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2024-06-16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精选9篇)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1

年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继续在全区组织实施汉、维、哈文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考试。

考试时间为4月和10月,均安排在自学考试第一天,上午(9:00-11:30)《教育学》、下午(14:30-17:00)《心理学》,每门课程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报名时间与自学考试网报时间相同。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考试,依据新疆教育出版社8月出版的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修订编写的汉、维、哈文版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组织命题和实施考试。

2017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日期分别为:

① 上半年:2017年4月15日至16日;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2

关键词:差异,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资源配置,民族,学科

2011年, 我国开始试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制度 (以下简称“国考”) , 并先后在10个省市区试点。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1]。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师资素质、落实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这也推动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日趋完善。但是, 我们在兴奋的同时, 应该有一些冷思考:统一的背后是否忽略了一些多元差异的分析, 如资源配置, 民族和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师资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 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一、差异视角下国考制度对我国师资的影响

1.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加剧了城乡师资不均衡

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影响着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 在教师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 基础教育中城乡师资质量的差异依然延续。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 我国高校在客观上存在着发展层次之分:985、211、一般重点、省属重点、地方一般二本和专科院校, 各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学校层次和专业级别不同, 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层次相对应的育人质量。众所周知, 我国的重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城市, 在录取分数线上也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育人质量相当不均衡, 存在鲜明的层次差异性, 培养出的新师资质量也就有层次差异。正是由于生源质量差异和培养机构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差异, 即使实施了全国的统一教师资格准入标准, 但同证不同质仍然存在。所以, 来自于不同院校的新师资的实际含金量仍不一样。这可以通过当前一些用人机构招聘教师时非“211”不招的现象窥见一斑。诚然, 这种资源配置差异带来的育人质量差异是难以消除的, 也完全没必要消除, 它反映了不同生态位高校发展层次的差异, 反映了我国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但这些同证不同质的新师资的就业去向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整体降低将影响我国的师资数量, 加剧师资紧缺地区的师资荒。实施国考后, 通过率显著降低, 仅有27.5%。[2]这与以前70%以上的通过率形成较大反差, 这也表明我国的教师供应将会在量和质上发生较大变化。但我国与教师资格证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是, 我国尽管教师数量整体较充足, 但分布非常不均衡, 城市师资较丰富, 农村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地区连教师数量都不能满足, 何来提高质量?!

针对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的现实, 国务院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起在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要求其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年。该政策一推出, 这些免费的师范专业确实录取到了优质生源, 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师资质量提高的希望。但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却发现, “6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前往城市任教, 36%的人希望前往城镇地区任教, 而希望前往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很少”[3]。在当前的免费师范生双向就业选择中, 出现了城乡岗位冷热不均现象, 城区学校门庭若市, 而乡村学校则门庭冷清。在这样的现实面前, 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国考以期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愿景是否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能因为教师质量的提高而有所实现?

2.民族差异影响民族地区师资结构

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 国家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实施了倾斜政策。其中, 就大学招生而言, 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 在高校招生制度中有相关的民族政策, 如加分等。正是这一倾斜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问题, 并且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国考,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现实问题: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源有利吗?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而导致教师比例太低, 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吗?

许多研究表明, 当教师和学生具有相似的民族 (种族) 背景时, 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 少数民族教职工数所占比例极小, 仅在成人高中、职业初中、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 (包括扫盲班) 这三类学校中所占比例超过10%, 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相应学生总数比例。其中, 高等教育的组成尤其不协调: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约32%, 而少数民族中从事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比例约12%。如果按照试点省份的国考通过率 (27.5%) 来计算,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获得资格证的比例将会变得更少。原因有二:第一, 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 少数民族考生考上大学者比例偏低, 研究生层次其占学生总数5.78%, 普通本专科占学生总数的7.44%, 皆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8.49%。[4]先天的生源素质加上后天的地方一般二本院校的师资等条件所限,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学科差异会影响特殊学科师资数量

