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欺凌事件措施

2024-06-03

学校预防欺凌事件措施(精选6篇)

学校预防欺凌事件措施 篇1

为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根据《濮阳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制定《学校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措施》,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整治,从而切实维护文明和谐的校园秩序,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

一、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

①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方法及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

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开展讨论、分析“面对欺凌,我们该怎么办?”。

③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等平台加强宣传和教育。

④通过“安全教育平台进行家校沟通”加强宣传教育和家校联系。

⑤专题讲座,邀请派出所法制副校长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⑥召开教职工会议,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①制定《实施方案》,指导预防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和校园欺凌应急处理;

②安委会及时制定《“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校园欺凌”处置的职责。

③校长、安委会组织校委会人员参加专题会议,学习《教职工值班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谁当班谁负责”、“谁首接谁负责”,杜绝相互推诿、不闻不问、甚至听之任之的现象。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当日带班领导或校长汇报,在当日带班领导或校长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置或报警;如情况失控,紧急联系校园安保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疏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如发生人员伤害,视情况可先报120并组织紧急救护,后汇报。

三、加强预防,防患与未然。

①加强教师值班和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学生上下学、中午午休、)、重要场所(操场、食堂、活动场所)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

②督促学校安保人员加强校园巡视,采购巡视记录;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考核,将巡视的发现、制止突发问题纳入考核和奖惩。

③在校园重要场所安装监控摄像,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④加强学校督导和巡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学校安委会。

⑤要求班主任利用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欺凌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

⑥向学生公布学校 “校园欺凌”救助电话。

⑦利用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

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

⑧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四、及时处理,教育惩戒。

学校预防欺凌事件措施 篇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历年来政府、社会、家长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极为关注和重视,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都对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作了细致规定。国家教育部每年都要针对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出多次预警通知,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对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检查督促学校切实落实各项措施, 有效防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维护师生身体健康。然而近年来, 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性不强、管理水平低, 因此, 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 本文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分布、级别认定等特征和预防应急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成3个类型:第一是造成或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以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爆发为主, 其次为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 原因主要与饮用水有关;城镇学校则以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 与目前学校招生密度大、教室通风不佳有一定关系。第二是学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第三是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

1. 人口分布

以中小学学生为主, 这是因为中小学校的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病的高发年龄群, 同时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由于个体免疫力较低, 缺乏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个人防护意识差等原因, 容易受到感染。

2. 学校分布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 其中又以乡村小学为主, 村级学校由于经济条件差, 卫生设施设备简陋, 学生的学习和居住环境比较拥挤, 通风条件差等原因, 更容易形成感染并传播疾病。

3. 时间分布

通过对近几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分析发现, 全年呈现2个发病高峰, 冬春季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夏秋季是学校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认定

按照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其分为四级, 即Ⅰ级 (特别重大) 、Ⅱ级 (重大) 、Ⅲ级 (较大) 和Ⅳ级 (一般) 。Ⅰ级是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发布;Ⅱ级是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 或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发布;Ⅲ级是发生甲类、乙类传染病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 出现2例以上病危或1例死亡的或丙类传染病、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在30例以上的或一次中毒99人及以下30人以上, 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Ⅳ级由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四、建立和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应急处理机制

1. 健康第一, 预防为主

学校要依法治校 (学法、懂法、守法、执法) ,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完善并认真执行学校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实施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要认真做好晨检与考勤制度、通风与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预防接种核验制度。对食物 (饮用水) 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应做到“严格防范、餐餐留样, 快速抢救、及时报告”, 要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食物中毒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食堂各项规章制度、食堂各类台账建立制度。

2. 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防病能力

学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 比如健康教育课讲座、健康知识技能竞赛、校会晨会班队会、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场所提示、组织参观劳动等活动, 同时要对健康教育宣传日, 比如每年的3月2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11月第一周“全国食品卫生法宣传周”等进行宣传。营造预防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掌握基本传染病预防知识预防传染病, 同时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 大力发挥学校卫生室的作用

