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进展过程中的问题

2024-05-04

课题进展过程中的问题(精选9篇)

课题进展过程中的问题 篇1

1、学生的课堂参与不只在于是否参与了课堂讨论。许多人都认为,课堂热热闹闹的,学生积极踊跃,每个人都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就是参与度高,就是高效课堂。的确,在讲课比赛中,在公开课上,在录像课上,确实非常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日常教学中,每一节课都热热闹闹、斗志昂扬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课文本身就不同。比如,我们在高一新入学时讲文言文,讲文言文的语法,状语后置啊、宾语前置啊、定语后置啊……学生以前并不懂,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而且又较难的内容,一脸的茫然状,让他们热情热闹地和你配合是很难的事情。这时,我就发现,学生在认真地记笔记,认真地思考你的问题,即使答得不对或者因为怕说错小声嘀咕,这也很好。说不出来,却在认真地记,认真地思考,在竖着耳朵听老师的讲解,这不也是在参与课堂吗?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我是欣慰的。

(2)增加课前提问环节有助于学生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语文是人文类学科,重在学生的阅读体验,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所以,语文课在正式开始讲课文之前,好像没什么东西可以回顾可以复习的,但是语文除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以外,还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我试着在每节课开始前都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提两三个小问题,效果还不错。比如,讲诗歌单元,每节课前提问三五个学生的背诵,问《蜀相》中写景的角度,问《雨巷》的典型手法,叫学生到黑板前去写《阁夜》里的易错字。讲到古文单元,我会就上节课所讲,提问重点句子的翻译,借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记住了里面的语法现象、重点实虚词,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自从有意识地增加了课前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前准备时不在无所事事了,他真的开始准备了,上课时也不用担心哪个学生在睡觉在走神,都听得记得很认真,这不也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一种表现吗?

(3)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讲《沁园春・长沙》,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湘江美景;讲《雨巷》,给学生找背景音乐,让他们配乐朗诵;讲《再别康桥》,让他们反复诵读里面的语段,体会这者的感情;讲《荆轲刺秦王》,让他们演绎“廷刺秦王”这个情节;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学生模仿梁启超的.开场白……这些课堂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产生一种印象,语文课时时有惊喜,没上课前对语文课就有了期待,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课题进展过程中的问题 篇2

一、疑问:为什么研究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许多教师觉得搞科研很难, 就是因为缺乏对问题的发现。其实, 我们的工作每天都面对着千变万化的生命个体———学生, 如凭着已有的常识、习惯和经验去应对, 遇到种种“问题”在所难免, 不过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课题研究的起点。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应该带着怀疑的精神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这样才能从诸多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如, (1)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细细品味这句话之前, 大家都会认为它是一句至理名言。但是, 当“文本解读”这个术语冲击课题组老师大脑时, 他们就开始对这句话产生了质疑。一千个读者就一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如一些特定的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 即使是一万个读者, 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产生独特的体验, 只会把学生引入歧途。 (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独特体验一定都是正确的吗?如有学生认为, “白骨精虽然诡计多端, 残害百姓, 但是挺有孝心的, 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 “狐狸很聪明, 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 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 直到乌鸦开口”。这样的解读显然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些疑问引起了课题组对“文本解读”的重新审视, 由此确定了《文本解读研究》的研究方向。

当然发现问题并不是胡乱猜测, 而是要根据事实与经验来判断。有了初始的感觉之后, 我们要考虑时代的背景, 结合自身的实际, 通过学习借鉴有关文献资料, 观察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思考当前现实存在的问题, 选择来自于身边的、与自己切身体验相关的问题。但是, 问题意识并不是天生的, 特别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孕育。凡进入理智范围的东西, 无论其有无价值, 我们都应采取怀疑的态度探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具体地说,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于遇事多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在研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 就表明教师对问题有一种参与、介入的态度。问题的“提出”已经是教师自主思考的结果。进而要明确:课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他人在此方面已做了哪些研究, 自己的研究有何特色和创新, 选择的课题在理论层面能丰富、补充、完善哪些理论成果, 在实践层面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审视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现实问题, 不是人云亦云, 并持之以恒, 问题意识就会逐步得到强化。

