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6-26

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这次全省职成教年度工作暨办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会议,是我们相互沟通、统一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年度工作会议和全省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同时,也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推动全省职业教育,特别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2004年高职学院院长暑期研修班,重点研讨了职业教育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问题,这次会议也可以说是暑期研修班之后的一次研究促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工作部署会议。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总体势头是好的,但是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快,中等职业教育仍处于恢复状态,而且公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低于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州教育局分管职教工作的负责同志和高职学院院长,应当全面掌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能够从教育改革、发展的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中,考虑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全省教育工作发展基本情况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全省教育工作在巩固过去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部分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全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级各类教育,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作为目标,推动了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总体说来,2004年全省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做到了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全面巩固了“两基”成果。集中抓了几件大事:一是继续抓了危房改造;二是开展了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家庭困难学生救助体系;四是加强了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和结构调整。2004年,省政府出资700多万元,为贫困地区中心小学培养了4900多名信息技术教师和英语教师,基本保证了每所中心小学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和一名英语教师,以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这项工作各个市州反应都很好。过去,我们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投放下去了,但市州年年都讲教师结构不合理,不是缺这门课的教师就是缺那门课的教师。对于贫困学生的救助体系,国家专列款项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的救助,其中重点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家庭贫困学生按照“两免一补”的政策进行救助,实行国家免书本费、省免杂费、地方补助生活费的办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从今年开始,争取到2007年,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目前,我省有20个国贫县、18个省贫县,中央已下达我省免费教科书资金预算控制额1.77亿元,省计划拿出1.23亿元,主要用于免除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城镇低保户以及孤儿、残疾人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教科书费用和杂费,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性进展。今年春季全省救助学生达到175万人,接受救助的贫困学生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23。最近,我到湘西调研时发现,湘西通过危改和建设寄宿制学校,现在可以说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同时,在基础设施的建筑质量上是按照至少使用50年的标准建设的。现在我们到农村去,已经没有人再讲孩子因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农村学校教师素质上来了,才能保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统筹发展。

二、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

近两年来,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一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职业院校的领导同志,从思想上基本弄明白了什么是职业教育,如何办好职业教育这个问题。职业教育是什么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周济部长对职业教育最大的贡献是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没有继续沿着普通教育的模式去发展职业教育,这是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个飞跃。以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也不怪大家,我们大部分职业学校是从普通高中和中专改办过来的,无意中就深深留下了普通教育的痕迹。二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订单式”教育在职业学校开始逐步普及,而且很多学校看到了就业的重要性,学校不再只看重招生,开始注重以就业来引导招生。三是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省教育厅在职业教育管理上、在职能的转变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去年,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这个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这十条来之不易,现在落实起来也不容易。这是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职业教育如何办,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如何管才得出的十条,虽然有些同志

仍有不同意见,但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落实。政府作什么?政府就是要为市场主体和优化环境搞好服务、提供服务,这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不能利用自身的权力去卡学校的脖子、去制造障碍,而是要领导好和服务好这块事业,我们绝对不允许任何单位以行政权力去谋取某些方面部门的利益。四是各方面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与把多方

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很有关系。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省政府的积极性调动了,市州政府的积极性调动了,行业部门的积极性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调动了,学校的积极性更加调动了。现在,我省已有59所高职学院,在校生也基本占到65万普通高校在校生的一半,这在全国应该是走在了前面。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也在逐年回升,部分县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好。去年,我和放平厅长到汩罗去调研,汩罗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发展,这么多年来始终保持1:1的比例,很不容易。我对汩罗市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概括为两句话: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可以上大学,职业高中95以上的学生可以就业。老百姓是最讲实际的,如果读职业高中不能就业,家长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干什么?如果普通高中考上大学的很少,谁又去上普通高中?可以说,升学拉动普通高中发展,就业拉动职业高中的发展,当然升学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下讲究升学率。

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我省稳步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去年,省教育厅专门组织专家对各高等学校进行了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审定工作,高校的总体规模应该说已经基本确定。这个规模的确定,是根据我省到2010年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来制订的。最近,我重新学习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央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前,中央提出的是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这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变化,但却是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都分离了,学校今后办学就是办学,投入就是投入,这样才能使学校在整个教育的大背景下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如果不这样,学校是很难办好的。今后,义务教育要以均衡发展为目标,全面巩固普及成果,不断提高普及水平和质量;高中阶段教育必须以政府办学为主体,推动多样化办学;幼儿教育,政府要办好骨干示范幼儿园,实行社会化办园的格局。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回头看看,在全省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系统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更是薄弱环节。尽管我省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促进,职业教育与其它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改革和发展的倾向和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九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才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忽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的倾向。二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忽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倾向。主要是一些行政部门在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调节的办法时存在偏差,有的让学校自生自灭,有的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客观上还制造了一些障碍。三是各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仍存在忽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的倾向。四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仍存在忽视民办教育发展的倾向。五是各类职业院校在推进学校各项改革中仍存在忽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倾向,如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省、市两级都没有管理到位。全省64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省一年很难开一次会议,市州也很难把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统管起来,中等职业学校处于一种任其自生自灭的状态。按照国家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是以市州统筹为主,但我认为市州统筹的力度还很不够。目前的状况是,校长管理水平高的中等职业学校就发展得比较好,而校长管理水平较低的中等职业学校,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发展到什么程度。相当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存在人浮于事、骨干教师留不住的现象。六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配置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中仍存在忽视资源统筹的倾向,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城乡分割,重复建设,一方面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结构性的严重浪费。七是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仍存在忽视技能结构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倾向。如果职业院校仍按照原来的教学大纲来培养人,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企业需要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湖南商学院曾为四个公司办班,学校集中全校的力量编写教材,但企业提出的要求仍无法满足、无法实现,学校只好先把教师送到企业去培训,回校后再上课。我们知道,教学大纲一般要好几年才修订一次,而企业是紧跟市场走的,学校如果完全按现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就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跟着市场走,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所掌握的技术是企业淘汰的技术,就没有价值了。八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中仍存在学校办学自主权下放不够和宏观调控指导不够的倾向。九是社会的传统观念仍存在对一线劳动者的鄙视和忽视生产劳动的倾向,不利于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环境。比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通过全国技能竞赛产生出来的10个冠军,送到有关大学培训两年后,都不愿意回到原来的一线岗位去工作。上述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职业院校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切实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发展的总体形势是,体制改革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完善阶段,发展进入了科学发展的阶段。就是要求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五个统筹”是基本要求;社会建设进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进入了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阶段;整个国家进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改变。我们不能把教育当作产业化来办,这既是教育社会公益性的体现,又是确保社会公平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潜力。如果把教育当作企业来办,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那就会导致很多人上不起学,这涉及到民族素质和人才培养问题。

第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发生改变。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仍然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当前,有的校长考虑如何生存下去、发展下去比较多,而考虑这个问题比较少。党和国家把数额巨大的资产交给院校长,就是要我们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第三,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教育发展的方针没有变。我省教育发展能有今天的局面,主要是通过改革来推动的。继续推动教育发展,还是要依靠改革。我国已进入构建和谐社会时期,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先进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很多矛盾与不平衡问题要通过改革去调整和完善,温家宝同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得最多的词语就是改革,所以人大代表普遍说2005年是改革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改革的力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社会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第四,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求没有变。大家不要认为教育发展过头了,或者说教育发展应该要放慢了。把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必须始终要坚持的,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和经济社会相适应,并适度超前。要从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来思考这个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

