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革命烈士

2024-07-16

襄阳革命烈士(共15篇)

襄阳革命烈士 篇1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在*烈士陵园隆重聚会,举行庄严的纪念革命烈士仪式。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每逢清明节、每逢这样的日子,我们都聚会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寄托我们的哀思,告慰烈士的英灵,表达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的决心:凝聚全县各族人民的力量,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

长眠在这里的*名烈士和安葬在异土他乡的*名*藉烈士,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光荣献身。

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事业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扎下了幸福生活的根基,打下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良好基础。

先烈们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时刻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怀念革命先烈,就是要用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奋斗精神、高风亮节来洗涤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境界,使我们永葆昂扬的革命斗志、旺盛的工作热情;

我们怀念先烈,就是要以他们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实际行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扎实实地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统揽全局,创先争优、负重奋进,努力实现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的综合实力,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希望,全县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先烈的活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良好品德,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使先烈们开辟的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襄阳革命烈士 篇2

该工程建造于1994年,系地下1层、地上6层剪力墙结构,塔底轴线尺寸为7.20 m×4.30 m,塔顶轴线尺寸为3.023 m×1.90 m,建筑高度为19.99 m。该工程建筑地基为黏性软弱土,经换填砂垫层处理后承载力按200 kPa使用,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原设计材料强度等级: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基础及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0。图1为该工程立面图。

由于该纪念塔在施工过程中监管不力、使用过程中维护不当,致使部分混凝土构件混凝土脱落、钢筋严重锈蚀,已影响到其正常使用。为保证其安全使用,需对其现状进行检测鉴定,根据检测结果出具加固方案。

2 工程现状

混凝土整体浇筑不密实,孔洞较多,每层均不同程度的由于钢筋锈蚀而产生胀裂现象。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大面积脱落,剪力墙转角处、连梁、剪力墙局部均有混凝土脱落、露筋现象,且钢筋锈蚀严重;1层楼面混凝土局部沿钢筋鼓起胀裂;顶层由于有雨水进入,剪力墙根部混凝土有泛碱现象,顶板钢筋锈蚀,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混凝土多处脱落;其余楼层楼板、剪力墙有少许混凝土脱落。

基础底板渗水严重,地下室积水较多;检修钢爬梯锈蚀严重;顶层上人口盖板为一块木板,不能有效阻挡雨水;正立面外墙顶部与中部有两道较宽裂缝,裂缝宽度约为2.0 mm~5.0 mm。

目前该工程已使用多年,部分钢筋锈蚀严重,为了解钢筋现状,依据规范现场截取剪力墙与楼板中主要原材带回实验室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并对锈蚀后的尺寸进行测量。楼板HPB235钢筋锈蚀后两个方向的尺寸分别为5.60 mm×8.80 mm,7.30 mm×10.0 mm,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原设计强度的36.2%和29.8%,63.8%和51.4%,力学性能削弱严重。剪力墙分布钢筋仍能满足原设计要求。

部分工程现状详见图2,图3。

3 加固方案

根据现场检测的情况和提供的设计图纸,对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经验算,楼板、剪力墙计算配筋均小于实际工程配筋,承载力满足原设计及规范要求,挠度及裂缝宽度均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值要求。但由于锈蚀钢筋力学性能的削弱影响,应对存在钢筋锈蚀问题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处理。鉴于地下1层楼板板底大面积混凝土剥落、板顶混凝土鼓胀、钢筋锈蚀严重,应进行加固处理。该工程由于施工空间较小,选择新增框架方案,加固详图见图4,图5。

具体处理建议如下:

1)对基础进行防水处理,并在地下室入口处预留一0.2 m×0.2 m,深0.2 m的排水口;2)对地下1层顶板加固,加固时应考虑增加竖向支撑构件;3)对锈蚀钢筋进行等强度置换,并用高强砂浆抹面;4)对主体结构全范围内检查钢筋锈蚀胀裂情况,进行处理;5)对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处压力灌浆,对疏松部位凿除后刷混凝土界面剂,然后用高强砂浆抹实;6)更换检修钢爬梯,附设照明设施,并设置可靠的上人口盖板;7)对外墙裂缝注浆处理。

4结语

结构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作用下,其功能将逐渐减弱,如果能够科学地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延缓结构损伤的进程,达到延长结构使用年限的目的。本文对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在详细检测鉴定的基础上提出简洁可行的加固方案,对将来的工程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摘要:以某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塔为例,通过对其详细的检测鉴定,结合设计图纸及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果,提出了简洁可行的加固方法,对将来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加固,剪力墙结构,钢筋锈蚀

参考文献

[1]曹双寅,邱洪兴,王恒华.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21.

