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2024-05-21

《七颗钻石》教案设计(精选9篇)

《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 认识。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旱灾,谁能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形?

指名学生说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旱灾的严重。

师: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都能体会到什么很重要?(水,)

二、读中领悟水罐的神奇变化。

过渡:是的,如果没有水,每个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在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妈妈出门去找水,她拿的那只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打开书本80页,自己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然后把直接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师:现在,让我们看大屏幕,自己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水罐很神奇)

《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篇2

教育是门技术, 也是一门艺术。殊不知, 我又当了回“艺术表演家”。在我的“精心牵引”下, 学生亦步亦趋地体会到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对小狗的怜爱, 母亲对女儿的母爱以及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博爱。我预设好一条阅读的暗线,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允许学生有离线、越线之机。学生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回答好老师所预设的几个问题, 获取课文语言文字所荷载的内容和知识吗?当然不是, 学生阅读主要是为了学会阅读, 发展语言, 提高语文素养。课后, 看了前辈们为我提出的众多意见与建议, 我一直在思索:课文中所流出的涓涓爱流, 如何能轻轻流向学生的心田, 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呢?

一、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古人云“师傅不过引路人”,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无论古今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教师指引学习方向, 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有人给语文课堂这样一个设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他们邀请来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嘉宾;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只是维持他们学习秩序的主持人。我们孜孜以求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 不妨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 带着思想去学习, 让他们知道他们应该学什么。

这篇课文, 故事课文情节比较简单, 并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句子, 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 充分与文本对话, 指点学生走近角色, 走进教材, 使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感悟”体现出层次性, 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知爱──感受爱──感悟爱”。因为要想让学生对“爱”有更深刻、更高效的体会, 必须从研读语段入手, 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思维的物质外壳”引导学生对文本所反映的“内在核心”进行认识感悟。所以在这一篇课文的品词析句阶段, 我把自己定位在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这点上,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以读为基本手段, 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 在读中感受爱, 在读中寻找感动的原因。其间, 我引导学生以想象为支点, 抓住文中可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都去了哪些地方?小狗喝了水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小姑娘把水给路人时会想些什么……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感受文中浓浓的爱。这样, 学生不断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与他人交流分享, 探究到文章中的深刻内涵。

二、给足机会——让学生深入探究

“你给学生一个机会, 也许学生会还你一个奇迹。”研读感悟的过程必须舍得给学生以较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其实说“给”不如说是“还”。长期以来, 我们教师由于习惯于“塞”而不善于“导”, 因此害怕将时间还给学生会白白让时间浪费掉, 所以紧紧地攥住时间不放, 斩断了对学生投入学习和活动的关键环节———动手和动脑, 思考和感悟的过程。没有时空的保证, 学生的任何活动都只能沦为形式, 成为空谈。

其实, 故事中水罐发生的几次变化是类似的, 都是先讲事由, 接着写神奇变化。所以, 可以着重讲其中一次变化的始末, 及时回头进行小结:我们刚才是怎样弄明白水罐发生第一次变化的原因的?———找让自己感动的词语或句子, 猜一猜女孩心里的想法……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刚才的方法静静地思考, 与同桌交流, 小组相互讨论。让每个同学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 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中所没有的。这不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三、予足赞赏——让学生勇往向前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 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 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 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的因素之一。面对有争议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只要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教师就应视为正确, 且有创新之花, 要加以鼓励, 不宜统一答案。即使对问题理解的差距较大, 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样, 对不断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具有指向和增力作用, 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课上, 爱表现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发言, 一赞赏, 更加热情高涨, 脑袋高速运转, 想出更多奇思妙言;不爱表现的学生, 缩手缩脚, 总不敢高高举起手来, 其实心中早已装着答案, 但怕错, 怕批评。而我, 也没充分调动起他们, 面对站起来不说话的学生, 还是没办法激励其发言。所以, 局势更鲜明, 踊跃的更踊跃, 沉默的仍沉默。这一点, 还要好好改进, 给学生信心, 给学生勇气, 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篇3

这篇童话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感知“爱”的同时,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

此外,初一学生虽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不少童话作品,但只是对童话有一些感性认识,缺少对童话进行理性分析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大致有三点:(1)知识能力目标,即了解童话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即完成预习作业,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作品内涵,树立正确的爱心观。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方法与原则

