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离骚的知识点总结

2024-09-13

高中离骚的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高中离骚的知识点总结 篇1

高中离骚的知识点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

①古义:荒唐。

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

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

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

①古义:改变措施。

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①古义:处境困窘。

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

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

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

4.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0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屈原离骚读后感

品鲁迅之作,感慨万千;读冰心散文,细腻委婉;然而,屈原诗歌,给人留下的却是无限激情与对祖国的忠诚!

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民族节日,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

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就觉得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书籍。果然,大约一看后,无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过书来表达的情感。反复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宁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句是我最难忘的一句。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在字里行间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热衷这情,“我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认同把谴责和羞辱一起承担。”

是啊,也许屈原那热血沸腾的心我们终生无法亲身体验,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说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好一幅幽美恬静的水墨画卷,好一种看破世俗,红尘的浩荡之气,好一位用生命来铸成宏伟诗篇的屈原。

读好《离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净化还有对情感的升华,没错,面对生活,人生的道路,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屈原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玿质其犹未兮”一说,哪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有自己的看法与坚持!

读好《离骚》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却知道了为何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奇珍瑰宝——它是一部感动人们,激发人们,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作品。

离骚的构思

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离骚》中诗人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高中离骚的知识点总结 篇2

1 新课程自主学习知识点的总结

总结化学的知识点是充斥在整个化学的学习过程中, 在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初始阶段, 同学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能力, 总结一套对自己有用的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办法, 发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自己制定学习的目标和学习计划, 促使自己将零散琐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融汇贯通, 逐步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学在自主学习时, 首先为自己制定学习的计划及目标, 了解本节知识所讲解的内容, 总结出课程中的主要内容, 并制作出树状知识点图, 让自己能达到看到关键词能联系到相关的化学反应式或概念。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规律的过程中, 自主学习之前, 可以将初中所学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类元素知识做总结, 并列出其相关的化学反应式, 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联系起来, 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挖掘出来并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元素周期规律》前1~20元素核外电子排不规律时, 将相似规律的元素归为一类进行集中总结学习, 相互间有差异地进行个别学习[1]。这样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结构, 同时也为下个进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新课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提取课堂学习中的精华部分, 将繁杂的化学公式进行重点记忆, 还能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线索。

2 单元复习中的总结

学生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 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化学知识的总结方法, 如不知道如何总结, 可以观察老师在讲课时所采用的方式。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一般会采用归纳分析的办法对课堂的教学的质量进行总结, 这是为了检查教学的成效, 寻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欠缺之处, 以便于对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为后期的教学提供帮助。所以同学也可以借鉴此种办法将课堂中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对所学习的每个知识点作小结, 将自学时所总结的重点与教师所补充的内容进行融合, 以完善课堂知识的重点内容。这样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点。同学还需在学习中不断完善总结的方式, 找到最为适宜的方式, 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在课堂的复习中充分发挥作用。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三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这一课时, 可以根据结合生活中见到的甲烷形态及其特性, 尝试总结其基本的化学式CH4, 并制定课堂上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掌握甲烷的分子空间结构, 化学性质及其化学反应式, 其次是甲烷的用途及其保存等。总结出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和掌握的技能, 对知识的学习有明确方向, 对其中笼统的概念知识做归纳总结, 获取精华部分。再了解甲烷的基本化学反应式, 能够举一反三地写出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式。如甲烷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化学反应, 或者甲烷在加热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化学式。对甲烷知识点进行总结后不仅能明确所讲授的内容, 还能培养学生归纳学习的能力, 在复习时能够更快提取知识, 并加以运用[2]。

3 学期知识点的总结

因为在整个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中, 所涉及到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较多, 所以就得进行更大范围的总结。比如将高中化学中所学习的元素分为有机部分和无机部分。有机部分包括:苏打 (Na HCO3) 、钠 (Na) 、明矾 (KAI (SO4) 2) 、磁铁矿 (Fe3O4) 、硝酸亚铁铵 (Fe (NH4) 2) 等;而有机部分有:氯仿 (CHCI3) 、醋酸 (CH3COOH) 、福尔马林 (HCOOH) 等。也可以根据元素化学反应后的现象进行总结。比如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 Ba (OH) 2与NH4C1反应是吸热。SO2通过入品红溶液先褪色, 加热后恢复原色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因为高中化学学习中金属元素较多, 所以在对化学知识进行总结时, 也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按照自己方便记忆的方式[3]。

4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 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总结时, 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能力,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首先从课堂的学习中总结, 将小节内容进行总结提取。在阶段性学习时, 可以更好地复习, 对于高中冲刺阶段的总结就可以从每个小节的总结中提炼, 将其归纳总结后, 就可以明确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大致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玲.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J].才智, 2015, (13) :243.

