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2024-08-11

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精选10篇)

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篇1

来源:文都教育

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于2013年9月13日正式发布。和2013年考研大纲相比,2014年考研大纲的变动比较大,新增了不少考点。各科的具体情况如下:

马原新增了6个考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应论的主要内容,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毛中特新增7个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增7个考点: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共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新增1个考点:

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通过以上考研政治的新增考点我们看到,政治的时代性越来越强,未来考试的时政性也会越来越强。所以同学们在应对2014考研政治的考试的时候,要做到几下几点:

一是大家在学习政治的时候一定要侧重理论联系实际,考研政治只考理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考试方向一定会更具有时代性,一定会侧重于考察学生用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

2018政治新增考点 篇2

1.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实践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中基本形态。

实践的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

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而是作为人的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2.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的作用时: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时: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此处与原有说法不同。)

毛中特

1.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1.到2020年,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第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第五,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深刻把握:第一,“四个全面“的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第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的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和哲理。

2.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知道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重要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当前的形势:依然严峻。截止2016年底,全国仍有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不少群众贫困程度还很深。

目标: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怎么做?第一,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第二,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负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第三,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第四,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4.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第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第二、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第三,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是基层有职有权有物。5.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6.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怎么做?第一,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三,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第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第五,推进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7.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重要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怎么做?第一,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第二,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第三,鉴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第五,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第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根本要求;第七,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保障;第八,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第九,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第十,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8.加强党内监督

任务: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内容: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宪法法律,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的干部标准,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

重点对象: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史纲

1.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第五章最后增加内容)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问题。

《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志愿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问题。

《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篇3

中国古代史先秦部分增加了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包括夏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周朝的強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包括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明清部分增加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陕北起义,李自成推翻明朝。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增加了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删去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世界史部分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取代了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通过内容的调整,可以看出今年的历史更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专题性,更注重世界历史的一体化进程。

★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_高考历史重点复习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

★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及部分必考点

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篇4

考点跟踪突破 成语的运用

一、成语运用1.(2015·营口)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鹤立鸡群,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B.这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C.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贤,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和广阔视野,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灵。D.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解析】A项“鹤立鸡群”的意思是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本句想表达的意思是安徒生与众不同,不是说他的才能超出其他优秀的童话作家,应改为“引人瞩目”更好;B项“无所不为”的意思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显然不符合本句语境,用“无所畏惧”更好;D项“江河日下”的意思是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不符合本句的语境,用“江河日满”更好。2.(2015·鞍山模拟)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吹毛求疵”在这里是贬义词,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和句中聂老师的认真负责矛盾。3.(2015·山东济宁市)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B.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C.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D.孟宪实教授将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开怀纳谏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不同年龄的观众都非常喜欢。【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运用是否恰当的辨识能力。B项中“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用在句中不合适,应改为“耳闻目睹”。4.(2015·湖北黄石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A.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B.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C.三月樱花节期间,磁湖南岸,樱花盛开,如云如霞,游人鳞次栉比。D.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解析】A项“不二法门”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符合语境,使用恰当。B项“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用在句中与“谈论”重复,不恰当。C项“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用来形容游人不恰当。D项“目空一切”形容狂妄自大,瞧不起别人,用来形容“豪情壮志”显然不合适。故选A。5.(2015·江苏泰州市)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B)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B.“胡瑗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美食。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解析】B项的“说长道短”是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含贬义,用“说长道短”来形容“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不合适。6.(2015·辽阳二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在演讲比赛中,张丽的演讲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B.语文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是不可取的。C.新来的王校长豁然开朗,性格谦和,平易近人,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D.走进“天涯海角”景区,我情不自禁地唱起“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 ”【解析】“豁然开朗”原意为“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现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用在此处不合语境。7.(2016·预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C)A.《我是歌手》总决赛现场,面对孙楠的突然退场,主持人汪涵看风使舵,冷静冷场,其沉着机智着实令人赞叹。B.张家界奇峰异秀,怪石林立,形态万千,别具匠心。C.在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爆炸事故中牺牲的消防战士,让全体中国人肃然起敬。D.这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如三合汤、猪血粑、柴火腊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解析】A项中“看风使舵”是贬义词,用在沉着、机智、灵活的汪涵冷静救场的事情上不合适;B项中“别具匠心”指的是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D项中“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文章为众人所称赞。8.(2016·预测)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艘名为“海上憩居”的游轮无异于一家海上漂流的休养所,乘客可循规蹈矩地航行到地老天荒。B.刘老师曾因工作意外受伤,劫后余生的他为了回报好心人的关爱,从2012年开始坚持无偿献血。C.企业文化创新要求企业经营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把新的经营理念引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来。D.陈老师课堂上娓娓动听的诉说,课外孜孜不倦的辅导,抚慰了单亲孩子孤寂的心。