当前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类教师数量充足,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艺术类、体育类和书法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城市尚且如此, 更何况农村学校。以四川为例, “体育专职教师缺上万人, 美术和音乐教师一共也缺上万人”[5]。在国考后, 这些特别紧缺的师资数量将会更紧缺, 可以从下面两点来看待这类学科差异与资格获得的关系。

首先, 在省考制度下, 这类生源的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同非艺术体育相比, 其通过率仍较低。在这些不足的师资专业类别中, 音体美和书法专业皆属艺术招生范畴。在现有高考制度下, 我国的艺体等专业的招生政策是单独录取, 即艺术科考试和文化考试分开进行。这些专业考生的文化考试分数往往比同等高校层次的录取分要低许多, 甚至相差一、两百分。以四川为例, 该省201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 艺体类文考成绩本科控制分数线如下:美术类总分355分, 音乐类总分240-290分, 体育类总分330分。而同年的一批次文科录取线是567分, 理科是562分;三批次本科录取线文科是477分, 理科是460分;“专一”的文科443分、理科413分。这个录取线的分数差距是较大的, 能充分反映出艺体专业生源与普通专业录取生源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异。

其次, 国考后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但国考制度并没有针对这一特殊专业群体的生源单独进行文化科的笔试, 或是降分通过。因此, 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下这一群体肯定是弱势群体, 可以想象这部分考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会影响其资格证的通过率, 合格艺体类新师资的供给就会明显减少。这进一步加剧艺术类师资的缺编现象, 不利于国家提出的“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 不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同时, 也加剧了农村学校中这类师资数量的严重不足, 使本已很薄弱的农村艺体教育变得更薄弱, 不利于农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视差异, 完善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认证制度

1.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和各省自定标准相结合的教师资格证管理模式

这反映了我国国情即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现实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的主旨是为了提高整个教师质量, 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各省各自为阵、标准较低, 考试要求过于简单, 不能选拔出优异新师资等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较大, 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较落后。就教师的需求而言, 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做到非211院校毕业生不要, 但在许多落后的地区则可能是一师难求。因此, 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完善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重视这种地区差异。如, 美国要求所有公办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 但其标准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本州的教师任用标准, 因此各州的教师资格标准差异较大。由于师资数量不足以及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 迫使一些州不得不降低教师资格申请的标准。[6]在法国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 小学教师需参加由省级组织统考, 中学教师则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

因此, 结合国内实情和国外经验, 笔者认为各个省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省的教师资格证获得标准,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主要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需要。各省的教师资格证仅限于在入职时使用。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则要求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晋升职称或职务时和跨省当教师时, 即把国家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激励。但如果新师资获得了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 则全国通用, 无需参加本省的教师资格考试。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一般师范院校的本地生源的通过率, 能解决一些贫困落后地方所急需的师资数量问题, 同时也能激励这些师资在就业后必须努力发展自己, 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养,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国家资格考试目标和内容要体现我国的多元文化需要

首先, 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不同的民族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统一教师入职资格标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 体现“民族教育文化公平原则”, [7]应使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生源能有机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这才是教育公平在教师教育中的真正落实。可以从三方面落实:第一, 借鉴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 鼓励少数民族优秀生报考教师资格证, 在统一要求下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倾斜。第二, 对于民族师范生较集中的地区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考试, 或是双语形式的考试。第三, 在国考内容上应体现出我国的多元民族特征。

其次, 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 民族的迁移, 不同的民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因此, 现代教育呼唤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但这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薄弱点,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时代要求, 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技术领域提出了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 缺乏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理解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以城市教师作为培养标准, 忽略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背景等的各种需求。因此, 教师教育课程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到实施与评价应该反映出这种多元发展的需要。这方面, 美国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 (NCATE) 于1976年制定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中, 就将“多样性”纳入其中, 要求教师教育机构要将重视文化多元、反对种族主义等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中, 明确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申请认证时要显示出相关证据, 表明其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8]。

3.应体现艺术体育类学科教师的特殊需求

当前的非统考实验省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艺术体育类这些学科并没做特殊要求, 笔试课程及要求没做区分。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下艺术体育类师范生源在国考的通过率上应该相对较低。在试点省份的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课程中, 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差异仅体现在层次要求的差异上, 而对一些特殊专业, 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类等艺体类专业的教师资格考试忽视了其特殊性, 因此, 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使广大农村学校有机会获得其本已非常缺乏的艺术类师资, 笔者觉得应该把这类报考者的达标条件适当放宽, 对于这些特殊专业予以适当照顾, 如这类学生分数可以适当降低或单独出题统考。当然, 随着国家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改革, 如果以后这类专业的文化课程考试录取分数与普通专业等同, 则当与其他专业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2]张东, 张以瑾.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扩大试点.中国教育报, 2013-09-04-第1版.