学校卫生室是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机构, 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应该成为学校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家, 应对学校传染病高发期一般规律、学校食物中毒高发期一般规律有深刻理解。学校卫生室和卫生技术人员应具有健康教育宣传, 卫生监督 (学生健康、学习时间、教学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 , 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 协助学校领导小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的工作职责和处理能力。同时卫生室还应具有伤病应急处置, 以及作为疑似传染病人临时隔离区的场所。

4. 要有严格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要严格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必须依法开办和管理食堂, 硬件设施达标且经过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许可要依法获得开办和经营的资质。学校开办食堂的决策应通过学校行政例会研究决定;以何种方式开办 (学校自办、承包、快餐引进等) 或改变其方式应在具备硬件条件、资质条件以及充分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学校食堂、小卖部、校园超市后勤服务社会化, 学校法人始终是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管理或监管责任不容推卸。

学校要依法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及报告责任制:学校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明确报告人。在特殊情况下 (停电、停水、停气、重大活动时) 能有效启动应急措施。

5. 要制定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的落实是学校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措施:首先要指定报告人 (第一时间报告) ;其次要确定报告对象 (疑似传染病或传染病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疑似食物中毒向当地卫生监督所, 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要拟定报告内容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数、已采取的应急防控措施等) ;第四要确定关于实施人性化管理疏通学生投诉渠道问题;第五要确定关于学校面对新闻媒体的问题。

6. 学校要依法落实责任制及事故责任追究制

学校“一把手”领导责任制、主管校长负责制, 责任部门 (处、科) 责任人 (管理员) 具体管理, 学校安全监督员和卫生技术人员监督管理, 逐级落实到具体岗位人的责任形式。

7. 卫生、教育部门通力合作、紧密配合

各级卫生、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和漏种儿童补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学校推广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等针对性强、免疫效果好的疫苗接种, 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制定本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案, 还可以共同组织培训, 联合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只有经过卫生和教育部门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良好配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廖文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平安校园, 2008 (4) .

[2]王艳霞, 张辉, 周洋.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分析.疾病监测, 2008, 17 (1) .

[3]高伟, 袁树华, 屈苏格, 等.河北省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7 (8) .

[4]肖伟, 徐国丰, 葛国川.某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现状及对策.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2) .

国外校园欺凌事件举例及应对措施 篇3

一、国外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早在1999年,美国曾经发生恶性校园枪击事件,伤亡惨重,震惊全美。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恩中学,两名中学生使用手枪、狙击步枪和自制炸弹随意袭击过往的师生,造成12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多名学生和教师受伤,最后,这两名肇事中学生开枪自杀。当时,这一惨案震惊了美国,引起了学生、家长、学校管理当局和刑事司法机构对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高度警惕。

2015年11月,一家英国权威机构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小学生转校的调查报告,据其研究分析: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大约有38万中小学生转校,其中12万中小学生是因为受到校园欺凌的严重影响,被迫在新的学校重新开始学业。英国教育界人士表示:尽管十几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和暴力事件的总量在不断减少,但是,这一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在韩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也十分严重。2014年8月,金海市某中学3名女生伙同校外4名社会闲杂人员残忍迫害该校一名女生,并将其杀害、埋尸。如此残暴的校园欺凌事件曾经让韩国举国震惊,也成为韩国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日本,中小学生因受到校园欺凌而自杀的事件每年都会发生多起,让日本政府和教育界人士防不胜防、极其头疼。

二、校园欺凌现象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校园欺凌问题的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虚拟网络、游戏、影视的影响和现实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一方面,虚拟网络、游戏、影视的宣传和普及,无形中成为少年儿童崇尚武力暴力的推手。另一方面,在现实社会中,学业的压力、升学和就业的残酷竞争也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家庭因素。国外专家在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中小学校园欺凌者大多数遭受或目睹过家庭暴力,长期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生活,他们时常会感到恐惧压抑、彷徨无助,逐渐产生暴力倾向。有些孩子因为遭受家庭暴力无处诉说和发泄,就会转移发泄出口,进而把欺凌弱小同学当成释放自身愤怒和压力的一个途径。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在学业、性格和心理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枯燥乏味的课堂、单调无趣的课外活动、不健全的心理安抚教育,以及师生缺乏沟通、考试成绩的攀比等,都会成为校园欺凌的诱因。