二、近义词、关联词选填9.(2015·营口)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为纪念曾经发生的重大民族灾难而______制度性国家公祭日的做法,既有对历史记忆的传承、判断,也有基于现实的______。不忘记历史苦难,不是要______仇恨,而是要使大国公民具备应有的历史价值观和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捍卫民族尊严并______圆梦动力。A.设定

考证

培养

会聚B.设立 考量 培植 会聚C.设立 考量 培养 凝聚D.设定 考证 培植 凝聚【解析】此类题宜用排除法。看选项,第一空在“设定”和“设立”间选择,“设定”是“拟定”的意思,一般与文案、规定一类搭配,“设立”是“成立、建立”的意思,符合本空语境,排除A、D两项。B、C两项差别在于三、四空,第三空在“培植”与“培养”间选择,“培植”的意思有“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壮大”等意思,一般指培养实物,“培养”意思是“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可与感情搭配,适合本句语境,故排除B项。10.(2015·山东临沂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1)2015年4月25日上午,第6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______24日下午,我国共有34个省(区、市)和地区的代表团报名参会,912家企业前来参展。(2)一名独腿流浪大叔近日走红浙江金华,他耗时5小时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幅6平方米左右的《蒙娜丽莎》,______的画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3)毕淑敏说,参加“成语大会”的节目录制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在我最近的写作中,成语的使用______地比以前多了,就像和老朋友见了面,对成语更有感情了。A.截止

栩栩如生

不由自主B.截止 惟妙惟肖 情不自禁 C.截至 惟妙惟肖 不由自主D.截至 栩栩如生 情不自禁【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义词意义的辨析及对词语的运用能力。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根据第(1)句句意,后面还有要报名的,应用“截至”。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第(2)句陈述的对象是画,应用“惟妙惟肖”。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第(3)句描述的情景是写作中运用成语,与感情无关,应用“不由自主”。11.(2015·葫芦岛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______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______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______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A.传播 捍卫 聚集

B.传递 保全 凝聚C.传递 捍卫 凝聚 D.传播 保全 聚集【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传播”指广泛传送,广泛散布,如传播经验,传播花粉,传播先进经验,传播科技知识,传播疾病等。“传递”指递过去,辗转递送,如:电话能传递声音,也指一个接一个送过去。“社会正能量”应用“传递”。“保全” 指保住使不受损失,多用个人的性命、名誉等;而“捍卫”着重于“捍”,抵御,多指抵御外敌,防御外侵,维护领土完整,也指捍卫真理,捍卫科学理论等,色彩较庄重。“凝聚”泛指事物聚集在一起,或指气体变成液体,常用于比喻,指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凝集”指凑在一起,集合,对象多是人和事物,如学生都聚集到操场上,多指具体对象。“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指的是思想方面,应用“凝聚”。故答案选C。12.(2016·预测)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B)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在龙场(今修文县)的三年期间,潜心悟道,________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并萌发了“致良知”思想。这些学说和思想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________对东亚、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为修文是王阳明学说________并传播的始发地,所以人们把修文誉为“王学圣地”。A.创作

因为

所以

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篇5

干冰——二氧化碳——CO2

沼气、天然气——甲烷——CH4

盐酸——氢氯酸——HCI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

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

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食盐——氯化钠——NaCI

生石灰——氧化钙——CaO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熟石灰、消石灰——氨氧化钙——Ca(OH)2

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水银——汞——Hg

二、酸、碱、盐易漏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溶性碱(NaOH)反应。——为什么可溶性碱易变质的原因

2、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烧煤为什么造成降酸雨的原因

3、 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減(是盐,但微弱的碱性。——否定只有碱液才显碱性)

4、 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判断方法)

三、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方法:找出特别的地方,看其左右的内容)

1、 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 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星金属铜

3、 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

4、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6、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

7、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 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

9、 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

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

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CO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OH)。

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

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②碳酸盐和酸反应

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甲烷

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

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a

四、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

1、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

②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三:

1,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

2,装置气密性不好;

3,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导气管伸入试管少许;

②应根据酒精灯火焰来调节试管的高度;

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④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⑤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

⑥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冒出时才收集;

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⑧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

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

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罝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

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罝的优点是:随时增添液体。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实验前,一氧化碳和要先检验纯度:可(可燃性气体)+助(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加热前都要选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

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

④尾气处理装罝一一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处理方法——燃烧或收集。

5、 电解水实验:

①通入直流电

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 : 1

③生成物的质置比为氢气:氧气=1 : 8

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白磷的保存:浸在水中——着火点低 (40°C),易在空气中被氧化。

