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024-07-04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精选8篇)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篇1

我想文化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可以轻易的颠覆一方国土亦可以让你声名鹊起,显要世界。中华五千年的兴衰宠辱就是最好的例子,唐朝时我们对外开放,海纳百川,于是我们成了翘楚,清朝时我们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于是我们受尽欺凌,人人喊打。当科学与民主荡然无存,当价值观与国民素质日益被颠覆,当西方文化悄然演变成功,纵使我们军事、经济再凶猛却早已无可救药,文化是个宝,文化软实力是个太过重要的东西,文化软实力并不“软”。那么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呢?官方是这样来解释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我看来,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风貌和国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然而当下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今,电影产业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影也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在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的现在,为什么票房排行榜上的名次,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记录仍没有多大起色呢?前不久外国的一艘“大船”来袭淹没了国产片的半壁江山,当国产片在它掀起的巨浪中摸爬打滚的时候,它却鼓足了风帆,以几亿的轻松票房领跑中国电影院,这不尽令人唏嘘。在被比作批发市场的国产片,被批为空洞的缺乏内容的电影情节,以及被一直复制不加以创新的电影模板下,我们太需要一部经典的作品,不是批量生产,而是经过精细加工的片子帮助国产影片走出困境,走向世界,电影也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方式,我们太需要一部蕴含中国特色的,有着中国底蕴的片子打开国外市场,靠软实力稳据一方。

到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遭遇了什么瓶颈?一是缺乏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不够,二是公共文化体系不健全,与经济发展部协调,三是国际事件立场不明确,观点模糊,四是教育地区差异大,未完全普及,五是大众传媒的市场重复黯淡等等。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要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和平,自强,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同理念,其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我们仍要不遗余力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更好的改善公共设施努力,接着,大力普及教育,做到全民学习,扫除文盲,推广高等教育,我们也可以在国际事件上自立一派,不随风飘扬,有自己的作风和特色,对侵犯绝不手软,摆脱懦弱的历史,以中国独有的制度文化立足以及创新内容,将传媒产业领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破除定式以及情色空洞等等。

上面谈的仿佛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文化软实力,我们能做的有哪些?我们不难发现,你的周围常常有人说着“顺口”的脏话却自以为很酷,挑衅规章却从未反省,他们是恶趣味排行榜中的佼佼者,他们不想着改变现状只混沌度日,他们以“独有”的素质染黑了校园文化,更深层次的来说,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国人,影响着,将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向恶劣的边缘,也许你会问,有这么严重吗,答案是肯定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学生是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形象的生力军,我们需要学会克制,从文明用语做起,从遵循制度做起,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做起等等,我们始终相信点滴汇成江河,并且我们所做的一切也会感染到其他的人。作为一个学习管理的学生,我深知企业文化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想我们需要在企业考察中引入素质考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企业独有的经营制度和模式,以企业为单位来影响软实力,提高软实力。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篇2

纵观历史, 不难发现, 凡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国, 不仅拥有超强的经济、军事硬实力, 同时兼具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做后盾。对于我国来说, 中华民族确实曾经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仅促使中华民族得以壮大, 更惠及到日本、韩国等东亚、东南亚国家, 甚至横渡海洋, 传递到了大洋彼岸, 转化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然而近代的中国贫穷落后, 在帝国主义国家“烧、杀、抢、掠”政策下, 逐渐丧失了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优势, 成为了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难以弥补的创伤。当前形势下, 虽然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建国初期相比, 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 但总体来说,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基础薄弱, 发展滞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 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新的历史时期下,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那么, 如何从实际国情出发, 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呢?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 重视主流文化的建设, 增强主流意识的感召力

主流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与凝聚力, 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特征, 也是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水平能否得以提高, 关键在于其本身的主流意识能否与其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有着强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并在我国近现代革命战争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 充分展示了其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统领作用。我们应当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召力。

2 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我们拥有光辉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拥有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 应当充分发挥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 提升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主要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2.1 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

