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简报写作

2024-06-07

谈谈简报写作(共12篇)

谈谈简报写作 篇1

简报是一种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阔的应用文体。各条战线,从领导机关到基层部门,各种会议,从人大、政协到某项学术交流;各种事件、活动,大如“四五”运动,小到一个地区的一次服装展览,都要写若干简报。随着简报的广泛使用,它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有时可以直接影响到领导机关的政治决策,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命运。一九五八年某地大刮共产风,宣布已经进入共产主义,吃大锅饭、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发给零用钱一元钱。当时有人说了一句俏皮话,意思是“一元钱的共产主义我不干”。这句话通过有关部门的简报反映到中央后,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立即批评纠正了这种做法,并且运用这个简报来教育干部。林彪、“四人帮”一伙,把简报作为他们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欺骗中央、蒙蔽群众,陷害、镇压广大革命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工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这也是人所皆知的事实。

简报的应用范围广阔,作用重大,它的类型、形式也十分多样化。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简单地列入调查报告与工作总结等应用文体中,没有对之作认真的科学的研究。简报的编写不仅仅是一个写作问题,还有它的独立地位,像新闻学、情报学那样,应当建立一门“简报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研究简报的性质、任务、作用、分类,掌握简报写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交流简报写作技巧、方法,有利于提高简报工作者的思想、业务水平,使简报这一工具更好地发挥有益作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二、简报的性质、任务与分类

近二、三十年来,简报被运用得很广泛,有时甚至泛滥成灾,它的种类规格繁多,写作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研究简报的性质不能不涉及各种不同简报的分类。

简报应当如何分类?

按照简报的内容来分,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种是工作性的简报,即通常称之为情况简报,其内容诸如(1)对“重大”事件、活动的情况反映;(2)各种典型调查;(3)经验、教训的总结;(4)表扬或批评;(5)政策精神、领导意图、指示的贯彻等等,都可采取简报形式,以简洁文字及时交流互通。第二种是会议记录性质的简报,通常反映各种会议的概况、进程,会上研究争论的问题以及重要发言的内容要点等等。第三种是思想动态反映,通常用以反映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们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不同认识。这三种类型当然不能包罗万象,也很难截然划分,而且总的说都带有工作性,这里只是一个大致区分。大体说来,第一种简报运用范围最广,花色品种繁多;第二种也很广泛,但比较程式化、规格化;第三种机密性较强,对领导机关决策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一般说来,简报的发行范围与其机密程度恰成反比,发行范围愈广,机密程度愈低,发行范围愈窄,机密程度愈高,机密程度不能完全等同于简报的价值与重要性,但愈机密的简报由于阅读者的地位、职权、影响的不同,简报可能发挥的作用也往往更为重要。

当前建立简报学的研究重点,首先可以放到那种通常由党政机关政工、宣传、秘书人员编写并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动态的,政治工作性的简报上。这种简报主要是通过摆事实来反映情况和表达观点的,因此它应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政治性。并且,由于受到写作人员本人政治观点的影响,所以它还往往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倾向性。对于主观倾向性这里还得稍加说明,一般说来,机密程度愈强的简报,愈不易受到群众的监督和事实的检验,它的主观倾向性也就容易更大。这固然与编写单位领导和写作人员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无论从理论或实际上讲,都是不能绝对避免的,这是事物本身的性质与作用所决定的。客观真实性与主观倾向性构成了简报工作的主要矛盾,以往某些简报产生的副作用常常与此有关。

三、简报编写的原则与方法

简报工作者应当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其核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再提倡的实事求是原则。编写简报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简报所反映的事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能夸大成绩,缩小缺点,歪曲情况,无限上纲,甚至利用假、大、空简报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简言之,不能向中央和上级报喜不报忧,反映假情况,违背了这个原则,简报就会变成对党和国家、人民的一种罪恶。如何从理论上、制度上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是简报学的主要课题。

谈谈简报写作 篇2

针对上述现象, 以课内阅读弥补课外阅读的不足, 以老师的引导使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因为作为教材, 学生对它比较熟悉, 如果老师适当地引导, 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的价值, 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读时想到写 (弄清阅读内容的含义, 适合的写作范围, 如何组织语言运用) , 写时想到读 (根据写作内容和要求, 搜索曾学过的相应素材) , 便不失为提高写作的方法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下具体措施。

大多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松散不便直接利用, 因此学习完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后, 教师可以自己对课文进行总结概括, 形成一个中心明确、内容集中、语言精练的语段。更多的时候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总结、发言, 挑选出一两个精彩的语段, 作为范例让学生记在课本上, 并明确适用范围, 熟记已备后用。比如学过《唐山大地震》 (语文版第一册) 后, 学生这样总结, “1976年7月28日清晨, 唐山在剧痛中痉挛、苏醒。废墟下埋着一个个奄奄一息的生命, 这时和死神搏斗, 抢救生命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女人保护孩子, 男人救助女人, 素不相识的人们彼此成为恩人。年轻的士兵不管多么劳累, 危险, 只要一息尚存, 他们已经扒得鲜血淋漓的双手就不会停止。唐山用一种残酷的方式考验了人性的伟大, 展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是如何战胜苦难, 创造人间奇迹的。”这段话可用于“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大爱无疆”、“民族不屈精神”、“人性的光辉”等观点的作文中。

