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流程

2024-05-05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流程(共9篇)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流程 篇1

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就我院抗菌药医师处方权限、药师调剂资格做以下规定:

一、医教科负责按对本院医师和药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

二、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师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并落实到每名医师、药师。

三、信息中心根据医教科发授的处方权限和调配权限的正式文件,在HIS系统中开通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配权。

四、抗菌药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我院执业的,经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教科按照分级管理规定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2.职称晋升后,医师应参加医教科组织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给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调整。

3.对给予或不给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医务科以文件方式下发各科。

4.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医教科予以取消:(1)被责令暂停执业;

(2)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3)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4)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5)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6)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五、药师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

1.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经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教科决定给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2.对给予或不给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的药师,医教科以文件方式下发各科,并要求药剂科严格按照是否具有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安排工作。

3.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方可应用。

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持相应证明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流程 篇2

1 材料

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日到5月19日和2011年10月20日到11月19日门诊全部抗菌药物处方(我院新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从10月20日正式开始实施)。查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参考资料。

2 方法

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用法用量、金额以及对应的疾病诊断等信息进行采集,采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法分析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见表1~2)

3.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3~6)

注:*各年龄段分别为y≤12、12<y<60、y≥60岁表2 疾病分布

注:**部分无感染性诊断处方未纳入统计

4 讨论

4.1 可比性

虽然处方时间处于不同的两个时间段,但本地区这两个时间段气候接近,且实施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处方数、男女比例、各年龄段比以及疾病分布相近,故具有可比性。

4.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2.1 品种数减少

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由42种减少到36种。使用品种虽然少了,但优化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构,减少了因品种分布不合理而造成的不合理用药。

4.2.2 口服剂型使用比例上升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使用比例上升,注射剂比例下降。门诊患者感染大部分属轻症感染,口服剂型使用率上升,说明医师给药方案更趋合理,符合“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完全吸收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1]的原则。

4.2.3 联合用药比例下降

经专项整治,抗菌药物联用率由19.6%降至14.1%,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较前谨慎,合理性提高。

4.2.4 基本药物使用率提高

抗菌药物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41.9%上升为67.1%。基本药物是指能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2]。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3]。基本药物使用率提高,减轻了患者就诊的费用,表明医师治疗时对于药品的选用更趋合理。

4.2.5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下降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虽然较专项整治前下降,但占处方金额比仍偏大,有待改进。

4.2.6 喹诺酮类使用率下降

通过控制喹诺酮类临床应用品种数量,严格限制其临床应用指征(经验性治疗只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照本院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严格控制作为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喹诺酮类使用率由实施前的22%降至9.46%,不合理应用情况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减缓了其耐药率的增加。但是,需警惕喹诺酮使用率下降导致其他抗菌药物使用率上升带来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增加。

4.2.7 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改善

对比专项整治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联合使用以及使用时程的合理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如使用抗菌药物但缺乏相应的感染性诊断、未根据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使用、对药物抗菌谱不明联用不当,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5 小结

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我院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上有了提高,但仍然有些问题需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教亦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等。

参考文献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卫生部令第69号.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11月本中心门诊处方35 247张,对其中3 701张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调查患者的诊断、用药情况等,统计抗菌药物的名称、用法、联合用药等并进行分析。

1.2方法

按月对处方分类,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占抽查处方的百分比并按《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评价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分析用药合理性。

2结果

2.1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共抽取2011年1-11月门诊处方35 247张,经统计,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3 701张,占10.5%。每月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见表1。

2.2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

对3 701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其中不合理处方162张,占4.4%。结果见表2。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由表1可见,2011年1-6月本中心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从14.9%逐渐下降至8.9%,7-11月在9.5%上下波动。根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本中心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3.2不合理用药情况

3.2.1超权限使用

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根据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一级医疗机构抗菌药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为特殊使用类,主任医师方可开具,而开具处方的医师为主治医师,属超权限使用。通过电脑HIS系统抗菌药物权限的设置,可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3.2.2超限用适应证使用

如阿奇霉素注射剂。根据《上海市一级医疗机构抗菌药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阿奇霉素注射剂的限用适应证、人群及其他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支急性细菌感染。处方诊断为支气管炎,超阿奇霉素注射剂限用适应证使用,且诊断不规范。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3.2.3诊断与用药不符

