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作文:我不是最弱小的

2024-08-04

记事作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共10篇)

记事作文: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1

一、角色朗读, 体会人物品格

师:课文第3~8自然段写萨沙与妈妈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读对话, 要特别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

师:这段对话很适合分角色朗读, 现在请同桌分角色朗读, 一人做妈妈, 一人当萨沙。 (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中, 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在思考, 但还不是太清晰。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先想一想:萨沙问妈妈的话是一种怎样的语气?

生1:是一种感到奇怪的语气。

生2:是一种不理解的语气。

师:谁来读读萨沙的问话?注意读出感到奇怪的、不理解的语气。

(指名学生朗读。)

师:妈妈的回答是怎样的语气?

生1:是亲切和蔼的语气。

生2:是恳切的、教导的语气。

师:谁来读读妈妈的回答?注意读出亲切和蔼、教导的语气。

(指名学生朗读。)

师: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 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并且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你怎么理解妈妈的这句话?

生1:妈妈这句话的意思是, 你非常弱小, 我必须保护你。

生2:你很弱小, 你必须接受我的保护。

生3:妈妈教育萨沙, 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 比自己力气小的, 比自己身体弱的人。

师:理解得非常好。如果现在有人对你说, 你是最弱小的, 你需要我的保护, 需要大家的保护, 你会怎么样?

生1:我会很感动, 但多少有点不舒服。

生2:我会不服气。因为我觉得一定还有比我弱小的。

师:萨沙听了妈妈的话, 也很不服气, 他反问妈妈——

生接读萨沙的反问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师:面对萨沙的反问,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妈妈仍然是那么和蔼亲切地笑着回答说——

生接读:“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 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师:这是个反问句, 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指名回答。)

生: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 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了。

师:好!同学们, 明白了萨沙和妈妈说话的意思, 体会了对话的语气, 一定能把对话读得更好。来!让我们男女生分角色完整地朗读萨沙和妈妈的亲情对话, 女生做妈妈, 男生就当萨沙。比比谁读得好!

(全班男女声分角色朗读。)

(反思:在此教学片段中, 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对话包含的意思, 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 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个过程以读为主, 学生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悟, 通过读达到感悟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相结合。)

二、重复引读, 增强保护“弱小”的意识

师:妈妈告诉萨沙——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难怪,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 却只有一件雨衣, 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他想———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 却把它给了萨沙。因为她知道——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现在也知道了——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如果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会怎么做?

生:托利亚也会把雨衣给萨沙。

师:托利亚当然也知道——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反思:抓住“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 通过五次引读, 让学生受到感染, 树立“保护弱小”的意识,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补充填空, 在拓展中加深理解

师: (指课文标题) 萨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生接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他是怎么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一起读课文!

生 (齐读)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 他掀起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屏幕出示:萨沙 ()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 掀起雨衣, ()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学生先各自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填写。)

师:谁来填一填, 把萨沙当时的心情表达得更具体。

生1:萨沙 (快步)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高高地) 掀起雨衣, (轻轻地)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生2:萨沙 (急匆匆地)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用力) 掀起雨衣, (小心翼翼地)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生1:萨沙 (赶忙)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使劲) 掀起雨衣, (慢慢地)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师:萨沙为自己有能力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而感到…… (教师有意欲言又止。)

生1:感到很自豪。

生2:感到很光荣。

师: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萨沙的话。

生 (齐读)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妈妈?”

师: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生:妈妈,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对!全班齐读这句话!

生 (齐读) :妈妈,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再读课文中的反问句。 (学生齐读。)

师:这里的反问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妈妈?”和陈述句“妈妈,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比较一下, 哪句读起来更好, 为什么?

