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对话

2024-08-17

心灵的对话(共14篇)

心灵的对话 篇1

林溪儿

我凝望着窗外仿佛荡漾着的阳光。

其实,书中的朱雀,所想要的,就是这样的阳光吧:安然又清新,让时光缓缓地流过。我合上书,靠着窗坐下,看着午后的阳光洒泄在地板上,想着刚刚看完的那本书。

我喜欢读书,喜欢读书时读者与作者心灵对话时所产生的强烈共鸣,那种感受是惟有在读书时才能感受到的,感觉如此的清新与透明,让人在读过后思考,思考后感悟,感悟后释然。

在书中,朱雀是死了的,可是在我的想像中,她并没有死。你看,那个踏着阳光走进来的少女不正是朱雀么?!红发依旧飞扬着,从作者的那个超能力世界到我的想像世界,她一点都没变,目光如此清澈,微笑依然坚强的绽放着。

你好,朱雀!我微笑,在心里对朱雀说。红发的少女也微笑着点点头,今天天气真不错呢。尽管这是我的想像,但一切却是如此真实。在作者的那个超能力世界里,朱雀与暗黑魔法团作斗争,却受了重伤,在生命的尽头,朱雀许下愿望,把自己的超能力“永生”送给一同作战的同伴。在愿望实现的一瞬间,朱雀也因为失去了能力而死去。原以为,在超能世界受尽了苦的朱雀会把死视为一种解脱,谁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朱雀却对同伴说,一定要活下去,因为,如果死了,一切便都没了意义。永生这个能力其实并不能在自己身上使用,朱雀也是知道的,死了的.话一切便都没了意义,她不是不想活着,可是,这个时候,这样重伤的她,也只会拖正在战斗中的同伴的后腿,还不如尽自己的一份力,将“永生”这个神圣的超能力,送给正需要这份帮助的同伴。

朱雀,你后悔么?我问。朱雀笑着摇了摇头,棕色的眼瞳折射出坚强的光芒。也许,朱雀是真的不后悔的吧,在追寻梦想的途中,即使死也是无悔的吧?!我这样想着,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与想像中的朱雀对话。

看书,其实也是个想像的过程吧?!在书中,我们总能找到一个“自己”,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有了小小的一点顿悟。窗外起了微风,吹得树叶微微颤抖,散着丝丝绿意。 闭上眼,我又潜入到想像中去。

朱雀,其实你到底活了多久?我看向朱雀,问。朱雀又是一笑,说,活的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存在这世上的意义。哦?那你的存在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我问。我也不知道,上天赐予我“永生”这份不同于其他超能力的能力,这份王道的力量,就注定我的生存便是要战斗的吧。为了我的同伴、我的国家而战斗。虽然我不知道我做的选择对不对,但我至少知道,在那些依然活着的同伴心上,必然有了一个浅浅的缺口,一旦触摸,便会引发不可抑制的哀愁,这算不算是一种意义呢?!朱雀笑得有些狡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奇怪。朱雀又笑了,说,这你该问你自己啊,这终归是你自己的想像,不是吗?是啊,的确,我会心的笑了,点点头。

窗外依然是一片阳光灿烂,可我的心境似乎有与刚才不同了,变得更加安静和享受,毕竟我是活着呢,朱雀虽然死了,但她都知道享受阳光,更何况我是活生生的呢。话说,在这样安静又美好的午后,真的很适合读书啊,在文字之间放飞思想,让灵魂起舞。同时也在自己的文章中,添加了书中的一抹色彩,一抹新的色彩。

朱雀,你真的只能在别人的想像世界里,以这种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吗?我不免有些惋惜地问。哦,不一定,朱雀笑得很开心,眼睛弯成了甜美的月牙,似乎很喜欢这个问题,我还可以在别人的思念里,延续我的生命。因为思念,它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命真的很伟大,但它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存在,我为了一个目标,为了我的同伴们,为了我的祖国而死,在同伴们的思念里,我真正的永生着。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朱雀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真理呢?!

