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2024-08-31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共11篇)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篇1

面对繁杂、专业的税收政策以及征纳双方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二者对企业纳税行为与结果的认定和判断会出现不一致,从而导致纳税争议。税收是企业必须支付的外部成本,企业内在利益的驱动和其对降低税负的客观需要,促使企业必须正确、及时地解决纳税争议,否则会给企业经营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经济或名誉上的损失。因此,企业应对纳税过程中发生的争议问题,必须与当地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实践中,为了控制税收成本,企业建立与主管税务机关的长效勾通机制,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企业涉税减免备案和审批事项制度化;二是与当地税务机关处理好关系,低成本化解税企争议;三是规避地方涉税政策适用不确定性风险。

一、企业涉税减免备案和审批事项制度化

减免税是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给予纳税人减税、免税。减税是指从应纳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免征某一税种、某一项目的税款。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只要企业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必须要当地税务机关去办理备案手续。《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第五条规定:“纳税人享受报批类减免税,应提交相应资料,提出申请,经按本办法规定具有审批权限的税务机关(以下简称有权税务机关)审批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确认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一律不得减免税。”第六条规定:“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以及减免税额度。不能分别核算的,不能享受减免税;核算不清的,由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核定。”第七条规定:“纳税人依法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但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凡属于无明确规定需经税务机关审批或没有规定申请期限的,纳税人可以在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减免税,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但不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1号)第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期限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进行一次性确认,但每年必须对相关减免税条件进行审核,对情况变化导致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应停止享受减免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1号)第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有资质认定要求的,纳税人须先取得有关资质认定,税务部门在办理减免税手续时,可进一步简化手续,具体认定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研究确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255号)第四条规定:“今后国家制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凡未明确为审批事项的,均实行备案管理。” 第三条规定:“备案管理的具体方式分为事先备案和事后报送相关资料两种。具体划分除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确定。”

基于以上政策规定和税收征管实践,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分期备案类和审批类两种优惠事项,企业一定要将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事项的有关工作进行制度化,将涉税减免备案和审批制度化。即提前准备,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当地税务机关得要求,提供和备齐有关涉税资料,到当地税务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或尽早得到税务机关的审批,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多缴纳税收。

例如,某县烟叶购销站向烟农销售苗肥、烟叶种子、农膜、农药等,财务部门自行按政策进行了税收优惠处理,但未到当地国税部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备案。该县国税局稽查局对其进行检查,要求其补缴增值税11129.85元,同时给予其少缴税款1倍罚款的处罚。随后,该购销站在缴纳了税款、滞纳金、罚款并向税务机关备案后,才开始享受税收优惠。又例如,该县的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县支行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申报国债利息免税收入7145.24元和3822.58元,由于未履行税收优惠备案程序,于2014年4月被要求补缴企业所得税2741.96元,并加收滞纳金450.76元。后来,该银行向税务机关备案后,才开始享受税收优惠。

二、与当地税务机关处理好关系,低成本化解税企争议

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制环境总的来说不是很乐观,严格说来,中国是没有税法的。如果要说有税法的话,只有三部法律才称得上是税法,即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才是税收法律,因为这三部税收法律才是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的,其他的税收法律都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或者国家税务总局独自颁布的税收政策,还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税务局颁布的地方性税收政策。在中国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的法制环境下,全国各地的税务机关执法人员,在税法没有规定或者税收法律规定比较模糊的灰色地带拥有一定的自动裁量权。正是如此,在税收征纳过程中,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经常会对税务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有效性或适当性产生认识上的分歧,由此引发纳税争议。这种争议既涉及税务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同时又关系到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寻求适当、有效的方式予以及时解决,纳税争讼是解决税务争议的重要途径。

虽然纳税争讼是解决税务争议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纳税争讼的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方式,在实践中往往会劳命伤财,将给企业增加很大的交易成本。在目前税务机关与纳税人间的和谐征税关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有些地方税务衙门的官僚作风还比较严重,企业一定要重视与当地税务部门处理好关系,这将会给企业节省不少的纳税成本。特别是在出现税企争议时,尽量寻找与当地税务机关的协商解决渠道,低成本解决争议。这就要求企业在平常的税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地税务机关处理好关系,建立和谐的税企关系。

三、规避涉税政策适用不确定性风险

企业之所以会面临税务风险,关键在于一些涉税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税收政策适用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非常大。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存在这种情况:同样的一个税收政策,税务机关和企业的解读可能是不一致的,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的解读也可能存在分歧,即便在同一个税务机关内部,不同税务官员的意见也可能不一致。因此,很多国家的税务机关都一直在致力于减少税收政策适用的不确定性,以便于为企业创造透明的税收政策环境,让企业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展壮大上,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事先裁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所谓事先裁定,就是税务机关就纳税人所提交的待定事项该如何适用税法所进行的解释。通俗地说,事先裁定就是一种制度化的政策解读,类似于我国常见的国家税务总局对下级税务机关的政策批复,只不过事先裁定的行文对象不是税务机关,而是企业,其法律地位相当于规范性文件。一般来说,事先裁定由一个国家的最高税务当局作出。事先裁定带给纳税人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税收政策适用的确定性。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篇2

一、白银市平川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白银市平川区是1985年随白银市恢复建市而成立的市辖区, 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 全区现辖4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21.4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10万人, 据2004年底普查, 全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7489人, 据2010年底调查, 全区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4966人, 按照国家“十二五”要求, 未彻底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规划, 到2015年, 平川区共需解决8245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状和评价

白银市平川区从2006年~2010年底, 已建成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11处, 日供水能力达3375吨, 解决了56255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工程涉及全区7个乡镇的37个行政村, 工程总投资达2974.54万元。其中饮水不安全类型主要为水质不达标 (包括苦咸水、污染水等) 和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平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 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平川区政府12惠民实事之一, 计划到2015年底, 彻底解决全区10.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以来, 平川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工程质量良好, 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工程运行以来, 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广大受益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 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促进了农民增收, 改善了水质, 提高了当地群众的身体素质,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㈠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一是缺少前期投入, 水资源论证、现场勘测等前期工作不到位, 设计质量难以保障, 施工中增加工程, 建设资金无来源;二是国家下达资金以人均指标下达, 对于居住分散、人口稀少地区, 人数少、水处理工艺复杂地区建设资金不足。