更多的是利用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每次学完课文后, 都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说明其含义、使用范围 (有的还要说明怎样表达) , 然后标记在书上, 并熟记已备后用。有的可直接使用, 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说明做事只要尽心尽力, 可以无怨无悔。)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表现时光流逝, 人生短暂) 有的用其比喻意, 如“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用来比喻对故土故人的眷恋。)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用来比喻做事要积累。)

有的可断章取义, 灵活使用句中的词语。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观”文中意为“景象”, 指奇异雄伟瑰丽的景象, 常常在险远的地方, 有志的人才能到达。可把“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看做世间非凡的成就, 有志的人才能取得。) 有的可把整句意思扩展引申, 如“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诗经·氓》, 可以表达借甲事之名行乙事之实之意。) “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由刘邦称帝野心引申到人有远大志向, 宏伟抱负。)

有的可改动个别词语或套用句式。“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可改为“这次第, 怎一个喜 (悲、痛) 字了得!”)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写作者对人亡物在的妻子的思念。) 一位同学写父亲外出打工, 临走时买了一电水壶供其烧水喝, 文尾写到, “桌上电水壶, 吾父走之时所买也, 今已水垢满身矣”, 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

谈谈题记的写作 篇3

中学生作文喜用“题记”,这无可厚非,然而要用得贴切(不是作为点缀或摆设)却不太容易,因为那是非得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并且得会提炼筛选才行。别具情趣的“题记”导引全文,通常有以下作用:

1.扼要点题

题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作文《可贵的问号》题记:“生活中的问号,是开拓未来的钥匙——巴尔扎克”。

2.揭示主旨

用题记片言居要,揭示文章主旨,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下面两段分别围绕“诚信”“选择”的话题的题记就很好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①“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

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

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②“选择意味着放弃与痛苦,但若没有开刀的危险,哪来康复的希望?”

3.增添文采

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的题记,能给文章增添不少文采,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如1999年高考优秀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仅“题记”一句便可见语言的功力:“一生一世,斗转星移,眼前景物一一散尽,惟有那美好的记忆,徜徉留连,亘古不衰。”四字一组的短语,用起来十分老道熟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渲染气氛

借助名言名句,或运用比喻,或借助古诗词的“起兴”手法,交代缘起,渲染故事的气氛。

如作文《两个人的春天》的题记:“说起来是一段故事,回头看已是从前,不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时间,勾起的感觉又一次拨动我的心弦。”

在写作当中,有些同学不了解题记的写法和作用,常常出现许多不当之处。因此,运用题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滥用

有些同学文必写题记,不当用也用。要记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运用题记。

2.忌牵强

有些同学写题记,不管它是不是和文章有联系,能不能概括文章主旨,导引全文,只要它美,自己喜爱,就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记住,题记和文章风马牛不相及,再好也没用。

3.忌冗长

繁冗的题记,不但起不到概括文章主旨,导引全文的作用,反而会因它害文,令读者生厌。下面这段围绕话题“心灵的选择”的题记,超过了100字,而全文才800来字,这种题记是不是冗长呢?

“海鸥飞过海洋是大海赋予它们的神圣的权利。一路走来,没有像海鸥一样搏击长空,面临惊涛骇浪,却也经历了许多考验与选择,心灵的成长已经是种骄傲与资本,其中的五味在慢慢地成长中散发着诱人的幽香,而心灵的选择是五味中最灿烂的一枝独秀。”

谈谈简历写作的原则 篇4

简历写作有些法则很重要,下面就详细说明:

1.绝对不要出现任何拼写、语法、标点或者打印错误。

2.在创作 简历 之前,预先确定谁是阅读者。然后根据界定的阅读者创作 简历 。

3. 简历 必须能够将你的技能与未来顾主的需求相配合。

4.简历必须能够描述出你的市场价值,并且在20秒中或更短的时间内,回答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雇佣你?”

5.要着重突出成就、资信和资质。

6.售卖特色和利益、你拥有什么技能,它们能为组织的目标做出什么贡献?

7.简历创作要力求避免结构松散内容空洞。含糊不清和泛泛而谈只会产生一份无用的简历。

8.简历要与众不同、充满勇气和激动人心。乏味的简历只能带来乏味的工作。

9.以新颖别致令人激动的方式包装简历。

10.确保简历内容组织得当。

11.简历的表达方式必须职业化,并且与你谋求进入的行业协调一致。

12.你的简历应当有鲜明的个性。小心选择你的用语,这会带来天壤之别。

13.时序型的简历格式按时间倒序顺序描述你的工作经历,从你最近的职位开始,然后回溯,着重强调责任和突出成就。这种格式适用于你有无可挑剔的工作经历。

14.功能型的简历格式在简历的开始部分就强调你特殊的成就和非凡的资质,但是并不将他们与特定的顾主联系在一起。当你正在改变职业,或者有就业记录空白,或者其他不宜使用时序型格式的问题时,就使用这种格式。

15.综合型格式同时借鉴和综合了功能型格式和时序型格式的优点,是一种强有力的写作格式。在简历的.开始部分介绍你的价值、资信和资质(功能部分)。随后的工作经历部分提供了支持性的内容(时序部分)。

16.履历型格式的使用者绝大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是那些应聘的职位仅仅需要罗列出能够表现 求职 者价值的资信。例如演员、歌手或音乐家、外科医生、以及律师或注册会计师或许也使用这种类型。

