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演讲稿

2024-07-20

在阅读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演讲稿(共11篇)

在阅读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演讲稿 篇1

打开《柳州教师培训读本》,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题目是“用诚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是柳州市龙城中学的韦莉老师。我把整个故事细细地读了一遍,边读边想,眼前不禁浮现出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往事。

春季学期我教二年级数学,按学区考试规则规定,二年级期考必须单人单坐,这与一年级期考时的双人双坐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上个学期的期考就因为缺少常规性训练,所以有些学生在考试时表现得比较紧张,发挥失常,以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这个学期的每次单元小考,我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单人单坐的训练。可是到哪儿再找一个教室给我的学生们小考呢?正在我感到无奈时,一些学生把座椅移到了桌子的侧端,坐在走道里。立即,所有的学生纷纷效仿,把座椅移到了桌子的侧端,同座成了面对面,邻座成了背对背。看到这一变化,我在称赞之余说道:“真好,大家能想出这个办法,又这么自觉,我想大家一定是很讲诚信的!虽然考试时老师是可以帮着读题,但我希望大家能学着自己读题,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所以大家自己读题,认真答卷,好吗?”顿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的学生都悄无声息地埋头于试卷之中。我担心在我离开时有人会破坏这份安宁,为了检验,我装着有事离开了教室。中间我悄悄地进行观察,教室里依然是那样安静,我满心欢喜。自此,只要是进行单元小考,学生都会自觉地按照这种方法拉开距离来答题,以示自己的诚信。

此事,引起我更多的思考,在诚信方面对学生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有意识的培养。所以,尽管有些学生在小考时出现很多低级错误,但我都不正面责怪学生的粗心,而是肯定了学生的诚信:“我相信你们没有偷看别人的答案,因为有些同学旁边的人都答对了,他却没答对,说明大家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答题的。我希望大家在讲诚信的同时,还要认真努力地学习,在交一份诚信答卷的同时,也能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我是这样认为,也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韦莉老师的文章使我在培养学生诚信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更多的体会。我常常问自己:“我的教育教学中是否渗透了诚信教育?”

2.尊重学生也是爱的体现。

不断地学习让我有了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的篇章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重庆某中学初三学生丁X,于2007年4月12日中午从学校教学楼跳楼坠地死亡,丁X的父母以侮辱罪将丁X的班主任汪老师告上法庭。他们认为,汪在丁X自杀前说的“你长得又矮又丑,连坐台都没资格”这句话,深深地伤了15岁丁X的心,导致丁X跳楼自杀身亡。

此案例再次给我敲响了警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偶尔会听到教师比较随意的语言,如:“你这么捣蛋,没人喜欢你,你还活着干吗?”“你这么笨,教牛都会了,教这么久你还不会。”这些含贬义的话语,学生听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说不定在心里用更恶毒的语言反击呢。当然,多数教师也是“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所了解的,相信不会造成不良后果。但是,如果我们教师的判断出现偏差,就有可能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对此,我有过深切的体会。

我班一名女生听课注意力和学习接受能力较差,为此,我常要对她进行个别辅导。有一次,我教她做计算时她怎么也学不会,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我渐渐失去了耐心,烦躁代替了原有的亲切与温柔,这名女生的眼泪慢慢地流了出来,且越流越多,怎么也哄不停,我只好中断了辅导。此后的一次上课提问,我想给她一次机会,可她站起来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泪流满面地哭了起来,根本不理会我真诚的微笑与鼓励的眼神。我和全班同学都愣住了,我只好连声安慰并请她坐下,不敢再把目光对着她,然后继续上课。此后,我只能选择她心情愉快的时候,才敢给她进行个别辅导,在她的眼神对着我并比较自信的时候才提问她。渐渐地,她变勇敢了,不再在进行个别辅导和回答问题时哭了,成绩也有了提高。

是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何况心灵幼小的学生。如果我一直对该女生的态度有一点点轻视或不敬,我想,她不会这么顺利地调整好心态,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得到提高。“尊重也是一种美德”。再次学习义务教育法,我对“尊重”二字有了更深的认识。生动的案例使我原已放松的心情再一次收紧,我不得不时常问自己:“在尊重这方面我做得怎样了?”

3.注重教育的发展性。

在不断的阅读学习中,我有了更多的收获。

打开《柳州教师培训读本》第82页,主要内容是“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第四,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同时对这四点现代学生观作了详注。紧接后面的举例和点评,让我对此四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读另一本《引领心灵》中张寿卿老师的一个教学故事《历史题该怎样考》,文章对我触动不小。文中说,中外的历史考试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中国出的历史考题,侧重于考查已发生过的事;而美国和日本考历史时,注重学生的想象和发展,会让学生用“如果”来设想,这种设想具有很大的发展性。看看日本教师出的历史考题:“21世纪如果日本与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开火的远因和近因是什么?如果日本贏了你认为是M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地方?分析之。”多可怕的考题!虽然学生只回答了前面的问题,但足以让我心跳加快。事后,我把我读到的内容和感慨说与家人听,家人也感慨颇多。看看人家的教育,培养出的不仅是历史学家,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分析家。我们不得不感叹:“难怪日本的发展速度这么快!”而我们出的历史考题则是:“甲午战争是哪年爆发的?签订了什么条约?割让了多少土地?赔偿了多少银两?……”这样的考题学生即使考得好又怎样?不是成为历史了吗?重要的是把握现在,设想将来。

是的,现代学生观不是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吗?为何教师要居高临下地去考学生的记忆和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正在发展中的人呢?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还需要完善。可喜的是,这种情况正在完善。上学期二年级数学期考中就有“说出理由”的要求,只可惜又附加了“标准答案”,以致只要偏离了“标准”,再精彩的答案也被否定。此后,在工作之余我常反省:“我的教育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性?”

