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分析

2024-08-07

歌曲分析(通用8篇)

歌曲分析 篇1

1.题材内容:是一首表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台湾题材歌曲。

2.体裁形式:是一首抒发骨肉亲情的歌曲。

3.曲式结构:歌曲由前奏+A+B段组成,是单二部曲式的结构。A段有四个乐句,B段有六个乐句,两段落音都为do,是F大调。

4.旋律分析:这是一首中速的思乡情深的抒情歌曲。此曲采用了变化重复,节奏拉宽对比式发展旋律的手法。高潮点是B段的第一个乐句,又将此乐句重复一次以此突出了情深切盼的情绪。而后转入静点,内敛的渴望,推进了情绪的升华。B段倒数第二句是转折点,使浓烈的盼望之情炽热表达出来。

二.《血染的风采》 G(单二部曲式)

1.题材内容:是一首表达军人的内在情感的歌曲。

2.体裁形式:抒情风格浓郁的军旅歌曲。

3.曲式结构:歌曲由前奏+A+B+结尾组成的。是单二部曲式。前奏有两个乐句,A、B段各有四个乐句,落音都为do。B段是A段的派生主题,节奏贯穿。在B段最后一乐句大调意外终止。结尾一个乐句,落音为re。

歌曲分析 篇2

一、德奥艺术歌曲的属性

在中国和外国的艺术歌曲中, 一些优秀的作品都是在选择上就已经经过了慎重的甄选, 而且所选择的母本都是在文学领域中有一些成就的作家的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会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感染力1。所以说, 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如果从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上进行分析, 那么可以看做是诗歌和艺术歌曲的结合。因此, 艺术歌曲最重要的就是创作歌曲, 而且非常注重文学和音乐的结合, 这也就是广义上的艺术歌曲。而我们经常说的艺术歌曲, 实际上指的是以舒伯特为源头而出现的, 具有一定特点的声乐作品, 也就是狭义上的艺术歌曲。另外, 德奥艺术歌曲是艺术歌曲的开始,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管是在声乐教学中还是在民族的艺术歌曲创作中, 都存在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德奥艺术歌曲的特点

对于德奥艺术歌曲而言, 主要以舒伯特和舒曼等创作型的作曲家为主, 下面以舒伯特和舒曼为例, 分析一下德奥艺术歌曲的特点:

(一) 音乐风格方面的特点

在德奥的艺术歌曲中, 舒伯特属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作曲家, 也就是说, 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具有古典的影子, 而且又带有浪漫主义。而且, 他的艺术歌曲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自由的, 情感非常真切, 曲风顺畅, 对人物的心理描述掌握的非常到位, 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自由、幸福以及爱情的向往2。对于舒伯特来说, 他最喜欢的就是利用分节歌或者是变化分节歌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再加上旋律和歌词完美的结合, 使他的艺术歌曲具有非常强的歌唱性。比如, 让人痴迷、忘情的《小夜曲》、真诚、安静的《圣母颂》等, 都体现了他富有歌唱性的音乐风格。除了这种安静沉稳的形式表现出了古典音乐的特长, 他的艺术歌曲还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情怀。

而舒曼的音乐最主要的就是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 他的作品基本上都属于旋律温柔、感情细腻等风格, 不仅表现了爱情的主题, 而且会给听者一种跟随的情感, 使其跟随者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去感受不一样的情感。比如, 《妇女的爱情生活》《桃金娘》等, 都是他非常得意的代表作品。他最喜欢的创作形式是通谱体, 一般情况下, 这种创作形式的结构不是特别规律, 而且错综复杂, 通过不协调音程以及大小调和模糊调的应用, 给听者一种朦胧的感受。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为浪漫主义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而浪漫主义的创作特性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得到了体现。所以说舒曼艺术歌曲最明显的创作特征就是诗意和幻想, 给人一种朦胧的感情。

(二) 歌词方面的特点

在艺术歌曲的歌词方面, 舒伯特将歌曲的曲调与浪漫主义的抒情诗词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而且是世界上的第一人, 被人们成为音乐史上的“艺术歌曲之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舒伯特非常重视诗词的韵律和语言的重音, 对诗歌中的感情色彩掌握的非常准确, 并且通过旋律的运用和钢琴的伴奏对诗词进行了完美的体现。在舒伯特的歌曲中, 能够将旋律和节拍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当听者在倾听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时, 会感受到歌词中的韵律之美, 这是其他作曲家所不能与之相媲美的3。

而舒曼是在舒伯特创作的基础上对艺术歌曲的赋予了更多的浪漫主义情怀, 因为舒曼的文学修养比较高, 因此在艺术方面的表现要更加有深度, 再加上他非常注重诗歌本身所带有的艺术, 在诗词选择上也非常慎重, 所以他被人们称为“诗人音乐家”。与其他的作曲家相比, 舒曼更具有诗人的特质, 比如敏感、神经质等, 也正因为这些诗人的特质, 使他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对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从而在诗歌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用舒曼自己的话来说, 他用音乐的手段将诗歌创造的更具诗意。

(三) 钢琴伴奏方面的特点

对于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而言,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 充分展现了钢琴伴奏的地位, 彻底推翻了以往以声乐为主, 钢琴伴奏为辅的歌唱形式, 使钢琴伴奏和旋律人声处在一个相同的位置, 将二者融合在一起, 从而体现出了诗歌的内容, 塑造了音乐的形象, 表达了思想情感。为了能够充分强调诗词的内在含义, 体现出浪漫的情怀, 在《冬之旅》中, 舒伯特就运用了不同伴奏交织的形式, 比如连音、和弦以及跳音等交换使用, 从而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艺术歌曲中的情感, 并且使用钢琴伴奏在前奏、间奏以及尾奏加大参与力度, 从而起到加强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

舒曼在钢琴伴奏方面的造诣非常深, 而且还开辟了钢琴伴奏的新领域。在上文中提出, 舒伯特将钢琴和歌唱放在了相同的位置, 而在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中, 基本上是将钢琴和声乐融合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个整体。比如, 在歌曲《自从我看见了她》中, 舒曼将短小的动机, 通过模进、转调以及扩充等创作手法的应用, 使其成为了一部钢琴和声乐交融的“交响曲”;又比如在《核桃树》一曲中, 钢琴伴奏和人声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完美展现了本首歌曲的意境;再有, 在《当我凝视着你的眼睛》的歌曲中, 主要是以钢琴和歌声共存的形式存在的, 其“卡农”式的唱法促进了音乐的良好发展, 而且还提升了歌曲的意境。另外, 舒曼还会在歌曲中加入前奏、间奏以及尾声的形式来体现歌曲的意境, 从而将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 开辟钢琴伴奏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 虽然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都是德奥艺术歌曲的代表做, 而且具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他们在个人的风格和创作上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德奥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因此掌握它的特点非常关键, 所以, 一定要了解舒伯特和舒曼创作的风格, 从而观察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实现艺术歌曲风格、气质以及音乐上完美的统一, 促进艺术歌曲的持续发展。

摘要:在声乐艺术中, 艺术歌曲是除歌剧以外最重要的创作载体, 最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艺术歌曲, 其中代表的作家有舒伯特、舒曼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德奥的艺术歌曲以及上述两位作曲家为例, 对艺术歌曲属性和艺术歌曲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艺术歌曲,属性,特点,德奥

注释

11.孟卓.我国艺术歌曲特点浅析[J].大众文艺, 2011, 03:26-27.