第五,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大量需求没有改变。我们看到,高级技工的需求很旺盛,部分岗位的高级技工的工资甚至高于博士生。我曾讲过,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决定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应该是大多数,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规律决定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去年,曾庆红同志邀请东北、西北地区在北戴河疗养的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他作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讲话,把技能型人才提到很高的位置。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不仅凝集了广大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也包含着千千万万高技能型人才的汗水和辛劳,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的高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数量的迅速增长和素质的不断提高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关系到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乃至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稳定和提升,关系到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全党全社会都要像尊重高级专家那样尊重高技能型人才,像重视高级专家培养那样重视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像关心高级专家的成长那样关心高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把高技能型人才与高级专家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体现了党中央在人才建设问题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是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我认为,只有实现四个尊重,最后才能和谐,这是一个前提。我们抓工作时,对这些重大的问题,必须端正思想、把握方向,否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偏差,甚至走入歧途。

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是职业教育的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即转变思想观念。要从过去办普通教育的模式转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岗位技能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模式上来。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推行一系列改革,特别是要从办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

二是要以政府为主,统筹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市(地)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促进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要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防止职业教育资源流失。统筹好职业教育资源,这是国家赋予我们市以上政府的职责,希望市州政府充分发挥统筹的作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另外,我提倡以拥有优质资源的职业院校为龙头,通过自愿的原则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连锁办学。今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实行连锁办学,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办学优势,扶持相关专业和学校,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前,我省已成立的一些职业教育集团,真正发挥作用不够,特别是将连锁的学校带动起来不够,而只是挂了一个牌子。希望市州教育局的同志能够触动这一块,推动这一块的发展,采取城乡结合、校企结合、比较发达地区的院校与贫困地区的院校结合,特别是要发挥高职学院的龙头、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我在湘西调研时也讲了这件事,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打破行业界限、部门界限,搞好资源整合和集约效益。连锁办学需要实行学分制,通过学分把中职和高职沟通起来,把技校和广播电视学校连起来,只要是同层次、同类别的职业教育,学分就可以互认,这一问题请省教育厅制订一个具体办法推动实施。

三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政府花了钱,就是要学校培养适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全国作贡献,职业院校应该更多地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应该比普通高等学校有更高的热情。如果学校不了解地方发展什么、今后发展什么、现在做什么,学校就无法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我们不要舍近求远,一味地瞄准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我们更需要立足于本地。前不久我到长沙县去调研,长沙县的县城位于长沙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那里有不少工厂和企业,也有多所职业院校,但究竟有多少所学校对这个区域内的企业有所了解、有所合作呢?我认为还不多。我给长沙县政府提出了一个建议,要政府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搭一个桥,加强合作。职业院校首先要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样政府才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办职业教育。我始终认为,职业院校如果脱离了与企业的合作是没有出路的。

四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依托专业办好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以带动学校发展。1996年,我在汩罗就讲过,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办公司,当公司发展好了,办学校也就有了许多好的条件。职业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和产业,很难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当然办公司要求学校有一定的条件和实力。国家对校办产业是有优惠政策的,各个学校要努力争取。另外,农村职业学校,可以抓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机遇,牵头成立相关的经济合作组织。我省目前已有2万个左右的经济合作组织,但是这些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公司成立的。我认为农村职业学校也可以组织成立相关的经济合作组织,比如成立养殖合作组织、柑桔种植合作组织等,成立这些组织既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又能推动学校的发展。我希望农村职业学校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机遇,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支柱产业的优势,通过相关组织把农民集中起来,发挥群体功能,带动农民致富。

最后,要加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领导。按照满足市场需求和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要求,采取行政和市场的手段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判断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怎么样,就是要看学校的毕业生能否高质量就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专业设置、教材、教师和实习实训条件,都会影响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把教育部下达给我省今年增加中职招生6.3万人的目标实现。刚才放平同志讲了,我们不仅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贫困地区更要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成功转移一个劳动力,实际上就解决了一个贫困户,这比国家给他支持一定的资金作用更大。现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部门很多,有扶贫办、劳动厅、农业厅等,希望各市州教育局的分管局长,会议之后给当地政府的领导多汇报,充分发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高职学院要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果学校办了几年还是原来的层次,高职学院的作用就没有发挥好。而且,我希望高职学院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间不要互相雷同,学校间雷同太多了,竞争力就上不来,每一所学校都一定要有自己的优势专业。现在很多专业如旅游专业、计算机专业,普通高校有,大部分高职学院也有,存在着低水平的重复。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各地不要把评估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这是政府管理教育的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是对社会、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不是与学校过不去。

今天,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给大家讲讲,主要是跟大家通报情况、沟通思想。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振奋精神,把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一是按照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要求, 进一步拓展自学考试“中接专”“专接本”考试项目, 积极探索中职在校学生在岗深造新模式和中职优秀毕业生就读高校新的招生录取办法;二是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 为未来招生多元化发展积累经验。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所选定的3所高职院校也已经制订了实施方案, 待上级领导机关审批备案后, 将尽快启动试点工作;三是筹备组建海南省自学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 对我省自考主考学校遴选、开考专业选择、课程开考时间及安排、命题质量评估、教材选择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并提供咨询, 促进自学考试的综合改革;四是加强普通高考英语科目考试方式改革的调研, 努力实现普通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一年两考的改革目标;五是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人才需求, 积极引进考试项目, 拓宽社会考试业务渠道, 并积极加强与各地区各部门的合作, 为我省选拔国际旅游岛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服务;六是根据教育部的部署, 抓紧做好教师资格准入考试及定期注册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 以适应今年下半年试点开考工作的要求, 使我省的教师队伍建设从质量上实现新的飞跃。

二、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 确保各项招生考试安全、保密、有序进行

我局将组织专门人员对现有的各类各项招生考试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优化完善, 争取在全国率先修订出首个不同类型考试标准基本统一、操作程序基本一致的通用性考试规章制度和考务管理细则, 促进考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同时, 我局将尽快完成各类招生考试的专家库建设, 建成并不断完善我省首个包括命题制卷、监考、巡考、评卷、网络技术、考务管理等各方面专家人才储备库, 并制订出相配套的培训计划、使用制度和监督机制, 以促进我省各项招生考试管理上水平。

三、加快招生考试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基地建设的筹备进程, 尽快规划建设成一个集办公、命题、保密、评卷、培训、考试等多功能的综合招生考试基地;二是在标准化考场建设工作上取得突破, 实现考场普遍安装全角度视频监控设备、配备手柄式金属探测器、电子狗等多种考试管理现代化技术设备;三是加强考务指挥平台建设的步伐, 我局将根据教育部要求和考务指挥平台建设技术标准, 分步建成能与教育部联网的省、市 (县) 和考点三级考务指挥系统, 使我省的招生考试指挥管理实现全面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四、不断深化招生阳光工程建设

一是对我省的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 为考生营造积极进取、平等竞争的招生考试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考试信息公开制度, 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时间, 全面、准确、及时地发布相关的招生考试信息并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加强诚信制度和招生阳光工程考核监督机制建设, 加大政府、社会监督力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四是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充分发挥考试部门的信息技术优势, 完善各项服务措施和办法, 不断拓宽网络信访的渠道, 构建与考生和社会之间快速有效的沟通互动和信访反馈桥梁, 为考生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招生考试服务。