虽然是我自己的想像,但在这个短短的下午,我却有种真的在与朱雀,在与那本书的作者交谈的快感和愉悦。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感悟到的,学习到的与想像融合,在谈话间陶冶了心灵,心情如窗外的阳光般透明、轻浅,并愉快着。

再见了,朱雀,我笑着挥挥手。再见!朱雀也笑,挥挥手,长发在阳光的折射下,如火般耀眼,身影渐渐透明。恍然,我有种想流泪的冲动,也许,为自己的想像流泪很可笑,但在感悟中心灵的成长,却真的很令人感动。这就是书,在不断的感动中,我们在成长。

想起以前看过的某本书上有这样的两句话句话:

总有些旋律,突如其来的迫入耳际,然后,无法忘记……

总有些字句,不由自主地哼唱在嘴边,然后,烙于心底……

总有这样一本书,存在于我们的思念中永生,然后,让我们释然追忆……

心灵的对话 篇2

在这个片段甚至是整个小说世界中, “到处都是公开对话的对语与主人公们内在的对语的交错、呼应或交锋。到处都是一定数量的观点、思想和语言, 合起来由几个不相融合的声音说出, 而在每个声音里听起来都有不同。”主人公拉斯克里尼科夫是心灵对话的最核心人物。他在遭受着贫困漂泊与走投无路的夹击时, “不修边幅, 邋里邋遢, 已经到了极点”, 但至少“拉斯克里尼科夫甚至觉得, 这样倒挺惬意” (第三节第三段) 。然而“母亲的信让他痛苦到了极点 (第四节开头) ”。显而易见, 表面上是信件致使他痛苦, 但实质上是他最脆弱的神经已经被拨动起来了, 或者说他的软肋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致使他有失去最后的精神寄托的痛苦, 某种使之得以存在的动力遭受创伤。但所有这些, 无不体现在整个“对话”关系构建的小说世界中, 种种出场的人物都有着不同形式的心灵表现。

该片段中, 拉斯克里尼科夫的情绪达到最激烈的状态, 这是心灵对话的高潮部分。如:“她却出卖了自己!”———“她是肯出卖自己!”———“她会出卖自己!什么都肯出卖!”之后接下来的三段文字中, 前后十多个感叹号“!”, 与近三十个问号“?”交织并行, 强烈对峙, 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对话狂潮。当然, 不言而喻, 主人公的精神状态极度紧张, 主人公的心灵世界波澜怒吼。这让读者也为之窒息。值得注意的是, “?”问号多于感叹号“!”占上风位置。可见, “这些问题早就在折磨他的心灵, 使他痛苦到了极点!”痛苦之关键, 恐怕在于他内心的矛盾和思想的争锋。

“决不会有!为了让这样的事不至发生, 你要做什么呢……你猜到了吗?”这个部分, 在拉斯克里尼科夫看来, 这样的问题最具有杀伤力, 也就是前面谈及的精神的后花园受到沉重的刺激。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 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社会本能, 如“爱和同情” (心理学家詹姆斯语) 。一旦拉斯克里尼科夫的社会本能遭受威胁和创伤, 那么可想他的内心是如何的复杂, 他未来的命运将向何方?

即便如此, 作为颇具思想深度的拉斯克里尼科夫, 理所当然地认为必须尽快有个结论以力图改变这种状况。“一定的才去某种行动, 立刻行动起来……即便什么决定都行……”如此一来, 终于爆发出“发狂似的大声叫喊”, 还有一个念头, 是“完全陌生的新形式的可怕的”幻想的形式。这样的心灵对话, 越深层挖掘, 越神秘无休止。不同的声音融合到一个人的心灵对话之中。这其实就是巴赫金所说的“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的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 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正是有着太多不同的声音, 才有了不同心灵的对话关系;正是在这些心灵的对话中, 体现着不同的声音可以自由地平等地同时共存。小说中, 主人公和“自我”、假想的母亲、妹妹、读者以及作者这些角色平等交流对话, 这就是最普遍的说明。

多种不同的声音代表着多种不同的立场出现, 这些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这些声音的交织, 实质上就是心灵对话的内在因素, 根本在于思想的争辩和叩问。在《罪与罚》中, 这些对话都是围绕着拉斯克里尼科夫的心灵对话而展开的, 恰当地说, 应该是拉斯克里尼科夫的思想对话在起作用。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的主要人物, 都是冥思苦想的人, 每个人都有种‘伟大的却没有解决的思想’, 它们全都首先要弄明白思想。”而思想只有在交锋状态下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对话也就越加呈现出交织的火热。人的心灵状态便随着对话的无限延伸和永远未完成而跃然纸上。

心灵的对话 篇3

1.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对话”的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低、大小之分,权威的架子、命令式的语气会打消对方敞开心灵、情感交流的欲望,使“对话”中断。因此,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对话”进行的必要条件。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记得在一次板书中把字写潦草了,学生举手说:“老师,你把字写错了!”诚惶诚恐的语气与不容辩驳的事实,让我又羞又愧。我解释到:“老师写得不规范,并不是写错了”。可学生还是以坚定的语气给予纠正。我就擦了以正楷书写上。终于“老师”们给我热烈的掌声,让我这个“学生”激动不已。此后,我讲课如履薄冰。每次上课前必先下一番功夫,生怕被学生挑出毛病。渐渐地那种尴尬变少了。没想到,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学生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学生说我“坦诚,值得信任,没有架子。”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与学生民主平等,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彼此有了收获。更可喜的是以后的每堂课学生学的特别认真,因为他们时时想当我的“老师”呀!