17.简历的五个主要部分是:抬头、简介、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其他杂项。

18.杂项部分包括军队服役、出版物、发表演讲、社团成员资格、奖励和获的承认、计算机技能、专利权、语言技能、许可证书和资格证书以及个人兴趣。

19.以第三人称写作简历,避免使用代词“我”。

20.简历上不要出现薪金的历史记录和待遇要求。如果你提供这些信息,写在附信上。

21.简历一定要附上附信。

22.如果你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工作了,那么你必须在展示你的情商、潜力、动力和经历方面付出特别的努力。强调可量化因素和你在社区、学校、或其他地方中的领导角色。你向 招聘 人员传达的信息表明,你将成为一个机智聪明、勇敢创新和能做出贡献的团队成员。

23.通过使用综合型格式(或者功能型格式),你能有效的掩饰工作记录空白、频繁离职和教育背景缺陷等问题。

谈谈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篇5

作文难写,这成了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看着题目发呆,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在写作文时,学生出现的问题很多,主要出现有以下几种: 语病较多,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内容空洞,欠真实,语言贫乏、平淡;层次不清,缺乏想象;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文章立意肤浅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这一环节,才会终身有益。因此,我平时留意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知道。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生活中,学生对自己关心的事物特别敏感,若就此事物写,学生不但轻车熟路,而且兴趣浓厚,津津乐道。奥运会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有关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的作文,学生们立刻专心致志地写起来。作文中,他们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决心。学生不仅写作兴趣浓厚,而且也写得很成功。受此启发,在作文教学中,我时常搜集一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素材,让他们动笔练习一些片断或短文,来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习作积极评价,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迸发出更大的写作热情。学生习作中用的好词、好句、好段、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加以表扬。对于优秀习作,可以制成配乐朗读录音带,也可以制成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共同欣赏,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从家庭到学校,小学生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同学说,生活每天都差不多,一点都没有变化,我不知道观察什么。但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钦少发现。”如果教小学生掌握一些观察思路,他们会发现许多可用素材的。在家、校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面向社会,感受自然。因为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自然是一个大书本。更能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心灵,提高观察和写作能力。我曾多次带学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实物实景的观察、“写生”,学生观察了校园中的国旗、八边形的花坛、道旁冬青树、园中月季、牡丹、蔷薇等花卉,以及物品、住所的标志;除集中引导观察外,还让学生分散、个别地观察了田野中不同的庄稼,四季的变化各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形状、色彩等等:不仅如此,我将运动会、演讲会、联欢会等活动都变成了观察力培养的课堂,变成了作文教改的实验室,在活动之前,提示观察方法,注意事项,观察的着眼点,需要的工具等。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放飞思绪,注意感悟,酝酿立意,进人情境与意境之中,把写文章的列门,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学“米”下锅,眼中有事有景,心中有思有感,笔言,用实践让学生明白了“处处留心皆学问”能文也逐渐成了学生水到渠成、心中自然奔涌之绐章从此不需要搜索枯肠,抓耳挠腮,学生不再有一脸愁云,而有了观察中韵忘情、陶醉与兴高罘中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在天地间观察万物,水,人文之美景,尽收眼底,也开阔了学生视弱学生情操,获得了美育效果。

3、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阅读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的阅读;诵读即对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对话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

4.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就是引导学生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可是,许多小学生之所以不文,写不好作文,在意志的心理因素上,表现为明确,以及缺乏在写作中克服困难的信心。因此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们理解每一次作:还要帮助孩子们克服对写作文惧怕的心理,指导在作文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话可说。如引导学生学会写日记。在学生有了初力的基础上,到小学中、高年级,我就开始训练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开始先要求学生写周记周写2至3篇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最后要求学生每日写一久之,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普遍都有明显的提高。

5.建构学生的积累习惯。语言积累包括词语言警句。积累的途径有三个:一是从课文中收;二是从课外阅读中收集和整理;三是学习生动活语言。如俗语、歇后语、儿童语言等,听到后能来并整理之。生活积累就是要热爱生活,留心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经历是作文的基础。古诗人作家无不例外。他们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_就在于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不以体会到它的雄伟,不到大海难以想象它的浩瀚活就写不出,没有生活就写不真,没有生活就写此,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用的视觉去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这样写出的文章实感,才有可读性与魅力。积累写作技巧,就要范文去积累。比如:开头和结尾的设计,过渡和织,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层次和段落的安修辞、标点、语法等。

谈谈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篇6

谈谈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作者/ 周希坤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留作文。”这虽然是学生的一句调侃,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作文现状。现在农村中学,大部分的学生写不出来作文,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老师的任务必须得完成,没办法只得胡编乱造,老掉牙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写妈妈就是半夜冒雨背我去医院看病,写事就是在车上给老奶奶让座,这样的文章又怎么能有真情实感?要么就立意肤浅,就事论事,停于表面。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应付了事。

究其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写不出文章来,是由于学生的积累太少,在我所教的农村中学中,学生能够走出去看看祖国的名胜古迹的机会太少,而学生的自身生活环境也较单调,又加之两点一线式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直接经验实在是太少了。那他们的.间接经验如何呢?在农村有几个家长能重视孩子阅读的,上学前根本不读什么。而上了学,我们的学校为了分数,又能给孩子多少阅读时间呢?可以说孩子的间接经验也少得可怜。既没有直接经验,又缺少间接经验。学生的脑袋空空,什么素材也没有,他怎么能写出东西来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认为这是学生写不出来作文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我的做法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生读一些相应的书籍。如在初一,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一定先要从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入手,可以让他们读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了,或者是一些儿童文学家的作品,像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等,旨在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再依次推荐相应的作品。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大了,他储备的素材就多了。第二,我在现有的条件下,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如“中学生带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同学之间应不应该过生日?”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从这些生活现象入手,学生就感到有话可说了。由此,我又想到一点,学生有时写不出来文章,也和我们老师给的作文题目有关。题目给的太空、太大,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老师都很难写出文章来,学生又怎么能写出来呢?所以平时我留作文的时候,题目一定要具体,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谈谈小学写作兴趣的培养 篇7