[3]岳奎等, 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 (2)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l.

[5]曾乐等.艺体课程为何校内冷清校外火.华西都市报, 2012-08-17-第104版.

[6]何逢春.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5) .

[7]陈.巴特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文化考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3 (7) .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3

差异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资源配置  民族  学科

2011年,我国开始试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制度(以下简称“国考”),并先后在10个省市区试点。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1]。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师资素质、落实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大有裨益,这也推动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日趋完善。但是,我们在兴奋的同时,应该有一些冷思考:统一的背后是否忽略了一些多元差异的分析,如资源配置,民族和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师资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一、差异视角下国考制度对我国师资的影响

1.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加剧了城乡师资不均衡

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影响着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在教师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基础教育中城乡师资质量的差异依然延续。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我国高校在客观上存在着发展层次之分:985、211、一般重点、省属重点、地方一般二本和专科院校,各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学校层次和专业级别不同,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层次相对应的育人质量。众所周知,我国的重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城市,在录取分数线上也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育人质量相当不均衡,存在鲜明的层次差异性,培养出的新师资质量也就有层次差异。正是由于生源质量差异和培养机构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差异,即使实施了全国的统一教师资格准入标准,但同证不同质仍然存在。所以,来自于不同院校的新师资的实际含金量仍不一样。这可以通过当前一些用人机构招聘教师时非“211”不招的现象窥见一斑。诚然,这种资源配置差异带来的育人质量差异是难以消除的,也完全没必要消除,它反映了不同生态位高校发展层次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但这些同证不同质的新师资的就业去向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整体降低将影响我国的师资数量,加剧师资紧缺地区的师资荒。实施国考后,通过率显著降低,仅有27.5%。[2]这与以前70%以上的通过率形成较大反差,这也表明我国的教师供应将会在量和质上发生较大变化。但我国与教师资格证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我国尽管教师数量整体较充足,但分布非常不均衡,城市师资较丰富,农村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地区连教师数量都不能满足,何来提高质量?!

针对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的现实,国务院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起在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要求其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年。该政策一推出,这些免费的师范专业确实录取到了优质生源,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师资质量提高的希望。但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却发现,“6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前往城市任教,36%的人希望前往城镇地区任教,而希望前往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很少”[3]。在当前的免费师范生双向就业选择中,出现了城乡岗位冷热不均现象,城区学校门庭若市,而乡村学校则门庭冷清。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国考以期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愿景是否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能因为教师质量的提高而有所实现?

2.民族差异影响民族地区师资结构

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国家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实施了倾斜政策。其中,就大学招生而言,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高校招生制度中有相关的民族政策,如加分等。正是这一倾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问题,并且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国考,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现实问题: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源有利吗?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而导致教师比例太低,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吗?

许多研究表明,当教师和学生具有相似的民族(种族)背景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教职工数所占比例极小,仅在成人高中、职业初中、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包括扫盲班)这三类学校中所占比例超过10%,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相应学生总数比例。其中,高等教育的组成尤其不协调: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约32%,而少数民族中从事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比例约12%。如果按照试点省份的国考通过率(27.5%)来计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获得资格证的比例将会变得更少。原因有二:第一,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考生考上大学者比例偏低,研究生层次其占学生总数5.78%,普通本专科占学生总数的7.44%,皆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8.49%。[4]先天的生源素质加上后天的地方一般二本院校的师资等条件所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学科差异会影响特殊学科师资数量