本课的教学方法是运用导学案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本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配合学生预习情形完成教学,以学为主导贯穿始终。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并诞生过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浩瀚宇宙,繁星耀眼,美丽传说,令人神往,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有关大熊星座的美丽童话—《七颗钻石》。

(赏图配乐:让学生在听、看、说的过程中,带着轻松、愉悦的心境走进文本。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2字词展示

本文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同学们熟悉他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学生四个人一组谈一下你对托尔斯泰的认识,同时交流一下你在预习中认为重要的词语,然后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将组内公认的重要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这两个提问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形,扫清文字障碍。)

3感知深入

请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合上书本用生动的语言将《七颗钻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看谁讲得最好。

(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并实现学生互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质疑解疑

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在预习时质疑的地方有没有找到答案。如果还有问题先尝试着小组讨论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此环节对文本设疑,进行小组讨论。目的是引出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高高的挂在天空呢?为了表现小姑娘的爱心,只要写小姑娘让水给母亲,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地让水呢?以上问题的引出旨在实现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心观,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和独立的状态,使生与师、生与生之间在互动合作中闪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展现。在这当中,教师始终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以促进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的学习保持了科学性和实效性。)

5感悟仿写

当我们沉浸在爱的氛围中时,应该说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中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你的感受,尝试着用“爱心是……,使……”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或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这一环节在预习作业中有所体现,让学生感受爱的伟大。仿写句子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写作意识。)

6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有两项,它们是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和预习下一课:《蔚蓝的王国》

(课堂在《爱的奉献》歌曲声中结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同时,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观念的碰撞,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学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师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相互进行心灵的交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这样还体现了新课程中关于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的要求。这样安排,既符合新课程的原则,又完成了教学目标,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发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7板书设计

爱可以创造奇迹。

(板书既简洁、醒目,又能突出童话的主题,符合板书的要求。)

8预学案

预习要求:第一,要求学生查找、收集与本文相关的资料;第二,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第三,质疑:通过预习,对本文提出质疑。

教学步骤:第一,读一读。了解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童话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第二,找一找。找出文中对你而言重要的字词,并通过工具书给这些字词正音;第三,想一想;第四,说一说。试着用“爱心是……,使……”的句式写一句话。例如,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中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笔者按照教学要求设计预习学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配合课前的预习学案,和孩子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议、写的多种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既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初一语文七颗钻石的教案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探究作者的匠心。

3.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主题。

【学习重难点】

1.探究作者的匠心。(重点)

2.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主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关于大熊星座的动人故事。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他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2.知识链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它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若再细分,童话还有古典童话、民间童话等。

3.识记重点字音。

干涸(hé) 绊倒(bàn) 瞬间(shùn)

舔净(tiǎn) 唾沫(tuò) 焦渴(jiāo)

水罐(guàn) 清澈(chè)

4.解释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清澈:清而透明。

5.初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三、合作探究

(一)思路梳理

什么让这个水罐变得如此神奇?

明确: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爱心)、女孩→陌生人(善心)

(二)写法探究

小姑娘的水罐极其神奇,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如此神奇?

明确:小姑娘的水罐“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标题分析

为什么课文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呢?

明确:“钻石”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由于爱,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说明爱心像银、金,像钻石般珍贵,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说明只要有爱,世界就会充满希望,作者就是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这也就是把“七颗钻石”作为标题的原因。

(四)主题归纳

本文是作者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在天空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五)写作特点借鉴

1.联想丰富,想象无穷。文章通过丰富的联想,让人感知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的爱心、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因想象而精彩。想象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助上了一臂之力。

2.细致描写水罐的神奇。水罐神奇之处在于,水罐发生了如下变化: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四、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空罐

有水(孝心感天)

变银(爱心如银)

变金(母爱似金)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爱心感动天地)

五、课外拓展

“我在俄国所看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作响,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查阅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结合资料谈谈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最美的坟墓”。