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是文化软实力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前提。在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重建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虽然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也是极少数的民族文化得以完整传承的国家之一, 但是近代中国由于贫穷落后, 使得传统文化倍受摧残和打击, 使得人们曾一度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否定甚至是排斥的心理。加上改革开放以来, 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及社会转型的影响, 我国人民群众在文化取向上也出现了忧虑和迷茫, 甚至出现了可怕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这种危机感的产生, 主要是缘于人们没有真正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丧失了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不再将民族文化中的价值理念视为一种信仰, 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地迷失了自我。事实上, 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 而且具有无限的价值, 更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 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我们应当加强文化教育, 培养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2 加强文化传播和交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话语权,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本身文化实力和交流能力。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尊重, 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这是我们开展文化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文化交流能力则决定着国家与世界交往的密切程度,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亲和力和影响力。因此, 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将我国和平共处的国际理念传递到世界, 使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平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从而搭建一座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桥梁, 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2.3 提升我国外交形象

国家的外交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的象征和集中体现。友好、亲切、不卑不亢的国家外交形象无疑是争取国际信任、吸引国际关注的关键。这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良好的外交形象, 能够有效推动国家参与各种国际竞争, 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召力。因此, 在推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中, 应当提升国家的外交形象。

3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突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3.1 促进经济建设, 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物质保障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必须以经济作为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物质保障。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增长,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 还有较大差距。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强大后盾, 因此, 我们必须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协调地区间的差异问题,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3.2 加强政治体制改革, 为文化软实力提供体制保障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制保障。我们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审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存在的问题, 要用积极的态度, 稳健的脚步, 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治国, 始终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正确方向。

3.3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文化软实力提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可以为文化软实力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促进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 促进不同地区和谐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和谐共处。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本身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4创新文化产业, 强化综合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 更是新时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4.1 打造创新型文化品牌

创新是当前我国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 还要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要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情况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 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牢牢把握文化主权, 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的文化品牌, 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增强我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只有如此, 才能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才能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2 加强创新人才教育

文化软实力建设, 人才是关键。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人民群众不再满足落后的文化供给, 而追求更加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我们必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创造文化产品, 最重要的是培育创新型人才。要在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去发现人才、吸纳人才、信任人才, 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 从而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4.3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虽然文化并不等于文化软实力, 但是任何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都需要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基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 我们拥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然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并没有有效地将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优势。当前, 我们必须要合理配置文化资源,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提升文化生产力, 才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吸引优秀的创新文化人才, 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才能推动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创新。

4.4 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 文化软实力建设最紧迫和最根本的问题是我国文化体制僵硬, 结构不合理。因此, 首先, 要对我国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既强调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加强依法监管, 同时也要促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变为企业, 政企分开, 突出市场对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既要加强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同时鼓励社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实现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的多元化;再次, 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 要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意识与能力, 多管齐下, 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涂成林, 史啸虎, 等.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李齐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现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 2010 (6) .

[3]俞新天.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对外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4]肖永明, 张天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冋顾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若干思考 篇3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 创新 人才培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与感召力。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使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紧迫性。

一.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性

1.它是综合国力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增强,但主要体现在经济、军事的实力方面,也就是说,我国的硬实力得到了较大的增强。而必须清楚,硬实力和软实力是现代国家的左膀右臂,是承载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两个车轮,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尤其在现代社会,没有强大的软实力,是根本无法在国际竞争的洪流中立足的,综合国力也根本体现不出来。

2.它有助于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再加上藏独、疆独及台独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文化认同和民族的凝聚力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我们国家的改革仍然处在关键时期,一些负面的影响在不断发酵,导致社会的凝聚力在减弱和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提高我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文化对外传播的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的媒体对外传播渗透能力指数仅仅高于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仅是中高收入国家总体水平的1/2和发达国家水平的1/5。此外,我国对外文化输出也较少。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来比较,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能力是很弱的,首先表现在我们的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领域存在较大的逆差,尤其是在核心版权贸易的逆差方面。其次是我们国家文化产品的出口总量太小,占国家全部出口额的比例低。再次是文化产品出口流向单一,出口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亚太地区,当然也有一部分进入欧美国家,而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就很少了。