五、抓好考试评价工作, 为考生、学校教育教学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一是改革高考成绩报告内容和形式, 在全国率先推行将目前只报告单科和总分成绩的方式, 改变为既报告考生的单科和总分成绩, 又报告单科各部分考试内容和能力的成绩以及其百分位情况, 为考生选择高校、专业和高校录取提供参考, 同时为中学教育教学提供指导;二是力争从普通高中2011级开始开展增值评价工作, 帮助学生了解高中3年的学习变化情况, 提高学习水平;三是抓紧做好普通高考年度间成绩等值比较评价的准备工作, 争取早日开展此项工作, 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尝试构建通过考试与评价相结合促进教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将评价工作贯穿到考试和选拔的全过程中, 充分挖掘招生考试信息资源, 扩大考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六、建设专业化的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考试工作队伍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召开××烟草2005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省局、××市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并表彰先进,分析当前形势,部署新的工作,动员全体员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再创佳绩,以崭新的姿态和精神面貌,发奋努力,再接再厉,为全面完成新以实施“三大战略”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奋斗。

下面,我代表党组讲四个问题:

一、××××年主要工作的简要回顾

××××年,是我们××烟草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在××市局(分公司)和中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围绕中心,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发奋图强,保证了××烟草整体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我们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年,向系统外销售卷烟43115箱,同比增长2.3%;完成税利17929万元、利润1485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48.8%;单箱毛利为3204元,同比上升16.3%,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在较高的平台上再次得到大幅提升,并再创历史新高。

1.“名优烟工程”建设效果显著。一是继续精心培育和呵护好省内重点品牌。去年,销售南京烟6952箱、同比增长30.6%,获毛利5562万元,占总毛利的32.2%,南京烟对整体效益的持续增长继续起到了龙头牵引作用。销售红杉树烟6174箱,同比增长22%,获毛利1524万元;一品梅烟5849箱,同比增长45.2%,获毛利1379万元;省内的三个重点品牌整体销量达18975箱,占系统外总销量44%,同比增长31.7%;共获毛利8465万元,占总毛利的49%,可见,省内三个重点品牌仍然是整体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二是对“苏烟”继续进行培育和科学投放,稳步提升高档卷烟的市场份额。去年共销售“苏烟”1175箱,获毛利2509万元,实现了单牌号卷烟效益的裂变式发展。在××卷烟市场趋于饱和、卷烟销量增长较难的情况下,“苏烟”效益的大幅提高,对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三是省外的全国名优烟培育得到重视和加强。全国36个重点牌号有21个在我市销售,销量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发展。

2.卷烟调控管理成效明显。首先,我们严格按照“市场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内烟市场资源优势和中高档卷烟对经济效益贡献率较大的特点,继续把税利增长的着力点放在省内中高档卷烟的销售上,着力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我们依据市场需求也把有较好销路和较高效益的省外中、低档烟经营好,充分利用好省外烟计划这一有限资源,并针对低档烟货源偏紧的问题,继续积极与省内外烟厂联系协调,及时购进有效低档烟货源,满足市场需求,始终保持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再次,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决不进“人情烟”、“关系烟”,提高了销售卷烟的集中度,确保了卷烟市场的稳定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去年,系统外销售省内烟29187箱、省外烟13928箱,分别占销售总量的67.7%、32.3%,省内烟和省外烟的销售保持在约为7:3的比例上,基本满足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二)网络调控功能明显增强

去年,为进一步增强网络功能,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优化整合了网点机构设置和城乡访送线路。我们根据“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这一新的现代营销模式的要求,在充分摸底调研、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公司原有的8个客户服务部撤并成目前的5个客户服务部,将原有的26条城乡访送线路整合为18条,既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又使网点设置和访送线路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流畅。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并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了减员增效。为提高网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使网络员工尽快适应网建现代化的要求,达到“队伍优化”、“降低成本”和“提升网络运行质量”的目标,去年我们先后组织网络人员分岗培训8次,参加人数达150余人次,举办各类以会代训会议8次,参加人数达250余人次,并对全部网络人员从年龄、工作业绩、文化程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通过整合和优胜劣汰的方式裁减了冗员34名,从而进一步精简优化了网络队伍,使网络聘用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加大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完善考核机制。随着网络整合的到位,我们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专门成立了网建检查组,加大了日常检查考核的力度,同时继续坚持和强化月末考核制度,严格奖惩兑现,通过强化考核来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到位,着力用制度保障网络运行质量的逐步提升。全年电话订货率达100 %,电子结算率达91%。

(三)卷烟市场秩序更加规范

××××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4起,没收非法生产卷烟5226条、走私烟95.7条;收缴罚没款47.6万元,被公安机关留置审查11人,移交案件2起2人,有力地打击了不法烟贩的嚣张气焰,营造了良好的卷烟市场秩序。

1.圆满完成换证工作,零售户布局渐趋科学合理

去年,共换发零售许可证5260张,依法收回非法经营户的许可证74张,核发新证203张,使有证零售户的分布渐趋科学合理。

2.强化了市场监管力度,市场净化率进一步提高

去年,共组织市场检查1087次,参加人员达5500人次,出动车辆900余台次,行程达16万公里。受理来信、来电、来访近50起,其中上级批转的信访和直接来信3 起,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处置完好率达100%。一是继续实施长效管理机制,市场监管工作得到强化。我们始终坚持“内管外打”和“专卖领先”的方针,继续保持对“假、私、非、超”卷烟打击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市场净化达标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和净化率。二是拓宽信息来源,大要案查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查处无证运输案件23起、收缴罚没款41.1万元,有力地打击了不法烟贩的嚣张气焰。三是严厉打击外来非法经营户,消费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去年我们与有关单位组织联合执法行动6次,晚上集中检查行动62次,出动人员800余人次,查处贩假、售假案件20起,没收假冒烟4000余条,收缴卷烟回收牌38块,使一度与我们公开对着干的100余户外来户大部分已关门撤离。

尤其是去年底开始的“三打”集中行动,战斗在专卖一线的同志不畏强暴、不畏艰险、勇于吃苦、乐于奉献,表现出了很高的姿态和觉悟,工作成效也非常显著。

3.强化队伍建设,依法行政、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以宣传学习贯彻新颁布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再掀法律法规学习新高潮,着力强化了对专卖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去年,共组织专卖管理人员进行了4次集中培训,参加人员达120人次。各专卖管理所自行集中学习达120余次。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强化了考核机制。通过实施末位淘汰制和严格的考核管理,进一步增强了队员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激发了稽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三是按照易地换区执法、以老带新和优化队伍的原则对各中队人员进行了交叉组合,既避免了“熟人”之间可能滋生的徇私执法,也实现了稽查队伍的优化重组。四是对照《行政许可法》,对专卖行政执法行为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和补正。如:从7月1日起,办理烟草零售许可证不再收费;对不予受理、不予行政许可等将依法出具决定书等。

4.实施“诚信等级管理”,努力打造“服务管理型专卖”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研究以诚信为纲、以客户为本、以记分制为抓手、以“推进三个双向(双向诚信、双向服务、双向监督)、打造诚信烟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等级管理:一方面,我们印发了告零售户书和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计分卡各5500份,加强了对零售户的诚信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强了对自身的诚信管理,为此,我们不断创新服务理念,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专卖管理由“管理服务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积极培育“信得过”零售户,不断深化市场净化达标工作,使市场占有率、持证经营率、合法渠道进货率有明显提高,促进了市场监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1.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更加完善、规范。我们主要抓好财经秩序的整顿规范工作,着力抓好自查自纠工作,并积极配合做好国家审计署对全行业审计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监控和审计监督,严格财务成本核算。在网点的费用管理上,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必需、从紧的要求,重新制订了客户服务部费用标准,严把各类费用支出的审核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确保了增收节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在较好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步。

