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2024-07-08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精选5篇)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篇1

冀军平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冀军平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从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这一现象出发,要求学生研究如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这一实际问题,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和浮力两者的关系得出浮沉条件,然后用二力平衡条件对漂浮、悬浮两种状态进行分析。因此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浮力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能运用所学知识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

3.教学重点 :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4.教学难点 :

灵活利用浮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

大店中学

冀军平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浮沉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法、学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得到结论);讨论法;归纳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

1.观察法:使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推理归纳法:使学生从物体上浮和下沉,推理得到判断物体的浮与沉的基本方法与条件。

四、教具

盛液筒、体积相同的塑料小球、清水、鸡蛋、潜艇、沉浮子、铁钉。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的军舰在海面上破浪前进的图片,启发他们思考“钢铁制造的很重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小小的一颗铁钉或者石子却要沉入水中”,创设情景,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2、探究新知

演示完实验1:将一个质量较轻的小球放入水中,它会上浮;将一个质量较 2

大店中学

冀军平

重的小球放入水中,它会下沉;通过这个实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浮沉,当浮力一定时,与重力的大小有关系。

演示实验2:展示给学生看一个沉在清水里的鸡蛋,然后开始往清水里倒浓盐水。让学生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结果学生很惊奇地发现:沉在水底的鸡蛋居然开始逐渐脱离烧杯的底部,升到一定的位置之后悬浮了起来;接下来继续往烧杯里倒浓盐水,结果鸡蛋继续上浮,并缓缓地浮出了水面,直到最后漂浮在液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重力一定时,改变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这两个实验的设计的目的是: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不是只取决于物体受到重力这一个力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对比关系,从而使学生摆脱头脑中之前“重物下沉,轻物上浮”的错误观念,树立“重力和浮力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共同决定了物体的浮与沉”的科学认识。

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应用巩固

演示潜水艇工作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下沉和上浮的呢?”

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 热气球:介绍热气球通过改变浮力实现浮于沉

通过潜艇、轮船由东海驶入黄浦江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浮沉现象及工具的 工作原理分析,让物理走近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物体如何实现浮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巩固教学的成果。

4.归纳总结

大店中学

冀军平

最后以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节的的内容,使课堂始终保持轻松、和谐的氛围。课堂检测(趁热打铁,当堂巩固,处理部分)

5.布置作业

然后布置作业。对于这节课作业的布置,我有几层考虑:(1)要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2)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出物理知识点,让他们感觉学有用途,提高学习积极性。(3)能为下节课做一定准备。

6.板书设计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3)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4)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2)轮船(3)潜艇(4)热气球

六、教学评价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这一现象出发,要求学生研究如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这一实际问题,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和浮力两者的关系得出浮沉条件,然后用二力平衡条件对漂浮、悬浮两种状态进行分析。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知道潜艇的基本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

3.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4.教学难点

灵活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的方向、浮力的大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能让学生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不受主观想象力的干扰,也是教学的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情景激学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1.观察法;2.讨论法;3.推理归纳法。

四、教具

教学多媒体、500毫升量筒、带盖子的小塑料瓶、细沙、清水、鸡蛋。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的豪华巨轮在海面上破浪前进的图片,启发他们思考“钢铁制造的很重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小小的一颗铁钉却要沉入水中”,创设情景,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2.精讲两道例题

将装有适量细沙的塑料小瓶浸没在水中,瓶子悬浮在水中某一深度;往瓶子里加入少许沙子后再浸没在水中,结果瓶子下沉到水底;把瓶子里的沙倒出一部分后再浸没在水中,结果瓶子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又可以感受到:当浮力一定时,改变重力的大小,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在演示完实验1之后,开始演示实验2。展示给学生看一个沉在清水里的鸡蛋,然后开始往清水里倒浓盐水。让学生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结果学生很惊奇地发现:沉在水底的鸡蛋居然开始逐渐脱离烧杯的底部,升到一定的位置之后悬浮了起来;接下来继续往烧杯里倒浓盐水,结果鸡蛋继续上浮,并缓缓地浮出了水面,直到最后漂浮在液面。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重力一定时,改变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这两个实验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不是只取决于物体受到重力这一个力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对比关系,从而使学生摆脱头脑中之前“重物下沉,轻物上浮”的错误观念,树立“重力和浮力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共同决定了物体的浮与沉”的科学认识。