兴趣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写作的兴趣则是作文教学中值得探索的课题。写作兴趣的培养涉及多方面因素, 诸如习作的指导方法, 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艰难、复杂而又细致、耐心的工作。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有如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依据学生的喜闻乐见, 采用“记叙”写作, 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物, 其心理状态是积极的, 反应是强烈的, 感受是深刻的。因此, 针对学生的喜好, 采用较易获得成功的记叙习作, 可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例如, 有的学生喜欢听故事, 老师可摘选精练短小的童话、寓言、笑话等, 讲给学生听, 然后请学生把故事记下来, 有的学生喜欢看连环画, 教师就可以从中选出适宜的, 在学生看后, 要求他们把连环画中的故事写下来。

二、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采用“即兴”习作, 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多数活泼、好动, 如果组织有意义的游戏、文娱、体育、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 则不仅妙趣横生, 而且他们会踊跃参与。老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 注意把活动引向健康的轨道, 学生则能从兴高采烈的活动中获得“有兴即发”的写作材料。这就发挥了“即兴”习作的“兴中成文”之功效。例如, 在《记一次课外活动》一文中, 打篮球的学生就写出了“互相配合”, 不逞个人本事, 夺得关键的2分的紧张场面。做“狼和山羊”游戏的学生则写出了“狼被抓住了”的那种又蹦又跳的喜悦。学生不仅玩得高兴, 而且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不仅克服了写作的厌烦心理, 而且大大激发了写作兴趣。

三、改进讲评课的教学, 采用“旧文新作”, 扶植写作兴趣。

学生在作文评讲课中的心理状态大多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老师的赞赏, 即使是某一个小小的方面, 或是文中的一句话, 甚至是某一个措辞, 都会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 以致写作兴趣经久不衰。要是教师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 甚至责令“拆除重建”, 那么学生将如皮球泄气, 写作兴趣则有一扫而空的危险,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老师就要认真、细致地讲究作文的评讲方法。特别是对“差生”的习作, 更应根据实际, 挖掘文中的“火种”, 设法使之“复燃”, 这样才能给差生带来继续前进的希望, 不至于使之兴趣遭遇扼杀。评讲和鼓励学生旧文新作, 不仅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会受到挫伤, 反而日益提高。

四、家校配合, 采用“校作家读”、“家作校读”, 培养写作兴趣。

一方面,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能单靠学校的作文教学, 还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校作家读”和“家作校读”是家校配合, 广泛、持久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做法。如果让学生将自己写得好的作文读给家里人听, 则能让学生从中得到鼓励, 有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 教师应让学生注意观察、体验, 把家里感人最深、最使人难忘的美事、趣事或者伤心事、气愤事等, 以日记的形式在家里人的指导下记载下来, 老师定期审阅, 择优在班上读给同学们听。这种做法可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写, 而且得到了经常的、自觉的习作训练。同时, 学生因写出了受老师、同学、父母、兄弟姐妹赞赏的文章而写作兴趣大增。

总之, 只有认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才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则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针对实际,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实施的方法,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为了使其真正得到提高, 我们应细致地对学生作文进行解剖, 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提高。在实践教学中, 多种能力应相互作用, 协调发展。这样,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只有认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才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针对实际,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实施的方法, 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

[3]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M].毛泽东选集.

谈谈散文写作 篇8

散文写作,最可贵的就在于真,从而使散文有别于小说的虚构。孙犁在《读小说札记》中说:“我晚年所作小说,多用真人真事,真见闻,真感情,平铺直叙,从无意编故事,造情节。”而在《论情节》中说:“小说的情节,就好像人体的脉搏”。“情节要求的是真实,它的生命的基础是作者的丰富的生活经历。”从这里可看出孙犁写作的转向及对真实的认同。这还是针对小说而言的,至于散文就更是如此了。孙犁在《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中说:“散文之作,一触即发。真情实感,是构思不来的。”又说,“不管文章长短,题材如何,大都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思想所及,情感所系。不作欺人之谈,也不装腔作势。那样就会不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真情实感。”这些写作心得,甚为可贵。也可谓写作的基点,是一种朴实的人生。作者的人生观,正相通于写作观,对人对已都是这样。比如写战友,“我所写的,只是战友留给我的简单印象,我用自己的诚实的感情和想法,来纪念他们。”“我所写的是我们共同战斗经历的一些断片。我坚决相信,我的伙伴们只是平凡的人,普通的战士,并不是什么高大的形象,绝对化了的人。”(《近作散文的后记》)这些话,反复地表明作者写作的心态。但在这种心态下写出来的文字,也有的并不为人高兴,觉得亮相时不够堂皇。然而只有深知孙犁的人才知道,这种写法恰是写出了本色。也唯有本色之人,才算得孙犁的知已。同样,孙犁对那些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写作也大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并非是那样一个浓墨重彩渲染出来的形象。他在《朋友的彩笔》中说到:“艺术所重,为真实。真实所存,在细节。无细节之真实,即无整体之真实。”真实不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应当落实到细节上。而细节,往往普通居多。一味地强调高大,很可能适成一幅漫画。而对作者来说,“我想得到的,只是一幅朴素的,真实的,恰如其分的炭笔素描。”从这里,也可看出孙犁为文及为人的准则。