2.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缺少竞争力。到目前为止,我国总体上文化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相对来说是较低的,,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不高,尤其缺乏创新性;市场运作的能力也不强,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没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而最要命的是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政策缺乏科学性、透明度和法律的健全性,这正是国际上对我们文化认同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我们文化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

1.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此来巩固人们的共同理想信念。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如果一旦偏离了这个思想,就会亡党亡国。前苏联的迅速解体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前车之鉴。其次,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的曲折最终选择的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如果不坚持这条道路,中国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辉煌的前景。再次,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后,必须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行不通的。

2.要发展文化产业,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与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紧密相关的。目前,我国在文化产业方面,大企业、大集体非常少,尤其是缺乏竞争力。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是要培育有竞争力的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加快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改变文化企业过去那种单一的经营模式,大力鼓励跨行业、跨地域的文化产业集团,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而且,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制度合理的规划。要鼓励各类企业在文化产业上平等竞争,允许在文化产业上既有国有独资的企业,又有国有资本控股、其他各类资本参股的企业形式,同时还应该有民间资本、外资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企业形式并存,充分建立其利于文化企业内部合理机制的体制机制。

3.要加强文化人才培育。人才储备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文化产业是最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一定要有大批高素质的文化精英人才。应鼓励我们的企业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文化产业方面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的人才,加大人才的机制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的使用、竞争和激励机制,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使这些优秀的文化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4.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必须在有鉴别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和有益的经验,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我们国家的研发成本,缩短我们自己去创新的时间,加快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当然,我们一定不能盲目照搬,要根据我们现有的国情,科学地选择,合理的吸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浅析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篇4

1407019吕启元

软实力,指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军事以外的第三方面的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下面我谈谈我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看法。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世界各国正抓紧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国家为发展文化事业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适当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财政上的支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对外交流和竞争中的一个有效武器,我们必须利用好、发挥好,使之成为我国整体综合实力增长的一个“新亮点”。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文化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公共价值观,任何国家和国民都不能离开本国的文化价值观而独立存在。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仁爱、诚信、善行这些都是其主要内容,并深植于国家文化所外现的各种事物之中。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价值观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个观念从之前单纯的文化含义慢慢地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和谐家园”成为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话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在国际舞台上,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民主、法制价值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成为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普世性的最佳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给世人的国际形象一直是友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与我国文化之精髓“仁义之道”是分不开的。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国家的赞扬和尊重。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一,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第二,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第三,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必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倡导民族精神中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民族精神才能真正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第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国民的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文 篇5

摘要:中共十六大之后,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提高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将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高度,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本文阐述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供大家参考。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一)概念

“软实力”是近年来最盛行的关键词,是一个舶来的概念。自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气的实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根底上出版了《美国定能指导世界吗》一书,全面阐释软实力概念。他以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度维护和完成国度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才能,其力气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简言之,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度或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化力。

当然,经过中国化了解的翻译,实践上有了一些新的内涵。经过查阅很多书籍,我发现关于“软实力”的了解,有几种不同的概括:“经过吸收他人而不是强迫他们来到达你想要到达的目的的才能”;黄牧怡在《关于“软实力”的哲学考虑》中则分离硬实力来进行比拟认识,以为硬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度在军事、经济等范畴所具有的物质性力气,而软实力则是指一个国度在认识形态、文化魅力和道德诉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肉体力气,是经过吸收、异化的方式,让别国“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杨胜群先生以为文化软实力是指反映一个国度发明力、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很多是看不见的,不能物化、不能市场化的。文化软实力不等于文化产值,不等于文化GDP。

(二)重要性

当今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而民族凝聚力和发明力的重要源泉就是文化。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需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完成中华民族的巨大复兴必然随同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而繁荣昌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基本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位置和作用愈加凸显,比其他力气的`影响更具浸透性、耐久性、普遍性,即提升国度文化软实力有以下优越性。