22 .吴少华.试论德奥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关于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比较研究[J].艺术研究, 2013, 03:96-97.

歌曲的分析处理 篇3

摘要:歌唱者应具备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本文从歌唱是“以声表情”的艺术出发,阐述声音与感情的结合,并从旋律、调式特征及曲式结构等方面准确把握歌曲情节,增强歌唱者的形象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歌曲;分析;处理

一、分析歌曲的思想内容

谈到歌曲的思想内容,我们不妨先从音乐人手。首先,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也就是说,音乐只表达情感而不去揭示这种情感所赖以产生的那些依据。但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头脑中再现出音乐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在歌曲当中就更突出了这一点。首先,歌曲包括歌词和旋律,一般情况下,一首歌曲的歌词大意和曲调风格是统一的,例如:一首抒发对祖国河山热爱之情的歌词,与之相配合的一定是气势磅礴、辉煌的大调式:而抒发对祖国或亲人的依恋之情,则用格调细腻的小调式。总的来说,歌曲的内容是由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所决定的,所以人的感受和感情多于所描述的景象。其次,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直接的。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曾经说过,“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在这里感情是“坦率无间的、极其完整的倾诉”。歌曲表达的情感就比较具体化了。当拿到一首作品进行分析时,重点对歌词本身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进行挖掘、分析,从而理解、掌握歌曲的性质和艺术风格的特点,必要时,还需要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只有做到这些,演唱者才能把自己融入乐曲中。把乐曲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心声”,这种情感的体验就是直接的了。

二、分析歌曲的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

(一)表情

歌曲的表情是对整首歌曲情感的概括,通过它可以看出这首歌曲的特点。如:歌曲《我爱你,中国》的引子,标有“辽阔、自由的”表情术语,这就对演唱者声音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首先,音色要求甜美,咬字、吐字要清晰、灵巧;其次,要考虑旋律线的起伏。引子由弱起开始。主要音是四五度进行。中间加有三连音,整个旋律紧拉慢唱的特点较突出,这就要求歌唱者加强吸气深度,控制呼气时间,增强声音的结实性、流畅性、优美性。另外,演唱三连音时要求喉部一定要放松,靠气吸的支撑轻松地划过三连音。体现百灵轻盈的身姿。演唱者只有将感情渗透到歌曲当中,才能使歌曲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心声”,才能塑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

(二)旋律

旋律也称曲调,是音乐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因素,它是音乐的灵魂。那么,我们在处理一首歌曲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旋律,准确把握旋律线的起伏。歌曲《我住长江头》为6/8拍,整首歌曲中“连线”和“渐强、渐弱”记号用得较多,这就提醒我们在演唱时,不仅要注意音与音、句与句之间的连贯,而且要正确把握力度的变化。整首歌曲的旋律线实际上是通过波澜起伏的江水展现出来的,因此演唱时音色要求由暗到明。如何做到这一点?靠气息。完成歌曲的一个乐句,可以将整个呼吸过程分为吸气一控制一呼气(即,慢吸慢呼),这样就将歌曲的连贯性和音的力度变化体现出来了,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也就达到了作曲家塑造音乐形象的目的。

旋律通常还体现出一定的调式特征。如,民族五声调式。由于缺少半音和三整音的音程关系,因此,格调比较平和,音的倾向性也不是那么尖锐。一般说来,宫调式和微调式的色彩比较明亮: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较暗淡,商调式介于两者之间,在民歌中常见。例如,我国民歌《小白菜》是一首微调式歌曲,每个乐句的旋律都是下行的,旋律音没有大跳。在我国传统音乐当中,下行常常用来表现由紧张转化为松弛、忧虑或沉重的心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采用暗淡的色彩,平和的格调,中间伴有哭腔。再如,与五声调式完全不同的西洋大、小调式。他们的不同不是表现在调式音阶的结构上,而是表现在旋律进行的基本特点上和调式音级的相互关系中。如自然大调是三种大调的基本形式,色彩表现为明朗、雄壮;和声大调由于降vI级的关系,其色彩表现得比较暗淡、柔和,有点儿像小调。另外三种形式的小调,总的来说,都表现为暗淡的色彩。为了准确了解歌曲的内容和结构,明确作品的调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依靠听觉。它往往能够清楚地感觉出乐曲的风格,基本调式和旋律进行的特点:其次,观察乐曲客观特征,如旋律中音的组织及表示音组织的调号等;第三,旋律还是按照一定的曲式结构进行的。曲式是音乐作品的结构方式,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可以包括现实社会和历史事件的概括,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外界环境的刻画,集体或个人的某种思想,感受和内心活动的表达,但他们都必须符合音乐的表现特点。例如:群众歌曲常常采用一种由领唱、副歌组成的二部曲式结构,这是由于这类歌曲往往具有群众性,概括某种包含集体意义的思想、情绪内容。这种曲式结构便于表达这样的情绪和内容。领唱、副歌结构的歌曲多段反复时,由于副歌的歌词往往不变,使得某一思想得以不断地强调,突出了群众的意志和力量。这类歌曲处理为独唱加齐唱,或领唱加合唱,则都是为了取得更大对比,以加强音乐的效果。掌握住乐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对抓住歌曲的情节要求,增强歌曲思想感情内容的理解理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作为一名歌唱者,既要有好的声音技巧,还要在其他的音乐知识中不断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够完整地诠释好一部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6

3、陆家庆、刘朗等,《唱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夏野《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2

歌曲分析:世上只有妈妈好 篇4

歌曲的名称: 世上只有妈妈好

歌词:蔡振南

歌谱:林国雄

选自:《儿童歌曲伴奏通用教程》

适合儿童年龄:5岁~6岁

选择理由:

一:歌词的选择

儿童歌曲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因此,儿童歌曲的歌词应该是健康向上的,这样才能给予幼儿一个好的引导方向。

下面是歌词的分析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这句话说的是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妈妈。简单易懂是儿童歌曲的一个重要标致,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这句话用最直白的比喻告诉孩子,妈妈是伟大的人。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这句话用了动词,听起来就让人有那种温馨的场面浮现在眼前。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这句话也用了比喻,诉说没有妈妈的孩子是可怜的。也从侧面告诉小孩子,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妈妈都在他们的身边。

这句话通过和上面的话做反比,突然妈妈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曲调的选择

①节拍:4/4

②节奏:有10种

1||2|-|

3||4|x -|

5||6| -|

7|x.8|x - - - |

9|x x x -|10|x - 00|

③速度:中速。对于幼儿来说,呼吸比较浅也比较短,而且他们控制发音器官,呼吸器官的能力也正在发展当中。因此,比较中庸的速度比较儿童来演唱。

④旋律:这首歌的旋律优美,也容易上口。歌曲本身的起伏不是很大,也比较缓慢。

⑤结构:这首歌曲,每旬4拍,结构简单也比较工整。

三总体选择

1.教学运用:歌曲作为教育的手段之一,为的是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所要接受的知识。《世上只有妈妈好》,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他们的,他们也要爱妈妈。这是德育教育中,很好的歌曲表现。

2.艺术性:这首歌,旋律优美,结构简单。用最直白最简单的词语描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这些因素都是让这首歌曲一直流传下来,成为经典的歌曲之一。

