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事迹

2024-06-04

德育导师事迹(精选9篇)

德育导师事迹 篇1

——优秀德育导师事迹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在10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乐于奉献、热爱学习、不断进取、关爱学生。在做好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巧,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感动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肯定,学生的信赖。

一、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如果老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学生的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只有可亲可敬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才是有效持久的。如何成为学生心中可亲可敬的老师?我首先丰富自己的头脑,用知识武装自己,坚持边工作边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年来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已获得了英语本科文凭,文学学士学位证书,英语六级证书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积极承担各级公开课、创新课展示,勇于承担英语教研组长,组织英语老师教研,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外出学习取经的活动,指导庄雪玲老师获得英语优质课奖、指导张秋燕活动英语优质课比赛县级二等奖,发表CN级教育论文。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辅导。

二、积极担任德育导师,润物细无声

自从学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师生结对互动活动以来,我很荣幸参与进来,认识许多学生,和他们交朋友,同时也给他们带去更多关爱。

作为一名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要做的工作要艰巨一些,因为我们面临的是特殊家庭子女中的难以管教的孩子。要想“导”好这些学生,最主要的是落实在课堂,要在课堂上对所“导”的学生要“关心”,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让学生愿意让你导,就先要让他们喜欢听你的课,喜欢你这一学科,与你之间没有隔阂感。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师生感情,缩短心理距离,以情动人,适时引导,这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二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他。除了课堂关注外,课外要利用一切机会关注学生,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他。课后经常与他们谈心,多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当然对做得不好的也要及时批评,并督促改正。作一名有耐心的导师,有韧劲,不怕反复,以宽容心博得孩子的点滴进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爱。三是对受导学生在校表现等进行跟踪记录,积极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各科老师联系,“三位一体”及时沟通,让学生、教师、家长成为朋友,共同教育,帮助成长。

行为见效果,教育出成果,润物细无声,通过“德育导师制”这种德育教育的新模式,使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用心工作,得到肯定

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总是用心做事、以诚待人与同事相处和睦。在工作中能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勇于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他人学习,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年轻的班主任们有时将“难啃的骨头”交给我,教师中间有难以开展的工作也交给我。我愿意以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想的多。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跟我说。我也总是耐心地倾听,对他们进行谈心、开导,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们及领导的一致认可:被评为崇武学区2005-2006学“教坛新秀”,被授予2006-2008崇武镇“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被评为11—12惠安县教育系统工会积极分子;2011-2012考核优秀。

四、热心参与学生活动,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和学科指导

1.积极担任课外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认真备课,积极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校培养了一批英语的人才:丁乙泽,汪瀚、梁怡玲分别获得05、08、12县英语口语比赛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并获得08县英语口语比赛团体第二的佳绩;钱约依、蒋玮分别获得06、09县英语书写比赛一、三等奖;李楷鸿、曾旭濠分别获得2013年惠安县英语手抄报比赛一、三等奖。在辅导中渗透德育教育,教会学生与同学融洽相处,团结协作。

2.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德育导师制的要求,我尽自己的可能做到平时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出操、开班会、带领学生外出活动等等。在活动中与学生亲密互动,培养感情,及时把握受导学生动态,为进一步渗透德育打好基础。

德育导师事迹 篇2

(1) 家庭不够重视。有些学生可能本身比较聪明, 但由于父母疏于管理和关心, 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较大, 导致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错失了升学的机会, 使他们在心理上比较失落, 再加上来自父母和亲戚的压力, 从而更加不愿意学习, 甚至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同时, 有的学生可能想通过努力证明自己, 可是又害怕不能成功而过早放弃自己。

(2) 青春期心理波动大, 意志不够坚定。处于青春期的他们, 很容易被外在的事物所影响, 在处理他人和自我的关系上, 容易冲动, 比较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也许开始他们会觉得很新鲜、很好玩, 可是一旦走错, 可能就无法回头, 这时他们就需要有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3) 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居多, 父母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 培养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做事情欠考虑, 总是要求别人认同自己, 而忽略他人, 从而在相处中容易出现摩擦。他们不懂得感恩, 认为父母和长辈的给予是理所当然, 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就会指责或者与父母发生口角。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团结合作, 在班级中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只在乎自己的想法, 只要自己舒服就可以。