7、称量氢氧化钠的质置:放到小烧杯中再称置——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

8、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注入水中(特别要注意是浓硫酸注入水中,而不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要不断地揽拌。

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篇6

高考二轮数学复习: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1.三角函数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近几年对三角函数的要求基本未作调整,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和角与倍角公式等.高考对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内容的考查,一是设置一道或两道客观题,考查三角函数求值、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等内容;二是设置一道解答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或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一般出现在前两个解答题的位置.无论是客观题还是解答题,从难度来说均属于中低档题目,所占分值在20分左右,约占总分值的13.3%.2.平面向量是连接代数与几何的桥梁,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常设置1个客观题或1个解答题,对平面向量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其分值约为10分,约占总分的7%.近年高考中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的试题是难易适中的基础题或中档题,一是直接考查向量的概念、性质及其几何意义;二是考查向量、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代数、三角函数、几何等问题中的应用.1.2011年高考试题预测

(1)分析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部分的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以下仍是今后高考的主要内容:

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高考考查的中心内容,通过图象求解析式、通过解析式研究函数性质是常见题型.②解三角函数题目的过程一般是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化简三角函数式,再研究其图象与性质,所以熟练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方法和技巧尤为重要,比如升幂(降幂)公式、asin

x+bcos

x的常考内容.③通过实际背景考查同学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高考二轮复习数学考点突破之数列

1.本专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考试题中一般有2~3个题

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篇7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来源:考易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来源:考易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与考点二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来源:考易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来源:考易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与难点三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来源:考易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考研政治复习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篇8

A卷 名校模拟

1.(南阳模拟)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些人一遇事就__________,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__________突发事情的能力。其实通过读书,我们可以__________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__________,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

A.惊慌失措

掌握

吸取

所以 B.惊慌失措

驾驭

汲取

因此 C.手忙脚乱

驾驭

吸取

因此 D.手忙脚乱

掌握

汲取

所以

2.(濮阳模拟)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长征路上的苦难、死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__________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__________着火热的光芒。

A.无坚不摧

如果

闪烁 B.坚不可摧

宁可

也不

闪耀 C.坚不可摧

如果

闪耀 D.无坚不摧

宁可

也不

闪烁

3.(商丘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久前,王宝强马蓉离婚案闹得沸沸扬扬,不仅成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B.夜晚的瘦西湖,灯光璀璨,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C.目前城乡上下打麻将蔚然成风,希望各级地方政府能够出台政策加强管理,防止赌博....之风蔓延。

D.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以来,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积极谋求与中俄两国改善关系,预示了要与美国分道扬镳。....

B卷 仿真集训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蒲松龄尝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______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______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______,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____________和巨大潜力。

A.只有

品质

勃勃生机 B.不仅

而且

品质

朝气蓬勃 C.只有

品格

勃勃生机 D.不仅

而且

品格

朝气蓬勃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互联网时代,信息________,搜索无往不利,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当此之时,为什么要________读书的价值?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相比碎片化、被动型的知识获取,读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知识、整体性思考。通过阅读,我们让人类智慧的结晶序列式地内化于心。________书籍的介质、读书的方式如何变化,阅读的价值________不会衰退、意义不会褪色。

A.信手拈来

回顾

即使

B.唾手可得

重温

无论

都 C.唾手可得

回顾

即使

也 D.信手拈来

重温

无论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______的阅读方式,实则属于阅读本能。______一些人爱读纸质书报刊,______多与阅读习惯有关。双方不妨少一些“洁癖”,多一些接纳。两种阅读方式并存,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A.简单

或者

相映成趣 B.简单

相得益彰 C.简捷

或者

相映成趣 D.简捷

相得益彰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黑土层不断变薄、有机质不断下降,犁底层变厚、土壤板结严重……近年来,东北黑土地上的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土地是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财富,______对破坏土地结构的行为听之任之,人类______将面临__________的灾难,而且灾难一旦发生,短时间内是无法________的。

A.因为

所以 空前绝后 修补 B.如果

史无前例 修复 C.因为

所以 空前绝后 修复 D.如果

史无前例 修补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是人类亲密无间的伙伴。人们爬到树上摆脱野兽的追赶、躲避洪水的侵袭、蒙蔽敌人的视线。在树上________太阳的初升,观察节气的变化,期盼亲人的归来,探寻族群的踪迹。人们摘果充饥、钻木取火、造房、耕种、打猎,______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和树木息息相关,______生活中喜怒哀乐、婚丧嫁娶、祭祀庆典,都和树______。那个时候,树就是人们的神灵。

