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2024-08-01

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通用8篇)

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1

概况:

学校截止目前共有101人参加继续教育(其中专任教师84人,非专任教师17人,干部7人);本科以上学历73人(其中研究生毕业或在读3人,十一五期间本科毕业15人);07年以后进入系统共14人(其中07年2人,08年8人,09年4人)。

征文: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2007年来,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将“十一五”学校继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继续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1、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宣传工作,转变教师观念,牢固树立学习是工作的一部分,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针对继续教育工作中少数教师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我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宣传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懂得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佳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认真学习继续教育文件,领会继续教育精神。自开展继续教育以来,我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关继续教育文件,让每一位教师都了解文件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我校自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就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负责规划的制定与总结),由各部门主管及档案员(文字档案)电教员(音像档案)为组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小组,分工负责。这样做到领导重视,保障了我校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管理,多层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1、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我校每学年制订详细继续教育计划,确定继续教育目标,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检查继教情况,做到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

2、加强干部学习与培训。建立双周干部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研讨,提高干部教育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组织干部学习了《新基础教育论》、《领导力成功20法则》、《致加西亚的信》及《幸福教育》系列等书籍。学习的形式为: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分章负责主讲,形成文字稿和PPT,其他人结合学校自身工作进行研讨,具体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特别是现在二小的领导班子成员极为年轻,有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成员。这样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年轻成员更快更好的成长。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干部培训班,如校长高级研修班、名校长工作室、校级干部资格培训、骨干教师管理培训和教学总务干部培训班等。

3、打造学习型学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读书工程”,以读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读书工程”是二小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新举措,也是学校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年,学校都会为教职工买一本书。教职工边读书边记读书笔记、撰写读书体会。2007,全体教职工读了北师大肖川教授的著作《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语真情》;2008,我们采取不同学科、不同部门读不同的书籍的学习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读书的目的——语文教师读了《小学作文步步高(上中下)》,目的在于提升语文教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数学教师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目的在于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力;科任教师读了《透视名师课堂管理》,目的在于提升科任教师管理学生的水平;三处(后勤、教导处、德育处)教师读了《致加西亚的信》,目的在于提升三处教师为前勤教师服务的意识和水平。09年以后结合学校幸福理念学习了刘次林的《幸福教育》、肖川的《教育的力量》和美国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学校在E-Class平台上开设了读书交流专区,教师们把自己的读书体会随时上传,与同事分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期末学校召开了读书交流会。2008年10月28日,还特意邀请吴正宪老师来校,与数学教师一起召开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交流会。吴老师对这样的学习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教师们的读书体会给予明确的评价。“读书工程”促进了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建立教师阅览室,丰富教师学习资源。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我校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教师订阅了100多种报刊,如《中国教育报》、《小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之友》等,为教师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老师们通过长期的学习,提升了政治素养,提高了教学技能,开阔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制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通过配发“知网卡”,促进骨干教师的学习;通过每学年一次的骨干教师论坛活动,出版《论坛文集》,促进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每年投入近10万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全国各学科教学年会活动,如数学骨干张杰参加在重庆举行第八节全国数学年会,刘黎明等音乐教师参加浙江杭州举行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王海燕参加安徽举行的美术教学研讨活动,派英语教师参加武汉举行的英语课堂大赛活动,09、10连续两年派16名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现代与经典”教学研讨活动。

5、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提高学历教育。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全体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发展,使广大教师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我校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我校有1人取得研究生学历教育,一人在读研究生学历教育;59教师取得本科学历,有2名教师现正在参加本科学习。

6、新教师上岗培训,本着严要求、快成长的原则,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迅速提高专业技能。开学初,建立新教师与骨干教师帮带关系,请老班主任做班级管理专题讲座。督促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中心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学期末,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有很明显的进步,一部分教师已经能胜任某学科的教学工作。

三、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尤其是自2007年后,学校进行了多次组织教师加强“内功”的培训,开展了师德培训、教育理念培训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一)教师师德培训工作,常抓不懈

1、落实内容,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2、落实时间,为了保障学习时间,学校规定单周教师政治学习,请专家作报告,组织教师观看相关光盘,并采取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的培训模式,教师参与面广、积极性高、针对性强,从中受到了启发。

3、班主任培训走向深入,为急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学校狠抓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结合我校教师年龄的特点,对新上岗班主任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让老教师介绍自己管班经验、怎样与家长、学生相处、怎样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怎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等班级管理常规知识。充分挖掘本校资源组织教师培训,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上请学校优秀班主任作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经验介绍,我校还邀请专家讲座,如怀柔一中的马宏民老师是2008年北京市十佳教师,她是十佳教师中唯一的一名远郊区教师。2008年10月27日,请她为学校全体党员和教师做讲座,学习她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

(二)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学历层次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业务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培训中做好信息技术培训。我们的做法是“做中学,学中做”。

1、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作用,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能力。教师掌握文字表格处理、网络资源浏览与下载、邮件发送等基本操作。

2、学校与北师大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合作,针对教师实际,采取分层培训,分别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Flsh制作和网页制作培训;对中老年教师进行ppt制作培训,极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三)以“两杯竞赛”为平台进行新课程教育理念培训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我们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着重学习叶斓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幸福教育》和《教育新理念》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1、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

2、确保培训时间: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学科教研或集体备课。

3、形成培训系列:组织教师在学科组内交流、分析、讨论教学理念和我校课堂教学的相关点和生长点,从而探索和寻找两者的最优结合点,使教师能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反过来再进一步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经历“实践→探索→完善→实践→成功”之路;同时通过赛课,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反思开展活动。

4、开展教学竞赛,学校为促进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每学年定期开展两次以“自主开放理念”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竞赛:第一学期是青年教师“白檀杯”教学竞赛;第二学期是中年教师“烛光杯”教学竞赛。通过理论答卷、现场备课、课堂竞赛等历时一个多月的竞赛活动推动了学科教研工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结合岗位特点,加强非专业教师培训

