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责任的初中作文

2024-05-18

也谈责任的初中作文(精选7篇)

也谈责任的初中作文 篇1

一、唤起个体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有人曾经对某中学初一到初三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作文心理调查, 结果让人吃惊, 只有15%的同学对作文感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如何把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呢?我们认为, 不能再给学生灌输什么章法指导方面的东西了, 而应该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 充分展示自我, 用自己的笔端流泻自己活泼的个性, 用自己的“情”来作文, 写自己的真情, 写自己的个性, 这样学生的作文兴趣才会提高。综观世界, 许多国家学生的作文教学都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那就是“向生活靠拢”。例如:日本的语文教学中就提倡“生活作文”;美国的作文教学观是“作文题目不受拘束”。这样的指导思想, 使学生崇尚真实, 敢于敞开心扉袒露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 也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

2. 提倡写“放胆作文”

学生如果每天写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 这样持之以恒地写下去, 他们就会达成这样的共识:凡是用真心去写, 就会觉得很畅快。人在倾诉后总觉得有一种快感, 这是人之常情。而“放胆作文”就能在不经意间满足自我表达, 在揣摩中提炼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也感觉“放胆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途径。正所谓“四季变化皆可入景, 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自己的笔触涵盖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领域, “焦点话题”“百姓生活”“热点透视”等都成了写作的素材。通过观察生活, 用心感悟其理。使学生由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作文编造者, 发展成为体验生活的有心人、表达真情实感的能手。习作中进行真实的个性表达, 表达自己的得失悲欢, 学会突出自己的位置和情绪, 把握写作的素材, 表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规范个体的“主体”行为,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1. 专题讨论方面

初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 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 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上的断乳期”。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把作文的作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不同年级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作文指导对象, 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学生的很多示范作文, 完全来自生活, 来自学生的真情表达, 表现出取材的新颖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例如:《故都秋的遐想———思维的想象力》《曹冲称象———思维的创新性》《成语故事新编———论据与论点》《辩论会———论言之有理》。我们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引导, 贴船下篙、对症下药, 为步入写作的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探究交流方面

老师和学生对作文评判是存在差异的, 我们认为差别在于:一方面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我们要积极消除这种差异, 不能拘泥于老师品评作文的老路, 应该放下架子, 去体验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侃写作”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办法, 交流可以面谈也可以笔谈。面谈常常是三五人为一小组, 从中选择一个话题作为谈话内容, 指定人为中心发言人, 教师作指导。选择的话题可以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也可以是大家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探究交流中各抒己见, 然后把不同的观点会聚到一起, 从而使学生有所领悟, 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三、激发个体的“主体”潜能, 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

1. 总体发展目标区

对每个学生来说, 除应完成的作文训练计划以外, 还要再制定一个“总体发展目标区”。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通过“剪报”的形式, 使学生学会“一事一议”, 其中的素材来自各个方面, 学生就会很感兴趣地完成。或者通过“读写诗词”十分钟来训练, 使学生领悟到诗歌美的意境。对八年级学生来说, 通过“剪报”的形式, 让学生来品评作品, 通过对其结构和语言等多环节的欣赏, 再通过朗读“名人名言”十分钟, 来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使其思维敏捷、缜密。对九年级学生通过“剪报”形式, 觅得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鉴赏, 其他的诗歌、散文、摄影、漫画均可入选。通过这种形式, 使学生与时代同步, 用敏锐的观察力参与到写作中来。

2. 个人发展目标区

我们应该按照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制定一个“个人发展目标区”。可以通过“课题小组”的途径来实现。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 让所有成员共同策划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课题, 例如:“诗歌散文小组”“古今小说小组”“茅盾文学小组”“演讲与口才小组”等。这些课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自己去搜索课外资料, 组织讨论交流来完成。定期召开交流会, 让每小组列出自己研究阅读的书目, 把课题组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拿来与大家共享。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还提高了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学生也会主动地向课外拓展, 使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也谈初中学生英语作文技巧 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作文技巧;策略思考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人们也和语文老师一样,感到比较头疼的是学生的写作,为什么学生的写作就如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呢?其本质性的问题当是技巧问题未曾能够去根本性地解决好。现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的实际谈几点关于学生习作的技巧问题,权且抛砖引玉。