当然,基于事实还可有所选择。张中行在《负暄琐话》小引中讲到写作缘于记忆:“所谓记忆都是零零星星的,既不齐备,又不清晰,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影子中有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总起来成为曾见于昔日的‘境。”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是人、事、情,所写就与这些境有关。“选这一点点,是考虑到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可感,就是昔日曾经使我感动或至少是感兴趣,今天想到仍然有些怀念的。二是可传,就是让来者知道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在《尾声》中又说到为什么不写那些坏的,是觉得心情很不安适。从积极方面看,则是出于内心的愿望及情热,更喜欢写这世间好的一面。且有别于艺术的造境,这只能是选境。“我有时想,现实中的某些点,甚至某些段,也可以近于艺术的境,如果是这样,它就同样可以有大力,有大用。与造境相比,这类现实的境是‘选境。古人写历史,写笔记,我的体会,有的就有意无意地在传选境。我一直相信,选境有选境的独特的用途,它至少应该与丑恶的揭露相辅而行。就是基于这种想法,我选了见闻中的一部分,可以算作境或近于境的,当作话题,其他大量的我认为不值一提的就略去了。”散文写作就是这样,要擅于选境,又不可失真,才会有可感的可念的可传的。张中行在编选自己的散文小品时说:“而由选编我又想到个愿望,是所写之文,如《桥》《蟋蟀》《剥啄声》《起火老店》之类,述说对身边事物的观感的,如果能凑几十篇,集为一本,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是会放在枕边,渴望剥啄声而终于门庭寂然的时候,翻开看一看的。”散文是基于生活的言说,言说得真切有识见,便有精神家园的意味。

会议简报如何写作 篇9

整理会议简报,要注意做到一快、二简、三精、四准。

快,即速度要快。会议简报,一般是头天讨论的情况,第二天一早就要印出发到与会人员手上。这就要求编写简报必须是“快枪手”,要练就一手一两小时便能整理出一份简报的功夫。要讲究方法,采写人一边听会议讨论,一边分析、归纳。一脑两用,脑海中已经有了简报的框架。

简,即文字简洁。顾名思义,简报要简,通常是“千字文”,这就要求文字要干净、简炼,不说废话。写法上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精,材料要精。简报内容要紧紧围绕会议的中心议题,把代表们的主要认识、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来。要扣紧主题,突出重点,抓住典型,提炼概括。一般的情况就可以省略不用了。

准,内容要准确。会议简报反映情况一定要真实、准确,简报反映的观点材料,必须是与会人员讲的,要忠实于原意,一些关键的词句,甚至要求是原话。

会议简报的编写方法大体有以下三种方式:

范文网

(1)综合式。通过对发言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归纳成几个问题来编写。

(2)报道式。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先将要反映的内容用几句话概括成一段导语,然后逐段从不同侧面报道讨论的内容。一般可按重要程序依次排列。

简报写作技巧 篇10

不过想要写好简报并没有那么简单,许多人也不知道简报是怎么写的。其实写简报最关键的一个点便是它的内容要简明扼要,毕竟简报就需要写得更加有含义还有简洁一点,能够让读者第一眼就抓住了重点。只要这篇简报能够达到这一点要求,那么这篇简报绝对是优秀的,它写作出来以后,也会有更多读者喜爱。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客户对简报还是有很多的不了解,因此客户被上司要求写一篇简报出来时,便会想着去找代写平台帮忙代写几篇简报出来。那么代写简报的平台有哪些呢?

其实代写简报的平台还是有很多的,只要客户愿意去咨询一下,很快便会有大量的代写平台出现,只要该平台的价格合理,便可以合作了。

谈谈小说评论的写作 篇11

答:谢谢你的关注!其实,早在2013年,我就为一部小说集写过评论。

问:您能具体谈谈吗?

答:2012年岁末,朋友晓苏的小说新作《暗恋者》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他在第一时间签名赠给我一本。我如获至宝,利用2013年春节走亲访友的间隙,一篇一篇地读完,觉得他这部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小说集“有意思”,“心有戚戚焉”,于是重点研读了其中的10篇,选择了“写作技法”这个“点”,用一周工夫打磨出了一篇长达5400字的评论《〈暗恋者〉中的写作技巧》。该文发表在当年7月号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

问:您一出手就写出大篇的小说评论,并且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真不简单!

答:谢谢你夸奖!写小说评论,首先要选到“有意思”的小说文本。我前面提及的晓苏,他是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国家一级作家,被湖北名家刘益善誉为“当代颇有实力的短篇小说大家”,他一直推崇“有意思的作文”。所谓“有意思”,即作品在主题、人物、故事情节、表现技法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有非常独特的地方,能叫人“拿得起、放不下、读得有味、回味无穷”(晓苏语),令人如饮甘饴、如沐春风。这几个看似寻常的“点”,在高明的小说作家手中,便可熠熠生辉、华彩绽放。这其中一、二个有亮色的“点”,即可为多情的读者所捕捉、所获取,咀嚼一番,成为小说评论的突破口。

问:选好文本后,接着是在“读”上下功夫,对吧?

