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范文第六单元

2024-09-04

五年级下册范文第六单元(共11篇)

五年级下册范文第六单元 篇1

版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

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介绍圆规: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通常我们会借助一个专门工具来画圆,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上装着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

6.提出要求: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

进一步要求: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

7.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圆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适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引导反思:你认为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有针尖的一只脚要固定在一点;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8.组织练习:请大家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统一确定为4厘米,按上述步骤再画一个圆,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画得好。

9.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结合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画圆时圆的大小是由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的。

指名在黑板上的圆中表示出两脚的距离。

教师总结并板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用字母r表示。

教师画出直径,说说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用字母d表示。

5.探究圆的特征。

出示例2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操作、讨论,形成结论。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说说你是怎么得出每一条结论的,指名验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三个图形。

指名说说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评议:为什么其他的线段不是半径或直径?

2.完成“练~练’’第2题。

学生独立画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说画圆的过程。

3.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独立操作后,在小组里交流。

集体汇报交流。

5.作业:练习十三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二课时:认识扇形

教学目标

.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重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难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

像折扇打开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出示课题:认识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汇报。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认识圆心角。

出示例3图。

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作圆心角。

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

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

师: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作弧,读作“弧AB"。

然后让学生将么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3个涂色部分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弧,用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然后,教师再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3.认识扇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扇形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呢?

小结: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让学生观察屏幕上出现彩色的oA、0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半径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教师指着这块涂有颜色的图形说:这就是扇形。

让学生继续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连接圆心o和弧AB的两个端点A.B,形成半径oA和半径oB,再让学生在扇形中涂上颜色或者画上阴影——斜线)

让学生试着画扇形,通过操作清楚地认识扇形。

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图形?

生: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应该是一个扇形。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8.比较下面两个图形(扇形和三角形),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左边的图形是扇形,右边的图形是三角形。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尽管有的图形的两条边也是圆的半径,但是第三条边不是弧,而是线段,这个图形不能称为扇形,它是三角形。弧是圆的一部分,是曲线,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扇形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请学生汇报答案并给出理由。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观察图中的三个部分。

提问:如何比较扇形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货呢?同桌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

认识扇形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作圆心角。

第三课时: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

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圆规、剪刀、绳子、尺子。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教师在黑板上画圆。

提问:你对圆有哪些了解?

指名回答,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你还想了解什么?

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认识周长的含义。

师:你能指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吗?

从实物中指出圆的周长。

用语言表述圆的周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圆的周长就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2.教学例4。

出示例4,了解轮胎规格。明确:这里的22英寸、24英寸、26英寸是指

轮胎的直径。

启发思考:如果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驶的路程比较长?

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直径越大,圆就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

3.教学例5。

讨论实验方案。要研究直径和周长间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

学生回答后,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一量它们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明确要求:

①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②用尺子量出直径。

③用线围出圆的周长并用尺子挞出长度。

④边操作边填好表格。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分组按要求操作,要求分工明确。

整理学生的测量结果,汇总。

观察表格,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小结: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认识圆周率。

介绍圆周率,并板书:≈3.14

阅读教材第102页的“你知道吗”内容。

5.推导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字母公式。

板书:或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试一试”。

根据刚刚学过的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车轮的周长。

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

4.作业:练习十四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谁能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你有

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3.14

第四课时: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难点

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形图片。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提问:

.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2.把圆规两脚尖分开4厘米画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直径呢?周长呢?

指名回答,明确计算方法。

3.口答,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r=2cm

r=3cm

r=5cm

d=2cm

d=3cm

d=5cm

4.引入: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如果只知道圆的周长,我们能算出它的直径和半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圆周长的知识。(板书: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6。

出示例6的情境图,指名读题,并且找出条件和问题。

讨论:如何准确地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

交流后,明确:先测量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计算

花坛的直径。

出示测量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2÷3.14=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师: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什么方法?

2.小结。

提问: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半径或直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列方程解答。

②d=c÷

r=c÷÷2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借助圆柱形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树干横截面。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理解“拱门的高度”的含义。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明确: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也可以根据周长的计算公式来直接比较。

6.作业:练习十四第6、7、10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运用

方法一: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答。

251.2÷3.14=80(米)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d=c÷

r=c÷÷2

第5课时: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7。

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喷水器?

