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2024-08-21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    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课件。

学具:每同位一张粉红色的纸(长5cm,宽3cm),蓝色的纸(长4cm,宽3cm),绿色的纸(边长4cm的正方形)。每同位有一个学具袋,里面装有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举行小组生涂色比赛,哪组先涂完就赢了。

生涂后,师问:为什么这组的同学最快涂好呢?请看他们的卡纸,对于这个比赛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每个小组的纸张大小不同,他们组纸张的面小。

师:每个小组的纸张大小不同,他们组纸张的面是最小的,理所当然他们是涂得最快的一组。所以这个游戏是不太公平。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知道纸张的面有大有小,其实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哦,比如黑板的面就是这个边框围着的黑色部分,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课本的面,再摸摸铅笔盒的面,你觉得哪个面大?再摸摸练习本的面与课桌的面,哪个面大?你们再看看黑板的面,它与刚才的面比较,谁大?

师:通过刚才动手摸和观察,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那课本的面的大小就是课本面的?

生:面积

师:黑板面的大小?

生: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是这样的,那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请看:(课件逐个出示四组图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比出上面几组图形的大小,那这一组呢?

生:不知道谁大谁小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呢?

生:因为右边的图,它不是封闭的。

师:你怎样理解“封闭”的意思呢?

生:由线段围起来的,没有空隙的。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课件把不封闭的那个去掉)

完整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阴影的为补充的)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究面积单位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齐读概念),有两个纸张娃娃为了争自己的面积比较大,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瞧瞧?(课件演示)

谁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帮他们吗?

生:用重叠的办法吧!

师:好,我们看看这个办法行不行?(课件演示)原来不行哦?还有其他办法吗?下面请先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学具,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你们小组可以借助那种学具,用什么方法来帮纸张娃娃来解决这个难题,

(小组活动)

师:能汇报下比较的结果吗?

生1:我们是先重叠,然后通过剪切重叠外的部分,然后再进行重叠比较,得出正方形娃娃比长方形娃娃的面积大。

生2:我们组用的小正方形出来摆一摆,长方形娃娃摆了15个小正方形,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们是摆小圆片,也得出是正方形娃娃比长方形娃娃的面积大。

师:对,我们可以在里面摆小图形,哪个图形摆得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摆小图形的方法,那种更加好些呢?为什么?

生:摆小正方形的更好一些,因为用小正方形摆没有空隙。而摆小圆片有很多的空隙。

这里有三个同学,他们也想到了同样的方法,你观察一下谁的方法正确?(课件出示课本72页三个同学在拼摆的那幅图)让学生明白第一位同学用的图形不统一,不能比较,并且不能用圆形来摆。第二位同学摆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比较。

师: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面积单位。用什么图形来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呢?

学生同位合作摆,我安排同学用小正方形来摆。(为了方便等会的汇报,我要求学生把这两张纸放在数学课堂上摆。)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比较的结果?

生:……

师: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这三个单位)。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在刚才的三个单位前分别板书1)?

师:请同学们拿出刚才用来摆的小正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四条边各是多少。

学生量并汇报。

师: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在刚才1平方厘米的左边补充板书)

师:我们怎样来记住这小小的1平方厘米呢?它和我的小指指甲的大小差不多,下面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拿出1平方厘米比一比和自己的那个指甲差不多大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1平方分米有多大?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板书: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快速找出1平方分米的学具,找一下我们教室那个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再请你估计一下,课本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那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师:这是1平方米的纸,你猜猜上面能站多少人?(让学生到讲台上站一站)你猜猜黑板的表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一般我们测量比较大的面积时用平方米做单位,测量比较小的面积时用平方厘米做单位,介于两者之间的用平方分米做单位。

三.巩固练习。

1、我会用好面积单位。(看图片填单位)

2、我会估,我会测量。

3、我会比,我会算

四.看书质疑。

刚才我们学习的知识在课本70到74页,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看看还有没有不懂的?