二、追问:具体研究什么

在明确了“为什么研究”之后, 就要连续发问“研究什么”。连续发问意味着连续思考、连续探究, 或者说是追踪思考。“研究什么”不是凭感觉, 而是在明确课题名称含义的基础上, 通过课题界定以及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理清研究思路。课题界定就是根据研究的题目对研究的范围做出限定, 对题目中的几个主要概念或者对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做出规定, 以明确其内涵, 限定其外延, 找准课题研究的方向, 使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定要与研究题目紧密呼应, 而且两者一定要匹配。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时要表述清楚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探索总结那些规律性的知识, 改善那些教育教学行为, 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在《文本解读研究》构建过程中, 课题组发现许多专家对于“文本解读”大致有这样四种姿态: (1) 把作者当上帝, 重视“作者原意”; (2) 把文本当上帝, 重视“文本意义”; (3) 把读者当上帝, 重视“读者意义”; (4) 把编者当上帝, 重视“编排意图”。作者、文本、读者、编者,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上帝呢?鉴于专家对“文本解读”的种种不同界定, 课题组确定“谁是阅读世界真正的上帝?”是要解决的首个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 并结合教学的实践, 从中得出我们的结论:作者、文本、读者、编者原本就是一个整体, 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这四者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交融, 共同发挥着作用和影响。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只有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进行全面的解读, 它们才会成为真正的上帝!如此按图索骥, 课题组还找到了“如何正确处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关系?”“文本解读到底要把握多宽的度?“”文本解读与文本细读的区别在哪里?”等系列问题, 形成了等待解决的问题体系。把主题展开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结构并确定重点, 再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观点或实施构想 (可见轮廓) , 从而把大问题细化为几个具体而又关联的便于操作的子问题 (正面陈述) , 这就是我们具体要研究的内容。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 该项课题的研究才会一步步走向深入, 直至进入一片崭新的研究天地。

作为一线教师, 研究的内容不要贪多求大, 在考虑实用性的前提下, 选择适合自己的为宜, 并不断地拓展、深化。

三、试问:怎样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需要有科学的研究计划, 有方法论支撑。每一项课题都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这决定着研究应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采取不同的研究措施。方法不对、运用不当, 研究成果的信度、效度就不会达到要求。是以调查法为主还是以文献法为主, 是进行实验研究还是个案研究, 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确定, 使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相匹配, 使研究工具和研究手段能更好地为研究目标的达成服务。方法确定后, 根据研究计划如何实施这些方法, 遵循哪些程序、采取哪些措施、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就会清晰明了。明确了怎样研究, 增强了计划性、减少了盲目性, 使课题研究按部就班地进行, 就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原始数据、资料的记录和积累。

在开展《文本解读研究》时, 课题组首先采用的是文献法。此前, 广大教学专家、语文教师已经对“文本解读”给予了高度关注, 并撰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纷繁的研究成果要求我们必须擦亮眼睛进行甄别, 为我所用。课题组曾经围绕一些教育名家对文本解读的见解和认识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剖析, 并将他们的观点用表格的形式分别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 课题组又采用行动研究法, 将名师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实践, 并不断整合、完善和创新。课题组将“文本解读”与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结合起来, 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文本解读的三重境界”:走进文本, 潜心会文; 走出文本, 全面审视;再回文本, 返璞归真。

方法没有最好的, 只有最合适的。研究者应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科研。作为一线教师, “行动研究法”应该作为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行动研究”就是教师把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边研究边实践, 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研究中, 教师集“研究者”与“行动者”于一体, 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反思, 通过与其他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的交流沟通, 不断地加深对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解, 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反问:研究效果如何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有所收获, 出好成果。因此,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我们的研究是否在重复别人的老路?我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哪?我们研究的成果价值如何?我们研究的效果应该怎样提升?……

在开展《文本解读研究》之初, 课题组还没有找到一项合适的理论来支撑, 所以研究的成果较肤浅。后来, 通过阅读和不断地查找文献, 课题组了解到了互文性理论。“互文性”概念是由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朱利娅·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的。她认为“任何文本的构成 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 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这一理论对于文本解读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且, 课题组还发现, 很少有人把这一理论用于文本解读。于是, 课题组别出心裁地按照几何的“点线面体”对文本进行互文解读。在互文性理论的视野下, 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视觉和理论的支撑, 也为对文本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解读指明了方向。在不断的反问中, 课题研究也不断深入, 在此基础上又拟订了《互文性理论在文本解读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方案, 决定将“文本解读”作为课题组永久的研究方向。任何一项课题的研究如果缺少理论的支撑, 都将是苍白无力的。教师要想真正开展教育科研, 让自己的研究走向深入, 就必须认真学习各种理论, 以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不断学习理论思维, 汇聚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还要学会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这样做出来的课题才具有理论之根, 才能真正传承文化, 继往开来。

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问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它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同时也会有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思路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就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 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 为更深入地研究开辟新的道路。课题研究在积累“过程性资料”的同时, 也要重视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数据、措施等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和升华, 对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事实、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等进行研讨, 从中总结出一套实践操作体系, 或揭示出一些客观规律, 或分析提炼出一些新的理性认识甚至新的理论观点, 形成他人可资借鉴的、能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成果性材料。当然, 也要总结课题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及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在“问”的过程中发现新情况, 在“问”的过程中产生新思考, 并且在“问”的过程中寻求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如此循环往复地在“问”中前行, 螺旋式上升, 方能使课题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因此,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地树立和增强问题意识, 是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效益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张春华.教育科研要强化问题意识.新教育, 2011 (10) .

[2]于红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 2010 (11) .