七颗钻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

一、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童话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启迪、引导,总结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首先让同学们浏览一组图片,都是大家熟悉的童话故事的图片。最后再用图片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明确: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童话故事书吗?是否还记得为一个青春靓丽的小女孩接受了巫婆的毒苹果而慌张不已,是否还记得因为一个善良单纯的姑娘丢失了水晶鞋而获得信服而艳羡不已。这是流传了千百年的童话,一直还在一代一代的流传着,或许,你的外婆读过它,你的母亲也读过它,当然,你肯定读过它。为什么这么多人细化童话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文,领略一下俄国童话的魅力。

二、介绍童话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则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在许许多多的通话中,总有你喜欢的。那么,谁来说说他喜欢什么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理由。

阐释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阅读课文,注意一下几个读音

干涸(hé)水罐(guàn)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四、复述故事情节

1、问:谁能用最简短几句话复述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补充: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两次让水的感人故事。

2、好的,那现在请同学们找出,小姑娘在找水,以及和母亲在两次让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引导:

(1)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圈出感人的词来。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

或联系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最后渴醒了„„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2)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3)水罐发生变化是因为什么?

引导:小姑娘在获得水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事?

给小狗喝——给母亲喝——母亲让给小姑娘喝——给陌生人喝 总结: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过程,小姑娘的爱出于对亲人的爱上升到了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怜悯之爱,在母女两人互相让水的过程中,小姑娘的爱上升到了人类互相爱护的爱,最后小姑娘把水让给陌生人,小姑娘的爱上升到了对世界一切生命的热爱,到了无限制的境界。是爱心让水罐发生了变化。

(4)

3、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写出上帝的心理活动。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3、水罐比仅仅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是爱心的象征,那么,水罐在变化的过程中好象征了什么?(板书)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情比金坚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大爱无价

五、总结

讨论

1、大熊星座真的是由七颗钻石得来的吗?作者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提示:爱心像北斗齐七星那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爱心和北斗七星是相通的,北斗七星不计任何代价给人们带来光明,就像真正的爱一样无限延伸,不计任何代价。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感悟

品味朗读,《七颗钻石》透过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一个道德期盼:要尽量为别人着想。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

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总结:无论如何,童话总是美的。就让我们心怀大爱,让童话无限制的美下去。

板书设计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情比金坚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七颗钻石》教案 篇6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培养学生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爱。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教具: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们想到了怎样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它的动人故事。下面请同学翻到课本第194页。(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他可是位了不起的大作家哦!(展示教学目标)

三、文体介绍

《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相信大家对“童话”这两个字并不陌生吧,它可是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良师益友哦。同学们,还记得你们小时候都读过哪些童话

故事吗?(《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明确: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四、整体感知:

1、全班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并思考: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正音:

干涸(hé)水罐(guàn)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

3、学生复述故事。(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主要内容:这是写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出于爱而多次让水的感人故事。(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

五、课文分析:

(一)精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

2、水罐共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3、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空木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4、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及巨大的水流

想象归纳: 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1、帮母亲找水(孝顺之爱)——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2、小姑娘给小狗喝水(对动物的爱心)——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3、母亲让女儿喝(母爱)——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爱之所至)

4、把水罐递给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喝(对陌生人的爱)——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大熊星座。(小姑娘崇高的爱心)

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到底是为什么 ?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不用“一罐水”或“神奇的水罐”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呢?

明确: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课文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2、大熊星座真的是这样来的吗?肯定不是!钻石变成星星,如此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希望爱心象北斗七星那样普照人间的美好希冀。

六、主题: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多次让水而感动了上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七、指导想象,开拓思路

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同学门的想象力也是很丰富的,就让我们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试一试,比一比:

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下去呢?试给故事续写一结尾。思考后写作,再相互交流

讨论:正因为上帝对小姑娘的考验不再犹豫了,所以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七颗钻石飞到天上,变成北斗七星。这是全文最让人振奋的情节。(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的七颗亮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的距离,可找到北极星。故此两星又名“指极星”。北斗星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七、说一说:

1、多可爱的小姑娘啊,用她的爱心救助了整个地球。请问,你们能用一句话来描述小姑娘吗?

