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姜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2024-07-05

八里姜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精选4篇)

八里姜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各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常规管理机构

成立“执常”领导小组和“执常”检查小组。

执常领导小组:组长:李成;成员:冯浩、李怀建、姜辉、薛辉、李文峰

执常检查小组组长:冯浩、副组长:李怀建

成员:姜伟、姜继慧、薛辉、李文峰、袁培宗。

三、教学常规的实施

(一)课程管理

1、学校按上级要求开足开齐学科类课程(含室验)

2、学校按《常规》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课表由教导处统一编排,每周上课时数达到34课时,任何教师不得随意减课、停课,也不得增加课时,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二)计划管理

1、计划分学期制定,包括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团总支有关德育计划、安全计划、教研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年级组工作计划、班级的班务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等。

2、各类计划制定时要一式三份,学期初交年级组审核,再交教导处批准后方可实施,否则作无计划论处。一份上交中心校,一份存档,一份由教师作工作参考。计划的实施由学校每期不定时检查两次,并做好相应的评价,记录备案,记入教师量化评分。

(三)过程管理

1、教案撰写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选择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教案的撰写要求因课而异。新授课教案应写出:

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②重点难点; ③教具准备; ④方法指导;

⑤教学过程的基本设计(包括导入、展开、过渡、学生练习、讨论等活动的安排、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用具的使用、课堂练习、小结等)。复习课教案要与学生的初始学习情况相结合。突出针对性。教案应突出师生互动方案的设计,师生互动方案设计应以学生如何学为中心。

⑥作业设置; ⑦板书设计;

⑧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教师应在对自身教学活动经常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撰写教学反思每课一次),提倡撰写预习提纲、布置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2)、提倡超前备课,以一周为宜。带多头(多科)的教师可以只写一个详案,但余科可写简案。

(3)、教案要编写课时教案。即有一节课就要写一节课的教案。

(4)、要给每一课时教案从前到后按顺序编一个序列号。

(5)、每一课时新授课要设置有堂堂练作业。

2、上课要求及检查制度

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保证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会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创造和谐、融洽、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让学生停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流程,不得随意偏离教学主题。物理、化学、生物要重视实验教学,按课程要求完成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教师教学要尽量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工整,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教态和蔼、自然得体。教师要自觉遵守课堂作息时间,不得提前或推后上下课时间(室外课可提前5分钟下课),课前不得饮酒。不准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时做私事、不准穿背心、拖鞋上课,不准在课堂上吸烟、不准在上课期间随意走出课堂、不准随意上室外课(除体育课外)。教师着装要庄重、朴素、整洁,符合教师职业身份。

②、实验教学要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开齐、开足,配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和药品。摆设规范合理,做到帐物相符,学初有计划,期未有总结。

③、不准坐着上课。每堂课都要有板书。

3、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及检查制度

①、作业布置要适量。必须布置书面作业,每天的作业总量不得超过90分钟。作业次数不少于该课课时数的3/4。

语文:一周一篇周记、一周半不少于一篇作文(一学期不少于10篇)、基训一课一批阅;

数学:一周不少于4次作业、基训每节一批阅; 英语:一周不少于4次作业、基训每话题一批阅; 政治:一周不少于1次作业、基训一课一批阅; 历史:一周不少于1次作业、基训一课一批阅; 地理:一周不少于1次作业、基训一课一批阅; 物理:一周不少于2次作业、基训一课一批阅; 化学:一周不少于2次作业、基训一课一批阅; 生物:一周不少于1次作业、基训一课一批阅;

②、所有考试科目每一堂新授课要有堂堂练作业,每周六周日主科要设置作业。

③、批改作业要细致,应全批全改,不得错改。详细批阅的作文每期不得少于4篇,批阅时应指出错别字,病句,并有适量的建议和鼓励性的批语。

④、发放作业要及时,除作文外,其余作业应当天或第二天发放。

⑤、不准搞惩罚性作业。

⑥、作业设置要讲究实用、实效、质量。写字重点放在质上,而不主要是量。“执常”检查小组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每月检查一次以上,有问题的要限期整改。

