动电话15部、摩托车7辆。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3.13平方米。全年有1.1万贫困农民解决温饱问题,2万低收入农民脱贫致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年末全市总户数50.34万户,总人口157.43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人,分性别看,男性81.49万人,女性75.94万人;分户口性质看,农业人口130.82万人,非农业人口26.62人;分民族看,汉族40.97万人,少数民族116.46万人,其中土家族102.63万人、白族10.83万人、苗族2.67万人;分区县看,永定区42.03万人、武陵源区4.54万人、慈利县67.69万人、桑植县43.1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14‰,人口死亡率

5.93‰,人口自然增长率3.21‰,计划生育率95.41%,多孩率0.9%。

劳动就业和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市从业人员84.79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其中单位从业人员8.86万人,减0.34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1.3万人,增0.25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2.01万人,增0.05万人;农村社会劳动者72.62万人,增0.65万人。按产业分,第一产业55.84万人,减0.17万人;第二产业7.93万人,减0.05万人;第三产业21.01万人,增0.8万人。全市在岗职工7.46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84.2%。全年职工工资总额9.75亿元,比上年增长8.7%;职工年平均工资10937元,增长12.8%,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283元,增长12.1%;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340元/月。全年投入再就业资金1720万元,净增就业岗位1.5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各社区、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全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达1.4万人,介绍成功1.1万人,劳务输出3.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2.37万人,培训后就业1.82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有5.74万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5.15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5.42万人参加了社会失业保险。“两个确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8750万元、下岗职工生活费730万元、失业救济金347万元,全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全市有敬老院29所,收养202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20元,3.15万人得到了救济。劳动部门全年查处劳动侵权案件301件,受理仲裁劳动争议案件72件,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657万元。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演出活动150多 场,“万人同唱张家界”、永定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大展演”和“阳戏花灯票友大赛”、武陵 源区首届群众文艺汇演更是精彩纷呈;张家界风情歌曲已制作完成,张家界“十大金曲”正全面 推广;慈利龙潭河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桑植县、武陵源区组建了电影 队;常张高速公路文物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共清理古墓葬252座,出土文物1000多件,在宝塔岗 出土了距今2000多年的剑盒及木质剑;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继续加大,文化市场日趋规范。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承办了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五城会”皮划艇激流回旋赛、第八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三项全国性大赛;举办了“鼎泰逸景园杯” 全市保龄球赛、“金海岸杯”全市男子篮球赛、市直机关广播操和健美操赛、全市蜗牛人野外生 存挑战赛等群众体育活动;我市在首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获得金牌3枚,在全省各类单项比赛中 取得了10金10银7铜的好成绩;武陵源激流回旋比赛基地被国家确定为“北京奥运会激流回旋指 定训练基地”,体校工作全面恢复;全年发行体育彩票900万元。

新闻、广电事业继续进步。《张家界日报》年发行量1.98万份,全年出版368期,有47篇新 闻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稿。市城区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光缆干线120公里,有线 电视用户达18万户,有线电视节目由35套增加到43套,旅游交通频道调频广播正式开通,农村广 播电视“入户工程”全面启动,全市电视覆盖率为91%,广播覆盖率为46%。全年共播发广播电视 新闻稿件1.35万件,在省级台发稿348条,在中央台发稿20条,有5件广播电视节目在省里获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61个,其中医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院 98个;•卫生技术人员4159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903人、注册护士1129人;实有床位 3398张,其中标准床位2290张。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成效显著。全市无“非典”病例发生,取得 了“非典”防治的伟大胜利;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3071例,总发病率为195.85/10万,病 死率为0.09%,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到了有效防治;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2.62/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为17.74‰。卫生监管力度加大,医药市场逐步规范。

张家界,一个神秘而令人陶醉的地方。

03信管 陈光杰

城市旅游规划特色之路 篇5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读

城市旅游规划特色之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大江南北的城市面貌逐步呈现千城一面的特征,城市的建筑、布局雷同,逐渐失去了地域文化和环境的特色。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在发展特色旅游城市的同时,需要作好城市旅游规划,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

一、两种角度认识城市旅游规划

1、从旅游规划看城市旅游规划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分为三类: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属于宏观尺度,侧重于旅游业的布局分工;景区景点的规划属于微观尺度,侧重于景区的开发,包括景观的配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等。而城市旅游规划是属于中观尺度的规划,虽然城市有大有小,但是,规划内容大同小异,既要有宏观上的定位,又要有微观上的建设规划,因而是一种旅游综合规划,对于不同城市来说,更要体现不同城市的特色。