想象一下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喷水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分析解题过程。

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第6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难点

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规,环形图片,教学情境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环形图片。

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你能举出一些环形的实例吗?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1。

出示例11题目,读题。

提问: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理清解题思路。

集体交流: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

学生按步骤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板书: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并。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2.概括归纳:如果用R表示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小圆的半径,你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推导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和图形,学生读题。

提问: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

学生交流后,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

思考一下,半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学生半圆的面积必须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0

4.小结:圆、半圆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整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成“练一练”。

看图,弄清题意。

提问:求涂色部分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第一个图形中,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第二个图形呢?

明确:左图中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相等,右图中半圆的直径是三角形的高。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先量出相关数据。

根据数据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

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

学生根据图形做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

通过计算检验所做出的判断。

5.完成练习十五第15题。

学生读题,观察示意图。

提问:要求小路的面积实际就是求什么?求圆环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条件?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还有什么条件是要我们求的?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6.思考题。

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列式计算。

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启发?

先由学生自主发言,然后教师补充完善。

板书设计:

①求出外圆的面积:3.14×102=314(平方厘米)

②求出内圆的面积:3.14×62=113.04(平方厘米)

③计算圆环的面积:314-113.04=200.96(平方厘米)

简便计算:

3.14×102-3.14×62

=3.14×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答:这个铁片的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

环形面积计算公式:或

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

教学过程

.通过回顾与整理,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进一步熟练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建立关于圆的认知结构。

难点

运用圆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一、回顾与整理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具体的知识?将你学到的圆的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出来。

2.学生在小组中整理。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圆的基本特征。

圆的周长计算。

圆的面积计算。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4.根据整理的知识点,指名说说每个知识点具体的内容。

5.小结:学是为了用,我们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

二、练习与应用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完成。

说说画圆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追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理解题意。

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与圆有关的自然现象?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理解题意。

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6.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提问:要求“从小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据题中的信息,怎样求有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提问: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8.作业:练习与应用第7~13题。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圆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多不多?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然后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圆的基本特征

圆的周长计算

圆的面积计算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www.5y

kj.co

五年级下册范文第六单元 篇2

小嘎子通过暗道, 直奔韩家祠堂后面而去。东墙根插着十几个苇子, 好像一排大屏风。他熟练地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 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了进去。他又把苇子原封摆好, 猫着腰往前摸, 摸进一个窟窿。他悄没声地来到老钟养伤的地方, 只见老钟在削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细看, 原来老钟叔 削的是一 支木头手 枪。枪筒是用子弹壳改成的, 衬着柄儿上的鱼鳞纹, 像真手枪一样。小嘎子乐得一把抢过来。 老钟叔说:“慢, 我这枪要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英雄! ”小嘎子眼珠骨碌一转, 说道:“我就是! ”老钟微笑着说:“好, 就送给你吧。可你要当得起一个小英雄啊! ”小嘎子把纯刚大伯的话告诉了老钟叔, 然后把枪往腰里一插, 搂住老钟说: “老钟叔, 这回可以带我去当侦察员啦。”老钟笑笑说:“有支木头手枪就能当侦察员, 没这么简单哪! ”

老钟霍地站起来说:“罗金保是 个机智勇 敢的侦察 员, 有回路上给两个汉奸拦住, 他一下挡开两把刺刀, 掏出盒子枪, “砰砰”两下, 两个汉奸就完蛋啦。”小嘎子正听得出神, “啪! 啪! ”村外真的响了两枪, 接着就是马蹄声, 吆喝声…… 老钟拿起 盒子枪、手榴弹, 小声说:“这回, 敌人来得可不善啊! ”

敌人突然包围了“鬼不灵”。“嗵! 嗵! 嗵! ”有人在砸韩家祠堂的大门。老钟打开小门, 想跳到西院去, 却见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四处张望。老钟急忙把小门顶 个结实, 回头看见小嘎子有点儿慌张, 就轻声说:“沉住气 , 我叫你怎 么样就怎 么样! ”

“哐啷”一声 , 大门给砸开了, “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钟拿起一把镰刀, 比试着问:“小嘎子, 他们进来, 你敢不敢拿这个剜 (wā) 他们?”小嘎子接过镰刀说:“敢!”