[2]GB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3]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革命烈士后裔群像 篇3

阳春市革命烈士谭宏庭的孙子谭富文,自幼勤奋好学成绩拔尖,2006年以844分阳江地区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选读于广东中山大学。因品学兼优年年获奖学金,2010年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2012年7月毕业后,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招聘为研究助理。

大埔县西河镇汶水村一烈士家庭两个儿子先后考上青海医学院和上海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大儿子谢年谨毕业后就职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现为该院拔尖人才;另一儿子谢年明毕业后在上海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是公司的业务骨干。

汕尾市城区烈士蔡覃治有蔡惠玲等五位曾孙,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上西南政法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院校。通过助学,他们先后完成了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蔡惠玲在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续两年被所在单位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其他四姐弟妹几年来也都被所在工作单位评为优秀员工。他们在工作岗位积极努力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仁化县董塘镇村民谭政宗,其祖父是1928年参加仁化农民运动的烈士。他原来经济相当困难,一家七口年人均收入1500元。为供四个儿女读书,曾负债八万元。1995年起,他三个女儿先后考入星海音乐学院、中山师范专科学院和佛山科技学院,都曾为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而十分纠结。得益于烈士后裔助学金的资助,三个女儿顺利完成学业。现两个女儿开公司经营外贸和房地产生意,一个女儿当老师。谭政宗家庭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他在县城购置了新房,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龙门县烈士后裔龙伟强,2004年就读广州公安大学期间,因家庭缺少劳力,经济较困难,曾想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县老促会了解后及时给他发放助学金,再加上政府又给予资助,使他安下心来继续学习。2007年毕业后考取了公务员,录用在阳东县公安分局工作。参加工作后,他省吃俭用,常寄钱回家,还资助弟弟就读技工学校。其弟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工作中华保险公司录用。现他家庭已脱贫,逐步走向富裕。

封开县江口镇困难烈士后裔曾晓瑜,2001年高中毕业后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县老促会每年资助她2000元,并帮助她申请助学贷款。2005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在一家台资企业当工程师。 2008年她又受聘于一家外资企业任资源版图工程师,年薪52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化州市革命烈士陈伯伦的孙子陈金佑,2005年考上中山大学,2009年考上中山大学研究生。读大学期间,他靠政府助学贷款、做家教、打假期工维持学业。在他读书期间,各级老促会先后对其支持了14000元。2012年7月他研究生毕业,现在广州工作,月薪6000多元,家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解放战争时期开平县“建鹤人民救乡自卫大队”中队长熊榕秋的孙子熊海泉,1996年考上华南农业大学,两个妹妹也在读书。由于家境贫穷,面临辍学,老促会得知后,向他们三兄妹发放了烈士后裔助学金,支持他们完成了学业。三兄妹不忘本,就业后先后捐资1万多元支持家乡修建水泥路和文明村建设,乡亲们对此称赞不已。

陈本先是英德市桥头镇烈士后裔,2005年考上广州大学,是老促会及时资助了部分资金加上亲友的帮助,使他踏进了大学的校门。2007年开始,清远市老促会通过努力提高对烈士后裔补助标准,他得以每年受助5000元。大学毕业后,又是在市老促会领导的帮助下,2009年12月被清远市交通局路桥公司录用。他积极工作,乐于助人,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除平时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捐款活动外,还每月定期向李连杰“壹基金”和腾讯公益网进行捐赠。

感恩之言

此刻,我身上好像流着先烈火一般的热血,光荣感、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学好科技文化知识,告慰先烈,报效祖国。

——高州市泗水镇烈士后裔卢权武,2000年时就读茂名学院,当他首次领到1400元烈士助学金时,激动地说

如今,我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读书到工作,我的角色变了。但是继承的革命烈士精神没有变,对关心和帮助我们烈士后代的老区领导的敬意和感恩之心没有变。对未来,我充满信心和期待,我要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回报社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革命传统传递下去。

——南雄市油山镇烈士后裔陈水明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烈士后代,在我家处于困难之际,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使我们兄弟二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享受助学金。现在,我们都有工作了,生活也稳定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党和政府以及老促会对我们的关怀。

——台山市端芬镇烈士甘三后代写给市老促会的感谢信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出三个‘状元’,过去想都不敢想啊!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更要感谢老促会的老同志。

——海丰县革命烈士后裔刘怀一家6口人,三个孩子,一个考上北京中华女子大学,后因品学兼优,被选送国外留学,另外两个孩子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2006年我从怀集洽水镇茶岩村这个边远山区来到深圳职业学院就读,很荣幸作为烈士后裔享受到县老促会助学金。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对我祖父的肯定和对我们烈士后裔的关怀和厚爱……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让革命烈士精神代代相传。

——怀集县烈士后裔张广林表示,作为一名革命烈士后裔,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我们资金帮助,减轻了学费压力。此时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温暖着我们的心。这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代表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困难的烈士后裔。

——广宁县五和镇革命烈士后裔罗三汉,在烈士后裔助学金扶持下,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深圳一科技公司员工。他表示,要知恩图报,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尽自己所能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