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开具头孢克洛胶囊。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性感染,又无合并细菌感染,不应选择抗菌药物。如诊断为高血压,处方开具替米沙坦片、头孢拉定胶囊。处方中出现诊断与用药不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一是无指征用药,二是缺少诊断或诊断不完善。

3.2.4漏签名盖章

打印的电子处方、修改处无医师签字或未注明修改日期。

3.2.5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联用

如培菲康与头孢拉定合用,两者药效都降低。因此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应间隔2~3 h使用为宜。

3.2.6用法不合理

盐酸克林霉素的正确用法应为0.6 g加入到不少于100 ml液体中缓慢静脉滴注,而实际上却是将药物1.2 g加入到10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用药中还应考虑经济性原则,如个别中、重度感染的患者在感染控制后从注射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不仅能维持疗效,还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2.7用量不合理

左氧氟沙星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每日剂量可一次使用。如诊断为尿路感染,根据药品说明书,应为每日1次,每次0.25 g。而实际上却是开成每日2次,每次0.5 g。服用剂量加大、次数增多,不但不会提高药效,反而會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

3.2.8给药时间不合理

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由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使用原则上应采用少量多次,即3~4个半衰期给药1次,日用总剂量分3~4次给予。本次抽取的处方中,此类抗菌药物使用很多为每日1次,不符合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特点。

3.2.9治疗方案不合理

抽查处方发现有一患者反复感染,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并频繁更换品种,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收稿日期:2011-12-22)

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 篇4

为了规范医师开具抗菌药物的行为,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处方权分为: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二、临床医师必须通过规范化的抗菌药物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临床医师职称提升后,需要获得高一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

四、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临床医生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处方量仅限一天使用,并在病程记录种对使用理由、授权医师无法到位原因等做出详细记录。

五、临床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1.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

2.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 3.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4.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权考试题 篇5

口腔科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调剂考试

姓名:_____得分: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总计4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何时起开始实施()。

A.2001年5月1日 B.1999年5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2000年7月1日

2、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A.一年 B.半年 C.三个月至六个月 D.一个月 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 感染不是我国最常见的。()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败血症

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6.下列哪种手术不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不宜选用()。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8.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以上都不是

9.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下列那药物可选用的药物()。A.阿米卡星 B.万古霉素 C.左氧氟沙星 D.四环素 10.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减退者,需要调整剂量的抗菌药物是()。

A.妥布霉素 B.阿奇霉素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11.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并接A.5岁以下小儿 B.14岁以下儿童 C.8岁以下小儿 D.18岁以下未成年人 1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应避免用于()。A.老年人 B.18岁以上成年人 C.12岁以下儿童 D.18岁以下未成年人

13.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应避免选用以下抗菌药物()A.氨基糖苷类 B.喹诺酮类 C.氯霉素 D.以上都是

14.为保证抗菌药物最大地发挥药效,必须一日多次给药的药物()。

A.青霉素类 B.万古霉素类 C.氟喹诺酮类 D.氨基糖苷类

15.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可使用的抗菌药物()。

A.头孢菌素类 B.两性霉素B C.磺胺类药 D.四环素类药

二、断题(每题1分)

1.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高限)。()2.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3.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可局部用药。()4.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5.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月龄调整用药方案。()6.青霉素钾盐可以快速静脉注射。()

三、简答题

1、国家制定执业医师法的目的是什么?(17分)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25分)

BCADD CAACB CDDAA √ √ X √ X X

1、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2、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1)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院2007年1~12月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0张门诊处方,共计12000张。

1.2 方法 对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处方数、种类、剂型、溶媒、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分析。

1.3 表3中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临床用药须知[1]和第15版《新编药物学》[2]为基础,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使用情况确定限定日剂量(DDD)值,使用频度(DDDS)=全年消耗总计量(药品规格×用药数量)(g)/DDD(g)。DDDS越大,说明该药使用频度越高。

2 结果

2.1 每月随机抽取门诊1000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量统计结果,见表1。

2.2 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见表2。

2.3 全年总抗菌药物、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前十位排名(2007年)见表3。

注:非为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为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指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3 不合理用药分析

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共4153例,其中:

3.1 由表1可见抗菌药物的使用率(31.5%),未超过卫生部提出的控制在50%的标准[3]。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是否正确合理,首先看患者有无明确的用药指征。抗菌药物应用的唯一指征为细菌感染,除了病情严重并怀疑为细菌感染外,不宜用抗菌药物。临床上抗菌药物滥用于非细菌性感染,如无血象改变的轻度感冒,多为病毒感染,通常多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即可自行痊愈。还有诊断为早孕、腰痛、肾绞痛、带状疱疹、腹痛待查等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还有患者腰肌劳损要求打消炎药的。

3.2 药物选择由表1、3可见,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药品比例(8.6%)和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药品比例(21.1%),都很高。高效广谱且价格贵的二级以上药物排在前几位,尤其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应用比较广泛,从医师角度可使病情迅速控制,减少医疗纠纷,从许多患者角度盲目迷信进口药、高价药,使得小病大治,也导致了不合理用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不重视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很容易造成盲目使用抗菌药,对及时控制感染不利。殊不知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几年后可能将无药可用;其实进口药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因种族和遗传差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抗真菌药酮康唑,国外报导其肝功能损害仅为0.02%,而我国报道其肝功能损害为30%[4]。

3.3 给药途径的选择问题 由表1可见,本院门诊以口服药物为主59.9%,静脉滴注品种数占处方总数的29.4%,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输液处方为15%的标准。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处方46.2%,这是因为注射剂比口服剂型吸收快、作用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影响,适用于感染较严重的患者。另一原因与患者想尽早摆脱疾病痛苦的心里有关,输液起到一种心里安慰作用。在患者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医师、药师应告诉患者静脉输液的危害,提倡口服用药。给药途径合理选择是:①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②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3.4 由表2可见,超大剂量处方和单次剂量过大的现象很多(占不合理用药24%),按新处方管理办法普通处方不超过7 d用量,需要长期用药(大于7 d)时须注明理由。如病情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医师一定要在剂量旁再次签字,但是建议严重感染时用少量多次的给药方法,单次剂量过大会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严重感染时用2 g,但本院有多例治疗剂量用药至4 g以上,应引起注意。大部分静脉滴注抗菌药不按药动学及药效学设计给药方案,而是把一日剂量每日一次静脉滴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造成浪费,更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5]。

治疗时给药的剂量应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3.5 由表2可见,每日用药次数不符合药动学、药效学参数的情况最多(占不合理用药28%),如青霉素钠800万U加入输液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10.5 h,治疗作用消失时间为13.5 h,到第二次静脉滴注时有近11 h血药浓度低于有效血药浓度。

临床疗效的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浓度在病原菌的MIC的时间,其合理给药原则是低剂量多次给药。抗菌药分为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型抗菌药要求血清药物浓度大于MIC,其持续时间应超过给药间期的40%~50%,以通常剂量给药血清药物浓度达到MIC的4~5倍其杀菌作用即处于饱和状态,增加给药剂量一般并不能提高疗效,这些药物很少或没有抗菌后效应,维持其血清药物浓度的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而浓度依赖型抗菌药,提高浓度明显增加抗菌活性,抗菌后效应延长,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克林霉素等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应一日剂量应根据半衰期分2~4次给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属浓度依赖型抗菌药应每日一次给药(重症感染者例外)。

显然对于门诊患者每日2~3次静脉输液很难做到,尤其是没有应用静脉套管针的医院,每天扎2~3针,患者也较难接受。建议条件允许的应用静脉套管针,病情允许的静脉输注1次,根据半衰期给予同类口服的抗菌药物维持其血清药物浓度大于MIC。

3.6 溶媒和溶媒量选择的不合理较多(分别占不合理用药3.7%、12.7%)每种抗生素均有其最稳定的pH值环境,例如氨苄青霉素稳定pH值为5~8,用葡萄糖(PH=3.2~5.5)或葡萄糖盐水(PH=3.5~5.5)溶解静滴欠佳,应选用生理盐水(PH=4.5~7.0)或林格氏液(PH=4.5~7.5)较为合理。