[2]陈华仕.高中化学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 (5) :80-82.

高中离骚的知识点总结 篇3

一、不应该出现的两句衍文: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这两个句子是高中课文《离骚(节选)》选文的最后两句,其为衍文,已是学术界的定论。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宋代学者洪兴祖,他根据东汉人王逸的《楚辞章句》没有给这两句中的“羌”字作注,却在后文“羌内恕己以量人兮”才解释“羌”字,推断“此二句后人所增耳”,同时还指出《九章·抽思》中有“昔君与我诚言兮,日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其中两句与《离骚》中的这两句衍文相近,后人据此推测这两句衍文是由于错简而窜入《离骚》的。

后代许多学者赞同洪兴祖的推断,认为“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为衍文。如清代学者屈复《楚辞新注》认为“此多二句,明系衍文”,楚辞专家游国恩认为“此二语之为衍文,不辨自明”(见《离骚纂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对此有两处说明,一是“课文鉴赏说明”部分说“最后两句‘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历来被认为是后人添加的”;一是“参考译文”后“袁本‘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译文空缺”的说明,这表明袁梅《屈原赋译注》(齐鲁书社出版)没有在正文中收录这两句衍文。

由于这两句为衍文,不少楚辞读本,尤其是楚辞普及性选本对这两句采取了在正文中删去不录的处理办法,如陆侃如、龚克昌的《楚辞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马茂元的《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在正文中都没有收录这两句,其他许多版本即使在正文中收录,也大都指出其为衍文。

这篇课文的阅读主体是高二学生,而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是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首次接触楚辞的,他们对这种诗体十分陌生,阅读起来本来就普遍感到吃力,而选文又硬是把这两句与上文不协调的衍文附着于课文中,这种不考虑阅读对象能力的选文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二、应当选录的四句诗: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离骚》“夫唯灵修之故也”或“羌中道而改路”的后边有四句诗:“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我认为,这四句诗应当收入课文。

一般认为,从“昔三后之纯粹兮”到“伤灵修之数化”是一段,为全诗的一个层次。课文的编者将这一段结尾的四句诗删掉,可能是因为“此二句(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与下悔遁有他意重”(屈复《楚辞新注》),若考虑这个因素权衡取舍,应删除的语意重复的句子,无疑是两句衍文,保留《离骚》原有的四句诗。清人王邦采在《楚辞汇订》中指出:“少此二句(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于文气未尝不贯”,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删去两句衍文而保留这四句原诗呢?况且,《离骚》全诗,从头到尾,基本上是四句一节,收录四句原诗,不仅符合《离骚》全诗的体式,而且便于学生熟悉和了解这种体式特点。

退一步说,如果选文一定要收录两句衍文,那么也应同时收录这四句原诗。在楚辞的各种版本中,有的在正文中收录了这两句衍文,有的没有收录,但无论收录与否,还没有像人教版高中课文《离骚(节选)》这样收录衍文而舍弃没有争议的、与衍文意思相近的原诗。

三、应当删掉的两个“也”字。

课文选文中“何不改乎此度也”,“来吾导夫先路也”中的两个“也”字,在通行的选文中极少有。如陆侃如、龚克昌的《楚辞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金开诚的《楚辞选注》(北京出版社)、王力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郭锡良等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褚斌杰《楚辞要论》中的“离骚笺释”(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等都没有这两个“也”字。这两句属于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为什么不能简化一下,删掉这两个“也”字,使之与流行的楚辞选文一致呢?

