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2024-05-14

让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共10篇)

让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篇1

平阴县刁山坡中学 耿秀丽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设备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正逐步进入课堂,并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多媒体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不足,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广泛运用,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正以其能延长信息作用的时间、扩大信息进行的空间、拓展信息传输的渠道而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电教媒体在古、今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想象力,训练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散文都是韵味隽永,语言清丽的作品,本身已独具吸引力,而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又是由名家朗诵的配乐录音,所选画面都是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这样,由于文章有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再现媒体,使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样就勾起了学生自己也要配画、配乐为之朗读的欲望,如在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因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所以我选配了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代文豪豁达超逸、乐观向上的宽广胸怀。试配后,同学们跃跃欲试,朗诵同学很快进入了意境,情和景历历在目,词句自然流畅,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这样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引起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爱莲说》时,伴放悠扬典雅的古筝曲《出水莲》,在教《送元二使安西》时,伴放沉郁缠绵的二胡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有时可用对比鉴赏画面及内容,让学生体会风格各异的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比如在教学袁宏道的写景散文《满井游记》时利用配乐朗读,然后再配画、配乐朗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让学生比较体会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这样学生很能自然地感受到《满》的欢快喜悦之格调,《小石潭记》的沉郁寡欢的语言风格。当学生理解后,再播放与之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纵情朗读。

2、“以景显情,以声传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

朱自清的《春》、鲁彦的《听潮》等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借助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来表情达意,抒发内心感受。如果能置身于作家所描写的或清新淡雅或激昂飞越等景色中,也就进入作家的感情世界,所以在教学是,我就选用《春》的散文TV和在海边录的潮起潮落的录相及图片,在课堂上放给学生们看。此时,学生已从画面、音乐中得到视听的双重享受,并从中领悟到作家的情感。

不但景美,能“以景显情”,同时声音也美,用古铮伴奏的中国名曲,更使这些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理解作家情感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电教媒体在古文及历史著作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说明的古诗文中通过电教媒体的应用得以再现而且开华,如学习魏学伊的《核舟记》时,学生对核桃上所刻景物和人物的关系难以弄清,影响了对课文的再解,如果在投影上投影几张从不同角度绘制的《核舟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活板》一课时我运用在中央一台录制的古代活板印刷的全过程拿到语文课堂上放给学生看,使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意识。

2、在教授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的文章时,为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历史再现,我就大胆地截取加工影碟制成课件。如在讲授《出师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找来影碟进行截取截剪,使学生兴趣大增,从而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领悟能力,收到极好的效益。例如我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我选择了通过投影将知识目标投放给学生,而思想品德目标则通过录象加解说的形式给学生以警示。记得当时我是通过录象中放映到祥子拉着座车的人在暴雨中挣命一节,加上画外音“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通过上述演示及解说,很自然地使学生了解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电教媒体在语文活动课中的运用。

语文活动课长期以来成为语文课中的空白,大多数老师忽视这方向的教学,真实正如一位语文专家所说“语文,功夫在课外”如果能将语文活动课组织好,那将收到一本万利的效果。语文活动课不但对老师是一个挑战,更是对学生的一个锻炼。如我设计的一堂语文活动课——《文史游艺赛》。活动安排顺序中的第一轮比赛,要求学生找一幅与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人物有关的对联,成为对联谜,并且找其故事在班上讲,故事必须配有画面,最好能找到录相或影碟。这样就促使学生走进阅览室、资料室和图书馆去寻找资料,找录相影碟,在找的过程中扩大了阅读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做到声情并茂,这样真正体现出了活动课的本质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四,电教媒体在作文课中的运用。

比如放一段风景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体味,然后写一篇以景物描写为主的散文,以锻炼、提高学生“描写”方式的运用能力;放一段小故事录像,让学生仔细观摩、思考,然2后写一篇记叙文或小说,以提高学生对“叙述”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放一段时事新闻录像,让学生深入分析,然后写一篇有针对性的议论文,以提高他们对“议论”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放一则广告录像,让学生分析其优劣,熟悉广告词的写作;放一场演讲会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演讲稿的写作方法……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以必要的引导,告诉学生像看录像一样观察、思考周围的景、物、人、事等,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不就是一篇篇内容充实的作文吗?利用电教手段实现了动机的转移,让学生由对看录像、看幻灯的兴趣、动机,转移到写作的兴趣、动机上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现实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很多学生却是一个盲者,因为观察生活不细致而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再加上学习时间紧,受外界条件限制等因素,有时学生很难真正深入生活,电教媒体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四、电教媒体在导读及复习课中的运用