临床医师常忽视了溶媒选择不当可导致抗菌药物用药环境的改变。溶媒量选择不当也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溶媒量过大,药物在体内很难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例如时间依赖型抗菌药要求血清药物浓度大于MIC,其持续时间应超过给药间期的40%~50%,血药浓度达到MIC的4~5倍时杀菌作用最强;溶媒量过小,多会造成局部血管的强烈刺激,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如需补液时,最好是把治疗量药物选择适宜的溶媒、适当的容量给药,然后再续补液,以达到有效浓度和理想的治疗效果。

3.7 联合用药不当的问题 不合理联用有67例头孢菌素+克林霉素同时应用的情况,占联用的37%,繁殖期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拮抗。但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若先用繁殖期杀菌剂,后用速效抑菌剂,不会发生拮抗,克林霉素于头孢菌素用药后2~3 d使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6]。另1例阿奇霉素+克林霉素也属速效抑菌剂联用的药理拮抗。另有多例头孢呋辛+美洛西林、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用,其作用机制相同,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还有1例头孢拉定+依替米星,体内代谢物都主要从肾脏排泄,合用会使肾毒性增大。

3.8 多药联用引起配伍禁忌临床常见 维生素C与青霉素、维生素C与胰岛素、维生素C与维生素K1混合静脉滴注因为维生素C强的还原性,会使青霉素降效、胰岛素失活、维生素K1被破坏。又如头孢曲松不宜与10%葡萄糖酸钙混合静注,因为钙盐与酸根结合会产生沉淀;同理头孢曲松禁止用林格氏液作溶媒,因林格氏液中含氯化钙。

4 讨论

本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口服药物为主,因为门诊患者病情一般较轻,使用率虽然符合卫生部的要求,但是在药品的选择上依然存在追求新、贵品种和亚垄断现象,过多的使用高效广谱且价格贵的二级以上药物及三代以上头孢菌素药物。不合理情况还有:无指征用药,超大剂量和单剂过大,每日给药次数过少,剂型选择不当,溶媒选择及溶媒量不当,致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这一恶性循环必须得到遏制。因此合理、有效、经济的运用抗菌药物,规范医院用药不仅可体现医院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标志,也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耐药性的有效途径。合理用药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医院医师、药师要不断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原因,改善不合理用药现象。

摘要:目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按等级医院管理要求和抗菌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随机抽取2007年1~12月门诊处方12000张,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品种、联合用药等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类居首位。不合理问题:无指征用药,单次剂量过大,每日给药次数过少,剂型选择不当,溶媒选择及溶媒量不当。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医院医师、药师要不断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原因,改善不合理用药现象。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59-619.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136.

[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10.

[4]王小燕,周文,李慧.儿童医院门诊处方抗菌素利用分析.中国药房,2006,17(18):1392.

[5]陈兆波,胡家全,曹延兴.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72例分析.中国药师,2006,9(4):340-341.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流程 篇7

关键词:抗菌药,药物处方

近年来, 随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深入, 抗菌药物的种类日渐丰富, 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为临床用药扩大了使用范围[1,2,3]。但是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对抗菌药物缺乏细致准确的认识, 难免会出现药物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情况, 这种状况不仅不能改善患者病情, 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 使细菌耐药性增强, 影响患者的康复[4,5,6]。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临床用药中必须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降低微生物的耐药性, 提高治疗效果[7,8]。本研究旨在探讨对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的干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4月对抗菌药物使用处方进行干预的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9张, 2011年4月—2012年6月未进行干预的门诊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19张。

1.2 方法

对干预前后的处方按照本院自编量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用药指征、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及给药剂量、途径和次数, 评价等级为合理、不合理。

