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2024-08-05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精选8篇)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篇1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小康社会是中华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原有的`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将会出现一个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出现,将改变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私密化”的格局,在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实现整个社会生活的重新整合.而社会生活的这一变化,又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思维转型,进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基础.

作 者:杨楹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福建,泉州,36刊 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分类号:C912关键词:小康社会 文明 公共领域 转型 政治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篇2

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内在含义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凸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根本特征, 必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领导人民所形成的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在政治上的一种进步过程、进步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基本内涵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

2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特征

政治文明由于植根于不同的生产力条件、阶级关系和文化传统中, 因而具有较强的阶级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政治文明形态的本质特征。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体现这样的特征。

首先,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政党, 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作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并按照宪法的规定, 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变成国家的意志, 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民主化, 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其次,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 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五项新要求之一。同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 就是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最后,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 实现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只有依法治国, 才能避免陷入“人治”的泥潭。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 丰富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内涵, 开拓了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境界。当今,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 而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由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诸多指标组成的小康社会, 在政治上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 没有上述政治文明的实现, 小康社会就只是一句空话。政治稳定和政治清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前提。只有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清明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从而使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得以实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 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社会的稳定作用就是通过借助于法律的力量, 打击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类违法行为, 从而确保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在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反映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状况的社会文明, 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而且还应包括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 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通过体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条件和保障;通过现代化文明的教育, 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 为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政策导向, 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组织、政策保障,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有利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 关键在于政局的稳定, 根本措施在于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点所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发扬, 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 有利于形成社会安定、政局稳定的文明环境, 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当今时代是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整体化发展时代。这种全球化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的整合与竞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扩大对外开放的作用, 首先是通过制度文明建设, 建立和完善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加速提高社会结构现代化水平, 最大限度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文明成果, 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我国社会政治将更加安定稳定, 国民经济更加充满活力, 投资建设环境更加优化, 对外开放更加有吸引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努力实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目标, 我们必须立足本国情况, 在创新中求发展, 通过切实有效的政治文明建设, 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 2002, 11, 8:31.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 10, 15.

论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 篇3

所谓政治文明,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进步政治成果: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过程。为了追求政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跋涉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与提高,人类社会逐渐脱离蒙昧而进入文明时代。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政治文明的标志。自从人类进入政治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奴隶制时代的政治文明、封建制时代的政治文明、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政治文明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文明是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奴隶制时代的政治文明和封建制时代的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低级阶段,虽然与蒙昧、野蛮时代相比,人类政治生活进入了组织化的时代,但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专制制度下,这种政治文明表现出赤裸裸的阶级压迫和专政统治的特征,因此,是同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等等相连的。因而,它不是一种真正合理的政治文明。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不但创造了空前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它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把人从各种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恢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尽管社会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但是,人们终于能够在政治形式上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并且用法制手段确认和保障了这一权利。形式上精致的民主制度的安排代替了赤裸裸的专政统治。相对于封建专制主义,资产阶级民主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然而,资本主义本质上依然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体现为少数有钱人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因此,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依然是不合理、不公正的政治文明。其历史局限性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显露出来。

人类政治文明是沿着由低级向高级形态、由蒙昧向开明状态的轨迹而运行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之前,却始终表现为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所以,在社会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中,尽管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更替依次表现为向更高层次的政治文明迈进,但政治文明的根本性质却没有变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建立,才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第一次否定了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在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之后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的文明状态。之所以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的文明状态,是因为:第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和根源,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第二,公有制经济制度的建立。公有制经济制度使劳动人民在经济上得到解放,消除了以往文明的局限性,消灭了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第三,个人逐步获得更全面发展的条件,产生了更进步的政治意识。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国家政权和人们间的相互信任关系,使最广大的人民享受到自由和民主的权利,使得政治文明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无疑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由于新中国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没有经历完整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因此,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然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性飞跃。党的第一、二代领导人虽然没有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概念,但都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庄严宣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的基本框架,但由于新中国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缺乏民主与法制的传统,固有的封建法制传统与人治观念根深蒂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走了长达20余年的艰难曲折的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要求,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治生活逐步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治发展问题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明确地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框架,正式提上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议事日程。

总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如何加强政治文明建设都做出了艰辛探索,内涵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突出,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小康社会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而小康社会目标蕴涵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涉及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作为这种发展综合反映的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协调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社会集团的利益,保持经济增长、政治平等和社会发展。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是满足生产力健康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因此,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篇4