2.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成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在一次语文课上,学生们举行了“朗读大赛”。开始时,谁都不肯上去。其中有一个差生,平时很爱朗读,无论干什么事,积极性都很高,此时不断地看我,我就邀请他先上台读。他说:“老师,我来读,如果读的不成功你不会责怪我吧!”我说:“怎么会呢?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敢精神,我们是重在参与,况且我相信你一定行。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全班同学齐声说:“对”。同时响起了热情的、鼓励的掌声。那位同学在掌声中上了台,读得很投入,虽然有些地方出了差错,但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再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时,我继续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瞧,胡英同学不是成功了吗?”由于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便出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想尽情表现自己的场面。教学活动是学生知、情、意的综合体现。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于一体的师生对话,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动、成功展现自己的需要,同时也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课外师生心灵的对话。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课外怎样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呢?

1.早上和学生刚见面时的对话。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

2.课内巡视作业时的对话。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如“你看浩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3.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的对话。教师常常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而对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则通过“悄悄话”,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品质,适时播下集体主义思想的种子。如对一个躲在角落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说:“干吗不去跳皮筋呢?瞧!他们活动得多开心,多带劲,去和他们一起活动吧。”而对正在兴高采烈进行活动的学生则加以引导:“浩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快去请他一起活动吧。”

师生心灵的对话的方式 篇4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真诚的对话师生间会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早上和学生刚见面时的对话。早上学生来到学校时,兴致是很高的,在师生见面问好时,教师要精神饱满,和蔼可亲,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

二、上课时间的对话,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你今天作业做的真快。”“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三、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的对话,教师常常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

四、校外偶遇时的对话,有时,校外偶遇学生,这是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如“你去哪里?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

心灵的对话 篇5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难管,他们怎么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对老师恭恭敬敬、言听必从了。说的夸张一点,就怕放假开学,一想到上课心跳都要加速。于是,大家慨叹:“这难道就是素质教育的结果吗?”

阅读了《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的一些章节,感慨颇深,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一颗积极的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并对它们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学生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二、佩塞施基说得好:一种行为,一种疾病或一种症状,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观点来评估,会得出许多不同的含义。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学生所出现的症状,对症下药,既要保住学生的自尊心,也要把问题妥当解决,尽量做到两全其美。

三、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要有积极的人生特质:积极主动、胸怀境界,情趣生活。

四、要具备四颗心:爱心、耐心、诚心、责任心。

积极主动:“态度决定一切”,你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人会比你更在乎你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适合管理你的人生和事业。因此要从态度出发,从细节做起,尽量对生活、工作采取积极主动。胸怀境界:对人宽容、对事超然,只要你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虽然无法改变他们,那你应该对自己表示满意,并尽情的享受其中的乐趣。这就是胸怀境界的最高境界。

情趣生活:教师不应只会教书,还应会玩、会生活、会交友、会读书和思考,尽量寻找生活乐趣,增添生活情趣、润泽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花朵的事业是华丽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子总是无限深情的垂青着它的土地的。”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相信,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用心灵与学生对话,教学成效一定会很好。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心灵对话作文 篇6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淡淡的花香沁入心脾,我停下脚步,在绿茵树下坐着与心灵交谈。

你怎么在伤心呢?心灵关心着我说。

考试考砸了,我很伤心,我默语。

那你应该找出原因,更加努力奋斗,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心灵鼓励道。

我一次次失败,我似乎失掉信心,我害怕面对这些困难,我该这么办?我低语。

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我们不该畏惧它,应该坚强地面对,勇敢地战胜挫折,带着自信走向成功。其实,你可以学习野花。当风雨到来时,它们无处躲藏,只有接受大自然的考验。但它们并不畏惧,顽强地抵抗着。它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一定会出来。当阳光出来,它们依旧灿烂的迎接阳光。你也应该像它们那样,顽强地面对挫折,勇敢地战胜挫折,相信你也会灿烂地迎接阳光。心灵语重心长地说着。

嗯,我明白了,我现在觉得自己全身充满前进的力量,我会努力奋斗,让你看到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我。谢谢你,心灵。我开心地说着,心灵也笑了。