答:是的。比如我为本土作家艾立新、钟新华和80后女作家宋小词写的三个中篇小说评论,读任何一个中篇,都得花一天时间,先通读,再精读,后研读。通读即整合故事梗概,精读即在情节的推进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嬗变,研读即落实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品味小说的环境描写及细节刻画。如艾立新小说《门前是非》。通读一遍后,我即用简明的文字写出小说的故事梗概:秋菊老公因车祸丧身,她还没能走出丧夫之痛,突然面对挺着大肚子的小三;善良的秋菊好心收留了未婚先孕的文燕,不料又遇见文燕的前男友;成全了文燕一家的幸福后,她发现自己有孕在身,苦于身体状况而被迫做了人流手术;投身公益事业的秋菊获取了心灵的慰藉,不幸肾病染身;秋菊在省城治疗期间,文燕、钱老大以及社区、镇里干部看望、陪护,情急之下,文燕悄悄为秋菊捐肾……在精读时,即圈点勾画小说中秋菊与文燕、秋菊与钱老大、秋菊与众乡邻这几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相关描写,细心琢磨,品味妙处;研读,即把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情感碰撞放出的人性之光置于一个有纷繁世象、能引人思索的小镇社会背景下,然后去透视。于是,我的小说评论标题“纷繁世象背后的人性之光”也就呼之欲出了。

问:读小说文本,如果它亮点丰富,是否要一一展示呢?

答:读小说文本,就是与作者“对话”。“对话”的过程,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要善于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选取一、二个亮点加以评论。“评”即评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论”即渗透中、西方文艺理论的元素,使你写的评论有一定深度。

问:您能举例谈一谈么?

答:好的。在此我想谈谈“摇摆”与“延迟”。在为艾立新小说《门前是非》所写的评论中,我用到了外国小说创作中的“摇摆”。“摇摆”是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在一篇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终点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所以,“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豫不定的状态。《门前是非》正是如此。行文中有意识地安排了多次“摇摆”。一是小红楼来了个不速之客——文燕的表哥。细心的秋菊从对方“惆怅和垂眷”的眼神里,从文燕端茶时慌乱的举动中,发现了端倪。秋菊于是撮合这对有情人成为眷属。这处“摇摆”既凸显了秋菊的仁慈善良,又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设伏笔。二是秋菊的意外怀孕与被迫做人流。这处“摇摆”,既与前面秋菊与吴良最后一次同房相照应,使情节合情合理,又点染出小镇“闲人”爱搬弄是非的世象,同时她因肾病被迫做人流的情节,将这个时乖命蹇的女人对幸福的憧憬、期盼之火无情地掐灭!三是浙江商人寻求与秋菊生意上的合作,而吃了闭门羹。秋菊并不热衷于做生意,她“不差钱”;她热爱公益事业,不惜一掷千金,乐此不疲!对比之下,这个善良却不愚直的女人该是多么可敬!而浙江商人包养小情人这一情节,也是小镇纷繁世象中的一斑一点。四是秋菊动过再婚的念头,然而几次相亲受挫。这处“摇摆”,既表现了秋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也为故事情节起了舒缓和推动的作用。五是正值秋菊肾移植手术进入倒计时,文燕却突然生病。其实,这处“摇摆”只是一种隐瞒秋菊的障眼法。秋菊不明就里,她挂念文燕的病情,想推迟手术。文燕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设计一个患病的借口,目的是让秋菊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顺利接受手术。真是煞费苦心啊!“摇摆”之间,这种血浓于水的姐妹亲情,足以撼天动地;它所释放出的人性之光,足以刺破纷繁世象的阴霾,照彻大地。

问:那么,什么叫“延迟”呢?

答:在为钟新华小说《我想有个包》所写的评论《70后的人生追求与生活重负》中,我用到了“延迟”。中国古典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这种小说线路较为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即使是在规模较大的小说中,存在主线与复线、或者几条平行的线索,作家依然可以让节奏感一直有条不紊地保持到结尾。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的结构,作者常常有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度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环环相扣,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我想有个包》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当金花的“高中同学群”里发布张靖将从美国回来探亲、20年前的同学将组织一次隆重聚会的消息时,金花当晚便拉丈夫逛街,为同学聚会准备服饰。而后面写到的“同学聚会的具体日子还没定,但肯定不会太久”“群里今天发通知了,张靖10号回来,聚会可能在15号左右”,用舒缓的节奏,一次次地牵动女主人公的神经,促使她为同学聚会而紧锣密鼓地准备。当聚会日期越来越近时,群里突然发公告,说因张靖遭遇交通事故受伤而延期聚会。有意的“延迟”,于“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随着同学聚会日期的迫近,金花得到那款包的心情愈加急切,她当然更期待吴总发工资的日子。可由于自己心绪不宁误将咖啡洒在一个光头顾客的头上,引起纠纷,并引来了后面警察疑似店内有违法行为的搜查,还有吴总被请去配合调查,咖啡馆生意清淡,致使工资推迟发放。这些“延迟”的情节,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地推进。及至小说结尾,那个让金花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同学聚会始终没能启开大幕,倒是作者运用了欧·亨利式结尾法——正当金花还在为那个DIY皮包纠结不已时,路星儿带来了钱潇洒“身体不舒服”的消息。眼见他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嘴巴微微嚅动,金花禁不住潸然泪下!读者与金花为之期待的同学聚会的喜闹场景,居然化作了夫妇俩泪眼相对、默默感伤的画面。小说的“延迟”,牵出了意外之笔,却又在情理之中,产生了曲终情在、动人心弦的魅力。

问:哦!那是不是意味着每篇小说评论都要在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加入某一文学元素呢?