感谢党,感谢省、市、县老促会老领导不忘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助学金虽然不多,但犹如冬天里的一盆火,使我倍感温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一定不辜负老促会领导的期望,学好本领,奉献社会。

——惠来县革命烈士后裔林国生,在2008年8月写给老促会的感谢信

革命烈士王杰 篇4

王杰烈士生前是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14日,在一次训练中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杰同志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王杰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1957年,大水淹没家乡,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帐。

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1963年2月21日,在日记中写道:今后不论什么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在国防施工中,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坚持抡大锤,胳膊累肿,手磨起血泡。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了这项战斗任务。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他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在抢险中,别人一次扛一捆草袋,他扛两捆;在抢运被淹的木材时,虽不熟水性,却走在最前面,为全连探路。这一年,王杰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在长途行军中,他主动关心新战友,帮助新同志抗枪、背背包;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坚持学到深夜;在抗洪救灾中,哪里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在施工中,哪里有重活,他就奔向哪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

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青年人要象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3月,由于他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庭再三去信催其回家结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1965年初,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也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发生哑炮,仍然是他争先恐后地去排除。王杰同志就是用类此平凡而闪闪发光的动人事迹,实现了他的英雄志愿。

王杰同志坚持记日记,1965年5月1日五一节庆祝活动结束以后,王杰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这以后就成为了王杰精神的集中概括。6月28日,看过电影《自有后来人》,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誓言:“只要革命需要,我一定象李玉和那样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直到战斗的最后一秒钟。”几天后,他奉命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执行民兵训练任务,7月14日拂晓,王杰同志和往常一样,查完岗回到驻地,把班里的每个洗脸盆打满了水,看了看还在熟睡的战友们,怀着愉快的心情,与三班长陈学义一起,朝驻地人民公社民兵训练场走去。

帮助民兵训练爆破技术,是连里交给王杰同志和陈学义两人的一项任务。当王杰和陈学义一到训练场地,就受到民兵们的欢迎。7月14日上午,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突然,埋设炸药包的土层冒出了白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大喊一声“闪开”,便飞身而起,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随着一声巨响,王杰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张楼公社和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公社买来最好的楠木,请来当地有名的木匠,为王杰做了一口棺材。7月16日上午,当地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

9月16日,某坦克师和徐州党政机关群众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根据王杰生前愿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亲笔为王杰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录王杰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

1965年11月,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8年,家乡人民为纪念王杰,将其故里花鼓村(另说为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都由于铭记烈士的英雄事迹。

1989年清明节,王杰大理石雕像在县城文峰路和金山街交叉口落成。

革命烈士 篇5

金秀雯

1952年10月,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的谈判到了关键时刻,由于美方在战俘遣返问题上坚持无理要求,致使谈判陷入僵局。10月8日,美方蛮横地单方面中上了谈判。“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美军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他们的败势。

在横贯朝鲜二百多公里的战线上,东线,美军惨遭连败;西线,我方的守备如铜墙铁壁。美军选择了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的中部防线。

五圣山地势险峻,是整个中部防线制高点,对敌方十多公里内部都有钳制作用。它面临成康平原,东扼金化经金城通往通川的公路和铁路,对敌人的威胁极大,因此,它成了交战双方争夺的首要地区。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以南一个前伸的突出部,其西侧为597.9高地,山势陡险,与敌相距500米,被称为“铁三角”,东侧为537.7高地北山,与537.7高地主峰山背相连,敌我各据一半,对峙相距仅150米,美国人称之为“狙击岭”,两高地并列前伸,三面临敌,自然突出楔入敌方阵地,是五圣山前沿阵地的支撑点,也是我军整个中部防线的前大门。

10月14日早上4点30分,宁静的上甘岭被敌人的炮弹轰醒,战斗开始了。

美军集中了大量的飞机和大炮,向我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仅

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上一天发射了30万发炮弹、500枚重型炸弹。

美军在上甘岭投下了巨大的赌注,他们势在必得。美军指挥官范佛里特把美军第七师、第二十五师、李承晚军第二师、第九师和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共5万余人投入了战斗,并动用了17个野战炮营(仅大口径炮就有300余门)和5个坦克连,每天还出动飞机70余架次。把这样巨大的兵力投放到如此狭小的地区,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上甘岭战役开始时,刚调到营部当通信员的黄继光,日夜在炮火下奔跑,送信、传达命令、接电线、背伤员。在战斗打响后的4天4夜中,他都是在敌人炮火封锁的道路上度过的。战争以人们想象不到的惨烈方式进行着。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19日志愿军全部转入坑道,开始了和敌军的争夺战。白天,敌人攻占我方的阵地,晚上,我军又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用反击战夺回来。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向上甘岭的597.9高地反击。