2.以仓库和防车辆交通事故为重点的安全工作得到加强。一是逐级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狠抓隐患的整改;三是交通安全工作得到加强。第一,强化了驾驶员安全法律意识。我们以学习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契机,加大了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专题组织驾驶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行车常识测试,使驾驶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行车意识得到增强;第二,继续强化了车辆的安全管理,制订、完善了网络送货车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车辆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工作,着力把车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加强了驾驶员上岗证管理,严格车辆准驾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派车权限,规范了用车规定。去年车辆安全行驶98万里,未发生一起我方责任的交通等级事故。四是提高了物流中心的安全双保险系数。我们针对仓库的安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出现了设备老化和配件损坏的诸多隐患问题,有的甚至已不适应目前仓库的安全工作要求,再加上目前仓库周围建筑工地较多,人员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切实提高仓库的安全系数,确保万无一失,4月份,我们及时与110联网,安装了新的CK报警器,同时继续强化夜间值班和整点巡逻制度,确保了库区安全。五是持之以恒地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和对客户服务部、物流中心的夜间查岗制度,强化了责任追究。由于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财、物的安全。

3.档案工作按时优质完成。去年,我们除将档案整理工作按时优质完成,还将局(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长期、永久档案予以扫描,实现了网上检索和浏览档案,档案电子化工作获得突破。

4.其它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去年,物流配送工作、人事劳资工作、行政事务工作、公务接待工作、后勤保障工作、计算机信息工作、多元化经营工作、网建检查工作等也都完成得很出色。

(五)“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党群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去年,支部主要加强和突出了对党内两个新《条例》的学习贯彻,并组织党员参加了机关党工委的党纪条规知识测试,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党员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体现。一名新党员的转正工作如期进行。其次,较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陶冶了职工情操,凝聚了人心,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二是党组班子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有所增强。新一届党组班子调整后,团结一致,协调配合,紧密依靠广大干部职工,抓稳定,促团结,以人为本,化解矛盾,积极主动做好思想工作,有利有节处理好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了××烟草平稳发展。同时积极关心职工生活福利,想方设法改善和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尽可能为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明显提高,党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有所增强。

三是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我们主要以“机关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在“机关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和“三创建”活动中,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检查、整改活动,不断强化了对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服务理念,增强了团结奋进、务实高效的工作责任感,为局(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是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得到增强。首先是党组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清、责任明。其次,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再次是加强了内部相互监督和制度的约束机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对管工程、管物品、财务、专卖和经营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工作,努力从源头上做好预防腐败的工作。尤其是新一届党组和中层干部能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模范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如在卷烟仓库地面整修工程材料和网络送货车的购置上,都坚持集体商议决定,实施“阳光操作”,通过多家比价采购和公开招标的方式,两项共节约经费近14万元,整个操作程序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办理,并请专职审计部门实行专项审计,就仓库地面整修工程经审计核减费用2万多元。另外,对一些零星维修项目,坚持严格验收把关,采取先审计后报销入帐,从而有效杜绝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在招待费用方面,去年的招待费用应提数为220万元,实际费用为110万元,占应提数的50%,节约110万元。在礼品上交登记方面,有关领导及部门主动上交难以拒绝的各种礼品折合人民币约4万多元,并将部分礼品用于工会活动的奖品,营造了良好的廉洁自律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五是强化创建工作,“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去年,我们继续把争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机关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和“三创建”活动为契机,一着不让地抓好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立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指导思想,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活动,使员工的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们为茶东社区、挂钩单位长圩村、市聋哑学校捐款3.5万元,为×ד一日捐”慈善活动和海啸灾区捐款近15万元、衣物50多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好评。去年,局(公司)继续获得了“××市文明单位”、“××市贸易五十强”、“党务工作先进单位”、“110联动先进单位”等荣誉。

纵观全年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以及与先进的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一是我们班子尤其是我这个“一把手”驾驭大局的能力还较欠缺;二是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当前的改革发展形势还不相适应;三是学习教育从时间到效果还不够规范和到位;四是员工的大局意识、团结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之,××××年,我们××烟草“三个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进步,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些进步和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员工团结奋进、辛勤工作的结果。对一年来,我们两位副职领导的工作、各部门的工作、各中队和服务部的工作以及在座绝大部分同志的工作,我这个“一把手”不仅是满意的,而且是非常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组和我们三位领导同志对全体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并由衷地道一声:大家辛苦了!同时,我还由衷地感谢两位副职领导、中层干部及全体员工对我工作和生活的支持、配合及关心、关爱,谢谢大家!

二、面临的形势和2005年的重点工作

2005年,是我们烟草行业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烟草商业全面实施“三大战略”的开局之年,又是我们××烟草发展的重要之年。为了切实抓好全年各项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抓住机遇,负重奋进。

(一)当前形势和2005年总体工作要求

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的内外形势,仍然是改革与发展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但不管是改革还是挑战,环境和条件总体比较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国民经济活力被进一步调动和激发,社会经济形势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去年,我国经济仍然在高位运行,并以9.6%经济增长速度,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列。我们××市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今年1月13日,××市委、市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再发展工作会议,将加大力度扶持××经济发展。如不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市今年的经济发展将继续看好。国内和××经济活力的增强,使消费拉动效应进一步放大,为我们××烟草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先期条件。

其次,从全行业看,烟草行业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断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重视行业的整顿规范、依法行政和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提高烟草的总体竞争实力。国家局先后采取并落实了工商体制分设、企业兼并重组和“百牌号”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全行业的发展。我们××烟草商业按照国家局的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特别是新一届省局党组,审时度势,及时制定和落实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创商业品牌”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和“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为全省烟草商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谋划,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烟草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再次,从我们自身看,我们有一支很不错的干部职工队伍,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发展平台,有一个团结稳定的局面。以上是我们做好新工作的有利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清,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面对许多不利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矛盾:一是较高的税利基数与较高的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不断提高市场净化率的要求与市场管理越来越难之间的矛盾;三是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职工收入呈下降趋势之间的矛盾;四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与队伍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五是法人代表取消可能引起职工思想动荡及法人代表取消后与外部关系难协调的矛盾。

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烟草平稳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理清发展思路,寻求发展手段,制订发展措施,明确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局和省局以市场为取向采取的各项改革举措,确保专卖制度下的烟草经营管理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贯穿和落实到企业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着眼于深化改革,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以卷烟经营和市场管理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根据××烟草面临的内外形势和环境,200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局和××市局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卷烟经营和市场管理为中心,转变思想观念,狠抓整顿规范,强化内部管理,加快调整步伐,不断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跨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目标是:

经营工作:继续加快“名优烟工程”建设步伐,加强卷烟经营调控,提高经营市场能力,确保全年对系统外销售卷烟增长3%以上,实现税利增长10%。其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市)级公司中保持较前的位置。

专卖管理:加强市场管理,深化“诚信等级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净化率达到97%以上。

网络建设:着力实施“创商业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和效益,狠抓规范,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不懈地向“三个满意”目标努力。

企业管理: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调整、完善与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加强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费用率控制在3%左右,杜绝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切实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止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二)2005年应重点落实实施的“三大战略”各项任务

2005年,我们实施“三大战略’’的主要任务是:

1.以改革和完善商业服务模式为重点,大力实施“创商业品牌”战略,主要是以深化网络建设为载体,积极配合分公司加快市场主体建设的步伐,着力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建设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工作。