根据教材编写的说明,课文改为目前的选文当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可这个《大纲》中附录二“古诗文背诵篇目”之一《离骚》的背诵内容明明是“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路”的后边并没有多出一个“也”字,这多少反映了《大纲》制定者对选文的态度。这样的选文是从众、从简的选文,适宜于中学教材。况且,《离骚》中句末用“也”字的句子极少,这种句子也不是楚辞诗句的特点,可教材编者为什么偏偏要用加“也”的选文呢?

中学课本古诗的选文应充分考虑阅读对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选文应当具有权威性,并符合普及性读物的要求,以利于学生学习与教师组织教学。

离骚知识点 篇4

提问1:第一段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内心苦闷,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提问2:“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两句在本节中有何作用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明确:“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两句启下。

原因: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我不愿同流合污。

提问3:屈原怎样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由此看出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一样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梦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

4、讨论诗人追求的梦想:

提示:总的梦想是期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⑴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⑵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一样流合污。

⑶加强自身修养,追求完美的品德。

5、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那里指君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我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我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那里分别比拟诗人自我和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四、学习反思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

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梦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离骚节选知识点 篇5

《离骚》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下面是他的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22.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

23.焉: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

24.苟: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25.以: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以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9.厚: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5.陆离: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5.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古:善于投机取巧 今:技艺巧妙)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不吾知:不知吾,)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 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译: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译: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拓展阅读:《离骚》艺术赏析

一、文化背景。《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其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二、创新价值。《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 “乎”、 “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三、艺术价值。《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浅析《离骚》的情感表现艺术 篇6

一、《离骚》的情感表现采用了统一的语言形式和哭诉语调

长诗四句为一章, 字数不等, 多为偶句, 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 整齐中又有变化的特点, 有助于表达起伏跌宕的感情。虚词的运用十分灵活, 特别是“兮”字的运用, 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 又强化了全诗的整体效果。同时, 诗人运用了统一的哭诉语调。诗人好像是面对亲人、知音、朋友, 面对广袤的宇宙, 诉说着他的不幸、痛苦和不平。这种哭诉求援的语调贯串着诗歌的始终, 有统一的语言色彩, 形成一个统一的语言情景, 使人感到亲切, 大大增强了情绪的感染力。这种语调容易诱导读者进入抒情的出色状态, 激发读者的同情心。

二、抒情中夹杂着行动和对话的描写, 使抒情过程形成情节性的变化

全诗在抒情的过程中描写了一次对话, 两次问卜, 三次飞行及三次求女失败, 形成了《离骚》外在节奏感。一开始, 诗人假设一位“女嬃”对他劝诫, 认为他的“婞直”不合时宜。接着诗人通过向古帝王重华 (舜) 陈辞、阐述治国之道的情节, 否定了女嬃的看法。这是第一层情节变化过程。

而后诗人在想象中他来到天界, 可天帝的守门人却不肯替他通报。他又降临地上“求女”, 但神话中的宓妃骄傲而无礼, 传说中的简狄被帝喾娶走, 其他的美女又无媒相通。诗人陷入了十分痛苦的境地。这是第二层情节性变化过程。

迷茫中, 诗人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灵氛认为楚国昏暗, 而世间到处都有贤君, 不必单单眷恋自己的故国;巫咸认为只要品德美好, 衷心为国, 就有机会报效祖国, 劝他留下。但巫咸的建议已经行不通, 他只能听从灵氛的劝告。于是, 诗人在大神的劝勉下开始了追求理想的周游。于是, 在这里发生了第三层情节性波澜。实际女媭巫咸的话及三次飞行的情景, 都是诗人否定性人格的化身, 是诗人潜意识中逃逸思想的表现, 内心矛盾的反映。全诗始终贯穿着两种力量、两种动机、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 这也是一种内在的、无形的心理冲突, 但诗人却通过外在的、有形的情节性描写表现了出来。这不仅使全诗的抒情艺术曲折生动, 而且使诗的情感内容含蓄蕴藉, 富有情味。