 小姑娘是一个童话形象。 小姑娘是一个善待别人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让上苍感动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阳光女孩。

 小姑娘是一个有钻石般心灵的姑娘。

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假如这位小姑娘来到你的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其实,小姑娘也有一句悄悄话想告诉我们呢,下面我们就来齐读下小姑娘的悄悄话吧:“爱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你看到无穷的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慢慢发芽、长大。”

2、你来谈,我来谈

对啊,水是生命之源,可爱心比这生命之水更为宝贵。爱心使得小狗、小姑娘、母亲、过路人,人们得救了,爱心使得世界得救了,使得世界变的更加美好了!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爱心故事,谁来说说?(交流讨论)

好了,刚同学们都把你们身边的爱心故事给大家分享了。现在老师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个爱心故事,那是关于歌手韩红的。她有一首歌叫《天亮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动听的歌曲里动人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上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突然间离开了缆索,急速地坠落。十几条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一刹那,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洁。韩红把孩子接到家里做自己的儿子,就这样韩红当了一个未婚妈妈。每年到了孩子父母的遇难日子,韩红总带着孩子去他亲生父母的坟前祭拜他们,每次看到孩子那副伤心的样子,就感到心酸,于是发誓

要把孩子抚养成人,重新给他一个温暖的家。然后,韩红就写下了《天亮了》这首歌。(播放音乐)

思考:在这个故事里,爱心体现在哪里?爱心创造了什么奇迹?

小结:是啊,爱可以创造奇迹!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3)听完那么多爱心故事之后,同学有什么表示呢?

爱就一个字,我只会用行动来表示!我想„„

八、总结:

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九、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将这个爱心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托尔斯泰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将北斗七星赋予这样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表达了他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永远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同学们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能为“启明星”的来历创作一个童话故事吗?(请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试一试!)

《七颗钻石》教案设计 篇7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主要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灾旱,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 变成了星星。文章篇幅虽然短小, 但情节却起伏生动, 紧扣“变化”为读者展示了无私广博的爱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奇迹, 让人们感受到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爱心是永恒的, 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 普照人间。

教学建议:

一、整体梳理, 抓变化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是学生触摸文字, 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感悟文章主旨的前提。教师在上课伊始要组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对课文进行整体梳理。

1. 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教师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对要求正确认读、正确书写的字词及文中难读的字词进行分类检查, 及时纠正读音, 指导书写, 并让学生互动交流, 简要说说理解词语所用的方法或途径。

2. 理清文章脉络。

(1) 默读课文, 想想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2) 根据交流整理板书: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 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涌出巨大水流。 (3) 根据板书脉络, 让学生尝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要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语言简洁)

二、披情入文, 品字词

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是神奇的, 都是事出有因的。这个“因”饱含着浓浓的情。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品读字词, 感悟真情与真心。

1. 品读背景, 体会水之重要。

《七颗钻石》讲述的故事有一个特定的背景, 文中人物的所有行为均在这个特定背景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可贵。因此, 必须引领学生体会水的重要。

(1) 紧扣字词, 感受水之匮乏。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读第一自然段, 感受地球面临的缺水的严重危机。“大旱灾”——因旱成灾, 久未下雨, “大”一方面突出旱灾灾情重, 一方面突出旱灾范围广;“所有的……都……干涸了”———“干涸”指 (河道、池塘等) 没有水了, “所有的”“都”则表明地球上的河流、水井无一例外, 即这个地球上没有水源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缺水的严重后果:植物干枯, 人与动物渴死。在感悟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把缺水的悲惨, 内心的忧伤与焦急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促进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

(2) 想象练说, 体会水之重要。在深入感受水之匮乏后, 要引导学生想象, 此时此刻, 如果有了水, 会是怎样的情景?用“如果有了水, ______。”的句式来说一说。让学生通过与前文无水的对比, 深入体会水的重要, 领悟水是生命之源, 激发学生对水的渴望, 为下文的找水做铺垫;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并通过“能从一个方面说是好的, 能从两个三个方面说就更棒”这样的评价方式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学生打开思路, 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2. 品读做法, 感悟变化原因。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既要熟悉故事发展的情节, 又要体悟情节中展示出来的可贵爱心, 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

