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2024-09-12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共8篇)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1

月日至日,我们来到益阳市桃江县灰山港镇,着重考察了该镇工业发展情况,感受颇深。桃江县灰山港镇距县城公里,全镇平方公里,辖个村,个居委会,常驻人口约万人,流动人口万人。近年来,该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紧扣发展主题,不断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工业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的可喜局面。据统

计,现有各类上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工业经济年总产值近亿元,上交县级财政收入万元,占县级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泥产品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先后组建了益阳万鑫水泥有限公司、益阳东方水泥有限公司等大型水泥集团公司。全镇共有大小水泥厂家,水泥总产量万吨,是有名的水泥之镇。

一、灰山港镇发展工业的成功经验

一树立“工业强镇”思想。灰山港镇工业经济“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就是在全镇大力营造发展工业经济的浓厚氛围。他们认为,要保证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经济发展,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发展工业经济。没有工业的发展和振兴,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没有工业的大踏步发展,就没有小康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来,他们每年召开一次有村民小组长以上骨干参加的全镇千人发展工业经济大会,会上统一全镇上下加快经济发展、依靠工业强镇的思想认识,表彰服务经济建设的先进单位,重奖领办或创办企业的经济能人。

二实施经济能人带动战略。思路决定出路。他们把挖掘和培育有管理才干、有资金实力的企业老板,引导他们领办或创办民营企业,作为带动整个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益阳万鑫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外合资的益阳市亨达香港水泥有限公司,于年月动工,先后投入资金万元,但由于种种原因已停建年,搞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为了盘活这一呆滞资产,年月,灰山港镇经济能人刘连良筹资万元买下亨达公司全部资产,成立万鑫水泥有限公司,续建万吨水泥立窑生产线,××年月建成投产,现可实际年产水泥万吨,实现产值万元,利税万元。为肯定经济能人领办或创办企业所取得的成绩,镇党委政府给该公司奖多万元的奥迪轿车一台,这一重大举措对经济能人带动战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实施经济能人带动战略,该镇涌现出了象刘连良的万鑫水泥有限公司、贺再全投资万元兴建东方水泥有限公司、文福兴投资万元兴建福兴化工厂等一批经济能人和明星企业。

三实施园区聚集带动战略。在工业企业布局上,灰山港镇走集中连片发展的路子,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把工业企业引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园区发展。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三大工业园区和一个商贸小区。一是镇东南的跑马坡工业小区,面积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建材、化工,现在已有家企业落户该区,年水泥生产能力达万吨以上;二是镇西北的桃江县科技工业园,面积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食品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现已有桃江具葛食品公司落户该园;三是镇西南的志溪河沿河工业走廊,面积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冶金、五金制造企业,现已有金沙冷轧有限公司、飞马家私有限公司、宇友五金制造有限公司落户该区;四是镇城区商业小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现已有鸿运来、家佳乐、五星家电等家大中型超市和商业步行街、盛世娱乐城入住其中,一个定位明确、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镇已初具皱型。

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针对以前存在的企业有事找政府或者企业办事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灰山港镇党委政府转变为经常上门找企业,实行干部驻联企业制度,进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党政一把手亲自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理顺关系,出土意,想办法。贺再全、贺佳全两兄弟靠办企业起家,先后把水泥厂办在广东、广西等地,××年两兄弟看好家乡的水泥市场,经过科学论证后,决定在灰山港镇投资万元新建一座万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组成专门班子,搞好协调服务工作。镇政府把贺氏两兄弟新建水泥厂的消息向全镇发布,哪个村政策最优惠、基础条件最好、投资环境最优、群众积极性最高,就把企业建在哪个村。消息一发布,全镇共有个村竞争这一项目,有的村自愿把土地划拨给贺氏两兄弟,一分钱不要;有的村愿意以最抵价格把土地卖给贺氏两兄弟,并负责修筑进厂公路。考虑到综合因素,最后,贺氏两兄弟以元/亩价格,购置了亩土地,于××年月破土动工,今年月即可竣工投产。年可生产高标号水泥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万元。

五全民参与办企业。吸纳民间闲散资金,兴办股份制企业是灰山港镇实现该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他们通过引导闲散资金流向经济能人来创办民营企业,真正实现“公司+农户”的模式,把公司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结起采,从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农民支持办企业和参与办企业的积极性。万鑫水泥有限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就筹措民间闲散资金万元,东方水泥有限公司吸收民间资金多万元。发展工业经济的浓厚氛围、宽松环境、优惠政策

吸引了很多经济能人回乡兴业,激发了股民只齐声响应,使他们的企业一个接一个大家比着干。据统计,××年以来,全镇累计新增投资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可新增产值亿元左右,新增税收万元。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岗位;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作用十分明显,当地的农民偿到了发展工业的甜头。

二、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通过对桃江县灰山港镇发展工业情况的考察,反观我市工业发展的现状,感到形势逼人。究竟怎么办本人认为,我市下一步工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全市要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切实树立“工业兴市”思想,营造“合力兴工”氛围。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目标拉动、精神推动、责任驱动,营造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工业兴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工业发展上来,形成合力,催生动力,激发活力。坚持用大目标、大思路、大手笔、大举措凝聚人、激励人,鼓舞士气,增强斗志。要建立全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制度,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合力兴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健全完善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工业兴市的重大意义,宣传发展工业的先进典型,宣传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

二明确目标,加快“工业兴市”步伐。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产业优势,适应“入世”形势,利用政策优势,把握发展大势,明确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总的要求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市属工业和乡镇企业两个“两手抓”,力争通过年努力,使工业成为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使吉首成为全州工业发展的龙头。具体目标是:

——确保“一高一领先”。工业经济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总量保持领先全州各县,实现三年翻番。

——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年内培育家以上年销售收入上亿元、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航母”,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年培育上市公司家以上,实现我市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建好“两园四区”。即州市联动的乾州科技工业园、市办为主的吉庄工业园和雅溪大学科技工业小区,以乡镇为主的吉首大田工业小区、河溪工业小区、双塘工业小区。同时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形成重点园区突出,乡镇企业全面开花的工业经济网络。