2.建立和创新成本管理机制,夯实“总成本领先”战略工作基础。一是制定总成本领先战略计划。根据《××烟草商业总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纲要(草案)》的总体要求,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制定符合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的长远计划和计划,进一步明确长远和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和完成具体工作、达到效果的时限。二是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准确。三是巩固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企业的财经行为全部纳入总成本管理。

3.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管理机制,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主要是要抓好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工作,拓展优秀人才调整和补充渠道,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探索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新机制。

三、2005年总体工作措施

围绕200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特别是实施××烟草商业“三大战略’’主要任务,新的一年,我们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六项主要工作:

(一)着眼于“创商业品牌”,切实加强和改进专卖管理

专卖管理工作,仍然是我们200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根据当前烟草市场的形势和特点,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指示,特别是××烟草“创商业品牌”战略的有关要求,通过深入开展对烟草大市场调查分析,树立“与客户共创成功”的理念,以“诚信等级管理”为主要方式,认真研究和落实专卖管理工作新举措、新办法,确保新的一年里专卖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切实加强“三打”工作。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综合整治,消除盲区和死角。要继续加强对金三角地区的监控,防止死灰复燃。要深入开展百日打假全省统一行动,对重点地区、重要地段、重点户头、重要方向,盯死、管住。交通进出口要借助公安的力量,守牢、卡住。千方百计扩大线索来源,端窝点、查处大要案,保持高压态势,并争取公安、司法机关的支持,落实好联合工作制度,形成合力,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加大追刑力度,力求打击一个,震慑一片。要积极争取工商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取缔无证户的力度,维护守法零售户的合法权益,保证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要全面实施“诚信等级管理”。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新一年专卖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在管理软件投入试运行后,认真搞好数据的录入和维护,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完善方案,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创新市场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效果的提升。

进一步加强对专卖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要认真组织专卖管理人员开展《行政许可法》、《文明执法行为规范》和“六条禁令”等法规的再学习再教育,使大家牢固树立文明执法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树立良好的专卖形象。加强对执法情况检查的力度,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案卷制作,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要加强对专卖聘用人员的考核管理,全面实施星级管理,调动专卖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要加强法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密切与政府法制、工商、公安、新闻单位的联系,积极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宣传卷烟打私、打假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果,宣传专卖管理人员的精神风貌,尽可能争取市有关执法部门和媒体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同时,进一步密切与广大零售户的关系,为零售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寓管理与服务之中,维护好零售户的合法权益,引导零售户守法诚信经营,为确保××卷烟市场秩序更加稳健,打造良好的基础。

(二)确立“经营市场”理念,全力抓好卷烟经营和网建

围绕卷烟经营工作和网建工作,我们要按照省局(公司)一系列指示和要求,确立“经营市场”理念,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要居安思危做好经营风险防范工作。在我们经济工作高基数、高效益和高增长的形势下,卷烟经营工作起伏或涨落的风险不仅存在,而且很大,因此,我们要保持××烟草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确立市场风险意识,要认真研究和落实风险防范机制,把防范工作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卷烟订货计划的确定、经济效益的预测、销售计划的落实等营销活动中,要逐月逐周细化销售指标,落实销售任务,有计划地降低目前省内烟销量占总销量近67%和省内烟税利占总税利80%的风险压力,促进卷烟经营品牌和效益的多元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经营市场中我们要继续运用调控手段。按照“效益第一、优化结构、服务社会、着眼发展”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卷烟经营调控机制,继续加强对卷烟品牌、价格档次的调控。要以“平等互利,互动互信,资源共享,效率责任”的要求建立新型工商关系,在进一步加强与南京、徐州、淮阴三家省内烟厂的经济合作,确保省内烟市场稳定的同时,与省外重点工业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深入挖潜不断扩大省外烟的销售,进一步提高省外烟在××地区的市场份额,使省外烟的销量与效益稳中有升。

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低档烟市场。加强适销对路低档烟调入工作,尽量满足低档卷烟市场的需求,为不同的卷烟消费群体搞好供应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全省南北联动,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区域卷烟市场资源优势,不断提高经营市场水平。

继续大力实施名优烟工程。根据国家局“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行业工作重点和实施“百牌号”战略要求,密切关注行业改革局势,特别要关注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动态,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卷烟生产经营特别是名优烟生产销售形势,确立和实行名优烟销售多元化、动态化和逐步向大品牌集中的营销策略。当前,我们必须根据××烟草的实际,既要培育和巩固好已有良好市场基础的省内名优烟,销好南京、红杉树、苏烟、一品梅、东渡、华西村等牌号卷烟,同时,也要通过对省外名优烟在××地区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品牌发展前途等因素综合的分析,加强中华、红塔山等一批省外名优烟的销售工作,另外还要将没有市场潜力和效益较差的牌号淘汰出局,从而适应烟草行业深化改革和企业重组形势,为经营好××名优烟市场,打好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2005年,我们的网建工作必须按照“创商业品牌”战略的要求,并根据全省在县级公司取消法人资格和确立分公司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围绕“巩固、完善、提高、创新”的网建方针和“三个满意’’目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措施和任务的落实。除了必须认真抓好2005年“创商业品牌’’各项重点工作外,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电话访销、电子结算、网上配货、现代物流”等营销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和科技成果,不断改进和创新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式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围绕电子结算方式做进一步改进工作,批发交易结算要从刷卡方式逐步过渡为网上扣款方式,使结算工作更加先进、科学。要按照“诚信等级管理”和“诚信服务”的要求以及客户至上的理念,实行服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的再造,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人员的教育,通过规范管理,深化网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考核检查,提高网点人员尤其是客户经理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责任感,同时,也要进一步研究和落实网点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和措施,努力促进他们在服务技能、道德水平、政治觉悟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不出问题

2005年,我们将继续围绕行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党纪条规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为主要任务,以落实各项廉政规章和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为重点,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确保不出问题。

要认真研究、部署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根据中央、省和市纪委全会及国家局、省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把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到实处。要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继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以多种形式和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党纪条规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

加强对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切实抓好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采取学习培训、专题讨论、查找问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措施,切实使党员的思想觉悟有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组织纪律有明显增强,各项工作有明显起色。要不断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纪政纪,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要强化监察职能,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对《行政许可法》执行情况的监督,促进专卖管理人员廉洁、公正执法和卷烟经营人员的优质、规范服务。

切实抓好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工作。通过认真查找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廉政制度,铲除腐败滋生土壤,重点在抓好廉政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要继续认真落实大额办公用品采购和重大基建项目的公开招投标等制度,促进有关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企业利益不受侵犯,腐败现象得以克服。

(四)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推动企业管理规范

新的一年,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要在省局“总成本领先”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以行业审计为契机,以财务管理为龙头,以安全工作为重点,以落实各项管理规章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通过总结去年的工作,特别是通过××××年年底的行业审计,使我们看到了近几年来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同时也使我们发现了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我们要按照有关财务规章,认真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在深入学习国家财经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方面多做工作。要按照省局(公司)“总成本领先”战略2005年工作部署,以标准、规范、高效的要求,对会计核算体系作认真的改进。加强对各项投入、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专项核算,实现内部单证流转、会计核算流程、核算方法、财务管理办法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统一,严格规范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提高核算质量,提升核算效率,防止财务收支中不规范行为。巩固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人、才、物各方面,产、供、销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对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定期考核,对大额资金的运作和对外资本性支出项目实施有效监控。同时要根据县级局(公司)新的职能定位,制定和落实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目标,继续实行分级审核审批制度。要严肃财经纪律,严禁坐支、挪用公款,保证资金安全。认真落实专项审计制度,杜绝弄虚作假、私设小金库、帐外帐等违法违纪现象。