㈡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有明确规定。因此, 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都很明确, 但小型供水工程特别是单村供水工程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此外, 还普遍缺乏懂技术、会维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当部分水厂的技术管理人员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 饮水卫生意识和知识相对欠缺, 业务素质低, 不能适应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 且人员变动频繁。

㈢水价问题

不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水厂规模小,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和支付意愿不强, “水是商品”意识淡薄。有的农村饮水工程不能按全成本收费, 地方物价部门批准的水价普遍低于供水成本, 致使工程缺少必要的维修管护费用。

㈣用水量问题

在原有压水井和靠近河流、蓄涝水池的村庄, 农民用水都用河水、浅层地下水或蓄水, 水厂供水只用来烧饭和烧开水, 水厂供水量很小;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 很多农民外出打工, 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一些村成空壳村, 接用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 使水厂供水量上不去, 影响了水厂的效益。

㈤社会宣传方面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 对水利、水是商品的宣传力度不足, 群众认识不到位, 虽然目前在家庭开支中水费所占比例极小, 但人们交水费的积极性依然不高, 要达到按成本收水费难度还十分大。

四、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建议上级财政或本级财政加大对水利的投入, 使当地水利部门有足够的资金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议国家在居住分散、人口稀少地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 根据实际情况, 加大资金投入, 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效益的发挥。

对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 由当地水务部门组织成立管理机构, 负责工程的运营管理;单村供水工程通过受益群众代表会议推选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协会, 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 明确专人管理。对于未按成本收费的工程, 国家在工程维修费、管理经费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地给予财政补助, 确保工程正常运营, 长久发挥效益, 可持续发展。

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面覆盖广, 供水人口众多, 供水管网复杂, 供水工艺科技含量高, 因此, 必须建立一支技术力量过硬的管理队伍。应在工程运行之初, 多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 增强参与意识, 掌握参与的方法、途径, 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工程管理中去, 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良性运行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合理地确定水价, 对工程水价进行科学的合理测定, 既要保证工程具有合理的运行管理经费, 又要考虑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同时要发挥价格杠杆对节约用水的调节作用, 合理确定水价, 推行水量、水价、水费计收公示制度, 让农民群众吃上明白水、放心水。

加强用水户协会管理。构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是核心。饮水安全工程最终受益的是农民, 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应明确农民在工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扩大农民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以调动和鼓励农民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管线长、管网布设复杂、供水区域大, 只靠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量太大, 耗费人力财力, 且管理难以及时到位。对于较大规模的供水工程, 如果采取主体工程和主管线由专业人员管理, 村级管网由用水户协会管理的模式, 将会提高工程管理质量。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篇3

关键字:企业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在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实践,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机制,提出一点简介,以期能得到有关方面和同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健全制度,是做好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工作的基础。

帮扶困难职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工会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工会的“角色”定位。群众团体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着力点,工会要结合自身特点,选好切入点、找准着力点,发挥优势和作用。要把工会经过积极努力能够帮助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二是在项目选择上,必须充分体现困难职工的愿望,围绕困难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办好与他们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具体事项。三是针对职工产生困难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救助办法。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必须分层次、多方位,力求为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四是建立规范的帮扶运行机制。以工会为主建立帮扶救助工作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受理、审核职工申请和相关材料,严格办理审批和发放手续。帮扶工作流程规范,做到有接待登记、有送达办理、有办结报告、有档案备查,形成了“集体评议、帮扶公开、规范操作、严格把关”的帮扶运行机制。

二、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档案,使困难职工帮扶救助落到实处。

近年来,山西焦化集团工会从本系统和企业实际出发,经过长期摸索实践,构筑了基层、公司的二级工作网络,形成了工作、目标、责任三落实的工作体系,使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归纳起来主要是建立二个机制(制度):

1、建立和完善逐级特困职工网络信息和帮扶特困职工的联动机制。通过对困难职工调研摸底,情况跟踪,跟上变化,科学定位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在帮扶程序中,工会明确规定帮扶重点,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把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帮扶救助范围,做到“出现一个帮扶一个”。同时,对通过帮扶后实际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帮扶标准的,按程序退出“阳光行动”帮扶救助范围,实现能进能出。

2、建立和完善特困职工信息报告和预警机制。工会要坚持每周有报表、每月有例会、每季有通报会的困难职工信息报告制度,并对帮扶特困职工跟踪服务、措施到位的进行落实,及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首先是组织保障。要强化工会“阳光救助”行动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帮扶工作责任制,形成厂、车间、班组三级帮扶分层管理。特困职工、重困职工全部纳入帮扶救助范围,享受“阳光救助”工程有关帮扶救助政策。对不能纳入上述救助的一般困难职工由厂、车间实施临时性帮扶救助,努力做到困难职工“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对身患重病的职工家属及子女,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发起倡议、号召捐款,送去企业那份沉甸甸的爱,唤醒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转变帮扶方式,完善帮困长效机制。

在新形势下,企业帮扶工作要拓展领域实现新跨越。以群众工作为中心,为构建工会“大帮扶”模式,实现辖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全面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帮扶救困、普惠职工的作用,对不同困难群众实施分级救助,为了能让困难群众得到全面救助,工会应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困难群体救助体系----“红、黄、蓝、绿”救助圈。该体系根据辖区职工的困难程度不同,分别纳入到不同的范围,因“圈”施救,从而使救助更具有针对性。

一是将民政部门认定的“三无人员”、或因患重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造成连续三年以上当年医药费自付部分超过家庭当年全部收入,法定赡养人无力承担责任,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脱困无望职工”纳入红色救助圈,工会应充当起红圈群体的贴身管家,使他们在得到生活救助的同时,还能得到真情帮扶。

二是将患有大病、重病、慢性病、单亲女职工、零就业家庭、或因天灾人祸及其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特困职工”纳入黄色救助圈,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领取最低工资、生活费、养老金等,此外,还能享受每年春节一次性帮扶救助金、煤水电补贴等。

三是将家庭月收入在本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未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或因疾病、残疾、子女上学、遭受灾害及重大事故等造成家庭困难的“困难职工”纳入蓝色救助圈,这个群体的职工因为达不到低保救助标准,但生活相对比较困难,所以享受市、区各项帮扶政策。

四是对于临时出现困难但尚未纳入红、黄、蓝救助圈的职工家庭,纳入绿色救助圈,职工服务中心依据其困难类型和程度给予相应的帮扶救助,以解燃眉之急。

五是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的关健在于落实。各级工会要根据帮扶长效机制的具体内容,主要领导切实负总责,并明确分管领导、承担部门、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工作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工会充分履行对特困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要加强对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要把新形势下工会建立并落实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纳入各级工会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因人施助、分类帮扶,实现送温暖工作的“四个转变”:由单一帮扶向综合帮扶转变、由程序化帮扶向人性化帮扶转变、由“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由定期救助向及时救助相结合转变。推动帮扶困难职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工会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公路文化的长效机制 篇4

(李代锋

刘旭光)

一、建立公路文化的长效机制——建立‘文化加工厂’,提高公路行业的软实力

为什么要建立文化加工厂?