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 德育导师工作在职教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他们身上各自的特点, 德育导师就像是家长和学生中间的桥梁, 通过对家庭的了解和学生的性格特点, 从而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

对于综合班的学生, 首先他们能选择继续参加高考, 表明他们也有勇气和决心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他们在学习中自觉意识比较差, 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加以约束和适当的激励。曾经有一个高三学生, 在开学初我成为了他的德育老师, 通过了解, 我知道他是一个孝顺、听话的好孩子, 可就是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从而导致整体成绩比其他同学要差。于是, 在谈话中我就多鼓励他与数学老师沟通, 针对书中的练习个个击破,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用于数学的学习中, 并帮助他合理分配业余时间和周末休息的时间, 通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 最终他在数学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从这个事件中让我了解到不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笨, 其实是他们没有找对正确学习的方法。

对于专业班的学生来说, 文化成绩的要求不是很高, 教师主要是要教会他们学好专业技能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 让他们学会在这个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可能教师在刚开始交流的时候会比较难接触, 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 逆反心理比较强烈, 对老师和家长的敌对心理较强。对此, 我通过与家长的沟通,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他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等, 此时再与他们交流就会方便很多。要想学生能够接受你, 首先必须要获得他们的信任, 不要以教师的姿态跟他们交流, 那样会让人感觉高高在上不可亲近, 更别说让你改变他。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 我们只有通过感情打动他们, 给予关怀, 补足他们所缺失的温暖, 从而感化他们, 这时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这个世界,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虽然我们在成绩上可能不如别人,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我曾经带过一个这样的学生, 从上课的第一天开始, 凡是上过课的老师都说讨厌他, 他在上课过程中没有一刻是安稳的, 甚至他不看老师, 专往后看, 就连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也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他还跟我说他在初中的时候因为犯错误已经去过看守所几次了, 连看门的老大爷都说小伙子你又来啦!面对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处理?我想简单的说教对他肯定没什么效果的, 初中老师以及家长肯定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于是我找他聊了几次天, 还好他人挺随和, 问什么都能答什么, 一点都不觉得害羞。我给他留了我的QQ号码, 告诉他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我聊天, 我还找他做我的课代表, 这让他觉得特别意外, 因为从初中到现在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接受他, 甚至重用他, 而我却对他不一样, 不但给予他关心, 还这么热心地帮助他。于是, 他在我的课上特别积极, 认真完成我交代的每一件事情。同时, 我开始引导他不光要学好我这门课, 还要关注其他的课程。他也照做了。后来有一次要参加市里面组织的一次技能竞赛的机会, 我就把这次机会给了他, 他知道的时候特别意外和惊喜, 利用课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训练技能, 甚至有的时候还用上周末休息的时间, 当然我也会全程陪同, 并给予他指导和帮助。最后,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他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大奖, 但是对他来说却是意义非凡。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 他改正了以前学习中的坏习惯, 改变了所有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偏见, 树立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 建立了自信。因此, 面对学生, 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和爱护他们。曾经有一位老师这样说:“你是我的孩子, 而我是你们所有人的妈妈。“这句话让我很感动, 我们教师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去教学, 才能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放心地把他们的孩子交给你来教。

总之, 作为班主任, 必须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 与学生打成一片, 并与任教教师、家长及时沟通、交流, 共同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希望所有人都能来关心和帮助我们职教的学生, 让他们能学好技能, 树立自信, 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吴文娅.浅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J].科教新报, 2011 (17) .

[2]孔敏霞.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4 (6) .