A.瞭望

不管

亲密无间 B.眺望

不管

密不可分 C.眺望

不但

而且 密不可分 D.瞭望

不但

而且 亲密无间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华文化本来就是由本土文化和海外华人文化______而成的。海外华人文化______将中华本土文化________于世界,________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传递到国内。撒播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群落,像是一带一路上一座座桥墩,将中国与世界连为一体。

A.融合既

传扬

又 B.融会

不是

传承

就是 C.融会

传扬

D.融合不是

传承

就是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世界上最早的楔形文字距今不过5000多年,______没有文字的原始人时代,至少长达200万年。在这样______的洪荒年代,人类的语言只能是口语。而正是在口语的世界里,人类不断走向______,也正是在口语的世界里,《吠陀》《诗经》《荷马史诗》等东西方文学的早期经典作品才得以完成。

A.虽然

但是

悠久

醒悟 B.不是

而是

漫长

觉醒 C.虽然

但是

漫长

觉醒 D.不是

而是

悠久

醒悟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是什么?文学可谓“精神欲望的满足”。而多数人以文学为________之所:在湖北乡间的田埂与小院之间,诗人余秀华写下自己浓烈的情感;在广东城镇的厂房与流水线之间,《我的诗篇》________下劳动者“骨头里的江河”……他们______通过文学感受个人状态、反省生活意义、思考社会问题,________完成对于自身的治愈乃至救赎。A.休憩

记录

即使

也 B.休憩

记载

不仅

还 C.栖身

记载

即使

也 D.栖身

记录

不仅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类的寿命与基因有关,体内有多个基因决定着你的生命长短。研究表明,那些在恶劣环境下控制机体防御功能的基因,能够显著地________多种生物的健康状况并且延长其寿命。______了解这些基因的运作机制,或许______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消除老年疾病、延长人类生命的______。

A.改善

如果

秘诀 B.改变

如果

秘密 C.改善

即使

秘诀 D.改变

即使

秘密

10.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有香气更是______。__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__。有花香慰我寂寞,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__了。

A.司空见惯

但是

寻常

沉醉 B.唾手可得

因为

寻常

沉迷 C.司空见惯

因为

平凡

沉迷 D.唾手可得

但是

平凡

沉醉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______在春季缤纷的花炮中,______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____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______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绽放

闪烁

跳动

飘散 B.飘散

绽放

跳动

闪烁 C.闪烁

跳动

绽放

飘扬 D.绽放

闪烁

飘散

跳动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大、小绿谷华丽转身,由原来的荒山谷底变为绿意葱茏,水声潺潺的休闲胜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乌鲁木齐市一张新的生态名片。....B.2017年初,我国公布的第十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与图书阅读相比,手机阅读虽然相对便利,但在阅读的深入性和系统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C.继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后,2017年5月14日,在古都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中国又一场空前绝后的外交盛会。....D.6月11日,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来自捷克的奥斯塔彭科虽是“非种子”选手,却以其盛气凌人之势一举夺冠,成为此次比赛中的一匹“黑马”。....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校园艺术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心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考点跟踪突破3参考答案

A卷 名校模拟

1.B 【解析】“惊慌失措”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第一空指遇到事吓得不知所措,因此选“惊慌失措”。“驾驭”指掌握控制;支配。“掌握”指控制,主持,也指了解、熟习并加以运用。语境中指掌握控制事情的局面,应选“驾驭”。“吸取”指吸收采取。“汲取”指吸取,主要用于书面语,语境指吸收采取前人的经验,应选“汲取”。“所以”表原因,常跟“因为”搭配。“因此”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原因。第三空前的内容是原因,后是结果,选“因此”。

2.C 【解析】“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坚不可摧”意思为:非常坚固,摧毁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应该是“非常坚固,摧毁不了”的,用“坚不可摧”。“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是假设的情况,前面应该填写“如果”,后面是假设条件下出现的结果,应该用“就”。用排除法,可判断选C项。

3.D 【解析】A项“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很尽兴。B项“美轮美奂”多指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这里指西湖的自然风光,不恰当。C项“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这里褒义贬用,故使用错误。D项使用恰当。

B卷 仿真集训

1.A 【解析】通读前两空的内容,可知是条件复句,因此选择“只有……才……”。“品质”指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本质,强调“质”。“品格”指品性,品行等,强调“格”,句意强调的是阅读的质量,因此选“品质”。第四空根据句意可知所填词语是名词性词语,“朝气蓬勃”是形容词性的词语,“勃勃生机”是名词性的词语。因此选A项。

2.B 【解析】“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垂手可得”指不费力气便可得到。根据句意应选“垂手可得”。“回顾”指回过来看。“重温”指重新复习体验,根据句中“读书的价值”应选“重温”。通读三、四空内容,可知是条件复句,因此选择“无论……都……”。故选B项。