在阅读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演讲稿 篇2

(一) 我国儿童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 教学目标上重学习, 轻兴趣

对于成年人来说,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的手段, 而对于幼儿来说, 则并非如此。有研究者在幼儿园做过一项调查, 其中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思考。其一, 当问起“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讲解”时, 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讲解”。其二, 当问起“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时, 90%的孩子都选择了家, 他们的理由是“家里安静、书多, 父母能教我”。阅读对于幼儿而言, 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 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换句话说,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 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阅读, 而不是在阅读中学习。而所谓“学会阅读”, 就是指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前的幼儿阅读教学, 则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成人阅读和儿童阅读, 过早地把阅读当作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而很少把关注点放在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上, 从长远来看, 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 教学策略上重识字, 轻理解

在我国, 很多幼儿家长都以自己孩子的识字量大为荣, 顺应家长的要求, 许多幼儿园都在过早地进行识字教学, 在幼儿园的走廊里、教室里随处可见各种识字卡片。事实上, 会识字并不等于会读书。单纯学习识字, 未能恰当地处理好阅读过程中局部编码和整体理解的关系, 很可能会造成孩子认识了很多字, 但阅读理解能力很差的结果。同时, 机械记忆的识字方法太过枯燥乏味, 它会损害儿童学习母语的兴趣, 有研究证实, 识字量大的幼儿在幼儿园里主动阅读的频率比其他儿童低[1], 这种以牺牲阅读兴趣来换取识字量的做法, 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如果说我国的语言教学方法是按照字、词、句、段、篇这种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的话, 那么当前西方许多国家则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 主张既然阅读是为了理解, 那么刚开始阅读时就要强调对故事整体的理解, 然后再学习字词[2], 这种全语言 (Whole Language) 的教学方法 (1) 对于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 教学过程中重讲解, 轻互动

年幼的儿童喜欢听故事, 顺应孩子的意愿, 一些家长和幼儿教师习惯于给孩子讲故事, 比如很多幼儿园的语言课都是以老师讲、孩子听的方式进行的。事实上, 讲故事是个单向的过程, 它剥夺了孩子“说”的机会;尽管有的幼儿语言课堂上师生之间有所交流, 但交流得也不充分, 很多老师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交流, 针对故事情节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封闭式问题, 是孩子很容易用“对”或“不对”、“是”或“不是”、“好”或“不好”来回答的问题, 这就剥夺了孩子培养思维发散性的机会。而只有在双向的互动交流过程中, 在开放式问题的问答和讨论中, 才能充分利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口语经验, 促进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四) 教学材料上重难度, 轻适度

在孩子刚开始阅读的时候, 读物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是他们培养阅读兴趣的第一步。当前在我国, 很多幼儿阅读教学材料都片面强调难度, 以成人意志为主导, 忽略了读本对年幼儿童的适宜程度, 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违背了儿童的天性, 片面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这样一来, 儿童所阅读的是一些他们不理解、不感兴趣、不符合语言发展趋势的材料, 这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不利。

二、科学认识阅读与幼儿的阅读教学

会识字不等于会阅读, 就像学会了单个的音符, 不一定能谱出优美的乐章一样。那么阅读究竟是什么?幼儿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怎样的过程呢?幼儿的阅读教学, 首先应该能满足幼儿的阅读兴趣, 要能够激发他们对书的热爱和对读的热情, 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第二, 要能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相匹配。故事主题要接近儿童生活, 符合儿童的经验和需要, 易于理解。读本的词语熟悉性、生字词出现频率和重复率等要与儿童的智力、情感和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 要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形象思维) 和活动特点 (游戏) 。要以儿童为中心, 遵循孩子的需要, 与孩子平等交流, 分享创意和观点。

三、分享阅读 (Shared-book Reading, SBR) :让儿童在快乐中悄悄成长

所谓分享阅读, 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 成人和儿童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 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它旨在轻松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让幼儿尽快地从依赖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分享阅读由新西兰教育学家Don Holdaway[3,4]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 迅速成为西方国家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近几年来,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分享阅读的读物能充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1. 主题、情节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分享阅读的故事主题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如《今天穿什么》 (见附录) ;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情感需要, 如《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找朋友》;能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 如《千人糕》;能对儿童进行春风化雨般的道德教育, 如《小乌鸦》。分享阅读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 结尾精彩、出人意料, 能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 不断自主地对下文做出预期, 从而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2. 文字语言难度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分享阅读的故事长度、字体大小等都根据科学的实验研究结果而设定, 故事语言优美自然, 词汇丰富, 最重要的是每个词语都经过了认知心理学家的反复推敲, 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可理解性、熟悉性和生动性, 完全符合儿童语言理解能力, 儿童听这些故事时, 会觉得生动有趣;儿童尝试模仿和自己阅读时, 会觉得简单而易操作。此外, 分享阅读的故事语言中, 有大量相同结构的词, 这有助于提高幼儿口语水平的词素意识 (morphological awareness) (2) , 增强了他们对母语字词的分析和操作能力[1,5]。

3. 插图具有很高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对颜色的敏感度是最早发育的后天能力之一。如果一件物体先以鲜艳的色彩和较大的面积闯入儿童的视野之中, 他就会对这个事物发生明显而持久的兴趣。因此, 图文并茂的图书才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书籍。分享阅读故事读本中的插图色彩丰富、颜色鲜艳, 主人公形象生动可爱, 表现手法幽默且富有创意, 而且图文紧密呼应。插图形象地诠释了文字的含义, 文字生动地概括了插图的内容, 真正做到了形、音、义的高度结合, 这样不仅能降低儿童阅读理解的难度, 而且能充分激发和引导儿童的自主阅读[6]。

(二) 分享阅读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学习, 而是分享乐趣

分享阅读之所以被称为“分享”, 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享受”, 以享受快乐作为阅读的出发点和达到其他目的的基础, 把阅读看成是一种成人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游戏活动, 而不是一种教育行为。

在阅读过程中, 成人不给儿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而是以两代人共同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为目的, 这就缩短了成人和儿童之间的距离, 使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快乐, 同时也避免了他人的评判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 保证了儿童的阅读积极性, 让儿童在自主安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逐渐喜欢上阅读。