切实抓好以车辆管理为重点的安全工作。要时时刻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进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必须认真抓好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重点做好防范工作。要继续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安全监督,严格考核奖惩,使安全工作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要把车辆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继续认真实行驾驶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驾驶员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深化“安全文明驾驶员达标活动”,加强车辆安全性能检查和驾驶员技术能力的测试,认真改进和落实车辆管理措施,促进车辆管理工作跨上新的台阶。切实搞好日常安全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常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进一步落实对仓库、商店、办公楼、服务部等部位的安全检查制度,确保用电和财产安全,做好防抢、防盗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技能和知识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课,开展消防和救护演习等,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救灾防护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根据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及时完善设备,整改隐患。

要认真搞好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保值增值率和利用率。

继续抓好政务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切实按照有关法规认真做好劳资工作,在分配上要兼顾国家、集体、行业、社会和个人等各种关系,尤其要依法处理好与外聘人员的劳务关系,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确保大局稳定。要按照“树立形象、节俭办事、有礼有节、争取实效”的原则搞好对外接待和会务保障工作。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和经济信息的管理,推进专卖管理、经营网建、财务审计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要根据省局的安排认真搞好“服务质量投诉中心”和“卷烟市场信息反馈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办公自动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要大力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质量,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完善网络安全系统,确保信息安全。

(五)按照“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要求,努力打造高素质的烟草团队

建设综合素质高和特别能战斗的干部职工队伍是我们落实人才战略的根本要求,也是××烟草争取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一定要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等方面多下功夫,不断促进全体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继续抓好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为龙头的学习活动,并努力在学习形式上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断增强学习效果。要进一步深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当前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加强普通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教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政治觉悟。要加强基本素质教育,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科技知识、金融常识等,促进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与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融合,与现代人文环境的协调,更好地适应经营管理需要。要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使干部职工能熟练应用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实用技术及手段,推动企业经营和管理技术及手段的改造和创新,促进工作效率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要加强党组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更加深入地学习领会《决定》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执政理念、执政方法的转变,努力使党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党组对企业发展重大问题的把握力得到增强,使烟草专卖法规在当地社会的执行力得到提升。同时,要尽心尽力为职工的工作、生活排忧解难,想方设法为大家做好事、做实事。

要以“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引进和录用军队转业干部和大学生工作,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在所在岗位得到不断的锻炼、成长、进步。要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增加干部队伍的活力,逐步完善和落实员工内部退养制度,为年轻干部和职工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加强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和使用。

要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薪酬改革措施,逐步建立新的分配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培训骨干、建立制度、落实措施等,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落实尊重人、团结人、爱护人的原则,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要重视做好网点人员特别是聘用人员的工作,对聘用人员,从招聘录用到辞退处理,从工资分配到考核奖惩,都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公道的原则。在工作上、生活上都要积极关心和善待聘用人员,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性和积极性。

要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保持党内生活的正常和规范,加强对党员的党性、党纪和党风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学习等各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工会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带领干部职工开展生动活泼和健康向上的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六)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005年的创建工作仍将以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为重点,要通过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工作机构,进一步动员干部职工,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认真研究和落实2005年创建工作计划和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要求,保证创建任务的落实。要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创建。要坚持从行业实际出发,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群众搞创建,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行优质、高效和规范化服务,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面提升行业形象。

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培养,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规范,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各种服务守则和便民、利民、为民措施。要从客户服务部、专卖管理所、物流中心等“窗口”单位和重点部位抓起,从基层单位、基础管理、基本素质抓起,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群众对行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环境等综合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达到文明单位(行业)考评要求。

要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义务交通值勤、义务献血、共建文明社区(街道、村镇、学校)、扶贫济困等工作,使干部职工的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几点希望

希望全体员工能增强三个意识,营造三种氛围:即增强团结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增强大局意识,营造爱企如家的氛围;增强执行意识,营造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先创优的氛围。

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一、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的安排部署上来从我场和我地区的发展情况看,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客观分析我单位当前形势,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成绩较大。2004年,我单位全体员工只争朝夕、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状况较大改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整体工作稳步推进,我单位已成为我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同时也为我们完成新一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优势较多。从我场的情况看,今年,场党委对后勤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从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这些都为我们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三是压力不小。我们的压力首先来自于场党委的期望与重托。近年来,场领导给了我单位很高的评价,这对我们来讲既是极大的鼓舞,也是无形的鞭策。同时,场党委对我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工作标准越来越高,我们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的压力还来自于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我们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我单位的整体形象,更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群众在看着我们,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压力明显超过以往。分析当前形势,目的在于发扬成绩,解决问题,抓住机遇,扩大优势,化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推动我单位工作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应当看到,今年是我单位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任务艰巨而繁重,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同志们正确认识当前形势,进一步明确肩负的历史重任,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党委的安排部署上来,振奋精神,理清思路,瞄准目标,乘势而上,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扬长补短中增创优势,在超越自我中寻求突破,积极主动地抓好新一年的工作,开创我单位工作的新局面。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整体工作向前发展当前,我们工作的中心,就是按照场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单位2004年工作安排,聚精会神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服务工作的新跨越、经济效益的新增长和队伍建设的新进步。各单位不论是谋划自身目标,还是制定具体措施,都要以搞好服务为目标,确保安全稳定为前提,促进经济发展为基础。各单位都要围绕中心任务和上述重点来开展新一年的工作,切实做到把握中心不动摇、抓牢重点不放松。同时,还要坚持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努力实现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的共同提高,实现各单位、各部门工作的同步推进,实现工作质量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两个文明的相互促进,从而推动整体工作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新阶段、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判断把握和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坚持与时俱进,工作扎实推进,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工作,必须深入系统地学习,不断深化对新阶段、新形势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按照把“三农”摆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位置的要求,按照“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按照“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的清醒认识,去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总揽全局。同时要准确把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主题,着眼于构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落实,去完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上述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大政方针、重要诊断和判断、明确的政策和工作指向,是做好“三农”工作最为重要的基本依据,必须全面系统地深入学习,深刻理解精神实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准确科学把握,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农业工作的大局和方向。在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的情况下,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当看到,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第一,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较大。我市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和全省平均水平的1/3。去年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产,但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大的实质性提高,发展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农业效益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第二,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增大,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去年全市农民收入出现两位数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决定性因素。当前农业内部增收空间越来越小,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还面临很多困难,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仍然是面临的突出问题。从政策因素看,今年农业税比去年少降一个百分点,“一降三补”直接带来的农民收入增幅有所减小;从价格因素看,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粮食、棉花价格开始出现波动,今年农产品价格将难以大幅上涨,农产品价格拉动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从物价走势看,受宏观形势的影响,煤、电、油、运价格上升,农资价格会随之上涨,综合各种因素,农民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第三,虽然去年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总体上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耕地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等对农业生产存在很大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此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不足,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农业法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都表明,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仍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判断上来,把问题看得深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措施想得周全一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农业“爬坡攻坚”的阶段,尤其应该以“爬坡攻坚”的精神状态,艰苦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村工作的主题,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也是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目前,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农业科技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仍然比较低,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需要长期研究攻坚的问题。农业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工作职能和行业特点,在工作中一定要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主题,重点加强和促进七个能力建设,下大力量深入推进,力争取得明显成效。第一,充分发挥政策调控和保障能力。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心、农村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实践证明,政策在促进“三农”发展中有很强的调控和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大政策落实的执行力度,把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保障功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继续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落实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抓好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妥善处理和解决农村土地承包中的各种问题;要积极推进和参与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业税减免政策落实到位;要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坚持执行“四项制度”,加强监控和督查督办工作;要把对粮食、农机的各项补贴政策和扶持农业的各项重点项目落实好、执行好;要继续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通过落实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第二,努力提高耕地综合产出能力。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根本的社会保障。农业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严格管理土地,在加强基本农田数量保护的同时,把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摆到重要位置,认真开展基本农田的质量调查与监测工作,切实搞好基本农田的质量建设。要继续实施旱作农业工程,推进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和旱作节水技术的推广,力争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力度,推进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工作,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要大力推广测土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逐步形成工程、农艺、生物、化学措施相结合的提高地力综合技术体系,全面提高耕地投入产出水平。第三,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以设施蔬菜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菜篮子”放心工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建设绿色环境,加快绿色生产,培育绿色产品,推进绿色流通,引导绿色消费,推进“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农业、工业、流通领域,是延伸产业链条,变原料农业为产品农业、变产品优势为产业优势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以工促农、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农业部门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各项配套措施,为加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支持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名牌产品,不仅要积极组织农民闯市场,更要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去占领市场,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四,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要继续实施以种子工程为核心的科教兴农战略,以加强体系建设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促进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要按照“高新技术建龙头、示范园区抓带动、科技服务进村、农技电波入户”的总体思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科技进村服务站建设,技物结合、增强功能,全方位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同时,要抓住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高新技术抓引进、关键技术抓突破、常规技术抓普及的思路,研究今年新一轮的推广计划,以适应新形势需要。要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合理摆布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加强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第五,增强物质装备能力。增强物质装备能力,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种子、肥料、农药、农机是农业物质装备的主要内容,要在不断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下大力量提高科技含量。种子工作要加快新品种更新更换步伐,高产与优质并重,提高主要农作物优种率。肥料工作要以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施配方肥,促进地力提高。农药工作要严查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高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比重,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无公害生产。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以节本增效为目标,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继续组织好小麦跨区联合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作业、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工程,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使之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第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体制创新能力。农业部门要按照突出抓好一个重点(龙头企业)、两项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基地)的思路,立足职能,找准切入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要完善机制,切实加强引导、保护和支持。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以“农民自办、联户自律”、“科技领办、技物服务”、“企业联办、产销衔接”等形式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不同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重点抓好蔬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发展。在基地建设上,要进一步抓好各优势特色产来基地规划和建设。第七,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农业部门要围绕农业部“七大体系”建设,抓住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争取更多更大支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支持保障有力、服务快捷高效、监管规范有序的农业综合支持保障服务体系,使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重大植物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把辽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坚定这样的决心, 辽宁一定要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辽宁教育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会上,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大家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全面落实。