生1:反问句更好, 因为读起来更有力量, 更自信。

生2:反问句更能表现萨沙的自信和自豪。

生3:我觉得反问句语气上更加肯定。

生4:我也觉得反问句更能体现萨沙不甘做弱小者的坚强品格。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面对萨沙自豪的反问, 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请补充妈妈可能说的话, 写在课文的最后面, 然后自己轻声读一读。

(全班学生自主读写。)

屏幕出示:妈妈 () 说 ()

师:照屏幕上的句式口头交流一下, 妈妈可能会怎么说。认真想一想, 说出你心中的感受, 心底的声音。

生1:妈妈坚定地说:“萨沙, 你真是妈妈的骄傲!”

生2:妈妈摸着萨沙的头自豪地说:“萨沙, 你是勇敢的男子汉!”

生3:妈妈把萨沙搂在怀里亲切地说:“好儿子, 你真是长大了, 妈妈爱你!”

……

(反思:此环节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词语, 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萨沙不甘示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渗透了自信自强人格品质的教育。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对比, 凸显了父母爱护弱小的品格对萨沙的感染力, 也表现了萨沙的自觉、聪明、可爱, 并且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

反思总结: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要落实这一任务, 不是靠说教, 空讲道理。就阅读教学来说, 应该通过朗读、理解、感受、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投入情感, 理解、感受、体会、领悟, 达到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的目的, 同时, 培养良好的语感, 丰富语言积累。理解爸爸妈妈将保护弱小当成一种责任, 并学习萨沙自觉保护弱小者的行为和小小年纪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是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我通过三个层次来落实:第一步, 多种形式的朗读。初读是让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通对话内容, 然后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萨沙幼稚的反问和“不服气”的口气, 体会他的自信, 体会妈妈的和蔼可亲,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步, 强化“保护弱小”的意识。我采用练习朗读对话的形式, 师生五次引读、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一中心句, 使学生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 树立“保护弱小”的意识。第三步, 拓展思维, 加深理解。以填空扩充句子的形式,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深入理解, 同时进行了听、说、读、写训练。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谈 篇2

一、 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课文有两处描写野蔷薇的句子,雨前的野蔷薇娇美无比,而雨后却显得那么娇弱,这种强烈的对比,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爱怜之情。在读雨前的野蔷薇时,可让学生边读边谈感受,发现它哪儿美。学生们边谈边感受,情感被渐渐激发,激起了对野蔷薇的赞美、喜爱。这样,才会对后来被暴风雨袭击的花儿感觉无比可惜、难过,从而激起保护欲望。出于这种设想,我进行了以下教学:

师:(出示两次描写野蔷薇的句子)两次描写的是同一朵野蔷薇,可它前后有什么不同?

生:雨前的野蔷薇很美,而雨中的花儿却无力地垂下头了。

师:雨前的野蔷薇哪儿美了?

生:粉红色的蔷薇花,颜色很鲜艳,真好看。

生:还带着花香,随风舞动,像在舞蹈呢!

生:上面还有水珠!

师:带着水珠的花儿见过吗?是怎样的?

生:我见过,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很漂亮!

生:阳光一照,会反光的。

师:好美的花,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生读)

师:多美的花啊,可是被大雨袭击后,它却——

生:无力地垂下头。

师:听了他的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真为花儿心疼,它很无助。

生:我觉得它很可怜,刚才这么美的花,现在却——(生接)显得那么脆弱。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感受来读读吧。(生齐读)

语文课,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二、 立足文本,挖掘内涵

课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如果仅采用一问一答式教学,表面上似乎学生已懂,可实际此时学生只是站在文字的外围,读懂的只是表面,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比如,萨沙与妈妈的对话教学,可以抓住萨沙的三句问话,围绕“怎样读才能表达萨沙的心情”这一点展开教学。学生边读边议,萨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引导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妈妈的话——我们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再通过朗读,体会萨沙心情的转变,从“不解”到“不服气”,最后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勇敢,让学生体会到其保护了弱小,心中充满自豪、自信。我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一形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感受,体悟妈妈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共鸣:我们在生活中并不是最弱小的,还可以去保护更弱小的人和物,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存在,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他们多满足啊!这样,就使“善待生命”这条无形的丝带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真正做到了从文本出发,提炼语言,提炼生活,达到教育学生做人的目的。出于这种设想,我进行了以下教学:

师:(请学生找出萨沙的三个问句。)该怎样读好这三个问句呢?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读读,并请同学给你提提意见,争取读得更好。

师:第一次怎样?

