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校园感言

2024-05-11

西南大学校园感言(精选10篇)

西南大学校园感言 篇1

贵州省纳雍县勺窝乡希望小学 马 泽 2014年10月

金秋时节,在我乡教育管理中心的安排下,我背上行李,走进了向往已久的西南大学。第二天早晨,我匆匆忙忙参加了2014年贵州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班开班典礼:

听了文旭(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向学琴(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晏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余晓光(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等领导的讲话之后,我才意识到我真的走进了西南大学,更意识到我此次来的目的———体验新课理念。他们给我们点燃了一团火,严谨治学,深入思考,才能走专业发展之路,走向优秀甚至卓越。

西南大学对这次国培贵州小学英骨干教师研修项目非常重视,我们举行的开班典礼,每个学员都有培训手册,课程安排的满满的,有很多专家级的人物给我们上课,我们对这次培训充满了期待,我们要在这里好好感受大学的理念,真正提升自己。

一、走进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百年学府,走在百年校园里,路边人行道上高大茂盛的榕树连接成绿荫。我感受着西南大学的特点,一是校园环境优美,到处是绿树和竹子,一座座房屋教学楼依势而建,静谧但是厚重;二是校园里的路,到处是转弯、上坡和下坡,还有台阶,没有正方向的路,这是山城的特点,校园的电瓶代步车成为靓丽的风景。校园依山而建,到处是台阶、弯道、绿树、青草,宁静、安详、厚重、热情。

西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综合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占地总面积约9600余亩,校舍面积约158万平方米,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

走进西南大学,漫步在校园,本人感受到西南大学聚科学创新之魂,无论是融汇广场的 “师魂” 石刻,还是校园里林立的世界最著名科学家铜铸、石雕,总之,无论你走到哪,都有科学家们注视着你,当你不思长进时,甚至于体会到可怕的目光。

西南大学是高级科研与学习生活园区,无论是校长、教授,还是普通学生,甚至差生,在这里生活,都体会到充实、平等与自由。校园有8个校门,其实还有许多出入口,不用人管理,基本对外开放。校园内无论是公交路,还是校园千百条小路,森林之中,白天黑夜都有人穿行,和谐而自然。迷路了,会有热心人指示或带你行一程,很温馨。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杏坛育人、服务民生,是西南大学百年不变的追求。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科技创新为支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走进西南大学,无限荣幸;在西南大学听课学习,倍增专业素养和新教育理念。通过短暂学习,让我收获颇多。

二、走进新课理念。

此次培训由国家级培训基地西南大学培训中心组织安排英语学科优秀专家、小学优秀教师指导开展培训工作。这次培训,重学习过程,重内容精典、精华、精髓,经验之谈,修补新课程理念,让我们受益非浅。

走进新课理念,不是从实现教学的一维目标变三维目标那么简单,也不是改变几套教材就能完成,而是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育部工作程序是:制定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制定《课程方案》;制定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各学科《教材》;千百万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完善管理与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并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总之,我觉得这次研修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西南大学校园感言 篇2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绵阳市, 建校以来,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 以“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为校训, 培育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西南科技大学南邻绵阳市二环路, 北为规划的科教文化区, 周围为科创园区。各专业院系和体育馆位于学校外围, 教学区则在学校中心, 生活区在教学区南面, 东面则为运动场和体育馆, 学习、生活和运动等功能区之间用绿化连接, 形成了连贯的校园环境。

2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分析

2.1 人性化的环境空间

西南科技大学的科技中心在其主体建筑前方设置了一个下沉式露天舞台, 为师生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方便在主体建筑前举办各种活动, 成为吸引师生自发前往的理想场所。除此之外, 还在其他各个地方设置了不同形式的露天广场, 满足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例如西苑食堂门口的上升式广场, 食堂是一个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该广场连接了学习区、宿舍楼区和活动区 (包括食堂、游泳池和体育场) , 形成一个很好的集散人流的作用, 与此同时, 该广场为上升式, 通过地势的抬高也可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在广场上进行一些公益宣传等效果极佳。