关于“文明”的概念,西方大多数进步思想家和学者是从“进步的文化”这个意义上 来理解和使用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摩尔根认为“文明”是特指与蒙昧社会 和野蛮相区别的历史阶段,是反映历史(文化)进步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 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 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页。)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指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 阶段上,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 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0页。)显然,政治文明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伴随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进步,国家的产生和民族的形成而产生的,是与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政治文明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权 利、政治制度和体制、政治文化和理念、政治运行规则和政治行为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彼此沟通和协调发展的统一体,是政治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政治智慧的运用 艺术,是人们改造世界所获得政治成果和政治发展和进步状态的总和,是人类解放的实 现程度的体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各有特色且发展水平不 同,所以政治文明不可能是一种模式,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和不 断演进的。

事实上,人类开始他们的政治生活以来,就不断探求政治生活的奥秘及其本质,思索 人类和政治共同体的关系,设计符合人类本性的政治生活模式,追求和谐、美好的政治 生活。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是与人类政治文 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越发展,社会越发展,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就越高。人类 政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是在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

政治文明是社会进步生生不息的过程,它依据一定的条件而产生,又依据一定的条件 而发生改变,旧的文明衰落了,新的文明又产生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 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 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由此推动政治文明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不断发展,这是不以 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任何政治文明都不是抽象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产物。人 类政治文明形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过程。不同的社会形态产生了不同的政治文 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 程,穿越了悠久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古代文明,经由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进入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对人类一切政治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先 进形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先进形态,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第一,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体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从政治文明的国家制 度形态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否定了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关系,使工人阶 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上升到了统治阶级的地位,使人类政治文明的制度形态实现了历史性 的飞跃,推进到了更高层次。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有序运作的构架机制,体现为各种政 治要素的内容及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及其原则的法定性、制度性规定。高度 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府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组织和 活动。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这是“新的真 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3 5页。)“使全体居民群众真正平等地、真正普遍地参与一切国家事务”。(注:《列宁 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4页。)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泛的民主。因此,对 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高 度民主。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重要优势。党的有效领导保证了人民民主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人民民主体现了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本质;依法治国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以人民代表大 会为主体的民主政体,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人权和民主权利的根本手段。这三者有机 结合和辩证统一,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的核心与本质。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外在表现和组织形式、运作方式的具体化。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形态具体体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一国两制”等。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 和有效运行的政治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与本质。

第二,绝大多数人享有政治权利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仅需要从国家形态加以分析,还应从公民形态来进行考察。这是因为人类的存在,一 是作为个人的人存在,二是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类的存在。人类政治生活可以分为国家形 态和公民形态两个层面。从公民形态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垄 断和享有政治权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真正享有政治权 利,实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政治权利意(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味着社会成员政治自由,表明的 是公民作为政治价值的主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人类政治文明的主体性扩展到了大多 数社会成员,依法治国并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与基本自由的实现。

最广大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内容,体现着社会主义政治 生活的基本准则,以及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和承担政治义务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政治生 活以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性的完善为最终目标。人类社会政治权利是随着社会经济、利益 关系和政治权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享有自由权、平等 权和民主权,直接参加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和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来参 与分配利益的权利和决定资源增益的权利,可以通过政治生活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社 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通过选举权来选择公共权力行使者;通过代议制等形式来行使制 宪权、修宪权和普通法律创制权;通过被选举权、任命等形式行使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不限于对公共事务的决定,还直接参与国家权力的运用和对公共 事务的处理,以及获得政治生活信息的权利等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确认最广大人民的政治主体地位,而且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 确保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实现,保障人权的充分实现。日 益完善的政治利益的表达机制、政治信息的传递机制、政治决策的参与机制、政治权利 的实现与保护机制、政治利益整合机制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态。

人类政治权利的不断拓展和丰富的过程,是政治文明内容不断拓展从而政治文明程度 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早期人们参加议事等简单权利,扩展到今天以公共事务决定权、担 任国家公职权、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制约权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政治权利体系。在社会 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量上的增加,而且体现在功能上的深化,使社会 成员对政治生活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成员在政治中的自 主程度的提高。政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内容将越来越丰富,实效性也越 来越提高。