在上导读课时,利用幻灯、投影的图象,来帮助学生思维理解文字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把有关课文内容的幻灯片连续放出,让学生按图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针对图片内容复述课文。这样,在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又如,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把徐特立、刘少奇、雷锋、拜伦、贝多芬、巴尔扎克等古今中外的名言,抄在软件上,引进课题上。据此,让学生广开思路,举出自己知道的在困境中出现的人才。为了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透,我利用投影来上好每一节课。再如,在复习小说单元时,我就将〈老杨同志〉、〈我的叔叔于勒〉等几篇小说,从小说的要素、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采用此方法的作用通过投影仪打到屏幕上,进行逐一比较,取得了既省时省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的完美效果。

当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要寻找它们最佳结合点。

首先,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设具体生动的可感可知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实、形象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想投影、录像、电脑课件等,对感知材料进行理解和概括,使思维活动有了依托,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效果。

再次,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电教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深化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

5最后,教师要选择电教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克服随意性。那么电教媒体适合在什么地方运用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的;

(2)意思抽象的词语离开具体形象的感知难以理解的;

(3)重点、关键词语需要强化加深印象的;

(4)内容展示的事例需要拓宽视野的;

(5)提出问题、可以讨论引起思辩的;

(6)显示过程、可以启发思维的等等。

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学生由需要而引起“兴奋”的心理状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最浓、想象最丰富,这是如果恰当及时运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目标上来。

让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篇2

●情境创设, 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于一体的特点, 让鲜活的动态画面、具体生动的形象充斥学生的眼球, 并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在教《台湾的蝴蝶谷》前, 考虑到学生对成千上万的蝴蝶翩翩起舞的画面缺乏直观形象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文, 我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Flash课件: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 穿过树林, 越过小溪, 一路飞行赶去山谷聚会的画面。配以悠扬的音乐, 精美的蝴蝶上下翻飞的动感画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 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 这是任何美丽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真让人无限欢乐与神往。多媒体课件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孩子们激动的眼神告诉我:他们真想插上一对灿烂的翅膀, 翩翩飞进蝴蝶的缤纷天地。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气氛渲染, 促朗读

语文教学常常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积累语言。但是教材中有不少课文, 受到时空的限制或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仅凭教师的语言很难使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感情朗读便也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而多媒体技术恰好能突破时空界限, 再现各种背景画面, 渲染气氛, 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形成整体感受。

课文《我们成功了》描写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 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 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对于生活在江南水乡, 而且当时才读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 这是非常陌生的, 更不用说感悟了。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兴奋与自豪, 关系到能否读好课文、学好课文。所以, 课前我先介绍1991年12月4日北京申奥失败后, 当时申奥代表团的成员都流下了眼泪, 让学生对申奥有所认识。紧接着给学生播放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申奥成功后中华世纪坛沸腾的短片渲染气氛, 再现当晚激动人心的场面。此时此刻, 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便变得水到渠成了。

●动画演示, 释疑难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 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材中有些科学童话中蕴含的知识点需要让学生理解, 但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 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回声》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物理现象。为了让学生明白回声产生的原因,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青蛙妈妈捡起小石子扔进河里, 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 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的动画, 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又让学生看动画中小青蛙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画面, 让学生再结合青蛙妈妈的话来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两组动画非常形象直观, 学生很容易地把回声的形成与水的波纹的回荡加以联系和比较, 便轻而易举地明白了回声产生的道理了。

●语境营造, 助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语境的营造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目标实现。因此,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语境, 发挥语言的功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轻松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中直观、形象等特点为学生营造语境,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迁移, 运用语言, 习得语感。

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 在学完课文重点介绍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四块巨石后, 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的样子。随着“小朋友们, 谁能做好小导游把这几块巨石介绍给游客呢”引导语的响起, 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语境中, 个个兴致勃勃地扮演起小导游的角色。结果, 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

“‘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 那巨石真像两只凶猛的狮子你追我赶地抢夺一个皮球。”

“一只雪白的天狗正蹲在山头, 一动不动地望着天上的月亮, 心想, 这圆圆的东西是不是月饼呀?我怎么才能把它吃掉呢?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 有一位漂亮的仙女, 端坐在石凳上, 聚精会神地弹奏着一支美妙的乐曲, 琴声引来了许多中外游客。”

……

让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篇3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30-02