1.带动经济社会开展,提升综合国力

文化不论是作为一种智力支持,还是肉体动力,对经济和社会开展影响都是极端深远的,而且在一定水平上决议了科技的转化力。一个国度的认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关于科技工作的投入、科技成果的分享都起着决议性的作用,以至关于成果的转化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文化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能够起到整合各行为主体的肉体追求和行为标准作用,这是维持一个国度、一个民族生存和开展的重要前提。

在市场机制下,文化可分为非运营性文化和运营性文化两类。无论是公益性文化,还是运营性文化的繁荣与开展,关于丰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关于进步消费力和提升综合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外交亲和力,扩展在国际关系中的位置

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一体化的态势下,不同的国度、民族经过文化交流促进了理解、消弭了误解、化解了争端。“强大的民族总是自信的,自信的民族总是开放的。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在与异邦、异己进行文化交往时,总是以开阔的胸襟善待他们,施行开放、宽容、了解、交流的国策;相反的,晚唐施行闭关封国政策,则反映了当时在中国积弱积贫、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的不自信。”

二、现阶段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现状

就我国状况来看,现阶段的文化形势非常不容悲观。在变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建立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但与经济的快速开展相比,我国文化开展却相对滞后,这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肉体文化需求不相顺应,与我国的国际位置不相顺应。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开展,使世界曾经逐步习气了中国快速增长的全球贸易顺差,但是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却为“文化赤字”感到着急。

(二)缘由

1.在“标与本”问题上的认识不够明晰

近年掀起的“民族文化维护热”是一个好头,但是遗憾的中央还很多。其间的文化造假者有之,文化投机者有之,文化庸俗化者有之,文化玄化者亦有之,可谓五花八门。很多中央政府将文化建立简单归于“文化的GDP建立”,实践只是复制文化款式,自身对文化的开展恐怕弊大于利。

2.文化复兴不等于文化复古

在此,我举一个“民族文化维护”的例子,穿苗族服饰、梳侗族的发式、跳苗族舞蹈、唱侗族歌本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目的,但是如今处于商业需求制造出来许多节目和形象,不但扭曲了民族文化,而且会惹起人们的恶感,追求短期效益而随意制造一些节日、典礼因脱离季候和自然背景而失却了它们原有的肉体内涵;为强迫兜售旅游产品,尾随、堵截、敲诈游客的现象时有所见。为商品化、低俗化所左右的文化产业将丧失民族文化的肉体内涵,与发扬和开展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南辕北辙。

三、如何开展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篇6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荐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我国文化的传播,我国的文化传播力不够强大,是制

约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给世界更多精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多角度地实践,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如在大部分美国人眼中,梅兰竹菊是中国画固有的唯一符号,马欣乐先生却让他们认识到了象形文字在绘画中的魅力,让美国人看到更丰富的中国画。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得马欣乐有机会成为全美最大的斯普林丝环球家纺公司的高级设计师和设计总监,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美国人钟爱的家纺布艺让中国元素在异国走进千家万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

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是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是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应着重扶持具有市场领导地位或潜力大的文化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走出去”,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壮大

自身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应成为“主力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广大民营文化企业应成为“生力军”,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三、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西方发达国

家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已经形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具体运作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创新时间,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在这个问题上,应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科学选择、合理吸收,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主体地位。

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 篇7

一、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想条件

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首先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讲话系列精神和治国理念为指导,增强意识形态方面的忧患意识,热爱国家,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文化霸权和文化侵蚀行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维护执政党的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意识到文化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道理。一个国家的文化只要不被消灭,这个国家就有希望,一个国家文化的强盛会带来国家的日益强大。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离不开提高文化软实力。