第三,先进的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底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需要从国 家制度形态和公民权利的法律形态来考察,而且还需要从文化价值形态加以透视和考察,这是因为任何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都是与文化价值不可分割的。研究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视野需要超越制度和法律范畴的局限,向其背后更深的文化价值层次拓展。从政治 文明的文化价值形态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否定了那种崇尚强权、表现剥削、张扬两极 分化的政治理念,主张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社会共同富裕的价值倾向,使人类政治文 明的价值选择,趋向了表现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的道路。先进的政治文化集一切优秀历 史文化之大成,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反映了人类政治生活方式 演进的趋势。先进的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底蕴。

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或“主观心理因素的聚合”,“它包括一国居民 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注:[美]加而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5 页。)如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的政治心理、人民的基本价值观等。政治文化是政 治体系中的主观领域,它规范政治制度,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是内化了政治行为规 范,是一种无形的政治力量。政治文化包括认识性成份、政治情感性成份、政治价值性 成份和政治理想性成份,由它们聚成一个整体,构成政治文明的底蕴。政治文化,又表 现为显性的思想形态,即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想,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政治思 维传统的继承性。其中的优秀成果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从马克思恩 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到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到邓小平的《 邓小平文选》、江泽民的《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理论 成果和精髓。

政治文化体现的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是特定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不同 民族在不同时期都会分别形成各自独特的政治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先进文化具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和任务。在当代中国,先进的政治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渊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 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政 治的基本特征,是凝聚和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

先进的政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 在统一,蕴含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理想、信念、价值观和现代观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的基本理念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民主集中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主张社会公正、共同富裕;以人民为本位,保障 最广大人民的政治权利的实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培育“四有公民”,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 统一;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提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开拓、创新、变革、竞争、正义、和谐、效益等 现代观念;在国际社会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全球化进程中主张共赢共存,推进人 类政治生活朝着和平与发展轨道前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 权;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消亡和人类的彻底解放等。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作为政治文明的底蕴、灵魂和精神内核,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重要构成,也是我国社会政治深层次现代化走向的根基。

第四,和谐的政治生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政治生活作为社会生活 的一部分,必然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并且 同政治生活之外的系统进行着物质的、信息的、能量的交换,政治生活与其环境达到动 态的平衡。和谐的政治生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 展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来达到政治与其环境的互相作用中的动 态平衡,从而使社会主义政治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的政治生态意味着政 治过程不再局限于政治系统内部,而是朝着把社会、自然乃至宇宙吸纳于其广阔视域的 现代政治发展。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 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 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注:转引自龚建华:《论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概念》,《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年第3期。)随着信息化、市 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政治体系在运作过程及其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文化、军事乃至自然环境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注重全球化进程中本国政治 与世界政治的生态关系,而且还需要关注政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建立一套处理公共事 务的规则和程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了以生态化的观念,自觉地站在人——社会— —自然的协调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处理政治与社会、自然的相互关系,把政治——社 会——自然看作紧密联系的系统,把政治放到一个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广阔 的大背景中,对其进行多重的、宏观的考察,寻求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最佳效 果,从而使社会主义政治日趋规则化、信息化、技术化和科学化。

和谐的政治生态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是向着协调人与社会、自然关系 的方向发展,向着与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向着人的全面 发展的方向深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是以有利于社会的综合发展为准则,注重对社会政治生态的维护,从而使社会政治发展所需的内在资源不被破坏,使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获得不断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五,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根本保证。政党 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体现时代进步的政党的领导,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政治文明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因为,先进的、强大的政党能够以其有效的执政,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并提供和创造政治文明的发展所需要 的安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处于执政地位。体现时代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有效性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最终解放,而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宗旨和 承担的历史使命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标,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朝 着人类前进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时代先进性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代表了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党通过其强有力的领导 及其有效的执政,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先进生产力提供发展动力,从而从根本上 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执政党,承担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其本质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先进的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的底蕴和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它并没有抛 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 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江泽民指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 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注:江泽民:《十 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3页。)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用科 学世界观武装起来的党,代表了先进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党的领导为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主导性动力,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朝着人类社会前进 方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高度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宗旨所决定的,它 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指出:“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注:江泽民:《十五大以来 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坚持党的领导,就是为了要保证广 大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需要其先锋队进 行概括和表达,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作用,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 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而保证了人民民主实践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党的 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资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

