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2024-08-13

亲子共读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通用2篇)

亲子共读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1

内容摘要:阅读能力是一种会伴随一生的能力。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自由的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还可以增长自己的视野。那么,家长对帮助孩子进行早期的阅读,为进一步的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就“亲子共读”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阅读能力 亲子共读 重要性

作为语文课标之一,阅读能力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掌握多种的语言技巧。那么,阅读能力如此的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人们逐渐重视的问题,随着人们想法的越来越多,其中一种“亲子共读”的手段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因此,本文就“亲子共读”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亲子共读的概念

亲子共读,亦称为亲子阅读,是一种家长陪同孩子进行的一种阅读。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或者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和指导,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与家长交流,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桥梁。在青春期到来之前,不断的磨合,交流。既有助于孩子青春期及以后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凡事都可以进行沟通,进而不会导致较大的分歧的产生,而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1]。

二.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起着举住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孩子独立阅读,而亲子共读正是培养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良好方式之一。亲子共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同样也是一种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交流,放松彼此的一种方式。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对生活要热爱并尽可能的去享受生活。这样培养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成长的不仅仅是孩子,也包括家长[2]。

(1)属于家庭自己的图书馆

家长在自己的家里建立一个小小的书窝,一个可以静心阅读的天地,一个舒适且适合阅读的阅读环境,吸引孩子来这里自觉地阅读。

(2)一起选书

有了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还要有能激发阅读兴趣的书籍。家长帮助孩子一起选书,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把关,并针对孩子的不同阶段,引导其选择适合的相应阶段的书籍。同时保证家里书籍的类型和数量,及时保障孩子书籍的更换。例如,较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卡通,故事为主,较高年级的学生逐步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类型为主。

(3)对阅读时间进行规划

对每日的阅读时间进行规划,这有利于往后的坚持。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能够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稳定的阅读习惯。家长要以身作则,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固定时间的阅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的榜样,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又有利于激励孩子坚持的阅读下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亲子共读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3]。

三.家长在亲子共读的重要性

(1)家长是支持者。家长要在物质和精神上积极地支持孩子进行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家长是引导者。家长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讲一个故事等。通过家长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孩子充分的感受阅读的乐趣。

(3)家长是参与者。家长在亲子共读的过程,扮演好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角色。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使故事清洁充满跌宕起伏[4]。

培养阅读能力也是从培养兴趣开始的。培养兴趣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亲子共读就是在家庭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亲子共读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篇2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做事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有利于给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首先,为孩子准备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并做到及时更新。其次,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空间,书房、卧室、客厅都可以设置为“读书区”。为方便孩子阅读,有的家长特地在家里的墙上挂一块磁性白板,并在上面贴上一周的读书计划、需要背诵的格言古诗,或贴上地图、剪报等。最后,在孩子读书时,家长不要开电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电脑、玩手机,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二、为孩子树立阅读实践的榜样

不少家长抱怨,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孩子就是不看。孩子真的不爱看书吗?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其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写道:“儿童天性都喜爱阅读,凡是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买了书很少给孩子讲,要么总是用电视电脑哄孩子。总之,孩子从小和阅读是隔离的。”这段话说出了许多家庭的真实现状。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的,其阅读兴趣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行为的影响,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看书,给孩子讲故事,跟孩子交流读书心得,带孩子逛书店、去图书馆,孩子自然会喜欢读书这件事。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要想孩子爱读书,家长首先要做好阅读实践的榜样。

三、科学选择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挑选阅读材料时都是凭自身经验或孩子的喜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材料的选择给出了如下建议:“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浅近古诗;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这一建议对低年级阅读材料的体裁、难易程度和阅读量均作出了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识字量有限,抽象思维欠缺等问题。因此家长在选择图书时,还需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等,宜选择趣味性强、形象具体、图文结合的读物。较为可取的读物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绘本。绘本图大字少、画面精美、故事生动,能有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特别适合识字量少的孩子看。如恐龙绘本系列、《爷爷一定有办法》、《壁橱里的冒险》等。②带注音和有插图的童话、寓言、故事,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小猪唏哩呼噜》。③启迪智慧的科普读物。如《中国少儿百科全书》《儿童应知道的十万个为什么》。这类读物有助于帮助孩子了解世界,培养孩子对科学的热爱。④浅近的古诗、儿歌。诵读这类作品不必字句必究,关键是让孩子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⑤带有小故事的道德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⑥讲述孩子同龄人故事的小说。如《小屁孩日记》《皮皮鲁和鲁西西》《一年级的小蜜瓜》。这类小说的故事性强,契合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特别是一些识字量较大的孩子会对此类小说颇感兴趣,建议家长可以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一节一节地读给孩子听,使孩子受到故事情节的吸引,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对某类书不感兴趣,切莫强迫孩子去读,强迫将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为方便家长选择,老师最好列出一份推荐书目,印发给家长;前提是这些书必须是老师自己读过的,老师自己不喜欢的书坚决不要让孩子读。