2、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旅游规划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有特色的城市旅游规划。但城市旅游规划内容十分单一,主要成果是旅游景区在城市中的布局,以及旅游线路的组织等。显然,这是一个城市的“游览规划”或观光规划,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规划。由于这种背景下的城市旅游规划主要依托在城市规划之中,它的完成单位基本上是城建规划设计单位,而这些单位的技术人员多为城市规划出身,鉴于其学科背景,对旅游产业和文化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同时,规划人员依

照1933年的《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即居住、、生产、游憩)来进行空间布局,而游憩不等于旅游,范围比较小,因此,把城市旅游规划做成“游览规划”是在情理之中的。

二、特色城市旅游规划的性质与特征

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和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城市旅游规划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1、目的地规划

其假设是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作为客源地进行的规划。这其中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是要满足游客到这座城市之后的旅游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因此不必涉及这座城市作为客源地满足市民出游需要的规划。第二,旅游目的地规划决不仅仅是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的问题,它要涉及到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旅游要素,即城市旅游规划的综合属性。

2、目的性规划

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例如,上海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近期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构筑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旅游框架,以及世博会完成后,旅游设施和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等;北京考虑的则是迎接2008奥运会,借此提升北京旅游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例如很多古镇,比如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等,里面以前所谓的“望族”已经没有了,但是这个镇几乎还都在,对于它们所在的城市来说,就可以走古色古香的城市旅游特色的路线。所有的街区和古建筑,它们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在当今时代,我们有可能只需花两年时间,就可以使一个新城崛起。但在古代,所有的历史文化都是历史上千千万万个能工巧匠积累下来的。他们创造出来的历史古迹也就是过去存在的表现,这些具有鲜明特

征的珍品,同时给今天的城市带来了多样性和独特的景观。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不能没有过去,一个城市应该是文脉的传承、发展和延伸,将过去的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精确地传给后人,这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旅游吸引人之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3、目标性规划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城市旅游规划作为一个产业规划门类,不可能不涉及旅游业发展目标和指标问题。虽然我国学者完成的诸多城市旅游规划大都进行了指标的测算,但往往过于教条主义,不具备现实意义,与规划措施也不匹配。对城市的调查显示,住宿往往会成为这个城市接待规模扩张的最后的瓶颈要素,例如苏州,由于星级宾馆数量较少,许多游客只好住在无锡等周边地区;在新加坡则可能是劳动力成为限制要素。

三、城市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按照规划的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一个好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应当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提出城市战略。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空间步骤,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定位等。

第二,在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

第三,通过目标市场分析,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地营销规划。

第四,结合城市规划,提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框架,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地区等规划安排。

第五,基于功能和营销为目的的城市旅游形象规划与设计。第六,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提升与改造。

第七,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

比如以著名的旅游景点——丽江为例,它地处的西南边陲,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衔接地带,是巴蜀文化、藏文化、纳西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沉淀,使丽江蕴藏着得天独厚、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而且它又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创造了东巴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堪称活化石的纳西古乐,泸沽湖畔至今还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摩梭阿夏婚姻习俗,被称之为是人类婚姻家族制度的活化石。涵盖了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舞谱、东巴祭祀等内容的东巴文化已拥有上千年。丽江是拥有三项世界遗产的地方,其得天独厚、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两山、一城、一江、一湖、一文化、一风情”。“两山”是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一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一江”是沿金沙江分布的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等旅游资源,“一湖”是“天上遥池”泸沽湖,“一文化”是丽江纳西东巴文化,“一风情”是女儿国摩梭风情。丽江城市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应该围绕“遗产地特点、纳西族特色、丽江特征”的目标,将丽江建设成为个性突出、特色鲜明、风格独特、风情浓郁、面向国际的旅游城市。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城市旅游规划把城市作为规划对象,而城市的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极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城市越来越成为区域旅游的主导,因此,城市旅游规划要考虑这个城市的特色化需要,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和规划:

第一,随着城市居民周末度假、观光休闲需求的增加,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旅游逐步兴起,近远郊旅游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补充和新的旅游增长点。

第二,城市康体休闲设施越来越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晚间娱乐活动,成为一个城市品味的关键因素和吸引游客逗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不可忽视这些传统上不算是城市旅游要素的规划。