进入21世纪,高科技产品得到飞速发展,不但使人们的生活、行动和思维方式得到飞快的改变,也给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改变了教学中死板无趣的状态。通过计算机把图片、声音、影集等信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教学环境和意境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贡献也非常大,因为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影音播放,会比以前单纯的范唱效果好得多。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师慢慢会出现懒惰的心理;学生在课堂容易进入走马观花的误区;等等。接下来就分析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教师将这种有组织的艺术想象深刻生动地表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的现实社会生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和设计将教师和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在一种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教与学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音乐有了足够的兴趣,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专心地学习,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音乐课中教授《金色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秋天的自然风景和农田中丰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四季当中秋天的美丽所在,让学生迫切希望学习一首美妙的音乐来称赞秋天。这样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十分强烈的时候,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播放等教学手段来讲授这一课,学生的学习激情肯定特别的高涨,教学效果也会十分好。

1.2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形象

1967年,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通過大量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的途径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其中它们占的比例分别为83%、11%、1%、1.5%和3.5%。由此可见,人们94%的信息获取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对初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结论,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多提供视觉和听觉的教学环境,大大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摄取。

在音乐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将幻灯片、投影技术、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乐曲的情感、节奏和力度,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有趣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美妙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逐渐就会对音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例如,关于“海的诗篇——海的称赞”的学习,重在让学生在学习乐曲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式,并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音乐的表现能力。由于学生的信息获取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现大海的波涛汹涌,通过音响播放关于大海的歌曲,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作用,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环境下学习,从而收获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1.3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错误示范

多媒体教学除了有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在播放音乐时不会出现音节或音调上的错误。只要教师在课前将所用的音乐检查准备好,那么在课上无论教师需要让它重复播放几次,都不会出现错误。这样教师就解除了这方面的担忧,将心思全部用在教学设计上就可以了。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即使教师在上课之前都经过了充分的备课准备,但是难免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一些小的失误出现。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有效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这些错误。

1.4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语、数、外等这样压力十分大的学科学习之后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另一方面是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并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了解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俄罗斯歌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影片制作,将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制作成小小的影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在激发学生对此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学生会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进行更多想象,不但拓宽了学习思维,对培养创造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2 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将越来越完善,在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就会越来越突出。但是作为教师,在广泛应用多媒体来教学时,一定要看清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以便在教学时能够扬长避短。所以在介绍过多媒体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之后,再一起看看多媒体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2.1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让教师忽略了板书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案的使用,能让教师轻而易举地点击出教师想要的任何板书,从而让板书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现出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既简单又快捷的方式,使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掉既繁琐又复杂的黑板板书的书写。久而久之,教师也就用多媒体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这样在呈现知识时就不会给学生起到一个边学边记的良好榜样。随着这种形式的上课时间越来越长,学生也会慢慢厌倦记笔记的习惯,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2.2 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疏远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师生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效益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教师逐渐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过程来取代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教师的大部分教唱也逐渐用多媒体播放来代替。这样就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对于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音乐素养的整体提高。

2.3 学生容易走马观花,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使得展现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然而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等外在的形式过于优美,会过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于外在的形式美,使得在教学中学生只注重观看和聆听多媒体所表现的有趣的画面和声音,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简单的情节当中,而没有进行深层的思考与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课件所包含的知识,而是课件如何优美,图片如何好看,音乐如何好听。没有深入思考的学习是无效的,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3 小结

总之,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缺点。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为初中音乐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娄艳丽,张传国.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利弊分析[J].成长之路,2009(23):21-22.

[2]刘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利弊谈[J].西部科技论坛,2010(8).

让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篇4

环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正如狂飙般席卷着整个世界,生存能力和发展后劲成为身处竞争的风口浪(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尖的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焦点。审视未来之路,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果敢地作出了文化兴企的战略决策,通过培植强大的文化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处于塑造形象、打造品牌的起步时期。企业文化亟待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用制度来支撑和保证,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才能有效地规范(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引导员工和企业的行为,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深入抓好诚信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等系列文化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使企业文化真正固化于制,实现提升员工素质,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企业的制度文化很多,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做到文化与制度一体化。企业文化就是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企业文化要干预组织流程,影响制度安排,在战略管理、onmouse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品牌管理中发挥引导和支撑作用。海尔的OEC的管理模式就是文化选择和判断的结果;联想的屋顶图,同样是文化使然。甚至企业的发展战略都是文化引导的结果,然后

才形成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华为有个很好的做法——不让雷锋吃亏,就要有不(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吃亏的机制。就是说企业强调什么理念,就要安排配套的制度,企业没有空文,令行一致,形成可靠、延续的良性循环。不少企业在贯彻运行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的同时,用现代管理理念形成自己的“经营哲学”、“管理原则”等等,使企业的精神力量、观念力量、作风力量、形象力量、信誉力量得到了充分发挥。