实施育人导师 突破德育瓶颈 篇3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在学生身上存在下列情况:家长忙于外出打工的多,同孩子相处以及教育孩子的时间少;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偏低的多(有的甚至是文盲),家庭教育条件好的少;学生父母急功近利的多,学生有远大志向的少;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多,关注孩子兴趣的培养及特长的少。学生四多四少的整体状况,既增加了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传统的只靠班主任个人,而其他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全新的教育时空下,育人的方式及内容、育人的管理及评价体系等已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同时也反映了德育工作,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瓶颈:德育工作脱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德育方式落后,德育内容僵化教条,评价体系单一等。

如何创新育人模式,突破德育工作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校将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注焦点,牢固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成就更好的未来”的办学宗旨,突出“育人”主题,在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实施育人导师制管理,把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学业帮扶、人格熏陶、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为一体的新的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育人导师制的特点

育人导师制,就是每学期开始,由班主任根据班内学生的综合情况及有关信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问题生三类,任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或由这些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责任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这种育人模式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1.贵在一个“全”字上

“人人是育人之人,处处是育人之地。”如何让学生在各种育人合力的文化沐浴下,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生命的丰富,享受教育的幸福,玫瑰学校的德育在“全”上做足了功夫。

一方面,组成以班主任为总导师,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班级导师组,每一位导师都有分包的若干学生组成的责任小组。这样全体教师能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且对象固定、责任明晰。

另一方面,学校在努力创建浓厚的德育育人环境的同时,还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让社会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成立了班级、级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周、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校联谊会等活动。聘请公检法系统领导定期为全体师生作法制报告,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聘请社会名人为校外辅导员,经常性地为同学们作报告,以洗涤心灵,激发斗志。学校还通过减负减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各种社区活动,体验社会、感受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的实践中成长。

2.落在一个“导”字上

全体导师在完成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对责任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业辅导。导师工作主要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概括而言,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

在该制度的具体实施中,学校要求每名导师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要做到“八谈”,即谈人生、谈学习、谈安全健康、谈家庭、谈教学、谈心得、谈交往、谈文明,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八必谈”的内容,也就是成绩进步必谈、学有疑问必谈、安全健康必谈、学习退步必谈、活动参与必谈、精神不振必谈、同学交往必谈、违反纪律必谈。

3.新在一个“活”字上

导师根据自身特长及受导学生不同时期特点,或与之面对面谈心,或通过家访、家长会、书信等各种载体与受导学生进行交流。采用如激励法、故事法、行为契约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自我教育内驱法等一些方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家庭、生活上的困难。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学科的思想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地理、生物课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实施育人导师制的效果

育人导师制在形式上做到了教书与育人并重,在过程上做到了对学生全程管理,在内容上做到了全方位服务。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德育实效,得到了广泛赞誉。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认可

在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中,学校明确要求导师每周进行一次以上学生座谈或单独交流,根据学生在校的思想、纪律、生活、行为等表现,提供有效地指导。特别要对留守学生、单亲学生、问题学生、学困生、贫困生等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帮助。曾遭遇问题学生的张辉老师说:“有时,真的感觉导师就像是捏橡皮泥,捏得好就是一件绝妙的作品,捏得不好,就剩下一堆烂泥。可要捏出一件佳作,就要求导师用真情对待学生,用心灵和他们沟通交流,要学会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学生陈媛媛说:“如果要用几个名词来形容我的导师,我想我会选择恩师、父母、朋友。和导师在一起的感觉很自然,很平静,也很幸福,许多真心话可以向他倾诉,他总会耐心倾听。感觉我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师生,变得像小说里的‘友师了。”

在导师们充满爱的帮扶下,孩子们一天天在进步,师生的融洽度空前提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友爱关系已经形成,导师们都享受到了育人的快乐,玫瑰学校师生们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推动工作整体攀升,学校受益

通过育人导师制,玫瑰学校推动了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师队伍优化、学生潜能发掘、教学质量提升等各项工作整体攀升,如果说育人导师制代表了学校文化并不为过。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一致认为,在导师与导生组成的小组团队中,同学问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助,而心理有压力时,也可通过与老师交流,得到及时释放,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校不再是知识体的加工厂,而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乐园。学校不再是师尊生卑的传统关系,而是和谐、平等充满亲情和友情的乐园。

几年来,学校依托育人导师制,在保优、转优和补差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科学的工作,使优生不掉队,中等生大批转化,成绩薄弱者紧紧追赶。特别是一些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无法顾及的中等生,由于得到导师的及时关怀和帮助,他们从成绩下降或提高困难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批优秀导师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数逐年递增,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这些无一不浸透着导师们的心血,无一不与育人导师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