刚准备好, 门外忽然一声大吼 : “里头的 八路 , 出来! ”小嘎子脸色发白, 脚动了动要往后抽。老钟把头一点, 他赶紧站稳了。外面两个伪军原是乱吓唬壮胆的, 见里面没有动静, 又用刺刀乱戳。“嚓”的一道白光, 一把刺刀伸了进来, 险些戳在老钟的头顶上。小嘎子打了个寒噤, 急看老钟, 只见他大气不出, 不慌不乱, 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似的蹲着。小嘎子胆子不觉一壮, 便也鼓着劲等待。伪军闹腾了一阵, 见屋里全无动静, 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 你上窗户去看看。”另一个说:“有什么好看的, 里头给你一家伙! 万一是个地道口 , 还说不定 有地雷呢! ”两个家伙溜走了。

五年级下册范文第六单元 篇3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和人物品质。

(2)通过默读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战士来头勇挑战自我、敢于战胜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重难点、关键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

部分课文片断投影。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时的情景。

2、有一个小战士,也和你们一样,怕黑,以为有鬼,甚至吓的尿了裤子。

二、速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标记

1.来头为什么怕“从小怕鬼”?

2.那一次来头吓得尿裤子是在什么情况下?

三、讨论,交流

1、因为来头小时候在财主家放牛时,厨子老宽总是在夜里对来头讲鬼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所以来头从小怕鬼。

2、是一个人在夜里独自站岗放哨时尿裤子,因为当时周围有鬼,所以吓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和脉络

1、找出文中一个用来隔开两件事的表明时间的词语。(“过了没几天”)

2、讨论课文的顺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读文,划出文中描写来头心理活动的语句。

2、联系自己比较,如果当时是你在坟地的话,你会怎么样?

六、体会文章中写得妙的其他语句、词语

1、根据学生找句来进行交流汇报。

2、“来头不吭声,脸红了大半片。”

七、指导改变顺序来改写故事

1、出示课后问题2。

2、讨论

八、课堂总结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篇5

词汇量较大,有些短语不易掌握:如:catch和watch易混淆;butterflies和experiment较长;insects的发音较难。counting 和collecting的发音较难。还有动词短语的ing形式:playing 和 having,加ing要去掉字母e,在加ing。What do ants like to eat? They don’t like it.是本单元的难点,但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能够听、说、认读句型 “Are you „?Yes,they are /No,they are not.”并能在情景中运用。在情景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并能恰当的替换句中的动词短语。就主题图提供的场景进行交际会话还有所欠缺。通过本单元学生熟练掌握句型:Is he taking pictures? No, he isn’t./ Yes, he is.还能区分Are they„ 和Is he„两个句型,并能够正确运用。一部分学生能正确朗读Story time的故事,并尝试复述。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调查报告 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学们对于学习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我们在作业中或者是在考试中都是用橡皮来擦去写错的字。但是自从修正液出现后,橡皮变得冷冷清清,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要一有写错的地方,就找它帮忙。修正液成了学习用品中的宠儿。可在学校里老师叫我们不准使用修正液,刚开始同学们都不使用了,可是没过几天,同学们又开始使用修正液了。对于它,我们了解的并不多,它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是敌是友,我们一概不知,所以我们研究小组就想到了这样一个课题,以及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听闻和体会,想对修正液做进一步了解、探究以及考证。

二、活动成员:

组长:庄雯玲 组员:刘玮、王琛、虞梦婷、虞梦晴

三、调查时间:11月7日——11月18日

四、活动地点:学校和家中

五、调查和实验过程:

(一) 我们小组专门设计了调查表,对家长和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我们向同学发了20份调查表,回收20张;向家长发了10份调查表,收到8份。现统计如下:

表一:

项目

使用人 数

所占比例

使用范围

使用效果或感想

使用同学

16

80%

白雪修正带、蓝猫修正液、三晶修正带

使用起来很方便,但不美观,而且气味很重。

未使用同学

4

20%

 

修正液有毒,千万别使用!