下午5点30分,滚雷般的炮声突然笼罩了上甘岭,我方的反击开始了。两个营的“喀秋莎”一齐向597.9高地齐射。接着,各种山炮、野炮、榴弹炮一起开始向敌阵地急袭。

在离597.9高地不到半里远的无名高地的坑道里,六连的战士们正挤坐在一起等待着突击命令。今夜,他们要担负起夺回597.9高地上的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的任务。营参谋长带着参谋、步话机员和黄继光,就在离前沿很近的地方指挥战斗。

炮火足足打了半个小时。突然,两发红色信号弹划破战场上空,我方炮火立即开始向前方延伸。

“冲啊!”弹幕还没落下,早已等得心急的六连战士们已经冲上了六号阵地,刚被炮火打得晕头转向的美军还没清醒过来,志愿军战士们的手榴弹已经飞过来了。六号阵地顺利地拿下来了。勇士们乘胜追击,相继占领了五号阵地和四号阵地。激烈的战斗正在向零号阵地发展。

零号阵地紧挨着和主峰平行的十号阵地,是597.9高地的一个制高点,由于它紧靠主峰,既能居高临下控制四、五、六号阵地,也可以向左封锁我一号阵地的大坑道口。同时,它又是这条山脉的最后支撑点和主峰的最后屏障。

美军十分清楚,这个阵地一旦丢失,他们将不仅失去反击机会,而且十号阵地和主峰也危在旦夕。因此,他们利用有利地形,设置了完整的防御体系,企图固守这个险地。

从晚上10点钟开始,六连先后组织了四个爆破组对零号阵地上的四个火力点进行四次爆破,炸毁了其中的两个,战士们的伤亡也很大。

现在,剩下的就是敌中心火力点和东侧火力点,仍以密集的火力封锁着突击队的前进道路。

五连五班长李炳舟上去了,他握着手雷和爆破筒,顺着山梁向敌人东侧火力点前进,敌人的枪弹在他的前后打得土地“噗噗”作响,李炳舟身上六处受伤,但他仍然坚持着接近了地堡,把爆破筒插入了地堡内,拨掉了东侧火力点。

敌中心火力点的枪声更加紧密了,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凶猛地扫射,突击队还是无法上去。

连队只剩下16个人了!

连长万福来和指导员冯玉庆立即把剩下的九名战斗员分成三组,继续进行爆破,但全部没有成功,九名同志全部牺牲。

离上级要求天亮前夺下这个阵地的时间只差40多分钟了,要是此时还不能拿下零号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依托这个阵地进行反击,今天的反击作战的战线就要全部泡汤,牺牲了无数战友们的六、五、四号阵地也难以保住。参谋长心急如焚。

这时,站在一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坚决地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只要我能动弹,就一定能完成。”同是通信员的吴三羊、肖登良也站了出来。

“好,黄继光同志,现在我任命你为六班代理班长,率领吴三羊、肖登良同志去完成任务!”营参谋长说完,与他们三人一一握手,“我相信你们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黄继光兴奋地对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们的胜利消息吧!”说完,他立即提起手雷,带着两个战士向山顶地堡冲去。

随着照明弹一明一暗的间隙,他们巧妙地前进着,3人一会就像箭一样飞奔,一会伏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冲到距地堡五六十米的地方。敌人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他们周围,突然吴三羊扑倒了,肖登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中了子弹,跌倒在山坡上。见此情景,几名战士抓起手雷就要跳出战壕。

参谋长一把抓住他们喊道:“你们看,小黄在爬。”

黄继光左臂被打穿两个洞,忍着伤痛艰难地向前爬行。他回头望了望,两个战友再也不能与自己同行了。他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

地堡里惊恐的敌人机枪打得更凶了,子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战友们都盯着黄继光,单等他爆破成功,马上冲上阵地消灭敌人。

只见黄继光霍地抬起身体,右手高高举起手雷,就在这一瞬间,一串了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

一阵冷雨落下,黄继光苏醒过来,他吃力地将手雷向地堡扔去。

“轰”的一声,手雷在离地堡不远的地方爆炸了,敌人机枪哑巴了,黄继光又被气浪震昏了。

一声号令,部队箭也似地发起了冲锋。突然,敌机枪又叫了起来。原来地堡虽被炸塌了,但残存的敌人凭借两挺机枪,还要做垂死的挣扎。进攻部队又被压住了。照明弹照着阵地像白天似的。参谋长和战士们又一次看见黄继光的头从地上抬起来。他没有一件武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对敌人充满仇恨的带着7处枪伤的身体,各还没有停止跳动的心。

突然,黄继光猛一下爬起来,像虎一样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着火光的机枪口……

他用年轻的生命,为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为黄继光同志报仇,冲啊!”