3.回归“教书育人”本位,家长、社会赞誉

在玫瑰学校,学生都有一个“导生成长档案袋”,它是育人导师制覆盖学生成长各个方面的一个缩影。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从玫瑰学校的实践看,在育人导师制管理模式下,教师正从导“学”走向导“育”,从学生“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真正负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们把对孩子们的关爱延伸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把受导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特别让留守学生、单亲学生、特困生等特殊群体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导师对学生来说,既是任课者又是班主任,还是生活指导者、感情沟通者、人生规划者……也许,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育人导师制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它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彩虹。随着育人导师制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每一个学生必将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每一位教师必将享有教育的幸福!

德育导师制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按照“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目标和创建“全员参与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工作体系的要求。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全体教师都应当肩负起育人使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真心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导师,为此,特制订我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对学生实施人本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德育导师制”是“班级德育工作导师制”的简称,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在“整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任课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学习上、品行上、生活上、心理上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学生提供具体帮助,对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三、工作原则:

一是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二是个性化原则。导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特点,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三是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受导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真诚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是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五是整体性原则。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德育导师组,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展指导工作。

四、指导小组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有效进行,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团支部和学校工会的有关同志组成指导小组,对全校的德育导师制工作进行详细,有效的指导。

组 长:薛法根

副组长:张觉、王晓奕、徐国荣、曹忠、沈建忠

组 员:周菊芬、黄妹芳、周锦、戴燕妮、杨建英、谭瑜萍 指导小组成员:每一位在职教师

五、实施办法 1.调查摸底

(1)调查并确定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

(2)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主要是问题生、学困生、家庭特殊的学生等。)2.选配导师 ①由教师提出申请;

②由年段(班级)根据教师的学科特长、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个人风格、工作能力等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教师担任德育导师; ③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受导学生。由学校向德育导师颁发德育导师聘任书。

3.明确导师工作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①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②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的辅导。

④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⑤及时与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4.确立受导关系

学校公布选配的导师名单、简介和指导特长,向导师提供相关学生的材料,进行师生双向选择,学校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导师关系确定后,学校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班主任要向导师提供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材料,作为导师选择学生的依据和导师开展工作的基础。

六、建立工作制度

①建立学生德育导师制档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②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每1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③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父母长期不在加的更要作为重点)。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联系,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并做好记录。

④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可定期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办法。

⑤让每们导师每学期写出一至两篇个案分析材料。⑥建立受导学生评价机制,对受导学生作出合理评价。

七、考核评估

1.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检查导师工作记录、受导学生的反馈和发展表现、班主任、年级组教师情况反映、受导学生家长情况反映等评价导师工作成效。学校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学校应建立导师考核档案,将导师工作纳入教师考核的重要方面,每年评选优秀导师和合格导师。对于优秀导师学校将给予适当奖励。

2.德育导师每年的考核成绩作为评先、评优、评职的重要条件。在外出学习、培训、研修以及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享有优先权利。

3.德育导师考评表彰方式:

每学年进行3次德育导师的校级评比,通过学生评比、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科教处日常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6月、9月、1月,借助“六一”“教师节”“人物”的平台,表彰校级优秀德育导师。

① “庆六一”:科教处结合日常评比,推荐校区优秀德育导师名单,所有教师进行投票,在此基础上产生校级“双十佳”优秀德育导师。

② 教师节表彰:通过教师自我推荐、年级组推荐、科教处推荐的方式,全体教师投票,表彰校级优秀德育导师。

③ 人物表彰:通过各班学生投票,评比出年级优秀德育导师,在此基础上全体教师投票评比出校区十佳“德育导师”,最终在全辅导区评比出十位“校级优秀德育导师”。

八、实施要求

1.要正确处理好德育导师与班主任关系。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德育导师则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学业和特长的培养与指导,心理与情感的培育与疏导,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关注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细微变化,并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身份作为其成长的指导者,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德育导师与班主任工作要各有侧重,形成合力。