课题研究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篇3

一、 疑问:为什么研究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许多教师觉得搞科研很难,就是因为缺乏对问题的发现。其实,我们的工作每天都面对着千变万化的生命个体——学生,如凭着已有的常识、习惯和经验去应对,遇到种种“问题”在所难免,不过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课题研究的起点。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应该带着怀疑的精神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从诸多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如,(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细细品味这句话之前,大家都会认为它是一句至理名言。但是,当“文本解读”这个术语冲击课题组老师大脑时,他们就开始对这句话产生了质疑。一千个读者就一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如一些特定的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是一万个读者,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产生独特的体验,只会把学生引入歧途。(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独特体验一定都是正确的吗?如有学生认为,“白骨精虽然诡计多端,残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狐狸很聪明,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这样的解读显然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些疑问引起了课题组对“文本解读”的重新审视,由此确定了《文本解读研究》的研究方向。

当然发现问题并不是胡乱猜测,而是要根据事实与经验来判断。有了初始的感觉之后,我们要考虑时代的背景,结合自身的实际,通过学习借鉴有关文献资料,观察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思考当前现实存在的问题,选择来自于身边的、与自己切身体验相关的问题。但是,问题意识并不是天生的,特别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孕育。凡进入理智范围的东西,无论其有无价值,我们都应采取怀疑的态度探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具体地说,问题意识的培养在于遇事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研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就表明教师对问题有一种参与、介入的态度。问题的“提出”已经是教师自主思考的结果。进而要明确:课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他人在此方面已做了哪些研究,自己的研究有何特色和创新,选择的课题在理论层面能丰富、补充、完善哪些理论成果,在实践层面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审视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是人云亦云,并持之以恒,问题意识就会逐步得到强化。

二、 追问:具体研究什么

在明确了“为什么研究”之后,就要连续发问“研究什么”。连续发问意味着连续思考、连续探究,或者说是追踪思考。“研究什么”不是凭感觉,而是在明确课题名称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界定以及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理清研究思路。课题界定就是根据研究的题目对研究的范围做出限定,对题目中的几个主要概念或者对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做出规定,以明确其内涵,限定其外延,找准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一定要与研究题目紧密呼应,而且两者一定要匹配。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时要表述清楚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探索总结那些规律性的知识,改善那些教育教学行为,使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在《文本解读研究》构建过程中,课题组发现许多专家对于“文本解读”大致有这样四种姿态:(1)把作者当上帝,重视“作者原意”;(2)把文本当上帝,重视“文本意义”;(3)把读者当上帝,重视“读者意义”;(4)把编者当上帝,重视“编排意图”。作者、文本、读者、编者,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上帝呢?鉴于专家对“文本解读”的种种不同界定,课题组确定“谁是阅读世界真正的上帝?”是要解决的首个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并结合教学的实践,从中得出我们的结论:作者、文本、读者、编者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这四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发挥着作用和影响。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只有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解读,它们才会成为真正的上帝!如此按图索骥,课题组还找到了“如何正确处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关系?”“文本解读到底要把握多宽的度?”“文本解读与文本细读的区别在哪里?”等系列问题,形成了等待解决的问题体系。把主题展开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结构并确定重点,再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观点或实施构想(可见轮廓),从而把大问题细化为几个具体而又关联的便于操作的子问题(正面陈述),这就是我们具体要研究的内容。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该项课题的研究才会一步步走向深入,直至进入一片崭新的研究天地。

作为一线教师,研究的内容不要贪多求大,在考虑实用性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为宜,并不断地拓展、深化。

三、 试问:怎样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需要有科学的研究计划,有方法论支撑。每一项课题都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这决定着研究应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采取不同的研究措施。方法不对、运用不当,研究成果的信度、效度就不会达到要求。是以调查法为主还是以文献法为主,是进行实验研究还是个案研究,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确定,使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相匹配,使研究工具和研究手段能更好地为研究目标的达成服务。方法确定后,根据研究计划如何实施这些方法,遵循哪些程序、采取哪些措施、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就会清晰明了。明确了怎样研究,增强了计划性、减少了盲目性,使课题研究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原始数据、资料的记录和积累。

在开展《文本解读研究》时,课题组首先采用的是文献法。此前,广大教学专家、语文教师已经对“文本解读”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撰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纷繁的研究成果要求我们必须擦亮眼睛进行甄别,为我所用。课题组曾经围绕一些教育名家对文本解读的见解和认识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剖析,并将他们的观点用表格的形式分别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又采用行动研究法,将名师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并不断整合、完善和创新。课题组将“文本解读”与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文本解读的三重境界”:走进文本,潜心会文;走出文本,全面审视;再回文本,返璞归真。

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研究者应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科研。作为一线教师,“行动研究法”应该作为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行动研究”就是教师把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教师集“研究者”与“行动者”于一体,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的交流沟通,不断地加深对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解,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 反问:研究效果如何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有所收获,出好成果。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我们的研究是否在重复别人的老路?我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哪?我们研究的成果价值如何?我们研究的效果应该怎样提升?……