1、非专业教师岗位多、专业杂,涉及到教辅岗、工勤岗,根据这些特点,我们结合其岗位和专业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在制定学年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中,根据培训中心非专业教师培训建议明确各岗位学习内容,如教务干事学习“教务管理制度与方法”、“学籍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估”等。由于缺乏相关书籍,我们采取网络下载的方法搜集资源开展学习。学年末根据学习笔记或学习体会进行考核。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

四、存在的问题。

1、加强继续教育管理,统筹安排,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培训应注重实效性,避免走过场,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目的。

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2

目前, 我省农村共有农机校 (拖拉机驾校) 87所, 其中农垦总局9所, 森工总局3所, 地方75所, 地方社会化办学16所。农机校负责农机行业产品生产、销售、维修、技术推广、质量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农机化技术和行业政策培训普及工作。拖拉机驾校主要负责农机安全驾驶和使用培训工作。全省共有教职员工575人, 其中教师422名, 平均年龄37岁,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55人, 占教师比例的28%, 大专以上251人, 占44.3%, 高中专200人, 占37.4%。农机专业211人, 占40%。全省农机校现有房舍建筑面积61 085 m2。教学教室面积16 738 m2。有电教设备480台套, 教具527件。固定资产9 677万元。年培训能力225 000人。

全省县级农机校, 均是由当地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有着固定的办公场所, 大多数归口农机局管理, 有部分归口当地职教中心管理。

二、“十一五”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成效

1.“一把手”培训工程取得成效。

几年来, 我省实施“一把手”培训工程, 把地市县农机局长培养成行业带头人。每年都举办市 (地) 县农机局一把手培训班, 通过高新农机技术装备学习和政策学习, 使大家认清形势和农机化面临的机遇, 增强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 把握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 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 提高了领导能力, 2009年8月在五常市举办全省农机局局长培训班, 共有83个市县农机局局长和省局机关120人参加培训。2010年1月我局在黑龙江省党校举办各县市农机局局长、业务局长培训班, 共有380人参加培训。请中国农业工程院院长朱明同志作现代农业装备报告, 请农业部经合站站长赵铁桥作农业合作经济发展报告, 请三江农管局姜云涛作水旱田全程机械化技术报告, 培训效果非常显著。

2.农机化重点技术培训作用显著。

我省把先进实用的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种子等离子体处理、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作为培训工作重点, 使培训工作深入农机化中心工作中。在每年冬检冬训活动中广大教师深入农村农户讲解农机化增产技术。5年共举办科技大集910次, 下发科技书籍40万册, 发放科技资料11万份, 开展科技咨询55万人次, 科技人员下乡12万人次。

3.坚持以农机实用人才培养为主导的办学方向, 创新办学形式和方法。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农机培训机构为全省农机化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共培训各类人员1 125 000人, 其中培训农机驾驶员755 570人;农机管理人员20 000人;农机推广技术人员21 500人;购机补贴农民60 000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3 430人;农机销售员71 000人;农机修理工91 000人;农机大户98 000人;合作社管理人员4 500人。几年来, 全省各县级农机校克服困难, 知难而进, 为全省农村基层培养了大批农机、农技实用人才, 为全省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起到了农村科技知识培训排头兵的作用。

4. 把行业技术工人培训纳入农机培训的环节, 提高行业的技术服务质量。

全省各地农机校加强对农机销售、维修网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进行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 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5.以政策和技术普及为手段提高农民对农机化发展的认识。

几年来, 各农机校针对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农机化促进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使用方面培训, 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

6.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 使农机校教学领域拓宽。

我省已累计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近3万人, 其中, 2009年全省农机阳光培训4 600人, 超额完成部里任务 (2 300人) 。

7.牢牢把住农机安全第一关, 加强拖拉机驾驶操作培训。

通过对拖拉机驾驶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使全省拖拉机驾驶员的遵法守法意识、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影响农机培训质量的几个因素

1.农机化培训学校的职能弱化。

农机化教育培训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其培训学校是当地培训农机人才的服务机构, 社会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 实行政府扶持, 多方投资, 统筹规划, 按需施教, 确保农机培训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2.农机培训经费不足, 使农机培训难度加大。

农机校承载着农机培训的社会职能, 负责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 每年需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到农村进行科普宣传, 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然而,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没有农机培训专项资金投入, 致使农机校整体能力减弱。

3.校舍陈旧, 教学手段落后。

因多年没有基建和维修投资, 大多数农机校的校舍陈旧。农机校教学设备多是一些老式、过时的机具、设备, 缺乏现代教学手段、教学设施和良好教学环境, 影响培训质量。

4.师资力量薄弱, 培训缺乏后劲。

目前学校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 缺少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大多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 知识老化问题突出, 缺少专业性的进修, 对各种新型现代化农业机械知识知之甚少, 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

5.农机驾校收取的培训费用偏低, 使农机培训质量受到影响。

2010年我省对绥化市北林区、肇东市、安达市、阿城市、哈尔滨市呼兰区5个县市区进行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成本调研, 按农业部下发新的教学大纲《大中小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新学时标准要求, 核实农机驾驶员培训成本, 大中型拖拉机学员平均培训成本为489元, 小型拖拉机学员平均培训成本为341元, 均高于现行380元和160元的标准。

四、对农机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1.出台相关文件, 进一步强化农机校的教育培训职能, 稳定和发展农机教育培训阵地。培养师资人才, 在省里建立数据库备案, 实现资源共享。