第三,要注重城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一般认为,城

市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城市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但是,城市要成为旅游产品,措施之一就是在诸多公共项目上进行更新和再创造,在不影响原先功能的基础上,把公共产品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例如,大学城、特色街、标志性建筑景观、桥梁、海港等。上海88米高的金贸大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然,在进行大厦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把它建设成为上海城市空中观光的重要设施,就可以减少后期改建带来的损失)。把城市景观建筑、城市广场、城市中心(如CBD)和分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雕塑、城市绿化等公建设施转化为旅游资源,既共享了资源,节约了资金;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品味,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这一点,大连是全国的典范。大连的日本街、俄罗斯街、广场、女骑警、模特学校、国际服装节、足球学校等,经过营造,竟然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张张“名片”,成为大连的特色旅游产品.因此,在将城市公共产品转化为城市特色旅游产品方面,大连很值得中国的其它城市学习。

第四,要对城市的风貌和格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城市需要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文化,而文化是地域性的、个性化的,建筑、道路等是城市风格的主要载体,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标签。要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则出发,对城市的风格做出界定。例如,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

一、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界定这个城市的建筑风貌--体现东方园林之美的江南水乡风韵,布局疏朗、尺度合宜、色彩淡雅,以宋瓷“鸭蛋青”为基本色调。而浙江湖州提出的“亲山、望水、见塔、知城”理念,也是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途径。另外,城市设施和旅游设施既要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又要有“代”的概念,以展现和表征城市的活性。例如饭店的大堂,饮食、娱乐等场所的建筑和装修,都要渗透这个城市的文脉,既互为背景,又各有千秋。城市旅游规划不可忽视这些背景要素。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总之,一个城市要给游客留

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篇6

汤少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副主题有五个,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小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这些主题和副主题,意在探讨如何完善城市的自身功能,塑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基于对城市旅游的研究,结合近年来笔者在奇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做的《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长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城市旅游规划的项目经验,从城市旅游规划的角度解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历史人文:让生活更有品味

美国著名的华裔历史学家唐德刚这样辨析“西湖之美”:西湖在自然环境上未必胜过台湾“日月潭”,而“西湖”是世界级的名湖之一。何也?设使西湖而缺“苏”(东坡)“白”(居易),设使西湖而缺雷峰塔、灵隐寺、许仙、青白蛇、苏小小、岳武穆,设使西湖删除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楼外楼„„则“西湖”一池水而已。唐德刚的意思很明白:西湖之美,美在人文的衬托。因此,历史人文是吸引外来旅游者的由头,也是让市民产生共鸣的根基。特色历史人文的挖掘与成功塑造,则能达到“内聚外引”的效果。

在奇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做的《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其修编中,奇创认为三亚并非“文化的沙漠”,基于对三亚历史文化的梳理与挖掘,提出 “一中心、七体系”的文化战略架构,并创意的提出“凤凰文化”概念,在空间上形成“凤凰展翅”的布局,将“自然美”与“人文美”结合起来,通过新丝路模特大赛、世界小姐总决赛、奥运圣火“凤还巢”三亚传递等体现这一文化内涵,使美丽的自然资源因人文内涵的注入而活灵活现、意味深长!

在《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基于对成都文化的分析,提出三大文化旅游区及系列特色文化街区的打造,其中三大文化旅游区是以武侯祠为中心的“蜀汉三国”旅游区、以杜甫草堂为中心的“唐诗汉赋”旅游区、以金沙遗址为中心的“金沙蜀韵”旅游区,特色文化街区包括锦里、文殊院、宽窄巷子、琴台路、一品天下、春江花月等等。通过这些文化旅游区及特色文化街区的打造,让成都的休闲文化起来,同时通过休闲元素的植入,又让成都的文化休闲起来,让游客、市民品味体验中国休闲之都的无限魅力。

城市第三空间:让生活更优雅

城市第三空间,这里是指工作空间、家庭生活空间之外的空间,在形态上通常表现为酒吧、咖啡馆、公园、广场、购物街、创意园区等城市空间。在这样的第三空间里,人们的关系是自由和平等的,没有工作上的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里各种角色的束缚,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可以把真正的自己释放出来,让人们的活动空间更广阔、生活更优雅。因此,城市第三空间,成为让居民与游客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载体。