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就是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将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对员工既是价值观的导向,又是制度化的规范。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认识、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文化的刚性约束与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相辅相成,以克服人的“惰性”,使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企业文化必须(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体现在企业的机制、组织、流程和制度之中,并能够得到后者的强力支撑,否则企业文化会永远停留在假设层面,成为空中楼阁。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企业文化在外部必须与客户价值互相连接,在内部必须与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价值分配体系形成有机的联系,公司价值评价体系的关注点和onmouse薪酬体系的激励点,必须转移到高绩效结果以及关键的高绩效行为上。

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其关键是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实质性的步骤是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经营管理层规范有效地运作与制衡;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关键性的改革是建立有效的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变“相马”为“赛马”,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人才“赛道(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和“以业绩论英雄”的效绩考核体系,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全面管理。制度是物化了的理念,制度是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就是文化力。

企业文化固化于制,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价值理念转化的机制和体制,将企业价值理念和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执行下去,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的约束规范,并运用于企业实(本文来自

博锐邓正红专栏)践的过程。在企业文化制度操作层面上,攀钢重点抓了文化管理化、制度文化化和建设项目化三个环节。

文化管理化。企业文化的基本属性是管理属性。要按照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企业文化,就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相关制度。攀钢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攀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和统一策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统筹策划、组织、实施攀钢文化建设的企业(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文化部;制定了攀钢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每年的具体化措施,坚持年初部署、年中检查和年底总结;制定《攀钢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将文化建设纳入了企业日常工作范畴,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序化、特色化和长效化。

制度文化化。就是用“以人为本,人企合一,严字当头,一丝不苟”的攀钢管理理念和“诚信,让顾客满意,让职工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攀钢经营理念指导攀钢新制订的企业制度,并审视攀钢已有的企业制度,修改其与企业价值观不相符合的内容和条款,努力实现企业管理创新。2003年至今,攀钢组织开(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展了13次管理制度评审,共发现不符合项152项、问题项228项、建议改进项93项。攀钢在修订这些制度时,遵循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济、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并重的原则,特别重视职工的主体性,尊重职工、信任职工,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设项目化。攀钢企业价值理念“落地”,主要体现为攀钢的子文化建设。攀钢质量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了“质量信得过班组”创建活动、“质量文化月”系列标志性活动、攀钢质量理念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攀钢质量文化论坛活动,编发了《攀钢典型质量案例汇编》,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等理念深入人心,切实增强了职工的服务理念和精品意识。攀钢安全文化建设,提炼出了具有攀钢个(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性和时代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有安全才有效益”、“安全为自己,安全在自己”,开展了系列安全文化主题教育,推进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进行了安全标识清理和规范,加强了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检查工作。攀钢营销文化建设以产品营销为载体,以打造攀钢品牌为中心,以用户满意工程为重点。通过建立攀钢营销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开展系列营销文化教育活动,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将品牌意识教育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服

务的全过程;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情况,进行攀钢产品品牌的市场定位;练好内功,抓好攀钢的产品质量和包装质量,将产品变成精品,将精品变成艺术品;全方位提供售后服务,提高服务竞争力;做好攀钢产品品牌的宣传与展示,提高攀钢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攀钢廉洁文化建设主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基本价值观。制订攀钢依法从业、诚信经营职业标准,开展“领导树廉”、“学习促廉”、“媒体督廉”、“文艺颂廉”、“家庭助廉”、“制度保廉”等活动。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三德”教育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培育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企业文化制度化建设,主要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固化于制,使企业各项工作真正符合企业文化所提倡的理念,目前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已部分进入制度化建设的实施阶段,主要是指企业文化考核工作的开展。主要分为3种形式。其一,对企业文化宣贯情况进行考核: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电信公司,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建设的一些经验,提出了符合企业实际特色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各体系以贴近企业实际为基础,以摸清企业文化现状、提升企业价值为出发点,以可操作、追求实效为原则,依据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创造和谐的企业工作氛围提供智力支撑和思想保障。(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主要是从企业文化宣贯组织领导、宣贯氛围、宣贯形式、员工认知率、环境建设、宣贯效果等几个方面入手。其二,将企业文化内容纳入绩效考核和员工招聘中。其三,运用企业文化理念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文化审核。就是将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适应、满足企业文化的要求,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文化审核显得尤为必要。例如,上海电信制定了《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文化审核管理制度(试行)》,对公司及其二级单位对外正式发布的有关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文化符合性评审和监督。