——实现“三年倍增”。即实现个私经济、招商引资、技改投入三年个翻一番。

三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兴市”步伐。

全市上下要下大力气搞好项目建设。项目是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载体,也是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加快发展靠项目,没有项目难起步。事实证明:没有大项目作支撑,没有一批项目作保证,抓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我市发展比较缓慢,财政困难,大项目、好项目少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思想,努力营造全党动员、领导带头、部门发动、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一是要招项目。要调动全市万人民的积极性,形成全市人民跑项目、上项目的热潮。在全社会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新观念,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党政主干挂帅,四套班子分工负责,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全面参与,主动走出去,到长江三角州、珠江三角州,到港、澳、台,到国外招商引资。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无论是在职人员还是离退休人员,无论是何种职业、何种身份,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能为我们招商引资,我们都欢迎、都支持、都奖励。以大项目促大投入,以大投入促大发展。二是要建项目。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靠项目优化结构,靠项目增加效益,靠项目增强后劲,靠项目加快发展,千方百计围绕优势企业,新上一批潜力产品项目、技改项目、高科技项目。要突出抓好工业项目,特别是在建工业项目实施工作,按照领导挂项目的分工,为企业业主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推行行之有效的“一线工作法”,即了解情况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前不久,在陪同徐书记到老爹公司、打叶复烤厂调研时,徐书记要求我们分挂项目的领导每半个月到项目建设工地去一次,调查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他自己也争取一个月下企业调研一次,这对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非常管用,对在建项目的建设非常管用。企业的早日建成投产,不仅是企业的效益,也是全市的经济效益。三是要贮项目。要搞好项目储备库建设,努力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投产一批”,形成重大项目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兴市”步伐。

我们要把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工业兴市”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二园四区”的建设步伐,即州市联动的乾州科技工业园、市办为主的吉庄工业园和雅溪大学科技工业小区,以乡镇为主的吉首大田工业小区、河溪工业小区、双塘工业小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目标,使工业园区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搞好园区功能定位,要立足我市比较优势,如劳动力优势、绿色食品优势、中药材优势、矿产品优势等来确定产业定位,重点招引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扶持冶金化工等为主的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生态制药等高新技术为主的生态环保企业入园,通过园区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平台。月日,我们到益阳市桃江县灰山港镇考察时发现,他们的工业发展特别快,全镇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家,年产值亿元左右。全镇建立了三个工业小区和一个商贸小区。其中跑马坡工业小区初具规模,面积平方公里,有家企业落户,形成了水泥生产聚集区,年生产水泥能力达万吨,产值亿元。

五创优发展环境,实行特别优惠政策,加快“工业兴市”步伐。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2

一、肥西县主要工业园区情况介绍

1、三大园区基本情况

桃花工业园成立于1991年, 现已基本形成汽车及配套、家电及配套、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5大主导产业, 在全省县域园区中, 目前位列县域园区综合实力第一名, 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省开发区第4位。

柏堰科技园成立于2005年10月, 是合肥高新区和肥西县共同合作开发的安徽省首家跨区域的工业园区, 以家用电器产业为支柱, 家用电器质量、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前列, 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新港工业园成立于2008年8月, 是合肥经开区与肥西县合作开发的新型园区, 以电子和医药制造为支柱产业, 合肥出口加工区位于园区内, 为安徽最重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基地之一。

2、三大园区现阶段取得的工作成就

2014年度, 各园区紧紧围绕预定目标任务, 着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 保持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其中, 桃花工业园和柏堰科技园因建成较早, 企业入驻及开工生产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在招商选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令人满意的业绩。新港工业园因建成稍晚, 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征地拆迁及完善社会管理等方面还存有大量工作。 (见表1)

今年1-5月份, 三大园区共完成产值416亿元, 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80.6%。其中桃花工业园1-5月份累计实现产值198亿元, 同比增长17.2%, 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38.4%;柏堰科技园1-5月份累计实现产值121.9亿元, 同比增长8.5%, 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23.6%;新港工业园1-5月份累计实现产值96.2亿元, 同比增长37.4%, 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18.6%。

二、工业园区建设对肥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1、园区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历史上, 肥西就是一个农业大县, 在农业生产及创新举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富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思路, 依托区位优势, 团结带领全县人民, 闯出了一条符合肥西实际的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之路。随着以桃花工业园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工业园区的建立及运转, 肥西的产业结构也由传统的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 再向服务业主导型逐渐转型, 逐步迈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道路。

2、产业链的扩散和延伸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大主要园区都拥有各自的龙头或支柱产业, 如桃花工业园的江汽集团、TCL集团、好运机械、亿帆医药及华南城等, 柏堰科技园的人和节能、信维科技、格力集团等, 新港工业园的中烟集团和联宝 (合肥) 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龙头企业不仅同区域外地区有着广泛联系, 同本区域内其他园区企业也有着诸多联系, 产业链扩散和延伸到上派、花岗、山南等乡镇园区企业, 相应带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3、技术创新扩散进一步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园区内众多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联系, 积极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2014年度, 桃花工业园推动与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及省内外部分高校的合作, 推出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实现园区内相关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不仅推动了本园区经济增长, 还惠及如上派片区、山南片区、新港南区等托管园区的配套企业。柏堰科技园也在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和资金投入、为龙头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方面积极创造条件, 其创新成果也已惠及县域其他工业园区。

三、对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 建设特色园区

工业园区的规划, 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的产业特点, 科学规划, 更多突出专业型、特色型园区, 以更好的推进县域各项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

目前, 柏堰科技园已成为家电制造业基地, 所提供产品从数量到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支柱产业形成人员、技术及物流业务等的集聚。新港工业园把电子和医药制造作为主导产业, 同时, 借助合肥出口加工区位于本园区内优势, 积极开展外贸业务, 各园区基本形成了自己特色。参考类型相近的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 其从战略规划到产业定位、从项目选择再到政策扶持, 思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培育创新能力,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高度

园区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 要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方面培育园区创新能力。

桃花工业园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 坚持招大引强、招才引智, 园区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家,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各2家, 在整合发展平台、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也不断推出新举措。柏堰和新港两大园区在学习借鉴桃花工业园成熟做法的同时, 还可借助依托合肥高新区和合肥经开区的优势, 苦练内功, 迎头赶超,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做大做强,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工业园区内产业集群可以实现各项生产要素的集中, 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对县域经济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 推进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达到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效果。