4、辅导要求及检查制度

①、辅导要做到“三确定”、”,一不准”。即确定研究辅导内容:确定辅导对象;确定辅导时间;不准用自习课、课余时间节假日讲授课、集体补课。

②、教师辅导学生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辅导后要作好记录,辅导记录的次数不得少于学校安排的早午晚自习节数。辅导应有阶段性总结(一学期不得少于4次)

③、对教师的辅导情况由值日领导检查查堂,由“执常”检查小组检查记录,检查是不符合“三确定”、“一不准”,并作为绩效工资教师考评的依据。

5、考查与考试要求及质量分析制度

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每学期进行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不得超出课程标准,过偏过难。考试结束后,成绩分年级分班进行统计,并作好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②、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等科在期末进行考查

6、教研活动

以教研组的相关规定为准。

7、教学评价.

学校按常规要求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其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计划及总结(10%)②、备课、教案(20%)③、课堂教学(35%)④、教学检测(35%)

四、常规资料检查的时间和内容

原则上每月检查一次,除备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外,其余一般在月末进行。检查的内容包括:教案、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听课笔记、考试与考查、辅导学生记载等。

五、奖罚制度

每次检查将教师的各种资料与教师月绩效工资考评挂钩,无故缺交的均视为当月无,扣2分,无故迟交者扣0.5分。扣分计入教师月考评分。

1、备课(教案):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写有教案,一个头者必写详案,多头多科者可写一个详案,余科可写简案。教案每缺一节扣0.1分。原则上教案必须与教学进度统一,在正常情况下,语文每月不得少于12篇,数学、外语每月不得少于15篇,政治、地理、历史、生物每月不得少于7篇,物理、化学每月不得少于10篇;音、体、美、信息每月不得少于3篇(教案按书写篇数算)(特殊情况由教导处成员讨论决定)。

2、上课:

①、教师无教案上课的,一人一次扣分0.1分:

②、上课迟到、早退一人一次扣分0.1分;(按铃声落为计算标准,特殊情况必须与值日领导联系)

③、上课穿背心、拖鞋的,一人一次扣分0.1分;,④、上课做私事,一人一次扣分0.1分;

⑤、上课不负责任,不管学生纪律,组织教学不力,学生随意下位,高声喧哗,课堂杂乱无序,影响较坏的,一人一次扣分0.1分。(以学校查为准)

⑥、室外课,教师必须有上下课过程,清点好学生人数,不集合上下课,按早退处理,“放羊”者,作旷课论处。计算机课上学生打游戏或不到机房学习而教师发现不处理者。发现一次扣0.2分。

3、听课:每缺一次扣0.1分,听课笔记不合格视为无。

4、计划、总结:每缺一次扣2分

5、辅导记载:每缺一次扣0.1分。不合格者视为无

6、教学反思每课一篇,每缺一篇扣0.1分

7、作业批改

必须一题一改,全批全改(作文每期不得少于8篇,每缺1篇扣1分,并不定期检查,检查时缺作业、缺批改,每次扣0.3分)

8、教学质量奖:以镇级质检及上级活动为准。其他情况另行研究。

9、室外课 除体育课外,其他课要到教导处打招呼,如同意方可进行,否则,作旷课论处。

八里姜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篇2

一、对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的认识

很多学校制定了很多很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有的要求教师必须提前两周备课;有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正式上课前提前三分钟到教室门前等候学生, 要像列车员在发车前等候旅客一样, 要站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的要求每一次检测, 教师必须自己命题;有的要求教师必须刚性坐班, 一周只能请半天病假;有的要求教师必须每学年发表一篇论文, 每人申报一个课题;有的制度愈严, 就愈有效吗?以“章”为本, 见章不见人, 这不是依法治校, 而是以罚治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 没有制度不行, 但只有制度也不行。制度不在于多, 制度也不在于严, 而在于是否把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内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习惯, 不能为了建章立制而制定规章制度。制度的有和无, 宽和严是辨证的,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制度。纵观当前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 不难发现不少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存在着制度多而严, 制度不落实, 重常规的检查而轻视对常规的指导, 教学个案分析针对性不强, 干部执行常规管理不够和常规制度陈旧等问题。因此, 重新认识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加强中学常规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二、对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操作性的思考