欢迎与globrand(全球品牌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邓正红,中国软实力权威专家、著名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运用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独创邓正红企业软实力理论,填补国内企业软实力理论空白,引领企业软实力学术潮流,誉为企业软实力研究(中国)第一品牌。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软实力本

让多媒体真正融入英语教学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英语教学,互联网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趋于成熟。在城市中,大中小学都配备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针对英语这一科目,多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学习英语变得更加直观具体,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在许多人正为此称赞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的同时,也要开始担忧其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现在有一种倾向,大多数的英语公开课必须用上多媒体,如果没有它的存在,会被认为这堂课“太守旧、传统、没有创意甚至没花心思去备课”。总认为多媒体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吗?有时多媒体教学课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小的放映室,艺术性尚可,内容十分丰富,气氛也很热闹,这是传统教学中所缺乏的。但我们需要的是将教学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课,不仅要“好看”,而且要“有用”,内容服务于形式,切忌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质。

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独特性,逐步开始“占领”英语课堂教学。我们不否认多媒体的优势:容量大,节奏快,且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当的使用造成英语课堂失去了它的初衷,多媒体备课也成为教师的负担,更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了抑制。多媒体变得不再是“辅助”教学,而是影响教学质量,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一先进的工具,使它恰到好处地融入英语教学中呢?

一让图片展示变得有价值

许多教师在用多媒体上英语课时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图片展,一些图片的存在只是为了渲染气氛,或者引出教师的一个提问。而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图片确实有存在的价值。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图片的展示是有必要的,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一节课的主题,可以精选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画,不断地、反复地针对这些图片设计不同的问题,或给出不同的解释,“一图多用”而不是“一图一用”。这样不仅能节约教师的准备时间,而且避免了因信息量太大而偏离主题,学生也能在有限的图片材料中反复体会,加深印象,锻炼说和写的能力。这样的图片展示才会变得实用,这样的教学才有价值。

二让黑板回归课堂

如今,英语教师在用多媒体上英语课时,黑板似乎变得不复存在,被挡在了大大的屏幕背后。一堂课的导入、单词讲解、语法、课堂提问、课堂活动甚至练习的材料和答案统统都装入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中。课堂上老师只要轻点鼠标,想要的内容就会在屏幕上呈现,且顺序也可以随时调整变化,十分快捷和方便。

这样的一堂英语课,学生的脑海里恐怕除了一张张翻来覆去的幻灯片,可能笔记忘了记,重难点也把握不了,甚至有学生下课后向教师复制一份回去复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那块被隐藏在后面的黑板。板书的魅力是任何教学设备都无法代替的。精美设计过的板书的吸引力绝对大于一幕幕闪过的画面。学生看着教师在黑板上一步步深入讲解或描述,跟随着教师的笔和黑板上的文字不断地思考。教师在黑板上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解释或推理时,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边思考,这就是师生之间最简单的互动,是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一种交流,如果遇到学生提问,或教师突然的一个想法,可以立即写下进行讨论讲解,这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多媒体的程序化,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人员即教师的技术水平高低、设备条件的好坏、制作花费的时间等,这些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现场想要更正或改变却不太容易。而板书却能灵活变换,在不同的地方显示不同的内容,可以利用文字、图形、表格、线条等来帮助教师更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学生也能从板书的书写顺序、排版方式上理解并在脑中形成空间印象,对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立体、清晰。所以,一个精致的板书,会让一节课锦上添花。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尽可能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上运用多媒体,学生和老师不可避免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老师对着多媒体的内容照本宣科,甚至与学生的交流也用其代替,只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学生被这些课件吸引,却又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结果放映结束时就成了课程结束时,课后学生反思竟不知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记住的或许只是老师准备的精美图片和电影片段。这无疑成了多媒体喧宾夺主的一堂课。

如今,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英语这一语言学习的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一味地用多媒体的变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制作画面精美的、充满各种动画的课件作为一个主要任务,而忽视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甚至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我们不能让多媒体来主宰我们的课堂。在充分利用它来创设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加强视听能力方面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四让多媒体成为促进英语教学的利器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实时的、广泛的、多视角的资源,在这个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多媒体的时代,英语教学也因它的存在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把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把现实与课堂拉得更近。英语学习更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不仅是在课堂上更加自然地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更是在课余时间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