当前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类教师数量充足,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艺术类、体育类和书法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农村学校。以四川为例,“体育专职教师缺上万人,美术和音乐教师一共也缺上万人”[5]。在国考后,这些特别紧缺的师资数量将会更紧缺,可以从下面两点来看待这类学科差异与资格获得的关系。

首先,在省考制度下,这类生源的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同非艺术体育相比,其通过率仍较低。在这些不足的师资专业类别中,音体美和书法专业皆属艺术招生范畴。在现有高考制度下,我国的艺体等专业的招生政策是单独录取,即艺术科考试和文化考试分开进行。这些专业考生的文化考试分数往往比同等高校层次的录取分要低许多,甚至相差一、两百分。以四川为例,该省201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艺体类文考成绩本科控制分数线如下:美术类总分355分,音乐类总分240-290分,体育类总分330分。而同年的一批次文科录取线是567分,理科是562分;三批次本科录取线文科是477分,理科是460分;“专一”的文科443分、理科413分。这个录取线的分数差距是较大的,能充分反映出艺体专业生源与普通专业录取生源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异。

其次,国考后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国考制度并没有针对这一特殊专业群体的生源单独进行文化科的笔试,或是降分通过。因此,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下这一群体肯定是弱势群体,可以想象这部分考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会影响其资格证的通过率,合格艺体类新师资的供给就会明显减少。这进一步加剧艺术类师资的缺编现象,不利于国家提出的“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不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学校中这类师资数量的严重不足,使本已很薄弱的农村艺体教育变得更薄弱,不利于农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视差异,完善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认证制度

1.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和各省自定标准相结合的教师资格证管理模式

这反映了我国国情即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现实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的主旨是为了提高整个教师质量,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各省各自为阵、标准较低,考试要求过于简单,不能选拔出优异新师资等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较大,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较落后。就教师的需求而言,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做到非211院校毕业生不要,但在许多落后的地区则可能是一师难求。因此,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完善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重视这种地区差异。如,美国要求所有公办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但其标准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本州的教师任用标准,因此各州的教师资格标准差异较大。由于师资数量不足以及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迫使一些州不得不降低教师资格申请的标准。[6]在法国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需参加由省级组织统考,中学教师则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

因此,结合国内实情和国外经验,笔者认为各个省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省的教师资格证获得标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主要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需要。各省的教师资格证仅限于在入职时使用。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则要求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晋升职称或职务时和跨省当教师时,即把国家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激励。但如果新师资获得了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则全国通用,无需参加本省的教师资格考试。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一般师范院校的本地生源的通过率,能解决一些贫困落后地方所急需的师资数量问题,同时也能激励这些师资在就业后必须努力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国家资格考试目标和内容要体现我国的多元文化需要

首先,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统一教师入职资格标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体现“民族教育文化公平原则”,[7]应使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生源能有机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才是教育公平在教师教育中的真正落实。可以从三方面落实:第一,借鉴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优秀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在统一要求下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倾斜。第二,对于民族师范生较集中的地区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考试,或是双语形式的考试。第三,在国考内容上应体现出我国的多元民族特征。

其次,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迁移,不同的民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因此,现代教育呼唤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但这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薄弱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时代要求,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技术领域提出了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理解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以城市教师作为培养标准,忽略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背景等的各种需求。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到实施与评价应该反映出这种多元发展的需要。这方面,美国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于1976年制定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中,就将“多样性”纳入其中,要求教师教育机构要将重视文化多元、反对种族主义等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中,明确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申请认证时要显示出相关证据,表明其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8]。

3.应体现艺术体育类学科教师的特殊需求

当前的非统考实验省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艺术体育类这些学科并没做特殊要求,笔试课程及要求没做区分。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下艺术体育类师范生源在国考的通过率上应该相对较低。在试点省份的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课程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差异仅体现在层次要求的差异上,而对一些特殊专业,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类等艺体类专业的教师资格考试忽视了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广大农村学校有机会获得其本已非常缺乏的艺术类师资,笔者觉得应该把这类报考者的达标条件适当放宽,对于这些特殊专业予以适当照顾,如这类学生分数可以适当降低或单独出题统考。当然,随着国家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改革,如果以后这类专业的文化课程考试录取分数与普通专业等同,则当与其他专业一视同仁。

————————

参考文献

[1][2]张东,张以瑾.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扩大试点.中国教育报,2013-09-04-第1版.