表二:

项目

家长意见

人数

 

 

 

建议少用”——修正液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对孩子有极大的危害,会

危害孩子的健康,小孩子最好少用这种东西。

4

“禁止使用”——修正液是一种化学品合成剂,孩子使用时间长了慢慢地对身体造成了一种看不见的危害,有了修正液,孩子就有了一种依赖性,做作业时不太认真,另外修正液涂在本子上也不美观,建议别用修正液。

3

“用修正带 ”——用胶带也不好,既费时间,又容易把纸粘破,我觉得还是用修正带比较好一些。

1

(二)我们小组通过电脑上网查询到了一些相关资料:

中国消协发出警告:目前中小学生及部分文职人员普遍使用的修正涂改液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钡等化学物质,应谨慎使用。

一家权威的检测机构受消协委托,对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出售的19种不同品牌的修正液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基环已烷、二氯乙烷等8种易挥发的有机溶剂,5种牌号的样品含有微量铅,1种含有微量钡。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如被吸入人体或沾在皮肤上,必然引起慢性中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事实上,送检的13种进口修正液样品均无中文标识,其中大部分均印有外文的警示性提示:儿童不宜接触,由于未翻译成中文,所以并未对消费者起到警示性作用。

(三)做小实验证明。

我们把调查出来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为了让全班同学都了解修正液的危害性,我们班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们小组成员找来了3只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修正液一瓶、3只蚱蜢。把每只汽水瓶均匀分成上、下两部分,取下半部分做瓶罩,再分别贴上标签。再在瓶罩上打上小洞,目的是为了让蚱蜢呼吸到适量的氧气,同时也是为了不让修正液体很快的挥发掉,依次减少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然后把瓶罩放在桌面上,取下2只瓶的瓶盖,再分别滴入5滴、10滴修正液,第三只不滴。最后把蚱蜢分别放入瓶罩中。

结果,滴入5滴修正液的蚱蜢15分钟后不会爬动了,滴入10滴的蚱蜢10分钟后死了,没滴过修正液的蚱蜢安然无恙。

六、结果分析:

(一)从调查表来看,14个同学已开始使用有毒的修正液及修正带,可看出他们对修正液了解得并不多,4个同学对修正液十分了解,知道修正液对我们的危害。我们应该听听7位家长的话,少用修正液。对林敏阿姨的话,我们感到不赞成,修正带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我们不仅不能用修正液,修正带也不能用。

(二)从网上的资料中我们知道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后,我们发现修正液中主要含有甲基环已烷、树脂、太白粉。其中最主要的成份是甲基环已熔,它是一种可燃气体,当它在空气中的浓度比率高达5%-15%,遇到明火就会爆炸。修正液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苯、铅、钡等重金属,其毒害程度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修正液含有的`不同浓度的苯系物质,不但气味难闻、刺激呼吸道,还会造成孩子的眼、鼻和咽喉发炎,引起头痛、恶心症状。除了毒性作用,滥用修正液还属于一种不良行为,有些同学精力过剩,常骚动不安,做事不专心,作业粗心大意,经常写错别字,需要用修正液来弥补不足,久而久之,使对修正液有了心理依赖。同时它也会刺激大脑,从而使思维迟钝,而我们在使用修正液后,大批的空包装塑料瓶又是非常难处理的垃圾。与此同时,它的价钱也是比较贵的,一块普通的橡皮需要一块钱,而一瓶普通的修正液需要三元钱,是橡皮价钱的三倍。

(三)实验充分说明了修正液有毒,对蚱蜢有影响,那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对于长期使用修正液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警告。

七、建议及体会

五年级下册范文第六单元 篇7

米勒教授把我从柏林特格尔机场接到住处已是晚上11点多了, 为我和房东贝克太太互相介绍后便告辞离去。贝克太太领我看了一下厨房、客厅和浴室等共用的生活设施后, 把两个大纸袋放到我租住的房间的墙角, 告诉我其中一个专门放废纸, 另一个装用过的饮料瓶罐等, 其他生活垃圾则放到厨房的垃圾筒内, 装满后放到门外由管理员收走。这是我抵达德国的当晚接受的一次环保教育。