1.教师指导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进行英语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查阅英文网站、浏览新闻报道、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学习各个领域,如政治类、经济类、艺术类、体育类等的重要的词汇表达。这样指导学生将新闻中常见的词汇分类记录,有助于学生词汇量的增加,使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其次,除了各类网站的浏览,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放映一些介绍英语母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人文科普类的短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对英语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方式、宗教文化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也能够通过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加深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理解。另外,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补充一些课本上缺乏的、最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如常见的成语、俗语,交际中常使用的俚语等,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是为了纸面上的题目,而是实实在在用于日常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课前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而学生展示的内容实际是与教师课堂的要点息息相关,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也能花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知识,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和学,而是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比教师单独讲授更具吸引力。

2.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

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是大班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要达到所谓的“因材施教”也较困难。且课堂时间较短、内容多时,也只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并没有更多的时间消化、吸收,互动也少。而网络的在线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课堂以外复习的另一课堂。网络课程趣味性强、自主性强、资源丰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随时自学或复习、预习课文的重难点。课堂上,师生可以在线进行讨论,共同解答疑难问题,学习完成后会有同步的练习可以作答,并立即评分、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节奏、方法进行自我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网络对听、说、读、写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下载各种英语类的有声读物、英语听写训练、英语新闻、英语小说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这也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主选择能力的好方法。

3.师生网上互动交流

英语论坛能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氛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校园网或其他网站开设“英语学习加油站”,不同于学校中的教学,在这里学生可以聊各种话题,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话题供学生思考,而学生可以在此积极发表各种见解,在这之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不同于学校的面对面,学生可以隐姓埋名,回答没有正确、错误之分,目的是让学生用英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个性。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加油站”上传一些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查看,同时学生也可以补充教师的资料库。通过这些互动,师生的距离近了。网络为课余的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4.教师应用网络提高专业水平

作为语言教师,英语教师大多并没有国外学习的经历,而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就变成了终身学习的过程。互联网可以在很多方面帮助英语教师,网络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备课的资源、课堂资源、专业发展资源等。

在目前英语语言环境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在线收看英语国家的新闻、电视,听英文歌曲、广播,可以弥补语言环境上的不足。在教学方面,各类教研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心得、展示成果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对同行的教学论文的研读,借鉴教学课件、方法、试题精品,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地提高自我,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关文信.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中学英语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电教媒体让语文课走向精彩 篇6

一、电教媒体使语文课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鲁班发明锯子并不是来自书本知识,而是由于他上山砍柴时被有齿的野草划破了手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获得易拉罐专利权的小学生也就是因为遇到拆不开菠萝罐头盒这一难题时,大胆想象产生新的点子。可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多角度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利用音乐、动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美好的音乐,精美的彩图能激发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对事物发展前景的大胆想象。如《跳水》一文中,船长的儿子追猴子到桅杆的顶端后,真可谓是千钧一发,若配上恰当的音乐和生动逼真的画面,许多学生急中也能生出许多智谋,就会迸发出多种令老师想不到的救孩子的方法。尽管有些看法是涉及对轮船设施、设备改造的事情,似乎与现实救孩子的事不相干,但它毕竟表现出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另辟蹊径,延伸想象。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把电教媒体尤其是课件的应用引进课堂,将书本上静止的文字叙述,配上引人入胜的动画,美妙的音乐,生动的语言,有效地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是课件的应用,不仅能克服内容抽象的缺陷,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如学习《曹冲称象》时,学生发现课件演示的称象方法并不科学,并纷纷议论,师生最后达成共识:即“不需要称装上船的石头,可称人,因为石头上船还要人来搬动,人可以自己走上船,这既方便又省力。”不难看出,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寻找解决的途径,就能使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电教媒体使语文课不再单调。

电教媒体的使用,使语文课能够做到看、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看,让学生直观地接触书物,这是先进的教学手段所独具的特色,它的直观性让语文课更富有吸引力,改变了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单调的教育模式。记得在上《草虫的村落》这一课时,开始同学们情绪低落,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的说教法,觉得没意思。后来课件出示那五颜六色的小虫在山坡旁、草丛中、树叶上爬动、玩耍时,个个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全无了先前的情景。这样,学生对小虫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不需要教师的任何讲解就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由此节课,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太单调,它不能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更不能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心。课堂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更精彩,更富有吸引力。