一、形成英语作文技巧需要训练的广泛

应当说,初中英语教材文本内容也是相当广泛的,不仅仅就比较适宜初中学生去阅读,而且也比较适合学生进行相关写作的模仿。这就从相关意义上说明,英语教材内容给了我们学生以比较广泛地进行模仿写作的空间。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思考,教学英语文本时,能否从模仿教材进行比较广泛的训练上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其回答就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肯定。因此,我们就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做出这样的抉择: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去赖于教材提供学生写作训练的资源,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譬如,平时的阅读我们都接触到图文并茂的文本,图上不仅仅就有人物、景物,还有相关的文字、环境和数字等与文本有紧密联系的内容,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必须利用图,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思考,看看文本作者是怎样把图中的相关信息转化成为文字的,通过分析思考,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握住图中信息与信息之间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再提供与文本插图相近的图画,引导学生去比较仔细地看这样的图,比较认真地去“读”这样的图,比较深刻地去思考这样的图。如果学生能够去由浅入深或者就是严格意义上由表及里地看懂了这样的插图,那学生围绕插图进行写作也就显得完全意义上的游刃有余了。因为学生已经把握住插图的逻辑关系,而且没有停留在插图的浅表层面,发现所提供图画情景方面的意图和内涵。这样的经常性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则比较有意义地产生熟能生巧的效果。

二、形成英语作文技巧需要训练的渐进

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上,我们不能总想让学生能够去一口吞个饼儿。这本身就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我们也不能以学生的汉语作文去要求学生的英语作为,这更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输入输出的规则。因此,从相关意义上说,对于初中学生所进行的第二语言学习之写作,就不仅仅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遵循学生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规律,坚持学生的循序渐进。平时,我们都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都很想能够将自己的文章写得那样的漂漂亮亮,但就是茶壶里有的嘴里倒不出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特别受着相关词汇量的限制,学生就很难去予以文笔意义上的表达了。所以,作为学生的英语写作,我们所要求学生写作所运用的素材或者就是一定意义上的题材,当需考虑学生能否做到文如泉涌,尤其不能让学生因为多少词汇的多没有掌握,而就像口头表达那样吞吞吐吐地写不下去,或者就是严重意义上的不可能再有下文。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写作尽可能地掌握一定的技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窃以为训练的起点要低,训练的过程要细,而且当是一定意义上的螺旋式上升,作为教师尤其不能就是那样的心血来潮。因此,在平时让学生进行写作时,我们都坚持做这样的事儿,仔细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写作要求,也仔细权衡学生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语言表达上的困难。譬如,一次以提纲的形式让学生去写作,考虑到学生在相关习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特地提醒学生去注意,多用简单的句子去表达,多用自己熟悉的短语和句型。如果遇到表达上的障碍,也完全可以去换一种说法,也完全可以将一句变成两句,或者就是原则意义上的三句。学生们按照如此要求进行写作,那就显得相当的轻松。这样的轻轻松松写作,学生也在一定意义上得到了循序渐进意义上的掌握住一定的写作技巧。

三、形成英语作文技巧需要训练的独到

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去写作应当说人们还是比较重视的,也在一定的时段提出过多种意义上的口号。譬如让学生去多写多练,以为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都是靠着无休止的训练所达成的。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的经常性操练也就显得那样的司空见惯了。学生写得多了,老师也无从去进行过多或者过精的批阅。学生是写了,但学生也很难看到自己在写作中的存在问题,尤其是那些中等偏下的学生,本身就对英语写作是一团雾水,那么对于那多多的写作,多多的看不到自己存在问题的写作,其价值和意义当是何在?所以,对于初中学生英语之习作我们也不宜去比较麻木地高喊着没有任何价值的口号,更不要去哄众共走独木桥,在学生的习作上去做点比较实实在在的事情。譬如,对学生的习作,我们也不宜提倡学生无休止的多练,而应当让学生练一次就是一次,练一次就应当能够获取一次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学生的英语习作,形成英语作文技巧需要训练的独到。在平时学生所必须进行的英语写作中,为了做到写作训练的独到,首先从设题开始思考,如所设的写作题目必须是要求学生去细心阅读不可的,要能够让学生细心到读好每一个提示。如要求学生去做看图写文的写作训练,那所提示给学生的图,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字,或者就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文字,都要让学生感到是那样的有咬嚼,当学生能够去比较理想地咀嚼起图上的每一个信息时,当一个个学生就是那样比较认真地咀嚼起来后,学生不仅仅就在写作时是那样的文思泉涌,更为理想的是养成起比较理想的看图审题方面的良好写作习惯,尤其是能够比较现实地让学生应对那形形式式的中考试题,比较理想地写出令阅卷老师都感到比较瞠目结舌的文字来。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是一定需要技巧的,但事实上能够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也是比较难的,可困难永远都小在勤于思考勇于探究之人的眼下。作为英语教师,需要做出更多更为比较理性的思考来,不要去麻木行事,那让学生的英语写作绽放出极为靓丽的奇葩将会是完全意义上的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也谈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 篇3