软实力和硬实力是相对应的。硬实力是衡量物质财富的强弱,软实力是衡量精神财富的强弱。

硬实力是通过物质加工厂(企业),源源不断地生产物质财富,硬实力才能逐步积累和提高。所以,硬实力的提高,依赖于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物质加工厂。假如没有了这些企业,硬实力的维持和提高,还能去依靠谁呢?

同样,软实力也是要通过‘精神加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创作)精神财富,软实力才能逐步积累和提高。所以,软实力的提高,也依赖于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精神加工厂’。假如没有这些‘精神加工厂’,软实力的维持和提高,还能去依靠谁呢?

所以,要建立公路文化的长效机制,提高公路行业的软实力,就必须先建立‘精神加工厂’。或者说,建立长效机制就是建立‘精神加工厂’。

如何建立文化加工厂? 建立物质加工厂,一是设备(事先规定的生产模式——生产线),二是原料,三是制造的人。三者齐备,才能生产出物质产品。

建立‘精神加工厂’,一是确定的思想模式。二是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零零星星的思想为‘思想原料’。三是生产(创作)的人。三者齐备,才能生产(创作)出精神产品。

例如一:确定的思想模式:如: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模式,采购集中各国的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零零星星的思想为‘思想原料’,由不同的制造(创作)人,生产(创作)出一系列精神产品。

这个‘思想加工厂’的思想产品有:在苏联的列宁主义,至到戈尔巴乔夫。

在中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例如二:确定的思想模式: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模式,采购集中各地的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样的、零零星星的思想为‘思想原料’,由不同的制造(创作)人,生产(创作)出一系列精神产品。

这个‘思想加工厂’的思想产品有:由中宣部发行的学习材料,文化部创作的各种精神产品,各地各部门自制(创作)的学习材料和创作的各种精神产品等都属‘思想加工厂’生产出一系列思想产品。这些生产(创作)出一系列思想产品的逐步积累和提高,就是软实力的提高。或者进一步说,这些生产(创作)出的一系列精神产品,在人们头脑中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就是软实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建立‘思想加工厂’的流程,是先明确生产什么产品,而后确定什么思想模式,再采购‘思想原料’,最后由人把‘思想原料’通过‘思想模式’组合成既定的‘思想产品’。这时的‘思想产品’就是现成的‘思想成品’。

简单化就是:明确精神产品(计划产品)————确定思想模式(生产设备)——采购思想原料(原材料及半成品)——人工组合(设备+原材料)——产出的思想产品(实际产品)。

二、建立公路文化长效机制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要制定创作公路文化的各种精神产品的规划蓝图。第二,确定公路文化的思想模式。第三,在公路行业采购思想原料。

第四,思想者用‘思想模式’把‘思想原料’加工成既定的‘精神产品’。

第五,‘精神产品’不能停放在‘库房’里,必须把它宣贯到人的脑海里,落实到人的行为中。

三、公路文化长效机制实践的具体应用。

(一)、在公路行业的不同的管理层次,要制定响应的创作公路文化的各种精神产品的规划蓝图。

在省公路部门的公路文化产品——精神产品的设计要规模大、覆盖面大(共性强)、周期长(3—5年)等。

在地区公路部门的公路文化产品——精神产品的设计要规模适中、针对性强(个性强)、周期短(1—3年)等。

在县公路部门的公路文化产品——精神产品的设计要规模小、灵活性强、实用性强等。

例如:塔城段以胡曼总段长先进事迹为榜样,为公路文化“精神产品的加工原料”,掀起向胡曼总段长学习的高潮。用胡曼精神鼓励塔城公路段全体职工立足本职、勇于创新,敢争第一。

塔城段已开展的7个系列活动是:

1、从4月12开始,在活动室、机关办公楼大厅、小区设立向胡曼总段长学习黑板报、悬挂“向胡曼同志学习,重行动、比贡献、看实效”和“学习胡曼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当排头兵”横幅,悬挂在单位,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图片)2、4月12日召开向胡曼同志学习座谈会。(有图片)3、4月13日上午10:00在胡曼同志墓碑前进行献花、追悼缅怀,举行向胡曼同志学习宣誓仪式。之后到Z800线k14+800m__k15+900m公路养护现场参加义务劳动,缅怀胡曼同志。(有图片)4、4月30日由塔城段5名职工分别代表段机关工作人员、路政稽查所、博孜达克养护站一班、博孜达克养护站二班、退休职工。脱稿宣讲胡曼总段长先进事迹.5、5月10日在塔城总段网上开始播放塔城段职工制作的胡曼总段长事迹短片。(有图片)6、5月15日在塔城段展出宣传胡曼同志先进事迹图版(有图片)

7、塔城段职工人人会背胡曼总段长在2008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种塔城精神(即“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文明礼貌的服务精神;献身公路的爱岗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无怨无悔的忍耐精神”。作为塔城公路段的精神文化产品进行使用和弘扬),会唱《我的路我的歌》等公路歌曲。职工人人上交向胡曼总段长学习的决心书。

(二)、公路行业不同的管理层次,公路文化的思想模式,都应遵循统一的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体系》的指导下,结合不同管理层次的特点,可以有所侧重。

(三)、公路行业不同的管理层次,对采购公路行业的‘思想原料’的来源,原则上在管理范围内,但仍然可以扩大到全国的公路行业范围,因为全国公路是一家。

(四)、公路行业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思想者的要求是一样的,有专业的思想者(宣传部门),有业余的思想者(除宣传部门外的所有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思想者的任务。共同生产(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思想产品。