我每天去学校途经的选帝后大街是柏林最为繁华的商业街, 就像上海的淮海路和北京的王府井, 而从这里仅仅再步行十分钟, 就进入了Tier Garden, 一个占地几千亩的原生态林区。林区内茂盛的树木遮天蔽日, 繁密的花草争奇斗艳;鸟雀于花木间自由地鸣唱, 野鸭在湖泊中悠闲地游荡, 时逢秋日更是色彩斑斓, 美不胜收。我专门去了几次都逢阴雨, 未能尽兴。而我学习的学校就坐落在选帝后大街边上, 离这一片原始林区只有百步之遥, 于是后来去学校时便随身带着相机, 当看到窗外天色转晴、阳光普照之时, 就匆匆锁起资料, 出门一头扎进这清新的大自然中。

德国有近2000个这样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在柏林这个欧洲最大的工业城市, 有四分之一的面积被森林、湖泊和公园覆盖, 而这个地处市中心商业黄金地段的天然林区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它是一个天 然大氧吧, 净化着城市的环境, 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空气。

复印资料时, 我注意到纸张都是再生纸, 远不如国内的光洁厚实, 但毫不影响复印的清晰度和使用。在德国的造纸工业中, 废纸的再利用率已超过50%, 达到350万吨左右, 这意味着每年节约了相当于5000万棵树木的原料。在超市购物后, 购物袋需花钱购买, 这样市民手中的购物袋便会被多次使用, 减少了一次使用后即丢弃的浪费。地铁站和商场内的电动扶梯是感应的, 有人踩上去即刻启动, 没有人时戛 (jiá) 然而止, 避免了不必要的电耗。便桶的冲水箱比国内常见的规格要小, 但设计的出水力度极强, 犹如洗衣机内的水流上下翻腾, 这样就只需要国内水箱一半的水量便足以将便桶冲洗干净。还有一种放水量可以手控的设计, 一按就冲, 抬手即停, 无须一次放光一箱水。此外, 早在20世纪90年代, 德国政府就要求所有机动车辆安装废气催化装置, 并提倡使用无铅汽油, 因此在柏林车水马龙的大街上, 几乎闻不到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味。在柏林两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中, 我只要稍加注意, 便可发现环保的理念渗透在这座欧洲大都市的方方面面以及市民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

(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自主阅读》,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五年级下册范文第六单元 篇8

1. + 表示9个( ) 加上1个( ),和是10个( ),就是( )。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减 。

3. 、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 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后,又剪去米,还剩下( )米。

5. 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它与1 的差是( )。

6.0.06里面有6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7.米比( )米短 米 ,比 米长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8分)

1.一根电线用去 ,还剩下米。 ( )

2.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米增加它的就是3米。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8米的等于1米的。 ( )

三、选择。(10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

A.++== B.-==1 C.--=0

2.18米的与( )米的一样长。

A.6 B.30 C.15 D.20

3.两袋相同的奶粉,第一袋吃了,第二袋吃了千克。两袋奶粉吃掉的( )。

A.一样多 B.第一袋多 C.第二袋多 D.无法比较

4.哥哥的糖果比弟弟的多,那么弟弟的糖果比哥哥的少( )。

A. B. C. D.

5.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那么糖占水的( )。

A. B. C. D.

四、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 = - =

五、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9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比较组词。

蝇()拭()渗()炙()

绳()试()掺()炎()

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在话号里。

既要 又要 一方面 一方面

由于 因而 所以 因为

1.我()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是我生长的地方。

2.他()投身写作,()学习微机操作。

3.我们()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

4.()小秋平时刻苦努力,()她期末考试名列前茅。

四、缩写下面句子。

1.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2.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五、阅读。

肖伯纳的感慨

灯光辉煌,人影散乱。肖伯纳(英国作家)访问苏联回来,朋友们都来看他,室内热闹极了。

肖伯纳谈了自己访问的观感后,说。苏联有个小姑娘还给我一个教训哩。有一天我在街头遇见了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我对她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肖伯纳。肖伯纳望着朋友们,说:你们猜,小姑娘会怎样说呢?