1、教学常规管理重在落实。

有一句名言: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对于教学管理来讲, 教学常规管理就是简单的招式。是否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 这决定了各个学校教学管理的绩效。现在各个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招数大同小异, “六认真”, 大家都在练;“五个基本要求”, 大家也都在练。大家都有武功秘芨, 但最后的功力却不一样, 这里面除了生源、师资等因素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落实的程度不一样。怎样才能落实?第一要实实在在地抓细节, 如培优补差的落实, 教师应该做到“四补、四落实”。四补:补知识、补方法、补态度、补信心;四落实:落实人头、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地点。以落实时间为例, 经常有老师抱怨:现在学生、老师这么忙, 那里还有专门的时间来补?其实晚自习, 我们有些老师从头到尾, 一讲到低, 是不是可以拿一定的时间来培优补差?有些老师好象大学教授一样, 上课前匆忙赶到, 下课后迅速离开, 学生要请教老师问题, 纵里寻他千百度, 还是找不到。这些老师连起码的辅导时间都没有保证, 更谈不上和学生的交流。很多学校都安排了自习课, 这本是培优补差的好时间, 但有的老师却仅仅是充当了警察而已, 只维持了纪律, 没有针对性地主动辅导, 更有甚者, 坐在讲台上看报纸, 无视学生。

第二是要分清主次, 抓住主要矛盾。课堂是落实教学常规的主阵地, 是提高教学效应的主渠道, 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舞台。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 就必须要深入课堂, 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有的老师很敬业, 从不迟到、不早退、不耽误, 但教学效果就是不好, 敬业不精业。有的老师课备得很好, 但上课却可以发水, 备课好不等于上课好, 所以教学常规管理中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尤其重要。我们提倡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 实行推门听课, 听随堂课。听课后, 一并检查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 并及时地、当面地给教师反馈。有的学校建有电子监控室, 各教室一览无遗, 如果我们利用电子监控室来听课, 本可以更轻松、更方便。但是我们提倡听课者仍然坚持到课堂里听课, 这样能让老师多看到学校干部的工作, 又能给教师适度的工作紧张感。

第三是要讲实效, 不能搞形式。现在提倡教学反思, 要求教案必须要有教学后记, 这些都非常好。问题是怎样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后记?有的老师在教案后记栏里写道: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反映很好等等,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反思。真正的反思应该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问题来反思我们在备课中预设的内容和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在教案中做出补充、修改和增删。所以我们在检查教案的时候, 不只是看教学后记栏里有没有后记, 而是看怎样的后记。其实后记并不一定非要记在后记栏里, 记在教案之中更好, 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出了具体的修改的后记更好。

2、教学个案的分析有利于落实常规。

教学常规, 学校领导肯定是反复在讲, 讲反复出现的问题。但简单的说教, 反复的强调, 对有些人是很难奏效的。我以为可以学习MBA的案例分析法, 就从教师的教学案例入手, 效果会更好。北京崇文区清华街小学校长景芳玲认为, 学校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通过典型案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以为景校长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3、落实教学常规, 干部应作好榜样。

俗话说, 村看村, 户看户, 群众看干部, 学校也是如此。干部的教学常规落实得好不好, 群众也在监督。我们在检查教案时, 一定要检查干部的, 听课也一定要听干部的。我们的教学管理干部要敢于在大会上明确表态:欢迎老师们听我的课, 检查我的教学常规。要求群众做到的, 我们干部一定要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 我们干部一定要先做好, 如此身先示范, 身正, 则不令而行。