(五)公路行业不同管理层次的所有人员,都是‘思想商品’的消费者。都是践行‘思想商品’的执行者,并把‘思想商品’宣贯到公路人的脑海里,落实到公路人的行为中。‘思想成品’是公路人的思想来源。‘思想商品’是公路人的思想武器。‘思想商品’是公路人工作的动力来源和工作精神的有力支撑。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篇5

一、立足“三个坚持”,建立健全工作创新机制

1.坚持“四个服务”。坚持组织工作始终服务于中心工作,服务于大局工作,服务于跨越式发展主题,服务于干部群众需要,通过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和大党建工作格局,实现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监督管理、党管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互动互促,以加快推进“**奋斗目标”和跨越式发展进程为终端工作检验。

2.坚持“四个结合”。抓系统配套,力求脉落清楚;抓系列延伸,力求提纲挈领;抓细节精准,力求水平提升。做到系统思维与动态调整相结合,观念更新与实践跟进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单项突破相结合,近期抓手与远期规划相结合,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前后带动。

3.坚持“三个创新”。以人为根本,以事为核心,以需求为驱动,注重理论性、政策性和操作性三个层面的创新,把理论研究与政策创新,政策研究与操作方式创新,推进工作与提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探源,从规律上寻根,从工作上突破。通过改进方式、创新方法,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二、搭建“三个平台”,建立健全能力提升机制

1.搭建学习培训平台。突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培训,对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组织工作大政方针、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钻研。不断开发组工干部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前瞻性、辩证性五个方面的品质,着力提高组工干部在政治鉴别、贯彻政策、知人善任、业务精通、拒腐防变五个方面的能力。

2.搭建开放教育平台。运用“领导讲、专家讲、典型讲、集中学、自己学、大家议、组织促”等开放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内部轮岗锻炼、上挂下派锻炼和跟班学习制度,有计划地选派组工干部到主干线、主战场经受锻炼。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第一线服务群众,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3.搭建能力评价平台。健全组工干部岗位职责体系,改进和丰富组工干部职责内容及任职能力要求。推行组工干部能力测评,使干部自身能力特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探索完善组工干部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办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业绩和能力。制定组工干部不胜任现职的相关制度,加大对不胜任现职组工干部的处理力度,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局面。

三、透析“三个层面”,建立健全问题纠正机制

1.透析工作层面。注重战略化思考,系统化思维,整体化推进。一是推行问题工作法。把握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规范提炼、归纳提升、突破提高,以问题的纠正引动方法的矫正。二是推行中心突破法。坚持跟踪热点,突破难点,围绕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正确政绩用干部,靠群众公论定取舍”,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和工作指向。扭住核心,折射公心,赢得民心。三是推行供需平衡法。掌握需求、正视需求、回应需求、满足需求,权衡轻重缓急之分,切入最盼最难之处,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来维护和拓展群众的根本利益。

2.透析管理层面。在精细中去繁琐,在程序中求效率,在成果中讲成本。一是推行精细管理。细分职能岗位,细化任务要求,构建程序精密、流程精通的管理体系,成就工作精品。二是健全问责追究。着力健全发现问题机制、纠正错误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不在状态干部的问责追究力度。三是树立工作导向。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加速培养使用那些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切实教育转化那些无心做事、无力做事、不愿做事的干部。

3.透析作风层面。认真落实《组织工作十条禁令》、《组工干部公道正派二十条行为规范》和《组织部门服务党员干部的十八条措施》。切实树立多做实事、少讲空话的“务实作风”;树立以人为本、效率致上的“服务作风”;树立旗帜鲜明、是非分明的“原则作风”;树立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墨守成规的“创新作风”。切实塑造组工干部“学习、创新、务实、严谨、开放、公正、服务”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

四、整合“三大要素”,建立健全文化造就机制

1.弘扬核心理念。大力弘扬和坚守公道正派的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树立“人本”、“和谐”、“开放”、“公平”、“经营”五种现代理念。使先进的思想理念内化为组工干部的思想准则和价值取向,外化为组工干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真正在组织部门形成机制推动的而不是领导推动的工作机制,内生而不是外压的工作动力,持续而不是短期的工作激情。

2.彰显个人特质。认真落实“三个留人”,真心关心组工干部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进步,创造出工作舒心、生活温馨、待人热心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组工干部与组织工作的同步发展。切实做到让公道正派者受奖励,无私奉献者得补偿,不断激发组工干部的活力,使个人能力得以最大发挥,个人价值得以最大体现,工作成效得以最大展现,创造活力得以最大奔涌,努力造就一支英气勃勃、公道正派、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组工干部队伍Q345无缝方管 无铅锡条 防水密闭门 防火栅栏门 电缆防火堵料 U型钢支架。

3.培育团队精神。大力倡导部门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互动,组工干部之间的相互帮助、真诚协作,在组织部门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力倡导集体和谐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行能力,强化对组工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不断增强组工干部对事业的忠诚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对职业的荣誉感,努力把组织部门打造成为高凝聚力、高绩效的工作团队。

文章来源

建立班组管理的长效机制 篇6

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班组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班组长只有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才能逐渐建立和完善班组管理体制。因此,班组就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长效机制,使其不断的发挥作用。

长效机制,我们也可以将其分开说,长效机制中的“长效”两个字,是指某种事物能长期有效,它起着强调的作用,而机制是指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一种方法。长效机制是班组和班组成员在执行班组规章制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和变化。

也许您会说,制度不就是机制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机制是和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我们要清楚制度并不等于机制。机制是一种有机体组合,它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而且它是运动的、无形的。制度是班组为了规范班组成员的行为而制定的一种强制手段。

所以说,制度只有在执行时才能进化到机制。而机制比制度高一个层次,机制的形成是需要与制度相互关联,只有执行制度才能形成机制。所以班组在制定制度时,往往会考虑到其全局性、稳定性、时效性,绝不会是朝令夕改。而建立一个机制,首先需要的就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这就是一个班组有效的长效机制。

最后,我们将长效机制定义为以下三个特点:

Ø 规范性,即班组用来规范班组成员行为的一种制度办法规程;