作为肥西县发展时间最长的工业园区, 桃花工业园在招商选资方面严格标准, 瞄准世界和中国500强、央企、知名民企, 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同时, 十分关注入园企业与园区内外企业生产的关联性, 打造“产业链”, 如园区内的汽车制造和TCL集团, 其生产制造的链条中就包括部分本县的本土企业, 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发展, 壮大了县域经济的基础。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各园区应在制定鼓励产业集聚政策、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档次、健全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多做工作。

4、多方联动, 解决园区实际问题

随着形势发展, 园区内存在的诸多矛盾逐渐凸显, 在土地规划、征迁安置、引荐招商、升级定位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各自诉求, 问题如不能得到解决, 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3

一、祁阳县业余体校发展现状

目前,该县业余体校的发展令人担忧。从训练形式看,该县业余训练工作多数只制订短期目标,缺乏长远规划。训练形式主要以“走训”为主,这种训练形式主要缺点是学习、训练不集中,运动员不仅要面对学校的高压学习,而且要适应业余体校的强化训练,学习与训练无法有效结合起来。从教练员队伍情况看,该县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力量不足且呈老龄化趋势,全县业余体校教练员只有6人,其中40岁以上4人,其余2人已50岁以上。从训练项目看,该县优势项目呈逐年萎缩的趋势。跆拳道、游泳、田径等项目一直是该县传统优势项目,曾在省、市赫赫有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田径项目曾是全省的“重点班”,在2006年的省“十运会”上荣获3枚金牌,而去年的全省青少年田径比赛中,该县只获得一块银牌。从训练场地建设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目前,全县能开展田径训练的场馆只有陶铸体育馆,它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少,仅能基本满足田径训练,其他训练项目根本无法开展。而建于祁阳二中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自建成后一直搁置,现只用来出租搞经营性体育项目,没有较好发挥体育训练的作用。

二、对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现状的原因剖析

(一)机制不全。“体教结合”训练模式难以落实到位,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由体育部门来承担,大多数学校没有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难以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只注重学校成绩,对体育训练重视不够,抓而不实,抓而不紧。受编制限制,广大农村包括乡镇一级政府没有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如祁阳县体育局从1999年后编制控制在20人左右,至今既不能增加编制人数,又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进入,无法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和优秀师资,直接影响了新项目的开展、训练和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业余体校训练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祁阳县财政支出相当紧张,对业余体校训练和比赛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每年财政只安排5万元。由于资金问题,县级体校训练器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现有的训练条件需要,特别是有些乡镇连正常训练的场地都无法保证,参赛经费就更不用说了。同时,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业余体校难以应付日常开支,导致办学条件差,教职工待遇较低,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师资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祁阳县体校退役的人员占大部分,他们的一个主要弱点就是文化水平低,训练的理论知识和科学训练意识欠缺,思想教育工作不能适应青少年特点要求,先进的训练手段少,大部分运用“师傅”传授的老办法、老套套,缺乏创新,从而导致训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老年教练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又接近退休年龄,训练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常常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另外,担任训练任务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再加上还承担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和其他课程教学,难以腾出时间开展系统化训练,致使体育训练训而不严、训而不管。

(四)招生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来越高,大多数不愿让孩子进行长期枯燥的体育训练,怕影响孩子学习和今后升学。从客观上讲,体校学生训练或多或少对文化学习有影响。因此,一些家长对孩子在小学阶段搞体育非常支持,但一进入初中,都不愿意孩子继续进行训练,使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流失。同时,不少学校受传统“重文轻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文化学习,对体育训练不太支持,无法形成支持、关心体育训练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认识,调整办学思路。随着形势变化,县级业余体校要正视现实,坚决摒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个人或局部经济利益的现象。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规律。特别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充分认识体校面临的升学和就业压力,自觉调整办学目标,变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单一渠道为输送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社会体育骨干和提高社会体育水平的“三位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多项选择、发挥特长,既保证学生的成长、成才,又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配合,推行“体教结合”。业务体校必须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体教结合”。首先,教育部门要抓好业余体校教学的管理和改革,加大体校文化教学教研改革力度。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体校学生实际,适当增删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探索适合体校生文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真学、真懂。其次,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教师队伍和教练队伍的管理。加强教师与教练的工作沟通,把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化成绩分别纳入对教师和教练的业绩考核,激励他们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同时,灵活设置训练项目,使学生凭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既传授学生健身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既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又培养社会体育骨干和提高社会体育水平。

(三)完善网络,健全育才机制。业余体校必须正确面对生源减少的问题,充分发挥普通中、小学体育人才摇篮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推荐工作奖励机制,及时发现和培养各类体育人才。变坐等少数体育爱好者上门求学拜师为教练下乡选才,理顺选才荐才的渠道,及时挖掘和选拔优秀体育人才,形成科学、系统的业余训练网络,建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条龙”的业余体育训练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另外,业余体校应根据全县体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设置训练项目,整合体育资源,真正把学有专长、富有经验的教练员队伍组建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更新必要的训练设备与器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建立有利于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四)创新方法,提高办学质量。一是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将业余体校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拨款、单位投入、社会筹集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体系。二是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完善县级竞技体育考核评估体系,体育部门应将所属的业余体校的开展训练情况、参加年度竞赛情况、传统项目学校及体育特色学校开展体育训练及参赛情况、业余体校教练员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均纳入考核内容,定期和不定期对体校的训练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三是切实加强交流,提高办学水平。业余体校应克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通过横向竞争,取长补短,提高竞技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体育活动,通过自我表演,增强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四是提高教练员的自身素质。作为县级体校的专职教练,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坚持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增强教研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对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业余训练方式方法既能适应学生体能特点,又乐于被学生接受。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4

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转载网络]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是镇里的支柱产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象溪镇就开始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们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实施“生态立镇,绿色兴镇”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板栗、脐橙、名优茶等主导产业,并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合理布局,建立高效示范基地。全镇共发展板栗1.30万亩,脐橙0.8万亩,成为“浙南板栗之乡”、“浙江脐橙之乡”,香菇、蚕豌豆、蔬菜、西瓜等效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象溪镇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比例已达到了6:4,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当前来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1.农民自身对农业结构调整应当“怎么调、调什么”很难把握。