(三) 支架淡出的教学过程, 让儿童从“听故事”安全过渡到“读故事”

日常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 很多儿童经常要求家长给他们重复讲述那些他们已经很熟悉的故事。这是因为儿童第一次听故事时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 难以将故事情节与现实相联系;而在第二次讲述之后, 儿童已经熟悉了故事情节, 他们就可以把故事中各种角色的命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从而每一次听故事都会有新的发现。

分享阅读也强调重复, 随着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 儿童可以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当成人朗读上一句的时候, 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 于是, 在成人朗读的同时, 他们可以开始尝试着跟读。当儿童对故事变得越来越熟悉的时候, 成人可以逐渐将声音减小, 语速放慢, 甚至故意停顿, 给儿童说出下一句。通过这种支架 (scaffold) 淡出的过程, 儿童开始从被动地听别人讲故事, 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 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最终逐步过渡到独立阅读。与此同时, 他们也就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胜任感, 增强了自信心, 也激发了更大的阅读热情。

(四) 不以识字为目的, 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大约从3岁开始, 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 拥有了大量的口语经验和相当程度的口语理解能力, 在头脑中建立了大量语音与语义的联系, 这时,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形和音之间的联结。

分享阅读主张成人和儿童共用一本书, 成人为儿童逐字指读。一边用手指的动作, 引导儿童注意到每一个字的字形, 同时, 读出每一个字的发音。这样, 儿童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 学着把自己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 从而意识到每一个字形都负载着一个发音, 字形和字音之间存在着匹配关系。这样, 经过多次重复以后, 儿童可以逐渐达到对“字形-字音-字义”的三项掌握。这种学习是在儿童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他们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 识字是阅读的“副产品”, 与目前在美国兴起的“从上下文中学习”的要求相吻合, 是一种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对儿童的长期发展更有意义。

(五) 利用儿童的口语经验, 实现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充分互动

普通的阅读方法往往发生在读者和读物之间, 而年幼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口语经验,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这种口语经验, 那么这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来说, 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分享阅读做到了这一点。在阅读之前, 成人可以引导儿童对整个画面内容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充分的想像, 成人静静地聆听儿童的讲述, 必要时加以示范和指导, 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想像力,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在阅读过程中, 成人和儿童可以就故事情节进行一些非正式讨论, 或者对儿童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 (open-ended questions) , 比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会怎么做?”“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想?”“你觉得下面可能会发生些什么?”等等, 让孩子体验到事件的内在逻辑性, 分辨前因后果,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种和成人进行成功交流的互动经验, 不仅可以深化儿童对故事中有关概念的理解, 而且还让孩子学会了如何倾听, 如何理解别人的观点,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如何提出自己的疑问等等, 这对于培养他们日后的社交能力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六) 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 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为了让成人和孩子更充分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分享阅读还设计了丰富的阅读拓展活动, 比如社会性游戏、角色扮演、绘画、续编故事、创编故事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儿童的阅读经验, 深化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而且还让儿童的书写、绘画、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各种能力都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有调查显示, 中国儿童平均在8岁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 而西方儿童一般是在4岁[7], 这组数字让我们震撼,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 阅读不是进入小学之后才有的事情, 阅读能力作为儿童成长的基石, 在学龄前期就应该被充分地重视起来。而学前阶段的阅读教学, 重中之重是让儿童学会阅读, 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分享阅读, 作为一种理想的早期阅读教学方式, 它让儿童在互动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阅读, 在阅读中悄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瑾.分享阅读对汉语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D]硕士论文[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5, 3~8

[2]Bond G L, Dykstra R.The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 in first-grade reading instruction.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97, (32) :348~427

[3]Holdaway D.Foundations of literacy.Sydney:Ashton Scholastic, 1979, 64~75

[4]Holdaway D.Independence in reading2nd ed.New York:Scholastic, 1980, 38~59

[5]叶青青.平衡教学对学前儿童汉语词素意识及阅读理解发展的影响[D].硕士论文[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6, 1~11

[6]伍新春.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J].学前教育 (家教版) , 2004, (3) , 10~11

在快乐中学习,在收获中成长 篇3

英语“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够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中,英语兴趣淡化,成绩不断下降,逐步丧失学习信心,从而成为英语“学困生”。在任教的班级中,中等生居多,英语“学困生”虽然比例不大,但他们的学习状况更值得我们关注。

一、快乐源于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作用,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因此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在校园生活中和他们和谐地相处,课间可以摸着他们的小脑袋或拍着肩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的朋友;或常和他们聊一些小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心灵只能用心灵去碰撞,真情只能用真情去呼唤。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和你成为朋友。经过调查发现,如果学生喜欢哪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所教学科成绩一定比较高。只要“学困生”接受了老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在公平、宽容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每个人都有被宽容的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学困生”与其它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因为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英语课像是在听“天书”,使得他们没有信心,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与老师不大亲近,对老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因此, 我们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更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细心呵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从心理来讲,“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关心,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爱护,才能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以分数低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学困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对平时成绩不合格者,不在班里公布,而是找其个别交谈,帮助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要及时抓住,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其信心。

三、精心设计快乐课堂

如果课堂气氛死板,枯燥无味,学生就容易开小差,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或适时加段英语歌曲,或让学生进行对话,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发现思想开小差的,就适时提醒或提问,让他们做个简单的替换练习,做对了给予鼓励,做错了,不讽刺挖苦,使每位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享受每一节课。

备每一节课时,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课前的导入、教学环节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利用“小组合作”、“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学生会感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思想上减轻学习压力。“学困生”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也能准确读出英语来,并且在倾听其它学生说、读的过程中,再次受到启发,思路更广阔了,还能说出write、draw、sing、dance 、fly、look等一系列动词。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困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了,参与的意识增强了。