担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踏着烈士开辟的道路,像愤怒的浪潮一新卷上零号阵地,全歼守敌1200余人。

当指导员冯玉庆把黄继光从阵地上抱下来时,我们这个伟大的战士已经为战斗流尽了他最后一滴血,全身重伤七处,胸前被打成了拳头大的一个洞口。

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结束了。这是一场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激烈战斗,在这个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双方共出去了数十万军队,仅美军就出动了近6万人,3千余架次飞机,投掷了重磅炸弹和凝固汽油弹1万枚,大口径炮弹近200万发。在双方不停轰击下,整个山头被削低了2米,山上的岩石被炸成了一尺多厚的黑色粉末,山上所有的东西都被炸碎了,唯独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还在上面坚守着,并使美军撂下2.5万多具尸体。

在志愿军的强大打击下,美国人终于走到了谈判桌前。1953年7月27日,美国不得不同朝中正式签订军事停战协定。美军统帅克拉克沮丧地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革命烈士故事 篇6

晏春山(1893-1935),女,湖北省黄陂县人,原在武汉纱厂做工。一九二七年随丈夫回到鄂豫边的光山县(今新县)潘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潘湾一带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二九年参加白沙关暴动,任光山县弦南区第四乡妇女会主席,为扩大红军做了大量工作。一九三二年十月红四方面主力转移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了配合游击队的斗争,她经常化装成小贩,为游击队筹粮购药,搜集情报。1933年5月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后敌人逼她带路找游击队,她把敌人带到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大花石岩顶高喊着口号,纵身跳下万丈悬崖。

革命堡垒湾里的女共产党人

一九三二年秋,红军主力先后撤离了鄂豫皖根据地,敌人乘机向根据地人民疯狂反扑,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情况复杂,斗争更加艰苦,这时,担任潘湾党支部副书记的晏春山按照上级的指示,一面隐蔽主力,保存实力,一面积极组织群众,配合游击队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当时,早已参加红军的丈夫潘家年已随部队转移,家中上有八十多岁的婆母,下有三个幼下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但是,身为共产党人的晏春山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顾不了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千方百计地为革命工作。她经常化装成卖油条、卖香烟的小畈,来往奔走于七里坪、郭家河一带,散发传单、搜集情报,帮助游击队照看伤病员和购买医药粮食。

一次,驻在郭家河的白匪军阴谋偷袭仰天窝一带的红军游击队,晏春山获得这个情报后,心急如焚,顾不上浑身的疲劳,立即翻山越岭,绕过敌人的封锁线,迅速找到了游击队,及时地组织转移,使敌人的偷袭落了空。在白色恐怖下,游击队的给养非常困难,伤病员更是缺乏营养。为了使这些伤病员早日重返战场,晏春山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伤病员加强营养。在她的说服下,村里的屠夫杀了两头猪,并协助她悄悄地把猪肉送到山洞里的伤病员手中,当敌人查问时,屠夫拿出早就编好的假帐单当众对证,群众也配合他们认了帐。敌人没有找到点破绽,只好作罢。

血染鸡公寨,青丝诉忠魂

一九三五年五月十七日,由于坏人的告密,晏春山不幸被捕。敌人把她押解到郭家河匪军团部进行严刑拷打和审问,逼她说出红军游击队的去向,她毫不畏惧地一字不发,敌人对她奈何不得,接着施行更加残暴的手段:灌辣椒水、上压杠、钉竹签、烙铁烙,然而,这位坚强的女性忍受着极度的痛苦,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但是,敌人并不死心,想以死来威胁她。“今天,你要是想活,就带着我们去找游击队,找到了,立刻放你,想死,很容易,就在山上用石头把你砸死!” 晏春山轻蔑地看着这群吃人的恶魔,从容地站起来,一字一顿地说:“走,跟我去找游击队!”

敌人担心晏春山趁机逃跑,将她双臂反绑起来,用铁丝穿透其手腕。晏春山强忍着身上的巨痛,拖着沉重的脚步,坚定地朝远山走去,敌人荷枪实弹地跟在后面。晏春山边走边环顾四周,看到峻秀的山峰,清澈的河流,青翠的山岗,善良的人们,她是那样地依依不舍。但当看到眼前那一片片被敌人烧毁的房屋,一群群面黄饥瘦的难民,不禁怒火中烧。

当时,红军游击队驻在西北方向,晏春山却把敌人引向西南的鸡公寨。由于遭受重刑,上山十分吃力,脚拖着地,鞋袜也磨破了,沿路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迹。晏春山把敌人带到了远离游击队的鸡公寨大花台,当她走到大花台崖顶时,转身面向群敌,怒目而视,大声说:

“狗强盗,红军游击队就在这里,跟我找去吧!”