3.D 【解析】“简单”强调“单”,指单一;“简捷”强调“捷”指方便。句子中“读屏”是一种方便的阅读方式,因此选“简捷”。第二空,根据句意可知选择表转折的关联词,因此选择“而”,第三空根据句意应选择表递进的关联词,选“也”。“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根据句意选择“相得益彰”。因此选D项。

4.B 【解析】阅读前两句的内容,可知两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因此选择“如果……就……”。“空前绝后”强调“以前”也强调“以后”。“史无前例”强调“以前”没有过,根据句意可知是强调以前,以后还是未知,因此选择“史无前例”。“修补”指“修正补充”,“修复”指“修正还原”。根据句意可知是将土地修正还原,因此选“修复”。故选B项。

5.C 【解析】“瞭望”特指在高处观察敌情。“眺望”指在高处向远处看。根据句意选“眺望”。阅读第二、三空前后内容,可知是一个表并列的复句,因此选择“不但……而且……”。“亲密无间”指人与人之间。“密不可分”可指人与物之间。句中指“人类与树”,因此选择“密不可分”。故选C项。

6.A 【解析】“融合”指把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多用来指文化。“融会”指融会贯通。根据句意应选“融合”。“传扬”指继承并发扬,“传承”指传授继承,句意为“继承发扬”,应选“传扬”。阅读第二、四空,可知是表并列的复句,应选“既……又……”。

7.C 【解析】阅读第一、二空的内容可知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因此选择“虽然……但是……”。“悠久”一般指历史上的长久。“漫长”指长的看不见尽头,多用来指时间和道路,句中指“时间”,因此选择“漫长”。“觉醒”指醒悟,觉悟。“醒悟”指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句中没有强调认识上,应选“觉醒”。因此选C项。

8.D 【解析】“休憩”一般指在劳累时短暂的休息。“栖身”指居住。根据句中“湖北乡间”“厂房”可知是住所,选择“栖身”。“记录”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并用来传播。“记载”是记录事实,作为后人的参考。句中指《我的诗篇》记录了劳动者的事件,并且用来传播,因此选“记录”。根据三、四空前后内容可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选择“不仅……还……”。

9.A 【解析】“改善”指改变原有情况使更好一些。“改变”只指使事物发生差别。句中指使身体状况更好一些,因此选“改善”。阅读第二、三空,可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因此选“如果……就……”。“秘密”指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秘诀”指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方法。句意指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选“秘诀”。故选A项。

10.A 【解析】“司空见惯”指看得多了,不足为奇。“唾手可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有香气更是不足为奇的,所以“司空见惯”更符合句意。“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沉迷”指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含贬义。结合语境,应是因花香而“沉醉”。根据排除法,可选出正确答案。

11.D 【解析】依据第一空后的“花炮”,第一空用“绽放”合适;再依据二、三、四空后的“脸谱”“墨香”“弓弦”,可知应分别填入“闪烁”“飘散”“跳动”。

12.A 【解析】B.“相形见绌” 意思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C.“空前绝后” 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D.“盛气凌人” 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高考政治重要复习考点 篇9

意义: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1.正当竞争:

(1)手段: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

(2)作用和结果::a社会作用: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法律结果:受法律鼓励和保护2.不正当竞争:

(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点复习 篇10

1.商品两因素

商品两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物质财富的内容;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任何商品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说都只能实现其中的一种属性,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2.劳动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使用价值(但具体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还有自然物质)。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具体形式的同质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的创立使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基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的理论提供理论基础,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也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者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又依靠别人的供给,因此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成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便产生了货币。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够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此时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3)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此时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不能是纸币。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一方面减少了流通中货币的需求量,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是货币在国内职能的延伸。

以上五种职能共同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5.价值规律

(1)内容: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

a.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c.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级分化;

第二章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的矛盾(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不会发生价值增殖,然而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流通的结果实际上发生了价值增殖。

解决资本总公式:

(1)先决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2)根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它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的价值包括: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供养后代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所花费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历史和道德因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其他商品不具有的特殊性,即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还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性对于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是指由工人创造出来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高于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相互关系(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之间的缩短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是整个社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仍以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企业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4)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都是资本家剥削工人、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都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法,二者具有不同的技术基础。

第三章

1.资本积累

(1)定义: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实质:资本家不断地使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殖资本,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3)动力:

a.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内在的利益驱动);

b.外在动力:竞争

(4)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原因

a.对劳动的剥削程度(越高越利于积累)b.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越利于积累)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越利于积累)d.预付资本总量(越大越利于积累)2.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1)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

a.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技术构成:表现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