这次会议上, 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希望全省上下都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省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 基础教育取得了新进步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完善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940所, 改造960所城区薄弱学校, 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农村寄宿学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改扩建农村高中111所, 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位于全国第六位, 改革高中招生办法, 实现省重点和示范高中指标到校85%以上。十五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高出全国平均年限1.7年。

(二) 职业教育实现了新跨越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设国家级中高职实训基地104个、省级中高职实训基地221个, 完成7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7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设, 建成51所农村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 推动9大类22个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由917所调整到492所, 扩大了校均规模。职业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了百万高素质的劳动者, 也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

(三) 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了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和规模发展任务, 全省拥有107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院校达到63所, 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五年为国家和省输送高级专门人才105万。狠抓了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国家级科技平台24个, 一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校高端人才数量持续增加。

(四) 教育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高校与1000多个国外一流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进修活动。先后组织30期, 累计达450名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到世界名校培训、做访问学者。目前, 来我省留学人员达到1.3万人次, 遍及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 学历留学生达到5200多人, 来华留学规模按省位列全国第四位。

(五) 教育民生工程有了新成效

不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了完善的大中小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行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政策, 建立高中助学金制度, 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 在高校设立了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实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生活费临时补贴, 5年累计190万人次的学生受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平均就业率达到90.7%, 位居全国前列。开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使4.7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040个。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校招生考试, 近五年累计录取118.2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奠定了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增强了全省的综合竞争力,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国家教育部等国家部委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 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 王珉书记和陈小娅副部长都提出了要求, 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也写得十分明确。这里, 我只强调几个重点。

(一) 推动学前教育规模化发展

学前教育关系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每个家庭的未来希望。

近些年, 我们在学前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 数量偏少, 规模偏小, 水平参差不齐, 政府管理和调控难度较大, 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改变这一现状, 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 而要实现规模化, 就要推进连锁发展。只有连锁发展, 才能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标准, 统一标准;才能吸引社会投资, 增加数量;才能使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帮助。

实现学前教育连锁发展有三条出路:一是鼓励支持有能力的优质幼儿园, 通过资产收购、参资入股等多种方式, 兼并整合弱势幼儿园。二是鼓励支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单位和企业投资幼儿园建设, 并实现网络化。三是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幼儿园地产, 形成幼儿教育地产品牌。我们期盼由以上三条途径, 破解我们的难题, 走出一条新路。

幼儿教育的连锁发展, 不仅在城市可以做, 在农村照样可以做。各地区一定要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务求突破, 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全部责任。几年来, 我们的各级领导在义务教育中是尽了力的, 成效也是明显的。但确实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 就在于深化改革,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必须做到在市区范围内, 在县范围内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首先是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统一配置。校长和教师作为教育最重要的资源, 不应该也不是学校所有, 而是应在县、区的范围内, 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校长, 统一调配教师, 统一平衡师资力量。只有校长和教师配置均衡了, 义务教育才能均衡发展。

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其次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环境条件等硬件的统一配置。必须统一标准, 统一达标。既不能高, 也不能低, 如果要提高的话, 必须同时提高上去, 否则又会形成新的差距, 这就不可能均衡发展, 就不可能解决择校问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 还有一件事必须提及。这就是近年来, 我省一些县探索将初中集中到县城来办, 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 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 不仅提高了质量, 拉动了城镇化, 更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支持这种探索。有人担心原来建在乡镇的初中如何处置问题, 其实, 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过剩, 而是不够, 完全可以用来办好小学和学前教育, 也可以办其他教育。

(三) 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

高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更关注的部分。希望受到更好的高中教育是人心所向。高中教育要讲求特色, 要讲求竞争。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允许高中在市域范围内实行跨县区的统一招生。

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 有利于维护学生自由选择就读学校的权利, 有利于保障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均等, 有利于提高高中的竞争力, 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我们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公平的高度, 站在维护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 做好高中在市域范围内跨县区统一招生工作, 激发高中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优质高中通过联合办学、合并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 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职业教育, 对于辽宁经济发展, 对于辽宁就业,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是辽宁的强项, 我们不仅要培养本省所需人才, 还要向省外输送人才。

现在, 我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提高水平, 提高集约化程度。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更积极、更大胆地吸引社会资本,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 实现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 到辽宁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学校;

我们提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辽宁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合资办学、合作办学。

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国内外企业对办职业教育学校都有积极性, 既然有积极性, 就应该让他们去办。

大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更能和市场接轨, 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更能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 在职业教育中,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放开手脚。衡量标准就是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增加, 单纯由政府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比重不断下降。

(五)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决定着辽宁教育的水平, 决定着辽宁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现在, 辽宁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 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和辽宁全面振兴同步, 必须走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前列。