四、运用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

方法是阅读活动顺利进展的保证。家长如果总是语调平平地将故事念给孩子听,时间长了孩子一定会丧失兴趣。要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有趣的事,这样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实践证明,以下几种阅读指导方法值得尝试:

大声朗读法

这是所有方法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箱箱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个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孩子听大人朗读,看似被动接受,其实是一个理解与学习的过程。家长在朗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声调的高低强弱和肢体语言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必要时读得夸张、搞笑些。比如讲《小猪胖胖买糖》的故事。小猪胖胖在去买糖果的路上遇到了刚刚打完消炎针、肿着脸回家的小熊贝贝,它关切地问贝贝:“贝贝,打针疼吗?”贝贝愁眉苦脸地说:“都快疼死我了,但总比拔牙好吧,我以后再也不吃那么多糖了。”家长在读小猪贝贝的问话时尽量用轻柔且略带急切的语气,读出对贝贝的关切之情;读贝贝的回答时要注意配合面部表情,表现出“愁眉苦脸”。这样一来,即使不用解释,孩子也能从家长的语气和表情明白“关切”和“愁眉苦脸”的意思,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具有爱模仿的天性,经常听大人朗读,即使不用刻意去教,也会读得越来越好。如果孩子对朗读感兴趣了,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读,或者家长和孩子分角色读。

讲述提问法

家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时机,适当停顿并提出问题,特别是在有悬念的地方提问,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和兴趣。例如读《永远永远爱你》,可以这样问:“小霸王龙长大了会变得善良还是残忍呢?”“小霸王龙到底有没有认出霸王龙叔叔是他的亲爸爸呢?”同时还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少而精,否则会打断故事的连贯性;家长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情感的支持对激发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情境导读法

利用书本封面或插页的图片情境引导孩子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在开始阅读之前,不妨让孩子认真观察封面的图画并故意将书名遮住,让孩子猜猜书名或故事情节,启发孩子说说想知道些什么。比如读绘本《驴小弟变石头》,在读了书名之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说“驴小弟为什么会变石头?”“它后来有没有变回自己?如果有,是怎样变回的?”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质疑能力,其阅读兴趣也会更浓。

表演创编法

活泼好动、表现欲强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可能会感到害羞,但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一定是非常放松的。许多绘本或童话故事都可以创编成适合孩子与家长一起表演的小剧本,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改编、续编故事再进行表演。比如绘本《爱心树》,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奉献的故事,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非常适合妈妈和孩子一起表演。表演不仅使孩子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使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释放和提升。

随机引导法

在陪孩子读完故事后,不妨引导孩子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比如读完寓言《亡羊补牢》,要引导孩子明白有错须及时改正的道理;当孩子显得不够自信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丑小鸭》的故事。在“亲子共读”时结合生活实际,对孩子进行随机引导,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有用的,从而产生阅读兴趣。

拓展迁移法

有位妈妈说,有一次儿子无意中和她聊起班上有位同学是苗族人,于是问妈妈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妈妈告诉他是汉族人,并且从苗族与汉族的服装、饮食、习俗文化的不同聊到其他少数民族的特点与地理分布。儿子越听越有兴趣,于是妈妈和儿子一起上网查找各个名族的图片和资料,妈妈又买来中国地图和儿子一起研究中国56个民族的地理分布。这样一来,儿子不仅对“民族问题”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而且对我国各个省和自治区的名称都了如指掌。更没想到的是,孩子从此对地理书籍格外感兴趣。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应抓住契机“以点带面”、不断拓展,这样能有效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这也正是家庭教育灵活性、有针对性的体现。

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说,“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他任何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才谈得上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电信服务规范释义下一篇:安全教育“十个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