(2)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a.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b.资本集中:指将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形成大资本。一是通过竞争,大资本不断兼并小资本从而形成更大的资本;而是通过创办股份公司,将众多小资本联合形成一个大资本。竞争和信用是推定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

c.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资本积聚可以促进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也可以促进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资本集中是社会资本的合并或联合;资本积聚能增大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资本积聚要受积累基金的限制,增长较慢,资本集中不受积累资金的限制,增长较快。3.相对过剩人口

(1)含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需要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2)产生原因: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总资本中的不变资本日益增加,而可变资本的部分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提供的就业机会也相对下降(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日益增加:a.随着技术进步,劳动的繁重程度减轻,操作简化,大量的妇女、童工投入生产;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小生产者两级分化,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雇佣劳动的队伍;c.资本竞争激烈,一部分中小资本家在竞争中破产,加入雇佣劳动的队伍(供给增多)。(3)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

a.流动的过剩人口:暂时从生产过程中被排挤出来的工人 b.潜在的过剩人口:农村中潜在的失业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无业或基本无业;

除以上三种基本形式外,还有丧失劳动能力及被迫流浪或堕落的需要救济的贫民。4.相对贫困化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公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5.绝对贫困化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绝对恶化,主要表现在:实际工资下降、失业率提高、失业人口增加、生活在贫

困线以下的人口大量存在。

第五章

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及核心问题

(1)出发点: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以内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核心: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是指个别企业的价值增殖运动(卖得出去);实物补偿: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只能在社会总商品中得到补偿(买得回来)。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条件和经济含义 基本条件:

Ⅰ(v+m)=Ⅱc(两大部类的生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Ⅰ部类创造的价值产品必须全部用于补偿第Ⅱ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产品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部分必须能够维持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原有的生活需要)必要条件

Ⅰ(c+v+m)=Ⅱc+Ⅰc(第Ⅰ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第Ⅰ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全部用来补偿两大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Ⅱ(c+v+m)=Ⅰ(v+m)+ Ⅱ(v+m)(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个人消费品的需要相等)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和经济含义 基本前提(可能条件):

Ⅰ(v+m)﹥Ⅱc(第一部类的剩余产品必须同时为两个部类提供生产资料,第一部类本身进行生产资本的积累)

Ⅱ(c+m-m/x)﹥Ⅰ(v+m/x)(m/x表示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和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实现条件: Ⅰ(v+∆v+m/x)= Ⅱ(c+∆c)(在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在两大部类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Ⅰ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加上第Ⅰ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当等于第Ⅱ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

Ⅱ(c+v+m)=Ⅰ(v+∆v+m/x)+ Ⅱ(v+∆v+m/x)(要进行扩大再生产,第Ⅱ部类的全部产物价值,要补偿两个部类原有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还必须满足两个部类追加的工人所需生产资料)

Ⅰ(c+v+m)= Ⅰ(c+∆c)+ Ⅱ(c+∆c)(要进行扩大再生产,第Ⅰ部类的全部产物价值,要补偿两个部类进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时对生产资料的全部需要)平衡式:

Ⅱ(c+m)= Ⅰ(v+∆v+m/x)+ Ⅱ(∆v+m/x)

第六章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及影响(1)形成: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使得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a.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b.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2)影响:

a.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各生产部门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分配剩余价值。

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进一步被掩盖,利润的本质和来源也被完全歪曲和掩盖起来;

c.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的重大意义就是揭示了平均利润的实质。一方面它揭露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被重新分配了,工人阶级受到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要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要同整个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2.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1)生产价格: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就是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就不再按照成本价格加利润进行出售,而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售。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平均利润(2)价值规律: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改变,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而围绕商品的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3)原因:一是单个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不等剩余价值,社会等于,而是单个部门看生产价格不等于平均价值,社会看是的,三是价值下降,生产价格就下降 3.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获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任何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4.级差地租的条件与原因

(1)产生条件:土地等级差别(自然条件)、资本家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原因)

(2)分类: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距离市场远近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别)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从而形成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租中劣等地不需要缴纳级差地租)5.绝对地租的条件与原因

(1)产生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2)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3)形成: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以资本和劳动力自由转移为前提的,但土地私有权垄断阻碍了工业部门的资本向农业转移,农业便不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农产品仍按价值出售,其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那部分就形成绝对地租。

第七章

1.垄断的形成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形成垄断。生产集中是指劳动力、生产资料、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在少数大企业中,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四大推动力:a.同一部门的不同企业竞争会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c.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具有越来越充分的技术基础;d.股份和信用公司是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得以加速的杠杆。2.垄断价格及其本质

(1)含义: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它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商品销售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利用其垄断地位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认为压低的价格。