[3] 岳奎等,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l.

[5] 曾乐等.艺体课程 为何校内冷清校外火.华西都市报,2012-08-17-第104版.

[6] 何逢春.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7] 陈.巴特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文化考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7).

[8] 王艳玲,苟顺明.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12(5).

[作者:林群(1973-),女,四川简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周春艳(1976-),女,湖北孝感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4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2.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可控

3.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

7.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

8.在时期,自我意识从仿效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A:幼儿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9.规则是用什么来表达的?。A:句子 B:词 C:符号 D:图式

10.教育心理学形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的时期为。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后

11.创造性主要表现为。A:创造性意识 B:创造性思维能力 C:创造性情感 D:灵感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锐角,很快掌握钝角的概念,这是。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15.顿悟说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杜威 B:苛勒 C:西蒙 D:桑代克

16.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7.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A:访谈法 B:开放式问卷 C:封闭式问卷 D:实验法

18.模象直观和。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19.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20.“萝卜”和“菠菜”等概念后,再去学习“蔬菜”这个总括性概念。这种学习称为。A:符号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A:1879年 B:1905年 C:1907年 D:1903年

22.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属于。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3.新学习的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即上位概念的一个特例,它完全可以由上位概念派生出来而获得意义。这种概念学习形式被称为。A:关系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24.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A:皮衣 B:艺术家 C:高低 D:铅笔室

25.顿悟说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杜威 B:苛勒 C:西蒙 D:桑代克

2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A: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7.以下哪种理论中,体现的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 A:完形一顿悟说 B:尝试一错误说 C:意义学习

D: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8.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为。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个体自我29.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A:复述 B:记忆 C:练习D:反馈

30.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为。A:操作的模仿 B:操作的定向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31.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2.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共同要素说 D:经验类化说

33.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公正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

34.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这说明心理发展的哪个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定向性与顺序性 D:差异性

35.单元教学计划等属于。A:以策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B: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D: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36.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A:替代学习B:潜伏学习C:试误学习D:意义学习

37.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A:游戏 B:运动 C:工作 D:学习

38.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性格差异 B:气质差异 C:能力差异 D:兴趣差异

39.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称为。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0.一般来说,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动机激起水平是。A: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B:较低的动机水平C:较高的动机水平D:非常高的动机水平

41.“无意义音节”是发明的。A:奥苏伯尔 B:马斯洛 C:艾宾浩斯 D:布鲁纳

42.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哪种现象影响的结果?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43.将考试成绩的好坏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指归因于。A:任务难度 B:身心状态 C:努力程度 D:能力高低

44.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的动机分类方法是。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动机与远景的动机 C: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5.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A:定势 B:顺应 C:变式 D:同化

46.群体的主要功能表现为。A:生产性与维持性 B:社会助长与社会阻抑 C:竞争与合作 D:从众与服从

47.皮亚杰道德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A:对偶故事法 B:道德判断晤谈法 C:正直测验 D:现场观察法

48.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为。A:0.25~2秒 B:0.2~0.5秒 C:2秒~1分钟 D:5秒~2分钟

49.1903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A:弗洛伊德 B:桑代克 C:皮亚杰 D:马斯洛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5

简答题:

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2.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3.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4.气质在人类活动中的表现

论述题

1.结合实际,如何有效复习

2.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教育学

名词解释:

教育学

义务教育

学校德育课程

课程标准

教学

简答题

1.教育政治功能的体现

2.学校智育的任务

3.青少年身心发展新特点

4.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

论述题: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谈谈“不让每个学生落下”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6

考点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整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的学习过程。

考点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法要求对个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其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其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考点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该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从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四个方面。

考点4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考点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 1 都有相同的感受。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发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使用运算符号进行逻辑的思考活动。