2.要处理好工作与待遇的问题。发挥教师的奉献精神,建立“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在全校教师中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3.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德育导师制”要切忌“假、大、空”,要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强调知与行的一致,强调师生的实践与体验,让教师通过体验得到锻炼,让学生在受导中受教育,在实践中求效果。

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篇5

张苏悦家的家庭条件差,爸爸在老家,只有妈妈一个人带着她在本地。孩子患有疾病,由于长年求医耽误了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特别差。母亲文化层次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放松。所以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智力水平偏差,还很贪玩,上课要玩,下课要玩,任何玩具或跟学习无关的东西都会吸引她的注意力。因此,他的上课几乎没有任何时间能注意力集中去听课,对于作业,也没有耐心去做,总是乱写一下,交了便好,家庭作业更是不做。

对于他的这种情况,我分析后觉得主要是他的家庭教育引起的,他的爸爸不在家,不管任何事,而妈妈整天忙着上班,没有时间管,但对于老师的教育是很支持的。

针对张苏悦的这一情况,我首先做的是和她进行经常性的谈话,明确地指出她哪些事是不对的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是必须做的,一发现问题马上给予指出,引起她思想上的重视。起初她很少与我搭话,次数多了,她对我也就不排斥了,跟我交流得多起来了。

其次,利用孩子年龄小的特点,真诚鼓励她,激发她的学习自信。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明白光靠口头上的约定,肯定保持不了多久,何况面对的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要想真正让她学好,就一定要让她自己想学。

为了让她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给予她特别的关注,我时常用眼神、手势暗示她不要开小差。虽然有时她无法明白,但大多数有效,她听课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请她回答。回答正确时,我会即时给予肯定“回答得真不错!要是能自己举手,争取发言,那样会更棒!”让他明白自已是有长处的,学习成绩是能好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还和家长取得联系,明确告诉她哪些是在家必须监督孩子做好的,必须配合老师来完的,如不能随意给零用钱,每天哪些家庭作业要完成,孩子作业不认真放学后认真做好才能回去等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张苏悦还是有很大进步的,首先,对些简单的问题,她会主动举手了(如,读生字,读词语)。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时间少了。其次,在校期的课堂作业能做认真对待,不再是写一半或乱写几个字完事了,同时,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能完成。这个学期的成绩有上升的趋势。

通过德育导师的工作,我在这位学生身上看到了很大的进步,我在这其中也得到了许多体会:首先对待孩子要拥有一颗真心,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已的孩子,真真实实地想他们好。在拥有真心的前提下,全面了解孩子,用诚心取得孩子的信任,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用爱心抚慰孩子的心灵,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我;以关心激发他们的热情,能与他们交流看法,给他们鼓励;以耐心与其家长进行交流,说明孩子的情况与表现,并能真诚地指出家长在教育中的不足。

德育导师帮教计划 篇6

1、个人情况分析

该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作业无法正常完成,对有些课程产生厌学态度。上课爱做小动作,喜欢插嘴,影响老师上课,学习自觉性差。但该生对体育较感兴趣。学校体育活动时。可以合理加以利用,让他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增强自信心。

2、家庭情况分析

家庭主要成员还有父母,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父母平时上班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即便有时间,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更谈不上辅导孩子不的作业了,对于孩子的学习仅仅限于口头上的叮嘱,更多时候却以心有余而力不足搪塞,而任其自然发展。

三、帮教目标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后进生能成为合格生。

2、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生活,消除自卑感。

3、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增强后进生的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纪律

四、帮教措施

1、进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过去,根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找出他的症结,对症下药,促使他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

2、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受导学生,在调动受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下功夫,多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对其感兴趣,培养他广泛的兴趣爱好。

3、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多找他谈心,反复教育他,不能歧视他,还要有耐心地反复教育他,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

4、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学习。

5、关心爱护受导学生,不歧视,不辱骂受导学生,必须对他充满爱心,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德育导师帮教计划

1.个人情况分析 刘倩波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班级中最差的,有时如果认真一些还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他在行为习惯方面却是比较差的,他经常抄作业,做作业依赖手机。上课的时候,他基本上也是很少能够认真听讲的,往往是过不了几分钟就已经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甚至还要去影响旁边及后面的同学,虽然反复对其进行教育,收效仍不是很大。