在《长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奇创提出长春城市旅游发展“一带四片十七街”空间布局,分九大系统打造,力争使长春城市旅游实现“五大转型”:即从“电影城”向“电影娱乐城”、“汽车城”向“汽车休闲城”、“森林城”向“森林度假城”、“雕塑城”向“雕塑艺术城”、“科技城”向“科技体验城”的转型。通过对城市第三空间的系统建设,打造城市生活起居的大客厅,不仅为游客也更为市民创造让生活更优雅的环境空间。

城市夜生活:让生活更绚丽多彩

一位法国的城市状态研究者曾说过,一个城市的“夜生活”质量是考察这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大众消费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夜生活,是“朝九晚五”生活的延续和补充,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华灯初上、灯

红酒绿之时,一个城市的风情也就开始上演了,演绎着越夜越美丽、越夜越精彩的万种风情!于是,夜晚成为人们释放自我的舞台,吃喝玩乐成为永远不变的主题,城市灯光夜景、酒吧、美食街、小吃夜市、休闲娱乐也就成为规划一个城市夜生活的主要元素。

与都市白领“朝九晚五”的生活相对应,在有些城市的旅游规划中,笔者曾提出“晚九朝五”的构想,即像欧美游客度假生活方式一样,晚上活动白天睡觉,将夜间休闲娱乐进行到底!不过这样的夜间旅游产品只是为部分游客设计的,大部分还是倡导从“观夜景”向“体验夜生活”、从“发泄情绪”向“养生身心”、从“大众娱乐”向“品位体验”过渡的夜间生活方式。

在《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考虑到时尚夜游、品味夜游、健康夜游等夜游方式,奇创提出“邮轮唱晚”海上时尚夜游、“海浪听涛”品味度假夜游、“温泉夜话”养生夜游、“天涯情怀”浪漫夜游、“崖州旧事”怀旧夜游、“槟榔月夜”乡村夜游、“都市风情”大众夜游七大主题夜游区,通过多元夜生活的构建,让三亚旅游夜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城市公共服务,让生活更舒畅

城市,让人感觉比乡村好,最主要的方面也许就是城市公共服务了,生活所需一切触手可及。便捷的交通、便利的餐饮购物以及金融邮政服务,成为让城市市民感受城市生活美好的源泉。而对于游客来说,舒适的或经济的住宿系统、便利的交通游览系统、明确的标识导向系统、温馨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等等,则是体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系统构成要素。因此,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旅游规划中考虑的要比城市规划更多,要满足城市基本功能与旅游景观功能的双重功能、居民需求与游客需求的双重需求,科学的规划设计,是让生活更舒畅的根源。

在《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奇创提出五类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和十五类无障碍度假服务体系的度假公共设施总体规划,其中十五类无障碍度假服务体

系包括五类度假交通服务体系、五类度假消费服务体系、三类度假信息服务体系、两类度假保障服务体系,通过度假服务设施的系统打造,让来三亚度假的游客生活更有保障、更舒畅!同时也让三亚市民生活更方便、更美好!

旅游岛屿城市的污水规划研究 篇7

1 普陀山污水排放现状

1) 普陀山地形特征。普陀山位于舟山市东部, 与陆地分割, 距舟山市最近点海上直线距离约5 km, 整个岛屿面积约12.5 km2。普陀山岛上以山体为主, 四面环海。岛上地势起伏较大。

2) 普陀山污水分布特征。2012年岛内总人口为9 980人, 其中常住人口4 855人, 暂住人口5 125人, 年游客量达到4 784 226人。岛上的污水全为居民和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 这些污水主要分布于居住区、商业街及景点公厕。

3) 普陀山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普陀山现有13座污水处理站, 其中3座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相对较大, 日处理能力500 m3/d~800 m3/d, 其余10座污水处理站规模较小, 日处理能力多在100 m3/d以下。它们就近分片处理岛上的生活污水。

2 影响污水规模的关键参数

2.1 污水量日变化系数Kd

为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模, 污水量日变化系数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参数。一般日变化系数的确定可以由最高日用水量除以平均日用水量得出。但目前岛上供水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 由舟山市至普陀山岛的第二根供水管道还处于规划阶段, 岛上居民相当一部分用水取自山水, 另外自来水厂存在供水资料缺失的现象。考虑到普陀山作为一个旅游城市, 岛上的游客量受到节假日、佛教香会的影响出现较大波动。普陀山常年总人口在万人左右, 在节假日游客量往往是常住人口的好几倍。而岛上的污水均来自当地居民及游客所产生的生活污水, 污水量随着游客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基于这样的变化, 对岛上2012年全年的游客量按月进行了分析。表1中总游客量、当月最高日游客量取自调查资料《普陀山2012年统计资料汇编》, 游客量的日变化系数按 (当月最高日游客量+9 980) / (平均日游客量+9 980) 计算得出。9 980为2012年岛内人口。经过计算, 游客的日变化系数约1.7。通过对游客日变化系数的计算, 来推算污水量的日变化系数。在本次方案中认为1.7作为污水量的日变化系数是合适的, 虽然较其他一般城市的日变化系数有所偏大, 但对普陀山这样一个旅游城市来讲又是符合实际的。