4、教学常规制度要不断地创新。

常规首先是规范, 但不排斥创新。创新不等于推倒重来, 修改也是创新。比如过去常讲的年级教学四统一, 统一内容, 统一进度, 统一作业, 统一资料。其实针对快班和慢班, 内容、进度、作业恰恰应该有所区别。又如下载教案, 过去可能不准用, 其实只要不照搬, 在消化、修改、补充的前提下, 为什么不可用?再如论文评比, 老师的论文不是专家的论文, 因为实实在在的原因, 一些老师只好去下载、去组装、去应付, 基于此, 我们是否可以不组织论文评比, 代之于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评比可否?代之于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可否?我们认为这是可行的。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误区 篇3

一、重局部作用,轻整体功能

1、在常规检查中以“考”为中心。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对准“考”,才能说明教学对路。教学内容单一、片面、呆板,教学行为孤立、狭隘、毫无生命力。

2、教改活动中,包括一些教育理论,片面突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各种教学模式都在想办法在课堂内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把教与学限定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不少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比的就是45分钟,把教与学导入误区,忽略了教学环节的整体功能。

3、在教学改革中,找不准教学的弊端,没有充分认识到課堂教学的局限性。

二、重教师的“独角戏”,轻师生的互动交流

教学行为只是倾到、灌输,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思想影响、人格塑造,为教学而教学,为了教育而教育,借用一个字,教育行为只是为了“达标”,除此之外,别无它意,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

三、重标准、规范、轻教师的个性作用

1、常规用一个模子衡量教育行为,导致教学行为“千人一面”,在备课组活动当中实行“五统一”,忽略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层次,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知识背景,备课中要求“备学生”,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情感、态度的影响。推行统一的课堂评价的标准,凡上课就用这个标准衡量,把所有教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在单一的模式上面,过分重标准规范,把教师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个性能力等内在因素与教学行为分离,使教师成为规定程序统一标准加工学生的机器。

2、重视常规的教学要求,轻视常规的灵魂——教科研。因为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教育问题往往比规定的丰富得多,与其在行为上要求过死,不如在教学环节中倡导灵活的科研精神,让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

四、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交流传递

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县、校、备课组、教研组、教师之间的垂直链接,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是教学行为的信息源,是下级教学措施的决策者,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造成教学效率低,适应能力差。思想僵化。过多的层次、过死的职责、过细的职能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案,而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合作。

此外,整个常规还呈现出重学校教育,轻非学校教育,重教师轻学生,重政策的检查落实,轻常规的实践创新。

八里姜学校教育金点子 篇4

八里姜学校

李 成 我校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启动了‘孝心’工程,构筑了“以孝心教育为支点、以爱心教育为特色、以责任心教育为目标”的“三心”德育教育体系。改变了过去我校德育教育内容空、方法旧、灌输说教多、实践活动少,学生中言行不一和“知行”脱节的现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责任”。

下面我把一年来我校“启动‘孝心’工程

培养“爱心·责任”的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介绍如下:

一、构建“孝心工程”的背景

1、社会的要求

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亲的自然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爱心和责任心的具体体现。

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敬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心和责任心的重要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门正面墙壁上悬挂的一幅标语就是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或“爱科学”,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真心真意地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呢?” 这句话更明确了培养孩子孝心的重要性。可以说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心和责任心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2现实状况

现在的孩子,从小在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下长大。他们只想着自己,从来不替别人着想,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体会不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也不知孝心为何物。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现象: ⑴保护环境意识不强,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⑵节约意识不强,有浪费现象;

⑶不知道父母生日,每天缺少与父母的问候语和道别语; ⑷不会主动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⑸不会体谅父母、尊重长辈,认为享受父母、家人的关爱是应该的; ⑹不懂得爱护公物; ⑺不遵守交通规则; ⑻不讲诚信;

⑼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⑽法律意识淡薄; 通过自查我们觉得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中最有共性、也最具代表性、最有待于通过学校教育改变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针对目前学生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势在必行。