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体现了时代的先进性,坚持和发挥党的领导核 心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主导性力量和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了人类政治文明演进中的革命性变革,在我国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目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先进形态 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与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依次 更迭相适应,政治文明也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实现了政治文明演进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的质的飞跃,进入了现代政治文明的 高级形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以往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以 新型民主为核心,第一次否定了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关系,否定了少数社 会成员对于多数社会成员的权力控制形式,把人民当作历史和社会的主体,保障了占人 口绝大多数人的政治文明的主体地位及其政治权利,实现了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社会 共同富裕的价值主导格局,具有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然而,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政治文 明的高级形态,从自身发展程度来看,仍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随着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现代文明的属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吸收和继承人 类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代表科学精神、时代精髓的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和互联网迅 猛发展的社会,力图改善政治生活并通过良好的政治造福于人类社会的政治进步和发展 的成果。社会主(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义政治文明张扬人民民主、以民为本、法治、平等、自由、正义的价值 观念,意味着政治理性的进步,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政治权利的 拓展,政治资源的分配趋于平等和公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追求人——社会——自然的 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随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开放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一 切政治文明的精萃,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 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文汇报》2001年7月2日。)无论是体现我们民族政治智慧、民族瑰宝 的中华政治文明,还是西方异质文化的外来政治文明,都包含着许多真知灼见,凝结着 人类的政治智慧,不同政治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与渗透,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的先进的文明形态,作为 处于现时代世界大文明环境中正在发展着的一种文明形态,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对本民 族优秀的传统文明进行传承和创新,又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和最 新现代因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而更具开放性。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篇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2)我国的政党制度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懂得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专题训练第一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性质是

A.它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B.它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的常设机关 C.它是我国的最高司法机关

D.它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机关、2007年9月26日,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获得通过,于今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据了解,《条例》是在充分研究全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该省的环保法律法规,结合该省环保执法的实际制定出来的,弥补了该省以往环保法律法规的空白。这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D.省级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透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在省级领导干部代表大幅缩减的同时,一线工人和基层农民代表大幅增加。其中,一线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这意味着

A.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B.优化代表结构,有利于更好地聚集民意 C.基层群众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人民具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基层代表大幅增加,其中农民工的当选成为了媒体聚焦。农民能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体现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优越性

C.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D.广大农民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人大代表不管来自哪个地区,也不管来自何种行业,都 ①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②可以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总是向大会提交许多的议案。代表们之所以向“两会”提交议案,且十分注重议案的质量,是因为 ①全国人大拥有最高立法权和决定权 ②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③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只有在两会期间才能得到解决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为民办实事的国家机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这一制度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C.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近年来,在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干部代表的比例过大,老板代表有增多趋势。人大代表涉嫌犯罪时有发生,对代表公信力产生了负面影响。据此,说说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选举制度?

【参考答案】要使人民代表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首先就要优化代表结构,要适当减少官员和老板的代表,增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归国华侨等代表,以体现代表选举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其次,要提高人大代表自身的素质,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并接受人民监督。再次,实行差额竞选、扩大代表候选人自荐范围等办法,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材料一:在2007年8月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腾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8名县人大常委会成员联名提出了《关于腾县非法开采钛矿屡禁不止问题的质询案》,并向腾县国土、环保、水利、建设、安监5个政府职能部门“发难”。以上5个职能部门对质询案提出的问题一一予以答复,并结合各自的职能对今后如何整治非法开采钛矿现象进行表态。材料二:2007年6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对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修改,授权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7月20日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1)结合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哪些职权?人民代表行使了哪些权利?

(2)结合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何种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1)腾县人大常委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质询体现了人大行使监督“一府两院”的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腾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联名质询国土、环保、水利、建设、安监5个政府职能部门并要求给予答复体现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

(2)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执行。②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这一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材料一:由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69位两院院士和各界爱国人士联合发起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历时7年论证后,于3月1日起正式启动。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地点选在孔孟故里的山东省济宁市,规划建设区域约300多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00亿元。其总体构思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世代呵护、世代延续、世代传承,具有中华优秀文化标本价值,属于全球华人的东方文化圣城和共有精神家园。

材料二:在2008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115名名政协委员签名提案反对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新浪网的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7%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不等于大兴土木”。而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张振川说“允许有争论,但是肯定要建。”

你觉得这一重大工程该不该建应该由谁说了算?为什么?