朋友们七嘴八舌 有的说 小姑娘会感谢 有的说 大作家同她玩 她会感到幸福

哈哈,你们都猜得不对。肖伯纳说:也许我的态度有点儿傲慢吧,小姑娘竟然学着我的口吻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苏联姑娘安娜。

啊!朋友们啊了一声,又大笑了。

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肖伯纳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1.给短文的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该用_________语气读。

(1)傲慢,漫不经心。(2)自信,理直气壮。(3)生气,稍带讽刺。

3.用横线划出和这就是小姑娘给我的教训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4.用波浪线划出本文的中心句。

六、下面这些知识,课堂上并没有接触过,看看哪些同学知道。暂时还不知道的,没关系,平时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就是了。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诗中描写的是什么乐器?(古筝、扬琴、琵琶、吉他)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哪个民族的民歌?(蒙古族、匈奴族、鲜卑族、苗族)

3.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代的有哪几位?(2位、3位、4位、5位)

4.《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多少人?(36、72、81、108)

七、我们使用的成语,有很多是经过长时间的精简浓缩而成。如果能知道原来的意思,对成语的理解一定会有帮助。下面列出的是原句,请你写出浓缩后的成语。

1.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2.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3.一叶落知天下秋。()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5.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6.鲁班门前弄大斧。()

八、口语交际。

每个人都会做梦,你做过什么有意思的梦,和别人说一说,如果记不清了,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梦想。

答案:

一、骨骼、脚趾、椭圆、炙烤、澎湃、粘稠、松脂、推测

二、苍蝇、绳子;拂拭、测试;渗透、掺水;炙热、发炎

三、1.所以因为 2.一方面一方面 3.既要又要 4.由于因而

四、1.象群望着老象。2.苍蝇飞舞。

五、1.,:。:。2.(3)3.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4.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他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逊。

六、1.琵琶 2.鲜卑族 3.2位(韩愈、柳宗元)。4.108。

七、1.车水马龙 2.千钧一发 3.一叶知秋 4.投桃报李 5.一暴十寒 6.班门弄斧。

八、略。

第六单元测试题二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望 环视 仰视 窥视 俯视 凝视 瞻仰 眺望

聚精会神地看()抬起头来看()

从高往下看()向四周看()

偷偷地看()怀着崇敬的心情看()

向远处看()从高处向远处看()

1.井口很大,井水很清,人要是朝井里(),能照得见脸孔。

2.抬头(),见许多人仍在努力向上攀登,这山顶却像钻在云里一般,看不见。

3.人们()着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

4.妈妈进门()四周,笑着说:哟,今天谁把屋子拾掇得这么干净?

5.他一动也不动,()着手里的那本书,久久才说:这里有个故事啊

6.登上宝塔的最高层(),只见一片林海绿波荡漾。

三、把下列词语分成四类。

掸 霎时间 跳 嚼 捆 一瞬间 喝 吞 咬 跑 顷刻 撕

眨眼间 踢 啃 踏 掘 吸 拂 跃 刹那间 蹦 拭 转眼间

四、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1.每个同学都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爷爷是个很()的人,从来不与人开玩笑。

3.我即使犯了一点小错误,也会受到爸爸的()批评。

安静 幽静平静

4.站在领奖台上,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

5.教室里虽然没有老师,但十分()。

6.那条()的林荫路,是人们夏日乘凉的好地方。

五、修改病句。

1.早晨起来,我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2.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时间。

3.他每天都要批阅很多大量的文件。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叫大臣牵来一头象,他让六个瞎子摸一摸,然后说象的样子。

六个瞎子认真地摸了摸大象,争先恐后地要求说出大象的样子。国王叫他们不要急,一个一个轮着讲。

一个瞎子说:大象长得像一根长长的大萝卜。

另一个人说:不对,大象长得像一只大簸箕。

第三个赶紧喊道:不对!不对!它长得像一根大柱子!

其余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起来。国王说:你们笑什么?说说看。

一个又高又大的瞎子说:照我看,大象犹如一张大床,平坦坦的。

另一个接着说:哪里,大象就像一口横着的大水缸。

最后一个瞎子摇着头说:不对,我一遍又一遍地摸过,大象又长又细,仿佛一根绳子。

你说得不对!

你说得也不对!