(2)制定:考虑商品的需求、考虑商品的供给、考虑产品的成本(3)本质:垄断价格的本质是超额剩余价值,垄断在本质上是排斥竞争的。

第九章

1.市场机制的核心

(1)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的机理和功能。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值规律的直接作用形式。

价格最主要的功能是信号诱导功能和利益调节功能。(2)价格机制包括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体系包括比价和差价。比价是指不同商品和要素价格之间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差价是指同一商品和生产要素之间因客观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比例关系。

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市场价格(也称自由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形成)、国家指导价格(国家为达到特定的经济社会目标对市场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而形成的价格,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最高限价、保护生产者利益的最低限价、由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的中准价和浮动范围的浮动价格)、政府定价; 2.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市场失灵

(1)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2)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利性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信号,通过周密计算后进行分散决策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全体市场主体的类似行为和市场的自行调节引致社会财富的增长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a.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税率、利率等经济参数诱导市场主体按照市场供需关系灵活地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从而调节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分配;b.市场的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能够激发企业和劳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经济具有活力和生机,也可以把个体的逐利动机和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压力,迫使其节约资源,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3)市场失灵:

a.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事后性、时滞性;

b.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优胜劣汰竞争法则,容易导致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和两级分化现象,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公平和安定。

c.市场调节难以解决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包括外部经济(有些经济主体不付任何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和外部不经济(有些经济主体的活动会造成外部主体遭受经济损失而得不到补偿,如环境污染)

d.市场调节的微观性决定了它难以实现和解决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长期问题;

e.自发的市场调节会导致垄断的产生;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基本框架(1)特征:

a.统一性:各类市场在结构、运行的基本要素、功能优化的目标方面是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一个结构完整、层次合理的统一体,是一个市场要素共同作用的统一体,是一个要求实现整体功能优化目标的统一体;

b.开放性:全方位对外开放、充满竞争、充满联系;

c.竞争性: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保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产生;

d.有序性:市场主体及行为规范化、市场体系环境完善化、市场交易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市场有序运行和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a.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

b.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c.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e.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互助);

4.完善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建立健全各种要素市场:a.完善金融市场体系;b.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c.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d.进一步发展技术、产权等生产要素市场;

(2)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的形成机制;

(3)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避免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和行政垄断,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a.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b.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c.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5)发展商品生产,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

第十章

1.微观经济基础的特征

(1)平等性:构成微观基础的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2)自主性:对于企业而言,自主性包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对于个人而言,自主性指在个人消费、储蓄及投资、就业等经济活动时,自主地对自身现有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的目的;

(3)逐利性:微观经济主体的一切经济行为都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逐利性是微观经济基础的核心特征;(4)自发性:经济行为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平等性是自主性的直接条件,自主性又是逐利性的前提,自发性是市场微观基础总体上的特征。2.产权界定

(1)含义:产权界定是指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产权的主体和其相应拥有的财产权利范围的过程和结果状态。

(2)内容:a.产权主体的界定(基于产权的排他性特征);b.产权范围的界定(基于产权的有界性特征);

(3)意义: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形成的条件或前提(是逐利性、平等性、自主性的前提)。3.现代企业制度

(1)含义:现代股份公司制度,其核心是法人产权制度。(2)主要要素:法人产权制度(基础)、法人治理结构(核心)、有限责任制度(保障)、管理层级制度(工具)(3)基本特征:

a.现代企业拥有投资人出资形成的独立的法人所有权,并取得又法律认定的独立的法人地位;

b.现代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c.现代企业是具有管理层级制的科层组织;

d.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走向职业化,并造就了一个职业管理阶层;

e.现代企业行为目标转移思考,由直接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实现利润最大化;(4)意义:

a.利于适应市场结构变化,抵御日益增大的市场风险; b.利于形成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市场制衡机制; c.利于进行科学管理和形成企业创新机制; d.利于推动完善法律规范和国际惯例性; e.利于资本的流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4.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含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解决两权分离下的代理问题,其关键是解决委托人如何监督和激励代理人的问题;(2)三个层次:

a.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内部构造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 b.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指与公司密切相关的外部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三大市场,通过产品与价格竞争、经理人才竞争等方式对公司经理人产生约束激励作用

c.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国家和政府为保证公司遵守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而制定一系列法律规范; 5.国企改革的内在逻辑(国企面临的主要问题)(1)行政运行特征:,a.形成了取消市场的行政导向机制,对企业的管理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直接进行;

b.政企不分,不利于培养真正的企业家;

c.形成了以“低工资、全福利”推动的企业型保障体制,以“企业办社会”,形成自我封闭机制和非公开化待遇机制;

d.国有资产效率低下,低效或无效运行;

e.既无明晰产权,又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2)主要问题:

a.冗员问题;

b.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内部人员控制问题; c.布局与结构问题;d.大型国有企业及国有企业集团的产权结构和治理问题; e.国有资产缺失严重、债务负担严重;