面对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面对农产品供过于求的状况,广大农民都认识到农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都想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但在“怎么调、调什么”的问题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农民长期受指令性计划的束缚,依赖思想较为严重,面对调整结构的问题,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少农户都有一种不现实的想法,他们不仅希望政府帮他们解决种什么的问题,更希望政府能把种出来的产品保收购。同时,由于农民素质不高,也使得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很难把握市场。在全镇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到6%,而且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素质好的劳动力已脱离了农业生产,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以老人和妇女居多,这必然影响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制约着效益的提高。

2.政府“急功近利”,往往作用适得其反。

政府强调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但以政府号召或命令式的调整仍给一部分农民蒙上阴影,以致有“政府号召的千万别去种”的说法,给指导和引导结构调整、形成规模效应带来困难。形成一个产业,需要较长时间,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思想,期望短期内调出一个新兴产业。新产品的开发,新基地的扩张,往往因一季的失败,一年的失败,就被认为没有效益,而没有从提高科技含量、开拓市场、深度开发、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加以思考。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多数村集体没有有效的收入来源。农业产业调整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所需要的经费从农户中收取一般难度比较大。因此,村集体普遍缺钱也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例如,象溪镇35个行政村,200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仅1个村,收入在5至10万元的4个村,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有30个村,占到总村数的85.7%。这样的村集体经济力量难以承受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不到改善,也制约着结构调整。

4.农业新技术推广难,农业科技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技术推广的加快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是目前,随着农业完全市场化,农技推广工作出现了众多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生产经营体制与农技推广体制存在矛盾。农民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农业生产经营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技术推广部门与经济主体的利益不挂钩,因此科技人员推广农业技术缺乏积极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慢、成效差。二是农技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不少是七八十年代的农科员、农机员、农经员、畜牧兽医员,他们年龄比较大,对于大综农产品的技术服务工作比较熟悉,对新兴产业和名、特、优产品难以提供有效服务。而年轻的、有较高学历的农技推广人员,则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于农技人员的办公经费为包干使用,难以参加各类知识培训,缺少考察参观的机会,自身素质难以提高,在结构调整中,农技员难以为农民出高招,提不出新办法、新措施。三是农技员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与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矛盾。由于农技推广事业经费包括人头经费都依靠乡镇政府财政补助,致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农技人员吃财政的就应干行政事。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大多数农技人员把行政工作作为重点,而把农技服务作为次要工作,出现“专职不专用”的现象。

5.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

农产品加工增值、市场拓展,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支撑点。农产品加工不发达、产品档次低、市场半径狭窄始终制约着效益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仍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加工业比例甚小。农业发达国家初级产品与加工产品在消费中的比例已达2:8,而我国还不到8:2。发达国家的食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总产值的1-2倍,而我国仅为农业总产值的15%—20%。目前许多地方都希望通过农业产业化,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应当说这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但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有强大的龙头企业来带动,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农村缺少龙头企业;有的地方即使有龙头企业,但由于企业本身实力有限,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难以起到组织生产的作用,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从政府部门来看,现在仍有不少乡镇干部对农产品销售、加工的作用认识不足,“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根深蒂固。政府几乎没有农产品流通管理机构或组织,农产品运销基本是农民自发进行,缺少流通企业。对农民经纪人的培育和壮大缺乏得力措施,农产品市场中介不健全,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消费需求信息不灵,农产品的“小生产”难以与“大市场”紧密联结。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对策思考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科技兴农、典型示范的思路进行。具体地说,调整农业结构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搞好规划。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科学决策和长远规划,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换一个领导就换一个思路。发展一个行业、一个品种,销售某种产品,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熟悉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的变化动态。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防止盲目性,避免趋同性和一哄而上。否则,难免增产不增收,甚至劳民伤财。在搞好市场调查的同时,要对引进品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进行论证和试验。在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理清调整思路,制订村、户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领导、有组织地稳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2.以机制创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机制一活天地宽”,要顺利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一是完善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机制。主要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根据“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使用权灵活有效地流转,使土地资源的流转向规模开发,向效益大户聚集。二是健全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打破城乡界限、三大产业界限、所有制界限,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特别是鼓励个体运输、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建立并逐步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乡村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体系。三是探索股份合作的市场运作机制。主要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资金、土地、技术、市场等要素聚集起来,形成企业与农户,科技与土地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农业项目的开发。四是改革农技推广体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法》,政府财政预算要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确保逐年增长。在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要纠正一些盲目实施农技推广机构与财政脱钩的错误做法。改革现行的农技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做到人员能进行合理流动,不断改善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广大农技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大力发展产后农业

产后农业,就是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中,突出抓好保鲜、贮运、加工、营销等产后环节,并以此为“龙头”,拉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要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产品多层次利用和增值增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资金问题、技术问题、市场问题。要审慎从事,稳步发展。要鼓励、引导和发动国有、集体、个私企业、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科研单位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储藏、保鲜、运销、包装业、加工鲜活农产品,经过冷藏保鲜,放到淡季出售,既可成倍增值,又能均衡上市,满足消费者需要。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各涉农部门和供销、商业等部门都要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围绕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副产品营销信息服务组织和市场分析咨询机构,延伸到经营服务和物化服务一条龙的形式,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防止发生农业结构趋同现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市场行情、生产决策、购销等服务,确保为农民提供各类不同层次的实用信息,推动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鼓励农技人员创办、领办或参与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去,直接服务于农民。

4.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对六盘水市食品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5

2009-04-26

六盘水市经贸委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市食品工业的调查,指出了我市食品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优势及条件,提出了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思路。

〔关键词〕 食品工业 调查一、六盘水市食品工业现状

(一)企业的发展状况

“十五”期间我市食品工业重点发展酿酒、粮油、肉类及乳制品、饮料、辣椒制品及调味品、方便食品。特色食品汇集了饮料、调味品、粮油、肉类、果蔬、茶叶、山野菜等各类产品加工,既有传统食品。也有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保健食品。传统食品以酒、茶、肉及奶制品为代表。新兴特色食品有辣椒、生姜、核桃、剌梨、马铃薯、苦荞及山野菜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截止2007年9月,全市有食品企业446户,其中,重点生产企业50余户,在产重点企业40户。据不完全统计,企业资本达10320.2万元,其中:在产国有企业13户,国有资本5122.88万元。根据31户食品企业的报表统计,这些企业在册职工人数1544人,从业专业技术人员325人。