六个瞎子,争论不休。

其实他们谁也没有说准,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最后一段________填上恰当的内容。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争论不休: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个瞎子摸的是_____,第二、三、四、五、六个瞎子依次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5.你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

6.给短文加个题目。

参考答案:

一、二、凝视、仰视、俯视、环视、窥视、瞻仰、遥望、眺望 1.俯视 2.仰视 3.瞻仰 4.环视 5.凝视 6.眺望

三、表示手的动作:掸、捆、撕、拂、拭、掘;表示时间极短:霎时间、一瞬间、顷刻、眨眼间、刹那间、转眼间;表示脚的动作:跳、跑、踢、踏、跃、蹦;表示嘴的动作:嚼、喝、吞、咬、啃、吸

四、1.严格 2.严肃 3.严厉 4.平静 5.安静 6.幽静

五、1.早晨起来,我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2.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3.他每天都要批阅很多的文件。或: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文件。

五年级下册范文第六单元 篇10

①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近视眼情况的调查结果,并展示本小组所填的统计表。

②学生分析发生近视眼的原因。设计意图:与数学合理进行整合,运用统计图、表展现有说服力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活动:

①帮助学生将各组汇报的数据形成表格。

②和学生一起口算,填写合计的数据。设计意图:建立多维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活动:分组分析全班统计的数据,讨论:为什么会有近视眼?

⑷ 借助资料,处理信息:学生活动:上网了解近视眼的有关知识。

4、调查方法:(1)自制调查问卷,随机发放到一部分小学生手上,了解一下他们在平时的用眼情况,制成统计表(见副表)。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一般小学生的用眼卫生情况,获取本校同学体检时的视力记录。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小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

5、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说明:

发放调查问卷100余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88份,统计结果如下:

(1)患有近视眼的同学:34人(38.64%)在近视同学中,用眼卫生情况分别如下: ①你作业时的姿势怎么样?A很好1(2.94%)B一般29(85.29%)C很差4(11.76%)

②你一天花多少时间上网?A不上网19(55.88%)B半小时3(8.82%)C一小时5(14.71%)D二小时以上7(20.59%)3.一天花多少时间看电视?A半小时11(32.35%)B一小时13(38.24%)C二小时以上10(29.41)

③ 做完作业会不会到窗口往外看?A经常3(8.82%)B偶尔23(67.65%)C从不8(23.53%)④做眼保健操认真吗?A非常认真10(29.41%)B偶尔22(64.71%)C不认真2(5.88%)⑤经常躺在床上看书吗?A经常28(82.35%)B偶尔4(11.76%)C从不2(5.88%)⑥是否经常在摇晃的车厢中看书?A经常0(0%)B偶尔7(20.59%)C27(79.41%)⑦看电视时是否把电灯关掉?A是9(26.47%)B不是25(73.53%)

(2)不患有近视眼的同学:54人(61.36%)在未近视同学中,用眼卫生情况分别如下: ①你作业时的姿势怎么样?A很好9(16.67%)B一般42(77.78%)C很差3(5.56%)

②你一天花多少时间上网?A不上网33(61.11%)B半小时4(7.41%)C一小时14(25.93%)D二小时以上3(5.56%)3.一天花多少时间看电视?A半小时11(20.37%)B一小时24(44.44%)C二小时以上19(35.19%)

③做完作业会不会到窗口往外看?A经常13(24.53%)B偶尔28(51.85%)C从不13(24.07%)④做眼保健操认真吗?A非常认真27(50%)B偶尔26(48.15%)C不认真1(1.85%)⑤经常躺在床上看书吗?A经常44(81.48%)B偶尔6(11.11%)C从不4(7.41%)

⑥是否经常在摇晃的车厢中看书?A经常0(0%)B偶尔8(14.81%)C从不46(85.19%)⑦看电视时是否把电灯关掉?A是16(29.26%)B不是38(70.37%)

6、结论通过调查统计显示,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7、原因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得出了会对视力下降造成影响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⑴做作业时的姿势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网、看电视上的时间比较多。⑶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时不时要睁开眼睛。⑷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的人数超过八成。

8、活动建议:

⑴尽量不要在傍晚5点30分以后不开电灯看书或做作业。

⑵做作业时要严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目标。⑶晚上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尽量不要关灯,因为这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一个重点。

(3)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更不要长时间玩游戏。(4)每天回家自己叫口令,做一遍眼保健操。

(5)不要轻易去戴其它同学的眼镜,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反倒会使自己的视力慢慢下降。这就是我们小组一个简单的研究报告。限于水平,资料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习作范文3】 关于近视眼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是的 B、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100以下 B.500以下 C.更高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看电视距离太近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

视力为什么会下降——关于小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调查及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在才刚刚上小学。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特别多,有的同学的视力甚至低于了4.5,这也许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小组想借助这次机会,去研究一下小学生的视力下降主要涉及到了哪几个因素。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为那些眼睛还未近视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二、调查方法

1.自制调查问卷,随机发放到一部分小学生手上,了解一下他们在平时的用眼情况,制成统计表(见副表)。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一般小学生的用眼卫生情况,获取本校同学体检时的视力记录。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小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说明:发放调查问卷100余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88份,统计结果如下:

(一)患有近视眼的同学:34人(38.64%)在近视同学中,用眼卫生情况分别如下:

1、你作业时的姿势怎么样?