用快乐的心灵在网上涂鸦和对话 篇7

一、让学生对网上涂鸦产生深厚的爱意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必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 我在教学中, 总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 比如让学生自由地通过网络与其他在线学生或老师平等、轻松地探讨各种问题, 让学生的观点和疑问及时得到反馈和响应, 让学生觉得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给他的知识, 而是自觉地、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探索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宝藏、充满巨大活力的系统中进行交互学习的时候, 感到学习再也不是枯燥无味, 任务再也不是艰巨繁重!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产生深厚的爱意, 会全身心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用心灵去感受, 得到快乐的体验。我的做法是:

1.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 爱好多, 兴趣广泛, 获得的感觉、体验会更丰富。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 越感兴趣的事物, 越能激发学生的感情。为此, 我根据教学的需要, 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 让他们自己查找有关资料, 与计算机进行即问即答等等。

我认为从多方面激发兴趣尤为重要。例如, 《美丽的昆虫》一课中, 我请孩子们课前在网上先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昆虫的资料或图片, 活动时, 让孩子们大胆地在大家面前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他们个个讲得生动、有趣, 有的简直就像个小科学家, 说得头头是道, 大家都听得入了迷。还有《红灯停、绿灯行》一课, 我运用多媒体, 展现马路上热闹的声音场景, 以及各种类型的交通标志, 孩子们深受吸引;我又用有趣的动画、音乐, 创设“红绿灯”游戏的环境氛围……

2. 培养自主学习情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时无刻不享受着各种各样的自主学习的收获, 在网络下更可以让孩子用心灵感受周围的事物, 从而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因此, 我融合各学科知识, 贴近学生生活, 在愉快的网络情境中培养孩子的情趣。例如, 在教学《听听画画》一课时, 我下载各种类型的音乐, 引导孩子们闭上眼睛, 用心去欣赏。在感受不同的乐曲之后, 我请他们选择喜欢的曲子, 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的选择各不相同, 就是对于同一首曲子, 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如《小小的船》一文, 有的孩子联想到童话故事, 在静静的海面上停有一艘小小的船, 船上住着老爷爷和小女孩, 他们睡着了;有的孩子则仿佛看到天空中弯弯的月亮, 与星星们在唱着歌谣的一幅画面。又如《瓜果飘香》一课, 我先让孩子们展示网上搜寻到的各种瓜果, 然后进行集体讨论,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激烈讨论, 相互补充。让学生在带有竞争性的讨论中, 产生了对各类瓜果色彩、外形、气味、味道等多方面的丰富感受。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 孩子们对网络世界的兴趣越来越浓, 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他们渐渐学会了用心灵去体验感受, 感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更好培养, 他们的感受是来自内心的, 他们的体验是快乐而丰富的!

二、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大胆的对话

“学会合作”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进入网络时代, 合作精神尤为重要, 合作能力的有无和强弱是衡量学生自主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 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这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

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深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 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让小组成员在组内合作操作, 解决问题, 交流各自思考成果, 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 相互启发, 相互评议, 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 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例如, 我校有一位教师在上《答案并不唯一》课时, 有这样一个环节:“观察:在2、4、6、9、10这五个数中, 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为什么?”教师先请每一位同学独立思考, 尽可能多地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再请每位同学整理自己的思路, 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每人在BBS上留言, 不懂的可以利用Winpopup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前面说过的后面就不要重复。小组整理成果, 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 环节清楚, 学法指导明确, 多次重复后形成模式, 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位教师的课, 告诉我们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时机和方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能让学生操作的、总结的、发现的, 决不由教师越俎代庖。这样经过独立思考,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 看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于是他就有话可说, 并且有助于将问题讨论深刻, 提高讨论的效率, 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涂鸦与对话中实现思维的自主放飞

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 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意味着突破、革新、进步, 而不是重复、模仿。对学生而言, 创造性的发展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1. 发展创新思维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更注重让学生展示个性, 勇于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随时关注社会的发展, 关注孩子的成长,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 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在《蝶儿飞飞》活动中, 我运用多媒体放映各类蝴蝶的录像, 再发放图片, 让学生讨论, 之后又创设大花园情境, 带领学生在教室中装作蝴蝶, 尽情地飞舞。学生在感受体验之后, 自然地激发出想把美丽的蝴蝶“留”下来的愿望, 他们都争先恐后各抒己见, 有的说要用相机拍下来, 有的说要种下鲜花吸引它。在欣赏了其他同学的作品后, 我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 他们有的想剪出来, 有的想用绳子、布贴出来, 有的想画下来, 有的还要用铁丝、线让它飞起来。而且, 还把这些形状、花纹、颜色都各不相同的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中展示, 美不胜收。

2. 激发表现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让孩子们表达内心感受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我们要让孩子在智力上互相激荡, 心灵上相互感染, 操作中互相合作, 评价上互相检查, 使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孩子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增强自信心。

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使我更加体会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会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自信心得到增强。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会继续创设各种有趣的活动, 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种下“创新”的种子, 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 留下美好的回忆!