2.2 设计人口

设计人口是指污水排水系统设计期限终期的规划人口数, 是计算污水设计流量的基本数据, 该值是由城镇的总体规划确定的[1]。根据《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至规划期末, 岛内居住人口4 400人, 适宜游人容量13 771人次/日, 最大游人容量18 000人次/日。但目前, 普陀山实际旅游人数常常突破这一最大游人容量, 特别在节假日、香会期间尤为严重, 而景区对游客的数量也较难限制。通过对近几年历史数据发现, 2011年5月最大日游客量达到了5万人, 虽然在之后的节假日、香会期间游客量有所减少, 尚未突破5万人, 但也在4万人~5万人之间。考虑到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在设计人口中游客量取5万人/日, 而不是《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确定的1.8万人/日。

在用水量的计算中, 还需对不同类别的用水人口进行细分, 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用水量。因此还需在游客中划分出散客即当天回去的游客及留宿的游客。

根据表2计算出普陀山的散客:5× (1-0.31) =3.5万人/日, 留宿人口:5×0.31=1.5万人/日, 然后根据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不同类别人员的用水指标进行水量计算, 最后得出普陀山全岛污水量。

3 普陀山污水收集系统方案

污水收集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主要有:1) 应合理利用近岸的海洋水环境容量[2], 做好尾水排放的衔接。普陀山东面海域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西面海域为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若污水处理厂设在西侧, 对尾水排放条件较为有利。2) 利用岛上地势起伏较大的特点, 尽可能的在各自片区内用重力管道收集, 减少提升泵站的设置。3) 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污水工程设施, 以减少工程投资。针对普陀山现状污水分片处理的情况, 规划提出分散处理方案和集中处理方案。

3.1 分散处理方案

岛上的13座污水处理站规模小, 水质处理效果不理想。规划总体维持现有3座规模相对较大的污水处理站的布局, 对其他10座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收集区域进行整合。在规划中利用了现有小型污水处理站的污水管道收集系统, 并将小型污水处理站改造成污水调节池[3], 通过污水调节池再将污水以重力流或压力流形式分别接入3座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收集系统。这种小范围内集中处理, 扩大了原有污水处理站的收集范围, 增强了污水处理站的规模效应。

3.2 集中处理方案

集中处理方案是对分散处理方案的进一步整合, 在普陀山西侧设置污水厂1座。根据污水处理厂的位置, 在部分区域改变了压力管道原有污水的排水方向, 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污水压力管道。再适当增加一些污水提升泵站, 将岛上的污水全提升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3 方案比较

方案在最终确定上需从多方面进行比选, 投资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规划对两个方案在投资上作了详细的比较, 见表3。

万元

从两个方案的投资可以得出, 集中方案略高于分散方案10%左右。除投资外, 规划还从污水处理系统规模、对受纳水体要求、对附近海域的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达标排放保证率、工程建设难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 结合普陀山的自身特点, 最终选择了集中方案。

4 规划特点

1) 与传统的设计人口取值依据有所不同, 在实际游客与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偏离较大的情况下, 根据岛上的实际旅游人数, 计算留宿比对不同的游客类别进行更深层次细分。

2) 通过游客量的日变化系数的计算来推断污水量的日变化系数,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污水量的变化情况。

3) 区别于一般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 在方案设计中, 根据普陀山旅游人数波动大、地势起伏较大的特点, 利用了原有的污水处理站改造成污水调节池, 可以有效地调节污水水量和水质, 对管道和泵站安全运行起到一定的作用。

5 项目实施情况

该项目最后采用集中方案, 目前普陀山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已经进入实体施工阶段, 预计2014年10月竣工验收, 11月投入使用。该项目建成后, 全岛污水基本可接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减少普陀山内河及附近海域的生态污染, 使普陀山生态系统向更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摘要:以浙江普陀山为例, 通过旅游人数的变化, 分析了岛上污水量的变化关系, 确定了污水的日变化系数, 针对当前普陀山污水处理站的状况, 提出了污水收集系统的方案, 根据岛上污水量变化大的情况, 在方案中设置了污水调节池, 给相关旅游岛屿城市的污水工程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站,设计人口,日变化系数,污水调节池

参考文献

[1]孙慧修, 郝以琼, 龙腾锐.排水工程 (上册) [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王经盛, 陶涛.水环境容量计算在污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 (3) :82-85.