生:萨沙不明白、不解地问。

师:你能用不解的语气问问吗?(生读)

师:萨沙不明白什么?

生: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把雨衣给他。

师:那你明白吗?

生:因为三人中,萨沙最小。

生:可萨沙不甘心被他们说成是最弱小的。

师:哦,那你来读读第二次问话吧。(生读)

师:说这话时,萨沙心里怎么想?

生:你们凭什么认为我最弱小,我不服气。

师:请你不服气地读读吧。(生读)

师:那最后一次呢?这时萨沙心情怎样?

生:他很高兴,因为他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

生:他保护了野蔷薇,觉得很自豪。

师:是啊,你能读出萨沙此刻的心情吗?(学生带着自信、自豪读)

三、 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际性和综合性,在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蕴涵的前提下,对课文的相关内容做拓展延伸,带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共同感悟对弱小的保护,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出于这种设想,我进行了以下教学:

师:萨沙仅4岁,却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生活中,你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物吗?

生:妈妈不在家,我照顾小弟弟。

生:我给流浪狗喂过东西。

……

师:瞧,小朋友的心地多善良。原来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我们都来做生活的勇敢者吧!

就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了思维能力;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体会了文本所表达的感情。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篇3

弱 末 萨 托 铃 族 娇

随 芬 芳 聊 倾 递 掀

(太平区建业小学 李冰)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复习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二、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三、重点朗读、真情体验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先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鼓励学生点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族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的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童心。没有这美丽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萨沙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可他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2.教师评价并小结

3.创编故事

五、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我不是最弱小的课件 篇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3.阅读拓展《给予是快乐的》,从男孩的言行举止中感悟关爱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阅读积累(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1.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如果一个人能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哪怕牺牲的只是一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2.关心是一种付出,关心是一种奉献,关心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3.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 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4.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播种爱心,收获快乐。

5.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6.“给”永远比“拿”愉快!

7.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一、揭题读题,导入新课

1.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

二、口述目标,明确任务

三、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1.大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我能从课文找到两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第一个句子描写雨前的蔷薇花

第二个句子描写雨后的蔷薇花()

3.认真读课文3—6段,从中我明白了()

4.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从这里,我感觉到萨沙是一个()的孩子。

四、交流学习,走进文本

1.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爸爸妈妈萨沙蔷薇花)

2.图文结合,认识“蔷薇花”

学生交流雨前、雨后的蔷薇花,课件出示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导朗读: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想说些什么?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

蔷薇花被大雨冲刷,低垂着头,毫无抵抗能力,令人怜悯,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

过渡: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①相应出示 :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疾风骤雨暴雨如注

③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指名说,点评。

过渡: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3.合作探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结:表面上传递的是一件雨衣,其实是一种关爱。

4.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分角色朗读3到6段,找出中心句。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萨沙听后,是怎样做的?

抽读,说说萨沙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

5.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

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小结: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

总结: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4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五、以本为本,阅读拓展

自主阅读《给予是快乐的》,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受到的教育。

1.保罗两次误解小男孩,表明什么?

2.这个夜晚,保罗难以忘记,为什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 篇5

件 作者:卢燕

柳亚芳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8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 卢燕

评析:柳亚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好描写野蔷薇的语句,体会萨沙的心理变化,分角色读好母子间的对话。2.理解“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自觉保护弱小者,并学习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个育人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那谁来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评析: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概括理解能力的培养,卢老师在第一课时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概括的时候,卢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用一些生动的词句、比较动情的来叙述故事的梗概。

二、感受“野蔷薇”的弱小。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吧!