心灵的对话 篇8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的问题学生,都存在着或大或小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学校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最为直接的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谈心;原因;效果评价

近日,笔者在工作中听到一位女学生的哭诉。原因是因儿科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产生了一些失落感,当然还有多种外界环境的压力,这些压力造成学生心理呈负重之势时并难以发泄,在这种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学生经常会胡思乱想,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听完她的叙述,我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孩子给自己的压力很大,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家庭的因素造成的。我告诉她,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相应的回报,人的一生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我们总要学会面对。同时我也给她举了一些我自己所经历的及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她听后情绪也稳定了些。我告诉她,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是我愿意帮助她,让她回去后再冷静地想想。该生走后,我认真地想了很久,感觉她有抑郁症的倾向,想到这里,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告知父母,共同寻找原因

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该生在家的各种情况,该生母亲说,女儿一直很听话,就是在本学期开始不愿意多说话,不愿意和母亲交流,由于自己工作很忙,也一直没有好好地和女儿谈过,有时看见她在上网,说她几句,她也不搭理,自己也很伤心。听完她的叙述,我把她女儿的现状告诉了她,并建议其母亲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师那里看看,进而在孩子今后的教育问题上达成

共识。

二、谈心,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除了定期谈心外,平时在教室或校园里,我都会有意无意地找她聊几句,让她感到她在老师的眼里还是个不错的孩子,老师也很关心她,让她重新认识自己。随着谈心的次数增多,我们之间师生的感情加深了,她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都会来告诉我,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她“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等等。渐渐地,她也能较多地听取我的建议,人也开朗了很多。

三、融入集体,寻找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针对她的抑郁倾向,并对同学有较明显的敌对心理,我觉得她需要多一些朋友,但由于她前段时间在班级表现得比较强势,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为此,我找了两个性格开朗,成绩较好,人缘也很好的同学,让她们一起来帮助她,我故意安排她们坐在一起,并让她们做任何事情都叫上她,多关心她,接触一段时间后,我问她们俩对她的感觉,她们说:“和她深交后,觉得她人不错,心地善良、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现在同学们也愿意和她交往了。”听完她们的话,我放心了不少。

四、重塑信心,走出封闭的心灵

考虑到该生的学习基础还不错,并且一直以来都希望做一名课代表,为了帮助她重塑信心,我利用改选课代表的机会,有意对全班同学说:“本次改选我们采用主动请缨的方式,如果想做课代表,可以毛遂自荐。”说完,我别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果然,下课后,她跑到办公室跟我说,她很想试试,但是,现在成绩不好,怕竞选不上。我故意问她:“为何想竞聘?”她说:“我觉得做一名课代表,就一定要这门课程成绩最好才行,有目标就有动力,我会更努力地学习,并且我想竞选儿科课代表,我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听完她的话,我说:“做一名课代表不一定成绩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做好同学与老师之间的纽带,能及时向老师反馈同学的意见,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当然,这也不失为学习的动力。只要弄明白这一点,你就可以竞选!”她点点头,信心满满地离开了办公室。竞选结束后,她如愿地当上了课代表。

五、效果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付出,该生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也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了,同时班级的儿科成绩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她自己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看见她开心的笑脸,我知道她已经找回了信心。

我相信我的学生的这种现象不会是一个独例,很多班主任都会遇到。我认为,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是很恐怖的事情来看待,青少年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阶段,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有其独特的角度,也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她们没人可以倾诉,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只好藏在心里,任其折磨自己,所以极易诱发心理疾病。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而且应当扮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个角色,正确、及时地解决、疏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迷茫,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承受各种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明天的挑战。

心灵对话作文 篇9

20xx年暑假前的期末考试时,我心里非常紧张。心灵对我说:“李纪昕,我坚信你一定能考好。考试吗,只是检验一下你近来的学习情况,这很正常。没事,不要紧张。”

在心灵的鼓励下,我信心十足地来到了考场。一会儿就发卷子了,我先快速地浏览了一下卷面,感觉试题并不难。这时,心灵又一次对我说:“李纪昕,你一定要克服马马虎虎的坏毛病!字要写得清晰、工整,别忘了爸爸妈妈嘱咐你的话:认真,认真,再认真。”听了心灵的话,我认真地答起题来。经过一天的努力,考试终于结束了。