歌曲分析 篇5

流行音乐中国风出现与盛行的背景

所谓流行音乐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得来,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久远的器乐曲与歌曲。中国流行音乐始于本世纪20年代左右,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90年代的中国内地流行乐坛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虽然唱片公司对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属性有很大的提高,但音乐创作在形态上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正是此时,流行乐坛出现了所谓“中国风”歌曲。中国风流行歌曲,是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上发展的结果。

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采用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及编曲技巧,达到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幽雅氛围的歌曲风格。自流行乐坛中国风出现后,21世纪初期,也就现今,中国风歌曲开始盛行。如今的流行音乐中国风的主要代表歌手与作品有有周杰伦的《青花瓷》、《兰亭序》、《东风破》、《菊花台》、《烟花易冷》、《发如雪》《千里之外》、《本草纲目》、《霍元甲》,费玉清的《一剪梅》、许嵩的《清明雨上》、《半城烟沙》、《庐州月》、《南山忆》,李宇春的《蜀绣》,林俊杰的《江南》、《曹操》、《醉赤壁》,胡彦斌的《红颜》等等。

本文主要以《青花瓷》为主要研究对象,看流行音乐中国风盛行的现象。

流行音乐中国风元素分析

旋律

中国风歌曲的曲调全部都是只有五个音的,就是“宫商角徵羽”,在《青花瓷》中使用了鼓、古筝、竖琴、木鱼、笛子、电吉他、贝斯、小提琴、响板、钹、串铃等多种富含民族特色的乐器,使其旋律成串而不显单调。乐器之间,又有主次之分。曲子开头之处,以琴声为主,注重渲染气氛,而后听起来淡淡的感觉,犹如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又犹如一片烟雨中乘船过江,朦胧之美隐约在眼前,又像是听人诉说一个有些忧愁,有些含蓄,又有些许优雅不至于大过于直白,情愫翻滚如潮隐隐约约道来。

《青花瓷》与其他中国风流行歌曲相比可以得出,中国风歌曲是其音调相差不大,旋律都较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并且注重渲染感情。

歌词

《青花瓷》是根据周杰伦先谱写的曲,再有方文山填的词,所以,词永远是跟着曲走,完美的曲和完美的词一起结合更是完美之极。在《青花瓷》中,阐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本在为青花瓷素胚上色的“我”,心神不宁,若有所思,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烟雨朦胧的女子,在心中频频回想,但想见却不能见,叹息花瓶上画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的心情。

方文山使用了大量具有特色的词语,如“素胚”、“仕女”、“初妆”、“宣纸”、“烟雨”、“月色”、“绣花针”、“芭蕉”、“泼墨山水”、“江南小镇”、“汉隶”等这类词语,是古代文人常酷爱使用在古诗中常用的词语之一,并且在歌词中,语言简略简洁。加上使用了譬喻、转化、夸饰、倒装、排比、类迭的修辞,例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如此多的修辞,表达的隐约又强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歌曲更是美不胜收。

歌词在另一个方面看,又是文中主人公“我”的心事的真实写照,歌词中的“等”是点睛之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主人公在等与那天一样的有着烟雨朦胧的日子,再次与伊人相遇。但是,“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又似等待遥遥无期,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又蕴含着不可能的事实。

总结所有中国风的歌曲的歌词,一是它们一贯带有特色诗韵、充满意象,带给人无限意境的词语,再如,许嵩的《清明雨上》亦是如此;而是歌曲表达上讲述的情感都偏向朦胧、含蓄,感伤,但又带给人强烈共鸣。

歌手

《青花瓷》的原唱周杰伦,是80后实力派歌手,其曲虽不是成名曲,但广受好评,自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后,在全国盛行,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周杰伦其朦胧,较不清晰的唱词配合起来跟是韵味无穷。此后周杰伦创作的众多中国风歌曲,一如既往受到追捧和喜爱。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歌手开创中国风歌曲后,流行乐坛也有其他的歌手也加进中国风的行列来,如李宇春的作品,《蜀绣》。归结起来,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歌手主要80后的年青一代为主,歌曲以原创为主,并广受大众喜爱。

流行音乐中国风的文化发展意义

流行音乐中国风歌曲的出现,有力的冲击了传统西方流行音乐,是流行乐坛上的又一次创新浪潮,给流行乐坛但来了一股春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的弘扬了本国的文化精华,使得其价值又一次在21世纪的时期绽放了强大的魅力,是流行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歌曲作法歌曲材料 篇6

《歌曲写作》讲议

王文韬

绪 论

一、歌曲的艺术特点,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习方法:

1.勤动笔(每周一歌)

2.向优秀歌曲学习(分析)

3.积累音乐语言(背记民歌)

三、学习要求:

1.作业

2.笔记

四、授课形式:

1.讲授为主

2.提问、讨论

3.作业试唱点评

歌曲是诗和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

歌曲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歌曲艺术的创作理论和创作技法,是“音乐工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歌曲的体裁和演唱形式

歌曲的体裁和演唱形式,是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第一节 歌曲的体裁类型

歌曲的体裁是根据歌曲艺术的表现特点及诸多因素来进行分类的。常见的体裁有以下几种:

一、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是歌曲体裁类别中内容十分广泛的一类,它可以抒发人民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军民鱼水之情,同志友谊之情;也能够反映人们崇高广阔的精神境界和探索奥秘的心灵之光。

抒情歌曲比其他体裁的歌曲更富有歌唱性。它的曲调优美动听,亲切感人;旋律起伏多变,节奏运动丰富;风格多彩,表情细腻,富有感染力。

抒情歌曲因其个性较强,大都采用独唱的形式,便于自由抒发,如《黄河怨》、《铁蹄下的歌女》、《我爱祖国的蓝天》、《马儿啊,你慢些走》、《党啊,亲爱的妈妈》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但也有采用重唱、合唱形式的,如《十五的月亮》、《牧歌》和《我的祖国》等。

二、颂歌歌曲

颂赞歌曲的内容侧重于歌唱历史的巨大变革、祖国的大好河山、党的伟大功绩、人民的英雄业绩等重大题材,因此而形成歌曲艺术的一个体裁类别。

颂赞歌曲常采用合唱或独唱等艺术形式。我国作曲家曾创作了不少影响深广的颂赞歌曲,如《黄河颂》、《延安颂》、《祖国颂》、《赞歌》、《红梅赞》、《北京颂歌》、《长江之歌》和《我爱你,中国》等。

三、劳动歌曲

这类歌曲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常常是直接地表现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劳动生产中所用的歌曲,其节奏比较鲜明,随劳动紧张或缓和而变化。紧张的动作,要求节奏短促、强烈有力;缓和的劳动,节奏相应的平缓。这类歌曲的旋律一般比较朴实简洁;劳动强度越大,节奏越鲜明,旋律性相应减弱,甚至于直接用语言的呼号;旋律性较强的劳动歌曲,大部是在平缓的劳动中产生的。

劳动歌曲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活泼。有时演唱者见景生情,即兴编词,使艺术和生活溶为一体。例如打夯号子、川江号子、拉网号子、渔歌等,都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体现劳动人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乐观豪放的气质,很有特色。