在经济日益走向市场化,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经济形式下, 迫使企业改进新技术, 更新管理方法, 努力降低成本, 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保持企业旺盛的竞争和活力。一些成功的企业将控制看作为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 将强化管理控制作为企业成功的秘诀。作为一个施工企业, 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责任成本管理, 就无法落实企业的经济考核与利益分配制度, 不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凝聚力, 造成企业巨大的浪费的同时, 企业也将面临倒闭的命运。

对于一个施工企业, 只有科学的责任成本管理, 才能节约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只有科学的责任成本管理, 提高成本预测、执行、考核, 通过成本管理的组织活动, 为领导对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只有提高责任成本管理, 才能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责、权、利, 提高各责任部门、责任人的管理意识,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责任成本管理的内容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 确定目标成本, 编制成本费用计划;严格遵守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实行严密的成本费用控制;按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费用核算办法及时正确核算成本和费用;分析、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划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企业要建立以第一管理者为首, 财务部门与工程经济部为主, 有关部门相互配合, 成立责任成本管理中心。责任成本管理应该全员、全过程管理, 贯穿于招投标至竣工决算、资产移交全过程。

目标责任成本总的控制过程为:划分责任———确定成本费用的可控范围———编制责任预算———进行内部验工计价———责任成本核算———责任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即信息反馈) 。

2.1 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控制应以作业队的施工成本为基础,

要根据职能简化、责任单一的原则, 合理划分可控成本范围, 赋予作业队相应的责、权、利, 实行责任成本一次包干。项目经理部既是本级的责任中心, 又是下一级作业队责任成本的汇总部门和管理部门。

2.2 确定成本费用的可控范围

要按照责任单位的责权范围大小, 确定可以衡量的责任目标和考核范围, 形成各级责任成本中心。

作业队———施工作业成本, 即工费、料费、机械费计三项费用。

项目经理部———目标责任成本, 即工费、料费、机械费、经理部管理费、经理部其它间接费、经理部部不可控成本费用等项费用。

公司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成本, 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水电费、汽车交通费, 固定资产折旧费, 修理费, 低值易耗品摊销等, 以及上述费用以外的其他公司经费。公司管理费用必须分解到各部门、各责任人。

2.3 编制责任成本预算

项目经理部的责任成本预算由公司工程经济部负责编制, 责任成本预算中既要有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数量指标, 也要有按照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的固定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 以便利于指导操作。

现行铁路基建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与工程实际有很大的差距, 责任预算的编制可以参考其中的定额部分, 企业必须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形成企业自己的消耗定额。工费标准也必须根据企业实际的工资水平进行编制, 料费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政府公布的料差指数进行计算。

2.4 内部验工计价

验工分外部计价和内部计价, 内部计价分项目经理部向公司计价、作业队向经理部计价。公司内部验工计价以建设单位 (或甲方) 批准的验工计价书为依据, 根据内部责任预算的费用单价标准, 重新核定项目经理部的内部收入。经理部内部验工即为工程队当月的目标责任成本, 计价即为工程队当月的制造成本。

各队验工仍以验工报表的形式上报当月验工资料供经理部审批, 细分计价方式比较有利于成本核算, 实际成本费用的归集。

2.5 责任成本核算

通过成本核算, 可以反映施工耗费和计算工程实际成本, 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通过对各项支出的严格控制, 力求以最少的施工耗费取得最大的施工成果, 并以此计算所属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分析考核、预测和计划工程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2.6 责任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全面分析了解成本变动情况, 系统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的原因, 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正确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性。通过成本分析, 可以对成本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损失和浪费, 为预测成本、编制下期成本计划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成本分析的内容分为事前的成本预测分析、日常的成本分析、事后的成本监控。