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形式运算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考点6 最近发展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考点7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考点8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含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考点9 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考点10 智力测量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智商计算公式: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考点11 学习的定义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的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取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考点12 学习的类型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技能和学习规范的学习。考点13 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试误—联结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考点14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泊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考点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有: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考点16 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考点17 学习动机的种类 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考点18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考点19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一般说来,正强化与负强化都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把人的需要分为自下而上的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二是个体归因方式。

考点20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考点21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就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一种积极探索的认识倾向,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喜好情绪和专注的态度。

学习兴趣的培养:从容易发生兴趣的事入手;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和对教师产生好感;以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技能;量力而行;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考点22 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考点23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注意转移:指人们把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的现象。

考点24 按注意规律组织学生的注意

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交替使用两种注意。

考点25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考点26 学习迁移的种类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不同,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不同,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前面的学习影响后面的学习;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的学习。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关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考点27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知觉系统会自动把各种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知觉的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理解或归类,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整体性: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器官时,人们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和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都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考点28 知识及其分类

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心理学家安德森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考点29 知识学习的类型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概念学习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相互作用时产生的。

考点30 知识直观

知识的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考点31 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考点32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保存时间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考点33 知识的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改变。干扰说: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考点34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考点35 技能及其分类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通常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有: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心智技能的特点是: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考点36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可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 5 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有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和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

考点37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自我效能感原则。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考点38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是指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考点39 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创造性的培养的主要途径: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创造性教育;创造人格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考点40 品德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考点41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考点42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性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的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考点43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辅导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焦虑症和考试焦虑、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儿童厌学症、人格障碍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平等尊重原则、艺术性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坚持性原则、适应个别差异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影响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肯定训练法。考点44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 学校的领导类型;教学期望;班级集体的大小;班集体的性质;师生关系和教师的威信。

考点45 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指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考点46 教学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考点47 教学评价的类型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优劣;标准参照评价是以根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的多少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

量化的教学评价与质化的教学评价:量化的教学评价是指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测验的方式去搜集和某一教学有关的学生实际表现或所取得进步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后,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质化的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建立档案等非测验的方式去搜集和某一教学有关的学生实际表现或所取得进步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性的分析后,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考点48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量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课堂测验

质化的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观察评价、档案评价 考点49 教师的威信

教师威信是指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会中的影响力。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考点50 教师对学生的偏见

第一印象:指教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成为一种定势; 晕轮效应:指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

刻板印象:指在教师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学生的固定的形象。考点51 皮格马利效应

教师在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会对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有所推测,这被称之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被称为皮格马利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考点52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改革

教师资格证书是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资格和任用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我国,教师行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时,在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部分师范教育类毕业生虽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教育教学的能力却非常欠缺;同样,部分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人,也仅仅是具备了应试能力。

一、问题呈现

《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文件对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标准过低导致了以下问题。[1]

1. 教师资格证的准入门槛过低

对于师范教育类毕业生,无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学面试就可直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这一认定缺乏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测试,无疑“门槛”过低;对于其他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虽然要经过教师资格考试,但都是各省自行组织,缺乏全国统一的考试标准,难免造成教师资格标准的参差不齐,考试的公信力不足。

2. 教师资格证的“终身制”

我国的教师资格证没有有效期的限制,一旦取得,便终生都具有教师资格,这使得老师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会严重妨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学包含“教”和“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双方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从教师来讲,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知识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教育内容的变化日新月异、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与时俱进,再加上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变化,这些也都要求教师能够跟上学生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因此,教师资格证也应该规定有效期,期满后,必须重新学习、重新考证、重新申请认定[2]。

基于此,国家要开展新一轮的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从2011年开始,国家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广西于2012年加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

据教育部统计,在2011年至2012年两年的试点工作中,共组织了四次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六省共28.08万人参加了考试,其中有7.72万人通过考试,其通过率为27.5%。而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前,各试点省份考试通过率在70%以上[3]。对各省份试点前后进行对比,通过率明显大幅下降,下降40%以上。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按照教育部规划,我国从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制度,地方组织考试将不再认可,提高了教师的入职门槛,可谓是“省考”变“国考”;同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每五年进行一次注册;而且,师范教育类毕业生也不能够直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关乎许许多多学生的教师梦。在此背景下展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被试对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态度和看法,为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借鉴和依据。