【参考答案】山东省的地方有关领导,以为有了部分中央领导人和60多位院士的同意,就能上马工程的想法是错误的。①花巨资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不能仅仅由少数领导、专家说了算,在决策前必须向社会公示,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因为他们是纳税人,重大项目的建设资金投入的是纳税人的钱。②花巨资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属于国家大事,应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由代表表决,坚持民主集中制。因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专题复习教案 第2课时多党合作制度 【专题训练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从1996年开始,中纪委、中组部就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共派出10批巡视组,对20个省区和中央国家机关6个部门开展了巡视工作。巡视制度的实施

A.表明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B.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C.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D.体现了反腐倡廉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A.民主执政

B.依法执政

C.科学执政

D.依法行政、2007年初,农工党中央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建议,教育部给予了长达6页的书面答复,并制定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7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这表明民主党派是在

A.履行文化管理的职能

B.参与国家政策的执行 C.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D.参与国家权力的行使、每年3月,我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以下关于“两会”代表、委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B.代表参加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协商国家重大事务 C.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D.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提案权,但又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提案 A.通过后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B.是否有专门机构办理

C.是否有一定的制度保障

D.是否由政府等机关答复、2003年以来,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各单位共提交提案23081件,经审查立案21843件。截

2008年2月20日,99.13%提案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处理和回复,提案反映的许多问题已经解决,许多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这表明

①人民政协具有部分立法权②人民政协履行了民主监督的职能

③人民政协具有重大国家事务决定权④人民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内容包含 ①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②各政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③各政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④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完全平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目前,全国各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50余万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2万人,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基本上都有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省级职务。广大党外干部和我们党的干部亲密团结、真诚合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这体现了 ①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都是中共中央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由政府和各地区、部门贯彻执行。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政策作为国家意志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B.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政权并产生各级国家机关

D.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是一致的、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贩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上述材料,指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自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人大代表针对购物袋危害环境的问题向人大提交议案,行使了提案权;人大代表对政府保护环境、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察和督促,行使了国家权力机关成员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

政协委员针对为什么限制塑料购物袋、如何限制塑料购物袋等问题向政府建言献策,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作出了贡献;对政府部门履行保护环境的公共职能、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情况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

材料:2008年2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拟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2008年2月27日,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共中央拟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向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征求意见。2008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你从材料中感悟到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参考答案】①中共中央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提出《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组织领导和政治领导。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体现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最高任免权和最高决定权,也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③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中共中央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拟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向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征求意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周恩来同志说: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

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政治制度白皮书,首次概括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即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

从十六大到2007年8月止,中共中央召开和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协调会、议政会达93次,其中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27次;从十六大至2006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意见或建议102件,许多提案得到采纳实施,成为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

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非中共人士有18万多人,有35万多人成为各级政协委员,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有3.1万人。

请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参考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

(2)周恩来同志的有关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多党合作有悠久的历史,也反映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3)中国的政治制度白皮书的发表,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白皮书所概括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对于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3)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会通报会,说明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也体现了通过多种形式实行政治协商。

(4)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民主党派人士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民主党派中央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真实性和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专题复习教案

第3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专题训练第三部分】、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

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 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

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依法享有和行使自治权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

A.全体人民

B.少数民族人民

C.国家机关

D.自治机关、《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一规定表明

A.各民族自治区都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B.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C.各民族自治区的地方性事务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

A.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B.坚持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C.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以年均l6.6%的速度增长,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被称为“内蒙古现象”。这表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和繁荣

C.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使各民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实现了平等、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这体现了 ①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该地方唯一的自治机关 ②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③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国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 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已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载入宪法。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理解正确的是

A.公民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B.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国家保护正常宗教活动 D.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连日来,西藏宗教界爱国人士强烈谴责、愤怒声讨以**为首的分裂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扰乱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罪恶行径。这反映了,在我国

A.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主要起积极作用

B.宗教界人士自觉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放弃了有神论信仰 C.宗教组织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D.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以下关于我国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B.社会主义社会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C.在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将在奥运村设置专门的宗教服务中心,届时将有专业神职人员为信仰宗教的各国运动员和官员提供宗教服务。这表明 A.宗教思想与科学世界观不存在根本的对立 B.正常的宗教活动都是在宗教服务中心进行的 C.宗教信仰与奥运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D.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 A.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B.我国实行真正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C.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D.我国民主主体、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材料: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占总人口约5%的农奴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生活资料,约95%的农奴处于社会最底层,其黑暗、残酷比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1959年后,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百万翻身农奴当家作了主人。2007年西藏广大农牧民生活整体上已达到小康,到2010年,西藏将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的目标。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藏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现阶段坚持民族团结具有怎样的意义? 【参考答案】(1)①粉碎了封建农奴制枷锁,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②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西藏人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央政府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特殊照顾政策,全国人民大力支持西藏发展,西藏与发达地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在我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坚持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土尔扈物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小康社会与政治文明 篇6