在开展《文本解读研究》之初,课题组还没有找到一项合适的理论来支撑,所以研究的成果较肤浅。后来,通过阅读和不断地查找文献,课题组了解到了互文性理论。“互文性”概念是由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朱利娅·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的。她认为“任何文本的构成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这一理论对于文本解读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且,课题组还发现,很少有人把这一理论用于文本解读。于是,课题组别出心裁地按照几何的“点线面体”对文本进行互文解读。在互文性理论的视野下,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视觉和理论的支撑,也为对文本进行更科学更有效的解读指明了方向。在不断的反问中,课题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又拟订了《互文性理论在文本解读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方案,决定将“文本解读”作为课题组永久的研究方向。任何一项课题的研究如果缺少理论的支撑,都将是苍白无力的。教师要想真正开展教育科研,让自己的研究走向深入,就必须认真学习各种理论,以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不断学习理论思维,汇聚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还要学会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这样做出来的课题才具有理论之根,才能真正传承文化,继往开来。

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问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它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会有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思路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就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为更深入地研究开辟新的道路。课题研究在积累“过程性资料”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数据、措施等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和升华,对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事实、经验和发现的问题等进行研讨,从中总结出一套实践操作体系,或揭示出一些客观规律,或分析提炼出一些新的理性认识甚至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他人可资借鉴的、能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成果性材料。当然,也要总结课题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问”的过程中发现新情况,在“问”的过程中产生新思考,并且在“问”的过程中寻求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如此循环往复地在“问”中前行,螺旋式上升,方能使课题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地树立和增强问题意识,是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效益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教育科研要强化问题意识.新教育,2011(10).

[2] 于红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2010(11).

[3] 付德.反思与追问——课题研究的关键.教师,2007(7).

课题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篇4

五华县田家炳中学2017-2018“高中教学教研改进”课题组开展半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校就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汇报以下:

本课题旨在缩小山区与发达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通过改进学校教学教研管理,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整体提升学校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课题实施以来,全校在教学教研管理方面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1.完善了管理模式

(1)改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在《五华县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使学校教学管理检查更为落实,更具操作性。

(2)改进了教学管理模式。首先,年级组教学管理责任制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各级依据学校教学管理目标要求,每个年级组就是一所学校,校领导、中层干部蹲点到年级,指导年级组各班级开展个性化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效能。第二,指导并强化备课组工作,使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与分工合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鼓励并倡导编制富有个性特点、适合学生的学案,加强交流与沟通。

(3)改进了教学管理手段。全面开展以改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的听评课活动,强化校长、行政、组长们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学案编写要求,使之成为教师落实常规的自觉习惯,从而整体提升课改班教育教学质量。加大高中三个级教师教学循环与循环评价工作的力度。

2.改变了教研理念

本课题组开展课改活动以来,师生对教学教研管理的各种制度、模式的认识都比较到位,大都能配合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提高教研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与新课标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教研质量稳步提高。

3.丰富了教研方法

本课题组开展课改活动以来,全校教师身体力行,在具体的教学教研管理活动中,能学以致用,将教访经验、专家做法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了与同伴的互助合作,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活跃了课余生活

本课题开展课改活动以来,学校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向“国学”和体育艺术,让学生在“读国学”活动中“修心性,明大义”,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不仅发挥着“环境育人”“读书修性”的育人功效,同时也让学生在喧嚣的现代社会宁静了心性,净化了心灵。

本课题开展课改活动以来,学校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的实际,努力挖掘学生体育、艺术方面的潜能,通过举办体育艺术节、通过组织校园足球赛、女生篮球运球赛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艺术的兴趣;通过举办男教工篮球赛、女教工定点投篮赛,丰富了教职工课余生活,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

5.中期小结初见成效

本课题开展以来,学校各科组均有1—2名教师进行“两法”改革的实验、探究,今年县级以上课改立项比去年净增20多项,其中有2个课题成为市课改立项课题;学校加大了省教改课题“五环教学案”的投入,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教研管理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学校教学教研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各个年级都能按课题方案进行,同时也收集了很多材料,尤其是过程材料收集较好,各个阶段的小结性材料及阶段成果的形成也较好,现在我们还在进一步的整理和完善中。但在开展课题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教学管理队伍的现代教学管理意识与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过程不够扎实,教学管理的各层次间的有效沟通不够。

2.教学管理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落实,过程控制、细节关注都存在不足。在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没有很好发挥作用,课堂教学仍存在较多的“灌输式”模式,教学质量的监督保障机制尚未形成,教学评价功能不够完善。

面对以上之问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成立课题改进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教务处主任、科组长组成,统一思想,为实施改进提供理论支撑和组织保障。

2.成立课题改进教学教研专家指导组,邀请教研室教研员、名教师、校领导组成,为实施改进提供专业保障。

3.加大对课题教学教研设备、经费的投入,完善教师教研工作的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和评价制度。

4.继续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固本强基。

小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篇5

后庄小学

我校小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确立,即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基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已进行了一学期,现将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进展情况

九月初,我校确立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小课题,并着手于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成立学习小组并为学习小组命名,制定小组学习目标。由班主任老师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

十月份,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特别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问题进行解决。由各学科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确定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十一月份,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调查,主要通过观察课堂上小组成员的互动、小组成员的交流、汇报员的汇报等。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