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3.97%。2005年以来,九龙液酒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又增加了永恒粮贸、鑫鼎薯淀粉等具有强劲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从本次调研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全市食品工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863亿元,销售收入1.8256亿元;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375亿元,增长率为16.83%,比全国“十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少0.77个百分点,比贵州省食品工业同期总产值增长率高1.4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2.3658亿元,增长率为29.59%。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盘县信友公司的核桃乳和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姜茶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六枝特区茶叶开发公司获绿色消费企业标志认证,六枝特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的苦荞糊、苦荞米等获无公害食品认证。六盘水古夜郎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精米、六枝特区岩脚绿色食品加工厂面条正申请无公害食品认证。

(二)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改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0多年来,全市食品工业企业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适应这一转变的企业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如市食品总厂、市啤酒公司。而不适应转变的如市酱菜厂、市食品公司、市面粉厂等企业,要么艰难度日,要么倒闭。

2.个体经济是食品工业的主要支撑。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与支持,使民营食品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涌现出凉都乳业、金荞食品公司、等一批企业。

二、制约六盘水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多数企业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等靠国家支持的思想依然严重。

2.受煤炭开采和房地产业开发效益高、见效快的影响,许多人不愿意把钱投入食品工业,这是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投资环境,如社会治安、思想意识、宣传力度、政策落实、社会和谐、环境状况、资源保障、办事效率等还有待改善。特色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食品工业原料基地的建设与原料深加工企业的建设相脱节。

4.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没有形成集团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技术力量薄弱,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竞争力差。六盘水食品总厂土豆片生产线年加工鲜薯5000吨,为全市年产马铃薯总产量180万吨的0.3%;永恒粮贸日产精米200吨,也只能供应附近部分市场。有许多好产品,如苦荞醋、苦荞米、苦荞方便饭、苦荞面条等,受到海内外客商的一致好评,但产量却连本地市场都不能满足。

5.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融资渠道有限。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食品工业投入资金不足,创新能力及自我造血功能较差;工艺设备陈旧,产品质量和卫生条件较差;无证生产企业安全隐患严重。

6.企业市场观念不强,缺乏科学的营销策划和品牌意识;企业市场信息不灵,导致有产品的不一定找到市场,有市场的不一定有充足的货源,食品工业基础比较脆弱。

7.长期以来,食品工业存在多部门、多系统交叉管理的问题、多头发展,导致重复建厂、资源浪费、无序竞争,增长方式粗放,影响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三、六盘水市食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环境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联合制定的《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了西南区域“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方向。随着六盘水重型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投资食品工业的商户越来越多,各县、特区、区正加紧进行轻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区位和交通

株六铁路复线,水柏铁路,内昆铁路、南昆铁路、六盘水铁路编组站的完工,使六盘水成为华南、西南铁路大通道的交汇处,成为西部地区的铁路枢纽城市,增加了路网的灵活性,对促进我市的物质交流,促进食品工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三)自然资源

我市是全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富含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260余种农作物及植物资源为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创造了条件。

四、推动六盘水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把食品工业作为轻工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力争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用5年左右时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2015年,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过10亿元的目标。

(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坚持高起点、高技术、多投入、精产出,通过政策导向和管理体制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力争5~10年,重点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级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扩大技术创新成果,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

(二)推进轻工业集中区建设

从政策、人才、信息、技术服务、配套公共设施等多方面入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吸引著名大型食品企业落户六盘水,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三)抓好优质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食品制造业对原材料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进一步抓好优质果蔬,“三芋”(洋芋、魔芋、芭蕉芋),茶叶种植;养殖和饲养瘦肉型猪,新型PIC猪以及奶牛、肉牛、肉羊、禽类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优质原料基地,并实行企业加农户的合同基地建设模式,确保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

(四)培育一批重点项目和产品

关于xx镇工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篇6

三塘铺镇人大主席团

三塘铺镇作为我县工业重镇,不仅拥有全省最大的水泥制造企业——双峰海螺水泥公司,还曾以“三铸之乡”享誉大江南北,现该镇工业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镇域经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镇上下创业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新型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一、工业发展现状

三塘铺镇位于双峰西部,与邵东相邻,镇域面55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辖50个村和5个社区居委会,境内不仅拥有丰富优质的石灰石资源,而且拥有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上瑞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呈“二”字形横跨全境,320国道擦肩而过。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截至2009年12月止,三塘铺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20亿元,上交税收1.61亿元,形成了水泥建材、矿山机械、民用铁锅、煤炭开采、农机配件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现有水泥厂2家、矿山机械厂30家、制锅厂10家、翻砂铸铁厂55家、煤矿4家、机砖厂8家、胶合板厂2家、混凝土外加剂厂1家等,常年从 1 业人员达1.5万元。除年产300万吨熟料的双峰海螺水泥公司作为工业航母之外,其他传统和新兴产业也交辉相映,颇具地方特色。

(一)、双峰海螺公司快速扩张,规模和集聚效应突显 双峰海螺有限公司作为全县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自2003年落户生根三塘铺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三塘铺镇以“一切为了海螺,一切服务海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无论是征地、拆迁,还是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只要哪里有问题,哪里就会出现镇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优良的服务换来了累累硕果,双峰海螺不断发展壮大。自2004年8月投产以来至2009年底,该公司已生产熟料1198万吨,水泥923万吨,余热发电19032万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6.3亿元,上交税收4.5亿元,公司各项利润、税收等指标在安微海螺集团各下属子公司中排名第一。现双峰海螺第三期工程即将新上一条年产220万吨水泥粉磨站,将实现双峰海螺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双峰海螺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集聚和带动效应,现两峰水泥有限公司依托双峰海螺丰富和优质的水泥资源,与人合股投资5500万元,兴办了年产6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的湘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有力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愈加突显。与此同时,全镇围绕海螺从事运输服务的运 2 输车辆已达520辆,进一步带动了该镇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三塘铺镇“三铸”(铸钢、铸铁、铸铝)传统产业,曾经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在九十年初,该镇三铸产业达到鼎盛时期,查阅1994年统计资料表明,当时全镇拥有铸钢厂41家,制锅厂35家,铸管厂30家,炉具厂40家,铸铝厂120家。每年上交国家税收800万元,后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三铸”产业一度跌入低谷,不少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关闭,现铸管和铸铝业已被淘汰出局。经过市场的洗礼,铸钢、制锅、翻砂铸铁不但站稳了脚根,还通过加大技改和创新,使传统的铸造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镇共有矿山机械配件厂30家、民用铁锅厂10家、翻砂铸铁厂55家。至2009年底止,全镇铸钢产能达到4.8万吨,制锅产量达到1800万口,铸铁产量达到1万吨,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1200万元。