社会稳定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当前推进新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基本经验时,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由此可见维护社会稳定对全局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当前推进河西新城建设和发展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新区维护稳定工作,以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促进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

一、维护社会稳定对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进行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则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尤其是当前,新区正处在大规模建设和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时期,处理好新区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我们要把不断改善群众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使群众成为新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另一方面,在维护稳定工作中,不能片面地为稳定而稳定,应着眼于新城发展大局,积极支持各项改革特别是民主政治改革措施的推进,为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政治稳定和治安环境,在群众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顺利推进新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正确处理新城建设中的群众矛盾,是促进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大规模建设拆迁、企业改制和流动人口增多等因素影响,当前新区群众矛盾比较突出,对新区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我们必须从维护新区社会稳定、促进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新区建设和发展中的群众矛盾,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把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服务群众。二是大力加强新城建设意义的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要深入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种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新城建设中的利益调整。针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以及“法不责众”等错误观念,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严格执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三是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宗教问题。我区少数民族人口和信教群众较多,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影响新区社会稳定。对正常的民族宗教活动,公安政法机关要维护其正常的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对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在获取证据的基础上,坚决予以打击处理。四是讲究政策,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到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所在街道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要及时赶赴现场,敢于和善于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

3、搞好社会治安,是保证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严打”整治斗争的实践给了我们两个启示:一是严打是搞好社会治安的首要环节。对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必须露头就打,决不能让其形成气候。只有“严打”才能威慑犯罪,也只有“严打”才能伸张正义,树立广大人民群众维护治安的信心,才能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才能保证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要实现新区社会长治久安,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们要不断探索在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条件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路子。当前,新区建设和发展迅速,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错综复杂,社会治安问题相对突出,必须探索一条适应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治安管理之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新区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当前影响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我区是一个建成区与新建区共存,城市居民与农业人口交融的典型的新城区。随着河西新城建设的加快,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大量增加,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将不断加大。当前影响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维护政治稳定面

临新的挑战。区划调整后,我区目前有法轮功人员131名,重点人员22名,虽然总体人数暂时有所减少,但是重点人员却比过去增加,随着新区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居住人口将会大量增加,法轮功人员群体也会随之增大。法轮功邪教组织与境外敌对分子相互勾结,有针对性捣乱破坏活动将明显加剧,手段更为隐藏,方式更为狡猾,一些已经转化的人员受其影响出现反复。

同时在双闸、江心洲出现了过去城里没有的“实际神”等邪教组织,防范、打击和帮教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维护政治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紧迫。

2、“双拆”引发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西新城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既是拆迁、拆违的攻坚时期,更是矛盾纠纷交织的突出时期。拆迁过程中由于土劳比失衡,部分群众势必产生一些对抗心理,给拆迁工作带来难度,从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甚至有激化的可能。特别是大批外区、外地开发公司在新区建设,在协调处理矛盾纠纷上的难度较大,加之以前拆迁留下的后遗症,潜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拆迁后居民生活面临的新问题,如生活依赖的土地没有了,变为城里人后,又大多没有技术特长,可能成为新一轮的下岗失业人员;弱势群体增多,政府的负担将会加重,解决不好也会出现连锁反应,上访、群访事件有可能进一步增多。

3、社会治安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效是明显的,近年来新区治安形势一直比较稳定。但由于社会消极因素增多,犯罪诱因增加,治安管理的难度本身就愈来愈大,特别是区划调整后,新区社会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治安状况将有可能趋于比较严峻的态势。一是流动人口犯罪将会大量增加。流动人口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少数流动人员素质较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导致流动人口整体犯罪率居高不下,占发案总数的65%左右。区划调整后,原雨花区的青石、鼓楼区的白鹭等流动人口聚集地都划入了我区,登记流动人口从原来的3万多人增加到12万多人。随着新区建设和发展,流动人口还会大量增加,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流动人口犯罪高峰。二是农村地区人防力量薄弱,物防、技防建设滞后,加之河西地区将出现拆房多、买卖房屋多、搬家公司多、工程队多、收废旧物品的多、流动人口多、混水摸鱼的多、滋事闹事的多等新情况,防范难度较大,将致使刑事、治安案件高发。三是敞开式建筑工地多,城郊结合部封闭式小区少,敞开式单门独院住户多,加之盗窃案件一直居高不下,侵财性案件可能会大量增加,容易导致恶性案件的发生。