四、巧用高超的教育艺术促成“学困生”的快乐成长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是因为恐惧的心会影响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教师的“别有用心”会在学生内心荡起阵阵涟漪,让其重拾学习和做人的信心。其实,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要稍加技巧,就能成功帮助学生维护做人的尊严和培养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为了沟通师生情感,教师还可设计激励、积极的作业评语,从而唤起”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一直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美观、正确。只要做到这些,就在作业本写上一个“优”,这样的一个“优”激励着很多学生在奋斗、努力。

五、使“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舞学生。使他们进一步追求成功。从根本上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习的成功感。因此,在课堂里,老师要尽可能给“学困生”有机会说,有机会去表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哪怕只有简短的一句英语对话。这一方面吸引了“学困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能力并激发成就感。

六、制订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困生”得到肯定的阳光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习惯于对所有学生按统一的尺度要求,得了高分就是优生,得了低分就是差生,这种评价方式挫伤了许多“学困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潜力的发挥。我把学生按照综合素质的差异分为四个档次进行评价,让大致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个评价尺度下竞争,而且四个档次之间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适当适时的调整,这样“学困生”就很容易得到成就感。 以上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研究和尝试。转化“学困生”,使他们从“厌学”转为“乐学”,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充分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善待他们,把爱和尊重洒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并出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布鲁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在快乐中阅读 在阅读中成长 篇4

在阅读中成长

【指导目的】1、2、3、在交流分享中体会读书的益处,感受读书的快乐。

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合作。

【指导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指导难点】

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的形成。【课前准备】

1、每位同学准备一本或一篇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或文章,并准备发言稿。

2、准备打印好的散文佳作《油菜花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步入书的殿堂,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书给予人们无尽的启迪、智慧和力量。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留给我们众多关于书的至理名言,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告诉我们大家是书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健康茁壮的成长。的确,书是让我们享受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好书需要大家共同来分享,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喜欢的一本书介绍给大家吧。

二、展示好书,交流分享。

1、学生课堂展示好书

2、师发言:同学们手中的好书真不少,课下用你手中的书赶紧与大家交换吧!资源共享,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读一本好书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必须有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那么,就请同学们把你的高招推荐给大家吧!

三、交流方法,共同提高。

1、学生发言。

2、师评价。

3、师推荐阅读方法(大屏幕展示)。

4、师:好的方法在阅读中获得,好的方法只有在应用中才体现其价 值。下面就让我们大家用所学的方法共同欣赏一篇美文。

四、欣赏美文,学以致用。

1、出示美文朗诵。(大屏幕显示)

2、师提出阅读要求。(大屏幕显示)

3、学生讨论欣赏。4.、学生展示阅读成果。

五、教师寄语

好书是良药,是阶梯;好书是营养品,是指路灯;好书是万界的灵物,陶冶你的情操;好书是天堂的天使,带给你无限幸福。

让学生在阅读的快乐中成长 篇5

----------浅淡如何促进山区小学的语文低段课外阅读

江雪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低段的阅读要求非常具体,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小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目标无法完成。如何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呢?现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当前偏远农村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1、阅读资源少。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农村小学,学生普遍没有课外读物。而家长也不太愿意给学生买书,或者买也不知道买什么适合学生读的书。因此,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除了课本之外,基本没有其它可读的书籍。

2、没有阅读时间的保障。

由于当前的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加上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来说都较低。学生回家之后,往往家长由于农活忙,基本没有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或者仅停留在问问学生作业完成了没有的层面上。因此,学生阅读时间很少,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基本上课外阅读时间每天10分钟都没有保证。

3、学校图书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投入不足,很多偏远的学校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放了些订的报纸,教学杂志。没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学生在校的时间里由于课程紧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图书室阅读,因此总的来说,学校图书室没有发挥好作用。

4、家庭,社会文化氛围薄弱,没有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风气。

在一引偏远山区的很多地方,学生家里除了课本,基本上找不到另外的书籍。家长在农活之余,也是打打麻将打发时光。很少有家长能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学生多是以看看电视的方式渡过了宝贵的课外学习的时间。

5、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由于学校没有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因此,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有时就连教材的阅读都没有达到标准,更无从谈课外的阅读。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一些边远的山区小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如何才能正视这些困难,找到解决的方法呢?

二、课标的再解读。

(一)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重要的启蒙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一定要从入学就要重视。课标上对低段阅读有如下要求: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以上的要求,其实很多是在课堂中要落实的,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下意识的在备课中体现,在课堂上执行,在课后延伸。

(二)结合课标和我们所处环境,在课外,我们能做什么呢?最重要的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1、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去探究。特别是才入学的学生,要多利用图文并茂的内容,以图为主。让学生乐于读。在此过程中,学会爱护图书。

2、注意方法的指导。

在课外的阅读中,引导学生不指读,慢慢体会默读。营造交流的环境,让学生能把自己读书的快乐与同伴分享。

3、选用合适的读物。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低段,要选择图文并茂的,以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要内容的读物,学生兴趣浓,易于接受。

4、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意识指导学生去记儿歌,谜语,给同伴讲故事,抄写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等。通过各种方法,以学生愿意参与的方式,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知识。

三、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当前偏远的农村小学所面临的困难和对课标的解读,我们要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扬长避短,才能有效的落实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1、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打好阅读的基础。

由于家庭的条件所限,注定学生阅读的能力提升必须依靠学校,依靠课堂。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发音的训练,读准是第一要求。如果老师都是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学生如何训练呢?更何谈家长?因此,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普通话有困难,这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语音,视频为主的多媒体课件来训练学生的发音和阅读。发动学生利用看动画片的时间,多听,多学。这样,学生既感兴趣,效果又很好。

2、营造阅读的环境,争取做到人手一本课外读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爱读,一定要让学生爱上丰富的课外书。我曾经在班上给每位家长长写了一封公开信,书后附上推荐书目,有意愿购买的做好统计,然后汇总。对相同选择的做适当调整。尽量做到不重复。家长找不到购买的渠道,不方便的。老师义务帮家长去书店购买。结果,班上成绩最不好的也买了几本。然后,我在班上搞了个图书馆,学生轮流管理,互换有无,结果孩子们阅读的兴趣非常高。