(1) 找, 概括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变化的。布置学生默读课文, 画出有关句子, 想一想:水罐分别是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教师根据交流板书: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累得睡着后醒来时;小姑娘抱着水罐匆忙回家, 被小狗绊倒时;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时;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时;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时。通过这样的归纳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故事的发展动态, 初步感知水罐大都是在“让水”时发生了变化。

(2) 品, 感悟导致水罐变化的每一次原因。细细品读每一次变化前的句子, 抓住关键词体会究竟是什么感动了上苍, 让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变化?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 分别感受在严重缺水的时候, 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对动物的爱, 对陌生人的爱以及母亲对小姑娘的爱。 (1) “一天夜里, 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 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前一句话点明了找水的时间———“一天夜里”, 这样特殊的时间出去找水, 表达了对水的强烈需求, 找水成为迫在眉睫、不容延缓的大事;点明了找水的人物———小姑娘, 联系上文可以猜测这个家能出来找水的只有小姑娘了;点明了找水的目的———“为她生病的母亲”, 可以想象小姑娘找到的水将是母亲的救命之水。一个自己也无比干渴的小姑娘, 在夜里独自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充分体现了小姑娘对母亲深深的爱。后一句话点明了找水的结果———“哪儿也找不着”, 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可是小姑娘还是在夜里出门找了, 而且是竭尽全力四处寻找了, 甚至“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小姑娘找不到水为什么不回家睡而是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从两方面归结原因:一是小姑娘找水实在太累了, 无法支撑到回家;二是小姑娘大概想就地睡一会儿, 醒来继续为母亲找水。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就把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中。原来, 让空水罐变出水来的就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2) “小姑娘喜出望外……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水罐也掉在了地上。”“喜出望外”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小姑娘醒来发现罐子里装满清澈新鲜的水时的内心, 可以分三步来处理:第一步, 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第二步, 文中的小姑娘为何而喜? (为拥有水而喜, 为自己可以解渴而喜, 为可以救母亲而喜, 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喜……) 第三步, 小姑娘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喜”? (可以从小姑娘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想象) “真想喝个够”“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这大相径庭的想法与做法, 只是因为“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 这一比较就不难发现, 在小姑娘的心中, 母亲是第一位。“赶紧”“匆匆忙忙”表现了小姑娘的急切, 急着把水带给母亲。看来, 让水罐摔在地上仍然端端正正, 水还是满罐子的现象仍然表达的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 (3)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 小狗把它舔净了, 变得欢喜起来。”“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 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是那样不易, 让人肃然起敬。小姑娘自己都没舍得喝, 却还是把水分给小狗, 足以表明她内心对动物的爱, 对生命的珍惜, 这就是水罐变成银的原因。就这么“一点儿水”, 让小狗由“哀哀地尖叫”变得“欢喜起来”, 再次凸显了水的珍贵与重要。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 “舔”, 既与“一点儿水”一致, 又符合狗的特点。 (4)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 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显然, 母亲的言与行揭示了水罐由银变金的秘密———母亲对小女孩的爱。 (5)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把水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句话中的“递”字绝对震撼人心, 要引领学生分几步去体悟:第一步,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哪些情况下用“递”这个字, 体会出“递”的东西比较一般, 不贵重, 这一动作表现了人物的随心、随意, 无须多考虑;第二步, 思考文中小姑娘“递”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一是要品悟到递出的水是重要、珍贵、来之不易的, 二是要品悟到小姑娘不是分出一点水递过去, 而是把整罐水递出去了。) 第三步, 思考小姑娘把水罐“递”给谁的?她是在什么情况下“递”的? (结合前文的“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咽了一口唾沫”来理解) 通过这一系列的品读, 不难发现, 小姑娘的爱不仅给自己的亲人, 给动物, 还奉献给了陌生人, 她的爱是多么广博无私!这使得水罐又发生了变化: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 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3) 读, 用美好的感情表达人物美好的心灵。带着美好的感情选择水罐发生的一次变化读一读, 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先自己练习读, 再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三、前后贯通, 悟主旨

给人以生活的力量, 指引生活的方向是童话故事的魅力。领悟故事主旨, 让故事走进生活, 是学习童话故事的目的。

1. 前后回顾, 揭示主旨。

故事中的小姑娘和她的母亲都让水罐发生了变化, 请学生浏览全文, 想想女孩和母亲共同拥有的而又导致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爱心) 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水罐里涌出的仅仅是水流吗?联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还涌出了希望、生机、活力、未来……) 至此, 爱心能创造奇迹、带来希望、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也就水到渠成了。

2. 辨析比较, 品析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如果让你给这个故事起个题目, 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题目?作者为什么用了“七颗钻石”呢? (结合钻石本身的特点、它的象征意义及最后一段话进行辨析)

3. 内外沟通, 指导生活。

《七颗钻石》教后反思 篇8

“你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想吗?”