2.要加大对农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投入, 改善 (市) 县级农机驾校硬件、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发展与竞争的活力。给县级农机培训机构拨专项资金完善充实和更新与农机教育培训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仪器, 完善和配齐四机一仪 (录放机、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投影仪) 、教练车、解剖车, 购置和自制各种模型、示教板、演示台、教学软片 (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及各种挂图) , 建设好电化教室、机具解剖室、图书室, 使教学能广泛利用投影、幻灯、电影、声响、录像等多媒体的电化教学, 各类电教片逐步做到系列化、标准化。实现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 保证教学质量。

3.要进一步提高农机培训机构教师的综合素质, 确保农机教育培训质量。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培训质量的关键。首先加强农机教师培训力度, 不断更新和拓宽了教师知识, 培养一批思想作风过硬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保证教师队伍适应农机教育培训的需要。其次开展教学演讲和岗位练兵, 做到一专多能。改进教学方法, 善于启发式教学、现场直观教学和案例教学, 课堂能讲解, 现场能操作。鼓励教师结合实际编写教案的同时, 进行教学设备的研制, 自制教具、软片等, 造就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

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3

一、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围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和《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相关目标,以满足儿童和家长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和发展我省家庭教育。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我省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1.继续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儿童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

2.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3.加大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指导者专业化水平。

4.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大力创办乡村、社区等各类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不断推进家庭教育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活动。

5.推进有关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家庭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轨道,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具體目标

1.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城镇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农村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2.巩固和发展各级各类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规范对家长学校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乡镇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家长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广播、电视、网络等家长学校。

3.积极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达到70%以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条件的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达到50%以上。

4.重视和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引导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5年内建立200所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家长学校。

5.加强家庭教育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确立家庭教育研究课题,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及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各州市要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或社团组织;有条件的县也要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或社团组织。

7.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者能力培训。5年内对200名县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者进行培训。

8.推进家长学校学习教材建设,编写家长学校学习教材指导纲要,推广普及《云南省家庭教育教材》。

9.切实发挥先进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5年内创建10个省级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50所省级示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500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10.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州市、县(市区)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妇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工作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家庭教育的牵头工作,文明办、民政、卫生、统计、人口计生委和关工委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2.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工作的全局和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中的基础作用。

3.各州市要按照本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本地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计划和评估办法,确保计划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长效机制

1.各州市要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有专人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工作合力。

2.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基金,用于开展培训、组织研究、建设阵地、表彰先进等项工作。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发资金来源,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深化理论研究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课题研究指南》,制定《云南省“十一五”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指南》,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设立一批研究课题,加大对重点课题的支持力度,及时开展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和评奖。

2.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办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刊物、家庭教育指导报刊和栏目。办好云南家庭教育网,修订和推广《云南省家庭教育教材》。发挥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研究基地、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的作用。探索家庭教育实际应用的方法和途径。

3.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省、州市、县(市区)家庭教育骨于的积极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专家和学者针对家庭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4.开展多渠道交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我省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增进合作、研讨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争取支持与援助。

(四)完善服务体系

1.巩固和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大力发展社区、乡镇家长学校,鼓励开办网上家长学校,倡导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办家长学校,形成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与学生家庭的有效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家长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省和各州市要积极推进建立具有研究、培训、服务、监测和评估等多功能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要积极建立适合广大家长需求的指导中心(站)、咨询站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满足广大儿童和家长的需求。

3.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模式。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投资参与创办各种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机构,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有成效的服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

1.深化“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面向基层、服务家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实践活动,精心打造双合格活动品牌,使之成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载体,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并以多种方式推进《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实施。

3.加强宣传普及阵地建设。各级报纸、县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家庭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栏目,增加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以多种形式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

(六)抓好队伍建设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壮大家庭教育工作专家队伍、讲师团队伍、宣传工作队伍、专职工作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形成专兼职结合、指导能力强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层层组织好家庭教育骨干和指导者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

(七)加强监督管理

1.加强执法和社会监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进行执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向立法机关提出意见建议,推进家庭教育法制建设。

2.完善考核和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对各级家长学校、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管理,研究制定专、兼职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3.建立宣传和推广监测机制。以省、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依托,形成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并采取措施实施有效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途径对家庭教育的误导。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名的非法培训机构,规范整顿家庭教育报刊、图书市场和网络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八)关注特殊群体

1.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向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监护人的义务和责任,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科学教养子女的技巧和能力。

2.关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切实提高特殊家庭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四、监测评估

1.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统计局、省人口计生委、省关工委联合制定本规划,并依据本规划制定《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评估方案》。

2.成立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负责检查评估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各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由各地的家庭教育工作机构或领导机构负责检查评估。

3.各州市根据《云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和《评估方案》要求,组织好中期和终期的自查评估。各地在自查评估的基础上,省家庭教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将对部分州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抽查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4.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典型,表彰先进。终期召开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及表彰会,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

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4

今年是“十二五”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为了继承和发扬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谋划好“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全校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继续教育工作回顾

我校“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与全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的,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全员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培训者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等,立足基层学校,面向全体教师,研培结合,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全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突出骨干教师培训、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

十五期间,全校组织实施了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即培养3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5名镇级骨干教师,6名校级骨干教师。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着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在骨干教师培养、选拔上严格管理。搞好考核注册,建立学校、培训部门、校、县教育局三级考核网络,考核依据《校、县两级骨干教师考核评价表》,从师德表现、示范作用、培养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业绩等十项内容严格考核。第三是实施动态管理,将不合格的骨干教师及时取消骨干教师资格。

二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多次派出各级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部门举办的培训班。

三是注重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展示骨干教师的教学成果。近几年来,该项工作也为我校全面提升教学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几年来,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在校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承担各种实验课题4余项。经验总结性教案72篇。

(二)全员培训扎实有效。一是强化师德教育培训工作。“十一五”期间,先后举办了《邓小平理论概论》、《师德教育读本》、《现代教育教学法理论》等各类“师德”相关培训会十余次,举办“师德”讲座,特别是本校“师德”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对教师实行专题教育,这些都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树立高尚师德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检测及培训。

