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心目中致富带头人

2024-05-29

群众心目中致富带头人(精选3篇)

群众心目中致富带头人 篇1

------星子县第十届人大代表查桂元事迹简介

星子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查桂元同志是南康镇大塘村党支部书记,历任南康镇第十一至十三届人大代表,2006年以来任星子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现年58岁,他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又为人和气、办事公道。在他的带领下,大塘村发生巨大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年年荣获镇“红旗单位”。今年还荣获了全省“文明村镇”等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见证了他数十年殚精竭虑的辛苦努力。村民富起来了,但查桂元同志家的房子远比大部分村民的别墅式楼房逊色,然而他却自豪地说:“虽说我个人不太富裕,但我们大塘村调整产业结构、奔小康的步伐比周边村快,我们的村民生活水平即使与县城居民相比也不差,这样我就感到十分富有了。朴实而自信的话语,折射着一颗赤诚为民的心。

多年来的人大代表生涯,查桂元同志深刻地认识到,群众选你当代表,那是缘于对你的信任,缘于对你的期望。他常说:“群众选我们当代表,那是相信我们能为群众说话。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看,把这个‘官’字换成‘代表’同样管用!”他质朴的言语中透出一名基层干部、一名人大代表对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当选县、镇人大代表以来,他总是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

民转产之路。2003年,他动员全村群众积极参与县政府河砂发包,又联系安徽等地河砂开发商引进挖砂船作业,当年参与河砂业的12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2万余元。接着,他又鼓励群众,采取合作股份制,转产从事浮吊船、运力船、扒砂船以及砂石销售等投资经营,并为转产渔民积极向上争取政府帮扶政策,使全村形成多项产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时刻牢记:人民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工作中,他按照“当代表、尽职责、做贡献”的原则,认真为人民办事,与百姓保持密切的联系。村里的沙场建起来了,却由于路况不好发生经营困难,查桂元同志得知后,立即找上级争取修路项目,解决沙场经营困难,同时促使全村环村路得以贯通。村民富裕起来了,手机遍及家家户户,可是通讯信号却不好,查桂元同志又去找县移动公司帮忙,修建起一座大型信号塔。渔民在春季禁渔期间发生暂时的生活困难,查桂元同志又到民政部门反映,争取春荒粮食的发放。村民出行不便,他又与县公交公司联系,开通公交班线,使村民在家门口能坐车上县里。村里的空调用户多起来了,供电线路却因老化难以供应,查桂元同志又出面联系供电局和电力安装公司,为全村重新架设新的供电线路。

群众心目中致富带头人 篇2

在普洱市江城县, 李应强小有名气, 他是“养鱼大王”, 是全县水产养殖业的模范人物, 2011年, 李应强被评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技致富带头人”, 并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996年, 李应强进入江城县酒精厂打工, 由于多种原因, 工厂停业, 职工下岗, 2000年回家自谋出路。刚刚经历挫折的李应强, 并没有被失败所击倒, 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只要勤奋努力, 自己必会成功。下岗不久, 他开始进行市场调查, 经过分析发现江城的养殖业比较落后, 尤其是猪、鱼, 市场供应百分之九十从思茅市场调入, 这一现象让他认定在江城发展养殖业很有市场前景。2000年底, 李应强开始筹资养鱼, 小小鱼塘成为他养鱼的实验基地, 每天认真观察、精心饲养, 以最认真的态度, 做最简单的事情。遇到问题, 或查资料, 或到农科站咨询, 并数次到思茅实地考察、学习养鱼技术。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他的养殖技术走到了同行的前列, 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这使他深深认识到“致富靠的是政策, 靠的是科技, 靠的是勤劳”。成功之后的李应强, 想到了扩大养殖规模, 2004年, 当地多数的池塘都落实了承包人, 再靠承包池塘是无法发展壮大这一产业的, 在这种情况下, 他想到了把自家的农田改建成鱼塘。说干就干, 当12亩农田改扩建为鱼塘之后, 他在鱼塘边还建起了一个小型养猪场。饲养了15头母猪, 每年销售成鱼5~8吨, 仔猪300多头, 出售肥猪15~20头, 年收入达4万余元。随着市场快速发展, 江城市场对鲜鱼的需求日趋增加, 2006年, 李应强租用其他农户的农田投资建设较大规模的鱼池, 他采取滚雪球的模式逐步扩大养殖面积。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 李应强还将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同行传授, 发展带动了周边乡镇120余户农户从事养鱼。目前勐烈镇养鱼面积达到560多亩, 渔业产值在450万元以上, 水产养殖成为江城的一大产业、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途径。为了更好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提升市场竞争力, 2009年李应强牵头发起成立了江城县勐烈镇桥头村中寨养鱼专业合作社, 当年就吸纳了80余户水产养殖大户入会, 合作社社员382名, 会员水产养鱼面积由当初的320亩, 增加到了52亩, 合作社带动了一批新的水产养鱼大户, 会员的养殖收益也逐年增加, 而他则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当之无愧地当选为社长, 同时还义务承担起技术指导工作, 无论是白天黑夜, 哪里有情况他就出现在哪里。他还从海南等地引进了许多新品种, 促进了全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以后, 江城的鲜鱼已经能够满足本县市场需求, 思茅市场的鱼已不再进入江城市场。李应强充分利用合作社广阔的市场信息和自己历年来储备的商贸关系, 把合作社社员生产的成品鱼集中统一销往周边县市, 部分运往老挝境内约乌县销售。