大学的发展, 首先要狠抓学科建设。这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本, 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15年, 省属本科高校要办好50个左右的国内一流学科, 再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重点学科, 支持全省高校建设20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大学的发展, 其次要抓好学科带头人。办学校首要是办学科, 办学科首要是学科带头人。就是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 全省高校要新增院士5人左右,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左右, 新增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左右。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大学的发展, 再次要抓好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到2015年, 由省、部、企共建15个左右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实现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创新科技项目的新突破,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 都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 认真负责地办出水平, 办出特色。

三、对今后工作几点要求

加快发展教育, 我们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委、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全体教育工作者, 都要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 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制定规划, 明确任务目标。各地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结合实际, 选准改革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 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财政性教育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到2012年, 全省地方教育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国家核定的要求。新增的教育资金, 一定要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 把钱花在刀刃上。

增加投入是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并不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深化改革, 以改革提高质量, 以改革增强活力, 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教育发展, 还必须扩大开放, 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一切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办好辽宁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这就是要建立起对城乡生活困难家庭的子女, 从学前教育开始, 一直到高等教育, 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 全面覆盖的扶困资助政策体系。不仅要管学费, 还要管生活费。我们必须坚决做到, 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 绝不因贫困而失学, 绝不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四是要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制定并实施校长任职资格标准, 推行校长职级制。要完善大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评价考核制度。

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经过近两天的紧张工作,已经完成了会议安排的各项议程。会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时机关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会议作出了重要批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也是教育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适逢其时,非常重要。二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贵仁同志的讲话,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的讨论。上海市教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全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单位分别做了大会发言。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湖南、广东、陕西、新疆等地区的8名教师做了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介绍。此外,还组织考察了上海市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4节观摩课,举办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创新展示活动和辽宁省信息化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三是工作高效、覆盖面广。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成立了43个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行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仪式、职业教育集团签约仪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单位授牌仪式,充分利用本次会议平台,高效率完成了多项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有关活动,通过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进行了视频直播,全国各地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收看。从与会人员构成上看,不仅有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还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有关地级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来源广泛、代表性强,有利于增进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好地概括了大家讨论的成果。下面我对会议做个简要总结。

一、回应需求,承载使命,新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交流会、部署会,也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动员会。会议的召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第一,现代化进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到新的历史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要求。

从宏观领域看,我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经济社会具有五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步入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阶段。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从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时代进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时代。人口大流动、职业大迁徙已成大趋势,特别是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最终使农民转变为市民,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三是从低端制造产业时代进入高端制造产业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新挑战,高端制造产业替代或淘汰低端制造产业成为历史的必然。四是从私人物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物品短缺时代。全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五是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温饱问题等基本需求得到解决,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从教育领域看,我国面临着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代进入“后普九”时代。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解决职业教育这一薄弱环节成为必然。二是从文化扫盲时代进入技能扫盲时代。文化性文盲的问题基本解决,技能性文盲的问题日益凸显。三是从“高中-大学”一元化成才时代进入多元化成才时代。通过普通教育上大学的成长道路面临系统性挑战,多元化质量、多阶段分流、多路径成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现代国民教育新体系的战略安排。四是从学校教育时代进入全民终身学习时代。有教无类具备了新的历史内涵,农民工转移培训和择业培训需求日益增长,其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远达不到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的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顺应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对多元化、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强烈诉求,职业教育肩负着五个方面的历史使命:一是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二是肩负着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三是肩负着承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四是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五是肩负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完成好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在保证办学规模的同时,提高办学质量,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我国教育事业开启了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今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为各级各类教育未来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描绘了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一个“主题”、一个“主线”和五个“坚持”不仅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而且为我国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专章阐述了今后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二是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三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把大力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作为核心任务。四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五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六是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新形势

上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870万,在校生近2200万,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二是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三是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能力大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还没有很好地落实,有些地方和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推进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缺乏条件和机制保障。二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只注重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理论学习;或是偏重于传授知识,忽视技能;或者只培养简单技能、“黑板上的技能”等现象,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不强,继续学习能力不强。三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地对接,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没有很好地衔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有脱节的现象。四是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育人过程存在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形象。五是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很好地应用,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教育规划纲要》对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三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四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适应技能型人才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学习要求。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五是强化教学保障,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六是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为基础,对教学改革的新政策、新模式先行先试,形成典型模式和经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二、纲要引领,凝聚共识,明确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总结归纳大家达成的共识,会议在以下三方面取得重要收获。

第一,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

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贵仁同志的讲话,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必须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决定着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二是职业教育反映了产业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职业教育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四是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的切入点,五是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通过深入学习领导的讲话,大家提高了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

改革发展职业教育,要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前要重点做好保证规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和加大投入四项工作。要转变职能、狠抓落实,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作风,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注重抓统筹,抓重点,抓责任,抓作风。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要求我们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要把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工作抓手,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明确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质,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不是不同的教育层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加快在以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改革四个模式。一是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改革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等。三是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2.创新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工厂化教学环境。二是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三是创新课程开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课程建设机制。四是创新教材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五是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六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加强学校各项基础制度的建设。

三、创新载体,重在行动,把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近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建立教育与产业的经常性对话协作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部门协调、行业指导。今年1月,教育部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这次会上又成立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目的就是要以全指委为载体,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对话和协作,充分发挥行指委在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组织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二是搭建对话协作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一系列教育与行业的主题对话活动。今年,教育部举办了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以及有色金属行业的5个对话活动。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分行业的对话。

(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合作办学

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营造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环境和育人氛围,实现全过程工学结合。一是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实施方案,遴选1000所学校和3000家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二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加强和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强化企业实习的教育功能。学生实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二是深入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资源库。三是按照《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广泛开展班主任培训。四是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组织,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五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六是完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方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科学设置专业,促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基础。一是全面实施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二是开发专业设置标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的所有专业,开发321个指导性专业设置标准。三是建设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开发新专业申报、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数据库,逐步形成专业设置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需求预警机制。四是建设国家示范专业点。遴选1500个左右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在本专业领域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点,作为国家示范专业点。五是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围绕国家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确定10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在全国遴选500个专业点,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

(五)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面向国家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开发500个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是指导开展课程创新实践。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三是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研究制订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四是探索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推动课程设置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是保障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一是创新教材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二是研究制定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健全教材开发、遴选、更新机制,完善教材编写、审定机制。三是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成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教材编写专家库,建设50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基地。四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改革专业课程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基础课程教材;以推动民族传统技艺教育专业化为重点,开发相关课程教材;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教材结构和内容;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开发遴选1200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七)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立交桥”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不是“终结教育”,我们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一是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加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推动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研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大纲,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三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比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四是探索中职招生模式改革。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扩大服务面向,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评价方式。五是探索学分积累的多种形式,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互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八)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发3个信息化系统。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开发面向中职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发面向中职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二是建设4个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三是建设300个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

推进上述8项工作,3个方面的保障至关重要: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师资队伍,三是教科研。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

第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一是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水平。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推动各地紧密结合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示范专业实训基地。二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民族特色学校等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

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新任教师先完成企业实践再上岗任教的措施;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出台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并切实发挥好作用。完善教师资格、职务等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引导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扩大培养培训规模。这次会上教育部为10个企业挂牌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就是吸引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举措,近期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一是积极推动高水平教科研队伍建设,整合和调动全国职业教育教科研的资源和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二是积极组织地方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三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四是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另外,《行动计划》针对10大计划、30个项目,提出了45个科研选题,即将组织实施,大家要积极参与。

上一篇:美术生户外写生个人心得体会600字下一篇:杯水猫收音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