2.2 生态化的景观环境

西南科技大学以水为主体创造的景观———九洲湖。九洲湖位于西南科技大学校园的中心部位, 既是校园内一个重要的节点, 也是一个环境优美的休息区域。九洲湖与校园前方的阶梯水景形成了互动, 被行政楼、教学楼群和逸夫图书馆等建筑半围合, 形成了一个半封闭半开敞的环境。九洲湖湖水引自农灌渠龙西堰, 校内大小水体景观之间相互贯通,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活水系统。同时该区域科技广场结合, 形成一个太极图案,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除了主体水景之外, 还有丰富的植物配置与之搭配, 形成了一个生态的景观环境。

九洲湖的西侧沿湖岸边设置了亲水石凳和景观照明设施, 同时搭配一定的园林植物, 给周围的办公区域和教学楼群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空间和游憩场所。九洲湖环境区域的道路构成为湖的边界和空间内部的小径形成, 东面的人行道贯穿南北, 具有较强的方向性;西面围绕教学楼群设置由青石板铺就的弧形滨湖道路, 空间内部沿湖驳岸设置了一条石板小道,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安静、宜人的游憩场所。景区的东面作为开放空间, 将人行道路边隐藏在绿化中, 从远处看, 由绿化到道路的过渡明显却又不突兀。

九洲湖景区设计的用心之处在于准确地捕捉了人的视觉点, 人主要是通过平视和俯视这2 个角度形成对环境的认知, 同时借助周边的建筑物, 将整个大环境收入眼底。人具有亲水的天性, 所以在以水景为主的景观环境中, 人的视觉焦点都会聚集在湖面空间。在丰富的绿化衬托下, 人们的视觉焦点聚集在九洲湖明镜般的湖面、仿自然的驳岸和植物在水中的倒影上。

整个九洲湖景区与科研楼群遥遥相望, 又和周围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楼、广场等形成鲜明对比, 九洲湖景区用它“道法自然”的空间形态和景观设计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 在校园环境中, 九洲湖已经成为了益处最具有标志性的地点。

2.3 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

西南科技大学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也卓有成就。西南科技大学老区的建筑群修建于20 世纪60 年代, 当时西南科技大学还被称为清华大学分校区, 经过50 多年的建设, 才形成今天的规模。为了保留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空间, 同时增强师生的归属感, 在后来的校园修建工程中, 大量保留了这一区域原有的建筑和地形。这片建筑能够很好地体现西南科技大学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其中清华楼掩映在古树之中, 周围的墙体爬满了青藤, 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一处美景。校园内景观设计时, 采取的是梳理原有树木, 增强地区独有特色的手法。保留具有纪念和观赏意义的树木花卉, 清除杂乱无章、观赏性较差的植物, 栽植具有绵阳本地特色的树木花卉, 增强校园文化特色。例如清华楼前的香樟、教师宿舍楼之间的栾树, 以及国槐林和银杏大道。银杏为绵阳本地树种, 在种植时搭配花灌木栀子, 能够体现很强的地域性, 从而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

3结语

现在的大学, 功能更加复杂, 规模更加庞大, 社会意义也越来越重要, 校园景观的设计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生态化的原则和校园文化的突出体现,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景观文化的塑造, 让大学校园的空间场所能够使全校师生都有一种归属管和认同感, 注重自由、平等、创新等大学精神的培育, 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自身的竞争力, 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摘要:大学校园景观对于营造校园氛围和调节师生情绪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创造一个人性化、生态化和富有文化内涵的大学校园景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 阐述其优点和不足。

西南大学校园感言 篇3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实施“全面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建立了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表彰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发展。

实践中,学校高度重视加强民族团结,注意处理好竞争体制与团结合作的关系,不断充实丰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鼓励形成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进步,让校园始终充满生机,为“和合偕习”的精神赋予了时代特色。

为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修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到周末或者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学校都会举办相应的歌舞活动,比如三个“周末民族舞会”(藏族锅庄舞会、彝族达体舞会和新疆少数民族舞会)、四个“民族节日庆典”(藏历新年、彝历新年、羌历新年和“三月三”民族歌圩节)、五个“民族风情”系列活动(民族饮食文化节、民族服饰展示大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民族风情摄影展、民族语言竞赛活动),简称“三舞四节五风情”系列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各民族的学子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和交流,陶冶情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称号。