近年来,三塘铺镇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专家指导的模式,各生产厂家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企业自身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少数矿山机械配件生产厂家(破碎机齿板、衬板、轧臼壁、破碎壁、轧辊等)先后引进了消失模技 3 术和大中型中频炉设备,使产品的单件吨位增加,耐磨性能更强,附加值更高。如五星特钢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可达1.5万吨,最大产品单件达8吨;恒盛制锅公司积极改变传统的气压锅生产工艺,大力引进砂模和钢模工艺,转型生产精制铁锅、电磁炉专配锅;原朝阳水泥厂被淘汰关闭后利用原有的场地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混凝土外加剂等。九十年代中期纷纷外出的原从事“三铸”产业的企业老板也在广东佛山打造了不锈钢生产加工的新天地,现生产厂家发展到120余家,年创产值100亿元,牢牢占据了全国不锈钢市场的一席之位。为扶持该产业的长远发展,以三塘铺镇为主牵头,2008年9月我县率先在广东佛山成立广东佛山(湖南)商会,改变了在该镇外投资企业无组织、无管理的状态,规避了各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互挖墙角的现象,实现了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有序的发展目标。

(三)、新型产业接踵而至,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三塘铺镇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实现“多条腿走路”战略,通过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模式,先后引进了一批新型工业企业,如投资5500万元,年产商品混凝土60万立方米的湘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年产4万吨混凝土外加剂的湖南锑都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投资550万元,4 年加工优质大米5万吨的湖南民天经贸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5万吨优质复合肥的湖南新科复合肥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2万吨超耐磨高铬钢生产线;投资200万元的从义中频电炉厂;投资300万元的永达塑料制品厂;投资300万元的佳兴胶合板;投资200万元,年产2万吨桥梁锚具的和集精密铸件厂;投资100万元的北京帮奥伟业湖南分公司节能灯具生产线。通过引进一大批新型工业企业,彻底改变了该镇只生产“笨、重、黑、粗”产品的历史,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现前来该镇洽谈的外地客商和新项目络驿不绝。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滞后。不少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满足于小打小闹,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只求衣食无忧,不求做大做强。大多数业主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没有长远打算和战略眼光,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经营策划、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现场管理比较混乱,缺乏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二)发展环境不优。在硬环境方面,该镇地处双峰县西部,属内陆丘陵地区,即不靠海,又不临江,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谈不上有区位优势,但由于靠近320国道,潭邵高速公路在我镇没有互通,与其他地方相比交通上还算具有 5 比较优势。但由于娄邵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启动以来,三塘铺火车站的客运货运业务也相继终止,对“两头在外”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无疑加大了经营成本,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软环境方面,工农矛盾也比较突出,“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行阻工”等行为仍然存在。少数职能部门不顾县委、政府的三令五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以部门利益为重,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现象时有发生。

(三)融资难度较大。银信部门过于惜贷,贷款门槛太高,企业主可望不可及。2009年4月双峰县金融工作暨银企洽谈三塘铺镇现场会召开后至今,仍然有大部分企业的意向贷款没有落到实处。同时,不少企业主嫌银信部门贷款手续繁锁,不愿意到银信部门申请贷款,习惯于依靠自身积累发展,或通过亲友短期拆借来实现资金流通周转,但这样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强。该镇大部分企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装备较差。将该镇铸钢业与同时起步的广西梧州、浙江金华等铸钢基地相比,该镇铸钢业近年来的发展过于缓慢,梧州、金华的不少铸钢企业产值已经超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而该镇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该镇铸造产品基本上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阶段。因机 6 加工设备落后,更谈不上精密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检测设备欠缺也是一个短腿,除长江耐磨铸件厂外,其他厂家的检测设备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四)发展后劲不足。该镇除双峰海螺水泥公司之外,其他产业都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和带动,全镇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产能突破了1万吨,最大单件达到8吨,尚没有一个能生产和加工单件20吨以上的大厂家。因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均是两头在外,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能够整合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整机装备或生产性配套企业。还缺乏扶持各类产业发展的鼓励和配套性地方政策,许多中小企业仍处于自我发展,自生自灭状态。

三、建议和对策

(一)实施人才战略,推动产业升级。要以战略眼光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以及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专业培训、脱产学习和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努力提高他们的企业管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技术入股、提高工资福利等方式,积极引进模具设计、生产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尽力争取国家节能减排优惠政策,加快铸造产业工艺改造和技术提升力度,推动节能降耗,有效减少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要以广东(佛山)湖南商会为平台,推进招商、服务、营销一条龙建 7 设,利用老乡亲情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导返乡创业,争取每年引进1-2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战略投资者。

(二)重拳出击,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要以壮士断腕的豪情和气慨,严肃查出一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例,通报一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切切实实将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的十条意见》、《双峰县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双峰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承诺》等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深入广大企业调查研究,严肃处理拒不执行政策的人和事,敢于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形成扶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要尽快与铁路部门取得联系,恢复三塘铺火车站货运业务,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由此带来的不便。

(三)加强诚信宣传,拓宽融资渠道。三塘铺镇九十年代中期,大批中小企业相继破产之后,给银信部门留下了大量的坏帐和呆帐。也有不少的企业主缺乏诚信,只管借钱不管还钱,极少数企业即使已经做大做强,也不积极还贷,由此在部分银信机构产生诚信危机。因此,要加大诚信宣传和教育力度,重塑诚信为本的良好形象,实现企业与银行之间共同发展,共创双赢局面。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向讲诚信、有效益的企业流动和集聚,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常年聘请专家指导技术研究、生产管理和技术培训,大力引进新技术、新专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出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争创知名品牌,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几家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之间运用资产重组、整合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加强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大型企业的协调衔接,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五)引导集群发展,打造“创业基地”。要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内移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强化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三塘铺工业小区的规划和建设的力度,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创业基地,甘做长株潭重工产业的“后花园”,形成竞争和协作并存的产业集群带。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调管理”,努力规避市场风险和内部恶性竞争,推动全镇工业企业走上集群化发展之路,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创业。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7