2.家庭情况分析 刘倩波是家里的独子,据了解,他的爸爸由于工作很忙,是很少管教他的。他的妈妈人倒还是不错的,对他也挺好,可是也不太关心他,对其并不是十分严厉,往往他犯了错也并不指责,所以可能对他也是比较忽的。家中还有一位奶奶,没有上过学,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三、辅导目标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改掉打架的坏习惯。2.教给他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生活,消除孤独感。

3.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纪律。

四、辅导措施 1.进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过去,根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找出他的“症结”,对症下药,促使他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2.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受导学生,在调动受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下功夫,多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对其感兴趣,培养他广泛的兴趣爱好。

3.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多找他谈心,反复教育他,不能歧视他,还要有耐心地反复教育他,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

4.要善于发现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学习。5.关心爱护受导学生,不歧视,不辱骂受导学生,必须对他充满爱心,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育人案例

“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 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耐心地教育他,感化他。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案例分析:

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 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朱嘉辰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 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育人案例

学生情况分析:

该生性格偏激,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对待班级工作消极,但也有他的闪光点就是热心于班级活动。同时也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小摩擦,常常很闲得无聊的去惹是生非,属于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那种,是科任老师中麻烦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爱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每次犯错后,通过教育,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觉得他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属于“坏学生”,而是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挽救过来的。

案例分析: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刘倩波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德育导师事迹 篇7

2005年的夏天我带着自己的梦想和懵懂来到了现在执教的学校, 并担任了两个班共六名学生的德育导师。所谓的德育导师就是重点解决那些“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生活问题, 然后让其在学习上能有所提高。在这个期间, 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日志一体会亲情

每个班都会有问题学生, 而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是一个问题家庭。在我辅导的学生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 由于父母的忙碌,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她进行沟通交流, 所以他也封闭了和父母之间交流的通道, 对父母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 稍有不满就会逃到奶奶家, 几个月也不和父母说一句话, 也许父母的做法是有不当之处, 但是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走了许多弯路, 以为只要我和她谈谈心就会改变她, 但是事实告诉我, 我错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那么容易被改变, 这个世界也许会幸福很多, 遗憾很少。但是生活永远会给我们启迪, 一次和母亲通话我向她抱怨了这个孩子的不懂事, 难以沟通。一向迎合我的母亲却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让我更加懂得了什么是亲情。母亲向我讲述了我在高中阶段的种种, 和这个孩子一样敏感而固执, 固执的认为母亲不爱我, 固执的误解母亲为我做的一切……只是因为母亲的不断努力与包容才让我成为今天快乐的我, 只是这样身在其中的我直到这一刻才全然明了。

那晚我想了好久, 也反思了好久, 这一次我把谈话便成了谈心, 没有再教育她, 而是和她讲我在高中时代的敏感和固执, 讲我现在对母亲的内疚。并且在不久之后的语文课《我与地坛》中让全班同学谈谈自己和母亲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一言不发, 神情淡漠, 就在我有些绝望的时候, 她在周记里写道:“老师, 我决定试一试。”而就是这一句话就让我有种被认可的幸福感。

显然, 我做的这一切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但是有开始就有希望, 不是吗?

日志二篮球小子

现在的很多男孩子都对篮球有一种疯狂的热爱, 尤其是我要讲的这一位。他说他为了篮球可以废寝忘食, 甚至付出生命。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不仅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打篮球上, 甚至上课都在研究有关篮球的知识, 更让人心疼的是由于他长期“争分夺秒”地打篮球, 不能及时吃饭, 最终因胃部出血而住进了医院。

平时我想找他谈话根本找不到他的影子, 这次终于有了机会, 吸取上一次的教训, 我把谈话改成了侃篮球明星, 从乔丹到奥尼尔、姚明、易建联, 我们整整侃了一个下午, 在这个过程中, 我把自己对人生感悟, 融进谈话中, 把生活和爱好的关系融进神侃里, 最后他说“老师, 你是来‘策反’的吧?”我说“是也不是, 我只是想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就这样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 他终于承认生活中不应该只有篮球, 还有许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在等着我们。

很久之后, 他说我看你不像个老师, 倒像个朋友。我回应他, 其实我比你也大不了几岁啊, 我们是“一国”的。事实不也是如此吗?