五、回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师生互评: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2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 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 从长度到面积, 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 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并在活动中形成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形成正确的表象。

在学习活动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的大小, 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 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 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学生意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 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表面的大小在数学里有一个名字叫做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面积的理解, 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 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 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这一概念说一说上面两项比较的结果。还可以让学生看看周围的物体, 举例比一比, 某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如比较黑板面与课桌面、课桌面与椅子面的大小。

2. 探究新知, 认识面积

通过摸物体的表面, 感知面积。

(1) 学生观察数学书与铅笔盒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

(2) 观察练习本的面, 课桌的面, 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3) 再看一看黑板的面, 和我们刚才观察的这些面相比, 怎么样?

(4) 小结: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 认识面积单位

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面积的时候, 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 就表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纸片, 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 让同学们对单位面积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如下活动:

(1) 各自比一比, 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2) 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3) 在黑板上贴一张1平方米的纸, 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翻出反面 (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 , 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4) 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5) 估计一下, 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6) 估计一下, 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 (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 让学生尽量地站进去)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 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 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 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 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 培养学生的迁移和推理能力。

四、总结内容, 拓展思路

师:刚才,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 还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可以回家量一量家里自己房间的面积、自己的小床面积、电视屏幕的面积、茶几的面积等, 下节课请同学们说一说。

五、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 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 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如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 引导学生感知身边随处可见的物体面积, 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动手实践, 让学生进行摸一摸、看一看、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测一测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 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的, 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 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 答案层出不穷。在教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实际生活, 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 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 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也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生活中物体面积的大小, 拓展学生的思维, 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 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 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 再现面积单位, 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 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介绍常用面积单位时, 除了教材安排的活动外, 还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其他感知活动。如用纸折出1平方分米大小的一块, 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试一试能摆下多少本练习本等。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3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课件和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边长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这样3个提问。

展示课件一。

1.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 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想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让同学们看个短片,还要请同学们当个裁判。展示课件二(短片内容:两个同学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手里各自拿着自己小长假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小明说:我的照片是2平方分米。小强说:小明我的照片有198平方厘米比你的大,我的大我的大……争论不休)。

师:请同学们给他们裁判裁判,是小明的大,还是小强的大?

生:小明的大,小强的大。(意见不能统一)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我们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待会儿再说行不行?

二、探究新知

1. 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能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4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就是……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

2. 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试验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学生汇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在课题后板书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师: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下面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出示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小结:以上几道题都是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这样的题首先想到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有几个高级单位的数就有几个100。

四、综合训练

1. 练习二十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练习二十的第5、6题。(1、2组做5题,3、4组做6题)每组抽一生在黑板上做。

3. 找三组一生评讲第6题。

五、课堂小结

1.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师:这堂课你学会什么?学生说,教师小结。

2. 师:现在我们能给小明和小强当裁判吗?(在齐声回答之后请一生裁判)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第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测量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准备硬纸片图形若干个:圆片、长方形、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有趣的画(跳水运动员-田亮),大屏幕出示画,这幅画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现在老师给这个画加上边框,求边框的长度就是求什么?(周长)如果老师再給这幅画配上玻璃,要多少玻璃还是求周长吗?那又是求什么?(面积)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想弄明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揭示课题)

【评析: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有效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由于问题生成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使得学生对新概念的出现不会感到陌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能为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知作好铺垫。】

(二)体验建构,生成感悟

1、面积的概念

①师: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物体的面,并且摸一摸,比一比,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你能举例说一下吗?(板书:物体的表面  大小)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根据你的观察,什么物体的面比什么物体的面大呢?请小组互相说一说。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生活经验,进一步明确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②教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第一个图形是一个长方形,而第二个图形只有三条线段)

师:能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吗?

生1:不能比较,因为第二图形不完整。

生2:第二图形不封闭,它的大小不能确定。

师: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

师:角是封闭图形吗?