五年级的学生托丽亚、四年级的学生萨沙和他们的父亲、母亲在一个假日到森林里去游玩。在美丽的森林里,一家人聊聊天,看看书,心情是多么舒畅啊!林中旷地附近一丛丛的野蔷薇引起了萨沙的注意。

那文中描写野蔷薇的句子在哪呢?需要我们自己去找找。1.学习浏览课文。

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新的读书方法——浏览课文。(师用鼠标演示快速阅读)请同学们追随着老师鼠标箭头所指的文字逐步浏览整篇课文,寻找文中描写野蔷薇的句子,然后把它画下来。开始!板书:野蔷薇

说说你找到了几处?看来,大家的小眼睛都很尖嘛!2.对比感受弱小。

【交流句子一】你先找到的是哪一句?(生读)

出示:林中……

野蔷薇

见过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枝。喜欢吗?说说这是朵怎样的野蔷薇。()的野蔷薇

很好,再试着用你们的鼻子去闻一闻。

听出来了,你们也十分喜欢这娇艳欲滴的蔷薇花。那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交流句子二】那还有一句描写野蔷薇的句子呢?(生读)

出示:滂沱大雨…… A

轻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来读)B

再来读一读这个词——“滂沱大雨”,在文中找找它的近义词(大雨如注)。

读了这两个词,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好大的雨啊!还知道哪些表示雨大的词语吗?(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读好这些词!c

(图片激情)你看,刚刚还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成这样。你看,它耷拉着脑袋,是那样的纤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D

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薇的旁边,你想说点做点什么呢?

评析:教师通过动情的语言描述引出前后对野蔷薇的不同描写。结合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出示图片后,指导学生通过口头练习:()的野蔷薇,体会野蔷薇在雨前和雨后所展现的不同姿态,从而读好句子。在交流句子二时,通过指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滂沱大雨”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如:大雨如注、倾盆大雨、暴风骤雨、狂风暴雨……这样的交流,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词汇。为紧接着的“看到这样的雨中蔷薇,你会怎么做?萨沙是怎么做的?”做了很好的铺垫。体会萨沙一家人在雨中的做法

1、(出示:萨沙朝着……)

师:瞧,萨沙和你们一样,他也要去保护弱小者。谁来读。师:找找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谁来细细地读。

师:萨沙保护野蔷薇的这些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他有着一颗保护弱小的美好心灵。谁再来读读!

师:是呀!每个人,每株花都有生命,当生命受到打击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2、.师:那萨沙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除了要去保护蔷薇花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师:原来,在雨中,萨沙母子还有这么一段对话,看看萨沙共说了几次话?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3-8节,想想萨沙在说这些话时是怎么想的,妈妈的话又是什么意思?(生读书)

有句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读读,你或许就能体会到人物的心境了。

3、出示对话

※“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说这话时,萨沙是怎么想的?

A那请你学着萨沙奇怪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B(欣赏图片)是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萨沙见到“爸爸赶忙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生读。板书:爸爸

妈妈

萨沙

让雨衣:

c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妈妈。

D你能说说萨沙父母为什么这样做吗?

※理解妈妈的话:“每个人……”(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这句话。(板书: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A那你能用“因为所以”回答萨沙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让雨衣吗?(先说说爸爸为什么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因为在 眼中,所以

。B姐姐托丽亚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反应?哦,书上没写,但有照片呀?姐姐在()。那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姐姐为什么笑吗?

c生活中,你们的父母肯定也做过类似这样的事情,你也能说说他们为什么那样做吗?