三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我校已完成全员教师的初级培训,2010年起,有计划地开展中级培训。

四是开展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通识培训和培训者培训。五是适时抓好新教师培训工作。“十一五”期间,我校始终坚持新教师从师德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常规、新课程理论、班主任工作等几方面入手,对新教师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五年来,我们按规定学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为提高新教师素质,加快专业成长添加了催化剂。

六是教师学历水平逐年提高,直至全部合格。七是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培训内容的参培率为100%;(5)突出特色,立足实际,狠抓校本培训

八是校本培训

我校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反思式培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过程、方法及结果进行反思,达到循序渐进、自我提高的目的。

参与式培训。教师结合学校及个人的发展需求,开展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教学沙龙以及网络交流等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案例式培训。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对成功的、生动的、具有可借鉴教学案例进行讨论,有助于形成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有利于采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

师徒结对式培训。针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等实际,开展了师徒结对式培训。安排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指导教师,同新教师、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指导教师根据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实际,制定帮带计划,新教师、年轻教师根据自身需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本人成长发展目标。指导教师根据帮带计划,为新教师上示范课,并深入新教师课堂听课指导,发现问题,师徒座谈交流,寻求解决的办法。师徒之间通过反复的“导、听、评”,有效促进了新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新教师快速成长。

小学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5

自20xx年“xx”继续教育开展以来,各个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都投入了紧张而忙碌的培训与学习之中。大附小是20xx年6月正式成立的,因此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也是从此开始的。

我们首先完成的是全体教师续教关系的调整工作。我们的教师来自区各个学校,而调整续教关系需要分两步进行。需要在市中小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出教师信息,然后再从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接收并添加。这一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都是新更换的,所以不明白这项工作的步骤。因为,我只好一一解释,并电话指导他们按照步骤操作。虽然有些难度,但是还是得到了教师调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完成了此项工作。

从一年多的续教工作中,我们参加并组织了很多培训、教研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到了以下几点:

一、市区级培训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

我们的教师多是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基本功扎实。但是,大多数教师在原单位都是担任高级的教学工作。而我校因刚刚成立,以低年级教学为核心,因此教师开始工作很吃力,有些力不从心。

针对教师的现状,我校领导干部商议并制定了我校教师培训的方案。自学校成立以来,先后派送多名教师参与了市区级不同内容的培训。其中脱产培训有5人,分别涉及数学、英语、语文、信息等多个学科。区级培训基本涉及了全校所有教师,学科也更为广泛。

通过这些培训,我们的教师成长非常迅速。尤其是我们的两位数学老师,开始上课非常棘手,虽然有深厚的教学理念,却不知道如何实施。脱产培训后,他们不仅找到了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还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自信。现在的数学课已经走入“正轨”,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快乐地探究学习了。学校聘请的指导专家,非常惊叹教师们的变化。

可以肯定地说,我校教师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市区级培训。

二、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市区级培训毕竟涉及人数较少,因此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成了我校教师成长的有力补充。

我校的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从教师需求出发,设计安排了促进教师专业提升的讲座、教研、课赛、学习等互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教师喜爱。例如在学校成立之初,开学前我们就请来了市语文特级教师王春明,来为我们做了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专业培训,如一场及时雨,给一年级的老师们带来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使老师们在走进课堂前做好了充分地准备。孙蒲远老师是市非常有名望的班主任,做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有着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我们每学期都请她老人家来学校和老师交流,她不仅把经验带给了老师们,还用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名教师。在她老人家的带领下,我们的班主任都能从爱学生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请专家讲座是我们校本培训的一项举措。我们还充分利用同伴研修和校级培训,促进老师的各项技能的提高。例如,在区教师基本功说课之前,我们很多教师不理解说课,于是我们请来了进修学校的刘芳校长,与我们一起开展了一次关于说课的同伴研修。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对说课有了深入地理解。然后校长又给大家做了精辟地点评,解决了大家没有解决的困惑。这次研修活动,给每位教师都带来了收获。在基本功达标活动中,我校全体教师顺利通过了说课考核。再入白板培训,我们学校白板很多,但是很多老师都不太会用,经过学校赵振宇老师的培训后,大家很快就熟悉了白板的使用技术。再不同级别的白板说课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继续教育成就了附小教师的团结互助

团结合作是一个集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集体发展的首要条件。我校教师虽然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但是因为续教工作,让大家彼此间更近了。

也许原因是复杂的,很多教师在来到大附小的时候,续教分数还是零。为了帮助这些人,在安排培训班的时候,我们把机会都让给了需要的教师。每每这时,从没有哪位老师会反对,甚至有的老师还主动让出学习的机会给其他老师。

而且,在我们转续教关系的过程中,来自一个单位的老师都会主动帮助代办。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中,有经验的老师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同伴。例如,我们有三位参加市级基本功的教师,在指导教师备战区级教师基本功考核达标时,三位教师不仅做了说课展示,还把自己的说课技巧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了大家。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几位老师的指导,让大家轻松了很多。

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6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工作主题,扎实推进全员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我校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将“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化校本研修,通过进行有效教研,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从而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一、常规培训

1、科任论坛

坚持每周一、周二的学习培训。本学期继续坚持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科任教师有主题的学习。本学期学习《人民教育》等书籍中有关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方面的知识,学习优秀教师事迹,树立典型教师形象。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周二第一节课科任教师微机培训,重点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微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本学期培训的内容:

1、计算机基本操作。

2、PowerPoint2003的基本使用方法及课件制作。

3、电子白板软件使用。

4、网络知识。培训形式:集中培训、课余指导。

建立健全了考勤制度与培训之后的所学内容考核制度,使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落到实处。每次培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采取一讲一考的方式:每周一培训过后,给教师一周时间练习巩固,下周一进行集中考核。将利用PowerPoint2003制作课件做为重点,逐一考核过关,学期末进行汇总考核,并评出相应等级。所有教师通过培训教师的讲授及自主的交流,请教,能够高质量的完成相关培训及考核内容。班主任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并不十分理想,受时间及班主任工作量的限制,没能达到每周五一次的培训,单独进行几次,也没有做培训后的跟踪考核,在这方面,希望下学期可以健全班主任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制度。

2、科研培训 本学期在教育科研方面,姚主任及白雪老师着重在课题方案撰写方面进行系统地培训,教师们都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方案,系统了解了科研论文如何撰写,完善了教师博客,效果比较显著,并进行了“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开题会。

3、集中培训

每周三下午是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抢抓机遇 开拓进取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实现生命化教育的基本策略》、《关于“学习型组织”建设必须明确的四个问题》、《“信息环境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的研究”课题开展情况汇报》等的学习;从中了解到当前教育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使教师们收益非浅。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实际进行教师师德的教育。教师认真学习,同时自查自检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的头脑得到进一步洗涤。

二、各项工作

本学期,积极参加培训活动,能够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1、开学初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调查问卷》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通过调查了解教师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培养。

2、区进修教研员到校视导;

3、为深入挖掘教材,精确把握重、难点,达到最优化的备课效果,本学期进行学年、学科个人备课展示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班主任教学开放日

5、配合教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大讲赛,进行岗位大练兵活动;学校分别进行了骨干教师和非骨干教师的赛课活动。

6、迎接了区培训部和干训部联合的教师岗位大练兵工作的检查,受到领导的高度好评。

7、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师德的材料和影片,并写感想;

8、在全体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学生电子学籍的录入工作;

9、配合人事部门进行市级骨干教师的评选;

10、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进行验收考核,评出等级;

三、特色活动

本学期,除了正常的工作和活动以外,我校又开展了以下特色活动:

1、《“生命课堂”实施的策略》的专题讲座

自香坊区进修学校提出“打造生命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我校多年来一直以来积极学习,努力探索,反复尝试,“生命课堂”已经在香滨小学校初露光芒。为了更好的学习,提升理论的指导,我校在2010学开学初,有幸请到香坊区进修校小学教研部主任杨秀宝老师来本校光临,做指导性讲座。

3月5日,杨秀宝老师做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指导性讲座。整个讲座过程中,杨老师便以其独具高度的理论,切实可行的策略,以及独到并极有深度的理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在场教师们所折服。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全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每一位听讲座的教师都随着杨老师对生命课堂理解的逐层深入而不断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杨老师所提到的关于提高自身修养,如何与学生交谈等问题,让全场教师兴趣盎然并深深的信服。讲座中穿插的现现场调查,观影活动,更使生命课堂变的生活化。在讲座最后,杨修宝老师更是语重心长的劝诫教师们要常读书,读好书。一番真挚的话语再次将讲座推向高潮,掌声经久不息。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轻松愉悦。切实的激发了教师学习的欲望、加强了对生命课堂的理解。生命课堂在香滨小学将会一直走下去。

2、有效备课 促进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校一开学在各个学年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个人备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展示活动。教师们首先在学年主任的带领下,整体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然后每位教师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找出适合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的典型课例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们的精心设计,为有效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说课的过程中,学年段主任结合说课内容,深入解读本年段课标,本册教材的特点,梳理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有的放矢地研讨课程的教法学法。通过听课——评课——议课的交流互动,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班主任教师教学开放日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师生双方充分的参与,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多年来,香滨小学努力践行教好服务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走质量、特色、内涵的发展之路。在各位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在日常管理、学生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9年11月17日举行了科任教师的教学开放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认可。2010年3月11日又举行了班任教师教学开放日活动,向各位家长展示的是数学、语文26位班主任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此次活动让家长们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日常管理,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学校现代教育环境的变化,加强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建议。家长们听完课后,学校又分学年召开了家长代表座谈会,倾听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创建学习型组织启动大会

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在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将学习与继续教育、科研、校本教研,日常管理相结合,通过四支团队的建设,带动了学校全面发展。使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月7日,我校按照全省教育系统、哈尔滨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香坊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召开了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内涵发展”为主题的香滨小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启动大会。会上,组织委员国卫红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学习原则、具体做法、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宣读了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广大教师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及创建的意义,将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通过集体学习、自学、观摩、课堂教学展示等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在学习中提升自身修养,在学习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用精湛的教学业绩,回报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

启动仪式后,学校又带领大家学习了,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35中讲话的全文内容,让我校的教师强烈地意识到:温总理的这一讲话,充分体现了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他的讲话是对全国教育战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作为教师,深知教育的征途是漫长而曲折的,但大家会时刻牢记温总理的那句话“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5、校园举行学校艺术节活动

6月13日上午,我校全体师生在操场隆重举行了以“和谐校园 快乐童年”为主题的校园艺术节,暨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香坊区教育局邱晗、孔祥梅副局长等相关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同时还邀请了部分家长代表。活动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课间展示,第二部分是艺术成果展示,第三部分是家校互动环节。16个节目给每一位孩子播种希望,让每一位孩子体验成功,整个活动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舞台,让学生能在艺术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看见自己的同伴在舞台上歌声嘹亮、激情高昂,博得了全校师生热烈的掌声。家长们非常重视本次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表演中来,家庭表演的节目深入人心。最后一个环节是拔河比赛,以学年为单位,由教师、家长组成团队,在各个学年之间展开竞赛,欢呼声、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将活动推向高潮!