2.7 成本考核 (即信息反馈)

每月要对工程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及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职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挖掘内部潜力, 达到以最少的耗费,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总结成功与失败, 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和动力。

3 实施责任成本控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目标责任成本 (即责任成本预算) 的编制集中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必须正确的反映施工企业的实际成本和管理水平, 若是过高就不能起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若是过低则是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 失去责任成本的严肃性。

目标责任成本的控制过程应该是建设性, 创新性的过程, 而不是惩罚性的过程。目的就是通过实施管理控制来帮助全体职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任务, 而实现企业目标和任务正是企业职工的责任。因此, 目标责任成本控制的标准应该具有挑战性而同时又切实可行, 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得到的。否则, 过高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过低职工高兴企业亏, 将是一条衰亡之路。

抓好责任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各项费用的预算及实际费用归集, 找出差异, 加以控制。其实, 对实际的绩效和目标预期结果相比较, 对下一期的控制是有用的, 但对当期的控制绩效仅是总结, 归纳出优缺点。

要放弃过去“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的旧用人观、领导观, 过于依赖人的素质, 不是靠制度靠机制。没有系统健全的制度, 就会失去“亡羊补牢”的机会, 就会陷入“小洞不补, 大洞吃苦”的恶性循环。因此责任成本控制要做到制度严明, 目标明确, 标准具体, 差异清楚, 控制点清晰。

控制应着重于目标和行动的主要结果, 抓住关键点, 而且数目不宜太多, 以有利于控制。根据各层次的责任大小, 剥离不由该层次承担的风险及不可控因素, 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将目标责任成本实施主体放入不受外界因素波动的环境中运作。

摘要:加强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分解责任成本管理的环节, 注重责任成本的过程控制及责任成本管理的注意事项。

也谈档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篇4

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出让档案工作者汗颜的东西,其实也是我们档案界一直在讨论而始终没有多少进展,《责任》的作者不过写得更激烈而已。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主法制化进程逐步推进,档案工作由“重藏轻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实施后分期分批开放档案,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更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法律法规方面的的依据(孙观清:《档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5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档案工作会有更宽松的社会环境,作为档案工作者就更有条件尽一份社会责任。

也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篇5

一、抓住内涵, 有序推进

初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等。其中,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三种符号是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同时, 每一种符号都有自己丰富的内涵, 绝非是字母与数字的简单组合, 更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它们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在学习化学式之前, 学生除了要牢记常见的元素符号外, 还必须要适当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知识 (宏观上,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微观上, 物质由是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 要认识到化学式是一个能表示物质组成, 有内涵、有意义的符号。比如, “O2”表示氧气, “O3”表示臭氧。这两种化学式虽然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但两者的分子构成情况不同: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而臭氧分子则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这样书写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氧单质, 二是为了体现两种单质不同的分子结构,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式的书写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并不是字母与数字的随意组合。

二、注重应用, 讲究规范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需要经常复习, 记忆信息才会越来越强。例如, 每天课前利用3到5分钟时间针对所学过的化学用语进行适当的提问、默写, 或在班级某个固定位置张贴一些常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等进行反复再现, 强化记忆。然而,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化学用语去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及物质所发生的反应, 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加强记忆, 加深理解, 逐步形成规范。因此在学习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用语表示具体的物质、具体的反应, 帮助学生将这些物质和反应与抽象的化学用语建立起联系。比如, 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黒色的粉末在高温下逐渐变成了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结合这些实验现象思考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物质是什么状态的, 条件又是什么, 然后试着书写反应方程式, 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再如, 酸碱中和微观上其实是酸溶液中的H+离子与碱溶液中的OH-离子反应生成了H2O分子, 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可表示为H++OH-→H2O。长期这样训练下去, 学生就不会把化学用语当作“冷冰冰”的化学符号, 而是一个“表情丰富”的化学语言。

三、及时总结, 提高效果

初中化学用语相对集中, 且多而杂, 教师在各阶段应及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帮助学生解除困惑, 增强学生理解,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掌握化学用语的效果。