D母亲的话语重心长,引人深思。让我们再来读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E多有教育意义的一句话呀!这里的每个人不仅包括了妈妈和爸爸,还包括了姐姐托丽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更包括了我们大家。女同学一起来做做妈妈,意味深长地读读这句话。※

理解萨沙的反问。“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很会读书,老师想和你合作一下,你做萨沙,我当妈妈,咱们用读来表现一下那个不服气(倔强)的小男孩,好吗? ※

理解妈妈的第二句话。

A同学们,妈妈笑着告诉萨沙:“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妈妈这话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B萨沙听了这话会怎么想?

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

不是最弱小的,所以

。c

萨沙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萨沙朝着……” D

这时候,萨沙的心情怎样?

※理解萨沙的话。“现在,我该……?” A 的确,萨沙他人小,心却不小。现在他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了,多令人高兴啊!读出这种感觉了。B

瞧,他多自豪啊!(图片引读)谁再来学学萨沙,读出这句话的味道来。c

老师忍不住了,我想来当当妈妈,想问问这萨沙。你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是呀,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你是个强者,你很勇敢。)

4、萨沙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妈妈亲切、和蔼的教导引人深思。现在,小组里来分角色朗读,怎么分工呢? 请你们来读读。

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萨沙由“奇怪”到“不服气”,再到“自豪”的心理变化。哪一组再来读读。

评析:教师注重学生的自读感悟,学生在读读、说说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妈妈、萨沙的话所包含的意思,体会到萨沙聪明、可爱,能自觉保护弱小的高贵品质。同时既注意学生注意文本内容,还注意引导学生对“姐姐对于爸爸妈妈做法有何反映”,体会在这一家人身上都存在这种高贵品质。同时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萨沙的内心情绪变化。引起共鸣。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学到这儿,请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是最弱小的吗?(读课题)说响亮些!你是不是最弱小的?我是怎样的人?

2、同学们,这还仅仅是萨沙的心声吗?

3、师小结:这可爱的一家人用他们的行动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板书:强大)

他们照顾、关心、保护着自己眼中的弱小者,连萨沙也不例外,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你呢?生活中遇到过比你弱小的吗?当你面对弱小,你又是怎样做的? 请用“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来说一说。

交流。评:你很有爱心!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强者。

你真棒!能给人带来快乐。

说的真好。我们都应该成为善良的人,在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朋友的鼓励确实能激人奋进,你真聪明!你还懂得循序渐进呢,方法也不错!

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很感动。真没想到,你们的心是如此细腻,说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4、其实,只要是路边的小野花,也有快乐,让我们轻轻呵护他“别踩了这朵花”。师配乐朗诵。

多美的诗呀,大家自己也读读。

5、师:同学们,冰心奶奶用这首诗告诉我们:保护弱小也是一种(快乐)!

6、是呀,只要你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只要你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你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世界会充满爱。

评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平时保护弱小的做法,体会付出能收获快乐,并通过冰心奶奶的诗歌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情,懂得只要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只要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世界会充满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评价性语言能恰如其分,真正激励学生。

五.布置作业:

师:老师以前在《家庭教育》一书上也看到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不过,它在选入课文时,文字有所改动。所以我想请同学们将原文《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与课文做一比较,找找两篇有哪些地方不同?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改动?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好好地想一想,到时,我们可在阅读课上交流。

评析:注重文本的拓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语文,自觉使用语文的能力。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

妈妈

萨沙

野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强大

总评:本课教学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注重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堂上教师有动情的描述语言,学生有感情的语句朗读,体会到了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很好地体会了的主旨。同时教师还注重发掘资源,拓展跟文本相联系的一些内容,使学生扬起了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风帆。稍嫌不足的是学生在交流对萨沙和妈妈对话的理解时条理还不够清晰,重复次数、语句较多,在述说自己平时是怎么保护弱小的花费的时间也较多,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整个课堂更精练。转载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 篇6

1、会认生字本文的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通过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会认会写生字,会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三、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中心“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在爷爷、奶奶眼里,甚至在老师眼里,我们都是最弱小的。但有一个名叫萨沙的小男孩儿才五岁,他却不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出示“弱”,指读,出示“弱小”认读,你们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读,开小老师读、同桌互读)