日志三做个严师

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并不是我的目的, 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才是我的目标。取得了孩子们信任, 打开了他们的心结, 下一步就应谈谈学习的问题了。有了之前的良好沟通这一步就显得较为顺利,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依然会贪玩, 依然会懈怠, 会对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而伤心苦恼。这个时候我就拿出老师的样子, 告诉他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坚持, 要不断完善自己。同时我们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并且由我来严格监督, 就这样我辅导的这几位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一些进步。

现在, 他们都已经上了大学, 我们也时常在网络上聊天, 聊我们当时的点点滴滴, 聊我们当时的“斗智斗勇”。最后学生们给我的评价是“你是一个好老师”!

现在想起, 那时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学生”, 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 在他们的身上学到了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是学生让我和他们共同成长, 成为了一个别人生命中的“参与者”, 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教师。

中职校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 篇8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三多”现象。大学、高中连年扩招,社会就业门槛逐年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日趋困难,学校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出现“三多”现象:一是特殊生多。特别是春季招生后,春季班学生90%以上都是特殊生,其他班的学生有一半左右是特殊生。二是留守生多。越来越多学生的父母亲外出打工,导致留守生越来越多。三是独生子女多。这些学生自律能力差,辨别能力差,法纪意识淡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强,好冲动,容易接受社会不良影响,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

2.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出现“三虑”。在学生管理中,出现了“三虑”:一是教育难以到位。由于特殊生多,违纪学生较多,学生违纪反复性强,靠政教处、班主任等德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以到位。二是社会不良人员渗透校园,拉帮结派,干扰正常的学生教育。三是教师对学生管理弱化,师生之间存在代沟,特别是科任教师,他们与学生的沟通不多,难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动向,再加上现在的学生确实难管,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少之又少。

二、德育导师制的内涵

全校每个班级成立了班级教育小组,教育小组由一名行政人员(含年段长)、班主任和若干科任教师组成,由行政人员或班主任任组长,全面负责指导班级的教育管理。开学初,政教处将包班教师安排到各班级,由包班行政人员或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分类搭配,搭配好后由教师采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指导对象。导师与学生形成“亲情”小组,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以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为核心,以“导”为主,以“控”为辅,“导控”结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工作策略和工作措施

落实对学生的“五个监管”:对“特殊生”的监管,对违纪学生的监管,对学生放学返家时的监管,对寄宿生的监管,对节假日留校学生的监管。监管工作可以弥补常规教育的不足,充实常规教育的内涵,是一种变换形式的教育工作。

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律意识。为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文明督导队、膳食管理委员会、文明礼仪队等各种服务性团体,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活动,树立起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

四、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成效

1.创新了德育理念,探索了教育新路。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为核心,以导为主,以管为辅,导与管相结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在它的指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提高了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与能力,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格局。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只有少数人在实施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学生的情况复杂多变,迫使导师不断提高德育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扩大了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加强了德育工作力量,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格局。

3.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融洽了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使“关爱每一位学生”由口号转变为积极的实践。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改变了过去班级只由班主任一人来管,学生只跟班主任熟的局面,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目光从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管理上,而且提升了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能换来更多学生的尊重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德育导师制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改变了过去德育工作者居高临下进行说教的形象,同时使学生信任教师。

4.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德育导师工作制度由于师生双方比较熟悉,导师也往往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对其进行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引导。导师会因人而异,对所指导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尊重指导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强化了对学生的监管,杜绝了学生违法乱纪。导师在平时加强了对所指导学生的监管,在学生中设立信息员,让信息员协助自己对学生进行监管,对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及时反馈和制止,基本消除了不良现象。

6.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学校的形象在社会中得到大力提升。因有不定期的导师家访联络制度,所以学校与学生家长间的联系会更加密切,双方的整合优势会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学校的形象也会在社会中得到大力提升。