一周后,该返校了。在上学的路上,我还担心自己考得不好,可心灵对我说:“李纪昕,我相信你,你一定会考得很好。”到了学校,我发现迟到了。一开门,班级里所有目光都盯在我的身上。“糟糕,要挨批了。”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正要说:“对不起!老师,我迟到了。”“啪啪啪……”一阵热烈的、雷鸣般的掌声传人我的耳中,不知所措的我困惑地抬起头看着老师和同学们,只听老师高兴地对我说:“恭喜你———李纪昕,你考了个全班第一。”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书店买书,坐在公共汽车上津津有味地观赏着路边的美丽景色。到龙岗站时,上来一位戴着老花镜、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还拄着拐棍的老奶奶。公共汽车上已经没有一个空位了。汽车慢慢开动了,老奶奶站在一个离我座位不远的地方。“老奶奶没有站在我旁边,不用我给她让座。”我自言自语着。突然,我听到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幼小生灵对我说:“李纪昕,这样一个上年纪的老奶奶站在那里,而你却坐着,好意思吗?你能坐得住吗?你的爱心哪里去了?”听了心灵的话语,感到我的脸滚烫起来。

我立刻站起身,走到老奶奶身边说:“老奶奶,请您老人家快坐我那里吧。”说完,就将老人家扶到我的座位坐了下来。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连连夸奖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真比吃了蜜还甜,脸上的滚烫也一点点降了下来。

心灵对话周记 篇10

“首先,你太啰嗦,因一点小事就唠叨了半天!”我先下手为强,一语当先,老妈不慌不忙地回道:“我这样做,也是为你好!如果我不来监督你,督促你谁来?!

”那你还喜欢拿我和别人比,这可要好好谈谈!”我仍不放弃。“有目标才能有方向,有方向才能使学习有益!”老妈毫不急躁地说。

我还是不死心:“每个人小时候都特别讨厌一个人—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只是你的看法,别人怎么就和你不一样呢?!他们为什么那么自觉,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们咋就敢于同别人竞赛呢?!……”

读——心灵对话的源泉 篇11

一、让学生充分“读”

有人说教师好像一个“婚姻介绍人”这点我是很赞同的,教师的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访”、交流感情,作为介绍人,应当留出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不要过多地间噪、喋喋不体。只有当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故障”,介绍人才出面排除。我最近听课几回却发现有的教师刚上课时学生课文只读了一两遍,便让学生哇啦哇啦发议论,常常言不及义不说,还常常出现谬误。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老师没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说得不好,说得不正确,说到底是“读”得不够。师生、生生讨论交流只有在师生和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不断产生心灵碰撞,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凡是成功的课都重视“读”。 “支玉恒”教师的《草船借箭》妙在能激发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读出味来,从读书中悟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读出对诸葛亮由衷的敬佩。

二、尊重学生的“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背、唱、演等多项活动,即使单纯的“读”,也有朗读、默读、跳读、扫读、问读等多种方式,作为教师不能过多要求学生。应该提倡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著名的教育家于永正教师最经常问学生这一句“你认为该怎么读?”我在教学古诗《咏柳》一课也引导学生按他们喜欢的方式读,有的学生独自大声诵读,学古代诗人摇头晃脑地读,有的学生小声地读,边读边在重点词句的地方作批注,有的学生按提问的方式读,理解“碧玉”“绿丝绦”等,有的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来读……,按他们喜欢的读法,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内容上也该尊重学生选择,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有的学生说喜欢“猴子观海”,有的学生喜欢“仙女弹琴”,有的喜欢“仙人指路”,在初读后,教师可引导學生选择其喜欢的内容学习,进行品读领悟,对其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可选择地“背”。

三、师导读有“层次”

充分让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并非一遍又一遍机械地读,而是每一次读都应该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层次要求。一般地说教师既要做到尊重学生“读”的方式、内容,又要注意引导。如:《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我从课题入手,为什么说“北京亮起来了?”①让学生先初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正确。②接着,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想想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北京辉煌,亮丽的特点?③品读。课文中哪些词句你觉得写得特别好,好在哪?读读背背。此时,学生在“津津有味”地读、在享受中“读”。

四、珍视生“读”的独特感受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体验,我们应去重视、去珍惜,让学生固守内心原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人们对作品的理解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清澈的溪水》一课, 有的说:我觉得那些山石很有趣。有的说,我觉得小洁是个爱护环境的孩子。有的说:我觉得小鱼儿很可爱。有的说:我觉得课文写的景色很美。……,学生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读法,但都觉得入情入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源自内心体验的理解,成为真正懂得与文本对话。