这次演出在我校全体教师齐心协力的指导下和孩子们的勤奋苦练下获得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全校师生的风采,凸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让艺术放飞我们的梦想,让艺术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

6、校本研修、岗位练兵活动

本学期,我校分层次、分梯队进行了教学岗位大练兵活动。

3月22日—26日一周区级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示范课引领活动,曹玲、王蓓蓓等14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她们充分展示了骨干的风采,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激发她们的教学热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青年教师们努力钻研教材,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努力尝试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5月10日—28日,黄洋、姜晶等20名青年教师们也开始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在活动中,她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吸取他人之长,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成熟起来,力求教学效果达到有效、实效。无论是区骨干教师的赛课还是青年教师赛课,市级骨干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课前备课、课堂听课、课后反思都有他们的身影,使学校的教学研讨氛围达到了高潮,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临近期末各学年教师们又积极探寻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学年同志共同研讨,每个学年的语文、数学各出一名教师上研讨课,学年同志共同听课、评课、改进,议课时,每位观课教师直言不讳的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着手,深入分析、交流自己的听课感受以及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启示,使复习达到最优效果。

本学期的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互相理解、相互支持的平台,让活动参与者共享知识、同享经验、感悟群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推动教师专业修养的多内涵、全方面发展。

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7

一、回眸“十一五”散装水泥工作成就

1、散装水泥供应量、散装率快速增长。

进入“十一五”以来, 市散办坚持“限制袋装, 鼓励散装”的散装水泥政策导向, 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己任,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实现了本市散装水泥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散装水泥供应量、率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150.3万吨, 比“十五”期间累计散装水泥供应量57.85万吨增长1.6倍。2010年散装率达47.43%, 比“十五”末的散装率31.75%提高了15.7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提高3.1个百分点。

2、预拌混凝土生产发展迅猛。

“十一五”期间, 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实现“零”的突破, 发展迅速。“十一五”末, 全市已建成投产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有6家 (其中:市城区3家;县域3家) , 在建的有4家。有180型预拌混凝土生产线1条、150型预拌混凝土生产线2条、120型预拌混凝土生产线7条、混凝土搅拌车98台、混凝土泵车21台, 设计生产能力达360万立方米/年, 现实际生产能力200万立方米/年。预拌混凝土实际供应量逐年提高, 从2007年的4.3万立方米/年, 增加至2010年90.3万立方米/年。“十一五”期间累计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139.2万立方米。

3、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 按照国家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通过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 全市先后关闭了6条机立窑生产线, 合计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60万吨, 新建100万吨粉磨生产线2条, 在建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1条。结构调整在推动水泥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同时, 散装水泥设施也逐步由粗放型、简陋型向高起点、规模化发展, 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全市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由“十五”末的22万吨/年, 提高到120万吨/年。据统计, 全市可投入使用的散装水泥发放库18座, 专用汽车20辆, 散装罐78个, 实现了散装水泥装、卸、计量自动化。

4、节能减排社会综合效益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150.3万吨, 相当于节约优质木材4.96万立方米, 节约标煤11 723吨, 电1082万千瓦小时, 烧碱3306吨, 棉纱601吨, 同时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 671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05吨, 减少粉尘排放6763吨, 节约水泥近10万吨, 创社会综合经济效益近亿元。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改善了劳动条件, 保护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5、开展了市城区“禁现”工作。

继2008年5月《江西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颁布后, 2009年4月抚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抚州市关于贯彻落实〈条例〉实施细则》。2009年7月1日以后, 市城区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从此, 抚州市的“禁现”工作全面展开, 为本市预拌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6、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管工作日益规范。

“十一五”期间, 市散办按照国家、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有关规定, 强化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管工作,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全市建立了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征收为主、其他渠道征收为补充的专项资金征收体系。“十一五”期间, 全市累计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1494万元 (其中:市本级581.7万元;县级912.3万元) 。制定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指南”、“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返退指南”、“申请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补贴规定和办理程序”和专项资金使用申报、评估、审核等各项管理制度,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管工作规范有序。

7、散装水泥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2009年4月, 抚州市政府出台了《抚州市关于贯彻落实〈条例〉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这是本市继《条例》出台后, 第一部与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本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法律支持, 是本市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南城、广昌等县先后出台了贯彻落实《条例》实施意见。按照《条例》规定, 各县相继成立了散装水泥办公室, 其中:广昌县散装水泥办公室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乐安县散装水泥办公室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他为工信委内设机构。配备有专 (兼) 职工作人员, 县级散装水泥队伍初步建立。散装水泥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 对本市散装水泥向更高层次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8、宣传工作有所增强。

“十一五”期间, 市散办以宣传贯彻《条例》和《实施细则》为契机, 加强了对散装水泥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工作中围绕发散行政法规、环境保护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强化宣传攻势。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标语等多种媒体营造浓厚氛围, 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宣传相结合, 社会宣传和行业宣传相结合”, 从思想上增强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的责任意识, 生产使用单位的法规意识, 提高其发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举办了“抚州市关于贯彻落实《条例》实施细则正式施行暨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新闻发布会和2009年抚州市发展散装水泥、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宣传周暨“禁现”启动仪式, 在抚州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制作了15分钟的发展散装水泥、禁止施工现场搅拌宣传片。为本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展望“十二五”散装水泥发展

1、散装水泥供应量、率同步增长。

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散装水泥年供应量达到100万吨, 力争110万吨;散装率达到58%, 力争达到60%。

2、预拌混凝土稳步发展。

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预拌混凝土年供应量达到350万立方米;生产企业增加到14家以上, 总生产能力达到550万立方米/年。

3、预拌砂浆实现“零”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建成1~2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 形成30万吨生产能力, 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预拌砂浆年供应量达5~10万吨。

4、市城区全面“禁现”, 加快县城区“禁现”步伐。

计划到“十二五”末, 市城区全面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使用袋装水泥, 并着手开展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同时, 加快县城区“禁现”步伐, 计划到“十二五”末, 全市有6个县实现禁止县城区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逐步推行乡镇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