3.引导探究

通过泡茶引出漂浮和悬浮两个概念,突破了思维的瓶颈后,通过flash和黑板作图、与学生一起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循序渐进,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接着着重分析了物体的上浮过程和下沉过程,并让不同的学生分析图10—33(图略)。

多媒体演示潜水艇工作的动画。让学生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下沉和上浮的呢?”

小结:“下潜”:向潜水艇水舱中充水,潜水艇逐渐加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逐渐潜入水中。

“悬浮”:当水舱中保留—定量的水时,潜水艇重等于浮力,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

“浮出水面”:用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潜水艇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的浮力,从而浮出水面。

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对图10—33(图略)上浮过程的分析来分析潜水艇的浮与沉,渗透数学推理。

以轮船由东海驶入黄浦江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浮沉现象,让物理走近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巩固教学的成果。

4.归纳总结

最后以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节的的内容,使课堂始终保持轻松、和谐的氛围。

课堂检测(趁热打铁,当堂巩固,可能来不及处理)

5.布置作业

然后布置作业。对于这节课作业的布置,我有几层考虑:(1)要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2)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出物理知识点,让他们感觉学有用途,提高学习积极性。(3)能为下节课做一定准备。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篇3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反思

上传:陈霞时间:2014-6-20

物体的浮与沉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再加上学习了阿基米德定律后,学生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来我认为不需要用很多时间分析,但事实不是这样。问“浮沉与什么有关”,回答千奇百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学生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了解与物理规律有关的图片的特性,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整节课主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演示实验并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得出物体浮沉条件,第二环节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得出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浮与沉,通过课本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技巧,并能对生活中有关浮沉条件应用的例子进行分析和解释,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因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己得出结论,所以学生的关注程度很高,领悟力也较好,所以顺利达到了预期设想的教学目标。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篇4

浮力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这一节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新课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学中,教师注意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来做演示实验和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他们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一、教材地位

以浮力为教学中心,分四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步,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浮力;第二步,学生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第三步,教师参与总结梳理讲授问题,确定条件是什么;第四步,运用规律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二、教学模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并贯穿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教学。教师启发引导,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科学猜想、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原因、归纳小结,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提高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

三、本节课的优点

四、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上课最关心老师能否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最想老师给他们机会说出他们不懂得问题。从整堂课来看,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积极,感觉很紧张,不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判断。

水中的浮与沉作文 篇5

水中的浮与沉

生活中我总遇到一些令脑子中打问号的事情,令我很苦恼。

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在山的湖旁边玩耍,一个朋友将石子抛向湖中。石子立刻穿过清澈的湖面沉了进去,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而湖面上的木板却一直漂浮在湖面上没有沉进去。我坐在石头上看到这个现象感到纳闷,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中,而木板却浮在湖面上呢?会不会是巧合呢?

为了判断是不是巧合?于是我做个试验,来证实一下。实验道具有:水盆、石头、小木板、绳子、测力计。把水盆装满水。再将木板放进水面上,用手轻按木板,感觉有一种竖直向上的力,把物体往上推。我再将石头放进,石头立刻沉下去。我用测力计测出了石头的重量和木板重量。发现石头的`重量大与浮力,浮在水面上。

发现这个现象后,我欣喜若狂。想确定是否正确。于是上网搜查,知道了我的想法是对的,浮力小与重力,物体下沉。浮力大于重力,物体浮上。而且,还知道物体的面积越大,能浮起,面积小就下沉。

上一篇:以独立为话题的作文400字下一篇:煤矸石砖厂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