二、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树立制度自信

我们党应以苏联解体为警示,组织全民学习党的理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学习世界各类文明的兴衰史,以史为鉴,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党的理论是中国发展的宝贵财富,理论正确才能正确的指导实践,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在稳定中求发展。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主要问题就是在思想方面,所以我们在文化软式力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党的理论和中国文化的统一。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抛弃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繁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只有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在国内外各种思想、理论、思潮的相互激荡中不迷失方向,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学习、借鉴、扬弃、升华,丰富和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制度层面,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明显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的选择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最为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当代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用现实证明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基于经济发展的,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增加文化需求。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公有制之上的文化建设应该是着力于建设大众文化和多元文化。

三、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繁荣先进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也会反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发展文化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在群众中孕育符合中国特色的文化是我国文化在世界上有话语权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文化的发展和传递要依靠人民群众。提高文化软实力就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智慧创造更多的文化精品,丰富我国的文化内涵。

政府要提供条件促使群众自觉生产当代文化,尤其是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用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文化建设来提高文化认同。引导群众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国文化的强盛和繁荣上来,党为人民服务的全过程,统一于我国文化软实力丰富发展的实践中。

四、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西方文明

提高文化软实力既要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也要借鉴西方文明,并且处理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关系。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通过教育使人们充分了解和认识,把握传统文化中代表中国根与源的内容,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感,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文品质。借鉴西方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对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西方文明我们应该吸收,在世界各类文明的差异中寻找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的精神成果。在选择借鉴文化时不能盲目,用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来消化西方文明,为我所用。提升文化软实力最终是要用文化来自强,并且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国人民首先要对中国文化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维护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明,然后才能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文化竞争要注重历史和内涵,不能把科技当成衡量文化强弱的标尺。在文化方面也要警惕对一些西方文化的顶礼膜拜,因为西方个别超级大国正在用刻意构建的意识形态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进行文化移植。世界文化是多元性的,任何要打造所谓的普世文化的行为都是不利于全球发展的。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国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摘要: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对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树立制度自信,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繁荣先进文化,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西方文明。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唐志龙.文化的三重意蕴及创新视阈[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9)

[2]李维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领导权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02)

[3]陈载舸.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需认清的几个问题[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篇8

关键词:儒家文化;软实力;文化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日趋重要,在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弘扬儒家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以提高我国国民形象的魅力和国家的国际威信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近年来,软实力这个概念颇为流行,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力中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他在书中介绍了软实力的概念和其在当今世界的重要作用。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则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民族凝聚力等要素。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不是以强迫或收买等手段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想要其他国家以自己为榜样,向自己学习,谋求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那就必须用自己合理的制度、深厚的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来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以此吸引别国来仿效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其魅力的吸引和感召才是能使其在国际地位中占据优势的唯一持久的影响力。软实力的主要来源就是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感召力。所以,在构成软实力的各要素中,文化要素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可以说,文化软实力就是软实力的核心部分。

所谓“文化软实力”指的就是:依靠文化、价值观念等建造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的。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和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也都对其引起了重视。

二、我国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软实力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软实力还相对匮乏。康晓光认为中国软实力匮乏表现在缺少核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制度,而以上软实力的提升依赖普世体系的构建,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具有普世价值,是中国普世体系建设的核心。现时代,当西方科技危机、信任危机、伦理危机、生态危机一并爆发,影响到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而不得不向中国的儒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却很不明朗。我们明知儒家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大力研究,大力发掘的,但我们在行动中却总是不能很好体现。这与儒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在今后提升我国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意义和价值很不相称。我们的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基本上还是儒家的,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仁义礼智,诚信和合。但我们表面上、口头上却不敢承认,这不仅使优良的合理的道德伦理、行为方式得不到彰显,而且为各种不合理行为敞开了大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为儒家正名,让国人的良知充分彰显并发挥作用。

其次,中国经济、政治、法制建设的不平衡导致的国内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完善、法治难以有效贯彻等社会问题日益凸现,这些不仅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影响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再次,在外交上,中国的外交软实力只是一种观念软实力,缺乏国际舆论影响力、国际组织领导力。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国际影响力无人能撼;世界的三大全球经济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西方大国垄断;相比之下中国真正能对国际组织发挥影响力的比较屈指可数。