A 很好 1(2.94%)B 一般 29(85.29%)C 很差 4(11.76%)

2、你一天花多少时间上网?

A 不上网 19(55.88%)B 半小时 3(8.82%)C 一小时 5(14.71%)D 二小时以上 7(20.59%)

3、一天花多少时间看电视?

A 半小时 11(32.35%)B 一小时 13(38.24%)C 二小时以上 10(29.41)

4、做完作业会不会到窗口往外看?

A 经常 3(8.82%)B 偶尔 23(67.65%)C 从不 8(23.53%)

5、做眼保健操认真吗?

A 非常认真 10(29.41%)B 偶尔 22(64.71%)C 不认真 2(5.88%)

6、经常躺在床上看书吗?

A 经常 28(82.35%)B 偶尔 4(11.76%)C 从不 2(5.88%)

7、是否经常在摇晃的车厢中看书?

A 经常 0(0%)B 偶尔 7(20.59%)C 27(79.41%)

8、看电视时是否把电灯关掉?

A 是 9(26.47%)B 不是 25(73.53%)

(二)不患有近视眼的同学:54人(61.36%)在未近视同学中,用眼卫生情况分别如下:

1、你作业时的姿势怎么样?

A 很好 9(16.67%)B 一般 42(77.78%)C 很差 3(5.56%)

2、你一天花多少时间上网?

A 不上网 33(61.11%)B 半小时 4(7.41%)C 一小时 14(25.93%)D 二小时以上 3(5.56%)

3、一天花多少时间看电视?

A 半小时 11(20.37%)B 一小时 24(44.44%)C 二小时以上 19(35.19%)

4、做完作业会不会到窗口往外看?

A 经常 13(24.53%)B 偶尔 28(51.85%)C 从不 13(24.07%)

5、做眼保健操认真吗?

A 非常认真 27(50%)B 偶尔 26(48.15%)C 不认真 1(1.85%)

6、经常躺在床上看书吗?

A 经常 44(81.48%)B 偶尔 6(11.11%)C 从不 4(7.41%)

7、是否经常在摇晃的车厢中看书?

A 经常 0(0%)B 偶尔 8(14.81%)C 从不 46(85.19%)

8、看电视时是否把电灯关掉?

A 是 16(29.26%)B 不是 38(70.37%)

四、结论

通过调查统计显示,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五、原因分析

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得出了会对视力下降造成影响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⑴做作业时的姿势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网、看电视上的时间比较多。⑶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时不时要睁开眼睛。⑷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的人数超过八成。

六、活动建议

⑴尽量不要在傍晚5点30分以后不开电灯看书或做作业。⑵做作业时要严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目标。

⑶晚上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尽量不要关灯,因为这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一个重点。⑷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更不要长时间玩游戏。⑸每天回家自己叫口令,做一遍眼保健操。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篇11

1、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

(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 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① 画图时注意:

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6、打电话:

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数学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小学数学循环节是什么

1循环节简介

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

13÷99=0.1313…,这个商就是一个循环小数,它的循环节是13,方法二,可以用看余数的方法,来确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11÷9=1.……2,我们通过竖式计算可看出,数2重复出现,商就重复出现,那么循环节就是从,第一次出现余数2,所得的商2,所以我们可以用,看余数的方法,来确定循环节。

2循环节的判断

判断一个小数是否循环小数,其关键是首先判断这个小数是否无限小数,其次看这个小数 的小数部分是否有重复出现的数字,但是如何正确判断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数字,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方法一:按照循环小数的意义来确定。即根据“一个无限小数,如果它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一意义来确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上一篇:郑强校长在贵州大学2014界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下一篇:cosplay产业面临市场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