师;你能添上一条线段使第二个图形变成封闭图形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在第二个图形上补画一条线段,使它变成长方形。

③教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也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这种大小就叫作面积。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齐读面积的概念。

④教师出示图形

师:爱心、笑脸和树叶任意两个图形比较大小。

两个长方形图形比较大小。

让学生比较每组图形的大小,并要求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法、重叠法

2、通过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a、探讨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

⑴、设疑:课件出示图形:(3×5,2×7的两张长方形)

师: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答略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我们能不能借助学具来帮忙。

⑵、小组合作

出示合作思考要点:①你组可用什么材料或学具来比较图形1和图形2的面积大小?②在这几种比较方法中,你组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合理?(学生四人合作讨论,教师巡视)

⑶小组反馈:通过小组操作,你们认为它们的面积哪个大?

生齐回答:是图1的面积大。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小组派代表交流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剪拼法,摆图法和数格法。

师: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合理?

生1:我们组认为是正方形摆最好,用圆、长方形摆有空隙。

生2:我们认为用剪拼法好。

生3:剪拼法不好,若是黑板面和课桌面不能剪。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统一了吗?得出数正方形的个数最合理。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剪拼法和摆正方形法(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3、认识统一单位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猜猜谁的面积大?游戏:看格子,猜面积。

师:有两个图形,一个摆9个正方形,另一个摆15个正方形,哪个面积大?

学生:15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它的格子多。

师:是吗?紧接着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

生(惊讶):啊!原来是这样呀。

师:想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板书:面积单位)。

【评析:通过图形的比较,给予了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然后,教师接触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创设了动态变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统一面积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知识是从现实需要中产生发展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探究需求。】

3、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

(1)、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师:请阅读一则小资料(课件播放:文字呈现配合画外音)。你能从中知道什么?

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国际上常用三种方格:面积为1平方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

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国际上常用三种方格:面积为1平方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

生1:我知道了国际上通常用的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三种常用的方格。

生2:我明白了比较面积大小时经常采用三种固定的方格。

生3:那个大号的是1平方米的,中号的是1平方分米的,小号的是1平方厘米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3:我们学过1米最大、1分米第二、1厘米最小。我想加上“平方”两个字应该也是同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给三个模型贴上“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标签。)师:很好!我们已初步感知了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那么,这三个单位,你想先研究哪一个呢?

生4:我认为先认识平方米比较好。因为这个单位在生活中最为常用。

生5:……

师:那好,我们就从“平方米”开始研究

【评析:通过对直观模型的感性辨别,让学生初步建立“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表象;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下一步研究的对象,又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认识“平方米”

师:观察1平方米的这个模型,它是什么形状?猜一猜边长可能是多少?

生1:是正方形。我猜想它的边长很可能就是1米。

生2:是正方形。我也猜边长是1米。

师:究竟是不是1米,可以怎样验证?生答略。

师:请你们把“1米”标签贴在模型中。(学生把“1米”贴在正方形的边上)为什么贴在这里?

生3:因为刚才量出的1米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要贴在边上。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认真测量。通过这个环节,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4:我发现了面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米。

生5:我发现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教师摘要板书,学生齐说结论)

师:老师把1平方米的布铺在地上,哪个小朋友愿意站在上面?师:你感觉怎样?

生6:方米挺大的,还有很多空地,上面能站很多同学呢!

师:那么我们来猜一猜大约一共可站多少个同学?

生7:12个          生8:15个         生9:18个

师:谁猜得最准确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如何?

(课堂呈现争先恐后的抢站局面,教师请学生代表有序地上台体验并请其余学生一起数人数,发现可以站10个人。)

师:那么,你的生活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1平方米?

生:方桌面、大理石地砖、铝合金窗户……

师:黑板大约有几平方米?