二、“孝心工程”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

“孝心工程”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是:通过孝敬教育,抓孝心培养,把青少年学生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把教育学生“在家尽孝心,在外献爱心”和要求学生“在家做个好子女,在校做个好学生,校外做个好公民”作为“孝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从“自我封闭”、“自私自妄”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担负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三、启动“孝心”工程,培养“爱心·责任”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孝敬课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教材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只能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有关孝心方面的内容。而学科课程中与孝心有关的内容却少之又少,有时教师运用起来显得牵强,教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另外,孝心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只写在书本上,而应该付诸行动,要把孝心变为学生自觉地行动。实际上孝心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中亲自去实践,让孝心伴着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八心”孝敬模式: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忌盲从,不迁就,谏父母真心;重推恩,能迁移,献社会爱心。

课程开设依托晨会、班队与思想品德课,间周一次。由班主任任“孝敬课”辅导员,做到孝敬课教学计划、时间落实。孝敬课教育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围绕尊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这一主题进行;

第二阶段:主题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承担对他人的责任;

第三阶段:主题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承担对集体的责任;

第四阶段:主题为:奉献社会,献身四化,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四个阶段的内容相互联系,紧紧围绕个人的责任问题层层深入,不断提高并且将孝敬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紧密地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间交流时,有的同学说:“孝敬教材中的子仲负米、陈毅探亲,他们的孝感天动地,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孝顺长辈,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像他们一样伟大,但至少我们能让父母放心、省心、舒心、替父母洗件衣服、盛碗饭等。”学生通过教育,他们开始反思,他们开始学习,他们开始行动。

(二)设立“孝敬日”,布置孝敬作业,建立“孝敬课”实践笔记 为了把孝敬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决定: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的生日、每年的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6月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孝敬日”。要求每个学生,在“孝心工程”活动期间和“孝敬日”承担至少一小时的家务劳动或社会公益劳动作为一项必做的家庭作业布置给每位学生,促使学生以各种方式向父母长辈表达孝心和爱意。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当一天父母”的易位型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辛苦,产生为家庭、父母分担忧虑的愿望,这种责任感的产生会使他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独立位置,减少依赖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来自家庭的责任感,才可能渐渐演变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内,则广泛开展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技能比赛,“父母生病时”、“我为父母过生日”等主题班队会以及征文活动。校内外互相结合,教、学、做合一,融抽象的“孝心”教育于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升华。从爱自己的父母到爱别人的父母,扩大到爱人民,爱祖国,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同时学校创设了三个“集体流泪的节日”,即“母亲节”“毕业典礼”“教师节”。三个节日都是在唤醒学生的情感上做文章。我们利用母亲节进行亲情教育,让“永不让母亲失望”这句朴素誓言伴随着孩子成长;我们利用“毕业典礼”进行爱校教育,在学生依依惜别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铭记;我们利用“教师节”进行学生情的教育,通过“我和我的学生”“我和我的老师”的学生同台演讲拉近心灵,沟通情感。在“孝心工程”活动过程中,学校明确作出具体安排,以班级为单位抓落实。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即给家长写一封信(包括家长给学校回一封信),给家长生日寄一封贺信(或贺卡),寄一件自制的小礼物,以表达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班级做到“三个两”:即:召开两次主题班会(一次进行动员,一次总结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表扬、批评、总结);出两期活动专刊;总结两个典型人物,组织报告会,以典型促进“孝心工程”活动深入开展。

(三)签订“协议书”,印发“考核单”,促进校内校外结合,强化“孝敬教育”对家庭和社会辐射功能。

在孝敬教育过程中,我校大胆冲破学校围墙的束缚,树立大教育观念,把开设“孝敬课”放到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新型教育机制。我校精心设计了《“孝敬课”教育协议书》,学校与家长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规定了双方在“孝敬课”教育方面的各自责任。如:学校的主要职责是以“孝敬课”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通报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改革和德育工作等情况,交流家长管教子女的经验等等。家长的主要职责是①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在孝敬父母、文明礼貌等方面,为子女作出表率,提高家庭的思想道德品位;②家长要及时督查子女的言行举止,发现子女有违“孝敬课”要求的不文明行为或其他问题,要及时教育、纠正,向学校通报等等。