接着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便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

英雄牺牲不久,丈夫潘家年在收拾她的遗体时,发现了一绺被树枝挂掉的头发,便把它珍藏起来,直到一九五五年才捐献给湖北省博物馆。

为了纪念女烈士跳崖的英雄壮举,当地群众把这道崖取名为烈女崖。奇巧的是,烈女崖正好处在鄂豫两省分界线上,崖顶属河南,崖下则属湖北,一跳跨两省, 更显示出女烈士的英勇和悲壮。

襄阳革命烈士 篇7

这是一堂特殊的党课。吉安市散预办是江西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支部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净化党员干部的灵魂,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如今,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宏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窗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吉安市散预办广大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上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在烈士陵园前上‘特殊党课’,让自己深深感到肩负着建设老区、发展老区的重担”。吉安市散预办主任、支部书记谢军说:“今天我们选择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在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面对井冈山革命先烈的英灵上一堂‘特殊的党课’,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入党誓言,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进一步宏扬井冈山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革命先烈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英勇献身的精神,转化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抓住机遇、认真学习的精神,加快吉安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又好又快地发展。”

让革命烈士后裔圆大学梦 篇8

平远是“原中央苏区县”,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县经民政部门批准为革命烈士的有108人,另有73人因未知其牺牲时间地点,在评定革命烈士时只被认定为参加革命后下落不明者。他们或投身革命、矢志不渝;或慷慨就义,大义凛然。县老促会以“尊重历史、感恩先烈”为己任,确定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作为深切缅怀革命烈士和关爱革命后代健康成长的“感恩”工程。县老促会除管好用好省、市老促会烈士后裔专项助学金外,还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筹集不少于40%的配套资金。县老促会老同志的真诚深深感动了县领导,从2007年开始将此项开支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足额拨付。

为用好这笔资金,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与民政部门一道下村落户调研烈士后裔报考大、中专的录取情况,制订了资助标准:考上大、专院校的每位补助1800-2200元,个别有特殊困难的补助3000元,考上中专学校的每人补助800-1200元。老同志处处为烈士后裔着想,碰到省、市拨款未及时拨到位,他们就先垫上办公经费,保证开学前将补助款发放到位。

该县老促会为扩大影响,每年在发放助学金时,还特别邀请县电视台现场录像,通过报道有助全社会形成“缅怀历史、感恩先烈、薪火相传”的浓厚气氛。为让烈士后裔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县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年过八旬的离休干部曾俊英等特地带领受助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向革命先烈庄严宣誓“继承遗志,认真读书,报效祖国”。曾俊英等老同志真诚希望他们安心读书、早日成才;受助烈士后裔也纷纷表示要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为革命先辈增添光彩。

18年来,平远县党政关怀、社会合力,烈士后代茁壮成长。革命烈士后裔中,先后考取大专以上95人,中专23人,高中50人。有145人完成了学业并实现就业,163个受助对象家庭实现了脱贫。1929年在丰顺县马图村作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叶扬保的曾孙、曾孙女,在父母双双下岗、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下,革命烈士后裔助学金让兄妹俩圆了大学梦。

革命烈士悼词 篇9

今天我们在这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来追思烈士**同志,在此我代表中共**村支部、**村委会对**同志寄予无限的哀思和敬仰!

**同志是我们**人的骄傲!他于1970年应征入伍,因表现突出在部队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退伍后,任**村民兵排长。1978年4月27日**同志为救一

缅怀革命烈士 篇10

宋教仁(1882年-1913年3月22日,31岁),在上海遇刺后不治身亡,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195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

佟麟阁(1891年-1937年7月2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中将副军长。佟麟阁,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国民党追赠陆军2级上将。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烈士列表赵登禹(1898年-1937年7月2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一三三师中将师长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汉族,陆军上将,民族英雄,山东菏泽赵楼人(今菏泽牡丹区牡丹办事处)。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未入私塾读书,在家务农并师从武术名家朱凤军练习武术。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后在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卢沟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杨靖宇(1905年-1940年4月23日),时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主要领导人)

烈士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11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海陆丰的革命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彭湃领导的海丰农民运动对当时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农民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后来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烧田契,分田给佃农;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他开创了中国人民农民革命运动的先河。毛泽东主席曾称赞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作出高度的评价。

彭湃烈士的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为国为民,敢为人先,无私奉献,敢于担当,英勇不屈,敢于牺牲,前仆后继,敢于拼搏。这就是彭湃烈士革命精神的灵魂。彭湃烈士的革命精神,不仅是推翻“三座大山”压迫,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在今天,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海陆丰的广大干部、群众说得好,彭湃是海陆丰人民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也是全国人民的。我们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振兴老区、发展老区,奔向小康,“一定要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我们要呼唤新时代的“彭湃”,需要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彭湃”。

我们要永远纪念他,缅怀他。彭湃烈士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革命烈士精神永恒 篇12