其一, 刚学习化学式时, 教师就要从物质分类的角度, 帮助学生掌握单质与化合物化学式书写的规律。其实, 大部分单质都是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的, 只有气态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等少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写成H2、O2;而书写化合物时, 一般正价元素在前, 负价元素在后, 再根据化合价确定原子个数比关系。这样的讲授可以告诉学生:化学式的书写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要熟练地掌握元素符号与化合价,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能用化学式表示出自己所学过的物质, 这样不仅让学生看到希望, 也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用语的信心。

其二, 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 学生经常将酒精燃烧的反应方程式错误地写成。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弄清“配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其实表示整个分子的个数, 而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则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所以, 帮助学生总结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显得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 右下角的数字则表示分子中所含的该原子个数;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其三, 离子所带电荷与化合价之间存在联系。离子符号是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一个难点, 很多学生不容易弄清离子带什么电荷, 因为学生不可能记住所有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更无法了解每一个原子的得失电子情况。实际上, 离子所带电荷及元素的化合价都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若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原子就易失电子, 形成的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 化合价一般就显正几价;若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原子就易得电子, 形成的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化合价就显负几价。

……

总之, 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样, 既要讲清楚方法, 又要反复练习, 更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其涵义的基础上去记忆, 在规范化书写的训练过程中去完善, 在不断的应用中去巩固。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把化学用语掌握好。

参考文献

[1].王天国.浅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7) .

[2].范春玉.化学用语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 2004 (24) .

也谈对初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初中学生,音乐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音乐,作为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就会丰富,思维就会灵活、多变、流畅。

一、从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丰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提高认识、评价、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情感体验为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要从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青少年时期充满活力、有热情、有感情。如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时,我先以简练的语言介绍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这是一场离奇而愉快的梦,仲夏葱郁的森林里,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丛中轻舞。赫米娅和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因为不如意的婚恋双双来到这儿。他们几经波折,最后在仙王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当学生情绪受到剧情感染后,我再分主题、分段落地播放乐曲,然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全曲,同时采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巩固知识。此时,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地欣赏这首作品。音乐结束了,消失了,但它留在每个学生心中的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所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二、鼓励和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

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因此,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音乐创造的空间,能自由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并发现自我。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不能要求大家具有千篇一律的感受,只要都能为音乐中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喜爱这个作品,就可以了。在音乐教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受表扬能激发人的上进心。所以,教师要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在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立刻及时表扬,使他们深深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没有歧视他们。千万不要让学生暂时的“不对”、“不好”影响了他们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

音乐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对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素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点,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联系。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的知识性的讲解,学生能掌握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就足够了。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把握训练渐进的原则

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是总的原则。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没有接触过好打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会树立自己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向着你学习。广大声乐工作者已经作出了长期的、艰苦不懈的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二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有时也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如: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尽量多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原本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如结合某些Flash小品、电影插曲等,这样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加。我坚信:学生只要对音乐有兴趣了,就一定能在广阔无垠的音乐天空自由翱翔,音乐课也一定会变成他们心中神圣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李民知.快乐教育使我们走上了素质教育之路.北京教育, 2004, (12) .

[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

也谈新课改中的初中数学教学 篇7

大部分初中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 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仅仅是简单地模仿、识记;上课时, 学习思维迟滞, 跟不上教学的思路;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 从而导致在解题时, 缺乏条理和依据, 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 不敢去请教别人, 怕被人认为“笨”, 日积月累, 这类学生学习数学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耐心细致地疏导, 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习困难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 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 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认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有意识地“偏爱差生”, 允许学生学习上的反复,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并创造条件, 让他们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学困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 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 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 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 以满足这一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 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 纠正过去“只要我认真教了, 学不学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 要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在教学中, 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为他们学好数学提供有利条件。单靠有信心是学不好数学的, 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能学好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 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 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 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 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 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重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 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 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较低, 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 然后进行正常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 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 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 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 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 从而降低了起点,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例如:在“分式方程”教学中, 先由4/x=1的解法, 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再由2/x-3-4/x=1的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 先让学生量一量, 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再引入新课。

以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 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 “分式”可以通过“分数”, “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2. 多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学中, 归纳出解法:去分母法和换元法。对于换元法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平方型和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 由于图形较于复杂, 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 内错角找字母“N”, 同旁内角找字母“E”。只有不断总结, 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 勤练习

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在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 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 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 快反馈

上一篇: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毕业论文下一篇:辅导员岗位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