三、《离骚》跌宕生姿, 此起彼伏, 具有内在的情感节奏

其特点是汹涌澎湃, 而又回环往复, 形成三个情感大潮。第一个是围绕忠贞与奸佞的现实冲突。诗人以比兴手法从多方面铺叙夸饰自己美好的品质, 迫切地希望祖国强盛, 进而一统天下, 实现唐虞三代的大治局面。第二个情感大潮表现为诗人上下求索, 寻找通向哲王的道路而与各种阻挠困难进行斗争的过程。诗人多次表示:决不放弃自己的美政理想而随波逐流, 宁死也不肯改变自己的高贵品格:“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第三个悲剧情感大潮围绕着离开故国另求贤主的思想与怀念故都的爱国情感矛盾展开过程。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屈原深厚的爱国情感, 祖国的独立和强大, 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尽管他也有过“远逝以自疏”的想法, 强烈的爱国情感还是促使他最终决定“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以死殉国, 集中鲜明地体现着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

四、《离骚》的情感表现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 情感矛盾贯穿着全诗的始终, 形成情感的辩证运动过程

基本矛盾线索为追求美政理想的意志力量与现实反追求力量的冲突。诗人在楚国遭到排挤迫害, 几乎没有容身之所。他没有象当时一般的策士那样朝秦暮楚, 跑到别国去安身求荣, 却是痛苦、焦急地在楚国寻找实现理想的道路。每一小段, 甚至每一小节都包含着这两种情感冲突, 而且这种情感矛盾冲突无始无终, 终不得解决, 只好用自杀来摆脱。

诗人火一般炽烈的情感, 深厚的故国情怀, 坚定的意志信念, 追求真理的美政理想, 至死不渝的人格精神, 经过壮丽曲折的情感表达, 产生了巨大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摘要:《离骚》是一篇卓绝古今、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全诗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谋篇布局。本文从脉络结构、意象选择、抒情手段等方面探讨全诗的情感特征。

离骚课文知识要点 篇7

《离骚》深刻地阐明了屈原以身殉国这一伟大悲剧的真实历史意义,对于后世研究有着积极作用。下面是yjbys小分享的离骚课文知识要点,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wenxue)。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

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这也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高中必修二离骚 课件 篇8

《离骚》的浪漫主义是积极的,健康的,培养了我国人民高尚纯洁的品格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

2.媒体设计:放录音或配音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设计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2.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3.研习课文

1)读课文。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

3)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4)课堂训练。

A.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之 帝高阳之苗裔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惟草木之零落兮

以又重之以修能

路幽昧以险隘

忽奔走以先后兮

B.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离骚》的内容

2.了解什么是骚体诗

3.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目标 :

1.用赋比兴的方法分析《离骚》

2.根据《离骚》中的内容分析屈原的形象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1.字词的疏通和理解;

2.香花香草作比的写作方法;

3.骚体诗的特殊句式

高中离骚的知识点总结 篇9

一、“灵犀”一缕自通“神”

末节最后一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作为选诗情感的终结点,集中概括了诗人在这两节中抒发的情感,是选诗的灵魂之所在,是“灵犀”。这是诗人对世界的庄严宣告:即使我身体遭受肢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诗人就是要表明自己即使经受炼狱般的痛苦也要坚守心灵的立场。这种立场遥承选诗首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生灵涂炭,国运衰微是作者心痛之所在,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抒发了自己体解未变的决心。篇中反复表白的都是这种决心,譬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然表达不同,但“九死不悔”与“宁死不为”都是表明诗人对志趣的坚守,因此前文所说的“灵犀”之句是贯穿两节的一条思想红线,抓住这条红线,也就捏住了全诗的内核。

二、提领“灵犀”知“肌理”

既然诗人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也就是说诗人立场坚定,纵然肉体遭受肢解也不会改变,也不会因心灵受创伤就改变自己的操守。以此句为抓手,便可进一步疏通全篇的“肌理”,从而引领对全篇的理解。不妨由此句探究下面几个问题:

1. 诗人内心的创伤是什么?