1 某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某镇位于东丰县东北部, 距县城27km, 全境区划面积204.77hm2。全镇拥有人口2.5万人。2003年, 撤销中育乡, 并入某镇, 辖21个行政村。2011年某镇粮食产量61775t, 肉类总产量8100t, 财政收入为1004万元, 年末资产总额295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7905元。

近年来, 某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 勤奋进取, 锐意改革, 创造性开展工作。今年, 这个镇重点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4月12日, 某镇招商引资项目——盛京大酒店暨盛京府邸项目在东丰县西城区举行奠基仪式, 标志着由北京银证基金投资3亿元的项目已经落地开工。几个项目的引进, 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的普遍赞誉, 赢得了企业老总及中层员工的信任, 实现了早谈成、早落地、早开工。

在调查中了解到, 某镇党委、政府用“献诚心, 献真心, 献爱心, 献匠心献衷心”, 取得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

献诚心, 引资见成效。众所周知, 招商引资难在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洽谈成功。这个项目是他们以商招商的结果。某镇原招商引资项目—吉林睿康生物的刘长志董事长与北京银证基金达成合作协议, 在其公司副总来东丰考察镇领导作陪时, 与之初步达成再到东丰投资鹿业、酒店、旅游等项目的意向。为实现项目落地, 镇党委书记王强五进京城, 与孔祥海董事长洽谈, 并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之接触。在副总王永和来考察时, 党委书记王强等班子成员半夜到长春机场接站, 全程陪同。孔董事长来考察项目时, 在万家灯火的正月十四晚上零点在高速路口迎接, 正月十五全天陪同客商谈项目。一片诚心终于打动孔董, 确定该项目落地东丰。

献真心, 服务见诚意。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 黄河镇实行1/3工作法, 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王强任组长, 副书记姜深、副镇长刘海东项目服务组。银证基金协议一签订, 马上启动服务推进组。服务小组每天都与投资方细致研究工作任务, 安排计划日程表, 每天保证2名领导、2名机关干部陪同, 跑手续、跑审批、跑设计, 负责服务、餐饮、住宿, 实行“领导围着企业转、干部围着老板转”。为提高效率, 超前谋划, 设计程序, 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镇主动出资承担工商登记费、验资费、刻企业公章等费用。选择安排投资者到最舒适的宾馆住宿, 让投资方在紧张工作之余, 身心得以休息, 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 客人每天都心情愉快, 对他们服务项目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 充分认识到我县发展经济的软化环境是最好的, 增强了在东丰投资的信心。连镇里的司机, 见他们开来的车不干净, 都主动给客商刷车。银证基金上下对黄河镇服务的领导、干部十分满意, 赞不绝口。

在睿康生物建厂平整场地时, 雇不到工人。他们听说后, 在黄河镇雇了100多名农民, 帮助企业用两天时间平整完毕, 费用由镇政府承担。刘董事长知道后非常感动, 连连称谢, 从此睿康和某镇亲如一家。

献爱心, 体贴见成果。镇领导和干部将银证基金的人员当成自家人看待, 从内心里真诚的去关心他们。一次中午, 党委书记王强发现孔董事长在南山宾馆就餐时吃的很少, 急忙安排晚餐到中国城换换口味;奠基仪式晚上, 孔董事长安排其员工在一山庄就餐, 他们闻讯安排人去结账;孔董的弟弟在东丰任总经理, 租房搬家时我们买礼品去探望。他们了解了项目部负责人孔祥明喜欢上网, 现住的房屋没有宽带时, 服务小组立即与网通工作的朋友联系, 当天中午为其安装好宽带, 又帮助他们到超市购买齐了生活用品, 闲谈时了解到孔祥明因枕头太软, 睡觉不得劲, 难以入睡, 他们又从乡下买稻壳制作的硬枕送给他。这些做法让客人非常感动, 感情进一步拉近了。

献匠心, 谋划见成熟。镇里的服务并不仅仅局限在做企业的生活“服务员”、手续“帮办助理”、在外“贴心人”, 也积极利用了解县情的优势, 陪企业领导到辽源、梅河口等周边县、市调研。在整体设计、户型设计、酒店设计等方面主动献言献计, 建议孔董召集本企业人员及施工单位、专业人士共同研究, 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2011年, 在东昊橡胶填料建厂遇到困难时, 党委书记王强通过动用老感情, 让一大型企业出资30多万元为其平整场地。同时, 党委成员集资40万元, 帮助其渡过难关。

献衷心, 落地见成功。北京到东丰投资项目最担心会遇到麻烦, 他们在县软环境办公室领导下, 服务组全程服务项目。做到24h开机, 企业老板随叫随到, 没有星期礼拜。副镇长经常陪同企业老板到辽源、到长春办事, 说走就走, 企业老板到哪办事已经离不开他们了, 正是他们切实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才使盛京大酒店项目在较短时间内开工建设, 预计年底盛京府邸将交工, 盛京大酒店主体竣工、明年投入使用。这是东丰县第一个开工建设的较大型招商引资项目, 四星级标准的盛京大酒店将成为西城区的标志性建筑, 结束东丰没有高档星级酒店的历史, 使西城区成为拥有高档次商业化服务中心的现代城区, 将有力于推进全县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打造东丰形象、提升东丰品位、完善西城区功能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2 乡镇级招商引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 近几年来东丰县县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并在引资项目和资金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县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大幅度的提升。2011年财政总收入为47810万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9.2%;但是工作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亟待予以解决。

一是干部和群众对招商引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干部认为招商引资是政府领导的事, 工作只限于本职工作, 对招商引资的参与热情不够, 对招商引资的重视度不够, 主动抓招商引资促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像某镇领导班子这样抓招商引资的的突出集体是少数代表。