四、进行曲

进行曲是歌曲体裁类别中富有特点的一类,队列歌曲也属此类。它产生于军队的斗争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队伍去英勇奋斗。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进行曲来表现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如《团结就是力量》、《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青年进行曲》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

雄劲刚健的旋律进行和坚定有力的节奏律动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曾产生过许多团结人民、抗击适度人的优秀战歌和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救亡进行曲》、《游击队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

五、歌舞性歌曲

歌舞性歌曲与舞蹈动作结合的较为紧密,基节奏鲜明,重拍突出,曲调流畅,跳动起伏,结构方整。这种体裁的歌曲与我国民间的《秧歌》、《花鼓》和锣鼓曲等有密切的联系;也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格的歌舞曲以及现代流行的歌舞曲有密切的联系,如《采茶灯》、《青年友谊圆舞曲》、《鄂伦春小唱》、《洗衣歌》、《咱们新疆好地方》等。

六、叙事歌曲

叙事歌曲的音乐特点与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其内容大多是描写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它的旋律和语言结合较紧密,往往能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节奏、速度、结构比较自由,如《丈夫去当兵》、《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小姑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老房东查铺》和《一壶水》等。

七、诙谐歌曲和讽刺歌曲

诙谐歌曲和讽刺歌曲各有自己的题材范围:诙谐歌曲常针对人们在生活中富于幽默、有趣的情节或粗心、鲁莽、冒失等行为进行善意的说唱;而讽刺歌曲常是针对社会上某些不良作风和不良行为或思想反动的代表人物等进行无情的揭露、抨击。这两类歌曲常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刻划音乐形象,给人以新奇突出的感受。其旋律的音程跳跃较大,变化音、装饰彰用的较多,节奏、结构常自由变化;有时为了夸大某种特点,随着音乐情绪发展的需要,常用一些朗诵音调或说白。如讽刺歌曲《茶馆小调》、《你是个坏东西》、《狠狠的打》、《烟酒进行曲》、《老天爷》和诙谐歌曲《粗心的小画家》和《这还是头一遭》等。

八、表演唱 表演唱是一种演、唱并重的歌曲体裁。它把民歌、戏曲和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引进到歌曲艺术之中,大大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其题材内容往往是描述具体的人或事,情节发展的生活趣味较浓。其音乐特点是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点,常带有说唱性的音调和口语化的旋律进行。歌曲中间常使用短小的间奏,以便说白和表演。节奏比较自由。这种歌曲体裁常采用小组唱、小合唱或重唱、对唱的演唱形式,如《逛新城》、《小王赶车》、《我的算盘好伙计》和《养猪模范李月娥》等。

九、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是歌曲体裁类别中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类别,它也包括有抒情歌、颂歌、表演唱、进行曲、劳动歌、诙谐歌和讽刺歌等;天真活泼、朝气向上,反映儿童的生活内容,揭示儿童的精神世界,适合于儿童演唱是其基本特点。旋律往往是级进和小跳结合进行,音调跳跃、轻快。这类歌曲的乐句不宜过长,音域不宜太宽,一般在十度以内,节奏比较简单,常用四二、四四拍,有时也用四三拍。结构短小方整,如《卖报歌》、《酸枣刺》、《小红花》、《海鸥》、《我们多么幸福》、《快乐的节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和《红领巾之歌》等。

第二节 歌曲的演唱形式

一、独唱

独唱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童声独唱。根据男女声的音色、音域又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等各种独唱。又根据演唱者的技法特点和艺术特征,还可分出若干类型,如女高音独唱可分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等。在唱法上还有传统的、民间的、美声的和通俗的等。

抒情歌曲,叙事歌曲、颂赞歌曲和诙谐歌曲等体裁的作品,常被独唱者所选用;一些优秀的劳动歌曲、进行曲、群众歌曲和校园歌曲等,也常显示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唱艺术效果。

二、对唱

三、重唱

重唱形式有二重唱、三重唱和四重唱等,其中二重唱最为普通。在二重唱形式中,又可分为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女声二重唱和童声二重唱等。

四、齐唱

齐唱形式可分为:男声齐唱、女声齐唱、童声齐唱和混声齐唱等。其中群众性的混声齐唱、也即大齐唱最为普及。它能起组织群众、鼓舞情绪、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

五、轮唱

六、小组唱和小合唱

七、合唱

由几十人在一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歌唱,称为合唱。合唱分为: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

合唱的音响丰满、气势雄壮,适合于演唱题材重大,气势壮阔的歌曲。它既能造成宏伟磅礴的声势,又能表述委婉、细腻的情景,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演唱形式。劳动歌曲、队列歌曲、战斗歌曲、青少年歌曲、赞颂歌曲都可以采用合唱形式创作和演唱。

第二章 歌词 第一节 歌词的艺术特点

主题突出,内容健康;语言简练,形象鲜明;节奏清晰,声韵和谐;结构严谨,形式短小。

第二节 歌词的结构形式

歌词的结构形式(即歌词的分句、分段等),直接影响着歌曲的乐句、乐段的写作,甚至会决定整首歌曲的结构形式。歌词的结构必须符合音乐表现的要求,本节仅从歌词的句式、段式和体式三方面对歌词的结构形式作一简述。

一、歌词的句式

歌词的句式结构是多样的。但常见的歌词句式多为七字句和五字句,这和我国历代诗词格式中的“七言”和“五言”有密切关系。这里所讲的句式,一般是指每句歌词的字数及其节奏安排。

七字句是歌词中最基本的句式,如

二、歌词的段式

歌词的“段”也称为“节”。歌词的段式是由段内包括的句子多少而决定的,它又常受我国传统的诗词格律和民间歌谣的惯用格式的影响。

1.双句段,这种段式在歌曲创作中较少见,常在某些有着地区风格的歌曲中见到。

三、歌词的体式

歌词的段式和体式关系密切,但两者各有所指,不能混为一谈。歌词的体式是歌词作者根据歌曲的音乐结构而设计的词式,以便为曲作者在构思曲式时作为参考。而曲作者在创作歌曲时,可以遵照歌词的原体式设计进行创作,也可对其体式作适当调整,创造性地完成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1.一段体

2.二段体

3.三段体

第三章 曲调

曲调,也称旋律。音乐的内容及体裁、风格特点等,主要由曲调表现出来。人们称曲调是音乐的灵魂。

曲调是由节奏,旋律线,调式等因素有机组合而成。

第一节 节奏

一、音乐节奏与生活

音乐的节奏来源于生活。一定的生活环境和一定的生活方式,便产生一定的节奏形态。

二、音乐节奏与语言

1.语言的节奏是歌曲节奏的基础。歌词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其疏密、顿挫的程度常对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有所制约,因而它常显示为歌曲音乐的节奏基础。2.语言节奏的艺术处理。

三、常见节奏的表现特点

1.单纯整齐的节奏,常与平稳的情绪和单一的感情相联系。

2.悠长的节奏,常与宽广博大、肃穆、安静、深沉的情绪相联系。3.短促的节奏,一般与轻巧灵活、活泼欢快的情绪相联系。

4.长短交错的节奏,在不同节拍、速度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多种复杂的感情。5.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改变了节拍的基本强弱规律,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给旋律增添了变化和活力,并能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往往可以表现坚毅、勇猛、活泼、愉快等多种情绪。