董:肯定不能雷同啊!小说评论也须“异彩纷呈”。比如《洈水》杂志今年第二期上我为宋小词小说《锅底沟的流血事件》所写的评论,结构与写法就与前两篇大相径庭。我拟题为“马德山悲凉人生的严峻拷问”,很显然,行文先要紧扣文本,把握“悲凉”二字来展示马德山这位草根的艰难人生。我用了2000多字的篇幅浓缩了马德山锅底沟摔伤——发誓修路——喋血新路的悲怆遭遇。写这一部分,是为后面引发“严峻的拷问”作铺垫。有了得当的铺垫,后面我顺势发问:1.我们的某些干部对民生问题怎么那样冷漠?2.为什么出生在锅底沟附近的人们贫富悬殊?3.曾经淳朴、实诚的民风都去哪儿了?4.国家林木的被盗伐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一连串的“拷问”,是由马德山历尽千辛万苦修路、而修路人不幸命殒于自己修建的新路这一血淋淋的悲剧结局引发出来的,它是严肃的、严峻的,有振聋发聘之效。这样写,是由小说的题材、主题所决定的。只有这样写,才能凸显出小说主题的深刻。

问:与您交谈,我对小说评论的写作,有了一点眉目。在今后的阅读生活中,我准备动笔练一练小说评论。

答:边读边悟,把读小说的心得写下来,这是一种深层次阅读,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还请你记住一点:好的小说评论也是“磨”出来的,文章不惮百回改嘛!

谈谈简报写作 篇12

一、回归生活的家园, 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

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陶行知先生认为写作文“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呢?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言:“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 一种装饰, 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 要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让作文伴随着学生的生活、生存、生命, 一起成长。

无庸讳言, 如今学生的生活世界, 乍看之下异常窄小。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回归家园, 他们会用心感受到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感悟到平凡生活, 点滴可成文。如我在“家庭生活与作文”系列训练与指导中, 通过“我对父母了解多少”、“母亲节的礼物”、“餐桌上的亲情”等观察活动, 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了他们生活其中但还有些“隔膜”的家。学生们在观察中感受, 在思考中感悟, 写出了不一样的亲情:马路上一次母女的牵手, 让女儿抚今追昔, 不禁潸然泪下;书桌上一盆普通的盆景, 引发了对“母亲三换盆景”的追忆, 读懂了盆景背后的爱;餐桌上短暂的交流, 让小作者感受到浓浓的爱, 重新解读了亲情……在“学校生活与作文”系列训练与指导中, 我让学生留心观察校园里的人、事、景、物, 观察的场面可以是校园环境、学习场面、课余生活, 甚至教师的为人、同学的个性等, 感受“痛并快乐着的初三”, 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进行写作。于是, 栩栩如生的同学群像、与众不同的老师、走廊的杜鹃花、课堂激烈的辩论赛一一汇成校园之歌, 在同学们的笔下流淌。甚至连迟到, 在他们的笔下, 也具有了别样的风味:“黎明的气息撞进窗户,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欲睡的余香, 但震耳欲聋的闹钟声无情地、狠狠地拍打我的耳膜。我朦胧地使唤每一个细胞, 机械似地抽动手脚, 挪动那粘得很紧的眼皮, 慢慢摸索着走上厕所的道路。开眼、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整理书包、驾车飞驰, 终于还是迟到了……”。

而社会生活更是丰富多彩, 它是我们生活其中的真实的世界。在“社会生活与作文”系列训练与指导中, 我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感受百姓生活、人情世态:1.周末到市场买菜, 观察市场百态。2.观察街边一位陌生人, 绘其形想其心。3.时刻关注时事新闻, 捕捉鲜活材料。于是, 市场里辛苦劳碌的卖菜阿姨, 走进了同学们的笔下;路边穷困潦倒的乞丐映入同学们的眼帘, 激发了他们悲悯的情怀;“银牌价值千金”的刘翔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评点间“激扬文字, 细数今朝风流人物”……

作文, 只有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让他们用眼去细察, 用心去感悟, 用情去理解, 积累鲜活的素材, 埋下创新的种子, 写作的源泉才会永不枯竭。作为教师, 要引导学生常回家看看, 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回归个性的家园,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众所周知, 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 强调训练目标的统一、强调训练规格的标准、强调训练流程的预设、强调训练结果的达成, 最终导致作文教学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成人化的表达, 唯独丧失了学生自己的个性。而新课标下的写作要求“独特感受”、“创意的表达”、“展开想象和联想”, 无一不是把张扬个性放在首位。写作要让学生回归个性的家园, 减少对习作的种种束缚和限制,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表达空间,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考,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我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项特殊的作业:贴身保护一只鸡蛋一个星期, 尽你最大的能力使它不破碎。这个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 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有的同学以纸巾层层包裹, 小心呵护;有的同学用心为鸡蛋建造一个“家”, 还给它美容化妆;有的同学护蛋才仅仅一天, 鸡蛋就“光荣牺牲”了;有的同学护蛋任务结束, 与鸡蛋难分难舍。护蛋工作打开了同学们个性化思考的闸门, 也让他们拥有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个性化体验。