十二月份,主要以规范小组内的交流语言、汇报语言为主。如:

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

我们小组认为„„

我们小组找到句子是„„,感受是„„

通过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提纲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如何来汇报、交流。

二、研究成效

1、学习小组的建设极大促进学生的互帮互学,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小组内的学习活动有效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

3、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相互协作,配合默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小组长的参与度高,能够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合作学习内容。

5、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争辩,人人思辨,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三、存在问题:

1、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师对小组成员的培训次数较少,且缺乏针对性。

2、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对讨论的问题深入不够。

3、小组内发言最多的就是好学生,而学困生总是默不作声。

4、学习小组的设立没有因学科而异。

四、改进措施

1、下一步,要加大对小组长、小组成员的培训力度。要让所有代课教师认识到小组培训与否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性。

2、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合理设计需要讨论的问题,保证问题有讨论的价值。

3、做到发言机会均等,轮流发言,默许后进生说别人说过的话。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阶段总结 篇6

自《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开题以后,我们就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去。我们积极准备,搜集了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并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分析,组员针对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初次把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现对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开题报告之后,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经过认真讨论,拟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初稿并通过审核,经课题组审核后形成了初步的方案文本,为以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拟定的进度计划,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结合课例《烙饼问题》以及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整体状况做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做了简要分析。

2、搜集了一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资料进行学习。

3、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有关课题研究学习交流活动,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提高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4我们积极准备,搜集了课题研究资料,并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分析,组员针对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初次把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准备最后形成研究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课题研究的认识还只是在初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

2、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不够科学精细。

3、研究资料缺少,需要从更多途经搜集充实。

优秀课题奖励过程性材料 篇7

一、过程性材料的要求 1.《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1)课题研究有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记录表(2)课题组重要研究活动(会议)情况记录表(3)课题组阶段性研究工作小结记录表

(4)课题研究效益性或影响性成果发表、交流、获奖记录表 4.《课题研究体会、案例、反思录》

二、关于过程性材料:

1.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是反映科研课题研究过程真实性的各类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等。

2.主要包括:

围绕课题展开的调查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阶段报告等; 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

围绕课题的研究课实录或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教者自我反思、课堂评价表、光盘、图片、影像资料;

教育教学效果测查情况,检测评价试卷、问卷及检测所得的一些数据资料

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全部观察记录、调查材料、测验统计等。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课题小结、随笔、案例分析、课题组成员所获得的荣誉。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经验总结、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刊物封面、目录、文章级别、文章)、获奖论文(注明级别、等次)、撰写的专著。

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大事记,主要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效果、效益。

课题中期评估申请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 课题结题申请书课题结题报告最终成果 3.具体要求:

①真实性:教育科研最忌讳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研究过程应该实实在在,过场材料当然也应该是真实可靠的。因而搜集资料时首先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坚决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假材料和没有实际操作的伪材料,以确保研究过程资料饿真实可靠。

②准确性:从资料的来源、时间、地点等方面,鉴别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检查资料是否准确,以确保资料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看它们有无矛盾和出入,抽样选取的资料是否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从而决定对资料的取舍。

③完整性:科研工作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搜集资料也要做到全面细致,不可挂点漏面,有所偏废。要达到通过材料就可以真实全面了解实验全貌的目的,体现研究过程资料的全面性原则。

④系统性:一般要制订一个资料分类方案,然后按照方案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资料,并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做好对资料的科学整理。

三、教育科研课题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课题概念模糊,缺乏界定。

2.没有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方案过于简单。3.将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等同于课题研究。4.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截然分开。5.忽略研究过程,只看重课题立项和结题。6.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研究到哪儿算哪儿。7.缺乏认真科学的科研精神,拼凑抄袭。

第八周零售学调研课题进展汇报 篇8

2012-10-2

3二、小组成员

组长:荆潇

小组成员:王业飞,孙笛,王博,严松胜,耿云龙,倪锦浩,黄思涵,庄炳

二、进展概述:

三、进展细节:

1、数据准备:

参与人:荆潇,王业飞

荆潇,王业飞:10月19日,我们在学校搜集南京南京地铁商业圈有关的相关数据、论文、期刊等,为课题持续研究打下基础,10月20日,我们两人前往南京图书馆调取2005年至2011年南京统计年鉴的资料。通过照相,手抄以及网上电子购买等方式将资料获取到。随后,两人将全部资料进行整理。将所有数据分类别整理在Excel表格中,为筛选数据做准备。(指标数据量较大,仅以缩略图形式呈现,源文件是Excel表格。)

2、参访调研:南京地铁新街口站

参与人:孙笛,耿云龙,严松胜

10月20日,小组成员孙笛,耿云龙,严松胜赴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参与调研,汇总新街口站的商业圈资料。