5、加快“依法治散”和“科技兴散”的步伐。

“十二五”期间, 市散办将加大“依法治散”力度, 正确使用经济、法律等必要的行政手段, 积极促进散装水泥的发展。同时, 加快“科技兴散”的步伐, 着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散装水泥新技术、新装备, 创造条件建立现代化的散装水泥物流系统, 发展大容量、高效率、低噪音、无污染的散装水泥发放、接收、中转、运输和使用系统, 实现散装水泥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 不断提升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和技术水平。

6、加强机构建设, 建立高效、稳定的散装水泥工作队伍。

“十二五”期间, 市散办当务之急是要继续争取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定要在2011年解决单位机构编制性质, 将市散办转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同时, 建立健全县级散装水泥工作机构, 力争全市各县级散办有编办批文、有人员编制、有牌、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 建立高效、稳定的散装水泥工作队伍。

7、加强结构调整, 优化企业发散能力。

“十二五”期间, 市散办将按照国家新的水泥产业政策, 在新一轮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中, 重点发展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和大型粉磨生产线, 坚决、彻底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形成一批高起点、规模化的生产企业, 同时抓好散装设施设备建设, 提高发散综合能力和科技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散装水泥发放能力弱、发散设施落后的状况, 以适应本市散装水泥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8、强化专项资金的征管,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能。

“十二五”期间, 市散办将根据国家和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 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严格依法征收, 努力拓宽专项资金征收面, 严格把关、应收尽收, 消除征收盲点, 提高专项资金的征收率。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作好专项资金的收支计划, 根据散装水泥工作特点, 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使用申报、评估、审核等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和监管力度, 确保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真正用在散装水泥事业上。充分发挥征收专项资金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设施建设, 促进发展资金多元化。规范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建设项目投入, 不断提高全市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9、加大宣传力度。

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广西 高职高专教育 专业发展 战略分析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委托立项项目“广西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规划研究与实践”(桂教高教[2006]108号文批准)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严(1964- ),男,广西浦北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2-0037-03

“十一五”时期是广西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广西高职高专教育调整和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的关键时期,即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教育资源、突出重点精品、布局布点合理、协调快速发展的细化型增长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于广西地方区域性经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东盟区域经济的专业都将有所加强,行业特色将进一步体现,专业结构将进一步趋向合理,专业设置进一步朝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从全局的战略角度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发展规划,还需政策性的指导和科学性的引导,加强行业组织的参与指导作用。

一、政府指导层面的战略分析

(一)完善人才需求信息发布机制

做好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是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这项工作应借助政府的力量,协调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厅和商务厅等政府部门来共同完成,明确各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建立定期分析、定期公布人才需求信息的制度,使各高等院校能及时得到最新、最具体的人才需求信息数据。

定期分析主要是分析就业岗位的情况。包括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数量需求和发展走向。对于那些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岗位需求,要着重加以分析。其次,要分析所需岗位可能被其他层次教育覆盖的因素。人才需求的分析不仅要注意现实的需求,还应当考虑较长时期的长远需求,特别是应考虑到教育的滞后性。从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及国外的经验来看,满足求学者的需要将越来越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分析求学者及其家长的意愿更有助于科学地规划专业。一方面,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们的专业走向,收入水平较高的公众希望获得长线专业的愿望更强烈;收入水平较低的公众则希望获得“短平快”、市场收益好、技术性强的专业。另一方面,公众的“从众”心理左右了专业的冷热,导致一些虚假的“需求”,对此要注意加以分析。招生市场的报考率可以作为分析的参考,适当的问卷调查也是必需的,但政府机构的规划部门或学校应当学会从中去伪存真。在定期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对具体专业需求情况做出量的描述。

定期分析信息的结果要采用各种方式(如简报、文件、网络)定期发布,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并充分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指导高等院校正确规划专业设置,指导人力资源正确选择就读专业和就业领域。

(二)成立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应建立起人才需求预警机制,使社会和高等院校能及时了解人才需求的现状,同时又能适当预测其发展趋势。预警机构的建立,需要政府组织协调,有专门的机构运作。可由广西区政府组织协调各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成立广西高等院校专业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下设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成人教育院校三个分会,各分会再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立专门化的专业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

组建各专门化的专业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时,除了聘请各高等院校的专家外,一定要重视和发挥各产业、行业和企业协会的作用,聘请这些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或资深技术人员而不是领导参加到专业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里来,便于及时了解掌握行业信息,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直接参与和指导广西高等教育专业的建设发展工作。

专业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及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依据政府有关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对全区的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进行全面、准确、系统的指导和调控,审批全区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方案,指导重点专业、精品专业及专业基地的建设,评估现有专业的适应度及竞争系数,发布专业的需求程度等级及专业的预警等级,为政府提供专业建设及专业结构调整的参考意见。如图1所示。

(三)主動出击,引领专业发展新方向

在专业建设发展、专业布局调控、专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需要加强政府的作用,政府应主动出击,主动规划,引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专业建设发展、专业布局调控、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全面的、全局性的、深入细致的战略分析和战略指导。

1.主动规划专业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在专业设置上不够规范,专业的取向各有侧重,带来了同名专业异质或异名专业类似等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使用人单位产生困惑,也使报考学生感到迷惑。因此,要在教育部统一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名称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内涵,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突出专业主干课程、明确相关教学环节,同时,精心安排选修课程,推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并推行“双证书”制度。