3、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出快乐来。

学校可以多办“故事大王”、“猜一猜”、“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等关于阅读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用活动串起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活动中享受给

自己带来的快乐。

4、学校加大投入,构建阅读空间,积累学生喜欢的作品。

经费的限制让很多学校图书室空空如也,我们可以发动学生为学校捐书,还可以与现在每个村在推进的“农村书屋”进行资源对接。努力构建简易的电子阅览室。这些都是可以有效促进学校阅读环境的有效手段,并且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实施。旧书市场是个好地方,在那里能淘到很多好书,同时节约经费。

5、争取家校联动,共促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通过家长会,特别是家长学校的开办,引导家长转变意识,学习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与学校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比如:为学生营造阅读环境,让学生远离不良的活动。由于家长的观念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最重要,要充分学习,深入浅出的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与学校老师形成共识,共同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6、善于总结,积极反思。

对每个阶段的效果要及时调查,多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修正阅读目标的设立,做到长期坚持,形成学生独立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奠基“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对好的方法及时整理,互相交流,推广。

在阅读中成长,在收获中快乐演讲稿 篇6

——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稿(黄辉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秋风送爽,在这喜迎教师佳节的美好时刻,我有幸列为优秀教师之列上台作表态发言,倍感荣幸。

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区教育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河市中心小学领导的关心培养以及同事们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在此,请允许我向曾经关心过的各级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级领导们的关心,是你们的关心与鼓励,给我最大的支持,给我最大的动力,让我能安心工作,实现梦想。感谢一路走来紧随身边的同事们,你们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从上课到管理班级再到学校管理,大家教给我很多经验,让我能够这么快的成长。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一名共产党员,我没有什么惊人的业绩,也没有什么感人的事迹,我和所有教师一样,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做我应该做的事情,而大家却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要我代表优秀教师发言,我感到很惭愧,只能向大家汇报四年来,在平凡中收获的感动 在充实中收获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我和学校的老师们风雨同舟,和睦相处,共同研讨,亲如一家。为了一堂汇报课,老师们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常常连周六周日都在加班。为了设计板书,大家精心构思。为了做好课件,大家殚精竭虑。有时老师们想到一个金点子,大家立即进行研讨。正因为大家的精益求精,我的课题汇报课得到了领导同行的一致好评。老师们的工作很平凡,老师们的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

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早早来到学校,检查巡视,检查学生早读情况,更多的还是与班主任交谈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商量对策;有时,我还与大家一起研究白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商讨教学中的最优策略。几年来我忙忙碌碌,但我感觉充实并快乐着。

任校长以来,我认真履行校长的工作职责,主持好学校的行政工作,安排好每周的主要工作,落实好区教育局、中心小学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关心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关心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全校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努力下,08年秋季中心小学统一质量监控三、四、五年级语文成绩都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其它各年级的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学校管理工作方面上,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心小学“学校管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2008年被评为洛江区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校园设备、设施建设工作方面,为了向上级争取资金,我真是走破了鞋,跑断了腿,„„费尽了口舌,磨破了嘴皮。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贤达的支持,我校校园内外的路面约750平方米,得到了硬化,铺设了200米环形跑道、80米直线跑道、1800平方米足球场的绿化。幼儿园活动场120平方米广场砖的铺设、跳高、跳远场地的铺设,及购建幼儿园的设备、学校智能广播机、体育器材、电脑室(光纤)等的形成,各建设项目总价值达30余万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得到了市、区、镇、中心小学有关领导、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实践中收获于工作中成长 篇7

一、项目化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 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 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 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 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 以人为重, 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 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 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 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 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

1.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项目化教学是通过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教学项目具有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等特点, 而学生的主体性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特点。首先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 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学习行为, 摆脱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其次, 从项目设计到教学设计都是仅仅围绕学生活动展开, 而且关键是在整个活动中关注学生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设计教学项目, 设立教学情景,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制定最佳的可行性方案, 然后进行实际操作,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仅仅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此外, 自我评价、同学间的评价也是项目化教学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由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工作表现及其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强调学生的自律性。

2.强调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同一教材, 同一课堂, 同一考试, 所有的人几乎都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是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这种填鸭的教学方式, 主要就是老师讲, 学生听, 灌输式的教学, 不管学生能否接受, 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学生能力的开发。教育工作者的对象, 是活生生的人, 具有独特个性和潜能的人。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确定了“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改革理念和思路。教育者的目标, 就是要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培养他们的个性, 激发他们的潜能。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核心“, 学生在团队环境下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这就凸显了项目教学的一个最大特点, 那就是学生的自主、自创学习。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发展客户、处理贸易纠纷、如何获得更大利润等。同时项目化课程教学也锻炼了学生拼搏、协作等优秀品质, 而这也恰恰正是企业员工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整个过程都让学生积极参与, 给予了学生更多可以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文明的历史, 基本上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记载。”阿斯本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表明了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历史是前进的, 文明是发展的, 人类正是以自己的创造书写着自己的文明史。人类创造的成绩一代一代地累积, 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科学文化世界。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 是新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 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呼唤千千万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高职所推广的项目化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既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 也强调小组之间的竞争。每一可行方案都是小组团体的智慧结晶, 其中有争论, 也有相互间的补充。小组之间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老师之间的平等和交流, 在一定的条件下, 双方也能相互启发。

就完成一个项目来讲, 需要用到非常丰富的知识, 包括学过的, 没有学过的, 还有可能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所以完成项目的过程, 就是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 也是一个学习创新的过程。

4.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技能教育的今天, 社会各界极大地关注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能否落到实处, 能否真正的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并发挥其作用则取决于教师, 因为教师与改革是形影相随的, 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效果。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所倡导的项目化教学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项目, 使其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对所授学科融会贯通, 随时对学生突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所以教师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充分研究课程内容;要经常的走进企业, 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