对抗菌药物使用处方进行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下:成立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测小组[9,10], 对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监督, 促使每位医师合理用药。另外强化各科科主任和医师责任意识, 让每位医师认识到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对本院各科室医师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培训学习, 学习后进行考核。药剂科需要提前将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写成书面报告, 然后传至各科室进行学习[11]。在干预过程中, 对于出现用药不规范的医师则由门诊、质控、感染等部门对其进行谈话、警告、记录, 并与晋升评优挂钩, 以增强医师的责任感[12]。对抗菌药物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进行管理。医师如果需要进行特殊用药, 则需要严格按照临床用药指征, 并上报有关部门, 与抗感染及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后才可以用药, 并做好记录, 同时制定本科的抗菌药物目录。对于急诊中的特殊情况, 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也需要按照药物适应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 在使用时可以越级使用, 但是其用量不能超过1d, 如果还需要继续使用, 则必须经医务和感染部门批准后, 由药剂科给药进行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干预前的抗菌药物处方, 青霉素类7张 (5.9%) , 一代头孢菌素12张 (10.1%) , 二代头孢菌素46张 (38.7%) , 三代头孢菌素25张 (21.0%) , 喹诺酮类16张 (13.4%) , 林可霉素类13张 (10.9%) ;干预后的抗菌药物处方, 青霉素类15张 (12.6%) , 一代头孢菌素32张 (26.9%) , 二代头孢菌素23张 (19.3%) , 三代头孢菌素14张 (11.8%) , 喹诺酮类8张 (6.7%) , 林可霉素类27张 (22.7%) 。干预前后青霉素类应用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2, P<0.05) ;一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 P<0.05) ;二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6, P<0.05) ;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9, P<0.05) ;喹诺酮类应用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1, P<0.05) ;林可霉素类应用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47, P<0.05) 。

2.2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情况

干预前不合理典型处方40张 (33.6%) , 其中用药指征不适宜14张、用药时间不适宜8张、联合用药不适宜13张、给药剂量、途径和次数不适宜5张;干预后不合理典型处方18张 (15.1%) , 其中用药指征不适宜5张、用药时间不适宜2张、联合用药不适宜3张、给药剂量、途径和次数不适宜8张;干预前后不合理典型处方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4, P<0.05) 。

2.3 抗菌药物使用方式情况

干预前二联用药89张 (74.8%) , 静脉用药30张 (25.2%) ;干预后二联用药51张 (42.9%) , 静脉用药68张 (57.1%) 。干预前后二联用药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92, P<0.05) ;静脉用药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3, P<0.05) 。

3 讨论

调查发现, 西方发达国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低, 但是在我国的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 这种情况不仅容易增强细菌的抗药性, 而且阻碍患者的治疗, 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13,14,15]。

不合理用药在临床中主要是由于医师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 针对性不强。这是由于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和范围, 在治疗时不能应用抗菌药物对所有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 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16,17,18]。在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 患者的临床体征是用药的基本依据, 如果患者是上感、发热, 并无细菌感染指征, 则可以考虑使用三代头孢, 如果采取用氟罗沙星和诺氟沙星联合进行治疗, 虽然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但是易引发不良反应, 还会增加患者体内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除此之外, 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也存在不合理性, 尤其是老年患者, 如果对其按照常规剂量用药, 由于老年人的肾功能低下, 对药物的吸收性较差, 而且一旦服药, 其药物代谢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 导致患者的血药浓度增高, 毒性也增加, 因此在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 儿童用药时也需要考虑此类因素。另外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 可以先考虑使用非限制类抗菌药物, 并且根据自己的使用权限进行用药, 确保患者的安全。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流程 篇8

资料与方法

统计、分析该院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中2015年7-12月与2016年1-6月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信息等。

方法:设计处方点评工作表格, 将处方信息录入, 完善信息, 按照要求, 每名医师抽取50份处方, 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 根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将不合理处方分3类: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不规范处方。抽样间隔数=当月该医师全部抗菌药物处方数/所需抽取的样本数 (50) , 不足50份的全部抽取。

分析指标:对限定日剂量 (DDD) 、用药总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DDDs) 进行数据处理。DDD值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和DDD值计算。计算药品销售金额排序 (B) /DDDs排序 (A) , B/A值反映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 分3类:B/A越接近1, 表明该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B/A值大, 说明价格便宜且患者易于接受;B/A值小, 说明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

处方点评标准: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试行)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方案》等标准, 进行合理性点评与分析。

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该院2015年7-12月急诊处方9 804例, 抗菌药物处方5 315例, 抗菌药物使用率54.21%;2016年1-6月处方11 419例, 抗菌药物处方4 487例, 抗菌药物使用率39.30%。2015年7月-2016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率趋势。

不合理处方类型及数量对比:随机抽取2015年7-12月抗菌药物处方3 051张, 点评发现不合理处方128张, 占所有抽查处方的4.19%;随机抽取2016年1-6月抗菌药物处方2 834张, 不合理处方47张, 占1.66%。该院的不合理处方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对比, 见表1。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2015年7-12月该院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5.74%, 2016年1-6月, 该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 (96.77%) , 二联用药3.23%, 符合“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 无需联合用药”的原则。抗菌药物联用时无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