6.三连音:三连音与音值的二等分基本划分不相一致。其音乐的进行往往显示出特殊的表现力,如表现紧张、紧凑、连贯、流畅等。

7.附点节奏:附点节奏能加强语气,增加动感,往往与坚定果敢、激动、活跃的情绪相联系。

8.休止符:不同节拍位置的休止符,具有不同的表现力。休止符运用的巧妙、得当,会极大地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四、常见节拍的表现特点

1.二拍子:是最常用的基本节拍,每小节一强一弱,强弱交替短暂、均匀。善于表现坚定有力、明快、活泼的情绪。

2.三拍子:每小节一强二弱,强少弱多,律动减缓,具有柔和、流畅的特点。善于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跃的情绪。

3.四拍子:每小节的强弱拍次序是强、弱、次强、弱;强拍隔三拍出现一次。具有宽广、稳健的特点。善于表现坚定豪迈、庄严宏伟、热情亲切的感情。

4.六拍子:每小节的强弱拍次序是强、弱、次强、弱、弱;强拍隔五拍出现一次,强与次强又在每一个三拍之间交替出现。它具有流动、摇曳的特点,善于表现柔美,深情、活泼、细致的感情。

第二节 旋律线

曲调在运动过程中,由音高变化而形成的起伏线条,称为旋律线。旋律线与感情的起伏和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密切关连。下面介绍常见旋律进行的方式及其表现特征。

一、同音进行

同一音多次连续出现叫同音进行,其旋律线是平的,如果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会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

二、级进

按音阶顺序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进行叫级进。

1.上行级进:上行的旋律线富有朝气,一般与力度渐强、紧张度增加、绪情高涨相联系,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

2.下行级进:下行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减弱、紧张度缓和、情绪低落相联系,善于表达平稳、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绪。

三、跳进

三度或三度以上的旋律进行称跳进。一般称旋律的三度进行为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为大跳。

1.三度跳进

四、曲折进行

以级进为主兼有跳进,旋律线时上时下,呈波浪形。曲折的旋律进行,一般富于抒情性和歌唱性。

第三节 调式

曲调运动的中心音(即主音),和它周围的音(一般不超过七个音)所建立的体系,称为调式。五声性调式和大、小调式是我国歌曲创作的常用调式。除此而外,一些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调式,也被采用。

调式中的主音、属音和下属音,共同形成调式的骨架,它在音乐运动中有明确、肯定调性的功能,因此而称它们是调式的功能音级。曲调运动中,如调式的功能音级用的较多,音乐则显得稳健肯定。

调式中的非功能音级,是调式的色彩音级,它们有明确调式特点的作用。在曲调运动中,如适当增多色彩音级,音乐则显得自如流畅。

调式是音乐思维的基础,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和传统的特征。在歌曲创作中,调式对于曲调的结构形态和风格特征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一、五声性调式的曲调运动

1.五个“正音”在曲调运动中所形成的有特定结构的三音列、四音列和五音列及其变形是五声性调式的音调基础。

2.“偏音”在曲调运动中具有装饰性和替代性,丰富了调式的色彩。3.曲调终止时,常用“上导音 ”和“下导音”来加强主音的稳定感。

二、大、小调式的曲调运动

1.在曲调运动中,三和弦的分解及其省略某一音的进行是大小调式的音调的基础。

2.曲调的运动中,和弦的分解进行中加入经过音、助音或先现音等和弦外音,可增强曲调运动的流畅感。

3.曲调终止时,常用导音进入主音或属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音来加强音乐的终止感。

第四章 歌曲的一段体结构

在组成歌曲的基本结构中,最大的单位是乐段。歌曲作品中的乐段,繁复多样、变化无穷:它可单独成曲,也可是作品的一个部分。乐段常能圆满地完成乐意的表达,因此,我们把各式各样的乐段结构,统称为一段体。

第一节 乐汇和乐句

一、乐汇

歌曲中能够单独划分出来的小片断,称为乐汇;最小的乐汇仅只一两拍,较大的乐汇可以是几个小节。

二、乐句

歌曲中能够完成一个音乐“造句”的部分,称为乐句。乐句是组成歌曲的基本单位。其结构、规模以及和歌词的配合等方面,都显示了极其多样的组合形态。

1.级划分乐汇的乐句(分裂结构)

2.一气呵成的乐句(连贯结构)

乐句中可分与不可分的特征要看是否有明显的停顿,明显的长音、明显的重复片断等。

还有二种是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结构形式

三、方整性乐句和非方整性乐句

1.一般在、和 节拍中,由二、四或八小节构成的乐句,都可称为方整性乐句。其结构均称,平衡感较强。2.一般由三、五、六或七小节构成的乐句,都可称为非方整性乐句。都结构不够规则。

第二节 方整性乐段

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称为方整性乐段。

一、双句式乐段

1.重复性双句式乐段,标记为:a、a1,即上下两乐句的音乐材料相同,特别是两乐句起头的材料相同;上乐句以半终止收束,下乐句以完全终止收束,上下呼应、完整统一。

2.非重复性双句式段,标记为a、b,即上下两乐句运用不相同的音乐材料。上乐句半终止收束,下乐句完全终止收束。

二、四句式乐段

1.重复性四句式乐段,标记为:a、b、a1、c,或a、b、a1、b1;

2.非重复性四句式乐段,标记为:abcd或aa1bc,abcc1,一般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

第三节 扩充、补充及其他

一、扩充

歌曲创作中,为使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充分、音乐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常在乐句中作乐意伸展而使其小节数增多;或在乐段末、该是完全终止时却未作终止、继续伸展乐意而使乐句数增多,这类从乐句内和乐段内扩增乐意的现象,通称为扩充。

扩充使双句式乐段和四句式乐段的方整性结构变为了非方整性结构。

扩充是音乐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方法极多,在歌曲创作中常被运用,它对于乐思的展开和结构形态伸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补充

歌曲创作中,为了进一步肯定已经陈述过的基本乐思,为了抒发未尽兴的乐意,常在乐句或乐段的结音后又作延伸,至使乐句或乐段的结构形态得到伸展。这类从乐句外或乐段外使乐意得到伸展的现象,统称为补充。补充使乐句和乐段由方整性结构变为非方整性结构。

补充,是乐意得以完满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歌曲创作中运用极多。它对于音乐情绪的延续、气氛的渲染和结构的扩抻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三、开放性乐段

凡在歌曲所用调式的主音上作完满终止的乐段,都称收拢性乐段。

凡在歌曲所用调式的非主音上作终止的乐段,都称为开放性乐段。

乐段的终止作开放处理可有乐意未尽、继续发挥或留有悬念之感。

四、转调乐段

凡乐段终止时的调性与乐段的主要调性不符者,都可称为转调乐段。

第四节 非方整性乐段一、一句式乐段

由一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称为一句式乐段。

二、三句式乐段

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称为三句式乐段。

三、五句式乐段

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称为五句式乐段。四、六句式乐段

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称六句式乐段。

五、多句式乐段

乐段中的乐句数超过六个的,都可称为多句式乐段。

第五章 音调及其发展手法

歌曲艺术形象的创造,有赖于具有鲜明个性的音调作有机发展。如何能使已经具有明显特性的音调在艺术形象的逐步提示中得以丰富、变化、延续、展开,是歌曲创作中的重点讨论课题。