“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要是这时能下雨,干旱就解除了,人们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多好、多朴实的愿望啊。”——面对干旱,“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大雨下了下来”要比“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星星普照人间”更有现实意义。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

一、充分朗读,体验情感

1 初读,触发感觉

学生在读一篇文章时,难免会碰到个别生字词不会读或读不准,课文读起来就显得有些生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默读、轻读等方法感受课文,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当然也可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要求,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当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后能正确熟练地读课文时,不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去读。这是孩子最自然的、最原始的朗读,无论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还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2 品读,抒发情感

每篇课文中,都会有一些不容易读的地方,特别是在读法的轻重、缓急、高低、停顿、断句等朗读技巧上,教师要做重点指导。这些重要的语句往往能帮助孩子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要把这些句子或段落挑出来,指导反复朗读,让不同的学生用自己所体会到的不同方法去朗读,然后再让学生选择哪种读法更好些,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3 全读,领会思想

课文是一个整体,只能读出好的句子和段落来是不完整的朗读。在指导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后,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通篇感知的时间,再次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一些重点的字词句以及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语气转换等作“引导”。教师可以用手势或“领读”等方法作强调,也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一点肢体语言。最佳办法就是选一些适合课文的音乐做渲染,调动学生的感官。使用配乐时,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有些老师和学生习惯音乐一起就读,我觉得应该让音乐起来一小会儿后再读,利用这个时间,孩子可以很好地理解音乐、提前感悟、调动情感,从而很好地把握课文,使音乐和朗读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学生美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引导想象,感悟真谛

1 创设情景,引发情感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有的课文与孩子们生活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如《七颗钻石》这一课,可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设想处理水的种种方法和理由,既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可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在指导学生朗读前,可利用一些和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的录像、音乐、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和理解课文,进入角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2 发挥想象,表现情感

《七颗钻石》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2、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浏览课文,回顾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板书空水罐装满水银金罐钻石

二、深入课文,感悟内容。

(一)感受缺水

1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请你们读读第一段。

2哪些词语看出大旱灾的严重。

3、理解词语干涸、焦渴而死。

4、再读,感受旱灾的严重性

(二)体会变化

第一次变化,感受孝心。

1、小姑娘的空水罐怎么会竟装满了水的呢?默读2段,边读边划,小姑娘做了什么会使空水罐装满水的?

2、出示“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A自由读。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B说话:如果你就是那位为妈妈找水的小姑娘,你会在哪儿为妈妈找水呢?此时是一片干旱呀

出示:我来到,但是。2名

3、你觉得是什么使空水罐装满水的呢?

4、出示“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读出喜出望外

第二、三次变化,感受爱心、母爱。

1、水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银的.了?请你也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2、出示:第一段、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正因为小姑娘对小狗的关爱,木罐变银的了,那银罐又怎么变金的呢?听老师来讲这段故事。

同学们,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金的呢?

第四五次变化,感受爱的无私。

1、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感人的事情又发生了,你觉得哪里让你感动了,自己读课文

是什么使水罐又发生神奇的变化?

2、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A齐读

B朗读感受小姑娘的渴和她的无私。

3、读中再次体会。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4、感受地球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三)感情升华

同学们,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板书爱边说边画爱心。

小姑娘的心灵就像钻石一般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

三、情感延伸小练笔

1这水罐的变化多么神奇呀,童话故事多么精彩呀。

课件出示变星星

叙诉: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仿佛也被小姑娘的真情所感动了,仿佛也看到了人间这美好的一幕幕。它眨着眼睛,仿佛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拿出笔,尽情地想像,

3反馈。

四、总结

上一篇:飞鸟集读后感初中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活动主持词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