(2)词语积累

学习五个会写的生字,先看老师范写,再学生练写在田字格中。

(3)分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师生合作,赏读课文

1、萨沙的一家到森林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2、是谁发现了野蔷薇花?假如你是萨沙,当时会是怎样心情?这句话是怎么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3、突然,雷声大作,天空中洒下雨点……(教师范读3自然段)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4、“是呀,为什么会这样?”萨沙也不解,我们从下面课文寻找答案吧!引读课文4-7自然段。

5、朗读指导,重点读好对话句子。萨沙也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吗?

(指名读,分角色读,读出萨沙的疑惑不解。)

6、请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8-9自然,朗读指导(对话句子)。

①萨沙现在是怎样问妈妈,该怎么读?

②妈妈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回答他呢?

7、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四、小结课文,拓展交流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时,我就从课题的题眼着手,设置悬念,为什么我不是最弱小的呢?从而深究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常规性的课堂教学后,我总觉得对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只是从认识上,情感上,让学生明白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看似热热闹闹,课堂上学生理解到位,表达很清晰,教学思路也清楚,可是教过后总觉得学生就单从情感上认识上体会文章,感悟内涵,似乎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缺少什么,在这样浅显易懂的文章背后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教者去深思。

在课后同王相连组长,王校长的交流中,我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一篇课文,学生自己读几遍,就能理解和体会,那在教学中是否需要在学生已经拥有的基础上再走过场呢?回答是肯定的!不需要,决不能在课堂上浪费时间!那怎么样去教学这样一读就能懂的课文呢?

我又重新审视,研究其课文的结构,每一处的设计,感觉到这样的文章,在教学中还是应该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家,他在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处的设计都是精彩的,必不可少的,而且前前后后都是相互联系着的。虽然教学过后,再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在文中找出值得讨论的和疑惑的地方,让学生去深究后体会。比如: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然后有妈妈再给萨沙,而不是直接有爸爸给萨沙呢?再比如:为什么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写五年级的托利亚和四年级的萨沙呢?文章中两次写到了蔷薇花,这样写有什么用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们去研究,去感悟作者的用意,体会文章的主旨,从而知道保护弱小的道理。这样一举两得,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领会文章写作的特色,学习大教育家的写作方法,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从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岂不更好?

四下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 篇8

四下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大雨如注”、“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题,“弱小”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一(1):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二(2-8):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 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 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板书: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反思 篇9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追问: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并引导学生爱护弱小、不甘于做弱小的 人。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这节可课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看学习卡

1、齐读词语

2、回顾内容

二、精读第三至八自然段

年幼的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就有了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A、“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萨沙是怎么文的?“干吗”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

2、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把妈妈的话换个说法。暗示了什么?

3、雨衣传递过程中跳过了谁?为什么?托利亚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反应?(看插图托利亚的微笑)

4、爸爸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读读递让雨衣的那一句,是啊,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萨沙听懂妈妈的话了吗?为什么?句子后的问号可以改成句号吗?为什么?

B“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1、妈妈的第二句话你读懂了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给它换一种说法。并反复读一读这两句,比较一下,哪句更好。

2、当听到妈妈这句话时,萨沙会怎么想?当他看到雨中的蔷薇花时,她又会怎么想?

3、比较一下蔷薇花在下雨前后不同的样子。

萨沙在妈妈的教育下明白了“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所以他保护了比她更要弱小的蔷薇花,此刻他的心情会怎样?读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你们知道为什么用“我不是最弱小的”作为课题吗?

2、萨沙一家保护弱小的品质令人感动,更值得赞赏的是萨沙小小年纪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四、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比自己弱小的人吗?你是怎样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

五、板书设计 让雨衣:爸爸

妈妈

萨沙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上一篇:食品检验员个人简历模板下一篇:技术监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