Ø 稳定性:即班级具有固定的目标,且能正常运行;

Ø 长期性:即班组的这一固定目标具有长期效应。

案例:

在21世纪,中国越来越多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班组正以飞速的发展方式成长。班组之间的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看似势头很好的公司也可能一夜之间就陨落,这是班组变革所带来的,90%以上的班组适应不了“高原反应”,最后导致“缺氧而死”。当然在恶劣的竞争中,也有一些班组奋力反抗存活了下来。例如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之所以成功,并能在激烈的竞争存活下来,凭借的是管理,联想人把管理分解为三个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千禧年,联想迎来第一次信息化浪潮,这样班组内部的管理压力随之增大。同时,联想也面临着其他班组的竞争。这样,联想集团为了确保基业常青,不断改善原有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提高了班组的竞争能力。

联想的措施如下:建立学习型班组:为了配合转变,联想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部,对全集团的班组成员进行培训,对集团进行知识管理。

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班组的知识化进行改造,打造知识型新联想,从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转变:即前端产品实现从单一到丰富的转变;后台产品从产品模式向方案模式转变;服务方增值服务扩展到服务业务。

最终结果是联想在计算机领域独立潮头。

问题:

为什么众多的公司会在竞争中落败?联想公司为什么能在恶劣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也许贵公司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果您是班组的头头,您将怎么做?

案例分析:

据我了解,很多班组之所以会死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其班组环境发生了变化,班组的环境是快速的、复杂的变化环境。当班组在竞争中,新的环境逼着班组不断地做新的决策,不断地调整经营决策和经营理念,不断地让市场检验新的产品。然而,这些班组的制度管理、班组成员知识、班组成员技能的更新速度不能跟上日益发生变化的环境,因此,导致企业破产。

21世纪,是人才、技能、知识的世纪,那些优秀的班组之所以会存活下来,并不断壮大,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够克服体制障碍的能力。它们班组中拥有惊人的学习欲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班组成员。

在如今的时代下,商业竞争瞬息万变、危机四伏,要想使班组在竞争中存活下来,使班组持续健康发展。良好的班组文化是必需的,因为班组文化是班组永续经营的发展动力。而班组成员是班组的中流砥柱,它们是维持班组永续经营、发展的重要角色。因此,作为班组长首要的任务就是对班组成员的管理和培养,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

一、制度建设是创建长效机制一个良好的前提

制度是班组班组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制度能够保障班组文化更好的实施,它能约束班组成员的行为,上面我们已经为班组成员制定了学习机制,但是制定再好的学习机制,如果没有通过制度来保障,最后也是一套空话而已。不过,我们要确保制度不是束缚班组成员学习文化的枷锁,而是推动班组成员学习的推进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二、学习是班组确立的优势,是保证长效机制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班组成员素质的竞争,因此作为班组长,提升班组成员整体素质,是增强班组竞争力的有效因素。

1.建立学习机制:这个机制的主要作用是把班组成员完成和完不成任务的问题给列出来,然后将完成的经验和完不成的问题作为班组内部学习的目标和素材。最后将这些积累下的经验做为班组长培训班组成员的手册,形成规范就能避免班组成员再犯同样的错误。

2.注重学习机制保障:要不断树立班组成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全方位学习和延伸学习的理念;要让班组成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不断激发班组成员的潜能,加强对班组成员的技能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让班组成员在班组中不断成长。具体要保障以下几点:

1)学习培训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的各方面能力提升;

2)培训责任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认清自己的责任;

3)学习档案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对培训的认识;

4)学习管理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5)学习考评机制:有助于班组成员对自己的认识。

3.建立运行机制:在班组为班组成员制定了各种机制时,能否有效运行是关键。所以,我们要严格制裁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人的责任。要强化各自的责任、严格检查班组成员实行的情况,要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要将班组成员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让所有的机制有效的运行起来。

三、考评激励是创建长效机制的强劲动力

为了加强班组成员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将班组成员能力提升与上岗、转岗、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奖惩等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让班组成员认识到自己留在班组的价值,并将班组成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效果统计出来,以便于对班组成员做出考评。如果班组成员个人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就应当给予一些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当然,我们还要认清一点,有奖励就有惩罚,对一些不遵守班组规章制度、不尽力工作、又不学习的班组成员,我们就要对其说服教育,严重者甚至要辞退。如果说制度是约束,那么将工作绩效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就是一种激励。因此说,激励班组成员,就是留住班组成员的一种手段,激励班组成员是推行长效机制的动力。

四、持续改进是完善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持续改进”暗示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机制改进。班组为了长远、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得不断的改进产品质量。而且每位班组成员都要把持续改进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现在班组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这就说明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如果你不改进,你就得落后。可见,持续改进确实是完善长效机制的必要途径。

结论:

为了使班组长青,作为班组长,我们首先要抓紧对班组成员的培训。要想让班组成员成为实现班组长青的一种资源。那我们就得利用好长效机制。因为长效机制是能保证制度运行并发挥其作用的体系。

论如何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篇7

1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的制约机制

1.1 明确管理体制

(1) 关于宏观体制:首先应明确国家安监总局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让企业懂得国家监督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责任, 安全生产强制性条例是实施安全生产的保障, 并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管理的思想和行为。从近年来对私挖乱采和越界开采, 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矿的治理情况来看, 尽快落实地方政府的煤矿安全监管职责至关重要, 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促进煤矿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文化等各项要素尽快齐全和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 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单元;只有每个企业重视安全, 安全投入充实, 安全管理到位, 全国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进一步明确地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企业也应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 (2) 关于企业内部体制:安全管理职能需要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才能得以发挥, 但实际往往是: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健全, 而未发生过安全事故的单位管理机构就很弱, 甚至没有。因此, 务必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杜绝因事故而设安监机构的不正常现象。

1.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煤矿企业领导务必明确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各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经建立起来, 就必须让每个部门、岗位和个人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并落到实处, 在执行中不断予以充实和健全。

1.3 责任体系的落实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制各不相同, 且不是独立的, 相互间存在紧密联系;在企业内部, 有上级对下级的管理, 也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 还有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管。在对外关系上, 有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煤矿安监局, 国土资源局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联系, 所以, 必须以系统的观点看待责任落实问题。责任体系的落实必须有相应的考核和奖罚措施作保证, 否则责任制就会变成一纸空文。现实生活中因私人小窑越界乱采引发的重大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 主要就是煤矿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地方政府等国家机关责任不明、监管不力造成的, 必须尽快彻底解决。