第一节 音调

曲调中有特性的较小片断成音调。音调与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中丰富音响的提炼、深化;它具有一定的情绪、体裁和风格的特征。而歌曲开头的典型化音调,往往具有统领全曲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称其为主导音调。

一、音调与语调

语言的声调是歌曲创作中音调的重要生活依据之一。

二、音调的情绪特征

歌曲中的典型音调都要有鲜明的情绪特征。

三、音调的体裁特征

歌曲中主导音调的创造应当显示出明确的体裁特征。歌舞曲、进行曲的音调往往突出其气质、气氛和节奏的特点;而抒情歌曲的音调则往往在旋律线的起伏、节奏的安排和情绪的渲染等方面显示特点。

四、音调的风格特征

歌曲音调的风格特征,可以包括民族的、地区的、时代的或作曲家个人的风格特征等。

第二节 音调的发展手法

一、完全重复

将乐汇或乐句完全不变地进行重复。重复可以加深对音调的印象。

二、变化重复

乐汇或乐句的局部略有变化的重复。变化重复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使音调有了一些变化。

三、模进(移位)

将同一旋律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移高或移低,称为模进或移位。模进时节奏是重复的,因此,它可以加深对原音调的印象,并使乐意有所发展。

四、承递

乐汇或乐句间的前尾部和后首部,作音调的重复或变化重复,称为承递。民间称续麻。

承递可分为:单音、双音的承递和音组的承递。

五、贯穿

有特性音调或节奏型在歌曲中多次出现,使音乐发展的连贯、统一、为之贯穿。

六、延续

在歌曲发展过程中,使原来的音调不断取得变化或不断的引伸出新的音调,称为延续。延续可使旋律发展流畅,感情抒发自然。

七、音程的扩大和缩小

以歌曲中的某音为支点着,以第一个旋律音程为基准,在音乐发展中,音程逐渐扩大或逐渐缩小。扩大有奋勇、壮大之感;缩小有紧张、坚定之感。

八、节奏的扩展和紧缩

以歌曲中先出现的曲调为基准,在音乐发展时,把节奏放宽,称为扩展;把节奏压缩,称为紧缩。扩展有视野开阔之感,紧缩有热烈紧凑之感。

九、音调的分裂和综合

歌曲音乐发展时,把原音调的成份逐渐减少,为之分裂;为原音调逐渐加入新的成分,为之综合。分裂显得越来越热烈或紧张,综合显得越来越壮阔或稳定。

二部曲式有两种:单二部曲式与复二部曲式,前者为数量多,若不特别说明,二部曲式仅指单二部曲式。

第六章 歌曲的二段体和三段体结构

第一节 二段体

两个乐段按对比原则构成为一体的曲式,称二段体。结构图式为:A + B。

二段体的一般特点:

A段具有乐思初步陈述的性质,音乐中很少使用对比材料,乐思陈述平稳,形象单一,为后面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B段具有乐思发展的性质,通过音调、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区等某一种或几种表现因素的变化,与A段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歌曲的主题思想。

一、没有再现的二段体 1.并置对比的二段体

B段全部采用新材料写成,两个乐段的共性较少,对比性较大。为了加强AB乐段的内在联系,常在结尾处显示出A段的某些特征,以取得全曲的统一和呼应。2.派生对比的二段体

B段采用A段中有特点的旋律因素、节奏因素或音乐片段发展而成;但并非是A段材料的完整引用。两个段的联系较多,对比性也较突出。

二、有再现的二段体

有再现的二段体的B段分为对比和再现两部分。1.对比部分

B段的前一半称对比部分,是乐思展开的部位,有明显的音调变化或不稳定性,与A段形成对比,体现了“转”的结构功能。这一部分也有并置对比和派生对比两种写法。其结构长度常为A段的二分之一。2.再现部分

三、带副歌的二段体

在群众歌曲中,有一种称“主副歌”形式的二段体,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A段称“主歌”,是多段词的分节式。具有乐思初步陈述的性质,常采用齐唱或独唱形式。

B段称“副歌”,多为一段词,它集中概括了歌曲的主题思想;A段的每一段歌词都与其相接。副歌常采用合唱形式,其旋律性格及演唱形式等方面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节 三段体 依照对比和再现的结构原则构成的三个乐段为一体的歌曲,称三段体,结构图式为:A+B+A(A¢)三段体的三个部分,分别称为主部、中部、再现部。再现部是主部的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中部与主部、再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段体的结构原则是对比、再现。

三段体结构较完整地体现了音乐由陈述、展开到结论的发展过程,合乎旋律运动的逻辑性。

三段体的不同类型,是由中部和再现部的不同写法形成的,而不同写法则是基于表现不同音乐内容的需要。

一、主部

是乐思的陈述阶段。与二段体的第一部分相似,但比较灵活、自由,具有更多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从乐段类型上看,方整段均可见到。主部具有“启”和“承”的结构功能。

二、中部

派生对比中部

中部采用主部材料发展而成,虽然应用陈述过的材料,但经过形象的展开和变化,仍与主部形成对比。这种曲式称派生对比三段体,也称单主题三段体。

三、再现部

再现部是乐思的收束阶段。主要是再现第一部分的材料和调性;在中部充分展开之后,再现主部复归稳定,起着概括总结的作用。体现了“合”的结构功能。

再现部有完全再现和变化再现两种类型。1.完全再现 2.变化再现

第七章 歌曲的高潮

歌曲的高潮,是歌曲的主题思想表现的最充分、最深刻的部位,同时也是音乐情绪发展的最富感染力的部位。高潮能够深化歌曲的主题,一些抒情性较浓、戏剧性较强、劳动热情高涨、战斗气氛激烈的歌曲,常有高潮的处理。

歌曲高潮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开门见山,有的迂回曲折;有的在高音区,也有的在低音区的;有的利用短节奏推进,有的利用长音展开。我国古称唱曲高潮的处理为“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务头”,即修点曲中最富表情的部位;“可言放在歌曲中音乐发展最深入的部位。而这个部位在通常的情况下,常出现在歌曲的结束之前或结束句上。” 一些结构短小精焊、乐意高度凝炼的歌曲,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常是依其整体的完美性来体现的,因而难以指出其中的设法所在。还有许多通俗的青少年歌曲和群众歌曲,常因其音乐形象集中,情绪起伏不大,尽管音乐效果也很生动感人,但常不作艺术渲染较强的高潮处理。

第一节 高潮的形成一、旋律的方法

1.以旋律的上下行迂回推进作准备,由级进达到高潮。2.以旋律的逐步上行展作准备,由跳进达到高潮。

3.以旋律片段的重复或变化重复作准备,由级进达到高潮。4.以旋律片断的模进或自由模进作准备,休止换气,达到高潮。5.以旋律片断的音程扩大作准备,由跳进达到高潮。

二、节奏的方法

1.以节奏紧凑的短句展开作准备,进入高潮时把节奏拉长。

2.以长节奏乐句的连续作准备,进入高潮时把节奏紧缩。

第二节 高潮的布局

高潮的布局是歌曲整体性艺术设计中的中心环节之一。

一、全曲一个高潮的设计

二、全曲二个高潮的设计

第八章 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

第一节 前奏

歌曲的主要部分出现之前,由器乐或人声引进的部分,称前奏,也叫引子。它的作用是预示歌曲的情绪、意境、节奏、调性等,以便自然地引入歌唱。

二、前奏的分类

二、前奏的结构

前奏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根据歌曲的情绪而定,有长有短。一般短小的歌曲,其前奏不宜庞大繁杂,要求简炼。1.单音式及分解和弦式 2.乐句式的前奏 3.乐段式的前奏