倡导社会核心价值 助民族学校灾后重建

为更好地履行“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提高民族大学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在2008年灾后重建的短短时期内,将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并进作为推动灾后学校教育重建的突破口,也是重塑教育发展模式、推荐教育制度变革的良机。

作为灾区的民族高校,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以不同学科切入点,开展了大量实践调研和课题研究,并积极帮助灾区学校重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帮助灾后民族地区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先后选派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带领团队到实地考察、测量,通过与校方进行有效交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校园文化策划主题以及创意设计方案,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指南,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努力与探索。

学校领导认为,灾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之一为感恩教育。为此,学校专门设置了感恩室,以详细且具体的图文展示出不同援建单位为学校重建所作出的贡献,那些鲜活的资料将兄弟省份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人性光芒深深铭刻在学校灾后涅=的历史中。设计这样的陈列室,也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力图将感恩主题与民族文化重叠。例如,由学校城建学院安排的骨干教师设计团队为汶川黑水多所中小学校园文化策划设计提供了整体方案,总实施金额达到了700余万元,使灾后的中小学校园物质面貌和校园文化氛围得到极大改善。不仅仅如此,学校在其他地区也先后做了十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策划,涉及实施总金额达到800万元左右。

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灾区县的学校进行暑期支教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当地学生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和活动,为四川灾区民族地区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铸造校园文化品牌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努力建设颇具特色的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不断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近年来,学校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类活动,并且认真组织,踊跃报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学生在管理挑战赛、机器人大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赛、中国创新公益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与此同时,学校的积极努力也得到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研讨会中各方专家代表极高的评价。

例如,学校申报的《情系藏娃 德润人心 薪火相传 励志践行——西南民族大学“情系藏娃”志愿者行动的探索与实践》最终摘得一等奖的桂冠,在第七届(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名单中,学校申报的成果《各美其美 和合偕习——西南民族大学“三舞四节五风情”系列活动》荣获特等奖,成为国家民委所属院校中唯一获得一等奖以上奖项的高校。通过此类活动,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外部环境,对提高各民族同学的综合素质有极大帮助。

强化文化引领 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近几年来,学校不仅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另外也在不断投入大量精力建设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育人环境,合理规划了教学区域、生活区域和运动区域,完善了各种配套设施,园林与建筑交相辉映,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

在新校区建设中,学校积极树立环境先行的理念,采用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规划结构,使绿地与道路、水景、建筑群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集“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特色化”于一体,体现出独特的人文气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莘莘学子营造出宁静和谐而又生气蓬勃的生态环境氛围。新老校区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多次获得省、市级“园林式单位”“示范性园林式校园”等称号。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行以物质文化推动精神文化发展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享受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本地区精神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大力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网络技术对校园文化中的所涉及的人物形象进行科学设计、对校园环境进行严谨的艺术设计,这样不仅仅能够明显丰富学校物质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漫步在校园、进行娱乐玩耍活动时感受到学校风格的现代化,更可以创造条件让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每一个卡通形象以及标志性建筑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容,受到民族地区在校师生的高度肯定,值得长期推行。

西南大学校园感言 篇4

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先进的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组成部分。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西南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暨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弘扬交大精神,推动学校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广大师生为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精神动力,增强学校软实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我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1.2 总体目标

深入总结我院的办学经验,吸收国际国内优秀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根据学校总体规划,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 位、学科建设和学校特色结合起来,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独特个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努力把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学习氛围浓郁、内部管理规范、校园环境优雅、体现交通特色的和谐校园。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的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在学校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多年积淀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培育并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校脉传承、发展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思路、共同的价值观念、校训、教风、学风等内容。

3.1.1价值观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培育先进的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婚恋观,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将“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作为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将“追求真理、追 求科学、追求崇高、追求卓越”作为全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读校史、唱校歌、戴校徽、升校旗活动和学校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学习教育活动,强化爱老师、爱学生、爱学校的良好风气,让全体师生“了解学校的昨天、把握学校的今天、向往学校的明天”,自觉关注学校发展,维护学校大局,珍爱学校声誉。

3.1.2 办学思路

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秉承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路:遵循立足四川、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基本发展理念,在弘扬工科院校特色的前提下,做大做强学校的产业,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要加强对学校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的宣传教育,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指南和行为自觉。