多媒体让科学教学真正放光彩 篇7

【关键词】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科学课多媒体教学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放大微观世界,能动画模拟一些三维结构,能生動有趣地使许多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能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教育,能共享教学资源,能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能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料,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辅助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导入新课,增加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提供愉悦情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而兴趣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动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例如教学《油菜花开了》一课,我首先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那黄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晶亮耀眼,一眼望不到边,再配上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小学科学教师来说,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很难突破重难点。但多媒体技术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展示在屏幕上,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小学科学教学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轻松突破这些课程的重难点。例如教学《食物的消化》一课,仅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我通过多媒体播放食物从口腔经过食道推送食物进入胃,食物在胃里变成糊状,再由小肠进一步消化成被人体吸收的养料,被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人体食物的消化过程,这样本课的难点学生就懂了。再者多媒体还可多维度显示动画形式,使微观放大,宏观变小,化暗为明,变不可见为可见。如教《火山和地震》一课时,在课堂上火山喷发和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在课堂上看不到,学生难理解。运用多媒体播放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视频,教师及时提问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学生从视频中看到地面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接着老师又问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怎么样?岩浆怎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学生从观看的过程中就明白了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原因,进而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 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靠的是老师的一张嘴,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老师一一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做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进度。而多媒体教学容量大,能加快教学进度,如教学煤的形成要经过数亿年的复杂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而且拓宽了其视野。其实,在科学教材中,如三年级的《水流产生力量吗?》,四年级《植物向哪里长》,五年级《研究磁铁》《通电的线圈》都可以在多媒体播放,学生观看到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对学习知识也就轻松掌握了,这样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科学效率。

四、 再现实验,提高复习效果

科学实验是科学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教师进行复习时把教材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肯定影响教学进度,而用多媒体播放再现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五、 收集资料,培养探究能力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校内拓展到校外科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主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事物进行探究。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如探究我们的校园有多少种植物?班上有多少学生近视眼及原因?探究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四季变化有什么秘密?。另外,课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没有探究清楚,课外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计算机探究,在网上收集资料,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而且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我还创设大课堂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与社会交流融合。例如确定以“我们来养蚕”为主题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先讨论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如确定哪个学生弄蚕卵和桑叶,确定饲养的方法,要求饲养过程中每个学生给蚕宝宝记日记,制定小组饲养成员合作抽丝计划,制定养蚕经验交流会的计划等。学生在网上找了许多信息。如“怎样养蚕”“我国桑蚕的悠久历史”“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等。学生用“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动画演示、图表比较”等在校内外来宣传,这样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

让电教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篇8

一、正确把握是前提

教学活动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五方面要素,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

1. 电教媒体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它们之间具有主从关系, 电教媒体是为学生服务的, 电教媒体是载体, 教师是信息源, 学生是主体, 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电教媒体-学生”的课堂模式。在运用电教媒体过程中, 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 而不是说教者。教师将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习的权利也就还给了学生。

2. 电教媒体的运用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电教媒体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 通过精心组织, 合理利用电教的方式、方法, 将教学目标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课件中那些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动画、有趣的问题,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强化了学生继续探索的动机,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电教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在“教师-电教媒体-学生”新的教学模式下, 电教媒体将教学内容通过电视、录音、电脑等电教器材产生的录像、文字、音乐和图案作为媒体的组合, 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音、像、影、视等相结合多功能的立体型教学, 突出生动、具体、直观趣味的教学过程,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而实现课堂的优化。

4. 电教媒体与教学方法具有协调性。

电化教学类属教学方法, 它是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延伸。众所周知, 小学生对教材的理性知识接受起来相对较弱, 但对形象化、直观化的内容则较强。在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 那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 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是基础

首先, 电教媒体是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例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探究新知时, 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课件:先是在一张方格纸里来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由于这样数很不方便, 让学生自己产生了认识上的冲突, 自主去寻找探究最佳方案;然后我再借助课件, 具体动态地演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 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 这样一来, 学生就很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在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中, 只是形状变了, 而大小没有变化, 从而只需要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就能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有了课件这个载体, 学生都很轻松地学会了新知。

其次, 电教媒体的设计、制作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在设计、制作电教媒体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发表见解。

再次, 电教媒体的设计、制作要有利于学生探求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良好的技术质量。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 现在课件制作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 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 实现个性化教育。

三、科学运用是关键

目前一些学校总是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无论什么课程, 只要是公开课, 都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这里,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数学课件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优势, 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粉笔加黑板难以描述清楚的问题轻松解决出来, 可是它不可能替代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人与人的交流, 尤其是教学中每一环节都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是单纯的课件无法做到的。教师的课堂语言, 有些是预设的, 更多的则是随着课堂的发展而生成的, 它包含着教师的激情和机智。教师的每一个眼神, 每一个动作都可能鼓励和感染学生, 远比电脑制造出来的热烈掌声效果更好。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使用课件要科学合理, 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也就是说要用在“精彩”之处。