2 建立安全装备保障机制

安全装备是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 煤矿建设和生产必须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进行落实。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装备欠缺的, 应尽快补充完善;安全装备的设计和建设务必做到以下四点: (1) 设计落实。矿井安全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 符合煤矿生产建设规模需要, 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并严格进行审批。 (2) 施工落实。安全设施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按规范严格验收。 (3) 资金和物资落实。安全设施建设必须建立专项资金, 及时采购物资, 专项资金和物资不准挪作他用。 (4) 组织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定, 企业法人是落实安全设施的负责人, 必须认真组织协调职责, 确保安全设施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3 建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机制

在激烈竟争的煤炭市场中, 煤炭企业应重视建立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机制, 以利于及时辩识与煤炭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害, 为风险评价和控制提供信息, 为持续改善煤矿职工安全健康管理提供衡量基准。煤矿行业具有特殊的风险特点, 更有必要及时进行严格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从而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遏制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势头。煤矿行业的主要风险特点是: (1) 生产空间狭小, 在采掘、运输或其他活动中都可能存在砸、扎、磕、碰、刺等危险因素。 (2) 受强制通风影响, 矿井口通风系统一旦出现问题, 将对井下各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3) 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高能量机械设备, 作业人员密集, 一旦机械能量失控, 很容易发生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这些事故可能的类别是: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火灾事故、透水事故、顶板和地压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机电事故, 以及其它事故。 (4) 事故救援困难。由于矿井生产环境的特殊性, 一旦发生事故, 受灾人员的逃生和救护人员的进入都会受空间和场所的限制而十分困难, 再加上各种危险因素本身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极易发生连锁反应事故。

3.1 煤矿行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范围和考虑因素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应覆盖矿井全部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 包括采掘、通风、粉尘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火灭火、防治水灾、提升运输和空气压缩、爆破、电气、救护等系统。在建立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机制时应按下述步骤进行: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危害、确定风险并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承受、制订风险控制计划、评审计划的可行性和充分性等。这个阶段必须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如井下设备检修、装置情况以及维护、装置启动或电源、通风设备关停期间的井下状况等;应把人的失误作为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考虑作业场所和库房内备用的物品、装备的质量和过期老化的因素, 尤其是在煤尘、瓦斯爆炸矿井使用过的各类用电设备、用电保护装置和机械设备等。

3.2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大致有:安监人员培训;矿井现场和库房管理;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和完善本矿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 并检查落实情况;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系统的响应机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4 建立现场安全管理机制

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和最终归宿, 其它各项机制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煤矿职工是作业现场中安全工作最基本因素, 他们有一定的经验, 可随时发现和消除作业中出现安全隐患。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班组长担负着现场生产和安全双重任务, 是现场管理中重要的领导者和安全管理最基本的组织者。安全职能部门具有内部安全执法的权力, 他们常到现场检查, 善于发现现场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并督促改进工作;安全大检查可以全面排除安全隐患, 研究和解决重大隐患和安全问题, 煤炭企业领导应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安全大检查制度, 防患于未然。

5 建立救援体系保障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事故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 建立完善的事故救援体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生产。为使预案适应变化着的生产实际, 一般每半年应修改一次。还应加强对职工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学会自救和互救。S

摘要:煤矿行业是我国高危行业之一, 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一旦发生煤矿安全事故, 就会影响正常生产,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 必须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以保障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的贯彻落实, 确保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篇8

关键词:煤矿 党建 机制

在煤矿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加快的形势之下,围绕煤矿的改革发展、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的大局,煤矿企业党建长效机制做出了许多工作和大量尝试,为煤矿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煤矿的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机制不健全、与实际工作脱节、党员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等。

一、煤矿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

(1)党建机制的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煤矿党建工作重要性,认为只要把生产搞上去,有没有党建都是可以的;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党建只是跟随行政和形式的,不必搞一些花哨的内容,只要能保证生产的安全,能把生产搞上去就是可以的。不重视规章制度的建制,致使党建的规章制度不完整、不完善,党建工作的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

(2)党建工作与实际工作脱节。党建工作的形式和活动很多,但都是因党建而党建,党建的各项工作与煤矿生产呈现两张皮的现象;企业认为党建工作只是管党,使得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安全生产之间没有有机的渗透和融合,党组织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3)党员主体作用未得到发挥。由于领导的不重视,企业党建工作缺乏创先争优活动的激励机制,使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和鼓励,党建发挥不了模范带头作用;一些党员不够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没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够重视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把自己的身份等同于普通的群众,思想境界低,退化了党员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建立党建长效机制的办法措施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员的学习教育机制,扩宽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的形式和制度,建立起体现人性化、富有感召力和增强凝聚力的党员的教育长效机制;健全领导班子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使党委也能够把握企业正确的导向,能够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应该坚持进行集体研究;探索党建工作和经济效益、安全生产有机融合和渗透的运行机制,发挥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党员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作用、搭建平台;建立健全评议监督机制,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职工监督与专职机构监督、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监督的力度,提高监督的效率:建立健全党员联系职工的机制,要做到党员与职工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职工群众服务;建立健全党建的考核评估机制,更加注重企业的考核评估的可操作性。通过制度建设的加强,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监督,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形成一种用制度来规范工作行为,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2)将党建工作和煤矿企业生产工作有机结合。煤矿企业的党建工作只有渗透进入煤矿企业的中心工作中才能发挥在企业中的更大作用。①要创新工作的理念和灵活的工作方法,开拓党建工作在煤矿企业生产中的新思路。积极开拓新思路,坚持围绕企业工作抓党建,以党建来促进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把党建工作融合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稳定发展之中,使党建工作由围绕型、指导型、务虚型向参与型、服务型、效益型转变,思想上时刻体现企业的工作中心,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工作更深层次之中。②就是要找准切入点,坚持稳、准、透、实。稳,就是从煤矿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有追求、有目标,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从最基层入手,从煤矿企业生产的一线入手;准,是不能全面开花、一哄而上,找有一点基础的单位做试点,反复进行试点和总结,成熟之后再进行推广;透,建立有效、透明的考核制度和监督体系,每个工作岗位、工作环节和操作过程都要求有党组织参与,并建立记录,保证在工作中的程序合理和环节顺畅;实,就是一定要落实责任,党员一定要起到表率和标杆的作用,注重党员的作用在实践中的发挥,落实党员在工作中的责任,真正体现党员在煤矿企业中的先进性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3)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所起到的骨干带头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够促进和带动职工群众更加努力工作昂扬向上,从而形成一股团队精神力量,在促进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之上更能够实现实力和潜力。所以,要加强党员的队伍建设并建立完善党员教育机制,注重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并且不断地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充分肯定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在煤矿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按照党要管党和党管人才之原则,完善用人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选拔、锻炼和培养人才,把优秀党员培养成煤矿企业中的生产经营的骨干。