选诗从多方面揭示了诗人的心灵之创,一是“民生多艰”:看到生灵涂炭,而国家又无法拯救他们,诗人的心在滴血。二是“灵修不察”:首先表现在“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意谓诗人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内心自然受到创伤;楚王的不察还表现在“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意谓楚王因为诗人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他,又因为诗人采集白芷而给他加上罪名,可见诗人因为追求高洁美好而遭遇楚王的打击,这些都表明国君的昏庸反动,缺少一双洞察人才,辨别忠魂的慧眼,这当然让诗人深为失望。造成诗人心灵之创的第三个原因是“众女谣诼”:“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诗人引类譬喻,打比方说明小人因嫉妒而在背后诋毁诗人。自身的不幸和民瘼的深重,诗人内心的苦痛就可想而知了。这里要给学生补充一下的是诗人之所以招致“众女谣诼”,是因为其“美政”理想得罪权贵,即德政惠民(民本)、修明法度(法制)、举贤授能(立国)、合纵革新(强兴)等兴国措施触动权贵利益,于是朝中保守派对他强烈排斥和打击。虽然诗人的心灵遭受了多重打击,有了深深的创伤,但诗人说“吾犹未变”,那么继续探究如下。

2. 诗人“未变”的是什么?

首节诗人写道:“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从“修姱”、“蕙纕”、“揽茞”等词来看,诗人“未变”的主要是对高洁美德的执着追求。“心之所善”、“不忍为此态”、“死直”则让读者看到,在面对卑劣与崇高的选择时,诗人毫不犹豫地站在真善美的彼岸,坚定捍卫的是灵魂的高洁和正直。从下文诗人反复的言说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诗人“未变”的是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在“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一句中,“椒”即花椒,清代方文说“芳烈椒兰气,苍寒栝栢姿”,元稹也说“闻尔鼙鼓之音,怀尔椒兰之德”,诗人借香气四溢的椒兰比喻自己“未变”的还是是美德。“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诗人的穿戴和“昭质其犹未亏”也是对美德“未变”的表白,而“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则让读者看到,花儿越来越多,色彩越来越浓,这里透露的是诗人不但“未变”,而且对美德的崇尚之情越来越浓了。

3. 诗人的“未变”表现在哪里?

首先表现在对世俗的猛烈抨击:“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通过对丑恶现实的审判和拷问,一针见血地指出,违背规矩而谄媚取巧是世俗(官场)的润滑剂,正如台湾诗人北岛所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种行为方式已经成为公认的规则了。于是在这样的世俗面前,诗人的“不变”注定是一个正义的孤独者跟一个强大的丑恶集团的对抗,在王权时代,这也注定是没有出路甚至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贾岛所言:“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所以屈原接下来感叹:“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因此要保持高洁的追求是何等的艰难!但诗人还是要坚持不变,对世俗丑态的抨击则从反面突出了诗人可贵的“不变”。

其次表现在直抒胸臆的心灵坚守:“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诗人通过直接抒情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庄严承诺:“宁死不为”!即使“忍尤攘诟”也绝不不同流合污;以“鸷鸟”和“方”比喻自己的特立独行,孤标傲世,刚正不阿;以前代圣贤对清白正直的推崇给自己插上一面鼓励的旗帜,于此诗人对自己和世界的伟大承诺犹如洪钟巨吕之音,振聋发聩。

再者表现在诗人行动上的眷顾不舍:“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这一句的行动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因为“悔相道之不察兮”,诗人“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但当诗人离开后,他忍不住挽辔回眸,“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一个“忽”字表明诗人虽然是作出了“迷途知返”的决定,但骨子里涌动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眷恋,“观乎四方”透露的是诗人对这片热土的不舍,因此诗人根本不可能真正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匆然离去,这些动作透露出的是诗人心底炽热如岩浆而奔突不已的爱国忧民之情。

三、回望“灵犀”再感悟

为了加深对屈子精魂的感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教育,仍然可以就此“灵犀”之句进行拓展深化。

高中语文 离骚 情景默写及答案 篇10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初服”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诗中的原句写出来。上衣 ;下衣。

帽子 ;饰物。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茞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

6、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指斥那班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诗人此时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1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请按要求写出有关诗句: ⑴ 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 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 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嗑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④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4)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余情其信芳。(5)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6)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忳郁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之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驰椒丘且焉止息。____________________,退将复修吾初服。___________________,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___。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上衣:制芰荷以为衣兮;下衣:集芙蓉以为裳;帽子:高余冠之岌岌兮;饰物: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9、“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表明诗人此时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10、“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1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12、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请按要求写出有关诗句:

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⑵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⑷ 伏清白以殆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上一篇:生日祝福短信语句下一篇:新学期 新开始 我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