(四)建立《责任心成长档案》

为促进学生多层面反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制定了学生《责任心基本要求评价细则》,根据这一细则设计了《责任心成长档案》。《责任心成长档案》由“量表”、“特色评价”和“叙事”三部分组成。其中,“量表”是对学生生进行的阶段性评定,让学生对照细则进行评定;“特色评价”有自我设计、自我反思、同伴献言教师寄语四个内容组成,自我设计是学生在衡量自身责任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提出的切实可行的责任心目标;自我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实现责任心目标过程中遇到问题、出现结果进行的相关思考;同伴献言是其他(教师)同学针对该人的责任心目标是否实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以及对学生今后责任心发展的期望。“叙事”则是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记载自己的责任心成长经历。《责任心成长档案》人手一册,每位学生都认真地记录着自身的成长历程。

四、“孝心”教育的社会效果与影响

自从孝敬教育活动开展后,家长们也纷纷反映,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看到我们大人干活累了,晓得给我们倒水喝,晓得给我们捶背;看到我们大人休息了,知道轻手轻脚,不发出声音;听到我们大人讲话;便有礼貌地认真地听,也不插嘴;遇到有好吃的东西,知道先拿给我们吃„„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个爱父母的学生,同样会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班级由于开展了孝敬教育活动,班级风气正了,课堂教学秩序也有了明显好转。一年来,尽管组织学生开展孝敬父母的起点比较低,但毕竟为学生做人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孝敬课的开设,使学生明白了自己对家庭应承担了责任。

“孝敬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孝亲敬老”的情感很自然地发生了四个迁移。

一是学生“孝亲敬老”的情感迁移到了尊师爱生上。

去年9月以来,我们创造性地拓展了孝敬教育的一般做法,提出了“爱心传递”新举措,要求全校同学“当你接受到他人的爱心帮助,你必须在一周时间内向他人传递你的爱心”。学校印发《爱心传递登记表》,要求学生至少每周一次记载接受他人爱心帮助和自己传递爱心行动的100字的实例,每月上交,学期考评,与操行评定、星级班级评定挂钩。此法一出,立即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积德”、“行善”之风。爱心传递的速度呈几何级数递增;爱心传递的数量一传二、二传四,越传越多;爱心传递的对象由父母到同学、到师长、到社会其他公民;爱心传递的地域由家庭到班级、到学校、到家乡;爱心传递的方向由单向到双向,接受爱心与传授爱心出现了“受授互动”、“一通百通”的可喜局面。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懂得自己对他人应承担的责任,懂得了能为他人排忧解难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二是学生“孝亲敬老”的情感迁移到了爱班爱校上。

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在中高年级创建了“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主题的“值周班”制度。实施了自主管理实验,给每位学生一个管理岗位,每周全校的文明、卫生、纪律均由轮到值周的班级负全责,让学生充当“一周小主人”。现在,每天都有同学活跃在全校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学生精神面貌和校容校貌大为改观。学生们通过自我上岗为学生服务,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日后也会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觉遵守规范,从而激发了爱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的豪情。三是学生“孝新敬老”的情感迁移到了爱社会上。

一年来我校重点抓好“文明新风点”建设,学生的身影活跃在敬老院、街道上、公共场所,扫地、擦洗,拣废纸、扶老携幼,礼貌示范。培养了学生热爱人民,服务社会的优良品格,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四是把学生“孝亲爱家”的情感迁移到爱党爱国的崇高境界上。为了把学生“孝亲爱家”的情感迁移到爱党爱国的崇高境界上,我们还通过开辟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举办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一个连自己父母、自己家长都爱不起来的人谈何爱国;一个有拳拳爱国心的人,必定有浓浓的爱乡情、爱父母心。爱国不是抽象的,爱国是十分具体的。立足本岗,建功立业,奉献社会,就是对父母的最大的孝,也就是最大的爱国。

我校开展的“孝敬教育”,得到全校教师的认同和社会的支持。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对教师也产生了较大的触动。大家一致认为:作为人民教师更应在孝敬父母,为人师表方面,为学生、为社会作出表率。

上一篇:条件CSS(ConditionalCSS)介绍网页设计下一篇:高考语文97个古诗文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