(4)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思想引导。煤矿企业党委重视职工群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并始终将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和知识型的职工队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党委不断对职工群众进行形势任务的教育,告之企业员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发展方向和经营管理的中长期目标和当前非任务及存在的困难,增强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精神,推动煤矿企业按既定目标走向前进。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篇9

关于建立爱国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

各管区、各村、乡属各部门:

为切实加强全乡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巩固乡“双创”工作成果,全面推动我乡爱国卫生工作进程,改善我乡居民生活环境,构建和谐××,乡党委、政府决定建立爱国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一、坚持建管并重、依法治乡的方针,着力于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质,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强化城镇管理综合执法,使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根本改变过去多依赖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强我乡综合竞争力,促进全

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按照提高城镇卫生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通过实施爱国卫生长效管理,达到“四个一样”,即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平时与节日一个样、大路小路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始终保持乡容美观、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消除危害健康的环境因素,有效地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三、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积极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制度,认真履行环境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卫生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认真搞好辖区卫生、绿化、秩序管理和垃圾清除及监管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每周五下午要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打扫室内外和“三包区”卫生,乡党委、乡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将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五、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探索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

1、建立以城管部门日常管理、监督和爱卫办组织的暗访检查相结合的城市卫生管理模式。按照《××卫生城市标准》建立卫生管理考核体系,加大检查、协调、督促力度。

2、进一步扩大城镇卫生管理范围。随着城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区管理范围的扩大,城镇卫生管理区域扩大至公路沿线,实现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全天候、无盲区管理。

3、建立文明卫生家庭的示范机制。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将卫生创建工作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起来,作为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抓好卫生先进单位巩固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创各级卫生先进单位,机关单位和爱卫会成员单位要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加大对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的综合治理力度。针对我乡当前城市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出入口、违章占道经营、垃圾乱倒、户外广告、小广告、早市夜市、洗车行管理等,这些问题治理难度大,容易反弹,要在坚持堵疏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行业管理主体,规范行业管理,落实各项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其治理和督导检查力度,使其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5、坚持领导视察检查卫生制度。加强督查,每半年邀请乡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带队检查一次卫生, 着力推动乡容环境的彻底改善。重点检查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城镇卫生管理,特别是影响乡容环境的薄弱环节等。

6、坚持督查督办制度。为加强乡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坚持督查督办制度, 对日常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

决,重点问题挂牌督办,督查督办情况及时向领导反映。

7、坚持检查评比制度。为了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日常监督与管理,由爱国卫生领导小组量化检查评比标准,制定检查评比实施方案,组织爱国卫生监督员,定期或不定期以明查暗访的形式进行检查评比,综合评比结果排位并公示。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篇10

浏阳市政协办公室

现阶段,我市农村环保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相互交织,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严重威胁农村的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制约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一是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习俗影响,村民缺乏良好生活习惯,环保意识不强。村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简易厕所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便乱扔乱抛或露天堆放,既破坏了农村景观,又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村民健康。二是农村生活污染严重。我市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70万吨,生活污水约4400万吨,大多未经处理就直接倾倒或排放,严重污染水体和环境。生活废弃物如废塑料、废电池、废玻璃瓶、废电器以及其他难降解废物逐渐增多,不易处理,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负荷。三是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环保标准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污染治理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导致农村生活污染的处理和处置相对落后,农村生活污染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在一些地方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有效解决我市农村生活污染的突出问题,重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大力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

一、立足素质治本,更新思想理念

1、倡导现代生活理念。生存高于生活。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越来越注重衣食住行质量的提高,却忽视了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善。为此,要引导村民正确认识和处理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仅要注重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更应该注重我们赖以依托的生存环境质量。通过实例教育,让村民认识到土地的污染会使他们种不了庄稼,发展不了生产,大气和水的污染会使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使村民能从身边生活环境的最细微变化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内心认识到破坏生活环境等于破坏自己的未来,切实增强环境意识。通

过宣传,将环境保护化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山更绿、水更碧、天更蓝、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

2、树立现代卫生理念。通过编写农村环境保护读本,拍摄环境警示教育专题片和农村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片,开展环保下乡等活动,加强对农民环保知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革除陋习,人人讲究卫生,个个爱护环境,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公共卫生周”、“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将村民的热情从只关心个人家庭卫生转移到关心共同居住环境的塑造上来,共同建设和维护整个村镇的环境卫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营造“美好村庄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村民从我做起,积极参与改善和保护环境工作。

3、培育现代文明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而且更要重视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尊重集体意识,实现和谐共处。讲文明,要从自己做起,从生产和生活入手,大力宏扬文明道德风尚,树立公德意识,提高审美情趣,践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文明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减少过度包装产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等产品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数量。鼓励村民注重废旧物质再利用,并加强指导、检查和分类收集,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

二、立足实际创新,培育治理模式

1、倡导“小庭院、自来水、清洁灶、水冲厕”的现代生活设施模式。积极推行“院改”工作,在结构造型、功能布局、注重配套、经济适用上寻求突破,按照“前庭后院、人畜分离”的原则,确保实现猪入圈、牛入栏、垃圾进池和房前屋后的美化绿化,建设成形态各异、清洁卫生、别具风格的新型生态庭院。深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大自来水厂的建设力度,着力提高自来水的普及率和覆盖面,让广大村民能够喝上洁净水、放心水,彻底改变到处打井、吃水靠挑的局面。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水能、电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条件不具备的边远山区,可积极推广省柴节能灶,使做饭不再遭致烟熏火燎,既降低了村民的劳动强度,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了森林植被。强力推行“厕改”工作,普及砖混结构楼式厕所,推广应用环保卫生厕所,彻底告别露天厕所、简易厕所,改善生活卫生状况,减少疾病传播。