二、项目化教学融合了多种学习理念

1.强调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学习, 就是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 独立思考, 自行发现知识, 掌握原理原则。发现, 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 在处理贸易业务的过程中里, 你可能“发现”一条职业外贸人员早已熟知的知识, 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 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 (尽管它早已写在有关的书上) , 这就是你自己的发现, 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你自己发现的原理, 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 记忆牢固得多。

项目化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设计方案、主动的收集资料和信息、自主地解决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体现了发现学习理念。

发现式学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智慧的潜力。发现本身包含着已知观念的改组, 这种改组可以使已知观念与新学得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或者说使正在进行的工作同他早已熟知的模式配合起来, 从而起到提高智慧潜力的作用。

发现式学习法的根本价值在于, 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如何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独自捕获所需要的知识, 如何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将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的精神和锻炼了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就显得非常地重要。

2.强调有用性的学习

高职教育不同普通本科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更多的强调技能的培养, 理论知识够用既可, 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去发现需要的知识, 使知识和工作紧密联系, 也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项目化教学体现了“教”与“学”合一的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发布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其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决定中也确定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上, 要解决如何很好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这个很现实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法, 加强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通过与企业相联系的项目教学, 克服了知识与实操分离的局面。教师也由原来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 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成了主动探究学习。避免了教师在讲台枯燥的讲, 而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局面。这样能使得教师的教育期望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趋向一致。

职业教育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 所以只有使理论和实践做到有机结合, 才能收到好的授课效果, 才能更好的朝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职教育也面临着如何适应这个要求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便出现在了轰轰烈烈高职教育改革中, 项目化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发现学习的好习惯, 强化学习的目的性。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学习理念,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式教学探讨[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3) .

[3]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研究, 2009, (9) .

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篇8

一、结合课内,拓展阅读

1.结合课前预习,拓展阅读。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们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起点,保证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课文中的故事,往往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开展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由于时间和历史背景的隔阂,学生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是不大容易的。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拓展阅读,了解二战和苏联卫国战争的历史。这样,到了课堂上,学生就能结合所搜集了解的材料,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所表现的内涵,真正受到启迪。

2.结合课中教学,拓展阅读。对于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适当进行拓展阅读,能达到化解难度,触类旁通,加深理解感悟的作用。如,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所描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大,远离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理解起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位教师教学这两句诗时,进行链接阅读,让学生阅读《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浓缩本。学生借助文本所提供的信息,了解了这些史实,进一步明确了诗中蕴含的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理解“云崖暖”“铁索寒”也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了。在这堂课上,老师抓住一个很好的契机,将课内外阅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3.结合课后延伸,拓展阅读。课后阅读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学法”进行迁移、拓展,使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卡罗纳》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阅读《爱的教育》中的一系列故事。这样的拓展性阅读,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蝙蝠和雷达》后,选择《潜水艇》让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课文所学的知识,又能加深理解促进迁移。

二、注重指导,提高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若是单靠简单地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些课外阅读总量,是很难实现的。教师只有注重阅读指导,教给学生方法,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资源,推荐好书。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只有适合学生读的书,学生读起来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才更有收获。为了引导学生走进博大精深的书香世界,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结合学校开展的“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师生”活动,我让学生大量阅读经典范文,如:《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精选宋词》《论语》等。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学生的自身修养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还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结合教学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每周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还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开展广泛阅读。

2.范读引领,轮流朗读。根据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例如,充分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教师率先朗读,带领学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当中来。为了让学生增加语汇的积累,又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我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的语段。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达到了积累的目的。

3.授以方法,形成习惯。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所以,我们要利用课堂,在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1)精读法。对于书报上的重点词句,细细研读揣摩。(2)略读法。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信息的处理和消化。采用此略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3)选读法。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相关的部分。(4)笔录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的类型很多,有摘抄型,也有提纲型,还有感想型等。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开展活动,推动阅读。利用班队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向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开展读书笔记交流会、课外阅读朗诵会;利用学校的板报、少先队广播阵地,宣传学生阅读书刊的经验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实现情感在阅读中交流,方法在阅读中运用。

三、课业减负,保障阅读

目前,为了应付考试,不少教师和家长都给孩子布置了许多的课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合理地安排课外阅读,教师和家长就应该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比如布置家庭作业时,把阅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作为常规作业,并提倡学生利用节假日集中时间大量阅读。还可以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每天诵读两句经典诗文;每天中午挤出20分钟时间全班一起看课外书。有了时间的保证,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保证阅读质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感恩中收获,在自强中成长 篇9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是否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就是在那一息之间,天昏地暗,房屋坍塌,一切都被夷为了废墟。

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梦一般,就是那么一瞬间,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家没有了,一直相依为伴的亲人没有了,就这样放眼望去,一片凄凉,天地悲容,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大爱的名族,他不会因此而退缩。

感恩

——13岁的小学生杨宇晴是“蓓蕾生命救助行动”的受益者,5月14日中午,她利用午休时间来到慈善总会,将自己平日积攒的26元零用钱交到工作人员手中,那些1角,五角,一元的硬币代表了一个曾受大家帮助的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工作人员让她留下姓名,但她说:“我的名字叫感恩。”

自强

——面对巨大的灾难,当13岁小姑娘孝廉醒来后,模糊中看到外面有亮光,接着又昏了过去,此时,一个声音唤醒她,是同学马建,孝廉哭着对他说:“马建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建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里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马建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看!就是这无数动人的画面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灾区人民的感恩,自强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因为感恩与自强,我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因为感恩与自强我们互帮互助,共度难关;因为感恩与自强,我们互相勉励,生死相依。或许就是这些感恩与自强,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由衷的敬佩他们。

其实还有许多平凡的人,给了我们心灵的一团暖流,给了我们感动,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虽然平凡,但是他们有一颗完整而火热的心;虽然平凡,但是他们的这份善心怎能不令世人动容;虽然平凡,但是他们的这份责任的沉重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

朋友们,虽然地震让我们的心,痛过一遍又一遍;泪,流过一阵又一阵。但我们坚信,灾区人民一定会和我们一起在感恩中收获,在自强中成长!