3.1.3 校训

践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就是要倡导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就是要树立敬业、奉献创新的精神,克精、克勤,奋发向上,继往开来。

3.1.4 教风

良好的教风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以高度的责任感,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课。建立教师教风的评价机制,将教师教风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3.1.5 学风

建设良好的学风培育爱学、勤学、精学、终身学习之风。特别要引导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创新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

3.2 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现代大学意识。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确保学 校重大决策的科学高效。不断完善党委会议事和校长办公会议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

坚持依法治校遵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高校管理制度。全校师生员工自觉履行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坚持“政从正出”,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教代会和工会建设,凡属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坚持校务、院务公开制度,公开事关师生员工民主权利、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和办事程序。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专家教授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在教学和学术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支持他们为学校建设发展献计献策,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

各职能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科学的原则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整顿,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解决有关规章制度过时的问题和有些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对全校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解决学校规章与国家法律及上级部门的有关法规不相一致的问题;解决部门规章之间不能衔接的问题。

将全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汇编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作为处理校内各项工作的依据。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监督。

3.3 活动文化建设

3.3.1开展主题活动

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文明宿舍”、“文明社区”创建等主题活动,常抓不懈;因时制宜地开 展多种寓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一体的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主题文化活动。

3.3.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教育”、“推优入党”和“三好学生”、“学生标兵”等评比,培养大学生文明修身、尊师爱校、好学上进的良好习惯,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

3.3.3学生学术科技活动

开办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建模大赛。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学术报告。

3.3.4文体艺术活动

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院系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的活动思路,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打造读书节、文化节、大学生辩论赛等文化活动。

3.3.5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实践、基地化发展、制度化保障、社会化推进”的工作思路,每年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逐步扩大社会实践规模,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每年形成至少X项社会实践优秀成果。

3.3.6学生社团活动

建立校、院(系)分层管理体系,本着“突出思想理论先进性,艺术学术科技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思路,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保持X个左右有影响的学生社团,落实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老师,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三个一”要求,每年推出不少于X项的学生社团特色活动。

3.3.7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宗旨,按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原则,鼓励在校大学生人人争做注册志愿者,保障每位注册志愿者每年不少于48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指导各分会每年至少开展50项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3.3.8教职工文化活动

改善教职工文化活动环境加强工会俱乐部建设,改善职工活动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3.4 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校园环境文化包括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广场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食堂文化以及公共场所文化。环境文化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出育人特色和学术氛围,按照“绿色、高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3.4.1 重视校园景观建设

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对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校内道路、校内园林等统一规划命名,设臵规范、美观的道路指示牌、标志牌和名言警句牌;建设校园标志性雕塑,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

3.4.2 学习、生活区文化建设

改善学生学习、生活区域的文化环境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生活区域的文化建设。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悬挂伟人名人画像、绘画和箴言,使学生在优美高雅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区域的文化环境建设,开展“文明食堂”建设、“文明寝室竞赛”和“寝室装饰比赛”等文化建设活动,创造秩序良好、环境幽雅、整洁舒适、融洽和谐的生活环境。

增加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将竞技体育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相结合,办好田径运动会和各类体育单项比赛。建设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引导师生养成“每天锻炼 6 一小时”的习惯,在经常性的锻炼和各种比赛中提高身心素质,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

规划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管理。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扩大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面积至适合程度,增加活动场所,改善活动条件。

3.4.3 制定《校园环境管理规则》

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宣传橱窗和张贴栏的管理和清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组织开展环境道德建设系列活动,激发师生的爱校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全院师生作为交院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3.4.4 校史文化建设

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不断丰富和更新校史陈列室资料,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院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院优良传统。

3.3.5 校友文化建设

按照以感情为纽带,以合作为基础,以事业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建设校友文化。支持校友建功立业,鼓励校友关爱母校。吸引更多的校友参加校友活动,做好校友分会拓展和校友录编印工作,积极营造“母校关怀校友,校友热爱母校,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校友文化氛围。