浅析城市会展旅游的发展 篇8

关键词:成都;会展旅游;现状;发展

一、成都市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成都市会展业的发展始于1984年成功举办春季全国糖酒交易会。虽然同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成都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并不慢。至今成都市已经举办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的全国性大型展览会近200场,2013年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两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盛会,也使成都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唯一一个在同一年度吸引两大国际盛会落户的城市。2013年成都规模以上展会数量达17个,第四次在数量和展览面积上均名列全国第五名。在2013年年底,成都市荣获了“2013年度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称号及优秀会展城市管理奖。

成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2007年和杭州、大连一起被评为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市拥有170多处人文景观,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具有很高的技术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其中都江堰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成都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另外,成都市分布相对集中的旅游资源及优越的旅游地理位置,这些都为深入开发利用丰富的成都旅游资源,发展会展旅游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二、成都市会展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就一个城市的会展旅游而言,在基础设施方面,成都位于川西平原的腹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中心及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可汇集大量商流、物流流、信息流。成都邮电业务总收入、航空货运量和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均列西部城市首位。境内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相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为成都旅游的开展及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成都会展场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拥有世界环球中心、四川省展览馆、天府博览中心、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多个大型会展场馆,场馆内都配备先进的多功能会议会展中心。此外,除了城市中央会议区,成都市会议功能区已经辐射到成都市周边旅游胜地都江堰会议区和九寨沟会议区。香格里拉、索菲特万达、总统皇冠假日等众多高档次的大酒店,以及实力强大的国际旅行社,也为成都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优良的会展硬件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成都市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极其丰富多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价值高,既有观光型旅游资源,又有度假型旅游资源,还有深厚的巴蜀文化及饮食文化,为成都开展会展旅游提供了良好资源条件和环境。

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实力深受城市综合实力的影响,成都市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位列西部城市首位。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发达,其中旅游经济增长迅速。成都市产业领域和市域领域的开放程度高,深度参与全球经贸往来和技术合作,成都加强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目前已与2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经贸关系。不断优化的人居环境和不断提升的城市影响力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加强。

三、成都市会展旅游的发展方向

1、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

会展旅游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多个行业,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支持对其发展密至关重要。政府制定会展旅游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从总体上把握、调控其发展方向。政府既应明确职能,给予会展旅游必要扶持和培育,又要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下的会展旅游资源配置,使会展旅游朝着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2、建立专业的会展旅游组织机构和企业

成都会展旅游业要想保持产业竞争优势,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会展旅游管理机构。同时,成都市的会展业与旅游业应当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设置专门的营销协调机构,将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统一管理、联合促销。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也可以建立战略联盟,通过相关企业的联合,使会展设施、旅游设施、饭店在会展旅游产业链上协调运行,使会展旅游得以长远发展。

3、加快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提升会展旅游服务水平

成都会展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会展人才的缺口还比较大,无法满足整个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目前成都会展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环境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离会展旅游对专业型、全面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造成会展旅游的整体规模不大和效益不高。因此,加快会展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会展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的服务水平已经刻不容缓。四川省内各高校应当开设会展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国外会展组织机构及国内发达地区合作,开设会展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训课程,对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进行提升。

4、开发有针对性的会展旅游项目

同会展活动相伴生的旅游活动能够进一步拉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会展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以旅游为目的,通常状态下,会展参加者是不会主动去参与旅游活动。因此,成都市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旅游资源对会展参与者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吸引源,可以根据与会者会后停留时间短的特点,着力开发短期会展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胡平,《会展旅游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

[2]张文健、金辉,《中外会展论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3]王保伦,“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旅游学刊》,2003年01期。

[4]魏小安,“中国(2002)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对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2002年04期。

[5]杨娟,“世界会展之都对发展成都会展旅游的启示”,《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2期。

作者简介:王莎(1990-),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管理学硕士,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研究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

上一篇:2022年度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计划下一篇:《名人传》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