2、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结合我市垃圾的来源和种类,制定垃圾分类手册,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投放标识,并将其发放到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商业店铺,用于指导农村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办法》,确定垃圾分类收集的实施主体、方法体系、公众义务、工具设施、保障措施等,明确规定每个单位、乡镇、社区(村)都应配有专门的保洁员对垃圾分类进行指导、监督、检查。由市城管局(环卫处)结合垃圾分类收集情况,制定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的工作方案,落实分类收集运输的服务主体,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日常管理运行体系。加强垃圾综合处理系统建设,采用资源回收、沼气制肥、渣土经营、集中堆肥等分类处理方式,克服以前的单一填埋焚烧法所造成的处理成本加大、资源存在浪费的弊病,有效减少处理量,增强社会效益。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建好剩余15个乡镇的垃圾中转站,配套好垃圾桶,购置密闭式垃圾运输车辆,确保垃圾处理链条的正常运行。不断提升浏阳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及时引进垃圾气化焚烧发电、生化处理等先进技术,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3、探索“镇办厂、村联户、共建池、沼气化”的粪便污水处理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凡能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村组,原则上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系统,不具备纳管条件的村组,要联户式单独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无动力厌氧工程、微动力厌氧工程、小型沼气池处理、湿地处理和植物吸收处理等模式,积极采用

生物技术、沼气工程等适宜技术治理生活污水。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全面防治畜禽养殖粪污、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并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粪便、污水、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一些住宅密集区、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沼气池的地方,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将养殖户的污水,以管道布置接入,集中建沼气池,以减少村庄内猪牛粪便污染。

三、立足长效抓实,健全管理机制

1、充分依靠村民,形成自治机制。广泛宣传发动村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环保村规民约,就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处置、乱扔乱倒垃圾处罚、卫生费收缴等做出具体规定。推选成立村级环保促进会,由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环保促进会成员,负责宣传环保知识、督促落实环保规划、监督执行环保村规民约及调处环保纠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及季度、年度卫生评比制度,由各家各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并按宅基地辐射区域分户负责环境卫生,奖优罚劣。聘请村垃圾收集员,成立垃圾回收中心,以它为依托组建合作性质的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有偿收集全村的生活垃圾。由此形成村(居)委会负责指导、环保促进会监督管理、农户自觉分类、保洁服务公司上户收集的垃圾自治处理机制。

2、开展创建活动,建立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特别要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保洁员队伍建设、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增大此项工作在各乡镇及相关市直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分值。市爱卫办、绩效办要制定抽查督查办法,加强对乡镇环保工作的平时考核,使农村生活环境保护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对农村环境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予以表彰奖励,并

与资金补助直接挂钩。积极开展生态建设示范乡镇、生态环境达标村镇,环境优美乡镇等的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和良好环境条件的乡镇率先创建成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以此带动和推进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篇11

针对目前手机色情内容呈泛滥之势的情况,工信部宣布多项治理手机网络涉黄举措,并要求基础电信运营商采取措施,积极配合进行“扫黄打非”。据悉,今年以来,工信部组织关闭未备案网站19万余个,依据相关部门指令组织整改和关闭涉黄等违法违规网站3300个。

随着3G技术的普及应用,手机上网更加快速便利,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不断出现,丰富了手机终端的传播功能。2009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92亿。

但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出严重危害社会道德,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手机淫秽色情问题,亟需彻底整治。现在,手机淫秽色情网站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隐蔽淫秽手机网站通过限制屏蔽来自互联网的访问,或设置两种不同内容的网站页面来欺骗逃避相关部门监管。二是大批手机淫秽色情网站转移至境外。

“手机色情”蔓延为何如此迅速?根源在于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这是手机网站“涉黄”的最大动力!

淫秽色情手机网站与众多电信基础运营商、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广告代理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结成相互依存的利益链条一些基础运营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未采取屏蔽过滤措施,致使手机用户可以轻易浏览下载淫秽色情信息;一些手机网站联盟、广告联盟、增值服务商对加盟网站不履行审核责任,致使淫秽色情网站迅速蔓延推广:一些手机网站联盟为获取流量扩大影响,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网络空间和建站服务,然后将销售流量获取的利润与中小手机网站按一定比例分成,这就为淫秽色情手机网站获利打开了方便之门。

而手机“黄祸”泛滥,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电信基础运营商在巨大利润面前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片面追逐经济利益,对淫秽色情信息猖撅传播熟视无睹甚至默许。

因此,整治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彻底清除手机涉黄网站的生存空间。

其次,电信运营商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自查自纠,

履行社会责任不是强加给企业的义务,而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的企业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企业,这就更要求企业高举社会责任的旗帜,走正路,办好事,与社会和谐共处。特别是中央国有企业,更要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履行社会责任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

第三,加大处罚力度。目前,打击网络色情,主要参照网络新闻信息管理条例,处罚额度在1万—3万元之间,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远远不够。下一步,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手机网站的接入管理,对未备案或虚假备案的网站一律关闭;加强对手机网站联盟、广告联盟和增值服务商的监管,要求其落实对下线网站内容的审核责任;督促运营商尽快解决手机实名和上网日志留存问题;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严禁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代收费服务,严禁为手机网站提供非实名支付服务。并且从经济上加大对违规违法企业的处罚额度,使它们不仅从经济上捞不到任何好处,而且要罚得它伤筋动骨,从此不敢越雷池半步。

第四,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体系。彻底整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不仅需要三大移动运营商承担起社会责任,也需要各大门户网站积极配合,同时更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体系。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手机信息传播的监管,不能使其成为新技术新终端传播的“空白区”。事实证明,僅仅要求“谁接入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是不够的,仅仅对企业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进行批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同时将曝光、惩处违法违规网站的工作常态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清除手机淫秽色情网站生存的空间。

第五,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举报有害信息和违法企业。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健康文明的互联网环境。

上一篇:道路交通安全预案下一篇:野生动物保卫战《重返·狼群》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