心灵的对话 篇12

一、数学日记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绿色通道

学生把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的想法、体会、启发等写下来与老师交流。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 可以把这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写在日记中, 与老师共同分析解决。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写在日记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有什么新发现、新想法、新主张、新创意等等也可以记录下来。有内容可写了也需注意写流水账, 应付公事, 有什么就写什么, 不拘格式, 如同聊天, 字数不限, 篇数不限。教师仔细品尝这回味无穷的“麦拉鸡翅”, 品读着学生的数学日记, 对学生写出的内容要深刻研究, 看看哪些需要老师解答或个别辅导, 哪些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的, 哪些需要老师在全班进行辅导或表扬鼓励的等。

对学生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 可以面对面的回答, 也可以在学生日记后面写批语, 以示老师对学生在日记中写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加以肯定或否定。学生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产生的情感与态度及时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以获得学习情感层次需要的满足, 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二、数学日记能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

的思想及心理动态, 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使师生互动得到校外延伸, 使数学课堂得到课后延伸, 使数学知识得到课外拓展

1. 激发兴趣, 爱上数学

数学日记作为数学作业的另一种形式, 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认可。形式单一的训练作业, 没有把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可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喜欢数学作业, 更可怕的是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恶, 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鼓励学生撰写数学日记, 使他们的课外作业更富有个性色彩和人情味, 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 沟通老师与学生的联系, 通过数学日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 再现生活, 体验生活

数学日记就是生活日记, 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3. 孕育知识, 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深化数学知识, 从而达到开拓数学兴趣的目的;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从而扩大学生视野, 让“数学日记”成为孕育知识的摇篮。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一起与数学日记牵手, 如果一位数学老师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数学日记就会如同一道营养大餐让我可爱的学生们在学习与各项活动中大放异彩。在教学中我们找到了更好的交流驿站, 在生活中让我们找到了更好的帮助办法, 一句句真实的话语, 一条条宝贵的建议, 会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 会让我们更爱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与心灵对话抒情美文 篇13

回忆是一座荒岛,全部都是我们丢下的过去,心灵喜欢回忆,他喜欢在这岛上做着冒险的游戏,即使伤得很痛很痛。我和他,一个在白天,一个在黑夜,一个在寻找,一个在收藏。

他说,我就是你,就是你存在的意义,也是你所有已经走过的过去。未来是你的,过去却是我的。你把回忆种下,我却在等着收集。

他说他是我不断重复的人生。

我自己还会骗自己,可是他不会骗人,即使我知道,却一直不曾真正的正视过自己的心灵,一个受了伤的人,很怕在回忆里哭泣,回到那段痛并爱着的历程。害怕看见当初的.自己,活得那么卑微,软弱的人。

他说,你曾经想着改变自己,在我的世界里,有你思想的历程。但你从未把想象变成实际,可怜的人,你不断的对生活失去信心,难道就不是对你自己失去了信心吗?你还没有改变自己,可这个世界却一直在变化,再不行动,终有一天,你会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一席之地。那时你又将谴责命运的不幸,可悲的人,把一切的问题都抛给命运,好伟大的借口。

感君一席话,教会我现实的可能,与其用想象度过千年,不如用行动进行一日。我尝歧而望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岂非如此呼?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捞其胫骨,饿其体肤。耽于享受,终会迷失自己。何况优越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想法要在付诸行动之后方才有实现的可能,也只有在行动之后方知对错。

我明白了一点,但我也很迷茫。仿佛在行走之际,丢失了什么?

他说,你一直在自己欺骗自己,为自己的心碎做掩饰,你曾经爱上了一个人,一直爱着,但因为某些原因,你没有能和她在一起。所以你就告诉自己,她不过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过客,过了这一站,便也就没有了相逢的可能。但你没有想到生活到处都充满了相遇的可能性,更没有想到,这一站会是这么的长久和遥远。一日三秋,你已经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但时光去如流水,我想我已经学会了这样存在的距离,静静的,挺好。已习惯了这样存在的方式,看着那美丽的笑容,我很满足,也很开心。

他说,你喜欢看她笑,喜欢逗她,喜欢惹她,有时候就是为了看见她生气的样子,你说那么可爱!你说淡了习惯了,可是为什么还要不断的联系,你自己忘不了她。却害怕她忘了你,忘了生命中曾有这样的一个人。你这虚伪的人,还要自己骗自己到什么时候?既然已经明白,那里不属于你,那么就彻底的忘掉那不属于你的可能把!

忘了可能,断了回忆,存在还有什么意义?一生总要为了一些事情执着到痛到不能想起才能甘心。

可即便是骗自己,我也活得开心,也在享受这样一种游戏,我不说,你不问,静静的开心,没心没肺的笑。

他说,这是你的选择,如此那就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我是你的心灵,而你也将是我存在的意义。我会为你保存,你所走过的每一段风景,无论是哭,无论是笑,当你想的时候,就可以让这些画面轮回。祝福你,愿你幸福。

感谢,最懂我的。

走过,路过,那些一闪而逝的现在,每一幅风景都成定局,记住?忘记?