二是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有待于提高。其一是, 办事效率较低, 由于会议多, 企业与主要领导沟通机会较少, 因为诸多决策须主要领导拍板, 副职及办事人员无法决策, 导致成事需时太长, 由于部分干部职工思想和业务素质的原因, 限时结办制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执行, 拖欠不办的是也时有发生。其二是, 部门管理权限不明, 职能不清。一些部门职责不清, 管理事权不明, 工作相互推诿, 怕承担责任, 有些部门和部门之间前置审批谁先谁后不明, 以致企业办事越办越糊涂。甚至有个别部门不给好处, 托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是, 项目征地困难。随着国家加大对土地征用的严格控制, 项目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 上报程序繁多, 一个项目征地手续完成, 少则二、三个月, 多则半年以上, 已成项目进展的主要瓶颈。

3 促进乡镇级招商引资力度的建议及对策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坚定发展信心,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我们无论是在思想解放程度、招商引资力度, 还是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后劲等方面, 还存在差距。对此, 在全县党政机关中提倡自觉竭力为投资者做好服务, 努力营造以招商引资为荣的良好风气。坚决打击个别审批部门”不给赞助不办事“的吃、拿、卡、要行为, 逐渐把东丰县建设成为对来投资者信得过、能安心企业的投资热土。

二是要提高职工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精神文明素质。结合《东丰县创建吉林省级卫生城实施纲要》的实施, 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弘扬遵守记律、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 引导群众守法守信, 深刻认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小家和国家的关系, 自觉消除干扰企业的思想苗头, 争做守法守纪好公民。

对一个镇发展工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8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

都兰全县10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43个,1万元到5万元的有42个,5万元到10万元的16个,10万元到100万元的5个,100万元的有1个,全县实现了无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增强了村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

(一)抓班子建设,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配“双强”型能人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同时,加大对村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全县107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进行集中轮训,并组织部分村干部和致富能手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考察,学习借鉴村级经济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调整组织设置,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合力。一是以党支部互联为支撑点,建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察苏镇上下西台村、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镇机关和新华街社区建立“村企机居联合党总支”后,县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着眼于上下西台村的长远发展,投资16余万元修建了西台大桥,每年为上下西台村提供40万元的村庄道路建设补贴资金,西旺公司为上下西台村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可为村民带来125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二是以产业互补为着力点,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搭建起城乡市场、信息、技术、项目合作交流平台,把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引入农牧区生产经营中,探索农牧业经营的新路子。三是以帮扶互助为切入点,增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后劲。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香日德镇柴兴村在对口企业的帮扶下,投资30万元开发了1000亩集体荒地种植马铃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在结对企业的帮扶下,全县有42个村做大做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了村级组织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三)新建经济组织,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以“三培双带”活动为载体,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闯市场、带头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香日德镇香乐村党支部按照农产富村的要求,从海东地区引进优质农产品品种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成立了马铃薯专业经济合作社,在原有600亩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马铃薯10800亩,年产马铃薯4万吨,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热水乡扎麻日村党支部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牧民股份制生态合作社,将18户牧民组织起来,以5户党员户为链接,成立了繁育组、饲草料种植组、贩运组、商业劳务组和留守基地组,实现草场资源的科学流转、牧区劳动力合理分工分流和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给农牧民直接带来经济收益达5万元,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万元。香日德镇中庄村牛羊育肥专业经济合作社通过入股的形式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投资104.3万元建立了规模达2000多头的牛羊育肥养殖示范小区,开展销售中介服务,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

(四)用存量资源盘活村集体经济。根据各村的实际状况,引导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和“四荒”资源,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并给予政策扶持,帮助经济薄弱村提高造血功能,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香日德镇香盛村采取村办、联户等方式,利用原农场遗留下来的闲置市场,投入资金60万元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多元。宗加镇哈西娃村对天然蘑菇资源进行开发,对外租赁承包,以地生财,年收入达6.4万元。

二、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要不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模糊认识,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集体经济的倾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存在模糊认识: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能保证村里日常开支即可,不必刻意追求发展壮大,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还不到,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经济的重要作用;认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无关经济全局,与政绩无关,从而导致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此外,对一些贫困村来说,还存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有等靠要的习惯心理。

(二)集体经济管理主体的素质与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知识在现代经营和管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目前都兰县村集体资产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却普遍低下。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干部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遇到问题时消极被动,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在工作上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此外,一些村的集体资产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思路。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性和自觉性,要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联系都兰县实际,通过召开会议、赴外考察、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比等多种形式,使大家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是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是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同时,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并不是无路可走,只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找准结合点,抓实落脚点,村集体经济就大有可为。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还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进一步制定、落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关政策,采取“扶两头带中间”办法,加强对集体经济强村和空壳村、薄弱村的扶植力度,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增收,我们要做到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一是要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做到以地生财,做好土地文章。二是要认识新资源,发挥新优势,做好新资源文章。山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村,要学会用新眼光来看待自己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效益农业、观光农业,要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森林旅游、人文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务业、旅游产品生产等,开辟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三是要树立服务观念,开展社区有偿服务业务,做好服务文章。城郊型和集镇型的村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人口集聚优势,开展象物业管理之类的社区有偿服务业务,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要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做好资金文章。资金充足的村要积极尝试通过参股、合资等形式与其它所有制经济合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积极创新,努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赠值,就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一是要健全组织,建章立制。要根据“村企”分开的原则,建立代表全村农民利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采取公司、经济合作社形式)。二是要进行资产量化。要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民主评估,并将集体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部分量化到村民(一般可设集体股、个人股、机动股三种股权),提高村民对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的关注度,在全村形成人人关心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明确党组织的地位。量化的集体股份(应占最大比例)要由村党支部来代表,党支部书记出任公司或合作社董事长,以体现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四是明确村委会的职能。要对村委会实行“管用”分开,村委会将不再承担“管钱”任务,只管“用钱”。这样一来,村委会可以专心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而且通过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由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财务手段,保证了其管理的有效性。五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要以村民为主成立监事会,对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四)典型示范,典型引路,积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朝稳健方向发展。做到以点带面,要把树立典型和典型引路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方法。今后,要在全县范围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分别树立典型村,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为一些后进村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同时,以建设村级组织团结、经济发展较快、村庄规划和建设比较领先、精神文明同步加强的现代新农村新牧区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积极培植一批集体经济强村,以更好地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提升都兰县村级集体经济。

上一篇:财经纪律检查的工作方案下一篇:最新2020酒店主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