在设计制作电教媒体时, 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 变抽象为形象, 化繁为简, 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规范操作是保证

高科技的发展, 新型电教媒体已经进入教学领域, 如电视、录像、多媒体、农远资源等等,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电教方面的理论,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同时, 还要熟练地掌握电教设备的性能, 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以及简单的维修技术;另外,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在课堂上使用电教设备时, 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 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智慧引领,让朗读真正落脚于课堂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62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大声朗读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言感悟水平。小学阶段的朗读训练,要从语音、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完成教师提出的阅读任务,把握阅读技巧,让朗读真正落脚于课堂。

一、智慧发现,读准文章语气语调

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而感情的抒发借助的便是语气语调。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同时体会语气语调的变化,学生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模仿录音进行阅读,把握语气语调和停顿节奏。课文录音有背景音乐渲染,学生能在倾听中生情,在模仿中深化,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苏教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有邻家男孩与“我”的对话,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突出对话的语气语调。“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语句透露出小男孩的神秘和自信。“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是小男孩揭开谜底时的自豪。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最好给出公式化的提示:“我要读××句,里面透出主人公的××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认真发现,找出文中语气语调上有特色的句子,反复朗读,就能体会人物形象。

如果学生在朗读时一直带着发现的眼睛,就很容易明确文章的主旨。经过多次训练,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勾画体会,就能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把朗读变成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角色互换,具体指令明确目标

当教师给出明确的朗读任务后,学生往往是三番五次地进行朗读也不得其法,总是走不进角色当中。这时,教师可以运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缩小学生与文中人物的距离,让学生在与文中人物的对话中体会情感。教师要随时协调人物角色,让学生体会不同立场的人物感情,多角度理解文章内容。

如《第一次抱母亲》中,母亲的话不多,但是起着重要的贯穿作用,承接着前文“我”的错误认识和后文护士的对话。对此,教师要设计可以贯穿全文的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朗读之前,教师可以先找两个学生配合自己进行示范朗读,重要的是理解作者的感情。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体会,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换角色,理解不同角色的内心情感,尤其要注意“我”的愧疚,护士的动情,要读出感情。

教师安排学生互换角色进行朗读,有利于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增添朗读体验。学生如果能够走进角色中,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

三、指导技巧,示范朗读提高能力

朗读不是拼蛮力,要灵活运用朗读的方法。教师在朗读指导中要注意技巧的点拨,使朗读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略读感知和精读赏析,就是相互融合的朗读技巧。由于朗读技巧的说教指导显得比较苍白,教师还可以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从中生成朗读感悟,进而迁移运用,形成自己的能力。

如《最佳路径》的朗读,教师先进行限时阅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总结出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并有条理地概括出来。这是朗读的第一步,略读感知。之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仔细朗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主题:“最佳路径是什么?罗培斯又是如何发现‘最佳路径的?找出能够体现‘最佳的词语。”学生在精读中很快就能找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主题。精读是对文章的细化分析,是对文章的深度解读。略读概括是精读赏析的基础,精读是略读的细化和提升。略读和精读相融合,才能实现朗读能力的综合提高。

再如《燕子》一课,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赏析,认识燕子的外形,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学生在赏析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让学生在朗读时有章可循。如文中“剪刀似的尾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朗读赏析时要先找角度,如修辞手法、传神动词、细节描写等,只有找到赏析的点,才能体会到语言表达的效果。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感知,为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打下基础。小学语文课文都是典范之作,只有多读才能感受到文章的美。朗读不是机械的识字发音,是学生的有意发现,应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张开智慧的眼睛,发现文章的特殊之处,体会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而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让电教媒体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篇10

一、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使“数学”容量更大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

比如习题课教学,应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有意识的情境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主题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一切课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

三、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撷取活动素材,使“数学”形式更灵活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启迪心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一堂新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師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四、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增强自主能力,使“数学”个性更突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巩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分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平方厘米,也可能是()平方厘米,还可能是()平方厘米。”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学生讨论后,结合电教进行教学,出示一个长方体,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分别沿着长、宽、高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注重运用电教媒体,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运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情境的想象的真正结合。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五、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发展信息素养,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

在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学生接触现代信息媒体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样,他们在活动中对媒体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烈,选择、组合以及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的能力就会随之得到发展和提高。由于课堂教学中,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是对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因此,让电教媒体走进课堂,合理运用,不仅使“数学”与时代更贴近,而且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电教“满堂灌”。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教学就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上一篇:三井镇开展禁毒下一篇:我身边诚实守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