(3)从放权让利到经营体制的改革、从行政性分权到企业制度创新、从单向改革到综合配套体系改革; 6.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目标: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和完善以公司制度,使以规范的股份制为典型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优化国有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增强国有经济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国有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率。(2)任务:

a.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以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b.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控制内部人员控制问题;

c.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国有经济的分类改革,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d.为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步解决过度负债问题、冗员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含义:初次分配是指在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其核心是通过市场机制按照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来进行收入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的活动;(2)初次分配的分割: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租金收入、技术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的收入、管理者报酬;(3)实行再分配的原因:

a.控制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 b.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者职能的需要; c.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d.政府协调地区发展、支持战略型行业的需要; e.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4)再分配的主要手段: a.税收;b.财政转移支付;c.社会保障 2.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测量(1)原因:

a.居民之间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种类存在较大差异; b.分配规则不公平、机会不均等; c.市场经济带来严重的两极分化; d.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e.城乡二元体制;

f.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不均等; e.垄断

g.税收调节不到位

(2)度量: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人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差距是否合理的警戒线)3.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

(1)效率:是指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产所提供的效用满足程度,通常包括三层含义:技术效率(又称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制度效率;

(2)公平:包括机会公平,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人们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来从事经济活动,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来按其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有平等的机会消费社会产品、积累个人财富和取得经济成就);结果公平(人们获得的实际收入和拥有的财富均等)。社会应当努力消除机会不公平,容忍一定程度上的结果不公平。(3)三种态度: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与公平(通过政府适当干预来弥补市场缺陷,改善收入分配的公平状况)。4.库兹涅兹曲线

倒U型曲线,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工业文明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暂且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 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1)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在增进效率的同时也增进公平。

a.加大对城乡分割体制的改革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状态;

b.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引进多元竞争主体;

c.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破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促进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要素市场的竞争;

d.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打破公共资源占有的不公平状态,缓解由此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e.加大反腐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和竞争机会;

f.健全初次分配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2)在再分配领域,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a.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以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提低、调高、扩中,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b.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c.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发挥慈善事业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

(3)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实现发展结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第十三章

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及影响因素

(1)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之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在数量上表现为物质的量和价值的量,从价值形态上看,是指进入市场可供购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由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两部分组成。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

(2)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之内,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从实物形态上看,社会总需求包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和对服务的需求,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总需求表现为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社会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又称投资支出)和消费需求(又称消费支出)。

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公共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总值(3)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

a.需求总规模;b.物价总水平;c.一定时期以内资源的可供应量;d.资源利用效率;e.政府及其政策;f.国际收支变动;(4)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因素:

(投资方面)a.企业投资倾向;b.政府税收及政府支出;c.货币供应量;d.市场投资环境;

(消费方面)e.居民收入水平;f.利率及储蓄倾向;g.物价水平及预期;h.政府转移支付;(出口方面)i.国际收支变动 2.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1)基本作用:弥补市场缺陷,矫正市场失灵;(2)经济职能:

a.制定与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行宏观调控; b.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c.管理国有资产; d.调节收入分配;

e.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3.宏观调控的目标:

(1)基本目标:社会总供求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2)具体目标:.a.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保持合理的速度,又要促进经济模式保持高效率);

b.稳定物价(物价总水平稳定,既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又不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资本流动,为本国企业走向世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投资能力创造条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调控政策(需求侧管理政策)及其作用机制(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运用财政调节手段以促进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原则及措施。国家预算是规定和实现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以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为主要目标。

国家预算实施的具体手段:税收、国家信用(国债)、财政补贴(生产性补贴和生活性补贴)和财政投资(政府直接增加或减少支出以影响社会总需求)

财政政策按照在调节社会总供求中起的不同作用,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a.扩张性财政政策(赤字预算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财政收入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主要构成财政投资和政府购买,它们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组成部分;财政收入减少主要指减税,意味着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一方面,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另一方面,刺激企业积极性而增加供给。

b.紧缩性财政政策(盈余预算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收入来压缩社会总需求。作用机制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相反。(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各种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的原则和措施。(中心是货币供应量的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为: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

货币政策按其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作用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a.扩张性货币政策: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增长。具体措施包括:降低利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b.紧缩性货币政策: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有效需求的过渡膨胀。具体措施为: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卖出政府债券。(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针对总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

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针对严重通货膨胀或需求膨胀;

c.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膨胀,防止通货膨胀;保证对企业必要的信贷资金供给,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上一篇:普通医生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