从麦田中走来的致富带头人 篇3

在种植过程中,姜连武坚持不用任何化肥及农药,利用人工防虫除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加入微量元素“硒”,使大米营养价值大幅提高,当年产出有机富硒大米10余万公斤。但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品市场知名度较低,虽然推销到本地及附近市县各大超市,年总利润仅达到35万元左右。于是部分群众认为种植有机富硒水稻劳动强度大、产量低、风险高,不情愿把有限的土地交给协会经营。

针对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姜连武带领协会成员积极与母校梅河口市农广校的老师们进行沟通,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2006年3月,姜连武在“曙光绿优水稻产业技术协会”的基础上,登记注册了“曙光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了曙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网站,公布了合作社生产经营、各种优质产品、生产过程及国家对有机富硒米的认证资料等内容,网站当年点击率达到20余万次。姜连武还注册了“姜连武”牌大米,通过了中国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获得“梅河口大米”地理标志,并于2009年荣获国家AAA诚信企业。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姜连武在水稻育种插秧、除草防虫、收割加工等方面大胆引进新技术,其中无水除草法、降解膜等都获得了成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有机水稻附加值大幅提高。此外,姜连武还十分注重生产设备的更新以及种植规模的扩大。自2007年以来,共购置新型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流水线等大型农机具30余套,新建育秧大棚16栋共5000平方米,新建合作社农机库房1400平方米,硬化场地3500平方米,有机水稻真空包装生产线一条。在合作社田间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逐步达到了农业部对有机水稻生产每个环节的标准要求。

姜连武在市场销售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各种机会,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进行市场考察,推介自己的大米产品,并把经销商请来,让他们了解合作社以及有机大米的生产过程,树立经销商的信心。到2008年底,合作社从原来的20户发展到170户共595人,经营水田从原来的200亩发展到1200亩,姜连武牌大米订单不断增加,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深圳、大连、厦门、长沙、济南等大城市的商场、超市均有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事业的发展,姜连武越发感觉知识的匮乏,要想事业有新的发展,就必须充电。此时正值农广校举办农民创业培训,2010年冬姜连武参加了梅河口市农广校举办的农民创业致富培训班——绿优水稻栽培学习班。在学习班上,姜连武学到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经营理念,以及科学种田的一系列新技术、新措施。这些知识如春雨一样,滋养着他的心田,为他的事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1500亩,实现有机水稻产量80万公斤,产值850万元,利润280余万元,带动周边农户400多户,人均增收3000多元。

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姜连武以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使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使农户逐步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面对合作社有机种植业的发展,他目光敏锐、勇于创新;面对合作社农户,他热情满怀、无私奉献,因为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是一名农广校的老学员,时刻牢记肩上的担子,这就是一位农民种植能手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宽阔胸怀!

吉林省梅河口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上一篇:创德育特色 育满园桃李 (西安市电子城小学)下一篇:《似曾相见》剧组海选策划方案