3.3.6 宣传文化载体建设

重视学校校报、电视台、广播和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的管理与建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整合宣传舆论资源,高规格地建设宣传舆论阵地,将学院电视台、校报、网站建成先进的宣传舆论阵地。规范校园横(条)幅、标语、版报、宣传栏等宣传品的悬挂和张贴,使之美观、有序。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强势作用,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展示学校风貌,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文化生活,融信息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重 要载体,不断规范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网络服务的品位和水平。

4.5 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

开展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重视品牌形象的推广,重视公共关系工作,重视学校形象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在全国、全省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建立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使学院在精神理念、战略目标、典礼仪式、视觉标识、各种物质用品规范、文件制作样式、广告宣传、文艺活动、建筑风格、校园环境布局、口号、校训、校徽、校歌、校旗、校服等方面,达到高度协调一致,在学院的各种交流、仪式、庆典活动中推广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成果。

重视对师生进行品牌意识的教育。

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拓展对外宣传工作的渠道,统一对外对内宣传的口径、内容、数据,及时公布学院发展动态。对我院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办学成就、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典型人物以及与学院密切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重点宣传,外树形象,内聚人心,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重视学校公共关系,建立记者接待和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制度。

四、文化建设支撑体系

文化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成立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推动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及其行动计划。

政策与制度体系。制订大学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同时,学院、部处根据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制订相应的文化建设规划。

西南大学校园感言 篇5

本届戏剧相声小品大赛是由共青团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承办的文艺类活动,活动队伍由各学院各派两支代表队参加,要求为话剧、音乐剧类和相声、小品类各有一支队伍参加。

1.每个参赛队伍的表演时间:话剧、音乐剧类的表演时间 不得超过25分钟,相声、小品类的表演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若超过规定时间则会硬性扣分)。

2.每个节目的评分在其后的一个节目表演后公布。

3.按照排名情况,戏剧类与相声小品类各取前三名进入决赛。

附件二:

第四届校园戏剧相声小品大赛参赛报名表

校园西南侧景观绿地调查报告 篇6

——山东理工大学12#教学楼南侧游园 调查时间:2012,11,07—2012,11,9

学号:姓名:刘世彦班级:城规

0812204319 0802班 摘要:这次绿地调查的目的是更深入学习《城市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学习中景观设计影响因素中环境心理学的知识。在本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组对山东理工大学十二号教学楼南侧的小游园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对游园内的植物配制、景观小品、附属设施、私密性空间及现实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所学内容,合理的进行分析找出优点及缺失,提出改进措施。

在本次调查中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该游园进行植被调查分析及景观设计、附属设施的现状调查,并提出改进方案。并做总结性的PPT。

关于景观小品和服务设施:游园内景观有张拉膜结构、象棋盘式网格状形式的小广场等。张拉膜结构下面缺少供游人休息的座椅和小桌。该设计看来有点敷衍。不知是甲方没付够钱还是乙方偷工减料。但不可否认这张拉膜结构在该绿地景观系统中是很好的亮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应用到广场景观设计中,是非常有创新的思想。该设计象棋可用来观赏同时可以当座椅,十分人性化。考虑到了使用对象的心理需求。居中的位置可能成为游人首选的休息位置。

另外座椅的设置存在问题。大理石,质地坚硬冰冷,亲和感很差。材质单一,数量少,同时尺度不满足环境心理学中个人距离和社交距离的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或统一背景不同年龄、性别、个性、成长环境的差异会对人之间社交距离和个人距离要求不一。所以座椅应该设有不同尺度。另外水泥板砖式座椅太凉特别是在冬季大家都不喜欢坐。在该游园中缺少遮日避雨的小亭。位置应当设置在与步行道有一定距离的位置,避免与过往游人形成干扰。保持一定私密性石凳与石凳间的间距大概有三十米的距离,满足使用要求。

经调查,游园内有6个垃圾桶,布置位置较为合理,基本可以满足游人的使用要求。但外形陈旧且亲和度不够。应该换新的。另外垃圾桶的数量不够,也并未做到及时清理。这里得说下游园内的路灯,路灯破旧不说,在夜晚基本是不亮的,而且数量较少。并不能安全性的需求,使得小游园的使用率较低。出于对游园在满足游人休息的使用要求的同时,座椅、路灯、垃圾桶还应当满足观赏的要求。为游园更添一份观赏趣味。