生:3平方米;4平方米。

生:只要用1平方米的模型在黑板上铺一铺就行了。

(教师示范,发现黑板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米多一些,对两个学生的猜测予以肯定)

【评析:“平方米”的概念,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师采用量边长、在1平方米的平面上站人、寻找生活原型、估计黑板的大小等教学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建立起1平方米的准确概念。】

(3)认识“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然后把收获和同桌进行交流。

(课堂上呈现了这样的探究场面:有的同学仍旧用1平方米的研究策略,在测量两个模型的边长;有的同学则是用比在纸上画;有的同学东张西望地在教室里寻找与两个面积单位大小相符的生活原型。)

师:谁来汇报自己的体验感悟!

生答略。

(三)巩固拓展,衍射引申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       )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       )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       )

2、我能改!

嘀铃铃!小闹钟响个不停,小平从3平方分米的床上一跃而起,穿上衣服,叠好4平方米的被子,背上书包,戴好5平方分米的校徽,急忙忙的赶到48平方厘米的教室,拿出3分米大的数学书和5厘米大的橡皮……

(四)全课总结。

师: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创设情景, 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孩子们一张有9个格,一张有15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9个格的大,有的说15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9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三)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比较面积的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新。

小红和小丽在一次旅游中照了很多漂亮的相片,她们去到玻璃店想给自已心爱的相框加上玻璃,以便保存.课件展示两块面积相等,但是形状不同的玻璃,店长安装好了,却让她们付同样多的钱,可小红和小丽认为:两块大小不一样的玻璃收同样多的钱不合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一、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你首先会看到它的什么呢?

生:回答。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课桌的表面、练习本的表面。

问:你知道这些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什么吗?

生:回答。

板书:物体的表面。

问:你发现这些物本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吗?

生:回答。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出示:

问:你知道它们的面积在那里吗?(课件展示)

面积周长呢?(课件展示)并比较大小。

师:像这样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生一齐归纳面积的含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问:1、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让学生比较电视和黑板的频幕哪个大?

生:回答。

师:像这样用眼睛观察就能比较面积的大小的,我们叫什么方法呢?师生归纳。

板书:观察法。

第一关: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生归纳重叠法。

板书:重叠法。

第二关:

师生归纳数格子法。

板书:数格子法。

师生一齐归纳比较面积大小的三种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数格子法。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通过刚才学习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四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让学生利用手上的学具拼一拼、摆一摆。

展示几个小组不同的摆法,并师生共同归纳: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而用□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让学生看书质疑,并把自已认为重要的句子画出来。

1、认识平方厘米。

问: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

引导学生说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并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板书并出示1平方厘米的图形。

问:测量什么物体的时候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回答。

2、认识平方分米。

让学生说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板书并出示1平方分米的图形。

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平方分米的大小。并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问:测量什么物体的时候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回答。

3、认识平方米。

让学生说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师板书。

师:你们能用手势做一个1平方米的大小吗?

让学生4人双手围成一个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图形。

即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教室地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4、加强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四、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5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3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教室的面积是54

五、本课小结(略)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三(2)班数学

蔡素云

1. 教材把握准确,处理得当.

2. 过度自然,容量恰当.

3. “三动紧密配合,练习形式多样,学习积极较高.语句速度偏快,照中下先意识弱.

三(2)班数学

蔡素云

1. 老师表情亲切,语调柔和,自信从容,和学生的互动较好,课堂 气氛轻松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

2.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法得当,面向全体,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 讲练结合,有适量的练习,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三(2)班

蔡素云

蔡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确有办法,每次听她的谭,都感到课堂响亮,活跃.如果靓女的特长我无法仿效,如是方法方面,有必要找她请教.把自己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水平提高一点.

三(2)班数学

蔡素云

1. 教者善于用教态和语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的气氛.

2. 准确把握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学生的热情高,回答声音响亮.

三(2)班数学

蔡素云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也抓得比较好.教师面向学生全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面积 同学们,我们的家里都有电视机吧,想想看,是我们教师里的黑板大还是电视机的屏幕大呢?

二、认识面积的概念

让同学们来分别摸一摸桌子面和椅子面,说出哪个面大?

再来让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和练习本来比一比,说出哪个面大,哪个小?