鲜红的队旗飘扬,嘹亮的队歌唱响。为了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寄托对烈士的哀思,3月29日,电力小学三、四年级的师生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下,来到杨虎城烈士陵园开展以“清明扫墓 缅怀烈士”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上午八点钟,魏红校长亲自带队,我们来到了杨虎城烈士陵园,站在杨虎城烈士墓前,师生们胸带白花,举行了“革命烈士精神永恒”特色主题队会。队员们默哀后,深情地唱起红歌,三个中队的队员们分别朗诵诗歌,缅怀先烈,盛赞祖国,告慰英烈。

在杨虎城烈士陵园纪念馆,大队辅导员王迎国老师生动地讲述了杨虎城烈士的英雄事迹,使少先队员了解了革命烈士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紧接着,少先队员代表进行了发言,全体少先队员们在纪念碑前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将革命传统代代相传。最后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在小萝卜头宋振中墓前的石榴树上,少先队员又系上了红领巾,寄托哀思。

通过此次扫墓活动,使少先队员们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少先队员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纷纷表示,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做新世纪的接班人。

(杨虎城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相片)

电力小学三、四年级少先队员扫墓(刚刚走进烈士陵园)

电力小学三、四年级少先队员胸带白花准备扫墓

怀着崇敬的心情,迈着沉重地脚步走向烈士墓前

烈士墓前开队会(出旗)

“革命烈士精神永恒”特色主题队会

三年级中队诗歌朗诵祭奠烈士

三年级中队唱红歌祭奠烈士

四甲中队诗歌朗诵祭奠烈士

四乙中队诗歌朗诵祭奠烈士

烈士纪念碑前宣誓

烈士墓前敬献小白花小萝卜头墓前辅导员老师讲故事

石榴树上系上红领巾表达哀思

系上红领巾表达哀思 纪念馆中辅导员老师介绍烈士生平事迹

“这就是小萝卜头”(队员们认真看图片)

杨虎城烈士塑像前宣誓

(电力小学通讯员 冯茜)

革命烈士诗歌 篇13

烈士的英勇灵魂

想当年刀枪马嘶今仍长鸣

戎马半生安息在此青山黄土里

看,这阴沉沉的寒冬湿暮

一株株的怀抱古树

散落一地的片片树叶

一如你那些年艰苦的生活

看,这一十二米高的雄伟丰碑

丰碑顶上的血色五角星

以及它在夜幕下闪耀着的光芒

都是你永垂不朽的功勋

看,这曲延着的陡峭石阶

一捧捧血红的鲜花

来来往往严肃着的人群

是我们对你至高的崇敬

虽然,淡淡的黄土和冰冷的青石块

掩盖了你的身躯

但是,你们的灵魂、你们的光芒

襄阳革命烈士 篇14

在版面中央还清晰可见当年最后一次印刷而制作的图案与字迹,其中间一幅为“湘鄂赣省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券 大洋伍角 公历一九三三年十月发行”(插六图2)。版面图案右(实际印出效果与此相反)椭圆花框中是马克思像,左椭圆花框中是宝塔山景,四周为花边图框,与收集到的公债实物伍角、壹圆正面(插六图3、4)完全吻合。在主版图景的侧边不同位置上,还留有较多未完全磨去的制版痕迹,如公债背面的“条例摘要”(插七图5),套印“大洋壹圆”字样(插七图6),还有一些不甚清楚的字图,不一一列举。

从制版情况看,石印版最后一批印制的是湘鄂赣省二期革命战争公债,有壹圆和伍角两种,这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记录的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发行于1933年10月相吻合。1933年底至1934年初,国民党军队大举进军苏区,斗争形势恶化,湘鄂赣省委、省苏撤出小源,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相继转移,逐步停止了工作,所以石印版在此后就再也没有用过。

从版面上字图分析,每种票券分正反两面单次单张印刷,二期公债共发行了8万元,伍角为多,需印十几万张。在这样简陋的印刷条件下,全靠手工操作,印制这么多的苏区票币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完成这艰巨的任务,金融前辈们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在此之前,湘鄂赣苏区还发行过大量的纸钞、股票、短期公债(一期公债)。