自身因素。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对是非曲直的鉴别能力和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家庭关爱的缺失、学业成绩的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的矛盾等,都可能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极有可能演化成校园欺凌现象。

三、各国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面对连年延续的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各国政府和教育当局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美国实行“零容忍”政策。政府和教育当局制定了内容详尽、涵盖面广的教育法规政策,先后有46个州制定了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措施,包括增设课外趣味活动、加强心理辅导等。美国教育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5月,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已逐年减少。

澳大利亚政府颁布的《全国安全学校框架》,有效维护了中小学校园秩序,保护了孩子们的安全。《全国安全学校框架》是澳大利亚首部国家级安全学校建设指南,它以法律为基础,同时强调政府、学校、社会和民众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澳大利亚教育学者表示:法律、政策并不是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最佳办法。法律和政策的意义在于告诫欺凌者,他们的言行是错误的,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单。澳大利亚政府和教育当局还出台了指导性意见,指导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想说什么;要询问孩子自己想怎么做,希望家长怎么做;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面对校园欺凌,教育孩子在遭遇校园欺凌时如何避免受到伤害,鼓励孩子在受到欺凌后勇敢地告诉家人或老师,并承诺不会因此责怪孩子。此外,还要求家长和学校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校动态,便于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方面相互合作。

2014年12月,韩国颁布《人性教育振兴法》,该法案将“人性教育”定为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必修课。韩国政府希望该法案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能有效传播责任、尊重、正义、沟通与合作等核心价值观。韩国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实行“义务人性教育”的国家。为了便于全民参与打击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政府还开通了24小时举报热线。

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善良教育”则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善良教育”是德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德国政府和教育当局对中小学校园里出现的欺凌现象态度鲜明,打击力度很大。如果校园欺凌者被记过两次,接受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那么按照相关规定,学校极有可能将其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管教。

英国政府颁布的《学校标准与框架法》规定,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必须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从2005年起,每年的11月,英国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反欺凌宣传活动。近年来,英国教育当局拨付专款培训中小学教师,以提高教师在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中的前沿作用。2007年,英国启动了一项反欺凌工程,旨在引导中小学生实现反欺凌自我救助,具体操作方式为高年级学生配合教师帮助低年级学生,共同向欺凌行为宣战。

2013年6月,日本颁布了《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其基本理念是政府、教育当局、学校和家长必须创造少年儿童安心学习和开展其他活动的环境。同时,教导中小学生不得在校园内外欺凌其他同学,在遇到欺凌事件之时不甘于沉默。该法指出,政府、教育当局、学校和家长既要职责明晰,又要上下联动,如此,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等问题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扩充公立中小学师资队伍,提高学校为学生服务的能力;成立由心理辅导专家和律师组成的反校园欺凌团队,帮助学校预防和应对重大欺凌事件;支援地方政府,提高其预防和应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等问题的能力。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组织机构 篇4

开展校园欺凌事件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防止校园欺凌伤害学生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园欺凌事件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吴建水 副组长:陈明星 杜洪艳

成员: 各年级级部主任、团支部成员 工作小组:

组长:陈明星 杜洪艳

副组长:范仲友 徐纪亮 郝法全 史安亮 蒋华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 各班信息联络员

二、校园欺凌治理小组职责:

通讯联络组职责:发生欺凌时,及时通知防欺凌组组长和临近教师赶赴现场。

现场防欺凌组职责:通知本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对施暴者劝告、强行阻止。

现场疏散组职责:通知本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领导要求,将学生迅速分开教育。

现场救护组职责:对受欺凌学生简单心理健康咨询。接待、安抚、善后组职责:通知本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安排阅览室为受欺凌学生安抚室,会议室为领导指挥中心,根据领导小组组长要求,做到安抚善后工作。

三、校园欺凌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操作程序:

1.发现者为学生,学生应立即报告临近教师,临近教师立即通知通讯联络组组长,并组织附近人员一起上前阻止欺凌者施暴,并劝解教育。

2.发现者是教师,立即报告通讯联络组组长,并组织附近人员一起上前阻止欺凌者施暴,并教育分开。

3.通讯联络组组长指挥本组成员,第一时间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应急小组组长、班主任赶赴现场、年级或教室。

4.领导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现场,启动校园欺凌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先到人员先指挥(组长到后由组长)各应急小组按职责进行现场操作。

5.校园欺凌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作出终止校园欺凌伤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学校预防欺凌事件措施 篇5

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执行《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彻底消除各类诱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安全隐患,使校园安全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努力构建安全、和谐校园,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不受伤害。

二、主要目标

1.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2.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高。

3.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整改,整改率达到100%。4.不发生重大校园欺凌事件责任事故。

三、成立领导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⑴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飞

组员:王锋

徐敏

朱莹莹

高晓玲 徐婉

付丹凤

桑宁

组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定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工作办法,并对相关人员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③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

④向公安、医院、教育局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⑤向有关方面通报事故情况; ⑥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事项。

⑵应变保护员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正当防卫等。

⑶人员救护员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⑷疏散引导员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

⑸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员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可能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⑴原因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⑵预防措施:

①依据上述原因制定《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②各班级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③心理咨询教师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⑤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牢记校园欺凌报警电话,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2、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措施 ⑴发现校园欺凌者的应急措施:

①如果是教师发现欺凌者正要对学生施暴,此教师应立即上前阻止,并与之周旋,然后巧妙派人报告安全领导小组长;

② 如果是学生发现了欺凌者正对其他学生施暴,此学生应立即报告与他最近的教师,然后再报告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组长;

⑵校园欺凌事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急措施:防控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校园欺凌事件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0”(情况危急且不受控制的情况下),通知警察(迅速前往现场阻止),与此同时,一面迅速召集最近的教师(赶赴现场,阻止欺凌者施暴,一面通知值周员及相关人员前往现场。

⑶各应急组现场应急措施:

①应变保护员:接到发生校园暴力消息后,应立即组织本组人员(不必等到人员来齐后)前往现场防止暴力,本着保护学生安全的原则,力求不受任何伤害,但当歹徒强行施暴时,本组人员可实行正当防卫;

②疏散引导员:在组长带领下,迅速赶赴现场,当防护组(员)与欺凌者周旋时,本组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掩护与欺凌者相近,易受伤害的学生撤离,并实施保护行为,防止欺凌者对更多学生造成伤害; ③通讯联络员: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迅速赶赴现场,负责摸清情况,同时向“110”和中心校报告,传达事故情况,保证通讯畅通;

④现场救护员:要立即到事发现场了解伤员情况,对轻伤员进行简单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拨打“120”紧急救护,送往医院治疗。

⑷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①学校应急员在“110”的协助下,应立即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对伤员进行救护,并安抚家长情绪;

②学校应急员负责协助“110”调查事故发生经过; ③如属于责任事故,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

⑸纪律处分:凡学校教师,必须积极参加与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护,对学校出现的欺凌事件进行及时处置,对欺凌事件反应迟缓,故意推脱,懈怠而导致校园安全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学校将对该教师严肃处理。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师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员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学校预防欺凌事件措施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幼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幼儿园的稳定,特制定我园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园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三、组织机构

1、幼儿园成立校园欺凌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寇鹏军 李建平寇慧君 李延新

下设四个小组:

①应变保护组

组长:xxx 组员:保卫处全体人员

②人员救护组

组长:xxx 组员:校医、总务全体人员、各班主任

③疏散引导组

组长:xxx 组员:各班主任、科任教师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 组长:寇鹏军

组员:办公室及信息室全体成员

2、各组职责

①应变保护组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②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③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①各年级、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牢记校园欺凌报警电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

③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⑤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联防队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上一篇:强基惠民2012年驻村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科学教案纸宝宝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