向同学们提问,桌子的面、黑板的面、书本的面,都是些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得出结论,都是封闭图形。然后,对面积下定义。

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1拿出两个事前准备好的长方形,老师来示范,比较大小,但是这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用重叠法比较不出大小,怎么办呢?问学生,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老师鼓励学生使用数格比较大小。最后,老师总结方法,得出结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为了测量面积的方便,我们通常选用正方形来表示面积,那么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1)拿出几张事前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大的正方形,分别让同学们去测量它的边长,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让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2)让同学们画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想一想生活中身边的哪些物体可以用这个单位去测量的,例如橡皮,指甲,邮票。

(3)再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请同学们站上去,然后得出结论,这些面积单位在生活中常用到,所以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四、巩固练习

1(苏教版 做做想想 第三题)比较下面四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2(人教版 做一做第二题P74)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2)先在纸上表示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再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3(人教版 做一做 第二题 P75)先估计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北师大版 练一练)第二题 写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每小格面积是1平方厘米)5(苏教版 练习八)第二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6(北师大版 练习二 第一题)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五、拓展练习

1(北师大版 练一练)

2米=()分米 3分米=()厘米 500厘米=()分米 400分米=()米 22222222

30000米2=()公顷 20分米2=()厘米2 2(北师大版 练习二 第二题)

2米=()厘米

700分米2=()米2 150厘米=()分米 40分米=()米 150厘米=()分米 2米2=()厘米2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2页。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举行小组生涂色比赛,老师这里有四个图形,每组派一个代表,哪组先涂完就赢了。

生涂后,师问:为什么这组的同学最快涂好呢?请看他们的卡纸,对于这个比赛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每个小组的纸张大小不同,他们组纸张的面小,所以就涂的快。师:每个小组的纸张大小不同,他们组纸张的面是最小的,理所当然他们是涂得最快的一组。所以这个游戏是不太公平。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知道纸张的面有大有小,其实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哦,比如黑板的面就是这个边框围着的黑色部分,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课本的面,再摸摸铅笔盒的面,你觉得哪个面大?再摸摸练习本的面与课桌的面,哪个面大?你们再看看黑板的面,它与刚才的面比较,谁大? 师:通过刚才动手摸和观察,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那课本的面的大小就是课本面的? 生:面积

师:黑板面的大小?

生: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物体的表面是这样的,那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请看:(课件逐个出示图形)

生:哪些图形是有面积的?叫什么图形? 生:封闭图形。

师:你怎样理解“封闭”的意思呢? 生:由线段围起来的,没有空隙的。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课件把不封闭的那个去掉)完整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出示图形,同学们观察下哪一个面积大?哪一个面积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1)分别选用小圆形、小三角形、小正方形作单位来测量。(2)观察讨论思考:用那种图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为什么?(3)结论:选用小正方形来做面积单位。(4)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小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2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易错题 篇8

2、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8米,宽是3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从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5、用同样长的两个铁丝分别为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他们的面积相比较()大。

6、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cm,宽减少3cm,它的周长()。

7、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cm,宽不变,面积就增加了28平方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宽为()。

8、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周长也一定相等。()

9、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倍。

10、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后,面积和周长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

11、边长是4cm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维思数学----面积模块易错题-----姓名得分1、6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0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千米=()公顷20000平方米=()公顷3公顷=()平方米

2、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8米,宽是3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从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5、用同样长的两个铁丝分别为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他们的面积相比较()大。

6、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cm,宽减少3cm,它的周长()。

7、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cm,宽不变,面积就增加了28平方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宽为()。

8、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周长也一定相等。()

9、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倍。

10、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后,面积和周长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

11、边长是4cm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维思数学----面积模块易错题-----姓名得分1、6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0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千米=()公顷20000平方米=()公顷3公顷=()平方米

2、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8米,宽是3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4、从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5、用同样长的两个铁丝分别为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他们的面积相比较()大。

6、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cm,宽减少3cm,它的周长()。

7、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cm,宽不变,面积就增加了28平方厘米,那么长方形的宽为()。

8、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周长也一定相等。()