二、研究过程

采用《广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问卷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主要是人口学变量;第二部分,基本内容,旨在考查被试对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态度和看法。

此次调查共收回问卷660份,其中有效问卷639份,问卷有效率96.8%。被试的组成结构如下(N=人数,P=比例):

三、结果分析

1. 对考试标准和大纲的认识方面

如果实施统一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被试认为首先需要统一的是考试大纲;其次需要统一的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教材;对于考试试题类型和考试形式是否有必要统一,则只有不到50%的作答,认为有必要。

2. 笔试科目的设置方面

在试点期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设置分别为:幼儿园《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被试对试点期间笔试科目设置的合理性看法如下:

上表显示,被试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各个层次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的设置,总体认为是合理的。各个层次作答合理、比较合理、非常合理的累积比例分别为91.8%、91.3%、87.9%。

3. 笔试科目的难度和笔试成绩的保留时间方面

(1)被试普遍认为,笔试科目的难度较大。在难度值1(非常容易)—5(非常难)的范围内,难度的平均值为3.42,标准差为0.94,整体处于“难”以上的水平。作答难、比较难、非常难的累积比例为83.4%。如下表所示:

除此之外,笔试的难度在性别变量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2.501,p=0.041,差异显著;笔试难度在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变量上也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3.839,p=0.004,差异极显著,这个很容易从心理学的角度得到理解。

(2)目前,考试通过的科目,笔试的成绩可以保留两年。对于此做法,被试普遍认为,两年的成绩保留时间较短,有67.4%的被试认为可以适当延长成绩,保留时间到三年。

4. 教学面试方面

(1)在教学面试环节,目前设置面试时间为20分钟,通过这20分钟的时间来检验教师资格申请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时间设置的合理性方面,52.7%的被试认为时间刚好合适。

(2)在教学面试环节,52.9%的被试认为应该着重考查教师资格申请者的讲课能力,24.3%的被试认为应该考查申请者的临场应变能力。

5. 非师范生是否提前接受专业培训方面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改革趋势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置于平等的位置上,造成师范生的普遍不满[4]。师范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知识,并参加了教育实习。所以,对于非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证,是否应该提前接受专业培训,被试也给出了相应的态度,如下表所示。被试作答赞同、比较赞同、非常赞同的累积比例为94.9%。

四、结论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2015年,我国全面推行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制度后,首先需要提前发布全国统一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这样方显得正式、公平。

2.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并无指定的考试用书,这不符合大多数被试的心理期望。所以,教材方面,是否推出统一的参考书目,亦可纳入下一步的改革计划当中。

3.在试点期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原来的统一考试科目“教育学”、“心理学”。对于改革后的笔试科目设置,被试普遍认为是合理的。被试作答合理、比较合理、非常合理的累积比例都在90%左右。这说明,考试科目的设置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继续沿用这样的科目设置。

4.被试普遍认为,教师资格笔试科目的难度较大。难度的平均值为3.42,标准差为0.94,整体处于“难”以上的水平。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考试形式变得综合多样化、考试科目又增加,无形中使得考试的难度加大。所以,在题目的难度方面,是否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难度水平,亦可纳入下一步的改革计划当中。

5.对于目前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合格成绩保留两年的规定,只有21.0%的被试认同;67.4%的被试认为,笔试成绩保留三年比较合适。这一结果,可以为规定笔试科目合格成绩究竟保留多久合适提供数据支持。

6.教师资格考试实行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扩充了对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实在是一大进步。对于教学面试环节,半数以上的被试认为20分钟的面试时间刚好合适;面试内容方面,半数以上的被试认为教学面试应着重考查教师资格申请者的讲课能力,此外,申请者的临场应变能力也不容忽视。这些调查结果都说明,目前教学面试的环节设置以及考查内容是恰当的。

7.当把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后,被试普遍认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证应提前接受专业培训。这一点,本次调查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持赞同态度的人数比例高达94.9%。被试对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改革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这种改革是切实可行的,但在操作的细节方面,还应重视调查的结果,考虑到被试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安璟.从中外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对比谈中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1).