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分析:该院2015年7-12月DDDs前10位的药品统计显示, 阿莫西林同步性好, 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头孢呋辛患者易于接受;其余8种药品中口服类药品B/A值均较注射类药品高, 说明口服类药品价格便宜且患者易于接受, 注射类药品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见表2。该院2016年1-6月DDDs前10位的药品统计显示, 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 (口服) 同步性均较好, 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头孢呋辛 (口服) 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见表3。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分析:2015年7-12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36.35%, 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33.46%, 前后相比较, 下降了7.9%。

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分析:2015年7-12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2.22%, 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15.78%, 前后相比较, 下降了28.9%。

讨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发[2015]) 将考核指标中的“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调整为“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且指标的计算公式也进行了调整, 具体如下:原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 =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同期急诊处方总数×100%;现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例数/同期急诊处方例数×100%;由于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整体较高, 且原计算公式以同期急诊处方总数为分母, 存在分拆处方的情况。现计算公式以同期急诊处方例数为分母, 避免了科室通过分拆处方降低使用率而导致该指标虚假。因此,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更客观、真实。该院2015年7-12月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40%, 不符合方案规定;经严格考核后, 2016年1-6月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最终达标, 且从图1可以看出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呈逐月下降的趋势。

处方合理率:该院自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以来, 2015年7-12月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95.81%, 2016年1-6月98.34%, 达到卫生部相关要求, 且处方合理率呈增长趋势, 说明该院处方点评工作效果良好。

不合理处方分析: (1) 适应证不适宜。案例1, 临床诊断:蜂蜇伤;处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静脉滴注, 3次/d。分析:蜂蜇伤关键是蜂毒内含有蚁酸、神经毒素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症状, 此诊断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 (2) 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案例2, 临床诊断:尿路结石、肾绞痛;处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静脉滴注, 2次/d。分析:尿路常见病原菌主要为G-菌,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抗菌谱主要为G+菌。 (3) 临床诊断未写或者不全。案例3例, 临床诊断:开药;处方:头孢地尼分散片100 mg, 口服, 3次/d。分析:此处方未注明临床诊断。 (4) 抗菌药物静脉输液使用率。经严格考核后, 2015年7-12月较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下降显著, 但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的比例仍较高, 特别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的比例仍较高。且在点评中发现, 部分患者可以选择口服类抗菌药物。

该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工作进展良好, 通过多部门联合干预后, 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有了很大改善, 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提高, 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的情况。医院需不断改进和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为急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 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严格处方点评,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4.21%下降至39.30%;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率从4.19%下降至1.66%;急诊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 二联用药占比从5.74%下降至3.23%。结论:通过处方点评与落实绩效考核, 使药物处方质量升高, 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的情况, 仍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

关键词:处方点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限定日剂量

参考文献

[1]熊汉申, 张兆利, 张引兰.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 2014, (14) :118-120.

[2]马金花.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21) :79-82.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流程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临床药学组对全院的用药进行监督规范, 每月随机抽查门诊处方, 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现就2011年7~9月门、急诊抽查的处方9171张进行汇总,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29张占总处方数的25.40%,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84.54% (1969) 张,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15.46% (360) 张。

1.2 具体情况如下

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对使用抗生素的2329张处方进行使用合理性分析, 其具体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l。由此可知:联用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用药级别过高、疗程超过规定天数为主要表现。见表1。

3 讨论

3.1 门诊用药级别过高集中表现在

3.1.1 人流术后预防感染用抗生素使用三代头孢 (头孢地尼分散片) 每天三次, 每次一片口服, 且均超过三天用量。合理的用法应选用一代头孢, 不超过三天用量。

3.1.2 临床诊断支气管炎:均用三代头孢 (头孢地尼分散片) 每日三次, 每次一片口服。分析:急性支气管本病以病毒感染多见, 多数病例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 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极少数病例可由致病菌引起, 此时可给予抗菌药物。