9、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倍。

10、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后,面积和周长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9

首先,课本中要求学生用1cm2的方格纸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学生操作起来不方便,困难较大,因此,我特意制作了课件直观地进行了演示,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做了铺垫。

其次,这节课学生们经历了大量的动手操作,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1平方厘米,然后学生经历类比学习,很快认识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面积单位。最后通过找一找、量一量、估一估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在使用课件中利用白板的优势,在练习环节,直观的为学生演示了图形通过切割,移动、旋转和拼接的过程,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在“修改日记”环节,也利用白板功能,直观的和学生共同进行了修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面积单位。在建立“知识树”环节,使用“资料库”中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也有了一个回顾和更系统的认识。

在本节课也有几个不足之处: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复习面积的概念、摸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为学习面积单位做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相对来说,显得有些不够直入主题,特别是和后面的淘气、笑笑比格子情景的创设同时放在一起,感觉有一些琐碎之嫌。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10

正确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熟练掌握各自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区分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建立体积和表面积的空间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长方体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列式: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1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导入:同学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那么,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的内容.

板书: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

(一)体积和表面积的对比.

1、区分体积和表面积这两个概念.

归纳小结:

长方体的表面积指它的六个面的总面积,而体积则是指它所占空间的大小.

2、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

归纳小结:

表面积用面积单位来计量,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区分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时,所需的条件相同,计算方法为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所需的条件相同,但因计算内容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不相同.

(二)教学例7.

例7、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长方体纸箱,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

(1)做一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

(2)它的体积是多少?

(求做纸箱要用多少纸板,需要计算纸箱的表面积)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

(1)表面积

(8×5+5×6+8×6)×2=118×2=236(平方分米)

(2)体积

8×5×6=240(立方分米)

答:做一个纸箱至少要236平方分米的硬纸板,它的体积是240立方分米.

(三)练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2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区别: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答:它的表面积是864平方厘米,体积是1728立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体积和表面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在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1)一个粉笔盒的表面积大约是6(   ).

(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大约是14(    ).

(3)一个游泳池,它最多可容水3000(    ).

4、判断.

(1)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2)表面积是6平方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

五、课后作业.

1、人民革制品厂用合成革做长方体的箱子,长0.9米,宽0.6米,高0.4米.做一个箱子至少要用多少合成革?

2、黎明纸盒厂做正方体的纸盒,棱长0.6米,做一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纸盒的体积是多少?

3、永丰水泵厂计划25天制造1575台水泵,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2台.照这样计算,完成原定生产任务可少用多少天?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例7、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长方体纸箱,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

(1)做一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

(2)它的体积是多少?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同样的三角板两个/每人。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新知探究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πr×r

S圆=πr×r=π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πr2

(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r÷

=πr2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例1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求:s=?

r=d÷220÷2=10(m)

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四、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40分)

r=5cmd=0.8dm

2、解答下列各题。(60分)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学社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发现疑难。

小组内订正,评比、得分。

全班内评比出优胜小组。

五、谈收获、表决心。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圆的面积(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

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环形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算:

3242528292202

2π3π6π10π7π5π

1、填表

r d C S

3cm

9cm

10m

12.56m

填写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解答过程及结果。

(3)周长是12.56时面积也是12.56,能说周长和面积相等吗?

三、新知探究

(一)、教学环形面积。

1、结合实物光盘,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

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及问题。

(2)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不同的解题思路。

解法1:环形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解法2: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4、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S=π×(R2-r2)

(二)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

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存在问题。

学生汇报解题方法及结果。

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S=π()2

3、环形面积:S=π(R2-r2)

设计意图:

1、重视教具的作用。在圆面积的教学中,在我带领着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出求环形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性,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

面积与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12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100×33÷2=1650(cm)

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课后记:

第四课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八5~10题)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练习十六2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1) 让学生尝试分。

(2) 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 : 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9*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8*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4、5题。

上一篇:黄河大合唱论文下一篇:母爱作文1000字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