通过对当时发行的壹圆和伍角两种公债实物与版图进行对比测量,仔细分析,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壹圆和伍角两种票面是用同一次制作的主景图版印制的,将“大洋壹圆”四个字另制版,在印制壹圆正面时将“大洋伍角”四个字遮盖,然后再定位,将“大洋壹圆”四个字套印上去,从“大洋壹圆”四个字印刷着色明显深于周围颜色也证明了这四个字是套印上去的,尽管用的是同一种油墨,因是分两次印刷,着色深浅很难做到一致。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制版的难度,相对省时省力,以适应当时战争环境条件下保证印制任务的完成。那为何不将辅券大洋伍角挖补套印,而要将主券大洋壹圆挖补套印呢?这与当时苏区经济条件有关,大洋壹圆即银元一块,这对当时苏区群众来讲,是个很难拿得出的数字,所以大量印制的是大洋伍角公债,大洋壹圆公债印制很少,目前虽还未找到可靠的资料来证明它的印制比例,但从收集的实物来看,壹圆券的存世量不足伍角券的五十分之一,现已难得一见。这从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发行的钞票中,壹圆的很少,存世量较多的主要是二百文、一角、二角、三角中得到印证。由此可见,将需大量印制的采用一次制版直印法,只需少量印制的采用挖补套印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从现存的湘鄂赣省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实物看,壹圆和伍角两种券正面字图尺寸、式样除中间面额四个字外,其余完全一样,证明是同版印制,只不过油墨颜色不一样。壹圆券用的是黑中略带淡绿色油墨,伍角券用的蓝色油墨。两种债券背面的字图也完全一样,只是油墨颜色有区别。伍角券用的是酱红色(插七图7),壹圆券用的浅红色(插七图8),证明是同一次制版印刷的。纵观湘鄂赣苏区各种票币,有很多主景图相同的现象,如万载县工农兵银行一角、二角、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三角、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壹圆、伍角主景图相同;浏阳工农兵银行一角,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一角、伍角主景图相同;万载县工农兵银行一角、二角、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三角,1933年版湘鄂赣省工农兵银行二角背面图相同,只是尺寸略作改变。有的票币甚至正背两面的图案都相同,只是巧妙地搭配不同颜色,套印不同的主题名和面额来加以区别。究其原因,主要是苏区条件有限,无论人才、技术、设备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甚至连一个稳定的工作场所都难以保证。“银行驻扎,因陋就简,银行转移,肩挑背驼,不打仗时银行职工,打仗时便又成了红军战士,这就是当年金融战线的实况。”尽管设备简陋,条件异常艰苦,金融前辈们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巧妙地设计搭配,印制出一大批革命主题鲜明,质量上乘,丰富多彩的红色货币,以满足苏区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

关于石印版的来源有这样几种渠道:一是投奔革命者捐献;二是战争中收缴;三是通过秘密渠道向外采购;四是向附近的石印店借用。在万载县革命烈士馆展出的英烈事迹中,有一段这样的叙述:成功烈士(1895~1937)原名陈鸿钧,万载大桥西江人,原经营书纸石印店,1929年参加革命后,将自己店里的资产全部捐献给苏维埃政府,并烧毁店铺,以示革命决心。1931年任万载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创办万载县工农兵银行,发行了纸币,发展了苏区经济。1932年4月调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先后任财政部副部长、部长(兼任省工农兵银行行长)等职……。这段记叙道出了石印设备的主要来源之一。

“省苏石印局是1931年8月在浏阳东门白沙成立的,主任方赤名,开始有工人28个,……当时省苏石印局有印刷机四部,其中一部专印纸币。1931年4月,省委省苏机关都迁往万载小原,省苏石印局也迁到万载陈坑上新屋,和万载石印局合并。1933年12月,由于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学浩叛变,造成小源事变,印刷工具全部摧毁,从而被迫停办。”后来的调查和石印版的完好保存事实证明,并未全部被毁,此版应该就是那部专印纸币的石印机上的石印版,是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临危不惧,在撤退前的最后一刻用腊纸、油布小心翼翼地将这块视作比自己生命还珍贵的石印版包裹好,深藏地下。也许,年青的红军战士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据当时任仙源区(后改乡)区长潘福生同志回忆“石印版于1953年冬在万载县仙源乡(大革命时期称小源)陈坑上新屋旁的菜地里被发现,由村民送到区政府,在区政府放了约三个月,区政府派三人(刘志明、邱思燕、邱炳昆)徒步运送几十公里山路到大桥后,搭乘客车送至万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该馆1952年筹办,1955年开馆,自此石印版就在馆中保存至今。”

石印版历经战火硝烟,又在地下埋藏了整整二十年,至今版面上的字图仍清晰可辨,实在难得。它的存在,对研究和解读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印钞史不失为一件最好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琛玉)

缅怀革命烈士作文 篇15

每位同学衣冠整洁,精神抖擞,进行着“祭先烈、学英雄、迎峰会、做主人”主题活动。“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少先队员们伴着歌声,专心致志地在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歌唱着。我想,每个人心里一定都在说:我们不会永远忘记革命先烈!因为,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走着走着,我突然停了下来,展现在我眼前的,居然是…居然是革命先烈们的遗物!我大吃一惊、目瞪口呆,眼睛死死地盯着它们不放。这时,我脑海里突然“蹦”出了许许多多外婆给我讲的、关于烈士们的故事…蔡永祥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而壮烈牺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接着,我突然被后面的一位同学“叫醒”了,只好继续往前走,然后,又接二连三地看见了好多蜡像,他们很精致,精致到你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个活人!等等,那个…不是周恩来总理吗?还有,这个不是我们中国人被虐待的情景吗?我目不暇接,看了这个,又错过了那个…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下一篇: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