在成长中收获 篇10

海南琼府实验学校 汪洋

指导老师:柯兰兰

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习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收获。在一岁的时候,我任性地哭,之后我收获了有泪不轻弹;在六岁时,我尤其依赖父母,进了学校之后我收获了自立学习生活的快乐;在十岁时,我知道自己的期中成绩越发地骄傲了,爸爸找我促膝而谈,从爸爸的话中我收获了骄兵必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我播下了好好学习,好好做事的种子,但在这期间我没给它充足的养分,直到它奄奄一息,我才猛然记起它。这一年的秋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便成了我刻骨铭心的收获。

还记得在两年前的一个日子,我因为成绩没有考好而在被子里躲着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上课,我的两只眼睛又痛又肿,像极了兔子。在那一次哭泣中,我收获了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今,我又一次考差了,但已不再哭,因为我学会了告诉自己:“没考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我还要更加努力。”

还记得半年前的我脾气暴躁,不懂得与人和谐相处,因此闹了许多事,闯了许多祸。最终在老师整整一个学期的帮助下,我终于改掉了骄傲、自负的性格;终于懂得了与人为善;还养成了每日看书的好习惯,从书中我获取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性格也变得平和起来。

人的一生永远在成长,成长的时候永远在收获。不管将来自己会变成怎样,我都坚信,我成长中的收获会把我性格上的瑕疵一点一点地磨合完美。

我收获了快乐:

“快乐的真谛是什么?”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要做个快乐的人并不难,只要你抓住快乐的秘笈。我认为我很快乐,因为我读懂了快乐,读懂了生活。

快乐其实很简单。当你遇到了什么烦恼的事情,不妨多想想这些事给你带来的好处。比如,当你和朋友吵架了,你可以这么想,吵架总比不说话好,要是朋友们都不理你,那多孤单呀!而朋友和你吵架,说明他很注重你们之间的友谊,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呀;当你买到了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感到生气时,你可以当作是花钱买了个教训,避免以后不再上当受骗,一次小小的损失,换来的是以后更好的保障,这多划算呀……总之,当我们遇到使我们不开心的事,多往好的地方想,这样才能让你变得快乐,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快乐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快乐了,不仅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也会让别人感到快乐。就拿林黛玉来说,她长得似天仙,但终日愁眉不展,即使她再美,别人看到的也只是她那尽是泪痕的脸,哪有心思去注意她的美貌呢;一个穷光蛋,但他的生活却很充实,整天笑容满面,这何尝不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呢?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有权有势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快乐才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当你快乐了,你就会觉得幸福,所以我们要学会快乐,才能体会到幸福。

快乐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有些人明明不快乐,但表面上却还要装着很开心的样子。难道这样就是快乐了么?不。快乐是不能用我们的肉眼看出来的。表面上装着很快乐,但内心并不快乐,这样又有什么用呢?快乐不是专门给别人看的,快乐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对人生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快乐源于我们心中的淳朴真诚。倘若一个人心中充满了邪恶,那他又怎么会快乐呢?快乐的来源就是我们心中美好的东西,例如纯洁、真诚、善良……只有心中充满了美好的人,他才会快乐。所以,做人一定要做到真、善、美,这样才会使你变得更加快乐,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快乐是换不来的。有些人认为,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得到。并不是的。就像快乐,你用多少钱也买不来。不管你多富有,如果你骄奢淫逸,那么是绝对不会快乐的;不管你多贫穷,只要你拥有很多快乐,在我看来,你已经是最富有的人了。

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把它们收集起来,装饰自己美好的生活。我相信,这点点滴滴的快乐,将会把你的生活装扮得更加丰富,更加美妙。

我收获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收获,却很少有怀着播种的心态,做出播下的行为.但是,只有播下种子才会有丰收的时候.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我想,天上真不会掉馅饼来,只有用自己的付出来换得收获.虽说付出了不一定就能得到收获,但是,没有付出却注定会一无所获.人,就是这样,难道没有付出还会有收获吗?

你看那五彩缤纷的花朵们,在春天里,它们就争奇斗艳,一阵风吹过,它们又展示自己的独特的舞姿,在春风中偏偏起舞,点缀着那绿油油的小草,不管从哪个方位看,它们都那么美,把蝴蝶和蜜蜂都给引来了.有人问,这些花那么美,供人欣赏,这也是它们的付出,为什么却看不到它们的收获呢?其实,处处留心的人可以发现,草坪上不是挂着”爱护花草”的牌子吗?正因为它们的美丽和对环境的保护,因此人们对它们加以保护.你看,那些园丁不是天天来给花儿浇水吗?哦,这就是它们的收获,它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收获,是因为有之前的付出.

许多人都想无动于衷而有收获,但我觉得那样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就拿背书来说吧,老师给了我们较长的时间,可是到了一定的时间,却有着不同的结果.有的同学能够断断续续地背下来,有的同学能够一口气背下来,还有的同学却一言不发.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果截然不同呢?噢,是学习的态度不同导致的原因.我想,一口气背下来的同学必定花了不少精力,而断断续续的同学则也付出了,只不过付出的较少,至于一言不发的同学,可能是没有行动.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好结果.请做一个播种者吧!即使不会有收获,但播下的种子却带着希望的光芒.看那路边可怜的乞丐吧,他们不懂得付出和播种,只知道付出了努力不一定可以得到收获,所以宁愿当寄生虫也不愿意靠自己的努力挣钱.其实,他们都错了.他们是否又知道没有付出却注定一无所有呢?哎!!

播种与收获,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啊!

这件事让我获得了自信

一位哲人说过“拥有自信就是成功的一半”。两年前的一件事让我收获了自信,使我不再胆怯!