游园内的各种设施不但应该供游人休息使用,同时还要有好的景致,有趣味性的空间才更能吸引游人前来游览。形成积极开放的空间。

景观小品的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游人的物质需要,更要考虑使用者的的行为心理变化和需求,这样才会体现设计中的以人为本,进而可以更好地的做到安全、舒适、方便,做出优质景观环境。

关于该系统的植被:游园内植物种类较为繁多,绿化面积大,并结合了乔灌草在空间上进行绿化设计和配置,形成比较大的绿量,同时营造了一个自然舒适的空间环境。各种植物相结合,使得游园内部一年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致,视觉上有很好的享受。高的乔木、低的灌木相互结合,使得空间层次感更加强烈。低矮的灌木也为空间提供了各种柔和的边界。

关于道路铺地:铺地选用了铺装方式还是多种样的。有的是瓷砖铺装,虽然瓷砖的铺装会看起来很美观,但是在雨雪天气的时候,这样的路面会很滑,不便于行走。有的用了鹅卵石铺地,意在游人漫步的同时可以对足底按摩放松。还有大理石铺设的路面,该种路面整齐美观。路面材质颜色比较丰富。

关于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通过调查发现66.7﹪的调查对象反映绿化情况是很好的的。但对该空间内的景观设计表现出一般满意的只有46.7﹪,对垃圾桶等辅助性服务设施满意度为30.3﹪。

使用群体的调查几天的现状使用调查发现,使用者多为读书或游玩的学生、早晚晨练的中老年退休职工。对我校该绿地系统的使用情况想的问卷调查显示:70﹪的使用人群为学生;25﹪为在校教职工;5﹪附近居民。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垂直方向坡度较小该空间设计中没有无障碍设计。入口加设宽1.2m的坡道。但使用人群少。该空间无水景设计,更没有厕所,电话亭。电话亭不大用可没。但应设一公厕。垃圾桶普遍老化,数量很少。改进并多设。做好在休息座椅及亭子等附近多设。路灯数量较少,晚间安全性差。安全是优质环境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必须增设地面路灯和普通路灯。座的尺寸不够合理,数量不够,材质单一。多增加木质座椅,尺度在0.6m、1.2m、3.6m不等形状为一字型 或L型。曾交流空间。在空间划分中基本没有私密性的空间。通过灌木等植物的隔离形成较为封闭的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私密空间中可设置休息设施。停滞空间的设计较为单一。加膜结构下没座椅和小桌,加设石质小桌和木桩座椅。另外,在其他合理方位增设休息小。有个休息交流和遮日避雨的场所

在通达性的方面来说,游园小路铺设的选址还有待考虑。因为在游园的很多草皮上有很多踩踏出来的捷径。可以看出很多人选择抄近路,可见道路位置选取不适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和实际需要。小游园的设计并不理性,路径并不好。起伏的微地形很少,缺少垂直空间上的变化。

小游园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游人的生活规律和使用要求。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但游园中,相对私密的空间很匮乏,在其中进行学习、休息或休闲的同学之间无法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空间,故使用者很少。

西南交通大学 篇7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一硕士一博士培养体系,有全日制在校生40470人(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8711人)。设有71个本科专业,134个硕士点,8个一级、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3个院系,以及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全国榜首,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百年老校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

在前进的征途上,学校始终拥有一支博学多闻、敬业爱校、秉承学校优良传统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另外还聘请了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人。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英才辈出,桃李满园。在他们中间,有43位两院院士,有“两弹元勋”,以及国家级、省部级领导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有力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加大了服务西部和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力度。

学校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针,正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努力建设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本部坐落于“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其中九里校区占地11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5万多平方米;新建犀浦校区距九里校区10余公里,占地3000,余亩;峨眉校区设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下,占地1033亩,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有良好的教学及生活设施。

西南大学校园感言 篇8

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重庆有2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西南大学孙振东教授

西南大学硕士复试 篇9

一、复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1.参加全国统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附件1: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各二级招生单位在不低于该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本单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划线并确定具体的复试要求。

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附件2:2014年西南大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参加单独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附件3:2014年西南大学参加单独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二、复试生所需携带的材料

(一)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型、专业学位型及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所需携带的材料