4、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隐患仍然较大。今年1-7月,我区由于居民用电用火不当等原因,共发生火灾事故20多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80%,特别是由于工人违规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比例在增加。4月20日,红光船厂发生油船爆炸事故,就是因为电焊工违规操作,导致船舱内残余二甲苯气体爆炸,造成2人失踪,4人受伤的恶性安全事故。

三、新形势下维护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

当前,新区已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始终,努力开创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结合实际,在新形势做好新区社会稳定工作的主要措施有:

1、更新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维护新区稳定工作实践。一是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工作,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不忽视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真正把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作为各级党政组织的政治责任。二是正确处理局部稳定与大局稳定的关系,站在协调发展的高度,通过建立经济与社会协调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正确把握当前稳定与长期稳定、近期平安与长治久安的关系,站在持续发展的高度,既着力解决好当前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更注重持续平安的长效建设,着眼于从综合的角度,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2、以人为本,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引发社会矛盾纠纷的不稳定因素。一是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突出位置上统筹考虑,积极制定鼓励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场导向和政府援助就业机制,以最大程度地缓解就业压力,为促进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对弱势群体采取缓解困难的特殊帮扶政策,避免因群众生活无着而造成社会不稳定。三是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政策落实工作。新的拆迁政策充分考虑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坚持依法拆迁、有情操作,既注意把握政策标准又防止出现前后攀比,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目前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矛盾。四是继续完善企事业单位改制配套政策。严格把好企事业单位改制操作关,加大政府对改制工作的监管力度,规范改制行为,增强工作透明度,力求把改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3、完善机制,实现社会稳定的长效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稳定工作领导管理机制。从执政的高度,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各级各部门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理顺和明确责任体系,努力构建“全社会参与、全社会覆盖”的稳定工作格局。抓紧整合原有维护稳定领导体系,由区委办、政府办牵头建立全区社会稳定领导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从宏观上统领全区维护稳定工作。二是强化稳定工作层级责任机制。第一,严格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制定政策谁负责善后、谁出事故谁承担责任,把维护稳定的措施与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第二,严肃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建立稳定问题责任查究体系,抓住不落实的环节和不落实的人员进行评点督查,对引发重大问题的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第三,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解责任机制,坚持领导信访接待制度,畅通缓冲渲泄渠道,把化解矛盾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相结合,关心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第四,强化重大矛盾纠纷依法调处、跟踪监控、反馈督查责任,做到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发现重大矛盾纠纷不放过,矛盾纠纷处理不好不放过,处理责任不落实不放过。三是建立稳定工作评估预警机制。第一,建立全区社会稳定形势分析评估系统,形成对稳定状况动态的、基本的、日常的情况统计和分析评估制度,增强前瞻性和预测性。第二,建立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定期研判和转化运用情报信息成果,发挥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作用。第三,建立稳定态势预警机制,立足于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深入排查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及时掌握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苗头,准确预测群体性事件的趋势和动向,在第一时间发现和防范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四是完善稳定工作应急处置机制。第一,建立统一、高效、灵敏的应急处置指挥系统,采取集中指挥、多中心分布、梯次分工、协同作战的方式进行运作。第二,按照《建邺区处置突发性事件实施办法》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型的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从组织指挥、力量调度、现场控制、疏导教育、调查取证、强制措施、交通管理等多方面,规范处置程序和行为,并加强战术研究和交流演练,不断增强实战能力。第三,进一步提高处置效率,通过拓展系统前端的情报信息和预警系统建设把突发事件的处置重点放在事前,通过高度权威的统一指挥系统提高应急处置各参与单位的响应率。

试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篇7

一、政治文明:当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所谓文明,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指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有益成果与进步状态。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状态即为社会文明,而人类改造社会和完善自身所获得的积极有益的政治成果和政治进步状态便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主体、政治意识、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传统、政治秩序,等等。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民主,是政治民主的有益成果与进步状态的反映和体现。