[2]皮郁郁.中外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比较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

[3]http://edu.people.com.cn/BIG5/n/2013/0904/c1053-22803481.html.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8

一、过渡期从2016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31日。

二、2016年1月进行最后一次云南省自行组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全省统一考试,这次考试成绩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三、过渡期内,已取得我省统一组织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科合格证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申请人,可以不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直接报名参加当地认定机构单独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测试合格、规定材料齐全的可以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2017年起,我省不再单独组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笔试,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全部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合格证明方可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省考成绩不能与国考成绩相互抵用。对于取得省考单科合格成绩的,省里不再组织补考,必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且全部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合格证明方可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

四、在云南省或在其他试点省(区、直辖市)报名参加全国教师资格笔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只能申请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不能申请参加过渡期内各地认定机构单独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五、2016年及以前入学的全日制师范教育类学生和全日制教育硕士可以直接申请认定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篇9

能力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现代查阅文献资料的最快捷的方法是 A:图书 B:网络检索 C:索引目录 D:报纸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 A.上课 B.备课 C.课外辅导 D.编写教案

3、伯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4、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分类诊断的过程叫__。A.心理教育 B.心理评估 C.心理测验 D.心理辅导

5、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6、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____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客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7、下列哪种统计量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算术平均数

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__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9、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__。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0、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__。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1、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__。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12、教师在幼儿发现学习中的指导可分为三类,下列哪一选项是教材中未提及的____ A:系统的教师指导 B:听凭幼儿独立发现 C:幼儿的自我指导

D: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指导

13、我国近现代幼儿教育机构创设于年。A:1901 B:1902 C:1903 D:1904

1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A:2岁 B:3岁 C:4岁

D:4到5岁

15、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属于心理卫生工作的__ A.一级水平B.二级水平C.三级水平D.四级水平

1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年教育。A:三二一 B:一二三 C:二三一 D:一三二

17、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__教育的形态。A.家庭 B.学校 C.氏族 D.社会

18、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作用。A:评价 B:导向 C:指导 D:激励

E:重视个别差异

19、教师生存的基石是____ A:教学能力 B:知识 C:才华 D:兴趣

20、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21、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__。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2、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 B:旬子 C:孟子 D:老子

23、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 B.文献分析 C.行为分析 D.调查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__。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2、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至4周岁)25人,中班(4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或7周岁)35人,混合班人。A:35 B:30 C:40 D:25

5、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__。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6、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属于____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7、青春中学的一些数学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因此,青春中学的有些男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以下哪项为真。最支持上述论证的成立? A:青春中学的数学教师都是男教师 B:青春中学的男教师有些是教数学的 C:青春中学的数学老师中有些是男教师

D:有些青春中学的女性数学教师并没有取得硕士学位

8、妈妈说:或者买飞机模型,或者买奥特曼。明明听了,哭着说:我不同意。请问明明的意见是? A:买飞机模型,但不买奥特曼 B:既买飞机模型,也买奥特曼 C:买奥特曼,但不买飞机模型

D:既不买飞机模型,也不买奥特曼

9、美国的“早期开端”与“追随到底”方案、英国的“确保开端”方案等的实施主要体现了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中的()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

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 D: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10、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__。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11、关于保存工作簿的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A:执行“文件”一“保存”命令 B:按Ctrl+S组合键

C: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D:按Ctrl+D组合键

1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历程包括。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质量阶段 C:关注发展阶段 D:关注情境阶段 E:关注学生阶段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__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15、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__。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16、______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__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17、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18、根据文献记载,古代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供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称为____ A:职官学校 B:文士学校 C:宫廷学校 D:寺院学校

19、幼儿夏季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应少于____ A:3~4个小时 B:2~3个小时 C:5~6个小时 D:半小时

20、素质教育进入实质性阶段是在()年。A:2005 B:2004 C:2000 D:1998

21、”教师要对学生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等”,这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可以简单地理解为()A:客观 B:理解 C:敏感 D:促进

22、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__。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上一篇:介绍寒假生活的英语作文150词下一篇: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及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