严松胜,耿云龙:新街口地铁站是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的交汇点,所以新街口地铁站每天的人流量十分巨大。这些人流量就是新街口地铁商圈的基础所在。在地铁开通的前后新百现的销售额也同比增长了20%以上,中央商场、大洋百货和东方商城等商家所提供的销售增长数据也都20%到30%左右。在平时,去新街口的顾客也比以往同期增加10%左右,具体大概增加1万多人。而如果是周末,增加的顾客人数能达到3万多。除了在这些,新街口晚间营业额占日营业额的30%左右,而这些都地铁带来的。

孙笛:在南京的地铁站中,新街口站是客流量最多的一个站。我去地铁站调研时发现,由于新街口站是一号线与二号线相互换乘的站,而且新街口是南京市的中心,所以客流量比其他站都要多。新街口地铁站有23个出入口,跟地下迷宫一样。出入口处有很多地铁商铺,经营的品类有电信、联通、旅行社、洗衣店、票务中心、影楼、便利食品、眼镜店、饮料、家政服务、数码冲印和苏宁自营的时尚数码店等。品种大多以便利食品和快速消费品为主。这类商铺一定是一种方便型的,为顾客出行提供一种随意性的或是随机性的消费形态。16号出口是通向东方商城的,周末的时候16号出口一个小时之内的客流量可达5000人左右,很多都是去东方商城购物或者是刚刚购物结束准备离开的。新街口的地铁商铺也是最多的,经营便利食品居多,很多都是小吃,即买即吃,让来来往往的人有了顺带购物和随机消费的习惯。这里可以说是“地下夫子庙”。地铁的运行使安徽马鞍山、芜湖以及江苏镇江、扬州等地的游客来南京更加的方便,也就更增加了新街口商圈的客流量。

3、参访调研:南京地铁南京车站站

参与人:黄思涵,王博,倪锦浩

10月21日,小组成员黄思涵,王博,倪锦浩赴南京地铁南京车站站参与调研,汇总了南京车站站的相关商业圈资料。

我小组成员黄思涵,倪锦浩,王博于2012年10月18日来到南京站与南京地铁南京站对客流量进行了调研活动。调研地点为南京火车站的出站口,地铁南京站轻轨列车的登车口,和周边少量商铺。

小组调研总结:调研从上午10:30左右开始

地铁登车口的情况由倪锦浩和黄思涵两位同学统计:每个登车口的人数流量最少时为平均3到5人,最多时约有12人。地铁列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4个出口,双向列车每个方向大概10分钟一辆。经过我小组成员的粗略统计,地铁南京站的人流量平均每分钟可以达到19.2人。

而在火车站出站口进行统计的王博同学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出站的人中,每10人中有1到4人选择了直接进入地铁站乘坐地铁,其他人则选择直接出站。

对于地铁站附近的商铺,我们小组也进行了简单的调研,在地铁站附近的一家

超市门口(火车站候车室入口处),我们于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了简单的人流统计,在10分钟的时间内超市的顾客流量平均达到了10人以上人

倪锦浩,黄思涵:南京地铁南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总建筑面积12930平方米。车站总长度282.86米。总宽度为24米。车站顶板平均覆土厚度1.80米,车站底板平均埋土厚度14.99米。

王博:南京地铁南京站位于南京地铁一号线,与南京火车站相连。据统计,2012年10月7日,南京火车站的客流量在十一假期返程期达到了13万人次,地铁的人流量也随之剧增,大量的人流为地铁周围的商铺带来了不少商机。

4、撰写问卷:

参与人:庄炳等全体组员

上周末出门走访汇集资料之后,成果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是组员的问卷混乱,没有得到着实有效的数据。组员开始着手准备统一的问卷调查,为第二次集中性出访做准备。问卷由庄炳负责,将由本周五下午拟稿,晚上经过大家讨论后由组员周末出去调研时使用。

三、组长总结

荆潇:上周因为我有事请假离开学校导致整个课题调查时间有点滞后,全组现在正在努力的追回时间,上周五晚上,小组成员在七号站402寝室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探讨了整个课题的研究方向,分工,制定了计划。随后组员开始分头行动。我和王业飞在学校图书馆三楼机房通过期刊网和中国知网查询了大量的期刊,论文和文献。为组员会议提供足够的国内外文献基础。

周末小组成员分头行动,到达南京的两个主要地铁站做实验性调研。组员带回了许多有意义的数据,但是也发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数据零散,散乱,有一组有不成形的调查问卷,另外一组直接没有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了街头采访访问的形式。这也是我的疏忽,忙于和王业飞等负责数据采集的同学整理数据,疏忽了实践组同学的统一化,标准化的安排。于是本周周中,我让组员庄炳重新拟稿得出一份问卷调查,他将于周五下午给我。经过晚上的审议修改之后用于周末的二次调研。二次实地调研中,我将要求组员按照给好的格式向数据分析组的成员提供数据。标准化的分工将更加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和参照。数据格式如下:

四、下周计划

课题进展过程中的问题 篇9

《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下发以来,我们 镇立即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从镇调研室、统计站、村建委、招商分局、民经委、农业办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全面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调查和研究工作。下面,把主要工作进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位于 市城区南部,总面积为46.7平方公里,总人口48000余人。我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福高速公路、济枣公路、笃西公路、益康大道等主要交通要道穿境而过,而且设有京福高速公路 南出口,已被列入全市城区发展规划,纳入市经济开发区B区。“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解放思想,拼搏奋进,干事创业,科学发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3.58亿元,是2005年的1.7倍;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221万元,是2005年的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955元,是2005年的1.5倍。今年1—3月份,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39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

(一)城镇框架全面拉开,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城镇规划区面积为1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人口为1.2万余人。根据我镇与城区紧密相连、交通发达的优势,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档次,不断加快城镇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城镇开发实现突破。益康花苑一期工程开发已全面完工,开发面积为3万平方米,居民已上房入住。南街村旧村改造,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开发面积1.3万平方米,可安臵130户居民。二是道路框架进一步完善。我镇境内道路已形成了五纵四横的道路框架,3800米长的龙泉南路建设和6.2公里长的旭东大道建设已开工建设,正在紧张实施中。三是城镇形象全面提升。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笃西路西段彩化、绿化;投资2000余万元的笃西路东段升级工程已基本完工,新建了25米宽的绿化带,铺设了人行道。益康大道、滕官路、济枣路等主干道沿线大绿化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围建绿化带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四是配套设施更加齐全。经过积极争取,新开通了从华海集团至镇政府的K108路公交车,解决了镇驻地干部群众乘车不方便的问题。镇里投资50余万元铺设了天然气和自来水管网,已完成试压,成为全市首个镇驻地通天然气和城区自来水的乡镇。

(二)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招商引资成效突出。采取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的形式,全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与本镇产业关联性大的项目。2009年,全镇新引进23个项目,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过5000万元项目11

个,开工建设率100%,13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效。投资5600万元的宏建商品混凝土生产项目,一期工程5月开工建设,7月就竣工试产。投资5100万元的聚鑫矿山机械项目,自主研发的锚杆轧圆机及麻花锚杆机获得国家专利,被煤炭科学研究院和锚杆支护中心认定推广。我们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发展三产服务业项目。投资5200万元的晨翔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下设中华和瑞麒2个汽车4S店。为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我们注重盘活利用存量土地。通过对北池工业园小企业进行整合拆迁,引进了投资1.2亿元的矿渣微粉项目,填补了鲁南地区行业空白。整平利用废弃多年的旧石塘坑,引进了投资1.1亿元的建华土木新型建材项目。2009年,全镇实际利用境内资金4.8亿元,是2005年的1.6倍。已到位境外资金102万美元, 是2005年的2倍。今年1—3月份,全镇到位境内资金1.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29%。

(三)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产生的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研发运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建材、机械设备价格大幅下滑的时机,购买机器设备,加快厂房等设施建设进度。同时,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解决资金运转难题,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度过难关。益康药业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阿替洛尔注射液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全镇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731户,民营企业总数达

到184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3家,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最多的镇(街)。2009年,全镇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4.1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实现利税4.6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实现利润2.9亿元,是2005年的2.9倍。自营出口企业总数达到12家,按总量位居全市各镇(街)首位,完成进出口总额576万美元,是2005年的1.9倍。今年1—3月份,全镇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实现9.4亿元,同比增长34.5%;利税实现9555万元,同比增长32.7%;利润实现5858万元,同比增长2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3.2%;出口创汇实现420万美元,占全年计划的26.6%。

(四)现代农业迈上台阶,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全镇38个村,其中特色农产品专业村已达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5家,特色农产品商标达9个。“兴滕食用菌”、“ ”牌长红枣、“崔庄粉条”都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或无公害产品认证,并都实现了“农超对接”。南池香菇基地、崔庄粉制品基地成立的“ 市兴滕食品有限公司”、“ 市洪地粉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南池香菇基地新上了香菇面条生产线,已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和加工基地。崔庄粉条专业村成立了洪地粉制品有限公司,投资70余万元新上了粉制品机器加工生产线,提高了产品质量与品质。加快林果产业化建设,实施东魏村工程造林、山地造林、漷河

湿地森林公园建设,新栽植各类树木26.5万株,全镇林地面积达到13338亩。出台自然养猪法扶持政策,对每个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猪舍给予5000元奖励。完成2处自然养猪法标准化猪场建设,新建发酵床2000余平方米,生猪存栏量达1500余头。

(五)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加大民心工程建设力度,投资530万元的镇卫生院,主体工程全部封顶;投资110余万元的镇敬老院、投资130万元的镇中心幼儿园已全面竣工。加大涉污企业、单位整治力度,关停了20家土小企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有4个村实施了沼气建设,北池村完成了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建设,10个村完成了文明生态村创建,24个村完成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任务,12个村建设了农家书屋。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取缔了 市第二水泥厂。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扎实做好日常性工作,严格兑现各项奖惩规定,计生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全镇共出生521人,合法生育率为91%,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4.4:100,人口出生率为10.6‰,圆满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高标准完成了电子监控镇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化解信访隐患,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土地资源管理、慈善救助、劳动保障等其他各项事业都实现了快速均衡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制约难题