3.1.3 诊断为肾结石、急性肾炎、膀胱炎都用到特殊级抗生素:头孢克肟、头孢美唑。分析: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90%~95%以上是由大肠杆菌或腐生葡萄球菌引起, 可选用短疗程 (3 d) 疗法。复方新诺明2片, 每日2次;或阿莫西林0.5 g, 4次/d;或氧氟沙星0.2 g, 每日2次, 均连续口服3 d。

3.2 急诊用药级别过高表现在

3.2.1 额部外伤、急性胃肠炎等均用特殊级抗生素头孢唑肟钠每日二次, 每次2 g静脉滴注或头孢克肟分散片每日二次, 每次二片口服。

3.2.2 急性扁桃体炎、腹痛等用到特殊级抗生素四代头孢 (硫酸头孢匹罗) 2 g, 每日一次, 静脉滴注。

3.3 选药不合理:

选药不合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当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 应优先选择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 除经验性用于消化道、泌尿道、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外, 应用此类药物应根据其药敏实验选择用药[2]。由此, 外伤使用左氧氟沙星为选药不当。

3.4 用法用量

3.4.1 克林霉素半衰期短, 用于成人一般感染, 0.6~1.2 g, 分2-4次用药, 严重感染1.2~2.7 g/d, 分2~4次用药。抽查中发现有使用克林霉素1.5 g静脉滴注, 1次/d用药。1次/d的用药方式不能维持克林霉素的有效血药浓度, 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3.4.2 头孢克洛缓释胶囊为缓释制剂, 半衰期长, 一般1 d需2次用药, 在抽查处方中有3次/d给药, 为用法不合理。

3.5 重复给药:

例如:临床诊断:阴道炎。处方:氟康唑片, 红核妇洁洗液, 硝酸咪康唑软胶囊,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克拉霉素分散片。

分析: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原虫性阴道炎等。与细菌性阴道炎发生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阴道加德纳菌、厌氧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生殖道人型支原体等;真菌性阴道炎由念珠菌感染所致;原虫性阴道炎主要有滴虫性阴道炎与阿米巴性阴道炎。临床诊断阴道炎无法判断患者是单一还是混合感染。氟康唑片和硝酸咪康唑软胶囊用于真菌性阴道炎, 克拉霉素和米诺环素可用于细菌性阴道炎, 但二者抗菌谱有重复, 一起使用欠妥。

3.6 联用不合理: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 需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 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1]。

例如:临床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处方: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氯化钠注射液, 二联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

分析:泌尿系统感染通常是指细菌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 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和尿道炎。因有时感染难以定位, 故可统称泌尿系统感染或尿路感染, 其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依替米星均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 但联合用药须有明确指征, 特别是三联使用。如系序贯疗法也应选用相同药物的不同剂型, 以增强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另外头孢西丁系时间依赖性且PAE短的药物, 需每6~8 h给药一次, 每日一次给药使用欠妥。

3.7 用药无指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

缺乏细菌及指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能成立者, 以及病毒性感染者, 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⑴。例如:临床诊断:胃肠型感冒, 处方使用特殊级抗生素头孢美唑。分析: 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腺病毒、杯状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它的治疗与典型感冒基本相同, 主要是对症治疗, 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等。如发热可选用退热药, 呕吐可用吗叮啉等助消化药, 改善食欲,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种类型的感冒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使用不当反而加重胃肠道症状。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应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等, 如需止泻可用吸附收敛止泻药思密达, 可以吸附肠内毒素及病毒, 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3.8 诊断描述不清或比较含糊的有:

功血、月经失调、感冒、不完全肠梗阻、阴道炎等, 均无法准确描述出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指征。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看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但尚存在不知之处, 对于存在的部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还需认真对待, 总结分析。加强相关管理文件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临床医生中的知晓, 提搞其实际应用水平;发挥药师, 尤其是临床药师对抗生素的熟知和应用上优势, 从选药、疗程、联用等多方面配合协助临床医生规范和提升抗生素使用水平。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价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以期规范用药。方法 汇总分析我院2011年7~9月份随机抽查的门、急诊处方9171张, 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329张占总处方数的25.40%。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在所有抽查处方中, 显示合理用药占84.54% (1969) 张, 不合理用药15.46% (360) 张。结论 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为选药不合理、疗程超过规定天数、联用不合理、用药无指征等。由此, 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工作, 规范临床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

上一篇:心中太阳作文下一篇:强国作文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征文小学一等奖作文选登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