那是一节语文课,大家交流作文。前几位同学的文章都受到了好评。突然,老师点了我的名字。

同学们都看着我,我很紧张。“我的作文并不是很优秀,万一在同学们面前出丑,那可就完蛋了。”我犹豫着。在同学们的催促声中。我只能硬着头皮慢慢站起身,离开座位,一步一步缓慢地走向讲台,不知怎么回事,我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每走一步都觉得十分艰难。“光阴似箭……”我小声地念着,此时的心情已经不能用紧张来形容了。第一次,我觉得1分钟好像不是60秒;第一次,我觉得心似乎就要跳出来了。我的语速变得更慢,声音变得更小。可是,我没有任何办法。“你为什么不写好点呢?你为什么不能大点声啊?”一个个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终于,第一段读完了。

“写得不错!”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同学们也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我的作文居然也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太不可思议了!老师的话好似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头,给我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使我马上拥有了自信。对!我是最棒的!我的嗓音不自觉地放开了,从小声的“应付”,变为大声朗读,语调也随着文章情节抑扬顿挫。刚才的顾虑已经全部打消,紧缩的眉头不经意间已经舒展,全身觉得轻松了许多,心情变得格外兴奋!

读完文章,台下响起掌声。就是这一次读文章,老师轻轻的一句鼓励,让我收获了自信。每次遇到困难我就会告诉自己:“加油!你是最棒的!”正是这种自信,在我遇到挑战时给我动力,让我充满自信,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的收获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

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因为你们还不懂得付出,所以收获并不多。”听了这句话后,我真的觉得很惭愧,自我呱呱落地那天起,我付出的寥寥可数,而别人为我付出的则是多不胜数,例如父母为了养育我而付出,老师为了教育我而付出,他们的付出都不渴望回报。而我们呢?不但没有付出,还希望收获。当我们看到别人受到表扬的时候,也希望受到别人的赞赏,但自己所做的一切根本就不值得表扬。当我们看到别人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时候,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但自己却没有努力学习。

如果这种喜欢“不劳而获”的想法成了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很自私,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很糟糕,在我们班上,自私的同学也不少见。当发现自己的脚下有一团废纸时,谁也不愿意捡起来,只会把废纸踢到另一个同学的脚下。而这个同学也不会捡起来,把纸团继续传来传去,这种场面就像在球场上传球一样,而跟运动员不同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要这个“球”。就这样传来传去,直到传到了一个热心的同学的脚下时,纸团才能顺利地去到垃圾桶里。有时纸团刚好呆在过道中间,同学们就会视若无睹。试问:弯下腰捡起废纸团能消耗我们多少力气呢?为什么我们要吝啬这么一丁点的爱心呢?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第一时间是想什么呢?是思考做了这件事后会吃亏。假如这件事每个人都觉得做了后会吃亏,还会有什么人做这件事呢?

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篇11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创造快乐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这就要求新世纪的建设者必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创造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幼儿园教育在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启蒙和奠基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幼教模式下,幼儿阅读能力普遍低下,阅读面狭窄等现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为此,上一学期,我们引入了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的《分级阅读》教材,本教材更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呼唤主动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呼唤创新型阅读的研究。基于这些,我们深入开展了个性化阅读、快乐阅读的教学探索,努力启发孩子各有所思、畅所欲言,使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总结上一学期成功的经验,无外乎八个字:激发兴趣、创造快乐。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的文字符号,这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有很多的启示。比如,幼儿对公共厕所、邮局、车站等这些符号和标志感兴趣时,他会发出“这是什么字?”、“这个字怎么读?”的疑问。这时,我们老师包括家长要主动积极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抓住孩子对文字感兴趣的机会,引导孩子阅读识字。

在幼儿的教室和活动室中,我们通过设置标语、图书角、墙饰、游戏以及正式的阅读教学活动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幼儿主动学习语言、阅读识字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可操作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对周围的阅读识字环境作出敏锐积极的反应,促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阅读能力获得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幼儿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让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测,将幼儿的兴趣引导到故事的情境和情节发展上来,从而为下一步的课堂活动做好必备的心理铺垫。课堂中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引领孩子们能够大胆的猜测、展开丰富的想像,让他们学会探索,激发起他们阅读的欲望。以中班分级阅读第三级教材中的《古利和古拉》一课为例,我们来看看阅读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

通过快乐阅读,我引领着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让孩子们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课本的故事情境中,幼儿往往能很快发现故事的趣味性,图画展现了小动物们孩子般的天性,让孩子们读来开心一笑。在孩子们踊跃表达的同时,他们还能听到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观点,会从中发现许多自己没注意到的细节。

我们还可以用教材中经典的故事、诗歌,精美的图画,激发幼儿创编的欲望。文字在传递文学美的同时,图与文的巧妙融合,使得文在图中,图中有文,用文补图之不及,用图补文之不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材中的故事改编成童话剧,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童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是一种演出者和欣赏者都能同时感受到快乐的艺术。

目前国内现成的幼儿园童话剧相对缺乏,一些幼教工作者都开始思考:如何将童话剧引入幼儿园,如何通过童话剧的形式体现早期阅读的成果,如何通过童话剧汇报表演向社会和家长展示幼儿学习文学作品的成效,等等。为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将阅读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情节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融入自编自演的童话剧中,通过假扮他人或物,让幼儿阅读的文学作品形象化,从而使幼儿在创编和表演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获得创编和表演的双重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丰富的想象能产生创造的灵感,如果我们加以引导,孩子们能创造出许多新的故事情节来。 童话剧的表演既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又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加工、再创造,能给幼儿提供创造性快乐表达的机会,从而全面实现分级阅读的终极目标:会阅读、乐表达、能创编、善表演。

总之,我认为:只有在充分体验感悟文本真意基础上的个性化的快乐自主阅读教学,才能从机械、抽象、枯燥走向灵活、形象、有趣,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我爱学,我乐学”。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个性化的教,正是为了激励、唤醒和鼓舞幼儿个性化的学,从而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身为一名幼教老师,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快乐阅读在教学中闪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2010.8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康長运:《想象力与幼儿图画故事书的阅读》

作者简介:

上一篇:捉老鼠作文450字下一篇:向公司申请生活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