一是随着国家土地政策趋紧,可用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工业项目建设面临落地难的问题;二是高新技术研发与运用所需要的人才、信息和资金配套不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缺少动力和保障,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种养结构不十分完善,农作物增产稳产潜力挖掘难度较大,农民致富增收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四是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靠镇村财力难以保障,需要上级加大扶持力度。

三、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

镇已被纳入全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市经济开发区B区位于 镇,A区跨河进入 镇已经开始启动。“十二五”期间,将是 镇由郊区转变为城区的重大发展战略期。根据这一发展趋势,镇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确定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融入 城市经济圈“一个中心”,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城市化进程“两篇文章”,加快推进城镇设施、产业基地、重点项目“三大工程”,狠抓农业增效、民生保障、平安创建、党的建设“四项重点”,努力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把 镇打造成功能齐全的开发区,魅力四射的新城区。重点实施以下工程:

(一)旧村改造工程。一是加快南街村旧村改造一期工程建设进度。南街村旧村改造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安臵1100余人,节约土地7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500万元,设计3栋多层住宅,占地15亩,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可安臵100户。目前,一期工程——1号楼基槽已开挖完成,2、3号楼基础已完工,浇灌

混凝土900立方。二是实施古石二村旧村改造工程。工程规划占地面积 211.3 亩,其中安臵用地41.3 亩,经济发展用地 12 亩,可供开发用地53.3亩。涉及拆迁人口 796 人,拆迁面积 35800平方米。我们按照采取宣传开路、以点带面、政策引导、村民自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办法,统一了全村干部群众思想。目前,现场勘察、丈量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三是启动益康花苑二期工程建设。在完成益康花苑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工程占地4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可安臵居民400户。二期工程完成后,益康花苑将成为开发面积6万平方米、容纳2000余人的农村大型社区。

(二)旭东大道建设。我镇境内京福高速公路桥涵较低,大型运输车辆无法进入东部山区。招商引资项目无法在此区域落户,造成很多闲臵资源的浪费。为了解放东部山区的生产力,今年我镇启动了古石四到北池村的道路建设,名称初步确定为旭东大道。道路长6.2公里,预计投资达1200余万元。同时,我镇与东沙河镇积极联系,把我镇的东部山区道路与东沙河镇北留路至步云庄的道路相连接,实现北留路与济枣路直线贯通,放大了道路效益,扩大了群众受益范围,将成为 城区的东外环。

(三)开发区B区建设。总面积11平方公里,完成龙泉南路建设后,正式进行项目建设。根据市里总体规划及 镇的产业特点,市经济开发区 区域功能定位建议确定为

药品、机械、电子产品基地和开发区的生活服务区。

(四)漷河 段升级改造工程。漷河是流经我镇的主要河道,由北至西南贯穿我镇。由于多年失修,经过汛期雨水的冲刷,河道两侧已严重毁坏,河道内也是树木杂草丛生。为保障汛期行洪安全,营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需要对对郭河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内容为:对河道内的杂草树木进行清除,对河底进行一次完整的清淤,两侧河岸斜坡用挖掘机整理一遍,然后用砌石进行全面的护砌,沿河一侧向外6米建高标准景观路一条,并且进行花草的配套等等。便于依河建设高标准小区,使各个村的百姓集中河两岸居住。此项工程需投入资金1450万元,从2012年开始实施,工期为一年。该项工程的施工,可加大漷河在汛期的泄洪能力,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沿河美化使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得到升级,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五)镇上营村节水灌溉项目。上营村位于我镇东部山区,全村 2016 人,人均耕地约1.3亩。由于该村为山区丘陵坡地,地势起伏不平,高差悬殊较大,基本没有水利设施,导致水土保持较差,植被率较低,大面积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效益极低。我镇计划把上营村约3000亩的山地及农田进行规划,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具体工程量为:打深井一眼;修环山路980米,修1960米长、6米宽的生产路,修2940米长、4米宽的田间路;开挖排水工程5330米;铺设涵管10处;建蓄水池6处;压力管3450米;输电线路2140米;对塘坑进行

护砌,建设提水站一座,对周围大面积农田进行网状地下涵管铺设等。工程预计总投资1100万元,从2011年开始,预计工期2年。工程投入使用后,可改善生产条件,完善水利设施,新增耕地10.12公顷,种植粮食亩产量比施工前可增产300-500公斤,每年增加经济收入9万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六)天然气、热力输送、城市管网水、污水处理、电气化镇建设。镇纳入城区,市经济开发区进入 镇,企业发展、居民入住都需要配套相应的城区设施。天然气、热力输送管网长度为12公里,投资5200万元,其中“十二五”期间投资2000万元;城市管网水管道长度为24公里,投资1000万元;污水处理管道60公里,投资6000万元。

(七)湿地及生态建设。漷河 段升级改造工程后,需要对河岸进行绿化、美化,工程投资3000万元。

上一篇:漆黑的山路作文下一篇:白石桥社区“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