(二)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五四以来,主流社会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漠视和抛弃。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五四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先河。但其对传统全盘抛弃,一味求新求变。在五四诸君及其后继者眼里,凡是西方的,就是新的,进步的,革命的;而凡是传统的,必是旧的,落后的,保守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基本上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造成了严重后果。道德本位的意识形态不再起作用,国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已被打碎,于是出现了信仰的真空。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亟待进一步深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儒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很多相容共通之处。儒学的大同理想,公平正义、以民为本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规划、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本是殊途同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该是一种强势文化征服本土文化,而应该寻求并进共荣,共同发展,乃至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需要大张旗鼓地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为我所用,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上。

再次,我们的硬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是软实力,必须要有硬实力支撑,它才能够发挥作用。如果硬实力不硬,再好的文化,一到国际上也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压迫,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年我们的硬实力确实提升了不少,但和发达国家比较仍然是有差距的,我们的硬实力亟需进一步提高。

三、儒家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中国传统儒家优良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发掘儒家文化资源、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传统儒家思想中“仁爱”价值观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一)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强调人的修身养性、立德立功,引导人追求较高的道德境界和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理想“仁爱”思想的内化能较好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同时也能正确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儒家在对待自身方面、强调修身律己,儒家历来主张靠自己的自觉、先正己后正人社会和谐的首要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儒家鼓励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的方法修身,目的在于培养践礼体仁的君子,儒家君子是社会的人格典范,能够怀“仁心”谦恭有礼。君子关心的是伦理体系的道德原则,那么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宁都建基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只有这样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这种要求,儒家在对待他人关系方面“责己严,待人宽”要求“爱人”“忠”“恕”。儒家对待他人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要求人们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自己的需求,推己及人地帮助他人、既达到自己所需要求,也不对他人需求的获得产生阻碍。忠恕之道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对于团结社会力量,增进社会吸引力有重要思想作用。

(二)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

传统儒家思想中“以义为上”的义利观对促进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由于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尤其在商业道德层面上更是多样纷杂,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强调“以义为上”,有时甚至“舍生取义”,主张人们去追求合乎道义的利益,不能见利忘义。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道德环境,树立正确的义利价值观从市场经济宏观的角度讲,义利也要求现代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利”的道德性,不能一味追求“利”的最大化,还要考虑利润的道义性在符合道德规范、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合理获取企业利润。推而广之,如按此道德思维考虑,整个社会也会形成风气正、秩序稳的竞争环境。实现义利的统一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可以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义利观并不是完全否认利益,它是强调要平衡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要求在不触犯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合理获得个人的私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好发展关系到社会文化建设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义利的和谐统一能规范市场道德的形成,这样才能为良性市场秩序的形成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三)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传统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对建立和谐世界起促进作用。儒家文化倡导人际和谐,它教导人们要互相理解、互相宽容、时时事事以“和为贵”。不同事物相互结合而达到平衡,就叫做“和”,"儒家以“和为贵”作为为人处世的方法,彰显出儒家的处世智慧。在儒家思想那里,它认为人生来就不是孤单的个体,而是群体的一部分。具有维护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与动物相区别:人有道德观念,有内在自尊心和廉耻感。所以他们强调的“天人合一”和谐理念包括两层面的含义: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然、一切物类之间都是平等的。同时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过君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达到它所提倡的“中和思想”“中和思想”是强调人要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和思维方式。同时塑造了谦虚、仁慈、宽厚的国民性格。儒家思想中关于“和谐”的观念启迪我们,虽然不同国家由于客观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不同,但全世界和谐共处是全球共同的心愿。文明之间冲突与对抗既不是人类的发展趋势,也不是人类的必经之路。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和谐”“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双念必将赢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约瑟夫·耐,硬实力与软实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7

[2]盧新华,对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57-58

[3]李学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放疗管理制度下一篇:作风整顿表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