面对那些美丽的存在,就让我们用回忆纪念这些渐行渐远的过去曾经。做一次过去的祭奠。

徜徉文学殿堂 感悟心灵对话 篇14

感悟心灵对话

——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河南省汝阳县城关一中 祁书强 联系电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个性化阅读的自读指导

自读是个性化阅读的第一阶段,是学生对课文或其它文章进行自我解读、自我体验、自我构建的过程,是学生接受熏陶、发展个性以及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过程。自读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的预习中完成。这个过程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但并不排斥教师正确的指导。从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心智成熟程度分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读水准尚处在摸索期,需要有人引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缺乏科学的组织与指导,一味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自读,学生的自读就会蜻蜓点水般流于形式,带有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无效果可言。因此,教师必须潜心思考、实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选定自己的自读目标,恰当地圈画、批注,大胆地质疑等。当然,教师要注意做到“导”而不牵,既对学生授之以法,又不拘泥于形式,以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挥。具体做法如下:

1、多途径地激发自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性化阅读教学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心理学上所说的那种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激情状态。为此,教师在布置学生自读教材或精选的文章前,或巧设悬念,提出困惑,吸引学生的注意。

巧设悬念。如学习九年级课文《竞选州长》一文时,教师考虑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对竞选当官的内容不大感兴趣的现实,这样触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你们想知道一个美国青年,因为要竞选州长而一下子变成集“盗窃、欺诈、奸淫”于一身的恶棍的故事吗?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简介文章感人之处,精妙之处,打动学生的心灵。如教学八年级课文《丰碑》前,教师先读文中语段:“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老师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绪引入了课文。

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参与动能。如课前亮出作为奖品的小礼物,激励学生争当优胜者。

这自读前的短短几分钟“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原先对阅读缺乏兴趣的学生。学生在亢奋的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展开文本,进入自读,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就会更容易迸发出创新和智慧的火花。

2、引领自主性地选定目标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确定学习目标,能使学习动机的作用稳定和持久,能较长时间的维持注意力。我的做法是:先出示学习本文的全部目标,然后帮助学生正确剖析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点,再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自主地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九年级鲁迅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有的学生选择重点领会“缘事而发,以小见大”的杂文特色,有的选择品味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有的学生选择重点赏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有的学生选择学习文中夹叙夹议方法,甚至有的学生只对文中的《白蛇传》故事感兴趣。事实证明,这种自主选目标的做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资优生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全面一点,不仅读懂文章,还要深入领会文章的精要,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待学困生,则降低要求,鼓励学生把目标定得小一点,细一点,如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等。目标虽小,只要努力去实现,就是好目标。有人可能认为,这样做会造成文章的部分教学目标落空的结果,其实不用担心,自读后的交流过程,自能弥补这一缺漏。

3、指导个性化地批注摘记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阅读,历来要求边读边圈画记录。近年来,批注这一为文人学者所宠爱的读书方法,正逐渐深入语文教学并备受青睐。批注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能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教师指导时,让学生有自主权,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种“放任”的阅读法,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参与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当然,一开始教师还是要点拨,提示学生一般在有所感悟处注上感想体会,在思维困惑处写下疑点和困惑,提出质疑,尝试修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般能掌握这一方法。如学习九年级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有些学生在“行拂乱其所为”后面批注:到底如何让某个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呢?在“人恒过,然后能改”下面批注:“人一定要在常常有了过失后,才能改吗?过失真的都能改吗?”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后面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和生活中的类似事例。这些批注,体现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相比之下,学生对摘记比较熟悉,也容易操作,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摘记文中闪亮的词句,还要记录个人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自己的阅读心得,新学到的技能方法,查阅资料后获得的新知识等。需要强调的是,在指导批注、摘记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读书必发问”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将自读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发展。

二、个性化阅读的“阅读反思”

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一般认为,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正确吗?还有没有其它的见解?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的理解、思维方法的长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及时改进的方法,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教师适时的点拨和适度的调节可以引导学生不偏离方向,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外拓展延伸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语文新课标规定初中生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课外阅读量的多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阅读测验成绩。一些特别偏爱语文学科的学生,往往由课外阅读引发。从这个角度分析,课外阅读还能激发部分忽视语文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爱好。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文学,从中获取丰富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上一篇:如何挑选新鲜的甘蓝菜?甘蓝菜的选购方法下一篇:宿舍管理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