关于政治文明的涵义和内容及其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文献中就已经提出并被论证过了。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种提法,在我们党的历史文献或在我们党的领导人的讲话中,都是从未有过的;而过去20多年来在讲到关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问题时,我们也一直是只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并没有将政治文明作为一种文明类型并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一道进行阐发。

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文明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有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不能被随意删除或被刻意回避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为在新世纪中叶领导各族人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所规划的一幅宏伟蓝图,是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所要实现的一个总的宏伟的发展目标,它包括了经济、政治、精神、生态等四个方面的子目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者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全面”的,都不能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的宏伟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没有政治文明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首先,政治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导。任何一种社会的文明结构都必然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构成和协调发展。相应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和整体推进的进程。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各自所体现的内容不同。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化与发展过程,是人类在改造社会和完善自身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有益的政治成果和政治进步状态,它在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其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和良好的政治环境。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无论是进行经济建设,还是进行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因为政治环境会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巨大的制约和影响。当代中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而与这个变化相伴随的则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利益要求的多样化,这些现象的出现必然要求有一个与此相适应的良好的政治环境。因此,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和良好的法律保障,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

再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都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有赖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向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系统地论述了通过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为我们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向。概括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通过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系统论述,主要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本质要求、战略目标、基本内容、关键环节等方面的内容。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之后,紧接着就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指导思想问题。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下进行。这是因为,我们所建设的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因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而另一方面,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和全部目的,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本质要求就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是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法治文明。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如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两个方面,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广泛涉及到了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与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司法改革的许多内容,包括: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不断完善公开办事程序、加强法制建设和保证公正执法、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各级决策机关的决策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等。因此我们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就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目标,或者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任务,就是要着重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也即是说,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法制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就在于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核心,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既非常全面而又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内容,共包括九个方面,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这九个方面的内容涉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对邓小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我们在新世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指明了行动方向和具体思路,必将极大地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为之勇于实践,努力奋斗,从而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

(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环节。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环节,就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践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是领导也是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全局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工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在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既要充分发挥其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也要努力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即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宪法原则。因此,就必须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具体地讲,就是党要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通过为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党的执政地位。

西方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篇8

1奴隶社会政治。

古希腊、罗马文明被奉为西方文明之源。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民主政治保证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使古希腊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精神文明财富。罗马人在扩张征服过程中,发展出宏大而内容缜密的法律体系。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律作为西方奴隶社会时期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为人类的政治文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2资本主义政体。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诸强逐渐探索出符合其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政治制度。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资本主义政体下,封建专制主义遭到否定,代议制得以贯彻和发展,人民相对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3社会主义运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4当代政治格局。

二战后,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从盟友变为对手,并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当前世界,美国是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西欧、日本实力日益增强,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迅速崛起,俄罗斯不断复兴,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归纳整合

1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比较。

①古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则逐渐走向统一,最终形成一个大帝国。②古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多重农抑商。③古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2西方内阁制度与明朝内阁的区别。

明朝内阁:宰相制度废除后,由于行政量巨大,事务繁忙,各种奏章的批阅、施政方略的出台、大事小事的处理皆需皇帝裁决。为减轻工作压力,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明成祖以后,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成为国家政权中枢机构。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决策或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西方内阁制:始于英国,是由英王的咨询机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又被称为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内外重大方针政策。

认识: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而西方内阁制是权力与民主的象征,它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三、难点解析

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

①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②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③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等取代;④真正享受民主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

2罗马法发展的两大趋势。

①由早期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其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和斗争。结果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②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原因是罗马帝国的范围不断扩大,外邦人迅速增加。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存在。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主要对议会负责。

4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

①含义:即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国家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以达到权力的平衡,防止独裁和专制的出现。②实质:政府结构必须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而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的动态平衡,是分权与制衡的归宿。通过分权和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的。③结果:调节平衡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是规范和约束资产阶级政党竞争的最高原则和政治平衡器,强有力地防止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出现。

5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特点。

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共和政体。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德意志: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憲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6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②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暴力夺取政权形式,并最终取得胜利。③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④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7对当前社会主义运动的正确认识。

①社会主义国家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④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⑤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⑦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8对两极格局的正确认识。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③“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和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消极作用: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9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基本态势。

“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美国: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们力图领导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但美国自身正面临欧盟国家、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欧盟:欧盟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而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一个因素,正力图以整体形象出现于国际舞台,与美国竞争。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俄罗斯:目前仍处于经济困难中,但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军工企业实力雄厚,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上一篇:纪委委员如何分工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支部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