1.本人准考证;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学生证(在职人员带上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大学学习成绩表;

5.《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一式两份,由考生单位填写)。附件4: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

(二)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考生所需携带的材料

1.本人准考证;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学生证(在职人员带上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大学学习成绩表;

5.《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一式两份,由考生单位填写); 附件4: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

6.户籍原件及复印件;

7.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须提供已签好的委托培养协议书,原件一式叁份。附件5:西南大学招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合同

(三)其它优惠对象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包括经教育部批准备案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完成服务期并考核合格的考生(名单已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网址为http://yz.chsi.cn或http://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未在研招网上公布的人员不享受该政策),三年内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这类

考生在复试时须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三、复试学籍学历审核

近年来,教育部在对拟录取考生进行录取检查时,加强了对拟录考生学籍学历信息的审核。在教育部《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2014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明确提出,招生单位对考生的学籍学历信息有疑问的和考生学籍学历信息与全国学籍学历信息数据库信息不相匹配的,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并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学籍学历认证证明。在确认学籍学历真实性之后,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为此,各二级招生单位在复试时对考生的报考资格和学籍学历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对于学籍学历信息与全国学籍学历信息数据库信息不相匹配的(报考我校的考生在下载的准考证上“招生单位说明”栏里有提示)复试生,务必要求其在4月2日前提供学历验证或认证书(具体认证方法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说明)。否则,取消拟录取资格。

四、复试时间安排及程序

1.4月1日―4月2日,各二级招生单位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招生单位按学科(专业)成立有研究生指导教师参加的复试小组,制定本单位复试小组工作基本规范;确定本单位的复试标准、复试方式、复试程序、时间地点,并于复试开始前进行公示,并至迟随复试通知告知考生。

2.4月3日前,各二级招生单位确定复试名单并按学校规定进行公示,并向考生发送复试通知。

3.4月8-13日各二级招生单位组织考生复试。

复试期间考生自行到校医院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4月下旬,各二级招生单位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按学校规定进行公示。

5.5月上旬,重庆市教育考试院下发正式录取名单及录取库,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五、调剂须知

(一)从其他学校调到我校复试的程序

1.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硕士研究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

2.各二级招生单位在研招网上审核申请材料,决定是否同意该生参加复试,若同意则在“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服务系统”回复调剂考生。

3.各二级招生单位安排调剂生复试,给出复试结果,并通知考生是否拟录取。对拟录取调剂生研招办将在研招网上将其置为待录取状态,然后考生再在研招网上确认待录取信息。随后,被拟录取的考生即向原报考单位递交调剂申请书。

(二)从我校调到其他学校调剂程序

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和《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学校不再提供调剂表及报考信息表。其调剂程序如下:

1.考生自行登录硕士研究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无论通过何种形式联系调剂单位的考生均须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填写调剂志愿)。

2.招生单位在中国研招网审核申请材料,通知考生参加复试。

3.若考生通过复试,被招生单位拟录取。则考生可向我校提交调出申请,填写《报考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生调出申请表》。学校根据《调出申请表》和招生单位的接收调档函,办理调剂手续。

附件6:报考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生调出申请表

六、信息公开

1.各二级招生单位在主页上公布复试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

2.各二级招生单位在主页上公示复试考生名单(含初试成绩)。

3.经复试后,各二级招生单位在主页上公示拟录取考生名单(含复试成绩及综合总成绩)。

4.学校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统一公示拟录取考生名单。

西南交通大学 篇10

我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万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万人),已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校区总面积5000多亩。学校本部座落于“天府之国”的四川省成都市,占地11 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5万多平方米;新建犀浦校区占地3000余亩;峨眉校区设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下,占地1 033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良好的教学及生活设施。

目前我校设有20个学院3个中心,疆盖全部12个一级学科,其中拥有2个一级、1 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5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设有72个本科专业,135个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羞点实验室和2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2007年,学校再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国际化办学的层次和水平近年来得到显著提升。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

我校拥有一支爱校敬业、学贯中西、学术造诣渊硕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 5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另外还聘请了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教授、副教授1 000余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

我校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针。发挥轨道交通方面的学科优势,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

上一篇:轻轻歌唱梦想和希望作文下一篇:大学生回母校报告会演讲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