三、前奏的取材

1.歌曲某一部分曲调作为前奏

①使用歌曲开始的材料作为前奏

②使用歌曲中部的材料作为前奏

③使用歌曲尾部的材料作为前奏

④综合使用歌曲首、中、尾部材料加以概括写成前奏 2.根据歌曲情绪、意境、风格、体裁等特征编创前奏。

第二节 间奏

在歌曲进行中由伴奏乐器演奏的连接部分称为间奏,也叫过门。它可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也可以起到转换节拍、调性及情绪等作用。

一、用间奏来渲染气氛

二、用间奏转换节拍

三、用间奏转换速度

四、用间奏转换情绪

五、用间奏转换调性

第三节 尾声

歌曲的基本内容表达之后,乐意尚不完满,用器乐或人声作乐意补充的部分称为尾声。其作用是补充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使歌曲结束的更加稳定、完满。

一、器乐性尾声

1.歌曲结束后,由器乐单独奏出的尾声。2.歌声结束后,装饰性的小尾奏 3.与歌曲终止长音同时出现的尾奏。

二、声乐性尾声 1.风格性尾声 2.延续性尾声 3.意境性尾声

三、声乐和器乐混合的尾声 &n, bsp;

第九章 歌曲较复杂的曲体结构

第一节 变奏曲体

由主题及主题的多次变化重复构成的曲式结构,称为变奏曲体。其结构图式为:A+A1+A2+A3……

变奏的原则是形成变奏曲的基础。变奏(变化重复)是创作的重要手法,它可以表现在曲调、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等各个方面。使用不同的变奏手法,可以形成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变奏曲体的主题,可长可短,伸缩性较大,一般多为乐段结构。它是曲式发展的基础,它应具有形象鲜明、风格统一、调性清晰、陈述简洁、精炼等特点,并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充分可能。

第二节 多段体

由三个以上不同乐段以连续对比并置的结构原则或以这种原则为主构成的曲式,称多段体。

多段体的结构原则是连续对比,曲式中至少有三个不同乐段形成对比。为了整体的统一,连贯,各段间除保持一些共同因素(如音调、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等)外,有的还出现乐段重复现象。

多段体结构比较灵活,对于长大、复杂的歌词适应性较强。

多段体在音乐材料的运用上,有对比发展与延续发展之分。

第三节 回旋曲体

主部 第一插部 主部 第二插部 主部 主部 A B A C A …… A

回旋曲体的结构遵循着多次再现和多次对比的原则。曲式中多次出现的音乐段落称主部,它给人的印象深刻,使歌曲的主题思想得以集中的表达。为此,主部应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曲式中处于主部及其再现之间的音乐段落,称插部,每个插部的性格各异,与主部形成鲜明对比。

主部和插部的结构,在歌曲中多为乐段,规模相当,借以取得全曲的平衡发展。

回旋曲有从主部开始和从插部开始的两种类型。

一、由主部开始的回旋曲体

二、由插部开始的回旋曲体

第四节 复二段体

复二段体由两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均由二段体或三段体构成,是扩大的对比并置结构原则的曲式。其结构图式为:

如果A或B可由乐段构成,则整个结构便形成为介乎二段体和复二段体之间的“中介性”曲式。

复二段体的结构原则是对比,对比同时存在于两大部分之间及各部分内的乐段之间;对比的程度前者强于后者。

复二段体分没有再现和有再现两类。

一、没有再现的复二段体

曲式的B不再现A的材料,两部分的对比性较强。

二、有再现的复二段体

曲式的B再现A的部分材料,保持前后的呼应统一。

第五节 复三段体

复三段体由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均由二段体或三段体构成。结构图式为: 复三段体是一种较大型的带再现的三部性结构。其结构原则和三段体相同,也是对比、再现。曲式中各部分内部的对比应服从于大段落之间的对比。

第一部分A,由二段体或三段体构成,也可由多段体构成,这是复三段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多采用单主题派生对比的方法写成。

中间部分B,多用新的主题材料写成,与两端的音乐形象形成更为鲜明、强烈的对比。

再现部A1,分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后者更为多见,常采用省略的变化再现。

复三段体分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类。前者,每个大部分均为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后者,除A部外,有的大部分仅只是乐段结构。

复三段体分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类。前者,每个大部分均为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后者,除A部外,有的大部分仅只是乐段结构。复三段体分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类。前者,每个大部分均为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后者,除A部外,有的大部分仅只是乐段结构。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开始与结束].rar

歌曲《兰花花》的音乐分析 篇7

《兰花花》原为陕北传统民歌, 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 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节歌形式、两句体、多段式、共8段歌词, 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 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 用分节歌的形式, 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 成功地塑造蓝花花的形象。

20世纪80年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民族声乐艺术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会。虽然我国民歌种类比较繁多, 曲目丰富, 但大部分民歌都篇幅短小, 音乐简单且表现力不足, 不能满足当时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发挥。因此, 王志信开始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1988年, 他尝试用戏曲音乐中的展开手法, 改编创作了陕北民歌《兰花花》, 在保留原音乐旋律和风格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又具有西洋交响乐恢弘气势, 既能表现出对传统音乐风格的演绎, 又能为演唱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挥技巧和展示艺术的空间, 从而成为了新时期民歌改编的典范, 深受演唱者的青睐。

二、《兰花花》的音乐分析

原曲《兰花花》是流传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 多段歌词并带有叙事性, 地域风格十分明显。王志信在保留原来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 对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发展。把一首简单的原生态民歌发展创作为一首震人心魄的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民族声乐作品。

1、《兰花花》的曲式结构分析

该曲为带再现的多段曲式结构, 全曲共有A—B--C—D--A五个段落, 第1至30小节为e羽调式, 第31至139小节为d商调式, 第140至结尾为e羽调式。借鉴戏曲音乐特点, 板式由中板、慢板、急板、摇板、行板等多个板式组成, 拍子也加进了自由拍和复拍子。在音域上也使唱腔变成信天游式的花腔女高音唱腔, 在演唱的表现方面有哭咽、有呐喊、有幻想、有抗争, 对比因素十分鲜明, 具有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兰花花》的音乐分析

开始两段以极高的音起句, 曲调一开始就出现两次上行四度跳进, 在兰花花的花”字, 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 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 出现了《蓝花花》的另一种唱法——类似于“民族唱法”, 不再使用陕北的方言来演唱, “生下”二字, 不再发陕北方言“Seng ha”, 发声上也融进了一些美声的技巧;第三、四段由G调转入C调, 速度慢一半, 语气也特别悲痛, 描绘兰花花被迫出嫁情景, 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礼教的无理与凶残, 我们也能从音乐中听到兰花花那清晰的哭腔;谱例1:

第五、六段通过果断而坚决的唱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坚决的反抗;最后一段转回G调, 用无限的激情刻画兰花花逃婚成功。用重复句, 生动地表现出兰花花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和大无畏的反抗精神。谱例2:

三、《兰花花》的钢琴伴奏分析

1、10小节的前奏, 情绪激昂, 预示着此曲的基本情绪, 作者主要用八度三连音、震音、琶音等织体, 高亢激昂, 后半部分转为平静, 慢慢地将歌唱引出。谱例3:

2、歌曲的间奏很好地填充了情绪, 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既烘托了气氛又描绘了背景。第一段转向第二段之间的间奏, 多次出现旋律二度音程, 给人一种紧张、尖锐、矛盾、剧烈、不安之感, 为下一段进入起到了渲染情绪、转换节拍和调式调性、情绪的作用;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突快的速度处理和短促有力的节奏音型, 为情绪的转换作了铺垫, 给人一种生气、紧张的感觉;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的间奏先是延续了前段的情绪, 但双手反向进行慢慢把情绪带入戏剧中的摇板节奏中;最后一个间奏将全曲推至高潮:开始是双手的八度错开的强奏, 接着右手三连音与左手八度反向进行, 经渐强进行到和弦三连音的强音连奏, 最后以一个华彩的刮奏将全曲推到高潮并带领歌者很好地转调, 这是全曲间奏中最精彩的地方。

3、歌曲长音的处理:《兰花花》的演唱部分共有30处二分音符以上的长音, 在伴奏处理上分别运用了华彩性补充和模仿性补充两种方法。模仿性补充是指作为补充的材料对旋律具有模仿因素。

四、结语

《兰花花》这首作品被称作我国传统民歌的经典作品, 它选取的音乐素材通俗易懂, 易于接受, 家喻户晓, 所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时间和空间上经得住考验, 被传唱至今。这首民歌改编曲以传统的原生态民歌为基础, 与现在的作曲技法与手段想融合, 把它重新演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既能感受西北民歌熟悉的旋律, 又能把现代妇女人的泼辣, 豪迈尽情挥洒, 突破了同一旋律不同歌词的重复。

摘要:《兰花花》原本是一首陕北信天游风格的的民歌, 属于山歌类, 文章从歌曲的原型及近期的改编创作、音乐风格及钢琴伴奏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力求更深入地理解和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兰花花,音乐分析,钢琴伴奏

参考文献

[1]冯子勤:《从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看现今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点》, 《艺术探索》, 2007年第5期。

贝里尼艺术歌曲实例分析 篇8

关键词:贝利尼;艺术歌曲;曲式结构

意大利作曲家文森佐·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他的艺术歌曲风格独特,曲调优美,非常适合声乐教学及音乐会演唱。贝利尼一生写了大量的歌曲,有在学生时代所写的宗教歌曲和无词的视唱歌曲,也有他为那不勒斯和米兰的时尚沙龙而创作的娱乐性的歌曲。他的二十多首艺术歌曲,多为1825年之后所作,风格多样,传唱广泛。

由于贝利尼的艺术歌曲涵盖了各种风格,旋律优美流畅,包括活泼、浪漫、哀怨及戏剧性,除了男女高音可以演唱外,还适用于男女中音。同时,还由于他对美声唱法有着深刻的造诣,了解人声的特点并把人声的优美发挥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竭力发挥演唱者的音色特长和演唱技巧。因此,他的作品完全符合声乐表现的要求,气息宽广悠长,绵延不断,平稳、细腻,充分体现了美声艺术的特征,对于声乐的训练及演唱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欧美国家,贝利尼的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除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他的最著名的三部歌剧——《梦游女》、《诺玛》、《清教徒》在世界各大歌剧院的舞台上常演不衰外,他的艺术歌曲也是专业声乐教学训练中的必修教材,是职业音乐家在独唱音乐会上常常选用的曲目。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专业声乐教学中,对贝利尼艺术歌曲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他的艺术歌曲有着同时期德奥艺术歌曲作品同样的艺术高度,期待着被年轻的歌唱者去淋漓尽致地表现,年轻的歌唱者同样可通过对贝利尼艺术歌曲的演唱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准。因此,贝利尼艺术歌曲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1 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贝利尼被誉为欧洲具有很高文学素养和诗人气质的作曲家,他在音乐创作中,非常关注音乐与文字的结合。他的艺术歌曲所选择的诗歌多为14、15世纪的古诗词,以及欧洲古代的神话故事,但具体出处已无从考证。他以音乐注重表达诗歌、神话故事中的情绪,浓郁的浪漫想象展现出丰富的内心和真实的情感,音乐中有诗歌,诗歌中有音乐,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瓦格纳曾说过,“贝里尼的音乐来自心灵,并且是与歌词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2 简单、短小的曲式结构

对于音乐作品来说,“曲式”是乐曲的形式和结构,也是作曲家艺术思维的方式。从曲式结构上看,贝利尼的艺术歌曲作品短小精致,结构简单,大都使用了简单明了的曲式结构,多为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还有几首分节歌。《小蝴蝶》《童年之梦》《快乐的水手》《银色的月光》等都是分节歌,同一段旋律配上多段歌词反复演唱,各段歌词在韵律、字数上也大致相同。有憧憬美好爱情的场景,“朦胧的月光,镀银般地照着这些河堤和这些花朵,深深地吸引着爱的情怀,这就是爱情的语言,只要我衷心地期望,她一定会在未来出现,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憧憬,但却给我无限爱情的安慰。”

3 歌曲结构与细节分析

《银色的月光》这首作品是一首分节歌,共有两个乐段,是同一段旋律配上两节歌词反复演唱,歌词在韵律、字数上也是大致相同的。这是一首抒情小曲,全曲都是明亮的降A大调。以各段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歌曲的前奏在低声部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彈奏下缓缓而出,紧接着高声部的优美旋律奏响,第一个乐句是全曲的主题乐句,以二度级进的方式上行到属音然后缓慢下行,旋律逐渐展开;第二个乐句出现一组八度大跳、三连音和回旋装饰音的组合,最后结束在主和弦上,把美丽的月景描绘得惟妙惟肖,为听众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充满幻想的意境。

第一乐段分为a、b、c、d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各分为几个长短不一的小乐句。人生旋律在分解和弦的衬托下唱出,第一句就是全曲的主题动机,从主音到属音再到下一个八度的下属音最后回到主音,这一句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多小节,但是跨了九度音区,形成了一个悠长的旋律线条。

第二乐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完全重复,但歌词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期盼遇到爱人的憧憬心情,“你告诉她虽然还未遇见她,但我已在忍受着爱的煎熬,只要我衷心地期望,她一定会在将来出现……虽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憧憬,但会给我无限爱情的安慰”。在这首作品中,贝利尼充分发挥了他过人的旋律创作上的天赋,把普通的上下行音阶巧妙地连结起来,形成了悠长的、绵延的旋律,单纯质朴,伴奏也只是简单的琶音,听上去既明快又典雅,是古典格调和浪漫情趣的完美结合,细心品味后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贝利尼的音乐充满着深情忧郁的情调,由于他所作的旋律气息宽广而又婉转美丽,被世人誉为“意大利的夜莺”。他一生创作的主要成就集中于他的歌剧作品,世人对他的艺术歌曲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但是他的艺术歌曲与他的歌剧作品一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艺术歌曲有着真挚细腻的情感,文学性艺术性的兼具歌词,华丽流畅的旋律,在曲式、和声、调性的安排上即简洁明了又富于变化,是19世纪西方艺术歌曲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上一篇:桔梗高产栽培技术与市场行情分析下一篇:山东编导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