五、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导师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导师工作不能代替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面的,班主任应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和指导学生。同时,要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团支部开展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而导师的工作,主要是对指导对象思想、学习、心理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全面性,导师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2.处理好学科辅导与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关系。作为任课老师的导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必然会对自己任教的学科给予较多的指导,但作为导师,仅仅作自己任教学科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心理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德育导师活动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在深入研究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说教、笼统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作方法。

二、德育导师制概述

1、什么是德育导师制:德育导师制是学校导师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导师与迫切需要关心指导的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德育模式。“导师”既教书又育人,认真倾听受导学生的诉求,诊断学生的成长需求,从受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多方面给以关心指导,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2、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意义:德育导师制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拓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和实施途径,有利于关注学生个性需求,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可以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3、德育导师制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实践和突破:

(1)教师既是学业上的指导者,知识上的传播者,更是德育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的研究者,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服务,即充分体现学校“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理念。

(2)学校尽可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德育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3)不断拓展校外德育渠道,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担任学生导师。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成为孩子们的终身导师。

三、导师的基本条件、基本职责、工作职责、产生途径

经验;

学生身心

1、导师的基本条件:(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2)热爱学生,有较强的育人责任感,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3)热心学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和较丰富的生活和工作(4)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知识,学会倾听,重在引导。

2、导师的基本职责:(1)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兴趣、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情况。(2)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引导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3)经常与学生进行座谈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困难。

(4)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和积极向上的文

化娱乐活动。

(5)直接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教育。

(6)学生出现适应欠佳、行为偏差或其他特殊事件时,可约请有关人员实施辅

导,并与其家长及时联系,必要时由政教处协助辅导。

(7)因实施辅导所获得的学生个人或家庭资料,非依法律规定或辅导需要,不

得对外公开或泄露。

3、导师的工作职责

(1)德育导师每周至少要安排一次与结对学生的交流或辅导。

(2)每月至少要有一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3)每学期必须家访一次。

(4)关心受导学生的成绩,促进其学习兴趣。

(5)积极参与受导班级的晨会、早操、主题班会、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了解受导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6)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撰写每位受导学生个案分析(案例)。

4、导师的产生和选择

根据各年级教师实际情况,采取教师自荐与学校行政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学生德育导师。学校将学生德育导师向同学公布,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导师;或导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所要指导的学生;每位导师指导学生1-3人。

四、受导学生的产生

由班级及班主任推荐有以下情况的学生作为受导学生:

1、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有困难,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有缺陷的学生;

2、缺乏合作精神,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的学生;

3、受青春期困惑和心理因素的干扰较大的学生;

4、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单亲、重组、父母在外打工、贫困等家庭子女;

5、学习困难,家庭教育又不得法,从而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

五、德育导师制操作方法

1、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名单如下:

组长:修刚

组员:辛彩霞

赵德才

宋振华

徐克华

2、班主任要配合学校搞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组织导师、学生填写好“德育导师制”谈话表,原则上是班级的任课老师与本班级的同学结对。

3、学生应应定期、主动向德育导师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与德育导师保持紧密联系,尊重并接受德育导师的指导,遇有问题也应先与德育导师取得联系,逐级反映问题。

4、德育导师在接收学生后,应主动与学生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与班主任共同填写学生成长档案,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思想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和生活指导。

6、学校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导师工作研讨会等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提升德育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六、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根据下列五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1、自评:每位导师的日常记录情况:

第一、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10分)

第二、与受导学生交流辅导情况记录表(10分)

第三、与受导学生家长交流沟通(10分)、2、考核组评价: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第一、学生座谈(10分)

第二、家长评价(10分)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

第一、受导学生考试分析表(10分)

第二、受导学生班级班委会成员对受导学生的评价(10分)

4、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10分)

5、受导学生个案分析(20分)

七、德育导师奖励制度

1、德育导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及各类推优的评选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2、学校每年对德育导师进行考核,被认为合格的,计半年班主任工龄,每学年评出若干名“校级优秀德育导师”,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3、学校对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参加班主任各项培训、论坛等机会。

七、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

上一篇:学习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讲话锤炼调查研究基本功心得体会下一篇: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