2.主动规划需求程度。对于具体专业而言,要明确其社会需求程度。可根据社会发展的走向、一个专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专业布点、人才需求调研等分析方法,找出这个专业在社会需求中的相对等级,从而定性地说明它的需求程度。这种需求程度可以用星级来表示,5星级为非常急需,4星级为急需,3星级为较大需求,2星级为一般需求,1星级为少量需求。规划专业需求程度等级,可以只针对那些需要重点调控的专业和需要重点发展的专业。这种做法可以引导广西全区的专业布局、专业建设、专业结构朝着一个既定的、比较科学的、合理的方向发展。

3.主动规划发展重点。可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地规划和发展重点专业、名牌专业及支柱专业,以重点专业、名牌专业及支柱专业为主干结构,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全区性的专业结构框架,进而带动其他专业均衡协调地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区域性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满足重点经济领域、支柱产业的需要。规划发展重点专业,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急需,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急需人才;二是新兴,就是新兴专业和岗位的急需人才;三是特色,即独具特色的专业。规划重点专业的建设方案时,除了采用申报审批式指定性设点外,还应采取主动的招标式竞争性设点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断提高重点专业的活力。

4.主动规划分布原则。从专业的区域布局看,要考虑主要城市与一般城市的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不同要求,区域经济特色与专业配套等。以南宁为主的桂南区域为例,“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和区域性的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中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走向也应当服务于这样的定位,并以此需要规范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专业布局还应包括学校的布局,一方面,要依据需求与可能原则评估学校的专业承办能力;另一方面,一些特定专业还要考虑承办学校的行业背景,以此确定专业分布的合理性,做到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协调共进。

5.主动规划发展步骤。在规划明确了发展重点和分布原则之后,还应依据相应的条件,制定专业发展的实施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在专业规模、专业布点控制上,应考虑市场需求、学校承载力和求学者获取学习权利三方面因素,尽量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防止大起大落。对于新建院校或新设专业,一定要采取稳步试验、逐步发展的原则,不能“跟风冒进”。对于科技含量大、投入大的“紧缺”专业,可协调有实力的院校共同组建区域性的学科专业基地,集中力量重点解决问题。在当前情况下,高职高专专业的门类基本齐全,除少数短缺空白外,大部分专业应注意统筹自身专业的基准,搭建好通用专业平台,同时延伸出不同的专业方向,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6.主动规划外向型专业发展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及到2020年发展的基本思路》中,已经进一步明确“向东发展的战略,加强与珠三角区域市场、产业的对接,加快构建西江经济走廊,形成新的载体和平台,进一步承接粤港澳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按照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区的区位优势,把对东盟国家开放和加快与粤港澳经济圈对接步伐作为战略重点”。在这种区域经济不断对外开放,区域经济结构不断向外延伸的趋势下,需要政府主动承担起与泛珠三角区域的横向联系,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和沟通工作,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调查、研究、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和东盟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了解和掌握这些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规划广西区外向型专业设置,指导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一些外向型专业,采用定点式、订单式、委培式、联合办学式等教育形式,培养外向型就业的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高专院校规划层面的战略分析

(一)准确把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相适应的。要规划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必须首先搞清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态势。区教育厅提供的专业建设分析资料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区域内的微观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要求各个高职高专院校自己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处于不同经济区域的高职高专院校,要研究分析影响本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区域宏观政策发展方向、功能定位、科技水平发展以及劳动力现有数量、结构、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态势,要搞清现有产业发展的状况,同时要参考发达地区相似经验,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最后,还要明确区域内行业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重点加以分析,以此规划专业建设。

(二)审视教育资源可利用情况

根据需求信息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所要设置的新专业的类别与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同时审视现有教学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现有教学资源包括与需求相对应的教学设备、实验设备和师资等内容。要从现有教学资源中分析供求的平衡关系,对于教学资源富足,尚有多余力量的专业大类,可申报新专业,以进一步拓宽专业类别的覆盖面。教学资源供给欠缺的专业大类,要适当加以控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一步挖掘潜力,保证现有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发展后劲。应尽量避免因追求专业数量的盲目扩大化,造成教学资源不足、顾此失彼的状况。对一些确需发展,但教学资源又相对不足的专业,应首先考虑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一些相关单位如用人单位协作培养。

(三)密切关注专业设置的需求程度等级与专业设置的预警等级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能否满足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能否与经济结构性变革所引起的职业岗位的动态变化相适应,能否真正实现多元主体的利益目标,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我们能否根据市场变化对专业进行“预前设计”“预后诊断”和及时调整。政府劳动部门建立的专门对劳动力市场变化与相应对策开展研究的劳动力市场研究结构,对市场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做出年度和中长期预报,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预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建设和规划政策,对未来5~10年专业建设的方向及规模提供了明確的指导依据。各高职院校则应该严密注意专业建设的政策指导方向和专业预警的数据,依据政策导向和专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专业发展规划,避免盲目性。

(四)遵循严格的规划步骤和规划方法

图2清晰地表明了专业调整、设置的基本步骤,现就图中流程作简要说明。调研包括政府和学校对人力资源供求、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的调研,政府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开展调研,学校则侧重于微观的调查。分析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具体、明确,不仅要有数量的准确分析,还要有结构的框架分析。调研和分析工作在现阶段要以学校为主进行,以后要逐步向政府统筹、独立机构操作的方向发展。规划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进行,政府由决策机构进行宏观规划,或由决策机构主持,聘请独立机构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决策机构既包括区域内的教育行政机构和行业协会,也包括学校的决策层。规划的思想要通过具体政策加以体现和贯彻。在政策的引导下,学校负责专业的建设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分析出专业运行中的优势和问题,并及时反馈到学校进行调整,或反馈到分析环节并调整规划,以推进新一轮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发展的基本思路[Z].2005-03-28.

[2]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桂发改规划[2006]713号)[Z].2006-11-17.

[3]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4]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5]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规划的内容、方法与步骤[J].职业技术教育,2004(7).

[6]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安徽省2012年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公告下一篇:六年级议论文 :向毒品说不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