施景俊同学感受到的是: (星期二) 今天虚惊一场, 下课时我小心翼翼地从袋里取出鸡蛋, 稳放在桌面上检查。不料, 我的脚碰到了课桌, 课桌稍向下倾斜, 顽皮的蛋竟然滚动起来, 从边上摔下去。幸亏我眼疾手快, 在离地面仅20厘米处, 迅速伸出右手托住了鸡蛋。否则它就要粉身碎骨了。天啊!吓了我一身冷汗, 真是有惊无险。 (星期三) 今天我用鸡蛋做了小实验, 把鸡蛋放入盐水中, 鸡蛋会浮起。由此, 我得到:ρ盐水>ρ鸡蛋>ρ水, 没想到小小鸡蛋也会蕴含着科学道理。于是, 我明白任何平常的事物都有可能隐藏着科学秘密, 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事物。 (星期四) 今天我的蛋失踪了!早上我回到学校时, 正当我准备检查我的蛋时, 发现口袋竟然是空的!大事不妙, 这笨蛋跑到哪去了?莫非路上丢失了?我顿时惊慌失措, 翻遍了整个抽屉, 每一本书我都不放过, 可就是找不着。就这样,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度过了一个早上。中午当我把课本放入书包时, 发现了书包一个袋子鼓鼓的, 打开一看, 原来这个笨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书包里睡觉……

梁创力同学体验到的是:我从家中拿了一个鸡蛋, 不时端着它进行侦测般的琢磨, 密切留意它的“一举一动”, 但几天过去了, 它还是用光滑无缝的外壳将自己屏蔽在密闭的空间里。虽说老师的要求让我觉得纳闷, 但对这鸡蛋我可是寸步不离, 生恐它会突然长出两腿, 然后逃跑。有一次, 我把它放在柜子里的一本本子上, 当课上到一半, 我们正听得入迷时, 前面的女同学无意中往后一压, 结果她的鸡蛋就碎了。我正庆幸自己的鸡蛋还完好无损, 意外再次发生。老师叫我们拿出本子, 我全然忘记了鸡蛋的存在, 把本子一抽, “咚”的一声震上心头, 脑海闪过“鸡蛋”二字, 我立马俯头查看, 瞪大眼睛, 屏住呼吸, 生怕那微小的呼吸声, 也会有足够的力量去摧毁鸡蛋, 幸亏此蛋非彼蛋, 没那么容易碎, 真是鸡蛋中的战斗机。但一只蛋却把淡定的我弄得不“蛋”定, 说起来还真让人笑话。护蛋工作到星期五顺利结束了, 我从中得出这样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时, 应做到最好, 不能有一个不小心, 否则就有太多的意外。蛋碎了还可以换一只, 但在人生旅途上, 多一个意外, 那么就意味着多一个遗憾。

梁泽锋同学在“给鸡蛋当保镖”的经历中感悟到:“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有时, 毁灭一个成功的, 是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邓浩华同学在“鸡蛋阵亡”后感受到:生命是坚强的, 也是脆弱的, 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懂得珍惜生命, 还教会我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黄亿一同学感慨道: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颗破碎的蛋, 更使我明白了, 该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廖英杰同学顿悟了:护蛋期间, 我渐渐明白, 其实我就是生活中受父母关爱的那颗小小的蛋……

在同学们的字里行间, 流淌着“我的体验”, 而不是老师的体验、别人的体验。他们的感受是那样的真切, 他们的感情是那样的真挚, 他们的感悟是那样的真诚, 他们的作文在个性的家园中激情洋溢。

三、回归精神的家园, 拓宽学生心灵的空间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观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说,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教育与生活原本就这样的密不可分。而作文, 正是满贮着生活、生命情怀的教育诗篇, 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因此, 语文教师应通过作文教学,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激活学生的思维, 拓宽他们心灵的空间, 把学生培养成为活生生的人, 关心生活的人, 具有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 有创新能力的人。

走进初三, 繁重的学习任务、无形的压力使许多同学对身边的人和事感到麻木, 对亲情也熟视无睹, 作文自然也就缺乏了对生活的感悟、对爱的真切感受。我在“护蛋行动”结束后, 又布置了一项让学生乍听之后面面相觑的任务:对父母进行访谈, 一起算一算从出生到现在他们在你身上“投资”了多少钱, 并把这一过程写出来。如果说“护蛋行动”使学生们收获了与众不同的体验的话, 那这一次的访谈则真正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从学生作文的题目就可见一斑:《算算亲情帐, 感知父母心》《养儿十四年, 金钱汗水算不尽》《爱的付出》《特殊的作业》《算不尽的爱》《呵护》《母亲的白发》《读懂母亲读懂爱》《爱的帐单》……从作文内容来看:有的同学在算帐过程中几度落泪, 读懂了一直伴随自己成长的浓浓的爱;有的在访谈中, 与父母共同回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重拾久违的温馨;有的为算出来的庞大的数字震撼, 不禁潸然泪下, 感受到爱的付出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这一次的作文, 孩子们怀着感恩的心, 写出了震撼心灵的作文, 写出了交织着自己的思考、情感、态度和个性的作文。只有这样的作文, 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 才能成为学生塑造人格的良好模具。

上一篇:关于妈妈的爱的作文:爱有几分下一篇:2010年1月法律文书写作试题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